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员,有的农民因此成为专业剧团的演员。
爱演戏的村民每天早起在河湾里练声,“哦……啊……”声满河湾飘荡。赵家川有位叫陈砖磨的老人,早年是旧政府兵,华夏国胜利之后就在赵家川落户生根了。老人特别迷戏,演戏也是出了名的。他最拿手的好戏是演《破宁国》中的徐彦章、《三对面》中的包文正。
80岁时躺在炕上病得很重,去家里看望他的亲戚知道他爱戏,见面就说他年轻时演戏有多么好、多么好。老人听乐了,从炕上跳下来就演将起来。一次,老人穿件背心、光着脚片子,在地上演了半天,上炕躺下再也没起来,一命归天了。
同村还有一个叫张嘉积的老汉,是方圆百里的“名旦”。他扮的“旦角”叫台下的女人眼红,把男人们也都迷住了。他77岁时还上台,只是耳朵不灵了,听不清乐器的调门,在回马门子上不小心摔了个跟头,从此才退出戏台。
平时村民也是一边耕地一边满山满洼地吼几嗓子秦腔。闲下来最爱看的是《杀庙》、《下河东》、《三娘教子》、《花子仁义》等戏,有时还为戏里啥人的啥唱法争个面红耳赤。
好年景,每年唱戏时,村民演员就主动组成班子上台表演。一般从正月初三一直唱到十五。戏开台前,先唱一段“神戏”,即给神唱戏,叫神仙也跟着农民乐一乐。然后让他们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以祝愿来年的好年景。
农民常年辛辛苦苦把东山的日头背到西山,秋收一完,大冬天躺在那热烘烘的炕上,不吼几句“秦腔”心理怎么也感觉不踏实。好事的人就跑东家串西家招呼着大家组成社伙团唱戏。
在那个队(村)唱戏前,都提前安排好到谁家吃饭。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戏唱到快结束时就要举行大会餐,俗称“奠台”或“烧暖锅”。同城里人说的吃火锅很相似。
开始奠台,先在戏台中央摆几张桌子,把每家送来的暖锅子一溜摆开,然后在戏院子里找几位最年长者和管事的上台同演员一同吃锅子。吃锅子时放几串炮,有的地方还要给演员挂红,满戏院子腊肉飘香,诱得人口水都流下来了。
吃完锅子,接着演戏。戏后传出谁家的婆婆调教出的媳妇子做的“奠台”饭做的好,谁家的人品好,从中判断出那个村的人对戏演出的支持,那是一种荣耀。
赵一丹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那能不喜欢看戏呢?更有意思的事是,看戏人和演戏人,都愿意去这种场合。我们现在都知道,如今的娱乐圈也是一个风月场。今天是这个明星与那个明星的绯闻,明天那个明星与另一个明星的绯闻,虽然很底俗,但是人们乐此不彼。就如赵本山的那个徒弟小沈阳,那个特俗的人物,反而成了圈内最红的名星,一年的广告费都能挣一个多亿,人真是钱多了烧得荒。
自然,那时也一样,在这个小山村里,唱一台戏那可是非常热闹的事,牵扯的事也是比较多的。但人们都很乐意为这事付出。就是不会唱戏的人家,也是特别地支持唱戏人的。青年男女,老人小孩都是观众。赵一丹和彩娥自然也是少不了看戏主儿。
赵强就知道他们会来看戏。在戏场上他们肯定会碰面,并且他们的感情戏会愈演愈烈。如果要抓一个现行,让彩娥主动退出,这事也好办多了。
第一次教育赵一丹失败了,为什么赵强还是不死心呢?因为无论如何,家里果真能出来个高材生,那是天大的事,也是祖祖辈辈人都盼望的好事。同时记载到“家谱”上去的大事,这种精神都能鼓舞几代人,让下代,下下代人更加有出息。
这种光环能传好几代人,一但提起就是人人称颂的事。会成为赵氏家族中的精神领袖,比家财万贯还来劲。也不会让外姓和同姓人一张口,几辈人出不了人才就变驴的这一侮辱性的话。
第048章 思想魔变
第048章思想魔变
赵强深知,要帮弟弟解脱感情纠葛,就得抓住这次机会,跟踪赵一丹,看他是否真与彩娥在一起。
赵一丹天生有些神经质,敏感,多愁善感,自信自负。有远大报复,但是又有强烈的自卑感和特别的懒惰。这种人经不住挫折,感情冲动易暴躁。虽然在村里长辈面前表面的很好,但是心里高傲,我行我素,目空一切。如何教育好弟弟,真让赵强动了些恼筋。
果不其色,在戏场里赵强发现了赵一丹与彩娥的行踪。赵强悄悄地跟出场外。
初恋中的人最容易冲动。赵一丹与彩娥溜出场外后,两人热情澎湃,尽量走到离人远处,聊他们的切心话。到了一个避静处,两人相拥抱,热吻。
