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裰螅阕频搅四镜袂颍┤绲萝侥茸钕瓤吹降陌籽┕鳎淙徊闹式衔厥猓磕瓿銎芳赴俑龌故敲挥形侍獾模劣谄渌胀ú闹实钠┤玷肽尽啬尽⑻夷局谱鞯墓ひ掌钒诩涂梢源笈拷灰琢恕?br />
其实,赵无极最初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得到米国佬的喜欢,组建的这个合作社连只是给县城黄大山的“精品屋”送了第一批货,虽然拿到了上千块钱的货款,但那些货物到底卖得如何,赵无极也不知道。赵无极真实的想法还是把这些东西推到平原一类的大城市去,或者推到沿海开放地区去。
当然,米国佬提前介入这事,赵无极可以通过运作,将价格卖得更高一些。但毕竟显得匆忙了一点,木雕合作社没什么准备,譬如供人参观的必要的展台,就没来得及弄。南宫平弄来的这些木雕产品,都是随意摆放在院子地上的。好在南宫平家的这个院子,地面相当平展,看来也是简单地打理了一番的。
在南宫平家呆了半个小时,皮特一行提出去参观其他家庭,对这一点,华夏方自无意见,因为事先就准备了几家重点,而且,这个凤山木雕根雕合作社,一共有77户农户加入,这些情况,赵无极在征求省外事办莫凯主任的意见后,已经给皮特一行介绍了。除了几户重点人家外,皮特即便要去其他家庭。也完全可以。
但是,皮特等人却提出,他们的人分成六个组,每个组可以由一名华夏人员陪同参观。华夏方三个大佬紧急磋商之后,也只得同意。
分组行动。锣齐鼓不齐,所花的时间就多了。
因此,直到下午2点,众人才聚拢一起吃饭。
按计划,皮特一行应该在五棵松与大碑石村参观一天,但是。在吃过午饭后,皮特一行连后山的原始森林都不去了,提出要立即去参观竹编工艺。而在上河村的竹编工艺现场只看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提出回凤山。
“尼媒,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赵无极心里想道,这些老米。昨晚把你们玩得那么高兴,给个面子不好吗?
不过,这件事无论成与不成,对赵无极的影响都不大,因为赵无极发表在《西川日报》上的那些根雕或竹编图片,皮特等人都在现场找到了实物,至于皮特等人兴冲冲地来。然后灰溜溜地去,谁来承担责任都行,但绝对不是赵无极,因为皮特等人与赵无极的关系一直是有说有笑,对其他官员的态度也非常好,显然,这不是华夏方面的因素,或者,是皮特等人看不上这些工艺品吧。
虽然表面上赵无极与米国人有说有笑,但赵无极内心里还是很失望的。尼媒。这样的话,劳资的三个合作社岂不是有可能夭折?不行,坚决不能让其夭折,如果实在不行,赵无极就准备动用“卢江美味烧烤”的资金。全部收购这两个合作社的产品,然后自己来主持销售。
这种工艺品,市场肯定是有的。这一点,赵无极十分坚信。
谁知,回到凤山后,几个老米做得更绝,直接告诉华夏方,他们米国人要借用凤山乡的会议室,他们可以支付米金租赁。
尼媒,租赁过屁,米国鬼子,拿去用吧。胡永生当即让费仁强把几个米国人引入凤山乡的党委会议室。
而莫凯也坐在乡礼堂的椅子上,不停地用拳头锤着腿,显然,年近60的莫凯爬这么远的山路实在是有些为难了他。赵无极见状便以自己会华医按摩为名,前后十多分钟就为莫凯消除了肌肉劳损。
皮特一行人回到凤山时,其时天已经差不多要黑了,而这七个家伙会议一开,竟然开了两个小时。这时,总该用饭了吧,谁知,桑尼又把赵无极给叫到了会议室去,让省市县三级领导惊诧莫名,尼媒,这还没吃晚饭呢,有话,不能晚饭后说吗,再说,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话需要给赵无极单独说呢?
“赵无极先生,我代表米国驻平原领事馆对您两天时间里为我们所作的付出表示特别的感谢!”赵无极刚走进这间党的会议室,米国人皮特竟然向赵无极鞠了一躬,吓得赵无极直向一边脱:这米国人,什么时候也像倭国人了?
