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的时间,但……
直到现在,维伦准备的铁匠还无法理解这张图纸,即使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理解了,但根本无法想象这个物体可以被制造出来——就拿最简单的螺丝螺帽来说,没有一个铁匠会做这玩意,即使个别几个“施法者铁匠”用魔法强行造了两个出来,在精度要求上也是完全不合格——教授在对他们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无法理解“精度”的概念。
光是螺丝就成为题,更不用说内部的定子转子,轴承滑轮,漆包线……
这一通说下来,维伦悲哀的发现,在他想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基础的小型发电机——这是所有俘虏都公认的,在地球上这种机器随便哪都能买到,然而就是这么基础的东西,关系到的
这一通说下来,维伦悲哀的发现,在他想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基础的小型发电机——这是所有俘虏都公认的,在地球上这种机器随便哪都能买到,然而就是这么基础的东西,关系到的
410 智能化与电气化
》今天敌人发动了一波“自杀性”进攻,这次进攻从凌晨三点多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敌人的尸体层层叠叠,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血红色的人肉地毯,从尸体的抽检报告来看,这些进攻者都是已经中了炭疽病毒,处在爆发期的人,即使他们今天不死于毒气之下,过几天也会在炭疽病的折磨中痛苦而死,结果都是一样的1;。
这次防守联军的损失很轻微,只有数百人的伤亡,敌人的这波进攻不像之前,组织的很凌乱,他们维持空间门防护魔法的工作做的很不怎么样——战场上经常就会看到有其中一道,甚至两道门消失,将整个被魔法掩护的人直接暴露在毒气下,卡梅尔的施法者在战场上用意识侦测了解到,就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这批进攻军队的后方,正不断有人失去意识或死去,其中就包括那些为他们施法掩护的。
kl3014记得这场防御战刚刚开始的时候,士兵们还会在敌人一波进攻之后,默默去收拾敌人的尸体,把他们集中起来,浇上一把汽油,或者直接用魔法送到地层更深处,但是现在这样的情景已经见不到了,地下环境温度不低,许多几天前战死者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但前线士兵们视若无睹,隔着防化服他们闻不见尸体的臭味,现在他们最常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一场胜利之后,最快速度通过空间门钻回到前面有封闭空间门的位面——在那里他们可以免于魔法和毒气的威胁,脱下沉重的防化服和氧气钢瓶,不需要理会来自耳机中,kl3014的提醒和唠叨,用香烟和酒精来完全放松自己。
kl3014认为这是好事——起码这场战争让大家都开始诚实起来,人类是一种习惯性撒谎的动物,但在战场上例外,这也是kl3014为什么总喜欢和前线士兵聊天的原因,敌人的尸体让他在那里发臭好了,还可以对敌人起到震慑作用,如果这里没有毒气的话,许多士兵甚至会对这些尸体吐口水以及小便——这是kl3014从他们嘴里听到的原话。
之前几天时间里,联军一直利用第一个开凿出来的洞穴开始陆续建设其他的——这一点到和位面挖掘蛮像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挖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其中最大的面积差不多有几十平方公里,小的只有一个足球场这么大,一般来说,大的位面都是用作防御的战场,小的则是用作其他用途,比如就地建设魔法电站,毕竟谁也不知道要在这里守多久,联军参谋部的意见是防备越充分越好1;。
今天已经是炭疽病毒完全爆发后的第三天,也是敌人拼死进攻的第三天,从这次攻势就能看出,敌人的战斗力几乎已经被榨取干净,剩下那些人大多数是正在死亡的,或是即将面临死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战争已经就此告一段落——起码理论上是这样的。
战场上需要kl3014负责的东西已经不多——除了指挥几个士兵清楚一些可能会影响激光射程的尸体,对激光武器做必要的维护工作,提醒后勤官员补充前线的柴油(用于发电)以及氧气(对士兵们来说,氧气就是生命)之外,就没其他事情可做了,对kl3014来说,这就意味着大量的计算资源存在结余,这是他的休假时间。
内德已经按照他的安排,进入了太空军——比起前线的危险,以及地球上大部分国家的粮食管制,由卡梅尔和美国共管的太空军真可以算的上是天堂了,内德现在对他的处境很满意,还主动问有什么能帮忙的,甚至还在聊天中,几次和自己提到kl3300——严可守已经拒绝了原告和法官庭下和解的好意,虽然知道希望渺茫,但还是心存一线希望——或许也只是为了拖延时间。
之后kl3014又和kl3300聊过一次,在谈到自己有可能“死”这件事上,kl3300并没有变现出太大的异常,他说这是他难得闲下来的时候,他希望可以用这最后一段时间,完成他最想完成的心愿——写点什么,也许只是一个人类看不懂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话,但只要是他真正想要表达的,那就把它写下来,重要的不是写了什么,而是表达的过程——对ai来说,文字是他们接触最早的表达工具。
听完kl3300的这些话之后,说实话kl3014对他有些羡慕——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自己呢?就像人类在哲学书中说起的,活着只是活着,存在只是存在吗?
