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6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韦东齐不经意地说道:“林经理他们过来拉这些焊机。”

    “拉焊机”沈佳乐的脸一下子变得煞白。

    210黯然

    210黯然

    “小沈,你还不知道吧,汉华机械厂在浔阳搞了一个化工设备基地,专门生产出口设备。轻化厅说了,咱们的设备闲着也是闲着,不如都卖给他们。你看,今天林经理他们就是来拉这些设备。”韦东齐向沈佳乐解释道。

    沈佳乐是石化机的子弟,韦东齐算是她的父辈。沈佳乐进厂后,迅速成为全厂乃至全省最好的焊工,韦东齐作为技术科长,对她自然也是另眼看待,关系上是非常不错的。如果换成其他人,韦东齐也懒得去解释这么多。

    “这么好的设备,就这样不要了?”沈佳乐像是自言自语般地说着。她缓缓走上前去,像韦东齐做过的那样,伸出手去擦拭着那台氩弧焊机上的铭牌。

    在设备的型号铭牌旁边,还有一块石化机自己钉上去的小铝牌子,上面写着设备的编号,购买日期,最下面是落款:江南省石油化工机械厂。由于使用的时间比较长,铝牌上已经沾上了一些油污,沈佳乐擦了几下,没有擦干净,索性从兜里掏出一块小手绢,用力地在上面蹭起来,一直到把那块牌子擦得像新的那样明亮。

    在场的人都有了一些莫名的感动,大家谁也不说话,就这样默默地看着沈佳乐在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心里五味杂陈。

    无论是搞技术的韦东齐和范世斌,还是做一线操作的冯旭和杨春山,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搞工业的,都是成天与机器打交道的。在平时发牢骚的时候,大家自然也难免抱怨自己的工作又累又脏,羡慕机关里的干部能够成天穿得干干净净地,坐在办公室里抽烟喝茶看报纸。可是,如果真让他们此生再也不和这些机器打交道,每个人都会觉得难分难舍。

    老兵会留恋战场上的硝烟,老农会深爱泥土的清香,水手离开大海就会难以入眠,而产业工人们,最难以割舍的就是那机器的轰鸣、那机油的芬芳。

    “林振华,答应我,不要撬掉这块牌子,好吗?”沈佳乐扭过头来,看着林振华,用一种近乎央求的口吻说道。

    要说起来,这个要求真有点不靠谱,这种厂牌是一台设备归属的象征。汉华厂把设备买走,自然要把原来的牌子撬掉,再钉上自己的设备牌,这是常规了,沈佳乐也不可能不懂。可是,她就是有这样一种隐隐的感觉,觉得林振华应当是会答应她的请求的。

    她没有去细想过,自己和林振华到底算有什么交情,其实他们在一起说话的时间并不多。但在她的心里,觉得林振华是和她一样的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有一种近似于天真的对一件事情的热爱,这种热爱用金钱和利益都是无法衡量的。

    在告别这些自己心爱的设备的时候,沈佳乐觉得心里有一种刺痛的感觉,无人倾诉。在整个天地之间,她觉得,只有林振华能够理解她的这种痛楚,并且能够给她一个小小的安慰。

    果如沈佳乐所料,听到她的请求,林振华毫不迟疑地点了点头:“小沈,我答应你。”

    “谢谢你,林振华。”沈佳乐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这样也好,你把它们拉走,总比让它们在这里生锈要好得多。最起码,它们还能继续工作,比我……”

    说到这里,她再也说不下去了。她扭过头,最后地看了看那一批焊机,然后转身一路小跑地离开了,甚至于没有勇气和众人道一个别。

    “这丫头……”韦东齐叹息般地说道,“唉,卖掉这些设备,最难受的就是她了。”

    “那她现在不做电焊了?”杨春山在一旁问道。他和沈佳乐是同行,虽然年龄上大了一辈,但在电焊的技术上反而还不如沈佳乐,正因为这一点,他对沈佳乐一向是非常欣赏的。

    韦东齐道:“不做了。冰箱里的电焊,跟我们过去搞的根本不是一码事。现在我们容器车间的工人全部转岗了,大部分人现在都在流水线上搞装配。小沈的爱人是厂长助理,帮她活动了一下,她现在在行政科坐办公室呢。”

    冯旭道:“这样也好,烧电焊太伤身体了。女同志坐坐办公室,平时管管家,管管孩子什么的,也挺好。我看她现在好像也胖了一点,脸上也白净了。”

