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第 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些期待。

    回家洗漱之后吃了早饭,张辰就往文庙古玩街赶去,周六日的文庙是摆摊的人最多的时候,张辰到没想着怎么去捡漏,古玩市场上的东西,十件里边最少有九件是假的,地摊上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一百件最少有九十五件假的,不过这些赝品却是考究眼力,学习知识的最佳教材。

    张百川在世的时候经常带着张辰逛这些地方,张百川很少出手买东西,只在有绝对把握的时候才会出手。张百川只是收藏字画,而字画类的精品又很少,而且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非漏不出手,所以二十多年下来的藏品也就百十件。虽然只是收藏字画,但张百川对于其他方面也不是没有研究,要不怎么做博物院的鉴定师呢。

    龙城作为三晋省府,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城市的形式存在,历经了十几个朝代的更迭,有着极深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龙城一共有三个古玩市场,分别为南宫旧货市场,文庙古玩市场和刚刚开业的并州古玩城。其中又以文庙古玩市场的物件相对好一些。文庙古玩市场因张之洞做山西巡抚时,提议在被大火焚毁了的崇善寺废墟上再建的文庙而得名。

    文庙古玩市场形成于一九九五年,除了文庙街里边的龙城收藏品市场,还包括分布于整条文庙街两侧的众多古玩店铺和沿街地摊,随着一九九六年府西园古玩市场的古玩经营商户6续迁入,文庙古玩市场越发的繁荣昌盛了。相对于南宫旧货市场和新开业的并州古玩城,文庙市场无疑是收藏圈内公认的首选,每逢周六周日,更是人山人海,比逛庙会一点不差。虽说比不上北京的琉璃厂和潘家园之类的大型市场,但也算得上不小了。

    从文庙街口进来,一路都是密密麻麻排在一起的地摊,每个摊位上都摆着或多或少的物件,有青铜器,陶瓷,玉器,木雕,骨雕……林林总总,类别繁多,整个一条街挤得满满当当的。

    龙城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迭,特别是经过了晋商大院时代之后,遗留下来的宝贝数不胜数。然而,经过了八十年代的大收购之后,包括一些高古文物在内,明清之前的早期精品古玩,尤其是家具瓷器,在市面上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多数都是在当时被玩家们所忽略的清晚期及民国的家具、瓷器、杂件之类的。想要找到更老一些的物件,就要看你是不是能够撞大运了。

    张辰是抱着拿实物学习的想法来的,倒是不管他有没有真家伙,老家伙。它就想看看自己的眼力能达到个什么样的程度,看着一个物件,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后再用意念力去判定对错。

    连着看了十几个摊子,没有发现一件能够入眼的物件,都是一眼看去就知道是新做的。即使有几件看起来老一点的,不是器形不对,就是纹饰弄错的,搞得张辰想施展一下意念力的机会都没有。

    在走到一个稍微大一些的摊子时,正见到摊主在对着一个客人神侃。

    那摊主左手里拿着一只碗,右手伸出食指,指着手里的碗说道:“你看着花纹,这包浆,实打实的老物件,你要是送人的话,挑这件绝没错。整个文庙街就没有几件好东西,一出来就让人买走了,你今天是正赶上了,这是我前两天刚收的,今天第一天摆出来。”

    听这摊主的话就知道,这位客人是一个绝对的外行,标准的棒槌一个。到这里还敢说是买东西送人,那不是嚷着要挨宰嘛。十块钱的东西能要你一万,就算是刀子不够快的。

    这位像是有点被说动了,但又不太相信,带着点疑惑的眼神,问那摊主:“我怎么相信你说的就是真话啊,谁知道你是不是骗我?”得,还算是没有傻到家。

    摊主也明白,一句两句根本拿不下来,接着忽悠道:“这你就不懂了,我能拿着老东西骗人吗?我跟你说啊,这个玩意儿是有来头的,可做不得假,你知道原来那个慈禧太后吗?”

    这位点了点头,说知道。摊主再接再厉,道:“那你应该也知道慈禧太后逃难的事吧,那时候给外国人撵出来的。不是就跑到咱们这边来了吗,还在祁县的乔家住过,这碗就是那时候慈禧太后赏给乔家的。”

    摊主说完咽了一口吐沫,也不给客人说话的机会,又开始鼓吹他的东西:“这年头,但凡是和皇家御用什么的沾点边的东西,那可是人人都喜欢的,但凡有了这层关系,那这物件儿就带上贵气了。你要给人家送古董,那对方也得是一个有来头的人物吧,你说,你把这只带着浓重贵气的皇家瓷碗一送,那是多大的面子啊,还愁办不了事吗?”

