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 第 19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于这样的威胁,对方只是嘿嘿冷笑:“什么其他途径,不就是造谣吗?《南导揭密》里把你们的手法都已经写得清清楚楚了。你们有本事就去曝光啊,‘仿佛平淡’前几天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他还准备出第二集呢,欢迎大家提供新的素材。我们如果把你们威胁我们的话提供给他,他会给我们100块钱报料费的。”

    年轻的记者们受不了亲友、同学们歧视的目光,纷纷提出了辞职。过去称自己在南导工作,那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现在大家都恨不得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南导二字。年轻记者全部走*后,老记者和编辑们也开始人心思动了,上班的时候都有人在公然地打电话找自己的关系,活动着跳槽的事情。大家都意识到,南导这条船快要沉了,自己没必要为这条船殉葬。

    其实用不着省里来通知停刊,南导也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连续多日,编辑部收不齐必要数量的稿件,只能靠一些诸如《女孩子乘车慎穿低胸,某公交车司机揭密色狼十大伎俩》之类的八卦文章来填充版面。到了这个地步,唐笛还想翻身吗?

    “我服从省里的决定。”唐笛郁郁地说道,“我只想知道一点,省里对于南导未来的定位,有什么想法?”

    谈洪明道:“南导肯定还是要继续办下去的,作为一份在群众中有着很高知名度的报纸,省里是不会坐视不管的。省里将会从其他报社调一位有经验的同志来接替你的职务,南导在停刊整顿之后,还是要重新复刊的。”

    唐笛自嘲地笑道:“很高知名度,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经过汉华如此处心积虑的打压,现在南导即使还有知名度,恐怕也是恶名、骂名吧?省里打算如何改变南导的形象呢?”

    谈洪明道:“老唐,你也是南导的老人了,为南导的发展也做了不少贡献。有些事,你知道一下也好。在我到你这里来之前,宣传部已经通过江南省的关系,和林振华取得了联系。对方说了,只要南导愿意洗心革面,他们可以继往不究,他们欢迎一份真正能够反映现实、反映社情民意的南部经济导刊。”

    “说得真漂亮啊”唐笛冷笑道,“所有洗心革面,不就是不再和汉华为难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汉华的存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走向自由的障碍了。”

    “老唐”谈洪明叹道,“你也不必总是指责别人了,南导这几年也的确走得有些远了,你敢说汉华曝出来的关于你们歪曲事实的那些事情,不是真的?你做的初一,人家做的十五,有什么不对的?”

    唐笛道:“我们对事实进行必要的裁剪,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关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动机是正义的。事实上,我们报道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促成了有关部门改善工作。你想想看,关于失学儿童的问题,关于农村贫困母亲的问题,还有征地拆迁的问题,我们如果不报道,会成什么样子了?”

    “老唐,咱们也是老朋友了,在我面前,你需要说这些大话吗?”谈洪明把脸沉下来了,“你说的这些事情,别的媒体也在报道,而且政府这些年本身也在下力气改善,这怎么就成了你们一家的功劳了?你们批评民航的霸王条款,结果人家民航在你们报纸投了1000多万的广告,你们就不吭声了,最后民航的霸王条款一点都没改,这也是事实吧?”

    “这是报纸生存必要的手段嘛。”唐笛辩解道,“这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缺乏一个新闻发展的氛围,如果我们可以不依赖广告,而是靠社会捐助来生存,自然可以不用屈服于广告商的。”

    “那你们同样会屈服于投资商。”谈洪明毫不客气地说道,“老唐,你别以为只有你去过美国,我们也都是去过的。”

    “呃……”唐笛无语了,他知道,自己前面那些话,用来蒙蒙普通受众是没问题的,但要和新闻圈里的行家们说,那就是笑话了。在他口口声声说起的所谓自由国席里,最核心的媒体背后都有大财团的影子,哪家媒体敢随便拿自己的金主开涮?

    其实,我们平常听到的那些外国的故事,大多数都是经过公知们脑补出来的,于是,才有了护照上的美国、油纸包里的德国、夏令营里的日本、自由火车上的印度、没有官二代的沙特、百废待兴的伊拉克、平安幸福的阿富汗……所有这些神话,只要大家到国外亲身地走一走,就会知道完全都是笑话。

    南导是编造这种神话的行家里手,唐笛哪里会不知道这些神话的可笑之处呢?

