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众位老爷子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大会长开口打断了大家的争论,这样争来辩去的也不过是为了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还不如让石老来个权威的定论呢。
“大家都静一静吧,在字画方面,我们这些老头子当中,也就石老最有发言权,不如让石老来点评一下吧。”
大会长虽说是公派的会长,但是在收藏界也是很有些名声的,而且又是正牌的会长,他的话还是有作用的。一帮老头子们也觉得,这么争论不休的实在有失脸面,就都看着石老,等他给一个最权威的评价。
石老笑了一笑,缓缓地道:“呵呵,既然大家看得起,那我就来说一说吧。王羲之行书点画秀美,行气流畅,道媚劲健,贵越群品,古往今来无出其右者,之所以被后人成为“书圣”就是源于这《兰亭序》被米芾定义为1〖中〗国行书第一帖,。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初稿之后,曾经敕令赵模、冯承素等人摹制数本,此外还有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等人的摹本若干,以及后人的诸多摹本,至今还有流传于世的,可见这《兰亭序》的魅力之所在。”
“可是,不论是何朝何代,哪个人的摹本,包括神龙本、天历本、武定本等等在内,有纸本的,也有绢本墨迹的。其中虽然也有些临摹得惟妙惟肖,得了几分王羲之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神韵;但是却要差这蚕茧纸本的王右军真迹太多了,这行书才是真正称得上1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绝代所无,的“天下第一行书,。曾有人评价王羲之的行书“故古今以为师法”如今看来,果真是不负大名!”
石老的这句话,再一次给这《兰亭序》下了定义,天下第一行书法帖的名头,算是坐实了。@。
第一四九章柴窑当属皇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王羲之早无真迹存世,现在所谓的那些《姨母帖》、《丧乱帖》、《平安贴》等等的,全部都是后世的摹本。之鼻以不在名称后边加一个某代某某人摹本,就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没有真迹存世,而唐宋时期的摹本又都相当精致,尤其是唐代的顶级摹本,已经被人们当作真迹来对待了。
王羲之的真迹现世,其意义非比寻常,要说会在书法界和收藏界掀起一阵狂风,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张辰现在还没有把自己手里这两幅王羲之真迹公诸于世的打算,
真要是造成了轰动,对于张辰来说也是一个麻烦,正经事一天还应付不过来呢,哪有时间招呼这个。
但是为了将来考虑,又得让这玩意儿出来见见人,对于这种最顶级的藏品,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最好的办法。
先在坊间流传,但是绝大多数人见不到实特,但是这东西又〖真〗实存在,等到正式公布的时候,效果才会最好,这个就算是炒作了吧。
现在拿出王羲之的《兰亭序》,所有的人给出的都是肯定的评价,但是在这幅字第一次出现在收藏协会时,那些个捣蛋的经济派,可是唱了一段时间反调的。最后也是经过了碳十四的半衰期鉴定,才让他们比上嘴巴的。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古文人相轻,文人之间的口舌之争永远都没个穷尽,一相比较,谁都不服谁总认为自己要比别人高一等。
古玩界的人,多数都带那么点儿文人xìng质,所以也一样见不得别人胜出自己。尤其是一些心眼儿比较小,xiōng怀不够宽广的想要他承认别人的成绩,简直难过登天。
所以,张辰的柴窑梅瓶,再次遭遇了一片质疑的声音。
反对的最主要论点,就是谁也没真正见过柴窑瓷器,而且柴窑的窑址也从来没被发现过,连可以确定的碎瓷片都没有。单靠个人对照古籍记载所得的判断,就断定为柴窑瓷器实在是有些过于牵强。
其实这个反对的论点是有小心思在里边的,在古玩市场上,不知道有多少古玩藏品都是靠着个人的经验和古籍上的记载来断代辨伪的为什么偏偏到了这里就不行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柴窑太有名气了。柴窑瓷器是后周柴世宗柴荣的御窑,专门为他一个人烧制的,一出世就有着无比的尊荣。
欧阳修在《归田集》中说柴窑:“世所希有,得其碎片者,以金饰为器”;明代的文震亨曾经在《长物志》中这样评价柴窑:“柴窑最贵,世不一见”。由此可见,柴窑在历朝历代,都一直是最为顶级的瓷器藏品。
明宣宗制宣德炉时也是按照柴、汝、钧、官、哥、定等名窑瓷器的款式进行设计的,这是《宣德鼎彝谱》里边记载的:而董其昌的《骨董十三说》里边也对古董瓷器进行了排名,次序为:集、汝、官、
哥、兄如此推论的话,柴窑当属众窑之首。同时还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几百年前的时候钧窑还没有现如今这么大的名声,有时候还排不在名窑里边。