“啪——”一个很大的土坷垃打在他们两人的身边。接着传来一声鬼叫声:“呜——娃——”“啥东西,有鬼叫声?”彩娥从热吻中惊醒过来,吓了一身冷汉。
“不用怕,没啥的,肯定是有人捣鬼。”虽然如此说,但是赵一丹感到无比的害怕。“真有鬼?”总之两人所处的位置黑灯瞎火的,也不是很安全。于是两人匆匆忙忙离开那儿,继续看戏。
赵强看到这一招奏效后,想至少今年再不会出什么事了。第二天,赵强又发现,赵一丹与彩娥去了避静处。
随后又跟着来。赵强照样学鬼叫,可是这次没有成功,赵一丹来了个突然袭击。向着叫声直冲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把钢尺,一幅要拼命的样子。赵强一下子显的手足无措。
于是不得不壮起胆子说:“干什么?站住。”“怎么是你,哥?你这是干么?”赵一丹有些生气地问。
“那你干什么?我不是给你说过。”赵强一时没反应过来,就这么说了。想不到这事更加激怒了赵一丹。“你管得着吗?”“什么管不着,我是你哥!?”
彩娥听到是赵强,就显的无地自容,转身跑了。赵一丹那无名的火就上来了。“赵强,你搞什么鬼。你啥意思啊。”“很简单,上学期间不准找对相。这样会影响你的前途的。”
“赵强是你无能,反而来干涉我,凭什么?”赵一丹竟把这事牵扯到赵强的伤心处。“啪”一个响亮的耳光甩在赵一丹的脸上。“你敢这样跟说话,我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
“我不想活了,你管得着吗?”赵一丹转身跑了。赵强追了两步,又停下。赵一丹正伤心,这样追真会逼出事来的,心理顿时丧气极了。看来这一次的教育又失败了。
赵强的教育反而没有促进赵一丹的思想转变,反而增加了兄弟的仇恨和思想上的坠落。
赵一丹那年初三。中期试时,学习成绩从前三名降到二十名。班主任找赵一丹谈话,问为什么学习成绩下滑的这么严重呢?赵一丹没有给老师解释,只是说,他头痛,老发晕,记忆力下降。
其实学习成绩的下降只有赵一丹心理清楚。自从他与赵强闹矛盾后,思想上就有了一种对学习的仇恨。心想:“你赵强让让我学习,我就学习?你赵强让我考大学,我就考大学?我偏不会随你的愿。有本事你自己考啊,把希望寄到我身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再加之学习的好与坏,赵一丹父母从来没有过问过。学校离家远,赵一丹住校,每周才回一次家。回家之后什么农活都不干,家里人让他一门心思地学习。就是农忙时也不怎么要求赵一丹干农活。
去学校时,母亲就给他准备好吃的,赵一丹吃得胖胖的。要钱的话,只要赵一丹一张口,父亲准会想办法给他的。实际在学校也花不了少少钱。但是赵一丹反而觉得父母就像例行公事一样,从来不关心他的学习。
念书多年,赵一丹只记得父母只问过一次学习。赵一丹说是班里的前三名。赵万里高兴地说:“我娃学习好着来好好学。”
赵万里一高兴还讲了一个赵一丹小时候的笑话:“你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坐到一起吃荞麦面饺团。我让你去给我舀饭,结果你去了舀不动,跑来说:‘妈,妈,饭冻到锅里了,我舀不动。’全家人当时就笑得喷饭了。你说大夏天的能把饭冻到锅里?不过这能看出来你自小聪明。”
家里人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赵一丹学习的上进信。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反而让赵一丹对生活的疾苦缺少了全面的认识。遇到一点小挫折就灰心丧气。并染上一个恶习“打飞机”,还时常做一些不健康的梦,夜遗时有发生。
长此赵一丹得了肾虚症,记忆力衰退,体虚乏力,精神委靡,视力下降,头晕眼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学习。天生体虚的赵一丹又得了一个“寒散”病。这一切折磨的赵一丹都想自杀,甚至担心自己的命不久已。思想严重地出现,报着混日子的态度。
结果到中期试,赵一丹成了班里的倒数第一名。学校找家长劝赵一丹退学。老师说,赵一丹这一学期来,精神不好,两眼发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发呆,思想跑毛。是不是得了什么病,请家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
