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奇人续 第 1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0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建筑,这在中国古代墓葬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慎重起见,我们对其进行了考古学基本方法的验证,结果这栋‘高楼’在随后的考古勘探中得到了证明。”

    据了解,这栋“高楼”分布在秦陵封土堆下墓圹周围,是一组环绕墓圹周边、上部高出秦代地表30米左右、体量巨大、夯层厚约6至8厘米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东西夯土台的中间部位各留有一处缺口,与墓道重合,夯土台围就的内部即墓室上部是以粗夯土填充的。

    段清波说,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上窄下宽,内外均呈台阶状,东、西、北墙(南墙尚未勘探)的外侧均为九级台阶,外侧台阶高3米、宽2米,东墙、北墙内侧已发现六级台阶,南墙西墙尚不清楚。

    “重要的是,在东、西、北墙的外侧上部台阶上发现了较为广泛的瓦片,瓦片堆积凌乱,靠近顶面的台阶上瓦片较多,中下部台阶上的瓦片也有零星的发现。但是,在台阶式墙状建筑的顶面几乎没有见到瓦片,顶面及各级台阶上也没有发现红烧土和木炭遗迹。”

    “那周叔叔。高楼的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啊!”扎西多吉的孙子兴奋的问道。

    周文兵摇了摇头叹道:“秦陵封土下为地宫,因其由上向下开挖的施工方式,其开挖范围又称墓圹。根据物探考古得知:秦陵地宫的开挖范围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其底部东西长80米、南北宽约50米,高约15米,底部距地表约30米。按照建筑需要,地宫建好后,其上的封土建筑(包括封土内的建筑)才能陆续开建。”

    周文兵说完继续说道:“根据考古资料分析,这栋“高楼”建筑的夯土基础的一部分在墓圹外,一部分伸进墓圹内,伸进墓圹的夯土可能紧贴墓壁建造,接近墓室部分可能使用了大量的青砖和石栋”

    “夯土台阶外侧的形状,有可能在各层台阶上没有木构建筑,仅在墙状夯土台顶面上有木构瓦屋面建筑,也有可能各层台阶及顶面上均建有木构瓦顶建筑。远处观察陵墓,除却中心部位,其实是一座高达九级的高台木构建筑。”

    “我们分析,高台建筑在秦始皇未死前就已建成,在最后堆筑封土前被拆毁,封土覆盖的时间可能在埋葬秦始皇后。最后的封土是夯筑而成的,只不过夯筑的精细程度不如台阶式墙状夯土台,其厚度40至70米。”

    参观过秦陵封土的人多能发现中上部好像存在台阶。其实,这并不是人为有意堆就的,这一台阶的位置恰与发现的台阶式墙状夯土台的顶面重合。“封土外观形成台阶是因为墓室上部的回填夯土疏松、天长日久自然下沉所致,因为台阶式墙状夯土台上的封土因其下夯土台结构的原因没有与墓室上部的封土形成同步下沉。”

    扎西多吉听完周文兵的话,仔细的思考起来,想完之后才问道:“那么秦始皇的陵墓会不会垮掉,就好象其他的墓穴一样,如果时间太久,没有封土也会全部都刊塌掉的,秦始皇虽然是我们古代皇陵最伟大的一个,但是也避免不了吧!”

    周文兵听完笑了笑,继续说道:“秦陵封土既然不是人们想像的全然由地面开始夯筑而成的,断崖上看到的厚达40至70厘米的夯层只是封土的表面现象,那么,在秦陵封土下存在“高楼”的建筑形式来自何方?在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史上、乃至世界墓葬文化史上处于何等地位?在古代华夏,墓上建筑享堂类的祭祀性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那时是在墓圹上直接建造木构建筑。

    春秋时期,墓葬建筑史上出现了在地面建造和在夯土平台上建造享堂同时流行的现象。至战国,大型陵墓上基本建有享堂,其形制是接近明堂的高台建筑,中山王陵的高台达三级之多。

    战国晚期以前,秦国陵墓的墓上建筑和东方各国有着同样的演化轨迹,文献记载自献公、孝公开始秦国陵墓上就已经有了封土。然而,战国后期秦东陵的四座陵园虽存在高度不同的封土,但发现的7座地面建筑不在墓室上方,说明秦国自战国晚期开始,陵墓上祭祀建筑已经移位,和东方六国墓上建造享堂的情况形成差异。