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柴窑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窑。这样一个窑口的瓷器,就被一今后生晚辈给蹙mō着了,这还能受得了吗,不能够啊。于是反对的声音就出来了,不把这只梅瓶说成屡品,怎么能对得起自己呢。
反对声音最大的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马上风了。他的徒弟因为张辰揭穿了质品宣德炉,而失去了本年度进入收藏协会的机会也失去了未来两年竞争的资格;同时还让他永远失去了通过那只宣德炉赚钱的机会,这心里正压着火呢。
看了看展示台上的梅瓶,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这真得柴窑瓷谁也没见过,所以鉴定起来就要慎之又慎,千万马虎不得。而且这只梅瓶也不能wěn合柴窑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征,是不是真得柴窑瓷,还有待验证啊。”
之前的时候,张辰不是收藏协会的成员,那两幅王羲之真迹的辩论他也就没份儿参与,可现在他已经是理事了,完全可以为自己的藏品辨上一辨。而且马上风可以说是经济派的首领之一,今次的斗宝大会,经济派是折戟沉沙,大败而归,这粱子结的够深了,这时候也没有必要再相互留着脸面。
张辰向前一步,做出一种压人的姿态,道:“你这话就有些偏颇了,柴窑真正的特征,是黄泥土足、天青sè和细玟,所谓的四如只不过是传说而已。古籍中说并窑与柴窑最为相似,甚至汝窑就是仿柴窑制的,可你什么时候见过有四如特征的*窑瓷器?柴窑瓷器均以宝石入粕,所以釉面光洁如镜:所以这四如当中,也只有青如天和明如镜能够挂上,其他两项完全就是无稽之谈。”
张辰刚刚说完,就有一个经济派的理事接口问道:“柴窑的窑址一直都找不到,也没有标准器可以用来参照,连一个可以参考的碎片都没有,你是怎么判定这是柴窑瓷的,难不成你说是就走了?”
这话就有点不合适了,颇有些小孩子打架,输了就坐在地上哭,哭不起就转身去告家长,胡搅蛮缠的味道。
张辰很是不屑地看了这个发问的理事一眼,道:“民国时候的赵汝珍也在《古玩指南》一书中指出:“柴窑传世极少,故宫中尚可见之”;据传,严嵩曾经借皇帝之名到处收集柴窑瓷器,得了十几件,这些在后来应该都进入宫廷了:我这次一共收了七件这样的瓷器,都是从一个老年间在皇宫当差的人的后人手里收上来的,这么精美的瓷器,耥面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极其细微的开片和宝石粉末的结晶体”完全符合柴窑瓷细纹,滋润细媚,sè异制精,的特征,这一点就是汝窑都做不到,哪怕是现代工艺都做不到”能够高出汝窑的也就只有柴窑了。再说这宫廷收藏,在民国之前,官窑的概念和现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所谓的官窑指的就是御窑,是官窑中的精品,供皇帝使用的才叫官窑,赏赐给大臣们的不能叫官窑:那宫廷的藏品能是普通的瓷器么,一定是非御窑不收的。我就要问问你了”这玩意儿柚质清亮,历经千年没有丝毫褪sè,除了柴窑之外”哪座窑口还能烧出这样的物件儿?”
张辰可不能说是从那地下密室里弄到的,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甚至还有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说不得到时候就会有人盯上这些物件儿,来巧取豪夺。虽说自己是打了擦边球,但是总有不地道的人,难免会有麻烦,这时候也只能是编这么个故事了。
顿了一顿”又接着道:“你说柴窑的窑址找不到,那基本就是肯定的,九成以上的可能是永远都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柴窑从建窑试制开始到覆灭,拢共也就不到六年的时间,当时柴世宗只是给出了一个“雨过天睛云破处,者般颜sè做将来,的大概指示,按照当时的科技来说,下边的人单单把这天青sè试制出来就需要很长的时间了。说慢一点,这柴窑瓷怕是柴荣也就享受了没几天,这样一来”能留下多少柴窑瓷存世呢,就因为少,他才珍贵无比。而要确定一座窑址”最重要的就是瓷片,但是柴窑瓷器全部是宝石入釉,那得多珍贵啊,略有微瑕或不能进贡的瓷器当然要砸碎了再用的,怎么可能留下碎片呢。”
反对的人是大有人在,刚刚压下去一个,马上就会冒出一个来,而且还都是经济派的,应该是得了暗示,非要把这梅瓶说死了不可。
“这也不一定啊,上海博物馆不就发现了几件疑似为柴窑的瓷器吗,很多考古界的专家都给出结论说极有可能是柴窑,你这件除了是黄土胎之外,其他的和人家那些完全不一样啊……”
这又是一个找麻烦的,张辰直接打断他的话,道:“你说的那几件我也知道,但那不是柴窑,搞古玩就要有较真儿的精神才行,但是却不能人云亦云。那几件是五代瓷器不假,同样也是黄土胎: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几件的颜sè都是豆绿sè的。”
“柴窑从清末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出现过,但是不等于没有记载,清末有位程村居士,他所著的《柴窑考证》当中,就对柴窑的釉sè做出过定论“原器天青,非蓝非碧,雨过云破,其中之sè,方可凝”《居易录》、《香祖笔记》、《清稗类抄》、《十五家词》、《珂雪词》、《五代诗话》这些古籍之中,都曾提到过一个,碧,字来形容柴窑的柚sè,但是这个“碧,并不是绿的意思,而是说碧蓝sè:你见过什么时候的雨后晴空有绿sè的吗?”
