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第 5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匀瞬诺闹厥印K裕颐钦饷炊嗄昀吹呐Γ谌瞬欧矫娴呐嘌恢倍际亲咴谑澜缜傲械摹S凶耪饷匆豢檠暗娜韧粒颐撬樟娜瞬趴梢运档蒙鲜俏耷钗蘧 6装牧酰闳凑庋担痪醯糜行┛尚γ矗俊比氖橇蟹蚪萏匕蚜醵背山鹬鳎认械氖焙蛞膊幌脞枘媪醵醵嫡饣埃翟谑翘眯α恕?br />

    人才有多少要多少?天啊,难道刘东把他们苏联当成那些贫穷落后的小国?才会说出这样的胡话?要刘东真是无限接收人才,那整个苏联庞大的基数,会把刘东撑得爆体而亡。就算是刘东所在的国家,华夏,也不敢开这样的口。要知道,如果全盘接收苏联的人才,那么,就算一个弱国,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有抗衡美国的能力。

    看到列夫捷特那夸张的表情,刘东知道,自己刚才的话的确是有些过了,如果不在这话之前加上一些条件,自己被人才撑死都还是轻的,最主要的是,列夫捷特敢不敢掺和这事儿,都还是一个问题。

    他刚才,可是百无禁忌,并没有谈到这些人才有什么限制。等到列夫捷特想得更加深入一些,列夫捷特就更加不敢和刘东接触了。因为刘东到时候如果想要收罗那些军事工业方面的人才怎么办?像那些导弹专家,潜艇专家,火箭专家,甚至核物理专家,这些人才刘东都敢笑纳,谁知道这到底会是刘东的个人意见,还是苏联旁边那个华夏国家的意志?

    先不说对这些专家下手有多困难,即便是这些专家穷得连黑面包都没得吃,那也肯定会有克格勃暗中监视。单单就是列夫捷特想要接触这些人,都会被克格勃高度的警惕。他列夫捷特不过是想要赚些小钱而已,还犯不着做那卖国的大盗。以他那点能力,想要做这事情,单单压力都能把列夫捷特整个家族都湮灭成灰尘。

    于是,刘东不得不在自己刚才的话前面,加上一些规则。要不然,可能等下车就会有克格勃的人来找麻烦。这个时候,虽然苏联开始衰弱,但克格勃的能力依旧很强大。要在这苏联的土地上,说多了刚才那样不该说的话,就算自己是刘文理的孙子,克格勃也会有一万种让自己消失的方法。他刘东还是大好青年,可不想成为短命鬼。

    “如果我刚才的话让你很好笑,那么我不妨在这话前弄些框架出来。那样,列夫捷特你也好找准方向。”刘东说到。

    “框架?什么框架?”列夫捷特迷茫的问道。

    “我需要的人才很多,因为我的公司是一个新兴的公司,要说到技术和实力的底蕴,并没有多少。所以我一开口就说,越多越好。那是因为我不知道你究竟能够给我找来多少人才,宁愿稍微多一些,也不宁愿不够用。在我们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不希望因为人才的原因,而导致我们公司的发展出现问题。你明白么?列夫捷特。”刘东说到。

    “这个你完全可以放心,我列夫捷特虽然在整个苏联排不上号,但能力还是有一些的。就像我们之前的那些合作一样,我都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所以,亲爱的刘,请你不要怀疑我的能力。只要你能给予足够的好处,在苏联这块国土上,你绝对能够心想事成。”列夫捷特拍着胸脯保证到。

    “对你的实力,我还是很相信的。但是你知道我的公司并不小,现在又有很多子公司开始运营,我们华夏现在拥有的人才并不充足,所以我对你的期望是非常高的。正所谓希望越大,就越不想让自己的希望落空。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对此感到忧虑,而并不是我对你的实力不相信。做为我的老朋友,我怎么可能怀疑你呢?”刘东一脸真诚的说到。

    “嗯,是的。我能够理解你的担心。就像之前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发财,而有了你的帮助,这条发财的路变得轻松了许多,而我也很不想失去现在这一切。大概,你的心情和我差不多,你们华夏那句话叫什么来的?同命相怜?对!就是这个词语,你们华夏的词汇实在是太丰富了,每一个词汇都有一个出处,和我们伟大的斯拉夫人一样,有着璀璨的文明。这是那些美帝暴发户所不能比拟的。”列夫捷特一脸认同的说到。

