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故敲煌茄矍暗摹按乐鳌薄<虻サ募秆木咴缇褪帐巴5保皇强帐终酒鹕碜叱龌嵋槭叶咽榘粼诹俗郎稀<肝慌匀磺宄饫嗟氖ι富笆奔渫苡邢蓿圆挥谜泻舯阈牧焐窕岬氐日砹魍晔露笠黄鸹匮#衔乃坪跽⒆哦绦牛对蚣觳逭氲卦诼サ览锎蚱鹆耸只?br />
相比较而言,徐枕流和导师的确很少联系,自从开学时那个有些突兀的见面会之后,二人只是在所里几次偶尔碰到时随便谈上几句,这虽然与第一学年课程较多有关,但更主要地是因为他实在不大善于此类人情世故。事实上,研究生院的同窗们往往有点儿什么风水草动、(奇。书。网……整。理。提。供)柴米油盐就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儿跑,若不是此时已经下班的语用所里基本人去楼空,苏韵文她们恐怕也决然不会那么无所事事地打发着时间。
赵冉博士因为是出口引进的新品种,所以拥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但面积不大且有些孤独地位于走廊尽头。屋门虚掩着,因此枕流只是象征性地轻轻敲了敲。
“来,”声音不大,但在这个空旷的傍晚却显得很温暖。
“您好,”男孩儿进来后依然把门按照原样微微带上,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刚下课。”他到哪儿都不见外、自来熟,于是很理所当然地坐在那张人造革小沙发上。
赵老师身着米色的职业装,是在大洋彼岸养成的习惯,或许由于这一日冷似一日的仲秋节气,她的脸色较平日更显青白,笑容中带着女性长辈独特的慈善,大概是有感于徐枕流不等招呼便自顾落座的孩子气,总之比小胖子刚才礼节性质的颔首要显得真诚许多。
可能是不习惯冷场的气氛,枕流同学倒是先开了口:“您最近挺忙的?”他在屋里粗略地环视了一下,可能是专门等待自己到来的缘故,办公桌上整齐而空荡,并没有工作中的喧闹。
“你也知道,研究所里就是那样,说不上忙,也说不上不忙,”的确,对于在油墨味中长大的枕流来讲,这再熟悉不过,但赵博士后面的寒暄却让他有些出乎意料:“你爸爸最近怎么样?”
事实上,徐枕流的父亲早先也曾经在语研院的行政管理部门工作过,但十几年前就已经离开这里去了太平洋中那块在大航海时代末期才最终被发现的陆地。尽管院里也有很多老同事相识、相熟,但平日里打招呼却很少问起,远没有当副院长的奶奶那么妇孺皆知。
而今天,这两年才刚刚从美国回来的洋博士倒忽然问起万里之外的父亲,实在让人有些意外:“啊,挺好的,”枕流不过脑子地机械回答着,才发现自己也有日子没跟爸爸联系过了:“还在澳洲呢。”
“他现在在做什么?”看来,这位赵老师不仅是随口问问,或许他们以前就认识吧,毕竟,她当年也是从院里出去的。
“还在大学里教书呢,”众所周知,国外高等学府的教职并不是铁饭碗,而且在那个白人的世界里,讲授中文也只是大潮流中的一个陪衬而已,绝不像国内媒体宣传的那样。总而言之,远没有徐妈妈的工作那么体面而值得自豪,所以,每当枕流提起来时往往会做淡化处理。好在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着其中的来龙去脉,只是听说外面的知识分子比我们的丑老九阔绰,可人家常年留美的赵博士自然深谙其中深浅,却不知道能否像克莱登大学的校友那样心照不宣。
其实,枕流刚一开口,赵老师便点了点头,像是并不感到意外。她垂下眼皮沉默了几秒,然后很淑女地把交叉着的双腿换了个位置:“这学期课挺多的吧?我本来想中午过去找你,怕晚了回去的车不好坐。”
“也还行,”徐枕流知道,自己该更主动地和老师“多接触”。但他对很多同学那种功利的处世哲学实在有些看不惯,这次可算逮着机会不吐不快:“您平时肯定事儿挺多的,我也就没总特意往这儿跑,”男孩儿停顿了一下,既是转折,又是在提醒听者注意:“其实,导师对于学生,该是mentor,而不是boss。”
人类社会当中,不同的团体往往拥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和规则,比如隐语,也即通常所讲的“黑话”,就是一种集中体现。在多数情况下,使用同样的隐语便标志着相似身份之间的认同,也就相对地构成了之于他人的某种优越感。比如现在,徐枕流选择这样两个带有双关色彩的词汇来说明师生间不该有过多彼此利用的势利,就是要不动声色地告诉这位洋博士,自己已经足以和她进行平起平坐的对话了,至少在潜意识过程中大致如此。
