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篱落病了,脸色潮红,四肢乏力,才刚入了秋却裹着棉被一个劲喊冷。请了庄里的老中医纪大夫来看过几次,老大夫闭着眼号了良久的脉,只说是着凉发烧,喝两贴药再调理调理就好。
苏凡就赶紧让管儿按着方子去抓来了药,又跟学堂里告了假成天伺候着他。醒了揉肩,渴了递水,饿了要喂饭,直把苏凡和管儿支使得团团转。
街坊四邻听说篱落病了都赶来探望,手里个个都带着食盒,王婶送来的排骨萝卜汤,张婶带来的糖醋鲫鱼,李姐家的拌粉条和蚂蚁上树,齐伯又拎来了两坛子挂花酒…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尽是篱落平素爱吃的。
篱落挣扎着半坐起身招呼众人:“今天好些了。”“发烧而已,没什么大碍。”“劳您费心了,还带着东西来,实在不好意思…”倒也颇有礼数,一点不见人后的张狂挑剔样。于是众人又说了些“好好保重”之类的就要辞。临走不忘再提一提,其实我们家珍珍、迎香、秀秀…都想来。篱落一一颔首谢过,说等好了要亲自登门道谢。众人这才笑着走了。管儿一直在边上看着,等人都走了才说:“想不到你还挺会做人的。”口气凉凉的。
篱落“哼”了一声没理他,暗地里嘀咕,真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明明都修行了五十年了却偏偏化做个十来岁的孩子,奶声奶气的,只有苏凡那般的书呆子才会上他的当。
苏凡在厨房里煎药,炉火通红,小药罐“滋滋”地冒着白烟,薰了一室的草药香。苏凡看着炉火,觉得自己似乎自懂事起就一直煎着药。
先是母亲,那时家中没那么多钱买药,总把药渣反复地熬,直到再煎不出味来才舍得倒掉。药渣一定要倒在路中央,行人路过,鞋底沾上一点渣,这就是把病带走了一些。
后来是庄里的病家,总有人家奔波劳碌无暇顾着病人,苏凡就帮着去照看,买药、煎药、擦身,都是先前照顾母亲时学会的。偶尔得了些铜板,就去买枝笔或存起来买本书,一点一点珍惜着用,过日子的艰辛他自小就明白。
然后是夫子,一日为师就是终身为父的,庄里人夸他不愧是读过书的真君子,他一笑了之,心里明白自己是真把夫子当了父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他自己会变成什么样连他自己都不敢想。
现在是篱落,莫明其妙地找上门来,原想他或许过腻了这清苦日子就会走,却没想到他一直待到今天也没开口说个走字。上次那兰芷家的夫君说他是来报恩的,要伴他一生。苏凡没有去细想,报恩也好,算帐也好,想起他离开过的那几天自己总睡不好,不知道将来如果他真要走时自己还会不会习惯。
兀自想得出神,听到灶上“啪啪”的声响,药快煎过头了,罐盖子拍着灌沿。急忙灭了炉火,再把药倒进碗里给篱落送过去。药要趁热喝,凉了药性就减了。
进去时篱落却睡着了,管儿在旁边守着,头一颠一颠打着瞌睡。暗笑了一声,把药端了回去放在灶台边捂着。不忍心叫醒他,等醒了再喝吧。又取了条毯子来给管儿盖上,睡时最容易着凉,已经病了一个,再病一个自己恐怕就吃不消了。
狐狸终是挑剔的,病着时更是有恃无恐地作天作地。等等稍稍有了些气力,篱落就开始闹腾。
“书呆子,你怎么做的饭?米硬得都咯牙了。”
“书呆子,你这是什么被子?怎么一股子霉味?还让不让人睡了?”
“书呆子,你晃什么晃?嫌我头还不够晕是不是?”
苏凡念他病着心情不好,就一味迁就他。只是忧心忡忡着:“大夫都说是小病,怎么这么久了还不见好呢?”
