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所以,我们要另选一个女主演。[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易青坦然和依依交换了一个亲昵的眼神,慢悠悠的说道。
小云坐在演员组里依依的下手,听到这番话,高兴的神采飞杨,不自觉的挺直了上身,目光灼灼的望着易青。她是这里唯一事前听依依透过风声给她的人,说自己不会出任花木兰的主演。小云本来是不来香港坐班,只在北京分公司等戏拍的,这次千里迢迢赶来香港开会,就是冀望易青会把这个角色给她。也是的,论私人交情,小云跟易青的亲密程度不说,相识之早还在依依、孙茹等人之前。可是从易青进军香港以来,连吴明玉、陈云可这些人都已经上位成为一二线的红星了,小云却连一部戏的主演都还没演过。
易青为人厚道又极有情义,对肥强这种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小云想到这里,越加心花怒放,挺直了腰杆,准备迎接她演艺生涯最重要的时刻……
第四卷 第三十四章 打造青女郎(中)
易青和依依做出这样的决定不是没有理由的。
这几天他们和杨娴儿、罗纲等人已经反复和李杜研究过了剧本,都觉得《花木兰这个戏非常难拍。
就象好厨子都知道,最难做的菜是豆腐景菜一样。一个被千万人看熟了的,被无数创作者用无数种形式演绎的近乎滥了的题材,要想再拍出新意,拍出商业和艺术两方面的价值来,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一不小心,这五亿资金就要打了水漂了。如果这部戏砸了,易青他们之前那几部戏,所有成功累积下来的成绩,等于是付诸东流。
《花木兰这个题材,好莱坞的卡通电影拍过了;中国传统的各地方戏曲里都有非常成熟的唱段了;电视剧也有了多个版本;建国后,各主流文化单位也排演过不知多少种版本的歌舞剧、话剧了……
但是所有这些已有的作品,都在重复这一个非常媚俗的错误,包括好莱坞的那部——那就是把花木兰包装成一个志比天高、英姿飒爽、爱国爱家的女英雄的形象,高明一点的,在女英雄的基础上加一点精灵古怪的顽皮个性,加一点叛逆和倔强,比如美国人的那部卡通片就是这样。
包装英雄,是中国传统文艺,尤其是近现代文艺中最俗滥最陈腐最无聊的一种创作倾向。
上。可以追溯到历代帝王的宫廷记事对于皇家美德地吹捧和粉饰,下,一直延续到近代大量主旋律的文艺形式对革命人物等正面形象近神非人似的包装。
拿电影来说。拍正面人物摄影机一定要在演员的下方从下往上仰拍,灯光用仰光,镜头多为上半身正面特写——这样拍出来地人物身形特别高大。脸上金光闪闪,一脸的正气,连演员脸上的青春痘仿佛都有不屈的意志存在。
反之,拍反面人物,一定是摄影机从上往下俯拍,要多压抑有多压抑;灯光用背光或者从下方打素光、层次光,显得人脸阴沉灰暗;镜头即使用特写也必须是侧拍或者是斜角度歪歪的拍,拍得演员都变形了才算。
简单的说,传统的塑造英雄人物的方法,就是极力把英雄弄的不象人。不说人话,不干人事。一张嘴,必然是为了国家民族和群众的利益。从性格到私生活完美无暇地好象这个人从来不用抠鼻屎擦鼻涕上厕所一样。
这种不顾现实逻辑,片面夸大美化的文艺风气,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解构风潮兴起之后,才得到缓解,开始为观众所厌恶和摈弃。
周星池的无厘头电影之所以迅速在中国大陆地青年知识分子中窜红。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颠覆和解构精神,无论你多大的历史人物、多伟大的英雄,他都敢拿来恶搞一下。
2006年风糜一时地以网络军文小说原著改编的国产电视剧《亮剑。之所以在观众中引起剧烈的反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原著人物颠覆了以往对革命军人那种大而全、全而虚、虚而空地包装方式,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会骂脏话、整天象个土匪一样算计着要抢人家装备的八路军指挥员的形象。
然而,在这场现实主义、解构主义的风潮中,〈花木兰这个题材,这个人物形象,显然是被忽略掉了。目前存留在观众心目中的关于花木兰这个人物的群众印象。依然是那个有着很高“革命觉悟”的女英雄。
在传统的花木兰形象中,她是主动为父参军地,所以是至孝的代表;在对待国家的问题上,她为国奋战,九死九生,又是至忠的代表;在个人能力上,往往把她塑造的勇敢又充满智慧,在战争中智谋百出,屡建大功;在品德节操上,她不爱名利,放着大官不做,宁愿回乡过平淡的生活……
这样看来,这个人哪里是一个小门小户的贫家女,简直就是一个先进党员干部的典型形象——不食人间烟火,零缺点。
但是,这种完美的近乎“假”的包装方法,不但不能使人深切的感动及共鸣,反而大大削弱了花木兰这个人物属于人性的光彩,无法刺激人们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个这种模式下的人物,是无法使人产生深度的人文关怀的,更没有太大的艺术想象空间,可以支撑一部在音乐、美术、摄影等艺术形式上都极见大气辉煌的商业巨片。
当年为了构筑一个大片,张一谋选择了改编《雷雨,还有很多人指责他选的不好;今天易青选择了《花木兰,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在易素、杨娴儿、李杜等人的思考中,这部《花木兰,应该是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一部作品,是任何观众只看宣传片和花絮所无法想象到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的花木兰,她身上更多的应该是中国传统女性身上属于“共性”的那部分东西——一部歌颂某一个具体的女英雄的电影,其实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花木兰再完美又有什么意义?
