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鞭心 第 2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是来银城之后,赵一丹最难忘的一幕,也是赵一丹坚定信心的一幕。但是这么激动人心的事,只能他们两人分享。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体验了生死离别,成功、喜悦。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那个俗话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件事绝不能给第三者说的,如果被二老板知道了,老赵上班期间睡觉,并且差点爆炉,这是严重责的失职事件,不但受处罚,还要扣工资。如果被甲方知道了,那他们这个工程款都要被扣的。事情非常的严重。

    老赵对赵一丹的戒备之心终于解除,他也想收赵一丹为徒。可是老赵一张口说出这话时,他就结住了。因为赵一丹的技术在某些方面已超出他的能力和水平,甚至都能给他当师父了。正如处理这个危机事件,他显的那么优秀,虽然没有达到镇定自如,但是已非常人所及。一般的青年小伙子,是没有这个城府的。

    锅炉房是不敢喝酒的,尤其是在工作期间,老赵却跑出去硬是敲开一家小买部的门,拿了一些快餐鸡脚和一瓶白酒。鸡脚老赵和赵一丹一块儿吃,白酒只为赵一丹一个倒上喝。说:“兄弟你喝,喝醉了有哥为你明天顶班。”

    第072章 福祸文章

    第072章福祸文章

    锅炉房的扫尾工作就剩赵一丹和老赵两位了。一些调试安装都妥当之后,甲方派人来接管锅炉房。工程建设方所有人员开始退出锅炉,准备回家了。年节已近了,回家的人越来越多,带的赵一丹的思乡之情更浓。

    工程完工,乙方退出工地时,赵一丹也就没啥事可干了。十一腊月家乡那温暖的坑头多么舒服。母亲做的那个水饺、饺团、肉臊子长面,都漂着香味,窜入鼻孔。亲人团聚之后的快活,就如一人甜甜的梦。北方人自古恋家,可是赵一丹不想回家了。出门时的创业大计一直进展,再着挣钱还是比较现实。

    快过年了,各个单位进行收尾工作,用人单位更少了。不回家干么?赵一丹想留在锅炉房,这里正招人,8小时的轮班制,还可以抽空看书,这很符合赵一丹自学的计划。

    圆了大学梦是最重要的,母亲还年轻,过个年有哥嫂,赵一丹寄些钱回去,应该还是很热闹的。于是赵一丹找到二老板:“老板,你同甲方人熟悉,给说一声,把我留在锅炉房吧!我过年不想回家了。”

    这事就这么顺利地定下来了。甲方的总工程师与赵一丹见过几面,对他是有印象的,还高兴地说他不会亏待赵一丹这小子的,好将来培养他当司炉班班长。

    安排好赵一丹后,二老板特意请赵一丹吃了一顿饭,让好好干,第二年开春他的工地开工后,再去他那儿干,工地上少他这样的人才。要想把公司做大做强,就需要一些有思想,有魂力,肯学习,能识图,能带工的工长。这些切条件赵一丹最合适,他多年阅人无数,绝不会看错人的。

    这些事,赵一丹都没给一个肯定话。也没有啃声,因为他现在不好定,再着他自己心里有个小九九,不好当着二老板的面说。此外,张文银师父还带赵一丹去他们家一次,特地把电话留给他。相约第二年来银城之后,给他打电话。

    但跟不跟这些人干,赵一丹实际上早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需找一个工作时间短,能安心学习的地方。这样好圆他的大学梦。实现赵氏一门三代无人才的精神枷锁。实际上当时社会已变了,开始流行起来大学无用论。那时已喊打破大学包分配的铁饭碗,自主择业。

    那时上大学,非教育专业至少需要两三万元的学费,这对赵一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人建议有上大学的那几万元,可以租个店面做个生意,或者在农村老家盖几间大瓦房,能让赵一丹的母亲吃香喝辣的。或者上技工学校,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还活得自在。

    这些事赵一丹不是没有想过,佛挣一柱香,人挣一口气。赵氏大房头这一脉,要打破四代无人才这一禁锢,必需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学习精神特别重要。他赵一丹并不是没出息,在别的方面混不出人样儿,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家乡人把学习看作至高无上的时候,赵一丹的选择和追求是对的。

    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留在锅炉房工作之后,赵一丹开始自学看书学习。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开始学习写作。写什么?就写打工记,打工的感受,打工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追求。告诉一些落榜生,出门打工走出自己的一条创定道路来。万事开头难,启动资金特别生要。

