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4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哟鸬馈?br />

    老爷子这话,就是给刘东解释,为什么苏联改革后,日常的生活用品比起改革之前,更加稀少的缘故。华夏到目前为止,只能算是工业大国,而算不上是强国。但苏联却是工业强国,和华夏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如果改革之后的效果和华夏不太一样,那也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情。

    因为苏联的农业,本就和华夏不一样。

    第一百八十二章提醒老爷子(下)

    更新时间:20121209

    各个国家的国情,注定了各个国家的政治理念,有着很大的区别。就好像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就不可能完完全全的套在华夏的土地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爷子才会说这样的事情不奇怪,改革嘛,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

    就算是现在的华夏,麻烦也不少。就更别说是比华夏更为强大的苏联。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可不仅仅是扯一根头发那么简单。要是真不出现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改革才会有可能成功。老爷子的理念就是这样,暂时性的困难根本就不是什么困难,只要解决掉他,前途还是光明的。

    但刘东可就不会像老爷子这样乐观了,不论从后世的资料上,还是现在现实的情况下,苏联的改革,远远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乐观,不论是苏联改革当中的那些专家问题,还是苏联改革当中太过激烈的问题,抑或者是苏联面对的世界格局性问题。

    他们所面临的困难,都不是像华夏这样简单。首先一个,就是人口问题,别看苏联幅员辽阔,横跨亚欧大陆,要是当年斯拉夫人没有目光短浅,卖掉阿拉斯加,他们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他们不但跨越亚欧大陆,而且北美洲也有自己的地盘。

    但如此辽阔的疆域,苏联把所有的人口都算起来,在1982年进行人口普查的时候,才仅仅只有两亿六千八百八十万。虽然从当时总体上来讲,苏联的人口是仅次于华夏和阿三,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想想那广阔的土地上,却仅仅只有两亿多不到三亿人,这样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小了。后世华夏有句话就说得很好,一件大事,如果分摊到十二亿人口身上,那再大的事情,也就会成为小事儿。但如果一件小事,十二亿人口全都出现了,那就会成为滔天大事。

    苏联不到三亿人,改革的阻力自然会比华夏十亿人口轻松许多,这是优势。但是,改革这个事情,是先困难后简单。只要形成了大势,人越多就越会显得成功。而苏联的三亿人想要改革,总体困难算到最后,不会比华夏轻松多少,并且这样改革从头到尾,都有相当大的难度。

    苏联的农业并不发达,在大部分国土都不能耕作的地区,要农业发达了,才会是真正的怪事。不发达的农业让苏联的粮食问题,非常突出。如果有人拿这粮食问题做文章,肯定会引发相当大的问题。

    如果苏联列林同志显灵,这个问题还有可能会解决。但列林他老人家在莫斯科每天被人看,太过烦躁,所以,这件事情上他并没有发出自己的声音。

    因此,非常不幸,苏联的这个弱点被有心人利用了。先不说苏联现在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让苏联在远东的粮食问题尤为突出,单单就说苏联用于进口粮食的渠道,也不是那么畅通。

    做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大敌,苏联从一出生,就面临着被资本主义国家围剿的危险。虽然苏联一次次的挺了过来,并且能真正的威胁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安全。

    但就因为他太过强势,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就绝对不允许他乱来。什么都要封锁,什么都要对抗,要不是因为有核弹威胁全世界的问题,两大阵营早就开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虽然苏联被誉为两极当中的一极,但整个世界,还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主体的。没办法,苏联才出现多少年?而整个资本主义阵营又出现了多少年?那些发展了几百年的国家,哪里是苏联能够比拟的?

