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鞭心 第 27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不能意气用事。我们今天陪的这几位客人。他们几个在宾馆消费花不了不少钱,但他们的用处很大。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简单保护伞。当然一家大单位还有更大的一个保护伞。干这一行,手里每年过个百万,千万元是很正常的事。就是接待这类重要人物花上十万八万元,都值,他们一年给公司送来各类接待费上百万元。再搞一些大型的会议,会务活动,都是一项收入。当然这事不能给你细说,全靠你自己悟。

    陪他们花这点钱是不算啥的,一年到头给他们私下给都要给好多钱的。如果社会没有改革时,竟争对手少。这类事就不必花,但是现在市场化这类花销随之而生。

    另外同工商、税务、公安、等等方面的事都很多。以后会慢慢地明白的。所以这个公关经理迟迟不会赵一丹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事赵一丹还不明白,还没有能力协调通,办妥当。另外还有思想上的,素质上的,能与这类人对接上,与他们打成一片,比如学会酒桌文化、喝酒不醉、打麻将、钓鱼、舞蹈、泡妞、送礼等等一系列的事,这是相当复杂的,得努力学习与钻研才行。

    吴总这样要求赵一丹,这些以后你会明白的。只要你肯上进,公关经理一职迟早是你的,因为好多年轻人都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悟性快的人,成长得快,悟性慢的就当不了公关经理。为了多挣些钱,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你必需尽快成熟起来,老练起来,能懂得这里面的渠渠道道才是关健。

    公安口、税务口、银行、工商等等部门与我们宾馆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里的学问可大着来。好多我们这一行的都在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有时候不会处事,他们还不愿意与我们交往呢,所以这些客人我们平时也是不好维的。

    就说一个最简单的公安部门,如果我们不维好关系,就那些黑社会的就经常来砸场子,收保护费。税务口我们要学会合理避税。工商每年评选卫生及其它标准都需要。这里都有潜规则,你需好好地悟才能悟出来。这真是赵一丹第一次听。这些表面平静的社会,想不到有好多暗流。

    平时打当好各路神仙外。为了宾馆的长远发展,还要开拓一些新的客户。只有这样宾馆的生意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不然就会出现倒退或者缓步不前。所以公关经理这一职是相当重要的。另外,你要学着搞一些策划活动,吸引更多的客户,培育宾馆的良好形象。等等。

    总之,这些都是宾馆运作经验。赵一丹听得心烦意乱。妈的开一家宾馆想不到这么麻烦。再在银城大街上到处是高档宾馆,要想在同行中竞争,没有特色,没有特殊手段是不是的。每一家宾馆都有自己的“杀手锏”。

    吴总又补充说,这事只是一个方面,要想搞好公关工作,没有两三年是搞不好的。除非你有比常人更好的悟性和做事手段。在大学里公共关系还是一门专业课程,有几十本专业必修课程。

    想当公关经理最基本的本领有,会舞蹈,会搞笑,协调能力强,应变能力强,亲和力高,策划思路好。在不同的时间段,要及时策划一系列的活动。同时要同上层搞好关系,参与到社会活动,才能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客户寻求更大的发展。

    当赵一丹了解这么多东西后,就觉的他的性格,就是不干这一行的料。搞笑功夫不深,跳舞刚学会个慢三,其它都不会。应变力,协调力,亲和力,他都一般。虽然可以通过锻炼可以装出来,但是赵一丹觉的有些假假的,这不是他的本性,太束缚人了。

    策划力,他自己来自于农村,这个通过学习或许还行,现在不行。就凭他的在农村经历的那点事,新思路,新点子,实在少的可怜。当然,这些东西只要自己的留心学习,看看报纸上经常报道的一些相关的大型活动就可以从中悟出一些经验来,到时还可以来一个旧瓶装新酒。

    可是赵一丹压根儿就不喜欢这一套。他就喜欢写作,喜欢玩文字,这样的社会活动他兴趣不大,老是给人当配角,陪着笑当孙子。当然这是赵一丹的观点。真的公关经理或许不是这种想法,人家面对各种关系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还拿下多少高人,到时那些高人也随便听他的话办事,当然也是一种很爽的事。另外还管着那么多公关小姐。