    “谈部长,南导这一次败在汉华手里,以后就别指望有哪家媒体敢曝汉华的光了。汉华如果胡作非为,将没有人能够监督他们,你不觉得这是我们的悲哀吗?”唐笛不敢再谈南导自己的事情,转而把话头对准了汉华。

    谈洪明道:“我告诉你另外一个消息吧,汉华最近准备设立一个真相奖,鼓励国内媒体的记者勇敢地揭露真相。汉华还承诺,如果记者因为揭露真相而遭遇了打击报复,汉华将会为受害的记者提供全部生活保障,并提供法律援助。就在我们和林振华沟通的时候,他也明确表示了,欢迎改版后的南导对汉华的所有工作进行监督,只要是反映真实情况,汉华绝对不会有任何打击报复的行为。”

    “聪明啊汉华的背后,肯定有高人。”唐笛赞道。

    换成唐笛自己,在打倒了自己的对手之后,肯定也会来这样一手,以显示自己的正义。唐笛甚至猜到,在他黯然离职之后,汉华肯定会和新上来的南导总编唱一出双簧,由南导去报道一件无关痛痒的汉华负面事件,然后汉华再站出来表示真诚的接受。

    这样一来,受众们心里对于汉华打压南导的那一丝不平也就彻底消除了,大家会说,其实汉华真的很萌的,很好说话的,做的不对的,仅仅是南导的前总编唐笛而已。

    “也好吧,所有的骂名都由我背上,只要能够换得汉华放过南导,也算是我对南导做的最后一点贡献了。”唐笛说道。

    “老唐,汲取教训吧。”谈洪明拍拍唐笛的肩膀,说道,“汉华不像过去你们曝光过的那些国有企业,对于那些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息事宁人是最好的选择,大家都怕事情闹大了会影响自己的帽子。而汉华是林振华私人的企业,闹得再大,也不会改变他在公司里的绝对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他就敢和你们开战了,而一家资产过千亿的大企业要碾压你们这样的媒体,还有什么困难吗?”

    “输得心服口服啊。”唐笛点着头说道,“如果再有一个机会,我一定会选择和林振华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

    你已经没有机会了……谈洪明在心里暗暗地说道。

    唐笛走了,临走前关掉了自己办公室的灯。曾经彻夜灯火通明的南导办公大楼,如今变得黑灯瞎火,与周围那些写字楼里映出来的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站在大楼外,看着这一幕情景,唐笛突然想起了一位名叫紫薇的诗人朋友送给他的一句诗:

    在光明泛滥的地方,黑暗也是一盏灯

    690同一条船

    收费章节(12点)

    690同一条船

    日本,东京,KHN公司总部。

    KHN董事长宇野精之助在会客室里接见了一位来自于欧洲的不速之客,他正是德国ALK集团的市场总监赫迪拉。KHN和ALK多年来一直都是业务伙伴,宇野精之助与赫迪拉也有过一些交往,私交上勉强算得上是熟悉。

    在见到赫迪拉的时候,宇野精之助的脸上露出一缕笑容,但那笑意显得如此生硬,与其说是见了老朋友的欢喜,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

    “赫迪拉先生,非常高兴能够在日本见到你,我们KHN和ALK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了,这次你到日本来,又给我们带来什么好消息了?”宇野精之助假惺惺地问道,同时向赫迪拉浅浅地鞠了一躬。照着日本人的礼节来说,这是宇野精之助对赫迪拉不感兴趣的表现了。

    赫迪拉好歹也在市场上混了多年,世态炎凉经历了不少,宇野精之助表情里所透出的意思,他哪里会看不出来?宇野精之助这番话,分明是在暗示他:有好事你就快说,如果是麻烦事,那就免开尊口吧。

    “宇野先生,非常抱歉,我给你带来的……恐怕不算是什么好消息。”赫迪拉硬着头皮说道,“我是代表我们公司,来向宇野先生求助的。”

    “哦……”宇野精之助冷冷地应了一声,“既然赫迪拉先生不顾路途遥远过来了,有什么事情就尽管说吧,只要是我们公司能够办到的事情,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我们希望KHN公司做的事情,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停止向中国市场提供符合第三代标准的工控芯片。”赫迪拉说道。

    宇野精之助的脸上掠过了一丝怒意,但作为一位日本人,他的内心对于欧洲人是有一些敬畏之意的,所以虽然心里很不高兴,嘴上还只能是客气地应付着:“赫迪拉先生,你的这个要求,我有些不理解。我们KHN与中国人之间的往来,似乎并不影响到ALK的业务吧?”

