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17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太火爆了,都是看了咱们的宣传片过来的!一来就问我们,咱们的万吨水压机是真的假的。”

    “你怎么说的?”林振华笑着问道。

    何飞哈哈笑道:“还能怎么说,欢迎他们去参观呗,食宿自理。”

    林振华当然知道这些话都属于开玩笑了,能够跑来看装备展的,也都是懂点行的人,知道这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假的。他们所以会来求证一下,更多的只是想亲耳听到汉华的人证实而已,这也算是一种猎奇的心态吧。

    “跟咱们谈业务的多不多?”林振华继续问道。

    “太多了。”何飞道,“来问什么的都有,有些是想和我们合作生产机床的,有些是来打听化工设备的,还有很多是跟我们约自由锻机和模锻机的机时,要把大型锻件送到咱们汉华来加工呢。”

    “这大老远的,他们也真舍得花这个运费啊。”林振华感慨道。

    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工业生产中,有一些部件是必须用大型锻机来锻压成型的,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够自己配备大型锻机,所以有些企业要制造大型锻件时,只能千里迢迢地送到拥有大型锻机的企业去委托加工。

    早先,全球最大的锻机都集中在欧美各国,但这些年来,欧美的重工业逐渐外迁,大型锻机面临着业务量不足的情况,自然也就没有人再进行维护和新建。慢慢的,欧洲的大型锻机越来越少,一些企业偶尔需要使用大型锻机的时候,只能是把部件送到俄罗斯、美国或者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等地进行加工。

    这一次,《中国力量》的宣传片里重点介绍了汉华新建的1。5万吨自由锻机和8万吨模锻机,这两台锻机都是全球压力最大的,自然也就吸引了那些需要进行锻压加工的企业的注意。

    汉华倒也并不拒绝替这些欧洲企业进行锻压加工,一则是锻压加工的收费非常昂贵,替人做些这样的加工,也能挣来不少外汇;第二则是通过这样的加工,可以与欧美的其他装备制造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这对于提高汉华的技术水平,以及提升汉华的品牌影响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了,那个努扎马也来过了,带来了两位世行的官员,详细了解了咱们的燃气轮机情况。看样子,世行方面是倾向于使用中国设备了。”何飞又汇报道,说完,他又笑着道:“看起来,那个努扎马很失落的样子,估计是受打击了。”

    “他是活该。”林振华不屑地说,“对了,世行官员来的时候,你请星北的人过来没有?”

    “当然请了。”何飞道,“星北那边还是邵总工过来的,和世行的官员一起探讨项目方案。初步商定的方案,是由星北重机提供发电机组,我们提供燃气轮机。送变电设备估计也会用咱们中国的,就是不知道最终花落谁家了。”

    “这也是咱们的宣传片起的作用吗?”林振华问道。

    “应该是。”何飞道,“那两位世行的官员也拉着我问长问短的,涉及到的很多东西,都和咱们宣传片里展示的内容有关。我听他们的意思,好像是说以后世行项目要更多地考虑向中国企业招标,咱们的东西品质不比发达国家差,价格上起码要低两成以上。”

    林振华笑道:“这倒是意想不到的收获啊,现在看起来,咱们过去的宣传实在是太保守了,如果早一点做好宣传,也不至于让人歧视我们了。”

    何飞道:“林总,其实咱们宣传保守,可能也是出于无奈吧。老人家不是提出韬光养晦吗?咱们的实力还不够的时候,如果过于展现锋芒,恐怕也会招来发达国家的忌恨吧?”

    林振华点点头道:“嗯,你说的也有理,咱们这一次风头是出得够足了,估计国家的有关部门,也要想办法制造一些舆论,来抵销海外的中国威胁论吧?咱们一方面要在客户面前显示实力,另一方面又要对西方政客进行反宣传,这可真的挺不容易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振华突然停住了,他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杜向阳做的事情,似乎……

    “林总,林总……”

    何飞连喊了两声,林振华才醒悟过来,他晃了晃头,把脑子里那些看起来挺不着调的猜测赶出去,对何飞问道:“怎么?”

