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光脑系统 第 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感谢陈东,感谢赵伯力、李力、柳叶、杨青青、吴彬、李悦,胡涛,孙云峥,邓小有,歌唱得好听,表达的青春、充满激/情、追求梦想的元素深深地打动了我。”

    ……

    优/酷评论达到2W多条,可想而知‘我想信’这首歌给人有多震撼,网友用激动的心情在评论栏留下了自己听完这首歌的感受,大多数评论是打动、感动、好、热血沸腾、赞这些词眼,经常能在评论中能看到‘哭’这个词眼。

    ‘我相信’这首歌打动了这一代年轻人,也让青春已逝去的中年人无限勉怀自已的过去的青春、有梦想、充满激/情的风华岁月,‘哭’是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熄灭的梦想,不再有的激情更深的勉怀。

    ‘我相信’这首的在网上的火爆引发一个现象,视频上传一个星期后,燕京大学《我相信》,华南理工版《我相信》,武/汉大学《我相信》……相继爆红网络,到最后,什么公司版《我相信》,什么单位版《我相信》,什么中学版《我相信》都来湊这个热闹,在网络上刮起来了一阵《我相信》翻版旋风,这股旋风甚至刮到现实中,不时在路上看到一个年轻人耳朵里塞着耳塞,摇头晃脑地在嘴里哼着跑调的我相信,在餐厅、网吧、肯得鸡、烤得鸭连锁店年轻人最爱光顾的地方放着‘我相信’成为一个潮流。

    第三十四节现实媒体报道

    在现实中,各大报纸纷纷报道‘我相信’,也乐于报道,因为除了能增长报纸的销售量外,‘我相信’这首歌中表达的青春、充满激情、追求梦想充满正能量。

    中国青年报。

    最近在定海大学校庆晚会上一首‘我相信’爆红网络,歌声里表达青春、激/情、追求梦想这些元素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刮起了一阵‘我相信’旋风,而作词、作曲者陈东是定海大学一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连专业的声乐训练都没有,这不得不令人震惊。

    南方都市报!

    最近网络上有个热词,就是‘我相信’,相信大多数上网的人都听说过,很多人被这首‘我相信’打动过,何以这首‘我相信’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多年轻人的热捧了,我们记者在全国各大高校采访了一些大学生。

    “这首歌很励志,听得我热血沸腾。”

    “这首歌充满正能量,听完我感觉全身充满上进的动力。”

    “这首歌中表达的青春、追求梦想、充满激/情的元素,引起我们年轻人的共鸣。”

    “很好听,听了一遍又一遍。”

    “同样大学生,同样是年轻人,我感觉‘我相信’的作词、作曲者了解我们年轻人,唱出我们年轻人的心声,很赞。”

    燕京娱乐报。

    最近在网络上刮起了一阵‘我相信’的旋风,优/酷、《我相信》这个只有4分钟的视频土/豆、腾/讯、搜/狐等各大视频网站引起网友们的欢迎,在优/酷一个星期获得500万的点击,在腾/迅视频收获480万的点击,在土/豆网收获310万的点击,……‘我相信’爆红网络,据小道消息,某名导打算用这首歌作为某青春励志电影的背景音乐。

    定海娱乐报。

    最近在各大音乐榜单出现了了一头黑得发亮的黑马,音乐风云榜前十,2014年新歌排行榜前十,Q/Q音乐新歌榜前十……,在网络上引发了一阵《我相信》旋风。

    陈东、李力、赵伯力、柳叶等十人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优/酷,搜/狐,Q/Q,乐视各大视频网站加起来总点击超过几千万,相信随着时间的发酵,上亿点击都有可能。

    在微/博,**、空间转贴到处都是,几乎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这个视频的身影,而视频中的十位主角当然也引起了所有网友的注意,成为时下当红的网络红人,当然最红的是集作词、作曲、歌唱于一身的陈东,再加上陈东俊秀的面容,长得斯斯文文,笑起来格外阳光,身上有一种邻家男孩子的气质,太受少女、少妇的欢迎了,被称为阳光王子。

    自从出名后,陈东每次一出校门都有娱乐记者突然冲过去采访,要不是学校怕打扰学生的学习,不让记者进校内采访,否则早就将陈东所在的班级挤爆了,不甘的娱乐记者只好等在校门,来个守株待兔了,总不可能你不出校门吧。

