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以君这个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都还高。

    对于这些人,刘东也不能拒绝。要知道,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人,都是有一定级别的人。只要以后不犯错误,那绝对是能爬到高位的,这样的人,要是拒绝了。以后刘东要在国内遇到什么事情,那就不那么好办了。所以,刘东也不得不像一个合格的社交人员一样,和这些人扯着一些无聊的话题。

    第六十九章美国新动作

    更新时间:20121008

    奠基典礼之后,国内的事情差不多就算告一段落了。工程不是一步就能够建成的,尤其是这地盘那么大的情况下,分成几批做工程,才是正途。

    而现在的奠基仪式,不过是第一批厂房的第一栋厂房开工,距离完成整个工程来说,才仅仅是一个开头。这样的情况下,刘东不可能每天都在这里照看着,所以,干脆他拜托樊以君全权处理这些事情。在过了春节之后,他又飞到了香港。

    正好山姆大叔的第二波攻击也到来了,刘东是刚刚赶上时候。于是,到了香港的刘东,比起在内地来,更显得忙碌了许多。

    由于第一次攻击失利,那些财团们不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还损失惨重,要不是后面有政府撑腰,他们早就退退回来了。以前他们是没有见识过三井的手段,自然而然的忽略了来自三井的威胁。但是,这次三井耍了一手,让这些银行家和财团们都损失惨重。再二的人都能够吸取教训,又何况是他们这些聪明人。

    要是依照平常的手段,损失了这么大一笔的财团们,肯定会偃旗息鼓,老实一段时间。但是,这次不仅仅是他们参与,还有政府的意思在里面,就算损失大了一些,但行动依然会继续,而不是找到破解办法后才开始行动。因为那些财团明白,跟着政府走,就算这个方面有所损失,但其他的方面,政府也会补偿他们,就相当于政府给他们买单。

    既然有人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那些财团又怎么能不出大力气呢?

    所以,在华夏的春节刚过几天,美国人又开始了新一波的攻势。这一次的攻势,不但有金融方面的,还有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攻势。

    三井的金融能力很强,这些财团的人们也承认。三井对于日本政府的控制能力也很强,这点大家也明白。但是,三井有一点比不了这些银行家,那就是,日本政府没有美国政府强大。单就只因为这点,那些财团就处于不败之地。而三井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事倍功半。

    别看第一波攻击三井带领着日本的财团打了一次大胜仗,让这些银行家们损失惨重,好像很好的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但事实上,三井的动作并没有让那些银行家们望而却步,而是更加心动日本的财富。仅仅一个三井财团所爆发出来的金融能力都那么强大,更何况是整个日本。

    美国这几年的经济形势并不好,极度需要外来的资金来补充。有日本这么一头肥羊,那些财团和银行家们,是绝对不会放过日本的。再加上政府的煽风点火,就更让那些财团心动了。所以,第二波攻势来得非常凶猛。

    山姆大叔和日本人的战斗,一向是刘东公司最希望看到的。之前靠着他们战斗,刘东发了一笔横财,现在又有战斗了,那离赚钱的机会还会远么?

    由于之前大赚了一笔,鉴于香港公司这边人员越来越多,之前弄的办公室显得有些不够用,刘东又叫陈志豪把同一楼层的其他地方,又弄了五百多平米。所以,现在刘东公司在香港的部分,也有了大公司的气象。

    对于美国佬第二次的进攻,林家兄弟虽然知道这其中大有可为,但也没有擅自做出什么举动。因为林家兄弟第一次做出来的方案,是错误的。要不是后面刘东独断乾坤,第一次出手,绝对是亏损严重,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当美国人第二次行动开始。林家兄弟首先做的不是入手,而是向刘东报告。

    而刘东拿着这份报告,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第一次的时候,虽然最后是赚钱了,但那种毫无把握的感觉,还是很清晰的印在了刘东的心头。虽然最后是赚了,但这赚钱的风险太大。他当时的判断仅仅是知道三井有多恐怖,这还是靠着后世的经验。

    而现在,他所能依靠的资料已经没有用了,美国人被三井摆了一道,要还没认识到三井的力量,那纯粹是说鬼话。这么快就有了第二次进攻,想来他们对于三井是有了应付的手段。刘东所能了解到的资料,就不足以面对现有的形势。

