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人生 第 11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只要人类有计划并且合理的对海洋资源进行开采和开发,而不是抱着一种竭泽而渔的贪婪态度,做好该有的防御措施,海洋对于人类来说就是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

    就拿现在正打捞着的三艘沉船来说,如果这三艘船不是因为沉没了,而是一直被使用到最终退役,他们绝对不可能被保存到今天,船上的那些文物也不可能被留下来。其中的一些绝无仅有的历史文化遗物,早就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被损耗殆尽了,今天的人哪还有机会见到它们的真面目。

    不说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就在我们的国家,当年的那一场浩劫中,有多少的精美文物和和历史文化遗产被毁掉,甚至连一些古代的遗迹都被拆毁了,不计其数啊,人类对自己何尝不残忍呢。

    张辰不禁叹了一口气,从刚刚得到这些漂亮珊瑚的喜悦中把心情转了出来。他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努力,把唐韵好好办下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文化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现在的张辰已经从单一的对古文化传播中分出一部分心思来,开始对近现代文化和艺术因为逐渐着手了。不论是现代文明还是古代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应该被尊重,被妥善地保存和传承下去,不至于在若干年后找不到历史的影子。

    除头前的第一天有几十株珊瑚不断被带出水面,之后的船表清理工作就很乏味了,工作人员三班轮换,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工,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把唐代沉船的外部清理完毕。

    这还不算完,舱体内部的清理工作也不轻松,大量的淤泥,深海鱼类的尸体残骸,堆积的海藻和其它海底微生物的**、固化体,还有从外部渗透进仓内内的遗留痕迹,这些都是要全部搞干净的。

    也得亏是“破坏者”去做这些工作,它们只是机器人,只要有足够的能量供应,而它们又不会因为承受不住劳动强度而出现故障,工作就能够持续顺利进行,如果“破坏者”也有思维的话,怕是早就撂挑子不干了,这简直就是最无耻的生产力压榨。

    又是四天的时间之后,舱体内部也基本清理出来了,淤泥中夹带着不少的琉璃和瓷器碎片,也被“破坏者”摘了出来,全部装筐由吊篮带到打捞船上。琉璃碎片的研究价值相对小很多,没必要全部留下;唐代的瓷器碎片不但在研究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在收藏市场上也是好东西,这些是要全部留下来的。

    唐风号上的仓库里并没有一片瓷器,而是腾出一间大库房来,存放着沉船上连乘客带船工拢共四十多人的骨骸,这些都是要带回国内焚化后安葬的。

    照张辰的话说,这些应该都是中国人的遗骨,同为炎黄子孙,现在又得了人家这么大量的遗物,帮着人家办办后事也是很应当的。中国人自古就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即便现在已经不允许土葬了,烧一下找个公募葬了也算让他们都落叶归根了吧。

    这些远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远行者们,为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和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大量的海图和航线就是在他们的一次次探索中被找出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后世宋元明等朝代中国的伟大航海。

    也许这些骨骸不全是中国人的,可即便不是中国人,那也是在当时和东土大唐很友好的外籍人士,冲着这份心意也不能太亏待了人家,毕竟怎么说也是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嘛。再说就是想分也分不出来了,而且也只是有很小的可能存在外国人,干脆一个规格对待也就是了。

    两张更新完毕,保底月票、推荐票,统统我都要。

    第三九七章海上丝绸之路(六)

    第三九七章海上丝绸之路(六)

    之所以猜测沉船上的人不全是中国人,是因为“破坏者”在清理船舱与你的时候找到一只密封的玉质小盒子,里边装着证明这一船人身份的金牒。

    这金蝶可不是所谓的佛教经典,而是一册巴掌大小,真真正正由黄金打造的官方文牒。能够用到金牒,那就肯定不是民间行为了,而是代表当时中央政府的,也就是说这船人是公派出国的。

    金牒一共有七页,上边是阴雕的文字,做工极其的精美,堪称文牒中的顶级存在,但是这份文牒的价值,就让张辰暗自欢喜了。

    文牒的大致意思就是说:大唐高宗显庆二年,皇帝觉得应该加强大唐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派出使节团前往各国宣扬天朝上邦的文化和执政理念,因为大唐的佛教和天竺国本出一源,就派了洛阳承安寺的高僧能衍大师为首,组织了一支六十人的团队前往天竺,由怀化中郎将阿鲁图朗为护卫武官,统领八百军士沿途保护。并带去大唐皇帝赐予的礼物若干,希望大唐和天竺世代友好云云……,最后一页是皇帝的戳子。