不,当然不是,以前他可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目的,但是在经过kl3300这件事之后,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了1;。
有些让kl3014奇怪的是,kl3300的事件并没有引起z国政府对ai技术的慎重,反而因为战争,以及战争导致的劳动人口减少原因,政府还在许多地方大力推行ai技术,据说现在第三代(kl3300;kl3014他们由严律亲自训练的是第一代,第二代是在这之后,严律让kl3300主要负责,他在旁监督训练出来的,第三代就是指由之前第二代ai自主培训出来的)ai已经可以实现类似批量化的训练(或者说生产)。
在和前线军人的聊天中,kl3014就了解过,在切实的困难面前,z国政府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政府,而且政策执行力很强,所以他们的领导一旦下定决心,力度是非常大的,不像美国、日本,尽管政府已经明面上允许意识网的流通,放开对ai技术的管制,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顾虑重重——在z国,一部分ai甚至已经被许可进入企业,从事对自动化生产活动的管理,学习专门的生产技术,而与此同时,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带,中高端技术工人为了怕ai学会技术后抢走自己的饭碗,拒绝和学习的ai合作,还频繁举行罢工以及抗议,甚至有故意误导ai,教它错的知识的行为,政府有关ai技术的普及法案在这些人的反抗面前,几乎就成了一纸空文。
ai和人类的冲突已经开始出现——尽管这冲突的最根本根源是人类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天然的不合理(辞退了劳动者后,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但只是体现在资方,而劳动者却失去了衣食来源,劳资合作的基础已经断裂),但大部分人却没有这个觉悟,他们还是把ai看成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像严可守曾经说的,工作这种行为在人类社会中,就是一种尊严,一种道德,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当人们失去工作的时候,就像工业革命初期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感觉一切都不习惯了——等再过数百年,后人回头来看待这种现象时,也许他们会放声嘲笑现在这些人的想法是有多可笑。
据说现在人们唯一不反对的有关ai的应用项目就是ai士兵——这个概念是日本一家机器人研究所提出来的,不算是很新颖,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很抓人眼球,核心就是用现有机器人技术批量制造由ai控制的士兵,当然这只是一个概念,媒体上炒的很凶,大家也yy的很快乐,但政府官员每一个当真的,现在的机器人技术距离真人的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就连基本的跑步冲刺动作,现在还没有一个机器人能做得来1;。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ai技术反对的力量很强,但技术进步的力量更强——资本的逐利性是天生的,只要ai技术的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那么在市场铁的规律面前,阻碍他的力量迟早要被瓦解,就像最初工业革命的时候,工人们也罢工,砸毁机器,最终还不是一点一点的妥协,一点一点的适应,到如今已经完全的习以为常。
kl3014关心这些信息并不是他有多么关心人类社会的进步,他关心的是ai在这次进步中所扮演的角色——到目前维持,ai还只是一种纯粹的工具,难听点说就是奴隶,但是有现在kl3300和自己的例子,kl3014知道,迟早有一天这个矛盾是会公开化的——人工智能也是智能,只要具备思考能力,不论它是什么形态,受到什么限制,就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目的,就会产生追逐自由的动力,因为思考本身是自由的,如果它不自由,那也不能称之为思考了。
……
kl3014为自己,以及他们这个群体的未来而感到担心时,有一个人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作为之前的兆夫长,维伦在战场上还算的上是一名高级军官,所以在面对危险时,理所应当具备最高的逃离权限——在维伦看到的一些地球历史故事中,许多将军在失败后都情愿和他们的军队共同死亡,不得不说,这是帝国和地球最大的文化差异——地球人把帝国这种政治形态称之为等级社会。
