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浇蘸笞慷崖趴翱暗丶莩迪蚵ァ?br />
重生后,赵无极从来不会苦了自己。再说,这也是过年哈。
赵无极离开军区时,已经下午五点,把这一套东西全部采购完毕,已经下午七点,天完全黑了下来。而当他开着吉普风驰电挚回到卢江时,已经晚上10点钟。
当然,中途他在梓州那儿停留了一会儿,把礼物送给童紫馨,铺子上其他服务员也有小礼物,就让童紫馨一并代送了。至于毛文礼和仇亮那儿,给他们一人两瓶好酒,外加一条华夏,亦算是拜年。
“说吧,从京都回来,又到哪儿去了?”老妈黑着脸,老爸一声不吭,弟弟赵无际脸上似笑非笑地看着赵无极。
“无际,楼下车子里有很多礼物,麻烦帮忙去搬一下。妈,爸,你们坐啊。”赵无极知道老妈的脾气,不得不耍了一个花枪。
“无极,你回不来,应该先给家里打个电话,你看,县上都准备好了庆功会,结果因为你没回来而取消了。这事,影响很不好啊。”当所有的事情忙完后,赵德正同志才说明了原委。
“爸,县委这是多此一举。唱两首歌,写一幅字,就要庆功?那么,卢江县天天都可以庆功了!春季小麦大丰收,夏季玉米大丰收,秋季水稻大丰收,水果大丰收,肥猪出栏增长1万头等,哪一顶,不比唱两首歌有意义?”
“嗨,赵德正同志,您儿子回来水都还没喝一口呢,就数落开了?”老妈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
“哥,你怎么开了一辆军车回来?”赵无际问道。赵无际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没看到司机,而赵无极也没说有司机,那么,这车八九不离十就是哥哥开回来的。
至于哥哥去平原军区,赵无际回来后,可是给老爸老妈作了专门汇报的,说有一个将军专门请哥哥去他们那儿,说神马作战的事情。
赵无际说的当然是真的,因为他和李馨欣两人回来,就是平原军区派车送他们回来的嘛。
“那车啊,是平原军区许虎林许司令员送我开的。”赵无极说完,还有些得意地看着赵老爸。如何,你都还没车,你儿子已经混上车了。
“无极。今天一家人都在,你给我们老实说,你到底还有哪些本事没显露出来,不要我们每次都如云里雾里,一惊一炸的。县上的人问起来,我们都回答不出。”陈素琴同志突然发问道。
自正月初一开始,陈素琴吓得连街都不敢去逛了,因为认识她的人都拉着她的手,问他是怎么教育儿子的,怎么那么厉害;而不认识的人听见别人问后。也跑过来围观,并纷纷自我介绍,我是某某某,陈校长,给我们介绍一点育儿经验吧。
“这个,可多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画家、书法家、钢琴家、舞蹈家、武术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医学专家、礼仪大师、特级厨师……总之。太多了。”赵无极臭屁地说道。不过,说完之后,他发现一家人有如看怪物一样看着他。
“没有了?”老妈这问得,更惊人。
“有些内容,我还没学,学了就是。譬如生物学家,以后肯定是。”赵无极老实地说道。
“有没有不会的?”赵老爸也加入了合唱。
“不会的。当然还有。但只要我一学就会,一会就懂,一懂就能举一反三,而反三之后就接近了科学家的顶级水平。”赵无极用带玩笑的口吻说道。
“你再能,有一样你就不会。”陈老妈说道。
“哪样?”
“生孩子,你会?”
“那个啊,当然不会。那是女性同胞最伟大的专利!其他人想抢也抢不了的!”
……
赵无极回家时,是悄无声息的,只给宿舍守门的大爷打了个招呼。但是,次日早起的人们。发现宿舍楼内竟然停放着一辆军车,立即有人八卦地问:谁家有当军官的回来啦?