    所以,对于这次到底入不入手,刘东很犹豫。虽然这次的碰撞比起第一波攻势来说,还要激烈很多,其中的漏洞也更加诱惑。但是,要想真正的入手,那困难不是一般的大。

    别看刘东现在手里有差不多五个亿的美元,但对于美国人和日本人动不动就上百亿资金流的碰撞来说,完全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刘东的资金要想在里面冒头,非常的危险。那么剧烈的碰撞,刘东的资金就像风暴里面的小船,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虽然利益巨大,但刘东依旧不敢轻举妄动。相比起现在这样不可控的利益,刘东更加在乎之后那可控的利益。而广场协定就是这么一次可控的利益收入。要是眼红现有的利益,而把资金投入进去,虽然有赚钱的可能,但更加会有亏本的可能。

    刘东可不想因为这样的损失,而无缘之后的广场协定。那个才是真正的大买卖。所以,看到林家兄弟报上来的资料后,刘东考虑了几天后,终于把林家兄弟和黄三水,还有陈洁都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了一个核心层次的会议。

    刘东坐在自己的主坐上,拿着一叠最新的货币走势资料,对着林天豪说到:“林哥,关于这次美国的第二波攻势,你看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观望为好。”

    听到刘东说要观望,林天豪诧异的问到:“为什么?这次的资金流动更为庞大。我们为什么要观望。要知道上次我们公司可是赚了四个多亿啊!那个时候,我们仅仅是投入了六千万美元。而现在,我们手里能够动用的资金可是有三个多亿美元,这么大一笔资金,完全可以在里面浑水摸鱼,相信回报也会很令人满意。老板你为什么要我们观望呢?”

    “就是因为我们这一次可以动用的资金太多了,所以更加需要谨慎。上次我们是打了美国佬和三井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三井的主要精力完全是放在美国那边的,所以根本没有想到有一笔资金居然跟在他们身后,才被我们捡了一个便宜。而这次,你觉得三井和美国佬那边,还会不注意到我们么?要知道,上次的碰撞结果,虽然是三井赢了,但实际利益却没有多少。赚钱最多的却是我们,想必他们已经对我们有所防范,这次要想再杀一次,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刘东摸着自己脑袋无奈的说到。

    钱是谁都想赚,但也要看到底能不能赚得到。上次三井是没有料到有刘东这么一股资金流,所以才被捡了便宜。虽然三井最后是胜出了,但要说到收入,还真就没有刘东的多。所以,刘东很确定的知道,三井绝对会照顾自己。

    虽然公司的股权和资金流,都是非常隐秘,而且还有多种手段隐瞒最后的归宿。但刘东相信,以三井的能力,他们绝对会查到资金到底是到了哪个地方去。

    现在时间比较短,可能三井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是,他们绝对会对自己很防范。要是现在自己这边再次动手,那么流露出来的信息就更多了。等他们忙完美国人,就该到了对自己动手的时候了。日本人那眦睚必报的性格,刘东也不是不了解。

    要再动手,三井绝对会给自己一次惊喜。到时候,自己那可以动用的三亿美金,绝对会损失惨重。为了那还不可见的利益,就让自己的资金暴露在阳光底下,有些不智。更何况,对于日本,刘东还有个大杀器,只要广场协定签订了,他怎么都能赚钱。又何必去淌这趟没有把握的浑水?

    所以,对于这第二次的碰撞,刘东打算保守。一个是因为盈利不确定,另外一个就是不想太惹人注目。他可不想把日本人的仇恨拉到自己这里来。就像后世那些网络游戏,自己明明是个刺客,奉行的是一击必杀。却偏偏要傻兮兮的去当肉盾,吸引boss,那纯粹就是找虐。

