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8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腔乩锬切┤税峒遥绻窃勖亲约撼Ю锏氖Ω蛋峒遥话憔筒桓量喾蚜耍簿褪浅远俜沟氖隆!?br />

    林振华笑道:“那好,老曹,如果我现在要搬家,我直接把这活包给你,不管饭也不管烟,光给你50块钱,你干不干?”

    “当然干”曹树林毫不犹豫地说道,“搬个家,我们去4个人,半天就够。半天时间,一人挣个十几块钱,比上班挣得还多呢。再说,搬家能有多累,也就是得细心一点而已。”

    “这不就完了吗”林振华道,“老曹,你放着自己的老本行不干,学人家做什么生意啊。你把你的几个老兄弟一块叫上,成立一个搬家公司,专门帮别人搬家,我就不信你发不了财。”

    “搬家公司?”曹树林激动起来,“小林,你觉得这有门吗?”

    “你估摸着呢?”林振华把球踢回给曹树林,他对青岛的市场不熟悉,市场评估这种事,他可干不来。

    曹树林沉吟了一会,越想越是兴奋,他拍着大腿说道:“我觉得还真有门就我知道的,这一个月怎么不得有个百八十家搬家的,走路上经常碰见。如果照你说的,一家我们收个50块钱,这一个月就得有5000块。要帮百八十户人家搬家,我觉得光我们那个搬运班就够了,10个人,一个人挣500块。好家伙,我们厂现在一年才给我开500块呢。”

    “这只是现在。”林振华道,“我给你算算,整个青岛,10万户家庭不止吧,10年之内,起码有一半的人家要搬新居,一年就是5000户,一个月起码是400户,而不是你算的100户。更何况,如果你们做出了名气,什么单位要搬家,肯定也是找你们的,这个市场得有多大啊。”

    “没错,没错”曹树林大喜过望,他站起身来,走到屋外,开始发号施令:“天霞,多杀一只鸡,多蒸点馒头,今天中午咱们要多请几个人吃饭。虎子,别玩了,跑步去找你李叔叔、杨叔叔,让他们把爸爸搬运班的叔叔都叫来吃晌午饭,说我有好事跟他们商量。”

    309劳模搬家公司

    309劳模搬家公司

    “搬家公司?”

    在曹家的午宴上,一群五大三粗的搬运工被曹树林抛出来的这个提案给吸引住了。

    “我觉得可行。”一位名叫高鹏的年轻工人说道,“我有个亲戚前个月搬家,叫我去帮忙的。请了好几个朋友,钱没少花,还搭上不少人情,一家人都弄得挺累的。我当时就想着,如果这些钱拿给曹哥和我们几个,肯定给他搬得又快又好,还不用他操心。”

    “你怎么不早说?”曹树林瞪着眼睛说道,“你要早说,咱们不早就这么干起来了吗?”

    “我哪想到能开个公司来干这个的。这搬家公司……咱们国家有这种公司吗?”高鹏疑惑地说道。

    林振华笑着插话道:“正因为咱们国家没有,所以咱们最早开始干,才能占领先机。早起的鸟有虫子吃,起晚了就只有鸟粪了。”

    “没错没错,这位兄弟说得太好了。”另一个叫吴乾珂的工人冲林振华翘起拇指说道。这位的名字也实在是太搞了点,居然叫作“无前科”。

    曹树林指指林振华,对众人说道:“各位,我刚才没来得及跟大家介绍,这位兄弟是咱们江南省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叫林振华,我在劳模会上认识的。别看人家是大经理,特别仗义,听说我们厂里经营困难,人家大老远跑来给我出主意来了。”

    “林振华?是那个在广交会上卖电风扇的林振华吗?”高鹏问道。

    “呵呵,我那点丑事,都传到这来了?”林振华谦虚地承认道。

    “真的是你啊”高鹏连忙站起来,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林振华说道:“哎呀,林经理,我过去就听曹哥说起过你,后来在报纸上也看过你的事迹。听说你也是搬运工出身,现在都当了总经理了,真了不起。来来来,兄弟我敬你一杯。”

    说着,高鹏就端起了一满杯白酒,举到林振华的面前。他是所有搬运工里最年轻的,其实年龄与林振华差不多,但他觉得林振华作为一个大经理,怎么不得有个30来岁的,于是就以兄弟自称了。

    林振华笑着站了起来,也举起杯,对众人说道:“各位,大家一起喝一个吧。不过,喝完这个,大家可别叫我林经理了,像老曹一样,叫我小林就好了。”