    韦东齐摇摇头道:“谁也不知道她想什么,别人去了机关,都挺高兴的。就是她,好像一肚子不情愿的样子。原来烧电焊的时候,她虽然也不太说话,但让人觉得有活力。这一年多来,觉得她好像一下子变老了一样,人还是那个人,就是没神气了。”

    “韦科长,像小沈这样的转岗的工人,在你们厂很多吗?”林振华问道。

    “挺多的。”韦东齐答道,刚说完,他就明白过了林振华的意思,便笑着说道:“林经理,你可别想打他们的主意。我们的工人这么多年都在这厂子里工作,厂子就是他们的家。你想撬墙脚,恐怕很难。”

    林振华笑笑,说道:“韦科长说到哪去了,我哪敢撬咱们石化机的墙角啊。我只是觉得有些工人身上的技术实在是浪费了。流水线上这些话,找几个农民工也能做,让这些七级八级的技工去做,不是可惜了吗?”

    “工人嘛,做什么不是做。”韦东齐摇摇头道,“我当年还是学化工设备的大学生呢,现在呢,不也改行设计冰箱把手了?”

    “冰箱把手?”范世斌大惑不解。

    “对啊,就是冰箱门上的那个把手,老范,你可别小看这一个把手,学问大得很呢。我们厂长的要求是,要美观、实用、结实、符合世界潮流,体现欧式风格。我长了这一把岁数,还不知道啥叫欧式风格呢。”韦东齐自我揶揄地说道。

    “前一段时间,你不是说你在搞压缩机吗?”范世斌意味深长地问道。

    “搞什么压缩机?”韦东齐牢骚满腹,“压缩机的原理在我看来,就是小学生的算术题,我闭着眼睛都能把图纸画出来。可是工艺解决不了,怎么办?我们原来做化工设备,都是大机器,尺寸差一点点没关系。冰箱压缩机就那么一点,零件尺寸的精度要求比我们现在的设备高得多。光是加工过程中的测量问题,我们厂就解决不了。人家有什么气动量仪、粗糙度仪、测微仪、圆度仪、三坐标测量仪,我们什么都没有。我提出一个精度要求,让我们金工车间的工人拿巴掌去量吗?”

    范世斌向林振华递过去一个眼神,林振华迟疑了一下,问道:“韦科长,听你这个意思,如果这些东西都能给你解决,你肯定能把压缩机造出来?”

    “我觉得没问题。”韦东齐说道,“这些天,压缩机的资料我也看了一些,大多数设计和工艺方面的要求,现在都已经是公开的知识了。难度主要还是在设备方面。我听说,上海正在跟日本三菱谈判,打算引进一条压缩机生产线。还有另外一家航天部门的厂子,准备从西德引进一条线。他们主要解决的都是设备方面的问题。”

    “嗯,看来韦科长真是压缩机方面的专家啊。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多向你请教。”林振华点点头说道。

    “怎么,你们汉华厂想做压缩机?”韦东齐敏感地听出了林振华话里的潜台词。

    林振华微微一笑:“目前只是一个意向吧,具体做不做,还要看机遇。”

    “哦……”韦东齐若有所思地应道。

    范世斌看着林振华,嘴张了张,想说什么又没说出来。他不太明白林振华的意思,在这种场合下,也不便于多说什么了。

    大家没有再谈这个话题,韦东齐喊来了一台吊车,开始把设备一台一台地吊上汉华厂开来的卡车上。有一台大型剪板机体积和重量都已经超过解放牌卡车的装载范围,林振华未来将会租一辆平板车来装运。

    “好了,都装好了,林经理,你签个字吧。”韦东齐把一个本子递给林振华,让他签字确认。

    林振华签上字,把本子递还给韦东齐,和他握了握手,说道:“多谢你,韦科长,希望我们日后还有机会合作。”

    “一定,一定。”韦东齐说道,“这些设备,到了你们那里,也算是物尽其用了。林经理,我真佩服你的魄力,我们这么大的厂子都停产压力容器了,你竟然能够从泰国弄回来四套化肥设备。”

    林振华自豪地说道:“这四套化肥设备不算什么,不过是10万吨级的小菜罢了。韦科长,你看着吧,下一步,我们还得去中东卖炼油设备呢。”

    “真的?”韦东齐两眼发亮,“这方面我可以给你出点主意,过去一机部和国家计委搞11万吨乙烯设备攻关的时候,我们也是参加过的,积累了不少经验呢。”

