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为了这几艘船的顺利下水,段磊可是清楚朱浩洋这些天的辛苦。如今的荣耀时刻应该留给他享受。再说了,在场大部分的工人可认不得段磊是谁,段磊还是不要去出这个风头好了!
朱浩洋一看段磊的态度,也就没有太过坚持,转身打开了话筒。准备向工人们发布命令。
“现在我宣布,‘玛卡造船’‘天澜系列’快速远洋货轮下水仪式正式启动!”朱浩洋定了定神,高声喊道!
身处各个岗位的工人们虽然很激动,但是他们还是能够坚决地抑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坚守岗位,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种设备。
随着朱浩洋的话声落下。船台上数台大型空气压缩机立刻被接通了电源,嗡嗡地开始了工作。转眼间,人们就看到横卧在‘天澜一号’地下的一大排黑色气囊开始鼓胀了起来,变成了一根根枕木。
在上个世纪,造船厂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式下水滑道来把船坞上建造的轮船推下水,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对轮船底部的损害比较大。
随着合成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中小型造船领域利用橡胶气囊下水的技术也是不断成熟。成为了如今造船新技术的一个亮点。船舶用气囊下水是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工艺,它克服了以往中小型船厂修造船舶能力受制于固定式下水滑道的弊端,发展成为今天极具灵活性的柔性下水技术。
以起重气囊和滚动气囊为主要工具,将船舶承托在气囊上,从修、造场地移入水域或从水域迁移上岸,利用气囊的低充气压力、大承载面积以及大变形后仍容易滚动的特点,先用起重气囊将船舶从墩木上抬起,搁置于滚动气囊上,然后通过钢缆牵引和气囊的滚动,使船舶缓慢的滑入水中。
相比于固定式下水滑道技术,气囊下水技术拥有省工、省时、省力、省投资、机动灵活、安全可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去年,华夏国内的一家造船企业成功地利用80根直径米的橡胶气囊,把一艘排水量超过七万吨的远洋货轮顺利推下水,创造了世界造船领域的一个记录。
在‘玛卡造船’筹备之初,段磊就注意到了这个技术细节,因此从‘叮叮’的资料库中找出了一份高性能橡胶合成技术,交给了‘玛卡园区’内一家橡胶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如今,‘琼岛橡胶’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充气后没平方厘米150Kpa,每米承受里30吨的橡胶气囊,理论上可以承载排水量为8万吨的大型轮船顺利下水。
因此,如今‘天澜一号’仅仅3万吨的排水量,对于这些大型的气囊来说,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当气囊开始缓缓充气的同时,用于把轮船固定在船坞上的各种支架也在工人们的操作下顺利地被拆除,‘天澜一号’一万吨的自重就完全由这60根20米长的巨大气囊进行支撑!
当‘天澜一号’完全悬空的时候。固定在船头上的钢缆开始缓缓卷动,牵引着‘天澜一号’往着距离船坞不到20米的海域前进。钢缆的另外一端,是固定在从海船调过来的一艘排水量八千吨的牵引船上,它将帮助‘天澜一号’顺利下水。
随着‘天澜一号’的不断移动,在场所有的人心都几乎跳到了嗓子眼上,毕竟整个下水程序中,最紧张的时刻来临了!
可以想象,加入这些气囊承受不住‘天澜一号’的重量,出现爆炸的状况,不仅仅是会给现场的工人造成伤亡。甚至有可能使得‘天澜一号’就此搁浅,功亏一篑!
即便是对这些大型气囊性能了若指掌的段磊,也是有些紧张!