    对于列夫捷特又在卖弄他那让华夏人都很难听懂的汉语,刘东选择性的无视了。因为刘东知道,让列夫捷特这么在意华夏文明的并不是这文明本来的魅力,而是那万能的金钱。所以,对于这样带着污渍的热情,刘东并不是很感冒。

    “我所需要的人才,可以说是涵盖了很多行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些人才,并不包括军工行业!你知道我们华夏人最爱好和平,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我想我们华夏都不会愿意沾上这个能让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厌恶的行业。而做为华夏一员的我,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所以,对于你们苏联那些军工业的高级人才,我并不需要。”刘东一脸圣洁的说到。

    但刘东这话,不论是他自己,还是列夫捷特,都不会真的以为刘东不沾手这一行业,是因为那个什么见鬼的和平。要是能让自己的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鬼才会放弃军工业的专家。没有军工,就没有国防,一个没有国防的国家,就能够和平起来么?显然不可能。

    当然,如果你相信这话,那世界大战什么的,肯定是所有国家的教科书都被那些无耻的人篡改过,在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发生什么世界大战。世界一直都很和平,很和谐,从来没有冲突过。

    第二百零三章想得太简单了

    更新时间:20121220

    刘东之所以不要军工业的人才,有多种方面的因数。一个因为自身问题,在华夏,除了政府之外,不会有任何一个私人能够得到开展军工的机会,军工这类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东西,不会有任何向私人开放的可能。

    既然不能在华夏开放,他刘东拿这些军工专家有什么用?别说拐回来然后交与国家,先不说这样大公无私会使刘东损失多少,单单刘东沾手这些人,就足以引起国内无数人的暗中警惕。不论刘东最后是不是想要把这些人交给国家,这样的事情都是很犯忌讳的。

    所以,除非国家需要,并且找上刘东,那样的情况下,刘东才有可能会去收罗这类人才。要不然,就算这些人才饿死都不关他鸟事。有些事情,是不能够太过主动的,尤其是这军工行业,更是如此。

    这还仅仅是刘东这边的问题,而列夫捷特那边的问题就更多了。苏联的强大在于什么?不就是在于军工么?正是因为苏联的军事实力强劲,才能和美国抗衡。在这样一个重视军工的国家当中,想要挖走他的军工人才,实在是太惹眼了。一个处理不好,不但会给刘东带来麻烦,就连列夫捷特也不一定能够脱得了干系。要少少的挖几个不重要的角色,也达不到需求,但要挖多了,那就容易出问题。

    刘东的生意并没有想要包含这一块,就算挖来了也是吃力不讨好。正是因为多种原因,刘东第一个提出来的限制就是不要军工业人才,那些人才,现在都是火药桶,除了苏联自己能碰之外,谁碰谁都会捅到马蜂窝。

    “除了不要军工业人才,我也不会要那些思想太过坚定的人员。你知道,那些人的脑子实在是太过僵硬,根本就不会明白我那想要拯救苏联人民的崇高理想,反而会对我们十分敌视。这样的人我虽然钦佩,但却不能够为我们工作。你说是么?我的朋友。”刘东对着列夫捷特发问到。

    “是的,那些人的脑袋一向不太好使,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审时度势,而且他们也不懂得人际关系,是一群根本就不需要拯救的人。”当刘东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触动了列夫捷特一些比较伤心的回忆,所以列夫捷特对于刘东所说的那些人,一点好感都没有,并且本能的厌恶他们。

    “看来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些人实在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当然,还有一些人也是我们所不能要的,那些在你们苏联很有名气的科学家,我们也不能要。因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社会关系,为了不给我们自己找麻烦,这些人也不能要。有了这么多的限制,列夫捷特,你觉得我们能挖到的人才还会很多么?”刘东说到。

    听到刘东这话,列夫捷特再仔细想了想,才开口说到:“是啊,有了这么多的限制,我们能找到的人才的确会少很多。但是我的朋友,你对于我们苏联的教育体系还是非常不了解,即便是有了这么多限制,能够符合我们要求的人,依旧会有很多。我对你之前那个能要多少就要多少的提法,很怀疑。因为从我们苏联的人口基数来计算,即便是有了无数的限制,我猜想依旧会有上百万人能够符合你的标准。”