出校门后,赵万里说:“娃,如果不想念书就算了,回家跟我种地走。我们几辈人没有一个能念成书的。你爹我也是,看来你考学也是没有希望了,又是一个倒牛后半截的人。”
听说要去医院检查,赵一丹心虚的不敢去。怕医生检查出他手淫那事。但赵万里还是强带赵一丹去医院检查。到了乡医院大夫检查结果是:肾虚,有些神经衰弱,需要在家里静养。赵万里打死也不会相信,这么大的一点娃娃牙,怎么会得了肾虚病。
在路上,赵万里痛苦的想不明白。老祖坟里没有这个脉气,看来想让家里出个大学生那是没有希望了。真不知前一辈子在哪亏了人,这一辈子又生这么一个孽子来。
赵万里一路无话,赵一丹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心想:“医生肯定告诉父亲了什么,或许父亲识破了什么。”
真是天公不作美,偏偏又下起了漂泊大雨,结果到了西岔河。山洪暴发,整个河床都被大水漫过。赵万里看了看河水,说:“丹儿,大来背你过河。”
赵一丹不通同意。赵万里说,娃你身子虚,这么冷的雨水会惊坏身子骨的。十六七的赵一丹,也有八九十斤重。赵万里背着赵一丹在一尺多深的洪水中跌跌撞撞地前行。不一会赵万里气喘如牛。
赵一丹要从父亲的背上下来,可是赵万里死活不让下。“娃,大老了,没啥的,你还年轻,要注意身子骨,不能年轻轻的搞成一个病身子。书念不成没啥关系,大不了做个农民。可是身体坏了,那就一辈子什么事都干不成了。
当农民种地也不是好农民,苦死苦活还不长命。大就你们弟兄四个,你们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学习是啥,大不懂,但是就象耕地,只有认真对待,才能把地耕好,耕肥。如果你对他不好,它会报复你,一年辛苦下来,没有一点收成。”
赵一丹听到这里,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大,我知道,我今后好好学习,我要学会保护好的身体。”
赵万里说:“行的,你说什么大都支持你。回家吃药休息几天,就好好念书去。如果实在念不成书,就回家跟我务农,让你哥好好去做生意,别因为家事耽误了他的生意。
在家休息的几天,正好赶上农忙季节。赵万里给赵一丹说:“娃,现在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学学农活了。不然将来兄弟分了家,你不会务农,以后的日子就没法子过了。”
结果在山里干了一天活,赵一丹累得爬不起来了。两手打起了四个血泡,手指头肚都磨破了,一抓东西就钻心的痛。
这也是赵万里故意教育赵一丹。目的是,让赵一丹吃不了这个苦,暗下决心学习。赵万里用心良苦,但是成不成器就看赵一丹的造化了。
第049章 爱的真谛
第049章爱的真谛
赵一丹在做人上悟出一些道理。一种态度决定一种思想。如果喜欢一个人,总能把一个人缺点都说成优点;如果讨厌一个人,总能一个人的长处说成缺点。爱恨全凭一念之间。评价一个人,完全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定会没有一个合理的结果。
冷静思考的人,追求正义与真理的人,报着一颗善良之心的人,为大家着想的人,不为功利所左右的人,他定能分清一个人的好坏。他有自己独道的眼光看待一件,一个人。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一人的行事风格,从一人的做事态度,就能看出一个的人品、文化素养,等等。
一些封建的糟粕思想,总会毒害人。赵强发生车祸,赵家嫁祸于彩娥搁婚的不顺。但是张秀琴嫁到赵强家还不到半年。赵万里就得了肝炎、肾炎、肺气肿死掉了。但赵万里死了,再没有人会说赵强婚姻的不顺。
赵万里死时,赵一丹读高二。这对赵一丹的思想打击是非常大的。母亲吴秀莲身体多病,这赵万里一走,吴秀莲就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在精神上,身体上,更大不如从前了。所有的家务活都部落到儿媳张秀琴这一个弱女人的肩上。
还有赵万里的去世,给赵强的生意又蒙上一层阴影。刚刚有些起色的皮衣加工店,又因为抬埋赵万里,而陷入运作资金的紧张。但无论如何,这个钱是必花,就是没钱赵强也得借着钱花。
