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里的女生谁都不当面谈这个话题,班上的女生也是这样。所以,舒兰对这个谣言内容的了解程度。大概在整个经管学院排名倒数第一。
而江之寒,当仁不让是被议论最多的人,也是开始被关注的焦点。这一次,他靠的不是运动会的一鸣惊人,或者是考试的优异成绩。在大学,这些事情都不那么重要,反而是八卦流言有它特有的威力。
很快的,有人发现江之寒的手机,知道他时不时的会在外面请大家吃饭,和一班的班主任好像称兄道弟,关系颇深。关于江之寒来历的猜测,也开始盛行起来。在经管学院女生寝室的夜谈会中,除了舒兰那个寝室,江之寒正式浮出水面。
如果江之寒有幸旁听这些座谈会,他一定会骄傲几分的。基本上来讲,最低的评价也是这个男生长的还不错,最高的评价嘛,就是某个女生酸酸的说,有什么好惊讶的,我看这个男生帅的很,又有型。据说家里又很有钱,看不上舒兰是老正常的事情了。
这个周三,江之寒私下里给欧阳打了招呼,又让现在很崇拜他的左畅帮忙应付一下课堂点名什么的,便抛下所有这些流言,坐上了回中州的飞机。
公司现在添置了一辆商务车,楼铮永开着它来机场接江之寒。
上了车,江之寒大致问了问公司近期的情况。两人进了市区,找了楼铮永喜欢的一个小店停车吃饭。
吃饭的时候,江之寒问起那笔慈善款子的运作情况。林晓离开时,留下了十几万的“赃款”。江之寒确认它的安全以后,便从自己的小金库里又提了十几万出来,合起来把它规划作慈善用。在江之寒的计划中,钱主要投在两个地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复学资助和退役残疾或经济困难老兵的生活补助/创业贷款。
江之寒当然知道,在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前,现在手里的钱不过是杯水车薪。他告诉楼铮永,凡事总是要开始的,早开始总比晚开始好,先帮助几个人总比一个人都不帮好。
同父母商量以后,江之寒提出以后争取每年至少把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纯利润投入到这个资助计划中来。针对这个大体的目标,江之寒让财务的人做了一份简单的利润估算。根据估算的结果,江之寒告诉楼铮永,这启动的二十五万左右的款子先按十八个月的运行目标来计划安排。以后,每六个月,公司会向这个基金补充新的血液,钱的多少就要视公司的盈利情况而定。江之寒最保守的估计,维持现在这个资助水平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确定了大的方向以后,细节的操作都交给楼铮永去办。农村失学儿童与退伍军人这两件事,楼铮永都有切肤之痛。他的战友,他的侄儿侄女,他的同乡,有这样问题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说江之寒借钱给他,帮助他父亲治病还是属于私惠。对楼铮永来说,江之寒的这个举动就是纯粹出于公义,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让楼铮永对他更为服气的一件事。
江之寒现在手下的几个公司,说小已经不算很小,但说大却还远远的不够资格。在小公司高速扩张的阶段,现金是最最宝贵的东西。江之寒愿意在这个时候拿出相当一部分的利润,不声张的从事公益,让楼铮永不由对他更高看一眼。
关于资助退伍军人这一块儿,江之寒是通过顾望山征求过他父亲的建议的。顾司令对他的举动表示了赞赏,但同时告诫他说,如果资金不通过官方的渠道,那么就不要搞什么专门的私人机构,做的最好也低调一些,组织松散一些,最好就弄的像有钱人做点好事积点德,不要搞的风生水起,让公众觉得国家不能照顾好退伍军人一样。
江之寒听了传回来的话,不由的苦笑不已。他心里说。我倒是想搞的大张旗鼓,那也要有那样的资金和能力才行。
吃过饭,江之寒来不及回家,先去了楼铮永的办公室,听他汇报资助计划的细节问题。从一开始,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决定就是走什么样的渠道。退伍老兵这边,国家虽然有相应的机构和政策,却不是一般人可以参与的。所以,楼铮永建议通过一些现存的松散的老兵之间的联系,来收集情况,发放资助。毕竟。现阶段的钱并不多,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贫困学生这边的情况有所不同,几年前开始的“希望工程”计划已经有相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到底是把钱直接捐助给这个项目,还是走自己的渠道,楼铮永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也许是受了江之寒的某些影响,他现在对任何官方的和半官方的渠道都保持着某种怀疑的态度。