    张辰实在是听不下去了,这家伙愣是够能侃的,一只现代的景德镇青花碗,还不是什么顶级工艺,最多也就二十块钱,他就能给你说成是慈禧老佛爷用过的。那位也是够可以的,着实让人给侃懵了,看情形离掏钱也不远了。

    这古玩市场里,最听不得的就是故事,不管是什么样的故事,什么人说的故事,一概的不能听。等你真的听进去了,等着你的十有**就是套儿,挨宰是跑不了的。

    张辰离开那个摊位继续往前走着,又到一处摊子跟前,这是一处卖字画和瓷器的。前边也蹲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只笔筒问价呢。摊主出价两千,那人听了摇摇头放下笔筒就走了。

    第五章维摩诘真迹

    这是一件保存完的整民国笔筒,山水青花,画工也还可以。张辰蹲下来拿起笔筒,展开意念力,果然是民国的,只有一层淡淡的绿色。这还是张辰今天见到的第一件老玩意儿,对这书画摊子也起了一点兴趣,就把意念力展开覆盖到其他的东西上面,这一下倒是让张辰有了意外的发现。在那一堆的大轴里边竟然有一件表面散发着一层浓重的红色光芒,下面还有一层淡淡的红色。

    张辰还真是给惊了一下,随后又是一喜。惊的是那一浓一淡的两层红色光芒代表的年代是唐中期的开元盛世左右,一千两百年前的书画作品能流传到现在,还能有这么好的品相,已经不能用难得来形容了,众所周知,如今存世的唐中期到早期书画作品那可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啊。喜的是这摊主把那唐代大轴扔在那一堆破烂中间,肯定是没认出来,让宝珠蒙尘了。

    看着这民国青花笔筒,张辰脑子却在想着怎么把那大轴搞到手。估计这摊主不会要价太高,毕竟他应该是把那大轴当成仿品来卖的,今天出门时候装了五千块钱,应该是够了。

    思量一阵之后,放下笔筒从那堆大轴里拿出来五六件,其中就有那唐代大轴,张辰不敢直接拿那一幅,那样就显得过于明显了。

    展开两幅看了看之后,都是现代印刷品,质量粗燥,毫无美感可言。再拿过那幅唐代大轴,慢慢的打开,越是往下看张辰就越是忍不住的想要惊呼出来,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大了。这是一幅积雪图,整幅画作层次分明,干净利落。远山近树皆是一片银装素裹,山势威严,山腰处可见一处寺院,一片松林间穿出一条积雪覆盖的蜿蜒小道,小道折弯处三两户人家,画工可谓精绝。

    最让张辰惊喜的是上边的题字和落款:癸巳年腊日遇雪,嬉作,赠晋阳古人。王摩诘。跟着是篆体的款识方印。

    王摩诘是谁?山西老乡啊,唐开元九年的进士,官至尚书右丞的王维是也,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人皆知王摩诘好诗书,却不知其更善画,只是因为王维的传世画作少的可怜,能被世人认可的也就是台北故宫的一幅《雪溪图》而已。而这幅大轴,绝对是王维在世那段时间的物件,在那个年代搞当代大家高仿的人不可能有,而且王维可是大官,仿他的作品,不是找死吗。就算仿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太高的价值。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开宗人物,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绘画不完全依赖色彩,一种以水、墨作为表现手段的“写意画”逐渐取代了浓艳富丽的重彩。

    苏轼曾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赞美王维的画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钱钟书也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王维的绘画理论著作《山水诀》,更是被历代文人画派的选手们所追捧,堪称水墨画的顶级教材。

    而这幅画也正合了王维水墨山水画“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山腰掩抱,寺舍可安;有路处则林木;林密处居舍。”等特点,当是一幅传世巨作精品。

    放下这幅王摩诘精品,张辰又装模作样的拿起另外几幅看了一遍,问道:“这些个大轴,怎么个价?”

    摊主知道他是从那一堆里拿出来的,那些都是用来糊弄外行人的,也就几十块钱一件,都是他从别处当破烂收来的赝品,或者直接就是从印刷厂进的货,那幅王维的腊八雪景图他压根就没看过。见张辰也年轻,随口应了一句:“那可都是古画,最便宜的也得千把块。”

    张辰一听就知道他没认出那幅王维的画,心下一阵狂喜,接着口说:“你这是古画?你当我是棒槌呢吧,就你这印刷品,别说一千,一百怕都没人要吧。说句难听的,擦屁股都嫌它太硬。”

    那摊主听张辰这么一说,原来也是行里人啊,笑道:“小伙子懂行啊,我想你不是看上这些轴子了,你想要这件笔筒吧?”