    秦始皇陵兴建晚于中山王去世半个多世纪,其后的帝王陵墓未发现这种建筑形式,可谓孤独地屹立于中国大地上。段清波说:“因其在中国墓葬史上的独一无二性,我们最后只好称这种建筑形式为‘秦陵式’。”

    扎西多吉的孙子就好象是一个专门问问题的机器人一样,永远都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就好象只要这个世界上有他不知道的东西,那么他马上就会问出来,而回答他问题的这些大人,也都不会觉得心烦,毕竟能够教导一个这么小的天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除非是这些大人不能够回答扎西多吉孙子的问题。

    小男孩子虽然对这些事情没有半点的兴趣,坐在车上也有些无聊,总是动过来动过去的,好象一直在寻找街道上面有没有自己认识的同学和朋友,好在他们的面前炫耀一翻,不过看他脸上最后也没有半点的开心就知道,肯定是没有遇到和他认识的人了,看到自己家快到了,小男孩子赶紧开心的说道:“前面就是我家了。”

    小男孩子的家是一坐二层楼高的小楼,楼房看起来有些古旧,但是还算不上是危房,小男孩子一下车就向自己家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自己身上的钥匙,扎西多吉几人相互笑了笑才慢慢的跟了过去,几个大人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只有扎西多吉的孙子只有一副期待的表情,看来这就是天才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

    扎西多吉的孙子是一个很执著的小孩子,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份执著,才会让他与一般同龄的人比起来大不一样,也正是他成功的地方,但是同样也是他最失败的地方,他将所有的时间全部都利用到了这些事情上面,而其他的事情则是被他放弃了,这就好比得到一样东西,但是同样也会失去一样东西是一样的,只是还不知道到底什么东西重要了。

    小男孩子一跑回家,马上就开始大叫起来:“爷爷,我们家来客人了。”

    扎西多吉听见小男孩子的声音,马上就笑道:“就让你爷爷先休息吧!我们等一等也没有事情的,”谁知道这个小男孩子根本就不管扎西多吉的话,继续向自己爷爷的房间里面跑去,扎西多吉看到之后也只有摇了摇头,周文兵皱了皱眉头想了想才说道:“也不知道这个老者是不是真的能够鉴定出来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

    扎西多吉听完也丝毫不在意的说道:“文兵,其实这没有什么问题的,只要他这里有我们需要的工具,我想凭你以前学的那些东西,自然也能够鉴定出来,到时候只要借他的东西出来,我们自己鉴定,不也是一样的,吗?现在你就放心起来吧!反正有你在旁边看,就不担心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骗子外行人吧!”

    第005卷

    第457章 … 神秘的出土文书(五)

    一阵轻微的咳嗽声夹杂着拖鞋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扎西多吉几人都转头看向另外一个房间,而那个小男孩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扎西多吉的孙子却不管那些事情,而是继续一心一意的望着自己手里面的东西,等了半天才看见一个年幕的老者,披着一件外衣,慢慢的走出来,等出来看到扎西多吉这些人的时候也是一呆。

    老者虽然有些疑惑和戒备的望着扎西多吉这些人,不过马上就笑着说道:“欢迎客人啊!只是家里面比较寒酸,所以就将就一下啊!”说完才对着另外一个房间骂道:“小楠,客人来了,快一点泡茶出来,不要这么没有礼貌。骂完自己的孙子之后才首先坐了下去,扎西多吉几人也客套了几句之后才慢慢的坐了下来。

    老者坐下之后也不客套,直接就开口说道:“这一次要我鉴定什么东西?”说完才注意到扎西多吉的孙子手里面拿着的东西,不过也只是看了几眼便不再多看,因为对于老者来说,这样的东西多半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除非是瓷器或者青铜器这样的东西,恐怕老者才会真正的认真对待吧!周文兵将这些全部都看在眼里,只是轻微的笑了笑没有说话。

    周文兵也很清楚,文物不是每一件都是一样的,因为分为很多的种类和等级,按照文物藏品的定级标准,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列为一级文物。,而眼前的这个文物,在周文兵看来,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所以对于老者的不屑也没有任何的不满,想反还有些赞许的感觉。