    听到林振华的提议,大家一起站了起来,纷纷举杯,同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这哪能行,经理就是经理。”

    “林经理,像你这样的领导,我们服气。像某些经理那样的,我们嘴上叫他经理,背后叫他狗屎呢。”

    “要不叫经理也成,太生份了,我就称你一声老弟吧。只是我这个当哥哥的实在不成器,让老弟笑话了。”

    “……”

    众人亲亲热热地喝干了杯中酒,一时间叫经理的也有,叫老弟的也有,叫振华的也有,都把林振华当成了自己人。曹树林在北京参加劳模会回来后,曾经向自己的工友们说起过林振华,所以大家对他都有印象。这几年,林振华做了不少风光的事情,上过几回报纸,大家也都看到了。今天乍一看到真人,都有一种崇拜的感觉。

    工人们的感情是很单纯的,你有能耐,大家就佩服你,如果你不但有能耐,而且还能和普通工人当朋友,大家就会由衷地亲近你,把你当成自己的朋友。其实,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NPC,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理想的,他们心里有一杆秤,能够称出人心和人品的斤两。

    “怎么样,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搞个搬家公司还是有门的。”在大家与林振华寒暄过之后,曹树林把话头引回了正题。

    “我看没问题,林经理都看好的事情,肯定能成。”吴乾珂肯定地说道。名人效应还真是有用的,有林振华在这背书,大家对搬家公司的信心就足了。

    一位姓杨的工人也说道:“那还商量什么,咱们就干起来吧。反正现在厂子里也放假了,咱们出去找活干也不算犯纪律。”

    “我觉得还是商量一下好。”高鹏摆摆手说道,“林经理出的这个点子是不错,不过,咱们还得把它落实了。你看,最起码的一点,咱们给谁搬家去?咱们总不能一大伙子人直接跑到街上揽活去吧?”

    杨姓工人道:“到街上揽活肯定不行。不过咱们有这么多人,可以一块找亲戚朋友啥的打听打听,看看谁家搬家的,咱们直接揽过来不就结了。”

    吴乾珂摇头道:“杨师傅这个主意不行。咱先不说亲戚朋友能有几个人,介绍那点活,根本就不够咱们干。就算有人介绍过来了,这不还是帮朋友做事吗?你好意思直接跟人开价?回头人家还是请一顿饭打发你了,咱们是落个吃饱喝足了,家里老婆孩子可吃不着。”

    高鹏道:“没错,我要说的就是这个。咱们既然是开公司,就不是哥几个自己出去找朋友揽活。我看人家公司都有什么业务员啊,还要做广告啊,啥的。我估摸着,咱们也得琢磨琢磨怎么弄,报纸上有个啥词来着,对了,叫作开拓市场。”

    林振华坐在一旁,没有吱声,他一直都在观察着曹树林的这些工友们。曹树林是个直肠子人,也缺乏经营头脑。林振华毕竟是在管理位置上呆了这么多年的,曹树林想不到的事情,他得替曹树林去想。搬家公司这个点子是林振华从后世剽窃来的,他知道这个市场是有前景的,但曹树林他们能不能做起来,关键全在于人员和内部管理。

    在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细节的过程中,林振华把大家的情况都看了个大概。他发现,曹树林在这群人中颇有威信,无论是比他年长还是年幼的工人,都隐隐有些把他当成首脑的意思,这样看起来,由曹树林牵头来做这个公司,是没有问题的。

    高鹏是个有头脑的人,如果给他一些指点,再给他一些机会,应当能够成为整个公司的智囊,业务经理这个位置,铁定是要给他了。

    吴乾珂看起来心比较细,据说在搬运班的时候,也是负责做一些细活的,这个人可以当现场领班。搬家也是一个细致活,有些贵重东西是不能磕碰的,必须有一个心细的人在现场进行管理。

    林振华在给曹树林出完主意之后,已经把整个搬家公司的运作细节都考虑过了。现在他看大家议论得也差不多了,但开始抛出自己的想法了:“各位师傅,我作为一个旁观者,说两句吧,供大家参考。”

    “哎哎哎,好了,大家都别吵了,都听林经理的。”吴乾珂挥着手对众人说道。大家一时间都静了下来,扭头看着林振华,等他说话。

    林振华道:“刚才大家讨论了很多,我觉得该说的事情,各位师傅都说到了。首先一点,是咱们既然是做一个公司,那就不能光靠亲戚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给介绍业务,这样太过于被动了。我赞成高师傅说的,咱们得做广告,得让全青岛人都知道咱们成立了这么一个搬家公司。”

