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门 第 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方和同志为什么要去南方?”叶开反问道。

    这话要是问给别人,或者对方依然是一头雾水,可是叶子平不同,身在宣传系统中枢的叶子平,自然比较清楚,如今方和同志的处境,他的声音,根本就无法通过宣传系统给发出去,宣传部这边儿的意思,是既然他老人家已经退下去了,那就低调一些比较好,颐养天年,好好享受退休之后的人生嘛。

    政治上的事情,自然有别人来操心,您老就歇着吧您呐。

    叶子平想到这个,脑子里面就亮堂了,再联想到如今方和同志已经去了魔都,再联想到当年太祖在位的时候,一度被人给架空,京中的宣传系统如同铁桶一般,不让他发出半点儿有违他们心思的言论,最后太祖不得不远走魔都,炮轰京城市委,这才算是向全国发出了领袖的声音。

    如今方和同志去南方,明里是为了过春节,暗里可就是要将自己的态度,通过魔都的宣传系统给散发出去。

    “看起来,方和同志对于目前的情况,已经非常不满了……”叶子平想透了这一点,不由得沉声说道。

    “这是必然的……”叶开随口说道,“对比京城和魔都两地的生活情况,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推进改革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能够因为政见上的一些分歧,就置老百姓的生活于不顾,路线是否正确我并不关心,老百姓是否得到了实惠,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纠结于姓社姓资的问题,有意思吗?美国人倒是资本主义,可是人家老百姓的生活,比起咱们来,好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打住!”二老爷子听了,头上直冒汗道,“你这个思想是要不得的啊!四项基本原则是要坚持的!党的领导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叶老爷子没有说话,对于孙子的这话,他听了也是觉得有点儿不好置评。

    要是放在过去的话,光是叶开的这几句话,就足够给他扣上一个“走资派”的大帽子了,现在虽然没有那么极端了,可是如果要在公开场合中宣扬资本主义的优势论,也会遭到群起而攻之的。

    不过叶开似乎并不打算只说一半儿话,“党的宗旨是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才是不可动摇的总路线!现在的派系之争,已经危害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地步!建党立国殊为不易,这十三年的改革开放殊为不易,国家经济建设的成果殊为不易!开历史倒车,甚至是全盘否定这一切的做法是不得民心的!纠结在政见之争中是没有前途的,对于国家对于人民是非常有害的!到了现在,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立场了!”

    叶开说完这些话之后,见叶老爷子、二老爷子和父亲叶子平都不做声了,心知自己的话还是很有震慑力的,便又说了一句道,“这些东西,我一个高中生都能够看清楚,难道那些身居高位的公仆们,竟然看不透吗?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过了一阵子,叶老爷子缓缓地说道,“老四,你儿子很犀利啊!不过这话说的也有道理,国家经不起折腾了。我认为,改革开放的总路线没有错,发展民生没有错,让人民填饱肚子的想法没有错。必要的时候,我们对方和同志的意见,要明确地表达一下支持。你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推动一下。”

    “是,父亲,我明白了。”叶子平听了,自然清楚叶老爷子这话的涵义。

    大家都是在等待一个契机,等着发出自己的声音,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

    c!。

    第四十八章琴

    *********************

    非常感谢大家,谢谢。既得陇,复望蜀,希望今天能有一个更好的成绩。这是诸位见证老狼茁壮成长的时刻啊!

    *********************

    自从老叶家无意间召开的老、中、青三代杰出代表(叶老爷子、二老爷子、叶子平、叶开)碰头会结束之后,老叶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叶开的表现,得到了两位老爷子的充分肯定,叶子平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也是刮目相看,不能再把他当做普通小孩儿看待。

    倒是放春节假之前,高三一直在补课中渡过了本应该休息的一半儿寒假。

    对于叶开安然无恙地回到了校园,宁霜是感到比较安慰的,虽然她不至于对叶开产生什么想法,但叶开因为她的事情撞死了劫匪,又进了一次警察局,很有可能因此而惹上官司,确实令她有些心理纠结,还好现在没事儿了。

