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暗侠 第 2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如水杯、笔、笔记本、晾衣绳,别针、你喜欢的音乐磁带、洗漱用品、梳子、镜子、鞋垫、手套、带手柄的金属饭盒、勺子、杯子、打火机、防潮火柴、巧克力、奶糖、口香糖、塑料布、塑料袋、卫生纸、湿纸巾、针线包、地图、指南针、望远镜、笔记本,太阳镜等等。

    开水经常烧不开,止泻药黄莲素自然用得上;维他命C可令身体增强抵抗力;润唇膏能防止嘴唇干裂;止痛药戴上了止痛片及头痛散等,预防高山反应引起的头痛。高热能食品如朱古力等,可以有效的补充体力。纱布、绷带、创可贴、碘酒、外伤药、止血带等也全部备齐。抗缺氧药物:红景天。葡萄糖等,如在出发前3天服用红景天,将可大大减轻高原反应。感冒药,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润喉片,哈哈,简直可以开药店了。

    此外张平还准备了2个氧气瓶和3个大铁桶,氧气瓶大家自然明白,但那几个大铁桶多占地方,有什么用呢?

    “这几个油桶可是经过高温、高压、微波粘合、真空处理制成的,看这个螺旋式进出油口,还配有一个可拆卸的抽拉油管和手握式把手,加油的时候方便的很。有了这几个油桶,悍马车的续航能力确实会增强很多,3个油桶能装90公升的柴油,就算悍马车百公里要耗费20多升油,这几个备用油桶,也能跑出几百公里了。”

    莫姨看张平准备的十分充分,欣然点点头,对张平的低调和扎实有了更深的印象。不过想了想,觉得还是需要提醒他们几句:“西藏的风俗习惯很多,你们一定要注意。到了西藏,对佛教一定要尊敬,多准备一些零花钱,准备一些哈达和一些小礼物,到了牧区的时候说不定会用得着。。。。。”

    最后莫姨对陶芸儿一摆手,示意她拿出几个盒子,递给他们。前两个盒子打开一看,赫然是三把92式手枪和两把05式微型冲锋枪。

    92式手枪是为了代替原装备的54式手枪而研制的。该枪分为5。8mm和9mm两种口径。92式手枪性能比之于以往大幅度提高,尤其注重人机工效设计。与国外同类手枪相比,该枪虽然在工艺和寿命上还有差距,但却很适合中国人的手形。

    05式微冲火力强大,它的四排50发的大容弹量弹匣是冲锋枪上的一大创新,也是其结构上的最大亮点。由于容弹量比85式轻型冲锋枪增加了近一倍,05式微声冲锋枪连发射击时有“手提式机枪”的感觉。加之结构简单,惯性闭锁,机构动作比较可靠,抛壳路线基本一致,很少出现卡壳等故障。05式微冲全枪长不到700毫米,重不足2.7千克,比德国著名的MP5系列冲锋枪还要短小轻便。卸除消声器作轻型冲锋枪使用时,长度只有500毫米,重2.2千克。

    哇塞,众人都被吓了一跳,方可欣更是尖叫出来,孙梅香是警察,自然知道这些东西意味着什么,疑惑的看向莫姨。

    莫姨轻轻一笑:“你们去的是西藏,那里鱼龙混杂,不少地方民风凶悍,不带点武器怎么能行。你们放心,这些东西是我托军队里的老朋友弄到的,还给你们弄了两个身份,合法性不用质疑。”

    打开第三个盒子,里面果然如同莫姨所说,是两套证件,上面写着陶芸儿和公子胜的名字,翻开一看赫然是某军特种部队的番号。这下几个人看向莫姨的眼神就多了几分敬畏,能轻而易举搞到这些东西,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即便是方可欣的父亲,堂堂的中海常务副师长,想搞到这样的证件也是要费上一番周折的。

    莫姨轻描淡写的说着这些,浑不在意这些小辈的观感。最后告诉他们,到了成都之后可以先找一个叫老顾的人,他可以为他们充当向导。

    心里有了期盼,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工夫已是要准备出发了。7个人准备完毕,目标:西藏。

    对国人而言,进出西藏共有四条线路,从青海进出的青藏线,从云南进出的滇藏线,从四川进出的川藏线,从新疆进出的新藏线。

    青藏公路是柏油路面,一年四季通车,是4条进藏线中最繁忙的公路,很多时候说进藏难,其实走青藏线开辆夏利都能到拉萨玩一趟。青藏线是在高原平台上,山势较缓,没有川藏线那样的高山峡谷,但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之上,这条路被人们称为通天之路。