    “林总,你是不是介绍一个叫华剑的人过来帮忙?”何飞问道。

    林振华笑道:“我是介绍了一个叫华剑的人过来,不过可不是让他来帮忙的,而是让他来参观的,我还说让你接待他一下呢。”

    “真的?”何飞懊恼地一拍脑袋,说道:“我给搞错了。他一到咱们展台,就说是你让他来帮忙的,还说他是个德语翻译,可以帮忙做点介绍之类。我这边从中午开始就门庭若市,正缺人手呢,也没细问,就让他在展台里帮着当接待人员了。”

    林振华道:“也无所谓吧,他其实是一位旅居欧洲的工程师,我和他聊了一下,觉得他水平不错,而且在欧洲多年,见的东西也很多。我打算招他到集团来做技术的。他既然愿意现在就上手工作,倒也说明这个人态度挺不错的。”

    “我说他的专业知识这么强呢。”何飞笑道,“让他给客户介绍情况,比咱们自己带来的德语翻译可强出太多了。”

    “他人呢?”林振华扭头看看展台里,没看到华剑的身影,不由得奇怪地问道。

    何飞指了指展台一侧贴着的一张告示,说道:“林总,你看,我竖了一杆招兵旗,然后就安排华剑和韩小英两个人到旁边的汉斯宾馆负责招聘去了。”

    韩小英是汉华人力资源部的一名高级经理,这一次随林振华到法兰克福来,正是要执行汉华的人才战略,从欧洲招聘人才的。按照预先的计划,韩小英等人要等展会结束之后,再在欧洲各国周游,沿途招募人才。不知何飞为什么现在就安排韩小英去招人了。

    林振华走到何飞所指的那张告示前,看了看,上面用中、英、德三种语言写着:

    “中国汉华重型工业集团公司诚招各类人才,国籍不限,年龄不限,性别不限……”

    后面是所招聘人才的专业要求、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最后写明,有意者请即刻到汉斯宾馆某某房间去报名,有专人接待。

    告示是临时写就的,不过所贴的位置倒是十分醒目。就在林振华看这份告示的时候,另外一些人也站在林振华身后,认真地看着,甚至还有人在本子上记着什么。

    “何飞,你怎么想到现在就开始招聘了?咱们不是说好等到展会结束之后再招人吗?”林振华问道。

    何飞道:“林总,你不知道,就是因为咱们那个宣传片造成的影响,今天跑到咱们展台来的人,有很多就是奔着要到咱们集团工作来的。一开始主要是咱们中国留学生,还有一些华人、华侨的后代。后来就有欧洲人了,他们说自己学的专业在欧洲找不到工作,问是否能够到中国去工作。”

    “哈哈,让我说着了吧?看来真的有欧洲人愿意去中国工作的。”林振华道。

    何飞道:“可不是吗,我一看这个场景,觉得机不可失,赶紧让韩小英拟了一个招聘启事贴出来,又联系汉斯宾馆给开了一个房间作为招聘场地。华剑听说我们要现场招人,当即表示他可以帮忙,他说他对欧洲的职场很熟悉,也了解欧洲人找工作的条件。我一想,这还真是咱们的短板,这不正是嗑睡碰着枕头了?”

    “我倒还真没想到华剑能干这个。”林振华笑道。他细细一想,似乎华剑来做招聘还真是一个理想的人选,他在欧洲许多公司都工作过,清楚欧洲公司的待遇,同时也了解各家公司的背景。如果换一个不懂行的人,求职者说出自己的简历,招聘者根本不知道各家公司是怎么回事,那就没法判断了。

    “嗯,招聘是件大事,我也到汉斯宾馆去看看他们吧。”林振华对何飞说道。

    604门庭若市

    604门庭若市

    汉华的临时招聘场地,设在离展览中心不远的汉斯宾馆的一楼小会议室。林振华来到汉斯宾馆的时候,发现一楼的大堂里挤得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有些人估计是觉得大厅里太闷,索性跑到门外呆着了。他们三五成群,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高谈阔论。至于这些人的肤色,则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全部凑齐,配上几个穿小白裙的志愿者,就够开一场奥运会了。

    “劳驾……请问这里是不是有家中国公司在招聘,他们在哪个房间?”林振华随手拉住一位闲人便问道。

    “你也是来参加中国汉华公司的招聘的吗?朋友,你要先去那边拿号。”那位闲人热情地拍拍林振华的肩膀,用手指了指大堂一角的一张桌子。

    “拿号?”林振华一愣,反问道:“你们不会都是等着面试的吧?”