    “广告”大家的眼睛都瞪圆了,这好像是一个离自己比较遥远的概念哦。

    高鹏摇摇头道:“林经理,我刚才可是瞎说的。这做广告得花多少钱啊,我听说光在咱们青岛日报上登一个小豆腐块,就得好几百块呢,还不一定有人看到。咱们现在一分钱都没挣,先花出去几百块,这可不成。”

    “对啊。林经理,我们不比你们大公司,你们那家大业大,我们就是小打小闹啊。”其他的工人也附和道,心里暗暗地想着,这位林经理估计也是玩大买卖玩惯了,不知柴米油盐值多少钱了。

    林振华道:“做广告有很多种办法,有些办法是不用花钱的。这样吧,青岛日报那边,我负责来联系一下,争取让他们不收钱也给咱们做一个大大的广告。”

    “真的?”工人们都吃惊地问道。

    林振华笑着点点头道:“这件事交给我了,老曹应该知道我的性格,没把握的事情,我是不会承诺的。”

    “那可就麻烦林经理了。”大家一齐应道,他们知道林振华是名人,猜想他也许在报社有自己的熟人。熟人办点这样事情,可能还真不用花钱吧。

    “有了广告,咱们就得考虑如何联系业务的事情了。咱们首先得有一个联系电话吧?要不,人家想搬家了,上哪找咱们去?”林振华继续说道。

    “就留厂里的电话吧。”有工人说道,“实在不行,我们派个人,天天坐到厂办守着。”

    “那不可能,厂里的电话哪能给咱们当业务电话,你接一两个电话还成,接多了,厂办刘主任还不拿大白眼翻你。”另一个工人反驳道。

    “自己装一个可行吗?”林振华问道。

    “不行不行,装一个电话可贵了。”吴乾珂说道,“现在装电话倒是不用单位介绍信了,可是初装费得好几千呢,具体是3000还是多少,我就不清楚了。咱哪装起那个。”

    高鹏灵机一动,说道:“我倒想起来了,咱不用装电话,咱弄一呼机不就完了吗?”

    “就是那种小蛐蛐?一呼哔哔叫的那种?”工人们兴奋起来,寻呼机现在是刚刚进入青岛,大家还当个新鲜玩艺看的。

    吴乾珂道:“我看行,我上次在街上看到寻呼台搞促销,说是200多块钱一个,咱们凑点钱,给老曹弄一个挂腰里,这走出去才像个公司经理的样子呢。”

    “他现在就挺像的。”何天霞在一旁打趣道,“好家伙,自从单位不开支以后,他那脾气大的,成天在家里摔盘子摔碗的。”

    “我总共就摔了四个盘子好不好?而且那不是失手了吗?”曹树林满面尴尬地说道。

    林振华连忙把话头扯回来:“咱们这事就这么定了吧,给咱们曹经理配个呼机。钱这方面,也不用大家凑了,我先替大家垫上吧。我明天就让家里给电汇点钱过来,留到老曹这里,作为咱们公司的启动资金。”

    “归到底,我还是得找你借钱了。”曹树林不好意思地说道,“也罢,小林,我们先借你点钱,等公司挣了钱,我连本带利一起还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咱们这个公司,得有一个名字。既然是公司了,咱们就得进行工商注册,一切都得正规化。这个名字呢,还不能随便乱起,以后咱们干出名气了,这名字就是咱们的品牌呢。”林振华说道。

    说到起名字,大家还都挺有主见,一时间又争论起来:

    “名字好起,要不咱们就叫青岛搬家公司。”

    “好嘛,你把咱青岛都搬家了,市长同意吗?”

    “不行不行,咱们一个私人合伙的公司,叫这个名字估计工商也不批准吧。”

    “要不,起个喜庆点的名字,叫双喜搬家,怎么样?”

    “搬家是一喜,还有一喜是啥呀?”

    “我看,就叫老曹搬家吧。你看人家不有傻子瓜子吗,那都是拿经理的名字来当公司名字的。叫老曹搬家,透着多亲切啊。”

    “不行不行,哪能拿我的名字来当公司名字。”曹树林不干了,遇到这种事情,他的脸皮可不够厚。

    “哎,我倒有个主意。”高鹏又想出了鬼点子,“咱们曹哥不是劳模吗?干脆,咱们就叫劳模搬家公司,怎么样?”