    赵一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温玉和陈华,两人鼓励赵一丹好好地干,时间一长就会适应这种工作环境的。可是赵一丹依然决然地说,他不干了。这不是他的追求目标。还不如当个建工队的工人舒心。每天花天酒地,灯红酒绿,陪着政府官员和企业老板,穿行于各种女色之中,活着奢靡浮华的生活,他压根儿就不喜欢。

    温玉和陈华听到赵一丹如此说大失所望。温玉用语激烈地说:“你真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赵一丹才不管他的这个斗那个斗,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管那么事干么。步出KTV那震耳的舞典声和远离那些浪语庸人。赵一丹顺着楼梯往下走。听到看到比KTV小多的包间里,同样传来震天的歌声,摇曳的舞姿,浪声浪语及风骚的场景。

    来到会餐处,若大的会餐处,能上百人的餐厅里,坐无虚席,一个个吃的红光满面。尤其是那些雅座里面,更是别有情调。

    赵一丹突然想到他的农村生活,那朴实的农民们。在农村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是多少么穷酸与可怜。不过他们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活得开心自在。那有这么多餐桌上人们的虚情假意?

    当然也有一些生活条件好的,来这儿聚会与朋友们或者亲人们吃个大餐,但是这样的人一般不多。他们来这儿吃饭并不是那么频繁。因为他们的收入并不多,来这样的宾馆吃大餐的机会不多。

    当时的赵一丹,从心里上、思想上、生活基础上,都无法接受这一样的一个事实。这富人的生活和他月收入500元的生活格格不入。他的那点工资还不足在这儿吃顿像样的饭。要改变这一劣势他最好的看法是上学。当然上学之后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就业机会,那是另当别论,他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想了解这人生到道是什么回事。为什么有些人过得花天酒,有些过得食不果腹,有些人声色犬马,有人浑浑噩噩,有些人勤学上进,……

    不知为什么,赵一丹就是喜欢他的文字生活,喜欢写作,他喜欢大山,喜欢旅游,喜欢到能放松心情的地方玩。他不喜欢整天花天酒地的生活,整天泡在酒精里的生活,如喝麻醉药一样觉睡于这种浮华的生活。这个公关经理他不当了,去见鬼去吧!大爷我要走了。

    陈华和温玉也追出了宾馆,可是赵一丹走得没影儿了。陈华和温玉两人痛惜地说:“这人有怪癖!许多想求都求不到这份工作,他去甩手而去。钱对他不重要吗?他不是很穷吗?连老母亲都有些养活不住。可是面对这一份有着丰厚收入的工作,他却视如粪土?”

    赵一丹是不是一个怪人,是不是一个有着神经质的人物,是不是一个啥都不懂的生瓜。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怎么这么怪?是怪吗?赵一丹连自己都说不清,为什么自己快要弄明白这一份工作的性质时,先前的那个神密吸引力,他突然觉得一点儿没有价值,所以轻松地抛弃了这份工作。可是在抛弃这份工作时,他丝豪没有想到钱。也没有想到钱能给他带来的各类好处,家庭条件的改善,母亲少受那个苦,等等。

    第093章 初入大学

    第093章初入大学

    在银城几年来,赵一丹兼职工作干了不少。所干的工作听起来都不错。本应该是拿高工资,属于白领一级,但是他还是没有得到应得的那部分钱。许多工资都是空头支票,真心把他当人一样,干一天发一天工资的,还只有建筑工地,和他的锅炉房。看来黑心老板多的事,并不仅仅是一家。

    为什么这么多貌似很好的企业,发工资还这么不正常呢?连最基本的锅炉房的那个司炉工都不如。当然建筑工人,除了一部分黑心老板外,还是不错的。看来白领阶层还是蓝领阶层,都能遇到黑心老板。他们自己花钱大把大把,可是对聘用的员工,能抠就抠。赵一丹来银城的这几年,要不是建工队和锅炉房,他能支撑到现在,光靠一些玩嘴皮子的事,肯定早都饿死了。

    当然,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个人赵一丹的印象最深。就是在山木国际集团同赵一丹一起跑业务的一位小伙子。他也是高中文化。但是他跑了一段业务后,就认识了一位电器批发人员。他人建议他跑电器业务。刚开始,小伙子也没有业务成绩。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到处借钱花。如果实在没钱就饿肚子。想不到一下多下来,结果慢慢地拓出市场来。到后来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业务人员。