    陈东被逮到了,记者们极尽发挥他们八卦的心态,一开始陈东不得不耐心回答几个问题,到最后,问的问题越来越刁钻隐私了,搞得陈东每次黑着脸一言不发。

    记者们见找陈东问不到问题,将目标转向赵伯力、李力、柳叶他们,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柳叶,谁叫她是一个美女呢,凭着倩丽的面容与甜美的嗓音在网络上被**/丝封为新一代的女神。

    总之,2014年陈东与《我相信》火爆了整个网络,成为2014年新闻热点,连带着柳叶、赵伯力他们也成为了网络的话题人物。

    没有娱乐记者的打扰了,陈东安静了半个多月,上课,跟着唐老学习古玩知识,上传小说章节,有时与读者互动一下,在书评区,Q群回答读者的问题。

    《长生记》成绩一直很稳定,保持在总月票榜前十,到第六名,排名上了一个名次,分类月票榜还是万年老二,与第一名相比,看到相差一倍之多的月票数,他只能望洋兴叹了,大神就是大神,有一堆的铁杆书友力挺,陈东实在没信心爆掉他。

    订阅数还在稳定增长,已经过万订。

    书友群不断扩大,第一、第二个书友群人数已经满了,冰棱又开了第三个书友群,这三个书友群一直由冰棱来管理,管理得很好。

    而书评区由冰棱、迷糊的羔羊、狡猾的狐狸来管理,该加精华的加精华,该置顶要置顶。

    盟主之位又增了六位,掌门、长老、堂主增了十几位,其下的舵主、学徒增加无数。

    --

    陈东在别墅阳台上看书。

    忽然手腕上的手表轻轻震动了一下。

    “主人,你有二个未查看信息,是否查看。”小蓝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陈东耳边响起。

    “查看。”陈东放下书,对小蓝发出一道指令。

    话音刚落,在陈东的眼前弹出了一个透明的信息框。

    主线任务,第一桶金,赚到10W元创业启动资金,完成!

    完成进度:108011元/100000元

    奖励:积分50点,智能光脑系统权限升级经验400点。技能初级进阶培训机会一次。

    请注意查收!

    恭喜你成功走出第一步。加油少年!

    智能光脑系统权限等级升级,现等级为1级370/400,开放新的功能,请在系统功能项内查看。

    不知不觉中已经5号了,某点发稿费的时候,上个月的稿费已经打入银行帐户。

    陈东点开某点网作者后台专区,查看到自己的稿费是106011元,包括书友打赏,订阅、以及冲上各种榜单的奖励,其中最多的书友打赏,30多个盟主一人至少一千,那就是3W多,作者拿一半,那就是1W5,除了盟主打赏之外,其下还有无数的掌门、长老、堂主打赏,加起有2、3W了。

    至于完成进度108011为什么会多了2000元,这是因为其中2千元是为SA公司写代码的报酬,也算是赚到的,计入到第一桶金完成进度里面。

    ---

    满地打滚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五节开写《明朝那些事儿》

    系统提示:你接到主线任务,第一家公司。

    任务描述:启动资金有了,别再犹豫了,去开办属于你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任务奖励:30点积分,200点系统权限升级经验。

    加油,去实现你的梦想,少年!

    陈东首先点开智能光脑系统功能查看,发现在娱乐列表树中多了一项畅销书分类,在科技树中多了智能手机专利的各项技术,有的专利需要零点几积分,有的专利需要10多点积分,要兑换出智能手机专利列表中的全部专利,陈东算了算,总共需要几百点积分。

    这些专利技术加起来足以独立造出一台智能手机。

    关闭系统功能,点击查看积分,现在的积分是56点积分,看着56点积分,陈东考虑接下来怎么合理利用这56点积分。

    首先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当然开办一家互联网公司注册资金至少需要10W元,但发展资金10W元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另外想办法筹集资金,这笔发展资金至少要上百万,几百万元。

    怎么筹集资金,陈东将目光投向在娱乐系统树中刚出现的畅销书分类项上面。

    在原来的时空,让人们耳熟目睹的畅销书有《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品三国》,《哈利。波特》,《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等。

    犹其《哈利。波特》一系列共7部,被翻译成67种语言,所有版本的总销售超过5亿本(截止2008年),名列世界上最畅销小说之列。

    被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把这七部小说拍成8部电影,全球总票房收入达到76亿美元,被誉为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以哈利波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乎想象的财富链,潜在产值达到上千亿美元。