虽然还处于很初始的阶段,江之寒对这两个计划都规划出一个很长期的远景。在他的计划中,单纯的金钱补贴永远只是杯水车薪,怎么样让受帮助的人自主自立,甚至以后反过来加入资助者的行列才是成功的关键,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的资金积累和计划实施。
关于帮助退伍老兵这件事,江之寒完全是从认识肖邯均开始接触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然后慢慢的开始对这个群体有越来越多的了解。而了解越多,尊敬也就越多。楼铮永父亲的事情,让江之寒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大步,开始有了一些系统的计划和设想。
楼铮永给江之寒仔细讲过很多退伍兵的情况和困难。他告诉江之寒,在他看来,相当一部分志愿兵是最困难的一个小群体。很多志愿兵来自贫穷的农村,在军队服役多年。从他们成为志愿兵那一天,原则上他们就失去了农村的土地,被当作城镇户口对待。在军队里,志愿兵在某些方面原则上是享受军官的待遇,退伍以后也应该安排复员就业。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政机关不能够真正落实政策,在他们口里,志愿兵在军队里享受军官待遇,退伍安排上就只能享受义务兵待遇,不能落实工作,或者落实的工作很糟糕的比例相当的大。第二个问题,城镇的义务兵,很多家庭条件不错,家庭关系也在城镇。而很多出生于农村的志愿兵,所有的社会关系都还在农村,如果不能够落实政策,他们自寻出路的难度要大上很多。第三个问题。是源于专业技能的薄弱或者不对口。很多老兵在部队服役多年,但退伍后发现自己缺乏社会上找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再加上黄金年代都奉献给了祖国和军队,要从头补起,又谈何容易。最后一个问题,当然是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再往前一段时间,好歹分配一个工作,即使待遇再差,也是一个铁饭碗。而现如今,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也面临破产解雇的问题,很多老兵被解雇以后,很难自己找到新的工作。
社会处于一个变革的年代,现在讲的是要“摸着石头过河”。但退伍老兵这个群体,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在这个风风火火奔向富裕的时代,却多多少少成了被遗忘的那批人。
去青大前的那一周,江之寒和楼铮永,肖邯均,还有陈振中这批现在公司的退伍军人在一起吃了次饭,然后在肖邯均的家里一直聊到很晚。江之寒听楼铮永他们讲他们认识的战友的故事,心里很受触动,想要帮助他们的决心也就更大了。
楼铮永提交给江之寒的计划相当的翔实,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有些事情,即使现在没有能力去做,也会放在长期的规划之中。
在楼铮永的计划中,帮助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通过正常的渠道,帮助退伍老兵们落实相关的政策。二,帮助退伍老兵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寻找再就业的机会。三,对某些身体健康或者家庭困难的老兵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
坦率的说,以现在公司的规模,这个计划有些过于雄心勃勃了一些,但它和江之寒的理念非常的吻合。虽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一步到位,但有个长远的目标总是一件能激励自己前进的好事。