    给企业打工,就象黄胖子这样的企业家,虽然花钱如流水,但是对待赵一丹这样的员工,或者内部的一小部分员工,压根儿就没当人看,想用运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和智慧力。除非进了黄胖子的领导集团成员,他才会多多少少重视一下。一般新招来的人员,一般都是由公司总经理或者部门经理、部门主任随意差遣。他们对待员工是想用就用,不想用随意辞退。

    更不要说交纳“三金”什么的,所以员工很难把公司当家看,把工作当自己的终生事业追求来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往往是老员工对新来的员工,有时候估意耍个态度,如果新员工脾气犟,有可能就面临着被老员工欺负和逼迫辞退,也不会管有没有技术问题。

    能留下的员工一般是聪明的,第二是会处理人际关系,第三是也花掉一部分人情钱,与其它同事为了搞好关系,晚上出去喝个小酒,或着吃个夜市什么的。总之留下来的,是以玩为基础的。对服务提高质量有时候也是一般般。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种基层服务人员没有把公司当自己的家,或者当自己的事业来干,就是客人来上一次,也感受不到服务的高质量,所以回头客自然就少了。

    另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如果用人唯亲,这样的公司自然也是做不大之列,所有的人都一来到公司都攀了关系,不攀关系有能力的人自然留不住,所以公司也很难发展。所以,做为企业家,在一面学会赚钱的同时,一面要会用人,还要尊重关心员工,这样才能让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否则反之。

    公关经理似乎成了皮条客,赵一丹对其先前的那种先前的热情和好奇没有了。于是依然绝然地离开了海天宾馆,继续他的司炉工工作。

    为了上大学,筹集学费,赵一丹唯一能存的钱就是,每天尽量减少开支及与朋友的应酬,再着他本来是老技术人员,也没必要与同事拉关系,所以省掉那一笔花费。后来单位正式营业之后,有一段时到宾馆吃免费工作餐,所以赵一丹的火食费就省出一笔。500元在有一段时间内,月月几乎没有大的花销都存下来了。

    社会的闯荡,赵一丹在爱情观上形成双重性格,一面深深地思念和热烈地追求等待梦中仙子出现;另一方面,对城市普通女孩失去先前的那种神密色彩,觉得某些女孩子俗气的很,势利的很,现实的很,不是赵一丹心目中的那种美好形象。

    再着,就凭他是一名司炉工,收入那么少,家里条件那么差,就是有女孩子喜欢,那重重阻力也是太大太大了。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一个穷光蛋,还带着一个多病的母亲的人。所以赵一丹反而在女生身上不怎么花钱,你要好就好,不好就拉倒,本大爷人穷志不短,不因为你有一张好脸蛋,就轻易对你好,没有一颗善良之心的女孩子,即是美若仙女,他赵一丹打心里就不多看一眼。

    最为现实的例子是,曾经那么喜欢他的杨柳,最终还是不没有嫁给他,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赵一丹没有勇敢地追求,所以也是失去杨柳这样好女孩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总之,赵一丹从心里真正地认为,他当时想恋爱那等于是浪费感情。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富于幻想的赵一丹深深地相信,他梦中的那个仙女般的女孩子一定会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会出现的。只是没有机会找到她,如果机会合适,终会见到她的,赵一丹非她不娶。

    自己要为心爱的人带来幸福,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有一个很好的职业。所以努力学习,拿到大学的那张文凭,赵一丹对人生充满了向往。

    赵一丹调整好心态后,从那微薄的工资中存下了3500元。有这些钱,足足解决赵一丹大学第一年学费和生活费。路子只有边走边说,谁也说不清后面的路子怎么走,只要自己向好的方面努力,终会有一个不错的后果,但每一个人很难说,自己一定成为什么人。

    大学开学了。赵一丹抽空去了西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交了学费后,学校给发放了入学录取通知书。赵一丹拿着入学录取通知书告诉单位的陈总工程师。本来赵一丹考司炉工时与单位签定劳动协义要工作三年才能离开,但单位听说赵一丹要上大学,管人事的经理和陈经理都很高兴的说:“赵一丹,真没有想到我们锅炉房能走出一名大学生。那这个协议也不用管了,先办离职就行了,也不需要给总经理和董事长说了。也不需要退来那些公费学习的费用。”

