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听到刘东这话,大伯点头说道:“这个概念,我是早早的就听你说过,还记得那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我才发现,你这种说法,其实很有市场。前段时间,张家的老爷子走了,走的时候倒也风风光光,但现在张家的情况,就不是那么好了。最近张家想上一个副部级的官员,都很难。如果是张家的老爷子还在,其实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而张家老爷子刚走,有些事情就无法避免了。要知道,当初张家老爷子在的时候,可比我们刘家风光多了。但他们老爷子一走,最近变得很颓废。虽然有一些路线方面的问题,但也很能表明里面的含义。所以,现在很多时候,老爷子那边,我们都不希望老爷子多操什么心,为的就是老爷子的健康。你能想到从我这弄资料,而不是从老爷子那里弄资料,是正确的。因为有些情况,就算是老爷子他都不是很清楚,一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是我来回答,比较好一些。”
“对了大伯,这次计委那边,经过上次的事情,是不是已经被梨过几遍了?”刘东好奇的问到。
听到刘东这话,原本还严肃的大伯,这个时候笑着说道:“情况很严重,因为计委做出的一个错误选择,而让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要是没有几个人站出来承认错误,怎么能行?”
“这么说来,计委现在岂不是很干净?”
“干净是干净,但也就是现在,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有所恢复,好在这次的事情因为你的原因,计委里面不但我们刘家收获大,就算是那些和刘家交好的家族,收获也不小。暂时还可以稳住阵脚,至少在我第一个任期之内,是没有多大的问题。至于以后,该移交的权利还是得移交,毕竟,计委不是一般的部委,这里面的水很深,即便是现在的刘家,也只有占一时的便宜。说到底,还是我们刘家的底蕴不足,但有了这次的基础,我们刘家肯定会更加强盛。”刘长征宽慰的说道。
用一个简单点的比喻,就可以很清楚的看明白刘家现在所处的位置。刘东重生之前,刘家在国内的政治地位,说高也高,说低也低。在第二梯队当中,可以算是中等偏上,但和那些顶尖的第二梯队家族比起来,那绝对是云泥之别。
而经过刘东几年来的努力,站队的问题得到解决,而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刘家已经算是第二梯队上等家族,再加上一些开枝散叶的情况,和其他方面的努力,在去年的时候,刘家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差不多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准第一梯队的家族了。
当然,这其中,老爷子彻底退下去以后,刘家表面上的实力是有所损害,但大伯这一上位,刘家就算是彻底的站在第一梯队末尾上了,而不再是准第一梯队的家族。单单是刘家的嫡系,就有两个正部级的大佬,一个是刘东的大伯刘长征,占据计委主任这么一个要职,就算比起某些政局委员,也丝毫不逊色。
而刘东的老爸刘胜利,这几年在苏省也算是站稳了脚跟,只要明年能够平稳过度,那么刘胜利就是一个真正的封疆大吏,而且还是一把手。这样的势力,虽然在顶尖层面上还有一些劣势,但成长潜力十足。只要刘东的老爸刘胜利脚步再稳妥一些,挂上政局委员的头衔,那就是真正的第一梯队中流家族了。
其实大伯这次的动作,算是让刘家彻底的进入了第一梯队的门槛,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即便是进入了这个领域以后,刘家依旧算是很弱势。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的关系,那绝对是天上地下,即便是刚跨过这个门槛,也不是准第一梯队的时候能够比拟的。用仙侠小说里面的套路来说,那就是已经得到了成仙许可证,只要努力奋斗,那成仙就是必然的事情。而不是那种还没有度过天劫的大乘期高手所能比拟的。
虽然刘东对于政治上的事情不是太过感冒,即便是前世的时候,刘东也远远的和这些东西分开,但是这一世刘家的发展出乎意料的好,那刘东就不得不多费一些精神,让刘家的利益更加长久。