在现在这个阶段,发放少量的资助金,帮助退伍老兵寻求政策范围以内的合理帮助,以及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都是可以做的事情。俗话说的好,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都是了不起的情谊。很多老兵退伍以后,还会保持书信联系,也有些类似于同乡会之类的松散组织。江之寒和楼铮永决定从身边做起,先筛选他们认识的这批人和这批人认识的人,给予他们能力范围内的帮助。
听从顾司令的建议,江之寒并没有特别的去成立任何机构,而是在公司里面设立了两个职位,表面上他们也要为饮食服务公司工作,但至少一半的工作时间都用于这件事情,包括求助信息的收集,各种组织协调,政策研究,和其它相关的事务。
江之寒仔细想来,饮食业和服务业其实是个比较万金油的行业,比较适合招聘老兵,他们多半也能吃苦耐劳,是不错的员工。在新的招聘计划中,公司总是给退伍老兵留下一定比例的名额,但公司毕竟规模太小,能吸收消化的人员很有限。因此,他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一些同行的身上,希望通过文翰现在广泛的关系,能够说服他们在这方面助一臂之力。为了这个事情,江之寒找过黄阿姨,温校长,林师兄,和崔副市长,希望他们能够提供一些帮助。据楼铮永说,目前为止,反馈还不错。譬如说,七中的校办工厂和食堂最近给出了十二个名额,而林主任也联系到了几家公司,表现出这方面的意愿。
楼铮永列出了一个名单,是第一个半年计划里,直接得到补助金的候选。楼铮永把资助的对象分成两类,一类是一次性需要一定资金的,譬如给小孩老人看病。另一类是,暂时生活比较困难,需要一定补贴的。
在这个半年的计划里,一共划拨下来的钱只有5万块,有四个人拿到一次性的帮助资助,两个一万,两个五千。还有十一个人拿到每月300块钱的补贴。江之寒看了看名单,叹口气说,钱还是太少了些。
(多谢支持)
第三卷过去时现在时273宫廷菜馆
273宫廷菜馆
对于楼铮永的整个计划和执行。江之寒都很满意。要说起对退役老兵的了解和感情,他自认为远远及不上楼哥,所以都放手让他去干,只是希望自己能提供更多的一些资源支持。
对于失学儿童资助这一块,楼铮永还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有两个方案等待江之寒来最后拍板。江之寒大概想了想,说这一个半年,一半的钱就直接投给希望工程好了,另外一半,拿出去帮助一下楼哥你们那个乡的失学儿童,你去牵头找找渠道,就算是乡里乡亲的帮助,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
说到失学儿童的事情,江之寒很自然的想到了卓雪,这个丫头考上了中州师范大学,开学以后还给江之寒写过信来着。江之寒问起卓雪,楼铮永说她现在每周末都会到自己家里来吃饭,还问起江之寒什么时候会回中州。
江之寒问起楼铮永这几天的时间安排,楼铮永拿出一张纸,念给他听:
今天下午两点半和…半各有一个会
明天中午和林志贤一起吃中饭,晚上拜访荆教授
后天晚上给冯承恩接风
周末两天是宫廷菜馆开张的一些列宴请
江之寒想了想。说那成,等会儿你把卓雪的电话给我,如果她有时间,我今天晚上去中州师范请她吃晚饭。
江之寒现在越发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当初,许箐要入股的时候,江之寒伤透了脑筋,生恐她夺了公司的所有权。但有了她一次性的注资以后,江之寒才有能力在七中大门对面沿江的大街角上买下一处小楼,把它拆掉,建起这座方家宫廷菜馆。
江之寒对于宫廷菜馆的定位很简单,最好的地点,最好的环境,最好的食材,加上最好的噱头。
而两三天以后,他精心策划的这个东西,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效果如何,还得等待时间的验证。
江之寒和肖邯均楼铮永从七中的大门走出来,过了街,走到这条街东边的尽头,这里有块往外凸出的地方,面对着中州旁边流过的这条大江,正是江之寒给方家宫廷菜馆精心选择的所在。
菜馆的施工进度比江之寒预期的快了差不多三成,而菜馆整体建筑的设计师,是崔副市长的老婆…肖阿姨介绍来的一个青年才俊,据说留学法国的时候拿过青年建筑设计师的大奖。
江之寒看过设计的图纸。也到过施工现场,但竣工以后的模样,今天还是第一次见到,心里充满着期待。
方家菜馆的外面,是一道简简单单的黑墙,配着一扇窄窄的红色的门,上面悬着一个红色的灯笼。门上没有字,只在灯笼上刻了“方家”两个黑字。