    就说已经没落的英国,虽然在独立运动当中,绝大多数的殖民地都独立了出去。就连被誉为英国明珠的阿三,那么忠心耿耿,不也一样在甘地童鞋的带领下,拍拍屁股甩了英国。但是,直到现在,英国能够实际影响到的国家,也不是苏联能够比拟的,而这还不是英国的全部。

    那些独立出去的国家,虽然长大了,但英国这个妈妈桑,也不是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好歹也算是一家人,分家了也能算是一个家族出来的。于是,那些和英国分家后,又有实力的国家,又和英国弄了一个英联邦。像阿三、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发达国家,都是英联邦成员。

    一个没落的日不落帝国尚且如此,就更别提美国这个壮小伙了。虽然美国没有几个殖民地,但这是因为美国不需要,直接在外国驻军,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还要什么殖民地和联邦?拿枪对着,比靠影响力耍手段强太多了。

    而苏联有什么?虽然东欧那边,有好多小弟在给苏联摇旗呐喊,加盟国也有十六个,但这些小弟的质量,就确实不敢恭维。离了苏联,这些国家有几个有影响力的?而且东欧的地盘就那么大,能有多大的产出?比起整个非洲,大洋洲,南北美洲都由资本主义国家把持,实在是相差太大。

    而苏联为什么要为了阿富汗的和平而战斗,那是因为苏联想要弄到一个印度洋的出海口,为了一个出海口而大动干戈,可想而知苏联的窘境。而出海口这玩意,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实在是太多了,开发出来的都还用不完,就更别说那些还没开发出来的港口了,这就是差距。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说刘东歪楼了,不是应该说粮食的问题么,怎么一下就扯到出海口去了?其实苏联为什么要弄出海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粮食,当然,争霸是主要目的。

    苏联粮食不够,但很多地方的粮食却是多得吃不完。就好似印尼,一年三熟,躺在地上都能有饭吃。

    但非常可惜的是,苏联打了那么多年的阿富汗,依旧没有把这里的地皮给踩熟,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没有掌控住阿富汗的局面,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由于地盘没有踩熟。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还把源源不断的物资葬送在这个无底洞当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粮食的问题就被无限的扩大化,就造成了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面包,都不是那么好买。

    生存的底线都没有搞定,那改革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而且,由于苏联的领导层都是老人,思想僵化。还一直沉浸在解放全世界的宏伟蓝图当中,处处动刀兵,根本就没有喘息一下,平稳一下的机会。

    而且,苏联的主要外汇收入手段是石油和黄金,虽然现在的黄金价格非常理想,但由于苏联卢布的滥发,弄得苏联的黄金储备并不充足,这条路算是断了一半。而石油呢?

    虽然两伊战争弄得石油价格上涨,但欧佩克迅速回应,让苏联人在其中并没有赚到多少。而且由于近几年经济形势也不是那么好,石油消费量远远达不到后世那样夸张。所以,苏联人的国库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充盈。

    粮食和国库空虚两大问题,就足以让苏联人手忙脚乱,而事实上,苏联人还不仅仅只有这两大问题。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政局,苏联人没有,戈尔巴乔夫前两任都是短命鬼,他匆忙上位,关系都还没有理顺,就急急忙忙的开始改革,这样的改革要是真能成功,就太奇迹了。

    不但如此,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还相当的激进,这就更加雪上加霜。越是激进的改革,所需要的资源就会越多,而苏联就算是正常的改革,也面临着资金严重不住的困境,就更别说现在的激进做法。

    所以,苏联的改革,看起来是十分的激励人,但其中任何一个大毛病都足以让苏联的改革失败,就更何况这么多的毛病一起来。就算是天才,这样的情况也玩不转,就更别说一个戈尔巴乔夫。

    改革没粮食,就意味着大家都得饿肚子。现在的苏联,可不是打二战时的苏联,半块面包都能和德国人打上半天,思想上的武装能够克服各种困难。现在的苏联人,思想可没有那个时候的狂热。

    而国家没钱,又要大力改革,那就会脱节,而脱节的后果,就绝对会把苏联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掀翻在轨道边。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苏联的改革前景,实在是太不乐观了。

    而苏联如果改革不成功,那现在的模式也不能再让苏联正常的运转下去。而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也就只有天才知道。

    刘东的一番分析,让老爷子听得是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起关于苏联改革的看法会这样悲观。

    现在国内的那些人,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苏联的改革会失败。因为华夏的改革都算得上是一定的成功了,至少现在华夏人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吃饭都是问题,还有剩余的金钱能用于消费。

    而比华夏强大太多的苏联,理所当然的也会改革成功。不少人都还等着来自苏联的改革经验,而现在老爷子听到刘东这样一说,脑门上却全是冷汗!