    大学的门终于给赵一丹敞开了,这所大学是西北龙州最好的高等学府。也是国家211重点建设大学。赵一丹一面在上学,一面盆算着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的学费及生活费问题。当然赵一丹自为自信的是,自己已进了大学的门,并且上了一年,这在老家肯定是一大新闻,给家里人也挣了面子,家里人也会想办法帮帮他,这样下来,自己的大学梦也会随着家里人一块儿圆了。迎来全新的生活。

    还有李宪真的也考进西北大学经济学院。两人互通电话后,非常的地高兴。在大学有这么一个死党,有困难也好有个照应。最令赵一丹高兴的是。他一上大学,家族矛盾以及母亲与嫂子之间的那种恶劣关系也得到缓解。尤其是嫂子与他之间的关系也得到改良。家里人再不会因为担心上完大学回家务农去,再和哥嫂之间分粮吃。

    大学录取之后。赵一丹心情特别地畅快。如五月喝到雪水一样爽快。在中文系报道后,系里的一位老师说,你们班在学校的某某教室上课,你现在就去吧!书回头再来领。

    赵一丹找到估摸着进了一间正讲课的教室。敲门进去后,有一位老师(教授)正在上课,赵一丹在教室里随便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下来。结果听了一阵之后,觉的不对劲,私下问了一下同桌,才知道自己走错门了。这是大二的大学语文课。必竟在社会呆的时间长了,参加正规的大的会也多了,在会议上领导在那儿讲话,员工随意出入事的多了。那象在中学时,上课时,只有老师在讲堂,学生都规规矩矩听课,想出去就得打报告,就是说原因并不一定老师会让出去的。

    那时的赵一丹才不管上课不上课那一套,他乘老师不注意时起身大摇大摆地走出教室。同学和老师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赵一丹,这是那里的一个学生,胆子这么大,说进来就进来,说走就走啊,真象逛自由市场一样。

    赵一丹走出教室之后,直奔系主任办公室。“党老师那个我们班我找不到,走错教室了。”系主任党老师,叫来赵一丹99级的班主任(辅导员)田军说:“这是你们班的学生,你把他带走吧,他找不见教室。”

    有着社会经验的赵一丹立马与班主任拉关系:“田老师,找你找的好苦啊。终于见到你了。见到你真高兴,看田老师这么年轻、潇洒。真令人羡慕啊。”两个聊聊就被带到一个教室里。田老师说:“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赵一丹大胆地走上讲台,看了看教室里的学生,足足有60多人,尤其是美女最多,男生只有8个,这是什么班,全是女生。大家齐刷刷地看着赵一丹。赵一丹这天穿着一身红西装,黄裤子,红皮鞋很是扎眼。

    面对这么多同学介绍自己,一般新来的新生都是两腿发颤,可是赵一丹感到很高兴,想不到班主任老师(实际上是辅导员)给他一个好大的面子。赵一丹立马把他在市场营销培训班学习的那一套自我推销方法用出来。他清了清嗓子,昂首挺胸,大声用西吉话介绍道:

    哥(我)仍(来)自于喜(西)吉县,明子交(名字叫)赵一丹。有一句市(诗)叫(赵一丹乱周的一首诗)——赵国有名将,双手书丹青。喜亡(希望)打家(大家)冷(能)记住哥(我)。本人喜欢叫(交)朋友,想信(相信)一定会成为打家(大家)的好朋友。介结结束。

    然后给大家鞠了一躬。

    赵一丹站直后,向台下望了望,60多双眼睛,都定定地盯着他。有人脸胀的通红,就是不敢笑,一幅郁闷的要死的表情。赵一丹理没有理,也没有脸红,仍是一幅踌躇满志的样子。看到有一张桌子有空位子,他便大步流星地走过去,问都没有问,坐下来。和各他同桌的竟然是一位女生,这位女生不自然地往外躲了躲。

    一堂课之后,赵一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见有人私下说:“这人脸皮真厚,他说的什么我们都听不懂,他自己脸红都不红。”转一丹转头一看,那几些人立马一幅严肃的样子,头立马底下去了,她们没有勇气与赵一丹对视。

    赵一丹转身问同桌:“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这位女生立马紧张地转身走了。有一个同学悄悄地靠近赵一丹,小声地说:“听你口音象老乡?”