    张辰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正瞌睡着呢,他就把枕头送过来了。嗯,这摊主不错,人很好嘛。

    看了看那幅王摩诘的位置是在几幅印刷品中间,随手推着边上的印刷品往旁边一拨,又拿起了那件民国笔筒,仔细的看了起来。好象那笔筒比王维的画还要精细,还要珍贵。看了一会儿后,张辰抬起头看看摊主,问道:“这笔筒多少钱卖啊?”

    摊主见张辰真有心思要买,也知道张辰听到了刚才他报的的价格,笑道:“小伙子,我看你也是懂行的人,这可是好东西啊,你要的话便宜点,一千八拿走。”

    这话说的可真是爽朗大方,不明白的人还真以为他给你便宜了。张辰看了看那笔筒,又看了摊主一眼,撇了撇嘴道:“有那么好么?这就是一件明国货,哪值得了那些个钱,我也是看着品相还算可以,准备拿回去摆着玩的,最多给你三百。”

    摊主也不恼,你漫天要价我就地还钱,没什么不合适的,正是这种谈价钱的人才是真正的买主,像刚才那位问了价钱摇头就走的,压根就是来找乐子的。

    这笔筒是他花一百块收来的,三百不是不能卖,只不过不甘心赚这么一点,而且按照这行当里的惯例来看,张辰这三百也不是最后的底线。

    摊主想了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又略微加高了一点,回价道:“小伙子,你看我这也是从别人手里收上来的,本钱不说,还有驴来马往的一些费用,我这还得养家糊口的,你多少让哥哥赚几个,一千二怎么样?”

    张辰跟着他老子张百川跑古玩市场十来年了,对于这摊主的话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像这样的物件最多也就值个几百块钱,就这样的货色,如果不是为了那幅王摩诘,他连看都懒得看。压死了不准备给多高价钱:“这样吧,你这东西市场价值是多少相信你也清楚,咱就不说那么多套话了,再给你加一百。”

    其实像这摊主这样练地摊儿的,都是图个短频快,不愿意把钱压在一件货上时间太久,利润差不多就能成交了,这件笔筒他收上来有一个多礼拜了,再有一个礼拜又是收货的时候,能早点卖了,多多少少到时候也能添点。就回了个一千的价格。

    张辰见火候也差不多了,假装着犹豫了一下,又开口还价:“一千还是有点多,虽然你这笔筒品相是不错,可再不错它也只是个民国的物件,我要不是看着好看,也不会买的,你也知道,这民国的物件它就不值钱啊。”

    摊主也是想多赚一点,奈何自己的物件不争气,卖了就卖了吧,留在手里还不知道哪天才能卖出去,咬了咬牙,说道:“得,小伙子你会砍价,我看你也是真喜欢这玩意儿,八百块给你吧,再低我就没法卖了。”

    其实多花个一两百也无所谓,这件笔筒也算是精致,放个几年价格也肯定会翻上去,但买卖就是买卖,你觉得买贵了无所谓,可你回头一走,背后就有人说你是棒槌,脊梁骨冷飕飕的,多难受啊。

    八百虽然还是有点贵,但不是不能接受,张辰也就不再搞价了,但是脸上还是得装出一副不太爽利的表情,说道:“其实老板你也挺会做生意的,八百就八百吧,我这可是买贵了。”说完还叹了一口气,颇有点不大情愿的味道。

    “嘿嘿,小伙子,多少这笔筒也是你喜欢的东西啊,咱行里也有一句话不是说,只要是喜欢的就不算贵嘛。要不你看我这古画你拿两幅当搭头!”看来这古画他是说惯了。

    摊主一看买卖做成了,心里高兴,反正这些画都不值钱,十几二十块的,自己赚了七百,就当给他打了个折。

    张辰心里也是高兴,这摊主实在是上路啊,他连着瞌睡,摊主就连着给他垫枕头。不过他高兴的原因要是给这摊主知道了,怕是会后悔的要自杀吧。王维的画啊,那可不是多少钱的问题,那玩意儿无价,无价之宝。台北故宫那幅都没有款,只不过是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就这也是只有那么一件传世的。这幅画,有款还有泠印,还有王维的题字。也不知道这摊主从哪里淘换来的,居然还保存的如此完好。

    张辰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不是得给我搭头吗,两幅就算了,挑一幅图个吉利而已,你这些破玩意儿要那么多干嘛,我今天可是花了大价钱了。”