    当列夫捷特把这话说出来后,刘东沉默了。他之前貌似想得太过简单了一些,一直因为知道苏联用不了几年就会解体,而对苏联本能的看轻了一些。可当列夫捷特这样说了以后,刘东才发现,苏联能成为两极之一,并不是侥幸。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东才恍然记起,前世华夏接收苏联的人才并不算是最多的一个国家,最先动手的美国,还有贪婪的日本人,包括那些欧洲的国家,个个都在苏联解体的时候乘火打劫,不但抢占苏联的资源,人才也没少弄。华夏都算是动手比较慢的,但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华夏依靠那些苏联的专家,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在很多科技领域当中,都发展成为世界先进。

    虽然这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就比如说华夏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对教育更加重视投入,华夏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也没有停歇下来。但是,无数的原因,都湮灭不了当年的苏联专家们的努力成果。

    华夏当时还仅仅接收了一小部分人才,都有了这么大的进步。可刘东现在,居然想要一口气成为一个大胖子,显然苏联这道菜,如果真让他一个人就这样吃下去,绝对会爆体而亡。

    想清楚了这一点后,刘东不由得对自己刚才那翻话感到脸红。还是没有弄清楚具体的情况啊,经验主义害死人,还好这件事情现在还仅仅是处于商量的阶段,并没有落实下去。

    要不然,要是招聘广告让列夫捷特发出去,因为失去生活物资来源的那些人才,能把刘东那还在规划当中的新公司给撑爆掉。这时候,刘东想起了后世那些大型的招聘会,密密麻麻的大学生,把所有的招聘单位前台给堆满,一天下来,仅仅是简历都是以吨来计算的。

    而现在的苏联,就算刘东剔除了很多类型,但剩下的,也应该不会很少,就算是要求再高,那各式各样的人才,能形成的效果,应该也不比后世华夏那些大型人才招聘会弱多少。要真这样做了,第二天克格勃的人就能找上门来。

    光是想了想,刘东的头皮都在发麻。于是,刘东很严肃的对列夫捷特说到:“我的朋友,我对我之前的那翻没有经过实践理论的话检讨,听到你善意的提醒以后,我才发现,之前的想法实在是有很严重的错误。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继续进行下去,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慢慢来比较好一些。等我好好的再考察一下苏联的实际情况,再作出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

    苏联现在的情况,很类似于华夏后世,教授不如狗,大学生满地走,随便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一块广告牌砸下来,伤到十个人,其中七个是大学生,两个是博士生,还有一个是灭绝师太一样的人物,博士后。虽然这样的学历在实际工作当中是否有其相匹配的能力,还是个问号。但不能否认,他们是高学历人才的事实。

    刘东这两年在国内,一直尝够了不够人才的烦恼。看看他最开始组建班底的五个人,除了陈洁和黄三水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其他的,周青富没在刘东手下之前,虽然在边境当倒爷混得风生水起,但他实际受教育的水平,仅仅是个小学。

    吴一平虽然以前是国有工厂的管理人员,并且有着相当深厚的实际管理经验,但他的文凭虽然也是大学,但这个大学之前还得加上一个括号(工农兵)。好吧,只要知道那年月工农兵大学是什么样子的人,就会知道,在这样的大学里面能学到高层次知识经验,纯粹就是天方夜谭。

    当然,还有陈志豪。虽然陈志豪现在的学历是大学,但他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仅仅是个高中生。也就是在齐家做事的时候,因为得到赏识,而自身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去香港大学再一次进修,拿到了大学的学历。

    五个人,现在都可以算得上是刘东的左膀右臂,可他们的学历,是大学的仅仅只有三个,而且,这三个人当中,陈志豪这个大学的文凭,还是进修得来的。

    可想而知,依靠这样的根基打下现在这片江山的刘东,对于人才有多渴望!而正是因为在华夏国内挖掘不到更多的人才后,刘东就以偏概全,认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和华夏一样,高级人才都是稀缺的资源。

    所以才敢对着列夫捷特开口说,他有多少人才就能要多少人才。即便是他一直都知道,苏联的人才很多,而且还一直在为了挖掘苏联的人才,孜孜不倦的努力。但这个很多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思维,对于现阶段苏联实际能有多少人才可以供他挖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等到列夫捷特说到这样的人才,在苏联能有上百万的时候,刘东才真正的明白了苏联的底蕴。虽然一百万人在刘东的心目当中,也依旧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但他可以联想,后世那些大型的人才招聘会就可以拿来借鉴。