    第一百八十三章骇人听闻

    更新时间:20121210

    由不得刘老爷子不流冷汗,实在是刘东说的这些东西太过骇人。国内不是没有分析过苏联的情况,相反,对于苏联的情况,国内研究得非常多。

    没办法,东北那边陈兵百万,指不定什么时候苏联脑子犯抽,就要来搞点什么摩擦。这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对于苏联,华夏是相当警惕的。

    既然警惕,就不可能不研究。刘东说的这些东西,华夏高层都有一个浅显的认知。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机构报告过,苏联目前面临的危险会如此之大。虽然那些资料可能比刘东说的东西更加深入,但国内的人对于苏联人能不能挺过这样的难关,表现出很乐观的态度。

    可刘东这么一说,那意思可是相当的明显。比起国内那些乐观的态度,刘东可是全都在泼冷水。如果按照刘东这样的说法,那苏联可就太危险了,这简直就是在危言耸听!

    “小东,这些话可不能乱说啊!苏联就算再怎么困难,他们的工业实力不是作假的吧?而且苏联的军队也没有乱,还在苏共的领导下,只要军队不乱,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当年他们可是只有半块面包,就顶住了德国的攻势啊!戈尔巴乔夫也不是一般人,他本就是从农业部部长上去的,又怎么会不明白农业的重要性?他这两年对农业的支撑力度,可是很大的啊!”老爷子强作镇定的说到。

    “是啊,戈尔巴乔夫的确是从农业部部长上去的,而且他也确实重视农业。但是,老爷子,不知道国内的人有没有注意到,他的政治倾向性?”刘东也很严肃的问道。

    “你的意思是说,他的政治思想有问题?不可能吧!”老爷子觉得刘东这话实在是太过荒谬。

    做为一个能走到苏联最高领导人地位的政治家,却被一个外国的黄口小儿说他的政治思想有问题。这样的话还好仅仅是在刘家小院里面说出来的,能听到这个论断的也就仅仅只有两个人。要是这样的话传出去,不知道会掀起多大的喧嚣。

    看到老爷子那表情,刘东依旧沉稳的说到:“我们华夏和他们苏联,虽然都在改革,但我们之间走的路线却不一样。我们走的是先经济后政治的路线,而他们苏联却走的是先政治后经济的路线。两条路,现在为止,还看不到哪一条路是最为正确的。但是,从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就算苏联走的路线是正确的,他们也一样走不到终点!”

    刘东这话的爆炸性,比起之前那些系统的分析还要骇人听闻,老爷子也保持不住他的镇定了,有些慌乱的说到:“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这世界上,能让老爷子都慌乱的事情,并不多。但是真正能让他慌乱的事情,件件都是天大的事情。就好似刘东现在说的这个话题,要刘东说得对,那就是全世界的政治力量洗牌的时候。这样的事情,老爷子又怎么能保持镇定?

    虽然他并不管这一块的事情,但这样的大事,就算他不管,也会身不由己的卷进去。与其到时候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一败涂地,倒不如现在就弄个明白,提前做好准备。

    老爷子不是没想过刘东在胡说八道,但刘东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却并不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能够做得出来了。无论是八三年那会儿给刘家的未来定下发展的基调,还是这几年刘东在国外闯荡所收获的成果。

    一件件一桩桩的事实摆在老爷子的面前,刘东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不会胡乱开口的。虽然老爷子也不知道刘东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大势有着那么精确的判断,但却不妨碍老爷子相信刘东的话,这份信任,就算是老大刘长征都得不到。因为刘东这些年来所做的事情,还有提醒过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没有应验的。

    正是因为刘东这妖孽的天赋,老爷子就算听到这犹如天方夜谭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并不是驳斥刘东胡说八道,而是想要听一听刘东具体的意见。有了刘东具体的意见,依靠老爷子的政治智慧,自然是能够分清楚这其中的真假。

    能得到老爷子的信任,对于刘东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要是老爷子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听刘东的长篇大论,那就算刘东有无数个点子,说不出去也是白搭,就算说出去了,老爷子没有放在心上,也是白费。还好,目前为止,老爷子虽然对于刘东的话很是怀疑,但依旧给了他一个机会。