当初看到设计方案的时候,江之寒对于灯笼的设计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很老套。但他终究还是抑制住自己的自我意识,对设计师表示出了尊重。
江之寒站在门口,看着简单到极致的黑墙,朱门,孤零零的灯笼,和门上金黄色的门环,虽然觉得这个搭配略有些故作玄虚,还是不得不承认有种简单的美,加上某种潜在的威严的感觉。
肖邯均轻轻的扣了两下门环,有个穿着白色制服的人来开了门,笑着引三人往里走。
这是一个很长很窄的甬道,大概只有两三个人身体那么宽。两边是高高的墙。当初姓黄的设计师给江之寒解释过这个方案的涵义:从功用上说,是要把菜馆从横向与隔壁的建筑完全隔离开来,从纵向上则是要和喧嚣的街道隔离开来。高墙长甬道既有功能上的用处,又能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压迫感,给人威严的感觉。
黄姓设计师说,他想要达到的一个效果,就是让客人感觉到从现代的都市和繁华的街道间,瞬间可以走入到另一个境地:有园林的清幽,又有历史的沉重。他提到,他参考了明清园林的设计,讲究空间的转换,和对比的效果。
江之寒三人走到通道的尽头,绕过一个大大的石头假山,眼前豁然开朗起来,这玩的完全是明清园林那一套把戏。
菜馆是一座两层的小楼,每层中间是一个厢房,左右各有一个套间,江之寒开玩笑称呼它们叫东宫西宫。在小楼的东北处,是一棵大柏树,直接从别处移栽过来的。柏树的树冠向着天空张开,把小楼环抱在自己的怀里。
小楼的前面,有两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婉婉延延,一条直通楼的大门,另一条则绕到楼的另一边,顺着往下走,可以找张石椅,坐下来静观江景。不远处,大江上已经竖起几个巨大的桥墩。一座全新的大桥过不久就会跃然江上。
江之寒不算是立体想象能力很高超的人,以前看了图纸,虽然也大概有个感觉,但今天真正看到建好的实物,不禁轻轻摇了摇头,这称得上是一个精致到极点的微缩园林建筑。
看见他摇头,身边的肖邯均笑了笑,说:“我们都说,这里用来吃饭,是不是太可惜了些。”
说笑间,三人上了二楼,选了西边的厢房,坐下来饮茶说事。
肖邯均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周末开张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方家宫廷菜的开张,和状元楼的不太一样。由于定位的市场和销售策略又有所不同,宫廷菜馆的开张并不急于在广大老百姓这个层面进行大规模的宣传。这部分人听的再多,恐怕也无法负担起在这里消费一顿。有时候,保持一点点的神秘感,和一点点的距离感,对于吸引真正有消费力的群体,其实是很有帮助的。
江之寒听了肖邯均的介绍,并没有提什么意见,现在他基本上把这个层面的事情,都放手让下面的人干。尽力让自己多些时间想想战略层面上的事情。
肖邯均说:“冯一眉调任到汉港开发以后,我们一直在找一个新的市场经理,来全权领导饮食部门的市场营销。现在我们有个人选,叫陆琪,在这次宫廷菜项目的前期执行中,表现的很优异。能够把方家老爷子说服出山,她是立了大功的。方老爷子最近还认她当了干女儿。综合来看,我觉得她比较合适担任这个职务。。。。。。”
江之寒喝口茶,笑道:“这个事情,你做主就好了。我也不认识她,没法给出什么意见。不过看现在拟定的这个营销草案。我还是很满意的。”
肖邯均说:“市场部的人,其实所有的人,尤其是经理层的,现在都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改造这个地方,把这个园林式的建筑修起来,我们是投了血本进来的。现在回头看,饮食这个行业,前期的固定投入还是有些大,前些天,程经理还开玩笑说,要是把这些钱都投到股市里去,我们现在也不用忙的四脚朝天,只需要在家里睡觉,等着收钱就好了。”
江之寒咧嘴笑笑,“我们在股市里投的比例也不算小了。。。。。。那个地方,涨的时候看起来是赏心悦目,跌起来也是很肉痛的。实业这一块儿,毕竟还是我们的根本。老实说,才开始进入饮食行业,也有些误打误撞的味道。七中食堂承包这样的,毕竟是小项目,自己投入的比较小。现在做的这三个店,我当时也没有过多的考虑,有了资金,就冲进来了。至于以后的发展,全局的规划确实需要加强。。。。。。不过,今天看了这个地方,我倒不那么担心做不走了。”
肖邯均笑道:“更有信心了?”
江之寒说:“那是一方面,这个地方确实设计的很出色。另一方面,实在是做不走,大不了我把店关了,把我爸妈接到这里来住,开门有古树,推窗见大江,那也是了不起的享受啊!”
