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争锋 第 22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你办事我放心!”田司长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握住邓华的手做到会客区,别看田司长官不大,但是享受和他并肩而坐的可不多。很多省份的副省长副书记都没有这个资格,小邓同志颇有点受宠若惊。

    田建辉正色道:“有些人把华夏创造看成是新模式的国家集资行为,本身就是对项目的误读,一定要广而告之,一定要让干部群众看清华夏创造的目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项目不能默默无闻,要推广开来,要当成样板来做,也许有一天全国的省市都成立华夏创造的分部才好!”

    今天司长态度变化有点大,此前可没有过如此紧张这个项目,难道说上面开始关注?邓华瞬间抓到关键,之前田司长在邓华的心目中,是一个求稳的领导,根本不敢越雷池一步,他想要推介的项目,没有高层的认可绝无可能。

    “华夏创造开局很好,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让成绩冲昏头脑,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资金安全问题。”田司长认真地说,“新兴产业二处现在的监管模式尚可,不过力度还可以加强,必须要得到加强。邓华同志对资金安全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考量?不要拘束,放开来谈,安全是个大问题!”

    邓华把文件袋打开,交给田司长一份文件:“我们借鉴中纪委提出的重大投资项目实时监督机制,筹建一个独…立于华夏创造之外的监管部门。这个监事会和华夏创造没有直接的利益往来,其中的成员也不会允许和华夏创造的股东、管理层发生关系。我们的想法是选择社会上的投资咨询公司、团中央的志愿者团队、中纪委的离退休老干部,审计署的老干部组成监事会。监事会的运作资金由华夏创造资金产生的利息支付,和股东、管理公司不会发生任何纠葛。”

    难怪老领导看好邓华,总是比别人想的更远,田建辉一边听邓华讲解,一边翻看文件。这是一份手写的策划案,显然只是策划稿还没有正式成型,老天忽然有点不舒服,如果不是自己把邓某人叫来,是不是不会跟自己汇报?田司长忘记了,项目成立之初,是他自己想要撇清的!

    “好!”田建辉合上文件,“想法不错颇有创意,就是要开动脑筋,不要盯着眼前的条条框框。华夏二十年来所做的,就是打破条条框框,就是要走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就是要开天辟地创造一个全新的华夏!要做到这一点仅有领导层的高瞻远瞩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精英献身其中,监事会的想法很好,一定要尽快组建起来,要先于资金开始运作。”

    第1371章展望新世纪

    先于资金运作?邓华苦笑:“司长恐怕做不到,资金到位速度超过预期,呃刚好有几位企业家有注资意向,不知道司长是不是有时间去和大家见见面?”

    换做之前,田司长绝对不会同意见什么企业家,门外不知道多少副省长甚至省长想要见田司长,但是此时田建辉的心态已经不同。那些省长副省长是来要项目要钱的,而企业家却是送钱的,更是送政绩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那些企业家和省长们也就有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好,我们过去看看!华夏处在一个大时代,企业家手中拥有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我们一定要发挥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要为他们投资提供最大的帮助。”

    如果不是田司长相招,邓华早就和几位企业家见面了,田司长已经很久没有纡尊降贵登门拜访了,即便是有也是拜访领导,绝对不会是企业家。

    “大家好,这位是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田建辉同志!”

    包房里响起例行公事的掌声,在座的企业家不习惯和部委机关的干部打交道,或者说他们习惯在地方上众星捧月的感觉,不习惯仰视部委机关的小领导小官僚。

    田司长亲切和各位握手,邓华帮助介绍:“这位是港府廖氏集团廖光福老先生,华商联合会印尼华侨陈炳芳先生,谭氏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谭念祖先生,马来西亚的南国电工阮董梅芳女士,泰国郑和航运集团有限公司郑自然先生。这位是……”

    “我是温岭省吴氏家族吴湖海!”吴公子出现邓华很意外,只是想想各位海外华人恋乡情结,出身华侨之乡的吴氏家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邓副处长好久不见!”