    写啥?赵一丹就这样想就这么写。来银城打工之后,在老乡那儿没法混之后,经朋友介绍赵一丹和小史来到一家建筑公司打工。

    他们一块儿干活的共有9人,是第一批来的。建筑工地就在热力公司的大院里。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东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准备搭建后来工人们临时居的工房。活儿暂时并不苦。

    因为他们的工房还没搭建成,老板在尹家渠给他们租了两间民房居住。

    同赵一块儿来的小史——史强,仅仅十六岁,活泼可爱,天真幼稚。下班回来的头一天晚上,小史满脸兴奋地说:“这里很好,很美,家里那能抵得上这?而且上班时间迟。”赵一丹只淡淡地笑着说:“这是刚开头,天底下的下苦人,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虽然他们一块干活的有9人,但只有小史和他是可随便说笑的朋友。赵一丹这人向来多愁善感,而且又是高考失败后出外打工,一有闲时坐下来就沉缅于往事的痛苦回忆里。

    突然小史拧了一把赵一丹的耳朵说:“你发什么呆,给我洗衣裳。”赵一丹不由有些生气:“我……我连自己的衣裳都懒得洗给你洗?”但又一看他那可爱的娃娃脸,气顿时烟消云散。因为他更天真幼稚,所以赵一丹突然有了种大哥哥的胸怀,“来,我给你洗。”

    果然不出赵一丹所料,活儿越来越苦。整天搬砖,赵一丹的手指肚磨破了,手一碰砖钻心地痛,小史懒得连话也说不上来,小脸儿上一层灰土,活像一个猴娃子。

    谁知道干了十多天,老板说小史干不动活把他炒掉了。当赵一丹特别的伤感。现实是多么的残酷。

    已是深秋了,天一天比一天冷了。他们搬进了工房。晚上躺在床上,一起风,房顶上就往下掉土疙瘩。而且赵一丹出门时钱带得少,衣服很单很脏,铺盖又潮又薄,他本想借些零花钱,老板又不借。

    晚上赵一丹蜷在冰冷的被洞全身直打哆嗦。而且由于卖命地工作,两只手全裂了口,而且肿胀,全身的各个骨节痛疼难忍。半夜里往往被痛醒。当看着窗外满天的星辰时,他悄悄地流泪。

    赵一丹知道靠苦力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这是如牛马一般的劳动。所以他不安分守已,一有学习的机会就去,而且有时面临着被老板炒的危险。

    想不到赵一丹把他的想法就这么写出来时,送给《银城晚报》副刊,结果副刊的编辑很快地采用了。当赵一丹的第一篇记事散文《打工记》见诸报端时,他还不知道。结果是汪老板找上门来,赵一丹才知道文章创了祸。

    汪老板见赵一丹的第一句话是“赵一丹,你小子长水平了,在报纸上发文章了?你为什么不写好一点的,惹的甲方看到报纸后生了气,为此扣了我了工程款。”

    赵一丹说:“我没写什么,就写了我的打工经历,怎么会让甲方生气呢?他凭什么扣你的工程款,道理何在?”汪老板说:“你文中提到了,锅炉房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这影响了他公司的名誉。”

    汪老板说:“赵一丹你必需给我一个说法。怎么办?我先扣你一个月的工资。这是轻的,我的工程款那是几十万元的事。你这点工资算啥?要不是你家里条件差,我会扣你全年工资,还罚你的款。”

    三老板说:“你小子是长本事了,但是你写的啥,我们都没有看到。甲方这么稀里湖涂的扣我们的工程款。我们必需给你一个警告。就因为你的一篇文章,让我公司遭受损失实在不应该。”

    赵一丹也不明白,为什么甲方会扣汪老板的工程款。就单单的因为那一句话吗?会不是会文章中提到其它原因,甲方看了生气,估意这样做的?二老板是文化人,可能看过文章,他却关心地说:“没啥的,一丹,写就写了,不要有思想负担,出门打工不容易。”

    为此,赵一丹很伤感,他特意去报社,找回那篇稿子收藏起来。就因为这一篇稿子,他的一个月几百元的工钱飞了。在报社赵一丹见到一位副刊女编辑,她说:“赵一丹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很有真情实感。我们副刊就需要你这样的文章。我出生在城里,家庭条件好,这学习,就业,工作都很平顺,也没啥阅历,看了你的文章就觉的很好。这是你十五元的稿费。”

    文章的魅力就这么大,有人感叹,有人愁。编辑看到了辛酸和眼泪,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挣取成龙成凤,别象赵一丹一样混得很残。甲方看到这文章,觉的丢了公司的面子,处罚了乙的工程款,而乙方遭受了经济损失,并对农民工赵一丹进行警告处罚。乙方的损失无法追回,赵一丹的损失同样很残重。那这文章的社会意义又在那儿呢?