楼铮永和肖邯均频频点头,很认可江之寒的说法。
楼铮永说:“等到明年大桥修好,这里的地价应该能再涨上几成。”
肖邯均点头说:“市中心的商业区。面积毕竟有限,再怎么修高楼大厦也有个限度。我上个星期和规划局一个局长吃饭,他还提起,说商业区一定会向外扩展的,我们这一块儿大概是跑不了。到时候,对餐馆的生意,应该会有不小的帮助吧。”
江之寒点头说:“所以呀,古人说福祸相依。许箐那时候要入股的时候,我还同你们说,是件头痛的事。但如今看来,有了那笔现钱,我们买了这几处地方,应该是很合算的投资。”
肖邯均冷笑了一声,“她什么都不干,等着收钱才是更合算的买卖。”
江之寒撇了撇嘴,颇有深意的说:“人家能爬到这个位置,也是付出了不少东西的。”
呜。。。。。。呜。。。。。。远处传来长长的大船的笛声,是居住在中州的人们很熟悉的声音。透过窗户往外看,有七八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正行驶在宽阔而平静的江面上。江之寒看看窗外的江景,忽然真的有些向往起来,住在这样的地方,应该是个不错的享受吧。
(多谢支持)
第三卷过去时现在时274再见卓雪(上)
274再见卓雪(上)
卓雪就读的中州师范大学。学生九成五都是来自省内的,中州市本地的学生也远远超过一半。相对别的大学,就读师范的学生中,来自比较贫困的区县,小镇,和农村地区的同学比例显得很高,因为师范院校会减免很多相关的费用。
卓雪到中州师范的时候,楼铮永已经把妻儿都接到中州市区来了,他老婆也在学校校办工厂安排了一个工作,儿子安排进了七中附小。楼铮永和他老婆,都一向喜欢这个侄女的乖巧懂事,她一到中州,就把她接到家里住了几日,楼铮永的老婆还张罗着给卓雪买了很多衣服,虽然不是最贵的,但都说得上样式新颖,紧跟潮流。她告诉卓雪说,进了大学毕竟不一样,也不要穿的太朴素。女孩子嘛,稍微打扮一下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楼铮永知道大学里也有不少势利眼的学生。生恐善良老实的侄女被人轻视排挤,所以开学后的第二个周末,就到了中州师范,叫了辆公司的商务车,把卓雪一寝室的同学都拉到状元楼,请她们好好吃了一顿大餐。那以后,卓雪的舍友都知道她有一个慷慨有钱的舅舅,没事儿开玩笑的时候都说,什么时候要再去宰他一顿。
下午接到舅舅的电话,说有人要到学校来找她,卓雪下了课就跑回寝室,同宿舍的几个女生都惊讶的问她,今天怎么没在图书馆自修。听说楼铮永要来,她们便笑着说,要跟着去蹭饭。
五点半的时候,卓雪接到楼下的传呼,两个和她要好的女孩,也拿起饭盒,一起顺路下楼去食堂,开玩笑说,看看有没有可能蹭到顿好的,就不用去那该死的食堂。
卓雪三人走到宿舍门口,卓雪正到处寻找舅舅的身影,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一转头,看见那个身材挺拔,头发短短的。眼睛亮亮的,嘴角勾出点微笑的男孩正站在门口,不知道为什么,心噗通噗通跳了起来。
江之寒见卓雪傻傻的站在那里,轻笑道:“怎么?不认识了?”
卓雪回过神来,问:“你怎么在这里?。。。。。。舅舅呢?”
江之寒说:“你舅舅。。。。。。给你说,他要过来?”
卓雪忍不住跺了跺脚,“真是的,舅舅也不说清楚。”一偏头,看见两个好朋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她,眼里全是笑意,脸上微微有些发热。她问道:“你。。。。。。怎么不在青州?”
江之寒笑道:“逃学了呀。”
旁边的刘怡是中州市区的女孩子,一向伶牙俐齿。她笑道:“逃学来约会么?”
卓雪恨了她一眼,嗔道:“说什么呀?”
刘怡不以为然,很自来熟的说:“要约会我们卓雪,可是要先贿赂我们的,请吃晚饭怎么样?”
江之寒微微笑了笑,看着卓雪。
卓雪嗔道:“你别听她胡说,她就这样。”
江之寒摇摇头,邀请说:“走吧,一起去吃饭。”
两个女孩儿欢天喜地的把饭盒留在传达室。一左一右挽着卓雪的手臂,在她耳边悄悄说:“今天这电灯泡是当定了,让我们帮你考察考察。雪妹妹太善良,容易被人骗。”
卓雪到了师范,还保持着以前的学习习惯,早起晚归的学习,是寝室里最刻苦的一个。虽然她容貌清秀,尤其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招人怜爱,想要追求的男生不乏其人,她却好像心思只放在学习上,从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今天忽然有个男生似乎从天而降,和她态度亲昵,也难怪刘怡和陈秀雅的八卦之魂会熊熊的燃烧起来。
下了宿舍楼前的阶梯,有一辆银灰色的轿车停在路边。江之寒很绅士的拉开车门,请三个女生进了后座。
坐到副驾驶座上,江之寒问卓雪:“想去哪里吃?”
卓雪说:“啊?。。。。。。我不知道唉,我们很少出去吃饭,都在食堂吃的。”
江之寒知道卓雪一向懂事节约,应该对吃饭的地方知之甚少,便问另外两个女生:“两位小姐,有什么喜欢的地方?”