    看上去吴湖海和邓华相当亲密,似乎是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岂不知此前的几次见面,几乎没有一次愉快的经历。吴公子震惊于邓某人升迁的速度,居然比他赚钱速度还快,在吴湖海结识的官僚当中,邓某人绝对是火箭干部。

    田建辉没有在意都有谁,事实上田司长从部委机关成长起来,对招商引资工作没有什么印象。换做是各地市的领导,甚至省级层面的领导,听了这几位的名字都要心旌摇曳。

    除了陈炳芳先生以外,那几位是江滨市高科技产业园的顶梁柱,没有廖氏集团、谭氏集团、南国电工和郑和航运集团,也就没有高科技产业园的辉煌。

    陈炳芳对田司长不感冒,却紧紧握住邓华的手:“谢谢!非常感谢!老朽欠邓先生天大的人情,陈家族裔得以保全,全靠邓先生帮忙。以后邓先生但有差遣,陈家子孙无敢不从!”

    “陈先生太客气!那时我该做的,说起来郑先生才是做实事的,您更应该感激郑自然先生!”

    凭借重生人士的先知先觉,邓华一再向陈先生提醒印尼局势,可惜老陈古板守旧更是相信自己在印尼官方的人脉。结果当灾难来临的时候,陈家几乎陷入灭顶之灾,还是邓华布置了郑和航运集团的船只,事先等在海上,及时把陈氏家族整体搬迁回国。

    郑自然可不想贪功,他哈哈一笑:“别往我脸上贴金,郑某人事先不知道发生什么,怎么可能把商船停在外海?说真的,老郑相当佩服邓先生未卜先知的能力,我很想问一句,邓华先生认为新世纪朝阳产业是什么?”

    不止郑自然有感慨,廖老才是感触最深的,廖光福手抚胡须笑道:“事实证明老朽听从邓华的产业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从东南亚撤资到投资江滨市,是廖家新生的起点,邓华当初所说的再造一个廖家不是梦想!”

    近乎被忽视的感觉让田司长很不舒坦,没想到小邓同志居然成为主角,看来在座的各位企业家都是他的老相识。就听邓华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执行者,田司长一直在发改委工作,对经济前瞻远比我更内行!”

    “哦?”阮董梅芳举起酒杯,“既然田司长是个中高手,不放给我等指点迷津,让我们聆听教诲!”

    演讲田建辉真没有准备,不过想起邓华递交的文件中提到的:“发改委有关专家做过分析,新世纪文化产业、生物工程、网络科技公司和旅游业都将是前途远大的产业。如果各位有兴趣投资,不妨在这方面进行调研,一定会有惊喜的发现。”

    “华夏的房改似乎预示着房地产业兴起,”吴湖海不甘心被忽视,何况吴家已经决定在房地产业赌一把大的,“还有能源产业、金属冶炼、矿产挖掘,这些都是华夏产业政策扶持的重点,为什么田司长和官方有不同的看法?”

    吴湖海的话相当无礼,如果换一个场合田司长恐怕会拂袖而去,但是今天不行:“对于政策的解读,邓华同志有更为精确的看法,小邓同志给大家介绍一下,也让你的老朋友们有一个清醒认知。”

    “吴湖海先生没说错,房改意味着庞大的房地产市场即将驶入快车道,未来十五年将是房地产和相关行业发展的黄金期。”邓华微微一笑,“不过几位老先生固然不会忽略短期效益,但是想要打造百年世家不能鼠目寸光,一定要登高望远,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让家族产业的布局长短结合,才能让家族发展更稳健更迅速。”

    几位老人连连点头,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家族稳定发展远比暴利崛起更重要。很多家族都无法掌控短期利益和长远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才会导致家族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

    邓华侃侃而谈:“华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让我们放眼世界,美国和日本的房地产业如何?他们走过的路就是华夏即将走上去的,再看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居然占据gdp总量的五分之一!还有生物工程,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任何人都不可能无视健康生活,以改善人类自身为主旨的产业,怎么可能没有前途?”