    不仅没事儿,警局方面还给学校发了一个函,对叶开见义勇为的行为予以表彰,并记入了档案当中,也算是没有白忙活一场。

    宁霜对此感到高兴,却没有多想,但是她父亲宁天和得知此事之后,心里面就多少有些感觉,知道这事儿并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

    毕竟,当天晚上的时候,警局方面的态度并不是这么友好的,后来发生了转变,肯定不是良心发现,或者是什么重要人物的关系起了作用,否则的话,叶开多少都要承担一些责任的,不可能像现在这么施施然走了出来,还得到了表彰。

    只是这些话,却也没有必要跟宁霜说,宁天和只是暗自放在心里面,平时对宁霜的这个同学,又多了几分关注。

    宁霜的腿伤好得挺快的,当时可能是受惊吓情况比较严重一些,腿伤的问题倒是不大,休养了三天左右,就能活动自如了。

    叶开在学校外面碰到宁霜的时候,她正背着那个黑色的背囊向外走。

    “宁霜,你好了?”叶开凑了上去问道。

    “嗯,多谢你帮忙,你那边儿也没事儿了吧?”虽然知道叶开已经脱身了,但是当面碰到,还是要客气一下。

    “哦,我没事儿,见义勇为嘛。”叶开笑了一下,然后又问道,“你这是要去哪里?”

    “我的琴坏了,送去试着修一修,希望能够修好。”宁霜说着,眉头有些微蹙的样子。

    原来在那天晚上,劫匪抢夺背囊的时候,将宁霜的小提琴给摔坏了,这几天都没有顾得上查看,今天要用的时候,宁霜才发现这个问题,就打算送到琴行去看看,是否能够修复成功?

    “我送你过去吧……”叶开立刻殷勤地表示道。

    琴行比较远,宁霜打算打车过去,不过既然有叶开主动充当司机,貌似也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宁霜觉得叶开还是比较靠得住的,虽然家里面貌似很有钱,却也没有表现出纨绔子弟的种种劣行来。

    过去之后,琴行的老师傅看了看,就有些惋惜地说道,“不行了,主体结构受损严重,修不了啦。倒是可惜了,这把琴还是不错的。”

    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宁霜的神情也比较失落,这把小提琴是父亲攒了一年的工资,才给她买下来的,虽然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但是一直保养得很好,也包含了一份儿父女感情在里面。

    其实对于小提琴而言,只要不是物理损坏,可以用很久的,就像是一些国际名家所使用的小提琴,很可能都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音色非常之好,绝非当代制作的新琴所能够比拟。

    宁霜的这把小提琴,据说也是解放前在魔都的一位意大利制琴师所制作,转手多人,最后被宁天和给买下来,送给了女儿,如果此时要转手卖出去的话,估计几万块钱肯定是没问题的。

    可惜了,叶开听了之后,也摇了摇头。

    “反正这把琴用不成了,那就在这儿挑一把吧。”叶开建议道。

    “这……”宁霜犹豫了一下,今天出来没有装多少钱,看看琴行里的小提琴,质量差不多的都在几千块钱以上了,至于那种好琴,怕是要几万块才能够买下来。

    “没关系,我带着钱呢。”叶开立刻打消了她的顾虑,“也不是说非要你接受我的礼物,就当是我买下来,让你帮我磨合的,这样总行了吧?”

    他这话说的倒是听讨人喜欢的,明明是要花了大价钱送给宁霜的,可是还要尽量把这事儿给撇清了,只当是送到宁霜那里试用,还要承宁霜给他磨合新琴的人情。

    宁霜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猜不到叶开的一片苦心,见他的眼神之中流露出一种非常关切的神色,一时心软,便答应了下来,“那,好吧。”

    叶开听她答应下来,一颗心高兴地颤了两下。

    两个人在琴行里面转了转,终于选了一款有四十年历史的小提琴,也是出自于意大利制琴师之手,虽然不能说很老,但是音色什么的都很醇厚,宁霜试了一曲,就觉得比起之前的那把小提琴也稍有胜出。

    叶开从车里面拎了一个袋子出来,取出来两万块钱,买下了这把小提琴。

    宁霜拿到琴之后,又试了两曲,觉得果然很不错,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就对叶开说道,“算我跟你借钱买的吧,等我参加年底的演出之后,拿到了酬金,再把买琴的钱还给你。”

    “到时候再说吧……”叶开倒是也没有说什么不用客气的话,毕竟女孩子的心思比较敏感,若是指明了就是要送给她的话,宁霜未必就肯接受了,还是含糊其辞地比较好一些,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的话,不过他又对宁霜说道,“那把坏了的琴,能先交给我保管吗?”