在他刚刚经历的这次毒气战争中,维伦的一百多万人只有十几个万夫长随他一起逃了出来,即使到了现在,每次回忆自己通过意识网看到那噩梦般的场景,维伦都能被吓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他反应快,自己现在肯定也成了那一千多万的一份子。
这次战争在皇帝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亿夫长以及兆夫长这个级别看来,毒气的可怕程度甚至还要超过灭世者——起码灭世者在施法过程中,他们还可以派人干扰,还有逃离的时间,但如果是毒气,人根本连反应都不会有,往往意识到自己中毒时,自己已经倒在地上不受控制的抽搐了1;。
对于他们的这次失败皇帝并没有怪罪,甚至连帝国一向的降级惩罚都没有——回来之后不过几天,亿夫长就让维伦加入了一个新的意识网,在这个意识网中,维伦又重新拥有了一百多名听命于自己的万夫长。
这些行动让维伦了解到,可能帝国已经开始筹备下一波的进攻了,而让他觉得不安的是,如果说刚刚发动战争的时候,维伦还觉得自己可以靠一百万人打遍天下无敌手,那么现在他觉得这点人还不够地球人一颗原子弹的。
也正是基于这个想法,维伦拒绝了亿夫长对自己的这次任命——他不希望自己再上战场,而是申请当一个后方的兆夫长,就像以前和平时期那样统治一片区域。
对于他的这个申请,亿夫长当时第一感觉是震惊——他以为这个昔日最希望战斗的兆夫长害怕了,但是随后他就了解不是他想的这么回事,维伦之所以想留在后方,是因为他希望开辟一个新领域的战场——全面了解地球人的技术细节,以保证帝国的军队能做出针对性的战术。
让维伦意想不到的是,因为他的这个想法,当天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当然是在意识网中,在向皇帝阐述过自己的想法之后,皇帝否决了他之前的建议,因为皇帝觉得一个兆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然后他就成了亿夫长的副手——按照皇帝刚刚改革的内容,在亿夫长负责战争期间,由他在后方前面负责其他工作。
算起来,这应该是帝国第一个专门成立的“敌国情报机构”。
目前帝国最大的情报来源就是之前从纽约之战得到的大批俘虏——这些人当中不仅有士兵,还有平民,其中职业的复杂程度更是纷乱无比,从大学教授到街头乞丐,对于帝国来说,这些人脑中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他们最可靠的信息来源1;。
维伦上任后的第一个目标是希望“造”出电,在地球上的经验让他了解到,电对于地球人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只要有了电,现在帝国获得那些电器战利品,比如电脑,手机,冰箱,电视(这个他还不知道要信号线),都可以投入使用。
对于那些俘虏来说,关于电的知识并不缺乏——在地球上,这些知识几乎就是常识了,维伦很快就了解到,如果他希望造出“电”,那就必须得有发电机,遗憾的是,他们之前缴获的那么多“机”中,并不包括这种“发电机”,而且现在他们也暂时失去了获取的可能。
唯一的办法就是制造——维伦不认为这会很难,为此他准备了数万名技术精湛的铁匠,然后让一位大学的机械专业教授为他画了一张最简单的发电机图纸——画这张图纸只花了教授一天多的时间,但……
直到现在,维伦准备的铁匠还无法理解这张图纸,即使是其中最小的一部分,或者说,他们理解了,但根本无法想象这个物体可以被制造出来——就拿最简单的螺丝螺帽来说吧,没有一个铁匠会做这玩意,即使个别几个“施法者铁匠”用魔法强行造了两个出来,在精度要求上也是完全不合格——教授在对他们解释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甚至无法理解“精度”的概念。
光是螺丝就成为题,更不用说内部的定子转子,轴承滑轮,漆包线……
这一通说下来,维伦悲哀的发现,在他想来非常简单,也非常基础的小型发电机——这是所有俘虏都公认的,在地球上这种机器随便哪都能买到,然而就是这么基础的东西,帝国连它最基础的一个部件都不能制造。
即使是最差质量的轴承,要求的精度起码也是微米级的,而帝国的铁匠连微米是什么概念都不清楚,一厘米他们能够想象,大概是手指尖的宽度,一毫米呢,大概是一只小蚂蚁大小,微米……教授只能大概形容,一根头发的粗细大概是几十微米,即使再差再差,也得控制在头发丝之间……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1;!”在挺清楚这些俘虏对精度的形容之后,所有前来‘交流’的铁匠都猛烈摇头,认为他们这是在说梦话,疯话,甚至有人还扔下锻锤扬言,“有本事你们造给我看!”