    再大型的人才招聘会,一次性能够接待的人数顶天了也不会超过五万人,而仅仅是五万人,当摄像机拍下来那画面后,都已经足够震撼所有人。

    那五万至少再乘以二十倍,就会成为现阶段苏联能够招聘到的人才。想想那个画面,刘东的心就不由得不规律的抽搐起来。老天爷啊,刘东在国内累死累活的仅仅能招聘到三瓜两枣充门面的人。可在苏联,个个都能当顶梁柱的人,却有上百万在等待救济,这世道,说有多不公平就有多不公平!

    第二百零四章从长计议

    更新时间:20121220

    因为自己的考虑不周,原本还想大讲特讲的事情,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起来。苏联毕竟不是华夏,尤其是在这个年代,差距就更加大了,苏联解体的时候,苏联的产值是华夏的四倍,但二十年以后,华夏的产值,又是苏联的四倍。

    这差距,是任凭无数人空想,也想不出来这差距到底在哪个地方。就好像没有听到列夫捷特说那番话之前的刘东,仅仅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就让刘东发现自己,依旧是井底之蛙。

    不管从任何方面来说,刘东都把苏联想得太过简单了些。认为苏联用不了几年,就得解体,那他们再怎么利害,也利害不到哪里去。却没有想过华夏那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苏联就相当于那匹瘦死的骆驼,华夏就等于那匹马,而刘东,仅仅是马身上一根可有可无的毛发。

    虽然有前辈告诉我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这样的事情仅仅适合于口号,而不适合于实际。要是之前刘东还有这样的想法,那听到百万人这样庞大的数据后,那最后一丝妄想也会被丢进太平洋。

    就算刘东现在最能够凸显他成绩的资产方面,面对着苏联这个庞大的国度,依旧显得微不足道。后世解密的资料上,可是清晰的记载着里欧。万塔的光荣成就。单单他们一个小队,就从苏联的身上刮下来了二十七点五万亿美元的庞大资产。

    而刘东现在拥有的资金,对于那个庞大的数字来说,连零头的零头都比不了。就算后世世界首富盖茨的所有资产,也不过是相当于二十年前里欧。万塔从苏联弄出来的资金的零头的十分之一而已。

    这个十分之一的零头,还不能算上通货膨胀,还有实际购买力这样现实的东西,仅仅是比拼数据。就算现在的刘东,他所拥有的资产实际购买力,也能和后世盖茨先生所拥有的资产实际购买力相当,甚至还有富余。

    其实,还有更加泄气的算法,那就是单纯的计算银行的利率。二十七点五万亿美元,一年的利率,都足够弄出一个五百亿美元。什么叫做差距?这就是差距!

    而里欧。万塔当年就把苏联所有的资产给套走了么?显然不是!苏联还有着自己的工业,自己的人才,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土地,自己的人口,自己的货币等等一切。

    所以,相对于整个苏联来说,里欧。万塔弄走的那些钱,对于苏联来说,虽然算不上是九牛一毛。但也不过是几年的产值而已,伤筋动骨都算不上,最多能算是轻微骨裂,还要不了苏联的性命。

    这么一推论下来,刘东彻底的被自己的推论给吓翻了。要是他在国内的时候就这样想过,现在绝对不会对列夫捷特说出那样的话来,那简直就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但是,这话既然都说出来了,再想收回去也没机会,世界上什么药都有的卖,可偏偏后悔药这样的神药却只听耳闻,从未在世人面前出现过。

    一切还需从长计议啊!