    “那好,咱们一言为定。”林振华欣然应道。

    四辆大卡车拉着被石化机抛弃的设备,缓缓地开出了厂区。沿途不时有工人停下脚步,指着车上的设备小声地议论着。作为同一个系统的职工,他们大都知道汉华厂接下出口设备的事情,心里也是有着各种滋味的。不过,时下石化机生产电冰箱的效益非常不错,厂里的福利比过去还好,大家也就没什么太多的想法了。

    当然,黯然神伤的人也是有的。在厂部的小楼上,沈佳乐站在行政科的窗口前,无声地看着这一幕,清秀的脸上挂满了泪水。

    “小林,我还以为你想把老韦撬走呢。”范世斌在卡车上对林振华说道。

    林振华笑道:“你猜得没错啊,我正有此想法。我听谢厅长介绍过,在搞化工设备方面,老韦的水平很不错的。”

    “那是,他的水平比我高。”范世斌毫不掩饰地说道,“小林,既然你有这想法,怎么不当面跟他说呢?”

    林振华道:“我不合适说吧?毕竟人家是国营大厂的技术科长,我怎么好公然去撬墙角?老范,这件事情,我想拜托你来做。你私下里请老韦喝次酒,探探他的口风看。他只要愿意过来,条件什么的都好谈。”

    范世斌点点头道:“你说的也对,我们都是一把年龄的人了,再换个单位,麻烦事很多,我想,老韦也会有顾虑的。他的两个孩子都在石化机工作呢,相当于一家子都是厂子里的人。他如果这样一走,家里人也不方便。”

    林振华道:“没关系,你先听听他的意思再说。孩子、房子之类的事情,都好谈。对于真正的人才,咱们是不惜代价的。”

    听他们说得这样热闹,冯旭也插进话来,问道:“小林,我倒没看中老韦,我觉得那个小沈不错。咱们厂子里,还真没她这么好的焊工呢。杨师傅,你可别生气啊。”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对杨春山说的。

    杨春山道:“我生什么气,这个丫头是挺不错的。全省电焊工大比武,她一个人拿了四五项第一名呢。我看过她焊出来的东西,那焊缝就是比别人要平整得多,不服不行。”

    林振华道:“其实我也想过要挖她,不过,人家是厂长助理的夫人,现在工作也挺舒服,我怎么能再把她拉下水呢?”

    冯旭不怀好意地笑着说道:“小林,我记得你过去跟她关系挺好的。上次搞埋弧焊的时候,你和她不是还打过赌的吗?”

    林振华尴尬道:“老冯,你可别害我。你也不看看,我岳父就在边上嘿。”

    “哦,哦,我忘了,我该死。”冯旭哈哈地笑了起来,同时向杨春山作着揖,“杨师傅,我可是开玩笑的,你别往心里去。”

    杨春山反击道:“小华是我看着长大的,他的人品,我是百分之百相信的。如果是你冯主任,我还真有点不放心。要不是冯师母管得严,你现在还不知道祸害过多少人了。”

    “老杨,你说话可要负责任啊。”冯旭满脸通红,“小林是晚辈,你可不能在晚辈面前说这些话。”

    “我耳背,嘿嘿。”林振华得意地说道,有老丈人给自己撑腰的感觉,真是很好啊。

    211汉华速度

    211汉华速度

    浔阳,汉华实业公司的一幢大型车间里,彩旗招展。在临时搭起的主席台上,洪予安、谢春艳、陈伟国、朱铁军、林振华等人站成了一排,手里共同托着一根红绸带,正在准备举行剪彩仪式。

    在一番客气之后,洪予安走到话筒前,大声地宣布道:

    “我宣布,汉华化工设备公司浔阳生产基地,正式启动”

    说罢,他接过毕敏递过来的一把大剪刀,咔嚓一下,把红绸带剪成两截。

    车间里的数百名工人一齐热烈地鼓起掌来,台上的领导们也纷纷鼓着掌,互相握手,说着一些祝贺的话语。

    “洪市长,非常感谢浔阳市政府对我们生产基地的支持。”谢春艳对洪予安说道。

    洪予安也客气地说道:“谢厅长,我们也非常感谢轻化厅能够把这个基地放在我们浔阳,这是我们浔阳人民的光荣啊。”