直到在听了皮特的话后,赵无极的心情才平静下来,不过,赵无极的心情马上又有些失落:尼媒,这话的意思有点告别的意味,难道,他们这就走了,真的不买俺苦心搞出来的工艺品了?
但赵无极绝不能表现出来,与米国鬼子的账,只待以后算了,因此,他立即说道:“尊敬的皮特先生及各位,我也非常感谢您们。这两天,我从您们的身上体会到了米国人的善良、热情、率真,以及米国人特有的乐观精神。”
“赵无极先生,通过一天的考察,我们发现凤山的民间工艺确实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我们决定向国内打报告,资助您在凤山建立一家凤山民间工艺博物园,以此保存和发扬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什么,建一家凤山民间工艺博物院?皮特先生,请您说详细一点,你都快把我搞糊涂了。”赵无极第一次在老米面前感觉到脑袋不够用。
第138章皆大欢喜
“呵呵,赵无极先生,是这样的……”随着皮特的解释,赵无极渐渐地明白了,米国政府由于与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强迫倭国签定了一个广场协议,让米国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而这时,米国为了继续扩大它的影响力,美化米国的国际形象,米国国际传统文化协会(实际上是米国政府授意出钱)决定对发展中国家部分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进行拯救,对部分文物古迹进行维修,以保证文化传承的多样性。而米国国际传统文化协会则委托米国驻外使节或文化参赞为之提供参考项目。
“有没有什么附加条件?”赵无极听完后,问了一句,这话,很直接。
“呵呵,这是援助项目,有什么附加条件?如果说真有条件,那就只有一条,必须将这笔资金用在项目本身,而且我们也知道,贵国官方在处理类似的事情时,往往会截留部分资金。这也是我们七个人一致决定让您来负责这个项目的原因。因为我们觉得你对凤山的民间工艺最有研究,最有感情,当然,你的能力也征服了我们七人,而且,刚才听桑尼讲,你并不是一个贪财的人。我们认为,惟有交给赵无极先生您,我们才放心。”
“这个项目有多少资金?”赵无极又问道。至于米国人说自己有能力,赵无极当然认了,那是不能在老米面前谦虚的。
至于米国人对华夏官方的微词,赵无极更是假装没听见。
“米国国际传统文化协会,为之定了三个标准,分别是100万米元、50万米元、10万米元。根据凤山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个项目要想申请成功,只能申请10万米元标准的援助。”
“那你们是否决定进口凤山的工艺品?”这个,才是赵无极关心的。至于10万米元,能拿到自然好,但拿不到也无所谓。现在看起来10万米元是一笔巨款。但要不了几年,这也就是华夏一个体户的家产罢了。
“如果您能答应我们刚才的提议,进口工艺品一事自然没问题。这个,我们可以和您的上官谈。”皮特说道。
“尼媒,难道还有强行送钱给别人花的?”赵无极内心里极度鄙视这些老米,“我个人没有意见。但是,这事并不由我决定,您们,还是得找我的上官谈。”
“只要您答应下来就好,其他的,都由我们来处理。”皮特高兴地与赵无极握了握手。表示此次会谈结束。
原来,因为这个任务其实是米国国务院下达给米国驻各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的,由于华夏的特殊政治体制,再加上历史问题,华夏人对老米的看法还没彻底扭转过来,米驻华夏大使馆曾经多次与华夏有关方面接洽,表示愿意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提供援助。但华夏此时能认识到传统文化或传统工艺价值的官员屈指可数,因此,华夏有关部门总是说研究研究,没有下文,老米催得急了,华夏有关部门便说,我们有另外的项目急需米国援助,你们是否给点钱啊,可是,华夏提出的项目又不符合米国方面的要求。
而在这期间。驻迦逻国使领馆,驻非洲一些使领馆,这项工作都取得了相当进展,惟有华夏的工作不见起色,这不表示。米国驻华夏的外交官们都是饭桶吗?
不过,就在皮特要放手之际,赵无极突然说道,“如果要援助,就一次到位,100万就不说了,50万米元,一个子儿也不能少。只要您们按计划呆到后天早晨离开卢江,我一定拿出一份让您们觉得特别满意的方案。”
赵无极的话一出,七个米国人几乎同时张大了嘴:“尼媒,这赵无极虽然年轻却特别老奸巨滑,竟然感觉到了我们的急切!”
