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2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明白了,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把您和中央领导对小林的关心传达给他,让他心情舒畅、大刀阔斧地向前探索!”

    “海峰,我们都老了,正如毛主席说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像林振华这样的同志,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革命一生所创下的事业,终究是要交到他们这些年轻人手上去的。去吧,对小林同志说,不要怕,大胆地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但会把他们扶上马,而且还会再送上一程的。”

    094股份合作制

    汉华机械厂大礼堂里,旗帜飘扬,人头攒动,几百名工人挤在礼堂里,侧耳倾听着主席台上厂长陈伟国宣布的重要消息:

    “同志们,今天,咱们召开汉华实业发展公司的成立大会。从今天开始,咱们汉华机械厂的劳动服务公司,正式改名为汉华实业发展公司,由林振华同志担任公司经理,大家鼓掌!”

    “哗……”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地响起来,其中巴掌拍得最响的,莫过于汉华实业的那些青年工人们,他们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即将开始一个新的篇章了。

    “汉华实业发展公司,采取劳动群众集体合作经营方式,资金来源,由汉华机械厂和汉华实业公司的工人干部集体筹措。其中,汉华机械厂以场地和设备入股,折价3万元,占有30%的股权。公司职工按照自愿入股的原则,根据出资额的多少,分配另外70%的股权。在汉华实业公司内部,将继续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公司的利润,根据各参股方出资的比例进行分配,上不封顶!”

    这一番话说出来,像是在油锅里浇了一捧水一般,整个礼堂顿时躁动起来:

    “啊!”

    “太好了!”

    “这样不是又变成公私合营了吗?国家能允许吗?”

    “别胡说,你没看主席台上还有北京来的中央领导吗,还有轻化厅的领导,如果国家不允许,他们能坐着不说话?”

    “哎,你们知道林振华出资多少了吗?”

    “我知道,我知道,他出了3万块钱呢,占了30%。”

    “30%啊?那他不是成了资本家了?”

    “他哪来那么多钱,不会是贪污了公司的钱吧?”

    “去你的,公司哪有3万块钱,总共都没挣到那么多钱。他的钱啊,我听说是从他的大款朋友那里借来的。”

    “杨欣,你当了老板娘了,快请客!”

    “……”

    陈伟国宣布完公司成立的消息,把话筒交给了轻化厅生产处的处长谢春艳。谢春艳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代表轻化厅对汉华实业公司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她这个祝贺,算是一种表态,意味着轻化厅已经认可了这种大胆的尝试。

    谢春艳能够做出这样一个表态,自然是因为中央党校的课题组带来了中央的指示,省厅本来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拿不准主意,既然中央领导放了话,说不干预,那么省厅也就乐得开闸放水了。谢春艳在致贺辞的时候,字斟句酌,颇费了一些心思,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无论未来这种尝试是对是错,大家都抓不住她的把柄。

    谢春艳说完,中央党校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厉宁教授走到了话筒前。

    “各位工人师傅们,大家好!”厉宁向众人微微点了一下头,说道:

    “刚才,轻化厅的谢处长说请我来给大家做指示,我特此声明,我这次到汉华机械厂来,不是来做指示的,我是来学习的。

    “我一到厂里,就去拜访了你们的年轻经理林振华同志,一见面,林经理管我叫厉股份,弄得我很意外。我问他:‘林振华同志啊,你为什么叫我厉股份呢,我不叫这个名字啊。’

    “林振华同志对我说:‘厉老师,因为你在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问题啊,你是开山鼻祖啊。’”

    底下的工人们一齐鼓起掌来,对于开山鼻祖一类的人物,大家都是非常崇拜的。

    厉宁笑着向大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接着说道:

    “我当时就跟你们林经理说了:‘我可不是什么开山鼻祖,真正的开山鼻祖,是你小林同志,我们这些学者,只是在书斋里搞学问,虚构一个股份制的样子,而你小林同志,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你已经建立起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了。’

    “我说:‘如果我叫厉股份,你小林就该叫作林股份了。’大家说,是不是啊!”