毕竟,‘天澜一号’是‘玛卡造船’第一艘下水的产品,假如出现任何状况,对于‘玛卡造船’的士气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有闪失。
为了确保这一次气囊下水仪式的成功,从昨天晚上开始。‘玛卡造船’的工人们在船坞上加班,把船坞下方的斜坡清扫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找来了磁铁,把每一寸土地都吸附了一遍,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金属屑遗落,对气囊造成破坏。
还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囊的承重能力相当不错,正在平稳地承载‘天澜一号’从斜坡上滑下,朝着水里前进。
现在,在场的人都顾不上交谈。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正在斜坡上不断更换气囊、调整空气压缩机运行功率的技术工人身上。虽然这些工人是刚刚来到‘玛卡造船’工作,但是他们已经是造船行业的熟手,因此工作起来也是有条不紊,没有一丝慌乱。
整个现场除了空气压缩机给气囊充气的斯斯声,不远处牵引船引擎的轰鸣声,就只剩下了现场操作工人对讲机的沟通。整个下水程序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
‘天澜一号’庞大的身躯在牵引船的力量下,顺着斜坡一点点往前进,而硕大的黑色气囊犹如‘天澜一号’的轮子一般,承载它一步步靠近海水。
当‘天澜一号’的前端顺利地探入船坞前方的海域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当‘天澜一号’整体滑入了海水之中,也就意味着这一次‘天澜一号’的下水程序圆满成功!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在船坞外面安排的工作人员倒也是挺机灵。一听船坞内的工人一片欢呼,立刻就点燃了船坞广场上一串长长的鞭炮!
随着这封十万只的鞭炮响起,意味着‘玛卡造船’成立以后第一艘万吨巨轮成功下水,它创造了华夏造船业的一个记录!
从开工到下水,只用了两个半月,而它在海面上列装其他设备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堪称神速!
虽说现在的国际造船企业利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建造一艘万吨巨轮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但是那都是建立在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建造的基础上,哪里见过像‘玛卡造船’这样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天澜一号’的成功下水不仅仅是‘玛卡造船’投产之后的一件喜事,更是‘叮叮’所倡导的模块化生产、流水线装配理念的一大胜利!
别看‘天澜一号’的建设工期很短,但是在船坞之外的准备功夫可不少,可以说,‘天澜一号’的胜利是并行工程的成功,也是社会大分工的一个真实写照。
比如,‘天澜一号’所用的各种船用钢板,早在三个月以前‘玛卡造船’就已经根据规格、性能、型号等等向海钢下了订单,海钢则是利用‘玛卡金属’所提供的技术进行生产,在‘天澜一号’开始装配之前送到船坞。
包括燃气轮机、曲轴、螺旋桨、配套设备等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作生产,最终在‘玛卡造船’的船坞汇总,一一装配在‘天澜一号’身上。
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也只有‘叮叮’超强的运算能力才能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配件的生产安排得妥妥当当,若是换成任何一家造船企业,不说管理体系的崩溃,至少也会错误百出,而不像‘玛卡造船’这样完美运行!
……
看到‘天澜一号’整体成功下水,段磊激动地一把抱住了在自己身边的朱浩洋,这将会是‘玛卡造船’向世界造船巨头发出的第一声呐喊,也将会成为帝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一个开始!
‘天澜一号’的成功建造将会给‘玛卡造船’提供大量的实际经验,有了这些积累,‘玛卡造船’将来无论是发展更大吨位的远洋货轮还是发展各种军用舰船,都不会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
作为‘天澜一号’的实际负责人,朱浩洋心中的激动并不亚于段磊,因为他从海船离开,为的就是能够亲手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远洋轮船,为帝国的造船工业、军舰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天澜一号’的顺利下水,也就意味着,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
在当天晚上,海城电视台、海城晚报等媒体,都对‘玛卡造船’第一艘远洋货轮‘天澜一号’的成功下水进行了相当篇幅的报道。在媒体看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奇迹!
第242章积蓄力量
‘天澜一号’的顺利下水给‘玛卡造船’接下来的其他‘天澜系列’快速商船下水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因此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之内,另外两座船坞上的‘天澜系列’也是陆续成功下水。
‘天澜系列’下水之后,并不会立刻驶离巨大的船坞,而是在停泊在船坞内的水面上,造船厂的工人则是借助各种舷梯、吊车等等,把‘天澜系列’后续的设备吊装到船上。
由于‘天澜系列’在设计之初就定下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生产目标,因此包括船上的各种设备接口、管线接口等等都是已经设计好的,配件厂商只需要按照‘玛卡造船’所提供的方案进行生产就可以了。
用朱浩洋的话来说,‘天澜系列’就如同是小孩子的积木一样,一块块拼凑起来!