    赫迪拉当然知道自己提出的这个要求是十分无理的,但他实在是没有退路了。他费尽心机,捆绑着20多家欧洲大企业建立了一个遏制中国的欧洲企业联盟,谁知,联盟中的吉森公司与汉华重工集团突然之间宣布相互参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欧洲企业联盟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吉森公司的几千项专利流向中国之后,赫迪拉所设想的欧洲专利壁垒就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有了吉森公司的专利,中国企业就可以绕开其他的专利技术,这样一来,其他企业如果再照原来的约定提高专利授权费,非但不能制裁到中国,反而会让自己成为中国企业打击的对象。

    所以,就在吉森公司与汉华合作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来答应与ALK共进退的那些企业,都不再吭声了。据赫迪拉了解到的情况,这些企业都匆匆地派出了高管前往中国,意欲与中国修好。为了弥补此前对中国的各种非难,这些企业都向中国献上了高额的礼单,或者是愿意转让专利技术,或者是承诺建立联合实验室,要么就是签订有关核心部件的长期供货合同。大家闹闹哄哄之际,谁也没注意到把ALK晾到一边了。

    真是一帮没有节操的家伙啊赫迪拉恶狠狠地在心里骂道。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些同行实在是饿极了,面对着中国这些年大规模基础建设所抛出的大额订单,谁还能做到淡定呢?大家也知道,为了得到这些订单而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绝对是饮鸩止渴行为,但明知是毒酒,大家也不得不喝,谁让欧洲经济就这么不景气呢?

    欧洲的盟友已经指望不上了,赫迪拉想到了日本。中国的电子工业起步晚,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使用的高端工控芯片,还是需要依赖进口,而日本正是向中国销售工控芯片最多的国家。赫迪拉想到,如果能够说服日本的电子企业减少向中国的芯片出口,也许能够扳回一局吧?

    带着这样的想法,赫迪拉来到了KHN,打算与宇野精之助谈一谈共同遏制中国的事情。

    其实,早在下面的人通报说赫迪拉求见的时候,宇野精之助就猜出对方的来意了。欧洲企业联手遏制中国的事情,宇野精之助也是有所耳闻的,而且也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情,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自己的商机。吉森缴械投降的时候,宇野精之助就知道,欧洲人的联盟完蛋了,这正应了一句中国老话:大难临头各自飞。

    对于遏制中国这个问题,宇野精之助的心里非常矛盾。当年,西乎公司的董事长大泽彦曾经向他提出过同样的要求,而宇野精之助也的确做了一个尝试,向中国企业发出了减少供货的通知。这个尝试针对的目标是中国的机床企业,但站出来向KHN施压的,却是中国的家电企业。在家电企业扬言抛弃KHN的控制芯片的威胁之下,宇野精之助不得不屈服了,举起白旗表示投降。

    在那之后,西乎公司因为孤立无援而被中国企业挤垮了,大泽彦在跳楼自杀之前,托人带给宇野精之助一句话:你们会后悔的。

    宇野精之助记住了这句话,这几年,他也经常会反思当年的事情,设想如果自己没有被中国人吓倒,而是与西乎公司站在一起,抵制中国企业的竞争,那么现在的情形会不会有所不同。

    反思归反思,毕竟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买的。这几年来,中国无论是家电行业还是机床行业,发展势头都非常不错,对于工控芯片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KHN在中国市场上也挣到了丰厚的利润。看在这些利润的份上,宇野精之助也就不再去想遏制中国的事情了,毕竟垮掉的只是西乎公司,而不是他的KHN。

    宇野精之助希望自己永远都不要再和中国人进行一次贸易战,一切都维持现状是最好的。他也知道汉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电子公司,并且开始逐步地用自己的芯片替代进口芯片。宇野精之助对此事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他就像一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只求能够拖过一时算一时。赫迪拉此时来到KHN,向他提出联手打压中国的建议,不亚于把他的头从沙子里拉出来,这让宇野精之助感到颇为恼火。