    “哗……”下面又是一阵掌声,为厉宁教授的风趣演讲喝彩。

    厉宁接着从股份制的来源、模式、优势等角度进行了介绍,让礼堂里许多对于这种制度不甚了解的工人们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厉老师还把中央领导对于“林振华现象”的批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向大家做了通报,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也让那些手里攥着匿名信的心怀叵测者把被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咽下。

    林振华坐在主席台上,微微含笑,听着厉老师侃侃而谈,心里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穿越过来至今已经两年时间了,他终于听到了来自于中央高层的肯定的声音。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当然,相比国家体制在未来几十年的变化,这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党校课题组的到来,结束了厂里关于承包费和入股问题的讨论。在厉宁和何海峰的大力推动下,汉华厂向轻化厅提交了关于把劳动服务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的报告,当然,名义还只能是叫作劳动群众集体合作制度。轻化厅此时也已经得到了来自于中央的指示,所以对于这份报告,直接就开绿灯放行了。

    在商讨具体股份构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争议。本来,林振华希望自己拥有绝对的控股权,至少应当占有51%的股份。但汉华厂的领导们对此并不赞同,认为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公司,不能这样完全交给个人去控股。

    厉宁教授对林振华的要求是支持的,但何海峰表示了反对。他担心,林振华这样做会太过招摇,容易招致非议。虽然说有中央领导的指示作为护身符,但他如果走得太远,恐怕中央领导也会担心的。

    林振华接受了何海峰的意见,答应只占有30%的股份。汉华厂拿走了另外30%,留下40%的股份由公司里的工人们去分配。

    按照协议,每占有1%的股权,需要向公司交纳1000块钱,青工们很少有人能够拿出这样一笔巨款。最后,公司同意,愿意参股的工人,只需要签一个合同就可以了,入股的钱,未来从工资里逐月扣出。即便是如此,青工们也没有人会愿意去获得1%的股份,一般也就是象征性地登记了几百元钱,占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股份。

    没有人知道汉华实业公司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公司里的青年工人们,心里也还是不踏实的。如果有招工进厂的机会,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不管怎么说,国企才是王道,这种大集体性质的企业,再发展,又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呢?许多人认购股份,也是出于给林振华面子的考虑,林振华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不好太不给面子了。

    汉华公司剩余了大量没人认购的股份。林振华私下里找几个小兄弟聊了一次,次日,彭少哲、褚红阳和赵勇群三个人先后向厂里递交了申请,要求各认购6%的股权。他们用来入股的资金,一部分是由林振华提供的,另一部分则挂在公司的帐上,未来从他们的工资里扣除。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由杨欣提供的,她认购了3%的股份。这样一来,林振华的小团体就总计占有了51%的股权,达到了控股的目的。

    对于小兄弟们的忠诚度,林振华是不担心的。他坚信自己能够让汉华实业公司成为一家资产几百万的成功企业,届时,彭少哲等人的投入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吃独食,这也许与他的性格有关,前世的他,就很乐于与人分享,到了这一世,他仍然是一个这样的人。

    购买股份所需的那些资金,是林振华从欣欣商店的利润中提取出来的。不管存在国外银行里的不能见光的美元,林振华在国内的财产也已经有二十几万元,拿出几万块钱来入股,实在是小意思。

    劳动服务公司作价仅为十万元,每股1000元,这是林振华事先没有想过的,他原来觉得,厂里怎么也得把出资算到十几万,按30%反推,劳动服务公司的总资产应当是在三四十万的样子。林振华的这种估计显然是以己推人了,从厂里的角度来看,劳动服务公司就是一个空壳子,厂里提供了几亩地,一些起家时的设备,值不了多少钱。

    对于入股资金的来路,林振华向厂里汇报说,这些钱是他向祁仲谋借的,彭少哲等人则自称资金是从熊立军那里借来的。大家都听说过祁仲谋的故事,也知道熊立军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汉华厂的领导层中,也不是没有人能够看出这其中的猫腻,毕竟,林振华与这些人的关系,厂领导都是清楚的。不过,既然大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厂领导何必去干涉呢。他们对于合股经营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心理障碍,怕的只是政策上的问题。林振华愿意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事情做得天衣无缝,大家还有什么可说的?