    “我们当然是在等面试的。”那人答道,他晃了晃手上的一张小卡片,说道:“我是126号,马上就要轮到我了。你如果不赶紧去拿号的话,今天就赶不上了。”

    “我晕……”林振华震惊了。他打眼一看,大厅里怎么也得有百十号人吧,外面还有不少,而且听那位126号的意思,前面应当已经走掉一些人了。这样的场景,林振华也就是前世陪着同学去报公务员的时候见识过。

    林振华照着那位126号所指的方向,挤到负责放号的那张桌子前。正在那里接待来人的工作人员正是汉华的员工,一见老板过来,连忙起身施礼。

    林振华问道:“小韩他们在哪个房间?”

    工作人员用手指道:“韩经理在c会议室呢,林总,我带您过去吧。”

    “不用了,你忙吧,我自己过去就行。”林振华说道。

    他们用中文交谈,旁边的几个欧洲人听不懂,但看工作人员的那个神态,似乎是在指点后来的那位中国人到招聘地点去。其中的一个人便急了,举着手抗议道:“我抗议,你们中国人也不能插队!”

    “对,大家都拿号,为什么他就可以不拿号?”另两个欧洲人也鼓噪起来。

    “呃……我不是来应聘的。”林振华连忙用英语辩白道。

    “不,你肯定是来应聘的,我看你和刚才这位小姐交谈过了。她一定是让你插队了,我们抗议这种歧视行为!”几个欧洲人坚持说道。

    “大家误会了,他是我们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是来检查工作的。”工作人员喊道。

    “董事长……”几个欧洲人顿时就瘪了,其中一个最能说会道的忙凑上前,用夸张的语气对林振华说道:“哦,真的对不起,我们实在没有想到汉华集团的董事长竟然是像您这样一位年轻英俊的先生。我叫萨拉,有15年的高温材料研究经验,我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为董事长先生效力。”

    “我是研究精密轴承的,我个人有五项专利!”另一个人赶紧也贴上来自报家门。

    “还有我,我是焊接专家……”

    “呃,各位,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汉华集团去工作,我想我们会给大家创造机会的。不过,现在我必须先去见我的人力资源经理,非常抱歉。”林振华向大家点点头,然后趁着其他人还没有围上来之际,夺路而逃。

    跑到汉斯宾馆的会议区,没等林振华抬头去找c会议室,一个学生模样的中国人伸手拦住了他,用中文说道:“先生,你是来应聘的吧?对不起,我们还没有喊下一个号呢。”

    “哦,我是到汉华的招聘场地的。”林振华说道。眼前这个人他是不认识的,所以他认为这可能是其他公司的工作人员。让他有点纳闷的是,怎么会有另一家公司也同时在这里招聘呢?

    “先生,这四个会议室全都是汉华的面试室。”那学生微笑着说道,“你还是先到大堂去领一个号,然后再等着我们叫号吧。因为今天来面试的人比较多,所以你可能需要多等待一些时间,请原谅。”

    “怎么,你是汉华公司的工作人员吗?”林振华站住脚,好奇地打量着对方,问道。

    那学生不好意思地说道:“不是,我是在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留学的中国学生,今天也是到汉华来应聘的,看到他们人手不够,所以就临时给他们帮帮忙,维持一下秩序。先生,你如果要应聘的话,请到我们的接待台去领张表,填写一下你的简历,然后等着我们叫号。我们同时开了四个会议室进行面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林振华道:“哦,我就不填表了,我不是来应聘的,我是来找韩经理的。对了,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林振华,是汉华集团的董事长。”

    “哎呀,是林董事长!”那学生大窘,“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哎呀,错了,其实我应该认识你的,在《中国力量》的宣传片里,就有你的镜头,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我真该死,真该死……”

    其实这也怪不了那学生,在宣传片里,林振华虽然的确露过两次脸,但都是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形象,而他现在却是西服革履,与宣传片中已经判若二人了。

    林振华笑道:“没事,你非常负责任,这样挺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程润!”那学生响亮地回答道,在董事长面前露脸的机会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能够让董事长记住你的名字,绝对没有坏处。

    林振华道:“程润,嗯,我记住了。这样吧,如果最终韩经理没看上你,我就做主要你了,到我们工会去管管计划生育啥的,你看怎么样?”