    “你要那个干什么?已经坏了啊,老师傅都说没有办法修理了。”宁霜有些诧异地反问道。

    “试试呗,我看能不能找到高明的制琴师,或者有复原的办法。”叶开回答道。

    宁霜想了一下,倒是没有反对,毕竟这是父亲送给她的第一把小提琴,纪念意义非常重大,若是能够修复,就算是无法用于演出,留着也是个很好的纪念。

    不过叶开拿到了这把小提琴之后,立刻有些兴奋,却又珍而重之地放到了车厢里面,嘴里面碎碎念道,“这可是交换定琴(情)信物啊!”

    第四十九章关于联姻

    叶开回到家里的时候,还是一副美滋滋的表情。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模考成绩不错?你背回来的那是什么东西?”老妈孟昭华见了,不由得有些好奇地问道。

    叶开拍一拍背后的背囊,神秘兮兮地说道,“这东西?说出来真不得了!这可是你儿子的幸福啊!”

    “什么?”孟昭华愣了一下,还没等再问他两句,叶开就跑回他自己房间去了。

    孟昭华一脸的狐疑,想要追过去盘问一番的时候,叶子平也回来了,她忙迎了过去,帮叶子平将外套脱下来,挂在了衣架上面。

    “小开回来了没有?”叶子平随口问了一句道。

    “比你早几分钟,回房间去了。”孟昭华答了一句,然后就有些郁闷地说道,“这小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话也没说几句,就跑了。”

    “儿大不由娘嘛,你也不用郁闷,孩子大了,总会有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慢慢适应就好了。”叶子平的心态倒是放得很平稳。

    “话是这么说的,可是搁在谁的头上,谁心里都不会舒服的。”孟昭华有些心情沉闷地回答道。

    “好了,待会儿我替你教训他两句就是了。”叶子平笑了起来,拍着孟昭华的肩头安慰道。

    他跟孟昭华两个人,也是属于家族联姻的那种关系,孟家虽然不是政治大家族,但是在经济方面却很有底蕴,孟昭华的两位兄弟,都在金融系统担任重要职务,在江中省素有财神爷的美誉,影响力比较大。

    叶开的姥爷,也就是孟老爷子孟云山,则是当世大儒,有名的国学大师。

    只不过,如今的国学还没有兴盛起来,远不如二十年后的国学那样,被人炒得火热,随便一个教授跑出来讲两句,都能够尊崇为国学大师,那时候的国学,基本上是被糟蹋得体无完肤了,彻头彻尾地沦为商业运作的工具。

    也正因为后来的国学商业化和功利化,所以又制造出一个新名词来,犬儒。

    当然,孟云山孟老爷子不是犬儒,是真正令人尊敬的国学大师。

    当年即使是在太祖当国,以法家凌厉手段打压儒家的时候,甚至在法令已经无力维持整个国家的十年浩劫当中,孟云山孟老爷子都没有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操守,这样的人物,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以这样的家世造就出来的子女,自然是非常出色的,孟昭华虽然因为丈夫叶子平的关系,注定无法在仕途上面有所发展,但是她更加注重于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就职于中央文明办,主要是从事一些理论上面的研究。

    只不过,文明办的事情比较务虚一些,孟昭华的工作也比较清闲,毕竟,现在是敏感时期,整个社会前进的方向有些晦涩未明,文明办的工作也处于半停滞当中,她干脆请了假,回家潜心研究起理论来。