一阵辩论下来,把经济派的众人辨的哑口无言了,本来立论就站不住脚,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集体哑火儿是鼻然的。
张辰站在展示台旁,神sè冷峻地看着经济派那边,又问了一句:“还有谁有什么质疑和需要指点的吗?”
见一帮子人没一个再开口说话的,张辰冷哼一声之后,又换上了笑容,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请大家继续鉴赏。”
几位会长在这一小段时间里,说也说过了,辩也辩过了,这时候也看得差不多了,都转身向自己的位子上走去。
陈老对张辰这个小徒孙是越来越满意了,这小子就是师门的希望啊,不能不力tǐng他一下。转身又看了展示台上的每瓶一眼,感叹道:“古今瓷器,柴窑当属皇啊!”@。
第一五零章虎符
三天的斗宝大会圆满结束,这届大会实干派大获全胜。不但有几个新生力量加入,壮大了实丰派的队伍,还眉来眼去地勾搭上了唯一的无派别会长及其弟子,今后虽不能说让对方加入实干派阵营,但是彼此照应是走不了的。
最值得庆祝的,就是今次的斗宝大会上首次出现了三冠归一的局面,新人冠军、会员冠军、理事冠军三项全部包揽在了实干派手里。
同时,三项亚军也没有旁落,分别由石磊、卢俊义和田乃男拿下,实在是一桩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实干派欢天喜地的同时,经济派则是一脑门子官司。虽然也有一名会员拿下了第三名,算是略微保住了一点脸面,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次的斗宝大会,经济派算是把脸丢尽了。居然在斗宝大会上拿出了赝品”而且还是马上风这个名誉会长的弟子带来的”这样的事已经有些年头没发生过了,足以成为收藏协会内部的一个笑料,并且会很快传出去,以至于圈内皆知。
有了马上风和任志当时的窃窃sī语,以及异常表现,结合多年来已经明朗化了的那个秘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其实那只膺品宣德炉,就是马上风的。马上风可是名誉会长啊,不说人品的好坏,他的实力可是有所共知的,没有过人的本事,能在藏龙卧虎的收藏协会做了这么久的名誉会长吗。
可就是这位眼力和huā名同样驰名的麻老前辈,居然拿出了一件麋品,还拿到了斗宝大会上来现眼,而且还是明知是赝品,却仍旧要拿出来,这名誉可是就扫地了。
斗宝大会结束之后的晚宴上活生生一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场景。
实干派这边欢天喜地,所有人都在向取得成绩的几人祝贺,觥筹交错之间,都是十分的尽兴。经济派的几桌人却是愁云惨雾一片死气沉沉,就连那个得了会员第三名的仁兄,也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
事已至此,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自己技不如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嗯要报仇雪恨,一洗今年的耻辱,也只有等到来年的斗宝大会了。可是看看那边和众人谈笑风生的张辰经济派的人又觉得实在是压力太大,这个协会里最年轻的理事太妖孽了”不但深得师门真传眼力卓绝就连运气都好到无法形容,只要有他在,自己这边怕是永无出头之日了。
可不爽归不爽,憋屈归憋屈,该走的礼节形式却不能忘了,一个个还得虚情假意地去给实干派道喜。这尼玛的简直就是在自虐啊,心里的那股子难受劲儿越来越盛,都快要憋出内伤了。
成王败寇是千古至理张辰等人深知穷寇莫追的道理,面对这这帮子落水狗,也懒得去贯彻鲁迅先生的精神了”今天是个好日子”大家高兴还来不及呢。(关于鲁迅先生的精神见《坟论,“费厄bō赖”
应该缓行》)
年节期间,古玩市场也是热闹的时候。初一到初八,张辰都是琐事缠身”也没工夫去转一转。从初一开始,就走出了这家进那家的拜年,几个舅舅姨姨也要招呼刚闲下来一点”又得参加斗宝大会,直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年初九早饭之后和宁琳琅先是去蓝图大厦转了一圈,新年伊始有了之前珠宝公司开业带来的连锁效应,公司里倒也是一副干劲十足的场面。