    扎西多吉听完点点头笑着说道:“就是我孙子手里面拿着的这个东西,”听完自己爷爷的话,扎西多吉的孙子赶紧将东西慢慢的递过去,不过老者连看也没有看一眼,更不要说是接过这个东西,扎西多吉也不收回手来,扎西多吉见到后,有些尴尬的接过自己孙子手里面的东西,望着自己的孙子,幸好自己的孙子现在还不知道什么叫难为情。

    “说吧!这东西是怎么来的?”老者有些不屑的说道,因为在老者看来,一般的东西就算鉴定下来也没有任何的意义,只不过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工序,混一点饭吃而已,所以根本就没有任何见到文物的激动,毕竟在老者的手里面,的确也鉴定过不少这样普通的东西,所以对这样的东西可以说已经麻木了。

    扎西多吉听完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东西是在龙井风景区里面的一口井里面被挖掘出来的,当时如果没有计算错的话,这东西是被埋藏在地面下五百多米的地方,我当时就在想,如果真的是这么深的地方挖掘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会是一般的垃圾,再怎么说也算得上是文物,所以才来请你老鉴定一下,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可以鉴定文物的人,只是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工具,所以才连夜来找你老人家帮忙鉴定一下。”

    老者听完扎西多吉的话,点点头对着周文兵问道:“你会鉴定?”周文兵听完老者的话,点点头笑道:“我是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毕业了好几年,我也很清楚,文物的鉴定工作其实不难,只是清洗的工作,我知道所需要的工序有很多,只是在你这里,有那些必要的工具,我们现在就去鉴定好吗?因为我们明天还要回去。”

    老者听完周文兵的话,点点头接过扎西多吉手中的文物,对着周文兵说道:“那我们进去吧!”看着周文兵和老者慢慢的走进去,扎西多吉的孙子可真的是着急了,想也不想直接就说道:“周叔叔,老爷爷,我想要和你们一起进去,”说完一脸期待的望着老者,好象在等待着老者给他的最后宣判一样。

    老人家对于小孩子都是很喜欢的,老者转身望着扎西多吉的羽丶子,笑了笑说道:“小孩子就在外面玩就可以了,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无聊就可以看电视,实在是不行的话,就叫那个哥哥带你出去玩一碗,外面可是很好玩的,”说完就转身准备走进去,谁知道周文兵突然看口说道:“老人家,就带他进去吧!”

    对于一个大人要求带一个小孩子进去,老者实在是有些不舒服,皱了皱眉头说道:“你要知道,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情,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对文物的损坏,如果你认为对这个东西的损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话,我也没有意见,反正我事先就已经告诉过你们,只要他进去造成干涉,使得文物损坏的话,一切都与我没有关系。”

    “老爷爷,我保证只呆在一旁,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扎西多吉的孙子赶紧乞求道,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有幸能够碰到这么一件亲眼可以看到,亲手可以摸到的文物,实在是算运气好,如果放弃的话,自己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再次碰到这些东西了,所以此刻才会如此的紧张。

    周文兵见扎西多吉的孙子一脸期待的望着自己,笑了笑说道:“老人家,在考古上面,这孩子可算得上是一个天才,现在是他学习的大好机会,我能够教他的东西也不多,而现在的实际操作才是他应该好好学习的东西,”周文兵说完就听见老者不屑的说道:“再怎么天才,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孩子,那又能够怎么样?”

    对于老者来说,这个小孩子不管怎么样,都比自己的孙子看起来要小,自己每天都在教导自己的孙子这些知识,现在自己的孙子也都没有资格进到这里里面去,更何况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孙子还要小的孩子,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扎西多吉的孙子比他的孙子要小上六岁,只是每一个地方的孩子看起了爱都不大一样,首先就是身体上面的差别。

    扎西多吉的孙子看起来块头比较大一点,所以年龄看上去就要大一点,周文兵听完老者的话,知道再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叹道:“放心吧!如果是他造成的文物损坏,我们都不会怪你老人家的,”老者见这些人都要一意孤行,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叹了一口气便慢慢的走进去,周文兵笑了笑,拉着扎西多吉的孙子就跟着走了进去。

    这里面完全是一个完整的鉴定房间,关于鉴定上面的工作,这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种类多得有些连周文兵都没有见过,扎西多吉的孙子也只是随便看了一眼,便远远的坐了下来,看到扎西多吉的孙子真的如此乖巧的坐到了旁边,老者也笑了笑,直接对着周文兵说道:“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清洗吧!”