而以花木兰为一种文化符号,去挖掘花木兰背后的整个中国女性,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这才是具有巨大现实意义的——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不是要歌颂一个花木兰,而是告诉世界,中国有无数个花木兰,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积淀造就了花木兰。
把花木兰,从包装一个具体的个别的特例。衍生到一种具备中国民族特色地普遍的精神内核上去,成为一种文化形象,让观众透过花木兰看到的不是她个人的某些品质,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地某种文化特质。
这样一来。《花木兰这个题材,就从狭隘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框题;从一个女英雄的简单形象,变成了对整个民族精神的探究——在一个中华民族这样的文明载体下,一个普通的女人是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如何看待家庭与国家的矛盾、如何看待两性的社会分工问题、如何看待金钱权势和个体自由……
这样一来,不但影片地艺术含金量产生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在商业考量上,无论是李杜地大气开阖的巨笔,还是何风振聋发聩的奇妙音响;无论是杨娴儿繁盛灿烂的美术手段。还是罗纲奇诡多变的摄影手法,都有了充分地展示空间。在视觉和听觉上,可以加入的商业因素和刺激手段一下子大大增加了。
否则的话。把笔墨集中在一个具体地人物、一个完整的故事上,那么狭小的范围,怎么可能吸纳五亿的投资;就是把钱砸下去了,拍出来的也是不断重复以往的垃圾作品,根本不可能在票房上把成本收回来。
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花木兰这个形象,就不可能再是传统的那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女将军地形象,更不是好莱坞包装出来的那种顽皮少女的形象。她必须是一个简单平凡的农家女。娇小秀丽而贤惠,有着清澈的眼神。
这就是易青和李杜、依依、孙茹私下商量的结果,所以他们关于花木兰这个角色的选择就应该是……
……
易青下意识的看了小云一眼,但还是认真的说了下去,道:“我们对于花木兰这个角色的选择,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第一是质朴,第二是纯净,第三是平凡。我们要求的这个女演员,必须是干干净净。外表有一点孤僻沉静,但是内心有强烈执着的形象,最最要紧的是一种质朴,一种面对命运的无奈时的柔韧式的坚强。她和以往的花木兰不同的是,她是逐步在矛盾中成长的,在战争和死亡的阴影中激发生命能量的形象,所以她的初始形象越是质朴单薄,她给人的感觉越是震撼。”
……自从影片的整体风格上来说,因为我们这次在音乐、美术和摄影的方案上,会以一种非常刺激、非常灿烂、非常繁盛庞杂的眼花缭乱的形式来做一个真正的大片;所以在故事主体、演员表演上要力求简单明快,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张力……各位知道,如果视听语言上很复杂,表演和故事再花里胡哨,那整个电影就会象一锅佐料比大米还要多的粥,全糊糊成一块儿了……,
“呵呵呵呵……”
大家都在笑,只有小云的脸上僵僵的。从易青一开始说那三个关键词,她的心就渐渐的凉了下去。[www.xshubao2.com 新第二书包网]她就是再不懂表演,也知道今天的自己,距离“质朴、纯净、平凡”这些形容词相距的比较遥远了一些……
今天的小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镇女孩了。而是国内炙手可热的广告红星,多部热播当红电视剧的女一号,无数青年男生的梦中情人——是那种用她名字一搜,网上有关新闻要出来一两百页的一线玉女明星。