    曾有人统计过,哈利。波特这本书中每一个字就创造的财富是380英镑,相当于人民币4588元。

    陈东在网上查过了,这个时空没有也J。K罗琳这个英国单身妈妈;也没有后来的哈利波特。

    陈东真想动笔把它写出来;;只要把哈利。波特各种版权捏在手上;不出十年;他就能成为一位上百亿美元的大富翁。

    但是这样一座超级大金矿被陈东排除了。原因有三点,其一,哈利波利这本书高达180点兑换积分;让他望洋兴叹。

    其二,水土不服,书中背景在欧洲中世纪的文化背景,在西方会大受欢迎,放在中国而不然,这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比如中国的武侠,放在西方人眼中也是莫名奇妙。(看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有穿越者一穿入就开始就开始抄袭哈利。波特,而且还是中国出版,居然还大受欢迎,奇了怪了。)

    其三,陈东在出版界没什么名气,没有那个出版社愿意出版这本带有欧洲中世纪的背景的儿童读物,在原时空,J。K罗琳抱着一摞子哈利。波利与魔法石小说手稿四处寻求出版;却都被拒绝,有的出版商甚至以‘句子太长’做为拒绝出版的理由,最后多亏碰上了一位出版商愿意出版这本书,当时这位出版商并不看好这本书,只象征印了500册。

    所以,陈东选择放弃了写哈利。波特,当然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写哈利。波特;没出版商愿意出版自己可以收购一家出版社,要知道这是一条超过千亿美元的产业链。

    放弃了哈利。波特,陈东又瞄上了《明朝那些事儿》。

    史书给人的映象应该是沉重、无趣的,但是在原时空当时明月以他的独特的写法写出了一个有趣的明代故事。

    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我们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原来史料也可以这样写的。”很多作者恍然大悟,马上唐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什么某某朝那些事儿都出来了,但是很可惜,能出采的不多,被读者骂的人更多。

    在这个时空,没有当时明月,没有明朝那些事儿,用趣味的笔法写史从前也没人写过,那现在就由我来写吧。

    陈东发20点积分从智能光脑中将《明朝那些事儿》兑换出来,随后用打印机打印出来。

    第一部,写朱元璋从赤贫起家,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历经千辛万苦,建立明王朝,而后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上台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役夺位。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

    开头用一个人物简历似的介绍有趣地交代朱元璋的背景,看到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读者看到这里不由地突然发笑,太有趣了。

    第三十六节寻找出版社

    手里拿着《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篇书稿,接下来要去找出版社出版。

    帝国的出版社多如牛毛,比如各大学有附属的出版社,像定海大学就有个附属的出版社,但全国影响力最广的长城出版社、黄河出版社两个出版社。

    陈东从网上查到的这2家出版社的地址,按照这些地址将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篇书稿投了过去,接下来就是等待了。

    -----

    黄河出版社定海分社。

    分社的主编叫张良玉,戴着老花眼镜,头发发白,一把手里的稿子拍在桌子上,气愤地说道,“这是什么玩意,历史是这样写的吗?乱扯蛋。”

    在他看来,这本书的作者带有个人观点和偏好,有些地方处理很主观,不符合历史真相,书上一些不太严谨的观点会让读者对历史产生模糊的判断,不适合大众尤其是青少年阅读,所以这本书黄河出版社不能出版。

    长城出版社定海分社,编辑杜文海像往常一样,准时刷卡上班,笑着跟路过的同事打了声招呼,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坐了下来,泡了杯荼叶,放在电脑桌前。

    他的工作就是审稿,用他专业的眼光将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的书挑出来。

    “酷酷狂拽霸!”

    看到这个莫名奇妙,搞不清什么意思的书名,杜文海眉头一皱,在心里下意识地就把这把归入到垃圾书行列,但是作为一个编辑不能以偏概全,先看看内容再说了,如果内容能吸引人,书名出版的时候可以建议作者改掉。

    10分钟后,杜文海确定这是毫无价值的书,最起码的语句不通,没有主线,文学深涩难懂,最烦的就是故意写一堆莫名奇妙的华丽词语来修饰内容。

    像这样的书稿他看多了,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他理解起来都难,何况要给读者看。

    将这篇书稿丢到一旁,归入到毫无价值一类中。

    “找一本好书真的就那么难吗?”