在海船工作的时候,造船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和体力相结合的艰苦劳动,但是在‘玛卡造船’,因为合理的工序、大量机械的应用,让这一切变得不一样了。
也正是‘玛卡造船’这种把钢铁艺术变成另外一种感觉,让朱浩洋对于‘玛卡造船’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因为‘叮叮’把模块化生产的理念做到了极限,因此‘天澜系列’的建造速度才会如此快,成为了媒体和造船行业关注的焦点。对于‘玛卡造船’超快的建设速度,包括海城当地媒体以及朝廷的一些媒体也都是进行了相当篇幅的报道。
不过。大家对于‘天澜系列’的实用性还有待观察,毕竟一切问题都要归结于具体的使用过程。因此,外界对于建设过程中的细节并不太在乎,倒反是期待‘天澜系列’正式投入运营的那一天!
或许,‘天澜系列’的商用生涯才能证明这种模块化生产的优秀!
……
三艘‘天澜系列’的顺利下水也表明,朱浩洋为首的领导层,是可以把‘玛卡造船’的工作做好的。
“老朱,接下来你就要辛苦一点了!”下水仪式结束之后,段磊等人群走散后,特意把朱浩洋留了下来。
三艘船的下水并不代表万事大吉。而是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更艰巨的任务还在后头呢。
朱浩洋带领的船厂领导层除了要管理好‘天澜系列’的日常管理之外,还需要配合中远的建设集团,做好剩余七座大型船坞的建设工程,此外还要对外招聘数以千计的员工,任务很重。
根据‘玛卡造船’的远期目标,‘玛卡造船’将会在造船工业区沿海一线建成10座大型船坞,今年以内有2座竣工。其余的5座则是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建成。
这10座船坞中,最小的可以承建23万吨排水量的船舶,最大的则是可以承建超过10万吨的特大型船坞,如果这10座船坞满负荷运行,一年可以建造的商船排水量将会超过一百万吨!
由于这些船坞的建设工期短,任务重。就需要船厂的技术团队和工程承接方的密切配合,因此朱浩洋身上的人并不轻松。毕竟,相比于国内外的其他造船企业,‘玛卡造船’起步的时间太晚,要想迎头赶上。也只有争分夺秒了。
“这个你放心好了,船坞的工程不会出纰漏!”朱浩洋明白段磊担心的问题,接口说道。
朱浩洋在‘玛卡造船’的时间越长,对于这家新兴企业的活力以及发展潜力也就更清楚。虽然‘玛卡造船’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但是无论是工作效率、技术水平都是比海船这样的庞然大物高出了许多。虽说‘玛卡造船’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过海船的造船吨位,但是在高端商船甚至于军用舰艇的发展前景上。‘玛卡造船’比国内任何一家造船企业都有优势。
如今的朱浩洋已经把‘玛卡造船’当成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自然不希望出现任何纰漏。因为,朱浩洋发现,‘玛卡造船’是最有可能实现帝国深蓝海军梦想的一家企业。
以‘天澜系列’为例,将来只需要对这系列商船进行改造,更换大功率燃气轮机、加装装甲钢板、武器系统、电子对抗系统和雷达、声纳等等,‘天澜系列’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快速驱逐舰、巡洋舰等等!当然了,将来海军也可以利用‘天澜系列’为蓝本。设计建造各种用途的军用舰艇,变成航母编队的护航舰艇!