于是乎,尚未脱黄口稚气的男孩儿顺理成章地油然出隐隐的自鸣得意,并想当然地期待着初次交手后的赞许,至少也该有个会心的微笑。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设想中那样单纯地发展。喝饱了美国墨水的赵老师,当然不会不懂得自己这位大弟子小儿科般的弦外之音,但当她听到那精心设计的典故时,似乎被什么力量微微震撼了一下,目光中好像流露出某种感动,又好像叫人看穿心思时的局促。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徐枕流才知道,此刻的自作聪明,无意之中触动了二人之间一缕玄之又玄的“草蛇灰线”。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赵老师的意味深长并未持续太久,她很快便想起了自己召见门生的初衷:“我最近事情确实也不少,等忙完这阵咱们找机会多聊聊,原来就总听顾主任提起你,说小徐很有思想。”
后面的两句赞赏更像是谈话中的过渡,因为她并没有太多肢体语言作为旁证,而是半转身从桌边的两本期刊上拿起一个薄薄的信封:“最近啊,南京大学和港台那边搞了一个有关两岸三地用语差异问题的论坛,”赵冉从信封里抽出一张公文纸,大约是邀请函之类,似有似无地自顾自看着:“筹委会主任是我原先读研时的一个同学,让我过去帮帮忙,”她很快又把那封叠得很整齐的信重新装好并拿在手上,而没有要递给枕流参阅的意思:“咱们院是协办单位,所以也算公差,会是下个月初开,我可能得一直在那边盯着。”
徐枕流始终也没弄明白导师是什么意思,通常情况下,这往往是要给学生派活儿的征兆,当然,对于多数人来说正求之不得,可是看此时此刻赵冉那幽幽的神情又不大对劲儿,更像是在诉说这一件并非自己马上要参与其间的事情。所以,男孩儿也只好一边不住点头,一边等待着下文。
“啊,”赵老师似乎有片刻的走神:“所以,”她把信封摆回原处:“咱们最近可能不大见得到,你们这段儿恐怕也没工夫,本想开会时利用这个机会一起过去听听的。”
“哦,”枕流愣了一下,见导师大约没有继续讲下去的迹象,于是没话找话地说:“对,筹备肯定挺累的,您多注意身体。”
赵老师笑笑,很淡。
沉默表示没有别的事情,所以徐枕流便站起身:“不早了,”看看窗外川流不息的街道:“那就不多耽误您时间了,我……”他朝大门伸了伸手,示意那边还有同学在等。
“好,”赵冉的目光又回归了最初的慈祥:“路上注意安全。”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讲,显然没有必要再多嘱咐什么,所以那更像是一种形式化的默契。
实事求是地说,徐枕流对参加这类学术活动没有太多兴趣,忙前忙后的充实往往只不过是竹篮打水般地瞎折腾,弄不好还得落埋怨,好像自己多积极似的。所以,走出办公室的他,非但没有丝毫的失落,反而有一种类似劫后余生的喜悦。
修远兮的楼道尽头,韵文正在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墙上那些通知和公告,见小徐晃晃悠悠地走来,她将平日里清亮的嗓音压低了一半儿:“啥事儿?”一双大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有些闪烁。
“嗨,就是说老没见我,问最近干什么呢。”他故意隐去了论坛一节,免得被问来问去,又不动声色地告诉别人,自己没兴趣整天围着导师转。
“啧啧,”苏韵文故意作出愤愤不平状:“瞧瞧赵老师,多关心你!”当着叶楠时,恐怕按揭给她十个胆儿也不敢这么说。
“那是!”枕流理直气壮,他知道,有时候,就坡下驴要比针锋相对划算很多:“她们俩呢?”透过开着的半扇门,发现会议室里空无一人。
“艾枚刚才还在楼道里,这会儿又不知道去哪儿了,”女孩儿努努嘴:“远航下课就走了,让我告诉你一声,说是去原来的同事那儿拿什么东西,”大概是那双穿着高跟鞋、还得支撑火爆身材的双脚站累了,韵文坐下并翻起艾枚留在桌上的笔记本:“感觉远航好忙啊,今天来的时候就没跟我们俩一道儿,发短信说她正好在院里这边。”
话音未落,艾枚风风火火地从外面进来,朝枕流闪动着深褐色的双眼:“一听楼道里的脚步声就知道是你,重量级的,”她三下五除二地把桌上的书本收拾干净:“刚才正好碰见一个熟人,就到楼上出版社聊了一会儿。”
“怎么着,咱们撤?”徐枕流看见把笔记本递还给艾枚的韵文没有要动的意思:“我背着您?”