    过了一阵子,叶开又从房间里面跑了出来,笑呵呵的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

    “妈,晚上吃什么?”叶开问道。

    “晚上减肥,不吃了。”孟昭华回答道。

    “不是吧?”叶开应了一声,显然有些不相信。

    孟昭华的体形很好,虽然快四十岁的人了,却一点儿也不见走样儿,哪里用得着减肥?这么说,估计主要是逗逗叶开而已。

    果然,话音未落,家里的保姆就将饭菜给准备好了。

    不过老叶家的菜谱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拘早晚都是四菜一汤,米饭馒头是随机安排的,有的时候也吃面条儿、饺子、包子或者油饼什么的,早上的时候,四菜就变成了小菜。

    原先早上吃的多时咸菜酱菜之流的小菜,后来叶开强调这里面的亚硝酸盐比较多,容易致癌之后,老叶家就改成了新鲜拌菜,但是咸菜酱菜也并未完全离开餐桌。

    一顿饭吃完之后,叶子平就问叶开,“回家的时候,拿的什么东西?”

    叶开看了老爸叶子平一眼,就见老妈孟昭华也正看着自己,心知这两位绝对不会随便问起自己,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就随口回答道,“我同学的小提琴摔坏了,我想找个师傅,修正一下,看看是否能够恢复原样?”

    “哦,女同学吧?”孟昭华插嘴问道。

    “嗯。”叶开点点头。

    “我就知道,肯定是女同学。”孟昭华说道。

    若不是女同学,叶开也不至于有这么大的高兴劲儿不是?

    “咳。”叶子平咳嗽了一声,皱着眉头说道,“过了年,没多长时间就要参加高考了,你还是少热点儿事情,多准备应考的事情。异性朋友也不是不能交往,但是要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你自己心里面也要有个标准才行。再说,老爷子对你的事情也有安排,不要随便撩扰人家小姑娘,省得以后弄得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

    “哦,知道了。”叶开闷声应道。

    老爸叶子平的意思,叶开心里面是清楚的。

    身为大家族的一份子,自己的婚姻大事也不能够自己做主,一切都要以为大家族服务为前提,政治婚姻对于家族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联姻这种事情未必就能够将两个大家族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但它毕竟是一个有效沟通的手段,所以京中各大家族之间,往往都会寻找合适的联姻对象,并付诸行动。

    早先时候,叶老爷子就提过这事儿,说是楚风同志的孙女儿跟叶开比较合适,而且楚风同志本人似乎也没有什么别的意见,只等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双方见见面,就把这件事情给定下来。

    唉,盲婚哑嫁啊!叶开在心里面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禁不住向老妈孟昭华询问道,“妈,老楚的孙女长得如何,不会太惨淡吧?”

    孟昭华瞪了儿子一眼,“就算是歪瓜裂枣,那也是老爷子给你选的!”

    叶开撇了撇嘴,心说老妈这话厉害,叶老爷子的话,可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叶开对于政治联姻并没有什么排斥的想法,这也是对家族做贡献,就算是彼此不合适,也可以各找各的嘛,京中子弟,有多少人不都是这样儿来着?

    至于叶开,他早就看开了。

    第五十章各方博弈【求各种票】

    *******************

    勤奋的老狼总是熬夜更新,求赐各种票票。

    *******************

    91年春节前夕,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显得不大安稳。

    就从国际上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正在同伊拉克的武装力量展开鏖战,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基本上处于被完全压制当中,取得了绝对制空权的多国部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主动权,伊拉克的防空导弹部队,基本上被打残了。

    只是萨达姆也不是吃素的,伊拉克军为了阻止美军解放科威特,将一口口的油井引燃,以阻挡美军装甲部队推进,并将原油打量排入波斯湾,排入大海的原油使得沿海周围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事实上,愁眉不展的不仅仅是被打得抬不起头来的萨达姆,还有经济上陷入困境的苏联人。

    原本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美国人扬言要动武之后,国际油价一直攀升,作为重要的原油输出国的苏联,自然是喜不自胜。

    原油出口一直就是苏联获得外汇储备的主要渠道,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暴涨,对于经济困顿的苏联人,显然是一贴强心剂,为此他们在联合国决议中没有投出反对票,对于美国人出兵也持默许态度,出卖了伊拉克这个曾经的盟国。

    战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

    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

    而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

    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但是开战之后,苏联人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头了,国际原油价格不但没有继续攀升,反而一落千丈,跌回了原来的水平。

    苏联人感到有点儿“上当了”的味道,又中了美国人的奸计!

