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要知道,他环亚特钢这么久,华夏工人当中,技术最好的人,达到五级工的水平都勉强。如果能够有一批庞大的军工工人进入到他的企业当中,那会带给他那些企业,多大的回报?这点就算想想,都能让人兴奋得睡不着觉。
而对于南巡首长来说,这件事情如果处理得好,对国家也有很大的好处。如果刘东的计划真的能够启动起来,单单是六个机械厂,差不多就可以吃下一两万工人,再加上环亚特钢,还有晶圆厂,刀具厂这类处于大陆的工厂,为国家消耗掉五万的工人,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围绕着刘东工厂的配套工厂,又能够吃下一部分工人,如果形成一个或者几个新的产业链,就算不能完全的解决掉军工工人的问题,但就算是解决掉一小部分,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如果再努力分流一些,或者让其他人弄起几个工厂来,这些工人的去向,就有着落了。
在南巡首长的眼中,刘东在华夏大陆建设工厂的计划,就是一个契机,一个能够解决现目前这些工人难题的契机。这也就是为什么,南巡首长对于刘东的要求并没有太过较真,能够答应下来的都答应下来。
现在,除了刘东有这个实力之外,其他的人都挑不起这个大梁。国企有这个实力,但因为体制的问题,他们对于消化这一部分人员,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再加上最近这两年,有些国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这就直接导致能够有能力接手的国企,都没有对这些人动脑子。
而外资呢,虽然他们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实力来接手这些人,可因为某些原因,要让那些国际性的大型工业企业在华夏大陆建设自己的工厂,实在是有些困难。而且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的产品,是在大陆生产的,这年月的西方工业企业,都是相当的傲慢,他们认为自己的产品,是华夏人生产不了的。在这样的情绪引导下,外资对于建厂,也非常不感兴趣。
倒是国内的那些比较聪明的私人企业,对于这些工人是非常流水的,但由于他们本身的实力软弱,挖一两个工人当师傅还可以,要是人数上百,那就已经超过了大多数私企的承受能力,更别说南巡首长希望的那样,一次性就解决上万工人难题的事情。现在的私企,哪里能顶得住?
数来数去,现目前也就只有刘东能顶得住这样的压力,能够一口吃下,而不被撑死。而且当南巡首长知道刘东在国外还有那么多财富的时候,就更加不会对刘东的资金问题感到担忧,就算是刘东不贷款,就凭刘东自身的经济实力,也可以撬动这么庞大的计划。
更何况,南巡首长还巴不得刘东拿下更多的人,就算刘东那十个亿美元的预算用完了,不想再从国外调集资金,南巡首长都要想方设法的为刘东争取贷款。
只要这些工人们有工作可以做,那他们就会从不安定因数,变成安定的因数,单单就这一条,就足够让南巡首长心动了。可以说,只要刘东能够吃下这批工人,那他在国内的影响力就将更加巨大,这完全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南巡首长察言观色的能力,可比刘东强多了。虽然刘东并没有喜形于色,但看刘东那个模样,南巡首长就知道,刘东动心了。于是南巡首长又开口说到:“既然你不推迟,那就好说。只要你能够接纳这些人,那我想别人也不会有异议。”
南巡首长能当着刘东说这话,很显然,这批人的确是让他非常头疼。而且不但是让他非常头疼,就算对其他的高层来说,也是一样。要是刘东能够接纳这批人,那就算是对国家有功,这样的有功之人,当然不是一些闲言碎语就能动摇的。
“首长您放心,只要我们公司的计划开始实施,这些人我就能吃下去。多的我不敢保证,我旗下的那些工厂吃下一万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刘东坚定的说到。
“一万人?少了点。就你那些工厂的规模,吃下五万人也正常。你看看你的计划书,单单机械生产厂,一下就要建设六个,而且以你的投资额度,那都能算是大厂,一个大厂,基础工人少了五千人,能算是大厂么?六个机械生产厂,这里就可以用掉三万人。还有你的钢铁厂呢?要扩大到五千万吨的产量,怎么的也要两万人,这里就是五万人了,还有你那个晶圆厂,刀具厂,通讯设备工业园,再吃下两万人,也没得问题。你才给我报一万人的数字,你自己都不好意思。”南巡首长不乐意了。
听到南巡首长这话,刘东更不乐意了。虽然他的确很眼馋这些人,但也要有个限度啊!南巡首长那算法是没错,但他说的那种规模,可是成熟工厂才能够拥有的员工数量。
而现在,大部分的工厂,都还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连地皮都还没圈定好,一下就把要经过无数次升级才能够拥有的工人给塞进来,他刘东又怎么吃得下?现在连厂房都还没有,他就要给五万人付工资,福利社都不能这么大方,又更何况是他刘东这样的资本家?