“去高老庄啊?”苏姑娘好像刚缓过神儿来。
走出语研院宽大的旋转门时,天色已经微微发沉,下班时节街道上此起彼伏的鸣笛声早已取代了十年前那整齐划一的清脆车铃,低级工业化的狰狞毫不留情地吞噬着这个城市中本来就日渐萧瑟的温暖。路边的各种饭店进入了生意最兴隆的时段,而秋冬季节特有的烤白薯甜香也开始粉墨登场。
“好想吃啊,”挽着艾枚的韵文食欲一向不错。
“有人曾经说过,”枕流忽然想起了什么:“这个偷情啊,”他故意将重音排比得高低错落:“就像烤白薯,吃起来远没有闻着香。”
“嗯,有道理,”苏韵文感慨良深的样子:“那我还是不吃了。”
寒气袭来,两个女孩儿开心地笑着抱在一处。
枕流很满意于自己的借题发挥,伸了个懒腰,却停在半空中。他无意中发现马路对面那家熟悉的陕西面馆门前有个熟悉的消瘦面孔晃动了一下,隐约间很像是传说中本该早就去了同事家的陆远航。徐枕流没来得及细想,只是本能地假装若无其事般紧走几步,再回头张望时,那里已经被红男绿女的来来往往淹没、渐渐索然难辨。
“哇,”韵文忽然间的感慨吓了枕流一跳,倒像是被抓了什么现行:“好青春啊。”原来,她是看到了几个大约刚刚下学、正结伴回家的初中女生。是啊,虽然自己还没有走出象牙塔,但面对眼前这些体态还未最终长成的孩子,新科研究生们显然已经不幸沦为了万劫不复的成年人。
“哎,”徐枕流瞟了一眼韵文手里的公交IC卡:“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上面有点儿羞赧的苏姑娘正含着即将破茧而出的笑容,穿着制服模样的浅蓝色衬衫。
“高中毕业,”一旁的艾枚也凑上前来,赞美着那两个深深的酒窝:“当时同学老逗我,都快绷不住了。”见到有观众捧场,韵文温馨地回忆着。
“你可得保存好了,”徐枕流故意郑重地说:“这是绝版青春。”
“那现在呢?”苏韵文模拟着照片上的样子,摆出一个pose。
“这是……”男孩儿预先朝身后看看有没有老弱病残,找好准备战略转移的路线:“盗版青春。”
“你太坏了,”韵文作势要追,但笑容倒还轻松。毕竟,她只是被时间战胜,而非另一个美丽。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群小姑娘显然并不知道,自己的出现引发了“叔叔、阿姨们”这许多的感慨。也许是荷尔蒙的威力,也许是厌倦了整齐划一的呆板,尽管秋风徐徐,她们还是迫不及待地将校服外衣扎在腰间、秀出各式姹紫嫣红的鲜亮T恤。殊不知,真正的青春是必须要加以掩饰才能显示出它无法复制的价值,就像新飞的雏燕,似乎没有苍穹的束缚便要惊魂天外一样。或许正是因为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色彩够得上和她们相配,无可奈何的师长才挖空心思地设计了那暗淡无光的校服来收拢这四溢的年华。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缺陷才需要去被修饰。
小学生都是一队一队的,中学生都是一堆一堆的,而大学生则是一对一对的,记得某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总结过。当孩子开始从“一堆”进化成“一对”时,最初的藩篱便在人与人之间慢慢建起,不幸的是,我们都是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什么叫做“成长”。当中国人还在坚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时,欧洲的先贤已经开始想象最初的“地球”,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广大只能用没有边界的球体来解释,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殖民”这个词在中文里富含贬义而在印欧语系中意味着“天下为公”的原因。已经摩肩接踵的贫瘠土地上关于两亩薄田的梦想,足以让上亿中国人拿起刀枪,但林肯的《宅地法》在万里无人烟的中西部许诺给美国人只存在在理论当中的家园,却让不过百年的新兴民族横跨了整个大陆。
不过,在这群刚刚开始花季的初中姑娘队伍里,似乎还没到男孩子该出现的时令,于是乎,她们的打闹嬉戏中尚且找不出分清彼此的原动力。即使在华夏民族的心脏北京,事情也还是这样。
真是谢天谢地。
五、谈判