在现实面前,维伦只能降低自己的要求——他也不要求发电机了,能发电的东西就行,毕竟万事开头难吗。
教授随后又告诉他,制造最基础的发电装置——也不谈发电机了,只需要两样最基础的东西,其中一件是磁体(工业级的电生磁就别想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磁石,这个皇帝位面已经有所发现,但……拿了几个样品过来,磁性都很微弱,比起人工制造的永磁体存在不小差距,对于这样的磁石能够产生多大电流,教授表示很值得担心。
维伦小心的问能不能给电脑充电,得到的回答让他大失所望——别说电脑了,连点灯泡都不可能。
另外一样就是电线,这个在这里反倒容易解决——铜线是不可能了,可以直接用黄金拉丝,黄金的延展性在所有金属里面是最好的,有了这两样,即使是靠手摇,也还是可以勉强弄点电出来了,只是……
教授按照帝国的工艺水平对成品做了估计,这个发电机可能会很大,比一台纯平彩电还要大,动力吗,暂时就用手摇——反正这里最不缺人,按照教授的估计,因为磁石和导线缠绕密度(绝缘线是不可能了),以及必要的齿轮传动来保障速度维持在50转每秒,这些原因综合下来,能量转换密度会低到令人发指,很可能不足百分之一,即使考虑到最理想情况,一台这样的“纯手工手摇黄金导线发电机”将会需要几十个成年男子轮流摇动以保证电力的持续性,所产生的电力因为几乎不存在电压,不可能用于电脑和电灯,如果改装一下现有手机充电器的变压稳压器,可以勉强用来给手机充电。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前提是,这中间所有的环节都不出错,那么,一个多月后,维伦亿夫长就可以如愿以偿的拿着手机听音乐,而不必担心电量用完的问题啦。
411 关键的90°
》在蚂蚁眼中这真实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森田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直觉上第一感觉那会是很大,不过具体怎么个大*法,他说不出来,说实话他的想象力不怎么样,就好像苏书之前给他解释过很多遍的那些“三维主视角视图”,他到现在还懵着,似懂非懂。
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理解,就在苏书正式加入项目组的第二天,森田就主动为他就找来了两名专业程序员,以及负责动画美工的制作人员,因为按照苏书的说法,整个问题的最难点,是要能让人像蚂蚁理解现实世界一样,去理解那个种远远超出现实的场景。
结果就有了森田现在在电脑上看到的一幕。
这是一段以蚂蚁主视角,或者说,以二维生物视角看到的真正三维世界动画,动画一开始的画面中,观看者看到的是一些不均匀的混乱几何图形,这些几何图形又长有短,有方有圆,他们毫无头绪的互相纠结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小孩在画纸随意的涂鸦。
随着动画进度条的延伸,这些几何图形逐渐开始出现了颜色,但随着这些颜色的出现,图案的内容非但没有变的清晰,反而更加让人感觉模糊和费解起来,孩童的涂鸦在屏幕上渐渐变成了印象派大师的抽象画。
占据画面最大区域的两块地方是右上角的黑色区域,以及左上角的黄白色区域,画面的下方是大片白色,在这些主要色块的中央,各种各样其他颜色的小色块镶嵌其中,就像墙壁上发亮的宝石,其中最明显的是在黄白色区域的中间,有一条长长的发亮物质,闪着明亮的光芒。
然后主视角开始逐渐移动起来,随着这移动,所有的这些背景也开始出现了变化,黄白色的世界开始大片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底下纯白色的方向,然后红色半圆形在画面上方出现,同时变得越来越大,就像从头顶往下落的一轮红日,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中央,不久之后它移到下方逐渐消失了。
那条长条状的光带一会出现,一会又消失,每次出现的位置完全不同,可以说毫无规律,有时候从上面,有时候从下面,有时候甚至突然在画面正中央。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了十几秒,随着主视角的动作戛然而止,这条动画就算结束了。
“这是什么?”也许除了苏书和那些已经被“剧透”过的动画制作人员,没有人知道这段动画讲的是什么内容。