    “哗……”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了起来,会议进入最后一项,由厂长陈伟国向林振华颁发汉华实业公司的木牌。这当然只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但它意味着汉华实业公司正式与汉华机械厂分家了,一个厂中之厂,就这样闪亮登场了。

    汉华实业公司目前还没有自己独立的场地,它还使用着厂里划拨的那四亩地。不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公司的周围,已经建起了一圈铁栏杆,悄悄地与汉华厂划清了界限。现在,谁要进入汉华实业公司,必须经过它的大门,虽然还不至于说要查证件、验胸卡,但最起码想从里面随便拿点东西出来,是不那么容易了。

    汉华实业与汉华机械厂之间的业务联系仍然会继续保持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汉华实业公司的青年工人们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机械厂里老工人们的水平,如果遇到要求较高的产品,林振华将不得不去请厂里的老工人来完成。关于这个问题,双方也是有口头协议的,毕竟汉华机械厂也是汉华实业的股东之一。

    林振华接过木牌,对着全礼堂的工人们说了一些感谢和激励的话,算是就职演说。随后,主席台上的各位,纷纷走到林振华面前,与他亲切握手,表示祝贺。

    林振华笑着向所有的人表示感谢,挨个地鞠着躬。没办法,所有的人年龄都比他大,官职也比他大,他是货真价实的小字辈。

    095工业霸主

    “小林,你成立这样一个汉华实业发展公司,到底是为了什么?”何海峰这样对林振华问道。

    这是在汉华实业公司成立大会之后那个傍晚,刚刚在林振华家里享用过水煮鱼大餐的何海峰和何岚,在林振华、杨欣的陪同下,来到汉华厂北边两里开外的章江大堤上,散步消食,欣赏长河落日的美景。

    这一行人的队形很有意思。何海峰和林振华走在一起,林振华的一只手,牵着十二岁的何岚,而何岚的另一只手,则由杨欣牵着。在散步的过程中,遇到堤坝上有一块石头或者一汪水的时候,林振华和杨欣就会一起用力,拎着何岚从障碍上飞过去,引得何岚格格地娇笑。

    何岚是随着父亲一起来的,湘平省与江南省相邻,何岚又正在放暑假,听说父亲要去林哥哥那里,她就哭着喊着非要跟来。过来之后,何海峰每天带着老师和学员们考察汉华实业公司的各项事情,何岚则住在林振华的家里,与杨欣和林芳华打得火热。她与这两个姐姐之间的年龄差就更小了,共同语言比和林振华的还要多。

    不过,这个暑假里,林芳华白天在家的日子并不多,自从高考结束之后,她就天天和同学们泡在一起,看电影、逛街、吃零食,玩得不亦乐乎。据她自己说,这是要把在高考复习中损失掉的青春再夺回来。

    党校课题组在汉华厂的调研已经接近尾声了。见证了汉华实业的合股经营,是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来汉华厂之前,有些学员怀疑林振华搞合股的目的是为了侵吞国家财产,到了之后才发现,汉华实业公司与汉华机械厂之间的产权关系,远比他们想象的要清晰得多。

    在当年,各家国营企业都有用于安置家属的劳动服务公司,几乎所有的这类公司,都是依附在母厂身上吸血为生的,没有人觉得这样的方式有什么不对。

    然而,在汉华厂,学员们看到了另外的一种模式,汉华实业公司与母厂之间,建立起了严格的结算关系,甚至于领一盘铁丝这样的小帐,在汉华厂的保管室那里都有明确的记录,到月底时,汉华实业公司需要从自己的收入里把这些成本划进母厂的帐户。

    对于这一点,林振华说得非常清楚。他认为,其他厂子里的那种依附模式,才是真正的挖社会主义墙角,而汉华实业与母厂之间划定严格的产权界限,反而是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有效手段。

    来进行调研的老师和学员们,都不是思想僵化的人。经历了十年的动荡,经济战线上的干部们都有一种想踏踏实实做事的愿望。他们看到了汉华实业公司的务实态度,也看到了青工们身上焕发出来的上进精神,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打动了。待业青年,在世俗的眼光里就是那种穿着喇叭裤、梳着大背头的垮掉的一代,而在汉华实业公司那小小的工棚里,老师和学员们看到却是挥汗如雨、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另外的一群人。

    现在,困扰何海峰的只剩下一个问题了:林振华这样做,到底图的是什么。

    “小林,你本来已经是劳动服务公司的经理了。据我猜测,熊立军开的那个欣欣商店,应当也有你的股份,甚至于,有可能你还是大股东,这一点你瞒不过我的。论地位,你一个20岁的小年轻,能够有一个以工代干的正科级位置,已经非常不错了。论收入,你一手拿工资,一手拿承包费,还有一只手在私下里拿商店的分红,生活水平早就达到四化了。”