风一天比一天紧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有两种“市花”——月季和菊花,二者显然具备不少共同点,比如她们都属于秋天。老舍先生曾说,即使有朝一日他能拥有自己的飞机从而可以随意变换住处,每年那黄叶满地的季节还是要留在故乡度过。所以,紫禁城的琉璃瓦才是金色的。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其实,即便是在睡眼惺松的梦转三刻,这种南橘北枳的感受也只能蜷缩在诗人笔下,因为,每一分水土都有她独一无二的性格。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几朝几代定都于自家门前,有哪些圣君贤臣曾在古老的石阶上留下不朽之足迹,当然,这都有据可查。然而,他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一段城墙经历了多少雄主的勃兴,她也必然目睹过同样霸业的末路。君不见曾八水相绕的长故都,剩下的不过是几掊黄土,以及遗民眼中那依稀的淡然。多少次“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后,留给北京的,也只有每年的红叶和隐隐的叹息。所以说,这座城市的底色是悲凉的。
“又悲秋呐?”易欣走到枕流身边,打趣着他在金凤中的痴痴发呆:“说过多少回了,忧生之嗟不适合你,好人才短命,坏人且活呢,”她故意正色道:“你的生命将与时间同在。”
“但还总是觉得不踏实”,徐枕流回过头,尽管他有约会早到的习惯,但易欣也从未让不善久立的小胖子在写字楼前多站过,尤其是自己约她来等自己下班的日子,比如今天。
枕流的多愁善感由来已久:记得,那是四、五年级时国庆节前后的一个傍晚,下学后又到大队辅导员那里开完会的易欣刚走出教学楼,隐约间发现他正站在后院累累的梧桐树下木然地凝望着一片片黄叶的飘然而逝。
“你怎么了?”尽管这个偶尔对自己一统江山的功课构成威胁的徐枕流常成为针锋相对的目标,但当看到他脸上不绝如缕的泪线时,易欣这位年长半岁的“三道杠儿”还是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了超越上下级的关心。
“没事儿,”枕流对身边的声音已经足够熟悉,所以也不用冒险去尝试那尴尬的对视:“忽然觉得,”不知怎么,此时此刻,他似乎忘记了在这个很有几分畏惧的女孩儿面前保持司空见惯的矜持:“只是觉得,既然我们都会离开这个世界,那么活着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当没有旁人在场的时候,这件小事不知多少次成为易欣拿枕流开心的确凿口实。但她也同样记得,那天的梦里,自己第一次抱紧了一个在寒风中发抖的男孩儿……
“过些天我们公司有个答谢冷餐会,你要是没事儿的话也过来玩儿吧,”两个人的通常程序是先遛大街然后吃饭再接其它“文体”活动,如今开上私家车也不过是升级了远距离兵力投送手段而已,所以,易欣一如往常地并没有跟徐枕流探讨活动安排:“你可别像上回似的。”
这显然指的是今年春天她们公司主办的那一次音乐会,想起来枕流也不禁哑然失笑。当时女孩儿反复告诫他活动规格很高,到时候别乱说乱动,弄得枕流同学一身西装笔挺地“隆重登场”。其实,老外的这类场合往往都很轻松,只有服务生才穿得和枕流一样。结果,不少来宾都纷纷向这个两脚开立、双手交叉于身前又一言不发的大块头询问“哪里存包”、“洗手间怎么走”,搞得徐枕流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得了吧,”小胖子懒懒地半躺在后座上,想不到秋风更容易让人犯困:“到时候吃多了也不是,吃少了也不是。”
“没关系,”易欣向后视镜里瞥了一眼,换上快车道:“反正您已经妇孺皆知了。”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枕流拿起身旁一叠有关融资的材料,他在澳洲也是商科出身,乍看上去,好像这家跨国公司打算在某滨海开发区新建几条加工生产线:“你倒挺看得开的。”
“嗨,”易欣大概是想起了什么趣闻轶事,虽然职业地收敛着,但笑容仍旧显得很开心:“李彬他们都说好久没见到你了,约了好几次,您老人家比谁都忙。”易欣提到的这位是她中学时的同窗,如今又刚好在同一座办公楼里供职的新鲜“海归”。
“你要搞‘同情兄’联谊会啊?”其实,人家两个历来就是纯洁的男女关系,纯洁到连点儿可资解闷的绯闻都显得不胜勉强,有的只是几年间班长和支书的你搭我档。实事求是地说,枕流在下意识地开这类玩笑时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更甭提对某种扭曲心理的满足了。
“你可别胡说啊”,易欣显然并不反感如此的调侃,互利互惠,这便是很多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得以生生不息的土壤:“他现如今可是大众情人,多少女孩儿惦记着呢。”
“没关系,”枕流带着鼓励的口吻:“我相信你的实力。”