    “拉倒吧。”曹树林大摇其头,“你不提这劳模还好点,一提这劳模,我嫌臊着慌。人家劳模都是像林经理这样风风光光的,我都下岗去给人搬家了,还说自己是劳模,丢人不丢人啊?”

    林振华道:“老曹,这我可不同意,给人搬家有什么丢人的?清洁工、修脚工、澡堂里搓澡的,都能成为劳模,你给人搬家为什么不能成为劳模?你过去在工厂里是劳模,现在自谋职业,创业开公司,同样是劳模。我倒觉得,劳模搬家这个名字最好了,比其他什么名字都响亮。”

    “大家也都同意?”曹树林被林振华说服了,他转头向自己的工友们征询着意见。

    “同意”所有的人一齐喊起来。

    曹树林心中的激情被众人点燃起来了,他端起酒杯站起来说道:“那好,咱们的搬家公司,就叫劳模搬家公司。小林说得对,咱们当工人的,不管干什么,都能干成劳模。来,大家为劳模搬家公司,干一杯”

    310鲁中机床

    310鲁中机床

    “喂,你好,我们这里是劳模搬家公司……哦,哦,我们的收费是根据搬家的距离和东西多少来定的,对对,一般情况下就是60块钱……不,不用的,我们有规定,不准抽客户的烟,不准吃客户的宴请。好的好的,我记下你的地址……”

    在厂门口的公用电话边,何天霞一手握着电话听筒,一手拿着一支笔,在一个小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客户的电话、地址,那个像小蛐蛐似的数字寻呼机就放在她的身边,随时给她带来新的业务信息。

    守公用电话摊子的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何天霞,调侃道:“天霞啊,这两天,你都快把我这个摊子包下了,赶明你们家是不是也该自己装个电话了。”

    何天霞满面春风地说道:“张奶奶,你还真说着了。我家老曹说了,如果生意继续这样火,他们就要租房子,装电话了。好家伙,这一天到晚……你看,这不又来传呼了。”

    自从有了开一家搬家公司的点子之后,曹树林等人几乎一天都没有耽搁,马上就跑到工商局去登记注册了。工商局那边本来手续是颇为繁琐的,方方面面的事情折腾起来,没一个月也办不下来。但这个时候,劳动局出面了,确切地说,是由副市长示意劳动局出面了,要求工商局特事特办,尽快办好这件事。

    这其中,就涉及到林振华答应给曹树林他们做的免费广告了。林振华当然知道广告是很花钱的,但他还知道一点,那就是有一种称为软广告的东西,运作好了,非但一分钱都不用花,而且广告效果还远远地好于报纸夹缝里的豆腐块。

    林振华深知,当前国企改革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一部分亏损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难题。曹树林他们自谋职业,创办搬家公司,这本身就是一条非常符合主旋律的新闻。再加上搬家公司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极其能够吸引眼球,因此要通过报纸进行炒作,应当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林振华与青岛方面的媒体不熟,他先是一个电话打到了北京,找到了新华社的徐海皓。徐海皓恰好有一个同学就在青岛日报,而且还是一个管事的领导。林振华打着徐海皓的名义找上门去,如此这般地一说,与那位领导一拍即合。第二天,报社就派来了两名记者,找着曹树林等人好一通采访,一篇《青年愚公搬家记》就新鲜出炉了:

    “众所周知,愚公是以搬掉家门口的山而出名的,可是,今天的愚公却改行了,专门干起帮人搬家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记者走访了有着青年愚公美誉的省劳动模范曹树林师傅,请他讲一讲自办搬家公司,开创再就业渠道的故事……”

    这样一篇报道在青岛日报的头版登出来,立即吸引了分管就业工作的副市长。副市长看过之后,龙颜大悦,当即表态:对于这样不等不靠,自主解决就业问题的工人,要大力宣传,大力扶持。

    有了领导这一句话,横亘在青年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二山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跑得无影无踪了。工商局专门派了一个小姑娘过来,给曹树林送来了营业执照;税务局通知他们,三年之内各种税收全免;劳动局给他们送了一块“劳模搬家公司”的木头牌子,不过现在这块牌子还只能挂在曹树林的家门口;总工会也打了一个电话过来,叫曹树林务必要在年底去总工会填表,今年的劳模肯定还是他的。

    这些官面上的事情还都是虚的,最关键的是,青岛日报上的这篇报道,以及后来晚报、电台等媒体的后续报道,把搬家公司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送到了千家万户。要说起来,搬家公司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贴近老百姓的一个创意,但凡有点办法的人,谁乐意请亲戚朋友来帮忙搬家的,钱不少花,还要搭上人情,而且搬得还不一定好。有了搬家公司,几十块钱掏出去,什么都不想操心了,谁不乐意?