“这不可能,凤山的项目不值这个数!”皮特虽然对赵无极的新提议非常吃惊,但嘴上却立即否定道。
“凤山这个项目虽然不太够标准,但是,整个卢江却不只是有木雕根雕以及竹编,此外,传统文化方面还有赛龙舟、剪纸、年画、斗鸡等传承了上千年老古董,这些,也应该是在你们的援助项目之内吧。”
“我们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消息。”皮特与几个米国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有些不自信地说道。
“这个不要紧,您们明天可以向我的上官提出,考察一下这方面的情况。不过,如果这事儿能成,我希望您们能够坚持,把这个项目建在凤山。”
赵无极这话有些“挟洋自重”,但他也没办法。如果建在城里,当然很好,但客观地说,卢江县城并没什么特别的旅游价值,而如果建在凤山,在几年或十几年之后,其价值就能得到极好的体现。民间工艺,紧临民间土壤才能健康生长,同时,这个博物园真的建起来了,还会带动凤山经济的整体发展。
“为什么,是您想要政绩吗?”这话,是文化参赞杰克李说出来的。这家伙,竟然能用出“政绩”一词,说明对华夏颇有研究。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您们要让我负责,我自然有权选择地方。刚才,您们不会是要把这个劳什子博物园建在卢江县城吧?”
赵无极之所以如此坚持,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这个博物园如果建在县城的话,必然会成为文化局的下属单位,也必然要收取门票,而这些收入则会成为少数人腐败的根源,至于真正的民间工艺,谁又会真正去关心呢。
“好吧,我们一起去见您的长官。”皮特没再说什么,带头向党的会议室外走去。
但是,当皮特代表米领馆将他们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虽然莫凯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但何克礼与胡永生两人却埋头深思了起来。最后,果然与其他地方的官员一样,何克礼也说了句,“谢谢皮特领事,这事儿,我们还得研究研究。”
赵无极此时并没有在场,当他听到何克礼的话后,对何克礼的好感顿时就降到了最低。尼媒,即便是后世的高官,其境界也不过如此,难道,你们就那么怕米国人?难道,您们就不知道,民间文化才是华夏文化的根?
因为何克礼这句话,这个夜晚,成了赵无极重生后最郁闷的夜晚。
好在次日中午回到卢江后,事情有了转机,莫凯给省委书记柳伯益打了一个电话,汇报了米国人有这样一个项目,想对卢江进行援助性投资,柳伯益当即让莫凯等在电话机旁不要离开,他一会儿再打过来。事实上,柳伯益也拿不准,他得向更上面的人请示。
柳伯益当然不敢直接找南巡首长,而是找了都被南巡首长看好的现在正在北方某省担任一把手的那位,而那位一听,就立即拍板道:“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不干呢?如果米国人愿意,叫他们再拿几十个亿来都行!米国人的援助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项目,难道,还担心米国人以后拿回去吗?”
有了那位开口,柳伯益的胆子壮了,当即打电话给莫凯,让他告诉何克礼,省委同意接受米国的援助,在卢江建设一个民间工艺博物园。
事情至此,算是圆满完成,皆大欢喜。下午,卢江县人民政府县长安福林与米国驻平原领事馆商务参赞奥尼托先生签署了两份备忘录。
第一份备忘录是米国驻平原领事馆决定在从明年3月1日起,在一年内陆续采购凤山乡大碑石村村民野生放养生猪腌制的腊肉5000千克,每千克商定为8米元,合计交易额4万米元。卢江县政府要保证生猪的野生放养及猪肉的品质。
第二份备忘录是米国驻平原领事馆商务参赞奥尼托与平原县县长安福林双方约定:由奥尼托联系米国销售商收购凤山乡木雕及竹编工艺品并出口到米国本土销售,斩定第一年交易规模12万米元,并根据该工艺品在米销售情况适当增减;奥尼托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寻找到米国进口商,届时由华夏梓州贸易公司与米国进口商签署正式贸易合同。其第一批工艺品的交易价格以双方约定为准,此后的价格根据销售情况及成本等因素另议。
10月5日上午9点,由米国驻平原领事馆文化参赞杰克李与卢江县县长安福林签署了第三项备忘录:由米国驻平原领事馆文化参赞杰克李联系促成米国国际传统文化协会援助卢江县建设“卢江民间工艺博物园”,援建资金为50万米元整。卢江方面需要保证:第一,该项目必须建在凤山乡境内;第二,该项目由凤山乡政府公务员赵无极先生负责;第三,援建资金不得挪作他用;第四,在资金到位到必须在一年时间内建成;第五,在项目申报期间,卢江方面必须提供足够申报的资料(包括实物)。米领馆方面的责任是:努力促成此项目的成功,并定期向卢江方面通报项目申报情况。
双方签订备忘录后,皮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梓州和卢江的风光秀美,人民的热情好客,特别是卢江美味更是让他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当然,皮特也盛赞了卢江地灵人杰,年轻的凤山乡公务员赵无极先生才华横溢智慧超群,让他看到了华夏教育的成功云云……
“尼媒的,来点实在的好不好?劳资送给你的礼物可是价值3万软妹币近1万米元呢。”赵无极此时只得站在人群的边缘,耳朵听着皮特的便宜赞誉。
第139章东风在哪里?