    面对着宇野精之助不满的态度,赫迪拉说道:“宇野先生,我知道我们的这个要求非常唐突,据我们了解,贵公司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业务形势非常好,放弃中国市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我要说的是,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都应当高度警惕中国的崛起。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不采取有力的手段让中国崛起的速度放慢一些,也许十年之内,地球上就没有欧洲企业和日本企业生存的空间了。宇野先生,我希望你能够理解这一点,我们是坐在同一条船上的。”

    宇野精之助默然了,赫迪拉的话,与多年前大泽彦对他说过的话有几分相似之处。也许,有ALK这样的企业拖住汉华的手脚,KHN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吧?如果ALK垮了,焉知汉华会不会把全部精力转向微电子,从而来撬KHN的墙脚呢?

    但是,要答应赫迪拉的提议,也是非常困难的,KHN并不是没有这样做过,其结果是被汉华的组合拳打垮了。现在再来一次,KHN又能有什么必胜的把握呢?

    “赫迪拉先生,据我所知,你们欧洲的装备企业曾经商定要共同遏制中国的技术发展,既然你们已经有如此强大的一个联盟,那么我们KHN的这点力量,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宇野精之助说道。

    “宇野先生,你应当知道,我们的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如果不是这样,我也不至于来给你添麻烦的。”赫迪拉毫不掩饰地说道。他知道宇野精之助这样说的目的是在找托辞,他没有必要为了维护面子而否认自己的失败。

    “是吗?这真是太遗憾了。”宇野精之助淡淡地说道,“既然你们自己的联盟都无法维持下去,那么你凭什么认为KHN就能够扭转乾坤呢?你应当知道,KHN的主要利润都是来自于中国市场的,我们根本不可能放弃这个市场。”

    “所有的人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赫迪拉长叹着说道,“宇野先生,你认为KHN在中国市场的存在,还能维持多长时间?汉华在美国市场上购买了成套的集成芯片设备,在欧洲市场上也采购了大量的其他设备,很显然,他们是打算发展自己的芯片工业的。

    如果你们能够限制向中国出口最新的芯片,而我们在欧洲市场上限制向中国出口用于芯片加工的装备,汉华的发展就会受阻,这样我们双方都能够躲过汉华的威胁。反之,如果我们都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最终肯定是一起沉下去的。”

    “你说的,也有一些道理吧。”宇野精之助说道,“不过,这件事关系重大,我希望能够和我的同僚们一起商量一下。”

    691大合同

    收费章节(24点)

    691大合同

    赫迪拉的来访,让宇野精之助不得不面对现实了。

    宇野精之助早就知道,中国人的习惯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制造,心里才踏实,中国的工业控制领域里对于日本芯片的依赖程度很高,这一点肯定会让中国人觉得寢食难安的。前些年,中国人努力的方向一直是在机械领域,他们攻克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学会制造大化肥设备、大型石油设备、数控机床等等。随着中国人会造的东西越来越多,工业控制芯片的国产化问题,肯定是要提上日程的。

    其实,在集成电路领域里,中国人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目前在低端的工控芯片方面,中国人已经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了,但在中高端的芯片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与西方国家的产品相比,中国的中高端工控芯片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可靠性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目前国际通行的第三代工控芯片标准是掌握在包括KHN在内的几家西方企业手里的,中国人即使能够自己开发和生产,也必须向西方国家交纳高额的专利使用费,光是这一条,就足以把中国人给压制住了。

    在KHN公司内部,对于中国人会不会进军中高端工控芯片市场的问题上,进行过许多轮的研讨。大家的看法是,中国人最终肯定是要进入这个市场的,步骤上应当是先实现进口替代,然后再到国际市场上去抢原有企业的份额,正如他们在其他领域里做过的那样。

    现在KHN能够指望的,就是中国人追赶的速度能够稍微慢一点,给KHN留出几年的时间。目前KHN正在开发第四代工业控制芯片标准,如果一切顺利,该标准可以得到国际工业控制技术联盟的承认,那么KHN的领先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届时起码又有五年以上的时间可以高枕无忧了。