更要命的是,她太了解易青了。这个人决不会象国内的那些导演一样,常常考虑一些电影以外、艺术以外的因素,会为了一些外在理由“照顾”一些演员。在易青这里,只有戏需要、角色需要,不适合的人,哪怕是依依也得靠边,不能通融。
本来,如果依依此时还是当年那个在电影学院大门外流泪的那个女孩,那她来演这个花木兰真是绝配了。那时的依依,在酒楼里打包她小云和易青的剩菜的依依,简直就是“质朴、纯净、平凡”这三个词的写照。
可是今天的依依,虽然她自己内心里依然还保留着一份平常心,有着简朴的生活习惯,非常纯净简单的物质追求,但是在观众的心里,她却早已不是这样了。至少,她已经再也谈不上“平凡”了。
无论实际上依依是如何的保持着当初的质朴与透明,在观众的眼里,她都已经是华语电影圈数一数二的巨星;金像奖影后,曾经现身车纳红毯的实力派演员——无数的光环之下,即使依依还是能圆满的完成一个质朴无华的角色,但是观众们,尤其是一个商业片要面对的观众们,也决不会相信、决不会把银幕上的花木兰和现实中的依依的形象想到一块儿去了。
更何况,易青这部戏,还要强调一种“不要表演的表演”,来增加电影的真实感和写实性,这一点上,依依的表演能力未免太好了,好到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了。所以依依很难在面对外来刺激时保持一种本能的下意识非演员反应——比如同样一匹马和一个骑士在面前被砍得血肉横飞,一个女演员的反应和一个初到片场的没拍过戏的女孩的反应绝对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显然依依和易青心里都很清楚,所以他们一早就达成了默契。
不过,小云也在疑惑,现在华星的这四个签约女演员中,包括自己和依依,似乎没有一个人能符合易青的这三个关键词的,他又能选择谁呢?
难道是在本港或者国内选个新人吗?听说刘一菲已经完成学业从美国归来了,她可是易景当年第一部戏的女主角,也是第位“青女郎”,听说马上要签约华星,难道是她吗?
小云正在胡思乱想,突然听见易青说出了她的名字,她失落的心忽尔又狂喜起来,连忙拉长了耳朵——
“这部戏有两个戏份比较重的女性角色,而男性角色方面,我们准备本着质朴表演的原则,全部使用非职业演员,”易青拿着李杜的半成品剧本,思索着边翻边说道:“所以今天这第一次的筹备会上,我们唯一能敲定的只有第二女主角,也就是女二号,花木兰的姐姐花木香,由卢云小姐来出演……”
原来是女二号!小云泄气的坐回靠椅。她依稀看过一点文学组的素材,知道这是一个作为花木兰的陪衬来写的人物,一个爱慕虚荣但又不失活泼精灵的姐姐。
第四卷 第三十四章 打造青女郎(下)
小云负气的撅了撅嘴,心想:我看你能找出什么让公司上下服气的人来!连依依都不行,谁行?
在演戏上,小云就服依依一个。其他的人,类似吴明玉、陈云可这样的,她还真不放在眼里。她也实在有资格骄傲,论名气,她在国内乃至亚洲都比公司的其他签约明星红的多,论资历,她成名比依依都早。
谁知接下去易青就再也没提女主角的人选问题了。
这个会开了三四个钟头,一直开到香港人吃晚饭的时间都快过了。会议室外高楼的天空上,早已经是漫天星斗。
虽然会上大家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对《花木兰的美术、音乐方案和内地的取景拍摄等重要筹备工作发表了非常多精彩的看法;甚至连准备何种道具,具体的采买地点都罗列了出来,供孙茹参考选择。
但是小云这几个小时却坐的气闷无比,讨论的东西她都听不懂,也不感兴趣,她可没有依依那种觉悟,认为演员要学会跟灯光、音响、美术这些部门配合。
好容易挨到散会,众人纷纷站起身来收拾文件。只有小云面前空空如也,所以她溜得最快,逃都来不及,起身就走。
“冬云……”易青情急之下叫的亲密,公司的人都诧异的回头看着两人。
“各位!”孙茹立刻机灵地转移大家视线。大声道:“西街新开一家海鲜坊,三文鱼刺身、龙虾三吃、五百克起的一只团脐海蟹……有谁要去赶紧下楼停车场拿车集合,晚了我可不请,自己买单!”