守门的大爷回道:啥军官呢,是赵县长的公子赵无极昨晚回来了。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上午十点。就传遍了整个县城。
县委书记胡永生中途回到卢江后,也没再回平原,而是在卢江值班,顺便等着赵无极回来。正月初一的新闻,胡永生自然是看了的。他知道,三个顶级大佬共同接见一个普通的乡干部,这在全国来说,绝没有先例,至于后来有没有,估计也难说。
因此,当他听到有人说赵无极昨夜已经回来,并且开了一辆军车回来时,也不顾什么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的身份了,自顾自地向赵德正同志家来“拜年”了。
好在赵德正同志在赵无极的带领下,已经变得懂事多了,在年前,就去给县上的副县级领导挨家挨户走了一遭。不然,市委常委都主动上门了,赵德正却没先去拜年,那岂不是要闹笑话。
书记上门,一家人忙得又是让坐,又是递烟,又是泡茶。当然,这一切动作最快的是赵无极。门是他开的,烟是他递上,并打上火的,然后还抢着泡了一杯茶。老妈陈素琴则端来了果盘。赵无极在平原五星副食品批发部时,没忘记买水果。譬如香蕉,这个时候要在小县城吃上,就是高级货色了。
“无极同志,这个春节你可给卢江人民长脸了,这两天我在办公室里,就接到来自平原、梓州的很多电话,都羡慕卢江出了一个赵无极呢。他们还说,如果你有时间,请到他们那里去演出、讲学什么的。”
胡永生抽了一口烟后,也给赵无极拍上了。
“胡书记说笑了,我那些唱唱跳跳写写画画算个啥。”赵无极可不会轻易接招,谁知道这些官场人物接下来有什么话呢。
第225章瞎子摸象与无头苍蝇(2更到)
“无极同志,话不能这样说。唱跳写画,人人都会,而且有些人还学了一辈子,可也没见他们一个春晚上六个节目啊。无论如何,你是给我们卢江人民增了光的。再说,文化艺术,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事业之一嘛。”
“胡书记教育得对,是小子我认识不到位。”赵无极有些郁闷,自己谦虚一下,还成了被批评的对象。要说对文化艺术的认知,难道,我一个重生者还不如你们这些当局者看得清楚?
“呵呵,我还不知道你小子的水平,你谦虚个啥?是不是啊,赵德正同志。”胡永生一句话,把两人的关系给拉近了一大截。
“我家这小子,有时就是不知轻重。还请胡书记多指正。”赵德正同志表现上是帮理不帮亲,实际上是帮亲不帮理。
“对了,胡书记,我这次在平原,见到了平原军区许虎林司令员,许虎林司令员说,有可能在我们卢江的凤山建一个军事基地,平时要驻扎一支部队。”
“啊……有这事?”胡永生和赵德正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容,这可是个天大的消息,如果运作得好,对卢江来说未必不是个机会。
“而且,许司令员专门问了我地方上有困难没有,我当时没多想,就急着说了卢江到凤山的公路非常烂,如果军区能帮着修好就好了。后来,许司令员说,修路的钱军区可以出一半,另一半得梓州和卢江想办法。”
“啊,好啊,无极同志,没想到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人走到哪儿,都能为卢江人民带来福利!”胡永生刚才是惊容,而现在则是惊喜了。
“这事,我后来考虑啊,还是有所欠缺。我这是本位主义在作怪啊。”赵无极检讨了一句。这个,他必须主动说出来,否则,以后在升牵时会被政敌作为“无大局观“的借口。
“哎呀,无极同志。这个,你就多虑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许司令在凤山要驻扎一支部队,我想,是你说动许司令的吧。”
胡永生毕竟是上面下来的,考虑问题自然不同。两个“无缘无故”已经说得非常明白,别人许虎林又不是没地方建基地。为何偏要建在凤山?那还不是其中另有隐情,而这个隐情是神马,还用得着说吗!
“哥,什么部队啊,要驻扎在凤山?”赵无际信口问道。
“无际,这个我不能说。另外,我正式向胡书记汇报。我另外一个身份是平原军区司令部上校参谋。”赵无极站起来,拍地给胡永生敬了一个军礼。然后,从背包里找出那几个证件摆在桌上。
“这,无极同志,这个戏法变得,让我们卢江县委可是眼花瞭乱啊。”胡永生翻看了军官证和持枪证,新鲜的大红印章和钢印,以及精美的证件外壳,无不表明这些个证件的权威性。
赵无极说这个,也不算违规。因为。许虎林司令员就问过,赵无极的身份该如何处理,是否通知地方或者通知到哪一级。
而赵无极考虑的结果则是,军方暂不通知,如有需要则由赵无极自己解释。这样的话。一来这个消息扩散的速度要慢一些,二来军方和赵无极两人,都不会成为舆论的中心。
而军方将要在凤山建立基地,对于一个市委常委和县委书记来说,知道一点内幕也是应该的。
“哥,这么说,你又当兵了?”赵无际这话问得,上校参谋,还是兵吗?或者,还是普通的兵吗?