宋武和沈宪bō二人也把近期的规划大致说了一下,关于唐韵、汉府和琳琅艾利娜”张辰早就定好了基调,只要管理上不出错,也就由得他们俩自己发挥了。
今天张芷兰和陈叟琳都不会在家里吃午饭,从蓝图出来,张辰直接上了一趟山。嗯着看看外公和外婆,中午一起吃顿饭,下率再去潘家园走走。
张沐好像事先算准了张辰会在今天上山似的,几乎是和张辰前后脚到的,她自己不能去市场,就盼着张辰带她去呢。张辰熬不过张沐那一半幽怨,一半央求,还带着点威胁的眼神,只好是带着这个半拉子姐姐徒弟一起上车。
潘家园依旧是那么热闹,自从年前开了天棚区之后,又聚集了数以千计的小摊贩,一些之前的包袱斋也顺着把买卖做大了。现在的潘家园,俨然已经是一派大繁荣的景象,随着全民收藏的进步,商区里数以千计的商户,让客流量暴增到了一个至高点。
张辰还是老样子,看似随意地在摊贩之间闲逛着,张沐跟着张辰有一段时间了,对张辰这种漫无目的的表现,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她知道,只要这个市场里有宝贝,那是一定逃不出张辰眼睛的。
宁琳琅天天的和张辰腻在一起,可以说”她对张辰到一切都已经很了解了,如今也在慢慢学习张辰这种漫无目的的淘宝方法。
还真别说,学了一段时间下来,眼力真的有些进步,一部分以前需要走进了看的物件儿,现在隔个三几米的”也能看出化八分。其实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最大的依仗还是从小就打下的坚实基础,这段时间以来,她所锻练的只是眼观六路而已二只不过她天赋极高”灵xìng十足,要比一般人更加的聪慧一些”所以才能够到了这样的程度。如果换一今天赋差的人来,哪怕是把张辰所有的收藏知识都灌输给他,也只能一个个的看”根本不可能达到一路走一路辨识真假和年代的程度。
张辰能做到那样,倒不是他用意念力覆盖了周围的物件儿,然后通过表层的不同来判断。张辰的天赋也是极高的,又在张百川等师兄弟的教导下学了那么多年,自然有所成就。
最重要的是他经意念力淬炼过的大脑和眼睛,张辰现如今何止是眼观六路那么简单。他那颗大脑的思维和分辨能力,已经使得他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视线内的所有物品做出最快的认识和判断,从而自动地过滤掉一些惨不忍睹的低劣物件儿。
这样一来,张辰就完全不需要在摊位前驻足停留,只要是他看过两眼的地方,有没有好玩意儿自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出结论。在肯定有好东西的时候,他才会注意观察,在得出自己的判断之后,再释放出意念力进行审辨。
当然”这样也不是就能够万无一失,把全部的玩意儿都找出来。
例如有些个被泥土或者伪装遮掩着的,他就无法及时发现了,又或者摊贩没有把东西全部都摆出来的”肯定是会错过一些的。不过这也不可惜,真要是让你一个人就把好玩意儿都弄走了,别人还收藏个屁啊”独自个儿玩就算了。而且”张辰也一直相信,好玩意儿都是有灵xìng的”
真正的顶级货sè,得有缘才能行。
如果一进古玩市场,就展开意念力进行一次大扫dàng,那样就完全没有淘宝捡漏的快乐可言了。再者又说了,这小摊贩手里也是有好东西的,从那些个摊主不同的表情里,也能看出一点东西来,这就更增添了一点乐趣。
走到一处摆着几尊青铜佛像的摊子前,张辰停下来看了看那摊子上一只铜制的老虎,嘴角咧出一道笑意。这老虎完全用黄铜打造,表面的蓥金掉了几块,还有些绿sè的铜锈。有十多厘米长,七八个厘米高”身上有三十多个排列整齐的小篆铭文。
那老虎怒目圆睁,呲牙咧嘴的,虽是做匍匐状,可尾巴却翘得老高,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有那么点藐视天下的意思。沿着虎背从头到尾有一条明显的缝隙,把这鎏金铜老虎连着上面的铭文一分为二”看起来有点像儿宴的木制玩具。