可以设想,赵强爷爷赵作鹏的完年纸还没有烧完,又遇上赵万里的早逝,享年只有55岁。在赵万里老汉死之前,还住院整整花去了一两万元。在住院这期间,赵强为了照顾赵万里,生意也是时断时续。满以为好日子即将来的赵强,又遇到沉重打击。
本来温柔贤慧的张秀琴,因生活的重担,她起了逆反心理。脾气变的爆燥,温柔贤慧有些不复存在了。再加之,赵万里的过世,张秀琴更生赵强的气,什么大事小事他全揽下,什么花钱的地方他全揽下。本来还有两个哥哥,他们为什么分担分担赵强的难处呢?就说家里条件不好,也该努力帮帮赵强才是。全是他们一没有出钱,二没有出力照顾,还说:“老三能挣钱,那这一切都得老三担着。”
张秀琴与赵强朝夕相处好长时间了,知道他赵强的那个钱也太难挣了,起鸡叫睡半夜,靠针眼儿挑钱,吃尽了多少苦头,受尽了多少罪。商场上买商业房,因为家里花钱的一方多,迟迟拖了三四年也没有买道,并且市场上房价年年上涨,一年一个价钱。家里把赵强就看做摇钱树一样,心想着那个钱,一摇准能摇下来。从来就没有想着,出力给赵强帮一把,处处想着从他身上涝钱。
因为张秀琴是赵强的妻子,她最疼的人还是赵强,为赵强着想的人还是她。看在眼里她怎能不急在心里呢?这一急就来气,这一来气就想发火,就想暴发。怎么这么多人就不理解人呢?遇到这样的亲人,还不如不要的好,张秀琴自私地这样想。她就做一个六亲不认的主儿,打发掉这些啥都想从赵强身上粘光的主意。让他们知道没钱的难处。看能不能理解赵强,回头来帮帮赵强,或者至少尽量别想着老从赵强身上涝钱的美事。
做人要自立自强,总不能老依靠别人生活。他们这几位哥哥如此,赵一丹更是如此。母亲自然不用说,儿子有本事就得靠儿子啊。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张秀琴担不起这双重重压。她一次又一次劝赵强,别管家里的那些事,他们有本事由着他们去。你什么事都大抱大榄,这何是头啊。
可是赵强就是不听,他看到兄弟的难处,心理不忍。有一次大哥向他错钱,还为他哭鼻了。赵强当着张秀琴的面不好说,于是偷偷地取钱出来,装在口袋里。等送大哥出来时,私下把这个钱送给大哥。可是大哥拿了这个钱后,再一直没有提还的事。赵强知道大哥有难处。可是张秀琴就说,赵强你年年挣钱,怎么就年年存不下钱呢?长此,夫妻二人就发生的矛盾。
这一但发生口角,经常就会发生口角了。有一次在家里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张秀琴就与赵强吵起来了。吴秀莲看不贯,并且她也有些私心,处事不当。不但没有帮助儿媳,反而去帮助儿子,结果张秀琴更是有一种被孤立的感觉,心火越烧越大,把婆婆也骂了一顿,就有一种孤注一致的架势。
文化教育不高,处理不圆滑的婆婆,就想起了她小时候受的家法,她那能与婆婆这样喊呢?于是也想显一下婆婆的威严,这矛盾就不可调合地发生了。这人一但撕破了脸皮,下一次定会再不会顾着面子了。
这样不至一次发生。张秀琴提出分家。分了家各过各的,她和赵强再不会负担这一些不必要的负担和责任、义务。但赵强一直没有同意张秀琴的提案,那个啥;赵一丹还在上学,母亲身体多病,一切能忍就忍吧!希望秀琴再吃点儿苦,再等一两年,让赵一丹把高中读完,看能不能考上大学,这心事就会了。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分了家,不然村里人的唾沫会淹死人的。
赵万里走后,这个家全靠着赵强了,村人议论的焦点就全积中到他一个人的身上。张秀琴与婆婆的吵架之事,也疯传开来。不过吵归吵,张秀琴还是暂时听取了赵强的话。苦苦支撑起这个贫穷的家,还一面供弟弟上学。
天生懒惰的赵一丹,还同以往一样,从不帮着干家务活。学不会体量三哥三嫂的难处,并觉得自已短了势,没有人照顾,有时三嫂让他干一点儿活,他心理还想不开,拖拖拉拉的。张秀琴看着赵一丹干活就来气。这样干活,还不如不干。这都上高中了,怎么还这么不理解人。这学真是白上了,不知道学校老师怎么教他们做人的。于是说:“一丹你去看书去,别在这儿乱搅和。”赵一丹一听这话:“就高兴地跑了。可是他没有真心在看书,而在害着相思病。”这种人真不可救药。这种人就活该受罪,大学考不上是应该的。
农村家庭主妇的活特别的多,猪、鸡、狗的三顿食;还有家里几个人的三顿饭;还有牛驴的三顿草料,清理驴圈里的粪便及其它杂车杂八的东西。张秀琴每天被这些活累得胳膊腿痛的起不来。她能不心烦吗?