    当时的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属于高度发达的国家,有很多“远在天边”的国家的人,甚至很多的军人都是外族人。

    像大唐第一胡将,灭高昌国、败高丽盖苏文军、败西突厥、灭龟兹国,为李世民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在李世明故后请求为其殉葬的毕国公阿史那?社尔氽;还有史大奈、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等人,都是唐初的胡人名将;当然后边也有比较不堪的,例如安禄山之流,也就不提了。

    怀化中郎将是唐代正四品下武将的职称,但是阿鲁图朗这个名字可就不知道是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人了,也许是现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也许就是当时来到中国的大食、波斯、西域等地区的人。

    带队的武官是一个外族人,兵士之中难免就会有一些外国人的存在,所以打捞团队猜测,这些遗骸中也许会有外国人的存在。

    文牒上所记载的礼物可不只是这艘船上的这么多,总数一共有十几万件,只是这艘船上都是比较贵重一些的。而金牒又在这艘船上,那这艘船就应该是当时的主船,也就是那位能衍大师的座船了。

    根据金牒记载礼物清单的数量和体积来看,出使印度的这支交流团队至少要有十艘以上的船只才能够用,只是这艘主船比较不走运,被风浪拍翻了沉入海底,而其它船只是否也同样不走运就不得而知了。

    六十人的团队,八百名护卫官兵,至少十艘以上的船只,需要的船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少说也应该在三百人左右。这样算下来,船上的乘员分布大约在五十人到一百二十人,这艘船是能衍大师的座船,护卫力量应该会强一些,成员人数应该在货船和护卫船之间,差不多就是七十人左右的样子。

    如今船上只剩下五十多副骸骨,不见了的那些八成是在失事的时候掉进海里了,说不来里边就有能衍大师和阿鲁图朗两人。

    不管怎么说,这些人都是为了往海外宣扬中华文明而丧生的,张辰作为一个受了人家益处的后辈晚学,帮着这些千年前的先辈收拢一下尸骸,也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打捞团队的专家们围绕这部金牒研究了两个多钟头,基本把这艘沉船上大致的人物和配置,以及当时的使节团阵容、都有去往哪些国家、具体的行进路程等做了一些初步的推论。

    张辰从会议室出来后,跟在他身后的崔正男用很是不解的语气问道:“师兄,我看咱们国家出访外国的时候,都是一个团队顺道去好些个国家;你说为啥古代的使节团都那么麻烦啊,难道就不能一队人全部完成呢吗?

    你看啊,东南亚这边大多数都是佛教国家,你们刚才讨论的暹罗和真腊,就应该是现在的泰国和柬埔寨吧,那也是佛教国家啊,为什么不让这一队和尚挨着去呢,那样的话兴许就躲过海上的风浪了。”

    张辰抬头看了看崔正男,没想到这小子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东西,笑道:“这么做有两个原因,首先古代人的出行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使团从中国去来回一趟印度可能需要最少半年左右的时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功夫。

    在一个就是宗教方面的原因了,泰国和柬埔寨这些地方信奉的是南传佛教,也就是所谓的小乘佛教,中国信奉的是北传大乘佛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的。”

    崔正男拍拍脑袋,长长的“哦”了一声,突然又发现有些不对,道:“可是师兄,西游记里边不是说,中国原来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唐僧取经回来以后才改了大乘佛教的吗,怎么到你嘴里就变了样子呢?”

    有一个中了小说毒害的好奇宝宝,张辰摇摇头暗叹一声,给他解释道:“小说是小说,就好比《三国演义》不是历史一样,里边的很多内容就是一个故事,你不能把小说里边的东西当做真的来认识,那可是要闹笑话的。

    所谓的南传小乘佛教,又叫做‘上座部佛教’,是从印度向南传播,逐渐扩散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区,最后是到了我们国家的云南南部;而北传大乘佛教,则是从印度西北部开始,经由中亚和西域,一路向东传播到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地的。

    佛教的三乘分别是小乘声闻乘,证阿罗汉果;中乘缘觉乘,证辟支佛果;大乘菩萨乘,证无上佛果。他们都属于佛教的支系,并没有哪一枝倍力乐佛教的宗旨,只不过是精神世界的终极追求不同而已。

    不管是什么样的信仰,只要有了些许的分别,就很可能会造成大的矛盾,尤其是在咨询完全谈不上广泛传播,更不可能有发达概念的一千多年前,如果不是特别睿智的大能者,不可能看破层层迷雾直指心性。