    文物的清洗工作比起其他的工作来说,要难上太多,毕竟所有的文物基本上都是从泥土里面挖掘出来的,只要是稍微一个不注意,便会彻底的损坏掉这个文物,比起累人的挖掘工作来说,文物的清洗工作要难上许多,挖掘工作也只是一个消费体力的运动,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用亲自接触到这些文物。

    而清洗工作就不一样,首先必须要保证不能够心急,不管做哪一步都必须要小心翼翼的才可以,今天一个晚上的努力,这件文物终于成功的清洗出来,老者看到文物的第一时间也惊呆了,不可思议的叫道:“这居然是文书,”看到老者此刻的表情,扎西多吉也有些激动的问道:“周叔叔,文书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周文兵稍微想了想才说道:“指公文、书信、契约等。华夏上古到清代末年各历史时期使用的文书。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战国以前属于前期,秦代到南北朝为中期,隋、唐到清代为后期。前期的文书比较简单,中期的各种文书逐渐形成专用的文种名称,各文种也开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后期通用文种的载体都已使用纸张,文书处理程序更加严密,各文种的程式也日臻成熟。”

    据史书记载,华夏古代最早的文书是公元前2000年前帝舜时期史官所记的《虞书》,但原件早已不存。现存最早的古文书是清末开始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刻辞,是殷王室占卜时所刻的文字,属于公务文书,史书记载商代的文书还有册和典,是简的集合体。简以狭长竹、木片作载体。

    把长短相间的简用皮条或丝绳上下两道编连起来,就成为册。把册保存起来就成为典。典册所载内容是当时史官的记录。东晋后期(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纸张首先被用作官府往来文书的载体,而诏令文书和重要奏疏的载体仍用竹、木简,到隋代竹、木简才废弃不用。从周代到清末,文书载体还曾使用金、玉、铜、铁、石、缣帛等物,是为了长期保存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使用。

    文书载体用纸以后,诏书用染黄纸,直至清末。明、清时期向上级官员祝贺的禀启用红纸,一般文书都用白纸。历代文书纸式幅面大小不一。纸张载体用折叠式从元代开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称为本,其余文书用单幅纸,作为官员身份证的诰命文书用卷轴式。清初纸式仍沿明制。中叶以后除诏令文书和个别下行文种外,都改用折式。

    秦代以前没有专门的文种名称,统称为书,通常用文书载体的名称来区别它们的重要程度。春秋战国时期文书开始有了按使用目的加上的笼统称谓:刑法典称刑书,结盟文书称为盟书或载书,君王发布命令的文书称为命书,上级官员告诫属下的文书称为语书,等等。秦代开始制定按不同文件责任者的身份等级和行文目的使用文书的专名,使文书区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称为文种。

    秦、汉以后形成的许多文种,可以概括为三大类:一是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诏令文书,二是臣僚上书皇帝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奏疏,三是各官府相互行文使用的各文种,称为官府往来文书。从唐代开始,国家对文种的名称有了明确的规定,以后宋、元、明、清各代也都有新的规定。清代规定的诏令文书文种名称有诏、诰、敕,是沿用明代文种,经常使用处理政务、告诫臣僚的文书称为谕旨,是新增的文种,制书在明代是文种名称,清代则只作为发布诏令的一种文体。

    清代奏疏沿袭明制,使用奏本和题本,康熙年间又新增一种称为奏折,而奏本则在乾隆年间停止使用。明代官府往来文书下行文有札付、帖、照会、故牒等文种,上行文有咨呈、呈状、申状、牒呈、牒上等文种,平行文有咨、关、牒等文种。清代基本上沿袭明制,并且把明代下行文经常使用的牌文定为法定文种,中叶以后又增添程式比较简便的札文作为下行文种之一,把明代上行文使用的呈状简称为呈,把申状分为评文和验文二种。