毕竟,刘东的环亚即便是做得再大,也需要官面上的支持,不单单是国内,还有国外。刘家是自己的本家,虽然有些时候会比较麻烦,而有些人刘东也比较厌恶,但不得不说,环亚依托刘家,比依托别的家族更好。所以,刘东就得多多了解一些情况。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刘家根基已经打好了,就差一个适当的机会,我们刘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刘东问到。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啊,你以后就要多多关心一下刘家在政治上的动作,有些时候,就算牺牲一些利益,拉拢一下盟友,也是必然的事情。就像你现在做的那些事情一样,那个什么联众超市,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虽然赚的那些钱,对于整个家族来说,算不得多少,但有了这个起点,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刘长征开口说道。
要说刘长征对于刘东的重视,那是一点都不少,虽然刘东国外的事情,限于某些原因,刘东如果不想说,他也不会知道。但是刘东在国内的产业,刘长征知道的东西,或许比刘东更详细。所以对于联众超市这么一个产物,刘长征绝对是乐见其成。
“这点我知道,其实联众超市也仅仅是试水的东西,虽然这个东西如果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会非常赚钱,但毕竟这个平台里面,进入的家族太多,就算是再赚钱,被那么多的家族平摊下去,利益也没有想像当中的那么大。
所以,我更多的手段,已经开始展开,这些人,和这些人的家族,只要有了利益的牵绊,即便不会成为我们刘家最为稳固的盟友,但该行方便的时候,肯定会给予我们方便。而真正能和我们刘家互相扶持的那些家族,我是早就准备好了利益,让他们发展。”刘东说道。
第五百二十八章和大伯谈心
“你说的那些利益关联,是不是你那些产业的产业链?”果然,刘长征对于刘东的事情非常了解,一下子就点明了刘东的打算。要知道,这些事情,刘东都还没有来得及和大伯说过,即便是自己的老爸,当初也是随便的一提,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说明。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伯依旧显得非常的了解。
不愧是刘家二代的掌舵人,对于事情的把握,实在是个高手。要不是大伯的年纪已经不足以让他再上一步,其实推出大伯来,比推出自己老爸刘胜利,更加合适一些。可能也就是因为年龄的问题,所以前世大伯才会犯那样的错误。但现在事情已经改变了,大伯也不会胡乱的下注,刘家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真算得上是万幸。
“嗯,就是那些产业链。大伯你也知道,我们环亚在国内投资二十亿美元的事情,而这二十亿美元,可不是拿来看看,而是真正的要落到实处。您也知道,在国内,二十亿美元,能创造出多少东西来,再加上我们环亚本就有的一些技术实力,然后以把这些技术实力,形成实实在在的产业,能够带动的东西,就太多了。
而这些产业该如何带动,如何布局,其实都应该是由我们环亚说了算的。虽然政府方面也会有一些要求,但产业链的形成,很多时候,都得依赖我们公司的技术。
这样一来,把某一个产业的某一个环节给谁,就是我们环亚说了算,只要我们环亚严格把关,制造出来的产品,就能卖出价格,而做为产业链的其他家族,他们也能在我们赚钱的时候,同时赚钱。而且我们环亚初期选择的这些行业,都是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的,最少都有二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么多的资源,分配到他们的手中,要是再不能形成更加紧密的关系,他们就太贪婪了。”刘东微笑着说道。
“如果你说的那个产业链真的有那么赚钱,那些家族肯定会成为我们刘家的坚定盟友,但是,你确定你选择的产业,真的会很赚钱?要知道,产业的周期性可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得出来的,今天这个产业或许还很红火,但或许明天,或许后天,这个产业就变得十分冷门。所以,选择产业,一定要慎重。”刘长征可没有刘东那么乐观。
产业的周期性,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说起来,刘长征比起刘东更加明白。因为计委有一部分职能,就是搞这个东西的。一个红火的产业,或许就因为计委的一个相关规定,而立马变得十分冷门,这样的事情,那绝对是常态。
政治家族之所以对商业这玩意,并没有太大的重视,最大的原因就在这点。产业的兴衰,其实是由政治掌控的。除非这个产业,已经达到了相当强势的地步,即便是政治上有所抑制,也对产业没有多大的伤害。
就好似前世的房地产,政府天天喊要控制,要降温,但终究是降不下来。这其中的门道,就很让人回味。因为那个时候的房地产,背后的势力已经不是某一个行政命令就能够搞定的。像这样的产业,受制于政府的控制,就比较小。而刘东选择的几个产业,凭什么就有那么大的自信?