    现在双方的纠结点,就是伊拉克全面撤军的问题,美国的态度很强硬,苏联人犹豫不决,萨达姆则色厉内荏。

    老布什春风得意,指点江山,不可一世,戈尔巴乔夫摸着光头上的欧洲地图大呼上当,萨达姆则躲在地下室里面破口大骂,骂完了老布什多管闲事,接着再骂戈尔巴乔夫不讲义气。

    国内这边儿,主要是围绕顾焕之事件的高层博弈,一直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二老爷子此时显出了铁血将军的非常手段,全面将刘秉正给压制住,在军委内部同意了处理意见,决定对顾焕之进行严惩,并将处理意见上报中政局常委会。

    五常委当中,叶老爷子肯定是支持严惩的,五巨头中排名最后的陈昭武则表示谨慎地反对,认为军方的事情要慎重对待,出手拿下军中高层,容易导致军心不稳,后果堪虑。

    云总理和五常委中的另一位李同和副主席则表示,实事求是给此事做一个了断,至于说一号巨头江成同志的态度则尚不明朗,一时之间此事也陷入了僵局。

    然而在叶开有意将顾焕之案的内情,通过外部渠道给泄露出去之后,江成同志终于找到了切入点,非常果断地表示了自己强硬的态度,要严惩!

    二老爷子的自请处分也爆发出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威逼之下,军委副首长刘秉正上将,不得不承认在提拔顾焕之一事上存在的失误。

    此事的后果,就是刘秉正上将提前退居二线,进入中顾委担任一个不痛不痒的职务,算是退出了军方的权力中枢。

    老陈家经此一役,折损两员大将,自然是肉痛不已。

    而江成同志则顺势提拔了谢炳元上将出任军委副首长、军纪委首长,算是在军方势力当中,落下了重重的一枚棋子。

    “大便宜让江成同志捡了去啊!咱们家虽然提了一个少将,可是二爷爷你平白担了一个处分,实在是划不来!”谈到此事的时候,叶开就跟二老爷子如此说道。

    “也不能那么说,官场上的事情,山不转水转,吃亏不一定就是吃亏,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二老爷子神秘兮兮地说道,“这一次江成同志捡了便宜是不错,但是饮水思源,总不会忘记我们老叶家的好处。”

    叶开一琢磨,心说倒也是这个道理。

    官场上的事情,就怕一个琢磨,如果没有老叶家冲锋在前,事后配合,稳稳地压制住了老陈家,搞掉了顾焕之,搬走了刘秉正,江成同志自然没有这个机会,直接插手军中事务,毕竟江成同志在这方面有短板,对于军中的影响力薄弱。

    通过这一次的事情,江成同志总算是把手伸进军方了。

    这么大的一个面子,完全就是老叶家给他创造出来的,江成同志岂能不领情?

    对于聪明人而言,大家心领神会就行了,没有必要将事情嚷嚷的全世界都知道。

    “还算不错,年前就处理了这件事情,大家也好安安心心过个年。”二老爷子的情绪很不错,他早就看刘秉正不顺眼,如今换上了一个谢炳元,虽然也不是跟他很对路的,但是大面子上至少没有什么过节。

    “也是,真要是拖得过了年,事情就未必能够取得这样如意的结果了。”叶开却是想到了别的事情,不由得如此说道。

    “怎么?你是说方和同志那边儿,年后会有大动作吧?”二老爷子有些好奇地问道。

    “嘿嘿。”叶开点了点头,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

    第五十一章七亿美元炒地皮

    《官门》第五十一章七亿美元炒地皮

    赶在春节之前的一周,钟离妤从香港回来了。

    如今的香港,还是笼罩在英女王的淫威之下的,言必称皇家香港什么什么的,就连警匪片里面也都是如此。

    不过,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渐渐临近,香港人的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对未来前景预期的不明朗,港人心态也比较复杂。