    这个肉盾的角色,还是让美国佬这个强壮的强盗来担当,刘东可没有那么强壮的身板。

    刘东的意思很明确,林天豪虽然有心要继续进入货币市场上去大杀一番,但老板的话也不能不听,也就只有无奈作罢,任凭这次大好的机会白白的从自己手边流走。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虽然美国佬和日本人在货币市场上打得难分难解,但刘东的资金却坐在岸边,根本就没有下水的意思,弄得一心防范刘东忽然袭击的日本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原本做好干掉刘东资金的三井财团,也因为没有遇到刘东的资金,预留的防范资金流根本就没有达到任何的效果,而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在半个月以后,发现对抗升级后,主动的投入到了正面的战场上。刘东因此而逃过一劫,为他承受三井怒火的美国人,倒因为这笔突然出现的资金,又损失了一笔,可谓是无妄之灾。

    第七十章东方工业公司的大手笔

    更新时间:20121009

    当刘东知道了日本人突然一笔资金流把美国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后,就知道当初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要是日本人没有对付自己资金的意思,哪里会隐藏起这么一笔资金。还好有美国人在前面顶缸,要不然这次自己可就要亏死了。

    日本人这么一手,也让林家兄弟看到了这资金碰撞的凶险。日本人不是绵羊,而是豺狼。还是老板刘东看得清醒,及时的避免了这么一次损失。

    既然日本人对自己已经开始留意了,刘东当然不会还傻兮兮的上前找抽。他的资本相对于这些财团来说,还是相当的渺小,想要正面的和他们对抗,这条路还要走很远。

    既然在金融上占不到什么便宜,刘东就把重点放在了挖墙脚的行动当中。虽然之前已经挖了一个完整的涂层技术团队,又陆陆续续的接收了一些其他学科的专家。但对于刘东未来的计划来说,这点人才还远远不够。既然金融方面占不到什么便宜,自然要把重心转移到实业上面来。

    这些人才,虽然在日本来说,比较多见,好像不怎么稀罕。但是,对于现在手头上一穷二白的刘东来说,那可是稀罕的东西。虽然他有钱,自己也有技术,但是,对于整个大工业来说,他现在所拥有的仅仅是冰山一角,需要的人才还远远不够。

    现在有那么好的机会挖墙脚,他当然不能错过了。最重要的是,现在挖这些人才,并没有什么强劲的竞争对手。在金融市场上,是风起云涌,但是这实业科技上,就没有那么激烈。

    美国人看上的是日本人的钱,而不是日本人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除非在国际上都能叫的出名号的,美国人才会正眼看。一般的人才,他们是不会太过在意。毕竟,要说到科技实力,美国人才是这方面的大拿,日本人,还差得很远。

    既然打定主意要加大力度挖掘日本工业方面的人才,那仅仅是吴一平在日本坐镇,显然就是不够的。虽然日本那边的东方工业公司,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在日本也算是有些名气了。

    但那边真正核心的人员,仅仅是只有一个吴一平,还是单薄了一点。所以,刘东决定,还要派过去一个团队,进行破坏式的挖墙脚行动。

    刘东限于身份问题,肯定不能在日本那边露面。对于一般的日本人来说,可能不会知道刘东的真正背景,但是对于日本政府和三井一类的财团来说,要弄清楚刘东的身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要是刘东亲自出面做这种挖墙脚的行动,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但是要派谁过去,也是一个艰难的问题。

    这一年来的发展,刘东越来越觉得自己手中的人才不够用,最开始的时候还能勉强的应付,但后半年,公司跳跃性的发展后,公司的高层人员就有些捉衿见肘了。

    最开始的五个核心成员,陈洁要跟在林家兄弟背后学习,黄三水要整理情报,并且还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网络,身上的担子不轻。吴一平要坐镇日本,也是一个不能马虎的位置。陈志豪就更不用说了,香港这边公司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他在打理。作为现在暂时性的总部所在地,他的压力也很大。就是周青富,虽然之前在玩乐,那也是学习。现在刚有小成,就被刘东给派到了苏联去。

    可以说,整个的团队基本上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转了。要是哪一个人突然病倒,那刘东手里连暂时能顶上去的人都没有。所以,要加强日本方面挖墙角的动作,派人过去,刘东都觉得那么艰难。