    而这个机会,刘东必须要抓紧。不能让老爷子失去兴趣,那样对于刘家,对于刘东,都是有很大的损失。

    “首先,我们先不管改革的路线到底是先政治后经济,还是先经济后政治。单单就说刚才我说的那一点,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有问题。这并不是我在信口开河,而是有事实证明的东西。戈尔巴乔夫虽然是苏共的领导人,但实际上,戈尔巴乔夫对于苏共并不信任!”刘东开口又放了一个大炸弹。

    如果不是历史证明了这一观点,打死刘东都不会相信,一个苏共的最高领导人,他最不信任的却是自己的党。准确的说,是并不信任苏共的那些党员。

    苏联为什么要改革,在后世那资料泛滥的年代,对于这些资料的研究并不少。虽然那个时候刘家早已完蛋,而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刘东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但刘东在用苏联弄过来的材料科学资料的时候,无聊中也翻看了一下。

    当时戈尔巴乔夫之所以要改革,完全是因为他认为当时的苏联处于危险前状态。几十年的历史并没有完全发挥出社会主优越制度的“优越性和极大潜力”;生产粗放式经营、高消耗、浪费严重,生产成本远高于美、日;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开采与挥霍,不计后果,不顾环境;经济结构畸型、轻工产品等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

    主要表现在,资金、外汇大量损失、得不偿失,民风进一步涣散,出现信用危机。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大跌,1986―1987年,石油外汇收入减少三分之一,政府黄金储备从1985年的2500吨,降至1991年的240吨。

    重大事故连接不断:列林那坎市大地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沉没,200多名旅客丧生;核潜艇沉没,全体官兵遇难;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重大事故,殃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等,危害人口达10万之众,直接间接损失达1000亿美元。

    国库空虚、大发纸币、预算出现黑洞、隐性通膨严重、官方统计虚伪,1985年苏财政赤字已达170-180亿卢布。1986年,形势更加恶化,预算已无法完成,赤字已超过500亿卢布。然而社会上却游荡着巨额卢布,构成“雪崩”之兆。

    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照成了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改革的主要因素。而这些问题深究到根底,其实都离不开一件事情,那就是苏共的班底烂完掉了,已经没有当初和法西斯对抗的英勇了。剩下的仅仅只有源自斯拉夫人种本能的贪婪。而苏共当中的大部分高层,都是斯拉夫人种,也就是说,大家都趴在苏联这头北极熊身上吸血。

    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戈尔巴乔夫自然不会对苏共有太多的好感,虽然他是依靠苏共才能上位的。但是要改革,就必定要触及到苏共那些高层的利益。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他很不愿意和苏共的人打交到。甚至到后来,苏共的政权都可以拱手让给别人,只为了让他理想当中的苏联出现。

    这么一个理想主义者上台,改革又是以先政治后经济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这样苏联都还不出现问题,那列林同志都能从水晶棺里面吓得跳出来。

    改革最需要的东西就是政治稳定,其他的东西就算再困难也可以克服。可戈尔巴乔夫却没想过要稳定政局,而是想要把苏共给清洗掉,把那些该死的蛀虫全都弄下台。

    而他却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些他认为该死的蛀虫们,他才能坐稳苏联最高的宝座。把那些人清洗下来,那谁又会支持他?自己的根基都不稳,还谈其他的,这比起赵括都还要奇葩。要真能成功,那实在是太不科学了。

    刘东的这些证据,让老爷子越听眉头越皱,直到刘东讲完了这些情况后,才极度不理解的问道:“这样的人怎么就能上到苏联的高位去?”

    连自己的根基都想干掉,就这还在那里大谈改革的事情,这样的人才老爷子这么多年来还真就没有见识过。无怪乎老爷子会这样问,因为他实在不理解苏联人的想法。就像汪星人不懂喵星人为嘛那么会卖萌。

    虽然老爷子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收到关于戈尔巴乔夫不信任苏共的任何传闻,但他知道刘东在苏联有着自己的人脉,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会信口开河。

    之所以没有收到关于这方面的报告,可能收集情报的同志们,也不会相信会出现这样另类的问题。偶尔有发现这样的问题,也不会傻乎乎的上报过来,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过难以想象。要是胡乱的报告上来,不但不会受到任何的嘉奖,还会因此受到处分。只要这样的问题一天没有严重到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情况下,情报部门都不会上报这样离谱的事情。