    宇野精之助当然也知道,指望中国人放慢速度,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想法。他每天都在敦促研发部门加快速度,务必要在中国人掌握基于第三代标准的技术之前,把第四代标准拿出来。

    在赫迪拉找到门上来之前,宇野精之助宁可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去看中国的发展。但现在赫迪拉把话挑开了,宇野精之助也就无法躲避了。赫迪拉给他带来了一些具体的资料,显示汉华在过去两年中,在欧洲市场采购了大量用于芯片生产的设备,很显然,汉华正在磨刀霍霍地准备全力杀入这个市场。

    宇野精之助让赫迪拉先到酒店去休息,自己召集了公司的高管,讨论赫迪拉提出的要求。

    “各位,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有关中国市场的问题。今天,ALK公司的市场总监赫迪拉来过了,他希望能够和我们一起携手遏制中国在技术方面的过快发展,大家对此有什么想法?”

    会议一开始,宇野精之助便开门见山地向大家说道。他随后又把赫迪拉对他说起的事情向众人介绍了一番,然后请大家发表意见,到底该不该响应ALK的号召,在中国企业的背后捅上一刀。

    一听说要讨论的是中国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变成非常谨慎起来,一个个把两只手放在桌子底下,低着头,装出思考的样子,谁也不想先说话。六年前,KHN为了帮西乎公司击败汉华,曾经试图改变向中国市场供应芯片的规则,打乱中国机床企业的生产计划,结果遭到中国人的强力反扑,险些丢掉了中国市场。从那之后,大家在涉及到中国方面的问题时,都下意识地选择了沉默,因为都知道中国市场的问题是一滩不能轻易去淌的浑水。

    “宫西君,你对中国市场了解最多,还是你先说说吧。”看到大家都不吭声,宇野精之助只好开始点名了。

    被点中的这位,是公司的销售总监宫西野康,当年就是他去中国市场放风说要减少芯片供应的。听到董事长点了自己的名,宫西野康只好抬起头来,看看众人,然后对着宇野精之助说道:

    “董事长,我个人认为,这件事与我们KHN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没有必要介入。限制向中国市场销售第三代标准的工控芯片,固然能够让欧洲的机床企业赢得竞争上的优势,但我们在这件事里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

    “是的,董事长,我也认为这件事对我们是没有什么好处的,相反,它会影响到我们与中国客户之间的关系。”曾经担任过中国区销售经理的稻尾信子也插话道。

    “这一点我知道。”宇野精之助说道,“但是,赫迪拉有一点说得对,目前中国是在向整个西方的工业界挑战,如果我们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就有可能被中国人各个击破。换句话说,目前中国人的目的是在与欧洲企业争夺机床市场,如果他们取胜了,就有可能会腾出手来进军微电子市场。所以,我们帮助欧洲的机床企业,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争取时间。”

    “可是,欧洲企业内部都已经分崩离析了,吉森公司前不久刚刚与汉华签了互相参股的协议。如果欧洲企业自己都不能齐心协力,我们加入进去又有什么作用呢?”宫西野康说道,作为销售总监,他对于市场上的风吹草动了解得还是比较透彻的。

    “也许,只是帮ALK多支撑几天吧。”宇野精之助叹息般地说道,“欧洲人太懒惰了,他们迟早是会被中国人打垮的。但如果他们能够多支撑几天,我们就来得及把第四代芯片标准推出来,这样一来,我们和中国人之间的技术差距就可以拉得更大一些了。”

    “可是,得罪中国人,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稻尾信子说道,“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放弃的。如果我们配合ALK,减少向中国市场的供货,其结果……我想,会和6年前的情况一样吧。”

    “6年前的事情,我至今还有一些后悔。”宇野精之助坦率地说道,“也许我们应当对中国人更强硬一些的。如果我们能够强硬一些,也许西乎公司就不至于垮得那么快了。”

    宫西野康和稻尾信子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一丝不屑。当年的事情,他们两个是亲历者,对于事情的过程了解得再清楚不过了。当时KHN的确是想遏制一下中国的,结果林振华拉来了中国的家电企业向KHN施压,扬言如果KHN不能保证对中国机床机床的芯片供应,中国的家电企业就将抛弃KHN的芯片,转而寻求欧美其他厂商的芯片。