于是,刘东连连摇头说到:“首长,帐可不能这样算啊。我这连地皮都还没弄到手,你一下子就要给我塞五万人过来,这样的事情哪里成啊?这又不是过家家,想要有什么,马上就能有。地皮厂房都没有,这五万人就算过来了,我能放哪儿去?难道还给他们搭帐篷?”
“你们资本家,不就是要讲究效率么?只要你答应要下这么多的工人,厂房地皮这些我们都可以给你一直开绿灯,你想要开到什么地方去,我们就给你批哪个地方的地皮,建设工厂,我们还可以给你们公司派工程兵,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有了这么多的好处,你还怕什么?难道你的计划,就仅仅是字面上的东西,不想投入?”南巡首长说到这,双眼一瞪,炯炯有神的看着刘东。
这下,刘东是真的坐蜡了。虽然他的计划的确是要实施下去的,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刘东的打算可是在五年之内,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但到了南巡首长这里,他却要刘东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这样仓促上项目,谁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南巡首长可是雷厉风行的角色,刘东相信,只要他现在点头,南巡首长就能在年前的时候,把各种手续,包括地皮,都给他办理好,再用个小半年的时间,就算是工厂,也能给他建设起来。反正只要是关于工人的问题,高层肯定都是一致的意见,就算对刘东有意见的人,在这个问题上,也绝对不会打马虎眼。
可是,真要这么做,对于刘东来说,那可是在吹气球。工厂厂房是能建设,而工人也是现成的,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需要的可不仅仅是这些东西,他还需要管理和制度,这些东西,可都不是能够速成的东西。
如果刘东的公司是老牌的公司,就算一下子吹这么多气球出来,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他们有着足够的人手,和经验,来解决这样不算麻烦的麻烦。但刘东的公司,在管理人员的培养机制上,一直都比较弱势。
不是说刘东不重视这些东西,而是刘东的公司本就是一下子就冒出头的,无论什么地方,相比起国外同样实力的公司,都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南巡首长现在,仅仅是解决了工人和厂房的问题,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可是一样都还没解决。
这就像小马拉大车,就算用尽力气,也未必会有多少成效。积累方面的问题,不是靠突击就能解决的。要贸贸然的就答应南巡首长,到时候工厂出现问题,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第二百八十四章饭要一口口吃
有了这么多的问题,刘东又哪里敢一下就答应南巡首长的话,但他也不能说一定不行,那不就成了拿南巡首长开玩笑么?刘东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这么做啊。
所以,刘东连忙说到:“首长,如果没有其他因数,我们的计划是绝对会实施的,这点您绝对放心。但是要我们公司一下就把这些项目全都开启,并且达到预订的高度,那确实有困难。您看看我们计划书上写的,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搞出大体的框架,然后在十年,或者是十五年时间里,把这个计划全部完成。要按照您的意思来,别说十年十五年,就算是五年也用不着。这么快的扩张,我们也没能力来完成啊!”