    他对好书的定义是,不要求作者极佳的文笔,当然文笔佳最好了,其次,读起来要通顺,不能故意加一些华而无实让人理解起来深涩难懂的词语,第三,要有主线,不能东起来西起一下,不能让读者看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写些什么,第四,要有可读性,可读就是首先要有趣,内容不能空洞,无味。

    要是能做这四点,无颖就是一本好书,而《酷酷狂拽霸》那一点都没做到,被他直接归入毫无价值的分类里面,接下看第二本。

    “明朝的那些事儿。”

    “有意思,其实明朝有很多东西可以写的,权势极大的太监、爱斗的文官、有意思的科举、郑和下西洋、木匠皇帝都很意思。”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历史居然可以这样写,有意思。”当杜文海看到这里,忍不住赞了一声。

    接着往下看。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哈哈!”

    看到这里,杜文海忍不住了大声笑了出来。

    “太有意思了,即有趣味十足,又符合史实,又让读者在看书的时候知道了那段历史。

    读者一读到这段,就知道了原来元朝的时候,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

    搞明白了这点,就知道为什么元未起/义军中为什么有那么拿数字做名字的人物,比如张九四,张九四就是张士诚,朱重八,就是朱元璋。

    杜文海一口气读完明朝的那些事儿,脸上还意犹未尽,看得出来,手里的稿子只是一小部分,即然是写明朝的那些事儿,那肯定包括了是从1368年大明建立到1644年大明灭亡其间十六帝的事,手上的稿子才写到朱元璋立国,朱允文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有意思,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他有预感这本书一定会火的,现在关键是怎么签下来,看来只有亲自出马了,他看了看信封上面的寄信地址。

    定海市,定海大学。

    第二天,杜文海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一家荼餐厅见了陈东。

    桌上一壶冒着荼香的龙井茶,两笼热气腾腾的灌汤包。

    自我介绍后,杜文海给陈东倒了杯龙井茶。

    “请。”杜文海伸手示意。

    杜文海给了自已倒了荼,看向陈东说道,“我很好奇,什么要的人才会将史实写得这么有趣。”

    陈东笑了笑,端起荼杯喝了一口,说道,“普通大学生一个,爱好历史,平时喜欢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我边看边在想,为什么要把历史写得那么沉重,无趣呢,这样大多数普通人不爱看,为什么不换一种写法,以一种网络语言,幽默风趣的风格将明朝三百多年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我相信读者爱看,还能从中了解明朝的历史。”

    杜文海将一个灌汤包放进自已嘴里,笑着点了点头,“不错,确实很有意思,我到今天才知道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我想知道,这本书一共有多少篇,完稿了没有。”

    ----

    求推荐,求收藏,请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七节敲定出版

    陈东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一共有7部,给你的稿子是第一部。”

    杜文海用餐厅纸擦了擦,看向陈东说道,“我想把这七部签下来。”

    杜文海的想法是尽量低的代价拿到七部小说的出版版权,要知道要是这本书火了,每增加1/100的分成点就要出版社多付出几十万,上百万的稿费,最好的结果是发点钱买断。

    陈东说道,“可以。”

    杜文海仔细斟酌地说道,“这类书以前没有人写过,我不知道受不受读者的欢迎,签下这本书,我要承担很大的亏本压力,所有我的想法是我用钱买断这本书的版权,你看怎么样。”

    以他的从事出版行业多年的经验,他预感明朝的这些事儿会火,从一个商人的角度上看,他必须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发点钱买下这本的出版版权无疑会让他获得更大的利益。

    闻言,陈东摇了摇头,“买断是不可能的,我只拿分成。”

    一次卖断最多拿到几万块钱,到顶了也就十几万块。

    他很清楚明朝的那些事儿在原时空有多火,06年出版,畅销五年销量突破1000万册,成为大陆历史书的经典之一,几万块就把版权卖了,怎么可能。

    “行,按照普通作者7/100的提成。”杜文海一见买断不成,随即给出了一个普通作者的分成。

    在出版界,一般来说,作者的稿酬的范围在7/100~14/100,其中7/100是普通作者,8/100是专业作者,12/100是韩寒一类的名人,14/100是易中天之类的作品销量火爆的。

    陈东也知道作为出版界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人,能拿到7/100很不错了。

    陈东提出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提议,“可以,但是先签一部,后面六部看第一部成绩而定,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行。”杜文海思考了一会儿,答应了下来。