    现在手上能派过去的人,除了刘东自己,就只有陈志豪和黄三水,还有陈洁。

    这三个人,陈洁派过去挖人,刘东不太放心。日本那个地方,刘东一向对它没有什么好印象。全世界唯一一个黑社会合法化的国家,要多奇葩就有多奇葩。而且男女关系也是非常的混乱。派男人过去那是享受,但要派女人过去,那就是坑爹了。

    陈洁和刘东之间,好歹是有点意思,刘东要让陈洁去日本独当一面,的确有些舍不得。

    黄三水虽然很适合于挖墙脚一类的行动,但他自己的事情都还没有搞定,派他去挖墙脚,有些得不偿失。要动黄三水,至少也要等把情报系统建立完善以后。现在把他弄过去,要换另外一个人搞情报系统,也没人能顶得上去。

    刘东想来想去,也只有把陈志豪给弄过去。虽然香港这边公司也需要他,但是香港公司这边基本上已经上了正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照顾。而且刘东这段时间正在坐镇香港,就算有什么麻烦的事情,刘东也能把他解决掉。所以,最后只有陈志豪能过去。

    由于日本正在和美国打金融战,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美国从上到下,不管是国会议会,还是商业巨头,还是平民百姓,都在反对日本人。这就影响到了日本的出口经济。

    这个时代的日本人,对于美国的经济依靠也是很紧密的。他们出口的很多产品,最大的买家都是美国人。现在美国人要反对日本人,日本的出口型企业,自然是损失惨重。

    每一个经济环节都是相互依存的,不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爆发出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日本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进口,进口影响了,就影响到了本土的经济环境。

    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这样的影响那工厂基本上是成片的在倒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影响,那就影响到日本社会的正常秩序,继而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出面调节。所以,这一环环下来,日本人也并不像表面上的那么轻松。

    而日本的重工业,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精密机床加工,还有那些企业旗下的研究院,因为美国人抵。制日货的原因,也不得不被忍痛裁掉。

    而陈志豪的人物,当然不是去解救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工人,刘东可没有那么高尚。他需要帮助吴一平做的,就是拿下那些被忍痛裁掉的研究人员,还有那些工厂的一线技术人员。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日本人培养的人才太多了,刘东自然是要帮助他们消化一部分。所谓一衣带水,双边友好。既然日本友人有困难,刘东自然会很厚道的帮助那些有文化,有技术,更有头脑的日本友人度过难关。

    虽然陈志豪的主业是做公司的运营工作,但是偶尔挖一下人,也是能够做到的。尤其是这半年多以来,吴一平坐镇的日本东方工业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挖墙脚的行动。这就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础。

    当陈志豪到了日本一个星期后,理顺了头绪的他,就开始做起了大手笔。

    之前吴一平在东方工业公司的举动,仅仅是小规模的挖墙脚,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那些小有名气的研究所、实验室,还有那些在机床、特种钢材公司一线的技术员工身上。这些人才,要挖到手,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虽然人才是源源不断的流入到东方工业公司,但那个速度比起大规模的行动来说,还是太慢。招收的人员素质的确很强,但总数就比较少。

    再加上之前刘东又拉了一批人去华夏,吴一平这边东方工业公司的人才储备,就显得单薄了很多。

    而现在陈志豪到来,却和吴一平的挖角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选择了粗放式的挖角行动,也就是说,大规模的招聘这些工业从业人员,再选择其中对口的人才,加以吸收。

    这样的行动,和吴一平那走精英化路线招收到的人才,自然是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数量上却远远的超过了吴一平所能招收到的人。

    尤其是这个时候,因为外贸出口受到了很大影响,就算那些日本的大型企业,也不得不开始开源节流。那些他们看不上的人才,就放逐到了社会上。

    对于这些日本大型企业看不上的人才,陈志豪可不会看不上。这些人之所以不被那些大型企业看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实力不行,而是因为资历问题。

    别以为就只有华夏才会讲究资历,其实在日本,这论资排辈的问题比起华夏有些地方,还要严重。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人才供给,他们能浪费得起人才。他们有着完善的教育制度。

