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15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嘈牛咀耪庖惶姿荡牵ㄌ毓镜母弊芟滤Φ笔怯芯懦梢陨鲜に愕摹?br />

    至于说这些技术的源头在密阳公司,这一点对科工委来说,是完全不在乎的。在涉及到国防工业的技术方面,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装圣徒。

    548做局

    “斯科特先生,您这边请。”

    在一家用数字代号指称的研究所里,宋定祥陪着以副总裁斯科特带领的美国卡特公司代表团,正在逐个地参观着实验室。在斯科特看来,中国人似乎非常重视这一次他们的来访,不但敞开了所有实验室的大门任他们随便参观,在每个实验室里,还有穿着白大褂的工程师在等候着,随时准备回答他们的询问。

    对于主人的殷勤,斯科特保持着足够的礼貌,走到每一处,都只是微笑着,偶尔问一两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他的随员们则不同,他们对中国人所取得的成就非常感兴趣,因为这将决定了未来卡特公司如何与中国方面进行合作。这帮人一边走,一边用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睛察看着一切,同时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地议论着:

    “凯文,你注意到没有,中国人似乎正在研究无模铸型工艺,这种工艺的研究咱们也不过是前年才开始,中国人怎么会跟进得这么快?”

    “这还不是最让我惊奇的,罗伊,在刚才那个实验室,你猜我看到了什么,他们在搞电子束加工。虽然那位工程师遮遮掩掩地不想透露,但我觉得,他们在这方面肯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这应当是体现中国最高技术水平的实验室了吧,我很难想象他们还能掌握比这更高的技术。”

    “不,你太不了解中国人了,他们永远不会把最先进的东西拿出来给你看的,他们从来都是在拥有了更好的技术之后,才会揭密前一代技术。”

    宋定祥对于身边那些美国人的嘀咕置若罔闻,前面给美国人看的这些东西,都是从各家科研机构和企业中临时调过来的,相当于把当前国内最尖端的机械加工技术做了一个展示,其目的都是为了给最后的大戏做铺垫。现在他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大型实验室的门外,宋定祥微微定了定神,推开门,用平静的语气对斯科特等人说道:

    “各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多轴高速加工中心实验室,我们知道卡特公司在这方面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我们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卡特公司同行的指导,同时也希望未来我们双方能够在这个领域开展一些深入的合作。”

    “多轴高速加工?”美国人全都微微一愕,脸上的表情也有些僵硬了。他们知道,中国人一直都在试图得到这方面的技术,但越是如此美国方面自然越是要加强对中国的禁运。这种加工设备可以用于一些国防尖端产品中关键部件的加工,可以说是直接能够形成战斗力的。斯科特等人一直认为,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充其量只是刚刚起步,可是听宋定祥的口气,似乎他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一些明显的进展了,居然能够谈请卡特公司来指导了。

    众人带着狐疑的心态走进了实验室,总工程师胡津迎了上来,开始代替宋定祥给大家做着介绍:“各位请看,这是我们的直线电机测试台,我们目前正在测试的进给速度是每分钟50米未来的目标是每分钟70米。这边进行的是高速工具系统测试,我们参考了hqk系统、wm系统和n65系统,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套刀具系统,采用的是锥套碟形弹簧的组合式结构,能够通过轴向位移来补偿径向间隙······”

    也许是因为有人参观的缘故,实验室里只留下了介绍情况的工程师,其他的人都回避了,所以卡特公司的参观者们无法看到实验的细节。不过,他们从桌面上摆放善的各种器件能够看出来,中国人的确正在搞这些东西。

    在征得许可之后那位名叫凯文的美国人从刀具系统上取下了一把铣刀。他仔细地端详着刀具的刀柄,发现刀柄上的磨损非常明显,显然是做过无数次实验的结果。

    “斯科特先生,我听说你是搞走刀策略方面的专家,我们现在正在做高速切削条件下走刀策略的研究,你有兴趣看看我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吗?”胡津向斯科特问道。

    斯科特假笑道:“当然有兴趣我想,我的中国同行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非常有趣。”

    胡津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实验资料,递到斯科特面前,说道:“你看,这就是我们过去几个月模拟的结果,我想,和卡特公司的技术相比,一定是非常幼稚吧?”