    第一百八十四章对苏联的人道主义帮助

    更新时间:20121210

    别说老爷子奇怪,要不是刘东熟知后世的历史发展,也不会明白戈尔巴乔夫到底是怎么想的。就算在后世,戈尔巴乔夫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在研究。放着好好的超级大国领导人不做,却偏偏要想建设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要按照华夏人的说法,那就是犯二。

    但这个犯二的人却是除了有限的几个国家之外,别的国家都欢迎。德国人欢迎他,因为他让分裂的德国重新统一起来,东欧的人欢迎他,波罗的海人民也欢迎他。西方国家更加欢迎他,就连华夏,虽然表面上表示遗憾,但实际上华夏也很欢迎,一个强大的邻居肯定比一个瘦弱的邻居更加受人欢迎。

    当然,北棒子对此是非常不满意,金大胖更是觉得天都塌下来了。

    对于老爷子的疑问,刘东回答到:“可能是因为苏联人看到戈尔巴乔夫比起其他的苏联领导人更为年轻,也有可能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画饼很能够令大家满意。所以,他就上去了。”

    听到刘东这个解释,老爷子沉默了。好半响,才说到:“那你说苏联以后将会如何?”

    老爷子问这个话的时候,心情相当复杂。虽然刘东并没有说苏联照此情况,以后发展会如何糟糕。但老爷子这样一生风雨的人又怎么会不知道,如果戈尔巴乔夫这样继续搞下去,失去了自己的根基,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最终苏联将会陷入内乱当中。

    虽然直到现在,戈尔巴乔夫并没有表现出他没有能力,仅仅相当于一个赵括。但是一个不以实际行事的人,掌控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最终结果早就能预料到。除非,戈尔巴乔夫放弃现在的手段,重新启用新的手段,才会化解这样的危机。

    就算是这样,经过戈尔巴乔夫乱搞的苏联,还会像以前那样强大么?政局都不稳定,还谈其他的东西,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

    要这个时候是九零年,刘东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说,苏联将会解体,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但很可惜,这个时候仅仅是一九八七年初,连春节都还没有过。说这样的话,实在是太早了,就算是对老爷子,这话也不能说。

    说了,老爷子不相信还好,相信了,以老爷子的党性,肯定会把这情况上报给中央,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了,对于刘家,绝对是灭顶之灾。领先半步是天才,但领先一步的就是疯子。

    而这个时候苏联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是那么强大,就连美国都还要小心翼翼。而刘家却放出了苏联要解体的消息,这样的情况要是让其他人知道这样的说法,刘家绝对会成为大家攻击的对象。

    所以,刘东只有含混的说到:“我也不知道苏联到底会如何,我又不是搞政治的,对于这样的国家大势,没有发言权。我仅仅从商业的角度上,可以感觉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听到刘东这话,老爷子心中的压力骤然减轻。他怕刘东说出那个即便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的消息。还好,最后刘东并没有说那样的话。但老爷子的心中,却空劳得利害。不知道是因为听到这个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消息而感觉不妙,还是因为华夏会因此得到巨大的利益而不知所措。反正,老爷子现在的心情是极度复杂。

    刘胜利这个时候,早已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这年月的官员,就算到了他这样的位置,所要思考的问题大多也都是关于国内的事情,而这样关乎到国际政治局势的东西,就连刘胜利这个级别的官员,都关心得很少。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这类事情应该是由外交部,或者外贸部这类对外型部门来管理,而不是他们这些对内部门领导们所能插手的。

    这个时候的刘胜利根本不会想到,再过二十年,别说他这样的部级领导,就算是乡镇,对国外的认知都不像他们现在这样无知。

    过了一会儿,等老爷子和刘胜利消化完刘东所说的这些东西后,老爷子才开口对刘东说到:“你说的商机到底是什么东西?难道你因为这样的推论,准备去发苏联的国难财?”

