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字体: 滚屏: 自动翻页 夜间看书

重生之超级强国 第 6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来音乐家们对《对乐颂》最好的诠释!”

    罗顺之所以与余明刚斗了半辈子,原来两人都是市委办的普通办事员升上来的、然后科员、副科长、科长,直到副主任,两人都是有先有后,各有胜负。

    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两人竞争市委办主任,结果比罗顺还要小三岁的余明刚获得了胜利,这可是正县级啊,极有可能下一步就是市委秘书长、市委常委了!

    好在余明刚上任半年后,市政府组成人员进行调整。老市长走了,新市长何克礼来了,罗顺被何克礼选中,抢到一个市府办主任的位置,虽然不能与市委办主任相比。但也是一个很有实权的正县实职干部。

    罗顺之所以与余明刚斗,就是因为罗顺不但是市委办的一支笔,而且还颇有才情。他看到余明刚有贬损赵无极之意,他便出面力挺赵无极。当然,罗顺所说更接近事实真相一些。

    不过,罗顺与余明刚的争斗。正应了那句古话: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呵呵,非常不错,非常不错,让我听到了一近乎传奇般的故事,罗先生。谢谢你啦!”板田次郎在听完翻译的讲解后,向罗顺鞠了一躬。

    而这一鞠躬,让余明刚大为恼火,进而在次日,把这火发到了赵无极身上,再进而,再次引发了梓州官场地震。甚至,差点成为一次外交事件。

    当天下午回到宾馆,板田次郎向罗顺提出要求,请华方接待人员将有关赵无极消息的报刊,尽量收集完整并交给他,“如果可能,他将向国内提出建议,邀请梓州市领导组成一个访问团去倭国访问。”

    板田次郎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赵无极符合他们的愿望,那么。这个访问团就将成行。

    “尼媒,这是大好事啊!”罗顺听到后立即表态,立即让办公室的人去收集有关赵无极消息的报刊。罗顺已经被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给击晕了,倭国客人邀请访问,而且是自己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这不等于是自己立了一功吗?

    当即,罗顺一边安排人找报刊资料,一边给市长何克礼汇报。何克礼市长前的那个“代”字,自然也在年初的市人代会上被取消了。

    “知道了,我会向方平书记说这件事的。”何克礼听到罗顺的汇报后,语气平静地说道。像何克礼这样的官员,对于出国已经不是太热衷了,而想得更多的则是通过这件事,能否为自己谋取什么政治利益。

    很快,板田次郎的建议与要求,像风一样地在梓州市政府和市委机关里传来了。倭国邀请市上组团去访问,哎呀,这事儿太好了,在梓州历史上可是第一次呢(当时,彼此建友好城市的不多)。

    真的假的?有可能进入访问团的人动心了,尼媒,能去倭国访问一番,岂不是荣耀一辈子,甚至是光宗耀祖的事!

    在罗顺离开后,何克礼闭目思考了一下,倭商在考察中途,为何会节外生枝,发出这种访问邀请?但是,他还是按照权限,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方平。

    方平是老市委书记了,至今在市委书记位置上已经坐了九年。方平今年刚好60岁,按后世副部级干部65退休,正局级干部60岁退休的规定,已经到了退休之年,但这个年代,显然没有这个规定。也因为如此,没有“退休”这一后顾之忧的方平,在梓州市也是威权日盛。

    “嗯,市长,我知道了。我们等倭方客人确切的消息吧。”方平放下电话,心思也活泛起来,这出国,干了一辈子革命还没遇到过呢,如果倭方客人确实有意,得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到时请一名副省长担任访问团团长,自己作一个副团长,不但送出了一个大人情,还能圆一圆自己的出国梦。

    到了晚上7点,罗顺终于把有关赵无极报道的报纸收罗了一大叠,大约有一百多份,一齐送到了倭商代表团所在的楼层,这时,老外来华国,官方要求将其与华方普通客人隔开,倭商这一楼层,除了接洽人员外,其他华人禁止入内。

    这些报纸里,有最初由省委组织部推荐《西川日报》记者组采访的“当代大学生楷模”一文,这里面介绍了赵无极在凤山乡工作的一些事,此外,则是赵无极在春晚前后的表现了,其中,赵无极以“36绝技”力战另外9名艺术家的报道,引起了板田一行的极大兴趣,翻译几乎是全文翻译解释。