    “哪里哪里,对中国人的智慧,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斯科特一边客气地说道,一边接过了资料。他打开资料,粗粗地扫了几眼,不由得心中暗惊:这不是卡特公司作为不宣之秘的环切法鼙|略吗?怎么中国人也掌握了?

    “怎么样,斯科特先生,你觉得,我们对走刀策略的研究思路,是否存在什么偏差呢?”胡津摆出一副虚心求教的态度问道。

    走刀策略是高速加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如何能够简化刀具的行走路线,减少转折点,尽可能保持路径的平滑,这是决定切削效率的重要因素。走刀策略有一些规律可遁,例如,对大型复杂曲面对于高速切削加工时,如果曲面的曲率变化大,走刀方向就应当是最大曲率半径方向。反之,如果曲面曲率变化小,则应当选择单条刀轨平均长度最长的走刀方向。

    这些道理说起来简单,但要具体落实,就涉及到大量的运算和实验了,在运算和实验的基础上,可以提炼出一些具体的模型,这就属于企业形成的知识了。胡津拿给斯科特的资料中,分明可以看出中国人已经掌握了相当一部分走刀策略,其中尤其是环切法的策略,更是与卡特公司的某项核心技术有几分相似之处。

    斯科特知道,要实现这种环切法的策略,必须涉及到多个轴的相互配合,中国人能够做环切法的模拟,说明他们对多轴联动的技术已经掌握得比较深入了。这个发现,让斯科特感到了震惊。

    “胡先生,这些策略,都是你们自己研发出来的吗?”斯科特非常不礼貌地问道,他当然也可以说得更委婉一些,但情急之下,他也顾不过来了。

    胡津的脸上分明出现了几分尴尬,他支吾着说道:“这是当然,我当然是我们搞出来的,也不知道对不对,我们还希望听听你们的意见呢。”

    胡津的这番做作,自然也是幕后导演林振华替他设计出来的,这样一种表情,能够让美国人摸不清头绪,不知道中国人到底是自己掌握了这些技术,还是通过什么渠道间接地获得了这些技术。

    这一套走刀策略,本来就是杨文军、陈英从密阳公司获得的,密阳公司的老总过去也曾在卡特公司工作过,在技术上多少有些渊缘,所以斯科特看起来觉得眼熟,也是正常的。

    他如果再多问几句,应当能够发现中国人对于这套技术还只是一知半解,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胡津装出这副表情,就是为了应付斯科特的追问,我已经显得尴尬了,你如果再问下去,我是不是可以拒绝回答呢?

    “你们在没有任何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一步,确实非常不容易了。”斯科特平静下来,开始总结道,“不过,你们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比较大的方向性问题,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可能不会得到你们所希望的结果。”

    “这······”宋定祥似乎有些着急了,“斯科特先生,你确信我们的方向存在问题吗?如果真的存在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进行调整了。对了,你们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多呆几天,给我们一些指导?”

    胡津则显出一些怀疑的神色,说道:“斯科特先生,世界上的技术,并非是完全相同的,也许我们和思路和卡特公司不太一样,你也不能说我们这样做就不对吧?”

    这就是官员和工程师的区别了,官员关注的是目标能够完成,而工程师则更关心自己的工作能否得到承认。斯科特感觉到自己已经摸清了中国人的想法,他矜持地一笑,说道:“胡先生说的,也许有一些道理吧,我想,宋先生可以继续信任胡先生,也许他现在选择的这个方向,的确是可以搞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的。”

    “这个不是信任谁的问题。”宋定祥把斯科特拉到一边,压低声音对他说道,“斯科特先生,你知道,我们不是纯粹的科研机构,学术上的问题,我们并不感兴趣。对于我们来说,关键是按时按质地拿到我们所需要的设备。斯科特先生,你真的认为胡工他们做的这个方向有问题吗?”