“那托您吉言了,等着我胜利的消息吧,”不管怎么说,女生讲起这一类话时就是没有男孩儿那么自然。究竟是因为不具备所需天分而自然选择了被追求的角色,还是因为常年取守势而消磨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基因呢?连被妓女妻子抛弃的社会学创始人孔德自己都没弄明白,就更不用说咱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最近总听别人说,爱一个人要学会撒手,尤其是他(她)找到了更大的幸福时。其实这是种再典型不过的男性视角,即便不是始乱终弃那冠冕堂皇的借口,也是设身处地之后希望别人在同等情况下不要纠缠自己的疫苗,之于女人,则绝对是陷阱。现在有首流行歌曲叫嚣“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这好像不大妥当,你玩儿够了,让人家上哪儿找好人去?再说了,这位“好人”又招谁惹谁了,凭什么吃你的“瓜落儿”。稍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为了使已经摇摇欲坠的人类社会不至于倒退回原始群婚状态,总是难免至少向某个性别提出贞节要求,而道德,从来就是为了拯救人而存在的。
易欣小小年纪就能取得今天的位置,显然不是那种“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鼠目寸光之辈,所以每次都是她巧妙地收束话题:“对了,你回头得帮我写个东西。”
“又是可行性报告吧,”枕流重新拿起那份被他随手撂在旁边的资料,这已经不是他头一回客串类似角色。小胖子换个姿势,坤车随之轻微地摇晃了一下,毕竟,相对于他的体重,这个一吨左右的底盘也并不那么坚如磐石。
“人尽其才嘛,你比较善于说服别人,”徐枕流总是觉得女孩儿的口气还是和当年向他这个“两道杠儿”分派任务的大队委员一脉相承,殊不知这相对于公司里那个雷厉风行的主管助理已经是打折、抽奖外加返券了:“你真挺适合搞市场开发的。”似乎整个世界都可以纳入那个全玻璃外墙内的跨国连锁赚钱机器中。
想到这里,枕流实在没有心思再继续谈这个话题,但又不好把弯儿转得太急:“你不是财务部的么,怎么还管这种新项目开发?”
“我是谁呀,这就叫一专多能,”女孩儿略施淡彩的脸上现出不加掩饰的得意,想当年,人家在校乒乓球队就是以“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无明显漏洞”著称从而稳坐主力位置的,那时候,奇*shu网收集整理可怜的枕流就经常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体育老师抓到训练馆去专司捡球:“听说,前些天项目部去招标时的报告好像就是请首师大的一个老师给润色的。”
没错,几十年寒窗的圣人之言就是这样被他们换了银子的。如此低级而直接地“转化为生产力”,与当年流行“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相结合”那会儿华罗庚抛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俨然处于领先地位的数论专长而去搞什么“等着水烧开时可以切菜”的所谓“统筹学”之类的举措没什么本质区别。
但客观地说,徐枕流并不反感这种“友情出演”,不仅因为没有直接和经济效益挂钩,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本就比较喜欢对新鲜事务的尝试,倒是和那些诗礼发冢之徒划清了界限。这个世界之所以混乱,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因果关系的非同一性。通俗点儿说,就是“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他也有可能是唐僧;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她也有可能是鸟人。”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志同道合的绝配姻缘,搞不好就是同床异梦,之所以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恰恰是因为它们本就是不同轨道上的两颗行星。
对于这一点,易欣倒也有清醒的认识,从来就没有指望枕流真的去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她每次都会用那熟能生巧的计量经济学模型举一反三出徐枕流兴趣的边界,尽管小胖子早就习惯于在女孩儿的股掌间被呼来唤去,已经懒得去费心分辨其中的谁对谁错。