    对于香港的超级有钱人而言,此时也产生了分化,一部分底子不大干净的有钱人,自然是选择移民加拿大等国家,那里居住条件好,移民门槛儿也比较低,而且华人移民形成了小圈子,生活习惯上不受太大的影响。

    另一部分没有什么大问题,同时又跟大陆官方接触来往频繁的有钱人,则是选择了低调隐忍,暗自发展的路线,就比如香港的李氏家族、霍氏家族、董氏家族等等,这几大家族得益于跟大陆之间的密切联系,近年来的发展都很迅猛,他们自然是不会走的。

    夹在中间的一些小家族,就比较悲催了,左右观望风头火势,一时之间难以取舍,既舍不得在香港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家业,又担心香港回归之后,会遭遇政策方面的倾轧。

    钟离妤这一次去香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研,看看是否能够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

    叶开在水木酒店为她接风洗尘,这是一家新开的五星级酒店,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不错,据说老板是新加坡人,具体背景什么的,不是很清楚。

    当然了,这是因为叶开对此没有什么兴趣,真的想要弄清楚的话,自然会有很多人抢着去帮他办这件事情。

    两个人也没有定包间,直接就在大厅里面,选了一处靠窗户的桌子用餐。

    “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钟离妤的气色不错,自从钟离家的事情圆满解决之后,她身上的压力消失,顿时就恢复了那个经济专业博士生的本色,“房地产业对香港的宏观经济,远远超过一个投资市场的作用。因为香港经济的基石是自由贸易,货物的进口及出口皆为零关税,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为香港政府建立一种代理制度。而土地,更是香港政府的首要收入。”

    叶开笑着点了点头,亲自为钟离妤倒了一杯红酒,仔细听她说话。

    香港房地产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盛衰循环,第一个周期是1946年至1959年,香港人口1946年为60万人,1949年增至186万,到1959年超过了300万,人口的急剧增加使住房需求急增。在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上世纪50年代,大量资本涌入,香港出现了房地产建设热潮。到了1958年,房地产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房价、地价下跌了70%。

    第二个周期是1959年至1969年,1959年开始,香港经济出现转机,加上来港的外国人、国际商业机构增多,对商业楼宇、住宅的需求增加,刺激房地产业迅速回升。由于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贷款及其他因素,1965年春,香港爆发了银行信用危机,接着房地产价格暴跌,许多地产公司倒闭,香港房地产业陷入了战后第一次大危机之中,一直延续到1969年才有所好转。

    第三个周期是1969年至1975年,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第四个周期是1976年至1985年,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

    第五个周期是从1985年底至现在,80年代香港房地产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90年,港岛区的房价比1981年上升了一倍以上。

    钟离妤将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和现状,向叶开做了详细的汇报之后,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虽然香港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稳步攀升的势头,但我认为未来的成长前景依然值得期待,如果此时入市,相信几年内会给我们带来超过两倍以上的回报。”

    叶开听了,就点了点头,对钟离妤的观点表示赞同。

    事实上,在叶开的记忆当中,香港的楼价从1991年到1997年,上升了4倍左右,直到1997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楼价才一路下跌,跌去了七成左右。

    “我们现在的资金一共有,7亿2千万美元。”叶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如果在香港楼市里面呆上三年,大概能有百分之二百的收益,那就是21亿美元,这个投资风险是最小的,回报却比较喜人,这事儿可以做,嗯,留下2千万美元以备不时之需,其他的可以全部投进去!”

    “7亿美元,全投进去啊?!”钟离妤听了叶开的话,顿时吓了一跳。

    虽然说她认为香港楼市看涨,可是也没有叶开这么大的胆子,这可是7亿美元啊!