    “宋先生,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斯科特说道。

    “我们是非常相信卡特公司的。”宋定祥道,“如果斯科特先生能够拿出确实的证据的话,我们可以让我们的工程师改变目前的方向。不过,这可能需要斯科特先生给我们一些指导才行。”

    斯科特摆摆手道:“宋先生,如果你们仅仅是需要一些加工中心的话,我们卡特公司完全可以从合作的角度出发,向你们提供。不过,技术指导,我们是不能做的,毕竟,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秘密嘛。”纟

    549疑云

    549疑云

    在参观结束之后,宋定祥把斯科特一行请到了一间会议室,同时又叫来了几名中方的官员,双方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闭门磋商。

    等到会议室的门重新打开的时候,宋定祥和斯科特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双方互相热情地握着手,说着合作愉快之类的话,似乎是获得了一个双赢的结果。不过,如果谁认真观察的话,他会发现宋定祥的笑容是发自于内心的,而斯科特的笑容却多少有些勉强,像是硬挤出来的。

    “斯科特先生,你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如果不是卡特公司伸出援手,我们按自己的路子走下去,恐怕最终就会白费力气了。”宋定祥用感激的语气对斯科特说道。

    斯科特依然是一副客气的嘴脸:“宋先生,我认为,虽然卡特公司承诺了向你们提供多轴高速加工中心,但你们还是不妨自己开展一些研究工作。胡先生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还是能够成功的。”

    他说虽这样说,但那种不无揶揄的口吻分明在暗示着宋定祥:别傻了,你们是不会成功的。既然我们已经向你们提供了设备,你们就放弃吧。

    宋定祥认真地回答道:“卡特公司的技术,在业内是无人能比的。既然斯科特先生认为我们的方向有问题,我想,我们还是让工程师们先从基础工作做起吧。我们的时间和经费都是有限的,这种明显没有结果的事情,我们不会做下去的。”

    “我声明一下,我这只是一家之言。”斯科特说道。

    “我们非常尊重斯科特先生的一家之言。”宋定祥承诺道。

    “谢谢,要不,我们就在这说再见吧。”

    “好的,再见。”

    “再见。”

    看着美国人渐渐走远,宋定祥站在研究所的门口,嘴角露出了一丝调侃的微笑。胡津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站在宋定祥身边问道:“宋局长,情况怎么样?”

    宋定祥笑道:“按小林的说法,搞掂了!”

    “真的!”胡津大喜,“想不到这一招还真灵啊。这个小林真是神了,把美国人的心理揣摩得这么准啊。”

    宋定祥道:“我和斯科特说,我们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1000万美元,未来还打算继续投入1000万美元,总之,什么时候把设备造出来,什么时候才能罢休。他当即表示,可以按500万美元一台的价格,卖给我们两台多轴高速加工中心。要知道,过去我们托中间人去找他们报过价,打算1000万美元一台,他们都不肯卖给我们的。”

    “这就是小林说的,只要他们察觉到我们在研究某样东西,而且有可能出成果,他们就会赶紧把这样东西卖给我们,这样我们就没兴趣继续研究下去了。”胡津说道。

    “可不是吗。”宋定祥说道,“我向斯科特暗示说,我们只有1000万,要么用来买机床,要么用来自己造机床。很明显,他害怕我们做出后面那个选择。”

    “宋局长,你不会是真的做出了前面那个选择吧?”胡津小心翼翼地问道。他和杨文军商量过了,等这桩事情过后,就要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军用级的多轴高速加工中心,这可是需要科工委投入资金的事情。他真怕宋定祥拿到卡特公司的设备之后,就不再关心这件事情了。

    宋定祥哈哈大笑起来:“放心吧,老胡,研究经费一分钱也不会减少。卡特公司卖给我们设备,我们只是拿来救急,未来我们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设备的。主任说了,咱们不能受制于人啊。”

    “这还差不多,别玩假成真,真的把咱们自己的科研给荒废了。”胡津说道。

    这边宋定祥、胡津因为布局成功而得意,那头斯科特一行却是满心无奈,大家都阴沉着脸不吭声。在走出很远的一段路之后,凯文才打破了沉默,对斯科特问道:“斯科特先生,我不明白,我们不是一直都对中国禁运多轴高速加工中心的吗,为什么今天参观过他们的实验室之后,你就答应卖给他们两台了?”