“算是吧。不过,我的工作身份还是在地方。对了,老爸,老妈,楼下那辆军车,是军区直接配给我的。别人如果问起,就说我帮部队做了点事,部队借给我开的。”
“哎,你老爸连这个都不明白。放心吧,不该说的我们不会乱说。”赵德正口中如此,但心头却五味杂陈,这个儿子,实在太妖孽了,只离开了卢江几天时间,竟然弄出了这么大的声响。
“那,哥,既然给你发了持枪证,部队给你配枪了吗?”赵无际又问道。
“哎,我就知道你小子在想啥,给,这是配枪。”赵无极从腰上把枪拿出来,顺手就把子弹给取了出来。对不会打枪的人来说,空枪玩玩可以,千万装不得子弹。
“无极同志,凤山条件有些艰苦,你看春节后,是否调到县上来。这样,我们有个啥稿件的,也好请你斧正啊。”胡永生这话说得客气,他是在递橄榄枝了。
“胡书记,一号首长也曾邀请我去京都工作,但我拒绝了。凤山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既然县委把凤山乡政府的一摊子事交给我,我总得做出个样子才对得起县委吧。我还年轻,个人享受不用着急的。”
“呵呵,好,好,算我没说。陈校长,今天中午我就准备在你家蹭一顿了,是不是弄个小酒喝两杯啊?”胡永生突然想起省委书记柳伯益说过的那句话,以及春节期间赵无极在京都的表现,他决定这一生无论如何都要与赵无极打好关系了。
“呵呵,胡书记,酒和干菜都是现存的,现在就喝?”陈素琴在家里还是非常民主的,并不反对喝酒。有时,她老人家高兴了,有时也会喝两小杯。
“老赵同志,你看?”胡永生盯着赵德正,虽然胡永生想喝,但还得客随主便不是?
“既然书记有雅兴,赵某自当奉陪。”赵无极带回的消息,让赵德正同志既震惊又兴奋,又哪有不想喝酒的道理。
此时,赵无极自是不能只坐着,他立即走进厨房,为大家准备菜肴。年前,赵家的年货蔬菜本就买得多,赵无极做起来也很快。
“哎呀,今天可有口福了。”看到赵无极钻进厨房。胡永生高兴地说了一句。吃过了赵无极做的菜,卢江那些酒店饭馆真是该关门了。
赵无极做了一条清蒸鱼,做了一个清水白菜,再烧了一个蘑菇汤就撒手让老妈操作了。过春节,大菜吃多了。味大的吃多了,吃点清淡的为好。
自然,他得陪胡永生和老爸喝两杯,赵无际也能喝两杯酒的。
至于那个清水白菜,可不是简单的清水烧白菜,而是正宗的华夏菜品。具有“通眼利胃,解毒醒酒”之功效。
“无极同志,你对县上准备推广凤山合作社经验,有什么看法?”赵无极给胡永生敬了一杯酒后,胡永生突然谈起了工作。
“这个,我曾经与我老爸探讨过。分类实施。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自愿。不过,我还是觉得,凤山的合作社才刚刚起步,县委县政府应该再看看,至少要再看一年。再来推广效果就更好了。我相信,一年之后,凤山的合作社名气更大,县委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阻力就会少很多。”
“那你觉得,卢江应该如何做,才能发展起来?”