    当然,刘东得知苏联有这么多人才,也并不是全无好处。凡是都有两面性,就像这次丢脸一样。虽然刘东那番话,肯定会被列夫捷特暗中鄙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讲,也有好的一面。

    至少,刘东最开始的目标没有定错。早就不满足于国内人才极度稀缺状态下的刘东,对于苏联这块人才扎堆的土地,实在是太流口水了。

    说一千道一万,他刘东来苏联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人才么?比起国内那三瓜两枣,质量不高还紧俏得要命的人才。苏联这边的人才能直接把刘东给撑死。至少上百万的人才,就算他能得到百分之一,那也至少有一万人。

    一万个顶梁柱一般的人才,刘东能吃下去,都能把他的公司发展成为巨无霸怪兽。现代社会,不论是为公众所熟悉的公司企业,还是那些不为公众所熟悉的企业家族,没有哪一个公司,能得到一万个顶梁柱式人才的帮助。就算在人类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这样情况的出现。

    也就只有国家,才能够享有人才的福利,单单是企业,无论如何都办不到。对于现在的刘东来说,别说一万个这样的人才,就算是一千个这样的人才,刘东的公司都能够像坐火箭一样往上钻。只要能把苏联的人才问题给解决好,刘东以后,就绝对不会再为这个事情而烦恼了。

    怪不得后世华夏科技发展那么快,就算是仅仅吃到一些残羹冷炙,那速度也是嗖嗖的。现在苏联需要救济的人才,都有上百万,那等到它解体以后,会有多少?

    就好似列夫捷特说的那样,别太小看他们苏联的教育力量。虽然苏联的人口基数并没有华夏那么多,但在现阶段,苏联人才的基数绝对比华夏要多许多倍。成百上千万的高技术人才,就算百分之十的红利,那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能把所有人的眼睛都晃晕过去。

    刘东现在才发现,人才太多,有时候也是一种烦恼。他之前做的种种计划,到了实践阶段,才发现计划的确是赶不上变化,要再沿用之前的计划,那就算把他分尸论块的卖,也不够那么多人分的。

    最开始刘东还打算,按照人才的人头数来和列夫捷特交易。也就是说,只要被他挖到公司里面的苏联人才,一个人会给予列夫捷特多少钱。完全是来者不拒,有多少收多少。

    当时刘东想得也挺好,就算自己用不上的人才,不也可以拿来当储备用么?等弄到华夏去,完全可以开一个人才公司,国内的那些民营企业,不就缺的是人才么?就算那些国有企业,也是对人才极度渴望。

    到时候把这些苏联人弄到国内一转手,那油水都绝对是令人满意。再加上自己公司消化一批人,这人才的买卖绝对会生意兴隆。但现在刘东却发现,自己真的是很傻很天真,真要这么干,第一个承受不起的绝对是刘东自己。到时候别说赚钱了,自己那看起来庞大的身家都得被这些人才给榨得一干二净。

    叫列夫捷特帮忙,刘东总不可能不给好处费吧?要是没有利益的存在,列夫捷特会那么听他刘东的话?刘东不是上帝,也不会有列夫捷特这样能无私奉献的信徒。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用利益来维系。

    如果按照介绍一个人才就给列夫捷特多少钱来算,那到底给多少?一美元一个?列夫捷特也不至于那么廉价。就算刘东需要的人才多,批发打折,也不可能会是这样的白菜价。

    再加上找寻这些人才,列夫捷特也需要动用到他自己的关系网,那关系网也不会是免费的,意思一下总是需要的吧?这样,列夫捷特自己也会有成本问题。

    别说一美元一个人,就算是一百美元一个人,列夫捷特也不会有任何利益可言。毕竟,那些人才不可能自己上门吧?还得列夫捷特去寻找吧?误工费,车辆损失费,劳务费,油费,管理费,招待费等等,找到一个人,并确定意向,给五百块美元不过分吧?就这还是得成本价。

    五百美元,一百万人才,这两个数据一相乘起来,那就得是五亿美元。好吧,即便刘东不可能把这些人一网打尽,精挑细选,只选择一万人,那也是五百万美元。

    而这,还单单是给列夫捷特的钱。而列夫捷特的劳务费仅仅只有五百万美元,那就肯定不用想让他把所有的关系都打通。一万人不是个小数目,就算放到苏联去,这么多人集体出国打工,也得上政局常务会议讨论。

    想要让他们通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刘东不认为那些大佬同意的代价会少于给列夫捷特的五百万美元。好吧,单单挖人的成本,刘东最低打算,花两千万美元,这才算是打通苏联的关系,能够让这些人出国打工。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雇佣一万个员工,就算是普通员工,就算国内物价低廉,那一年的工资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这些挖来的人才是苏联人,得和国际接轨,这些人也不是普通员工,能让他们心动的工资,一个两个刘东还能承受得住,但一万个人,一年花费的工资绝对是天文数字。