刘东对于大伯到底在怀疑什么,十分的清楚,为了让大伯消除顾虑,就开口解释到:“我们环亚所选择的这些产业,其实是围绕着大局势来选择的,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行政命令,就一定可以控制的。就拿船舶行业来说,这个行业现如今的确是非常冷门,就算是在国际上,也是处于休眠期,多少的船舶业大拿,这个时候都有些顶不住。
但是,我们得看到未来,尤其是我们华夏的未来。说句不太夸张的话,如果华夏依照现在的道路继续前行,那么未来世界范围内的船舶行业,都会因为华夏的建设而生意兴隆,这绝对不是开玩笑。
虽然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一直强调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儿,大伯你肯定很清楚。如果单凭我们国内的资源搞建设,那绝对是入不敷出,想要为我们的后代留一些家底,就必须用国外的资源,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这样一来,航运业就会得到大力的发展。
而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在运输上,都有很大的劣势,尤其是在大宗资源贸易上面,海运,是最好的选择。而要搞海运,那就必须要有船,而船舶行业,也会因为我们华夏的发展,而兴盛起来。除非,华夏不想要发展,那么单单就船舶行业,我们公司就没有亏损的理由。”
听到刘东这样的解释,刘长征皱着眉头说道:“如果真按照你说的这样,国内一个行政命令,还真算不上什么。但是你确定我们华夏,真的能那样快速发展?而不会开历史的倒车?现在国内的情况,你或许不太了解,但我可以告诉你,双方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分出胜负的阶段了。而保守派的势力,现在可是非常大的,万一我们这些人输了,情况或许就不会那么好了。”
“其实这点我们完全不用担忧,因为民意在我们这边。看到了更美好时代的人,你觉得他们还会乐意去享受清贫么?所以,结果也就只有一个,而船舶行业,也必然会兴起。”刘东很坚定的说道。
这样的结论,自然不会是刘东自己做出来的。因为他还没有那个政治头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刘东知道历史,而他这个小蝴蝶,也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改变历史那样的高度,历史的惯性,会让一切螳臂当车的人,粉身碎骨。
刘东的话对于刘长征来说,已经算是说得很直白了,自然,刘长征明白刘东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含义。有了刘东这番话,刘长征虽然不至于立马就做出某些行动,但多少也算是有底气了。
看到刘长征的脸色有些变化,刘东赶忙又说道:“虽然道理到最后,是我们获得利益,但黎明前的黑暗,也是不容小觑的。所以我们刘家,在某些时候,也不能当领头羊,毕竟,我们刘家的实力,还是有些薄弱,硬抗,绝对不是正途。
“这些事情不用你小子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你这个船舶行业是有道理,但其他行业呢?难道也有大势相助?”好不容易逮到刘东说他商业安排的时候,刘长征自然是不会错过。虽然刘长征是从政的,但是商业力量利用好了,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尤其是在刘东这样的力量面前,能够利用到的地方,就更多了。
“其他行业自然也有我们公司的理由。拿我们环亚特钢来说,国内要搞建设,想要发展,没有钢铁怎么行?现代社会,说白了就是钢铁的社会,一般的钢材虽然卖不出什么好价钱,但我们环亚特钢,可从来没有弄过粗钢,都是特种钢材,可以涵盖的产业,多到不可想象。这么一个产业,国家难道还会打压?就算是其他有利益关联的国企,只要他们没有能力把环亚特钢的本钱给准备好,就算他们出面,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环亚特钢的发展,也不用任何担心。”刘东说道。
“那么你弄的那个什么移动通讯科技园呢?有什么好处?”刘长征继续问到。
“这个好处就更大了,虽然会侵占到邮电部的利益,但我们和他们合作,我们出钱出技术,他们出政策,只要他们不狠下心来搞自己的东西,他们就得依靠我们。要不然,他们就只有和外国人做买卖,但是外国人一向贪婪,再加上我们刘家也不是好惹的,不支持国货,反而去要外国货,怎么说都说不通。所以,这个产业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而未来这个行业的利益链条,会非常夸张,等到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早就走到前面去了,他们想要追上来,根本就没有那么容易。
还有晶圆厂,这个玩意别说打压,就算全力支持,国家也乐意。至于其他那些重工业产业,只要我们的技术一直领先,国家就没有打压的理由。买我们的货,总比买外国人的货好吧?