    “天才,绝对是天才!”板田次郎在听完介绍后,兴奋地拍着桌子。

    “板田君,后面还有尼。现在。赵无极已经成了华夏青年学子的偶像,他给京都大学一名女生题写的书法作品‘心存梦,生如花’,已经被一代华夏大学生当成了座佑铭。”翻译见板田次郎很高兴,进一步介绍道。

    倭国的翻译。类似于华夏后世的翻译一样,并不神秘,仅仅是普通翻译公司的一名职员罢了。对于这名翻译来说,板田次郎就是她的衣食父母,她还指望着从考察团中,多挣一些小费呢。

    “心存梦。生如花?哎呀,真美,真美,不行,我得找赵无极给也写这样一幅字。”板田看着报纸上登的那幅书法,心头热了起来。

    “板田君。这个,可能不行,因为这是在华国,因为赵无极是华国的国家干部。”翻译提醒道。

    “嗯,我知道,我知道。让我好好想想,这事儿。运作好了,对倭国大大有利,大大有利……”板田次郎激动得语无伦次,他心中确实有一个奇妙的想法,可是,那想法很缥缈,他有些抓不住。

    “板田君,你不是……想邀请赵无极访问倭国吗?”翻译小心地提醒着。

    “哦,哦,访问倭国。是的,是我的一个想法,不过,为什么要邀请他访问倭国呢?”板田次郎脑子里灵光一闪,已经想起了他给罗顺说时的那种潜意识的想法。

    而现在。因为赵无极比预想的还要天才得多,名气还要大得多,影响还要大得多,最初的那个小想法自然也然地变成了大想法。

    板田最初的小想法,是要赵无极给他们考察团表演一番节目,娱乐娱乐,表演完后,赏赵无极一笔演出费,这样,顺便打压了梓州方面的自豪感,呵呵,你们看看,你们华夏最天才的艺术家,正在卖力地为我们演唱呢!你们的,知道吗,唱歌的,在俺们倭国,叫艺伎呢。

    显然,这个小想法太小气,不足以表达板田次郎的大局意识!

    现在,赵无极已经成了华夏青年一代的偶像,那么,如果能正式邀请到赵无极访问倭国,对改善华夏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倭国的印象,拥有多么大的作用啊!

    想到这里,板田次郎激动地抓起电话,就要给国内的哥哥打去,他要让哥哥知道他天才的想法,他要让他的哥哥板田大郎知道,弟弟如果搞政治也不会很差!

    “板田君,你干啥?”翻译又提醒道。

    “我给大郎打电话啊。”

    “板田君,你忘了,我们这是在华夏!”翻译的意思是你要邀请赵无极访倭,也不急在一个晚上吧。

    “不要紧的。哦,不过我忘了,这该死的华夏,要打国际长途还得人工接通,来,麻烦你,芳子小姐,你来帮我接通我家里的电话。”

    说着,板田次郎站了起来。

    为什么板田次郎如此激动,盖因当时华夏高层非常重视华倭关系,但来自于民间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连续几年都在爆发反倭游行,拒买甚至焚烧倭国商品,这让倭方感觉到华夏的民族意识正在觉醒,如果让其自然发展,绝对是让倭国感到恐怖的事。

    因此,如果能邀请到赵无极这位华夏的偶像访问倭国,对于改善华夏大学生的倭国印象,对于打击华夏青年一代的民族意识,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如果……赵无极在倭国访问时,再发生一点神马,譬如和倭国美女一夜风流……

    天啊,这真是天才的想法!那样的话,赵无极还能回国吗?他就只能呆在倭国了,而板田次郎相信,赵无极在倭国,一定会比在华夏发展得更好,而那样的话,倭国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哦,不,赵无极在倭国的成功已经证明,倭国就是华夏青年的天堂!

    第252章内心深处的恐惧

    米国驻平原领事馆助理桑尼,也曾挖过赵无极,但桑尼也好,或米国那啥组织也好,他们只是一味地挖人才,以此强健米国的筋骨,并没有板田次郎这种龌龊的想法,一个简单的邀请访问,就要搞出这么多政治味道,搞出这么多的阴谋。

    尼媒,拉拢一个赵无极,就想改变华夏青年对倭国的看法,简直是妄想!君不见,后世一部歌颂建国的影片,里面的演职人员,基本上手持着米国、倭国、颠国、枫国、袋国,包括暹罗国的护照,被网络戏称为这是联合国人民送给华夏的一部献礼影片,都没见华夏有什么震动,华夏依然国泰民安,该干嘛还是干嘛。