“估计是诊错了。”管儿啃着迎香姑娘刚送来的脆梨悠闲地说道,“你看他,发寒、头晕、乏力,还没事瞎折腾,不是鸡瘟是什么?最近邻庄正闹这个,定是他嘴馋,偷吃了人家的病鸡了。鸡瘟没得治的,得赶紧找个地儿把他埋了,这病严重起来是要害人的。”
苏凡听得半信半疑,伸手去探篱落的额头,还是烫得吓人。
躺着的人急了,一个挺身坐起来:“死小鬼,吃你的去!你饿得偷鸡吃呢。”
“哟,这精神怎么说好就好呢?”小狐狸不理他,把梨啃得“咯嘣咯嘣”的响,一个劲儿地笑得奸诈。
苏凡不去看他们斗眼神,起身去了堂屋:“我等等让纪大夫再来看看吧。天也快黑了,管儿,我们吃饭。篱落,你的病忌油腻,那些鲫鱼、排骨都沾不得,我去给你煮点白米粥。”
狐狸眼睁睁地看着一桌子好菜好酒一一进了小狐狸的口,又是一通猛咳。
于是越发地闹别扭,嚷嚷着药苦,再也不肯喝。
“良药苦口利于病,不吃药这病怎么能好?”
苏凡耐着性子劝他。一勺一勺送到他嘴边,他一偏头嫌烫,又收回来吹凉。他篱落大爷才低下头喝了一口,又咂着舌头喊苦,再不肯把剩下的喝了。现时家里没有蜜饯,苏凡就去厨房拿来了熬莲子汤的冰糖,一颗一颗递进他嘴里。
他伸出舌若有似无地在他指上舔过,扫过的地方便能热得烧起来。他却笑了,淡金色的眼睛促狭地眯起,眼角翘成了一个好看的弧度。
“恶心。”被忽视的小狐狸跳出来,抢过苏凡手里的糖,抱着一屁股坐上大床,瞪大了眼睛凑到两人中间来回看,“你们继续。”丢一颗糖到嘴里,嗯,甜!
“我、我去煎药。”苏凡哪里还坐得下去?窘着张脸逃也似地走了。
房里剩下一大一小两只狐狸,笑眯眯地看着对方比谁的眼睛更大更亮。
“小鬼,你给我安分些。”篱落一脚把管儿踢下床。
“哎哟!老鬼,现在不安分的是你吧?别以为你装病没人知道。”小狐狸揉着屁股龇牙咧嘴。
“哟,看出来了?”象征性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尖蓦地伸长,寒光点点。倚着靠垫的狐狸眼角含笑,脸上分明起了杀意,“死小鬼,你最好让你的嘴严实点儿。”
管儿看着不禁有些腿软,咽了咽口水强撑起场面:“病老鬼,你最好让你的谎话编圆点儿,要是让他知道了,我看你怎么着。”
撂下了狠话就赶紧抱着糖罐子兔子似地跑出去:“先生、先生,大夫前个儿说药里要多加一倍黄连,这样好得快。”
后来又找了几回大夫,望、闻、问、切,耗了不少时辰却仍是那句:“要好好调理。”就没了下文。
苏凡千恩万谢地送走纪大夫,回头看着院子里的鸡看了好半晌。
进屋时篱落正支使着管儿捶腿:“重了,轻了,上边,下边…”
一会儿一个主意,小狐狸被惹毛了,甩出一句:“小爷不伺候了。”就抱着糖罐子跑到边上掏糖吃。
苏凡走过去先把他的糖罐收了:“都吃掉一半了,再吃就要牙疼了。”
又问篱落:“好些了么?”