    “爸爸说林哥哥是三只手吗?”何岚笑着问道,按何海峰的算法,林振华的确是有三只手了,而三只手,似乎不是一个褒义词哦。

    杨欣知道何海峰与林振华谈的,是很严肃的正事。她轻轻拉了何岚一把,说道:“让他们大人谈正事,我给你讲怎么做水煮鱼吧。”

    何海峰没有在意女儿的打岔,他继续说道:“有这样好的条件,你又何必再去横生事端,搞什么股份制经营呢?要知道,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万一政策有些变化,你这样做是有可能会有牢狱之灾的。”

    林振华道:“老何,我不瞒你,你算的三只手,我都有。至于说为什么非要搞股份制,我的理由可能会有些冒犯,说实话,我对于各级主管部门的指挥能力不信任,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权。”

    “难怪你非要拿到控股权不可。”何海峰说道。

    “老何,你可不能乱说,我哪有控股权?”林振华半开玩笑地否认着。

    何海峰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表面上自己只占了30%的股份,背地里让彭少哲他们三个人各购买了6%的股份,你以为我不知道?彭少哲他们三个,怎么可能拿出6000块钱来买股份?”

    “他们不是说找熊立军借的吗?”林振华解释道。

    “我会相信吗?”何海峰反问道。

    林振华也笑了,他在解释的时候,就没指望何海峰会相信的。他笑过之后,说道:“就算少哲他们的钱是我帮他们借的,可是我们加起来也只有48%呀,到不了控股的程度。”

    何海峰一指杨欣:“你不会告诉我说,杨欣不是你家的人吧?她那3%,不算数吗?”

    何岚听到此话,又开始搞怪了,她对杨欣问道:“杨姐姐,你也是林哥哥家里的人吗?”

    杨欣红着脸说:“你爸爸是乱说的。”

    何岚道:“你才是乱说的,我知道,你是林哥哥的爱人,对不对?”

    杨欣捏了一下何岚的手,说道:“你可别乱说,现在还不是呢。”

    那头,林振华终于不再兜圈子了,他说道:“老何,其实,这件事也是公开的秘密。陈厂长、邹书记他们,对此应当都是很清楚的。谢处长也许不知道,不过,她只是不想知道,因为一旦知道了,日后如果出了事,她就要负责任了。没错,我的确是拿到了汉华实业的控股权,有了这个权力,我就可以放手地做事了。”

    “我的问题就在这里,你在汉华劳动服务公司也能做事,还能不冒风险地拿钱,你为什么非要搞这样一个股份公司呢?你一下子投入了几万块钱去认购股份,你就不担心有朝一日这些钱都被国家收走了吗?”

    林振华道:“我这样做,的确有些风险。但是,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总不能不冒风险吧?其实,我生性是一个不太敢冒风险的人,但是,时势逼人,我不能再这样安安稳稳地坐下去了。”

    “为什么?谁逼你了?”何海峰好奇地问道。

    “危机感啊!”林振华说道,“老何,上次我从广州回来的时候,给小芳带回来一个索尼的小型单放机,小芳高兴得都哭了。说真的,那一刻,我也想哭。这么大一个国家啊,工业水平让一个小小的日本拉出去半个世纪,我们都是搞工业的,走出去有何脸面啊?”

    “这都是因为十年浩劫……”何海峰用当时流行的说法解释道。

    “没错,十年浩劫。整整十年时间,8亿人忙着斗私批修,而别人呢?日本就不说了,韩国、新加坡,还有咱们的香港、台湾,一夜之间就成了亚洲四小龙。我从广州带回来的一个电饭煲,就是香港产的,连我们江南日报的记者都觉得稀罕。我的天啊,一个电饭煲而已,有什么技术含量,我们居然还要进口,居然还成为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老何,你说说,咱们是不是都该找把车刀把脖子抹了,以谢国人?”

    何海峰苦笑道:“现在整个国家百废待兴,你说的这些,都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事已至此,也不能怪我们这些人吧?”

    林振华道:“历史已经成为历史了,十年浩劫已经过去了。机遇就在我们面前,就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我这个人没什么大的本事,但既然历史让我来到了这个时代,我就要不辜负历史给我的这个机会。能够早一点起步,让国家早一点振兴,我个人冒点风险算得了什么?”

    “你想做什么呢?”