    斯科特道:“这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吗,难道你没有发现,中国人在这个领域已经走得非常远了,如果我们让他们继续走下去,他们迟早会自己造出这种加工中心的。”

    罗伊道:“不一定吧?我有点怀疑,他们今天给我们看的这些东西,不过是一个局而已。目的就是让我们相信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

    斯科特大摇其头:“我觉得不然。也许中国人是有这样的想法,但我们今天所参观的这些东西,并非只是一些骗术。最起码的一点,他们所提出的走刀策略的算法,和我们已经掌握的算法是非常类似的。如果给他们一些时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斯科特他们刚才这一路参观下来,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虽然有些地方看起来还不太成熟,但没有什么明显的常识性错误,这就充分证明中国人的确在这方面的确是掌握了一些东西。没有这些东西作为支撑,斯科特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

    林振华、胡津等人原本也很难布出这样一个足够以假乱真的局,多亏有杨文军、陈英送来的密阳公司的内部资料,这才给这个局又增加了几分逼真的色彩。斯科特等人在实验室里所看到的那些东西,都是林振华等人花了一星期时间置办起来的。为了让实验器材、资料等看起来更像是旧的,林振华甚至找到了一些古董贩子,请他们帮忙指点做旧的方法。这些手法用来对付古董鉴定师可能不够,用来对付一群技术宅人那可是绰绰有余了。

    现在看起来,这个局的确是做得很成功,让斯科特等人对于中方的实力深信不疑了。

    “我明白了,你答应卖给他们加工中心,就是想让他们放弃进一步的研究吧?”凯文问道。

    斯科特道:“我的确是这样的想法。从我对那位姓宋的中国官员的观察,我觉得他只是一个行政官僚,对于技术的兴趣并不大。如果他能够从我们这里得到加工中心,他一定不会愿意再给他们的实验室投入更多的资金的。中国人还很穷,他们的经费非常紧张。还有,中国的官员看重的是眼前的政绩,他们是不愿意在长久的研究中投入精力的。”

    “但愿如此吧。”凯文耸耸肩说道。

    斯科特的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他说道:“我刚才一直在想一件事,中国人是怎么掌握这些技术的。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至少在半年以前,我们还没有听说过中国人在这方面有什么研究。可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是只用半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我认为,他们一定是从其他渠道得到了一些启发,这个渠道,应当和我们卡特公司有关。”

    “你是说,中国人向我们卡特公司派出了技术间谍?”凯文问道。

    “也许不是临时派去的,而是已经潜伏了很长时间的。”罗伊道,“你们难道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吗,中国人派出一些间谍,装成非常忠诚的员工,潜伏在一家大企业里,最后获取这家企业的核心情报,用于他们的军事。”

    “这只是好莱坞编剧们的想象吧?”凯文狐疑地说道,“间谍可不是随便都能够碰上的。”

    斯科特道:“我是从他们掌握了环切法走刀策略这一点产生怀疑的,我认真看过他们的策略,其中很多细节有非常明显的卡特公司的痕迹,这说明他们肯定从什么渠道得到了卡特公司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在我们公司一直都是高度保密的。”

    “据我所知,能够接触这些技术的人并不多吧?只有核心实验室的人才有可能见到这些资料,而能够进入核心实验室的,都是经过了忠诚检验的。”凯文说道。

    罗伊不屑地说道:“所谓忠诚检验,过去曾经是非常严格的,这些年越来越流于形式了。现在核心实验室里各种人都有,甚至于还有中国人。”

    “没错,我想到的也是这一点,允许中国人进入我们的核心实验室,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决策。今天这件事情也许足够给我们敲响警钟了,回到美国之后,我就要向董事会提出一个提议,从此以后我们最核心的技术只能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不能让外国人接触,尤其是要防止中国人接触。”斯科特说道。

    “那么,如果是美籍华人呢?”凯文抬杠道。

    斯科特道:“那也不行,只要和中国人有关的,都不行。即使是那些加入了美国籍的中国人,他们的忠诚也是不可靠的。”

    “斯科特先生,你这种观点是会受到批评的,他们会认为你具有种族歧视的倾向。”罗伊道。

    斯科特道:“我非常愿意接受这样的指控,如果他们请得起律师的话。”

    “我想,我们不会给他们留下指控我们的机会的。我们会提前一步,把他们送进监狱。”罗伊恶狠狠地说道。

    550再赴美国

    550再赴美国

    “田中董事、良濑君、松下君,欢迎你们来到底特律。”