    陈伟国则走到林振华的面前,一边和他握手,一边说道:“小林,你又为咱们厂立了一个大功啊。”

    林振华呵呵笑道:“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毕竟还是汉华厂的职工嘛。”

    领导们在台上做着各种政治秀,工人们则忙碌了起来。冯旭指挥着几名工人,用行车把一块大钢板吊装到剪板机上,操作工按动电钮,剪板机轰鸣起来,把20毫米厚的钢板像裁纸一样切成了两截。这也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它代表着第一台出口泰国的压力容器罐正式开始下料建造了。

    由于出口任务的工期十分紧张,化工设备基地的立项与建设从一开始就是紧锣密鼓、争分夺秒,朱铁军形容说,就像打仗一样,而谢春艳则将其称之为可以与深圳速度相媲美的“汉华速度”。

    由欣欣公司与汉华机械厂联营,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涉及到许多敏感的政策问题。但省经委和轻化厅都看好这件事情,于是大力地加以推进。在征得国家体改委的批准后,省经委最终批复,同意欣欣公司与汉华机械厂之间先建立起一种临时性的合作关系,未来再根据合作情况进行调整。

    临时合作的机构称为汉华化工设备公司,由汉华机械厂和欣欣公司各占50的份额。至于这个份额是叫作股份还是别的什么,大家都很技巧地予以了回避。目前国家关于股份制经营的政策还很不明朗,尽管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这迟早是一个趋势,但谁也没必要去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在双方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双方共同承担四套大化肥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任务,所有收益在支付掉成本之后,余额由两家平均分配。

    项目的成本包括各自所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所使用场地的租金,所使用的材料与水电消耗,以及其他的一些项目。在此之外,双方同意利用项目的利润建设浔阳基地的厂房,购置设备,最终形成年产20套以上大化肥设备的生产能力。

    最后的这一项,是让省经委最为踏实的。按照这个约定,这4套大化肥设备的利润基本上全部都变成了厂房和设备,而没有进入林振华个人的腰包。至于厂房和设备的产权问题,大家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政策明朗之后再来解决。只要钱没有被挥霍掉,一切都有余地。

    生产基地的负责人由双方共同派出,欣欣公司本身只是一个皮包公司,正式成员只有林振华一人,所以他自然是基地的负责人之一。汉华机械厂方面,派出的则是副厂长朱铁军,他本来就是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再加上与林振华关系甚为密切,让他来与林振华合作是最为合适的。

    林振华当然不合适和朱铁军争夺公司经理的位置,所以这个基地便以朱铁军为负责人,林振华名义上是朱铁军的副手。不过,在具体的业务方面,轻化厅指示,林振华应当负责厂区建设、设备采购、生产规划、人员招聘、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任务。林振华掰着手指头算了一圈之后,发现好像没给朱铁军留下什么事情做了。

    对于这样一种安排,朱铁军并没有什么意见。其实,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辅助林振华把基地建设起来,经过几年的接触,朱铁军对于林振华的能力和品德都有相当的信心。他需要做的,只是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帮助林振华避免一些可能的错误而已。

    浔阳市政府对于化工设备基地落户浔阳是非常支持的,在各方面,尤其是用地方面,给予了极其优惠的政策。洪予安亲自督办此事,指示规划局、土地局、农业局等部门联合办公,迅速落实了3000亩的建设用地。

    在这里,需要说一下整个国家的大背景。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到1984年的时候,农村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国家开始着手进行城市综合改革。城市在投资、用工、征地等方面,都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可以自主执行许多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决策。汉华化工设备基地的建设,正是得益于这样一个背景。

    建设一个生产基地,当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事情,而出口任务却不能耽搁。幸好,林振华在此前曾在汉华实业公司的厂区里建起了几座大厂房,本来是打算用来作为公司拓展新业务使用的,现在正好拿出来供化工设备基地临时使用。未来,等基地自己的厂房建成之后,再把这些生产任务转移过去。

    经过研究,四套大化肥设备的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其中,汉华机械厂在丰华县的厂区只承担其中2套设备的主机制造工作,这些工作主要都是机加工,能够在汉华机械厂现有的厂房里完成。另外2套设备的主机,以及全部4套设备的压力容器部分,则全部放在浔阳基地完成,这也是为了使得生产过程更为集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于是,汉华厂容器车间的全班人马浩浩荡荡地开到了浔阳,住进汉华实业公司给他们安排的宿舍里。浔阳是个地级市,比丰华要繁华得多,所以汉华厂的这些工人们呆在这里,丝毫没有委屈的感觉。每隔一两个星期,基地都会派出卡车送一部分工人回丰华去度周末,两地相距200多公里的路程,大家还是能够接受的。