公开场合,皮特对赵无极的赞赏是非常节制的,事实上,除了赞扬赵无极这个小公务员外,皮特对陪同他们一行的华夏官员都表示了恰如其份的赞赏,赞赏他们为这次考察成功付出的心血。
这种赞赏,其实仅仅是一种礼貌,如果某人要当真,那就成了笑话。因为,米国人再厉害再了不起也仅仅是客人,譬如客人赞赏你们家的孩子真是乖得不得了,是天下第一乖,难道主人真的就以为自己的孩子是真的是天下第一乖了?
所以,惟有省外事办主任莫凯在皮特一行考察结束后,在向省委省政府作的专题汇报中,对赵无极立下了“首功”的赞誉那才有用。
值得注意的是,所谓“专题汇报”那是既有完整的文字报告资料,又要专门对文字报告中的内容进行口头说明。也就是说,莫凯对赵无极“首功”的肯定,并不是他个人随便说说,而是以省外事办文件的形式出现的。
这种专题汇报会,在华夏的政治生活中是极为正规的。
此次国驻平原领事馆前往卢江考察,说它的结果是皆大欢喜,一点也没说错。
从西川省的角度看,加深了米国政府和人民对西川省情的了解,树立了西川对外开放的形象,领事馆考察某个县或某种经济文化现象,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创了华夏先河。在打开国门的时代,如何与外国人相处,此举,对于其他地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从梓州和卢江的角度看,他们完成了一次极富意义的外事接待活动。对于市、县一级政府来说,同样是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此外,梓州和卢江在年度的对外工作和外贸工作中,必定会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一共66万米金的外汇额度。算在梓州的账上,能让梓州的外贸工作、引进外资工作上一个台阶,而算在卢江县头上,更是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一跃而成为外贸工作或引资工作先进县。
从米国人的角度看,他们达到了深入华夏民间。了解华夏农民生活与文化的目的,加深了与西川省的友谊,这对米国在华夏的商贸活动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传统文化协会在华夏落实了第一个援助项目,这对米国这一工作的推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在这次活动中,被省外事办称为立下“首功”的赵无极。其收获却不见得有传说的那么好。只能说,赵无极通过此次活动让从省到市、县都见识到了他的才华与能力,至于这些看法能给他带来什么,现在根本看不出来。
有大领导关注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如果你干得好,领导会提拔你,让你的升官速度加快;如果一旦出错。也容易被大领导知道,从而也极易被打入冷宫。当然,如果与大领导成了朋友或有利益关系,那自然另当别论。
皮特一行离开卢江是星期五上午,县委决定这次参与接待皮特一行的干部职工都休息两天,下周一才正式上班。
赵无极听到县委办的这个通知,自然非常高兴。他正好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时间与李馨欣缠绵一番,同时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赵无极现在的情况比较尴尬,那就是到了凤山只有坐在办公室,整天无所事事。虽然乡党政政府也有日常工作要做,但赵无极的乡企办就是一个闲得蛋疼的衙门。凤山有四个乡镇企业即农机修理厂、中药材加工厂、乡榨油厂、凤山酒厂,但这些企业都是费仁强的人在把持着,原来由乡企办主任徐庭放名义管辖,现在也变更到了副主任汪怡生的手下。如果徐庭放要伸手,还有越极的嫌疑,更不要说赵无极了。