    古代的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死板的,如果贸然派了大乘佛教自诩的僧人去到小乘佛教的国家,而且还是外来的和尚,难免会因为理念不同而发生一些争执和矛盾,这些都是对宣扬天朝文明不利的。”

    崔正男关心的就是他所知道的内容,能够解答了自己的疑惑就可以了,对于专家们讨论的其他问题,他就不会太在意了,毕竟不是他的专业,就是想要关心也没那个基础。

    真正在专家们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中,得出的答案远不止表面这些,里边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所涉及到的当时社会环境下唐朝的航海规模,政府的外交力度和唐代时候整个亚洲地区的时局形势等方面,都可以对当时的历史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还只是通过一册小小的金牒能够了解到的内容,如果把沉船上的文物都打捞上来,对研究唐代的历史意义更加重大,在确定一些之前已经得出的成果的正确性之外,还能够弥补很多学术研究上的空白。

    船舱内的文物开始打捞后,才真正到了这次打捞作业的**期,虽然这个**期被放在了很靠前的时间段,却并不会影响专家团的兴致,见到大量的珍贵文物出水,他们根本没工夫去考虑其他的问题了。

    船上幸存的几百件琉璃器均为佛家法器和人物造像,琉璃是佛家七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珍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有,普通老百姓不得一见。

    琉璃的制造工艺相当复杂,需要采用制造青铜器的脱蜡铸造技术纯手工制作,经一千度以上高温的火炉将琉璃石和琉璃母熔化,再由熔液自然凝聚而成。全套过程需要经过十天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经过几十道严格的工艺流程才能够最终成品。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没有精确的技术指标,琉璃也和很多的瓷器一样,烧制过程中一旦有某一点没有完全到位,这一炉的产品就会成为废品,十几二十天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而琉璃还有一个其它的瓷器或者金银铜器不会有的缺点,不论是瓷器还是金属器皿,少在失败后还能够将大多数原材料收回再用,琉璃却是不能够的,只要出现问题,就是颗粒无收,血本无归。

    所以琉璃自从被传说中范蠡发现开始,直到就因为它的烧制困难和原材料昂贵,而成为皇家的专用品和赏赐大臣的恩物。

    《西游记》中被贬到流沙河蹲苦窑的三师弟沙僧,就是因为不慎打碎了一只琉璃盏。作为一个天宫的卷帘大将,一个货真价实的神仙级别人物,居然会因为一只酒杯获罪。

    虽然沙僧的遭遇比较让人们觉得很不人道,变相激起了老百姓对封建王朝当权者的方案和痛恨,但是也证明了琉璃在古代人眼中的珍贵程度。

    自南北朝开始,佛教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尤其是在崇佛的唐朝,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以至于大量的劳动力为了躲避徭役和赋税遁入空门,国家的经济收入也被各大寺院吸纳了不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但是人们对佛剑的崇尚热情却从来没有因此而降低过,即便经过了政府的多次打压,依然蓬勃而有力地发展壮大着,可见佛教这一信仰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之高。

    佛教中的药师佛就叫做药师琉璃光如来佛,他的净土就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琉璃作为佛家七宝,越发受到一些崇佛的达官贵人的追捧。

    而沉船舱内的琉璃中居然有高度近一米的大型多彩琉璃释迦牟尼像,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对外交流活动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当时中国人的手工艺的确已经站在了世界最顶尖,而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因为是作为外交礼物使用,要代表天朝上邦的面子和尊荣,展示大唐的国家综合实力,船上所载的文物几乎件件都是精品。

    看来古代的帝王和政客们也是很有手腕的,知道通过这种文化外交来震慑周边诸国,对天朝上班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心理。

    人类只有在生活富足,经济达到一定饱和度的时候,才会更加注重物质上的高层次享受。能够制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来,可见唐朝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蜜罐里了,其他的国家见到这些来自唐朝的艺术品,除了羡慕之外就只有敬畏了。

    船上受损最严重,在琉璃器之外,就要数陶瓷器了。瓷器的烧制技术在当时属于中国人的独门绝技,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能够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其它很多的国家甚至连陶罐都不一定能烧好。

    被打捞上来的八千多件完整陶瓷器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佛教题材的,类如香炉、净瓶等法器和各种人物造像等等,其余的则多是装饰用陶瓷器和日常生活用具。

    最让张辰高兴的,就是在二层甲板的尾仓里,并列着好些个简易的箱子,箱子里边用来作为填充物的木屑并没有腐烂或者冲散,依旧严密地保住这藏身于其内的一尊尊三彩佛教人物像。