    这还仅仅是工资,还有给予他们的福利,还有要为这些人创造实验的条件,等等一切。他刘东那三十亿美元的身家,最多也就能撑几年,就会负载累累。

    单单刘东现在能想到的这些东西,就足够让他不寒而栗了,就更别说那些还没有想到的东西。所以,刘东真想要在苏联挖掘人才,那必须得计划周详,而不是像之前那样随便拍板。他可不想当三拍先生,那些人,拍板的是公家的钱,可他刘东却拍的是自己的钱,一个不好,就得把自己弄成穷光蛋。

    刘东现在,真的是为之前的冒失伤不起啊!

    第二百零五章资料

    更新时间:20121221

    在列夫捷特的私人别墅住了几天以后,刘东好歹是想到了新的点子。要按照他之前的计划来办这事儿,肯定行不通,他就算有再多的钱,也不够那些人才消费。所以,必须得改变计划,把这个事情放在明处算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刘东最开始打算是偷偷摸摸的挖掘人才,就算不能偷偷摸摸,也得拉一个苏联人来扯大旗。这样,才不至于让苏联的当局反应过度的激烈。毕竟,无论是哪一个国家,被别人光明正大的挖墙脚,心里肯定都不会愉快。

    想当年,苏联自己就是干这一行的,打赢了二战,直接把德国的那些人才全都带回了国内,并且还把德国分裂成为两个部分。一般做小偷或者强盗的人,对于别的小偷强盗来对付自己,那反应都会比一般人激烈。

    尤其是现在的苏联,好歹是冷战当中一极的角色,全世界国家当中,也就只有美国能够和他们相提并论。这样强大的国力,本就是一种很大的资本。越是强大的人,也越是在乎自己的脸面。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被别人扇了自己一耳光,可能也就是笑笑也就过去了,最多打一架,而不会认为这样做会伤及自己的根本,从而和那个打自己耳光的人进行决斗。

    但社会层次再高一些的人,如果被人打了自己一耳光,那绝对是会想方设法的找回场子。就算打自己的人比自己实力更加强大,那胸中的怒火也不会被湮灭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报个仇,等十年都还不觉得晚,这还是道德修养很不错的人,如果是那些道德修养更加缺乏的人,这报仇就是一天到晚。就算明知不敌,也得想方设法的给那些人找点乐子。

    而这样的情况,如果延伸到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别说被人当众打了一耳光,就算是被人当众辱骂了一下,也得闹个不死不休。要是打了耳光,那绝对是要拼死捍卫自己的尊严。就算因此陨落,也在所不惜!

    从这点上来看,刘东想要做的事情,无异于一个处于社会中端的人,想要挑战顶端的人,并且还要给予站在顶端的人一个耳光。这会引起顶端的人多大怒火,也就只有天才能知道。

    正是由于刘东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一开始制定计划的时候,就想着要偷偷摸摸,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毕竟,别说现在苏联还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还没有解体。就算是苏联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也解体了,那也不是刘东这个个人能够比拟的。

    但现在到了苏联的地头以后,刘东才发现,如果还要继续偷偷摸摸,不但会存在让苏联发现的风险,还会使自己的运营成本增加到一个自己都不能承受的地步上。

    所以,与其偷偷摸摸还怕发现,还不如光明正大来得痛快。毕竟,他刘东就算再有能耐,也吃不下那至少百万的人才。就算仅仅是百分之一,他吃下去也是困难的。

    那么庞大的基数,让刘东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应对得当,说不定苏联自己还会巴不得给刘东送人才。毕竟,百万人失业,对于庞大的苏联,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失业人口的问题,对于苏联的政权稳固,也有不小的帮助。刘东完全可以从一个偷偷摸摸不受人待见的角色,转变成一个正大光明,让苏联待为座上宾。

    因为无论刘东怎么做,只要他想要用苏联的人才,就不可能不给予那些人相应的待遇。可现在的苏联却是满足不了那些人才的需求,才会照成百万高级人才失业的困局。在协商之后,刘东完全可以和苏联形成双赢的局面。刘东得人才,苏联消灭那些让人头疼的失业问题。