    不过,那是后世,大多数华夏人已经能够明辨是非,但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却不太好说。譬如,后世有报道说,米国情报局花100万米元就能买通熊国的一个高官为米国政府服务,但它花1000万米元却未必能买通华夏的一个县委书记。

    原因就在于,华夏的县委书记,只要不树立政敌,一个任期下来,其灰色收入也不会低于数百万,这还只是灰色收入,还根本说不上贪污受贿之类,后世查获的那些贪官,每个人都会有一笔远大于贪污受贿的所谓“不明来源财产”,说的就是这部分“灰色收入”。

    其实,那个“不明来源”,其来源是非常明白的,只是不好说,说出来就一定会成为问题。

    华夏是个人情社会,譬如你是县委书记,我是一个乡镇党委书记。今年过年了,给领导送个红包,喜庆喜庆,这算人情往来,算不得行贿的。因为每个人都要送,当然,送出去的这个礼,并不一定是我私人出,因为别人也要给我过年钱啊。

    如果这个也要算成行贿或受贿,那么。华夏多半的官员都应该就地免职。

    后世网络说得好,领导有喜事,你随了礼,领导未必能把你记住,但如果你不随礼,领导一定会把你记住。

    书归正传。叫芳子的秘书很快就接通了倭国的国际长途,板田次郎一把抢过电话,开始给板田大郎汇报起来。

    “神马,次郎,你到了赵无极的家乡?好啊!你迅速地联系上赵无极,邀请他来倭国访问,啊。不,邀请梓州市访问团到倭国访问,但赵无极必须是访问团成员,访问团所有费用由倭国承担,只要梓州方面同意,我马上就促成外务省向华夏方发出邀请信……”

    “哈哈哈……”放下电话的板田次郎,不顾自己“怪蜀黍”的年龄,把芳龄才20出头的翻译芳子小姐抱起来旋转了几圈,“我太高兴了,我太高兴了。芳子,我们这次要立功了!”

    “哦……那就恭喜板田君了!”芳子在板田的怀抱里,没一点不适。板田作为三石株式会社的高层,地位太高,不是她这种小翻译能够高攀的。有这样的机会与板田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对芳子以后的事业,也是一个不小的促进。

    “哦……我刚才没伤着你吧。”有点伪君子风格的板田次郎伸手在芳子娇嫩的脸蛋上摸了摸。

    “没呢。板田君高兴,我也跟着高兴。”芳子伸手抓住板田的手,眼睛里涌出一丝雾气,说道。

    “那真是太好了,芳子,就让我们两个一起高兴吧……”板田见芳子不拒绝,立即露出了獠牙,将芳子一把揽在怀里,一张臭嘴在芳子高耸的胸部拱了起来。

    不得不说,倭国人是很善于营造这种气氛的,两人很快就进入了搏斗的剧情,只是,板田与所有倭国男人一样,那话儿又短又小又不经搞,不过,芳子也得到了倭国女人的优秀传承,见到精尽人亡的小板田,不但没嫌弃,而是伏下身子,开始对小板田采取人工呼吸措施,以拯救倭国人的种族传承……

    板田次郎,说到底也就是个高级打工仔,他那所谓的政治意识,浑然没觉得哥哥大郎是不是答应得太快了!

    板田大郎,倭国议会国际部副部长,主管亚洲事务研究以及负责倭国的亚洲政策的制定。这样的官员,与倭国情报部门的关系那是剪不断,理还乱。板田大郎根据情报部门的汇报,早就知道了赵无极最近为华夏做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公开的那一件就是吴冕首长和华夏一、二号首长共同接见赵无极的新闻,是头猪也知道,一个小小的乡长,被一国最大的三个政治首脑接见,以为凭借在舞台上表演几个节目就行?即便是最资深的艺术家也没有这个资格!

    对倭国震动最大的一个事件,就是赵无极的一篇发展区乡工业的建议报告,竟然被华办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并限厅局级以上官员阅读。这个文件,当初的保密度并不高,倭方情报人员很容易就搞到手了。

    但板田次郎组织倭国的“华夏通”对其进行研究之后,发现如果华夏真按赵无极的建议行事,那么,华夏很快就能发展起来,因为赵无极指出的路径,作为“过来人”的倭国,自然知道其正确性;同时,板田次郎等人也分析出,华夏市场经济的方向已经不可扭转!