作为‘玛卡造船’的负责人,朱浩洋从段磊这里看到过相当多的技术资料,知道‘玛卡造船’已经在航空母舰、大型军用舰艇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技术积累,现在就等着一个契机进入军用舰艇制造领域。
因此,朱浩洋清楚这一两年‘玛卡造船’的主要任务是适应造船节奏、锻炼队伍,等待和军方合作的机会。
一百五十年前,前朝的腐败无能让洋人用坚船利炮撬开了国门,最终国土沦丧,民族遭难,终于让很多仁人志士明白了科学的重要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在追求海洋强国的梦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却依旧无法实现一百多年来一直期盼的梦想。
我们国内游无数的造船厂,可以制造出三十万吨的油轮,每年制造的船只总吨位六千多万,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但是我们却依旧只是国外厂商的加工基地而已。
我们造船厂使用的船用钢板,大多都是我们国内钢铁厂出口的粗钢经过国外钢铁巨头的精加工之后进口而来;我们使用的大型船用轮机核心部件都是国外产品;曲轴、螺旋桨等等关键部位。大多也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
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造船工业看似强大,但实际上并没有能够掌握核心的技术,并不能获得整个产业链上更多的利润和好处。这一点,从我们国家依旧还没有能够制造出万吨军舰,无法造出航空母舰就可见端倪。
我们国内生产的船用钢板无论是耐腐蚀性、刚性、强度还是延展性,都和国外领先厂商有着相当的差距,在民用船只的市场上都无法竞争,更别提要求更高的军用舰船上面了。
当初朱浩洋和段磊在‘海船’的船坞上初见。就发现彼此拥有共同的目标,这才走到了一起,如今在‘玛卡造船’工作的这段时间,朱浩洋看到了为帝国建造深蓝海军的希望!
……
“技术工人以及科研人员的招聘也要抓紧,有什么需求和人力资源部配合,从明年开始,船厂将会进入繁忙的生产高峰期!”目前船厂最令人担心的莫过于员工的匮乏,因此段磊也是特别嘱咐了一声。
整个船厂才有三座船坞投产。将近两千名的一线员工勉强可以满足现在的人员需求,但是一旦另外的船坞投产,人员缺口就不是一丁半点了。目前,‘玛卡造船’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都是非常紧缺,必须在年底之前招聘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员工,加以培训之后才能赶得上其余船坞的投产。
在‘玛卡造船’投产的那一天。在香江集团李超人的牵线之下,香江远东航运的掌舵人栋建成和段磊初步达成协议,将把远东航运10艘10万吨级别的标准集装箱商船订单交给‘玛卡造船’。因此,在今年年底前‘远航物流’六艘快速商船的工程结束之后,‘玛卡造船’并不愁没有工程。
10艘万吨集装箱船足以让‘玛卡造船’五座船坞干上一整年。除此之外,‘玛卡造船’还将会迎来一些潜在的订单。如此一来,员工匮乏的问题就摆在了段磊和朱浩洋的面前。更何况,段磊的目标是成为军方指定的航母建设基地,自然是要在此之前做好各种准备。
“我们已经在媒体上发布各种招聘信息,并且通过船厂员工的私人关系。开始在国内各大造船企业中挖角了!”朱浩洋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把目前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段磊汇报了。
在海船工作的时候,朱浩洋最是讨厌民营企业利用薪金优势把国企辛辛苦苦,花费大量资金、精力所培养出来的技术骨干挖走,不过,当朱浩洋变成‘玛卡造船’的领导者之后,对于这种行动,他的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弯。
毕竟。如今的‘玛卡造船’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技术骨干,要想不耽误企业的发展,挖角是唯一的途径。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说的就是朱浩洋如今的状态。
“不要怕花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对于朱浩洋的工作,段磊还是很满意的。
只不过有时候也许是因为朱浩洋刚刚进入‘玛卡科技’的缘故,他还是有些拘谨,很多事务的处理上还放不开,总是需要向段磊或是段秉义请示。因此,段磊也是鼓励他,给了他足够的权限,希望他能够更主动一点。
在船坞上,在‘天澜一号’的边上,段磊和朱浩洋就‘玛卡造船’未来的一些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为‘玛卡造船’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全球的造船巨头来说,‘玛卡造船’的快速崛起或许只是一个小插曲罢了,但是若干年之后,他们才发现,狼来了!
不过,如今的‘玛卡造船’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
……
在‘玛卡造船’进入正轨的同时,‘抗癌Ⅰ号’注射剂生产基地的建设也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生产基地的设计施工方案照例还是由‘叮叮’全程掌控,韩世元带领着施工团队只需要按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太费脑筋。对于韩世元来说,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行业这么些年以来,这几年的工程做得最舒心!
生产基地的设计施工方案照例还是由‘叮叮’全程掌控。韩世元带领着施工团队只需要按图施工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太费脑筋。对于韩世元来说,自己从事建筑施工行业这么些年以来,这几年的工程做得最舒心!