    看来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已伤人。今后得好好地利用好这一把利器,为不公平的事鼓与呼。不过出门打工以来的这篇处女做,还给了赵一丹成功的喜悦、心酸的眼泪。赵一丹不明白是赢了还是输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是有益于社会,还是危害了社会。

    一个人一个看法,不知更多的人是什么看法。即然走出了这一步,那就努力地走下去,写出他的系列《打工记》。

    汪老板和三老板对赵一丹的做法有些不满,而二老板仍然很关心赵一丹。在工程散工之后,二老板还专门来看过赵一丹两回。从家里带来一瓦罐肉臊子,是他的爱人专门炒成的红烧肉,冷冻起来,让赵一丹做饭吃时,调到饭里面吃。

    对于城市里面养尊处优的都市女人来说,能听二老板的话,专门给赵一丹做一些红烧肉,并做好冷冻到瓦罐里,并由二老板专程送来。这是何等的爱心,何等的关爱。

    第073章 贪污内幕

    第073章贪污内幕

    时近隆冬,银城瑞雪初降。一夜间,寒风加着雪花,飘飘洒洒来到这个世间。一片银色的光茫,笼罩着这个繁华的都市。往日里热闹的振动棒声、搅拌机声、吊车声等等,组成的美丽的交响乐声,一夜间消声匿迹。

    瑞雪让忙碌一年,多半年的农民工,放了一个长假,该回家过年了,享受亲友团聚的天伦之乐。把那长长的思念,浓浓地融进年味儿里。乡间的街市开始忙碌起来,迎接新春的到来。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远在他乡的游子,魂儿早跑回了故乡,融进历年旧事的思念里。不用闭着眼睛想家乡的旧事就浮现在眼前。

    冬天里的故乡。早晨格外寒冷,霜花遍地寒风刺骨。赵一丹似乎又看到母亲佝偻着身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寒风中的母亲为什么不坐在热炕上,却跑来跑去的不怕冻?先前父亲儿子在时如此,现在一个人时更是如此。

    自打赵一丹记事开始,母亲为了勤俭持家,节衣缩食。一件衣服常常是一穿好几年。衣服穿的时间长了,保暖效果就差了,冬天里母亲总是旧衣服套旧衣服,把人裹的象一个充气的皮球,但还是冷。

    尤其是那双旧社会制度给她老人家留下小脚,在冬天里只有靠手工做的棉鞋才能过冬,可是母亲有个手麻病,一直没有给自己做一双象样的棉鞋。

    当然赵一丹小时没有冻过脚,因为母亲还是每年一双的定时给他做好。唯独母亲自己就给自己没做过几双,冬天雪厚,为了暖脚,母亲常用旧毛毡做一个“暖窝窝”的鞋过冬。那双鞋也穿了好几年,都破了,母亲说:“一点儿不保暖,老冻脚。”

    赵一丹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里家里的厨窑不生火,室内小,冲门子,没个好棉门帘,挡不住寒风,如冰窖一样。母亲最愁肠的是做饭。用热水和面,如不及时用手揉面团,就立马会结成冰块。就是及时揉面团,也会结成冰。

    当做成面条时已结成硬疙瘩,当下到锅里煮熟时便成了面糊糊。母亲的做饭水平很高,赵一丹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酸水面,绞团,等等,一想起来那津津的香味,都流口水。可是到了冬天母亲的做饭水平施展不出来。

    她老人家有一个手麻病,一到冬天一见冷水,手脚都抽筋,往死里痛人。可是母亲还是为了大家能吃到那可口的饭,一天三顿饭地定时做。为此,还经常手麻,抽筋,赵一丹都看到母亲私下里在哭。