    “多谢林董事长!”程润光听到林振华答应聘用他了,狂喜之下,后一句话也没听清便开始道谢了。

    林振华微微一笑,也没再逗他了。林振华说自己就能做主接收程润,倒也不是随口乱许诺,首先一点,他知道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是个很牛的学校,能够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水平是完全可以相信的。而从刚才两个人的几句交谈中,林振华又觉得程润在待人接物方面还是很有分寸的,心里也有了几分好感,所以才会如此慷慨。

    “林总,你现在就要见韩经理吗?”程润乖巧地问道。

    林振华道:“等会吧,等面试室里的人出来再说,别影响了他们工作。”

    “嗯,好的。”程润道,“那你先在这里等一会吧。”

    林振华在程润搬来的椅子上坐下,随手指了指abcd四间密闭着门的会议室,对程润问道:“现在这四个会议室都在面试吗?”

    “是的,里面都在面试。”程润答道。

    “那面试官都是谁啊?”林振华奇怪地问道。他知道韩小英带了三个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一起过来,留了一个在大堂里接待报名者,里面连韩小英在内也就剩下三个人了,再加上临时来帮忙的华剑,总共四个人,难道一个人管一个面试室?

    程润道:“是韩经理,还有她的两个下属,另外就是那位叫华先生的。他们四个人当面试官,然后每间会议室还有我们的两名同学在那里当记录员。”

    “不至于吧?”林振华道,“难道现在欧洲找工作有这么难,我们这样一家中国企业来招聘,都能有这么多人来应聘?”

    程润道:“林总,你可能有所不知,这十几年来,整个欧洲的工业都处于收缩的状态。尤其是近几年,因为有大量廉价的中国商品可供选择,欧洲的客户就大幅度减少在本地的采购,转而采购咱们中国的商品,这就更加速了欧洲工业企业的破产和外迁。这样一来,很多原来在工业企业里工作的技师、工程师等等,就面临着失业的威胁了。

    现在在欧洲如果找一份金融业或者其他服务业的工作,也不算是太难。但如果想做工业的老本行的话,那就非常困难。”

    “那么像你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呢?找工作难不难?”林振华继续问道。

    程润道:“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现在工科专业的招生数都在大幅度地减少。欧洲本地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工业,因为学了之后很难找到工作。现在各学校的工科都是靠留学生来维持的,尤其是来自于咱们中国的留学生。”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林振华叹息道。

    他说的可怕,当然不是针对中国而言的,而是在兔死狐悲地替欧洲人操心。工业传统的建立,需要100年时间,而工业传统的流失,可能也需要100年的时间。诚然,截止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工业水平都还是非常高的,高过于尚处在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但这种工业水平的衰退,已经初露端倪了,再这样发展下去,欧洲将陷入无可挽回的全面衰败。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工业的崛起,不过是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涉及到高端的技术,所以不会威胁到欧美的工业地位。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短视的。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意味着全球的低端制造业都转移到了中国。在这个时候,为这些低端制造业提供装备的机械企业,就不得不把自己生产基地也迁到中国,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贴近装备市场,更快地响应来自于市场的需求。

    装备生产基地迁到中国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研发中心的跟进。很难想象,一家企业能够在欧洲进行研发,然后再到亚洲去进行生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点技术问题,都要千里迢迢地从欧洲请技术人员过来解决,这一来一去的成本,将是非常可观的。虽然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音频、视频等信号的实时化,但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离不开现场的观察。

    就这样,先是低端的加工、组装工业,然后是为这些工业服务的装备工业,再然后是研究中心,一个接一个的产业环节就这样从欧洲迁到了中国。

    工厂走了,研发中心也走了,那些身怀绝技的技师和技术人员怎么办?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会被原来的企业聘用,到亚洲分公司去继续工作。但大多数的人,将不得不改行,放弃原来的专业。而年轻的一代,则正如程润说的那样,不会再有兴趣学习工业了,因为学习工业就意味着必须到亚洲去就业,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当上一代的技术人员逐渐老去,而下一代却无法补充上来的时候,欧洲还能靠谁去延续往日的工业文明?要知道,支撑起一个庞大工业体系的,绝对不只是个别的天才,而是数以万计的工程师和技师,但在欧洲,这样的人才已经越来越少了。