    赵一丹立马问你是那儿的,他小声地说:“我是陕西的。”赵一丹估意说:“是的,我们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哈哈哈。”这位同学立马高兴了:“想不到在这儿见到一位老乡了。”

    其实陕西和西吉离的好远,陕西是西北龙州的另一个地方。但是这位小同学,他刚从中学校门出来,了解的不多,那象社会上创了几年的赵一丹,贼胆子大多了,相对什么场见见的多了。

    赵一丹示意这位小老乡坐下来聊。“我不是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好是你还没有记下我?”这位陕西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哥,你的话我也是听了个半懂,其它同学根本听不懂。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是一个省的。”

    “哈哈哈”赵一丹大声地狂笑起来。结果教室里立马变得鸦雀无声,都朝他这儿张望。赵一丹理都没有理,仍与这位小老乡攀谈。当然这位小老乡是男生,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放肆。

    这位小老乡一听到赵一丹的笑声,都有些怕,又紧张地问:“你看他们都看来呢,你不怕,不好意思吗?”“噢,怕是什么,我们说话有什么好怕的?看就让他看吧!”赵一丹故意这么说,并向四周看了一眼,还放肆地用方言一通乱侃,带有炫耀方言的意思。

    赵一丹终于知道他的这位小老乡叫,任建福。任建福告诉他和赵一丹同坐位是,他们的宣传委员米静。“哈哈哈,有意思,宣传委员都给吓跑了,自己的杀伤力真大啊!”赵一丹不由地YY起来。

    第094章 诗意人生

    第094章诗意人生

    赵一丹给同学的第一印象极具杀伤力。这是个什么人?社会不良青年?流氓无赖?如此厚脸皮的男人绝对不是善种。有人私下议论,还是那家单位带工资深造的员工,管理人员?

    还有一部分外班同学认为赵一丹是大学的讲师。总之不象学生,象个工作人员。当然在赵一丹的同班同学眼里,他是一个怪人,暂时很神密,是什么人,还没有摸清楚?

    总之,学校里的黑帮兄弟也在观察赵一丹,是否是打架高手,还是风月场的老手?会不会兔子吃了窝边草,抢了黑老大的梦中情人?

    来自于社会的赵一丹,三年的银城打工经历,早脱掉了一身的土气,也没有了中学生的那种单纯,幼稚,相比同龄人多了的是成熟与老练,多的是人格上的魅力与光彩。虽然张口说话操着西北龙州西吉浓重的方言,这么有特色的语言,别人一听就是西海固的土包子。

    就是这个土包子为什么能有这么大变化。许多来自于那个方的人,一部分人他们特别的能包装自己,普通话说得特别地正规,都融入这个城市,一点看不出乡下与城里的区别了。但是赵一丹就是这一口话一融不过去,当然交往的时间一长,还发现他的个性特强,也是不好融的一个原因。但是赵一丹是怎么想的:“你融不融进去,我就是这个样,反正他们那个地方的人来银城的很多,融不融都以他们特有方式影响着这个城市。”

    这一丹这小子,就是一个融不进去的人,偏偏操着这一口浓重的方言。这么明显的破绽,他想干么,扮猪吃虎?

    话说操着西吉官话赵一丹,许多人都提意见:“一丹,你进入城里好长时间了,这话也该变变了,不然怎么融入这个生活圈,你一张口别人就知道你是那里人了?”可是赵一丹不卑不亢,用他的那一口西吉官话,流畅着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当然赵一丹也知道,这语言沟通是很重要。尽量说得普通一点。如果有人说他话不普通,或者什么,他打心里就有些不舒服:“我就是西海固的怎么了?我难道把话改了,你们就不是小看西海固了,那里人是穷,穷有什么,可是我们那儿出来的人,个个有出息。”

    当然赵一丹的聪明和某些方面的突出天府,银城人还是不得不服。小瞧赵一丹就等于给自己撑嘴。这事赵一丹后来发展的越来越强悍,以至于让一部人都为之羡慕。甚至也学起了西吉官话,以示与赵一丹亲热友好。

    当然任何一个人我们都不能小瞧他。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主体只要他肯奋斗追研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决定能干出成绩来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认识一个人决不能只从一面出发,就对某人给予下定论,就是相互交往好长时间着,也并不一定就对某人从三岁看到老,人一生中有好多变数,只要机遇和时缘都对,每一个人总有了一个了不起的结果。

    当然做为一个刚刚从中学校门走入大学的学子,他们是不理解赵一丹的,他们与赵一丹的之间的关点,待人接物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于其说赵一丹融不进这个群,倒还是说赵一丹是在这个学生群中是鹤立鸡群,不过暂时是这样的。因为他们都是新嫩,还有待开发。赵一丹已是半成品。