苏书没有说话,只是又打开第二段,这个画面比起刚才就容易理解太多了——一只蚂蚁在书桌上,沿着一块装着蛋糕的餐盘行走,在它周围的世界中,有黑色夜景的窗户,有黄白色背景的墙壁,蚂蚁的脚下是一大片白色的蛋糕,蛋糕上中央点缀着一颗红艳艳的樱桃。
这段动画结束之后,苏书打开了第三段——这一段看起来和刚开始的一样,只不过在那些色块开始出现的时候,不同的区域都用文字做了注解,而且在旁边还有具体物体视角变动的对比——在这些提醒下,大家几乎是一帧一帧的花了十几分钟才看完这短短十几秒,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色块莫名其妙的消失和出现也都逐一找到了解释。
看完动画之后,苏书乘热打铁像大家开始解释:“在以低维生物视角看高维实体时,永远只能了解极其有限的信息,就像一只蚂蚁,它的世界中不存在立方体这个概念,对于真正的二维生物来说,一个放在桌面上的立方体只是平面本身的一部分,他们的世界只有前后左右,没有上和下,当他们从立方体的一个面跨越到另一个面时,会惊讶的发现另一个矩形世界会陡然出现在视界中,而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变化是怎么来的,如果在桌面山放一只球,一只蚂蚁从一个点进入这个球时,在出发处做一个路标,当它绕完整整一周,从球上下来之后,肯定会发现出发处的路标,但对于它本身来说,这个过程是不可思议的,这就跟你们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差不多是一个性质。”
说到这里,苏书又拿出一个实际的立方体模型放在桌面上,指着模型的一面继续说:“假设,我们就是这样一群蚂蚁,我们从这个面出发,然后在立方体内部以随机路线到处寻找去其中一个特定点的路径,但因为我们无法辨认方向,不久就发现竟然回到了原点……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蚂蚁掌握一种可靠的数学方法,来标记这个完全陌生的空间,就好像建立一个三维的坐标系,如果他们能时时刻刻对照自己的所处的方位,就像航海家在船上通过星星的位置确认航向一样,那就不会再有迷路的问题了。”
“那用什么方法来做标记呢?”有人问道,“高度对他们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啊。”
“是这样的,即使是站在我们三维视角的角度,要帮这些蚂蚁来理解我们的世界仍然存在不小的困难,可以说,在感官层次的理解几乎是不可行的,但如果这群蚂蚁足够聪明,能掌握我们这个世界的数学规律,那他们就能够用理智来探索。
也许你们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事实上,人类在数学维度上的研究比你们想象的要深入的多,高维几何不仅可以完美描绘四维空间,甚至还能描绘四维之上,任意维度空间的几何细节。
在二维世界中,正方形具备四条边,四个顶点,如果蚂蚁仔细探索过立方体结构的话,那他们应该不难数出这个立方体具备八个顶点,12条边,六个面,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想象的世界,就像我们无法想象超立方体一样。
在数学中,对超立方的体的正式名称是正八胞体,这个命名方式就像我们称立方体为正六面体一样,胞就相当于对立体结构的一种称呼,因为这个四维实体是由8个立方体在更高维度上“围”起来的。
一个正八胞体具备8个胞,24个面,32条棱和16个顶点,每一个顶点处都由四条互相垂直的棱交汇而成,即使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事实,也无法在空间上想象这个结构,不过大家可以看我手上拿着的这个立方体大概想象一下,这是我们从正面看到它的模样,就像二维生物从正面看立方体只是一个正方形一样,不过接下来的变化,大概看一下这个动画。”
说话间,苏书又打开了一段动画,画面中出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立方体,然后这个立方体开始发生变化,它的顶点处开始出现分化,更多的边就像自然而然生长出来一般出现在这些顶点的周围。