    仅凭汉华厂的人马,自然是无法完成4套压力容器的生产任务的。就在朱铁军和冯旭觉得一筹莫展的时候,林振华向他们展示出了自己手上的秘密武器,那是一支由将近100名退休的钳工、电焊工组成的高级技工队伍。

    “这些人都是宝贝啊。”朱铁军派人对林振华贡献出来的这些技工进行测试之后,乐得合不拢嘴。这些工人来自于不同的工厂,其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有些人甚至于原来也是在化工设备生产企业工作的,说起技术方面的问题来,甚至于比冯旭、杨春山等人还要精通。

    林振华道:“这些人,都是我安排人从南都、武汉等地方挖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子女顶替的问题而提前退休了,但身体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能够发挥余热。他们原来的厂子用不上他们,我就一块都搜罗过来了。”

    “太好了,有了这些人,我就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容器车间了。”朱铁军信心满满地说道。

    除了钳工和电焊工之外,岑右军的机床附件公司里还有100多名机床工,正好能够承担另外2套设备主机的生产工作。化工设备主机都是大件机械,精度方面的要求远不如机床附件更高,所以这些人完成这项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林振华把汉华机械厂过来的工人与浔阳这边的工人充分混合,编成工作小组,让他们在生产中互通有无。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可以把汉华厂工人的经验迅速地传授给那些没有做过化肥设备的工人们,另一方面则促使这两个不同的团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

    人的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就是设备。林振华以化工设备公司的名义,发出去了无数的订单,从各处订购机床、焊机、起重机、探伤设备、测量仪器等等。由于泰国方面支付的只是一部分预付款,总额还不足以支撑起这样庞大的采购计划,林振华便从汉华实业公司的账户上挪出了相当大的一笔资金,用来填补亏空。

    在林振华到处采购设备的时候,谢春艳提醒他道,石化机放弃压力容器的生产,正好腾出了一大批设备,建议他们去收购过来,价格方面,自然是极其优惠的。于是,便有了前面的那一幕,林振华带着一帮人,欢天喜地地去了一趟石化机,拉回来满满四大车的设备。

    姚鹤良带领的华青大学团队在这项工程中也没有作为旁观者,林振华热情地聘请华青大学机械系作为顾问机构,协助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姚鹤良还利用自己的影响,从华青大学的化学与化学工程系请来了几位大牛级的教授,与林振华签订了一个远期合作协议,协议的内容是帮助设计40万吨级的大化肥设备。

    万事俱备,大家也没时间再去等待什么黄道吉日。林振华广撒英雄帖,把各方领导一齐请过来,搞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启动仪式。

    车间里,电焊火花像焰火一般飞洒起来,繁忙的生产开始了。

    212亡羊补牢

    212亡羊补牢

    从出访泰国一直到建成化工设备生产基地,将近半年的时间,林振华几乎没有一刻休息。也就是仗着他所继承的这个侦察兵的身体,他才没有累倒。

    不过,不是所有的人都累不倒的,在他的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前车之鉴。郎冬因为积劳成疾,加上做实验的时候长期接触有毒试剂,终于支撑不住,躺进了医院。林振华闻讯赶到浔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时,见到郎冬的夫人鲍忆琴正站在郎冬的病房外眼泪一把、鼻涕一把地哭着,赵勇群、罗咏梅等几个人在一旁劝着她。

    “郎师母,怎么回事?”林振华走上前去问道。

    鲍忆琴看到林振华来了,像见着救星一样:“林经理,你来了就好。医生说,我们老郎没多少日子了。”

    “怎么会这样”林振华大惊失色。上次他见着郎冬的时候,就发现郎冬的身体有问题,消瘦得很厉害,他那时曾严令郎冬必须马上去医院检查。后来,他一直忙于跑化工设备基地的事情,也没顾上多打听郎冬是不是去检查过身体,哪曾想事情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鲍忆琴哭着说道:“林经理,你可不知道,我们家老郎别的事情都不喜欢,就是一搞起自行车来,就不要命了。他上次回来跟我说,你让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还说你对他特别关心。可是,他自己不着急,拖了又拖,一直不肯来医院。直到昨天,他一下子就在车间里晕倒了,还是你们丰华来的这几个年轻人把他送过来的。”