篱落便虚弱地躺着说头晕、眼花、手都没力气抬了。
苏凡便说:“是该补补了。今晚炖只鸡吧。”
瘫在床上的狐狸立刻有了精神,两眼放金光,忙不迭地点头。
苏凡就去院子里抓了王婶先前送来的那只芦花小母鸡。毕竟是被大小狐狸别有心机地好生养了两三个月的,刚来时还瘦骨伶仃的,现在却肥肥大大圆圆润润,捉在手中着实沉了不少。
都拿起刀了,却下不了手。说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真是说对了。苏凡看看鸡,再看看刀,自小也读过佛经,实在没这份心肠杀生。
最后还是管儿动的手。手起刀落,那鸡还来不及鸣一声就再叫不出来了。
“杀鸡都不行,还怎么做狐。”后来把这事说给篱落听,大狐狸不以为然,“下回,我杀给你看,保证一点血都溅不出来。”
苏凡没应声,想着下回他要吃鸡时该怎么搪塞。
还是回到这边。
为了这汤,苏凡还特地去请教了隔壁的王婶。褪毛、掏肚、洗净、下锅、放料。些许人参、些许枸杞、些许留着过年的火腿丝,又切了些同样预备着过年用的咸肉,还有笋丝、香菇、扁尖、葱花…等等等等,一并闷进锅里慢慢熬。添柴加火,小扇子不紧不慢地摇。摇着摇着,丝丝缕缕的香味就开始在屋里弥漫开来。
听到后面有响动,就回过头。一大一小两只狐狸拿着个空碗正蹲在门边吸着鼻子咬手指。
这一锅鸡汤吃得香甜,不一会儿功夫桌上就只剩下鸡骨头。碗底并着锅底都被舔得干干净净。篱落嘴里说着:“到底是书呆子,炖锅鸡汤也炖得个寒酸的样子,火腿放了几根都能数出来。”下手却不含糊,一径和管儿争着。苏凡不理会他们,坐在边上静静地喝汤。
直到晚上做梦时,管儿还念叨着:“好吃,真好吃…”
苏凡笑着哄他睡了,转身进了里屋。
篱落正趴在床上胡乱翻着他的书,一本一本,地上也散了一地。于是一边收拾一边问他:“好了?”
“嗯,好了。”篱落低头看书。
“不装了?”
“嗯?”篱落抬头。
苏凡没有理他,从柜子里拿出床被子说:“我今晚和管儿睡。”便头也不回地出了屋。
篱落有些惊讶,慢慢地低头,书上写着: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苏先生是真的生气了。入秋的天气一天凉过一天,苏凡也跟这天气似的,脸上是温温和和地笑,看在眼里却觉得有些疏离,再不像从前那般有暖和的感觉了。时间一长,不只是篱落,庄里的人也觉得不对劲。王婶就跑来跟他说:“苏凡呐,这是怎么了?老是一幅闷着什么事的样子。心里想什么就说出来,跟别人说不得,跟你王婶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苏凡笑笑说:“没事,我没什么。最近晚上看书看得晚,白天觉得有些困。”
王婶半信半疑,动了动嘴不再往下问,只嘱咐他别那么用功,别仗着年轻就折腾自个儿。
苏凡一一点头应了。
回到家时,看见篱落正盛了些小米蹲在鸡舍旁喂鸡,嘴里还喃喃地说些什么,声音太低,听不清。见他抬起头来看自己,苏凡就转开眼一声不响地进了屋。
篱落见他不理自己,继续低着头专心地把小米撒到鸡仔脚边。小米里是拌着些豆油的,隔壁王婶说这样子米香,鸡爱吃,就容易长肥。便姑且信着。
里头传来他说话的声音:“字要这么写,悬肘、提腕…这样,写的字才有风骨…”想是在教管儿功课,跟人一样温润的嗓音,慢悠悠的调子,十足的耐心。有多久他没有这么同自己说话了?