    第1372章展望

    不光几位老人听得认真,他们带来的家族精英也都在倾听,当今华夏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想要赚钱再也找不到比华夏更好的市场。而邓某人身为发改委的官员,对政策的解读无疑至关重要,一个政策性经济体,只有把握好中央政府的政策脉络,才能更好的发展家族事业。

    “还有网络科技公司和旅游业,”邓华绝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根据前世的所见所闻,“不可否认当前美国的网络泡沫很严重,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但是更加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公司灿烂的未来,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选对道路,还用怕走不到彼岸吗?”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心平静气看着手下侃侃而谈,几乎被冷落的田建辉从最初的失落变成淡定,正像老领导所说的,邓华的视角完全超越发改委的诸多干部。

    田建辉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位子,心智之坚韧眼光之独到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高技术产业司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上任近一年的时间里,田司长颇有些迷茫,甚至有一种冷板凳的感觉。

    官场中人找不到方向感是最恐怖的,基层干部找不到方向感很正常,他们本身就是执行者,如果地方干部一个个各行其是才是真正的灾难。可是发改委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特别是身为发改委中流砥柱的司级干部找不到方向,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轻则国家政策得不到真正的理解更不要说执行,重则造成政策跑偏,把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全都引下道。万一政策跑偏,对于田司长本人和高技术产业司都将是灾难性的,势必会造成重大损失,此种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刚刚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田建辉仿佛置身于雾霾之中,根本找不到方向,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走向何处。邓华的演讲,则让田建辉认清了自己前进的道路,看着年轻的面孔,田司长有点庆幸,庆幸今天能来参加宴会。

    廖光福身边的廖公子廖宇峰皱皱眉:“文化产业、生物工程的前景可以感受到,廖氏集团在江滨市的投资已经有了回报。至于说网络科技公司和旅游业,两者是烧钱的产业,往里面投资是不是会变成无底洞?特别是网络公司,到目前为止看不到盈利模式,大学时代也曾经对网络公司充满憧憬,可是纳斯达克的那些公司,除了搞产品研发的还有谁赚钱?”

    在场的也只有廖宇峰是新生代精英,其他人也许接受的教育足够,但是在眼光方面还真无法和廖宇峰相提并论。从廖家正式进入国内开始,廖宇峰对邓某人的看法大为改观,特别是小邓同志对世界经济大势的把握。

    可以说廖家已经把邓华对产业未来的判断,当成是家族企业发展的指针,恰是因为如此,廖宇峰才要清晰明确邓某人的理念。换言之廖宇峰不是质疑,而是咨询甚至是讨教,一个世界名牌的大学生,向一个初中肄业生讨教,充其量也就是函授的大专文凭讨教,传出去会跌落一地眼镜。

    “网络科技公司和此前的任何产业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邓华虽然不是科班毕业,毕竟曾经是网络宅男,“当今互联网企业盈利是流量…广告模式,使用者在使用服务的时候,如果点击了广告,则投放广告的企业负责付款。这个并不是互联网最大的功能,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借用这个平台可以做很多事,比方说电商!”

    廖公子摇摇头:“考虑过线上营销,只是想要做好问题多多,首先就是互信问题,没有基础的互信,网上营销会变成单机游戏,不叫好也不卖座。”

    不得不说廖宇峰的问题,恰恰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问题,此时电商尽管是一个热门的专业,但是没有一个学电商的人认为这是一件靠谱的事情,因为支付手段非常有限、物流也不发达。卖的人如何收钱、如何送货,买家如何信任卖家,都是大问题。