“哇呼……”大家一起欢呼起来。这种中环的高档餐厅,一顿每个人都要上千块,除了孙大小姐,别人也不会这么大方,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哪有肯不去地?高兴之下,立刻忽略了易青刚才的失言,在公司里,除了孙茹、依依、杨娴儿和那些电影学院的旧同学,连宁倩华这些人都不知道小云和易青的关系究竟如何。还以为是在内地签来的普通明星而已。
易青感激的冲孙茹抛去一个眼神,忙着道:“你们先去,我和……卢云马上去跟你们会合。今天晚上酒水我请,开一支意大利干邑……两支、两支好了,一支红一支白的,你先帮我选吧!”
孙茹嘻笑着答应了,大家收拾了东西闹哄哄的往外走。
易青笑着对站在一边的小云道:“来我办公室一下。我有件非常非常要紧的事要你帮忙。”
小云没精打采地“哦”了一声,等着易青收拾好一大堆文件,跟在他后面向电梯走去……
易青带着小云出了电梯。走进顶楼自己的办公室,把东西一放,笑道:“坐了一下午累了吧?等我弄一杯怡神健康果汁给你喝,保证消乏生津,而且美容养颜!你等一下啊,很快很快!”
“切……”小云笑了一下,坐在大沙发上,惬意的半倚靠着,道:“你看你哪里象个身家过亿地总裁。榨果汁这种事也喜欢自己做。你以为还在电影学院的男生宿舍啊?”
小云知道易青的办公室里有个榨汁机,不过平时都是秘书给他榨果汁。这个人从学生时代就非常贪吃,而且嘴特别刁,最近迷上喝果汁以后,什么咖啡红茶看也不看一眼。
不一会儿,小云就闻到了一阵浓郁的菠萝果香。她微微一笑,难为易青还记得她最喜欢的水果是菠萝。
小云心情好了一点,那活泼调皮地性子也就开始不老实了。她哼着歌站了起来,走到易青的大办公桌边上,侧着坐在桌子上,顺手一阵乱翻。
翻着翻着,发现了几样好东西,大为惊奇。
原来易青的桌上放着一份百事可乐公司今年地亚洲广告形象签约意向书,密密麻麻的中英文两份,内容是要签依依的,但是要求华星再出一个女明星作为依依的副手一起拍这个广告。依依的广告费是三千万港币,而配角的合约的酬劳可以允许华星开到一千万到一千五百万港币。
小云惊奇的叫了起来:“哇,百事可乐都找我们做代言了,公司现在可真算是风声水起了啊!你也瞒的真严实,公司上下没有一个人知道。”
小云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那份意向书,刚打算细看,忽然发现又有一份好东西。易青地桌案上放着一大堆又是简谱又是诗歌或者歌词样的东西。小云是圆里混了好几年的人,当然认识这些都是外面收进来的歌;再一看作者,乖乖不得了,有好几个都很熟悉,都是娱乐圈鼎鼎有名的音乐制作人。
这时,易素笑呵呵的拿着两杯菠萝汁走了过来,递给小云一杯。
小云好奇的问道:“喂,你收这些歌花了好多钱吧?公司不是一向都以电影发展为主的吗?怎么想起收歌了,难道要出唱片?”
易青笑道:“来,先干一杯,然后咱们再谈正经事!”
叮得一声,两支杯子轻轻的撞击在一起,金晃晃的液体在灯光下摇曳着七彩玄迷的光芒,透过杯子的易青的脸,是那么的胸有成竹……
……
孙茹和同事们一路叽叽喳喳的下楼,各自回办公室整理东西,然后风风火火的往停车场跑。一想起海鲜坊的三文鱼、大海蟹、龙虾刺身,就好象肚子里有只手在不停的向外招啊招啊……
孙茹在一楼大厅走廊跟大家会合了,看见依依和吴明玉、陈云可正在探头探脑,不禁惊讶的道:“不会吧。这帮狗仔队也太有耐心了吧?”
同事们纷纷假装出去饮水机取杯水,或者出去和前台小姐聊几句,顺便往门口一看,果然从大厦门口到停车场一路上影影绰绰。有好几拨背着数码相机和立拍得的人在晃悠。
依依苦笑了一下,她每天就是在这些人地监视下生活的,每次从公司外出,或者从外面回公司,都是一场可歌可泣的斗智斗勇。
孙茹对依依、吴明玉、陈云可道:“我们大队人马从前面走,掩护你们,你们走常安全通道,!”