“工人、工厂、地皮、政策,这些能给你们公司的,都给了,那你们剩下的主要精力,还完不成那些细节问题么?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困难,你们公司有什么困难,也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嘛,大家集思广益,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你这还没开始上项目就叫苦,要是战争年代,你这就是在当逃兵。”南巡首长不满的说到。
“建设工厂,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我们这样的公司来说,更加困难。诚然,我们公司的资金绝对很充沛,比起同样规格的公司来说,我们的资金流绝对让他们羡慕死。但是,公司的事情,不仅仅是靠资金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其他的东西。”刘东说到这,看了南巡首长一眼,看到南巡首长并没有想要打断他话的意思。
又接着说到:“就比如说管理制度,我们公司发展迅速,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在于我们公司在短时间之内,就追上了很多大型的公司,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我们的公司成立时间短,比起其他公司来说,我们公司缺少的底蕴,实在是太多了。就拿人才培养方面来说,其他公司要是接手这样的项目,在资金人员政策方面都充裕的情况下,他们绝对能够拿出对应的人员来控制,而且规章制度什么的,也非常完善。但是要放到我们公司身上,那就是一个问题了。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吧,我们公司新成立的环亚矿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员,是直接拉着我们总公司的副总,去开辟这项业务。而我们公司将要建设的这些项目,每一个项目,至少也要一个副总级别的人来管理吧?可现在我们总公司,哪里还拿得出这么多副总来?”
要是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做,刘东他们有着充足的时间来吸纳人才。这些项目,原本刘东是打算在一年之内,把厂房设施,还有将要用到的机械,采购回来,在这段时间当中,还有足够的精力,来刷选各个新工厂的总经理。等到这些高层的框架都搭建好以后,才慢慢的招收中层和底层的员工。
而在这时间里面,高层也能够慢慢的适应工作量的增加,也能更加灵活的管理下面的员工。在计划当中,至少是在两年之内,都是打基础的阶段,盈利什么的,至少也得在五年之后。反正刘东也撑得住,有了之前的先期十亿美金垫底,还有其他工厂源源不断的利润,撑过了五年的时间,再开始盈利,也不是多大的问题。
但是要按照南巡首长那样的做法,一下就把中层和底层的人员给招满,把厂房的地皮政策一类的事情都解决掉,在没有高层下达指示,没有管理制度,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天天闲着没事儿干,会出现什么问题就只有天知道了。到时候,就算来了管理的人员,这些先期招收的人也都皮了,再想拿规章制度来管理,可就难办了。
南巡首长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他并不是很熟悉工厂建设的一些细节,他虽然总揽全局,但具体的事情,可是从来没有弄过,再加上他就算熟悉企业,也是国企。
要建设一个国企,对于国家来说,那就是直接拉一批骨干,然后吸纳人员,资源根本就不会出现短板,以国家力量来行动,当然不会出现什么没有骨干的问题。所以,刘东的苦处,他又怎么能明白?
他以国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自然就不会觉得剩下的事情会有多困难。给刘东拉来了人,也在其他方面给予优待,一下子把厂建起来,又能有什么问题?再加上刘东的资金也非常充沛,不会出现后继乏力的现象,有这么多的优势,旁枝末节又算得了什么?
但他却偏偏没想到,刘东最为缺乏的,就是骨干,没有骨干的企业,再怎么庞大,也只有一盘散沙。国企建设最先决的条件骨干,刘东却是缺乏得很。
听完了刘东的解释,南巡首长才算是明白,刘东到底为什么会叫苦。这其实和打仗是一个道理,再强悍的部队,如果没有纪律和灵魂,那也算不得强大,只要击破他们的锐气,就算训练再如何刻苦,士兵再怎么强壮,也弥补不了最为显著的缺点。
将士、将士,为什么将要在士之前,不就是因为有了将做骨干,才会有士兵的荣耀么?他倒是把刘东的能力,看得太过神奇,却忽略了刘东崛起的时间实在是太短,哪里去找那么多能够带兵的将领来?
于是,沉默半响的南巡首长,才开口说到:“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刚才没有意识到,这是我错了。但是,这个困难是必须要克服的,那些工人,已经等待了这么久,现在既然有了解决的办法,我们就不能拖。你可以再想想办法嘛?虽然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这样的时候,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你就没有试着去找一找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么?”