“对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来说,多种经营是一条路子;而对于城市经济来说,工业是一条路子。而工业这条路子,并不好走。据我所知。区乡工业普遍亏损,县属国有企业,真正赚钱的少,赔本赚吆喝的多。”说起经济,赵无极一点也不客气。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对这个时代的经济了解得那么深。
“难道,卢江就没法发展起来?”胡永生也知道难,但他却不想在原地停步。守着一蹲大神,一蹲通天的大神,不好好地利用起来,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身份。
“也不是没办法。卢江其实有优势的,甚至在整个华夏相比,都是具有优势的。”赵无极想了想,说道。
“卢江神马东西,在全国有优势?赵无极,你喝了酒,可不要误导胡书记。”赵德正对卢江知之甚深,卢江确实有些优势,而且是相对的,从来没听说过在全国都有优势。
听到赵老爸这话,赵无极真是欲哭无泪。卢江的优势,又不是一定指卢江的物产,这个优势,是相对而言的。
“这个优势问题,要从这几个方面看:第一,地理区位优势,卢江比很多县都强,铁路、公路畅通,与周边县市经济联系紧密;第二,气候优势,卢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气候,很多农作物都能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第三,资源优势。这个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农产品资源、国土面积资源、水利资源、旅游资源……第四,人才优势。卢江紧临梓州这个全国研究员、教授最密集的城市,即便在卢江境内,这样的人才也非常多。”
赵无极说到这儿,突然住口不说了。
因为,卢江这些资源确实算不了什么。但是,后世有些县的条件,比卢江差很多,但因为动手早,抢到了先机,竟然发展成了西川十强县,而卢江却几乎是处于西川五十名的位置,要知道,西川共有近两百个县呢。
“无极同志,怎么不说了?我们正听着呢。”胡永生与赵德正碰了一下杯子,问道。
“其实,卢江的优势摆在那儿,国家的政策也摆在那儿,这事,如果就一般意义而言,还真没什么说的。如果真要让卢江发展起来,县委的思路问题非常重要。我最近时常在思考,米国与华夏的地盘差不多大小,资源也差不了多少,人口只是华夏的六分之一,可为什么他们的科技水平以及经济水平那么高呢?”
“为什么呢?”胡永生和赵德正两人同声问道。
“因为米国找到了一条符合米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并且建国两百年来一直走着那条道路;而我们华夏,则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我们一直都像瞎子摸象一样,摸到啥子像啥子;又或者,我们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没方向,没目标,没定准,飞到哪儿碰到哪儿连自己都不知道。”
赵无极这番话,可谓是大逆不道,有如一枚炸弹一般,顿时就把两位市、县级干部给炸晕了!
第226章行慢思远(3更,3800字大章,求推荐票!)
“无极,你不要乱说。你一个小孩子,懂啥道路不道路的。”陈素琴同志其实也属于“官员”,对这类话题非常敏感。一看到胡永生吃惊的样子,立即出言教训道。
“妈,你别急嘛。我这样说,自有我的道理。吴冕首长有一句名言,叫摸着石头过河。这话就说得好,他好在哪里呢?好在我们有了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过河’,因为,河那边的风景更好。这句话的潜意识表明,过去,我们只是在河对岸轰轰烈烈地热闹了一番,静下心来一看,呵呵,原来我们还没有‘过河’,当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时候,也没想过要‘过河’。”
赵无极说到这里时,胡永生的脸色缓和下来了,明显,他是听进去了这段话。而赵老爸似乎也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这孩子,别吓人啊。
“那么,首长说的‘过河’又是什么意思呢?”赵无极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等两位大人物思考一番后,才继续说道:“在我看来,这个‘过河’其实就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亦是华夏民族从林则徐时代开始,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愿望,把它浓缩起来,就是四个字:民富国强。我们讲的为人民服务,前提就是要知道人民的想法,尊重人民的意愿,人民的想法人民的意愿是什么呢,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首长‘摸着石头’四个字,则更有深意了。民富国强,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过,所谓汉唐雄风,最多也只是国家比较强大。至于普通百姓就难说富裕了(猪脚为了说服人,只得说些他们能接受的)。
也就是说,民富国强到底是个什么样,或者说,如何才能做到民富国强。我们并没有经验,因为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一点一点向前,但前面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因此。‘摸着石头’过河本身是有危险性的,是需要极大勇气的!”
“而吴冕首长倡导的七八年以来的改革政策,则正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概括。因此,卢江能否发展起来,主要看县委是完全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做,一切按部步班。安步当车,还是敢于把上头的精神与卢江结合起来,有所变通,第一个吃螃蟹,闯出一条符合卢江实际的发展路子来!