    各家报纸的报道后面,都留了劳模搬家公司的寻呼号码,一时间,曹树林的寻呼机几乎要被呼炸了。有些人是马上就着急要搬的;有些人则是过一段时间要搬,现在先询询价钱的;还有一些是同样的下岗、待岗工人,打电话来问是否还招人的。当然,也不乏有什么《改革牛人大辞典》组委会之类的机构,扬言只收300块钱就可以把曹树林的名字登到那本16开本、好几千页的书上去……

    无数的业务涌过来,曹树林等人忙得四脚朝天,无奈何,各家的家眷也被动员起来了。有负责联系业务的,有负责收钱的,有跟着男人们一块去搬家,负责收拾一些细活的,家属区里好久没有见过这样热闹的场面了。

    曹树林的业务轰轰烈烈地做起来了,林振华可没时间陪着他们耗。既然来了一趟山东,他就索性四处走走,看看有没有与自己的业务相关的机会。在这方面,曹树林给了他一个信息,鲁中机床厂最近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难,据说正在和外商进行谈判,要卖给外商了。

    曹树林了解鲁中机床厂的原因,在于这个厂子的厂长马胜凡曾经也是省里的劳模,因此与曹树林比较熟悉。这个马胜凡也参加了1984年那次全国劳模赴北京的国庆观礼,林振华与他有过一面之缘,不过印象不太深,只限于知道这个名字而已。听到曹树林提供的这个消息,林振华马上起身前往鲁中市,准备去看看情况。

    鲁中市是个中等城市,机床厂是市里的大企业,一问起来无人不知。林振华从长途汽车站出来,步行了20来分钟,便来到了这家厂子门前。看门的老头见他年纪轻轻却自称是什么经理,不由得起了疑心,抄起电话向厂部通报,说有这么一个自称林振华的人,要见厂长,当然,最终是让林振华去厂办喝茶,还是去保卫科喝茶,就听厂长的意见了。

    “什么?林振华?他真的说他叫林振华吗?”电话听筒里传来厂长马胜凡宏亮的声音,林振华站在一旁也听得清清楚楚。这一嗓子,让林振华回忆起马胜凡的样子了,1米8的个头,人高马大,剃个小平头,红光满面,一见面就伸出一副熊掌与人握手,热情异常。

    “请他到值班室坐一下,我马上就来。”在确信来人就是林振华之后,马胜凡当即下令道。

    看门老头这才知道,来人的确不同凡响。平常省里来个什么领导,厂长也不过就是让人家直接到办公室去,很少有亲自出门来接的情况。这个林振华,莫非是厂长的亲戚?厂长什么时候在南方有个亲戚了?

    没等林振华把值班室的凳子坐热,马胜凡就赶到了。林振华只觉得值班室的门像是被一个东西严严实实地堵了一下之后,马胜凡已经出现在他面前了。

    “小林哪阵风把你吹来了?”马胜凡以千年不变的作风,与林振华热烈握手问候。

    “马厂长,你还记得我呢?”林振华笑着问道,他自认为自己不算什么名人,马胜凡没理由会记得他的。他原本想说自己是曹树林介绍来的,现在看来也免了。

    “记得,记得。”马胜凡说道,“别人我记不起来,你小林我是没法忘记的,想忘都忘不了。”

    “怎么呢?”林振华有些诧异。

    马胜凡道:“这得问你自己啊。从84年开始,每到逢年过节的,你们公司都给我寄贺年卡、明信片,你说我想忘能忘得了吗?”