清早出门时,他说:“锅里还有些馒头。”
傍晚回来后,他说:“吃饭了。”
还有…还有就没了。
都是淡淡的口气,彷若对一个路人。
筷子一圈圈地在碗里搅着,没吃够的鸡伸长了脖子来啄他碗里的,索性把碗放在地上任它吃个饱。
这鸡是他从邻庄抓来的,特地也挑了只芦花的母鸡。那家恰好没人,就在桌上放了一锭银子,足够买回来一院子鸡。苏凡第一次见这鸡时,冲他看了一眼,后来就又是视而不见的样子。
管儿见他们俩这样就来看篱落的笑话:“先生气的又不是一只鸡。”
一边“嘿嘿”地笑,跟着蹲下来看。
“我知道。”篱落不理会他,仔细地把豆油拌进小米里。还真有点油香味儿,今天还往里头加了些蛋清,前两天张婶和曹寡妇说话时他听到的。
见管儿在旁边没有走的意思,就问他:“字写完了没?没写完就跑出来,小心他罚你。”
“呵呵,先生人好着呢,从来不罚人。”管儿笑得有些得意,还补了一句,“也就会和你闹脾气。”
篱落就不说话了,垂着眼睛,白纱衣沾上了搅出来的米粒和油点,黄乎乎的,衬得分明。高高挑着的眉角也往下掉了,一点都找不到先前的张狂样子。
管儿又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就站起身来:“你们要闹也别闹这么久。先生最近一天吩咐的功课快比上从前一个月的了。真是…”
远远的一阵阵哭声传进来,卖胭脂的贵武的媳妇还是捱不过这突如其来的病,死了。丧葬的队伍白飘飘的行过来。篱落带着管儿站在门外看,死了媳妇的男人扶着棺材哭得悲痛欲绝。对视一眼,招灵幡上绕着惨惨的黑烟,这个女人死得不寻常。棺材就要行到门前,于是赶紧关了门。
看到苏凡坐在院里手中拿着书不解地看他,篱落解释:“大凶,开着门让她过去是要招来晦气的。”
苏凡“哦”了一声,不再搭理他。
两人就这般僵持了月余。
管儿天天苦着张脸坐在桌前写字写到半夜,便骂篱落:“你们这是要闹多久?低头认个错不就完了?哪有你们这样的?”
“大人的事小孩子闭嘴,好好写你的字!”篱落在他额上弹了一下。
心里也在别扭,想认错,做不来。从前在山里,闯了祸大哥就直接招呼一顿拳脚,半个字也不跟你废话的。好几次看着苏凡,话都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他心里也着急。
于是就一天拖过一天,拖得贵武喜气洋洋地又续了弦。
“今晚这些字都要写会,每个写二十张。明天不交来的,我就要罚了。”
底下的孩子们立时哀声连天。
苏凡知道功课多了。暗暗骂自己,自己心绪不宁干这些孩子什么事?何苦为难他们?
可话是脱口就出来的,再要收回就难了。就像这些天的自己,脸色已经摆出来了,再要收回来就没那么容易。又不是非要看他低头才罢休,再说他已经低了头了,看他天天巴巴地喂着他新捉回来的鸡,苏凡就明白了。自己这二十多年来几乎没和人红过脸,别人跟他说什么让他做什么,再怎么着也尽力去做了。现在这一闹,好似是把这些年心里的委屈都发到他身上似的,总是不应该的。算起来,他做的事也没错到哪里,自己再大的委屈也受过,怎么就在这事上耍起了脾气?
想着就到了放课的时间,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奔了出去。管儿说他要上伙伴家去,一会儿再回来,苏凡准了。
又收拾了会儿东西,刚要走,却下起了雨。
秋天总是多雨,天鹰沉沉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落下来。
偏巧今早出门时忘了带伞,最近总是这样,光在意着自己的脸色就忘了其他的事。又长叹了一口气,看这雨还不大,苏凡想,快些走还是不会有什么大碍的。就抱了书冲进雨幕里。
才走了几步就后悔了,毕竟是入了秋,雨虽不大,却细细密密地连成一片,一沾衣就整个人都湿了,衣衫贴在身上,凉得手脚都有些发僵。正冷得快缩成虾子的档儿,头顶撑起一方晕黄的天空。
“下雨了就别到处乱走,小心着了凉。成天开口闭口地教训着别人,轮到自己怎么就不记得了?”
苏凡站住了不肯回头。
背后的人叹了口气,有些像自己平常叹气时的意思。头顶的天空转了一转,变得有些暗。他已经站到自己跟前,自己比他矮一些,平视过去能看到他的嘴一张一合:
“那个…我不对…那个…骗你的鸡吃…”又立刻流利地补了一句,“我已经又弄了只回来了,给了钱的,虽然没告诉人家一声。”
苏凡仍然抿紧了唇。
于是他又叹了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那个…我不对…那个…装病,还…还麻烦你照顾…”
微微地抬起眼,他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伞的颜色还是别的什么?再低一些,看他的手把伞柄捏得死紧,关节泛白。
他不说话了,“呼呼”地喘着气,让他想起背不出功课的孩子。
“在外边等了多久?”苏凡抬起头,温温和和的笑容。
“没…刚好路过…”篱落别开眼,眼神有些虚。
“走吧。”苏凡不去揭穿他,举步往前走。
头顶的天空旋即如影随形地跟来,一时竟不觉得冷了。
路上又遇见了贵武和他刚过门的新媳妇,听说就是他先前在外头的那个。
“作孽哟,他媳妇死了才几天?”庄里的女人们都看不惯。
便都说贵武先前对他女人好都是假的,就为了她手边藏着的那些嫁妆。现在东西到了手,人又死了,还有什么能拦着他风流快活的?