    滇藏线南起云南大理,北至西藏芒康,是最多姿多彩的一条进藏路线。滇藏线进藏沿途经过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多,从大理开始,你就进入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世界。但是据说滇藏公路德钦以南路都很好,但过了德钦进入澜沧江峡谷后公路同川藏线一样,经常发生泥石流和塌方。由于这条公路和经济、军事上的作用不大,没有很强的公路维护力量,所以常常断路,在路上堵半个月是常事,

    川藏线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但也是进藏路线中风景最秀美的路。川藏线从四川盆地的成都开始,一路西行海拔慢慢升高,虽然有很多海拔超过4000米的大山,但只是很短时间的通过,且川藏线多数地区植被丰富森林密布,所以不必过多地担心因缺氧而带来的高山反应。走川藏线倒是不愁吃喝,川藏线是进藏路线中沿途县镇最多的路线。除了各种家常菜,沿途有很多山珍野味,可以一路大饱口福。

    新藏公路和其它3条进藏线比起来最为艰难。新藏公路和很多路段都是没有修过的路基和荒滩,全线平均海拔比青藏线还高,路况极差,饭馆和食宿点更少,条件也差,但阿里的神山圣湖吸引着无数人踏上这条艰辛的道路。

    经过研究,最后大家确定走的是川藏线。虽然难走一些,但是据说风景也是最秀丽壮观的,当然成为了大家的首选,至于说难度嘛,有了悍马,有了陪同的诸多高手,有了笑语殷殷的美女相伴,还有诸多大杀器,再难走的路,也是通途。

    正文

    第95章 古玩市场'奇·书·网'

    '更新时间' 2011…09…02 23:30:00 '字数' 3302

    既然选择了川藏线,那就需要在成都歇歇脚了。而从中海到成都,最快捷的路线自然就是途径合肥的中蓉高速了。

    众人分坐两车,一路无话,大概下午4点上下就来到了合肥。按照他们的计划,是要在合肥休息一晚,然后次日游览黄山,时间上安排的很紧。

    酒店是早就安排好的,吃过了传说中的曹操鸡后,已经很晚了。一路上的长途跋涉,几个女孩子已经累得昏昏欲睡,见到了酒店的大床,再也叫不起来,于是由着她们歇息去了。公子胜也说开车比较累,不想再出去逛了。只有刘大海还是精神抖擞,非要拉着张平一起到处走走。

    他们住得酒店距离合肥大名鼎鼎的城隍庙不太远,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到了。虽然是晚上,但是一眼看过去,熙熙攘攘的,人还是很多。

    刘大海出身豪门,眼界甚高,如今到了这颇有名气的,家里的老爷子更是喜欢收藏一些古玩。这次他出来,也是存了一些心思,3个月后就是老爷子的花甲大寿,自然想送点什么好宝贝,以讨得欢心,那好处可是大大的。

    事先安排路线的时候,他已经想好了,合肥一带也是历史古城,想必那些古玩之类也不少。这才特意将酒店安排在了城隍庙附近,也就是想淘点宝贝回去,说不定捡个大漏,那就厉害了。

    这城隍庙古玩市场从地面看上去倒显得并不是很大,只是四层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如果不是从空中浏览过,刘大海也不知道里面另有乾坤,市场的大门也很不起眼,不过在经过门口的停车场时,他们看到了不少好车,奔驰宝马停了好几辆,甚至也有几辆悍马沙漠王子之类的越野车,这也让刘大海心中对这号称是国内十大古玩市场之一的城隍庙古玩城充满了期待。

    由于已经临近晚上,市场上的地摊已经开始陆续有收拾的迹象了,但即便这样,行人还是不少,显得还是很热闹。反倒是那些有门脸的古玩店铺却是门可罗雀,游人稀少。

    眼见得张平就是个门外汉,刘大海向他解释,地摊上的东西便宜,在行话里面,就叫做俏货,并且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好玩意,就看各人的眼力了,至于那些古玩那些店铺,经年累月下来,也都是有一些固定客户的,对这些想捡漏淘宝的散客,并不是十分在意。自然,这两者之间的价格,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经常到古玩市场里面来转悠的,不外乎就是两种人,一种人大多是些老年人,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遇到真品固然可以出手收藏,不是真品也可以欣赏其艺术造型,这类人品味比较高,往往都是看的多,出手少。