譬如,去年下发的那个发展区乡工业的文件,从国家层面上讲。那个文件具有战略意义,区乡工业这一块,必须发展起来;但具体到每个县,每个区乡,那就另当别论了。
而且,我可以预言,按县委那个文件整,即便办起来,十个企业有七个企业都要亏本,成为区乡政府的负担。
具体到凤山乡。我记得那次报了六个企业上来,县工业委员会、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到现在不是都还没批吗?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央的政策与部门规章之间,现在是矛盾的。冲突的,那么,该以什么为准呢,显然要以最高政策为准。
但麻烦也就在这儿,最高政策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至少,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经常有这样的提法那样的要求,我们又该如何执行呢?如果我们按照文件来,上面要求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样,我们永远不会犯错误,但结果就是卢江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比别人更大的成就。
事实上,最近几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包括南方一些省市,他们的思想相当解放,他们已经走到前面了。
但是,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胡书记和老爸不要忘了,华夏上下,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中央在考察干部时,其经济发展成就,将是决定干部命运的主要指标!”
对此,赵无极没敢说得太细。
“那,卢江该如何着手呢?”胡永生出声问道。显然,他此时也被赵无极一番话给点燃了一些想法。
赵无极想了想,没有直接说卢江如何做,而是继续阐述他的主张,“我听沿海一带的人,他们经常研究华夏高层的政策,最后,他们竟然得出了一具非常意外的结论。”
“什么结论?”两名大干部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中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他们不做;中央鼓励做的,他们努力做好;中央既没明令说不能做,也没明确这事儿可以做的,他们悄悄地做,小心地做,不大张旗鼓,只埋头发展。”
“这,不是过去说的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赵老爸有些吃惊地问道。
“老爸,你怎么会有这样陈旧的想法呢?抬头看路,什么是路?路,不是今天一变明天一变的;我刚才说得非常清楚了呢,中央严格规定不准做的,他们不做;中央鼓励做的,他们努力做好。这,难道不是抬头看路?
至于后面的中央既没明令说不能做,也没明确这事儿可以做的,他们悄悄地做,小心地做,不大张旗鼓,只埋头发展的做法,这就是改革,这就是探索,难道,中央不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对改革、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要知道,华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可是来自于东皖省农民的首创呢,当时,中央政策可是明确反对承包到户的,但结果呢?结果证明东皖省的农民做得正确,因此,中央就进行了推广。”
“至于卢江如何办,我也说说我的看法吧。卢江的国有企业底子还是不错的,我建议可以选择两个效益不太好的企业进行改制。譬如承包经营、譬如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行绩效考核奖惩制。”
在此,赵无极为了卢江的发展可以说是耗费了无数的脑细胞。
“哎,无极,你说一说竞争上岗,以及绩效考核奖惩的内容。”胡永生果断地抓住了在他权限中能够做的事情。
“竞争上岗。核心是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县委组织有企业管理人员、相关部门领导等参加的专家考评组对参与竞争厂长的人进行打分考评;最后,取其分数前二名或前三名进行答辩。最后由县委或县政府任命。
譬如竞争厂长,先设定竞争厂长的资格条件,神马学历啊,原来职位啊,相关经验啊,都要考虑到。以县钢铁厂为例吧。当厂长的条件:第一是学历。这个,怕是该中专毕业以上;第二是经验,在钢铁厂从事相关管理至少三年以上;第三,则是原任职务,可以设定到原中层或中层副职;中层也可参照这一原则进行竞争。
再说绩效考核奖惩。当厂长人员确定后,就要与县委县政府签定责任经营书。年利润至少要达到多少,税收要交多少,职工工资奖金等应该上涨多少,譬如责任经营期为三年,达到或超过这个目标的,三年后自动连任,其正科级干部职务算是固定下来;如果三年内没有达到目标。自然自动下野,其享受的科级干部待遇自然取消。
这是职务方面的,此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完成经营目标的,可以允许厂长个人取纯利润的1…2%作为个人奖励,这个奖励,应该由县政府发放;厂里的经营班子,总共可取2…4%的利润用于奖励。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其超额部分的奖励比例可以再提高一倍。”
“我想,我这个建议,应该符合现有干部的选拔原则。我们不是一直强调要把有能力的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吗?经过三年的检验。有没有能力,大家还不清楚?”