到凤山的几个月,除了乡上安排他做的事外,他也听说过一些有关这四个乡镇企业的情况。家机修理厂,主要修理粉碎机、磨面机、手扶拖拉机以及抽水机什么的,凤山的农机本来就少,业务量自然就更少,这个工厂,也是当年拍脑袋的产物,买回一两台小机械,再买一些烦恼于扳手、钳子等手工工具,就开张了,而乡政府的财政却从此要养12个人。
按赵无极的理解,这个工厂可以存在,但最好不用公家养人,把其资产出售或承包给私人,有人守铺面有人下乡修理机器就行了,这样,靠他们自己努力,养活2…3人问题并不大,而乡政府也从此不再承担那12人的工资福利什么的,一年至少要节约近万元的财政开支。
凤山的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因此中药村加工厂的效益应该相当好,但是,中药材加工厂的厂长程继先是费仁强的表弟,其人就两个优点,一是紧贴费仁强,与费仁强共同分赃;二是每到收购中药材的季节,就拿着乡党委政府的文件下乡,对农民手上的中药材强行“压价”收购,其赚来的钱,除了程继先等人私用外,勉强够发7个职工的工资。
中药材加工,赵无极是很有想法的。一来他的系统中本就有传统医学,他完全可以为之提供一些生产配方,要知道,在后世的中成药可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当然,赵无极想要提供这个配方得先学习传统医学;二是,赵无极此前在《凤山工业发展可行性报告》中设计了一个“精品卤料厂”,所谓“卤料”就是八角、三奈这类中药香料,随便到一个中药铺,都可以配其一付标准的“卤料”,按比例下料就可做出美味的卤味来。因此,只要中药材厂把“卤料”这块业务做起来,中药材厂就算活了。
但是,赵无极这份报告交给乡党委政府后,费仁强也好,程继先也好,并未从中嗅到什么商机,到今也不见其有什么行动。当然。如果没有赵无极的积极配合,他们搞出来的卤料,也仅仅是普通的卤料,远没有赵无极自己配制的高级。
乡榨油厂的业务就是为老乡榨榨菜籽油、花生油等,而且几乎是全手工、重体力劳动。效益到是比较好,但也仅仅是支付13个人的工资。赵无极重生而来,自然知道在后世,这种小作坊式的榨油厂将被大食品公司的油品所取代,在风山搞什么企业,也不会搞类似于榨油厂这种企业。
如果赵无极真要在凤山搞一个企业。搞一个大企业,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酒厂。赵无极知道,从现在开始,到后世的21世纪,华夏的白酒行业将持续兴旺二三十年时间。即便后来狠刹奢侈之风,高档白酒销量锐减,但中档白酒依然十分畅销。
随着对系统的了解,赵无极也明白了,但凡高科技或特别专业的技术,譬如冶金技术,赵无极必须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从系统中兑换,而像酿酒这类技术,更多的属于传统工艺,甚至叫秘方,这类东西,不需要学习就可兑换,当然,赵无极得自己想个好的借口,即便学习酿酒技术,也不太复杂。譬如要用到的化学知识,有高中水平也足够了。
另外,酿酒业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必须依赖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譬如西川南部和南阗省北部两省交界处的山川河流。远离繁华都市,可就是出好酒。就是梓州,在后世也有畅销华夏的名酒问世。
这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有人说东海市出产一种名酒,特别好喝,别人肯定不信,那么繁华的都市,生产工业酒精有可能,出产美女也有可能,但出产美酒嘛……
赵无极的想法非常美好,可惜的是,赵无极现在手上无权。不要说改建这些企业,就是走进去逛一圈,也会被别人防贼似的防着,那可是费仁强的钱袋子,有些人的命根子,岂容别人染指!