    所以,那些日本大型企业看不上的人才,不代表这些人才不行,而是日本的教育体系供给能力超出了日本的承受范围。这样的情况下,陈志豪想要招收到足够的人才,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再加上现在刘东的资金充裕,并不像最开始来到日本的时候那样资金匮乏。陈志豪就开始了他的大手笔。首先,他在日本的各大专业性报纸上发布了东方工业公司招聘的广告,然后,又开始在电视台上打广告。这样一来,东方工业公司算是彻底的名声响亮了。

    第七十一章大面积撒网的效果

    更新时间:20121010

    之前,东方工业公司虽然在日本工业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这点影响力对于那些大公司的人来说,并没有显得多诱人。尤其是日本钢管被吴一平挖了墙角以后,联合其他几个巨头向着东方工业公司施加压力,那段时间,是相当难熬的。

    虽然刘东原本就没有打算在日本把公司做大做强,开这么一个公司来,不过就是为了挖墙角方便。但在外人看来,被这么多业界大拿惦记,说不定什么时候东方工业公司就完蛋了。进入这么一家公司,那是相当没有安全感的。

    所以,尽管东方工业公司一直都在挖日本人的墙角,而且还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大多数人都还在观望。尤其是那些很有能力的人,虽然东方工业公司给出的价码很高,但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企业,并不能够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而现在,陈志豪却做出了这么一个大手笔,公开的在日本业界挖墙角。先不说这投资有多大,单单就这么一个动作,就让那些业界里面的人知道。这个东方工业公司还活得相当的滋润,还能发动这么庞大的攻势,直接就改变了其他人对于东方工业公司的感官,这点才是最重要的。

    尤其是现在那些日本本土的财团,都忙着在金融市场上阻击美国人,实业上的发展因为资金的短缺,而显得有些缓慢,甚至于有些倒退。在这样的情况下,陈志豪的大手笔在日本业界来说,影响力就更显得巨大。原本在观望的人群,因为对本土财团们放缓实业发展很不满,现在又有陈志豪的大手笔,心里面自然会更加倾向于东方工业公司。

    人这一辈子,吃饭是头等大事。就算日本人和一般正常的人有些出入,但对于生存的本能还是没有忘记的。现在日本整个工业界都在裁员,唯独只有东方工业公司还在高歌猛进,为了招人,发动大力气打广告。这样的实力,那些日本人也不得不考虑,在东方工业公司做。至少,在这不用怕被裁员,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近卫一郎原本是新日铁的一个项目经理,要说坐到这个位置,当时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也曾风光过一阵子,要不是最近和美国人掐架,他还能继续风光下去。

    可现在,世道变了,虽然新日铁家大业大,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垮的。但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新日铁原本要上马,或者已经上马的那些工程,要么缓建,要么就撤销。而近卫一郎很不幸,原本已经立项,他也坐上了项目经理的工程,就因为资金短缺,而直接被撤销了。

    虽然近卫一郎知道,这个工程早晚都还要启动,但等到那个时候,他还是不是能继续当这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就不太好说了。所以,失望之余,近卫一郎把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东方工业公司。

    对于在这样大环境都不景气的情况下,还要大肆招人的企业,近卫有着相当强的好奇心。要知道,在陈志豪没有大肆打广告之前,东方工业公司的名声可不是那么好。

    挖墙脚的行动,在日本业界并不稀奇,但是挖墙脚挖到人见人厌的地步,东方工业公司算是一个。就拿近卫老师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东方工业公司,纯粹就是一根搅屎棍。在日本工业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讲规则的公司。简直是不可理喻!”

    近卫的老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东大的老教授,在日本钢铁材料研究方面,算是很有名气的一个教授。他说的话,基本上就能够代表业界对于东方工业公司的评论。

    别说近卫的老师对于东方工业公司没有什么好评价,就是近卫本人,之前对于东方工业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就是他当项目经理的时候,他们的项目也被东方工业公司挖过墙角,虽然最后核心的人员一个都没有走,但是还是有几个不太重要的人员被他们挖了过去。

    那个时候还是项目经理的近卫,对于东方工业公司无所不及用的挖墙脚手段,也是非常厌恶。但近卫怎么也没想到,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原本高高在上,作为新日铁新项目开发的项目经理,现在却不得不到这家东方工业公司应聘,希望能得到一份能够满足温饱的工作,不得不说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看着那在招聘区排起长龙等待面试的人群,近卫突然觉得,这个东方工业公司也并不是那么令人讨厌。至少在这业界都在裁撤员工的时候,是东方工业公司给出了一份能够收容他们的工作。