这个所谓“安全通道”,是易青在监督大厦装修的时候,特地为公司地艺人准备的一条从地下机房通往停车场外间的通道,出口在公司的后楼梯。是记者狗仔队不可能进入拦截的地方。
其实在香港,绝大多数的演艺公司、音乐公司、电影公司的办公地都会有这样一条通道,易青也是看了原来英皇大厦的结构后受到的启发——这都是香港娱乐圈发展了大半个世纪累积出来的经验。在电影学院和北影厂可学不到。
依依听了点了点头,道:“我等会依依和小云一起从后面走好了。”
“咦?”杨娴儿突然在人群里找了起来,失声道:“糟了!念青呢?小意也不见了!”
“对啊!”孙茹猛得反应了过来,刚才下楼地时候还特地招呼小意一起把念青带下来的,准备先让依依的车把这个小魔怪和小意先送回杨娴儿家去。可这一转眼。两个人都不见了。
“不用说了,”依依叹气道:“这小家伙最近是见洞就钻,我看他八成先从后楼梯进了安全通道了。顺着这里去找,准保找到。”
孙茹一想还是不放心,连忙招呼大家先去,自己和杨娴儿、依依、陈云可、吴明玉等人一起从安全通道走。
走了没几步,就听见后面脚步响,原来易青和小云商量完事情下来了。走在后面地依依悄悄迎上易青,跟他说念青不见了。
易青心里一惊,连忙跟着大家进安全通道去找。
刚出了后楼梯,进了机房。就听见小念青那标志性的洪亮笑声,笑得那么无拘无束,那么开心快乐。
易青和杨娴儿都送了一口气,依依和孙茹也加快了脚步往声音源头寻去。
小云和吴明玉、陈云可跟在他们后面,出了机房走了几步就看见一个小不点儿的淘气鬼正在满停车场乱钻。底盘稍微高一点的车,他一下子就钻了过去,打个滚从另一头出来,得意的冲小意直吐舌头。小云等三人都不知道小念青是什么来历,只是觉得奇怪,这是谁家地孩子,怎么忍得易青、依依等人这么关切。
小意抓不到念素,十分着急,只得不停的说:“不要玩了,姐姐生气了,真的生气了!”因为在这里钻不比在办公室,容易磕着碰着不说,这地上也太脏了些。杨娴儿一看这孩子身上已经脏得没有一块能见人地地方了,满脸的不知什么机油之类的东西,真是又气又好笑又心疼,上前扬起巴掌,作势要打!
小念青这孩子聪明,他知道妈妈从来不打他,一点不害怕,反而觉得妈妈也加入来玩非常好,高兴的大叫,一矮身就从依依的两条长腿间钻了过去,抱着依依的腿看着妈妈的巴掌哈哈大笑。
依依笑着抱住小家伙的身子,低头道:“哦……念青乖……不许打咱们念素,我们还小呢!打人可不对……”
易青正含笑看着这一幕,忽然心头微微一凛,警兆立生!他猛得一个侧步探出头去,只见右手边上一辆车的望后镜里明显有个黑漆漆地人影一闪,籁然消失!
易青快步跑了过去,左右一看,没人呀!
难道是我眼花?易青自嘲的耸耸肩,疑惑的一想,摇了摇头,也就作罢,回头向依依他们走去。
这时依依已经蹲下来,费力的拿纸巾和湿面纸、化妆纸巾给小脏鬼擦拭脸上的污秽。这种演员专业卸妆用的化妆纸巾含水量大。湿湿地清洁效果特别好,才擦了两下,小鬼原本那粉嘟嘟红嫩嫩的小胖脸蛋和小酒窝就显露了出来。
依依对这个淘气的干儿子也是非常溺爱,这时看他小脸实在可爱。一边笑着帮他清理,一边忍不住贴上去,在念青脸上亲了一口!亲得小家伙高兴的大笑。
念青地笑声似乎掩盖了停车场里的一切动静,可是却挡不住他老爸易大寻演有一双曾经战胜过制琴大师的神奇听力的耳朵!
就在依依亲念青的那一刹那,易素非常清晰的听见连着几声轻微的“喀嚓……滋……”、“喀嚓……滋……”的声音。每天跟媒体打交道,他在睡梦里也能分辨的出,这是数码拍立得相机在拍照的声音!
易青立刻扭头向声音地来处暴喝:“谁!给我出来!”
没等他喊完,显然有个人比他更早发现了来人的踪迹。
原来小意刚才站着的位置,正好有个望后镜,映出了她身后有个鬼鬼祟祟地记者正在拿个拍立得不停的拍依依和念青。
看到依依的利益被侵犯。一向沉默寡言、孤僻自闭的小意突然愤怒的爆发了!