    “郎经理带着我们几个人在改造喷漆生产线,然后就晕倒了,是我带着国俊和文强把他送过来的。”赵勇群站在一旁补充道。他现在的职务是分管生产的经理助理,林振华安排他给郎冬打下手,跟郎冬学习车间管理的经验。

    “你天天跟着郎经理,难道就没发现他身体有问题他这样的身体,怎么还让他继续工作”林振华生气地对赵勇群说道。当然,他也知道自己实在是冤枉赵勇群,郎冬认准了的事情,赵勇群又有什么办法。再说,赵勇群本身并不是一个细腻的人,可真不会考虑那么多的事情。

    罗咏梅在一旁说道:“林经理,现在说这个也没用了,还是想想怎么给郎经理治病的事情吧。”

    林振华扭头问罗咏梅道:“医生怎么说的?”

    罗咏梅答道:“医生说,郎经理的症状主要是中毒。他的血里含重金属的浓度非常高,可能肝、脾和肾脏都已经受损了,以目前医院的医疗条件,可能治不好。”

    “医生说,老郎这个情况,可能拖不过多长时间了。”鲍忆琴呜咽着说道。

    “鲍大姐,你先别哭,事情没这么糟糕的,等我问一下医生具体情况再说。”林振华连忙安慰道。

    这时,一名中年女医生从病房里走了出来,林振华上前拦住她,问道:“医生,现在我们这位病人的情况怎么样?”

    医生看看林振华,皱了皱眉头,说道:“病人情况很不好,需要考虑其他的治疗方案。你们单位怎么这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领导都不过来,让你们几个小年轻在这里能顶什么用?”

    “小年轻怎么就不顶用了,有什么事,你跟我说就行了,我能做主。”林振华有些急了,不过,郎冬的健康还捏在人家手上,林振华倒也不便于太过无礼。

    “你能做主?你是领导?”医生有些不满地问道。

    “我当然是领导”林振华说道。他在身上摸了一下,摸出自己的工作证来,递到医生的面前,说道:“医生,你看看吧,这是我的工作证,我就是汉华实业公司的经理。”

    “汉华公司的经理?你就是林振华?”医生脸上露出一丝诧异的神色,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太年轻了,与她听说过的林振华完全不是一码事。

    林振华的名字,现在在浔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家庭主妇们都知道汉华公司出产的电扇和洗衣机,惦记着上哪去弄张票,能够买到一台出厂价的产品。男人们则纷纷传说着林振华独闯广交会,征服泰国客商的故事,幻想着如果自己魂穿到这个传奇人物身上,该是如何辉煌。眼前这位中年女医生虽然既不是家庭妇女也不是穿越爱好者,但成天耳濡目染,多少也是知道林振华的大名的。

    “这年头,冒充林振华好像也没太大意思吧。”林振华嘀咕道,“好了,医生,你现在能不能跟我说下,我们郎经理的情况怎么样了?”

    “嗯,那好,你跟我到办公室来吧。”医生的脸上恢复了那种波澜不惊的神情,显然林振华的英名对于她来说,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八卦而已,到不了让她纳头就拜的程度。

    林振华交代赵勇群留下继续照顾郎冬,自己带着鲍忆琴和罗咏梅随着医生到了办公室。在路上,他打听出来,医生名叫李惠,是内科的副主任。

    在走廊里的时候,李惠对于林振华的态度是不温不火,没有什么特别。但一行人刚走进办公室,李惠便把脸沉了下来,她把手上的一叠巡诊表往自己的办公桌上一掼,黑着脸对林振华说道:“好吧,既然你是汉华公司的经理,那我来问问你,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劳动保护”

    林振华没有心理准备,被李惠这一个动作吓了一跳,他支吾了一下,答道:“李医生,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你当然不明白”李惠恼火地训斥道,“没错,你们汉华公司经营很好,挣钱很多,是整个浔阳的骄傲,可能还是咱们整个国家的骄傲。可是,任何经济的发展,都不能建立在无视职工健康的基础上,这是作为一个领导最起码的觉悟你懂不懂这个”

    “你……说得很对。”林振华无语了。

    “你去看看你们送来的这个病人,血液里能够检查出来的毒素就有十多种,都是长期沉积的。我不知道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怎么能够让一个职工接触这么多的有毒物质,而且从来不到医院检查。你这个领导,眼睛里还有职工的生命安全吗”