    听到老爷子这样不客气的话,刘东一脸正色的说到:“老爷子,我怎么可能去发苏联的国难财?我生在红旗下,成长在党的关怀下,虽然苏联和我们的分歧有很大,但意识形态还是相同的。我又怎么可能去发他们的国难财?我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下,准备拉苏联一把,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是能救一个是一个,做好事绝对不能留手。”

    刘东这冠冕堂皇的话,可忽悠不过老爷子,于是老爷子似笑非笑的说到:“小东啊,那你说说,你准备怎么去帮助那些苏联的同志啊?”

    “我其实一直都在做这样崇高的事情,不论是帮助列夫捷特摆脱贫穷的困扰,还是帮苏联同志消费他们过剩的机械,抑或者是帮他们测试材料科学上的资料。等等事情,我可是一直都没有停歇过的。而过年后,我又准备怀着崇高的理想,去苏联看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的帮助。”刘东一脸大义凛然的说到。

    刘东这话,把刘胜利逗笑了。他还真是很少听到,有人能这样正大光明的把这样无耻的事情说得好像在拯救一样。就连老爷子,都不由得抽了抽嘴角,心情轻松了许多。

    “那你准备从什么方面入手?”老爷子继续问道。

    “本来我想要帮助苏联人把过剩的机械用美元买过来,但又想想现在苏联的生活物资实在是匮乏。与其让他们拿着钱都买不到东西,还不如让他们以物易物,这样大家都方便。”刘东回答到。

    说完,刘东从自己的衣服里面掏出一张纸,上面写满了字。拿出这张纸后,刘东就把它递给了老爷子,让老爷子过目。

    老爷子从桌子上拿起了自己的老花镜,然后戴在耳朵上,看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念:“动力学专家、车床专家、钻床专家、镗床专家、磨床专家、机床设计专家、材料科学专家、矿业学专家。小东,你这是准备干嘛?”念到这里,老爷子抬起头,神色怪异的问道。

    别看这几个字没多少,但包含的内容却是非常广泛,单单一个动力学,就可以牵扯多个行业,在工业上面的应用相当广泛,小到汽车发动机,大到轮船汽轮机,甚至航天科技,都离不开动力专家。

    而后面那些车床、钻床、镗床、磨床这些机床的专家,涵盖的东西就更多了。而这还不是终点,后面还有机床设计专家,也就是说,只要是工业机床的设计专家,刘东都不放过,后面还有材料科学,矿业学。

    这么多的分类,这么多的专家,刘东这哪里是去帮助苏联人,这纯粹就是去断苏联人的命根啊!要真让他把这些人才都弄来一些,苏联绝对会大地震。这样的事情漫说是刘东一个私人,就算是国家来做,都有可能出现大问题,断交都是小事儿。惹毛了别人,能和你直接发动战争。

    刘东这胃口,实在是太好了。而老爷子还没有把下面的那些东西看完,仅仅是看了个开头,他就被刘东吓到了。而后面,谁知道会出现什么东西?这简直就是在大搬家,比当年苏联对德国都还彻底。

    “老爷子,我这不是准备去帮苏联的人民群众么?这些专家,这几年可不怎么好过,就连面包都买不起的也大有人在。我不忍心让这些高级人才白白的浪费光阴,所以才罗列了这么个名单。本着友谊万岁的意思,难道这也有问题?”刘东装傻充愣道。

    “岂止有问题,这问题大了。你别给我打马虎眼,你真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就算你所推论的那些东西正确,但如果你这样大的动作,绝对会引起苏联的大力反弹。就算他们再弱,也不是你一个小小的资本家能撼动的。你口气倒还不小,这也要,那也要。你就不怕被撑死?”老爷子没好气的说到。

    “我当然知道苏联人的利害,我也没有说这纸上的事情,会一步到位,那样事情就闹大了。我只是把我们公司要从苏联弄的东西大略的整理了一下,哪些该弄,哪些不弄,做个统计。要不然,什么都往公司拉,岂不是乱套了?我们公司又不是收废品的,哪里能什么东西都看得上。”刘东解释到。

    “这还好,你的脑袋还没有被门挤过。但就算是从长计议,你这涵盖的东西也太多,太复杂了点吧?你有那么多精力来搞这些东西么?别到时候样样会,样样稀疏,那可就闹笑话了。就像你那个环亚特钢,如果仅仅是能炼粗钢,你以为会引起那么大动静?”老爷子教训到。

    “这个我自有分寸,就算我用不上,难道其他人也用不上。只要这些人才在我的手里面,那样我就会获得主动权。这样总比以后我上别人门去要人才好很多吧?”刘东很有气势的回答到。

    第一百八十五章对苏联的野望

    更新时间:20121211

    葛老师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那就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有了人才,公司的发展才会正规化,有了人才,再依靠刘东自身的经济实力,想要干什么干不了?