另外家里的院子,整个家里人的卫生,一家人的衣服,都得有人洗刷。张秀琴恨不得长上三头六臂。张秀琴也是念书出身,在娘家时也没有干过多少活,嫁过来后满想着赵强有出息自己跟着过几天舒心日子,那想道还比以前苦几倍了。愚昧啊!
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张秀琴一个人打理这个家顾不过来。赵强那儿没人手帮忙。还时不时,被张秀琴喊过来干家务活。赵强的生意也是日渐萧条。赵强看在眼里急在心理。
赵强遇到第一个困难。放弃这个大家,只顾小家,还是放弃小家,只顾这个大家?就是放弃生意回家务农,还是兄弟分家单过,他带着妻子去田坪乡做生意。这两件事真是让赵强难以割舍。
他只好咬着牙,再熬,看赵一丹能否能考上大学。如果真考上了,他就可以完全放心地去做生意,家里的活抱给人干都行,弟弟上大学要钱,他就一门心思去挣钱。这反而就轻松了。如果考不上,这个穷家还得给赵一丹,他将来得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没有一个吃住的地方,那能行啊!
赵一丹那时候思想即单纯又可笑。他不但不心痛赵强,还暗暗地记恨他。尤其是恨张秀琴,自从这个女人嫁进门之后,家里就一直不顺心。父亲五十多岁就死了,还因为家里的鸡乱蒜皮的小事,常与娘吵嘴,真是一个不孝儿媳。
赵一丹把这一切都记恨在三哥赵强身上,为什么不管管张秀琴,让她这样在家里乱整,真是一个软骨头男人。如果是他,总给这个臭女人两个耳光,看她听话不听话。这话也只有赵一丹这种无知的小儿才能想得到,说出口,他赵强打死说不出口。这话赵强早在他上学时就说过,就是对着大哥、二哥的女人在家里吵架时说过。可是现在论他了,他说不出口,而且打死也说不成。赵一丹只好把自己的不满意写有日记里。
有一天,他神经质地把这篇日记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
我是高二学生,大西北神经质的小人物。现在我真想交交天南海北的朋友,愿“天涯若比邻”患难心连心。
以前我是保守派,在班上我不是好学生,连朋友也没有,我感到寂寞而又痛苦。
每当礼拜归家,看到母亲瘦弱的身影磨这磨那,不由心酸。她是五十好几之龄,晃若古稀之人,白发早生,满脸皱纹。一次次的使我变得少言寡语,失神地爱望母亲的身影,算过好多次卦,真叫人失望,轻生的念头越来越重。
哦,母亲对我又说起她哪句话了。“丹儿,我只等着你考上大学作了官,我就放心了。”
天哪!天真的没良心,我那能静下心学习。母亲盼着儿子找个媳妇伺候她老人家,可是娶过门嫂子却成了她的淘气桶。母亲越来越老,但每当这句话一次又一次被母亲提起,我钻心地痛苦。我不能这样消沉啊,救救我,上帝。
但每次都叫我失望,脑袋闷得难受,耳朵整天“当当-朗朗”叫个不停,时常翻身,眼前黑云滚动,金星乱冒。求救于人也无济于事。这样有必要活着吗?我真的凝惑了。哪能谈及交朋友,我真恨透现代人了。
真的。
失望中我买到了一本《东方神功》,有所感悟地接受了治病方法。想活的欲望促使我改变了坏的情绪,耳朵不响了,头痛的慢了,在这个躯体中燃烧起生命之火。
对!我以前也不是坏学生,也曾当过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当过班长,学习委员,更有奶奶讲给我的许多许多的故事。但过去不等于现在,只有把握现在有利的条件,才有可能成功。母亲的那句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时,给我增加了一种力量,我要力争改变这苦难的日子。于是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前程。
命运的今天,我也习惯于现在的天日,但自己的力量小,愿结有志的朋友为伍,共伐社会的绊脚石。
我们这等智力不发达的小人物愿作农民,多打一点粮食,为在各个智力领域的朋友多提供一些物质基础。
今天我不再消沉,真想交天下朋友结队为自己的祖国建设美好的蓝图。
==================
更奇的是,赵一丹的这篇日记发表后,竟然被报社推选参评全国中学生大赛,并荣获三等奖。后来举办方,给赵一丹寄来一本书。上面就有赵一丹的作品《愿我们成为朋友》,作者赵一丹。