    在美国底特律机场,西乎公司北美区销售总监津川四郎迎上风尘仆仆的田中永嗣一行,向他们致着欢迎辞,与田中永嗣一道来美国的,还有负责技术的良濑昭二,以及刚从中国区抽调回来的销售总监松下永三。西乎公司对于这一次的竞标非常重视,派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阵容。

    “津川君,你辛苦了。”田中永嗣答道。这一次公司指派他率团到美国来参加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冲压生产线竞标,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他对西乎公司的实力有着一定的信任,抱定了要在这次竞标中击败中国对手的念头。但另一方面,汉华重工刚刚在中国国内化解掉khn的压力一事,又让田中永嗣感觉到这个对手似乎并不好对付,心里多了几分忐忑。

    “津川君,和通用公司的会谈,安排在什么时候?”田中永嗣问道。

    津川四郎答道:“已经约好了,安排在今天下午2点,通用方面会安排一位副总裁来听取我们的介绍。”

    “这么说,他们对我们还是非常重视的?”田中永嗣道。

    津川四郎迟疑了一下,说道:“应该说,他们对于这一次的冲压生产线招标非常重视吧。”

    田中永嗣从中听出了两个说法的不同,他问道:“津川君,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津川四郎道:“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前天中国汉华重工的竞标团队已经访问过通用公司了,当时听取他们介绍的,也是这位副总裁。我想,通用方面对于我们和汉华重工之间,似乎态度是平等的。”

    “汉华重工的人前天就已经来了?”田中永嗣惊讶地问道,“你是否了解过,来的是哪些人,他们做了些什么?”

    津川四郎这些天一直都在盯着通用的动静,对于汉华去通用造访一事,倒也了解得足够清楚,他答道:“这一次汉华重工的团队是由他们的董事长林振华带队的,技术方面的负责人是一位叫甄子飞的年轻人,销售方面的负责人是一位叫何飞的,这两个人都有留美的经历,在通用公司也有一些人脉。”

    “林振华居然亲自出马了。”松下永三插嘴道,“何飞这个人我也知道,的确有一些能力。看来汉华对于这个项目,也是志在必得的了。”

    良濑昭二不屑地说道:“我想,通用方面并不会在乎是谁出面来谈这个项目,而是会在乎我们各自的技术怎么样。我们西乎公司在冲压生产线方面有多年的经验,而汉华仅仅是刚刚涉足,论技术,他们应当不是我们的对手吧。”

    津川四郎摇头道:“良濑君,我觉得咱们先不要这样乐观吧。我通过通用公司内部的人打听过了,这一次汉华提交的设计方案,颇有一些独到之处,据说通用的技术部正在对这个方案进行评估,而且给出了不俗的评价。我在通用的朋友告诉我说,如果我们的方案不能有所创新的话,在这次招标中是有可能失败的。”

    “我们的方案是有很多创新之处的,结合了大量最新的电子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充分优势的。津川君,你就放心吧。”良濑昭二信心满满地说道。

    田中永嗣对良濑昭二的话有些半信半疑,但事到如今也没法说什么了,他对津川四郎问道:“津川君,你是否知道,汉华的人除了去通用公司之外,还和什么人联系过吗?”

    津川四郎道:“他们非常忙,尤其是那个林振华,他每天都去拜访企业主和政府官员,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不过我了解过,他拜访的这些人,似乎和通用公司没有什么直接的瓜葛。”

    “这是一个可怕的对手。”田中永嗣道,“他不会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筐里,这就是他广泛拜访各类人员的原因。我听说,他在美国有很多合作伙伴。”

    正如田中永嗣说的那样,林振华的确没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冲压生产线投标这件事情上。投标的事情,他是完全交给甄子飞和何飞两个人去办的,前者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两年的时间,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后者则是从一名营销专家的角度,制作了一套非常完美的营销方案,全面考虑了通用公司的各种选择,力图能够从合作关系、价格、服务等方面打动对方。

    林振华亲自带队来美国,更多的是给自己的手下一种激励。到了美国之后,他便忙忙碌碌地去见各路朋友去了。此时,他正坐在一家咖啡厅里,和刚从纽约闻讯赶过来的霍恩比和贝琳达聊着天。