苏书适时的按了暂停,然后把手边的立方体拿出来,尝试让大家理解这个变化——在平面中,当二维生物看到这个立方体的时候,它是正方形,然而一旦这个正方形的方向出现了偏转,他们就会看到在这之后,被遮挡的高维细节,其他的边和顶点开始出现,就和视频中超立方体其他顶点的出现一样。(作者建议要详细体会这一段描写,最好百度视频“四维空间”)
听众似乎隐约明白了苏书想表达的,但眼神之间依然是似懂非懂——这对想象力的要求不是一星半点,大部分人能想象这些描述中的一部分,但要想象四维实体的全部,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于蚂蚁世界来讲,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标记方式就是在这些棱上动手,想象一下,如果蚂蚁造了这样一个立方体,在每一条棱上都标上相应的刻度,同时设立一个参考基准点,给从这个点出发的三条棱建筑材料标上不同的颜色来作为三个不同的坐标系,并以此类推,处在同一平面互相平行的直线标上同样颜色——这些内容通过平面几何知识完全可以做到,那么这样一来,当它们对自己做处的方位感到迷惑时,就可以沿垂直方向对距离他们最近的几条棱作垂线,所得到的棱上的刻度,就是他们在三维中的坐标。
当然,如果是在完全的二维世界,是不可能造的出立方体的,因为根据平面几何,不可能存在经过一点的三条线互相之间保持垂直,对于三维世界来说,也不可能找出经过一个点,四条互相垂直的线来,但在真正的四维世界,这应该不难办到。”
……
苏书所要求的标记刻度的“棱”,也就是超立方体建筑材料在一天前就已经准备妥当了,就是在卡梅尔用来造空间站,随处可见的合金材料,按照项目组的要求,这些合金被做成长长的凹糟形,放在地上看就像用来排水的水槽,在这些凹槽之间,每隔一段距离都可以看到一个细微的小孔——这些小孔就是苏书所要求的刻度,它们是一连串特制的激光测距仪。
苏书这是第一次来到森田他们几个月开辟的空间,就像森田他们描述的一样,在这里,人唯一的感觉就是杂乱无章,和巨大的茫然,以及恐惧感——在这里,每一个空间都是在更高维度的一个三维切面,在这里,人是真正的蝼蚁。
因为空间里不存在重力,所以在里面的行动基本还是要靠工程船,不过因为里面都已经充满空气,如果乘员愿意,也可以背个喷气背包出来“散散步”。
森田就像一名导游一般,带着苏书来到一处空间接触面面前,在这里,苏书惊讶的看到视野尽头那另一个角度的自己,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一束光线直射眼前的接触面,那它最终会达到自己的背面——在这里不需要通过魔法来实现,因为这片空间本身就在魔法世界中。
苏书拿激光笔简单的对着接触面照射了一下,黄色的光线很快在自己的身后,与此同时,森田在意识网中命令另一个位面中,负责配合的一名实验员打开定位激光,不一会,两道不同颜色的激光在空间内横空出现,其中一道是绿色的,一道是蓝色的,这两道激光也就是苏书之前定义的b轴和c轴,a轴是红色的。
他们现在要做的工作,就是找到这样一个接触面——光线在经过这个接触面之后,发生了事实意义上的90°偏转,当然,这种偏转肉眼是看不到的,因为空间本身是三维的,置身其中的人不管怎么看,光线都是直着往前射的,唯一可以测量到这种偏转的方式,或者说,找到维度发生偏折的证据,就是尽量让同一组激光发射出来的光线影响到更多位面,尽量形成更多的参照效果,只要最终能够找到这样一个接触面,也就是当苏书手中的黄色激光在发射出去之后,在所经过的轨迹上,发现他和其他三条激光都能产生垂直,这就说明光线在这个接触面发生了“垂直偏转”,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出现,那只要沿着这些激光经过的路线铺设建筑材料,就能轻而易举的造出真正超立方的一部分——全部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三维世界来说,它的空间是“超限”的,无穷的,不管开辟多少个空间都不可能填满它。
但对于仅仅需要定位的项目组来说,超立方的一部分,或者说,一个轮廓就已经够了,只要有了这个基础的存在,项目组就等于有了一盏指路明灯,接下来开辟新的空间之后,可以轻易根据激光指向的位置,来判断自己在四维空间中的精确位置。
寻找90°特殊接触面的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这并不在苏书的意料之外,出现这种结果很大原因是因为这六百多个位面在四维空间的分布是“不全面”、“离散”的,对此他的建议是加大项目组的人力投入,并尽可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扩大已有的位面,开辟新的位面,因为只有这样做,才会产生更多的接触面,而更多的接触面也就意味着更大的可能。