庄里的流言苏凡偶尔听王婶说一些,都不放在心上。君子谨言慎行,不在背后道人之短长。
点点头互相打个招呼,那媳妇娇滴滴地对他们行了个福礼,一双桃花眼只盯着篱落的脸打转。走远了还回过头来抛一个笑,身姿婷婷,媚眼如丝,确然有颠倒众生的本事。
“这女人不是好东西,以后提防着些。”待看不见他们的身影,篱落对苏凡道。
“嗯?”苏凡疑惑。
“那个男人活不过冬天了。”篱落又说。
果然,方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贵武就被发现死在了雪地里头。胸膛被划开,肠子流了一地,心肺内脏却都不见了。
那时篱落正伴着苏凡读书: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屋外喳喳呼呼地喧闹起来,管儿就进来说是贵武死了。
苏凡惊异地看篱落,篱落说:“那个女人不是好东西。”
管儿也跟着点头。
又过了几天,冷不丁地大冬天打下一道雷,正中贵武的屋子。人们看得胆战心惊,赶紧都跑去看。却找不到贵武他女人,翻了大半天翻出一具焦了的骨架,上面还裹了些破碎的人皮。
人们方才知晓那女人竟是女鬼裹了人皮变的,都说怪道美成那样。贵武恐怕是在卖胭脂时被她勾上了,鬼迷了心窍,就骗她老婆的嫁妆好跟她双宿双栖。他老婆怕也是他弄死的,亏他那时候还哭得跟真的一样。后来得了手,这女鬼就掏了他的心。只是怎么又打了道雷下来就没人说得清,就异口同声地说是老天爷看不过去才收拾了她
因这事,庄里颇热闹了一阵,大冬天的还捧着个手炉聚在掉光了叶子的大树底下议论。甚至还有邻庄的专程跑来听新鲜。
狐狸怕冷,没有去凑那热闹。就在屋子里围着火炉一件件讲给苏凡听:
“他前面那个媳妇倒不是他弄死的。是自愿的。招灵幡上有黑气,那是人死了魂魄在上面团着。凡是这样的,必是生前做了法,甘愿用命来求什么的。死了后不能转世,魂魄就在外游荡直到灰飞烟灭。那道雷就是这么来的。”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她终究没保住贵武。”苏凡惋惜。
“那也是他活该。”篱落喝口热茶道。
苏凡便想起那首《上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她对他确实是爱到深处无怨尤了。”
“她又不知那是女鬼,我看是妇人的嫉妒吧?”篱落不以为然。
“嫉妒也是出自爱心,如若恨到如此地步,想见她对贵武亦是爱到不能,即使灰飞烟灭必也要记得他吧?”
篱落听出苏凡话中的敬佩,不由凑到他面前,一双眼细细地打量他:“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你真信?”