    虽说在工艺和历史的研究工作中不一定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造像不但在唐韵现藏的两件大型唐三彩马之后再次证实了唐代三彩有大量的大型器生产烧制,也弥补了因为上世纪初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三彩罗汉组像流失给国内收藏展览界带来的空白和遗憾。

    根据一部民国年间的《易县志稿》记载:八佛洼在峨眉寺沟底之东北支,亦称百佛洞、百佛山……山半有洞名百佛洼。

    百佛洼又被当地人叫做百佛洞、百佛山、八佛洼等等称呼,据记载,百佛洼中有大小瓷佛像共计八十尊,以及三彩观音等大量的佛教陶瓷造像。

    其中的十六尊辽代三彩罗汉造像,在上世纪初被国内的文物贩子和当地的政府盗卖给德国人贝尔?契斯基等和其他的洋人,至今仅有十尊存世,分别被英、法、美、加拿大等过的博物馆和一个叫做松方幸次郎的日本人收藏。

    辽代是三彩发展的顶峰时期,且辽人不只对人体着意刻划、求其精髓,在造像的细节处理上也殚竭智巧,辽代的三彩造像可堪称三彩中的顶级作品。

    而沉船所载的二十多尊佛教造像中,虽然没有罗汉造型,也不是辽代时候的巅峰之作;但却是三彩陶器另一巅峰时期的精品,在释迦摩尼佛、燃灯佛、药师佛等十多尊佛像,和八尊四大菩萨像之外,还有一组在国内极少见到的八部众造像,算是国产佛教造像中的绝无仅有的三彩陶器造型了。

    也许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和皇帝的家天下概念灌输下,“官本位”这个模式在中国人思想中占到了绝对主导因素,中国的大多数佛教信徒都愿意尊拜佛祖和菩萨、罗汉,对于其他的佛教人物多少有且欠尊敬,所以八部众或者金刚等**力者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市场。

    而这些造像是因为要赐给印度国王或者某些寺院的,所以才会特别烧制出八部众这样的小众产品来,恰恰也是因为这样,在一千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给中国的佛教造像收藏品增添了一抹新鲜的颜色。

    这一批三彩陶器中还有另外一个亮点,一百多件印度人物造型的陶俑,同样也是在以往的三彩陶器中不曾见过的类型。

    这些陶俑有衣着华丽,脑袋上缠着一大卷裹脚布的贵族造型,有身裹沙梨,以丝巾蒙面的侍女造型;还有骑着高头大马,一手持弯刀,一手藏虎爪的骑兵俑;无一不是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艺术精品。

    众所周知的唐三彩陶俑造型中,有胡人造型也有汉人造型,文官、武官、侍女等等也算是种类繁多了,但是却从没听说过有印度人造型的,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对于各种不同文化的接受和包容程度。

    打捞上来的瓷器中最有价值的,则是一批高宗皇帝御赐的秘色瓷,器形完整的四百多件瓶、罐、壶、碗瓷器,全部都有“高宗显庆二年御赐”的刻款。

    在此之前,关于秘色瓷的始烧年代《》法。这批秘色瓷的出水,有着很重大的意义,为秘色瓷的最初烧制年代提供了坚实的佐证。

    五代说的根据来源于《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史》、《宋两朝供奉录》等文献中“五代的钱氏朝廷向后唐、后晋和辽、宋王朝进贡的越贡瓷”的记载;而晚唐说的主要依据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和徐夤(yin)在诗词中提及了“秘色”一次,和法华寺地宫中出土的秘色瓷实物。

    持这两种说法的人长期以来都在为各自的理论而争执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晚唐一派坚持自己的实物论,五代派则是攻击晚唐派的实物有差别,不能当作依据。

    而这次唐韵打捞出来的初唐秘色瓷,不但器型繁多,而且釉色也存在明显的多样变化,还有最要命的刻款,以及盖着皇帝戳子的金牒作为证据。足以打破两派之间的争论,从而一概秘色瓷的人始烧年代,将这一时间提前了至少两百年。

    唉,真是无语啊,啥也不说了,咱就是这么个烂成绩,死喊痛哭的才求来四票,弄的都不好意思开口要票了。月票有没有无所谓,推荐票多一些也好啊,可就是这么不见起色。

    就这么着吧,也许是写的的确太烂了,得不到票也很正常,实话实说,俺这次真的死心了。

    票,不求也罢,坚持到把这个命题完本,算是给一直支持俺的同学们一个承诺吧。

    浪拍云在此谢过诸位了

    第三九八章海上丝绸之路(七)