星期六下午,赵无极闲着无事,便来到了黄大山的精品屋。目的当然是了解竹编与木雕产品的走势,销售的结果与赵无极的估计差不多,这些工艺品确实有人购买,但走货量却比较少,如果凤山的两个合作社开足马力生产,黄大山只能销售其中的五分之一最多四分之一,而如果不能进行“饱和生产”,那么赵无极想以合作社的方式让村民脱贫就成了一句空话。
在木雕与竹编二者之间,相对而言竹编的走势还要好一些,譬如果篮这种工艺品,既可以做摆件又可以装水果,那些生活水平不错或比较讲究的家庭,买一个回去装水果显得很上档次。
在竹编与木雕的生产速度上,竹编的工艺还要复杂一些,而木雕只要工具趁手,半天时间就可以雕刻一个。但在合作社的规模上,木雕社有77户人家,而竹编社则只有27户。竹编生产程序复杂耗时多入社村民少销量相对较大,木雕生产相对简单耗时少入社村民多销量相对较小,这样一比较起来,竹编合作社的生存几乎没有问题,但木雕社的问题却大了。
至于“龙王潭山珍合作社”,赵无极在给了他们明确的指示之后,还没得到什么消息,也许,他们已经找到销路了吧。
其实,凤山的木耳、菌子、干果之类的山珍,此前的销路也是不错的,只是农民散家散户销售,数量不多,卖的价格有些亏,赵无极支持这个合作社,前期是让他们试水销售,学会在市场中游泳,等他们打开销路之后,赵无极将传授他们系统的菌类种植技术,在赵无极的想像中,龙王潭村后山的十数万亩山林,只要能开发出1万亩菌类种植基地,那就将把龙王潭村带入所谓的“小康”。
在普通人的眼中,木耳这类山珍,吃过的多是两类,一类是野生木耳,朵小肉嫩味好,价格高昂;另一类是人栽培木耳,朵大皮粗味淡,价格低廉;其实,介于这两种木耳之间,还有一种木耳也是人工栽培的,但在外形味道方面,与野生木耳差别不大,价格也仅次于野生木耳,是人工木耳的1。5倍以上,普通人很难认出二者的区别,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其原因就在于这种人工栽培的木耳,也是在原始森林里露天野外栽培的,与野生木耳的成长环境完全一样,不同的只是人工施以了菌种并加强了管理;而那种很便宜的人工栽培木耳,多是在平原大田里用大棚和化肥、营养素等生产出来的,那质量营养味道,自然差了几个档次,一般小饭馆里炒出的木耳肉片,用的就是这种人工木耳。
而龙王潭村,正是这种半野生半人工木耳成长的绝佳之地。
想到这儿,赵无极再次感叹自己的“无权”!作为重生者,在发展经济一套上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的眼光很自然地就盯在了未来,因为他们非常清楚某种产业或某种现象,在后世是个什么样子。
赵无极此时就像赤壁之战时的吴国大军,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待东风一起,就万船齐发,火烧赤壁,只是,这东风在哪里呢?
第140章铁杆
“赵兄弟,如果想扩大销量,我去平原跑跑吧。”黄大山看到赵无极在听到自己说销量不好后就陷入了沉思,便主动请缨道。
“哦,不急。对了,价格方面还好吧。”赵无极回过神来,问道。
“我一般都是加价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赵兄弟,会不会是价格高了的原因?”黄大山有些吃不准,最初,赵无极可没说要加这么多利润的。
“应该不是,估计还是卢江太小了的原因。这样吧,我明天带几件样品去梓州看一看,说不定我能想到办法。”目前,凤山的木雕才77户农民加入生产,其生产的绝对数量并不大,在赵无极的计划中,凤山的木雕合作社,应该达到500户以上,才可能产生规模效益以及品牌效益。
不是与米国老达成协议,由米国佬来销售吗,怎么赵无极还在为这事儿瞎忙?这就是赵无极精明的地方了,如果仅仅依赖于米国,第一,米国人什么时候开始进第一批货是个未知数;第二,米国人拿到米国销售待把销售情况反馈回来得有一定的时间,且真实的数量此时也是未知数。万一米国人在10月26日前到不了,而系统又认定木雕销售达不到要求,那个“组建三个企业”的任务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那可是1万点积分呢,赵无极可舍不得。
因此,赵无极得两条腿走路。米国佬要的货,即便按协议上说的量,也只是这77户村民一年正常的产量,也就是说凤山木雕合作社要想扩大,真正惠及到五棵松村、大碑石村的大多数农户。也得另找销路。况且,这个世界上,又不只是米国人有钱,又不只是米国人才喜欢土雕工艺品。