    有好多次,母亲还说:“唉,天冷得连个饭都做不好。你们几个连个象样的饭都吃不到嘴里。可怜的孩子,你连个身强力壮的好妈妈都没遇上,跟着受罪了。”

    赵一丹在锅炉房里住,冬天很暖和,可是故乡的冬天很冷。这大冬天的故乡冷的能冻死人,不知道母亲是如何一个人过的。赵一丹都思想有些动摇,不是为了前途,自己就该回去,这大冬天的帮着母亲做顿饭,也好让她老人家过一个安然幸福的暖冬。

    母亲的这病,她老人家说是在坐月子时得下的。父亲年轻时,就爱打母亲,脾气相当残暴,顿不顿就打,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小事。父亲的口头禅是,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这可能是传统吧!农村粗暴男人的做法。

    最让母亲伤心的事是,就是在她生了三哥赵强时,坐月子还不满三天,她的婆婆,赵强的奶奶,就让她老人家下炕干家务活。大冬天的寒风钻肉。结果就得了这样的抽筋病,二三十年了一直好不了。

    赵一丹记得特别的清楚,母亲生病时,手脚抽搐。母亲说全身就感觉如针刺一样,疼痛得难受,真想拿刀自杀。所以她老人家就盼着,能早一点找到一个儿媳妇,替换下她来,免去冬天做饭这一事。

    可是她老人家的这个心愿一直没有得到满足。大儿媳、二儿媳都没能替换下她老人家,反而两位儿媳的进门,更加重了她老人家的劳累,更加心烦。儿媳也怕冷,冬天更不想去。反而生出好多家庭矛盾来。

    赵一丹一直想不明白,如何能解决这样难题。现在想来,还是父亲的责任,他老人家没出息挣不来钱,也没有给一间样象样的厨房,在那里生个火,盆个炕,好让母亲做饭。这一切难事不就迎刃而解。

    可是父亲这辈子就这么大的一点能耐。再着他老人家过世了,当小的再说这些有什么用。还不如自己挣钱现帝一点儿,早给母亲盖一间好厨房,或者早一天接她老人家到城里居住。

    现在,赵一丹是这个家里唯一男人,唯一当做主的人。家里人的幸福全在于他一个人的身上。那每月少得可怜的收入,赵一丹都为自己的无能有些自责。现在他的能力,只能给母亲做一件暖和一点的棉衣和棉鞋寄回家去。再给母亲一些钱用钱,最好让平亲住的那间瓦房里架一个火炉子。大冬天冷时,在家里生上碳火,一个煮饭吃。这也省去在那个“冰窖”里做饭时的遭受的罪。

    国家一理,道理是一样的。全家人的幸福全在于他这个家长的身上。最好的方法是把母亲一块儿接来,和他到外面生活。就是吃好吃坏,都有他在身边。这样心理更安然些。就是在城里租一间小房子,也没啥,能维持住也不错。别为了自己的创业大计,让母亲跟着受苦。

    想是没用的,必需行动。眼前的情况容不得赵一丹多想。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是,解决自己的困难。为了省钱,赵一丹一直没有租房,打算在这个又吵,又脏,又闷的锅炉房多住一阵子。因为总工程师强调过,锅炉房不能住人,但是赵一丹的情况特殊,暂时免强这样。

    赵一丹没有回家过年,这村里炸了锅。村人说,赵一丹高孝落榜之后,到了银城打工。想不到从一个抱砖头的农民工,变成了一名司炉工人。当然也有人骂赵一丹是野狼,也不回家看看母亲,大过年的,钱再重要,也该看看老人来。也有人同情赵一丹,这娃娃心狠着来,出门不回家,可能是谋大事着来。

    自赵一丹变成百吉宾馆的员工,持证的三名司炉工招全之后,赵一丹因没有司炉证,只好从师父又降成了小工,成为锅炉房的一名拉煤工。新来的三位司炉工师父,虽然有司炉证,但都是好几年没有干过司炉活了。

    尤其是蒸气锅炉他们三个人还是第一次烧。于是他们就特别地与赵一丹拉好关系。必竟这锅炉是赵一丹等人安装的,这锅炉上的大小事,他都试烧过一个多月了解。再着赵一丹就住在锅炉房,有啥事找他解决就得了。

    当然,赵一丹没有司炉证这是铁的事实。在此后的日子里,赵一丹帮这三位师父解决好多锅炉维修技术上的问题,把他们从三名生手,培养成熟手。但成绩是师父的,他一个普工能有什么成绩。