    “林总,现在正是咱们公司大肆网罗人才的时候啊。”程润兴冲冲地对林振华说道,他已经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一员了,“你看到外面那些人没有,工学博士一把一把的,都是欧洲名校出来的,有的有十几二十年的工作经历,而且都是在那些鼎鼎大名的公司里工作的。”

    “那你们留学生想回国工作的多吗?”林振华又问道,反正也是在等候,他不妨多向程润了解一些情况。

    程润不好意思地说道:“林总,不瞒你说,我们留学生里面,大多数人还是想留在欧洲工作的,大家都觉得,自己学了这么多东西,回国怕用不上。不过,今天看了《中国力量》这个宣传片之后,我们同学都被震住了。我们根本不敢相信,那些尖端设备是咱们中国企业生产的。”

    “所以你们就有信心了,愿意回去工作了?”林振华呵呵笑着问道。

    程润道:“我们这次一起到法兰克福来的,有好几个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一共30多个人。上午看完宣传片之后,大家情绪都很热烈,马上就到展览中心去看咱们中国企业的展台去了。到了展台,看过那些实物和图片,我们真的服了,很多同学当即就表示,要回国去。这不正好,咱们汉华贴出来一个招聘启事,我们就跑过来了。”

    “小伙子,你放心吧,你和你们同学的选择,不会有错的。”林振华自信地说道。

    605有经验

    605有经验

    看到现场忙碌成这个样子,林振华也不想再去打搅韩小英他们了。他让程润和宾馆方面联系了一下,又新开了一间会议室,他亲自坐镇,带着两名过来帮忙的留学生,也当起了面试官。

    一经亲自面试,林振华的感触就更深了。欧洲各国不愧是老牌工业国,真可谓是人才济济。那些前来应聘的欧洲工程师们,不但专业水平高超,而且富有各方面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汉华来说,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你是叫黑格吧?黑格先生,我看你的简历上说,你曾经在五个国家承建过世行贷款项目,那么,我能不能考考你,世行项目的招标有一些什么样的程序?”

    林振华拿着简历,对着坐在自己面前的一位德国项目工程师问道。

    黑格本来还有些拘束,不知道在中国公司应聘有什么规矩,听到林振华问起他熟悉的领域,他一下子就放松了,答道:“完全可以。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介绍一下:世行项目的招标,首先要由借款方编制招标文件,并送交世行进行前审。随后,借款方要刊登招标公告,有意投标的公司,要向借款方购买招标文件,再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写投标书,寄送给借款方……”

    林振华饶有兴趣地听着,同时不停地在纸上做着记录。黑格见林振华听得专心,信心倍增,不但把招标的一般流程介绍出来,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把招投标中的各种技巧甚至阴招、损招都合盘托出。这也就是欧洲人单纯了,他就没想过万一林振华把这些都听完之后,不招收他了怎么办。

    对于世行招投标的规则,林振华也是了解一些的,但听黑格的介绍,还是让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世行贷款项目中,中方一直都是扮演着招标方的角色,很少有参与投标的,所以在这方面经验严重不足。从黑格的介绍中,林振华知道,要想在这些项目里中标,还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你不通晓这其中的奥妙,那么招标方完全可以利用合法的程序把你踢出局,去选择他们自己所中意的合作方。

    “黑格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林振华摆出不耻下问的姿态,“我们公司目前准备去投标承接一个大型项目,但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项目业主一方比较青睐于你们西方某家企业的产品,对我们有一些偏见。虽然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击败这个竞争对手,但我还担心,如果业主方对我们有成见,我们未来的建设过程会不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这个项目由我来负责的话,那么公司方面是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出现这种情况的。”黑格信心满满地说道。

    “哦?难道你有办法和业主方搞好关系?”林振华奇怪地问道。

    黑格笑道:“我不需要主动去和他们搞好关系,只要我们能够中标,那么业主方就不得不和我们搞好关系,否则,会遇到麻烦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