    双方当即签了一份合同,只限于明朝的那些事儿的第一部,陈东拿7/100的分成,后面的六部另谈,在同等的条件下,长江出版社有优先购买版权的权利。

    杜文海回到公司,开始布置出版《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的出版事宜。

    一本书从作者手中拿到版权到销售要经过排版,三审三校,出片,印刷,装帧,然后销售,要想书卖得好,不仅书要有质量,能吸引读者购买,而且还要大力宣传。

    如果是民营公司,还要从拥有书号的出版社买书号。

    在杜文海的催促下,这个过程半个月就搞定了,首批印刷了1万本,在定海市以及周边城市销售,看销售成绩决定以后是否向全国铺货。

    -----

    6月15日,《明朝的那些事儿》开始在定海市以及周边城市各大图书馆销售。

    今天是星期天,李文华与黄小婉走在定海最繁华的西门步行街上。

    “逛了一天了,脚都走麻了,小婉,我们去图书馆休息会,顺便看看最近有什么好书看。”李文华转头对身边的黄小婉说道。

    黄小婉点了点头。

    两人走进博文图书馆。

    两人分开找书,各看各的,李文华作为一个男生喜欢看些武侠、战争、历史等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书籍,而黄小婉感性一点,描写情情爱爱,生离死别的言情小说是她的最爱,最近她迷上了宫斗小说。

    李文华先在放置武侠小说的书架开始找,找了十几分钟,很遗憾,大多数自己以前看过,少数几本新上架书才看开头就没兴趣看下去,千篇一律的被追杀,掉悬崖,遇奇遇,吃朱果,功力大增,出山报仇,写了十几年,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难怪有人从金古凉封笔,或者逝世之后,武侠小说就没落了,除了武侠小说缺乏代入感的因素外,也未尝不与武侠小说的人才凋零有关。

    金古凉后,没出过一位武侠大师,除了模仿还是模仿,千篇一律一个套路,这一套读者早看看腻了。

    李文华摇了摇头,失望地离开武侠小说的书架,来到历史小说的书架。

    他看历史小说一般看的是网上的架空、穿越的历史文,闲正史太沉重,无趣了。

    大概书店的老板也知道历朝历代的正史之类的书很少有年轻人会买,所以这类书比较少,多的是网上热门的历史文,比如月关的醉枕江山,回到明朝当王爷,三戒大师的官居一品,府天的朱门风流等等,都可以在这个书架上找到。

    《明朝的那些事儿》

    忽然一本书进入他的视线,这本书被店主放在书架上最显眼的地方。

    看书的名字,有点意思,一般的史书名字后面是什么记,什么书,什么史,什么录,《明朝的那些事儿》这种名字很少见,看名字就知道,与其说是史书,还不如说是用通俗调侃的方试描写明朝的一些事情。

    本来这种无架空、无穿越的历史书他一般不会看的,但是现在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吸引了,好奇之下他翻开书页。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

    看到这里,他忍不住地笑了出来。

    “太有意思了,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

    一个像简历似的人物介绍将朱元璋身世,背景,再用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之类的暗示朱八八有个不同凡响的未来。

    有趣,逗笑,能吸引读者看下去的欲/望,可以说,这本书说成功了一半。

    看着看着,李文华被书中的内容吸引进去了,欲罢不能,直到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他转过头才发现他的女朋友黄小婉一脸生气地看着他。

    “我都了叫你几遍了都没反应。”

    李文华脸上还意犹未尽的样子,讪笑道,“对不起啊,小婉,看着看着入迷了,这本书太有意思了。”

    书已翻了一半。

    第三十八节书籍销售火爆

    黄小婉好奇地问道,“什么书就这么有意思。”

    李文华说道,“明朝的那些事儿,有幽默有趣的写法戏说的是明朝的一些事。”

    说完,将小说封面展示给黄小婉看了看。

    黄小婉一看到小说封面的名字的时候,就没有了兴趣了,转而对李文华说道,“走了,去吃饭了,肚子快饿扁了。”

    李文华抬头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中天色已经暗了,在小说书页上折了一角,然后对黄小婉说道,“你先去门口等我,我去把书买了。”

    黄小婉对李文华说道,“你真要买啊,30多块啊,可不便宜啊。”