    这三位师父是银城人,离家近,有时候家里就事就出去了。去之前就给赵一丹说一声:“兄弟帮我顶一阵班,如果有人查岗你就说刚出去,买点东西,然后快点给哥打个电话,我立马回来。”

    在这后来的日子里,赵一丹有苦有乐。新来的三位司炉工虽然都是城里人,但赵一丹从来就没有怕过。尤其是那个矮胖子于洪鸣,是个强驴脾气,说话很粗,顿不顿还跟赵一丹吵架。

    吵归吵,赵一丹一点儿也不怕他,因为他比他技术高。平时矮胖子还有求于他,还能处得可以。就是吵了架,这家伙也不记仇,看赵一丹有空,他的心情好时,还请赵一丹去他们家吃饭。

    矮胖子于洪鸣的老婆更胖,两人熟了,赵一丹还与他开玩笑:于洪鸣,你找那么个胖老婆做什么,人家现在都追求瘦美人。胖子脸红红地说:“你妈的知道个啥,老子喜欢胖,你知道不,胖子晚上当肉褥子软和。你小子成家后就知道了。哈哈哈。”

    另一个司炉工是高个子的赵湘涛,其它同事都称他老嫖头,因为他的家里条件好,人也奸滑,又喜欢嫖风。那时锅炉房司炉班班长一职暂时空缺着,所以他就一直谋着这个位子。对赵一丹也是特别的好。给赵一丹他穿过的衣服,有空时叫他出去喝个小酒。

    他们家还开着一个小电话亭,他老婆看店。于是他老婆一见到赵一丹就给雪糕什么了免费吃。赵一丹不好意思吃,她们夫妻还生气。

    有一段时间,还让赵一丹晚上帮他们看电话厅。回锅炉房不方便时就睡在电话厅里。她们俩说:睡电话亭里比睡锅炉房好多了,干净、卫生,如果一年四季睡在锅炉房,那肯定会把人遭成病的。那无形中的煤灰、噪音会生病的。再着电话厅也要人看,以防贼偷。

    第三名司炉工,则是一个中庸派。他知道,当司炉班长暂时他不行,因为老嫖头志在必得,他都花了代价在搞。

    赵一丹起先也不知道,这个司炉班长有什么好处,只不是担的责任多一点,工资高一点,权力相对大一点,有解聘和聘用新司炉工的权力。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些给锅炉房送煤的煤老板经常巴结他。

    那时候,赵湘涛已有些代班长的人气。表现的非常积极,经常下班后很少回家。还在锅炉房多呆一阵子。说是帮着大家干活,实际上是那里流嘴。于是送媒来的老板,他就热情主动地与他们打招呼,大有班长之样。

    媒老板也看清了赵的心思,常请他出去吃饭,唱歌跳舞的。起先他们也请赵一丹,但是赵一丹不喜欢这一套。后来就推掉了,但是那个大个老嫖头赵湘涛,抓住了这个机会学会了搞私钱。

    最让赵一丹郁闷的是,这家伙曾利用了赵一丹,轻轻松松地在财务上多抱了一车的煤钱。他伙同煤老板瓜分了钱。然后拿着近万元的黑钱,去泡妞,与领导拉关系。陈工也是一个30岁的小伙子,长此,赵与他的关系处的非常不错。于是有一天陈工宣布,赵湘涛就是锅炉班的班长。

    赵一丹一直为自己做了假账,多报一车媒的事,一直心里不舒服。这事如果真翻了案,他是主犯,而赵只是教唆。

    所以赵一丹以后拒绝了他们的这种小把戏。结果赵湘涛与媒老板相约,以次媒充好煤。这事赵一丹也发现了,还责问过媒老板。结果赵湘涛来训了赵一丹。你是一个小普工,有什么权力管锅炉房的事。

    赵一丹只好忍下这事。但是这种次煤起火性差,颗糕小如粉尘,不易烧,如果不加水,拌煤,鼓风一吹满炉堂飘,火性差,赵一丹只好多加些水,拌湿润点煤,这样才能抖住火,烧起炉温,这无形中加大了赵一丹的工作里。