    尤其是那一身很扎眼的服装,还有张粉白秀气的大脸,高额头,更为要命的是他还有一个潇洒的走姿,还有一个爱背着手走路的习惯。有人说天生教授派头。可是实在不敢恭维的是,他的个子太那个小,不太男人。勉强一米七,还有些故意拔高的数字。

    赵一丹成为同学私下议论的热点,尤其是女生最为关注。刚刚到大大学深造的这第一学期,赵一丹没有住校,走读。实际上他在学校外面租了一间房子居住,不知道着,还以为他在银城有房子,或者有工作单位。一般情况下,只有家在城市的人才走读。

    当然走读给赵一丹带来的最大快乐是,方便了学习,并且养成一个走读的习惯,学习很得劲。在大学里,如果教授讲课,学生不爱听,或者引不起兴趣,好端端的一堂课就那么白白过去了。本该撑握的知识,就随随便便地过去了。在大学里很少有同学,把自己要学的一本书,仔细的读几遍,好好地理解和琢磨里的奥妙,就那么半生不熟地消化掉。时间一长所学的课程在大脑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甚至连大学里学了什么课程,竟然有人忘记着,更不要说每门课程学什么知识。这不是大学生的悲哀吧!那能谈及到运用科学文化知识。

    所以赵一丹通过社会上工作,了解到上大学的不容易,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就每天在走读的路上,认认真真地读教授讲过的课本。并且力求全面默记复述出来,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这样就能了解到这一本书,主要说了什么,对自己走向社会有什么用处。比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他了解到企业如何管,该管那些,如何管理高层、中层、底层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展公司的业务等等。总之这一切的学习,好比给赵一丹指明了一条道路,并不象以前那样茫然。

    总之每一门课程都涉及一个领域,对一个领域至少能做到系统的了解。不至于一提起该领域的问题自己就是一上小白。如果学的好还能与人对谈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果水平一般就至少了说出一些相关专业名词,如再次一点至少做到听过该领域的知识,如果是小白的话,本该在这个领导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些知识点,让别人说起来,自己好象是第一次听,第一次了解,这完全是小白。等于大学白读。

    许多同学反映大学的书本学习太枯燥、太乏味,但是对于赵一丹来说,读书真是一大乐趣,你想想在社会混了那么久,感觉到知识的重要性时,自己啥都没有,再回想一下,中学时那个读书的安静,没有干扰的学习环境,就心生向往之。大学,更别说学习环境一流,生活环境一流,身心健康都得到全面放松。在大学里在不象中学时有家长,有老师管你,到在大学,大学教授就把你当一个成人看待,这学习生活,全完个性化的比较多。甚至在大学里,教授从来管不管你来不来教育上课。当然缺课着太多,教授也会发火:“带研究生有这么少的学子也就至了。”

    当然赵一丹的全日制学历班和普招生还是有些差别,原因是普招生的试卷都是教授出,如果教授不高兴是很难考过去。而赵一丹的这个不同,只要自学能力强,教授是管不了的,每门课参加全国统考,不是那一个教授能做了主的。当然听教授讲,那是一种享受,为啥?因为教授对这一专业研究的很深了。比如某领域的教授,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讲的最生动时,就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是一个相当的享受。

    总之赵一丹初入大学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开学也有两三个月,只有主动跟赵一丹打招呼,邀请赵一丹聊天着,赵一丹还有些印象,其它的同学赵一丹压跟儿连名字都没有记。上完课就潇洒地走了,在回出租房的路上,进行着他的走读乐趣。就是在学校几个胆大的女同学叫赵一丹去他们宿舍坐坐,赵一丹只是客气地打声招乎就走了,很少主动去她们那儿坐坐聊天。

    赵一丹每天重复这一工作,在回家的路上,就认真的看书,回想教授讲过的课。总之几个月下来,一本书上讲了个啥,赵一丹记得特别地清楚,虽然上了大学强性记忆力下降,但是理解记忆超前发达了。这样下来,一本书赵一丹就能从前至尾地讲解下来。也并能用自己的用言给讲述出来,有时还很有深度和力度,再加上自己对社会知识的一些了解,能适当灵活运用一下,快能算上半个专家了。赵一丹真正地感受到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这一说法。赵一丹就能把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讲得更为生动。书读到这个份上,考试过关是不成问题的,再着就是钻研这门课的深层意思。除此之外,赵一丹也为了给自己多赚一点钱,就出去批发市场,从老城区批些手套,袜子什么的,拿到火车站市场上叫卖上一个小时,也能赚回十来块钱。自己的生活费都够了。有空时还买几条鱼和新鲜的菜改善一下火食。