    “电商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分散式经营,一种是规模企业搭建一个平台。”邓华感觉廖宇峰应该能够成为华夏电商的先驱者之一,他接受的教育在那,“前者降低经营者门槛,不需要超高的门店费用,只要在网上建一个网页就可以销售产品。后者凭借规模企业的信用和资金优势,招徕众多的企业提供产品网上销售,后者无疑有着最为广泛的发展前景。”

    几位老人听的有点晕,对于七八十岁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一切虚拟的无法掌控的东西,都是不可接受的。他们更喜欢实实在在的产品线、物流和回流的钞票。如果不是邓华此前表现的足够惊艳,几位老人家绝对不会听他唧唧歪歪。

    田建辉眼睛亮了,身为高技术产业司的司长,对世界最先进的产业还是相当了解。只不过没有经历过十几年后的网络大潮,根本无法想象未来的网络产业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期盼的愿景而已。

    但是邓华的话,让他感受到网络公司代表的未来,发改委工作多年,田建辉很清楚华夏的物流和商品流通有多么困难。如果建立足够的物流网络,如果各地建立起来相应的供货团队,一个网上的庞大商业帝国,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和田建辉相比,廖宇峰没有想过华夏国内的物流状况和地方产品之间交换的艰难,但是他想到境内外产品的互通有无。国内国外生活多年,廖宇峰感受最深的就是境内外商品的差价,刨除关税以外人为的差价。

    如果像邓某人所说的建立一个网上销售平台,在国内销售境外的品牌商品,在国外销售华夏的特色商品,无疑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邓华,我算服了你,回头廖氏集团会展开电商调研,争取最短时间内建成一个在境内外之间互通有无的平台,届时还希望发改委给予审批!”

    第1373章褒贬

    田建辉哈哈一笑:“国家成立高技术产业司的宗旨,就是要扶持高技术产业,商业虽然算不上高技术,但是电商赋予商业以全新的内涵。请廖公子放心,如果廖氏集团在网络产业中试水,高技术产业司不但会在政策上支持,在审批上大开绿灯,华夏创造也会给予资金扶持!”

    “多谢田司长!”直到此时各位富豪才想起,面前的司长手中权柄之重,足以影响到家族的生死。廖宇峰没想到今天的聚会有如此大收获,邓某人果然是廖家的福星,“谢谢田司长的支持,资金扶持就算了,廖氏集团今天不是来哭穷的,是来支持华夏创造的!”

    就知道今天不会是随随便便的餐饮,田司长哈哈一笑:“的确,和各位相比我这个司长还真是囊中羞涩,华夏创造是高技术产业司打造的全新模式,就是要扶持在技术上或者模式上创新的企业。请廖老和各位老人家放心,只要大家对祖国不离,祖国必定不弃!”

    “好一个不离不弃!”廖老微微颔首,“不瞒你说,廖氏集团在华夏第一个投资意向流产,就是害怕国内折腾。嘿嘿,当时算是欠邓华一个大大的人情,直到后来第一笔投资赚钱的时候,家族中还心存疑虑,不知道收益能不能成为手中的真金白银。再后来东南亚经济危机,廖家在境外产业蒙受巨大损失,而国内无心插柳的收获,才让我们找到了目标。正因为如此,老头子才对邓华深信不疑,只要是他倡导的廖家一定支持!”

    邓华站起身给廖老一鞠躬:“谢谢廖老!这些年廖氏集团对邓华支持多多,相反邓华给予廖家的帮助相当有限。如果廖公子不嫌弃,大可以借鉴华夏创造对电商的策划案,放心我不会收取创意费的!”

    “哈哈哈!”