也正因为如此,片刻的沉默并没有在车厢那密闭的空气中间渲染出丝毫紧张的漩涡,反倒有了某种隐隐可见的默契不绝如缕。这已初步实现了自动控制的化险为夷,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拜两人二十年的漫长交往所赐。极端点儿说,吵过最多架的情侣往往是最适合天长日久的那一对儿,既然这么多风风雨雨都经过了,未来那几十年的是非曲折又何足惧哉。反倒是因为好得不能再好才拜堂成亲的荷塘月色们实在让人有些揪心。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磨合都适合在举案齐眉之后再去慢慢养成,很多事情就得未雨绸缪;否则,也犯不上把那么多凶神恶煞的各式疫苗都让刚呱呱坠地不久的祖国花朵们去逐个消受。不要忙着卿卿我我,是你的想跑也跑不了,多知根知底没什么坏处,这可能就是中华民族那近亲结婚的“传统美德”尽管人人喊打却仍然能够在你察觉不到的角落里固执地负隅顽抗的原因之一吧。
“对了,我给你买了条厚裤子,天儿再冷点儿正好可以穿,”解铃还须系铃人,易欣很快就想起了那近在咫尺的出口:“就在椅子背儿后面。”抢在红灯之前,她利索地把车开上西三环主路,全然没有新手那脸谱般一望而知的拖泥带水。
说起来,也许是身上那点儿本就微乎其微、如今更是渐行渐远的斯拉夫血统并不愿意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没过几天就解甲归田但毕竟初中那会儿还算练过几天标枪的徐枕流本就身材魁梧,在澳洲的西式高热量饮食中如鱼得水后更是变本加厉。据说咱刘翔之所以跑得快是因为屁股大,同样身高人穿的裤子他根本就提不上去。可是屁股更大的枕流从小就让细腰长腿的易欣一逮一个准,断无侥幸逃脱的案例,所以说定理存在逆定理未见得就存在。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小胖子这欧亚混血身材没捞上什么好处,多年来光跟卖衣服的着急了。不是臀围不够就是立裆太短,全合适的又都出口给老外穿了,过于特立独行的结果就是自绝于人民。
其实,刚才上车时徐枕流就已经看见了那个购物袋,此时便轻车熟路地手到擒来。被减震性能良好的液压系统一路上妥贴地摇荡得陶陶然的他原本懒得动唤、和易欣也从来就没有客套过,但此时他也的确是找不到别的事情可以填补女孩儿的期待所隔绝出的冷场。这是一条浅棕色的直筒裤,大约是棉麻材质,看上去挺刮有型,枕流自然是说不出它究竟系出何许品牌,但这种既能穿又显瘦的两全其美即使是建立在易姑娘对他有足够了解的基础上也实属难能可贵:“挺好的,辛苦了。”他只是拿出来在眼前晃动一下就塞了回去,连包装都没打开。长期以来,枕流一向不修边幅,倒不是破罐破摔,父母均形象颇佳的他,客观讲,底子实在不错,之所以随波逐流,实在是不愿花这份心思。农民兄弟常说城里“男人像女人、女人像妖精”,这样下去如何了得。
“你知道我费了多大劲么?连句暖人心的话都没有。”
人们在被感激时总会程式化地回答“不用谢”,也就是说“光谢谢没用,还是来点儿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更实在”。枕流就不是一个善于讨好别人的孩子,他一向觉得只有不打算将心比心的货色才会用满口的甜言蜜语去填兑别人,嘴上擦蜜和脚底抹油往往总是相生相伴着。其实,帮了别人再追债似的跑去挑理儿是最不划算的买卖,忙活了半天反而倒落下个斤斤计较的骂名,岂不是鸡飞蛋打。佛祖教导众菩萨要“不住色布施”,显然要比我们凡人高明许多,正所谓好人做到底嘛。
可惜,易欣这种类型的女孩儿往往就是参不透其中的玄机,也难怪,好较真儿是强势人物的常见通病,不分性别。她们倒不是不明白生活与职场的泾渭殊途,但正如演艺明星的情感世界往往也波澜壮阔一样,人们难免会在五点下班后延续八小时中那机械化了的程序。牛顿爵士在三百年前就发现了惯性与质量之间的正比关系,事业成功就更容易把自己的伴侣当成下属看待,美国管大人物叫“bigwig(直译为‘大假发’)”,爬得越高,面具越厚。马克思说到共产主义实现那会儿,大家可以同时从事若干种工作,老人家真是深谋远虑。
“光拿话暖人心有什么用,我这不正琢磨着找个闲人免进的地儿让你从里到外地激情燃烧呢么?”枕流历来没在嘴上吃过亏,其实易欣刚才那句抱怨一点儿也不含质问的意思,可遗憾的是,撒娇的口吻实在和她们这些巾帼须眉风马牛不相及。
“切,”总体说来,情人之间的斗嘴是姑娘们胜少负多,尤其在授受不亲的亚洲古国,因为小伙子总能在关键时刻祭出她们没法针锋相对的“杀手锏”,剩下的事情往往便会退回到语言诞生之前的肢体交流时代,实在施展不开时也只好用历史最为悠久的拟声词回敬,比如此间正游刃有余在驾驶座位上的易欣。
这次的沉默虽然更加短暂,但显然要愉快许多,温馨得有些烦躁。
“呦,”女孩儿似乎发现了什么,后视镜里炯炯的双眸从柔软中苏醒过来:“你是不是有电话来了?”