    近卫所站的招聘长龙,仅仅是东方工业公司其中的一个招聘点。而像这样的招聘点,在整个日本还有很多。不管是在东京,亦或者是在大阪,还是长崎,又或者是在神户,这样的招聘点都有很多。

    有赖于吴一平之前所打下来的基础,陈志豪就算做出了这么大的手笔,东方工业公司依旧没有变得混乱。招聘,审核这些需要专业人才坐镇的地方,都没有丝毫问题。

    因为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前来应聘的日本人比起预期当中的人来说,要更多一些。这样就使得陈志豪要不断的提高通过标准,大量的基础下,提高吸收人员的整体素质,那就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因为提高了面试标准,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在把自己简历拿出来后,就基本上被毙掉了。这样也使得招聘工作更加顺利。近卫一郎在这个招聘点来得不算很晚,所以很快就轮到他面试。

    当他走到面试台前,鞠躬之后,拿出自己的简历,双手恭敬的递给面试官的时候,大脑突然有些混乱了。要是他没有认错,这个自己面前的东方工业公司的面试官,居然是他的老师,之前一直说东方工业公司是根搅屎棍的岩田真三。

    岩田真三也一下就认出了近卫一郎,有些意外的对着近卫一郎说道:“一郎,你怎么也会来面试?你不是在新日铁做项目经理么?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应聘呢?”

    看到岩田老师开口,近卫苦笑着说到:“岩田老师,因为经济形势不太稳定,原本要上的项目现在已经被高层拿掉了,而我也失去了那份工作。现在,不得不到东方工业公司来应聘。可是老师您为什么会在这里呢?你不是。”

    没等近卫把话说完,岩田就大声咳嗽了一下,脸色不太自然的说到:“一郎,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老师我还要主持招聘工作,等下了班我们再聊。你的经验我知道,面试你已经过了,以后该如何安排,还要看上面的意思。好了,你下去吧。”

    听到老师这样说,近卫就知道,老师并不想让他提起自己说过东方工业公司坏话的事情。毕竟,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和东方工业公司没有任何的利益瓜葛,想怎么说都可以。但现在,老师已经是东方工业公司的人了,而自己,也马上快要成为东方工业公司的人了。这样的话,还是不要说的为好。

    近卫和岩田老师这样的人,在日本工业界还有很多。之前对于东方工业公司都是一味的贬低,但在现实的压迫下,也不得不为了一份稳定的收入,而压下自己心中的念想,老老实实的投入到了东方工业公司的怀抱。

    东方工业公司的动作,自然是瞒不过日本那些工业界的大拿,对于这样几乎当面挑衅的动作,那些公司并不是看不到。但就算他们看到了,对于东方工业公司也没有任何打压的办法。

    要是之前他们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福利,让东方工业公司的成本上涨,那么多大企业一起行动,就不信弄不过一家还没有创办一年的小公司。但现在,他们也是有心无力。本来进出口就疲软,自己的项目是能省就省,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继续加大投入?他们可不像东方工业公司,船小好掉头。

    他们个个都是巨无霸的存在,要想在成本上压过东方工业公司,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真正要提高福利,首先承受不住的不是东方工业公司,而是他们这些工业界的巨头们。

    所以,东方工业公司这样大规模的挖墙脚行动,虽然让那些譬如新日铁,日本钢管,佳能等等日本大型企业打心里面厌恶,恨不得直接干掉东方工业公司,但是,现实却让他们根本就不敢动东方工业公司。

    到现在,日本工业界的本土势力,都知道这个东方工业公司仅仅是一个空壳,他们根本就没有打算在日本开办工厂什么的,仅仅是需要那些人才。这样的行为,他们根本就压制不了。就算最后把这个公司给弄掉了,谁知道这个公司背后的势力,会不会继续开个西方工业公司,和他们对着干。