    这个结论,对于倭国的对华政策,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倭国最恐惧的一个事件,则是赵无极的那个高新技术和科技工作的建议。这个文件,倭国的情报人员并没有搞到原件,但是,其大概内容,却从华夏科学家的一些发言摘要中挑了出来,其价值与作用,更是见诸于华夏科技界的内部文件中。

    在材料初步整理得差不多后,板田次郎召集倭国的科学家,对其建议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华夏实施这个建议,华夏与倭国平均相差35年的科技水平,将在未来10年内被缩减到15年甚至更短!意思是赵无极这个建议,就是华夏科学发展的倍增器!

    如果真是这样,倭国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倭国产品之所以在华夏那么受欢迎,倭国人之所以在华夏那么受欢迎,不正是我们先进的科技吗,此时,米国、颠国、普国等国对华技术出口壁垒太多,倭国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将一些半新半旧的民用技术和民用产品出口华夏,换取了华夏巨大的市场的!

    如果赵无极的建议真的得到实施,绝对是倭国政府和企业的噩梦!

    但是,这个问题,他们又干涉不了,想要阻止也阻止不了!因为那个建议确实是个好东西,只要华夏的科技工作者不是白痴,不是要故意损害华夏的利益,都会支持这个建议的推行的。

    真正让倭人恐惧的,还不是赵无极的这个高新技术的建议,而是赵无极这个人!因为据情报说,赵无极非常年轻,才刚刚大学毕业呢。

    这样的人,一个建议就能推进华夏科学10年的进程,那么,再来个神马建议呢?那时,倭国人是不是应该去购买华夏牌家用电器和长城牌小轿车了呢?

    与赵无极有关的最神秘的一个事件,就是华夏与安南的战争,打了多少年的战争,双方血流成河,死伤成千上万,耗费物资无数,倭国人正躲在一边窃笑呢,谁知,突然之间两国就不打了,安南人后撤了!

    后来,倭国动用了新华夏成立之前,就潜伏在新华夏内部的一个老间谍,如果在日本的话已经要退休了的老间谍,才得到一份情报,在安南军队后撤的前两天,刚刚在华夏春晚大出风头的赵无极去了华夏的南疆战场,并率领包括他在内的一个六人小分队,全歼了者阴山东南588高地的安南守军。

    而在当晚,安南王牌军217师驻地莫尼镇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空中打击!

    尼媒,世界上的事情,怎么如此巧合?即便倭国人信仰的天照大婶从神界下来,也猜测不透这些巧合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赵无极的神秘性却像挥之不去的梦魇一般,留存在了这些倭国鬼子的脑海里。

    赵无极越神秘,倭国情报机构对赵无极的关注就越多,因此,有关赵无极的各类消息从各种渠道迅速地传回倭国。

    赵无极拥有极高的武力值,这个武力值到底有多高,目前没有定论!这个情报,让板田大郎一伙人中,想采用暗杀这种铤而走险的手段将赵无极从地球上消灭的想法,也无疾而终了。

    因此,倭国人必须改变策略,尽力拉拢赵无极。当然,这还只是某些人的想法,并没有付诸行动。

    但是,就在这时,板田大郎的弟弟却从华夏西南的梓州传回一个好消息:赵无极就是梓州人,板田次郎可以通过商业运作辅以外交手段,让赵无极与其他华夏官员一道,接受倭国的邀请前往倭国访问。

    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一个值得通力运作,最后将之变成现实的好消息!赵无极有俊朗的外表,再加上年轻,只要他踏上倭国的领土,那就由不得他了,不要说把他留在倭国,在竭力拉拢之后,让他先发表一番对倭国的好感之言总没问题吧。

    如果赵无极拒不合作,嘿嘿,大倭国又不是没有手段,赵无极能打?难道还敢在异国动武?赵无极敢动武,难道还能打过全倭国的高手?赵无极死了之后,交出两个家族的死士给华夏,又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

    想到这里,板田大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淫荡的笑声,这笑声,与梓州某个宾馆房里发出的声音,非常相似。

    第253章被忽略了(2更到!求月票推荐票!)