    “我想发展工业,我想让中国的工业产品享誉全球。无论是高端的卫星、飞机、高速铁路、高精密机床,还是最低端的衬衫、自行车、电饭煲,甚至于远在南非的运动会赛场上观众吹的小号,我都要让它们的身上印着Made_in_China。没错,就是中国制造!我的理想就是,要让‘中国制造’横扫六合,让中国成为全球的工业霸主!”

    “工业霸主!”何海峰喃喃地念叨着这个词汇,他的心里一根埋藏多年的心弦被拨动了。

    没错,工业霸主,这是每一个中国的工业人心中的梦想。

    20多年前,为了在钢铁产量上超英赶美,一个民族付出了血的代价,而最终只能铩羽而归。几年前,国家领导人也曾提出了建设“十个鞍钢、十个大庆”的宏伟构想,但事与愿违,一个积弱多年的国家根本无力承担这样大的建设工程,最终一场洋跃进只能草草收场。

    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有些人灰心了,觉得中国就是一个落后国家,就算再追赶100年,也仍然是远远地落后。在那个年代,即使是想象力最丰富的人,也不敢设想有朝一日中国的钢铁产量会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更想不到“中国制造”这样一个词汇会成让各国政要谈之色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然而,在这个小小的汉华机械厂,在密布中国的小乡镇、小县城里,有着无数像林振华这样人微言轻的普通工人,他们从手工敲打做起,从一个个小作坊、小企业做起,日积月累,默默地、顽强地追逐着一个工业强国的梦想!

    “小林,谢谢你。”何海峰郑重地说道,“大胆地去闯吧,世界是你们的!”

    “哥!”

    远处传来了林芳华尖锐的声音,话音刚刚落下,人就已经骑着自行车飚到了众人的面前。她跳下来车来,都顾不上支起脚架,只是把自行车往杨欣怀里一送,让她帮忙扶着,自己便一头扎进了林振华的怀里。

    “出什么事了,小芳?”林振华吓了一跳,连忙问道。

    “哥!”小芳抬起头来,满脸通红,眼睛里噙满泪水。她从随身的书包里掏出一封信,高高地举了起来:

    “哥!我考上了,我考上华青大学了!”

    096新斋有佳人

    华青,我又回来了!

    林振华站在华青大学的南门口,只觉得百感交集。

    华青大学的南门,似乎从来就没有变过。30年前的样子,与2011年的样子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些不同,那就是南门外那条狭窄的马路,比30年后还要平坦得多。

    当然,林振华也知道,没有改变的仅仅是南门而已。现在还是一片稻田的东门,在30年后将会崛起一片楼群,许多鼎鼎大名的网络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那些建筑物的顶上,并以此为荣。而这里的房价,也会飚升到3万块钱每平米的水平,一套三居室的价格,就相当于今天汉华厂的全部资产价值。

    刚刚从北京站被接回来的新生们一个个拎着自己的行李,从大客车上走下来,用兴奋和胆怯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热情的老生们纷纷迎上前去,询问着新生们所属的系,然后帮本系的师弟师妹们拎着行李,带他们去各自的报道处报道。

    林芳华和杨欣手挽着手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顿时产生了一种惊艳的效果。两个姑娘长相都算中等偏上的水平,加之在林振华的“富养女儿”思想指导下,两个姑娘的衣着都比较入时,与周围那些土里土气的农村孩子们形成一些差距,这就更加吸引众人的眼球了。要知道,华青可是一个男女生比例高达20比1的学校。千年之前,少林寺武术系招收13棍僧,外加一个白无瑕妹妹,人家的男女比才13比1。

    所有正在迎新的老生们都冲上去了,纷纷扰扰地喊道:

    “同学,你们是哪个系的!”

    “同学,汽车工程系欢迎你!”

    “同学,你一定是建筑系的吧!”

    “……”

    林芳华被这个阵势给吓倒了,她此时才明白过来林振华在火车上对她说的三项原则:防火防盗防师兄。这些师兄们眼睛里喷射出来的火焰,实在是让这个刚刚从充满着男女大防思想的中学里走出来的大姑娘有些吃不住了。

    杨欣当了一段时间的工人,在与男性接触方面,胆子要更大一些。她鼓起勇气对众人说道:“我不是学生,我是送我妹妹过来的,她是机械系的。”

    “是我们系的!”一名老生举起手大声地宣布道,满脸是得意和激动的样子。其他的老生都悻悻然地退开了,极个别不死心的,还站在那里,用眼睛瞟着这两个姑娘,幻想着她们会多看自己一眼。

    那名机械系的老生挤上前来,伸手去接林芳华手上的包,同时殷勤地介绍道:“我叫杜向阳,是零字班的,你就是林芳华吧?”