这下大伯你明白,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行业了吧?完全是因为这些行业于国于民有大利,国家现在没有资金来搞,就由我们环亚来搞,反正到最后,占便宜的依旧是国家。有便宜都不占,国家也没有那么傻。”对于自己的产业安排,刘东绝对是信心十足的。
毕竟,多了几十年的记忆,刘东当然知道哪些东西的发展潜力很大,哪些东西是明日黄花。没有了探索失败的顾虑,环亚一直都走在最为正确的道路上面。要是这样都还有失败的可能,那刘东真的是不用混了。
第五百二十九章半年发展情况(上)
实际上,刘东的理由,并没有他说的那样充分,产业会遇到的麻烦,根本就不是刘东那么简单就能够概括的。但是至少,刘东选择的这些行业,看起来前景是很明朗的。所以,即便还是有些疑问,大伯刘长征依旧没有多说什么。
已经那么大把握的事情,如果还不做,那就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挫折,就连喝口水,也有可能噎死。想要有百分百的把握,就算是刘长征,也不敢打这样的包票。既然刘东那么信心十足,那就让他去闯,再加上刘家的支持,成功率应该会大很多。
既然刘东是早有计划,并且也想到了该想到的东西,刘长征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之后又随便的聊了一下关于国内的情况和刘东公司的问题,大伯就有了端茶送客的打算。毕竟,今年能抽出那么多时间和刘东聊天,对于刘长征来说,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既然该谈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那就不应该浪费时间。
对于大伯的想法,刘东自然明白,于是还没等大伯开口,刘东就主动的告辞,在辞别了大伯和大伯母以后,刘东就开车回到了自己家,也就是老爸以前在机工部里面的别墅。虽然刘胜利已经下到地方去任职了,但在机工部里面,也没有几个人敢拿人走茶凉的说法说事儿,想要收回这套别墅。
毕竟,刘胜利下去算是升迁,前途无量,为了一栋别墅就恶心了刘胜利,管理处也没有那么傻。更何况,刘家在机工部本就根深蒂固,即便刘胜利不是升迁,而是平调或者是贬职,只要刘胜利不想交房子,管理处也绝对不会过问。
其实对于这套别墅,如果不是因为这里是自己一家人生活了十多年,有了很深厚的感情,刘东的趋向就是交还给管理处。毕竟,这么大的房子,以前住着刘胜利一家四个人,还显得热闹,但现如今,刘胜利两口子已经去了苏省,而刘东的哥哥刘辉,也搬出去住了,只剩下刘东一个人,实在显得很冷清。
刘东不是一个懒人,尤其是在面对商机的时候,更是有舍命一搏的精神,但这放在生活技能上,并不是那么适用。所以,这栋别墅自从刘东一个人住以后,刘东就没有自己打理过一次。好在管理处那边,有着专业的人员,所以刘东就让管理处那边代劳,一个星期打扫两次,已经足够让别墅变得很干净。
在别墅里面睡了一晚,第二天精神抖擞的刘东,开着自己的奔驰车,来到了环亚京城现在的办公地点。到地头的时候,刘东才发现,自己好像来得算是最晚的一个,就连陈洁,都早早的开始工作了。
做为刘东的助理,陈洁并不是一个花瓶,公司很多的事情,都需要陈洁来处理。所以这两天,陈洁显得特别的繁忙。毕竟,半年多的时间都和刘东漂泊在外,很多事情虽然有看报告,但那些报告,并不是十分的详细,想要了解到最新的国内动态,就只有亲自看原版的,未删节的文件。
陈洁都那么努力,刘东这个做老板的人,自然也不能太闲着。于是也开始投入到忙碌的工作当中,虽然这半年以来,国内的工作大部分的重点,都是围绕着工程建设来展开的,并没有太多涉及到和其他外部联系的东西,但是,这并不代表刘东他们的工作,就非常的轻松。
虽然不至于需要详细了解到每一个工程下面需要用料花了多少砖头这样的地步,但大致的花费情况,刘东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前段时间的风暴,其实不单单是民用物资疯狂涨价,就连建筑物资,也跟着疯长。要是没有刘东的先知先觉,在涨价之前,就把各种各样的物资都囤积起来,那么环亚之前计划当中需要花费的钱,是远远不够的。但有了刘东预先的判断,囤积了大批的建材,所以这次的涨价风暴,根本就没有动摇到环亚的工程建设。