    次日上午,倭国考察团先是内部开会,总结几天来在梓州的见闻、收获,以及在梓州投资汽车配件厂的可行性。

    参与考察的经济师、工程师等专家们认为,梓州目前只有铁路、公路,没有港口和机场,城市环境脏乱差,虽然有数量不菲的熟练工人,但其流动性差,三石株式会社未必能招到足够数量的熟练工人。如果招收农民工进行培训,其成本亦会超过预期。

    结论就是,以其将企业建在梓州,还不如在五羊或东海附近找个地方建厂。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不是讨论该不该在梓州建厂的问题,我们要讨论的是,如果在梓州建厂,三石株式会神应该向华夏提出什么样的条件。诸位,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天晚上,倭国议会国际部副部长亚洲事务委员会主席板田大郎先生指示,一定要促成此次投资,大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将这次投资的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啊……”十几个人的会场顿时被板田次郎的话给引爆了,尼媒,这次考察,只是三石株式会社的一次普通商务考察,其投资额不会超过10亿倭元,怎么可能会惊动板田大郎先生?不过,众人看了带队的板田次郎先生,心头也就释然了,这是朝中有人好做官,衙门有人好办事啊!

    板田一席话,统一了认识,确定了基调,讨论马上就进入了对技术细节的探讨。这个,其实也没神马好说的,在接风宴会后。梓州方面就罗列出了他们能够提供的优惠条件,而三石株式会社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在确定了要投资之后,就是讨价还价罢了。

    而参与会议的专家们,则是确定一个最低的底线。当然,因为板田大郎先生的原因,在谈判时,以促成此资投资为要务,在一些次要条件上,可以作适当让步。

    上午9点30分。倭方考察团突然提出,要与梓州方面进行会谈,打了梓州一个措手不及。

    半个小时后,会谈正式开始。板田次郎代表倭方作开场发言,他盛赞了梓州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秀丽的山川以及梓州领导的热情好客之后。话题一转,就绕到了赵无极身上:“我们考察团昨天听说,梓州出了一个在华夏极具影响力的华夏青年艺术家赵无极,据说其技艺层出不穷,多达36种以上,我们倭民也是一个热爱艺术的民族,因此。三石株式会社正式向梓州发出邀请,邀请赵无极先生及各位梓州的领导前往倭国三石株式会社总部观光、访问。我们认为,梓州方面与三石株式会社的投资协议如果能够在倭国首都签订,将具有特别的意义。”

    “什么?赵无极?”华夏方有些颚然,这投资与赵无极有神马关系?

    板田次郎继续解释道,“梓州访问团在倭期间,我们将为赵无极先生安排一次盛大的演出活动,各位梓州领导自然是观募佳宾。当然,我们会付给赵无极先生演出报酬的。”

    梓州市长何克礼听到翻译把板田次郎的话翻译成华语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突然。第二个感觉就是怪异,而第三个感觉就是麻烦。

    倭方在考察快要结束时,提出的这个条件,看似非常简单,因为只关系到赵无极一个人。但实际上可能不是这么回事,省委,甚至中央是神马态度?

    因为,赵无极并不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而是华夏政府体系内的一名基层官员,一名官员,去倭国作秀演出,是否合适?

    何克礼觉得,梓州市委也好,市政府也好,非常难以作出这个决定,得请示省委或者中央。

    只是,何克礼还没想好对策,市委书记方平就表态了:“好,这个条件我们答应,板田先生,倭方还有什么条件一并提出来吧。”

    方平是怎么回事?何克礼本能地觉得这个决定有些草率,尼媒,你方平完全可以宣布暂时休会,梓州方面讨论了再告知倭方嘛,怎么能当众答应呢?

    板田次郎一听方平同意邀请赵无极去倭国访问,心情顿时放松下来:“各位,其他条件,此前我们已经互换了意见,具体的投资问题,可以双方此前的文本为基础,进行谈判。不过,我建议这个问题留在倭国首都讨论吧。”

    板田次郎说完这句话,就起身率领三石株式会社的同仁们离开了会场。

    “尼媒,倭国人怎么如此无礼?”与会的梓州大佬,也不全是外交工作的白痴,至少,何克礼就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神奇的是,以方平为首的绝大多数官员竟然起身为倭国人送行。

    待倭人全部离开了会议室后,方平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各位,讨论一下去倭国访问团成员名单,尽快告知倭国客人。我提议,这次赴倭访问,由省委常委、副省长邹茂源同志担任访问团团长,大家有没有什么意见?”

    “同意。”

    “没意见。”

    会场上响起凌乱的应答声。谁敢有意见啊,邹茂源可不仅仅是省委常委、副省长那么简单,他还是市委书记方平的老领导、老上级,谁反对,不但要得罪邹茂源这名常委副省长,还要得罪市委书记,不划算啊。

    再说,自己又当不了团长,哪个当团长不都一样!