“我哪里没找啊?我是找得心都碎了。那些能够让我知道的独挡一面的人才,哪个不是已经有公司了?如果没有公司的锻炼,我又怎么知道谁是能够担当重任的人呢?又不是个个都是诸葛亮,在隆中就能知道天下事。那些出名的人在职的,我又怎么敢去挖?别说有没有效果,就算有效果,挖来以后,我也不那么敢用啊,他今天能为了高薪背叛自己之前的事业,那明天也会为了高薪背叛我,这样的人,就算有才能也不能用。虽然有些出名的人才离职能挖到,但也是杯水车薪,不够用啊。”刘东苦恼的说到。
良禽择木,但仅仅是为了钱而择木的良禽,又能有多少操守?要是因为这样的人而让公司出现损失,那就算是哭也哭不出来。所有的一切,还是因为刘东的公司成立时间太短,自己能够培养的人才远远不够用,就算每年都去那些大学招收新的毕业生,想要让他们成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要不是因为人才的制约,刘东就算把目前的计划扩大一倍,也根本没有问题。但就是因为人才的制约,就算现在这样的计划,也得分五年才能完成,而到时候能不能完成,也是未知数。
南巡首长的苦衷,刘东也明白。但他实在是有心无力,如果不解决好管理层的问题,工厂就算弄得再大,也不顶用,完全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环亚现在所有的总经理级别的人物,都是在连轴转,要是在没有新血液补充的情况下,又一下子弄出这么大个摊子出来,刘东自己都不敢保证,那些老总会不会发飙。
南巡首长有南巡首长的难处,而刘东也有刘东的难处。双方在这个问题上面,僵持了下来。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再说多的东西,都是毫无意义。
看到刘东这里实在是扎不出什么油水,南巡首长才说到:“唉,便宜你这个大老板了。这样吧,关于你们公司骨干的问题,由我们来解决。只要你们投资落实了,我们就把骨干给你们送过来。到时候他们的工作关系,就落到你们公司的头上了,以后这些人,就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正在纠结怎么挖人的刘东,陡然听到南巡首长这么一句话,一时间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出现幻觉。这么好的事情,比服务三包都还要周到。就算是后世有些行业搞加盟,也没有这么优越的条件。
那些加盟商虽然也仅仅是出钱就行,管理、员工、制度、资料都不用管,坐着数钱就行。但是,他们也就仅仅只有分成数钱的份,实际上他对于加盟的事业,并没有任何主导权,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都和他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那些允许加盟的企业,不过是借着这些人的钱,为自己生蛋而已。虽然加盟的人也能够赚钱,但也就仅仅是能赚钱,事业什么的,离他们还是太过遥远。
而南巡首长这话,可是直接就把刘东所有的问题都给解决了。同样是出钱,刘东可不仅仅是赚点钱,就连这个事业,也是刘东的,而和国家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就相当于拿钱买事业,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有钱途的事业,而卖方,在这事情上,却没有落下任何好处。最多最多,是能够得到税收,和解决那些剩余工人的问题。
第二百八十五章待遇太好也是负担
如果这话是另外一个人说的,刘东怎么也不会相信。但这话,偏偏是南巡首长说的,这个可信度就非常高了。饶是如此,刘东依旧犹如做梦一般。
只是出钱,其他的事情都由国家来解决,不论是工人,还是管理,抑或者是地皮,厂房,这些在外人看来一个比一个麻烦的事情,却在南巡首长这,能够得到免费赠送。刘东可不以为,自己真的是帅得连南巡首长也都惊动了,什么好事儿都往自己这扎堆。无论怎么看,这样都很不科学。
他的公司,既不属于国家,也不能带给国家太多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却得到这么优惠的条件,就算刘东自我感觉再良好,也觉得这事儿,肯定不是像表面当中那么简单。