刘怡娇笑道:“我们客随主便,只要管饭就好。”
江之寒现在好歹也是饮食业的行内人,对中州各个地方的知名餐馆知之甚详。他说:“要不,去试一试得月楼?”得月楼在中州有三家分店,大学区这家比江之寒招商到七中前面的那一家开的还要早两年。
包间里,刘怡正在绘声绘色的讲述卓雪刻苦努力的事迹。女生宿舍是晚上十点四十五锁门,而图书馆和教学楼都是十点钟赶人。为了在十点和十点半这段时间能有地方看书,卓雪到处找了一个星期,终于找到一教一间晚上不熄灯的教室。好像是给高年级建筑系的学生用的。从那以后,她总是踩着关门的点回宿舍,而一清早,六点钟刚过,就出门学习去了。
在系里面,卓雪有两个绰号:女生门都叫她“自修狂人”,而男生们背地里给她取的外号叫“黑美人”。
卓雪从山里考出来,进了中州师范,虽然现在家里的条件不再那么糟糕,她刻苦和勤俭这两样东西却是完完全全的保留了下来。刘怡是中州市区长大的,家里父母都是工人,所在的厂子效益还不好,所以经济上也比较拮据。刘怡的性格是那种外向的,话多但并不讨人厌那种。很快的,她就成了卓雪在中州师范最好的朋友之一,对于卓雪的专注和刻苦,她虽然常开玩笑,心里却是顶顶佩服的。
卓雪听着刘怡在那里唠叨,垂着头,好像有些拘谨的样子。还好服务员推门进来,打断了滔滔不绝的刘怡,让她感觉自在了些。
服务员问江之寒点什么菜,江之寒说:“你们店不是推出了一套复古的八菜套餐吗?就来那个好了。”
卓雪坐在他身边。张了张嘴,终于还是鼓起勇气问:“八个菜是不是太多了?”
江之寒满不在乎的说:“吃不完,打包带回去当明天的中饭好了,免得受食堂的折磨。”
服务小姐说,她不知道什么是复古的八菜套餐。江之寒皱皱眉头,说道:“怎么可能?不是上个星期就开始了么?你问问你们领班。”
一会儿的功夫,有个打着领带的男人跟着服务小姐走进包间,却是这个店的经理。他打量了几眼江之寒,不是很确定的问:“江先生是吧?”
江之寒看了看他,没有任何的印象,点点头说:“你是?。。。。。。”
那人自我介绍说:“我恰好和江先生一个姓。算是本家。前不久,跟着我们刘总,在状元楼见过江先生一次。我是说谁会知道我们马上要推出的新菜系,原来是您呀。”
江之寒伸出手,和他握了握,“是这样啊?我怎么记得这个月初你们就要推出这套东西了?”
姓江的经理说:“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应该是延迟了,大概会是下个月初的事。江先生,其实这套菜中有几个,我们现在是有的。另外有三道菜,也是有类似的。你看?。。。。。。”
江之寒笑道:“那麻烦你帮我换成你们拿手的吧。”
江经理寒暄了几句,说好今天酒水店里请客,便退了出去。
对面的刘怡笑道:“唉,我以前看小说,梦想的就是到一个店里,小二一上来,就招呼一声,烫壶酒,切两斤牛肉,再把你们最好的菜上来。点什么菜,这样多豪气!”
江之寒哈哈笑起来,这个刘怡还挺有趣的,他问:“要不,我们也烫壶酒?”
四个人要了一瓶红酒,卓雪和陈秀雅一看就是没喝过酒的,稍微沾一点红晕就上了脸。喝酒却有一个好处,慢慢的几个女孩子话多了起来,连不太爱讲话的陈秀雅也开口说起才进大学的新鲜感受。
刘怡埋怨说:“雪妹妹什么都好,就是学习太刻苦。星期天叫她出去逛逛,她也总说没有时间。”
江之寒附和道:“说的也是,大学毕竟不同于高中,还是要劳逸结合嘛。”
卓雪笑笑,“我现在比以前晚起来一个多小时呢。”
陈秀雅说:“是呀,我们都说雪儿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刘怡戏谑的笑问卓雪,“是呀,我们怎么就一直不知道窗外还有一个江之寒呢?”
她身边的陈秀雅纠正她说:“我知道。”
刘怡啊了一声。“你怎么知道?好哇,雪妹妹,你厚此薄彼。”
陈秀雅说:“不就是雪儿经常写信的那一个吗?”
看见卓雪很是尴尬,江之寒接过话头,说:“说真的,卓雪你写东西还真有天赋,一日三餐,上学放学这么枯燥重复的事情,都能写出很多生活的情致出来,节奏转接都相当的好。你们正好又是学中文的,有没有想过自己写点东西?”