    万一有点儿差池,这个后果,钟离妤可真是不敢想象。

    “全投进去,炒地皮!”叶开非常肯定地对钟离妤说道。

    第五十二章冤家路窄【三更求票】

    《官门》第五十二章冤家路窄【三更求票】

    事实上,对于这7亿美元的处理问题,叶开一直在犹豫之中。

    有一点他看得很清楚,那就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一直在贬值当中,如今的汇率虽然还不到5:1,但是三年后会降到非常恐怖的8。3:1。

    很显然,如果在国内投资的话,想让这7亿美元在三年之内,稳稳地近乎翻上一番,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既然如此,这7亿美元还是留在海外比较好一些。

    投资香港楼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就算这笔资金投入香港楼市,不做任何进出操作,在三年后变成21亿美元的预期,还是非常有把握的,若是中间再进行一些高抛低吸的操作,收益会更为可观。

    等到三年之后,这笔资金再回转大陆的话,那可就是将近200亿人民币的巨额投资了。

    但是,叶开的胃口要更大一些,并不满足与百分之二百的收益,他的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胆子也更大一些,他想要炒地皮。

    叶开见钟离妤有些意外,就对她解释道,“投资楼市虽然相对稳妥一些,却也不是全无风险的,而且投资周期要长一些,我更倾向于掠夺性的投资手段,比如说炒地皮。”

    “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引起香港本土势力的反弹?”钟离妤首先想到的,却是这个问题。

    香港人的排外倾向比较严重,尤其是对于来自于大陆的投资商,戒心更重。

    钟离妤在香港考察了一阵子之后,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当然了,这种情况的成因,也有可能是因为香港人对于内地政治体制结构的不认同所造成的,毕竟他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体制,即便是在回归之后,也要在很长的一段儿时间内,保持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忽然有大陆人在香港市场搞风搞雨,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

    “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应对的策略。”叶开提起这事儿来,倒是有些胸有成竹的意思。

    “你有什么主意?”钟离妤现在发现,自己对于善于制造奇迹的叶开,似乎已经有点儿发自内心的盲从了。

    “到时候你亲自坐镇香港,办公室里面,我给你摆上几张大照片,觉得镇得住那些宵小之徒们。”叶开信心满满地对钟离妤说道。

    “几张大照片……”钟离妤刚想质疑一下,转念就想到了上次在叶开家里见到的那些家庭合影,顿时就觉得是自己多虑了。

    真的要把自己跟大陆二号首长的合影,摆在办公室里面的话,放眼整个小小港岛,还真的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人,敢于跟自己过不去。

    就算是英籍港督知道了,也不敢轻捋虎须,毕竟大不列颠距离香港太远了,这边儿真要有个风吹草动,那边儿是鞭长莫及的。

    “真的要我去香港那边儿?”钟离妤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一旦去了香港那边儿,肯定不大可能经常回来,钟离妤对此感到有些担忧,毕竟自己是替叶开全权掌控这么大的一笔资金的,这个责任实在是有点儿太大了,她唯恐自己无法做到最好。

    “在香港那边儿设立一个公司,江口这边儿也设立一个公司,平时你愿意呆香港就呆香港,愿意回江口就回江口,像回京城也就是做几个小时飞机的事情。具体怎么操作,看情况处理就行了,为了行事方便,你可以挂个外籍,我看就入澳门籍算了。”叶开说道。

    “为什么要入澳门籍?”钟离妤听了有些好奇。

    “因为,我对澳门的赌场比较感兴趣,有时间的话,去玩玩也方便嘛。”叶开笑着回答道。

    钟离妤翻了翻眼皮儿,心说叶开真是小孩儿心性,居然还想着去澳门赌场过把瘾。

    话说,多少牛皮得不得了的大人物,去了澳门都折戟沉沙了,他一个小孩儿过去的话,还不是被人宰割的材料?

    “这是后话了,也不急于一时,先吃饭。”叶开摆了摆手道。

    钟离妤笑了笑,很优雅地用刀叉去切割牛排,切成小块儿放进嘴里。

    叶开吃着牛排,喝着红酒,忽然觉得有点儿不过瘾的感觉,还是高度白酒好。

    “来瓶儿老白汾,三十年陈酿那种。”叶开挥手将服务生喊过来吩咐道。

    “先生,我们是西餐厅,不提供老白汾。”服务生有些汗然地回答道。

    “去买,剩下的当小费。”叶开抽出三张百元大钞来说道。

    服务生听了,顿时有些惊愕,这个价钱,买茅台都够了,也不知道这客人怎么就偏爱老白汾,难道说今天该着自己发一笔小财?