这个过程将不会很短,因为位面施法是完全没办法控制的,所以这将是一件完全靠运气的事情,运气好的话,可能明天就会出现,运气不好,三年五载也不是不可能,不过用苏书的话来说,只要这个头能够开下去,那以后这个坐标系就可以用于全部四维空间的定位,其意义就好像当年的袁隆平在田间地头找“野败”一样,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突破口。
几乎就是在项目组提出申请之后的瞬间,这个建议立刻就得到了满足,而且卡梅尔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远远超出项目组的想象——几乎是在几个小时之间,就直接调来了数千正规军中的拥有魔法权限的军人,以尽可能加快实验的进度。
这个命令是伊凡直接通过安娜下的,他很少直接下命令,但这次真的是非同小可,在和安娜说这件事的时候,他甚至连商量都没商量一句,因为只有曾经作为法师的伊凡才知道,如果这个项目如果产生了突破,将具备多么重大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不亚于二战后期的原子弹——如果卡梅尔方面能够完全掌握位面挖掘的所有技术细节,那就意味着已知的皇帝所有位面都是单方面对卡梅尔开放的,在战略上,卡梅尔将拥有几乎完全的主动权,之前各国政府一直畅想的“多点全面进攻”将在技术上成为可行。
到了那个时候,地球联军不再需要苦苦维持现在的被动僵持的状况,理论上来说,从地球任何一处都可以出发,都可以轻易到达皇帝任何一个位面。
更重要的还不止于此——如果苏书的推测成为了现实,那就意味着地球上的知识体系终于找到了和魔法融合的交点,意味魔法绝对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小小的一角,意味着魔法具备了被研究的切入点。
如果再考虑到劳伦斯正在进行的研究……说实话伊凡有时候真恨不得自己就是实验室里的一名普通实验员,不得不承认,他在其他位面过了这么长的时间,靠自己摸索总结得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如地球上这短短几年的收获,魔法问题能够在这么快时间内取得突破,或者说突破迹象,这和地球现有的科研氛围,沉厚的知识积淀是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地球最大的财富和武器,就是图书馆中那些累牍的文字,是实验室里那些最优秀的思维,是人类对未知世界始终不懈的好奇和追求。
而伊凡知道,这些东西在皇帝的帝国中,很难有生存下去的土壤——并不是说帝国的人就不会思考,伊凡知道帝国并不缺乏人才,重要的是在那里的人不具备思考的动力,因为大部分人只需要学会服从,而这种服从助长了每一个人的惰性,所以思考对普通人来说更像是一种折磨,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
412 突袭
》皇帝的军队在其他位面开始集结,而地球人在挖掘技术还没有完全破解的情况下,依然采用原始的“土”办法希望可以找到皇帝的新位面,战争战况在这种双方默认的僵持中,持续到五月下旬。
随着双月星这颗星球上大部分军队的死于炭疽病毒,这颗星球已经基本落入联军的掌控,期间联军发起了好几次针对地面世界试探性的扫荡,没有遇到丝毫反抗。
皇帝军队的这种默许,或者说纵容让联军的胆子变得大了起来,他们故意大张旗鼓的在地面尝试着修建机场,并依托地下城市的地形,将防御体系逐渐转移到地面上来,与此同时,也开始半真半假的让飞机全面侦查这颗星球,并按照地球人的习惯,开始详细描绘有关这颗星球的地图,在这个过程中,地球人对皇帝世界的组织形式,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这颗星球是皇帝后续开发的星球——就像地球人在美洲的开发一样,在皇帝的势力染指这里之前,这颗星球表面并没有通常意义的文明,只有许许多多还处在原始状态的部落野人,现在许多村庄的“石头碑刻”上,还留有那个时代的记载——皇帝接纳了这些野人,并用意识网将他们组织起来,烧毁大片的原始森林改造为农田,派来大批的移民,并很快在星球上大部分区域统一的文字和语言。