    所有人大笑起来,吴湖海轻咳一声:“田司长,您可不能厚此薄彼,吴家也要和廖氏集团一样的地位,一样的政策扶持。当然,吴家愿意向华夏创造注资,愿意为国家经济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吴公子很清楚邓某人对他没有好感,却有不想错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平常不要说他吴湖海,即便是吴氏集团总裁过来,想要见到田建辉那也是痴心妄想。

    其实吴湖海算得上一个有追求的商人,一直以来他想要勾连天下,组建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就是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商业帝国。至于说那些酒店歌舞餐,无非是构建人脉的辅助手段罢了。

    只可惜一直以来吴湖海结识的都是一群坑爹货,虽然眼下他吴湖海走到哪里都会被官场中人奉为座上宾,可是距离吴公子的理想反而越来越远。

    刚刚邓某人勾勒的电商未来,彻底让吴公子动心,仅仅是一个网站,一个物流企业就可以商行天下,那该是多么辉煌的未来?值了!为了挤进今天酒会付出的一切代价都值了!

    “没问题!”田建辉大手一挥,“高技术产业司不会做那种偏心的事情,产业司将会对境内外企业一视同仁。不管是谁,只要在高技术产业司的管辖范围内投资,产业司都会大开绿灯。嗯产业司将会建立一个企业家绿色通道,专门负责非官方政策性工作,只要各位有想法有策划为什么不来?你们将会获得最有力的政策扶持!”

    “啪啪啪!”包房里响起一阵掌声,田司长终于感受到商人们发自内心的欢迎,此前的敷衍变为真诚其中差距可不小。田建辉斜一眼邓华,小家伙不错,今天算是来着了,收获不可谓不大。

    看看邓华似乎没有表现出反感的意思,吴公子挤出笑脸:“呃邓副处长,您知道我手中有一个吴氏影视传媒公司,我想知道影视传媒如何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政策?”

    某些人颇有自知之明,换一个场合邓华恐怕会对吴公子无视,只是今天在场的都是大人物,如果对吴公子过于苛刻,其他人不知道姓吴的幕后卑劣伎俩,却会认为他邓华厚此薄彼!

    “影视传媒是无烟产业更是朝阳产业,”邓华一本正经道,“大可不必要什么政策,和实业相比影视传媒产业算得上一本万利。给吴公子一个小小的建议,某些娱乐公司走上一条歧路,他们为了吸引眼球完全不顾及普罗大众的三观,常常会把绯闻甚至丑闻当作是炒作的引子,那是一条不归路!”

    吴湖海脸一僵,炒作是圈里的常态,他的传媒公司也不例外。很多明星的私隐和丑闻当作卖点炒作,恰恰是吴公子最为擅长的手段,没想到邓某人会当众打脸,吴湖海有点后悔招惹邓某人。

    田建辉点点头正色道:“国家政策扶持的是专心做企业的商人,千万不要挑战社会伦理底限,不要把低俗当成娱乐大众的手段。特别是娱乐产业,一定要掌握好度,切不可把那种低俗媚俗甚至宣扬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东西搬上前台。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吴公子的公司走正途,你的公司就会前途远大,反之就要小心了!”

    这一刻吴湖海肠子都悔青了,好死不死招惹邓某人干嘛?这家伙还真是记仇,说起来他吴某人没有直接针对过小邓同志,当初不过是发生一点误会而已,结果这家伙到现在都不翻篇,太小肚鸡肠了吧!

    阮董梅芳女士微微一笑:“邓先生,阮氏集团打算扩张,集团内部有几个发展方向,按照你的说法房地产行业有十几年的辉煌,那么手机行业怎么样?”

    随着在江滨市站稳脚跟,阮氏集团终于看到国内强劲的发展势头,如果不能把握住如此绝妙的机会,阮家也不会发展到今天。只是在投资方向上家族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就连一向干练的阮董梅芳女士也把握不好发展脉络。

    “和房地产相比,手机将会改变世界!”邓华的话让所有人都是一愣,不过是一部小小的手机而已,她能改变什么?“手机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世界全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第1374章一点建议

    尽管手机已经出现很久,但是当下的人们,绝对想象不到那么小的一个物件,会给十年后的世界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手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沟通工具,它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阮董梅芳女士也愣了一下:“呵呵,阮氏不在意政治方面,只关注经济利益,只要手机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足以,只是有部分国家对手机涉及到国家安全存疑,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相关限制政策?”