卓雪喝过酒的脸更加红了,她摇摇头,小声说:“差的太远了。”
江之寒鼓励她说:“试试嘛,我看你很有潜力。”
刘怡说:“我也知道雪妹妹平时经常练笔写东西的。”
陈秀雅说:“嗯,雪儿最近还经常练习一样别的呢。”
刘怡拍掌道:“这个我知道。。。。。。”被卓雪扭了一把,只是笑着看江之寒,没有说话。
(多谢支持)
第三卷过去时现在时275再见卓雪(下)
275再见卓雪(下)
一起喝了点酒,吃了顿饭。卓雪的两个朋友和江之寒好像很快的熟了起来。
在回学校的路上,有了三分醉意的刘怡忙不迭的拷问江之寒:“江之寒,你是怎么和雪妹妹认识的?”
江之寒从前座回过头,煞有介事的说:“我认识卓雪的舅舅。因为高中的时候学习不刻苦,所以他要帮我找一个学习的榜样,督促我好好学习,就介绍我们认识了。”
刘怡说:“说起学习,雪妹妹倒真是最好的榜样。”
卓雪难得开口说:“才不是这样!他。。。。。。他学习成绩比我要好。。。。。。高考也比我考的好。”
江之寒忍不住笑了笑,他信口胡说惯了,在卓雪这样的老实孩子面前,还真有几分不适应。
江之寒一本正经的说:“自从亲眼看到卓雪起早摸黑的认真学习,我回家以后就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终于在最后半年抱佛脚成功,上了大学。”
刘怡在卓雪耳边悄悄的说:“雪妹妹,小心被这家伙骗了,他看起来狡猾大大的。。。。。。”
到了宿舍楼下,刘怡笑道:“好了,我们不当电灯泡了,给你们留点单独相处的时间。”
江之寒现在的脸皮足有南京城墙那么厚,哪里会在乎小姑娘的调笑。他说:“正好。我还有些事情和卓雪说。。。。。。对了,后座前面有个包,挺沉的,刘怡,麻烦你先帮忙拿上去好不好?”
刘怡把包翻出来,拎了拎,叫道:“什么东西这么沉?”
江之寒说:“我们书店才进了一套十六册的中国古代诗词全编,送给你们几位专业人士。对了,卓雪,里面还有一个随声听的录音机,是送给你学英文的。”
刘怡感叹了一声,玩笑道:“哇,什么时候才有人送我一个呀?”
江之寒笑道:“什么时候你不要再欺负你雪妹妹的时候,我就送你一个。”
江之寒和卓雪坐在女生宿舍北边的荷花池旁边,夜风拂过,隐约的有些花香随风飘来。
卓雪轻声说:“你别生刘怡的气啊,她就是喜欢开玩笑,不过人很好的。”
江之寒微笑道:“怎么会?我也觉得她挺可爱的,人看着很不错。”
卓雪说:“上周末,她还请我去她家吃饭,她父母人都很好。。。。。。我都有些想家了。”
江之寒说:“你家也不算远呀。你看,我在青州,都跑回来了。如果路不好走,让楼哥从公司里叫辆车,很方便的,回头我跟他说说。”忽然想起楼铮永是卓雪的舅舅,自己又充了一次长辈。不由嘿嘿的笑起来。
卓雪白了他一眼,说:“我准备国庆节回次家,正好舅舅一家也要回去。我爸爸说,如果你有时间的话。。。。。。什么时间可以去看看,现在果园发展的很不错。”
江之寒点点头,“好!有时间,我一定去。这次大概来不及了,等寒假吧。你外公的身体怎么样?”
卓雪说:“已经好多了。”
江之寒问她:“对这里还习惯吗?我以前来过师范,还挺喜欢这里的环境的。”
卓雪说:“嗯,挺好的,我也喜欢。。。。。。同学也还不错,有些寝室里听说有好多矛盾,不过我们寝室的人都挺好的。虽然有几个人可能觉得我有些奇怪。。。。。。”
江之寒笑道:“你有什么奇怪的?”