    “愿闻其详。”林振华说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汉华这些年在海外承接的工程非常多,每次项目开始之前,林振华都要叮嘱项目经理与业主方搞好关系,必要的时候甚至要给对方的负责人一些好处,以便换取对方的配合。汉华的工程队在海外工作,人家如果想为难他们,办法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找个理由断水、断电、断粮的,就足够让他们一筹莫展。

    可是,眼前这个黑格却对此毫不在意,莫非他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黑格道:“董事长先生,你要知道,如果我们做的是世行贷款的项目,那么世行会对双方都规定权利和义务的。业主方面必须为项目提供规定的帮助,如果因为业主方面的原因导致我们的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则我们有权力向业主方索赔。”

    “索赔,这是什么意思?”林振华追问道。

    黑格道:“我举个例子说吧,我从前做过的一个项目,是在危地马拉,为他们建设一套面向农村的输电工程。我们先把设备运到危地马拉,然后再装车运往当地的农村。结果,中途有一段道路的通行条件不好,我们的设备车无法通过,耽误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这件事,危地马拉方面向我们支付了70万美元的赔偿金。”

    林振华惊讶地问道:“什么?两个星期的时间就赔了70万美元?那你们的设备是多少钱?”

    “40万美元。”黑格耸耸肩,得意地说道。

    “这实在是……太黑了。”林振华喃喃地说道。

    黑格道:“这是规则,在我们签订合同的时间,危地马拉方面是承诺当地道路没有问题的。现在因为道路的问题耽误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当然有理由索赔了。”

    “那……你们公司向业主方索赔的案子,多吗?”林振华又问道。

    黑格道:“不计其数。董事长先生,你要知道,对于那些穷鬼国家……对不起,我也许应当说,是那些欠发达国家,他们的基础设施是非常落后的,管理水平也非常低下。所以,我们在这些国家做工程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他们的过错。而按照合同规定,所有这些过错都是可以索赔的。”

    “那这些国家岂不是要赔死了?”林振华只觉得背心发凉,他想到,中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条件也非常不成熟。中国曾经建设过许多个世行项目,不知道其中是否也有被外国厂商进行索赔的情况。

    黑格摇摇头道:“赔死倒也不至于,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和业主方面进行协商,我们可以放弃一部分索赔要求,但是对方也需要表现出他们的诚意……”

    “呵呵,我明白了。”林振华恍然大悟地说道。

    黑格所说的对方的诚意,不外乎是让对方在工程质量、服务等方面降低要求,从而达成一种幕后的交易。对于那些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很低的国家来说,这就算是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了。

    欧洲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是非常充分的,要想找找发展中国家的破绽,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但如果一味地针对这些破绽进行索赔,一方面这些业主国家无力承担,另一方面也会使双方的合作关系破裂,不利于欧洲企业的长远利益。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会先挑出对方的毛病,然后以索赔相要挟,迫使对方答应一些条件。这样一来,双方也就算是达成了一种“双赢”吧。

    再联想到黑格说不用担心业主方会刁难自己的话,林振华算是彻底明白了。照黑格这种做法,对方别说刁难了,恐怕是巴结都来不及呢。

    这就是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费厄泼赖”,没错,双方都有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无论谁违反了,都要受到同样的处罚。然而,一方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牌工业强国,另一方是正在摸索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规则之下,谁胜谁负难道不是在比赛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吗?

    “很好,黑格先生,我对你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非常佩服,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想聘请你到我们集团公司工作,负责我们目前正准备招标的世行项目,你看如何。”林振华当即就拍板了。

    戈马共和国的电厂项目,的确需要一个像黑格这样腹黑的人去负责。林振华相信,在汉华很难找出一个能够心安理得去欺负黑兄弟的业务经理,这就是中国人和欧洲人的区别。在欧洲人看来,强势者不欺负欺负弱势者,简直就是浪费了自己的资源。

    这就是经验啊,别看汉华这些年在全球百十个国家都做过工程,但这种利用规则踩人的经验,几乎还是空白。

    努扎马,你不是牛吗,你不是只崇拜德国人吗?那好,我就找个德国人来治你吧。林振华在心里恶恶地想到。

    当然,林振华也绝对不会让黑格完全照着欧洲公司的那一套去行事。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未来汉华能够拿下戈马共和国的电厂项目,还是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去做好这项工程。但如果对方真的抱着对中国的敌意而故意捣乱,那么林振华也不吝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正如黑格所说的,在非洲大陆的国家做项目,想挑点对方的毛病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吗?