    林振华呵呵地笑了,这是他当年搞的一个恶趣味。他请东北劳模吴荣祥搜集了所有人的通讯地址,汇集成册,回浔阳后,便让公司秘书王均贤定期给大家发问候信,以联络感情。这一手还是起到了挺大的作用,因为各省的劳模都是有点来头的人,这些年汉华重工的不少业务,都得到了这些劳模朋友的帮助。

    “不过,小林,我有一点不明白,你说这元旦、春节、五一、国庆,你们发个问候信也就罢了。这清明十五的,怎么你们也寄信,这算个什么事?”马胜凡纳闷地问道。

    林振华只觉得满头暴汗,他想起自己当初把那本通讯录扔给王均贤的时候,是说了一句“逢年过年、清明十五”,想不到这个王均贤连啥叫幽默都听不出,还真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不说这个了,走走走,咱们到办公室聊去。”马胜凡拉着林振华的手,亲亲热热地说道,“对了,你这是路过啊,还是专程到鲁中来出差啊?别的不敢说,在鲁中市,你有什么办不了的事情,我都能帮得上忙。别看我们现在厂子不景气,在整个鲁中市,我们还是老大。”

    早有秘书过来帮林振华拎包,林振华也没客气,直接把自己的旅行包扔给了秘书,自己随着马胜凡一起向厂部走去,一边走,一边对马胜凡说道:“马厂长,我这趟来,既不是路过,也不是出差,我就是专门来看望你这个鲁中市的老大的。”

    311中外合资

    311中外合资

    林振华随着马胜凡来到办公室坐下,寒暄几句之后,马胜凡再次问起来:“对了,小林,你还没说呢,你这次到鲁中市来,到底是有什么事情?没关系,有什么麻烦事跟老哥说,我帮你处理。”

    林振华笑道:“我不是已经说了吗,我是专门来看你的。”

    “看我?”马胜凡诧异地看着林振华的脸色,觉得他不像是在开玩笑的样子,便问道:“你怎么想起要来看我了?”

    “马厂长,实不相瞒,我本来是去青岛看老曹,就是那个青年愚公,曹树林。他说起你在这边,还说你们厂子有点变故,所以我就过来看看了。”林振华直言不讳地说道。

    听到这句话,马胜凡的脸上现出了一些愁苦之色,他叹了口气道:“唉,让你笑话了。这两年,厂子里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到目前为止,厂里的工资勉强还能发得出来,但以后就不好说了。这不,市里正在找人联系外商,说准备搞中外合资吗。”

    “中外合资是好事啊。”林振华道,“现在各地不都在搞中外合资吗?”

    马胜凡道:“中外合资,也就是表面上风光。人家说是合资,其实就是要吃掉你。我们这么大一个厂子,2000多万的资产,合资估价可能连1000万都不到,人家出个200万美金,就要占51的股权,这叫完全控股。以后,我这1000多工人,就要去给日本资本家干活了。”

    “这不是赔本买卖吗?”林振华道。

    马胜凡道:“赔本还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我们鲁机是个有50年历史的老厂子,很多技术在国内都是领先的,这一合资,人家提出来的条件就是把我们的牌子全部扔掉,换成日方的品牌。我们现在的产品全部放弃,从日本运来散件,在我们这里组装,然后作为合资产品卖出去。说明白点,就是把我们这个厂子全部废掉,只剩一个壳子,帮着他们倒腾产品。”

    “原来是这样。”林振华点点头道。他倒没觉得有太多的意外,因为这种合资模式,在时下并不罕见。国家对于国内工业有一定的保护,一些国外企业为了绕开国家的贸易壁垒,便以这种假合资的方式,吞掉国内的一个厂子,借这个壳子来卖产品。这样从表面上看产品是中国制造的,其实在中国只是组装了一下而已。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内的产业完全变成国外的附庸。

    “咱们厂子的技术到底怎么样?”林振华试探着问道。

    “技术是没说的。”马胜凡自豪地说道,“我们这个厂子,1936年就有了,你算算看,现在咱们国内有50年历史的重工业厂子能有多少?咱们中国的第一台龙门刨床就是我们厂生产出来的。解放后,也是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厂子,现在在大型镗床、铣床、冲压机方面,我们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在国内都是排得上号的。”

    “这不是挺好吗,怎么会经营困难呢?”林振华问道。

    马胜凡摇了摇头,说道:“唉,这话怎么说呢。在国内,我们的技术已经是顶尖了,但和国际市场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现在国外机床行业都在向数控化方向发展,我们在这方面落后了。这些年,国内一些老客户在更新装备的时候,向我们提出来的要求就是要数控化,可是我们始终拿不出过硬的数控机床产品,这一来,客户就流失掉了。”

    林振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这就是你马厂长的问题了,你不思进取,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可不就会被淘汰掉吗?”