    第一学期参加全国统考,赵一丹报考的四门课,全部合格,其中三门还达到优级80分以上。比住校生成绩优秀多了。许多学生都羡慕赵一丹,人家老在外面住,不好好学习还能考上这个成绩,他们吃住在学校,可是成绩并不好,有一半的学生参加全国统考才考过去一两门。挂课的事很正常不过。

    并且赵一丹还荣幸地拿到人文学院的三等奖学金。虽然补助不多,但这也是名利双收的事。为些,赵一丹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还产生了诗兴。那年正好是澳门回归之年。赵一丹大笔一挥写了一首《赤子心》抒发感情。

    我用握笔的手耕耘

    用耕耘的手来握笔

    庆共和国五十花诞

    迎澳门游子回归

    海外游子又一次

    热血沸腾

    国内志士仁人又一次

    欢呼雀跃

    就连这农夫

    谈论起国事

    饱经沧桑的脸上

    嘴巴常常拉着胡子

    在田边的风中

    欢快地颤抖

    粗犷而又豪爽的笑声

    在空中飘荡

    听,耳畔城乡

    那固有的旋律

    正在自然的风琴上

    鸣奏得酣畅淋漓

    使问每位赤子

    谁说人心不似

    那澎湃的海

    这一首诗在《银城晚报》上发表,并与西北龙州诗界名人吴淮生、张杰等人的诗歌同一版面主要位置刊出。之后,赵一丹在同学眼中流氓这看法再没有了,有的是刮目相看,人气指数不断上升。尤其是在美女妹妹心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还有几位美女妹妹的相约,赵一丹曾去过几个女生的宿舍,赵一丹是老实人,女生问什么,他就一老一实的都说了。虽然社会混了几年,但是他还是那种纯朴本性,没有隐瞒自己的身世。自此之后,一部分同学很尊重赵一丹,一部分同学却很反感赵一丹。尤其先前要讨好赵一丹的一部份银城混混,家庭背景好一点的,看不起赵一丹。但赵一丹从来不鸟他们。有一次,赵一丹听到他们系有一个“黑老大”,是整个系里的一霸,反正系里的谁他都敢欺负。

    有一次黑老大的手下,给赵一丹放话,赵一丹说:“我是农民工出身,妈的谁敢打我的主意,老子叫工帮农民工工友,把他先收拾倒再说。”

    随着赵一丹诗人名气在西北大学校园的大长,西北大学校校级诗歌协会,吸纳赵一丹为诗歌协会的理事。赵一丹所接触的人,从自考生延伸到整个西北大学。校诗歌协会主要给成人员有,中系教授、全校文学爱好者博士生、研究生、普招本科生,专业横跨全校10个系,25个专业。

    赵一丹是西北大学唯一位自考生,参加了校诗歌协会,成为自考生历史里的第一人。为此,赵一丹征得诗歌协会会长同意,接纳了自考院里的两位诗歌爱好者,并在自考院5000人的宿舍区搞了两次诗歌协会,诗歌展出活动。并带到了一部分文学爱好者。

    赵一丹认识自考院,几个系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叫王全东的学生,不但喜欢写诗,还能写一手好毛笔字,并且能左右开弓。他家里条件也有些差,但是为了赚钱,他还时常去银城的主要繁华地段,用左手写毛笔字,为自己筹积学费。

    所以赵一丹也特别感动,两人成为好朋友。学习、交友、做生意,这自食其力,自谋生路,自求上进,是多么美好的一段日子。虽然有些辛酸,但是收获了好多一般人没有的才富。

    赵一丹轻松而又快乐的渡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正如一位大学教授在讲课时,突然提问:“同学们大学里能学到什么,大学里什么?”