    张辰一边说着一边顺手把那幅王摩诘抄了起来,夹在腋下之后,才点了八百块钱给那摊主,拿起那笔筒说了一句再见,转身就走。

    摊主见张辰走的那么急,以为张辰是觉得钱出多了不高兴,还在那里为自己的精明沾沾自喜呢,殊不知张辰那八百不但卖了他的笔筒,还顺带着搭走了一件无价之宝。

    这古玩市场是没法逛了,带着这么一幅无价之宝,万一丢了或者弄坏了就得不偿失了,再说,他也是急不可耐的想要回家好好看看这幅画。这样的画,是很脆弱的,需要很好的保存。回去打个电话给师伯,看看他老人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张辰第一次亲自上手,就得了这么一件宝贝,可算是旗开得胜了,这意念力真实好东西啊,要不是有这意念力,张辰是绝对不会去扒拉那堆破烂的。

    回到家里,第一时间就给董老挂电话,这种好事要是没有一个人和自己分享,就像是锦衣夜行一般,不是个滋味,而董老也是他分享的最佳对象。

    董老听他说收了一件王维的画作,电话那头差点把下巴掉下来,很是惊讶了一阵子。又听张辰说八成是真迹,也忍不住想要见识一番,告诉张辰把画收好了别乱动,他明天就到龙城。

    第六章得与失

    张辰把这幅王摩诘的积雪图放在书桌上展开,越看越是喜欢。王维不愧是南山之宗,画雪的一哥。就这么欣赏了一个钟头,张辰又想到自己那神奇的意念力有着恢复功能,连切破的手指都能愈合,这古画也应该能够修复吧。

    字画最难保存,最容易损坏,有很多字画类的文物,就是因为没能妥善保存,导致损毁的。这幅画虽然相对来说算是品相很好了,但也不是那么十分的完美,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小的破损之处,这么一幅传世巨作的精品,如果能够复原,那拿出去绝对就是举世震惊的大发现啊。

    想到这里,张辰展开意念力,把整幅古画包裹起来,再把意念力一点一点的注入到画身之内。张辰控制着意念力的注入量,不能太大了,万一因为注入量太大,把画恢复到原来的纸张,那可就哭都来不及了。随着意念力的注入,纸面上的一些陈年霉点慢慢消失了,一些凸起的毛刺也平复了下去,画纸的颜色也由本来的枯黄色转变为微微发黄的颜色,就连上面的墨色都带了一点淡淡的微光。一浓一淡两层红色的光芒也流动起来,仿佛流动的水幕,又像是云烟氤氲般在纸面上游走。张辰觉得差不多了,赶忙收回意念力,画卷已经是如刚刚装裱好一般的完美无瑕,带着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恍若一位妙丽的古装美女,娓娓讲述着一段历史,相信即使是不懂欣赏的人,也会被其吸引了目光。

    又再看了一会儿,张辰把画卷了起来收进书柜。明早还得去接师伯的飞机,可不能睡太晚了,要不会困得。经过这一个月左右的调整和适应,张辰已经从那场车祸中走出来了,再开车也不会有车祸的阴影。

    第二天早起,晨练之后又吸收了三棵松树的灵气,回家洗漱吃饭后,开车去机场接董老。这是一台奔驰e32o轿车,是当年新车下线的时候,四师叔李天平买来送给张百川的。张百川是个学究,嫌这台车太过豪华,就一直停在停车场,家里人很少开出去。张辰出门一般也是不驾车的,他一贯秉承着低调,守着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这次是因为要去接董老,总不能让师伯搭出租车吧。

    到了机场停好车,航班还没有到,张辰就坐在长椅上等着。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广播通知京城飞往龙城的航班到达了,张辰起身走带接机口,看着远处的电梯。不一会儿,董老乘电梯下来,也看见了张辰,快走了两步来到接机口。董老只来一天,没带什么行李,和张辰拥抱了一下,叔侄两人并肩往停车场走去。

    刚走两步,就听见后面一个呱噪的男声,“呦,这不是张大才子吗?怎么不在家啃书本,跑到飞机场来了,提前步入社会吗?”张辰停下脚步转身看去,出声的人正是赵蕾的公子哥男友,正搂着赵蕾从接机口出来。

    张辰不想和他废话,象征性的点点头算是和赵蕾打了招呼,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张辰再次向外边走去,可没那个闲工夫和和这无聊的公子哥在这边打嘴仗。