    马胜凡知道林振华这番话是好意,也不以为忤,而是很认真地回答道:“小林,你也是当经理的,你应该知道。在前些年,我们企业生产出多少利润,就全部交给国家,根本就留不下钱来搞技术改造。

    这几年,搞利改税,国家允许我们留利润了,可是我哪留得下利润。我这1000多在职职工的厂子,有500多退休工人。在职工人里面,50岁以上的也有300多,年纪大了,身体就不好,每年光医药费的支出就能把我的利润全部用光。

    再说,我这么大一个企业,不能不给职工分房子吧?盖房子是要用钱的。还有职工福利,还有市里的各种摊派,你让我拿什么钱来搞技术改造?”

    林振华问道:“照你这么说,如果日本人接手了这个厂子,这些他们也要接过去?”

    “拉倒吧”马胜凡不屑地说道,“他们哪会背这个负担。他们花200多万美元,拿到我这个厂子的控股权。这200多万,就是我们退休工人和下岗工人的安置费。我这些工人,他们看着顺眼的就留下,不顺眼的就一脚踢出去。人家说了,企业不养废人。”

    “企业不养废人,倒是对的。”林振华道,“可是,这是历史形成的,总不能到这个时候一脚把人踢开吧。”

    “你说得太对了。”马胜凡颇有一些见着知己的感觉,“小林,我跟你说,现在就是为了这件事,我和市里正僵着呢。我坚持说了,第一,工人必须留下,最起码,要给人家几年缓冲的时间。第二,我们的牌子,鲁机,必须留着,这是咱们民族工业的品牌。合资不是卖祖宗,你说对吧?”

    林振华不置可否,只是微笑着问道:“市里同意吗?”

    马胜凡道:“市里的意见也不一致,新上来的一个管工业的副市长,叫王旭瑞的,他是坚决主张要合资的。对于我提出来的要求,第一条,他说可以把这些裁下来的职工安排到别的企业去。后一条呢,他根本就不理睬,还说我是老思维,现在要搞新思维。”

    “不会是这小子吃了日本人的回扣吧?”林振华不无恶意地猜测道。他从马胜凡的口气里,听出他对这位王副市长很是不屑,因此也就不必客气了。

    马胜凡道:“吃没吃回扣,我不知道,咱也不能乱说,是不是?不过,我知道这家伙是个官迷,想着要捞政绩好提拔。你不知道吧,现在各地都有引进外资的指标,把我这个厂子一卖,就算是引进了200多万美元,这叫政绩。”

    “这么说,他看中的就是这200多万美元?”林振华问道。

    “可不是吗。王市长是学文科出身的,对工业一窍不通。我这么跟你说吧,你跟他说个铣床,他铁定会和洗衣机给弄混了。他才不知道啥叫装备工业,啥叫重工业,他眼睛里就一个字,钱。啊,不对,是两个字,美元。”

    “呵呵,可不是嘛,外国的钱就是比中国的钱好,美元美元,又美又圆。英镑英镑,人家英国的钱就是棒。至于马克嘛……”林振华调侃着说道。

    “那都是我们姓马的给人家刻的。”马胜凡哈哈笑着接上话来。这是马季老先生相声里的段子,在当时也算是家喻户晓的了。

    笑过一通之后,林振华言归正传,他对马胜凡问道:“马厂长,我打听一下,如果给你们厂子注入一笔资金,你有没有把握在几年之内,比如说三两年内,拿出具有竞争力的数控机床产品?咱们不说占领国际市场,起码能够占领国内市场,实现进口替代。”

    马胜凡看看一脸诡秘之色的林振华,多少猜出了一些林振华的意思。他沉吟了一会,说道:“这得看有多少资金了。数控机床的研究方面,我们也不是没有一点积累,我们这里也有一些华青、西工的毕业生,搞过一点这方面的研究。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别的不敢说,龙门铣镗床、落地铣镗床、大型冲压机这几项,我应当能够拿得出来的。”

    “你估计要多少钱?”林振华继续问道。

    “前前后后,也得2000多万吧。”马胜凡道,说完又赶紧纠正道,“我是说包括各种工装改造之类的费用,如果资金不够,我们可以先拿出一项产品来,然后再慢慢滚动发展。”

    “这笔钱,倒不算太多啊。”林振华道,“重型机床的市场大得很,这笔钱投进去,有两三年时间就收回来了,为什么没人愿意投呢?”

    马胜凡反问道:“怎么,小林,你有兴趣?我在报纸上也看到了,你们汉华重工现在效益好得很,拿出2000万,对于你们来说,应当不是什么难事吧?”