而现在虽然这些物资价格有所回落,但毕竟回落不到最开始那样便宜的价格。所以单单是建材这一块,无形当中,就为环亚省下了一大笔钱。这可是真正的一大笔钱,差不多一亿人民币的差价,算是让环亚即便没有做什么生意,也在无形当中狠狠的捡了一个大便宜。
刘东现在要做的,就是查看之前囤积的建材,到现在还剩下多少,是否能够圆满的完成之前布置的任务。虽然最开始弄建材的时候,他就尽量的把物资准备在一个比较充足的状态,但也保不准有哪些工程花费比预料当中的还要大,这样一来,就要重新进一批建材来弥补亏空。而这样的小事,如果刘东在日本的时候,是不会有人给他写这些情况的。
连续一个星期的高强度工作,总算是让刘东把这半年来积压的文件都给详细的看完了,该批阅的批阅,该处理的处理,该驳回的就驳回,积压的文件,算是处理得干净了。而这个时候,不单单是刘东,就算是陈志豪和陈洁,他们两人的积压工作,也算是完成了,虽然依旧有文件源源不断的送到他们的办公桌前,但已经可以很轻松的处理下来了。
把积压的文件处理了一番,也算是让刘东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些积压的文件当中,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处理好,多多少少也是个麻烦。也怪现如今的通讯手段,远远没有像后世那么发达。像大规模的文件这一类的东西,直接用传真打印,是比较浪费的行为,还有打电话寥寥几种手段,根本就不能满足跨国集团的需要。
这个时候,刘东也十分佩服三井,居然能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就着力打造一个覆盖全世界的商业网络,这其中要花费的代价,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里面随便一个环节,可能都要比刘东现如今的身家更多。但是很显然,三井虽然付出得很多,但回报是更多。
前世的八零后,九零后,或许知道世界五百强第一位的公司是微软,长期霸占这个光荣的位置。但对于六零后,七零后的具有开阔视野的人来说,这个年代的五百强最强霸主,只有是三井财团。
在三井还没有分拆之前,三井这个霸主的地位,是根本就不会被别的企业给动摇的。而即便是三井在未来拆分以后,他的任何一个旗下直属公司,基本上都是排在全球五百强之内的,并且很多企业,排名很靠前,比如丰田汽车这一类的企业。
在这么落后的通讯时代,三井都能把全球网络给建立好,实在是让刘东佩服,要让他来弄,把所有的身家投入进去,是否能把整个亚洲市场落实到位,都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
刘东现在恨不得全球都可以用电子邮件,全球的网络都可以互相链接,那么跨国公司的管理情况,会更上一个台阶。可惜,这个想法非常的不现实,至少在九十年代前期,很不现实。要知道华夏的网络,知道前年才在实验室里面,发出了华夏第一封电子邮件,而且到现在,国内能用电脑的地方,也就那么一些,最为纠结的是,这些能用电脑的地方,更是大部分都局限在局域网里面,至于和外部联网,那只有慢慢等。
国内工程经过半年的努力建设,也算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记得刘东去香港的时候,国内大部分工程,都还在打地基的阶段。但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原本还在打地基的工程,大体的雏形都已经出来了。除了那些建设中的高楼还没有成型,那些工厂基本上都已经开始完工,快的地方,都已经开始调试机器。
基本上在八九年春节前,一部分的工程,都可以完工。至于投入使用的时间,大概会在八九年上半年完成。这个速度,算是非常不错了,就算比起江口速度来,也不算慢。