话说张辰带着宁琳琅和张沐两个美女”在古玩市场逛游,还是很有欺骗xìng的,几乎所有的商家和摊贩都把他们当成了闲逛的,或者就是啥也不懂的棒槌,甚至还有把张辰当成凯子的。主要这年头玩收藏的很少有年轻人,美女那就更是稀缺品种了,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有那么漂亮脸蛋儿”谁还来淘宝捡漏啊,傍大款、做小三才是最佳途径。
很显然,这位摊主也被张辰他们“欺骗”了,而且还是受骗最深的那种”见张辰盯着他摊儿上的东西看,直接就把张辰当作凯子了。
拿起那铜老虎,道:“小兄弟,看上这玩意儿了?你真是好眼力啊,我这摊儿上啊”就数这件最好,这玩意儿叫,虎符”就走过去古代的时候,调兵遣将的信物。平时是皇帝手里拿一半,大臣手里拿一半,真到用兵的时候,把这两半一合。能对上,那好”要多少兵马您带走。这玩意儿可是大有来头的,正儿八经的唐朝时候的,一千多年前的了。”
这家伙的知识是没错的,这玩意儿就叫虎符,古代时候很重要的一种信物”有了这东西,就能有兵马。之所以要皇帝一半,将帅一半”
就是怕有人图谋不轨,兵权很重要的。
这“1虎符”的意思说的是没错,可这摊主糊弄的对象找错了,连张沐都能看出来他手里的玩意儿是个完全的假货,更何况张辰呢。就算是张辰眼睛瞎了,也不可能被他糊弄了,丫可是有意念力这个大杀器的。@。
第一五一章七子八婿满床笏(上)
张辰听了这摊主的话,也没有揭穿他,而是在摊子上左右看了寿。
然后就在一堆零碎的小玩意儿里边拨拉,一边还问这摊主:“是吗,那你这玩意儿卖多钱啊?”
摊主见张辰问他价钱,心说有戏啊,还真个凯子加棒槌,哥们儿这眼力实在是没说的:“兄弟,这玩意儿可是极少见的,能保存到今天实在不容易啊。虽说是这品相不大完美,可好在他物以稀为贵啊,真想要的话,就算你一万吧。”
张辰看了看摊主,又看了看那虎符,心中暗骂,你姥姥的,真尼玛黑啊,远近不出二十块钱的东西,居然翻了五百倍,这比捡漏要厉害多了啊。
当下也没急着还价,从那堆小玩意儿里边找出几样东西来,才又道:“你这东西他太烫手啊,我看连五十都不值,我买了还不够让人家笑话呢,自己留着玩儿吧。你这些东西怎么卖?”
还以为是个凯子呢,还带着俩美女,弄了半天也是个行内的,如今全民收藏,这凯子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心里埋怨了几句之后,摊主看了看张辰指着的几个小玩意儿,都是一些平时没人要的,和一些他自己无法归类的,不值几个钱,可是扔了又有点可惜,留着又是麻烦。
如今有人愿意要这些东西,他巴不得呢,笑道:“兄弟原来也是业内人士啊,这些小玩意儿都不怎么值钱,你想要的话,就一百块钱一件吧,不过这些东西利薄,你可别跟我搞价。
”
其实张辰只看上了一样,之所以拿出好几件来,就是用来做陪衬的,谁知道这摊主是不是把这玩意儿放在里边钓鱼呢,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摊主临时抬价。
此时听摊主说一百块一件,张辰心里都乐开huā了,这大正月的,果然利市,刚刚出来就捡了个大漏”实在是爽啊。
把三百块钱交到摊主手里,拿起其中的三件,“一百块还不搞价,你这也有点太贵了,大过年的也不和你多说了,就这三件吧。”在这摊主看来,管他什么呢,只要能把东西卖出去就好”这三百里边有八成的利润呢。高高兴兴地接过钱,简单验了一下真假,笑道:“唉,这不是小本买卖吗,承您惠顾,下次有需要的您再来。”
张辰拿下一件宝贝,心里也tǐng高兴的,可是这摊主要价也有点太狠了,还想把他当凯子,就有心调侃他两句。
“你那虎符啊,以后还是改说汉代比较好”别再说唐朝了,太给古玩圈丢脸了。”
摊主听了张辰的话,一脸的莫名其妙,看着张辰问道:“虎符就是虎符,说什么时候的还不都是一样”说是唐代的都没人信,说汉代的不是更没人信吗?”话出口之后,才又反应过来,自己着急之下说漏嘴了,这不就等于自己承认自己卖假货吗。赶紧改正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啥时候的就是啥时候的”我做生意可是童叟无欺,不玩那一套。”