    面对着中国庞大的家电芯片市场,宇野精之助自己就先绷不住了,连忙通知宫西野康全盘答应中国人的要求,使这场制裁无果而终。

    时隔6年,宇野精之助居然说起后悔的事情来了,当年他可是比谁都着急要和中国修补关系的。事实上,在当时除了向中国人妥协之外,也的确没有别的办法,除非KHN愿意为了西乎公司的利益而让自己蒙受巨额的损失。

    “董事长,我们过去已经有过一次压制中国市场的经历了,如果我们再做一次,而中国人采取同样的反制手段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应对呢?”宫西野康问道。

    宇野精之助道:“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了,我们目前主打的第三代工业控制芯片,日本政府原来是打算列入对华限制出口名单的,只是在我们的强力要求下,才放弃了限制。如果我们收回此前的要求,请政府方面恢复对第三代芯片的限制,那么我想中国人也无话可说吧?只要责任不在我们KHN这边,中方的矛头就不可能针对我们。”

    “可是,我们能保证美国人或者欧洲人也不卖第三代芯片给中国企业吗?”宫西野康追问道。

    宇野精之助道:“那就是ALK的事情了。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说服美国和欧洲的芯片公司也同样实现对华限运,那么就能够给中国人带来一些实质性的麻烦。如果他们做不到,那我们也可以随时恢复对中国的出口,届时,我们就说出于对客户的负责任态度,我们说服了日本政府。”

    宇野精之助的意思,就是先摆出一个姿态,如果其他芯片厂商也联合行动,那KHN就参与其中。如果ALK无法摆平其他的芯片厂商,则KHN也不会自己去当这个冤大头。把限运的责任推给政府之后,KHN就可以不必与中国企业撕破脸,这与上一次以自己的名义去得罪人要好得多。

    “可是,这样我们每年会损失10亿美元的收入……”稻尾信子小声地嘀咕道。

    宇野精之助道:“与10亿美元的收入相比,我更担心中国人的崛起。西乎公司……实在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的教训啊。”

    宫西野康道:“董事长,这个方案也是利弊各半的。从短期来看,我们的确能够遏制住中国在技术上的过快发展。但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这将促使中国人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开发他们自己的工控芯片,这对我们来说是不利的。”

    宇野精之助道:“宫西君,你认为如果我们不去刺激他们,他们就会减少在芯片上的投入吗?我看出来了,中国人的野心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汉华重工的林振华,他一直都在处心积虑地想替代我们。大家应当知道,汉华在前年建成了一个汉华微电子公司,这家公司的目标,就是和我们争夺工控芯片市场。”

    技术总监川上光诠插话道:“汉华微电子公司的情况,我大致有些了解,他们现在已经解决了第二代芯片的设计和生产问题,而且已经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这类芯片。在第三代芯片方面,他们也已经拿出了一些试验性的产品。据我认识的朋友告诉我说,汉华微电子公司的研究人员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进展非常迅速。”

    “我们应当拖住他们。”宇野精之助道,“眼下就是一个机会。如果汉华陷入了与欧洲机床企业的竞争,他们的资金、精力等等,都会被牵制在机床方面,这样我们就赢得了时间。”

    “我想,事情也许没有这样乐观吧。”宫西野康轻轻地摇了摇头,但没有把话继续说下去。

    其实,在座的高管们心里都清楚,中国现在不缺钱,也不缺人,即使机床方面的竞争陷入僵局,也不妨碍中国人继续在芯片领域里进行投入。当然,如果有更多的西方企业抱起团来,共同向中国施压,让中国在各个领域上都面临困难,那么也许还会有点效果。可是要让所有的企业抱起团来,这个难度可不是一般地大。何况中国现在实力也强了,不是过去那种一经制裁就陷入困境的状态了。

    “好吧,我的意见就是这样,现在请各位发表意见吧。”宇野精之助向众人做了个手势,意思是到了该表决的时候了。压制中国企业是一项非常大的战略性举措,这样的事情是需要全体高管集体表决的。

    就在这时,门开了,秘书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她走到宇野精之助的身边,小声地报告道:“董事长,有一个中国来的电话,请问您有时间接吗?”