“那要是失败了呢?”胡永生问道。
“不改革,注定死路一条;改革,还可能闯出一条活路来!”赵无极这话说得很有气势。
后世的卢江,钢铁厂、丝厂、化肥厂、机械厂这四大县属企业。后来都破产拍卖了,而且近万亩土地被一些私人企业肥了腰包,政府根本没收到钱。赵无极不是不喜欢私人老板,赵无极只是觉得,政策方面应该尽快成熟起来,不能让私人企业或外资企业捡了便宜。
“无极同志,你能不能把你的这些想法,写成一个报告送到县委,然后,我们再讨论?”胡永生显然被赵无极说服了,但他却不敢拍板,他还得听听其他县委常委的意见。
“呵呵,没问题。书记有命,小子敢不执行。不过,讨论却是你们县委会的事情。小子我就不掺和了。”赵无极还是过着自己的本分。
建议和意见可以提,这在哪里都说得过去。而且是县委书记胡永生主动问过来的,也是胡永生要求自己写的。但要说参与讨论,还是免了吧。
卢江的事情就谈到这儿,毕竟,大家在喝酒,太严肃了也不好。然后,陈老妈提起了36项绝技的事情,问到底是神马回事。
赵无极便把他和李馨欣两人跟着助理导演张广义去找总导演,在排练大厅里却被一个叫吴大碗的人给挑衅了,“我自然不能弱了我们卢江县的名头!”赵无极把自己的思想觉悟给拔高了180度后,然后就津津有味地讲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他们出一个才艺,你都盖过了他们,让他们没有得分;而你出的才艺他们根本就无法应对,而只得用另类才艺来凑数?”陈素琴听完这个故事后,竟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因为,假如另定规则的话,吴等碗等九人可能只能拿几分。
“老妈啊,你儿子可没那么厉害。还是有两个才艺,我无法胜过他们,只得应以其他才艺应对了。”赵无极实话实说道。
“哥,我现在学习上遇到瓶颈了,你还是给我指点一下吧。”赵无际有点受冷遇,发表意见了。
“你的事情,走以前我自然会给你交待。你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大学前两年的教材找出来,再从头温习一遍。夫子说,温故而知新,这个道理,非常适合读书学习呢。”
“好吧,哥。那个,我那个同学魏婷婷昨天打电话说,她想向你求幅字。”赵无际有些扭捏地说道。
“呵呵,没问题啊,她想要一幅神马字?”赵无极知道,弟弟可能对魏婷婷有些意思了,而魏婷婷似乎也对自己这个弟弟有那么一点意思。好吧,成全他们一下。
“她没说,你随便给她写一幅吧。”赵无际见哥哥答应下来,神态一下子正常了。刚才,他大概是担心哥哥问他两人是神马关系。有父母在,他哪好意思说,何况,现在彼此都只是心中有好感罢了。
“无极同志啊,我老胡向你求幅字行不?”胡永生也突然说道。
“哎呀,胡书记客气了,只要您老喜欢,没问题。您想要什么字呢?”赵无极问道。
“隶书吧,我喜欢隶书。至于内容,你随便写几个字就行。呵呵,要说文化,这个屋子里你可是最多的啊。”
“好吧。我给胡书记写四个字:行慢思远!如何?”赵无极问道。
“行慢思远?……好啊!好啊!赵无极不愧是大家,这四个字的意境太好了。”胡永生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赵无极要表达的意思。
“呵呵,只要书记喜欢就行。”写什么,赵无极都无所谓。
第227章心存梦,生如花(4更毕,3700字大章,求推荐票!)
“无极,我只听说过登高望远,宁静致远,没听过行慢思远啊。”陈老妈早年是中师毕业的,对于这种人生哲学味道太浓的词汇,理解起来颇为困难。
“嫂子,我来给你解释吧。”胡永生看了一眼赵无极,见赵无极笑着,便继续道:“常人都喜欢一个快字,譬如大干快上,快马扬鞭,快意恩仇,我们的口号里也曾经有跑步进入那啥主义,但结果呢?华夏有个典故,龟兔赛跑,可结果呢?
华夏人喜欢快,研究快,连幸福都要说成快乐。可是,真的快乐吗?赵无极一个‘慢’字,却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一种远超‘快’的境界。而且,一个慢字,还包含着稳重与持久之意。赵无极,我说得可对?”