    林振华道:“实不相瞒,我的确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公司现在资金也不是太充裕,主要是我们投了大量的资金在搞大化肥设备的研发,还有冰箱压缩机生产线的建设,另外就是在做大乙烯设备的前期研究,那也是一个吞钱的机器啊,上千万扔进去都见不着影子的。对于你们厂,我的确有点兴趣,因为我们集团也有一个机床公司,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是生产机床附件,我想借你们的壳,进入机床整机市场。”

    “你是说,你们汉华重工想和我们合资?”马胜凡问道。

    林振华道:“目前我还只是一说,具体行不行,我们公司肯定还得集体讨论。说句你不爱听的,我们也得评估一下,看看你们值不值投资呢。”

    “爱听,我就爱听这个。”马胜凡道,“你们愿意评估,我才高兴呢。国外的我不敢说,国内搞重型机床这方面,比我们更值得投资的,你掰着手指头也算不出几家来。更何况,其他家你也不一定能够吃得下。不过,我可提醒你,你想吃下我们,也有难度。”

    “什么难度?”

    “你得过王旭瑞这一关,他要的是美元,你有吗?”

    312王副市长的野望

    312王副市长的野望

    “林总经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

    在鲁中市政府的副市长办公室里,王旭瑞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对林振华说道。

    正如马胜凡向林振华介绍过的,这位王副市长是个白面书生,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样子,说话之前,脸上必有微笑。不过,林振华看着这假惺惺的微笑就浑身难受,恨不得对那笑脸挥上一拳,让它露出真实的内涵来。

    从林振华与马胜凡会面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来自于汉华重工的工程师和高管详细考察了鲁中机床厂的设备、技术和内部管理情况,林振华还专门向国家机械工业委进行了求证,确认了马胜凡所介绍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鲁中机床厂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如果能够对其注入资金,并把汉华机床公司到目前为止的技术储备拿出来与其共享,这家老牌机床企业将能够重获新生。

    在这段时间里,马胜凡以及鲁中机床厂的其他领导也对汉华重工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当他们看到汉华重工的辉煌业绩,尤其是汉华重工与华青大学机械系合办的实验室里所储备的大量技术成果时,当即表示,支持汉华重工与鲁中机床厂合资,以重振“鲁机”品牌。

    林振华对于机床的偏好,是一种从前世带来的情结。从他穿越过来那一刻起,他就想着如何发挥自己前世的专业特长,让中国的机床工业发展得更快、更好一点。在此前,他自己做简易滚齿机,做埋弧焊机,以及与刘向海一起用旧式机床改造最简单的数控机床,以实现仿五轴联动的加工,这都是他最爱的事情。

    借着岑右军的永禾农机厂这样一个平台,林振华建起了一个机床附件公司,生产一些诸如自动换刀器之类的机床附件,目前在国际机床市场上也有了一些小小的名气。他一直想着要找一个机会进军机床整机市场,现在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在此之前,林振华曾经给予华青大学机械系许多资助,又在汉华公司本部建立了几个实验室,专门从事机床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在数控技术、精密制造、测量技术、新材料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平台,这些成果马上就能够开花结果。

    在此前,岑右军也曾经去寻找过相关的合作伙伴,但江南省以及周围的一些机床企业,或者是规模太小,提供不了合作的平台,或者就是日子还过得去,没有与人合作的动力。林振华也曾想过索性自己直接进入这个市场,但理性告诉他,没有一点基础就开始做,是不太现实的。机床行业是一个有门槛的行业,许多生产和销售方面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鲁中机床厂有着良好的生产基础,还有一个国内知名的品牌,这是理想的合作对象。而这个合作对象又恰恰面临着经营上的困难,符合项哲常说的“趁火打劫”的条件。这样一个合作伙伴,与其让日本企业三文不值两文地买走,还不如让汉华重工吃下去更有价值。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林振华与马胜凡在私底下谈妥了合作意向,然后就要提交到鲁中市政府去审批了。用马胜凡的话说,前面的事情属于自由恋爱,真要成为两口子,还得让上面的婆婆点头。包办婚姻已经不时兴了,可是嫁个闺女,也得父母答应才行吧?

    王旭瑞,就是鲁中机床厂的父母官了。

    “我们这个厂子,原来是省里直管的。后来不是搞改革嘛,省里下放权力,就把我们厂下放给鲁中市了。其实,我的级别也是副厅级,和王旭瑞是平级的。只不过他是父母官,我们企业就是孙子官了。”马胜凡事先这样对林振华说道。

    话虽这样说,对于一个副厅级的副市长,马胜凡还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