    这话是问田建辉司长,政策层面的问题小邓同志还是有点不够层次,大家尊重他是因为能够带来经济利益,而不是他的副处级官职。

    “手机生产牌照会有一点选择,短期内不会全面放开,毕竟市场泛滥对商家对厂家都没有好处。”田建辉认真回答,“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如果阮氏集团不是单纯的来料加工,单纯组装生产线,而是成立相关的研发机构,高技术产业司会提供便利。国家鼓励任何行业的创新研发,只要是创新型企业,不会有任何的政策壁垒。”

    手机研发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简单的,核心技术一直掌控在外国科技公司的手中。廖宇峰皱皱眉:“手机研发门槛不低,毕竟国外企业已经有了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仅仅是他们的专利垄断就已经很头疼,搞不好投入巨大的资金,换来的是人家已经淘汰落后的技术,偏偏还要被专利门槛拒之门外。”

    “想要搞手机就要从可言入手,”邓华深知以后华夏手机行业受制于人的苦恼,“手机行业刚刚兴起,尽管市场发展迅速,只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未来手机将会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不仅仅是通话的工具,还会成为诸多新兴产业的载体。比方说年轻人的最爱游戏,比方说音乐播放器,比方说社交软件的安装。”

    怎么看邓华都像是一个大忽悠,毕竟眼下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似乎其他功能有限。就算廖老对邓某人足够信任,对于手机有什么样的未来还是心存疑惑。

    反倒是田建辉深有感触:“如果各位想要投资手机行业,也许华夏的大风电子是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大风电子是民营公司,却也是和华夏军方、中科院联合研发的企业,他们一直致力于手机核心软件的开发。据说现在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在某些领域已经赶超世界知名公司,最起码手机播放器的功能好像已经进入尝试阶段。”

    轮到邓华吃惊,没想到国内还有如此先进的手机产业,说实话在邓华的心目中,华夏的手机厂商想要追赶世界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毕竟软件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什么大风电子已经先行一步,绝对出乎邓华的预料,前一世似乎没听说过什么大风电子。

    “是大风手机吗?”邓华猛然间想起高端的手机,据说售价一直居高不下的大风手机,一直以为那玩儿意是玩的高端定制策略,“它是国内企业研发的!”

    感情小邓同志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还以为他无所不知呢,田建辉点点头:“一定要了解大风集团,只可惜大风集团一向不和外界合作,它几乎是一个全封闭的生物圈。”

    “全封闭的生物圈?”郑自然诧异道,“他们不需要融资吗?不需要技术合作吗?不需要配套产业吗?”

    即便田司长对大风集团也仅仅是知道皮毛:“他们合作的都是顶级大公司或者国家层面的研发机构,据称大风电子成立之初就是瞄准世界最尖端科技。至于说钱,大风集团大概是华夏最大的财团,眼下大风慈善基金是国内最大的一家慈善基金。而且大风慈善基金从不接受外来捐赠,他们每年贡献的善款几乎是全国善款的三分之一。”

    对于老人们来说,高科技的玩儿意常常意味着不可控,郑自然看向邓华:“邓先生,记得你说过要转售港府航运公司的股票,不知道还卖不卖?”

    从邓华报备的财产,早就知道邓家有钱,却没想到还有航运公司的股票。按照现有的文件,邓家的钱似乎已经撤出实业,好像目的纯粹是为了邓华升官方便。田建辉很难理解,一个拥有亿万家财的年轻人,却在官场中打拼,倒是和大风集团身后那位有得一拼。

    “当然卖!”邓华微微一笑,“郑先生,我们已经算是老朋友,给您一点建议,航运业受经济周期影响太大。而且当今的远洋航运已经不是之前的样子,说是一盘散沙也不为过。看看那些新崛起的船王,再看看那些不断涌入的船主,航运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却没有太高的门槛。这样的行业出现无序竞争的场景不足为奇,如果郑和航运集团走专业化和超大型化自然未可厚非,如果仅仅是扩充版图得不偿失!”