    而另外一种人的目的,就是和刘大海一样了,来这里是为了淘宝。来这里淘宝的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自己喜欢,购买了之后大多都用于收藏把玩,很少出手转卖;另一种就是业内人士了,就像很多店铺老板一样,专门从事古玩买卖以赚钱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出售的,只要你价格给的合适。

    一路走着,张平倒是学到了不少关于古玩的行话。

    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

    俗语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

    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遇到新仿旧的货称之为“高老八”或“八爷”;对有些地摊货统称为“新加坡”,谐音“新假破”,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

    民国之前仿旧的叫“老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而“拾麦子”、“捡漏子”则是指买者有眼而卖者不识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买了“高老八”叫“吃药”、“交学费”,懂行人买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货叫“吃仙丹”。

    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假的,就只能说:“看不好。”

    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假,殊不知有些货是游击队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

    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印或学生复印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倒行”。

    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倒行价“;如果漫天开价了,那就是“天价”,一件古玩喊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弄不清楚是不懂还是存心坑人。

    以物换物是“打仗”,一批货物连好带孬一齐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扣,叫“打一”。

    购货时如说“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10块钱”就是1千元,“1毛钱”即是10元。

    术语行话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

    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老货无论出土还是传世,都有一层自然陈旧的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传世的东西叫“热坑”等等。由于术语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

    有刘大海的介绍,张平总算了解了一些,不至于像刚才一样,一开口都听不懂对方在说啥。还好他的记忆力一向比较好,这么多杂七杂八的词居然也真记了十之八九,让刘大海感叹人与人的脑袋瓜子就是不一样,想当年他可是陪着老爸逛了多少次才勉强记住的。

    这里的摊位真是不少,卖得东西也是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字画古玩就不用说了,小人书邮票烟盒火花以及各类票证等,居然有不少摊位都有卖,还有的摊位更简单,就是一包碎瓷片或者一包包散乱的铜钱。

    看张平看不上那些小摊位,刘大海一本正经的说:“你可别小看这些东西,说不定里面有几个好东西,那可就了不得了。像那碎瓷片,你听过有这么一句话没: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呵呵,黄金有价钧无价,就是说的这个了,一个小瓷器,别看是碎片,要真是那钧瓷,可真就是万贯也难买了。”

    旁边那个卖碎瓷片的摊子老板见这是个明白人,连忙兜揽生意:“老板,一看您就是行家啊,怎么着,上手看看,有看中的我给您算便宜点。。。”

    做古玩这一行,不怕你明白,就怕你不明白。越是那种明白人,就越容易走眼交点学费,自认为高明的人,嘿嘿,栽了跟头的绝不在少数。

    刘大海被老板说的高兴,也就蹲下身拨拉着那些碎瓷片。张平看他的样子,感觉这家伙估计也就是个嘴把式,不一定真能挑出什么好东西出来。果然过了没一会,刘大海讪讪的站了起来,连连说:“看不好,看不好。”拉着张平赶快离开了。

    一连走了几个摊位,也不见刘大海出手。张平故意问他:“大海,怎么,这些东西都没看上?”

    刘大海不好意思的干笑两声:“嘿嘿,平子你不知道,这古玩啊,一定要多看少出手,哪有那么多真东西给你看啊。这年头,假的太多了。咱再逛逛,过会去那些店铺里转转。”

    张平心中暗笑,也不说破。四下张望着,突然看见旁边有个摊位上的一块玉有点意思。

    玉的做工很好,圆圆的,扁扁的,一面雕刻着蝙蝠和寿桃;另一面布满了细细的矩形小孔。最难得的是玉中间还是镂空的,而镂空一直是玉雕制作中难度最高的工艺。

    看着感觉不错,张平开口问价。

    小摊老板是个黑瘦汉子,抬头看看张平:1000元。

    张平再抚摸一下这块玉,握在手心,有一些温润的感觉。再细细打量,玉质略有些泛黄,还有一块地方呈现出了楮褐色。

    老板见张平有些犹豫,加高声音说:“兄弟,你算有眼光的了,这块玉可是宋朝古玉啊,这个价绝对不亏。你看这玉的泌色,还是两色泌,绝对错不了。”

    旁边刘大海看张平居然挑了一块玉,也凑了过来,看了看说:“老板,你这块玉看着可不行啊,你看这斑斑点点的,也太难看了。”