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那些三线军工工人安置的问题,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因为这样的待遇,绝对会引起很大的争议,等到合同签订后,就算南巡首长也会付出很大代价,来安抚其他的人员。
南巡首长又凭什么为了自己,来让自己付出利益,这其中要不是没有一些内涵性的东西,打死刘东都不会相信。但这么好的条件已经放在这里了,要是叫刘东往外推,刘东也没那个狠心。要知道,如果答应了南巡首长的赠送,那就相当于公司立马就在大陆拥有了一片庞大的基业,而公司在大陆,也不再是小打小闹,而是马上就能拥有和那些大型国企差不多的待遇。
这样的事情,可谓是过了这个村,就绝对没有这个店。再想凭借自己的能力,把大陆这边的公司发展到那样的规模,至少也得五年十年,而且那个时候,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所以,刘东忐忑了。眼前这份由南巡首长开出的蛋糕,无疑是相当诱人的。但刘东就算脑子再晕,也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南巡首长给予这么好的优待,不可能让刘东一点代价都不付出,就安稳的拿到手。能坐到南巡首长这样高度的人,就没有说会做亏本买卖的。就算他们对商业不了解,也并不妨碍他们依靠手中的资源,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左思右想,刘东还是不敢贸然拒绝南巡首长的好意,准备看看南巡首长,到底要开出什么条件,只要不是特别让自己为难的条件,其他的都没什么。以利益换取时间,这个买卖,应该是可以做的。
于是,刘东对着南巡首长说到:“多谢首长的好意,就不知道首长您的条件到底是什么。给我这么优待,让我很是惶恐啊。”
“看来我们的刘老板,也晓得天下没得白吃的午餐。我也不和你打哑谜,你既然都能看出来我的条件对你很优待,别人当然也能看得出来。要是你不付出点代价就想把这么多的好东西,全都拿到手,那样同志们也会有意见。”南巡首长一边对刘东说,一边又看向刘老爷子。
听到南巡首长这样说,刘东的心中满是忐忑,只要南巡首长的条件还没说出来,他都不会放下心来。原本是双方共赢的局面,就因为南巡首长的一番话,主动权一下子就到了南巡首长的手中。不怪刘东谈判能力弱,实在是南巡首长手里的牌太过丰富,他能打的东西太多。
相比起南巡首长,刘东现在唯一的优势,仅仅是他手里面握着的外汇。也就是因为外汇,刘东才有了能和南巡首长谈判的能力,而且这时机,恰好是国内最缺乏外汇的时候,要换在十年后,刘东手里的这些外汇,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威力。
看到刘东的表情,南巡首长决定不再逗刘东了,于是,南巡首长开口说到:“我们的要求不高,只要你的外资能够安全的到位,然后承诺今后十年之内,你们公司投入华夏的外汇额度,总投资额不低于二十亿美元。并且,在国外的时候,如果国家有需要,你们要尽可能的给予国内的工作人员以便利。对于你们公司以后掌握的科学技术,不得以任何理由,对我们国家予以限制使用和设置障碍。”
三个条件,仅仅只有三个条件,只要刘东答应了,那南巡首长答应给予刘东的待遇,就能够得到解决。当刘东听完南巡首长的条件以后,也不得不佩服南巡首长的老辣。
第一个条件,无论对于南巡首长还是对于刘东来说,都仅仅是开胃菜,两方的人,都对这个条件没有多大的关注,因为这个条件对于南巡首长和刘东来说,都仅仅是附带。
如果刘东的计划真的按照南巡首长给予的条件那样做,十年之内,二十亿美元的投资,都只能算是最基本的东西。之前刘东的计划,仅仅投入十亿美金就能够正常的运作,那是因为之前的五年,刘东都仅仅是打算把基础给建设起来,并没有说要把这些产业做到鼎盛的位置。
十亿美金,不但足够,很可能还会有剩余。但如果因为南巡首长给予的条件,把先期的基础工作都全跳过,开始正常的产出,为了占领市场和把握国际先进动向,十亿美金,就不是那么够用了,都不用南巡首长特意说明,刘东自己都会增加投资额度。
所以,第一个条件,仅仅是想到于开胃菜,而没有谈到正题。但从第二个条件开始,就开始有难度了。别看南巡首长说得那样轻描淡写,什么国家有需要,你们要尽可能的给予国内的工作人员以便利,好像刘东做不做都差不多。