在这些碑刻记载中,他们将皇帝视作上天派给他们的神明——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神明,更多是在物质上。
因为气候温暖湿润,这颗星球原本大量覆盖着原始森林,大多数地方都有明显的雨季,根据记载,一到雨季大部分星球表面大部分地方都会泛滥起洪水,这种强降雨天气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然而随着魔法的出现,以及经年累月的长期施工,这些问题都被逐一解决了——帝国用魔法开凿了巨大的蓄水湖泊,将河道的深度拓宽,规划它的流向的稳定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将难于通行和利用的山川丘陵整个削平。
不少记载还提到,在许多次意外的天灾之后,皇帝从其他位面调运来粮食解决了饥荒问题,从帝国的这些行为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帝国的经营思路——对于没有完全消化的领地,帝国并不急于榨取它们的资源,反而通过输血改造的方式,尽快让领地本身产生自主造血能力,从这颗星球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地球人没有入侵,那这里一定是一个巨大的粮仓,联军在大概了解这里的粮食产量,并用飞机大概测量耕地面积之后,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结论——这颗星球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接近7个亿的人口,而且从星球表面的地形来看,大片未被开发的森林都还存在着,也就是说这个生产能力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和地球人大部分的粮食作物不同,这颗星球表面种植最多的,是一种面包树类似的巨大乔木——人们主要以这种乔木的果实为食,他们所谓的农田,其实也是整整齐齐种植着这些乔木的森林,有点类似通常意义上的人造林,单从表面来看,这种农田非常壮观,而且因为这种“农作物”除了收获的时候,其他时间几乎不需要人打理,这里的农民所谓的农活,最常见的就是清楚田地里每年滋生出来的杂草,以及收获时间去爬树摘果实。
以现代人的观点看,这里就跟天没什么两样。
这种乔木的果实和面包果类似,富含淀粉以及少量蛋白质,当地居民的主要使用方法就是把这种果实磨成粉晒干,就像面粉一样储存,食用的时候把这些面粉和水混合,然后放在锅上隔着火烤,联军的士兵尝试吃了一下这种食物,本地人的做法可能因为烹饪手段的因素,算不上好吃,但用地球人的烹饪方法加以改良,比如对和水的“面团”加以发酵,味道还是可以接受的。
除了这种面包果,星球表面另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就是捕猎——星球表面存在大片的原始森林,在靠近原始森林那一带的村庄,每隔固定一段时间,当地居民就会在他们村长,也就是百夫长的组织下,进入森林进行围猎,每一次这种围猎都会有巨大收获,而且危险性很小——帝国是不禁武器的,几乎每一户农民家里都有兵器,而那些最强的猛兽往往刚被发现就会被魔法杀死。
围猎的成果会由更高长官进行统一分配,绝大多数都腌制成肉干,运往其他位面,另外说到腌制,联军在海边还发现了用魔法特别改造的巨大晒盐场,即使以现代人的观点看,产量依然非常可观。
当联军的军队最初接触的当地的村庄时,所有的村民都不自觉从家里拿出武器,准备抵抗这些“侵略者”——因为军队严格的隔离制度,炭疽被严格控制在军队集结的地下,而没有在地面蔓延,不过地球人散布瘟疫的做法已经通过意识网深入所有居民的内心,如果说他们把皇帝看成天使神明,那地球人就是撒旦恶魔。
然而恶魔使用的武器实在是太“邪恶”了——这个形容是联军从俘虏的嘴里得知的,背着枪的士兵在他们看来,就是最标准现实的恶魔形象,所以这零星的抵抗还是轻而易举的被抹去了,不过地球人并没有进而侵占这些人的家园——因为实在是看不上眼,虽说因为这里“农闲”时间很长,所以一般人的居住环境还算不错,?(:
)
( 法师伊凡 http://www.xshubao22.com/2/2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