    “由邹茂源担任访问团团长,我没意见。不过,方书记,出访倭国这事,是不是先请示一下省委?”何克礼待众人冷静下来之后,出声问道。

    何克礼的意思是,老方啊,你刚才答应倭国人答应得太快了,要是省委或者更高层面的人不同意,岂不是要在倭国人面前失言?

    不过,就是何克礼本人也没意识到,这个访问团。最先应该征求当事人赵无极的意见。这不怪何克礼,也不怪与会的这么多市级高官,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就养成了一种思维习惯:一个小小的乡长,即便再有成绩,再有名气。难道还能不听上级领导的安排?

    当然,在座的人并不知道赵无极对国家真正的贡献,因为他们没有资格知道。至于吴冕首长等三大巨头接见赵无极的事,这些官员的认知还没有倭国人那么深,他们本能地认为,这是首长在做一种表率。要关爱青年人的成长。

    虽然何克礼与北方某位大佬的关系非常好,进而与省委书记柳伯益的关系也不错,但柳伯益也不会违反纪律,告诉何克礼赵无极为国家做的那些事。

    好在何克礼本人并没有犯晕,头脑还是清醒的。

    “呵呵,克礼同志。这个,昨天你打电话给我后,我就电话请示了邹省长,邹省长表示没有问题,他说,梓州市委市政府的正式组团报告出台后,给他的办公室送一份过去就行了。”

    “啊。既然邹省长表了态,这事就容易了。”何克礼也没多想,不就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去倭国旅游一圈吗,小事一桩而已。

    “我们在座的,哪些人想去倭国,以什么理由去倭国,此外,市委市政府还有哪些人应该去,大家都说说,议议吧。”

    “我提议。由方书记担任访问团副团长。”市委办主任余明刚全然没注意在座几位大佬的表情,率先表态道。

    “明刚同志,难道你不想去倭国看看?”方平对余明刚的话非常欣赏,他想当副团长,但他不能说出来啊。另外。如果他当了副团长,去倭国访问,那么,何克礼就得留在梓州市主持工作了,绝对没有两个人同时出国的道理,也没有这个可能。

    “呵呵,我就作这个访倭团的服务员吧,我为大家服务。”余明刚这个出访的理由不错,这么多人出访,确实得有人负责联络服务。

    “我也去吧。我去看看倭国的城市建设,取一点真经。”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张维国说道。这时,城市建设还不是那么重要,一般由普通的副市长分管。

    “我也去看看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吧。这个,我们确实应该向倭国学习。”市委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张兴锐表态道。

    张兴锐这个表态,等于是断绝了市政府分管工业的常委副市长赵永明的念想。原则上,分管领导也只能去一个。

    余明刚的那个表态,具有同等价值,他去了,市府办的主任罗顺就不能去。怎么可能两个大管家都同时出国呢,再说,市长都没机会去倭国,他一个市府办主任还敢去?除非是何克礼安排他去,但现在是何克礼也不可能安排他去。

    “好吧,除了上面的同志,我建议,外贸局的杨得云同志、工业局的江庆同志、计经委的孙沙满同志,八零一的骆世鑫同志,都参加这个访问团吧。”

    八零一,是华夏著名的电视机生产厂家,曾引进倭国彩电生产线,既是梓州最大的工业企业,又是华夏军转民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

    “方书记,这件事,与赵无极同志有关,是不是也征求一下赵无极同志的意见?”何克礼最终还是想起了这个小人物。

    而正是这一句话,挽救了何克礼的政治生命。

    “明刚同志,你负责通知凤山乡的赵无极,叫他下午来市委办公室,我亲自找他谈话。”方平压根没想过什么征求赵无极的意见,但何克礼的提议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方平便有了这样的决定。一个小小的乡长,由市委书记亲自谈话,邀请其访问倭国,这面子够大了吧!

    至于倭方说的在倭国演出,那是好事啊,说一声就行,难道,赵无极还敢会不愿意?