    那老板鄙夷的看看刘大海,直接无视他的存在,看着张平说:“兄弟,你要是有心要呢,我就给你讲讲。”

    张平自然好奇,就点点头。那老板接着说:这外面的斑点,其实呢,这是泌,说穿了就是玉器上的锈,和铁阿铜阿一样,这玉也是会生锈的。不过玉器上的锈,却是被外物侵蚀造成的。

    这玉呢,如果没有入土直接传世下来的,就叫做称世古,也就是俗称的自来旧。要是这玉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这叫出土玉。只要是这出土玉,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挂上泌色,也就是方才说的玉锈了。。。。”

    正文

    第96章 灵气鉴宝'奇·书·网'

    '更新时间' 2011…09…03 06:00:00 '字数' 3506

    听这老板一说,张平这才明白过来,刘大海更是厚着脸皮点着头,好像颇为认可。

    小老板点指着那块玉,再次询问张平“兄弟,怎么样,这块玉还要不要?”

    张平心中有点迟疑,倒不是他看出来什么,就是觉得这老板也太殷勤了一点,有点不像传说中的古玩小摊贩,拿在手里迟疑不定,突然灵机一动,自己真是小白啊,放着神通怎么不用呢,上次还搞定一块翡翠呢。

    于是装装样子,暗地下却用上了天眼神通,定睛往那玉上看去,一览无遗,却什么都没发现。哦,这算怎么回事?哦,对了,如果这是完全一样的材质,自己这天眼自然也就没什么用处了。毕竟也不能分辨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啊。

    下意识的用天眼往摊位上其它的物件看去,咦,好像有个东西不太一样。再细细观瞧,在摊位上一个小角落处,放着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挂件,看上去黑乎乎的油腻腻的,但是就在这小挂件身上,张平却感觉到了一些灵气,和那厄运之钻的蓝光还不一样,而是有些像自己体内的那些先天之灵气。

    这一发现让张平大吃一惊,直觉告诉他,这肯定是个好东西,至少比其它的东西包括自己手里的强。但是张平也精明的很,不动声色的收回目光,对老板说:“老板,你这个的确不错,就是价格高了一些,要不你再低低手?”

    小老板脸上就有些不高兴,“刚才我也问你了,要还是不要,看你诚心的份上才说了那些道道。也罢,既然你说出了口,一口价,800元,再不能低了。”

    张平犹豫着蹲下了身子,在摊位上随便拨拉两下,顺手挑出几个小挂件,方才看中的那个自然也在其中,随口说道:“这样吧,800元,我就不还价了,不过你送我两个小挂件好了。你看怎么样?”

    老板狐疑的看看他,又瞥一眼那两个挂件,没看出什么问题。心想这几个小挂件也就是几十块钱一个,放在这里好长时间了也没人要,扮相也着实差了一点,装作爽快的答应下来:“好了,好了,这也快收摊了,便宜你吧。”

    刘大海看张平转眼间又收了两个小挂件,心里痒痒着也想出手,却被张平找个借口拉走了,说很晚了,再不快点那些大店铺说不定也打烊了。

    两人很快逛了一圈,都没出手。途中张平又用了几次天眼神通,再没发现有灵气的物件。看来这小摊子上,的确有价值的东西不高啊。

    “这捡漏也不是那么好弄的啊。”刘大海发着感慨,拉着张平走进了前面的一家店铺。门脸不是很大,走进去才发现内有乾坤,装修的古色古香,三五个古装打扮的店员,正在那里口若悬河般,滔滔不绝的忽悠着店里的客人。

    见他们二人进来,一个店员热情的迎了上来,向两人介绍店里的古玩。张平低调的向店员示意,让他明白能花大钱做主的是刘大海,面上表情越发恭敬起来。

    刘大海装模作样的听着店员介绍,张平却四处游走着,感觉不错的就用天眼神通看看,进行比对。这么一来,立刻感觉出了差异。这店铺外面摆放的一些古玩,在他看来也不过就那么很少的一部分有淡淡的灵气,不过细细比对下,却发掘出一些完全不同的感觉。

    年份越久的,灵气越浓。约莫着到了清朝末期,那灵气基本上就感觉不出来了。另外好像在材质和种类上,即便同一个时代的物件,上面附着的灵气浓度也有不同。张平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起来,这要是详加研究,嘿嘿,自己可不就是一台活生生的古玩鉴定机嘛。

    可惜的是,这家店铺外面摆放的古玩有灵气的太少了,张平左右看看,略有不甘的叹口气,看看刘大海还在那里踅摸着几个物件,就凑了过去。刘大海见他过来,赶忙说:“来,平子,你看我这个汉朝的瓷罐,有感觉没?”