当然,这么快的建设速度,是绝对离不开刘东大把的资金投入。要像那些一边弄资金,一边搞建设的企业一样,那么环亚现在的工程,大概也就只会达到现在一半的高度,甚至还略有不如。时间就是金钱,在这个时候,是非常恰当的比喻。
有了资金,才有了工程的快速完工。没有资金,单单只有精神,那就只有慢慢熬,说不定出个什么情况,整个工程的进度,都会被拖累,至于完工,那更是遥遥无期。就好似史巨人搞大厦,大厦还没有完工,资金链就被大厦给拖累垮掉,不但大厦成为烂尾楼,就连史巨人,也因此背负了一笔足以让一般人垮掉的巨额债务。
工程进度不错,算是让刘东对未来有了一丝更大的憧憬。虽然现在弄出来的这些企业,在自己的眼中,还有些原始。但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等到再一次的巨资注入,那么这些公司,就能够更加快速的蜕变,变成为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工厂。
第五百三十章半年发展情况(下)
刘东自己的事情处理完了,也对自己需要负责的东西有了一个了解,但这半年来的工作,也并不算完。因为到现在,刘东还仅仅是知道自己需要处理的这部分东西的消息,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把陈志豪和陈洁叫过来,大家互相沟通,把所有明细都整合到一起,这才算是完成半年工作的最终状态。
在京城办公室这边,想要把两个人叫道一起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两个人现在都在这里办公,一个内线电话,就能把他们两个人给召集过来。
在刘东打完电话,一支烟都还没有抽完的时候,陈志豪和陈洁两人,就一前一后的走进了刘东的办公室。或许是因为堆积的文件已经处理完的缘故,所以陈志豪表情很轻松,甚至还和刘东开起了玩笑。
“老板,你看这个办公室,应该换换了。就连日本那样寸土寸金的地方,长岛社长都给你准备了一个三百平米的大型办公室。反而到了老板你的主场,这个办公室的面积才二三十平米,完全的不够看,十倍的差距,太掉价了。看来那边新办公大楼装修的时候,得好好的和工程队说一下,不能让老板你长期办公的地方,连一个偶尔办公的地方都比不了啊。室内游泳池怎么的也要弄一个不是?那样显得阔气啊!”
“你当我是暴发户,还是土财主?还室内游泳池,那玩意就算是弄好了,你觉得我一年能下去几次?显摆也不是这样显摆的。再说了,这是国内,该低调的时候就得低调,尤其是办公室装潢,要显得太过奢侈,你觉得那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国内看不惯这样情况的人多了去了,我可不想拉仇恨。”刘东撇撇嘴,不屑的说道。
要是在国外,有兴趣的时候,刘东不介意弄一个奢侈到让人惊爆眼球的别墅,那样不管是招待谁,都能亮瞎他的钛合金狗眼。但在国内,室内游泳池这玩意,就算是二十年以后,也不是那么多见。现在就叫刘东弄出一个那样的办公室,纯粹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更何况,未来几年局势变换,虽然最终情况刘东很了解,但保不准在过程当中,环亚有可能成为牺牲品,要是自己真把办公室弄得那么奢侈,那绝对是把自己的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即便是那些人不直接面对自己,随便挑拨几个老派的,没有多少派系特征的老干部来,自己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明面上环亚是做为外资来接待的,但是到了一定层次的人,又有几个人不知道,环亚到底是属于谁的产业。弄得那么奢侈,还是刘家的子弟,这完全是开群嘲技能,效果绝对爽到爆。
刘东并不是特别喜欢讨论这些关于奢侈品的问题,所以在这个话题上面,刘东根本就不想多说。等到陈志豪和陈洁两人都各自找好自己的位置坐了下去后,刘东就开口问到:“我这边的文件处理完了,大致的了解了这半年来国内公司运行的情况,总的来说,虽然有些事情做得比较麻烦,但进度并没有受到拖累,看起来,相当的不错,你们处理的文件,上面的资料怎么说?”