赵无极有个同学分配到了梓州商业局,他正好趁这机会去看看同学。这家伙。还是同寝室的舍友呢,关系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前世,赵无极这位名叫刘文进的同学,在官场上一直比较平稳,在赵无极重生前做到了梓州市经贸局局长的位置,虽然赵无极当时只是一个“副科”。但这家伙每次在卢江应酬完了之后,都要约赵无极出去玩一玩,而赵无极那些狗屁歌曲,就是与刘文进这家伙在KTV里面学会的。
因此,这种铁杆哥们赵无极不但不会忘记,只要有机会。就会去看望他。当然,此时的刘文进还是普通的一个科员,正在商业局里挣着表现呢。
前世,赵无极虽然与刘文进关系好,但因为赵老爸失势、早逝连续两次打击,官场上算是个失败者,因此对于官场也只是抱着拿工资混的想法。并没有进行特别的研究,但现在想来,前世刘文进能够走到正处级局长的位置,其优点也是非常突出的。
刘文进父母均是梓州城郊的农民,或种粮或种菜的那种,无权无势,刘文进分配到梓州市商业局,完全是这个时代大学生还是大熊猫,是国宝,再加上他正是梓州市人。分配到梓州进而分配到商业局,差不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当时,最热门的部门与后世一样,是指党委办、政府办、组织部这类单位,至于税务局这类单位。说白了是进去拿钱的,真要说升官,远远是赶不上上面所列三个单位的。至于这个时候的商业局,与供销社差不多,物质供应不缺,但升官很难。而后世热门的国企,这个时代只有一些中专生愿意进入,本科生甚至愿意去中学教书,也不愿意进什么银行、邮电局什么的。
刘文进的优点也不多,概括起来也就对朋友真,做事情真,有原则又不失灵活。第一个优点很多人都能做到,第二个优点大多数人也能做到,但第三个优点不是你想做到就能做到,它与个人的性格有关,而刘文进是个既讲原则又很有灵活性的人。
赵无极记得,前世他有次到梓州出差,刘文进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洗浴,几个朋友很想洗个荤的,但见刘文进不动,他们也不好意思,这时,刘文进把赵无极安顿好,便找了个美女进了一个包间,他的几个狐朋狗友见刘文进行动了,也纷纷各抱一个美女进了包间,只是,当他的朋友才进去5分钟,刘文进已经衣服齐整地出来了。
赵无极当时就笑道,“刘地主,不会这么快吧,五分钟就完了?”至于叫刘文进“刘地主”是因为西川省早年有个什么大地主叫刘文X什么的,刘文进与其差一个字,这个“地主”的名号就被坐实了。
“呵呵,我哪有那么强,一秒钟都没玩就完了。”刘文进也笑着说道。后来,赵无极才知道,刘文进不是不玩,而不是那种猴急地见一个上一个地玩。而那次,他纯粹是让那几个狐朋狗友高兴罢了。
所谓人生三大铁,也莫过于如此了。赵无极与刘文进,显然就属于这种铁哥们。
前世,刘文进对赵无极的帮助虽然不算多,主要原因并不是刘文进不帮忙,在赵德正同志英年早逝后,刘文进那时已经是经贸局副局长了,在梓州亦算一名有头有脸的官员,当时他就问过赵无极,是否想换个环境,他可以帮帮忙。但赵无极连上级任命他为乡镇负责人都不愿意去,又怎么可能接受刘文进的好意呢。
这一世,赵无极相信自己比刘文进的进步速度要快得多,而刘文进上辈子对他的情,亦是可以尝还的。
有人说,华夏官场很这样很那样的,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涉及到看问题的角度。你很有能力,领导不用,你就说领导任人惟亲,可问题是:第一,你的能力到底有多突出,是在本单位排第一,县上排第一,或是市上排第一?你的能力是否获得了公认?
第二,用你当官,可未必是业务能力好就能当官哦?你的性格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何,可千万不要说官场嘛有霸气就行或有什么就行,当官,肯定是需要综合能力的。
第三,你自认为自己有能力,就等着领导来提拔你,领导没提拔,于是你就有意见?这个想法大多数不得志的人都可能有过。但你自问过没有:你的能力是否被领导发现,你是否在领导面前挣过表现?
其实,不管是华夏或是国外,在用人上都大同小异,那就是用人“贤亲皆举”,差别在于国外的领导也许用贤多一点,而华夏的领导也许用亲多一点。
譬如米国,总统是选举出来的,这个大家公认。但总统任用下面的那些人,譬如中情局局长、调查局局长等,难道不用他放心的人?