    第254章赵无极的能量(3更到,不好意思有点晚哈)

    华夏有一类官员,曾经的革命意志最坚定,张口闭口都是“高举”和“坚持”,但在打开国门之后,突然发现世界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样,于是,这些人又摇身一变,成了潮流的引领者,言必称“国外怎么怎么”,外国的月亮也比华夏的圆,对倭人、米人极尽谄媚之能事。

    方平就是这样一个由过去的极左瞬间完成了右转的人物。

    按照国际惯例,商业投资合同之类的事,理当由政府与企业谈判,三石株式会社来梓州投资,最标准的做法是政府相关部门出面接待、谈判,在最后双方签字之时,市政府主要官员或一个副市长出面主持一个酒会就行了,压根儿就没你市委书记神马事。

    当然,不是说市委书记就不管了,而是市委书记只能作为“后台”人物出现,而不能走上前台,而三石株式会社只派了一个副总裁,就是商业谈判技巧,副总裁谈不好,还有总裁出面,总裁谈不好,还可以由董事长出面,这样,生意不至于谈崩。

    方平到好,在倭商考察团一到梓州,他就冲在最前面,事事亲自参与,遇事就直接拍板,完全不给华夏方周转余地,等于是双方下象棋,梓州的老王一直暴露在外面,这有赢棋的可能性吗?

    而方平在面对倭人突然改变谈判方向的问题上,没有一点警觉性,浑然不考虑倭方这种变更后面的意义,不仅仅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是因为他的屁股就坐歪了。

    也许,有人会把方平这种行为正面理解为“重视”,或者再次一点的评价。方平这是在抢“政绩”,但殊不知,在真正的政治家看来,方平这样的人不但是丢了人格,而且还丢了国格。

    市委办主任余明刚得到方平的指示后。立即跑回自己的办公室给赵无极打电话,方平指示是让赵无极下午来,一般意义上讲,下班之前都叫下午,但是,余明刚对赵无极的看法与方平一样。你一个小小的乡长,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总不可能让市委书记坐在办公室等你吧。

    于是,他擅作主张,将“下午到市委办公室”改成了“下午4点前准时到市委办公室”。

    余明刚擅自改动时间,这就引起了赵无极的“疑问”。进而在动身之前就开始发动自己的力量,对倭国考察团进行调查。

    李少强接到女儿李苹的电话后,微微有些走神,这算什么事啊,去倭国访问就访问吧,还要查别人的背景,难道对方会是间谍或其他什么人?

    不过。他马上想到,赵无极这小子不能以平常人论之,这家伙既然产生了疑问,说不定还真有问题。他看了看时间,估计省委书记柳伯益还在办公室,便拨了一个电话过去。

    柳伯益真还在办公室,接到电话后,也是轻微地走了走神,这赵无极真是多事,叫你去访问你就去吧。难道倭国人还有什么阴谋不成?但柳伯益马上想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吴冕首长对赵无极特别关注,是不是应该给首长汇报一下呢?

    首长前次到平原,说是来与省委主要领导谈心交心的,但事实上每个省委领导最多与首长谈了不到半个小时。而听取胡永生对那小子的汇报,就花了一个多小时。

    于是,柳伯益拿起一部保密电话,直接要了首长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转接到了首长的专用电话,而柳伯益以恭敬的口气将赵无极反映的情况汇报了一番,并请求首长指示。

    吴冕首长听了柳伯益的电话后,好一阵都没说话,估计也是在消化这个消息,要不是电话中还有电流声传来,柳伯益甚至会估计首长已经挂了电话。

    几分钟之后,电话里终于再次传来了首长的声音:“柳伯益同志,你立即安排人对梓州市方面进行调查,他们是如何把倭商考察团与赵无极挂上钩的,情况尽量了解得详细一些。另外,你立即通知卢江的胡永生同志,让他通知赵无极,在今天之内给我挂一个电话过来,我要听他亲口解释。”

    “是,首长。这就去办,不,我亲自去梓州了解情况。”柳伯益没想到首长会这样重视赵无极反应的事情。

    首长几分钟的思考,与赵无极潜意识中觉得倭国人有阴谋实属异曲同工。

    首长首先考虑的是对赵无极的安排,四月下旬。华宣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门将联合邀请“青年艺术家”、“青年科学家”赵无极给京都大学、京华大学、东复大学、西川师大等四所高校的大学生作报告演讲,同时,华宣部与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高校收听、收看赵无极的演讲报告。

    为配合这次活动,中央准备公布赵无极的两件事迹:他主持指导的三零三相关技术小组,已经攻克了特种材料的几大难关,其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制约华夏发展的特种钢材、特种合金的局面将会得到彻底扭转。