    华夏封建社会形成的文书程式,在称谓、用语等各方面都贯穿着等级制精神。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对文书程式已有规定。现存较完全的官方规定,有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颁行的《庆元条法事类》所载的宋代文书程式和《明会典》所载的明代文书程式,但它们都是为一般官员规定,而不列诏令文书程式。明、清两代的文书程式基本相同,文字结构大体分为7个部分:①文件责任者的官衔、姓名,②事由,③,④结束语,⑤受文者官府名称,⑥行文年月日,⑦文种名称和文件责任者签押。明、清文书程式中上级官员对下级行文,为了表示权威,还实行标朱制度,即用红笔填写行文日期,在文中的关键字样上用红笔圈点勾勒,用以揭示下级注意。

    扎西多吉的孙子听完周文兵的话,点了点头发现这本文书上面有一个乌红色的东西,不解的问道:“周叔叔,那这上面这个又是什么东西啊!”对于扎西多吉的孙子来说,只要是自己想知道的东西都会去问,只要是自己不明白的东西,也会去问,幸好遇到的是周文兵这些人,才会将自己知道的全部事情都告诉给扎西多吉的孙子听。

    周文兵望了望文书上面这个标志,笑着说道:“印章是古代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件责任者在文书的某个部位钤盖印章,作为文件生效的标志。印章原称为?或作玺。文书钤盖印章,见于记载最早的是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中叶,当时称为玺书。秦代规定玺作为皇帝印章的专称,用玉刻制。汉承秦制,皇帝、诸侯王、皇太后的印章称为玺,其余官员的印章称为印,或称为章。印章的字体秦代开始用小篆,以后历代官印都用小篆。文书盖印是文件生效的标志,所以一般诏令文书、奏疏和官府往来文书都盖有文件责任者的印章。

    中国现存的古代文书以清代的为最多,有上千万件。明代的文书也有相当数量。此外,多年陆续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以及战国、秦、汉的竹、木简,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古代文书,都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第一手资料。”

    等周文兵和老者三人走出来的时候,扎西多吉和小张赶紧走过来,对着周文兵问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周文兵想也不想,直接就说道:“这是一本古代的文书,”问完才发现身边的老者有些疲惫,正准备劝说老者去休息一下,就听见老者说道:“这是很重要的国家重点文物,我希望你们可以快一点交到国家的手里面去。”

    扎西多吉点点头笑道:“我们就是要鉴定出来之后才去交给国家,只是我一直都不明白,你本来是文物鉴定所的,为什么你的文物鉴定所会倒闭,如果按照道理来说,整个杭州就你一个文物鉴定所,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倒闭的吧!就算你现在没有多少精力来打理文物鉴定所,也可以交给别人吧!免得有人要鉴定文物都找不到地方。”

    老者听完扎西多吉的话,苦笑着说道:“你不知道啊!我这个文物鉴定所本来就私人的,如果没有资金的流动,很快就会支持不下的,文物就好象那些不可再生资源一样,哪里会有那么多要人来鉴定,如果是以前还要好一点,近几年来生意是越来越差,就好象你们今天来,是我这三年来第一次开张啊!”

    扎西多吉听完也忍不住慢慢的皱起眉头来,因为老者说的这些他都明白,做为一个做生意的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看一看怎么样赚钱。

    第005卷

    第458章 … 人心不古

    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顶尖优秀的人才,但是同样也带来了一批批万恶不赦的坏蛋,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如此,有好人自然不会缺少坏人,就好象不可能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是一样的,既然神造就了好人,自然也会为坏人搭建一个舞台,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拥有强横的实力,那么这个舞台就是由你来主宰。

    扎西多吉给了老者三百元的鉴定费用便带着周文兵几人离开了这里,走出来以后,扎西多吉才叹道:“这个世界真的是很现实啊!本来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行业,却因为生活的逼迫,现在连这个职业都不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只能够说是可悲啊!现在的社会早就不再像原来的那样单纯,可以说是人心不古啊!”

    小张听完扎西多吉的话,感叹道:“扎西多吉老爷子,你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啊!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太现实了,以前别人都说是狗眼才会眼人低,现在我看倒是这些人眼看人更低,很多事情你都没有看到,杭州虽然制安上面不错,但是毕竟也有他黑暗的一面,等你看到真正黑暗的一面,再和杭州的外面比较一下你就会知道,每个地方其实都是一样的。”

    扎西多吉点点头,直接坐着小张的车便来到杭州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今天是休息,所以只有一个值班的人,望着那五个巨大的‘杭州博物馆’,扎西多吉的孙子站在下面,如同一个巨大的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周围的信息,对着扎西多吉问道:“爷爷,这里的气息我很喜欢,是那样的宁静和神秘,但是博物馆到底有什么用?”