    在那些大公司们没办法对东方工业公司照成威胁的情况下,东方工业公司在陈志豪的带领下,又打了一个漂亮仗。

    第七十二章多边行动

    更新时间:20121012

    感谢电话,还有传真。这让原本需要很久才能处理的消息,变得更为及时了。远在日本的陈志豪打了一个漂亮仗,作为老板的刘东当然是第一时间知道。

    虽然到现在还在有很多日本工业界的人才在源源不断的加入到东方工业公司,但对于刘东来说,这已经没有多重要了。因为单单看现在所能看到的形势,他就知道,自己的大工业之梦不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

    日本作为一个二战的战败国,在短短的二十年就又崛起了,然后到了八十年代,成为了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要说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培育,再加上之前战败并没有损失到他们的根基,所以,才有了日本人二十年崛起的奇迹。

    刘东原本就知道日本的人才很多,但那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现在,他终于能够具体的观察到日本人的脉搏。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仅仅是这段时间陈志豪所招聘的人才,就有差不多五百人。别看五百人好像很少,但实际上,这五百人基本上都是研究员级别的。研究员级别的人才,可不是能随便乱说的,这可不是后世华夏那种,随便发表两篇抄袭而来的论文就能评上的那种研究员。而是拉几个人就可以组建一个项目的那种研究员。

    这样的实力底蕴,简直不可想象。而这还仅仅是研究员级别的,没有达到这样级别的一般科研人员,那就更多了。可以说,这次的招聘,直接就让刘东的科技实力底蕴上升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就连现在国内华夏的那些特大型企业,也没有刘东的底蕴强。

    尤其是陈志豪还特意挑选过,这些人涵盖的科学种类,从材料科学到精密加工,从机床设计到材料应用。要是这些人开始工作,刘东的工业项目能从材料到机床生产,甚至于现在国内还处于原始状态的数控机床,陈志豪新招收的这些人里面,都能够设计出来。

    虽然那些一线的出名的专家是一个都没有挖到,但是二线的那些专家陈志豪也没有少挖。因为资金充裕,陈志豪也舍得下本钱,那些原本不怎么得意的二线专家,也得到了相当丰厚的待遇,比起在大公司来说,待遇平匀要高三层,并且,在东方工业公司,那些二线的专家能够发挥的余地,比在大公司要强很多。

    这样的条件下,还是很能够吸引一部分有抱负有理想的日本专家。因此,东方工业公司的科技底蕴,一下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虽然依旧不能和那些屹立多年的日本本土大型企业媲美,但对于在这些行业相对比较薄弱的国内来说,东方工业公司所拥有的底蕴就太强了。

    就在陈志豪在日本疯狂挖墙角的时候,香港这边,刘东也没有闲着。深感人才储备不够的他,这次决定下大力气来招收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刘东有着后世的经验,对于人才的重要性有着相当深刻的认知。

    虽然后世电影里面葛优葛大爷所说的那句:“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话有些搞笑,但却道出了实情。

    后世大学扩招了,看起来人才是多了不少,就连现在相当抢手的大学生,在后世根本就是烂大街的货色。但刘东知道,这仅仅是表象。那些纯粹是在学校混日子的大学生是没有多少人待见,但真正有底蕴的大学生,依旧是非常抢手。

    这样的情况下,要是刘东还不能够真正的正视这些问题,那他所创建的公司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完整的规划,和强大的执行力,一个公司想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当中获得一席之地,那是不可想象的。当然,这并不代表后世国内的那些垄断性国企,那些企业,就算做得再垃圾,依旧财源广进,这个确实没办法做对比,只能说是这种事情是特例。

    在香港招收人才,自然不会像是在日本那样,能够招收到很多工业研究方面的人才。因为香港的地域特征和规划,就不能够存在这样的大工业范围。

    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方面的人才就会少。一个公司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要仅仅是只有科技底蕴,那就成了纯粹的研究院了。产品研发,销售,再反哺研发,才是王道。

    现在刘东所拥有的科技研发能力已经不弱了,但是在行政管理和销售这个环节,刘东所需要的人才就不够看了。虽然到现在,刘东的第一份产品都还没有做出来,但也不得不现在就开始打磨团队。要不然等到产品出来了,却突然发现根本就没有人员来管理和销售,那就悲剧了。