    林芳华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我叫林芳华?”

    杜向阳道:“林同学,你可不知道,咱们机械系,从七字班开始,就没有招过一个女生,你是第一个,也是这一届唯一的一个。大家都等你很久了。”

    “呃……怎么会这样?”林芳华好悬没给噎死。

    在杜向阳的带领下,林芳华等一行人走进了华青的南门。在进门的时候,杨欣偷偷地向林振华问道:“小华,这里就是华青大学啊,我怎么觉得……比咱们厂还破啊。”

    林振华憋住了没敢笑出来,华青的这个南门,还真是不如汉华厂的厂门。不过,人家门口的这块木头牌子值钱啊,哪怕挂到一个破庙门口,这个庙的香火也会旺上十倍的。

    “小华,你看,华青大学还在用铁栅栏门呢。”杨欣向林振华提醒道。

    林振华暴汗:“杨欣,你不会是让我来华青大学推销电动门吧?”

    “我怕你忍不住就去找人家的行政科了。”杨欣小声地调侃道。

    进了南门,眼前就是一片旗帜的海洋了。在林荫大道的两侧,排开了两路课桌,每两三张课桌构成一组,就是一个系的接待摊位。每一个摊位背后,都插着鲜红的系旗,前面摆着大展板,写着一些欢迎新生的词句。不过,当年的学生似乎缺乏一些幽默感,欢迎辞都写得木木讷讷的,不外乎是什么“献身四化”、“报效国家”之类的套话,哪像后世那样精彩。

    “林芳华同学,欢迎你加入机械工程系,我是你们的辅导员金亚东。”在机械系的桌子后面,一名年轻老师模样的人接过林芳华的录取通知书,然后热情地向她做着自我介绍。

    “金老师,你好。”林芳华乖乖地问候道。

    金亚东抬眼看见了跟在林芳华身后的林振华和杨欣,他诧异地问道:“后面两位同学,和你是一起的吗?”

    “是的。他是我哥,叫林振华。她是……我的朋友,叫杨欣。他们两个人是送我来的。”林芳华介绍道,在介绍到杨欣的时候,她本来想说是嫂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改了口。在这种严肃的场合,再和杨欣打闹一番,就不合适了。

    “哦,欢迎欢迎。”金亚东伸出手和林振华握了一下,然后问道:“林振华同志,你是在北京哪个单位工作的?”

    “不是啊。”林振华道,“我在江南省汉华机械厂工作,这次是专程送我妹妹来上学的。”

    “专程送妹妹上学?”周围的学生们都震惊了。

    在这个年代里,出一趟门是多难的事情啊,从江南省到北京,火车硬座要30多块钱,往返一趟就要70多块,这家人一下子来了两个送行的,光路费就得150块钱了,什么样的一个妹妹,竟然能够得到如此的重视?

    “也许她哥是正好来北京出差吧?”有人这样善意地猜测道。

    “说不定这个女生家里真的很有钱呢,你看她的衣服,是的确凉的。”另一个人说道。

    “没准家里是个体户呢。”

    “不可能,你没听她哥哥说吗,是工厂的工人。”

    “这个厂子肯定特别有钱。”

    “……”

    这些窃窃私语,零零星星地钻进了林芳华的耳朵里,让她觉得尴尬无限。一开始,哥哥说要送她来学校报道的时候,她还没想太多,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现在,她开始有些懊悔了,早知如此,就不要哥哥送了,现在弄得自己成为大家议论的对象,多丢人啊。

    金亚东看出了林芳华的局促,他用目光制止了周围的学生们,然后交代杜向阳道:“杜向阳,你带林芳华同学去总务处买饭菜票,然后再带她去宿舍。回来的时候,给林芳华同学的哥哥和姐姐安排一下住宿。……对了,林振华同志,你们在招待所住可以吗?”最后一句,他是向林振华说的。

    林振华连连点头:“没有问题,实在没地方住,我们在体育馆打地铺也行。”

    金亚东笑了起来:“这怎么可能,学校怎么能让家长在体育馆打地铺呢。”

    林振华笑而不语,这是穿越众的悲哀之处,他本来是认真说出来的话,别人却非要当成笑话去听。

    一行人来到总务处,林振华要帮妹妹去买饭菜票,林芳华死活不同意,非要自己去买不可。她看到其他的新人都是自己跑来跑去的,只有自己还让哥哥以及准嫂子陪着,实在是没面子。

    林振华愣了一秒钟就明白了林芳华的心思,他不再坚持,让林芳华一个人跑进了总务处的小楼,自己和杨欣一起,站在外面等着。

    “华青大学好大呀!”杨欣这会才有空和林振华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林振华道:“我们才刚走了一点点呢,华青的占地是3200亩,后面还有一大片目前没有开发出来的。”

    “小华,我怎么觉得你对北京和对华青都很熟悉的样子啊?”