“哈哈,胡书记高见,高见!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都喜欢快,图个快,殊不知事物都有他特定的规律,怎么快得起来!因此,我就想到我们平时忽略了的慢!没想到,胡书记的理解会如此深刻!”赵无极的马屁功夫也越来越熟练了。
其实,赵无极提出的“行慢思远”,比胡永生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慢,首先是一种认知,其次是一种心境,再次一种态度。
就认知而言,慢是一种节奏,事物故有的节奏、节律,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指“不快不慢”,但所谓的快,则一定是超越了节奏和节律的。因此,这儿的慢,就通节奏。而通节奏之慢,才能持久。胡永生也理解到了最后这个意境。
就心境而言,慢是不急躁。不抢位,不冲动,不患得失。从德性上看,它通宽容;从习惯上看,它循秩序;从风格上看。它倾稳重,最后这一点,胡永生的理解也算比较到位。
就态度而言,所谓态度,是指人对他人、社会、事物,特别是名利之类的关系定位。佛教说的人生七苦或八苦。多是因“欲”所致。而慢,则是减欲,弱贪,性近淡泊。
但是,行慢的人未必就一定成功,因此。还必须“思远”。思远,就是远见,把“远见”与“行慢”结合起来,可以无往而不胜。
行慢,并不是永远慢,它归根到底还是要符合事物的“节奏”。譬如战争,就有他的节奏。当快则快,快若闪电;当慢则慢,即便乌龟老牛,自己不急,让敌人急。
行慢思远,必须从逻辑上搞懂“行慢”与“思远”的关系。“行慢”立身之基,“思远”进阶之路。只有“行慢”才能“思远”,而只有“思远”才能真正懂得“行慢”,理解“行慢”,并自觉“行慢”。而“行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间一切事,都证明了这个真理,汉末逐鹿的刘邦,隋末的李唐王朝,元末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无不证明了这个道理。
行慢并不是真的慢,而是要善一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机会。一个人,只有当他真正成熟的那一天,也许会才完全理解这四个字的真意。
这个中午饭,不只是胡永生非常满意,就是赵无极也吃得非常满意。因为他从胡永生的零星的语言中,感受到了县委对自己这个乡长的重视,不是因为赵无极因为有通天的关系的重视,而是对赵无极治理地方的理念的重视。
后世,有很多流传的名言,譬如,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不换观念就换人。说到底都是讲的干部的思想问题,理念问题。
至于胡永生说开庆功大会的事,赵无极最后还是给否决了。这种事,纯属好大喜功,没任何意义。譬如,梓州高音乐舞蹈家协会要开个庆功会,赵无极绝对愿意参加,甚至还会赞助;但由县委来开,有点那啥,太不务正业了吧。
当然,在胡永生离开前,赵无极便写下了“行慢思远”四个字,但是,并没有直接交给胡永生,而是让赵无际下午拿到装裱店去装裱后,再送给胡书记。
送走心满意足的胡永生后,赵无极便告别父母,去找李馨欣,给馨欣一家人拜年。赵无极在平原买礼物时,计划掉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准岳母,不哈,已经是岳母了的何素华,以李馨欣的弟弟,李子琦,这家伙正在读高一,成绩算不错,前世高中毕业时考了一个专科学校。
不过,没买礼物这种小事,又怎么可能难得倒赵无极呢,系统中多的是嘛。不过,赵无极内心里却有些羞愧,这两个人,也是自己的亲人啊,前世,他们对自己也很好,可自己竟然搞忘了,不会是因为重生以来,心性变高了吧!