    可是对方不这么想,那公子哥觉得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怎么也得踩踩张辰才能过瘾啊。抢了他的女朋友,他却连个屁都不敢放,这么窝囊的家伙,不踩他都对不起祖国和人民。拉着赵蕾紧走两步,赶上了张辰,大声的和赵蕾说:“蕾蕾,看见了吧,咱们张大才子以前多傲气啊,都不带正眼瞧人的。现在怎么样,还不是提前步入社会给别人打工吗。女孩子一定要找一个家里有靠的男人,这样才能有好日子过,你说要是嫁给一个穷鬼,这辈子不都完了吗。你得庆幸你把他甩了跟着我,我家开着几百万的公司,你跟着我吃香喝辣的,多爽啊。”

    董老听见这句话也转过身来,看了他们一眼。赵蕾他是见过的,原来是张辰的女朋友,听这个比较猖狂的小青年说,应该是在张辰父母去世之后又改和这个小伙子谈恋爱了。人老成精,转瞬就搞清楚了这里边的问题,感情是觉着我们家小辰无依无靠了,就成了落架凤凰啊?这样的女孩子不要也罢,现在分手了还算是好事呢。但是董老却见不得那公子哥这么言语上挤兑张辰,拍了拍张辰的肩膀,对那公子哥说道:“小伙子,小小年纪不要这么张狂嘛,这样很容易上火的,对你身体不好。”

    张辰被赵蕾伤的很严重,一刻也不愿意看到她,更不愿意和他们有什么交流,哪怕是打嘴仗。拉了董老一下,说道:“师伯,犯不着和他们多说,咱们先回家吧。”

    那公子哥哪能听得出董老刚才那句话是在骂他,还以为是老年人的唠叨呢。还不知好歹的讥讽张辰,对赵蕾说道:“看见了吧,连点脾气都没有,还算是男人吗。没有了他爸给他撑腰,迟早是个落魄的下场。”

    张辰也不理他,和这样的人计较还真是犯不上。赵蕾虽然也觉得男朋友有点过份,可毕竟是她的男朋友,总不能反驳他吧,那样会让他没有面子的。再说自己将来还要靠公子哥男朋友家里给找工作呢,不能惹他生气。只能是挽着他的胳膊,跟着往外走。

    公子哥一边走,一边还嘴里念念叨叨的嘟囔着,“他们也去停车场吗?能开个什么破车啊,别是拉达吧,一屁股黑烟。呵呵呵……”

    本来赵蕾他们是要搭出租车回市区的,公子哥家里公司只有他父亲咬着牙买下来的那台本田雅阁,是用来做生意撑门面的。可耐不住公子哥的软磨硬泡,说什么第一次和赵蕾出去玩,回来的时候接一下能更加树立他在赵蕾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他父亲也就同意了。

    两人走到停车场正要上车,公子哥看见自家本田旁边停着一台奔驰,忍不住走上前去摸那奔驰的车身,眼里露出一股浓烈的羡慕。他父亲的公司满打满算也就二三百万的资产,这样的豪华车,可是他做梦都想拥有的东西。一只手从车尾部顺到了前车门,公子哥把脑袋贴在玻璃上想要看看这车的内饰,却看见里面坐着两个人,公子哥给吓了一跳,这车上的人不会下来骂我一顿吧。

    奔驰的车窗缓缓的打开,露出来的居然是张辰的脸,张辰没理他,转头对赵蕾说道:“赵蕾,我们之间已经没什么了,劳驾你管管你男朋友,没完没了的有意思吗?”

    说完也不等赵蕾答应,把车倒出停车位,缓缓的开走了。只留下一脸惊讶的赵蕾,和嘴巴张得能吞下鸭蛋的公子哥。

    赵蕾总算是明白了,张辰没有对她发难,并不是张辰懦弱,而是人家根本懒得和她计较,不是她甩了张辰,而是张辰把她放弃了,这样的车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开得起的,怕得有一百万吧。这才明白为什么最近学校里的老师们总是在她背后指指点点的,还有点嘲笑的味道。原来自己根本不了解张辰的家庭,可学校的老师们了解啊,人家是在笑她傻啊,自以为找了一个有钱有势的依靠,哪知道自己甩掉的才是实打实的金龟婿啊。

    公子哥回过点神来之后,指着张辰离开的方向结结巴巴的问赵蕾,道:“他,他,他怎么开,开的是奔驰啊?”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

    话说张辰开车离开之后,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董老看了看张辰,问道:“小辰,那个就是你以前的女朋友吧?”