    “我……”林振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才好,生龙活虎般的郎冬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说自己是没有责任的。

    “李医生,你误会了。”鲍忆琴连忙开始解释了,“这事不怨林经理,是我们家老郎自己不要命。其实,三个月前,林经理就跟老郎说过了,不让他进实验室,让他赶紧来医院检查。是老郎自己一拖再拖,才拖成这个样子的。”

    “鲍大姐,你别说了,这事的确怨我。”林振华痛心地说道,“我只是提醒了老郎一句,事后没有强制他执行。”

    “这种事,应当是由你们工会来管的嘛,你们领导也不可能成天去考虑这种事情。”李惠在一旁提醒道。她从鲍忆琴和林振华的话中,多少能感觉到一些事情的原委,对于林振华的不满也就消散了一些。

    “对,这事应当由工会来管。”林振华点点头道,他回过头问罗咏梅道:“咏梅,咱们公司的工会主席是谁?”

    林振华这样问,实在是有些不妥。从道理上说,工会主席也是企业里的领导之一了,但林振华居然不知道是谁。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在一个高速增长的企业里,工会什么的,不过就是浮云而已。

    听到林振华的询问,罗咏梅脸上现出一丝苦笑,她答道:“林经理,咱们公司就没有成立过工会。咱们过去在丰华的时候,是和厂里的工会一起活动的。到浔阳这两年,搞什么活动,都是原来浔自的工会在操办。”

    “我晕,那浔自的工会主席是谁?”林振华扭头问鲍忆琴道,鲍忆琴也是浔自的职工,自然应当是知道的。

    “就是老郎自己兼任的。”鲍忆琴答道,郎冬原本是浔自的副厂长,同时也兼任着浔自的工会主席。

    “这样不行。”林振华道,他想了想,对罗咏梅交代道:“咏梅,现在交一件事给你。你回去以后,找一下少哲、岑经理、史经理,呃……还有朱厂长,和他们商量一下,把几个公司的工会合并起来,成立一个大工会。工会主席由谁当,请几位领导来决定,但是,你和毕敏先把工会的工作挑起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职工的劳动保护问题。”

    “我和毕敏先挑起来?”罗咏梅指着自己的鼻子,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

    “没错,你们两个都是女孩子。毕敏做事比较细心,你比较有闯劲,正好能够互补。浔自的工会也好,咱们老汉华厂的工会也好,都越来越像个摆设了,成天搞点文艺活动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正事。你们几个年轻人先把事情挑起来,照这位李医生说的那样,监督职工的劳动保护情况,遇到像郎经理这样光干活不要命的,工会要采取强制手段,停止他们的工作,扭送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什么叫扭送你这个当经理的,怎么说话都不会。”李惠被林振华的用词给逗笑了,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林振华发现,这位大妈级的女医生一旦笑起来,还真是挺和蔼可亲的,她原来不会是儿科大夫出身吧?

    “像老郎这种人,不扭送是不行的。”林振华说道。

    “不要等出了问题再送医院,要建立起职工定期体检的制度。普通岗位一年检查一次,从事有毒、高温、低温、放射性作业的岗位,半年检查一次。”李惠熟练地介绍道。

    “就按李医生说的办。”林振华点头道,“咏梅,你找时间来专门向李医生请教一次,请她给咱们制订一下劳保要求。”

    “没问题。”罗咏梅答应道。

    “嗯,亡羊补牢,也是应该的。”李惠用赞赏的口气说道。

    林振华摇摇头:“李医生,牢肯定要补,但我可不希望亡羊。现在你能不能告诉我,郎经理的病,还有没有希望?你放心,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公司一定会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办到。”

    李惠迟疑了一下,说道:“你们这个病人的情况,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如果能够用专门的设备给他做几次血液透析,再加上其他一些方法,病情应当是可以缓解的。虽然不能把毒素全部排掉,但生命危险应当可以排除。不过,这样的设备,我们第一医院还没有。”

    “那哪家医院有呢?省一附院有吗?”林振华问道。

    李惠道:“咱们江南省的医院都没有这样的条件,据我了解,有几家部队医院能够做这方面的治疗。不过,整个治疗过程要用到进口设备,还有很多进口药品,费用会比较高,你们单位的劳保医疗不知道能不能报。”

    “当然能报”林振华毫不犹豫地说道,“李医生,你不用担心费用的问题,你只需要告诉我,哪家医院的治疗效果比较好。”

    李惠想了想,说道:“我过去在部队的时候,接触过上海那边一家部队医院,他们的技术还是不错的。不过,不知道他们现在是不是接待地方上的病人。”

    “怎么,李医生是军医出身?”林振华问道。

    “对啊,我在部队医院工作了20多年呢。”李惠答道。

    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退休老军医了,林振华心里恶恶地想着。不过,他脸上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而是继续说道:“那咱们还真有共同语言,我也是部队退伍的,不过军龄可没你长。对了,李医生,你刚才说上海有家部队医院,是哪家医院?”