但实际上,如果刘东答应了南巡首长的要求,真的到了国家有需要的时候,那是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不管能不能做到,都要使出自己最大的能力。这个条件,就不是那么容易答应的了,因为在国际上,华夏虽然不是举世皆敌,但朋友的确没几个,就算有的那些朋友,在国际上发言的能力,也是相当有限。
要是国家什么事儿都要找到刘东,那刘东的公司其实就相当于在给国家打工。对于刘东公司在国际上的形象,并不是十分有利。如果这样的事儿做多了,国际上的那些公司,就会直接把刘东的公司当成华夏官方的一个传声筒,而不是做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来看待。
这点,就比较麻烦了。倒不是刘东不愿意在某些事情上给予国家帮助,实在是要是给那些外国佬这样的印象,对于刘东想要拿到一些比较敏感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过早的暴露了这一点,对于刘东在国外的经营,很有害处。一个华夏独立的私人国际性企业,和一个带着华夏官方性质的私人国际性企业,在国外得到的待遇,并不相同。
而第三点,也是一个棘手的东西。虽然现在,华夏和美国的关系,还在度蜜月,美国佬就算是航空母舰,如果华夏想要,也不是不可以商量的事情。但是熟知历史的刘东,却知道,这样的好时光,并不能维持多久。
两年以后,美国佬就开始高举起制约的大棒,等到再两年之后,苏联解体,美国就开始把主要的目标,看向了华夏。那个时候,就算是一叠安全套,美国人如果觉得这东西会对美国那莫须有的国防安全有影响,也会限制华夏进口,即便是这些玩意,对于华夏来说,自己本就可以生产,并且质量比他们的还好,也是一样,该限制一样会限制。
而南巡首长给予刘东的条件,就是他们公司科技方面的技术,不能够对华夏设置障碍。这点,才是刘东最为钦佩的地方。不管是南巡首长意识到华夏的好日子并不能维持多久,还是南巡首长未雨绸缪,能够让南巡首长单独提到了这一点,就足以说明南巡首长的眼光敏锐。
但南巡首长这个条件,却把刘东给难住了。如果之前的一个条件,刘东还可以和南巡首长讨价还价,商量一下如果不到必要的时候,刘东是不会给予那些外派的工作人员以帮助,必须要是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刘东才会下大力气帮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刘东就不用掺合了。相信南巡首长考虑到实际情况,也会答应刘东的商量。
但最后这一条,却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现在看起来,刘东公司的技术并不多,也不够全面,而且每一个领域上,除了有限的几个项目之外,离着世界先进水平,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好像这点完全没有必要提到一样。
但是只有刘东自己才明白,他对于公司的科学研究,寄予了多少期待。只要看到刘东从公司创办以来,给予科研项目上面的资金支持,就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这一点,其他方面,就算是可能出现资金缺口,刘东也不会太过在意,但科技方面,刘东却从来没有让研究的资金断粮。八五年给予研究所的五亿美金,除了之前挖苏联人才的时候动用过,其他什么时候,都是放在那里,就算是美国闹股灾的时候,这笔资金都没有动用过。
可以说,以刘东的远景规划上面,先进的科技,绝对是公司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二百八十六章初步达成协议
如果仅仅是刘东自己公司的科技成就,刘东自然不会吝啬到不给予国内分享。除非是核心技术,其他的技术都是可以由谈判来决定的,只要给予适当的价格,刘东肯定会给予授权。
但是,如果真做起了高科技,就不可能所有的专利都是由刘东公司所有的,还会出现大量的,和国外公司交叉持有的专利。无论是哪个公司,都不可能在一个领域当中,把这个领域当中的所有核心专利,都给掌控了。