    张辰说是,又对董老说道:“呵,师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没什么的。我们的缘分不到,怎么会有结果呢。我感觉我还是年轻,谈恋爱这事与我来说还不适合,我现在想的就是先完成学业,然后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那才是人生的荣耀。”

    董老自己对感情也没有什么建树,更是没办法安慰张辰什么,见他这么想的开,也就放下心来。反而对张辰想要闯出一片天地的志向很是欣慰。

    叔侄俩回到家中,还不等坐下休息,董老就迫不及待的要张辰马上把那幅画拿出来看看。张辰无奈的笑笑,摇了摇头,去书房去拿古画去了,董老也算是古玩行的老“虫”了,那是见识过多少顶级宝贝啊,故宫里的藏品怕是他也见识全了吧,可知道有了这么一幅画,也还是像小孩子等过年的新衣服一样,总想着能早一点快一点。

    等董老也进了书房,张辰打开灯,把那幅画卷放在书桌上展开,笑着对董老说道:“师伯,就是这幅了,昨天在文庙遇上的,是一件民国笔筒的搭头,您给掌掌眼。”

    董老先是在中远距离看了一会儿,然后戴上手套,拿出放大镜,仔细的看了起来,每一寸都不放过。大约半个小时后,董老放下放大镜,拍着手说道:“好,好,好,真是好东西啊。我认为这是一幅王维的真迹,不论是从纸质还是装裱来看都是唐朝的老物件,这画工,这走势,也都是王维的手法,和我当年在台北看的那件是一样的。尤其是这边的题字,更是王维的真迹啊。”

    董老顿了一顿,又说道:“小辰,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国宝级玩意儿啊。你这何止是捡漏,简直就是……唉,我都没法说了,你这笔筒买的可真是太值了。更为难得的是,这幅画保存的如此完好,没有一丝的瑕疵,盛唐时期的字画居然完璧无瑕的留存到了现在,这在整个古玩界也是极其罕见的,这可绝对是一件无价之宝。好东西!你怎么发现这物件的?”

    张辰就把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拿出来,他去到古玩市场,跟着一个买笔筒的人蹲在摊子上看,看见有古画,就忍不住拿起来瞄两眼,也算是长长眼力,接着就在那一堆破烂里,找到了这幅画,怎么看怎么像是老东西,即便不是真迹,也能值个几万块吧,怎么也不可能和破烂还有印刷品放在一起啊。就觉得那摊主不识货,想试试看能不能淘回来,如此云云的给董老说了一遍。

    董老听罢也赞叹张辰的运气真是好到家了,如此一件大开门到唐的宝贝,居然就被他遇上了,而且还是被他当作一件民国笔筒的搭头给搭来的,估计这也算是古玩行里最夸张的捡漏了吧。

    董老在龙城住了一夜,对张辰的学业做了一些指导和解惑,又和张辰讨论了一些关于他今后的安排,并且叮嘱他长辈不在身边要照顾好自己。

    董老走时把王维的积雪图也带走了,要去故宫博物院做一次专项研究,顺便给这幅画开一份鉴定证书。

    张辰送走了师伯,又开始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继续着他的学业。还是一样的每天早起晨练,找地方吸收灵气以供意念力的进化,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回家看看电视,看一些专业书籍增长知识的积累,周六日有时间就去古玩市场淘淘宝。

    也会在学校里遇到赵蕾,但彼此都会装作没看见,张辰更是乐得如此。一年多的时间过得很快,张辰在二零零一年三月通过考试拿到了古代史和金融专业的双学位,顺利毕业。

    在这一年多里,张辰的意念力得到了三次进化,并没有像张辰当初想的那样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是意海中惊涛骇浪的时候意念力就不稳定,只是短短的一个小时左右就过去了。现在张辰的意海比开始时候扩大了八倍,意念力也变的很是强大,已经能够随意控制五六米范围之内不超过两公斤的物体了。只是现在所吸收的灵气已经很难在催动对意念力的进化,相对于意海中无边无际的灵气,实在是太少了。

    这段时间里,张辰的荷包也是收获不小。由于第一次出手就得了王维的真迹,一下就把张辰的胃口养刁了,一般的物件张辰根本看不上眼,可也不能白白放过啊,也就收来捣腾倒腾赚点钱,古文化也得交流不是吗,现在张辰已经把自己交流成千万富翁了。这一年多里张辰自己只留下了两件玩意儿,一件乾隆粉彩球瓶,一件嘉靖缠枝莲纹盘虽然不是极品但也算是少见的精品了。

    张辰学业有成,人生事业也有了不错的开端,这样的好事当然要第一时间告知泉下的父母,毕业的第二天张辰就驾车到了龙山公墓,去祭奠了父母,张辰在父母的墓前坐了一下午,流着眼泪诉说着对父母的思念。直到天色黄昏,才又驾车回家。