“你不信?”苏凡反问他。
“天荒地老的事不到天荒地老谁也不知道。”篱落看着窗外,手中的茶盅袅袅散着热气。
苏凡顺着他的视线往外看。
窗子都蒙了水汽,迷迷糊糊只看见白雪皑皑中一树红梅光华灼灼。
冬季农闲,家家都烧热了炕头关起门来足不出户。学堂也放了假,苏凡便终日窝在家中看书写字。起先管儿还闷得荒,三天两头地跑去找庄里的孩子玩耍。篱落也嚷着没意思,晃出去逛一圈,东家喝口茶西家磕把瓜子,顺手又带回来两小坛家酿的土酒。
“人家是客气,你怎么真就当了福气?”苏凡觉得自己越发不好意思见左邻右舍了。
篱落听得不耐烦,小酒盅递过来堵他的嘴。半推半就,拗不过他抿了一口,酒性激烈,脸皮子上薄薄发了层汗。
狐狸笑得开心,眉梢翘动,舌尖一勾,杯沿上的酒渍舔得干干净净。入喉的酒就在腹中火辣辣地烧了开来,星火燎原,浑身软得使不出半点劲。
篱落只见苏凡脸色绯红,一双眼含了雾气迷迷离离看不真切,略显苍白的唇上还留着酒液,晶莹水润,竟添了几分春色。
“这边,也擦了。”忍不住凑上去,嗓音暗哑,淡金瞳深如一池秋水。
背靠着墙,书生退无可退。
已经近在咫尺,肩头的乌发里掺进了银丝。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非礼…”脑海里依稀想起几个字,破碎不能成句。
鼻尖碰上了鼻尖,呼吸急促又极力压抑,唇瓣颤栗,舌在口中蠢蠢欲动。
“先生…”
门“咣——”地一声突然打开,冷风夹着雪花,快扑灭了炉中的烈火。
苏凡反射性地推开篱落,胡乱抓起本书把脸埋进去,半天说不出话。
管儿的手还推着门板,瞪圆的眼睛一眨一眨,张口结舌。
“小鬼,还不快把门关上,想冻死你家先生是不是?”篱落摸摸鼻子,坐回原来那张软椅,又抓了把瓜子在手里,有意无意地瞟着苏凡熟透的脸。
后来,下一阵雪就冷下十分。
狐狸不冬眠却也畏寒,缩在火炉边就再不肯动弹一下。苏凡由得他们去,清清静静的倒也合他的意。看书看乏了,篱落就拉了他过去,野史外传、山间奇谈,一桩一桩地说来解闷。管儿听得咋舌,张大了嘴好半天合不上,苏凡也觉得离奇。书斋里红袖天香的画中仙,荒山中朱瓦广厦的千金女,还有风雪夜一盏幽幽摇曳的牡丹灯…
听到入迷处就忘了外头呼啸的风雪。方才的困乏也解了,精骨舒畅,是他悄悄靠过来在他背后揉捏挤按。
诗书、暖炉、清酒,外加身后的依靠,所谓安逸闲适不过如此。
转眼就到了年末。整个靠山庄似从冬季的长眠中忽然醒过来一般,喧嚣不可与往日相比。
杀鸡宰鸭,煎炒烹炸,贤惠的媳妇个个都卯足了精神要在除夕夜的饭桌上分出个高下。戏班子又装扮齐全着在草台子上演开了,闹天宫、瑶池会、琼台宴…都是庄里人爱看的热闹戏,皂靴过往翻腾如浪,水袖来去漫卷似云,锣鼓声三里外都听得分明。
苏凡见王婶一个人孤寂,就把她接了来一起过年。有了她的操持,记忆中冷冷清清的年这回竟意外地有了样子。春联、窗花、倒贴福…都是红艳艳的,样样齐备。春联是篱落抢了苏凡手里的笔写的,往门框上一贴,庄里有闺女的人家又围着好一通的夸,急忙找了红纸来也求他写,狐狸乐得快不知“谦虚”二字要怎么写了。
“他原本就不知道。”管儿噘着嘴说。
苏凡停下磨墨的手塞给他一把糖,小狐狸就奔出门找伙伴玩去了。
除夕那天一早,打开院门,竟见门口堆了一地的年货,山鸡、野兔、乳猪、青鱼…还有不少干货布匹。上边放了封信,拆开一看,只写了“母子平安”四个字,底下落款是个狂草的“狼”字。
王婶虽不识字,却拿在手里湿着眼眶看了许久。苏凡想过去劝解,她说了句:“瞧我,大过年的掉眼泪,不吉利。”便把信收进怀里,开始风风火火地刮鱼鳞、劈大骨…管儿兴致勃勃地帮着生火起灶。不一会儿,烟囱里就开始冒出了白烟,抬头看,家家屋顶上头都烟雾腾腾的,整个庄子都浸在了饭菜香里。