    第三九八章海上丝绸之路(七)

    中国人长期以来就对玉有一种偏爱,也形成了延续数千年的玉文化,盛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富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文化和艺术在社会现象的强大推动力下高速发展。

    作为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派出使节去搞外交,礼物之中怎么能缺少了最能代表华夏之君子美的的玉器呢。

    接着打捞出来的玉器类文物,也是十足的有看头,因为是用作外交礼物的用途,除一些装饰品和大的器型外,多数都是成双成对合着是成套的,这样的文物要比以往单个体的出现在价值上高出很多。

    其中比较有独特代表性的,是一套仿照犀角杯的造型,以高浮雕手法雕刻梅兰竹菊四君子纹饰各样四只,共十六只的和田羊脂玉杯。

    这套杯子在后世曾经得到过数代皇家的喜爱,只是一只明晚期的皇家御用杯子,就要价值千万以上。这样的也要过五千的,整套十六件同时出现那就是当植物快的无价之宝了。

    成套的浮雕卷云纹单耳青白玉玉杯,莲花纹金口白玉杯,八瓣花形水晶杯,还有浮雕牡丹纹花瓣形和田玉杯,这些都是在存世的唐代玉器中不曾有过的整套器具。

    唐代的艺师无疑是大胆的和具有包容性的,他们能够吸收外来艺术精华,并且融为己用,使唐代的工艺制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这一点从打捞出来的一套十只的黑玛瑙羚羊首角形杯就能得见一斑,唐代时和中国文化交流最深入广泛的纪要书西域文化了,这种角形杯就是当时西域酒器中的典型。

    十七厘米长的杯身被雕刻成弯曲的羊角状,杯壁琢磨的非常薄,只有不到三个毫米的厚度;椭圆形的杯口内外光洁圆滑,杯底雕成一只羚羊头的样子,细长的双角一直延伸到杯口处,羚羊的嘴部箍以金圈。

    杯子的造型生动自然,器型高贵典雅,即便在当时,也都属于难得的顶级艺术品,在存世的历代玉杯作品中,也都属于顶尖的杰作。

    那两只半米高镶嵌宝石的玉雕狮子被打捞上来的时候,一样引起了船上所有专家的惊叹,船上的专家都是考古和收藏行业的大拿,见识过的文物古董不计其数,可是谁也这么大个头还镶嵌着宝石的玉狮子。

    雕刻这对狮子所用的材质虽说只是独山白玉,可质地却是独山玉中最好的,如果不是因为在海水中能浸泡了一千多年,表面有一些被轻微染色了的痕迹,也失去了本来的油亮光泽,真可以说是欺霜赛雪了。

    狮子的造型和后世相似,唯独的不同之处在于底座相对矮很多,只有不到十公分的高度比例上显得有些怪怪的。

    两只狮子面部表情做微怒状,张着嘴巴,露出了森白的牙齿,用红宝石镶嵌着的眼睛圆睁着。好像在告诉所有的人,在它们身后的地方,是由他们守护着的,不允许任何人侵犯。

    打捞船载文物的第三天,张辰最期待的三件金器被送上了勇士号的甲板,这三件是张辰在最早先用意念力探查的时候就盯上的,三件是全部打捞上来的文物中最有价值的,不止是因为其使用的材料昂贵,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和工艺方面的价值。

    要说这艘船上的金银器,那也都是件件不凡,天朝上邦的皇帝御赐礼物,不得讲究点泱泱大中华的体面吗,数量和质量哪一点都不能次了,不但是能工巧匠精心打造,而且大多数还都是带着“文思院”款,以证明是皇家御用之物。

    其中并不乏一些罕见和绝有的,如雕刻着十二圆觉和海水云纹的银鎏金锡杖,一尺多直径的纯金钵盂,缠枝莲花纹的金错银荷叶盘,银质鎏金的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熏炉,等等的佛教器物。

    其它的也有一些日常生活所用的金器,八角形小喇叭口的缠枝花卉纹单耳金杯,鸳鸯莲瓣纹金碗,银质鎏金的鹦鹉花卉纹提梁罐,以及小巧精致的飞天纹金栉(读音:zhi;梳子和篦子的统称,古代妇女用来梳头,也可以作为首饰)等各种宫廷款式的金银首饰等等的大小千把件。