想不到就是这篇日记,在赵一丹的人生道路上出现了奇迹。从而激励赵一丹有了文学创作的热情,暗暗为他树立起当做作家的伟大梦想。同样,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也让赵强更加看重弟弟的才华和积极的学习心态,进一步加重了他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宁让生意倒了,也不能丢下老人不管。
然而赵强的这个选择,却更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更加激化了他与张秀琴之间的矛盾。“你这不是眼看着前面是火坑,还要往火坑里跳吗?”张秀琴心痛男人地说。
赵强说他认准的事一定要坚持做成,即是达不到目的,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结果。他决不能半途而废,除非他不在了。张秀琴还是阻档不了赵强的想法,又陪着男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为的是圆了赵强的这个心愿。
张秀琴也在想,不就是一两年嘛,这多少年过来了。他坚持再过两年,那时做到赵强无话可说,看他还有什么错口可言。那时再提出分家不迟。他想挡也挡住。
第050章 疯狂情书
第050章疯狂情书
赵一丹作文的获奖,引起班主任的高度重视,他把这事汇报给校长,校长代表学校口头表杨一次。一向学习“不咋得”的赵一丹,一下子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刊有赵一丹作文的那本书,在同学之间传来传去。更有一部分同学私下索看赵一丹的日记。同学给赵一丹的日记的评价是,文人写日子就是和一般人不一样。
总之,赵一丹的作文,还是日记,都有一种不同于一般人的东西,感情丰富,很能打动人。从此,赵一丹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事情可笑就可笑在。赵一丹出名之后,引来学习、讨论作文写作的同学不多,反而引来了一部分同学,要求帮他们代笔写情书的怪事。这能帮人代笔吗?对此赵一丹百思不得其解,写情书都要人代写,那感情的事能代替吗?赵一丹断然拒绝。可是一部分同学贼心不死,苦苦相求。
一些同学不惜买几包昂贵的瓜子,或者稀罕高价的水果送给赵一丹吃。赵一丹就是软硬不吃。而几个好友,则在一傍故意给赵一丹扇风点火。写吧,赵一丹,写吧!你再不写就不够朋友了,你看同学送来的好吃的我们都帮你代劳了,现在都送不去了。这些我们几个是专门留给你的。你总不能这样不顾兄弟死活吧!
被一帮子死党这么一忽悠,赵一丹也没了主见。于是说:“可是我没有感情,那能写得出来啊!”“感情我有,只要你能帮我代写,我就给你说。”一个叫李学智的同学,激动地拉赵一丹出去说。他又从街上的商店里买来瓜子,两人呆在宿舍里,边吃边聊。
“哥啊。我特别特别的喜欢小芳。每天满脑子想着的都是小芳,现在没心思看书、学习了,恨不得跳楼自杀。如果我不把心理话,写成东西送给小芳,我都没法活下去了。哥你不是写的好求你了……”
赵一丹被李学智的情感所打动,他说:“行啊,兄弟。我帮你写。”李学智看到赵一丹满口答应了,激动地热血上涌,竟然从床上跳起来手舞足蹈。双手抓着赵一丹的手流下了眼泪。
这种感情,赵一丹没法拒绝了。写就写吧!谁要……赵一丹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地写成了一篇5000字的情书,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实感,看得李学智都为之留泪。“兄弟,你真写的好,写出的我真情实感,写出我的心理话,这些真如我自己所要说的话。可是一直装在我的心里没法写出来……”
当那位李学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小芳看了李学智给他送一的洋洋洒洒,感情纯沛的情书时,热泪盈眶,不得不投入李学智的怀抱。此事也很快在同学之间传播开来。
求赵一丹写情书的男同学,都排成了队。对此赵一丹特别的反感。可是又不得不帮忙代写,只要自己一开了头,不出事是结不了尾的。从非他从来没有答应同学替别人写过。
为了求得一份情书,同学想尽了各种办法。总之搞得赵一丹即感动,又伤心,又无耐,是哥儿们能不为他两肋插刀?并且赵一丹从来没有感受到过,被人这般地尊重、关爱和恭维。于是一一应下来,仔细听取他们各自的想思之苦,动情之处。酝酿好感情奋笔疾书。