她就象任何一个中国乡间随处可见地愤怒的农村女孩发现了色狼或者小偷一样,一个箭步窜了过去,嘴里咿咿呀呀的不知道叫着什么。也许是她出生地家乡地方言。
小意一下子冲到那个记者面前,这时易景刚刚断喝出口,那记者促不及防,已经被小意揪住,象个偷东西被抓住的小贼一样。一脸的惊惶。
这时孙茹等人也已经发现了这位一直躲在车群后面的狗仔大人,先是愕然,随即大惊。可想而知。这是个经验非常老道的娱记,他一定是很清楚各个演艺公司有做“安全通道”的习惯,所以早早摸清了路线,潜在停车场里,等在机房这个小出口上。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被他拍到独家!
孙茹等人心里非常清楚,哪怕今天就是闹到警局,这个家伙手上的几张照片和照相机也非得抢下来不可!
刚才依依亲念青的那一幕肯定已经被他拍了下来。象这种经验老道资历丰富的老牌狗仔队,有这样地照片在手。怎么可能还有好话写出来——要娱记尊重事实,不如叫妓女不要卖淫。
今天要叫他漏出去,明天全港乃至全国就是轰动性新闻,比如——“玉女原是未婚妈妈”、“清纯女星被包养,秘密生子已三岁,,或者“她为潜规则付出了什么,……等等的标题一定会铺天盖地,网络平媒争相报导。到时候就是全世界站出来澄清说念青不是依依的儿子而是朋友的小孩,恐怕也没多少愿意相信。
中国有相当部分网民普遍都渴望女明星必须是被人包养的,以便证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是自己太无能和别人确实优秀,而是社会太过于黑暗,同时也以便于他们能在各种论坛以一种看透沧桑的成熟语气说道:某某某不就是靠被有钱人包了才成名的吗,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的社会呀,唉……
这位记者仁兄当然知道从眼下红遍全华语电影圈的大明星周依依身上挖到这种新闻意味着什么,一个狗仔娱记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有时就来自于一条独家,更何况还是这么大的独家!
他不需要知道这孩子和依依是什么关系,事实对他没有意义,只要从表面上能把照片和文章自圆其说的凑在一起,他就成名了。
在娱乐传媒这个圈子,所有的狗仔队都知道,最坏的猜测、最阴暗的想法、最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就是最容易被人群相信的“事实”,他们可就是靠这个吃饭的。因此这几张照片可谓是无价之宝,犹如几张六合彩头奖的奖券,他怎么舍得被人抢回去?
说时迟,那时快,这个娱记毫不犹豫的一脚踹在小意肚子上,瘦弱的象片纸一样的小意一下子捂着肚子向地下滑了下去,但是还不肯松手,娱记抓着女孩地手拧了过来。一下就挣脱了小意的纠缠,撒腿就跑!这时易青、孙茹等人都离他还有好几步距离,这种狗仔队的队员,短跑长跑都是职业素质的一部分。速度惊人,眼看就要叫他跑掉了!
捂着肚子地小意突然一声尖叫,身子笔直的弹了出去,一把抓在那人腰部的衣服上,砰得一声,下半截身体落在地上。那人拖着小意跑了半步,被小意死死揪住,裤子都要扯掉下来了。
那娱记狼狈万状的紧紧抓住裤子上的皮带,以免当众出丑。这么缓上一缓,易青等人已经冲到面前。怒发冲冠的瞪着他。
那娱记没有办法,只好下意识的护住相机。
孙茹非常紧张的拉住易青。
她显然更关心这个当年曾经为依依砸过人家别克车的活土匪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这个娱记活剥了做顿狗仔香肉锅。
以易青那种暴脾气可还真的难说。不过今天地易青已经是成名多时的大寻演,又是上市公司的主席了。他要是动手打人,除非杀了这人灭口,否则报导出去,那可是大大地一件丑闻,人家可不管你是因为什么事动手的。名人打记者,肯定是名人不对。
同情弱者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年连周杰仑小天王打人都得道歉了事。奇怪的是。这个圈子里明星打记者,一定是滔天大罪,新闻和网络要闹好几天乃至好几个月,可狗仔队打明星,却从来什么事都没有。
当年的刘德桦、黎民,以及后来地吴雁祖、谢亭锋,哪一个不是曾经在媒体包围的时候动不动就被摄象机“误伤”,或者被狗仔队们“不小心”掐伤,掐口还都呈现紫青色——这些报寻却从来没人注意。最多是当事人粉丝愤慨两句,真是奇哉怪也。
不过,孙茹的担心显然是多余地,易青此时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事给吸引住了。
小意一声不吭挣扎的爬了起来,顾不得膝盖上的磨伤和被踢了一下的肚子,伸手就抢他的相机,然后使劲在他身上拍打搜寻,把他所有口袋里的照片,包括不是拍依依的,全部拿了出来,走到依依面前。
小意头发散乱,双手满是尘土,捧着那些照片,望着依依,突然露出一个淳朴欣慰的笑容,一口灿然生辉地雪白牙齿显得格外可爱。