枕流下意识地低头,果然,同样不安分的手机隔着浅色裤兜不停地闪烁。这才想起,下午上课时调成“无声”状态后一直没有动过。屏幕上显示着陆远航的号码,看起来这恐怕已经是第若干个来电或者短信了。他清清嗓子,依然保持着半倚的姿态:“喂?”
“哎”,那边的背景显得有些嘈杂,像是下班时分的车水马龙:“你在哪儿呢?”
“啊,”枕流没有丝毫的犹豫,对于心中坦荡的人来说,这个显示自己光明磊落的机会着实难得:“和易欣准备吃饭呢,”他不禁得意地笑笑:“刚才一直没看手机,打了好几个了吧?”话一出口才发现是乐极生悲,大好形势被白白断送成了平局。
“是,你……你们有事儿吧?”很明显,远航的话里有话。
“没关系,你说。”枕流朝窗外看看,好像是北大西门附近,或许今天是易欣的怀旧之旅。
“我……我有点儿急事儿,”虽然已经空欢喜了几次,但是听得出来,小陆恐怕是下了很大决心。虽然刚刚认识个把月,但直觉表明,她不是个喜欢看着傻小子们围着自己团团转的女孩儿:“你……你现在能过来一趟么?”
“啊,”如此一来,徐枕流倒真是有点儿为难。坦白地讲,他更想知道远航那儿究竟怎么回事,但这边似乎又说不大过去。其实啊,当“另一半”似乎总是把你的事情摆在次要位置时,往往恰恰说明两个人之间已经用不着分出彼此,奇…_…書……*……网…QISuu。cOm我们都记得刚刚长大时把和家里人待在一起当作负担的那个阶段。可遗憾的是,多少任性狭隘的傻妹妹就是这样失去成为亲人的机会的。
“没事儿,你去吧,”易欣自然没那么幼稚,她的口气很诚恳,而一点点的失落感让这一切来得更加真实。那块久经考验的诺基亚“砖头”信号强大、话质清晰,没有打开扩音器就已经实现了全车范围内的“语音共享”。
“啊,”枕流本能地前思后想着,尽管聪明的女朋友从来不在这种时候真真假假。据徐妈妈后来回忆,这个男孩儿不到一岁那会儿就习惯进食前先用舌尖去反复试探,刚刚认识几个字便要反复阅读说明书之后才肯吃药。所以说,狡猾是一种天性:“成,你在哪儿呢?”最后,枕流还是下定决心,因为直觉告诉他再犹豫下去的结果可能会更糟。
“你知道学校西边的建行么?我正往那儿走呢,”远航像是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答案,语调很急促,但随即又意识到还是该客气一下:“你要有事儿的话……”她似乎很不情愿做下面的假设。
“行,我知道了。”枕流尽量让自己显得平静,就像这次决定只是在机械地执行别人的安排一样。他挂断电话,正在盘算该怎么圆场,却发现车不知什么时候开上了北四环,很明显,已经是通往研究生院的必经之路。
“这女孩儿的声音还真挺好听的,”易欣朝前面那辆突然并线的QQ毫不客气地晃了一下大灯。看来,这该死的手机再不换是真的不行了。
“嗯,”徐枕流打了个哈欠,但没有重新躺下:“她原先曾经打算考音乐学院,初试好像还过了。”男孩儿淡然的口吻绝对无懈可击,这是长时间修炼的成果。他忽然想起了什么,把手伸进裤兜并熟练地打开铃声,然后拿出张面巾擦了擦额头上根本不存在的汗水。听说当人紧张而出汗时皮肤表面的电阻会发生很明显的瞬间改变,所以曾经有一种早期测谎仪的工作原理便是追踪这个数据,看起来枕流已经初步具备了为咱们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潜质,怪不得那个蹩脚的老式机器没过多久便被打入了冷宫呢。
“车里有纸。”
小胖子才想起易欣在北大时就曾经随蜚声海内的校合唱队多次出洋交流,尽管司职女中音,但对付枕流这路游击队已然绰绰有余。
眼看车行已过那座全世界恐怕空前绝后昂贵的“鸟巢”和旁边可以供上万人同时打水漂儿的巨型澡堂子,枕流向前微微欠身、准备给“的姐”指路,却发现她在望京桥下便果断地掉头向北。枕流刚想提醒女孩儿拐早了,但很快就意识到:人家选择的是一条连自己都不认识的捷径,他一直还以为易欣对这片新开发的城乡结合部并不甚熟悉呢。
“建行是吧?”女孩儿从不做无谓的掩饰,尤其是面对徐枕流这样一个勉强还能挨上三拳两脚的对手。