“非常不错,因为我们公司新招收到的那些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现在已经开始融入了环亚这个大家庭。工作效率,比起之前要好上很多。各个项目,现在都在有序的进行,而京城这边的总部,差不多会在明年中期的时候,顺利完工。也就是说,最迟在明年年末,我们就可以住进新的办公大楼了,而不是像现在,喏大一个环亚,还在租用别人的场所办公。”陈志豪开口说道。
“那些新进的员工,有没有脱离环亚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刘东开始关心起那些之前招收的员工现在在环亚里面还存在多少。
他知道,即便是有那么高的薪水,也肯定有不满意环亚的人,一些是那种不太习惯环亚工作节奏的人,而另外一些,或许就是那些有野心的人,原本进入环亚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这份高薪,而是为了在环亚偷师。毕竟,要说道工作理念和公司理念,在国内的公司当中,环亚绝对是走在前列的,就算是那些外资公司,也未必会把先进的理念带到国内来。
更何况,刘东管理环亚的理念,比起那些外资公司来,还要先进许多。多了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即便是刘东前世从未碰触过这些东西,但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些东西对于那些有野心自己单干的人来说,绝对比毒品还要诱惑。
听到刘东陡然问到这个问题,原本脸色很好看的陈志豪,这个时候有些郁闷的说道:“情况不是很好,比起香港那边的人员流动比例来说,国内新进员工流动的比例,要高很多。或许是那些人并不是很适应环亚的工作强度,因为他们之前在国企里面,很难像现在这样工作,所以比例上,要大上很多,大概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饶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刘东也被这个比例给吓了一跳。百分之二十五是个什么概念?那基本上就是四分之一的比例,这么高的人员流动比例,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要知道,国际上那些大型公司,虽然每年的流动人员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从整体上来看,也并不是多么的严重。
但环亚在国内招收的新员工,居然达到了四分之一的比例,这就太让人心惊了。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员工流动,要是那些普工流动,就算达到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刘东也不会皱一下眉头,今天有人走了,明天就能有人来。
环亚的工作福利对于一般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很难抵挡的诱惑。比起那些才刚刚在江口那边兴起的血汗工厂来说,环亚任何一个企业,不论是部门,还是工厂,福利方面的待遇,比起国企来,都还要好很多。所以刘东根本就不会在乎普通员工的流动,如果把刘东惹急了,直接雇佣农民工来培养,都没有丝毫的损耗。
但是管理层都有四分之一的流动比例,这就让人着急了。刘东是真没想到,这个高的薪酬,居然还有这么多的人进来又出去?难道自己制定的员工福利,还很低?这根本就不可能,要是这个员工福利都算低了,那在国内就真的找不到几个福利高的国企了。
所以,原因绝对不是因为福利,要说四分之一的人都把环亚当成一个进修偷师的地方,刘东就算是再自恋,也不会有这样犯抽的想法。所以,刘东觉得,必须要找出这么多人流失的原因,要不然,这个原因一直存在下去,这个流失的比例,就不会有多少的变化。
也就是关于员工的问题情况,都是由陈志豪这个环亚国际总经理来处理的,而刘东这个董事长,并不会直接处理这些在总经理管理范围之内的问题,要不然,早早的知道这个结果的刘东,也不会等到现在才问起这个问题。
“知道具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吗?四分之一的管理层流失,一年的时间,实在让人触目惊心,要是不把这个原因给找出来,是要出大问题的。尤其是等到工厂正式开工以后,一个两个管理层辞职算不上什么,但这么大比例的管理层辞职,肯定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情况。而我们环亚想要靠产品打入国内市场,产品的生产量都不能保证,那还怎么打市场?”说到这,刘东的脸变得越发的严肃起来。
明白这事情轻重的陈志豪,对于刘东这表情,并没有太过的诧异。因为他也明白,那么大的管理层流失情况,绝对是个大问题,之前环亚没有多少实业上的产业,管理层流失还可以靠大家一起努力,来共渡难关。但是等到工厂开工以后,很多时候,一个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地方,都是很独立的体系。