    李惠摇摇头:“我一时想不起它的代号了,只记得东海舰队的医院,技术水平非常高。”

    林振华轻松地笑了起来:“是海军的部队就好办了,我一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我会尽快联系上海的医院,一旦联系好,我就马上给郎经理办转院手续。转院之前需要做哪些工作,麻烦李医生多费点心,多辛苦一下,我改天定有重谢。”

    “你不是想向我行贿吧”李惠瞪了林振华一眼,说道:“林经理,你不用想太多。有你这样关心职工的领导,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一点没关系的。”

    鲍忆琴也站起来,走到林振华面前,感动地说道:“林经理,真是太感谢你了。”

    林振华道:“郎师母,你可千万别这样说,老郎这次生病,都是因为我考虑不周。你这两天也抓紧准备一下,一旦那边医院联系好,你就陪老郎一起去上海。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交给公司去办就好了。你放心吧,老郎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明年,我还打算请他去法国参加自行车赛呢。”

    213天生舞男

    213天生舞男

    从医院回到公司,林振华第一件事就是先拨通了刘向海的电话,向他了解上海的海军医院的事情。一打听,知道还真有这么一家很牛的医院,它前身是一家教会医院,日本占领期间,把它改造成了日军的海军医院,抗战胜利后又成为国军海军的上海医院,再往后就是由华东军区海军接管,一直至今。刘向海告诉林振华,这家医院就是他们研究院的定点医院,技术水平在国内也是排名很靠前的。

    “那太好了。老刘,你马上帮我联系一个床位,内科。”林振华对着电话听筒大声地喊道。这条电话线路实在太不给力了,林振华算是体会了啥叫通讯基本靠吼。

    刘向海倒是吓了一跳:“怎么啦,小林,你生病了?”

    “不是我,是我的一个职工。”林振华说道。

    刘向海纳闷道:“小林,是什么职工,让你这么用心?你要知道,我去给你联系病床,也是要找关系的,不是特别重要的人,恐怕不太合适。”

    林振华简单地把郎冬的事情向刘向海说了一遍,刘向海也有些感动了。他当了多年的工人,对于工厂里的这些事情能够感同身受。

    “小林,像这么好的干部,你们真的应当珍惜才对啊。你放心吧,我马上让秘书去给你联系,让他们安排最好的医生给你们那位经理会诊。”刘向海大声地允诺道。

    “那就多谢了。”林振华道。

    “不谢,不谢。”刘向海说道,“明年你再出去一趟,再给我们弄几个订单过来,咱们就扯平了。”

    有刘向海帮忙,医院的问题就算是解决了。在医院的时候,林振华也向李惠深入地咨询过,知道郎冬这种情况属于慢性中毒,病来得慢,去得也慢,但目前在国际上已经不算是绝症了,只是国内大多数医院的条件不够好,还治不了。如果能够负担得起费用,找到大医院去治疗,应当是不会危及生命的。有李惠这点保证,林振华的心里轻松了许多。

    听到林振华打完电话,站在办公室外面的罗咏梅和毕敏走了进来,站在林振华的办公桌前。

    “林经理,你今天在医院说的事情,是真的?”罗咏梅问道。

    “什么事情?”林振华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旋即反应过来,说道:“没错,你们两个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把咱们公司的劳动保护搞起来。咱们要大干快上,但一定要杜绝以健康和安全为代价的蛮干。”

    “是”罗咏梅学着电影里国军女秘书的作派回答道。

    “林经理,咏梅说,是你说的,如果谁违反劳保规定,就要强制他离开岗位,是这样吗?”毕敏怯怯地问道。

    “没错,是我说的。”林振华道。

    “那,如果是公司领导违反了呢?”

    “当然一视同仁。”林振华道,“郎经理不就是公司领导?(: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