    “太好了,董事长先生,太感谢你了!”黑格几乎要跳起来了,“你知道吗,自从我原来服务的公司倒闭之后,我已经失业半年多了,如果不是遇到你们,我可能就要去当卡车司机了。”

    林振华站起身来,微笑着与黑格握了一下手,说道:“好吧,黑格先生,我现在正式地祝贺你,你已经被录用了。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安排的话,我希望你明天就可以上班,你的任务是配合我们的营销部经理何飞先生准备参加戈马共和国赤道电厂的项目投标。”

    “这完全没有问题!”黑格只差赌咒发誓了,“我敢保证,董事长先生,这个项目一定是你的,不不不,我说错了,我应当说,这个项目一定是我们的。”

    606外强中干

    606外强中干

    在林振华和黑格交谈甚欢的时候,展览中心德国alk公司的展台里,销售总监赫迪拉正阴沉着脸,遥遥看着中国展厅的方向,心里五味杂陈。

    中国人越来越嚣张了,尤其是这个叫林振华的中国人,简直是毫不掩饰自己独霸全球装备市场的野心。再这样发展下去,未来这个市场上还有我们西方公司的空间吗?

    赫迪拉和林振华打过的交道不算多,最后一次打交道,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离现在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但就是那一次交道,给赫迪拉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如今想起来,他还觉得是一场噩梦。

    那一次,赫迪拉是代表alk去和中国谈江北石化的4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的,汉华重工半路杀出,要求alk必须向中方转让30万吨乙烯的技术,作为承接45万吨改造工程的条件。

    对于这样一个要求,赫迪拉当然首先是选择了拒绝。但林振华玩了个花招,他把赫迪拉一行请到石油化工设计院,向他们展示了中方目前正在进行的大乙烯研究成果。赫迪拉一时被蒙住了,误以为中方的研究已经到了足以形成突破的时候,出于扼杀中方研究努力的考虑,他说服alk总部同意了向中方的技术转让。

    第二年,由于政治上的原因,alk加入了对中国的经济制裁,暂停了正在建设的江北石化45万吨乙烯项目。随后,赫迪拉听说汉华重工牵头,带领中国国内的石化企业接过了这个进行到一半的工程,并且顺利地完成了项目。

    这还不算,在此后的若干年里,汉华重工利用从alk获得的知识,陆续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万吨、45万吨、60万吨、80万吨等各个系列的大型乙烯成套设备设计和建造技术,不但垄断了中国国内所有的新建大型乙烯项目,而且还跨出国门,在中东、非洲、拉美等地,与包括alk在内的国际石化装备巨头争夺市场。

    赫迪拉是过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当年的事情的,他把整个事情的前后经过反复推敲了几十遍,最后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自己的的确确是上了林振华的当了。汉华在当年虽然的确正在进行大乙烯的研发,但离最终的突破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alk不向汉华转让技术,汉华起码还要再摸索三五年时间。

    此外,就是自己错判了汉华的决心,他以为只要alk向汉华转让了技术,汉华就会放弃自主创新,成为转让技术的奴隶。而事实上,汉华是一家非常有抱负的企业,它如果向其他企业寻求技术转让,唯一的目的就是在转让技术的基础上,再发展自己的技术。

    赫迪拉没敢在公司里把自己的判断说出来,因为这是他营销生涯中的一个污点,一旦公之于众,他在公司里将颜面尽失。这么多年来,每当想到汉华重工的时候,他就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当初,他以为自己成功地算计了汉华重工,谁知,对方却是故意装傻,利用了他的自负引他上当。这样一个阴险的对手,怎么能不让人毛骨悚然。