    李文华点了点头,说道,“看了一半,迫不及待地想看另一半,笑死了,真的是服了这个作者,能把一本枯燥无趣的史书写成这么风趣幽默,真是人才啊。”

    黄小婉见男朋友执意要买,也不再说什么了,转身走出书店。

    李文华拿着《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

    “咦,你也想买这本书啊。”旁边一位平头,穿花格子衫的年青人手里也拿着一本《明朝的那些事儿》走向收银台结帐,忽然看到李文华手里也拿着一本,停住了脚步,笑着对李文华说道。

    李文华也笑着回答道,“是啊,这本书太有意思了,你也想买啊。”

    平头年青人说道,“就冲着作者能将一本枯燥无味的史书写得这么有趣、精彩,我也要支持下作者。”

    李文华笑了笑,不再言语。

    结完帐,走出博文书店,女朋友早已在路边等着,快步跑了上前。

    ---

    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总编办公室。

    助手小马手里拿着一份《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快步走到杜文海的办公室,急声对杜文海说道,“杜总编,《明朝的那些事儿》卖火了,各大书店卖断货了,我们那三部接待电话都快打爆了,都是催着要书。”

    闻言,杜文海激动地站起身,从小马手里接过《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统计报告,用眼睛粗略地扫了一遍,随即向助手小马吩咐道,“赶紧通知印刷厂加印。”

    小马对杜文海问道,“杜总编,需要通知他们加印多少本。”

    杜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就10W万本吧。”

    “好,我就去通知印刷厂加印。”小马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开总编办公室。

    “好,成功了。”等小马离开后,杜文海大笑了一声。

    才3天时间首批印刷的1万本就卖完,说明这本书有成为有年度超级畅销书的潜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买过书的读者的口口相传,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涌进书店购买这本书。

    他在心中暗自下了一个决定,今年就以这本书作重点宣传,配合铺货到全国各大书店。

    以公司重点宣传,全国铺货,口碑宣传三管齐下,卖得好的话,今年下半年《明朝的那些事儿》销量超过百万本都有可能了。

    现在关键是先拿下另外六部《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小说出版版权,要是被别的出版社抢了先,一切都是白搭。

    第一次谈的时候自己实在是太失策了,谁也没想到一本换一种幽默风趣写法的史书居然卖得这么火,当时要是能将稿费分为主动加到8/100,9/100或许连同后面六部一起拿下了,搞到现在非常被动,主动权在对方手上,要是对方将稿费分成加到11/100,12/100自己也只能咬牙答应了,谁叫《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得这么火。

    想到这里,杜文海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喂,是陈东吗?我想请你吃顿晚饭,庆祝《明朝的那些事儿》大卖,有时间吗?”

    “好,大湘南饭店,4点见。”

    约好了下午4点,在定海大学校门口的大湘南饭店吃饭。

    在他心里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这次不管用什么代价必须将《明朝的那些事儿》后六部拿下,拿下这本书的出版版权,今年其它事不用做,就只要做围绕着这本书做宣传,再宣传,大力宣传,就可以让他的出版分社大赚一笔。

    大湘南饭店,梅花厅。

    就只有两个人,陈东与杜文海,菜很丰盛,剁椒鱼头,西湖醋鱼,红烧狮子头,紫菜蛋汤。

    杜文海拿起酒杯跟陈东干了一杯,说道,“小说卖得很好,三天就卖了1万册,我想谈下另外六部小说的出版版权。”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可以。”

    杜文海斟酌了一会儿,说道,“在第一部的分成基础上再加3个百分点,怎么样。”

    再加3个百分点就是10/100的稿费分成,一般畅销书作者拿的稿酬分成,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新人能拿到畅销书作者一样的稿酬分成,很不错了。

    不过陈东可是知道,《明朝的那些事儿》5年卖了一千多万本,平均一年200多万本。

    陈东摇了摇头,说道,“杜总编,这个稿酬分成我不会答应的,我算了一下,3天卖了1万册,这还是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卖的册数,一个月是10万册,一年可以卖一百多万册,按国内小说的销售统计报告,一年累积发行5万册左右的算一般畅销书,20W册以上是比较畅销书,达到50W或者100万册是超级畅销书,按《明朝的那些事儿》销售情况算是超级畅销书,稿酬分成我要拿15/100。”

    在原时空12/100稿酬分成是韩寒一类的作者,15/100易中天一类的作者,易中天最出名的小说易中天品三国还没卖到《明朝的那些事儿》那么多册数,所以拿15/100的稿酬分成一点不多,要知道拿大头的永远是出版社。

    闻言,杜文海脸露苦笑,但是这个分成他不能拒绝,《明朝的那些事儿》在没有宣传的情况下,三天卖了1W本,如果加上公司的大力宣传以及读者的口碑宣传,一年下来轻松卖到一百多万本,虽然要被作者拿去15/00的稿酬分成,但是出版社赚得更多。

    ----

    求推荐,求收藏!各位书友帮帮忙吧!