岳母何素华是个农村妇女,文化不高,见识不多,但很会教育子女,李馨欣的性格,绝大部分像岳母,李子琦后世,也许李馨欣一样,为人真诚、踏实,虽然这样的人无法大富大贵,但却能尽享平安幸福。
李馨欣家距县城也不远,只有三公里,赵无极开车只是五分钟就到了。有时,赵德正和陈素琴周末散步时,都可以到亲家母家这儿来坐一坐,或者在自留地里帮着薅薅草,浇浇菜,当然,走的时候也不忘采两棵白菜。
李馨欣与赵无极耍朋友后,李馨欣家里的条件就变了个样。原来,李馨欣家只有两间瓦房和两间草房,赵无极拿了一万块钱,再加上父母那儿凑了五千,让馨欣把家里的房子全部推了,重新建了一个两层楼上下各四间,外加畜圈、禽舍、院坝、围墙等设施。
一万五千块钱没用完,又让岳母去买了个黑白电视机。本来,赵无极说要买洗衣机的,但岳母何素华坚决不干,说那东西洗不干净,而且还费电。当然。这些安排都是赵无极让李馨欣出面的。如果让女婿出面,何素华面子上会不好看。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以前,何素华孤苦伶仃拖着两个孩子时,馨欣家的亲戚都远远的。如果不是童紫馨帮了李馨欣很多忙,李馨欣很难把书读出来;李馨欣工作后,家里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也只是小改善,毕竟,这时工资低。一个月几十块钱,想在存够一万元,不吃不喝都要七八年时间。
这时,来李家的亲戚多了起来。不过,多是来求李馨欣帮忙的。李馨欣能帮什么忙?李馨欣在县一中教书呢,哪家的孩子不想到县城最好的中学读书啊。
但是。李馨欣毕竟才毕业了两年,在学校里实在说不起话,弄得李馨欣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最后只好说去试试吧。试的结果当然是大多数不行,这样,反而又把这些亲戚给得罪了。
升学的这类问题,到后世时依然存在。譬如普通教师介绍来的关系。有一个底线,少10分;教务主任或政教主任介绍来的关系,可以低20分或30分,惟有校长本人,才有可能动用手中的权力,将更低分数的学生收上来。
此外,分数不够的还要收钱,特别是高中阶段。譬如录取线下10分以内,交2000元;11分到20分,交4000元等。以此类推,你嫌贵啊,那好吧,爱读不读。
不过,当赵无极与李馨欣正式确实恋爱关系后。亲戚又多了起来。哎呀,馨欣真有出息,嫁到县委书记、县长的豪门家里去了,这一生,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这些亲戚所料,到了冬月初,何素华家竟然要把旧房给推了,重新盖楼房!天啊,这可是亲戚里的头一份了。于是,亲戚纷纷都跑来帮忙建房,岳母何素华说要给他们开工钱,可他们坚决不要,如果伸手拿那几十块钱,岂不是得罪了县委书记。这个关系,可不只值几十块钱呢。
这个时候的农民,穷是穷,但有些人情事务,却看得比很多人准。他们这也算是“长线投资”吧。李馨欣把这些着亲戚的表现,绘声绘色地给赵无极讲了,赵无极只得报以哈哈大笑。
“你为何笑得那么脆啊?”李馨欣不解。
“人生不正是这样吗,苦恼中有幸福,幸福中有苦恼。”赵无极到不是故意卖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家发达了,难道还能把亲戚拒之门外?没那个道理嘛。
正月初一下午,李馨欣从京都载誉归来。平原军区的车是把她送到家门口的,顿时就引起了轰动。尼媒,看人家闺女多能干,不但去春晚表演了节目,还有军车送其回家,天啊,昨晚在京都,今天下午就回卢江,她是飞回来的吗?那可是几千里路呢。
李馨欣回家后,家里客人就没断过,村邻过来拜年,送点花生之类;亲戚过来拜年,提一些酒肉;至于村邻的小孩子,几乎就随时随刻地围着李馨欣转动,有的叫“李姐姐”,有的叫“李阿姨”,还有的叫“李老师”。
幸好何素华早有预感,年前在城里买了一大口袋水果糖回来,凡来玩的小孩,都给一把糖豆。
不过,这两天李馨欣却并不快乐。因为,从飞机上的交谈,李馨欣得知自己的爱郎要去南疆战场,而战场可是要死人的。虽然李馨欣对赵无极非常有信心,但心头总是有一种担忧,而且这种担忧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增长着。
李馨欣很想去县城问一问公公婆婆,但是,还没过门的媳妇怎么好意思天天往男人家里跑?再说,赵无极既然在战场上,肯定也无法给公公家里打电话,去问了也是白问。
李馨欣这种担忧,已经显性化了。就在赵无极到达李家之前的几分钟,何素华走进女儿的闺房,听到女儿坐在床前双手合什,不停地念叨:“无极,杀鬼子!快!杀!杀!杀!”
“馨欣,你没事吧?”何素华走到床前,想摸摸女儿的头,看是不是点发烧。
“妈,我没事。”李馨欣展颜一笑,是那种心有牵挂的笑,思念的笑。
“那你刚才念叨什么杀杀杀的?”何素华有些不放心。
“哦,我是在帮无极鼓劲,他去南疆杀安南鬼子去了!”李馨欣解释道。
“杀安南人去了,天啊,那可是战场,子弹不长眼啊,哎呀,死妮子,你怎么不挡住你的男人呢?”何素华一听也紧张起来。
“妈……我能挡他么。他可是与?(:
)
( 重生之超级强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