张辰笑了笑也不理他,倒是张沐听着“噗”的一下乐了”带着点脸sè,冲着那摊主道:“就你这点智商,怪不得只能在这天棚里摆地摊儿呢,真是活该你受苦。唐朝皇帝姓李,他们的老祖宗叫李虎,为了不犯忌讳,所有的兵符都是鱼的,还有兔符和龟符,唐朝压根儿就没有虎符,你就等着赔钱吧。不学无术,真是给古玩界丢脸。”
“啪、啪、啪”张沐的话音刚落,一边就传来了鼓掌的声音。几人转头看去,只见一个慈眉善目老者,大约有八十岁上下,在几个黑衣保镖的拱卫下走过来。
老者边走边看着那摊主道:“这小姑娘说的不错,你既然出来做这门生意,就要把这行当里的的门门道道搞清楚了,连最起码的知识都没有掌握了,我看称还是好好学学再来吧。”
说完,老者又对张辰道:“小伙子,你刚才买下的那枚鱼符,能不能给老朽看看啊?”
张辰不知道这老者的来路,这古玩行里的猫腻多了去了,有时候真让人不得不防,就装出一副不明白的表情,道:“什么鱼符,我哪里来的鱼符啊,老先生是不是搞错了?”
老者也知道张辰是在防备自己,并不恼怒,还是笑眯眯地道:“小
伙子,你这样子可就不诚实了,刚才你明明从这小贩手里买下了三件东西,怎么现在就忘记了呢,你可别说你不知道那是什么宝贝。老朽只是想看一看,见识一下这鱼符是不是书上记载的那枚,并没有夺人所好的意思,你尽可放心。”
老者都把话说道这个份儿上了,张辰也不好再拒绝什么,他只是不想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对方真要是打上他的主意,就凭这几个保镖还进不了张辰的眼。
笑了笑,把已经装进包里的那个盒子拿出来,取出刚才买平的其中一件玩意儿,递给老者,道:“老先生莫怪,只是这世道人心不古,晚辈不得不防啊。”老者点头表示赞同张辰的话,看了看张辰手上的物件,道:“此物尚未打开,既是你的东西,还是由你打开来吧。”
这鱼符和别的兵符有所不同,并不是简单的两片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一个机纽扣在一起的。
这机扭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让这鱼符看起来像是一个整体,完全没有丝毫的缝隙和连合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才使得它一直躺在一堆小玩意儿当中,没有被人发现。亲手打开一个机扭,让历史得以重现,对任何一个搞收藏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而老者要他自己打开,也走出于对他的尊重。
张辰不禁暗赞一声,这老者倒是独具慧眼,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这鱼符是内有玄机的。
当下也不含糊,道一声“老先好眼力。”
把那鱼符拿在手里,轻轻地抹去上面的泥土杂质,又让宁琳琅拿出一块消毒的布巾擦过之后,又用一块软布,在鱼身上来回擦着。不一会儿,鱼身尘埃尽去,一条黑亮的铁鱼出在眼前。整条鱼虽然造型比较死板,鱼眼也比一般的鱼要大一些,好像是有点生气的样子,但是鱼身上的鳞片和鱼头上的纹饰却是很漂亮,丝毫毕现的,和方才那个沾满泥土和污渍的小玩意儿完全不同了。
这时候,周围已经围了十几个人,都走路过的藏友和最近的摊主。
那个卖给张辰鱼符的摊主也在其中,看着张辰擦拭过后的“铁鱼”心里莫名的升起意思悔意,难不成这玩意儿真是什么“鱼符”?
但是马上就又把这个想法压了下去,不会的,这东西在自己手里有一年多了,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擦拭过,这黑亮的颜sè见过好多遍了,可是除了颜sè比较好之外,这东西并没有其他的特别之处。倒是那鱼头上的玟饰还不错,可也不能单靠着那点玟饰就说明什么,说来说去也就是一个不错的铁鱼,否则的话,自己怎么可能贱卖呢。再说那材质,说铁不像铁,说钢不是钢,也不知道是什么来路,但肯定不是兵符。那兵符都是两半的,这铁鱼完全没有缝隙,怎么可能是兵符呢。
谁知道这小子和这老头儿是不是骗子,专门来这里搭伙儿骗钱的。
这伎俩也不怎么高明嘛,先买下一件普通玩意儿,然后再由老头儿出来说法,最后就是借着短时间的炒作把东西高价卖出去,当我是傻子吗?