    再着司炉师父不但工资高,日工作时间8小时,而赵一丹从师父降成普工后,日工作12小时,还工资底。这么劳动,他特别地烦。

    这次煤的一吨价钱同好煤的一吨的价钱,错300元,一大车就有30多吨。几个月来赵一丹粗算了一下,从他手里卸掉的次煤有20多车,共60多吨煤,一吨按差价200元算,赵湘涛和那个媒老板贪了近12万元。

    老司炉工于洪鸣,他就看不过眼了,主要是他当班时,这媒烧不着,炉温跟不上去。就骂赵一丹,赵一丹对这事又没法解释,只说你看看这煤,这又不是我拉的煤,你让我如何伴水,渗煤,但是这次媒太多了,我也没办法了。

    于洪鸣于是找来陈工说:“你老批评我,你看这煤能烧不,我就这么大的本事,烧不着了。”陈工盯着看了好长时间,确实觉的这媒质量太次了,起火实在有问题。但是他当时什么话没有说转身走了。

    这事之后,赵湘涛与于洪鸣两人吵翻了眼。有一天,火势小,炉温上不去。前厅打来电话,反遇给给赵湘涛,他跑到锅炉房就对于洪鸣大骂,两人吵了几次仍没有结果。

    后来,赵湘涛请赵一丹吃饭时,私下里问过赵一丹如何能让这个炉温高起来,火烧大呢?赵一丹说:“唯一的方法就是违规操作,打开看火炉门口,往炉堂里加煤,再用火勾拔煤,几下子火温就上去了。但是这样烧,就会出现‘冒黑烟’、硫化物超标排放等问题,对周围居住的居民身体健康相当有害。”

    赵知道这一问题后,有一天于洪鸣值班时,炉温上不去。赵湘涛就带着、工程部一帮人,还有陈工来视察看是怎么回事。结果于洪鸣说,煤不好,炉温上不去,供蒸气不及时,让立马换几车好煤来。不然没法烧。此时,赵湘涛则走上去,一把拉开看火门窗口,拿起锹把赵一丹拌好的媒往炉堂里丢了几大锹,用火勾拔拉了几下,火就窜上来了,炉温几下子就升上去了。

    等炉温上去之后,赵湘涛就开始大骂于洪鸣,什么脏话就出来了。然后大侃他烧锅多少年了,从来就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这明明是于洪鸣消极待工,故意制造麻烦。反而给宾馆造成不利影响,有损宾馆服务形象,他建议立马给予开除处分。此时,赵一丹才知道,赵湘涛请赵一丹吃饭的真正目的。

    于洪鸣老友就这样离开了锅炉房,他的家里条件很差,那时老板也差了业,如果他再失了业,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走时,于洪鸣还哭了。可是没有人同情,反而觉得他技术有问题。因为在铁的事实面前,于洪鸣失败了,赵湘涛赢了。

    那天,赵湘涛责令赵一丹顶于洪鸣的工作,大工小工一起上,等招来新司炉工,再让赵一丹继续做他的小工。生性善良的赵一丹反而成了赵湘涛贪污腐败的帮凶。赵一丹心里很舒服。再着关健是赵湘涛这家伙抓住了赵一丹的弱点,吃定了他。从来没有把赵一丹当回事儿,忽视他的存在。这一丹的思想特虽矛盾,这是害他,还是害自己,还是他也害自己,这该怎么办才好呢?

    随后,赵湘涛为了演人耳目,于是又换了一个拉媒的人,实际上同样是那个拉媒老板的朋友,从别的地方拉来两车好煤,这个好煤与次煤参到一块儿,又烧了一段时间。好煤就烧完了,又轮到烧次煤,锅炉房就供气不及时,宾馆前厅反映说,锅炉房供气不极时,客人意见很大。

    传言总经理要下来调查。有一天赵湘涛又约出赵一丹说:“兄弟,锅炉房的情况你最熟悉。这煤的好坏你清楚。我再叫另一家拉媒的拉几车好煤,参到一块儿。你我兄弟一场,你说我对你好不,关心你不,把你当兄弟。”“是的!”赵一丹承认那几个人中赵湘涛是对他好。

    “即然是兄弟,你要帮哥一个忙,就是最近你多辛苦一点儿,多拌些煤,让锅炉里的火大些。那些师父虽然是师父,可是必竟时间不长,你要多帮助他们。我知道你能力强,可是你没有司炉证,这环境部门规定不准让你干的,不然我会让你当司炉工的。再着陈经理也说了,明年让你参加司炉工考试。到时当师父。这事我能做了主,肯定会帮你的。”

    面对小利益,和赵湘涛的引诱,赵一丹开始一步步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向替人贪污的道路。有一次为了堵住赵一丹嘴,那个拉煤老板还给赵一丹给了40元。说是卸媒费,他怎么就忘记给了。并千感谢万感谢的。

    总经理来了之后,问赵一丹,你经常在锅炉房坐,这许多煤都是你卸的,为什么就分不开好坏呢?不是给你们特意强调过,如果看起来煤质差的,不要卸车吗,为什么老犯错误?