整理兰芷送来的东西时从里头落出个小盒子,掉在了地上,滚出一小块玉佩。碧绿的颜色,纹路里夹杂着些褐黄,对着太阳一照,就显出淡金的颜色来。正是篱落上回为了还苏凡的鸡当掉的那块。
下山时,他那个贵为一族之王的大哥亲手封了他大半的法力:“是让你去给人家做家奴的,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免得你一个人暗地里享受。”这一说,寻常的桌椅板凳还能试着给书呆子换换,点石成金就断断不能了。
篱落对着那玉佩看了好一会儿:“多管闲事的色狼精,又让他看笑话了。”嘴里这么说,脸上是分明带着笑的。
除夕的傍晚要祭祖,苏凡把祖先的牌位一一请出来,竟摆满了案几。
“看不出来你家也发达过。”篱落指着牌位上“银青光禄大夫苏公正先”的字样说。
“嗯。”苏凡站在案前点头。
听母亲说,先前苏家也是本朝一大望族,世袭的爵位,盛极的权势,还曾出了几位娘娘。再风光也好,败起来就是摧枯拉朽一夜变天的事。行事张扬、同僚相嫉、君恩不复,都是理由,也是气数。小时候依稀记得家里还有些物件,赤红的珊瑚珠、宝蓝的美人瓶…日子过不下去,都拿去卖了。贱卖也罢,温饱尚不可得,谈什么风雅?
“大过年的,别木着张脸。”篱落站到他身边低身说。
于是深吸一口气,屈膝、下跪、叩头、祈福: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苏凡虔心诚祈:不望功名不求富贵,唯盼合家安好,无灾无祸,诸事顺宜,万般如意。
三跪九叩首,把额头抵到地。这样就很好。有人伴在身边,很好。希望,一直。
起身抬眼去看他,淡金色的眼炯炯看着自己。
烛火映红了脸。
大年初一要去城里的慈恩寺上香。
苏凡原先都不搞这一套,王婶就唠叨:“小孩子家家不懂事,新年新春的,不敬敬菩萨求个来年平安怎么行?”
便带上篱落和管儿陪着她去了。
县城里放眼望去就是满目黑压压的人头。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再挤也没见谁恼。管儿咬着火红的糖葫芦东看看西看看,看什么都觉得好奇。怕他走丢,苏凡就拉着他的手。行了几步,另一只手伸过来牵他的,十指相扣,掌心贴着掌心。
“别走丢了。”篱落没有看他,只顾拉着他往前走。
苏凡脸上一热,终是没有挣脱。
庙里头也是摩肩接踵,人手一炷香火,大雄宝殿前的香炉都快插不下。王婶遇上了同庄的女人,就站住了聊。管儿看和尚解签看得起劲,苏凡、篱落两人吩咐了他几句,便一同往他处去瞧。
庙门前拐过一个拐角,是座月老祠。
穿了新衣的年轻女子个个凝着脸专心跪着求月老赐段好姻缘。篱落拉着苏凡跨进去,月老端坐在上笑得可亲。坐下两个锦垫,篱落纱衣一掀便跪了上去,抬起头来看苏凡,苏凡只得跟着跪了。
一叩首。
二叩首。
三叩首。
他始终拉着他的手。
跪完起来看月老,还是那般慈眉善目,含笑的嘴角。
“像不像拜堂?”篱落在他耳边说。
“神佛面前,休要胡言乱语。”撇开头,小书生再也受不住旁人异样的目光。
又跟着人群在街上逛了一阵,身后“苏先生、苏先生”地有人叫他。
停下脚步回头看,却是颜家那个叫颜安的小厮。
“苏先生啊,这可巧了!在这儿碰上您。前两天少爷还来信呢,我还寻思着什么时候给送到您府上。你看,竟在这里看见了!也巧,我今天还恰好带在身上了。这信是少爷嘱托要交给您的,您收好。”
说着就交给苏凡一封信,转身又扎进了人堆里。
“看什么,怎么不拆?”篱落见苏凡只是愣着,便问。
撕开了信封,白纸黑字只写了两行:
安好。
甚念。
甚念…甚念…甚念…两个字搅乱了太平的心。
算日子,该是考完了,快发榜了吧?
( 狐缘 http://www.xshubao22.com/2/2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