我先冷眼旁观,等到真要有人出手的时候,再站出来揭穿他们的诡计、骗局,也在这潘家园天棚区立一立自己的名号。这时候他已经完全忘记了,刚才他还暗夸自己眼力好,想把张辰当凯子骗,结果被对方揭穿呢。
张辰将鱼身擦拭干净之后,心里也忍不住赞了一声,这鱼的做工还真是精细,每一片鱼鳞都排列有序,一片压着一片,且又大小适宜,如果假以颜sè,怕是和真鱼毫无二致了。鱼头上的神兽纹也是活灵活现的,极为精致,就是这点儿工艺也值个千把块的啊。真是想不明白,那个摊主敢把那么假的过分的麋品虎符买到一万,可这么漂亮的一条鱼,却只卖了一百块,真怀疑那家伙是不是脑子进水了。
张辰早已经通过意念力观察过这物件的内部构造,对于机括的设置已经完全了然于xiōng,打开这枚鱼符上的机关简直就是手到擒来。把软布交给宁琳琅装进专门的袋子,就把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捏在两只鱼眼上,开始一正一反地转圈。等听到轻微的一声“啪”之后,右手捏住鱼尾,左右动了动,接着又把鱼尾旋转了一圈。
又是轻微的一声“啪”张辰放开鱼尾,左手依旧捏着两只鱼眼,拇指前推食指后拉。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铁鱼”居然真的分成了两片,和表面颜sè不同,里边是金灿灿的一片。
左边那片的鱼头部分有一处微微凸起的浮雕状,鱼尾部分则是有一处微微凹陷,右边那片则反之;鱼头到鱼尾之间的腹部,分别排列着两行铭文。
围观的众人都惊呆了,这么神奇的事情可是从来都没见过呢。别说那些个路人甲乙丙丁,就连见惯了张辰手里神奇场面的宁琳琅和张沐,还有那一直表现得十分沉稳的老者,都有些微微的惊讶。@。
第一五二章七子八婿满床笏(下)
那位收了张辰三百块的摊主,现在更是恨不得抽自己百八十个大耳片子,好能够让自己长长记性。又看走眼了,这……,这怎么可能啊,我这不是一双慧眼的吗,怎么和瞎子也差不了太多啊,难道说我尼玛的天生就是受穷的命吗?
这个摊主和其他围观的摊主,都同时做下了一个决定,回头把自己手里的东西全部仔细研究一遍,任何的细节都不能放过,就像这条铁鱼一样,看着它不起眼,可说不准就是宝贝啊。
看着张辰手里的鱼符一分为二,老者也有些激动,情不自禁地站近了一点,和张辰一起去看那左右两片上边的铭文。右边一片上面是“兵甲之符,敕汾阳王,事涉江山,如朕亲临”,左边一片是“大唐代宗皇帝,宝应元年八月”。
意思大概就是说,这玩意儿是指挥天下兵马的信物,现在把它交给汾阳王,如果有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拿出这玩意儿来,就相当于皇帝自己的旨意了;从唐代宗宝应元年八月开始,这个事,就这么定下了。
汾阳王是谁?郭子仪啊,据说是全天下古往今来最会当官的一个人,平定安史之乱、仆固怀恩叛乱,年近八旬依然披甲挂帅,击败吐蕃大军。一辈子伺候了四个皇帝,从武状元开始,官至宰相,封郡王;也是惟一一位由武状元出身当了宰相的;被唐德宗尊为“尚父”。
史上曾说他是“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这可不是吹的。老郭家一家子都是大官,好些个子孙也都是娶了公主的,算得上最大的皇亲国戚团体了,皇帝对他家的疑心自认会少一点,又说郭令公此人,带兵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好手,可是这武人若是多了一颗好脑瓜子,那就更了不得了;传说郭子仪最爱看《史记》,从中也学了不少本事,皇帝信任他让他去打仗,可是他以打完仗就主动请皇帝把兵权收回去,说的是一套一套的,皇帝自然是更加信任他了。
这兵符可就是三军指挥权啊,有了辖制天下兵马的权利,想干个啥偷鸡摸狗,气吞天下的**工作,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了。
自古以来,兵符都是两块的,一半在将帅手里,一半在皇帝手里,没有啥大不了的事情,是不会使用的,甚至有些平安官员,干了一辈子工作,也没有把两片兵符合在一起的时候。而且,为了防止掌兵的将帅有什么不和谐的举动,朝廷对于兵符的使用也很是严格。说严重点,看着是掌管着万千兵马,可是你想要调动五十个当兵的,大概就是比现如今一个排左右的编制稍微多一点吧,如果没有两片兵符合并,那也是万万不行的。