    赵一丹说:“煤老板有时送煤白天送,有时晚上送,白天的他没有发现不对,就是晚上黑地里看不清,可以卸了坏煤。安供煤合同书让写的特别清楚,他们都供同一类煤,但是不知为什么就供着供着就不一样了?”

    总经理一听这话说:“好的,我知道了。以后就中止与这家公司的供煤合同,另换人家。以后多盯着,如果卸煤有问题时,请及时向上面反映,可越级反映,懂吗?如果你想当司炉工,就要好好地努力。”

    第074章 超级强焊

    第074章超级强焊

    春节很快过去了。春暖花开时节,二老板来找赵一丹,满脸堆笑,还特意地叫赵一丹到外面饭馆吃了一顿红烧肉。饭毕,二老板说:“一丹跟我走吧(去工地干活)!”

    赵一丹说:“我不想去了。我想在这个锅炉房继续干。”二老板听到赵一丹的回答,太有些意外。盯着赵一丹看了好一阵子:“这怎么可能?我都请不动你?你在这个地方干有什么出息啊?”

    赵一丹一幅真诚样子,二老板一脸的无奈。对于一个农民工来说,他二老板从来没有这样关心过,也没有这样想重点培养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一丹竟然不知好歹。

    二老板仍不死心地说:“你跟上我之后,一年之内叫你当上工长,月工资可以拿到1500元以上。干上两三年还可以涨到3000元。但是有一个条件,为了你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前途,先到基层学习木工、钢筋工、焊工、水暖工、识图等这技术。尤其是木工,这是建筑行业最能体现一个人技术的活儿。

    “月工资1500元和赵一丹那时的月工资300元相比,整整高出五倍。”这一丹真有些发晕。赵一丹的心里防线有些动摇,去跟着二老板包工,还是烧锅炉,还是上大学?去了建工队最次月工资600元以上,如果安二老板的话来说,将来上几千元。烧锅炉就算是当上班长,月工资在当时的情况下,就600元,最好的。上学仍是一个梦想,不确定因素太多,毕业后能不能找一个1000多元的工资,还是一个未知数。

    选择什么?该选那个?赵一丹忧郁了好长时间。最后他还是选择了留到锅炉房继续看书,上大学。对于别人来说当然选择当工长是最现实的,可是赵一丹不行,他有着精神上的重托,几代人的欺盼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着,他如果能上了大学,这无凝就是给赵氏大房头,趟开一条考学的大门,这种精神可以传几代人。赵一丹知道大学不好考,可是他仍坚信能考得上大学的。铁棒磨成针,只要功夫深。

    二老板看到赵一丹忧郁了好长时间,以为动心了,为了进一步鼓励他说:“一丹,只要你跟上我能干上三年,你现在才刚刚20岁,那时23岁,如果那时想成家,我就在银城帮你找一门亲事。楼房也可以买在城里,只要你肯着我,几万元的房款,随便儿就挣来了。到时你可接回你的母亲给她行孝。”

    赵一丹痛苦地摇了摇头。二老板很有耐心地说:“一丹,我帮你算一本账。你当司炉工,烧上十年锅炉,还是一个烧炉子的,就算月工资最高长达到800元,要在城里买房子,成家立业那是比蹬天都难。”

    赵一丹又重复了一句话:“不去了。”二老板实在无法理解,达到了出离愤怒:“赵一丹我量定,你烧给十个锅炉还是一个烧炉子的,你有什么出息。”然后挥袖而去。

    百吉宾馆一期工程客房部已完工试营业了一个冬季,二期工程餐饮部仍没有完工,需要装潢。赵一丹等锅炉房的这些人员,都调到前面餐饮部负责管道安装。等餐饮部开业,继续回到锅炉房供蒸气。