    尤为突出一些的有几套宫廷用的茶具,包括银质鎏金和纯金两种的碾槽和碾轴、龟形盒、云龙纹调达子、金丝结条笼子等饮茶用具,以及集多种金银器加工工艺与一体的银质鎏金盥洗盆等。

    可见当时的茶文化在皇家也是很流行的,甚至会把茶具当做外交礼物来使用;而且通过这些茶具,也能够感受到皇家的生活端得是奢华无比。

    还有两盒刻花金碗,一盒内共装有金碗二十只,錾刻莲瓣人物纹,每一只上面都有八层莲瓣,每一层各有十二瓣,莲瓣内的图案是释迦牟尼像,碗内壁则是分别雕刻佛教二十诸天像。

    另外一盒中装着二十四只金碗,以同样的雕刻手法置两层仰连瓣,每层十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刻出鸳鸯、鹦鹉、鸿雁、鹳翎、兔、獐、狐、鹿、鸭等二十一种动物的造型,有的左行走或飞翔状,有的站在莲座上。

    两盒金碗虽然数量和表演的内容不同,一盒是一佛教题材为表达内容,一盒把佛教的莲台和中国古代象征吉祥等美好意义的动物家和在一起。錾刻的刀法细腻而传神,不论是人物造型的眉眼、身姿、神态和衣着首饰等方面,还是动物禽兽造型的羽毛麟角、首尾肢体等方面,甚至连起到衬托作用的莲瓣都透出一种美感,每一个细微处都錾刻得清晰可见,皇家御用工匠的妙手得来,果然是不同凡品。

    而张辰最看好的三件,却是要更加的精致,更加的美轮美奂,即便是放在精品如云的唐韵展示中心里,也足以排得进镇馆之宝行列了。

    虽说金器之中有很多的佛教法器,也有不少的纯金或者铜质鎏金的造像,而且没有一件是普通货色的;但是张辰最看重的金制佛教器物,还是放在最后登记的这对纯金浮屠。

    这对浮屠只有不到四十公分的高度,但却是纯金打造,镶嵌着绿松石、青金石、珊瑚、水晶、砗磲、琥珀、玛瑙等各种宝石。

    而且这浮屠用料十足,上下内外皆是赤金打造,重量超过了九百斤,海神号上连护卫队员在内的两百多人中,也只有张辰能够搬得起来,一向以力气大著称的崔正男使上吃奶的力气也只是勉强能够挪动。

    两座浮屠造型一致,都是由塔底、塔座、塔身、塔脖、塔伞以及顶部的日月组成。

    塔底为莲花瓣正方十字形须弥座,从底部向上是两层台基,嵌松石回纹缘和蓝宝石二十八颗;塔座四周有镶嵌二十颗蓝宝石的束腰,塔底正中刻着一朵佛花,周围镶嵌祖母绿二十颗,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小狮子。

    塔座的两层莲花瓣之间是三层金刚圈,上下两层以回纹作为装饰,中间一层镶嵌着七十二颗浑圆的小粒珍珠,间饰松石莲瓣蕃莲纹。

    座面镶嵌松石蕃莲,四周玛瑙栏干,栏杆镶嵌珍珠二十颗,四角设有小金塔各一座,造型和主塔相同。

    塔身采用覆钵式造型,嵌着八个红玛瑙的兽面,周围用绿宝石缨络纹包裹。安欢门镶嵌着红蓝宝石各六颗,门内的塔室安放着一尊释迦牟尼坐像,室顶的方坛嵌着二十多颗宝石和珍珠。坛上是镶嵌珊瑚和祖母绿的十三极塔脖。

    塔顶的华盖垂下部分用发丝粗细的金丝编制,中间串扎蓝宝石珠子;塔尖部位则是镶这红宝石的日月。

    整座浮屠造型华丽无比,镶嵌各种宝石七百多颗,却丝毫不显得杂乱,工艺精细到找不出任何瑕疵;在海底浸泡了一千多年,依然能够保持完整,堪称古代佛塔作品中的顶级珍宝。

    不只是张辰,全部打捞团队的专家都被这两座浮屠塔迷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就能够看到,这些或年长或年轻的专家们对它们的喜爱,大有看到眼中就不舍得再把目光挪开的味道。

    故宫博物院藏有不少的佛塔文物,镶嵌宝石的金塔也不止一两座,但是却没有一座能够和眼前的相比。要么是年代不够久远,要么是工艺不够精致,即便是一些皇家重宝,也达不到这样的艺术水准。