    这话说得,让旁边的店员都是一个愣神,感情这两位是要靠感觉的。他自然不知道张平的灵异感觉已经在圈里小有名气了。

    张平等他放好后,才拿了起来。这也是规矩,要是直接接过来,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双方都不好说。

    这是一个青瓷小罐,上面还有一些天青绿釉,从外表看倒是蛮精致的,他自然是不懂,不过这没有一点灵气的东西,肯定不是真货。张平又将那瓷罐反过来一看,扑哧一笑放了回去。

    刘大海一愣:“平子,这真还是假,也用不着笑话我啊。”

    张平将瓷罐又拿了起来,反过来给他看:罐底刻着几个大字:西汉孝武御制。

    “这没什么问题啊?”刘大海左看右看,疑惑着询问道。

    张平强忍住笑声,低声凑近他的耳朵:“大海,那时候还没东汉呢。”

    刘大海也醒悟过来,面红耳赤,气急败坏的说:“这玩意,真他妈的能蒙人。”

    经过这么一遭,刘大海也没了继续逛的兴致了,和张平走了出去。隐约间听见一个店员说了一句什么鬼市,又兴奋起来,拽着张平又返了回去,询问店员那鬼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在古玩界,鬼市在解放前二三十年代时期最为盛行。解放后时代变了,连普通摆摊的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更何况鬼市了,这才一度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一直到了九十年代,这鬼市才又慢慢的又复苏的迹象了。

    不过这所谓的鬼市也并非天天都有,毕竟这鬼市中的摊贩都是天南海北的乱跑,成分杂得很,流动性也很强。不过说来也巧得很,前一段时间这里举办过一次全国的珠宝展,捎带着这段时间,每个星期总有那么一两天,古玩鬼市也会出现。

    听店员讲,明天早上就在这里的古玩街上,会有一次鬼市。听说了这个消息,刘大海也不逛了,兴冲冲的拉着张平回酒店休息,养足精神准备明早来逛鬼市,捡大漏。

    回去后,那几个人也缓过了开始的疲乏,正在一起聊天。看他们两个回来,都围了上来,要看看他们有什么收获。

    一路上可是听刘大海说了不少关于古玩的经典故事,结果等他们一说结果,只有张平收了几个不起眼的小挂件,都大感失望。不过一听大海说明天早上还有一个鬼市,都兴奋起来。

    游历天下,不就是游玩多点经历么。能有这样的巧合,逛逛传说中的鬼市,也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

    第二天,刚刚过了五点半的样子,外面的天色雾蒙蒙的,刘大海已是急吼吼的将大家叫了起来。

    天色略有些黯淡,透过早晨那一丝薄薄的雾气,依稀能看到一些人影。走近了,看到在那古玩街上,一间间古玩店铺的边上,不少人在走动着,缺少了白日里的喧哗,倒是显得有些阴森森的味道。

    方可向打了一个寒颤,向张平身上靠了过去。刘大海见了吓唬她说:“可欣,我可是听说这些鬼市摆摊的人啊,可都是经常吃死人饭的,那摊子上的东西,都是从坟墓里挖出来的,嘿嘿”

    方可欣被他说得脸色煞白,欧阳情恼怒的向他呵斥:“刘大海,你要再吓唬我们,就不带你去西藏了。”

    刘大海嘻嘻笑着躲了开去。公子胜趁虚而入:“这种鬼市的机会很是难得,可欣,欧阳,你们别怕,有我们几个人在,保管鬼神难当,百邪不侵。”

    其实这些清晨的雾气极其稀薄,离远了看好像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走近以后,还是看的比较清晰的,对视线根本没什么影响。

    “欧阳,你们几个女生不要乱走啊,这古玩上有不少规矩,也有很多圈套,别着急问价啊,看准了和我们说说,让我们给你们把关。”刘大海还不忘自己是这帮小菜鸟的领路人身份,时不时的显摆着自己的知识。

    看看一帮人太多,都有点吓人,于是分成了两帮人,这一分派,倒是和开车的时候一样,自然而然的分开了。张平和孙梅香慢悠悠的在后边闲逛,方可欣却是很好奇的在这个摊位上看看,那个摊位上瞅瞅,不过连续看了几个摊位,都没什么中意的。