就比如某个工厂里面的某一个生产环节,仅仅是需要一个真正的管理员就能管理下来,再多就浪费。这样的情况下,别人根本就不能插手这个生产环节的管理,一个管理人员跳槽了,多方抽调还能弥补,但是四分之一的管理人员跳槽了,三头六臂都弥补不回来。这样的情况,对于工厂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这件事情,我现在也了解清楚了,并且还亲自的走访了一些原本进入我们环亚工作,之后又从环亚辞职的员工。他们辞职的理由,最多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福利,相反,任何一个从环亚辞职的员工,说到我们环亚的福利待遇,都是一脸感叹,有些惋惜。也不是因为那些人都想自己创业,进入环亚仅仅是想拜师学艺,等学成了,他们就自己创业。这里面真正的原因,还要说到一个根本绕不开的话题。”陈志豪苦笑道。
第五百三十一章机制问题让人头疼
“绕不开的话题?你说说,到底是什么?”听到陈志豪这样说,刘东有些好奇了。
“还不是国企,那些人,能力是有,并且还不低,虽然应变能力上,有些欠缺,但是,经过我们环亚的培养以后,这些问题,都将不会是问题。最为主要的问题,其实就在于他们的心态,一个出了国企以后,依旧还有在国企混日子的心态。”陈志豪说道这里,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了。因为再说下去,基本上就是在给国企抹黑。
但陈志豪相信,刘东肯定会明白他到底在说什么。果然,听到陈志豪的话以后,刘东也皱起了眉头。他是真没想到,国企的那些老观念,对于这些人来说,居然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即便是出了国企以后,也多多少少保持着在国企做事的那种态度。
但是前世的时候,这些人可没有变成那样啊?个个人都老老实实的。说实话,九十年代的那些从国企出来的人,不说个个都非常努力,但是比起某些自主创业,并且还有一番成绩的人,都还要好很多。
反而是那些并没有多少系统学习过的,最开始起家的时候,不过是贩卖电子表,还有蛤蟆镜的,赚取了第一桶金的那种最为初级的暴发户,在赚取了第一笔钱之后,却只顾着享受,只风光了几年之后,就变得十分的落魄,然后就浑浑噩噩的过了剩下的时光。
其实说白了,刘东虽然对那些国企出来的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所谓的了解,还是有些片面性。因为他单知道那些国企出来的人员,在国企大规模倒闭之后,背水一战时的不容忽视,而忽略了这些人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坚强。
要知道,现在才八八年,而去年招收那些人的时候,也不过才是八七年。而国内第一家正式批准破产倒闭的国企,也就是在八六年的时候。而这个倒闭的问题,在当时虽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但实际上,这才过了两三年的时间,底层的那些人,还根本就没有感受到多少切肤之痛。
也就是说,现如今那些被刘东收拢到的人才,还远远没有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自以为还有一丝退路,就算是在环亚混不下去了,依靠他们的能力,也能再进入国企,好好的混一下。虽然环亚的薪资待遇是很高,很让人眼红,但环亚里面的规章制度,也远远比现如今的国企要严格许多,并且工作量,也不是之前在国企里面能够比拟的。
在国企的时候,大家一个月可能就只会忙那么几天的时间,甚至有些地方,连几天都不用忙,一个季度才忙那么一些时间。而到了环亚这个新环境以后,别说上班喝茶看报纸,说得不好听一些,你就连上厕所,也得跑步前进。
要是这样的时间是一两天,或者十天半个月,大家看在那高额的工资上面,也就忍了下去。但问题是只要在环亚里面做事,那工作就会源源不断的送到自己的手中,就算你上班的时候不干,你下班了还得干。更何况,有些文件你还必须在某些规定的时间之内,就把它弄好,要不然,耽误了时间,那是要负责任的。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原本每天都还悠闲的人,怎么能够受得了,工资高是一回事儿,但这钱可是要人老命来挣。对于现在还有一些优越感的国企员工来讲,这哪里是在挣钱?这纯粹就是在虐待,有命挣钱,没命花钱,那这钱挣得,又有什么意思?再加上工作强度大,导致精神紧张,日子哪里能逍遥得起来?
在没有被逼到绝路的时候,能有多少人能承受这样大的压力?说白了,那些退出环亚的人,还是把国企当作他们的底牌,在外面能混那就混,要是混不下去了,还是有国企能收留他们。尤其是刘东招收的那些人,都是真正的人才,而国企里面也不是真正的会忽视人才,有能力的人,自然有自己的交际圈,到时候随便加入一个国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轻松的事情。
任何的人,只要没有被人逼到绝路的时候,总是会带有一丝侥幸心理,也不会爆发出自己的 (:
)
( 资源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