赵一丹的代笔情书真的打动了那些女孩子的芳心,促成了多对鸳鸯。但是随着赵一丹代写情书,这事这一事件在同学之间越传越火,越传越邪呼,竟然到女同学当中,从高高中部传到初中部。一时间所有的女同学都知道了,赵一丹是“代笔情圣”。
在此后的日子,出现了一些怪事,一些同学为女学送的情书,都一一被退回来,或者当面撕毁。因为她们都认为,这是出自于“代笔情圣”之手。属于虚假的情书,在那里欺骗她们纯真的爱。
已成恋人着同学,两人之间交往深了,就是知道情书是赵一丹代笔,也就不再生气,初步交往的知道了这事,反而一气之下分手的比较的多。刚开始恋爱的,怕出接到“代笔情圣”的情书,不敢亲看,所被他精美的语言打动,所以就当着送情书人的面,撕了情书。
为此赵一丹心里充满愧疚之情。(可是多年后,经赵一丹代替情书,促成的几次夫妻,曾当着面感谢过赵一丹一回。“谢谢你的情书。让我真正认识了一位好男人。”这事才让赵一丹心理好受一些。)
当然也有没有找成功的。没成功的原因自然很多,家庭的,性格上的,生活上的。
话说“代笔情圣”的美名传开之后,所有的同学都知道后,赵一丹的代笔才算结束。因为他们再给同学送情书都意议不大了。不管是他们自己写的,还是代笔的,女同学收到情书的第一句话,是找人代笔的吗?这对于送情书的同学打击太大。有的情学还找赵一丹理论过,要单挑赵一丹。这事也在学校里传开了。此后,赵一丹不再代笔情书了。因为他的价值用完了。
可是赵一丹的爱情红娘当的富有传奇色彩。可是自己在恋爱上却并不春得意,而是一波三折。赵一丹,压抑着自己的感情,没有恋爱,只有暗恋了。那时赵一丹暗恋上一个,绰号叫“小布点”茍小燕,她长得小巧灵活,性格开浪,生动活沷。
最有意思的事是,有一次茍小燕让赵一丹帮她办借书证,多给了一张照片,办完后赵一丹没有还,自己装在钱包里时常偷看。有一次被同学李宪发现说:“真酸”。从此赵一丹多了一个绰号:酸人。
酸人的绰号一经风传。同学的看法不一,有同学说文人骚客,就是酸。
赵一丹才不管这些酸不酸的事,谁想叫就叫去吧。有一天他鼓起勇气给茍小燕写了一份情书,抓好空闲给茍小燕送过情书去,想不到苟小燕看都不看当场撕了情书。
还说:“赵一丹,如果你喜欢我就直说,写什么虚情假意的情书。谁不知道你是写情书的高手,帮别人写情书。你自己的那个感情太丰富了,用情不专,能写那么多情书,是一个花心鬼。”说着哭着鼻子转身跑了。
苟小燕伤心的是,自赵一丹成为代笔情圣之后,同学也疯传赵一丹是个花心男人。什么样子的女同学都喜欢,能为那么多长相不一的女同学代笔情书,写得那么深情,能不花心吗?这不是见一个爱一个。如果不爱人家,为什么能写出情书来呢?是个大色狼,玩弄感情的高手。苟小燕撕情书,也是一种报复性形为。
那知赵一丹也是性格要强之人。苟小燕的这一举动无凝给赵一丹当头波了一盆冷水,自尊心严重受打击,当场脸上挂不住,翻了脸:“有什么臭美的,我就是打死也不会再追你的。”甩门而去。
苟小燕的拒绝,赵一丹很受打击。心情非常的糟糕。实际上,苟小燕也是很喜欢赵一丹。赵一丹那时不可否认,是学校里的名人。再加之,他那张令人百看不厌的娃娃脸,额头宽大贵气,两道浓黑眉毛,很是打眼,更为重要的是那双大而有神的眼睛,神彩奕奕。
情书写不成了,心爱的人追不到手。赵一丹如追风箱的老鼠两头受气。为此陷入深深的想思之中,只能远远地看着茍小燕的背影暗自伤神。
想不到这事,被赵一丹班上的武打女英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武打女英雄白春花,的确是会一些武术。他的武打女英雄的名头也是在上学路上得来的。由于武打女英雄在平峰乡,离上学的三合中学很远,需要走三四十里的山路。
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有人要抢同学的包,白春花不知从那儿冒出一股子勇气,几脚打翻那几个抢包的小偷。自此,在上学路上,再没有阿三阿四的瘪三流氓出现。被一个女人打翻的小偷,再没法在道儿里混了。
不知为什么白春花就不可救药地爱上赵一丹。她也是一个痴情女子,因为他的年龄相对的在理里较大,家里的说法是:“高中读完,就回家务农。然后嫁婆家走人。”所以白春花,对上大学的兴趣不大,就读完高中,她的就学人生就需要结束了。
可是在中学里还真正地没有恋爱过一场。再着她有武打女英雄的名头,男生有些不敢追。心里发荒,一但若白春花不高兴,那给自己几个耳光,那着实受不了。
在这么多同学中,赵一丹这小子有胆量。感情貌似成熟。所以白春花不知什么时候就喜欢上了他。她想着就是赵一丹将来考不上大学,她都愿意跟着赵一丹一起出门打工。