    “呃……”林振华有些语塞了,刚才这一路上,杨欣和林芳华都是带着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般的好奇心,只有林振华表现得风清云淡的样子,这实在有些太不合常理了。

    “主要是因为我是当侦察兵的嘛,侦察兵就要这样,不管看什么新鲜的东西,都不能表现出惊奇的样子。”

    “原来是这样。”杨欣对于男友有着盲目的信任。不过,这也难怪,她毕竟也是与林振华青梅竹马一起走过来的,知道林振华绝不可能到达北京。

    “杨欣,明天我带你到处玩一玩去,看看什么颐和园啊,香山啊,长城啊,好不容易来一趟北京,咱们就权当提前度蜜月了。”

    “说什么呢!”杨欣白了林振华一眼,然后口是心非地问道:“玩这些地方,会不会花很多钱啊?”

    “钱不是问题。”林振华道,“你不知道你男朋友是个大款吗?”

    杨欣笑道:“你还大款呢,你做生意挣的钱,不是交股份的时候都交完了吗?”

    “我还剩了点。”林振华坦白道,“我的老排长教导我说,作为一个男人,必须有点私房钱。”

    “咱们如果结了婚,我就不许你藏私房钱!”杨欣压低了声音说道。在林振华的不断启发下,她现在也慢慢地接受这种调笑了,只不过说话的时候,声音还是不敢那样张扬。

    “哥!杨欣,快看,这是我买的饭菜票!还有我刚领的工业券。”林芳华欢天喜地地从楼里跑出来,把一堆纸片递给林振华和杨欣看。所谓工业券,就是买火柴、肥皂、卫生纸等工业品的凭证,每个月能买多少,都有限量的。这种东西,在江南省也有,林芳华当过管家婆,对这东西倒不陌生。

    杨欣接过那堆东西,饶有兴趣地翻看着:“这是菜票,这是粮票,这是面票,这是米票……小芳,怎么这么乱啊?”

    “我看看,我看看。”林芳华凑过去,随即也皱起了眉头:“我光说买饭票了,怎么会有这么多,又是粮又是米的,什么意思啊?”

    林振华有心给妹妹指导一番,无奈他也不懂得这其中的玄机。倒是站在一旁的杜向阳发挥了作用:“林同学,你们都是南方来的吧,所以不了解这个也很正常,我们班的南方同学刚来的时候,也不懂的。”

    “那是什么意思呢?”林芳华虚心求教。

    “我跟你解释一下。这个粮票,是用来买粗粮的,比如玉米面窝头呀,棒碴子粥啊。这个面票,就是平常买馒头、面条、包子之类吃的。还有米票呢,当然就是买大米饭吃的。”

    “是这样啊。”林芳华明白了,她抱怨道,“卖饭票的老师也不说清楚,我喜欢吃米饭的,我不要这么多粮票和面票。”

    杜向阳道:“林同学,这是国家的规定,不是老师能改变的。咱们学生有国家补助的粮食,一个月是36斤的定量。对了,你们女生少一点,是……32斤吧。这32斤里面呢,包括8斤粮、18斤面和6斤米。你不愿意要米票的话,可以换成面票。但如果不要面票,却不能换成米票。因为咱们北方缺米,这6斤米的定量,都是有国家的照顾,咱们老师的定量里都没有这么多米呢。”

    “可是,我就喜欢吃米,怎么办啊?”林芳华发愁了。在南方,面食只是偶尔换换口味的东西,哪有以面食为主的?如果中午饭必须吃馒头,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林同学,你不用发愁,你如果实在吃不惯,以后就来找我吧。我让北方的同学拿米票和你换面票就是了。”杜向阳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的作用。

    “那就谢谢杜同学了。”林芳华忸怩地说道。

    杜向阳一时间觉得自己幸福到灵魂出窍的程度了,他咧着大嘴笑道:“没什么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的嘛。”