卓雪说:“就是觉得我学习的像在中学一样。。。。。。她们不知道,这个机会来的多么的不容易,爸爸妈妈,还有舅舅舅妈,外公外婆都付出了很多。现在的条件多好,以前想也不敢想,有时候觉得要是浪费了一天,真的是太可惜了。”
江之寒侧头看着月色下的女孩,心里有些感动。很多农村的小孩儿。进了大学,到了大都市,都忙不迭的想要融入这里的大流,活的潇洒一些,但身边这个眼睛会说话的女生,却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总觉得自己背负了很多人的希望。
卓雪看了他一眼,说:“要说刻苦,我也比不上你呀。舅舅说,你高考第二天就开始工作了。”
江之寒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在夜色里爽朗的笑起来,他摇头说:“这个。。。。。。不一样的,我那个叫钱迷心窍,好不好?”说得卓雪也笑了起来。
两人说了好一阵大学的生活,江之寒给卓雪讲起楼铮永领头的那个资助基金。他说:“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能有不少的钱投在帮助农村失学儿童这件事情上,但怎么一个做法,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钱用在哪里才是最有效率的,都是很复杂的问题。我想,既然你是读教育的,以后也想着要做这一行,希望你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这件事情里来。我今天同你舅舅提了一下,具体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和他好好谈一谈。”
卓雪眼睛亮亮的,说道:“我。。。。。。我一定尽力把它做好。不懂的,我会努力去学。”停了停。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也觉得自己有些死读书,应该多做些有益的社会工作。”
不远处宿舍的灯熄了一下,过了几秒,又亮起来。
江之寒站起身来,“熄灯预告了,我送你回去吧。”不知不觉的,两人坐在这里谈了很久。和卓雪在一起,江之寒能感受到一些很不一样的东西。他也说不清楚,但似乎带着些淡泊宁静的味道。
走上女生宿舍前的阶梯,江之寒微笑说:“罪过罪过,带你出去腐败了一下,耽误了一晚上自修的时间。”
卓雪跺跺脚,难得露出嗔怒的表情,她说:“不要笑我了。。。。。。你等我一下,有件东西给你。”
五六分钟后,卓雪跑下来,塞给江之寒一个袋子,咬了咬嘴唇,“爸爸培育的新品种,你尝尝。”看着江之寒的眼睛,她柔声说:“记得。。。。。。寒假来看看。”
江之寒微微点头,微笑说:“一言为定。。。。。。唉。多保重,好好享受大学生活。”
江之寒坐进车里,拧开头顶上的小灯。
他在卓雪送给他的袋子里摸了摸,不出所料,在七八个甜橙的下面,有两样别的东西。拿出来,却是一双毛线手套和一张叠好的纸。
江之寒把那棕色黑色白色条纹的手套翻来覆去鉴赏了好一会儿,打开那张纸,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起来。看到称呼,他笑了起来。上面写着江之寒小弟,没想到这个一向老实的丫头也有幽默感闪现的时候。
#########################################
虽然说起年龄。我比你大一点点,但我真的一直觉得你比我大好多。上次你来了家里以后,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你找来的农学院的专家,你联系的部队的人,还有你寄给我的那些资料,也许对你来说不是那么难办的事情,带给我和我们家的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写过一些信,我从来没有正式的感谢过你,因为不知道怎么感谢。上上个星期,我和舅舅聊天,他说,人家都说大恩不言谢。但真正大的恩情,其实是没有什么别的可以报答,只需要真诚的说谢谢就可以了。
谢谢你!
进了师范,我别的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能够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希望以后也能够去帮助我们村,我们乡里的人,像你曾经做过的那样。
到了中州,看到它的繁华,才越发感受到我们那里交通的不便,生活的清贫。也许从这里再回去是件很困难的事,但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回去帮助他们,改变家乡的一切。我想,你给我树立了榜样。
一直想做点什么表示一下我的感激之情,但如果是买什么东西的话,你一定都有了吧。所以,我织了一双手套。手艺不好,但听说青州不像中州,冬天会下雪的,兴许能有点用处。
再次谢谢你。还有,我会加倍努力的。
卓雪
#################################################
江之寒轻轻叹了口气,心里说,丫头,你却是把我看的太好了。和我比起来,你简直是天使一般的存在啊。
他伸手关掉车顶灯。对前排的司机说:“回市区。”
车在深夜的校园里滑过,江之寒看着夜色里的师范大学,咧了咧嘴,脸上的表情好像在笑,又带些自嘲的味道。
(多谢支持)
第三卷过去时现在时276隆中对
276隆中对
宫廷菜馆二楼的“东宫”。正式的宴请已经结束。三个年轻人留下来,继续饮茶聊天。
冯承恩喝了口据说是以前某个皇帝老儿最爱喝的茶,放下茶杯,说:“不得不说,之寒确实是个天才。这样规格的餐馆,在我?(:
)
( 最长的一梦 http://www.xshubao22.com/2/2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