    第三十九节书友的支持

    杜文海装做思考了一会儿,说道,“15/100,这分成实在太高了,作者很少能拿到这么高的提成。”

    15/100稿酬分成可以答应,但是为了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再把分成百分比压下来,要知道一年销售百万册的书,多给作者一个百分点的稿酬分成,那意味着公司就少了一多百万的利益。

    陈东笑了笑,说道,“那是很少有作者的作品能在没有任何宣传下三天卖掉一万册,第一部我只拿了7/100的稿酬分成,让你们出版社赚了大便宜,15/100不能少,否则的话,我宁愿自费出版。”

    “行。”杜文海点了点头。

    第一部7/100的稿酬分成让出版社多赚到8/100利润,如果再贪心不足,可能会失去这本一年能卖100多万册的超级畅销书,他也知道,就算拿出15/100的利润分成给作者,赚大头还是出版社。

    “那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双方签下了一份合同,陈东将《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二部到第七部交给长江出版社定海分社出版,销售的利润他拿15/100。

    签完合同,杜文海向陈东提了一句,“如果以后出新书的话联系我,稿费分成保证不会让你吃亏。”

    “行。”陈东点头答应了下来。

    合同签完了,没有刚才谈判时候互相扯皮算计,一个想多拿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一个想少付给对方几个百分点稿酬分成。

    这顿饭大家吃得很愉快,告别了杜文海,陈东回到别墅。

    打开电脑,登入某点作者后台专区,在征求了责编的同意后,开了一个单章。

    各位书友,大家好!

    我的小说《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25日在全国上架。

    《明朝的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以网络语言向读者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为我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明朝的那些事儿》不似史实那样枯燥无味、沉重,而是以一种幽默风趣的网络语言将小说写得有趣、引人发笑,值得一读。

    有了陈东的单章推荐,十多万的收藏《长生记》的读者在不同时间看到了这个单章,引起了众多读者在书评区、Q/Q群一阵热议。

    “支持作者,书上架了我要买一本。”

    “要看书值不值一读,如果真如虚无大大所说的值得一阅,我会买一本。”

    “本人对史实无爱,太沉重,枯燥无趣了,我不会买。”

    “原来《明朝的那些事儿》就是虚无大大写的啊,笔名骑都尉那就是虚无大大的分身,我保证,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太有趣了,能将一本枯燥无趣的史实写得这么有意思,虚无大大真的太有才了。”

    “不是说要等到6月25日在全国上架吗?怎么你会知道书中的内容。”

    “《明朝的那些事儿》第一部6月15日就在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各大书店有卖了,不过现在卖断货了,实在太火爆了,据说长江出版社第一批印了1W本试试水,没想到三天就卖完了,定海市及周边城市的书友要买书必须等到明天才有卖,在全国其它地方的书友6月25日可以在各大书店买到。”

    “确实,我同学买了一本,跟我说,这本书太有趣了,上课的时候看,看到逗笑的地方强憋住不笑,憋得脸都红了,搞得我也想买一本,可是到书店一问,没得卖了,要买明天赶早。”

    “流浪的青蛙,码一点上来,让大家看看怎么个有趣法。”

    “行,虚无大大不会追究我侵犯他版权吧。”

    “哈哈,虚无大大,快发个免责声明。”

    “行,只能发3章,不然出版社那里不好交代。”陈东冒个个头。

    “理解,流浪的青蛙,快发,三章。”

    “等会,我打字慢,先发一点出来。”

    第一章童年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哈哈,太有意思了,我笑尿了。”

    “原来历史还可以这样写的,用网络语言将史书写得这么有趣、引人发笑。”

    “太搞笑了,冒香气啊,下暴雨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

    ) ( 未来光脑系统 http://www.xshubao22.com/2/208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