    各项手续都办完了,杜向阳领着他们,来到了华青大学唯一的女生宿舍楼前。这座名叫新斋的建筑,据说还是出自于梁思成之手。不过,林振华从来也没从中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相比他在后世住的紫荆公寓,新斋的住宿条件,实在是太寒酸了。

    “这就是新斋啊?”林芳华惊奇地问道,她的看法与哥哥不同,在她眼里,这幢楼实在是太雄伟了,整个汉华厂也没有一幢这样漂亮而壮观的大楼。新斋这个名字,她也是从哥哥那里早就听说过的,哥哥还说过一句名言,叫作华青多才子,新斋无佳人。走进华青校园,看到满目和尚头,林芳华开始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杜同学,女生宿舍,我们也可以进去吧?”林振华向杜向阳请教道。

    “当然可以。”杜向阳道。

    “小芳,走吧,我们送你去宿舍。”林振华说道。

    林芳华道:“不用啦,你们去开招待所住下吧,我自己去宿舍就行了。”

    杨欣道:“小芳,我们去帮你铺下床什么的。”

    林芳华脸胀得通红:“不用嘛,你们这样什么都帮我,好像我是个娇小姐一样。”

    林振华点点头:“也罢,反正我知道你是哪个宿舍了。这样吧,我和杨欣先去招待所办住宿手续,你自己去宿舍住下。一会我们再过来带你去吃饭。”

    “我不要,我自己去吃饭。”林芳华道,“你们就出去玩吧,明天再来找我就行。”

    林振华和杨欣面面相觑,杨欣道:“好吧,要不,我和小华先走了,你一个人去宿舍,有什么事,就到招待所来找我们吧。”

    “好的好的。”林芳华急不可耐地说道。

    林振华和杨欣要去找招待所,杜向阳自然只好带着他们。虽然他也很想送林芳华去宿舍,但人家连哥哥都轰走了,自然更不会让他这个师兄去帮忙了。

    三个人转过身走了几步,林振华不经意地回过头看了一眼,发现林芳华并没有走进新斋去,而是依然站在马路上,正可怜巴巴地看着他们。

    “怎么啦,小芳?”林振华大声地问道。

    “哥!”林芳华装出来的坚强一下子荡然无存,她撇下脚边的行李,向着林振华奔过来,没羞没臊地抱着哥哥哭了起来:“哥,我不要你们走!”

    097相见不相识

    林振华一脸无奈,他一只手搂着妹妹的肩,另一只手在她背上轻轻拍着:“好了,好了,小芳,别哭了,我们只是去招待所,我们过几天才走呢。”

    “小芳,要不,我们还是跟你一起去宿舍吧。”杨欣在一旁说道。

    “不要。”林芳华哭了一鼻子,终于缓过来了。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于失态了,要读书,就必然要离开家,这是早就想过许多次的事情,怎么这一刻竟然会如此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呢?她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旁边的杜向阳,杜向阳连忙说道:

    “林同学和哥哥有感情,我是非常能理解的。其实嘛,我们男生也一样,新生刚来的时候,也想家的。”

    林芳华擦了擦眼泪,对林振华说道:“没事了,你们去吧,今天不许再来找我了,明天我去招待所看你们。”

    林振华像小时候常做的那样,用手糊鲁了一下妹妹的头发,笑着说道:“去吧,和室友们搞好关系。”

    没等林芳华说什么,不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提醒:“那两位同学,你们注意点影响!”

    众人扭头看去,只见一位老师模样的中年人正从他们身边走过。也许是看到了林芳华扑到林振华怀里哭泣的场面,又见到林振华的手很不雅地在林芳华的头上糊鲁,中年老师觉得看不惯了,于是出言警告。

    “老师,不是的,他是我哥。”林芳华当然第一时间就明白了那老师的警告是针对什么,连忙进行着解释。

    而林振华呢,此刻的表情只能用“石化”二字来形容,这个石化可不是石油化工的意思,而是指变成了石头。

    “姚……姚……”林振华的声音颤抖起来,他用了全身的力量,才忍住了自己的冲动,没有脱口而出一声“姚老师”。

    杜向阳走上前,向那老师微微鞠了一躬,说道:“姚老师,您误会了,这位林同学是咱们系壹字班的新生,这位林同志是她哥哥。”

    说完,他?(: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