    跟在方可欣的后面转悠了十来分钟,张平算是看明白了。这方可欣就是在享受这种凑热闹的感觉,哪里人多往哪去,看到有热闹就站在一边看热闹,让张平和孙美香哭笑不得。

    这时候方可欣又看到了一群人围在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招呼了张平一声,又挤了进去。张平无奈也只好跟着进去了,孙美香看着人多的架势,连连摇头,示意说自己在旁边的小摊上看看就好。

    张平随着可欣挤了进去,这才看到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是有两个老外在那里和摊主比划着讲价,其中一个金色长发,澈蓝色的双眸闪动着,竟是一个格外漂亮的女老外,难怪有这么多看热闹的人。

    另外一个老外略有些秃顶,手里端着一个小小的瓷器,却是一个青花缠枝莲将军罐,一整套下来个头倒是不小。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敛,撇足;器形饱满,整体就像戴盔披甲的将军,稳重挺拔,威猛刚健,但缺少伞形盖。罐通体以青花缠枝莲装饰,胎体洁白,釉面光润,白中微微泛青。

    听这摊主的口气,这居然是清嘉庆的官窑青花。张平用眼睛一扫,就知道这肯定是个高仿的瓷罐,丁点灵气都没有。

    不过古玩这一行,向来都讲的是有买有卖,愿打愿挨,全靠自愿。运气不好,可能被人捡个大漏;运气来了,可能一个不值钱的小玩意也能忽悠出一个大价钱出来。

    虽然这女老外非常漂亮,但是张平也没有出口相助的意思,和可欣站在一边看着热闹。

    只听得那老外张开两个手指头,比划着说:2000元。看来这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这肯定不是真货。

    摊主连连摇头,no!接着也伸出一个巴掌出来,意思是5000元。其实这将军罐收上来的成本顶多不过300元而已,能卖上千元已经不错了。这个摊主难得遇上老外的买卖,自然不肯轻易放过,当下就鼓起他那三寸不烂之舌,两只手比划着和那老外比划上了。

    正文

    第97章 梅香捡漏'奇·书·网'

    '更新时间' 2011…09…03 14:00:00 '字数' 3743

    那老外也比较倔强,不管这摊主说什么,就是摇晃着两根手指,僵持了片刻后,摊主也深怕夜长梦多,毕竟这2000元也算赚的不少了,就装着赔钱的模样,唉声叹气的答应了下来。钱货交易完毕后,那老外诡异的一笑,居然用中文字正腔圆的说道:“谢谢你,老板。”

    啊,全场哗然。那小摊主愣了一下,苦笑着摇摇头,终日打雁,今天反倒被雁啄了眼睛。不过还好他也算赚钱,想通了也就心平气和的向老外竖起大拇哥:“厉害,真厉害!”

    两个老外得意洋洋的走了,外面的人看见没热闹了,渐渐也就散了。

    张平和方可欣对视一笑,这热闹也没得看了,正要走出去,却突然瞥见一样东西,不由停住了脚步。

    那东西就摆在小摊主的脚边上,黝黑色的一块小石头,毫不起眼。但是张平下意识的用天眼一扫,却发觉那块小石头上居然也蕴含着灵气,这个发现让他心里狂喜不已。

    之前都是在古玩上发现的灵气,但是昨晚回去后,张平试着用天星真力去炼化那些灵气,却痛苦的发现那灵气根本无法炼化,好像就是两个并行的系统一般,互不相属,各成一体。因此张平也熄了凭借古玩灵气来修炼升级的念头。

    但刚才看到的那股灵气,淡淡的笼罩在那石头的周边。当张平试着用天眼中蕴含的神识扫过这石头,惊喜的发现这石头的灵气似乎有些变化的态势。这石头一定有来历,一定要拿下。

    张平若无其事的在那小摊边上蹲了下来,那摊子上如同别的摊贩一样,也是摆满了杂七杂八的东西,不同的是在那个摆摊布的四周,零星堆着几块大小不等的石头。

    方可欣看张平蹲了下来,稍微有些诧异,随即注意到这摊子上有几块石头,自作聪明的以为张平又想赌石了,也跟着蹲下来看张平如何动作。那小摊主见张平二人蹲了下来,方才的一点沮丧又重新化成了动力,热情的对他二人说:“有什么看准了,我便宜点算给你。这市场,可没多长时间了。”

    张平微微一笑,手里随便拿了几个翡翠挂件,询问老板什么价。老板见他挑了几样挂件,心知这估计也是个没钱的新手,也就敷衍着应付两句,注意力却放在了路过的人群上。

    “咦,这是什么,老板,你这怎么还卖石头啊?”张平故意装出惊讶的样子,可欣看他的样子,强忍住了笑容。

    小摊主漫不经心的说:“那可不是普通的石头,这个叫原石,运气好的话里面能开出翡翠。”

    “啊,真的啊,多少钱?”