    “你们大陆人,素质真低下,吃西餐喝汾酒,暴发户的做法啊。”忽然有人在旁边儿大声地说道。

    叶开正在跟钟离妤喝酒,虽然听到了有人操着很广播剧式的普通话在酸溜溜地发牢骚,却也没有在意,毕竟是公共场合嘛,没有理由就一定要限制别人的言行。

    只是谢君玉却没有想到,居然会在这里看到叶开。

    今天过来吃饭,是她哥哥谢君豪请客,专门喊她过来作陪的,对方是新加坡富商汪大少,跟大华谢家有生意往来,甚至还有一点儿比较远的亲戚关系。

    “汪公子,内地不比海外,不过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没品位的。就像是去了新加坡,同样也有让人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谢君豪没有看清叶开,只是觉得汪大少这么贬低内地人,自己的脸上也无光,自然要否定他一下。

    汪公子撇了撇嘴,不过也没有再说什么。

    虽然说汪家在新加坡势力比较大,跟执政的李家关系非常密切,但这里不是新加坡,而是大陆,也不是他一个外来户能够牛起来的。

    “不过某些人的素质,确实很影响大家的胃口。”谢君豪忽然又很不客气地补充了一句道。

    “哦?”汪公子顿时觉得有些诧异,不明白为什么谢君豪的口风儿又变了。

    谢君豪的目光,此时正死死地盯着叶开,以及坐在叶开对面的钟离妤身上。

    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哦。

    第五十三章来头很大很大

    “有人在看你……”钟离妤微皱眉头,对叶开说道。

    “人长的帅,回头率高一些也是难免的,我早就习惯了。”叶开没有在意,笑着说了一声。

    “真的有人在看你,好像极不友好。”钟离妤又说道。

    叶开听了,这才扭头看了一下,就看到了正对他横眉冷对的谢君豪,先是一怔,接着就有些乐不可支地笑了起来,“真是没想到啊,没想到大家的品位还比较接近,居然都选中了这地方。”

    他这纯属是没话找话,附近几条街,就属这家西餐厅规模最大,名气最旺,回头客也最多,事实上经常光顾这里的外国人也很多,足见这里的西餐有多么地道。

    大家都选择这里吃饭,也很正常。

    钟离妤对于谢君豪,真的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

    上一次在帝豪俱乐部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钟离妤先入为主地将叶开误认,接着就因为此事心神失守,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基本上没有什么概念,后来谢君豪又被叶开给一脚踹了出去,更没有见面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钟离妤看到谢君豪的时候,才会不认得他。

    但是谢君豪就不同了,当初别人将钟离妤给他牵线儿的时候,他是见识过照片的,而且那天晚上也看到了钟离妤,且印象极为深刻。

    谢君玉又有些不同,她并不认识钟离妤,只是觉得这女孩子长得极为动人,明艳且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度,但是看到叶开的时候,就不由得大皱眉头,显然是不像跟他发生什么交集。

    跟叶开的两次碰撞,都是以谢君玉的失利而告终的,谢君玉怎么还不知道,叶开是个扫把星,沾惹不得的?若是她在去叶开那里找事儿,那就是自己找晦气了。

    那样的事情,谢君玉肯定是不会去做的。

    “君豪认识那小子?”汪公子看过去的时候,就察觉到谢君豪目光之中的肃杀之气,只是不明白叶开一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招惹来谢君豪这么大的怨气,简直就是生死大敌的样子嘛。

    “有点儿过节。”谢君豪有些闷闷地回答道。

    事实上,汪公子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钟离妤的身上。

    但凡是美女,走到哪里都是众人瞩目的焦点。

    不过,汪公子的女伴儿,目光就围着叶开转个不停,借着观察谢君豪“仇人”的机会,大吃叶开的冰激凌,大抵像叶开这种准正太,更容易吸引她们的兴趣。

    “姐弟恋?”汪公子研究了一下叶开和钟离妤之间的座次关系,立刻就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有些诧异地向谢君豪询问道,“没想到你们大陆,现在也流行这个了啊?我一直以为,你们在这方面是比较保守一些的。”

    “什么姐?(:

    ) ( 官门 http://www.xshubao22.com/2/233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