当你开始抱怨领导对你不公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你自己某一方面出了问题。
因此,赵无极对自己能升官拥有强列的信心。即便仕途上升不了官,赵无极也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譬如直接走学术的路子,最后,也能达到相当的境界。赵无极咨询过系统,所谓这个“级别”,既指实权也指地位,还包括影响力,假如赵无极获得诸如诺贝尔科学奖或文学奖之类的奖项时,其政治地位至少相当于副部级也即系统设定的7级。
这个,不只是在华夏,就是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也是这样设定的。譬如那个米国著名的硬汉演员,凭什么能够当州长,难道他以前当过市长,或有其他政治经验,都没有,他就一个演员,有了影响力,该州的民众才会投票给他。
赵无极只是不愿意走那条路,或者不愿意把它当成主要的路来走罢了。赵无极坚信,要说对民众福祉的提升效果,还是政府官员的作用更大一些。当然,杂交水稻之父那样的人也很不错,但那又有几个呢?再说,赵无极可不愿意在那种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奋斗一生。
想到这里,赵无极拿起黄大山铺子上的公用电话给刘文进拨了过去。至于刘文进的电话,则是他工作安排好后,打电话到赵无极家,由陈老妈陈校长接到的,赵无极也曾打过两次电话过去问好。这时,电话聊天可是很奢侈的,即便赵无极没意见,可刘文进的电话是办公室电话,他一个新人,一直占着电话机总是不好。
“喂,你好!这里是商业局业务二科,你找谁?”电话刚刚拨通,一个略带清爽的男声从电话从传来。
“刘地主,是我,赵无极。”
“你丫的,赵无极,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听到赵无极的话,刘文进的声音里充满着真诚和喜悦。
“我明天来看你,现在先提前告知一声。”赵无极说道。
“什么时候来,我约几个哥们,请你丫的喝酒。”刘文进爽快地说道。
“坐9点的车吧。”赵无极说道。新任县委书记胡永生来卢江办的第一件好事,就是将卢江汽车站和县运输公司给骂了一顿,说梓州是卢江的上级城市,怎么一天只发6班车,害得大家一路挤车,不行,一天得至少发10班!
因此,现在到梓州比一个多月前方便多了。
“你丫的,中午只能小喝,晚上大喝。”这就是刘文进,有什么话直接说。
第141章你与紫馨到底是神马关系?
坐9点钟的班车,到梓州大约10点40分,赵无极去逛会儿书店后在11点50时左右去找刘文进正好合适。
进城买书,已经成了赵无极的习惯。
如果有人看到赵无极在凤山租的那两间房子里的书,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除了他的专业经济学著作外,还有大量的华语教材、专著、古籍,以及物理学、英语、数学等学科的教材、专著以及大量的音乐、书法、绘画、文学类图书。
就是任何一个大学教授的藏书也不可能有这么广的“涵盖面”,没办法啊,赵无极不得不这样来“充门面”,否则,他根本无法解释他的知识是从哪儿来的。即便你是天才,但你总得学吧。
有时,赵无极也在想,再等几年之后,自己的藏书到底会达到多少,是不是需要专门修建一座图书馆来收藏自己的图书呢?
虽然县委办说参与了接待米国客人的干部职工都可以休息一天半,下周一才上班,但赵德正同志却没有这个福气,作为常务副县长,他要管的事情很是不少。
因此,下午赵无极回家做好饭后,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老爸老妈回家开饭。赵无极现在回到卢江,只要有空就自己做饭,而在凤山,只要赵无极去了胡汉三的馆子,胡汉三都是主动出来迎接,然后让赵无极弄自己吃的菜,而胡汉三则在一边打下手,对于赵无极的厨艺,胡汉三可是佩服极了。而胡汉三这种态度,也让赵无极偶尔指点他两句,让胡汉三的手艺大有提升。至于他的私家菜饭的生意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出乎意料地,今天的赵老爸竟然比平时早回来20分钟,赵无极还刚把菜下在锅里呢。
“无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赵老爸放下公文包,对着厨房里忙着的赵无极吼了一句。
“什么好消息啊。不会是调工资吧?”如果说赵无极对这个时代什么最不满意,那么最不满意的就是工资。重生之后的赵无极甚至恶意地想过,如果不是因为物价上涨的原因,国家会不会主动给普通干部职工调工资啊!
“你可能要升官了!”赵老爸走到厨房门口说道。
“升官,升啥子官?啊……老爸,你说的是我要当官了?”后半截。赵无极的嗓音提高了八度。
“是的,今天组织部长李江林到我办公室来,说根据有关文?(:
)
( 重生之超级强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