    “是什么人的电话?”宇野精之助问道。

    “对方自称是汉华重工的市场总监。”秘书答道,“他说有一笔很大的业务,想和董事长您亲自谈……”

    宇野精之助与秘书的对话并没有刻意地回避其他高管,听说来电话的是汉华重工,所有的人眼睛里都透出好奇的光芒。大家刚才正在讨论汉华的事情,结果汉华的电话就打进来了,这算不算是心有灵犀呢?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候,汉华方面的市场总监突然破天荒地打电话来找宇野精之助,而且声称是谈大业务,这是什么意思呢?

    宇野精之助向众人微微点了一下头,示意大家稍加等候,然后便随着秘书出去了。大约十几分钟之后,宇野精之助重新回到会议室。他像是非常劳累一般,一屁股坐下来,脸上的神色阴晴不定,像是遇到了什么难以抉择的事情。

    “董事长,对方说了什么事情?”宫西野康小心翼翼地问道。

    宇野精之助抬起眼看了看一屋子的人,突然苦笑了一下,说道:“各位,非常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刚才,汉华重工的市场总监何飞先生突然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汉华有意和KHN进行一项更为深入的合作。”

    “什么合作?”所有的人一齐问道。

    宇野精之助道:“他们希望获得我们手里所有与第三代芯片标准相关的技术专利。”

    “这怎么可能”川上光诠跳了起来,“这是一个非常荒唐可笑的要求,我们怎么可能向他们转让专利,而且是目前最流行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如果交给他们,我们就一无所有了。”

    宫西野康毕竟是做市场的,头脑不像搞技术的人那样简单,他知道汉华也不可能红口白牙随随便便就来要专利,这种事情肯定是有来有往的,那么,中国人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想到此,他向宇野精之助问道:“董事长,对方开出来的条件是什么?”

    宇野精之助伸出两个手指头,说道:“20亿美元。”

    “20亿美元”这一下,全场都轰动了,20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日本的经济形势也不好,20亿美元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汉华目前是KHN的采购大户,一年下来,包括机床、化工设备、制冷设备等在内,采购的芯片也三四亿美元的样子,如今一下子拿出20亿,这可是非同寻常啊。

    “董事长,对方开出的20亿美元,想交换我们什么条件?”宫西野康继续问道。

    宇野精之助道:“他们的要求是,从我们手里获得全部第三代标准的技术专利,他们希望拥有全部知识产权。”

    宫西野康道:“这个条件和他们与吉森公司谈的条件很相似啊,都是要全部专利的知识产权。这样做,虽然一次性的投入比较大,但未来却不用交纳任何专利费用了,而且还可以随意地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技术出口。”

    “宫西君,你认为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还是不利?”宇野精之助请教道。

    宫西野康沉吟了片刻,答道:“这件事是否有利,取决于我们能够在多长时间内拿出第四代标准。如果第四代标准拿出来了,那么现有的第三代标准就不再值钱了,这些技术专利能够卖出20亿美元,也是非常合算的。但如果第四代标准拿不出来,我们还要依靠第三代标准来获得收益,就不能轻易地把技术转让出去。”

    “川上君,你看呢?”宇野精之助又把目光投入了川上光诠。

    川上光诠道:“我们目前对第四代标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如果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我想我们在两年内拿出整套是不成问题的。如宫西君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的第四代标准拿出来了,那么现有的三代标准专利转让出去也是无关紧要的。”

    稻尾信子问道:“难道汉华不知道第三代标准即将过时吗?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钱来买这项技术呢?”

    “也许,这就是赫迪拉存在的作用吧。”宇野精之助呵呵地笑了起来,“我刚才想,也许是汉华方面听到了一些风声,担心我们真的对中国进行芯片限运。他们现在开出这样好的条件,就是为了稳住我们。

    他们即使拿到了第三代芯片的专利,要消化所有的技术,再开发出合适的产品,恐怕也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一定会要求我们保持芯片的稳定供应,毕竟与欧洲机床企业的竞争是他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也就是说,他们宁可花20亿美元,来维持芯片供应的稳定?”稻尾信子道,“这个代价是不是太高了一点?”

    宫西野康道:“也并非只有这一个目的。毕竟,他们在获得全部的专利之后,可以自己开发基于第三代标准的芯片,未来在进口替代方面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我甚至猜测,他们是否想用这样的方法,来捞取一些政治资本。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高层正在大谈自主创新,汉华如果能够独立地生产和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工控芯片,那么在政治上就可以加分了。”

    “也许有这方面的考虑吧。”宇野精之助道,“那么,宫西君,你认为我们应当答应他们的要求吗?”