“啊,好像是,”徐枕流边沙盘推演着该如何脱身,边继续保持着一如既往的“低调”。
“路口儿不好停车,你从前面那个车站下、往前走两步吧。”这显然不是商量,因为她说话间已经并上了辅路。
“行,”枕流猛然想起是不是该表示一下遗憾:“那个,是吧……”他凑向女孩儿修长的后颈准备“此时无声胜有声”。
“得啦……别忘了拿裤子。”易欣把目光“早退”出来瞄着左侧反光镜,笑容倒还让男孩儿安心。看来现代交通工具对人情的简化也不完全是有弊无利,比如对警察叔叔的忌惮就可以使这个有些尴尬的“话别”善解人意地短暂一些。
走上人行道,才发现这次以手加额的提前下车原来是如此凶险,当她不在身边时,你会更容易切肤之痛地感受到那注视正变得无处不在。枕流看看手里那个花花绿绿的购物袋,庆幸当初易欣没有深谋远虑地将裤子装在一个透明的容器中让他带在身旁,好让所有“敢于来犯之敌”仅凭嗅觉便能知道这是谁的地盘。
“哎,”尽管男孩儿尽量走得漫不经心,但扑面而来的陆远航显然已经等得更加着急了:“她呢?”
“啊,这边不好停车,先走了,”尽管很好奇,可枕流还是克制住让自己不要四下张望。
“真不好意思,她是不是生气了,”远航大概已经顾不上这么许多,因为根本就没给枕流的客气留下空档:“嗨,我……咱们得赶紧过去。”她朝那幽蓝的手机瞟了一眼。
“去哪儿啊?”从熙熙攘攘的车流中穿过,徐枕流打量了下小陆,他从未见过远航这条直垂脚面的筒裙,一件深咖啡色的半长外套让匆匆中更显单薄的姑娘平添上了几分成熟。
“嗨,”这已经是陆姑娘今天第二次使用同样的感叹词:“怎么跟你说呢,”她的脚步并没有慢下来:“我约了个人谈点儿事儿……可能……”左右搜索的目光远不像语调中那样的欲说还休。
这正是一天当中人们私生活刚刚开始的时间,稍加分析便能轻而易举地估算出街上一对对男男女女的人物关系,当中行色匆匆那部分,即便没有菜篮子一类老套的道具,也不难判断出多半已经有了共同的目的地,而那些缓歌慢舞、优哉游哉的,大约是还有待于去寻找爱巢的归宿。
在彼此陌生的井然有序中,枕流和远航这二位显然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下班时分盛装走向麦当劳一类西式快餐店的女性,从理论上来讲,以待字闺中的中层收入者为主,可她们大都不会像此间的陆姑娘这样步履匆忙,而身后那个紧赶慢赶的小胖子则把这幅画面变得更富戏剧色彩。好在一心追逐世界潮流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工夫把眼前掠过的一切去端详个仔仔细细了。
“我约了个人……”远航的车轱辘话又转了回来,心不在焉是可以肯定的:“这事儿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回头你就明白了……”女孩儿显得有些无奈:“对了,”她突然站定,一直追在身后、低头莫明其妙地洗耳恭听着的枕流收脚不及,险些把远航直接撞进餐厅大门:“咱俩别一块儿进去,回头你找个离我们近点儿的桌子坐。”
“啊,行,”枕流实在不知道还能回答什么。
“我主要是怕……”陆远航似乎也明白至少该做个简单的解释:“哎,我进去了,你快点儿啊,”她头也不回,显然是在餐厅里发现了什么。
枕流知道这会儿是不便追上去问个究竟的,他在左近的小摊上买了份晚报,下意识地四处张望着,虽然自己也不明白要看些什么。估算着有三、四分钟光景,便踱进餐厅,目不斜视地点了两份最符合身份的巨无霸套餐并把薯条和饮料加大,这样似乎可以更合情合理地多撑些时候。
远航和另一个女孩儿坐在靠窗那边,其实刚进门时他早已锁定了目标,人类视觉在纷繁的图景中自然而然地分清主次的心理机制至今都是个未解之谜。枕流本想找个不远不近的“ (:
)
( 卤煮研究生院 http://www.xshubao22.com/2/2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