但赵一丹不知道白春花的心事。白春花的几个死党,知道白春花的心事后,特别的支持白春花。她们几个有意无意中,给赵一丹和白春花安排见面活动。希望两人之间能产生爱情火花。
有一段时间,凡是有白春花的地方,同学都喊赵一丹去一块儿玩。或者请教赵一丹写作文的事。或者聊天乱侃。但当赵一丹坐定后,其它女同学,总是找借口悄悄地溜掉,最后就只剩下白春花和赵一丹两人。
有一天晚自习,李霞、杨娟叫赵一丹:“一丹,一丹,快来。我们聊会天。”可是赵一丹到了李霞,杨娟,白春花的坐位上时。糊侃一阵子后,李霞找借口上厕所,李娟也随后开溜。
赵一丹发现,白春花的眼睛,定定地看着他。那双眼睛,大而有神,但是满含深情。赵一丹也觉得奇怪,这双眼睛很好看的。那就多看几眼吧!两人就这么静静地看了好一阵子。
夜很深了,教室里的同学都走光了。一切都平静如水。可是赵一丹没有读懂,白春花的眼神。也没有畅开自己的心扉。不知为什么,赵一丹心里生出一个不好的印象。觉得白春花长得像他的二婶的样子。
二婶在赵一丹的眼里非常讨厌的角色。不会过日子,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爱骂人,捣是非。没吃的时,常来赵一丹家来曾饭吃。好年景也是如此。
自小赵一丹就听到父亲赵万里和母亲吴小莲这样说:“你爷爷给你二叔找对象时,人都说不要找你二婶这样的女人。可是你爷爷却说:‘有什么不好,脸盘大大的有福气。’你看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两口经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那儿有福了?”
面对白春花时,赵一丹就不由地把她与二婶这样的人对上号。所以死活产生不了感情。白春花从赵一丹的眼睛感觉到什么。总之那晚上白春花很激动,想同赵一丹聊些什么,可是赵一丹一直没有开口。
人真是奇怪,赵一丹这样想着时,更觉两人之间这样下去很没意思。于是找借口离开了。在赵一丹离开时,白春花一个人偷丛地哭了鼻子。
或许人世间,真有着花下月老,真有着前世姻缘。没有缘份多好的人是走不到一起的,有了缘份多不顺眼的人终会甩不掉的。自己喜欢的并不一定属于自己的,自己不喜欢的偏偏就是属于自己的。
第051章 学潮初起
第051章学潮初起
高三,对于争取跃出农门的农村学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年,也是人生转折的重要一年。那知在临近高考的中期试,因为学校评职称的事。带英语课的焦老师在课堂上大骂校领导。
说一句心理话,今天的英语课我也不想上了,今后的英语课我也不上了,谁想上就让他上去。如果谁想上,只要能踏进这个教室门,他就上。就说说评职称这点事儿,论资排辈也轮到我了,更何况我的英语在全校也是数一数二的(数一数二算不上,总共就两三个正规英语老师)。你说学校领导可怜到什么程度,原定给我的中级职称,就因为别人的两瓶瓶小酒改变了主意。
你去问问学校里的老师,是不是这个职称该论到我了。为什么中途就变卦了呢?你说校领导腐败地可怜不,腐败地好笑不,腐败的寒酸不。就因为我们的校领导眼里只有那两杯猫尿(啤酒),搞的学校乌烟瘴气,所以连年高考推光头。真是苦了千百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学生娃娃的父母,在这误人子弟的学样真是打破了多少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的希望。满想着十年寒窗苦读,一举成名千下知,那知十年寒窗终成空?
我们学校成了学生命运的屠宰场,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园地。总之,你们临近高考了,这个英语冲刺阶段我也不给你们上课了,你们要想上课找校领导谈去,反正他欣赏的人多着来,有本事的人多着来,让他给你们上英语课吧!
本来冲刺大考的学子,正为前途的事夜以继日子加班加点学习,那知最为关健的一门主课英语,说不上就不上了,这不就等于还没上考场就宣判了死型,群情激奋的学生炸?(精彩小说推荐:
)
( 岁月鞭心 http://www.xshubao22.com/2/2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