每一项和‘玛卡科技’相关的工程,在那些详细的设计施工方案面前,都会变得异常简单,让韩世元少死了一大堆脑细胞。
有时候,韩世元甚至都在想,要是每一次施工都是这样,这工程也太好做了。
整座生产基地的主体工程采用了合金钢材浇注混凝土。外墙用空心砖垒砌的施工方案,因此施工速度是相当快。当然了,注射剂生产基地的主体建设是最简单的,技术含量不高,整个工程的施工关键在于100级洁净厂房的建设以及生产基地周边的绿化建设等等。
现在,工地上是一派乱糟糟、尘土飞扬的场面,但是,施工工地边上立着的那块巨大的效果图。让人们能够了解到这片区域将来会成为‘玛卡基地’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只不过现在呢,工作还是需要一步步地进行下去。
……
沈淮玉带领的‘玛卡医药’技术团队已经全体离开海城前往东南亚的小岛集体度假,但是‘玛卡医药’采购仪器和生产设备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
‘抗癌Ⅰ号’的成功让段磊对于‘玛卡医药’的未来前景保持更多的乐观,因此在‘抗癌Ⅰ号’还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时候,段磊就决定扩大‘玛卡医药’的研究所范围,对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疾病进行研究。
因此。在沈淮玉带队离开海城去度假的时候,‘玛卡医药’招聘人才、购置设备的脚步并没有停下。
关于这些问题,段磊也和沈淮玉有过沟通,沈淮玉认为自己的精力有限,能够做好‘抗癌Ⅰ号’的工作以及后续的研发就已经是极限了。因此关于其他一些药物的研发工作,还是希望段磊交给别人来负责。
沈淮玉的表态让段磊轻松了不少,毕竟沈淮玉是‘玛卡医药’的元老级人物,段磊在‘玛卡医药’的发展规划上,肯定要照顾到沈淮玉的情绪。如今沈淮玉没有想要把一切都揽入怀中的想法,段磊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成立两个新的医药研究项目组。针对糖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进行研究。
不过到目前为止,普通的科研人员倒是很容易招得到,就是两个项目组的学术带头人不太好找。
为此,段磊还是采用了老办法,通过猎头公司寻找目标,又通过海城大学医学院的一些关系,在全国范围内甄选适合的首席科学家。
其实,段磊并不知道。因为‘抗癌Ⅰ号’在美利坚的成功,已经在国内医药行业内造成了巨大的轰动,而作为学术带头人的沈淮玉也已经从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一跃成为了国内知名的药物专家!
所以,一听‘玛卡医药’将会开启两个新的研究方向,招聘学术带头人以及科研人员,就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一块巨石!
这些日子以来,‘玛卡科技’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接到了很多咨询电话,不少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科研人言都希望加入‘玛卡医药’,加入新项目组中。
毕竟,在‘玛卡医药’工作,一来有可能因为药物研发领域的重大突破,成为国际知名的药物专家,另外‘玛卡医药’给予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可不低。
面对名利双收的诱惑,很少有人能够忍得住!
不过,对于段磊来说,这段时间的面试工作让他无比憔悴,因为滥竽充数的人也实在太多了!
目前,我们国内的大学实行的是行政化管理,大学以及科研机构里做主的并不是那些真正具有科研能力的学者,倒反是一些已经完全行政化的学者。这样一来,这些行政官员把什么好处都给占了,却把一些真正的珍珠给遗落在民间。
比如,一位年轻的学者想要在一些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他的署名就要有一些院系领导的名字,甚至还排在前面。这样一来,这些领导明面上的论文数量、学术成果就比一般学者要高得多,在评选各种职称的时候,又占据了更大的优势。
这些日子,段磊面试了不少拥有正高级职称、乃至于国家‘扬子江学者’、享受内阁特殊津贴的一些所谓的‘药物专家’,却发现他们是彻头彻尾的行政官员。段磊都在怀疑,这些官员究竟有多久没有参与一线的科研、教学任务,难不成他们还以为,凭着一大堆证书,就能够成为‘玛卡医药’的首席科学家?
不得不说,‘玛卡医药’开出的优厚条件还是很让人心动!