    正是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刘东才会作出这个大包大揽的动作。不论自己到底能不能用到,也先要把这些人的归属权拿到手中。这几年,苏联一直在走下坡路。

    别的地方刘东不知道,但关于人才方面的事情,他却知道得很详细,有赖于后世很多解密资料,让这些外流的人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走的都介绍得清清楚楚。

    苏联的科学家专家一类的人才,有的地位很高,有的地位却不怎么样。而那些地位不怎么样的人才,日子过得就不那么潇洒。就好像这年月华夏的那些搞科研的人才,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人有七情六欲,别以为做科研的人个个都能像华夏两弹一星那些前辈一样,拿手摇计算机都能把原子弹给弄出来,而且不怕吃苦受累,这样的人才可以说是比大熊猫还要稀少。

    大部分的人才,都是希望自己有个优越的环境来搞科研,不但事业有成,还要生活优越。可现在苏联的情况,却不可能提供得了这么好的条件,那些一直很苦逼的人才,自然要想些方法,来摆脱贫困的生活。

    外派,就成为了他们的出路。只要是外派的专家,到了国外,无论是在多么贫穷的国度,他们的生活环境都要比在苏联本土好太多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时候,那些人才在外派了之后,就不会想要回去。

    而那些能够得到外派指标的国家,能有这么些人才安心在自己国家里面待着,当然不会往外推。于是和苏联打马虎眼就很正常了。苏联家大业大,又是两极的其中一极的老大,多几个人才不多,少几个人才不少。那些国家又会做事儿,于是很多不想回去的外派人员,就稀里糊涂的留在了那些国家里面。而这些人,就能算得上是最早的一批外流的人才。除了那些能在苏联挂上好的人才,其他的人才想要留下,其实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困难。

    正是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刘东就把主意打在了这些人才的身上,他们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绿油油的美元,这些东西刘东都可以提供。只要把这些人弄到华夏来,然后拖个几年,等到苏联解体后,这些人才就可以为自己所用。

    一次一点点的弄,然后再让列夫捷特他们在苏联活动活动,到最后能挖到多少人,实在是计算不出来。有了这样的算计,刘东再次去苏联的目的就非常明确了。

    “老爷子,我准备这次再去苏联,就和列夫捷特他们一起开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是为我纸上的这些东西服务的。有列夫捷特在,我们的目标会小很多。”刘东说到。

    “又开公司?你到底准备开多少公司?就不怕自己管不过来?”老爷子听到刘东又要开公司,脑袋明显的大了一圈。别人一个公司都够忙活半天了,而刘东倒好,是能开多少就开多少。至少老爷子就知道,前几个月,刘东就把他的一个公司,分成了很多个,甚至连银行,都有计划。这样的动作,实在是越来越像资本家了,搞不好就要被刘东弄出一个托拉斯。

    “这个公司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按照我们这边的说法,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挖掘人才。那些苏联人才们现在过得太苦了,我不忍心他们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下研究自己的事业,所以准备资助他们。这样的公司,我们在日本都弄了一个,现在再加一个苏联的,也不算多。”刘东解释到。

    听了刘东的解释,老爷子敲了敲桌子,然后问道:“你这样做,那个列夫捷特,会答应么?这样的公司不可能带给他利润啊?”