    如果说这对纯金浮图代表着源自印度的佛教文化,那其他的两对仿青铜器打造的大型金器,代表的就是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了。

    九龙尊是一对仿造商周时期的酒器“尊”的概念来制作的,近半米的高度,尊口直径超过三十厘米,重量更是超过了五百斤。

    整体的纹饰分为三层,第一层为九条从底部而上的蟠龙形态各异,龙身蜿蜒盘结,龙首从口沿处探进尊口内,额上双角峥嵘,阔吻巨口,两眼大睁,像极了行云布雨的龙王摸样。

    第二层是从尊腹部开始向上延伸的高浮雕卷云纹,将部分龙身掩入其中,偶尔还能够在某一朵云的下边看到半只龙爪。如此精美细致的工艺,也只有在皇家精品上才能见到,民间的艺人远不能达到如此高超的技艺。

    自尊体腹部向下的浅浮雕海水纹,是整体纹饰的第三层,细腻的纹路乍看之下,犹如从天空向下俯视看到千里之外的大海,虽波涛汹涌,却远不可及。

    这样的一对九龙尊,张辰在之前是从来没见过的,一时之间还无法看出仿制的原型处于那个年代。只是从某些纹饰的特征上看有东周和汉代时期的影子,但是龙神的造型却可以肯定是唐代的,也许这就是唐代人按照青铜器的概念,以唐朝的工艺臆造出来也不一定。

    若单从艺术的表现来看,这对九龙尊绝对是完美无缺的,无论材质还是铸工、打磨等工艺都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即使在一千多年后的高科技时代,也很难做到这样的完美。特别是蜿蜒而上的九条金龙,堪称此类中的典范。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龙的造型,又因为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以及龙在不同时期的地位,而造型与神态各不相同,都带有自己的时代气息。

    早期的龙虽然地位尊荣,但一般人家也可以使用龙的形象,自己在家中用龙形雕梁画栋并无不可,“叶公好龙”这个成语就很好的证明了这种情况。

    只有唐代的龙,在地位大幅提高的同时,民间也仍然在装饰和绘画等作品中常常用到这一题材,依旧属于常见的装饰图案;与明清时时期变成皇家专用的图案,制作时并不太强调艺术效果,而是要彰显无上的威严、庄重,甚至狰狞可怖的龙形大不相同。

    所以说,唐代的龙是最美的,最强调艺术效果,却又不失那种威严和庄重的神韵,足以当做**的门类,列入艺术世界的大雅之堂。

    这三对大型的金器都被装在镶着金边的楠木箱子里边,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材质本身的质地温润柔和,收缩性极小,遇水还能发出淡淡的幽香。又因为楠木不腐不蛀的特性,也是古代皇家贵族打制家俱和建筑用料的必选良材之一,故宫和京城的很多上等古建筑都使用了大量的楠木作为构筑。

    就是因为楠木不腐不蛀,所以这几只箱子在海底被浸泡了一千多年,打捞上来之后还能够保持原来的样子,并没有因为海水的侵蚀而腐朽。所以,在打开箱子之前,只有张辰一个人知道里边是什么东西。

    张辰有意要把这几件精品留在后面打开,当装着金器的船舱被一间间清理出来的时候,他就可以让“破坏者”的操作人员从这几只楠木箱子所在的舱房反方向前进。

    这个做法果然给所有的成员带来了极大的惊喜,最后的六只楠木箱子,只要打开一只,就会引起专家们的统一赞叹,大呼这次的打捞作业实在过瘾。

    现在第五、第六只楠木箱子就要打开了,这也是唐代沉船上最后的两只箱子,其他的所有船载文物都应标号入库,“破坏者”也都已经开始给各个舱室安装泡沫压缩包,准备进行下一艘沉船的表面清理工作。

    有了前边的四只箱子做引子,所有人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基本可以确定这两只箱子里边的东西也绝对差不了,但是又怕有个什么万一,里边的东西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那种大喜之后的严重失望可是很难受的。

    楠木箱子在海底浸泡了一千多年,本来略微发灰的橙黄色已经变得有些接近黑褐色,需要经过脱水和去碱之后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但是那种与生俱来的文静淡雅型纹理却是没有改变。

    张辰缓缓揭开了其中一只箱子盖,和其他的四只箱子一样,里边用来保护物品不被磕碰的棉絮和木屑已经被海水浸泡的有限陷了下去,在木屑包围的中央,有半只金灿灿展开双翅的仙鹤,。