    霍恩比是美国泰戈冰箱公司的老板,10年前在林振华的劝说下,把冰箱生产线迁到了中国,由汉华制冷设备公司负责代工生产。中国的人工成本本来就比美国要低得多,这些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下降,那些代工费在整个成本中就显得更加微不足道了。泰戈冰箱在中国组装,再运回美国来销售,比原来在美国组装的成本要低出了30%以上,这就使得泰戈冰箱的竞争力大涨,霍恩比也因此而挣到了丰厚的利润。

    贝琳达是美国gart家电公司的销售总监,她与林振华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的广交会上,那时候林振华举着几台五叶风扇站在会场外兜售,贝琳达是第一个上前询问的外商。从那个时候起,贝琳达就一直相信林振华是一个商业天才,未来肯定能够做出一番重大的成就。果然,仅仅十几年时间,当年只能站在野地里卖东西的小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了一家资产几十亿的大企业集团的董事长了。

    在美国制裁中国的那几年里,许多美国企业都中断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霍恩比在贝琳达的劝说下,没有取消与汉华的合作,这一点让林振华非常感激。当然,后来的形势变化也证明了霍恩比的选择是正确的,中美经贸往来又重新恢复了,而且比以往的规模更大。霍恩比和贝琳达作为患难时候不离不弃的朋友,自然受到了林振华特别的照顾。

    “霍恩比老头,你比以前胖了,看来这几年你的生活过得非常舒心啊。”林振华呵呵笑着同霍恩比开着玩笑。

    霍恩比拍拍自己的大肚子,说道:“林,这都是托你的福啊。自从我的冰箱请你们代工以来,我不再需要去照看这么庞大的一个工厂了,而且也不用再去和那些成天好吃懒做的年轻人打交道。我天天都可以去钓鱼,你说我能不胖吗?”

    “说起那些年轻人,我记得那年在泰戈工厂的时候,我见过一位年轻人,叫什么来着?”林振华皱着眉想到。

    “你是说麦克维吧?”霍恩比道,“他是一个喜欢闹事的人,每一次都是他带头和厂方闹。不过,现在生产线关掉了,他也就被解雇了。”

    “那么,他现在到哪去了?”林振华好奇地问道。这的问题纯粹是林振华个人的兴趣了,其实一个美国工人的去向,与林振华何干呢?

    霍恩比撇着嘴说道:“他可是一个能干的人。我最早关闭生产线的时候,听说他到华尔街去了,当了一个红马甲。不过,最近两年他离开了华尔街,换上了polo衫,到风险公司的体育室里打台球去了。”

    霍恩比嘴里说着麦克维能干,但话里话外却充满了鄙视。这老头和中国老头也没什么区别,对一个人一旦有了成见,那就看对方什么地方都不顺眼。

    “打台球?”林振华有点不明白霍恩比所指。

    贝琳达解释道:“这只是一个说法,这些拉风险投资的人,靠的都是一张嘴和人脉关系,所以他们成天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就是和一些人打打台球,拉拉关系而已。”

    “堕落啊!美国已经无可挽回地堕落了。”霍恩比叹息道,“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做实业了。最近几年兴起来的风险投资,创造了太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他们更愿意做一些这样的事情。这种把戏我可是非常明白的,不过是互相炒作。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会产生一美分的财富,他们创造的都是名义上的财富而已。”

    “呃……这也许是一种更好的挣钱方法吧?”林振华说道,“在中国,现在也非常流行找风险投资了。有不少美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中国寻找投资对象,所以,中国有许多年轻人也像你们说的麦克维那样,成天和投资商混在一起。”

    贝琳达笑道:“怎么,林,你也有兴趣找风险投资吗?我对你的能力可是非常看好的,如果你需要风险投资,我和霍恩比老头可以给你投资的,我们要的条件也不多,你的企业20%的股权给我们就行了。”

    “哈哈,什么时候我缺乏资金了,一定会来向贝琳达女士和霍恩比先生寻求投资的。”林振华打着哈哈道,在他的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开什么玩笑,我自己办的企业,凭什么平白让你占去股份?还20%呢,我公司的20%也得到10个亿了,你们投得起吗?