    扎西多吉听完笑了笑,无奈的叹道:“你爷爷几十年来的经验,恐怕很快就被你吸收干净了吧!关于博物馆的事情,爷爷等一下再给你详细的说一说,因为如果你以后要从事考古这一个行业,对于博物馆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要考察的很多文物之类的东西,都在博物馆里面,所以你现在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扎西多吉的孙子听完点了点头,用他要幼稚的脸庞笑道:“太爷爷告诉过我,人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然很快就会淘汰下来的,所以我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学习的,将身边的一切全部都学完,就算不能够学完,也要去学,不能够让自己有机会后悔,”扎西多吉的孙子的确是一个坚毅的人,要不然以后考古名人之上,他就不会占在榜首了。

    扎西多吉听完笑了笑说道:“关于考古上面的东西,你还是问一问你周叔叔吧!”周文兵听完笑了笑,因为他听到扎西多吉的孙子说的那些话,真心的觉得扎西多吉的孙子已经开始懂事,现在教导他还来得及,如果一个天才从自己的手里面诞生,这可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周文兵自然也不会吝啬的少说一些东西。

    周文兵想了想才缓缓说道:“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溢、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扎西多吉的孙子听完周文兵的话,歪着脑袋想了想才问道:“周叔叔,我想博物馆也不是从有了人类就有的吧!到底它是怎么出现的,又是什么人想到,将过去的东西,全部都收集到这里来?”扎西多吉的孙子的确是问题很多,但是也不像一般人那样,随便找问题来问,而他问的都是一些经典的,而且是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周文兵点点头,指着杭州博物馆那几个字笑道:“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行动中,把搜集和掠夺来的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和稀有古物交给他的教师亚里士多德整理研究,亚里士多德曾利用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教学,传播知识。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了新的王朝,继续南征北战,收集来更多的艺术品。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这座“缪斯神庙”,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演变而来。

    与我们今天见到的博物馆不同,缪斯神庙其实是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里面设大厅研究室,陈列天文、医学和文化艺术藏品,学者们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传说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都是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的。

    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公元5世纪时被毁于战乱。

    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王室由此决定成立一座国家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立,它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公益性成为它的首要职责。从1977年开始,国际博物馆协会把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每年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今年是第2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无论以前人们曾有过多么的辉煌的文明,都无一例外地将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人类在不断地创造着文明,文明却无法永生——这是永恒的法则。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还有一种说法:“博物”作为一个词,最早在《山海经》就出现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王传赞》中也有“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意。到了19世纪的后半叶,我国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博物”的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知识。

    “博物”与“馆”连成一个词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的称呼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晚,仅有一百来年的时间。日语中的“博物”一词来源于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词,而这一来源于拉丁文的词又是出于希腊文meusion一词,它的意思是一个专门为供奉希腊神话中掌司诗歌、舞蹈、音乐、美术、科学等活动的九个女神meusin的场所。

    在古代希腊,另外有一种与现代博物馆性质比较接近的专为保藏宝物的机构,它是一种专门保存版画、珠宝、王室的旗帜和权杖以及其它珍贵饰物的收藏机构。这种宝物库在欧洲其它的国家也有发现。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收藏内容的扩大,原来一些宝物库逐渐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国慕尼黑,两种不同名称的博物馆同时存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时代的转移和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了名称并扩大了规模的博物馆逐渐取代了原来的宝物库,终于成为今天流行的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

    扎西多吉的孙子听完周文兵的话,满意的笑起来,激动的说道:“周叔叔,你真的就像是太爷爷说的那样,是一个大型的词典,不管问你什么你都知道,虽然我现在不能够全部都记得,但是至少我知道了我想要知道的答案,我已经很心满意足了,以后再慢慢的学习这些东西吧!不过我还想知道,所有的博物馆都是一样的吗?”

    周文兵听完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

    扎西多吉的孙子也不考虑,直接就说道:“我的意思是,是不是只要是文物这些东西,都直接就放进博物馆里面去,还是有什么规矩吗?”扎西多吉的孙子的确是一个心很细的家伙,直接就问到了问题的重点,扎西多吉听完也笑起来,马上就回道:“当然不会是这样的,什么东西都要有一个规矩,以后我们需要找什么文物的资料,就可以直接找到啊!”