    当时同学位的回答不一,都只是表面的回答。这位教经济学的多所大学里的客座教授讲了这样的一句话:“现在知识更新换代的非常快,同学在大学里能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时,只能用到20%,而这20%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的精光。但是有一点很重,大学里要学的是方法,就是一种处理各类事情的方法。大学不象中学,那种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而是给学生好多自由想象和实践的空间。大学就是介入社会与学校之间的一门必修课,如果修好这门课,大学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是不成问题,并且大学里学到的方法,会让每一个学生受用终生。知识只是一个小小的方法,更为重要就是方法——处事之道。有好多学生不读过多么名牌的大学,如果学不会处事之道,到了社会上,他仍是一个白千痴一个。”

    第095章 兄弟共谋

    第095章兄弟共谋

    一学期很快结束了。赵一丹回到他阔别三年的故乡,乡亲们都盛传着赵一丹的“奇迹”——高中没有考上,出门打工倒成了大学生了;这小子真有奇怪之处。出门打工的人多了,可是多少年了,没有见出来一个大学生。赵一丹他是怎么回事,这赵氏大房头祖坟真冒青烟了,要出人才了挡都挡不住。

    大学的学费也不底啊,一般人就是考上大学,交学费都发愁。这家伙,一面挣钱顾家,一面还供自己上学?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赵一丹这小子的毅力和意志非比常人。能经受住如此大风大浪的人,那将定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人们回想赵一丹小的时候,那小娃长得惹人可爱,但天生傲骨,做事为人与一般小孩子不大一样,虽然那时人们对他的一些做法有些“心惊”,但压根儿没有想到这小娃是一个不服输的主儿。

    村人的议论自然也传到赵一丹兄嫂的耳朵里,本来几位哥生活条件都比较差。他们对支持赵一丹上大学的信心不足,心理很矛盾,支持了赵一丹,这穷家里无形中就背上几千元的债了。给本来比较贫穷的家只能是雪上加霜。但这又是为赵家大房头“洗清罪名”解脱“三代不出人才,人就变驴”的精神枷锁的一次机会。无论如何也得支持赵一丹一把,同时也为自己的后代树立榜样,让下一代再不会在学习差时找借口“我们几代都没出人才了,我们自然强不到那里去。”

    这样至少在教育孩子学习时可以说:“你看你四叔他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上了大学,说明我们家人并不笨,只是吃苦精神不到位。所以娃娃们一定要自信,一定会能考上大学,跃出农门,成为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个精神议意重大,无论如何也得支持一下。这是一个家族中的精神食粮,比家财万贯还重要。

    赵一丹兄弟四人中,就数老三赵强的生活比较好一点,多多少少也能算得上是一个生意人,在赵家川来说可是一个老板了。村人评价是在同村同龄人中是生活条件最好的,事业最有成的人。当然赵强的生意要做大做强,用钱的地方很多,到田坪乡购买营业房,扩大店面,经营多种生意,这都需要钱。要想成为山乡一富,这个目标很大,实现起来也很困难。

    启动资金中的几千元,对一个生意人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会做生意的人,几千元都成变成成万元。如果没有了这几千元,这无凝断了生意的财路。要想放弃这么多诱惑,而支持曾不配合“赵强的创业大计,打乱了他的全盘复兴大计”的赵一丹,这做为哥哥倒很能理解,但做嫂嫂的张秀琴未必能理解。

    如果张秀琴不同意支持赵一丹,他赵强顶着这么大的代价支持赵一丹,这个心里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征得她的同意,他赵强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同时这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幸福生活。支持了赵一丹无凝就是降底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先不说这些扫兴的话。“某某家出了大学生”,这对农村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大事;多多少少有些光宗耀祖的意思。虽然现在大学生多了,不毕业分配的人也多了,但是对于他们山乡人来说,大学生并不多的,考一个大学生,这品级和档次就比得上古时的中了“进士”一样,这自身具有的功名利禄就来了。

    这对于赵一丹太爷赵作鹏一脉来说,赵一丹能上大学,不管用那一种渠道上了大学,这在族史上无论如何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他的成功就无形中担当起整个家族的精神支柱,他的成与败,荣与辱也代表着家族的荣与辱成败。

    同时代表着赵氏大房头一脉,打破世俗樊篱,解脱精神枷锁,冲开愚昧无知的第一人,他无凝在赵氏宗族中有着跨时代第一人的“伟大”之处。就如一潭死水有了活的源头。为宗族小字辈们的思想种下一颗精神的种子。为赵氏文化基业?(精彩小说推荐:

    ) ( 岁月鞭心 http://www.xshubao22.com/2/297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