    551合作就是双赢

    551合作就是双赢

    贝琳达的话,当然是调侃,她也知道林振华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她和霍恩比的公司的规模,谁投资谁还没准呢。不过,贝琳达这番话倒是给了林振华一个提醒,让他觉得要关注一下风险投资的问题了。

    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工业进一步走向空心化,越来越多的资本从实业中转出来,进入金融领域,试图用金融手段控制全球的实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一阶段,正是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创业者手里拿着很好的技术,却缺乏资金来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这个时候,风险投资趁虚而入,用很小的成本,获得由这些技术带来的丰厚的远期收益。有人因此而断言,西方国家未来只需要发展金融就可以占有全球的财富,而发展中国家只能永远给西方金融资本打工。

    对于这种断言,林振华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他在前一世亲眼目睹了西方的金融体系如何在一夜之间陷入困境的,他看到了无数风光一时的大银行轰然破产,也看到了美国总统关于要重振制造业的叫嚣。如果金融能够解决一切,美国总统还要大谈制造业干什么?西方国家又何苦要用各种反倾销、反补贴之类的非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工业呢?

    作为一名技术男,林振华从来都不相信金融能够主导世界,他认为只有工业才是一切繁荣的基础。这也许是他的偏见,但却是指导他做事的原则。

    不过,林振华也知道,在个别的产业中,前景良好的新技术被风险投资廉价占有的情况还是有的。他想到,回国之后,有必要向何海峰建议一下,由国家建立起一个风险投资基金,对那些有潜力的技术进行投资,至少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吧。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国家出资建立的风险投资由什么人来掌管,如何保证在进行风险投资时不受到各种人情等因素的干扰,这都不是一个小问题,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就已经超出林振华的能力所限了。

    所有这些想法,在林振华脑子里只是快速地一闪,他自然不会在这样的场合去多谈。说起当年的事情,他又问起了一个人,便向霍恩比问道:“对了,霍恩比先生,我记得那一次在你们公司遇到麦克维他们闹事的时候,现场还有一位麦克维请来的律师,叫作西赛的,你听说过他的消息吗?”

    林振华对于麦克维的名字没有什么印象,但对于西赛的名字却是非常熟悉的,这也是他对那一次见面记忆非常深刻的原因。西赛的英文是seesea,后世在中国网络上被网民们戏谑地翻译做“观海”,在林振华穿越之前,观海仁兄已经当上了美国的掌门人。林振华感兴趣的是,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呢?

    林振华原本认为,西赛此时尚未出道,应当不算一个名人。谁知霍恩比居然还知道这个人,他答道:“西赛现在是个小有名气的律师,不过,因为他有黑人血统,一些大公司都不愿意请他打官司,怕引起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不满,所以他挣到的钱并不很多。前几个月,他还去找过我,希望我能够给他一些支持。”

    “支持什么?”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霍恩比道:“他想竞选州议员,需要一些竞选资金。我给了他50美元,把他打发走了。”

    “才50美元?”林振华不禁有些好笑,要知道,西赛可是11年后的美国大掌门,和他共进一顿午餐都要付出几十万美元的代价的。现在他苦哈哈地跑去募捐,霍恩比居然只给了他50美元。这样的段子如果披露出来,可是颇有一些励志意义的哦。

    “像这样跑来募捐竞选经费的人是很多的,我们有时候是不给钱,有时候就给个几十美元的,谁知道他们能不能被选上,就算被选上了,他们也不一定能够帮得上我们什么。”霍恩比解释道。

    林振华道:“呃……霍恩比老头,如果我是你,我会在西赛身上投一些资的,我觉得这个人非同凡响,他甚至有可能会成为美国总统。在他还很穷的时候,给他一些投资,未来你会得到回报的。对了,这不就是你刚才所说的风险投资吗?”

    “林,你真的觉得这个西赛会成为美国总统吗?你从哪看出来的?”贝琳达笑眯眯地看着林振华问道,她似乎更关心林振华是如何作出判断的,至于谁当美国总统,她并不感兴趣。

    林振华讪笑道:“这个就不便透露了,贝琳达女士,你也知道,中国是有一些传统文化的,你听说过易经吗?”