    周文兵点点头笑着说道:“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四类。

    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和工业艺术博物馆。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的博物馆包括进去的。有些艺术馆,还展示现代艺术,如电影、戏剧和音乐等。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有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

    历史博物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考古遗址、历史名胜或古战场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秘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是著名的历史类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包括自然历史博物馆。内容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

    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后者的内容涉及这个地区的自然、历史和艺术。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

    华夏博物馆在1988年前都是被划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三类,国家统计局也是按照这三类博物馆来分别统计公布发展数字的。

    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主管部门和专家们认为,在现阶段,参照国际上一般使用的分类法,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中国博物馆划分为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这四种类型是适合的:

    历史类博物馆以历史的观点来展示藏品,如华夏历史博物馆、华夏革命博物馆、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等。

    艺术类博物馆主要展示藏品的艺术和美学价值,如故宫博物院、南阳汉画馆、广东民间工艺馆、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徐悲鸿纪念馆、天津戏剧博物馆等。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以分类、发展或生态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体的方法从宏观或微观方面展示科学成果,如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台湾昆虫科学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等。

    综合类博物馆综合展示地方自然、历史、革命史、艺术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东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

    看守博物馆的门卫看到扎西多吉几人一直都站在外面徘徊,有说有笑的样子,当下就给周围巡逻的人打了一个电话过去,很快周围巡逻的人就赶了过来,废话,博物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里可不是一个广场,任何人都可以没事来这里溜达停留的,等被这里巡视的人围了起来,用武器指着,扎西多吉几人才苦笑道:“忘记这里是博物馆了。”

    “你们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其中一个穿着军装的军人直接对扎西多吉问道。扎西多吉也知道,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地方,里面存放着的都是国家重点的文物资料,这里也是犯罪分子最喜欢的地方,如果放手不严密的话,恐怕很多博物馆早就不存在了吧!

    扎西多吉也没有紧张,笑了笑拿出手里面的东西说道:“我们是得到一件文物,想要上交给博物馆,现在可以带我们进去吗?”带头的巡查人员听完扎西多吉的话,看了看扎西多吉的孙子手里面拿着的东西,来这里工作的人,虽然以前或许都不知道,什么是文物,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多少也看到过一些。

    扎西多吉孙子手里面的东西,光看外面就知道是古董,只是还不清楚到底是真的还是仿冒的赝品,带头的守卫仔细的打量过几人之后才问道:“这东西鉴定过吗?还有就是请出示你们的身份证,我们要检查,”说完就将手伸到了扎西多吉几人这里,扎西多吉几人摇了摇头苦笑道:“东西的确是真的,”说完便将自己的身份证拿出来。

    守卫一看扎西多吉的身份证,发现他的籍贯并不是杭州,而是很远的口,当下就戒备起来,幸好检查到小张的身份证后,才对着扎西多吉问道:“既然你不是这里的人,那么得到文物,应该上交给你们当地的博物馆,而不是我们这里,况且今天我们博物馆是关门休息的时间,有什么事情等开始上班以后再来吧!”

    扎西多吉一听顿时就着急起来,赶紧说道:“这位同志,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我们今天也不想来的,但是我们家乡还有事情,必须要就尽快的赶回去,这件东西是在你们杭州的龙井发现的,所以才来交给你,”说完望向小张,小张也赶紧说道:“我就是龙井的负责人,我可以给他们证明,他们说的都是真实的。”

    守卫哪里会给小张面子,直接对着小张说道:“他们如果有事情他们可以先走,你就是我们杭州的本地人,那么就把东西交给你,等明天你自己来上交也是一样的,至于其他的我不想多说,希望你们不会让我们破坏规矩,快走吧!今天这里是不能够停留的,”这些守卫说完便退了回去。

    扎西多吉见这些人一点面子都不给,但是也没有办法,摇了摇头苦笑道:“小张,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这东西你就等着明天再来交给他们吧!我们要赶今天早上十点钟的飞机,现在我们就先去机场吧!”

    ?(:

    ) ( 现代奇人续 http://www.xshubao22.com/2/2566/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