    赵一丹虽然是这一帮人里面年龄是最小的,但是因为在汪老板工地的从业经验,给赵一丹带来了很多好处。赵一丹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司炉班长那是没有希望,极有可能是领导高兴时开玩笑说的。另外,就锅炉房供煤事件,赵湘涛安然无恙,责任全部推在拉煤人身上和卸煤人赵一丹等人的身上。另外还找了一个替死鬼于洪鸣,给炒鱿鱼。

    在干管道工这一段时间,赵一丹并不辛苦,可以说是混着拿钱。因为大家都在混,管道工活儿本来不多。再着宾馆要常期用他们,就得有人固定下来烧锅炉。所以这几人活得很自在,上班期间,赵一丹还偷着睡过觉,在隐蔽处。有时候他们是集体散找地方睡觉。

    当然也有活儿可干的时候。每天有活没活,总之工具是一定要领的。他们几人经常叫赵一丹替他们到库房领料。管员是两位美丽的银城姑娘。一位名叫花花,一位名叫杨柳。库管人员除了领料和盘库之外,再没别的事可干。

    赵一丹在干活之余经常偷空去库房坐坐。虽然百吉宾馆有严格的规定,闲杂人员不准去库房闲呆。但是赵一丹仍是有空跑到那儿去的。虽然被北京姥总工程师发现了两次,还批评了他。但是赵一丹总找机会去那儿侃大山。

    令赵一丹印象最深的几次交往是。有一次赵一丹去库房发现,杨柳那个女孩子正看一本《墨索里尼》的书。赵一丹一看之后高兴地说,杨柳你看到那儿了,讲了个啥?

    杨柳说,也就是看了前面一部分,主要说墨索理尼如何在二战中的一些作法。赵一丹很自负地说:“我不用看,就能复述下来。”“怎么可能啊!你就说牛吧?”杨柳不肖地说。

    “不信,那听上十分钟就知道我能不能复述出来。”赵一丹这样说。杨柳说:“好啊,好啊,如果你能复述下来,我就请你吃大餐,如你请复述不下来,你就请我吃大餐。”“一言为定。”“一言为定。”两人击掌为誓。

    赵一丹的高中的历史学得还是比较好,主要他们的历史老师是个“二求”把他们整得没办法。考大学时赵一丹的历史才能考109分相对较高的分数。中学的时,教历史的那个老师叫陈许,每次上课只带一本书,放在讲桌上从来不翻着看。

    然后就是口诺悬河,一堂课轻轻松松地灌下来了。为了考察学生听课的效果。陈老师还经常向学生提问。

    为了征服学生,让那些毛头小子听话,好好学习历史。陈许老师发了脾气。那是陈老师带历史课刚不常时间,赵一丹他们班的历史都学的一般,也不爱听历史课。

    陈许老师讲完课后,还没有下课,便随便找几个学生提问。王明同学请你简叙唐高祖李渊(566—635)的情况。王明一时回答不上来。随后陈许又提了三个问题,总之回答的很不理想。

    陈老师把课本当惊堂木一样,在课桌上一拍,如吃人的老虎一样,用目前巡视了在坐的各位。然后说:“听着,我给你们回答。”

    李渊,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柄,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

    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

    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

    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结果陈老师一看全班学生用不信任的眼光看着,他大为光火。骂道:“无知的蠢货。请你们打开历史课本的94页,第三章,第二页,第四行,往下看。如果我陈某说错一个字,你把我的头拿去尿尿去。我说到做到。”

    同学们自言自语道:“我就不信没有一个借字,或者标点符号,或者语气不妥的地方?”但是令学生失望的是他们希望完全破灭,陈老师一句话没有错,一个毛病没有找出来。为之汗颜、震动、自愧形容。自此,全班的学生对历史课热情高涨,学习总体成绩很快,名列全县第一名。全教育局为之大架赞赏。

    只要读过高中的人都了解了这一段历史。但是对于那时不学无术或者刚刚学习的同学来说,陈老师的超级强悍,对他们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和振憾力。对于新时代个性超强的学生来说,征服他们,让他们乘乘听话,最有力的武器是你比他们强。只有比他们强才能镇住他们。才能虚心地向你学习,才能有一个不断竞争的对象和追求目标。

    所以老 (精彩小说推荐:

    ) ( 岁月鞭心 http://www.xshubao22.com/2/297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