    贝琳达耸了耸肩,说道:“我听说过,不过听说那是一本非常深奥的书。据说如果掌握了那本书里的内容,就可以预言世界的末日了。怎么,林,你读过这本书吗?”

    “我没有读过。”林振华笑道,“不过,每个中国人都会或多或少懂一些预测术的。比如说吧,我预测10年后你会变得比现在更漂亮,你愿意和我打赌吗?”

    贝琳达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当然愿意。我出100美元,不过,我赌的是你会赢的。”

    再往下说,就是互相扯淡了。现在林振华的企业在给霍恩比做代工,贝琳达则在承销林振华自己的产品以及霍恩比的产品,三个人属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虽然林振华的年龄比贝琳达和霍恩比都小了一辈,但三个人在性格上颇有一些相似之处,就是都非常爽快,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地方,所以聊起来非常投机。

    这一次聊天当然也不是没有成果的,事实上,三个人都是商人,聊天的内容最终还是回到了商业合作上,而且达成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

    贝琳达答应帮助建康家电和大熊家电在美国开设分公司,她知道有几家做家电的公司正打算转型,有店面和渠道要转让,她可以给问一下。林振华赶紧把这事记了下来,打算一回国就交代安雁和熊立军与贝琳达联系此事,能够进入美国市场,对于建康家电和大熊家电来说,又是一次质的飞跃了。

    霍恩比那边也有一些新的业务机会,他在把冰箱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去之后,把精力都投在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了,目前正打算进军微电子产业。林振华表示,愿意与霍恩比合作开发微电子产品,双方可以共同出资,在美国建立研发中心,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至于具体的产品方向,那就不是在咖啡厅里可以决定的,需要留待下一步详谈了。

    “林,你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企业家。”在分手的时候,霍恩比握着林振华的手说道,“和你合作,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决策。”

    贝琳达也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gart公司是全美最早经销中国电器的,那就是你们生产的五叶风扇。如今,美国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就是made_in_china的产品了。因为和你们的合作,我们现在成为十几个中国家电品牌在美国的总代理,这使得我们公司在全美的排名进入了前五名。”

    “呵呵,合作就是双赢嘛,我希望我们永远都是朋友。”林振华乐呵呵地说道。

    其实汉华又何尝没有从与贝琳达、霍恩比等人的合作中获利呢?就比如说给霍恩比代工的事情,一台冰箱25美元的代工费,与霍恩比赚取的利润没法比。但这25美元毕竟是凭空来的,中国人付出的只是劳动而已。江南省的农民在地里劳作,一年只能挣1000多块钱,而到汉华的工厂去打工,一年能挣六七千块。同样是劳动,甚至于在汉华的工厂里劳动还更轻快一些,而钱却挣得更多的,这样的事为什么不干呢?

    有人认为,这种合作是在出卖廉价劳动力,是在给外国人打工。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恐怕也只有书斋里的酸文人能说得出来了。你不想出卖廉价劳动力,其他国家还抢着要卖呢,印度、越南、泰国,所有这些国家都眼巴巴地盼着发达国家能够把生产线迁过去。如果这些生产线真的迁到其他国家去了,中国的农民工就将失去他们的工作机会,重新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境地里去,两相比较,谁优谁劣还看不出来吗?

    林振华告别贝琳达和霍恩比,去赴他的下一个约会。而此时,田中永嗣刚刚带着他的团队踏进了通用公司总部的洽谈室。通用公司副总裁瑞得向来宾们伸出手问候道:“欢迎各位来到通用,希望我们今天下午能够有一次愉快的会谈。”

    “我想一定会的。”田中永嗣一边与瑞得握手,一边说道,“西乎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和通用公司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我们曾经为通用公司提供过数千件设备,我想,我们的技术和信誉是能够得到通用公司的肯定的。”

    “那是当然,西乎公司过去的成绩是得到了我们公司高度肯定的。不过,我们是一家锐意创新的公司,我们希望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新的体验。”瑞得颇有深意地回答道。

    552技不如人

    552技不如人

    田中永嗣的心里咯噔一下,他听出瑞得的话外音了,那就是以往的辉煌不能算数,通用公司这一次是否与西乎公司合作,取决于西乎公司当下的表现。如果西乎公司的方案不能让通用满意,通用并不介?(: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