    一些反应快的专家已经想到了什么,可是转而又一想,古代的青铜器造型那么多,谁又敢保证只有一种器型会出现这样的仙鹤呢。我们现在把某些青铜器当做宝贝来看待,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许就是一件普通的东西而已,青铜时代这个名词可不是白叫的。

    张辰把上层的木屑往旁边拨开,手掌拨至一半的时候,碰到了一个弧形,停下来把木屑轻轻推开,露出几片金黄色的镂空双层莲瓣来。

    周围的专家们看到露出来的莲瓣也忍不住了,最前面的几个人已经把箱子围了起来,其中一个还哦有些兴奋地叫着:“我的那个乖乖啊,还真叫人给猜对了,果然是莲鹤方壶,了不得啊,这玩意儿可是唐朝仿制的,还是纯金的呢,又是作为给印度的国礼,这意义可要比原来的那两只重要多了啊。”

    外边没有挤进来的专家们听到这句话,脸上也都是一片喜悦,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他们都是见过不止三五次的,在文物界的地位可是相当的高,在河南博物院和故宫都属于展馆之宝级别的,在河南博物院更是被摆放在了展厅的正中央。

    张辰笑着道:“各位师兄,各位前辈,现在我们只是看到了顶部的边沿和盖钮,还没把整器拿出来,也许就是其它器型也说不定呢,咱们还是先拿出来再说吧。”

    半开玩笑的和众人说了一句,张辰伸手把上边的木屑拨开一部分,露出了壶口的全部样貌,壶颈两侧的龙形双耳也漏了出来。

    抓住双耳向上一提,把这只七十公分左右的仿青铜莲鹤方壶提出了箱子,缓缓放在了甲板上,张辰自己都为这只酒壶迷住了,虽然他之前已经通过意念力观察了好久,但是真正亲眼看到了,还是有些意料之外的欣喜。

    打捞队的一位专家见张辰总是能够很轻松的把这些大家伙拿来拿去,心想自己是不是也能勉强挪动一下,试着上前去用双手抓住壶耳,用尽了力气,却不见东西移动分毫。

    松开双手,失望道:“唉,这纯金打造的家伙就是重啊,我看要比那浮屠塔和九龙尊都种,应该超过千斤了吧。不说艺术和文化,就这点金子也价值不低了。”

    最近状态实在差,每天只能撑死五千了,等缓过这几天,给大家加更几章吧,诸位多担待,原谅则个

    第三九九章海上丝绸之路(八)

    第三九九章海上丝绸之路(八)

    三九九、海上丝绸之路(八)

    黄金是永远的贵金属,人们也总喜欢用黄金来比喻某一件东西的价值和珍贵程度,这一点在时间上都没能落下,“一寸光阴一寸金”不就是那么说的吗。

    所以每当提到黄金的时候,总会想到这玩意儿很值钱,尤其是当一块黄金的重量超出一个正常人的力量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往往会把一大堆的钞票拿过来做等价的比喻。

    其实黄金远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张辰前后做过两次大额的黄金现货交易,在第二次交易的时候黄金涨价的前提下,也只不过是达到了三百六十美元每盎司。

    那次张辰可是拿出了足足五百吨黄金,堆在一起差不多有二十五个立方米,一千六百多万盎司这么大的一个量,也不过才迈出了五十七亿多美金。

    假设这件纯金的莲鹤方壶重量在一千斤,也就是一万六千盎司左右,即使黄金现在仍然在涨价,以四百美金每盎司的价格算,也就是价值六百多万美金,两只的重量加起来也不过值个一千多万美金。

    倒是可以换一亿国币了,这个数字放在正常的时候的确是不少,在零四年的中国绝对可以造就一个富翁,但是要和这只莲鹤方壶真正的价值相比,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这只方壶是按照青铜酒器的样式,经皇家工匠用纯金打造,上边还落着文思院的款;自身资本过硬的同时,还带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它的价值。

    张辰曾经在渤海秋拍上拿出的那套宝石镶嵌的金酒,加在一起也只不过是几公斤的重量,就是因为有了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拍出了七千万的天价。

    抛开在学术研究和展览方面的价值不谈,只说这对莲鹤方壶的收藏价值,如果同样上拍卖会,这么精美的大型纯金仿青铜酒器,还是唐代皇家工匠打造,只是拿出这些名头,能在三十亿之内拍下来都会做梦笑醒的,这东西根本就无价。

    倒不是说单纯的谈黄金就不值钱了,只是张辰的胃口早就被撑大了,他所投资的生意中,?(:

    ) ( 淘宝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2/21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