一般来说,兵符上的文字是没有这样的,都会写上一句“右在皇帝,左在某某地方”,存世的兵符并不太多见,但是结合古代帝王的权术,能够发下这样的兵符,绝对是少之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事情。这鱼符上明明写着,这两片都是给郭子仪的,并且遇到危及江山社稷的时候,可以代表皇帝,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
那么皇帝对他有多信任呢?有一出戏,叫做《打金枝》的,就是说这个呢。他儿子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和公主吵架着了急把公主给扇了,公主就说我老子是皇帝你还敢打我啊,你也太无法无天了。他儿子就说,皇帝算个吊啊,有啥了不起的,只不过是我老子不想做皇帝罢了。
公主被赶出家门,去到皇宫娘家,和他老子说了这事。郭子仪也不是摆着看的,当下就去跟皇帝请罪,皇帝却反过来安慰他,说什么“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两口关起门来吵架拌嘴是很正常的事,咱们是亲家,做为他们的长辈,要是把这事情当真了,那可就闹笑话了。
“小伙子,借一片给老朽看看如何?”老者说话的时候声音都有些激动了。
张辰见老者一脸急切,期待,还有些懊悔的表情,估计这位很有可能就是奔着这玩意儿来的,只不过自己抢先一步了而已。刚刚已经答应给他看看了,倒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招,就把其中的一片递给那老者。
老者接过那片鱼符之后,仔细地端详着,眼睛里满是欣喜的神色,嘴巴里嘟嘟囔囔地念叨着一些好像是地方性的语言。张辰听不懂他念叨什么,也懒得管他念叨的到底是什么,只顾着看自己手里的那片,意念力却释放出去,笼罩在老者和他的几个保镖周围,只要他们有所异动,就逃不出张辰的布控。
老者念叨了一阵子之后,终于又开始说普通话了;“这鱼符做工当真是精细啊,以陨铁为外壳,采用包嵌的技术把黄金裹在里边,竟然看不到一点衔接的痕迹,外表奇特而内里华贵,实在是难得啊。而这机括的设计和制造也是十份的精巧,以鱼眼和鱼尾同时作为机关,端得是巧夺天工。”
“郭子仪戎马一生,直至八十四岁高龄方才卸甲,对大唐王朝鞠躬尽瘁,保得大唐江山安宁二十余年。历玄、肃、代、德四帝,两度入相,屡建奇功,满门富贵,后代多为皇亲国戚,爵至公侯者众多,却安于天命。史传郭子仪大寿,子女皆往拜贺,七子八婿满床笏,帝恩之盛古今罕有,也只有他能够当得起皇帝如此的信任了。”
“天下兵符万千,能够不分而持之的却是仅有这一枚,说他是古今天下第一兵符,也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这鱼符上并不见‘合同’二字,背脊处也没有骑缝的铭文,又有如此精巧的机关锁合,果然与古籍所记载的一样。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它在泥土破烂之中混杂了千年,从来没有被人发现或者找到,小伙子,你真是好运啊。”
张沐毕竟不是打小就开始入行的,虽然一直以来学习都很努力,但是她从学习收藏开始,到现在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对于很多的典故还不甚了解。
听了老者的话,就问张辰:“小辰,什么叫‘七子八婿满床笏’啊?”
她这一问,了许多在场的人也是竖起了耳朵,想要听一听。全民收藏归全民收藏,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爱好收藏的人都是行家,甚至连那些摆摊设点的小贩,也多是二把刀,平日里以兜售假货骗人为主业,手里没什么真正的玩意儿。
张辰对于张沐的问题从来都是在第一时间解答,笑了笑,答道:“正如这位老先生说的,郭子仪一家子都深受帝恩,子孙里边娶了公主的就有好多个,还有做了皇后的,那是真正的满门富贵。‘七子八婿满床笏,说的就是郭子仪过大寿的事,当时郭子仪有七个儿子和八个女婿一起来给他拜寿。这些人都是做官的,进门就要把笏板先放下,十五个人的笏板都放在那里,一下子就把床头都摆满了。”
“后世的很多诗词、戏曲,甚至是大鼓书,都有这么一段,京剧、越剧、黄梅戏、昆曲之类的都有《满床笏》这一 (: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