如果到时候国内需要的是这些交叉持有的专利,而国外又限制了这方面的专利使用,你说刘东到时候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给了,自然就不会出现刘东违背这次谈话当中达成的协议,但是,又会因为给予这些被国外限制的专利分享给华夏,而出现官司,到时候,其他公司就算要赔偿,也会赔得刘东倾家荡产。但如果不给,又会违背这次的协议,那样也是一个大麻烦。
这样的冲突现在虽然还没出现,但如果刘东承诺了,以后绝对会出现冲突。所以,别看南巡首长仅仅是要刘东答应下三个条件,实际上最为简单的,却是投资的问题。之后的两个条件,是一个比一个难办。
但如果因为这些问题而拒绝了南巡首长的好意,那也确实不符合公司的利益,刘东这下才是左右为难啊。要是南巡首长仅仅提出投资额度的问题,就算把二十亿美元的额度,提高到四十亿美元,或者六十亿美元,刘东都不会觉得多麻烦。
反正十年的时间,绝对大把的捞钱机会,单单日本房地产泡沫发生,刘东就能从这里面捞出一百亿美元。投资六十亿美元,绝对是非常轻松。而且还有苏联解体这么好的机会,到时候就算刘东用做简单的操作,用美元来贷款卢布,然后用这些卢布来买能够保值的东西,等到卢布贬值以后,再用美元来还款,这一进一出,能够捞到的好处就足以让任何人都眼红。就更不要说用更加隐秘的金融手段来操作所能获得的利益有多少了。
对于刘东而言,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惜对于南巡首长也是一样,虽然目前来说,国内的确非常缺乏外汇,但到了南巡首长这样的高度,他对于外汇的渴求,就不会像下面的人那样急迫。
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才是更让南巡首长看重的。从他提出的要求就能看出来,虽然钱被提在了第一位,但那仅仅是开胃菜,接下来的那两个条件,才是更加重要的东西。虽然南巡首长不知道刘东心里的想法,但在他看来,用这样的条件束缚一下刘东,显然是比直接让刘东投资钱,更加符合国家的利益。
如果刘东答应了南巡首长的条件,就代表着刘东对于国内并不抗拒,在一定的条件下,给予国家一些帮助,也并不反感。这样比起让刘东和国内的关系,单纯的维持在金钱方面,要好太多了。至少能证明,就算刘东挣了钱,也不会忘记国家,而不是像有些人一样,成为白眼狼。
这样的人,就算国家培养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如果刘东是白眼狼,那国家培养刘东,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南巡首长说的那几个条件,与其说是条件,还不如说是对刘东忠诚度的考验。至于这些条件到底能够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南巡首长反而看得不是很重。
至于刘东心中担心的那些问题,在南巡首长的眼中,根本就不存在。他哪里会想到刘东心里面的那些小九九,刘东看得很重要的东西,在南巡首长的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
看到刘东半天没有说话,南巡首长忍不住问到:“刘老板,你考虑好了没有,到底答不答应我们的那几个小要求?你都是大老板了,做事要果断嘛。”
既然南巡首长都在催促了,刘东也就只好说出了答案。相比起那些未来很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刘东更加看重现在答应南巡首长,能够得到的好处。
只要资金落实,立马就能有现成的工人、厂房、管理,直接下命令,就可以投入生产,比起自己慢慢建设,这样的效率,不知道要节省刘东多少时间。
刘东现在最缺的,不是钱,而是时间。如果能赶在世界经济复苏之前,把自己的基本功给打好,那能够得到的利润有多大,刘东算都算不出来。抢先占领了市场,比起后来者要打生打死,实在是好太多。
之前刘东的计划,仅仅能保证公司能够在未来的大市场当中,占据一定的先机,但想要抢先占领一部分市场,却不行。不是刘东不想快一点,实在是公司的发展速度仅仅只有那么快,再快根本就不可能。
而现在答应下南巡首长的要求以后,不但会占据大片的市场,而且还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还能做一些细致化的东西。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了一个能够占据绝对优势市场的机会,刘东又哪里敢轻易罢手?