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人选,段磊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一些年轻的学者身上,因为虽然他们的资历很浅,但是却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至于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砖家叫兽’,段磊还是敬谢不敏了!
第243章国防工业
在‘玛卡医药’招兵买马,筹建新项目组的同时,‘玛卡科技’另外一个重头项目,‘飞鹰项目’在江子川的主持下,已经正式拉开了序幕!
张向红拿着一大堆样品以及测试报告从‘玛卡科技’返回帝都之后,立刻引起了总装备部领导以及军委高层的高度重视,特意组织了国内战机研制的权威专家对‘玛卡科技’所提交的报告进行详细的评估。
如今,帝国海军已经开始利用‘辽东号’航空母舰进行人员的训练,新型常规动力航母的建设也被军委提上了日程,因此作为最重要的配套工程,新型舰载机的研制也需要同步进行。
毕竟,如今国际上研制一种新型飞机所需要的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还是短的。
以美利坚帝国f黄蜂舰载机为例,它1972年开始立项,最终在1983年才开始进入美利坚帝国海军的服役行列,足见其研发过程的艰辛。
目前,华夏帝国第一代舰载机j15是由罗刹帝国s33原型机t10k发展而来,只能算是一个过渡产品,并不会成为帝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机。根据原有的计划,军方打算利用八年的时间,研制一种全新的舰载战斗机,争取在2024年让舰载机加入现役。
如今,帝国内部居然有民营企业宣称可以研制出比大黄蜂更强大的舰载战斗机。而且还有可能极大地缩短研发时间,这如何能不让军方高层震惊呢?
为此,军方体现出了一贯的高效率,在张向红返回帝都的第三天,就举行了技术研讨会,帝国内对军用飞机以及新型材料有着深厚造诣的国宝级专家云集帝都。
结果很令人意外!
无论是‘霹雳火’还是各种新型材料的技术参数都让军方的权威专家惊讶,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玛卡科技’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居然拥有如此深厚的技术底蕴。
根据专家们的初步估算,只要战机采用‘霹雳火’涡扇发动机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玛卡科技’所提出的性能完全可以实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帝国已经拥有了一款可以和西方国家相媲美的三代半先进战机,虽然它还只是存在于纸面上而已。
毫无疑问,来自于‘玛卡星球’的先进技术很轻松地就征服了专家们,从技术方面来说,‘玛卡科技’完全可以承担起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只需要给‘玛卡动力’补充足够的高素质科研工作者,‘飞鹰战机’的研制、试飞和量产工作就可以立刻进入正轨。
但是,在帝国内部。有关军工装备的研制、生产大多都是由帝方的研究所、定点企业进行操作,从来没有开放给民营企业的先例。一旦把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交给一家民营企业,将来发生泄密事件的话,责任由谁来负?
为此,总装备部和军委高层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一部分官员希望能够把‘玛卡科技’所掌握的技术交给军方。由军方组织人员进行研制,军方可以考虑给予‘玛卡科技’和段磊足够的补偿;甚至可以让‘玛卡科技’的技术团队参与到新型舰载机的研制过程,前提是军方要拥有整个项目的控制权。
不得不说,军方已经做出的相当的让步,若不是‘玛卡科技’所拥有的潜势力让军方高层有所忌惮的话。换成别的企业,恐怕就没有‘合作’这个说法,而是变成了‘征用’。
在一个国家里,军方虽然平时不显山露水,但是它的力量却是一般人无法忽视的!
不过,有另外一批官员认为。帝方装备的研发、制造应该逐渐向民营领域开放,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国防建设的工程中来。以美利坚帝国为例,他们的军机、军用舰艇包括其他各种战略武器,大多都是由波音、普惠、通用、马丁等等企业承担研发制造工程,但是所谓的泄密想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由此可见,是否有民营企业参与研制,并不是泄密的关键,而在于如何完善保密制度?