    小摊主看他貌似有兴趣的样子,心里想着莫非能捞一笔,于是狮子大开口:“这个嘛,大的500元一块,小的300元一块。”

    张平听他这么一说,赶快又将手里的石头放了回去,“这么贵啊,还以为几十块钱一块呢。”

    “呵呵,那是,这可是原石。说不定你买回去开出了翡翠,那可就大赚一笔啊。兄弟你可想清楚了。”

    张平还是摇摇头,嘟囔着说:“我也就是看个新鲜,这玩意,看着和普通石头没什么区别。这样吧,老板,我200块钱,拿上2快玩个稀罕,你看怎么样,我不拿大的就是。”

    其实这几块石头也是这摊主偶然的机会从别人那里进货时候,随手乱拿的几块,已经在小摊主手里放了很久,没一个人看好。他也就索性当做压布的石头,今天听张平这么一说,也就动了处理掉的心思,不过生意人嘛,自然而然的就讨价说:“这可不行,太亏了,要不这样,看兄弟你也是个爽快人,300快,给你随便挑2块小点的原石,怎么样?”

    张平心里乐开了花,面上不动声色,皱着眉头说:“老板,你可真会做生意。”一边说这话,一边挑了2块小石头出来,自然包括早先看中的那一块。小摊主毫不在意,将两块石头让给了张平,还客气的问了一句:“兄弟,再看看别的,给你算便宜点。”

    心满意得的收起石头,冲着摊主摇摇头,张平拉着方可欣转身离开。走过2个摊位,却看见孙梅香正在另一边上的摊位上讨价还价。呵呵,这场面还当真很难看到。孙梅香手里拿着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中间细两头粗的瓷器,无底无盖,黑中带蓝。这是什么东西?

    孙梅香见他们过来,连忙招手,让张平帮着看看。张平盯着那个仿佛哑铃一般的东西,不屑一顾的说:这是什么东西,怪模怪样的,梅子,你要买这个?

    那个摊主脸上露出一丝不安的神色,出口分辨道:“这位兄弟,你这可看走了眼,这物件可是正经的大开门东西,绝对的好东西。”

    张平没理他,直接问孙梅香:“梅子,他开什么价?”

    “5000元。不过我看也就值个不到1000元,我可看不懂,不过就是觉得样子蛮好玩的”孙梅香老老实实的回答。

    摊主正想忽悠点故事出来,张平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老板,你说这是大开门的物件,那你说说这是什么东西,哪个朝代的?”

    见摊主眼睛滴溜乱转正想词,张平轻蔑的说道:“这无非就是乡下用的花盆,不知道被你怎么收了上来,既没有盖子,也没有底座,要我说,500都不值。”

    孙梅香看张平说的这么坚决,遗憾的站起身,对老板说:“不好意思啊,老板,你要的价太高了。”

    摊主看他们要走的模样,心中一阵慌乱,其实这个物件还真就是在乡下收上来的,还真就如张平所说,是被人灌满了土当花盆在用,被他花了不到30块钱收了。

    又憋了一会,眼看见张平他们走出了5步开外也不见回头,摊主大声喊叫一声:“诶,兄弟,兄弟,价格好说好说。”

    孙梅香听见有得商量,又转了回来,张平却没动,只是催着她快点。摊主看这模样,也就爽快的说:“得,咱今天交个朋友。这物件,亏本卖了,800元,你看咋样?”

    孙梅香喜出望外,这可比刚才她得报价还要低了不少,看看张平的意思。张平也走了过来说:“老板,你这可不厚道,方才我说了500都不值,你现在叫我们回来,却又加了300,这算什么事?”