    “当然要答应。”宫西野康道,“首先,这是一笔20亿美元的大订单,它足以帮助我们收回在第三代标准上的前期投入。有了这20亿美元,我们就可以加快速度把第四代标准搞出来,这样我们就能够保持技术上的领先。

    其次,对于汉华来说,花费了20亿美元获得一项专利技术,那么肯定是要把这项技术用得非常充分,才能收回投资的。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汉华将囿于这套技术,而不可能去探索新的技术。”

    “我赞成宫西君的后一点判断。”宇野精之助道,“这20亿美元,其实是一个绳套,它会把汉华牢牢地套住。在这20亿美元全部收回来之前,汉华是不可能转向更新的技术的。这样一来,我们的时间就更充分了。”

    “可是,这样一来,我们答应赫迪拉的事情就要落空了。”稻尾信子说道。

    “呵呵,商业上只讲利益,不讲情面。相比一笔20亿美元的大合同,赫迪拉的几句空话算得上什么呢?”宇野精之助说道。

    “没错,我们和欧洲人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没有必要损失自己的利益去支持他们的。”在场的高管们一齐发出了声音。他们的心里突然变得明亮起来,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案竟然是如此简单,而且如此诱人。

    “宫西君,川上君,就由你们二位,负责与汉华重工之间的谈判吧。”宇野精之助安排道。

    “嗨”宫西野康和川上光诠站起来,大声地答应道。

    692值与不值

    收费章节(12点)

    692值与不值

    “振华,你这笔钱花得……有点孟浪了。”陈天手里端着一杯啤酒,一边小口地抿着,一边摇着头评价道。

    这是在京郊的一家农家菜馆里,吃饭的人不多,只有陈天、林振华和黄岗三人,至于吃饭的名义,就更简单了,只是闲来无事,朋友聚一聚而已。在聊了一通天气、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等闲话之后,话题便转到了汉华最近与KHN谈判的事情上。汉华打算出资购买KHN手里的第三代芯片技术专利一事,陈天和黄岗都是知情的,而且还从各自的领域里帮了忙。但对于这笔交易的意义,陈天一直都想不透。

    “黄岗,你的看法呢?”林振华没有直接答复陈天的质疑,而是笑嘻嘻地偏过头看着黄岗,对他问道。

    黄岗是三个人中间年龄最小的,虽然贵为发改委的副司长,但在陈天和林振华这两个牛人面前,他可没什么狂妄的资本。听到林振华问起,他笑了笑,说道:“林哥的眼界,我一向是非常佩服的。我想,在20亿美元这样大的投资事项上,林哥应当不会犯错误的。”

    “黄岗,你这就不对了。”陈天不满地说道,他用手一指林振华,道:“你可别因为他现在浑身是光环,就害怕他,他有什么错误,咱们同样是可以批评的,批评是为了帮助他进步嘛。振华,你说对不对?”

    林振华装出一副老实本份的样子,说道:“陈局教训得对,我这个人的确毛病不少,需要经常接受陈局以及黄司长的批评。不过,在KHN这件事情上,我自讨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吧?为什么也要受批评呢?”

    陈天道:“莫非你觉得你这笔钱花得很值?”

    林振华道:“不能说很值,至少也不算是吃亏吧。做买卖哪有必须挣钱的道理,只要不吃亏就不算错误了。”

    陈天道:“我倒觉得,你是吃亏了。第三代工控芯片技术,从推出到目前已经有5年时间了,乐观估计,最多再有2年,第四代技术就会出现。届时,国际上主流的机床都要选用第四代技术,你们买进来的第三代技术,基本上就是过时了。我不信这两年时间里,你能够把这20亿美元赚回来。”

    林振华道:“怎么就挣不回来了?目前国内整个装备制造领域一年采购数控系统的钱达到50多亿美元,光是机床行业的数控系统就有十几亿。我们如果能够实现进口替代,一年从这个市场上分到20亿美元以上的份额应当不成问题吧?”

    “你说的这是销售额,?(:

    ) ( 工业霸主 http://www.xshubao22.com/1/19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