所以,就算答应下南巡首长的条件,会在以后出现很多的问题,刘东依旧认为,应该答应下来。具体的事情可以再谈判,但要是现在就回绝了南巡首长的好意,以后就算要谈判,也找不到门路。
更何况,南巡首长后面那两个条件,就算南巡首长现在不提,以后要是遇到了,需要刘东帮助,刘东也不可能拒绝。能让国家感到为难的事情,让自己做,本来就是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在自己能做到的时候,不做,就算自己这一关,也绕不过去。再说了,只有国家强大了,他这样的人才能过得更好,要是国家赢弱不堪,自己在国际上的利益想要得到保护,找谁去?帮助国家,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于是,想明白这其中轻重的刘东,对着南巡首长说到:“首长,我想明白了。您的要求,我答应了。既然您给予我们公司这么好的优待,就算有些条件,也是在情理之中,我是个商人不假,但我更是个华夏人,而且,我现在还是党员,国家能用到我,是我的荣幸,就算您不说,我也会做的。”
听到刘东这样的回答,南巡首长满意的点了点头。事实上,刘东这个小同志,还是能够经受得住考验的嘛。在对国家忠诚方面的问题上,还是很坚决的。这样的人,是值得这样培养的。
有了这样的论断,南巡首长看待刘东的眼神,越发的和善起来。这么一个资本团体,在一定程度上,和国家保持一致。那以后对外的工作,就会好做许多,不至于每次都需要国家主动站出来,那样国家的回旋余地,就更加开阔了。
“既然你答应了,那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那些工人的问题,还有管理人员的问题,我们会尽快的准备好。你呢,也要忙起来,关于那些工厂选址的问题,你们公司,也要尽早的给我把方案提交上来,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把这些还是纸面上的东西,落实到实处。”南巡首长很有兴致的说到。
看到南巡首长这么快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刘东也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开口,对南巡首长说刚才答应的条件,还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需要处理。这些东西,看来就只有在之后的细节谈判上,再提出来。想必南巡首长知道了自己公司的难处以后,也不会多说什么。
因为自己的公司,在国际上能够保持一种局外人的身份,对于国家会更有好处。要是别人把环亚国际定位成为华夏政府的一个触点,那样对国家的好处,就没那么大了。只要明白了这点,相信政府方面,也会有所取舍。
谈了这么久,基本上刘东和南巡首长之间的大体框架已经拟定好了,之后的细节问题,并不会和全局有多大的违背。这么一个双赢,应该说是刘东更占便宜的事情,就在这么个情况下,算是初步达成了。
但是,南巡首长代表的国家,其实真要说起来,也并不是多么的吃亏。那些优惠条件什么的,基本上是个外资都能享受得到,刘东的公司,享受这样的待遇,其实也算不上多么的过分。
而且还有些更加强势的外国财团,在华夏享受的待遇,更加令人羡慕,刘东比起他们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至于说那些工人的问题,本就是华夏政府的一个头疼问题,现在这些人能够得到妥善的安置,对于国内,也有个好的交代。这样的事情,时间拖得越久,对于国家的影响就越大。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条件,把这么一批人丢给刘东,华夏政府方面,得利也不少。
而南巡首长答应的那些管理人员,对于国家来说,也是没有多大的影响。华夏政府的底蕴,可不是刘东这样的暴发户能比拟的。就算在最为困难的时期,想要从手里拨出些管理方面的人才,也不是多大的事儿,更何况是现在?
(今天家里团年,正好手上又有稿子,所以就先发了。希望看书的童鞋们,也都能过个好玩的新年,还有感谢寂寞落霞童鞋和icic童鞋的红包,蒹葭真是受之有愧啊!再次拜谢!)
第二百八十七章彻底的绑上大船
从刘东这方面来看,固然是得到大收获,仅仅付出资金,就能得到一个稳定的事业。而且其他方面,基本上都不用环亚公司操心,无形当中,为环亚国际的高管人员,省却了无数的麻烦,那些从国家接收来的管理人员,仅仅培训一下,就可以让他们上岗了,这么好的事情,绝对比一连中了十次彩票,都让人高兴。
而从国家角度方面来看,也并未损失什么。那些工人?本就是问题,现在解决了,不但没有损失,还有的赚。那些管理人员?虽然不是问题,但整个华夏有多少这样的人才,根本就说不清楚,就算给刘东安排一百个人,那也是九牛一毛,华夏现在啥都缺,就是不缺人,就算是人后面加上个才字,也毫无压力。
所以,从成本角度上来讲,国家并没有损失什么。反而是因为有了刘东的投资,能够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二十亿美元的投资,就算是十年内慢慢的投入华夏市场,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还是四比一,要晚一些,等到九十年代以后,就算是官方的汇率,那也是八比一的程度,要那个时候,二十亿美金,就相当于一百六十亿人民币。九十年代的一百六十亿人民币,有多大的购买力?那简直不敢想象。
而这一百六十亿人民币,还是投资在实业当中的,能够拉动的产业,就算放大五倍,都不算是过分,而且相当的轻松,再加上如果有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带动十倍的产业链接,也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如果这一百六十亿人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