    摊主咧咧嘴,“兄弟,这小本买卖,不就赚个勤苦钱。这物件这位女士喜欢,喜欢可就无价了。好吧,既然兄弟你挑理了,700元,这可是底价了,再不能低了。”

    孙梅香见状连忙应承下来,也不看张平的意思了,急忙递给摊主700元,喜滋滋的抱着那物件,一起离开。

    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刘大海他们几个也溜溜达达的走了过来。几个人一碰头,回到了酒店,开始清点各自的成果。

    除去张平的石头,孙梅香的哑铃,刘大海还淘到了一件北宋哥窑式笔洗,陶芸儿也出手买了一个小瓷碗,公子胜和欧阳情也各自买了几个小物件。张平随便这么一扫,就知道这几样东西没一样真货,都是现代高仿的产品,还好除了刘大海以外,其余人顶多也就是几百元上下,不算亏太多。刘大海可是出了血本,花了2000元,呵呵。

    不带张平这作弊高手,要说真正的捡漏,还得算是孙梅香,那哑铃一般的物件,张平可认真看过,绝对是个珍品。里面蕴含的灵气,比昨晚在那店铺里摆着的任何一件都要浓郁的多。

    不过看着他们几人喜滋滋的模样,张平可不忍心打击他们弱小的心灵,嘻嘻哈哈着吃了早饭,一路驱车赶奔黄山而去。

    除了公子胜和刘大海之外,其余众人都没来过黄山。一路上听着他们的介绍,充满了期盼。

    刘大海这么说:

    如果你没有走进西海,你不会感觉到造物的神奇;

    如果你没有到达谷底,你不会感觉人的渺小;

    如果你没有走完西海,你不会感受到走上步仙桥完成西海旅程的兴奋。

    张平一向以为,凡是背负着盛名的名山大川,被古人的诗文加以牵强或夸张的颂扬之后,再加上今人唯利是图的旅游开发,必定变得恶俗不堪,不去也罢。但是,听过太多人的赞美以后,终于动摇了。

    当晚歇在事先预订的酒店里面,听着外面呼呼的山风,张平有些睡不着,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门,踏着月光漫步在小径上。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在外面晃悠了,毕竟第二天的日出才是重头戏。

    幽静的小径带着张平走到了酒店后面的一片悬崖处,山上的寒风还是比较刺骨的,张平突然异想天开的有了一个念头,兴冲冲的缓步走到悬崖栏杆旁边,找了一个最高点,盘腿坐下,寻找一种古人修炼的感觉。

    还别说,在这寒风凛冽的山头上练功,这滋味的确不一样。没一会功夫,张平的身上已经冰冷一片。直至他运功三转,身上的寒意才慢慢消退,丹田处热烘烘的很是舒服。比起家里面,这开阔的场地,这高耸的山头,无疑更适合修炼。

    运功九转之后,张平缓缓睁开眼睛,目含神光向天边望去,那一刹那,他好像感觉自己的心神与那高高挂在半空的明月有了一丝联系,一时间泥丸宫内那粒黄豆隐约间变大了少许。神识放开,10米以内的生灵呼吸吐纳,全然掌握在心。

    这时候有个别人爬着夜路,疲倦的时候往山上望去。远远的看过去,张平盘腿而坐的身影,在月光下庄严肃穆,透着山里的雾气隐约看到个模糊身影,恍惚间似乎有一束月华从天而降,不知情的还以为是什么精怪在吸取日月之精华,以讹传讹下,也变成了一个传说。

    过了不知多久,张平收功站了起来,却丝毫不觉身体有任何不适。又放出神识,却只能探查到方圆5米以内的动静。方才无意中踏入的那种奇妙境界,却再无所获。

    看看左近无人,想来这偏僻的所在不会有什么人来。邀月共舞,张平运功于全身,打起了许久不练的大手印。不知不觉间,足底已是运用了天星真力,张平越来越快,后来漂浮在高达2米的半空中,兀自打拳不止。直到收拳以后才赫然发觉自己在半空中,吓得扑通掉了下来。体内神识已是用的七七八八,想起怀中的那块小石头,连忙拿了出来,运起真力炼化那笼罩其上的灵气。

    这石头上的灵气好像层出不穷,随着张平的炼化,石头上的灵气不断的从内部渗出,很快张平恢复了往昔的神识,甚至更有精进。现在他已经明白了,这石头或许就是那传说中的灵石吧,可以提供灵气让主人恢复功力,这真是个好东西,张平偷偷的将它收了起来。怀璧其罪,这是张平老早就明白的,不过对于他来说,只有一条路可走:黑?(:

    ) ( 花都暗侠 http://www.xshubao22.com/2/231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