    第七章京城有个小师妹

    学业也完成了,也该是时候动身去到京沪发展了。龙城毕竟还是小了点,不足以供他施展拳脚了,他需要的是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龙城到京城的航班时间很短,也就四五十分钟,十点多的时候张辰所搭乘的航班降落在了首都国际机场。

    张辰下了飞机,因为他的那两件宝贝瓷器早就已经送到了京城,也没什么随身行李,只一个背包装了换洗衣物,和一些自己的笔记。在京城他是要住在师伯家里的,一应的日用品之类东西,自然会给他备齐,他自己只要轻装上阵就可以了。其他的一些衣物什么的就要再买了,张辰之前的穿着学生味太浓,不太适合现在穿戴了。再说,怎么也是千万富翁了,张辰是肯定不会亏待自己的。

    走出通道后,张辰就往接机口方向看去,远远的看见一个女孩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他的名字。上飞机之前已经和董老通过电话了,董老今天有个会议要参加,晚上才能回家,就安排了别人来接他。其实张辰每年到京城好几次,都是住在董老家里的,完全可以自己去,搞不清师伯为什么非要安排人来接他。

    来接张辰的这个女孩是董老一个朋友的外孙女,算是董老的关门弟子,董老本来已经不收收弟子了,怎奈这位朋友的面子是在推不脱,就当作关门弟子收下了。今天特别让这女孩来接张辰,也有想要撮合两人的意思。虽然是有这个意思,但毕竟两人从没见过面,现在年轻人的想法都比较多,或许会反感这种有些相亲味道的安排,董老也就没明说。先让两人接触一下,年轻人在一起可以聊的话题有很多的。

    要说董老这位朋友,华人收藏界鼎鼎大名的宁十八,行内很多人都尊称为“宁爷”。这位可是大有来头的,为什么要叫宁十八呢,他本名叫做宁中华,算起来是董老的长辈,生于民国,也是书香传家,几代人都是收藏大家。出身收藏世家的宁爷年少成名,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有名望了,那时候的人们都好那么叫,什么九岁红、八龄童之类的就是这个意思。宁爷移民海外几十年,一心不忘祖国,曾多次购得流失海外的国宝捐献给国内博物馆院等单位,作为一个收藏家,能够捐出不止一件国宝级的器物,这样的品格当得起一声“宁爷”。

    宁爷全家在民国时候就跟着父亲移民了英国,并且在英国打下了自己江山,欧洲著名的艾利娜珠宝品牌就是宁爷一手创办的。宁爷一生最好古玩,可膝下三子两女包括八个孙辈子女,没有一个对古文化方面感兴趣的,着实让宁爷感叹后继无人。可天无绝人之路,偏偏嫁给了老外的小女儿生出的那个洋娃娃外孙女,在懂事后对那些瓶瓶罐罐的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件事情让宁爷老怀大慰,宁爷在欧洲生活了几十年,思想也有所转变,并不是一个重男轻女的老封建,就决定让这个小外孙女继承自己的衣钵。但是宁爷提出了一点要求,中国的老物件,中国的宝贝,那是不能外流的,即使不在中国也不能归了外国,当年的八国联军还没抢够吗?所以这个外孙女,虽然流着一半洋人的血,但是必须得姓了宁。好在他那洋女婿是个开通的人,老外对传宗接代这套也不是很讲究,为了老头高兴,也就随了他的性子。宁爷亲自给外孙女起了一个不错名字“宁琳琅”,取自葛洪《抱朴子·任命》:“崇琬琰於怀抱之内,吐琳琅於毛墨之端。”和《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的珠宝美玉,珍贵书籍,优美诗文之意,可见宁爷对这外孙女的期望之高。

    宁琳琅天资聪颖,二十岁就已经大学毕业,在古玩方面也有不低的天赋,从十二岁开始跟着外公学习,用了八年的时间就已经把宁爷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现在的功力不比一些专家差太多。可国外毕竟比不得国内的文化底蕴,也没有中国古文化的历史积淀,所以宁爷才要把宁琳琅送到国内,不惜拿出自己的老面子,把她拜在董老门下做关门弟子。要知道董老一生教过的学生无数,可是能称得上董老弟子的却是不多,董老的弟子里随便拎出一个来,那都是在业内叫得出名号的。

    宁爷当初甚至想着能够让董老和张百川都能带带这个外孙女,当初董老可是师兄弟五人的。陈志宏作为武学宗师和国学大师,门下三杰双凤个个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三杰之中的董老和张百川都入了行;双凤拜了义父,继承了陈大师的医术;另外一个从商的李天平虽然没有入行,但国学方面的功底也是不可小觑的。