    “怎么会没有利润?只要他能忽悠到那些苏联的专家教授到公司签订了合同,那我们这边完全可以高价买过来嘛。这样的交易就是私人之间的交易,不会扯到国家的问题上,比直接从苏联的国家部门挖人,要温柔许多。”刘东又回答道。

    “你这样岂不是相当于人口贩子了?”老爷子脸色古怪的问道。

    这样的操作模式,和贩卖人口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这样卖的是高科技人才,但实际意义都是差不多的。被刘东这么冠冕堂皇的说出来,老爷子还真不太适应。

    “当然了,其实就是那么回事儿。反正那些人才在苏联过得不是那么好,要是让我买了过来,至少要比以前的生活条件好吧?而且三方得利,我又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比起当年苏联从德国抢人,那是文明太多了。”刘东嘀咕到。

    “三方得利?你这三方是哪三方啊?”老爷子没想到刘东把这么一件难以启齿的能说得那么伟大,于是非常好奇,这得利的三方到底是哪三方。

    “这些人才对于苏联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吧?要不然,这些人才不会在苏联待遇那么低下。对苏联来说,这些人才就相当于鸡肋,而我现在把这些人才都消化了,对于苏联来说,不是很有利么?而对于那些人才本人,他们能重新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和科研环境,不是也很有利么?而我得到这些人才,可以推动公司科技的发展,一样也很有利。对苏联、对那些人才、对于我,都有好处岂不是三方得利么?”刘东一脸认真的说到。

    刘东这翻强词夺理,要是换一个人可能就被他忽悠住了,但老爷子是什么人,风里来雨里去,什么东西没有见识过,刘东这套说辞,对别人或许有用,但对于老爷子来完全是多余。

    什么叫那些人才对于苏联来就是鸡肋?虽然老爷子知道刘东现在能挖到的人,肯定不会是苏联很有名的那些专家,但是这些人也不是真的就那么没用。在科学研究上,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无数人一起协同合作,一个人的能耐就算再大,精力也有限。

    而刘东要挖的那些人,就是这些项目的基石,虽然可能不出名,但是要真的挖到大规模的这类人才,那实验室什么的就肯定玩不转。这是对苏联有利?这就是在挖墙脚!

    好在刘东这一手,是对苏联人,要是对国内的那些科研所耍这样的手段,老爷子肯定得发火。

    但老爷子对于刘东能不能把这事儿办好,还是心存疑虑。他能看出这里面的问题,难道苏联人就看不出来?刘东虽然说他会慢慢行动,但要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肯定会引起苏联情报部门的注意,那样刘东岂不是会很麻烦?

    苏联人不是那么好惹的,虽然老爷子听了刘东对于苏联分析之后,知道苏联会有大麻烦。但这仅仅是刘东的猜测,虽然这猜测非常可靠。但这事儿依旧没有太大的把握。而刘东现在要做的事情,很明显,有很大的危险性。

    要是老爷子不知道刘东对刘家的助力到底在哪儿,可能还会让刘东尝试一下。但现在既然知道刘东的价值,再弄这样危险的事情,就不那么划算了。其他的都还好说。关键就是在于人才这东西,实在太敏感了。

    对一般人来讲,敏感的东西可能是技术。但对于老爷子这样的人来说,敏感的东西就在于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技术,但有了技术,没有人才来弄这个技术,也就只有白搭。

    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基础的东西就在于人才上面。不论你是教育强国,还是思想强国,或者是工业强国。这些东西都得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有足够的人才能让你实行这样的强国计划,全国都是文盲的国家,你能指望他做什么?最多喊喊口号,就这样,还不知道那些口号喊出来,有没有人能够知道其中的意思。

    所以,对于刘东亲自去弄人才,老爷子觉得,这事儿不太稳当。刘东完全可以依靠代理人来弄这事儿嘛,就好像刘东在日本搞的那个东方工业公司一样,刘东并没有亲自出面,但一样的把事情办成了。为什么在苏联,就不能用这样的模式?

    老爷子的疑虑刘东很明白。但这个公司还真就必须得由他来开,在日本可以找代理人来做,那是因为他知道,在日本能弄到的人才并不会太多,因为日本现在并没有到崩溃的时候,能弄一个是一个,完全可以当成一锤子买卖。就算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

    但苏联却不一样,如果没有他亲自出面,没有有份量的人来参与这个计划,很容易就会让克格勃下手。只要让他们查到了真凭实据,那就算刘东躲到幕后,也不会不被克格勃发现。那样,刘东一样会上黑名单。

    但如果有刘东这样的身份亲自出马,再联合苏联的那些纨绔,那就算克格勃想要查,也得掂量一下份量。如果再打点一?(: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