    对于管理和销售人员,香港所有的人才就比较多了。由于香港地少人多,研发人员和工厂放在香港明显很不划算,所以这年月,香港很多公司,和东南亚联系比较紧密,基本上稍微大一些的企业,都是把自家的工厂设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亦或者是泰国。而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是在香港。

    这样就照成了,香港本土其他人才可能不太突出,但是管理和销售专业方面的人才,就如过江之鲫。再加上香港大学这些高等学府每年都输出大量的人才,让香港变得人才济济。

    有这么好的人力资源,要说刘东招聘应该算不上多困难。但实际上,这其中却有一些小小的不方便。因为刘东的公司是要面向大陆的。

    去年在香港因为发表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回归闹得沸沸扬扬,很大一部分香港人对于回归这个严肃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当局有意无意的煽动下,这种讨论的对立性更加强烈。

    延伸到香港的普通民众,对于这种思想上的激烈碰撞就更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刘东要基于大陆来招收人才,就弄得有些不太好办。因为对很多人对于大陆没有安全感,尤其是在英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那些精英们,对于刘东公司就更加抗拒。

    刘东招人,居然没有多少人前来应聘。这样的情况,弄得刘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这观念问题,并不是钱就能解决的。而且现在香港的发展前景还是充满希望,虽然受到了中英联合声明的影响,但那些精英要想找个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所以,对于刘东的公司,就表现的兴趣缺缺。

    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没有人来刘东的公司应聘,因为很多聪明人都看到了来自大陆的商机和诱惑,对于一家主打大陆的公司,还是相当有认同感。但是,这样的明白人,在这个时候的香港毕竟不多,远远达不到刘东预计当中的期望。

    尤其是陈志豪在日本高歌猛进的时候,他这个真正的老板却在香港连人都招不到,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成绩却是实实在在的,骗不过别人。

    虽然大多数的时候,老板的理念是有事秘书干,没事儿干秘书。只要学会放权,让有能力的人去做他所擅长的领域,这样就是一个好的老板。但是,刘东好歹也是真心想做一件具体的工作,谁能知道香港人民居然那么不给面子。给他们工作机会都不要,弄得这两天刘东的心情那是份外不爽,连对陈洁都顾不得发展发展小暧昧,玩玩小情调。

    最后,还是非专业性女秘书陈洁给刘东指了一条明路。既然现在这些香港人那么信奉英国人,那就联合渣打银行开个招聘会,就不信这样还不能够成事。反正刘东的公司从创建以来,就没少麻烦渣打银行,他们之间的业务来往也比较频繁,对于香港人来说,渣打银行这块牌子,可比刘东的环亚国际有名气多了。要是能拉上渣打银行,想来很多问题都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被陈洁这么一提醒,刘东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钻进了死胡同。放着渣打银行这个大牌不打,却偏偏要玩什么自力更生。他的公司虽然在香港上层社会不是什么秘密的存在,都知道刘东的公司很生猛,但是在香港平民社会当中,却声明不显。

    单单就把自己公司的牌子打出来,那些应聘的人谁知道你是干嘛的?虽然刘东的公司是在中环,但高级皮包公司也是能舍得下本的。对于那些不了解刘东公司底蕴的聘请人员,当然不会觉得刘东公司多么有实力。

    这才是刘东招人最大的障碍。一个没多少知名度的公司,想要招收到大量合格的人才,那需要花费的工夫不大才怪。想明白这点的刘东,终于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小清新格调,而选择华丽丽的和渣打银行等在香港知名度很高的公司开始联合招聘。

    (今天上午外婆入土为安了,只剩下一些收尾工作需要处理。如果不出意外,从明天开始,蒹葭就能够恢复每天两更的更新了。)

    第七十三章万事俱备

    更新时间:20121012

    放弃了小清新路线的刘东,才突然发现,不知不觉,他的公司在香港上层居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一扒拉下来,居然发现可以合作的不仅仅是渣打银行、太古、还有霍家。作为一个华人家族,能在香港这个地方混得风生水起,本来就是一种能力。

    有了这么多大佬可以利用,刘东的招?(: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