    只是和董老提起这事时,才知道张百川夫妇遭遇车祸双双罹难,也是唏嘘不已,大叹天妒英才。又听董老说张百川的养子继承了乃父衣钵也入了行,并且甚是敏捷,宁爷的两眼又亮了起来,心下有了一些打算,更加的确定了要把外孙女拜在董老门下。

    宁琳琅是四月初到京城的,宁爷亲自把她送到京城拜了师父,又住了两天才返回英国。宁爷见到董老家里的王维真迹眼睛都直了,就差没有留下哈喇子来,这要是给别人瞧见,宁爷这几十年的名头可就算是毁了,不过别人也一样,当初董老把那幅《积雪图》带去故宫博物院的时候,整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也都宁爷这副样子,有的表现还不如宁爷呢。知道这是张辰买民国笔筒带的搭头之后,更是大赞后生可畏,恨不等当下就见见这张百川的天才儿子。心下也暗赞自己的决定,能够及时的把琳琅这丫头安排在董老门下。

    张辰一边向出口走,一边打量着举着牌子的女孩儿:嗯,长得很漂亮啊,而且是相当的漂亮,虽然没见过真人,但是可以肯定,比莫妮卡·贝鲁奇和苏菲·玛索加起来还要漂亮一些,咦?栗色的卷卷头发,蓝眼睛,五官很精致,感情是混血儿啊,怪不得本能的就拿她和莫妮卡·贝鲁奇作比较呢。从来没在师伯这边见过,刚来的吧,还是……,不能乱想,师伯一生钟情于五师叔,这是众人皆知的,不可能老来又移情别恋的。

    走到女孩儿面前时,张辰又仔细的上下打量了一遍,远处只是见她漂亮,走近一看才知道,身材比脸蛋还要漂亮。五月份的京城已经比较热了,女孩穿着粉色的T恤,学院风格的蓝色小短裙,腿上没有丝袜,就那么裸露着,脚上是一双爱玛仕的帆布鞋,整个一副欧罗巴范儿。胸前一对玉兔跃跃欲出极为壮观,怕得有36e吧;小pp那个翘挺劲儿就别说了,很夸张的s型啊;一双笔直的长腿浑圆饱满,看看那滑若凝脂的皮肤就知道弹性是何等的惊人,大小腿的比例是完美的四比三。个头有一米七多,脚丫子不是很大,也就三十八码。极品啊!

    这一打量也就一两秒钟的事,张辰心里赞叹了一句,但是眼睛里并没有流露出一丝的惊艳,要说这样的女孩子足以让张辰动心了,张辰在看了第一眼之后,心里也有着一丝丝的波动,但想起之前的事情,张辰觉得自己实在是伤不起,也就灭了那一丝的情愫。

    正视着对方,主动伸出右手,“你好,我就是张辰,麻烦你了!”

    宁琳琅是大美女,只要是个男人看见他,就会涌起冲动,好些年来她都已经习惯了男人看她的时候那种冒火的眼光。可眼前这个男人,看见她居然和看见一个男人没什么区别,除了刚刚正常的打量她一下之外,只有现在礼貌性的握手动作,连距离都保持的恰到好处,难道自己还不够漂亮吗?这让一向以美女自居的宁琳琅受到了一点小打击。

    “你好,我是宁琳琅,老师新收的弟子。今天老师有会议,安排我来接你,你有什么需要可以和我说。”宁琳琅是大美女,不可能失了礼数,和张辰握着手说道。

    张辰松开握着美女的手,“哦,也没什么,我们先回家吧,刚从飞机上下来,不洗澡我会很难受的。”张辰曾经有段时间很喜欢去母亲单位玩,常常听到一些医生说到处存在的细菌啊什么的,结果染上轻微的洁癖。张辰在家每天只是洗手就要洗几十次,但凡外出后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如果乘坐了火车或者飞机,那是要连衣服都得洗的。

    宁琳琅有些想不通,这男人也有点太讲究了吧,比女孩子还要爱干净。看他长得很结实的养子,相貌也是那种相对粗线条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简简单单五个字,就把这一类的行为都总结了。心里感叹了一番中华文化,又想,他会不会连衣服也要洗呢?

    她还真是猜对了。张辰一进门放下背包就去洗手,接着把包里的衣物在自己房间的衣橱里挂起来,拿着替换的衣服就进了浴室。进浴室之前不忘对宁琳 (: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