    他曾以军人的身份转战南疆,带领一个6人小分队,奇袭安南军占领的位于我方境内的588高地,全歼50名余安南守军,并活捉了安南军的“功勋狙击手”武亚勤。

    赵无极在三零三的特聘研究员身份,自然不可能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那东西,赵无极负责提供思路就行。赵无极选择了华夏最为落后,但又最为迫切需要的特种钢材以及特种合金进行研究。

    实际上,在系统购买这时最先进的特种钢材冶炼技术以及特种合金技术,价格并不贵,但如果要购买领先10年的技术却比较贵了。当然,系统卖出的技术是“成套”的,即从原理到工艺到设备都有,只要有这个技术,就能马上组织生产。

    只是,赵无极并没有购买这种成套技术,而是重点学习了相关原理与工艺,然后指导三零三几年年轻的专家,逐步研究出来的。至于最后如何做成工业品,赵无极决定还是交给国家来做为好,自己总不可能把什么事情都包干吧。

    首长从这个角度考虑赵无极的“疑问”,最后发现赵无极的“疑问”非常有道理。因为,赵无极将是华夏一代青年的表率或偶像,这样的人去倭国访问,或者倭国演出,或者说几句赞美倭国的话,都有可能引起青年大学生的误会,同时也给一些主张自由化的人留下口实,看啊,赵无极那么厉害的人,不也去国外了吗?

    其次,首长还考虑到赵无极的安全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赵无极已经成为华夏最为珍贵的“国宝”,一定不能有失。虽然赵无极身手很好,甚至可能有神秘人物在背后保护他,但是,好汉难敌人多嘛,真要是发生这种事,华夏该怎么办?

    有了这两点考虑,首长其实已经决定了如何处置这件事。剩下的,自然是听赵无极的解释,看他是如何想的。

    ……

    胡永生在给赵无极打过电话之后,也没离开办公室,而是在思考方平书记怎么会亲自介入这种事情,这个,即便是倭商发出邀请,也应该由外事部门负责啊,一个市委书记,拍板做这事,怎么看都有点不伦不类呢。

    要说官场规矩,或者说见识,方平这样的人物却未必有胡永生懂得多。毕竟,胡永生跟了柳伯益那么多年,看到过甚至多次安排过柳伯益的外事活动。

    就在胡永生思考方平的事情时,桌上的电话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您好,我是胡永生。”胡永生几乎是本能地抓起电话。

    “永生同志,我是柳伯益。我现在向你传达吴冕首长的指示:你今天下午一定要与赵无极同志联系上,并让他给吴冕首长办公室打一个电话。电话号码是……另外,你带上赵无极同志到梓州来一趟吧,下午,我与省委办公厅、省纪委的同志将要到梓州。”

    “是……是,柳书记。”胡永生听到柳伯益的声音,心情就一直处于激动之中,特别是柳书记最后透露出来的那个信息,让胡永生预感到梓州可能要起风了。

    如果是正常的工作视察,带神马纪委的人?

    可是,当胡永生放下电话之后,才发现柳书记说的另外一个消息更为惊人,让赵无极直接给首长办公室打电话,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赵无极已经拥有了直接与首长通电话的资格!

    而胡永生虽然知道了这个号码,但他却知道,除非是首长主动提起让胡永生给首长打电话,否则,就是借给胡永生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拨这个号码的。

    再加分析之后,胡永生还发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不到半小时之前,赵无极打电话求证方平书记召见之事,而半小时后,首长竟然要亲自与赵无极通电话,而且省委书记汇同办公厅、省纪委的同志下午就要到梓州。

    难道,梓州即将要起的风暴是赵无极这个乡长一手促成的?如果这样,赵无极的能量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这儿的胡永生,已经不敢再想下去了。

    胡永生惊叹赵无极的能量,是因为他不知道赵无极做过什么事情,更不知道赵无极在首长及其他大佬心中真正的地位!

    第255章这个下午领导很忙(4更毕,终于完成任务鸟!)

    不敢再想下去的胡永生,立即拨打凤山乡的电话,结果被告知赵无极赵乡长已经从凤山出发了,胡永生计算了一下时间,这大中午的,看来是不能回家吃饭了。于是,他来到县委食堂打了一份大锅菜草草地对付了一顿,通知秘书陈立德2点钟准时叫醒他,然后在休息间打了一个盹。

    人到中年,因为精力衰退,午休变得十分重要,哪怕眯半个小时也行。

    从凤山到梓州,不一定要进县城,可以走城外的公路,路程还要近一些?(:

    ) ( 重生之超级强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4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