    但这一切,仅仅是刘东暂时性想出来的东西,是否能够切合实际,还是一个问题。如果仅仅是因为列夫捷特那番话,刘东就要把这事情落实下去,其本质,和刘东在国内想当然拍板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刘东想要打这些人主意,就必须要实地考察一番。不管是之前想当然的决定,还是现在到了苏联又新出的方案,都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具备完整性。只有设身处地的看看,才能知道怎么做才是最合理的。伟人不也说过:想要知道梨子甜不甜,就自己尝试一下。

    正是有了这样的打算,刘东就得拿到第一手的资料。而这第一手的资料,是他这个外国人不能够了解到的,想要真正知道,还得靠列夫捷特这个和刘东有着深厚友谊的苏联人来完成。

    虽然之前的想法破灭了,但刘东想要得到这些人才,也依旧脱离不开列夫捷特的帮助,所以,无论是怎么样成立公司,列夫捷特的地位是其他人不能够取代的,除非,刘东在苏联又有一个比列夫捷特在苏联地位更高的好朋友,那样才有可能舍弃列夫捷特。但现阶段,还是得把列夫捷特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

    有了刘东的承诺,列夫捷特的做事效率绝对非常高。虽然外界普遍的评价就是斯拉夫人非常懒惰、贪婪。但是,这是在没有足够利益推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事情,而列夫捷特已经在刘东的手里拿到了足够多的好处,自然是得卖力。有钱都能使鬼推磨,那对于列夫捷特这个活人,当然更加有诱惑力。

    当初选择列夫捷特做为自己在苏联的一个棋子,刘东就有过通盘的考虑。虽然列夫捷特在没有遇到刘东之前,混得不算是非常好,但列夫捷特的家族,在苏联的地位并不低。列夫捷特这一脉,主要是因为没有更多的钱,才会没办法抬高自己的层面,而现在这块短板已经被刘东给弥补了。所以,列夫捷特在家族当众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有了这么一个人,想要收集一下关于那些人才去留的资料,实在是非常轻松,仅仅是一个星期,列夫捷特就把刘东所需要的资料都给整理了出来。

    当看到这份资料以后,刘东实在是被这上面的信息给镇住了。之前列夫捷特说,现在的苏联,至少有上百万高级人才缺乏生存的物资,刘东虽然不觉得这话有多虚假,但也觉得会存在一定的水分。上百万人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放到一个人口小国,基本上都能代表他们全国的人口总数。

    而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也就那么几个,就连国土面积排行世界前列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他们的人口总数也就是几千万。所以,这么多人,有些水分是很正常的。

    但看了这份列夫捷特整理出来的资料以后,刘东才发现,列夫捷特之前的话的确是很有水分,并且这水分还不小。列夫捷特之前说是上百万那实在太谦虚了,你见过一百万和四五百万之间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么?

    刘东现在就见识了,列夫捷特这份资料上面,很确切的证明,苏联那些失业的高级人才并不是才刚刚上百万,而是整整四百多万。这还不算是很权威的统计,而是大略的估算了一下,实际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

    虽然苏联官方统计上面,一直都是说苏联很幸福,人民生活条件非常完美。像列夫捷特弄的这些数据,苏联方面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但列夫捷特这份资料,更加接近于现实。

    就像后世的华夏,失业的人口在官方数据上,一直都很小,就算是国企改革那几年,失业的人口依旧不多。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数据,那完全是因为,下岗的那些人口,并不能算在失业人口上面。下岗嘛,不是还能再就业么?不还有以前的单位给予的补偿?这样的情况,怎么能算是失业呢?

    所谓失业,就是完全要自己谋求生路,而之前的单位一点都不会管,这才能算是失业。而且除了下岗,还可以有最低标准工资,最低保障措施,这样的情况下,失业率怎么可能会高?

    虽然苏联的情况不可能和华夏一样,都是用下岗这个词语来称呼,但实际上是殊途同归,道理是一样的。虽然苏联没有失业这个说法,也没有下岗这一说法。但别人苏联可以最低保障嘛,可以工作一天,休息一个月嘛。这样优厚的待遇,是那些资本主义国家能够比拟的么?

    那些残酷的资本家,会这么考虑工人们的待遇问题么?显然是不会的!虽然这样工作的结果,就是工人能得到的薪水,大概也就仅仅能买一两天够家人吃的面包,根本就熬不过一个月,但是,别人毕竟没有失业不是?