易青站在依依旁边,看着满脸欣慰的小意,忽然心里一动,心想,还真没发现,小意这孩子长得还真挺漂亮的,有一种小家碧玉式的清秀美丽。
依依心疼的拉着小意,低声问她刚才那一脚被人踢疼了没有,小意倔强的昂了昂头,还是那么不爱说话。
易青回想着刚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不禁对小意又是感激又是佩服。这个平时不起眼的、不被所有人注意的女孩,对坏人是那么勇敢、对依依等有恩于她的人是那么的忠诚。她不会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只知道毫不犹豫的去做她认为对的事,去保护她要保护的人,这种质朴和简单,在现在的社会真是难得……
想到这里,易青的心里猛得一凛,一直以来困扰她的花木兰的演员人选问题突然豁然开朗,呼之欲出!
小意灿烂纯净的笑容,明丽清澈的眼眸和秀气的薄嘴唇一瞬间在易青的眼里深深的定格了……
第四卷 第三十五章 演员的三大能力(上)
“小意,你坐下。”易青温言对站在办公桌对面的小意说道。
小意扭头看了站在一旁的依依一眼,依依微笑着点了点头;小意才走过来侧着身子在易青对面的一张沙发椅上坐了。
易青笑着对小意道:“今天真是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及时发现那人,把照片抢过来,明天整个公司都要受影响。我们这次可真得好好感谢你。”
小意红着脸,低着头,好象一句都没听见易青说的什么一样,只是时不时用余光扫扫依依。
易青接着道:“还有念青的事,你把念青教的那么好,那么聪明,他那么淘气,想必给你带来不少麻烦吧?”
易青一边说着,一边打量她的脸色神情,希望能够跟她建立一种交流,因为就现在这种情况,连让小意和他说一句话都难,怎么能在一起拍戏工作呀?
可惜不管易青说什么都是徒劳,小意偶尔看着他的目光,总是带着警惕,平时看向公司里其他人的时候,眼睛里也只有冷漠和麻木,只有望向依依的时候,才有一点神采和依赖的光芒。
易青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想了想,终于试探着问道:“小意。你……你想学演戏吗?就象依依姐姐一样,赚很多钱,穿很漂亮的衣服……”
小意听到“象依依姐姐一样”时。突然猛得抬起了头,随即扭头望着依依,满脸的崇拜和向往的微笑。
依依站在一旁叹气道:“易青,其实你根本不该用这种好象跟小孩子说话地语气跟依依交流。她都快十八岁了。而且,她比你想象中的要懂事的多,无论是社会阅历还是知识面,也都要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地多。她其实心里什么都懂,只不过嘴上不说出来而已。”
说着,依依上前爱惜的抚摩着小意的头发,微笑着低头对小意道:“你为什么这么怕易导呢?你天天看见我跟他在一起,难道不知道他是好人吗?”
小意突然笑了,她看看易素,再看看依依。笑得那叫一个暧昧。
易青和依依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两个自从来到香港之后,虽然不如当初在电影学院的时候那么自由了。但是也常常躲着媒体来几次暗渡陈仓暗中销魂什么的好事。只不过他们能瞒得过狗仔队,却瞒不过依依的崇拜者小意。小意对依依的事每件都特别上心,易素和依依的关系当然瞒不了她。
易青哑口赧然。这个小意,还真是“心里什么都懂”。这样一来,办公室里僵硬的空气仿佛忽然缓解了好多。小意也坐直了。让自己坐的舒服了一点。
易青今天才注意到,原来稚气未脱地小意,其实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人胚子。尤其是一头水灵乌黑的头发。配上一双清澈灵动地大眼睛,总有点让人忍不住想保护她的感觉,看上去竟和当年依依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有几分相似。只不过,依依的漂亮有点惊心动魄,而小意的美却纯是质朴含蓄地小家碧玉、邻家情怀。
以前易青刚认识她的时候,不过是混迹在北影厂群众演员中的一个来历不明地野丫头,靠给人擦擦皮鞋为生的苦孩子。易青他们几个把她从被人殴打的惨境中救出来的时候,她是满面污迹,蓬头垢面的。恐怕就是最好女色的男人,也很难发现她的相貌有多漂亮,后来到了香港,易青简直就没看见她抬起头来看人过,每次一见到她,都象一只受惊的小鹿一样躲到一旁,垂首低眉,别人只能看见她一个下巴和额前的刘海。
幸亏这次地戏是个纯女人戏!易青心里暗自嘀咕。这个孩子也不知童年、少年时代有过什么不开心的往事,这么抗拒异性,一看到男人就不说话了。
只不过,照现在这架势,别说在一起拍戏了,就是提出让她做女主演的要求也怕会吓坏了她。
易青犹豫了半天,叹息道:“没办法了,看来只有搞格里菲斯的那一套了,我想应该没问题吧!”