其实。这两种观点就是帝方对于现行的军用装备保密制度所拥有的不同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帝国这数十年以来的国防建设战略思想的变迁。
在帝国成立之初,帝国遭受地方主流社会的敌视,战争阴云时常隐现,给新生的帝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太祖、太宗等领导层更多的是采取了‘广积粮、深挖洞’的做法,对于高精尖的国防科技研制工程采取了规格最高的保密制度。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两弹一星’包括j8、j10等等一系列国防战略力量被科研工作者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研制出来,极大地增强了帝国的国防实力。
也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保密措施让西方国际无法真正了解华夏帝国的战略力量,投鼠忌器,使得华夏帝国迎来了难得的喘息机会,最终茁壮成长。可以说,有了这种几乎苛刻的保密制度,华夏帝国才拥有了如今的国际地位。
因此,严格的保密制度在军方以及朝廷的高层中,颇有市场!
不过,如今时过境迁,帝国国防工业所面临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如今军方各大科研院所、军工企业中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甚至有些研究所已经无法保证日常的科研工作。毕竟,这年头很少有人会因为心中的信念,和江子川的父母一样,愿意隐姓埋名为帝国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在那个年代。像江子川父母这样的人很多,但是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需要被人承认、需要更好的生活条件。
而且,完全依靠军费开支而生存的军方研究所、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逐渐失去了活力,创造性正在一点点消失。
因此,军方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提出,在新形势下向美利坚军方学习,逐步开放军用装备的研究、制造领域,整合更多的力量。此外,和可靠的民营企业进行合作。将有利于军方闲置的人员、设备发挥作用,减轻军方的负担。
要说起来,现在已经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军方即便把各种军用装备的研制工作进行高度保密,也无法阻止西方国家从各种渠道获取详细的技术参数。
前两年,帝国的一款主力反舰导弹技术参数以及设计原理等等都已经在媒体上被完全揭露,但是帝方却依旧认为这事关机密,一直藏着掖着。由此可见。军方所谓的保密制度在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幌子罢了,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可以说,帝国的军工领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或许只有改革,才能让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
三年前高宗即位,他开始着手推动帝国zhèngfu以及军方的体制改革。试图减少帝国内部的官僚主义,给很多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不过,高宗的做法很是受到了一些年轻官员的支持,毕竟偌大的帝国,僵化的官僚主义再持续下去的话。将会有可能影响到帝国的未来。
当‘玛卡科技’站出来试图参与军工产业的建设,就被很多年轻官员视为打破现行制度的一个契机,因此‘玛卡科技’在军方还是拥有很多支持者。
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由高宗拍板,由‘玛卡科技’负责承担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军方抽调科研人员支援。各个军工企业全力配合!
可以说,‘玛卡科技’拿到新型舰载机的研制项目,不仅仅是‘玛卡科技’先进技术的胜利,更是唐家在军方的潜势力的一种表现。
若不是有‘玛卡科技’先前向军方提供弱化版本‘魔鬼真菌’以及其他一些技术的前提,军方对于‘玛卡科技’duli承担新型舰载机研制工程的请求估计都不会进入讨论的阶段。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军方在‘玛卡科技’这里取得了好处。自然不好意思对‘玛卡科技’横眉以对。
另外,唐家老太爷从第一次国内战争开始,就已经参加了军队,是军方著名的开国元勋;而唐老爷子也是目前国内硕果仅存,参与了建国后西南地区两场战争的高级将领之一,在军方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在唐老爷子的支持下,‘玛卡科技’已经算不上是普通的民营企业,它能够进入军用装备研制领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
根据‘玛卡科技’和军方所签署的协议,军方将会把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交给‘玛卡科技’,并且根据‘玛卡科技’的请求,从军方的科研院所抽调足够的科研人员参与研制工作,而在研制新型舰载机的过程中,军方的军工企业、大型特殊设备如高速风洞等等,都会向‘玛卡科技’全程开放。
可以说,这样宽松的条件对于华夏帝国的民营企业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优厚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玛卡科技’已经和军方自身的科研院所拥有了同等的地位,这在帝国内部,殊为不易!
当然了,‘玛卡科技’的支持者之所以能够说服其他的反对者,‘玛卡科技’所承诺的一切科研费用包括租赁设备、制作样机等等项目所产生的费用都自己承担的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说,从‘新型舰载机’的立项、研发到样机的制作、试飞费用等等,都要由‘玛卡科技’自己承担,如果将来舰载机不能获得军方的订单,一切的投资就算是打水漂了。
对此,段磊并没有什么异议!