    两天前,非洲戈马国的工业部长努扎马来到alk的展台,找到赫迪拉,谈起了本国赤道火电厂的设备招标问题。努扎马是alk的铁杆粉丝,对alk的技术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然而,由于这个火电厂项目是世行贷款建设的,戈马方面必须对设备进行全球招标,努扎马向赫迪拉求证:alk在与其他竞争对手同台竞技时,是否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alk的技术是全球领先的,在发电用燃气轮机方面,我们是最好的,没有之一!”赫迪拉用自信的口吻对努扎马说道。

    “可是,赫迪拉先生,中国汉华重工表示,他们的燃气轮机技术,已经超过了alk,你认为这可能吗?”努扎马可怜巴巴地问道。他在汉华那里被教训了一通,现在只能跑来找alk替他撑腰了。

    “你认为可能吗?”赫迪拉冷笑着反问道,“要知道,他们最早搞汽轮机的时候,还是……”

    说到这,赫迪拉打住了,他又想起了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没错,汉华最早获得的汽轮机技术,就是由alk转让的,那是一台用作乙烯压缩机动力的蒸汽轮机。虽然汉华后来研发的燃气轮机更多地借鉴了乌克兰的技术,但alk帮它打下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

    努扎马没有去想被赫迪拉咽回去的话是什么,他只是拿出汉华给他的技术资料,交给赫迪拉,说道:“赫迪拉先生,你也知道的,我是一向只相信alk的技术的。但我们这个电厂项目毕竟是世行项目,我们如果最终要选择alk,还需要拿出让世行接受的理由才行。你看看,这是汉华重工提供的燃气轮机资料,你们能不能替我做一个比较,看看他们的技术与你们alk的技术到底有什么样的差距。”

    赫迪拉对努扎马一向不太看得起,觉得这家伙在技术上是个半吊子,人品上更是不怎样。这些年,努扎马在与alk合作的时候,经常找借口要求alk给他个人提供一些好处,包括资助他出国旅游,以及为他的家庭提供一些来自欧洲的奢侈品等等。赫迪拉喜欢这样又无能又贪婪的合作伙伴,但并不代表着他对这样的合作伙伴会有尊重的感觉。

    如果换在别的时候,赫迪拉根本不会有耐心去和努扎马探讨什么技术,你想要就要,不想要拉倒,我就不信你还能找出比alk更好的供应商。可是,听努扎马说到汉华重工,赫迪拉就不得不重视了,他接过努扎马递过来的资料,粗粗看了一眼,然后就转手交给了身边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

    弗雷德里克是一名汽轮机和燃气轮机方面的专家,在上次赫迪拉被林振华耍弄的时候,弗雷德里克也是在场的,而且还亲自与汉华负责汽轮机研究的总工张逸华交谈过一阵。接过赫迪拉转递过来的资料,弗雷德里克扶着近视眼镜细细地看了十几分钟,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我的上帝,我真不敢相信这些都是真的。如果这些指标他们都能够做到,那么中国就真的跑到我们前面去了。”

    “弗雷德里克,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赫迪拉换成德语对弗雷德里克怒道,幸好他知道努扎马是不懂德语的。赫迪拉觉得,和弗里德里克这种搞技术的人真是没话讲,我让你来展会,是为了吹嘘自己的产品的,就算中国人的技术真的比自己强,你也不能当着客户的面说出来吧?

    弗雷德里克似乎也明白了一些,连忙改用德语说道:“赫迪拉先生,我说的是真的。事实上,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关注中国人在燃气轮机方面的进展。他们在高温粉末冶金材料方面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我在期刊上看过他们发布的学术论文。我只是没有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把这些成果应用于生产了。你来看,他们在资料上声称他们的燃气轮机工作初温可以达到1600度,这说明他们使用的叶片材料性能完全超过了我们。”

    “这怎么可能?”赫迪拉道,“中国人的技术怎么可能反超过我们呢?”

    弗雷德里克道:“赫迪拉先生,你是做市场的,对技术的发展不太了解。中国人这些年在技术研发和工业装备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就这家汉华重工来说,它建造了全球最大的自由锻机和模锻机。它的模锻机压力可以达到8万吨,而这恰恰是制造高温粉末冶金材料最关键的设备。我们的研究部门始终无法拿出更好的高温材料,原因也就在于我们缺乏这样的关键设备。”

    两个人在那 (: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