依依一听,瞪着他噘起嘴道:“胡说!格里菲斯那是谬论!是对艺术的亵渎,对表演艺术的无知!”
易青吐了吐舌头,连忙赔笑道:“好好好,是谬论,是谬论!但是大艺术家周小姐,您能不能教教我,现在该怎么办呢?”
早在电影诞生的初起,当电影的六个职业门类刚刚开始形成,导演作为一部电影最高指挥者的地位刚刚得以确立的时候,伟大的电影理论大师格里菲斯,曾经提出过一个唯导演极端论。
格里菲斯认为,最真实的电影是不需要专业演员的,因为再专业的演员在演绎角色的时候,也难免会流露出做作和夸张的痕迹,使得观众产生失真的感觉。真正的电影,只要有一个好导演就可以了,好的导演可以把一个完全不懂表演的普通人在面对规定情境时做出的各种自然反应时所做的表情和动作拍摄下来,再通过丰富多变的蒙太奇手法加以剪辑,形成完整流畅的电影语汇,从而完成一部电影。
为此,格里菲斯还特意总结了一大套以这个理论为基础和目标的导演方法出来。
现在,世界各国都有一些搞探索电影的、搞纯艺术片的极端艺术分子、艺术狂热分子、艺术神秘论的信奉者以及一些格里菲斯的信徒粉丝们,这些人主要集中在欧洲——他们坚定的信奉这一原则,并用这种方法拍摄了许多著名的艺术电影,区别于美国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很高的地位。每年世界各大电影节,这些电影都能拿到很多奖项,由于它们以朴实无华、意境深刻、内涵震撼人心为特点,所以也深受欧美各大艺术院线的钟爱,同时因为不用请专业演员,片酬上就省了一大笔,因此拍这种电影也格外便宜容易。
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体系,还是遵奉以美国、前苏联为主的这套商业性、艺术性并重的商业电影创作系统的。毕竟好莱坞模式,是现在世界的主流,香港电影说白了也是这个系统内的产物。
易青所学的和这几年实践的,基本还都是这种世界主流电影模式的内容。但是作为当年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状元,格里菲斯这一派的这么著名的理论,这种大师级的智慧,电影学院不可能不教,易青也不可能不在某一个特殊的学习时段沉迷于其中。
象易青这样的电影狂,一想到可以将自己的当年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且还是一砸五亿的大手笔,简直兴奋的肠子都热了。
不过格里菲斯的这套理论,却是恰恰犯了依依最大的忌讳。依依是个从来不会抱怨、指责、攻击、斥骂别人的女孩,但是惟独这个格里菲斯,从学生时代起,依依一提到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当年孙茹和易青在拉片室看格大师以前的片子,都得躲着依依看。
可想而知的,格里菲斯居然敢说演员是电影中可有可无的部门,还说好电影根本不需要表演,只要有好导演就行了——对依依这种痴迷于表演艺术的演员来说,简直是该枪毙该斩千刀的理论。
易青在心里反复谋划了,还是觉得用格里菲斯的那一套,大搞杂耍蒙太奇的方法比较靠谱,足以补足小意不懂表演这个缺憾了。
再说了,虽然这套理论在中国、在亚洲还属比较生僻,但是华语圈里的优秀大牌导演们,其实也没少活学活用。有完全用这种理论去实践的,也有和传统商业电影表演模式相结合着用的。
例如张一谋导演的《一个也不能少》,就非常典型,无表演剪辑产生的那种质朴、真 (:
)
( 活色生香 2 http://www.xshubao22.com/1/12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