    而正是因为这样种种的说法,照成了苏联实际上虽然有大量的失业人口,但在官方的报告上面,失业的仅仅是那些不想好好工作的坏蛋。而正经的人家,是绝对有自己的工作的。

    这样相当于失业的人数,在列夫捷特的报告上并没有统计,但列夫捷特统计的能达到高级人才标准的人,都有四百多万,可想而知,更多的普通工人,是个多么庞大的基数。

    第两百零六章考察

    更新时间:20121221

    四百多万人,比起之前刘东听到列夫捷特说的那个数字更加庞大,越是这样,刘东就越是谨慎。他来苏联是为了挖掘人才,为自己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动力,而不是真正的过来帮助苏联的人民度过难关。

    这么多人,完全就是人才海洋,要是不量力而行,而是照单全收,刘东绝对会被这么多人给淹没掉。到时候别说公司了,就连刘东自己,可能也会被这么多人啃得连骨头都不剩下一根。

    现在,刘东完全没有打算私下里进行人才吸收的计划,那样不但会有引起克格勃关注的风险,也实在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要是人才少,挖掘一个苏联都会警惕,但人才稍微多一些,一个两个苏联完全不会在乎。

    但要像现在这样,单单高级人才都能有四五百万人的规模,别说刘东仅仅是想要弄个几千人,就算是一下弄了十万人,对于整个苏联来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刘东挖掘人才,对于苏联来说,是间接帮助他们减轻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刘东这样做,完全符合苏联的利益。

    既然符合他们苏联的利益,刘东又为什么要偷偷摸摸?光明正大的引进人才,其效果还会好很多。但如何引进人才,也需要通盘的考虑。既要满足自身的需求,也要符合苏联的利益,还要让苏联人记住他这个人情,这件事情,必须要达到多重目的,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多种方面的考虑,并不是一下就能得到完美的方案的。但是,对于这条路,刘东现在大致也有了自己的思路。剩下的,就需要实地考察一番,才能够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计划,并且把他趋于完美。

    但想要踏出引进人才这条路,实地考察绝对是最开始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等到看完了列夫捷特整理出来的报告后,刘东就对着列夫捷特说到:“这份报告,实在是触目惊心,真不知道,伟大的苏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我也很奇怪,我们斯拉夫人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样的问题,实在是莫名其妙。我想,应该是邪恶的阿富汗人,在偷偷吸食我们伟大苏维埃的血脉。你不知道,那些可恶的人,一直在偷袭我们的物资,而且他们还勾结更加邪恶的美国人,对我们苏维埃进行挑衅。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苏维埃现在才会出现这样的困境。”列夫捷特自认为正确的说到。

    虽然列夫捷特说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几年,苏联陷进阿富汗的战争泥潭里面,不但人员损失严重,更加严重的却是物资的损失。那些阿富汗人,学会了当年华夏伟人的游击战的精华,在本土作战上,今天偷袭苏联的运输队,明天偷袭苏联人控制的乡镇,给苏联造成的损失,的确非常惨重。

    可能现在的苏联人,在阿富汗人的眼中,就担任着运输大队长的职务,真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苏联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苏联人给他们造。依靠着苏联人的血液,阿富汗人虽然饱经战乱的痛苦,但作战的能力是与日俱增。要不然,后世美帝打塔利班,损失也不会那么大。

    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尚且会吃亏,就别说装备更加简陋的苏联人了。而美国人去打塔利班的时候,离苏联最后一次和阿富汗签订和平协议的时候,都过去了十几年,要正在阿富汗兵锋顶点的时候,那绝对会让美国人哭着鼻子说,又出现了一个越南似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美国人很幸运,没有遇到最巅峰状态的阿富汗人,可苏联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承受了阿富汗人最热情的攻击。没办法,谁叫苏联人,才是把阿富汗人的砍刀磨得更加锋利的元凶?既然惹怒了阿富汗人,自然得付出代价。

    但是,刘东知道,这并不是苏联人落魄到这样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后世对于苏联解体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刘东相信苏联高层自身的腐败问题,绝对是导致苏联解体最主要的一个因数之一。

    最好的证明,就是列夫捷特。列夫捷特自身在苏联官场当中,仅仅是一个小角色,但他拥有的能量,却足够让人侧目。就像列夫捷特拿出来的这?(: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