毕竟,‘玛卡科技’的技术底子摆在那儿。新型舰载机的性能可以预期,再加上唐家以及‘玛卡科技’自身的影响力,军方自然不会在舰载机性能优越的情况下,取消‘玛卡科技’的订单。
新型舰载机只不过是一个开端罢了,只要‘玛卡动力’的产品赢得了海军航空兵的订单,段磊就会以‘霹雳火’涡扇发动机为核心,研制更大马力、性能更优越的路基歼击机、轰炸机等等机型,进而赢得帝国空军更大的订单。
段磊也是想借助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程,向军方展示‘玛卡科技’的技术力量,为将来进军大型军用舰艇、航空母舰和潜艇等研制领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军委的决议下达的那一刻开始。‘玛卡科技’就已经是进入了新型舰载机研制的时代,在未来的一年多里,它将会成为帝国内部第一家参与大型军用战机研制的民营企业。假如,‘玛卡科技’在这个项目的表现良好,它将来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更多的订单,最终成长为帝国乃至全世界著名的防务公司。
军方的动作也很快,立刻开始按照段磊所提供的要求,从军方的科研院所、军工企业抽调骨干人员。紧急奔赴‘玛卡科技’,正式加入‘新型舰载机’的研制项目组!
……
“段总,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可就是你手下的小兵了!”再一次来到‘玛卡基地’的张向红显得异常热情,握住段磊的手,连声说道:“请多关照!”
和第一次来到‘玛卡科技’时那种心理优势相比。张向红这一次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因为他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
以前张向红是作为总装备部的代表前来‘玛卡科技’检测材料,了解‘玛卡科技’在新型舰载机研制项目上的一些准备工作,因此他是官,‘玛卡科技’是民。两者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这也是颇为符合帝国官本位的一些特性。
但是,在军委经历了‘新型舰载机’研制工作的争论之后,张向红能够清楚‘玛卡科技’在朝廷和军方高层中的巨大影响力,自然也就不敢在段磊面前摆谱了。再则,如今的张向红成为了军方负责对‘新型舰载机’进行联系的人,和段磊关系是否融洽。将会影响到他在军委高层眼中的形象。
张向红知道,只要自己把这个联络官做好,将来成为将星指日可待;但若是他敢于怠慢‘玛卡科技’,导致项目进展不顺利,恐怕他在军方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不得不说,张向红是一个聪明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摆正了心态,开始向一个合格的联络官转变。
“‘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由张主任负责各方面的联络、衔接。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段磊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将来无论是仪器设备的租用、人员沟通以及零配件生产等等,都还需要张主任多多帮忙,共同努力把项目做好!”
对于段磊来说,由张向红担任项目组的联络人,比其他人更让他放心!
一来,张向红好歹也是个熟人,根据唐老爷子反馈过来的信息,张向红为人还算正值,不会因为一切乱糟的原因对新型舰载机的项目造成不良影响;二来,张向红是技术官员出身,这就决定了在和军方沟通、协调设备、人员和生产的时候,不会发生一些误会,这一点是段磊颇为看重的。
“由于军委对于保密措施的要求颇高,我希望对‘动力大楼’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程序,并且开始对员工们进行详细地甄选!”不得不说,张向红进入角色很快,开始向段磊提出请求。
由于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关系到新型航空母舰未来的战斗力,因此张向红很明白保密措施的重要性,在他进入项目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保密措施进行检查,并且将会制定相应的保密方案。
对于参与‘飞鹰战机’项目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张向红将会让军方的情报机构以及帝国安全局进行甄别,并且和每一位工作人员签订严苛的保密协议,确保整个项目组都处于军方的监控之下。
张向红的这些动作,也是国际惯例!
“这个没有问题!”对于张向红的表现,段磊很是满意。
在段磊看来,张向红的到来可以让项目组和军方各个机构之间存在一个很好的缓冲、沟通机制,让新型舰载机的项目进展更加顺利。
如今,‘飞鹰战机’项目组有江子川负责科研工作,张向红负责外部环境的沟通等等,可谓是相得益彰。 (精彩小说推荐:
)
( 超级生物帝国 http://www.xshubao22.com/2/2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