    谁也没想到邓华会这么说,陈炳芳望着邓华年轻的脸:“邓先生不是要出售股份吗?为什么还要如此贬低航运业?别的老朽不知道,但是在场的各位都离不开远洋航运,未来世界大物流需要远洋航运!”

    “不可否认未来是世界大物流的黄金十年,但是十年以后呢?”邓华点燃一支烟,“我想卖股票不假,可是我不会去坑朋友的钱,因为几个亿美金失去一个朋友,得不偿失呀!假如郑先生相信我,建议您的航运公司收缩战线,走超大型船舶、专业化运输的路线,有剩余资金不放在高技术领域投资。或者干脆投资有前途的高科技企业股票,我们可以不懂高科技,但是有人帮我们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哈哈哈!”

    大家都笑起来,此刻邓华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全然不同,一个可以把几个亿美金不当回事而重感情的年轻人,全世界有几个?之前陈炳芳不过是感激邓华的救命之恩,现在对邓某人的人品有了全新的认知。

    廖宇峰竖起一根大拇指:“邓华,不瞒你说,在我的心目中,你和廖家交往无非看重廖家的资金,无非想要廖家为你投资造势积累政绩。现在看来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向你郑重道歉,我不如你!”

    第1375章家居连锁市场

    “啧!”邓华脸一板,“廖公子不厚道哇!不说出来我心情还好点,还以为我对各位的企图没有人知道,没想到早就被你们戳穿了,惭愧呀惭愧!”

    “哈哈哈!”

    大家爆笑起来,田建辉发现,小邓同志和商人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双方之间更像是朋友而不是利益交换。很多领导干部不过把商人当作是积累政绩的工具,而邓某人却是时时刻刻为商人着想,难怪会受到商人的认可。

    郑自然叹口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扩张郑和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是郑家几代人的心愿,现在才知道扩张不一定讲究规模化。我会改变投资策略,把航运公司往高精尖上发展,而不是数量的堆积。请问邓先生,你的华夏创造接下来的投资方向,不知道能不能告知?”

    几位来就是奔着华夏创造来的,但是却一直没有提起,对于这些富豪来说,注资华夏创造更多是为了还人情而不是投资。每一个家族都有自己的产业目标,这种传承古老的家族信奉做生不如做熟,很少会涉足全新的领域。

    “那是必须的!”邓华微微一笑,“各位既然想要投资,就是华夏创造的股东,虽然华夏创造相当于变相风投,董事会不允许参与项目的管理,但是知情权不需要有。第一步是积累资金阶段,华夏创造需要的海量资金不止从股东投资中获得,更要有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个过程可能会选择在股市上进行,不可否认股市运作风险很大,但是我可以保证此次投资的收益,有损失我会补偿华夏创造。”

    廖光福皱皱眉:“尽管我不看好股市投资,不过既然打算投资,承担风险是必须的。放心吧小邓,只要我们投资就是信得过你,绝对不会让你承担额外的风险,虽然你有点钱,还是没有老头子多,几个亿老头子赔得起!”

    “不错!”郑自然哈哈一笑,“不是别的,就凭邓先生开诚布公的谈话,郑家已经感激不尽,一点投资而已。假如将来华夏创造运作得好,郑氏集团也许会成为其中的大股东,我看好你!”

    陈炳芳郑重道:“陈家人的命都是邓先生救回来的,不要说几个小钱,这么说可是有点瞧不起人了!”

    没想到邓华的目标是股市,田建辉皱皱眉欲言又止,此时质疑显然不合时宜。谭先生摇摇头:“投资方向尚可斟酌,钱财上不要太大方,看不起我们老人家吗?欠骂!”

    “呃!对不起!”在各位老先生面前邓华只有诚恳道歉的份,“接下来的投资会选择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全部选择国内的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和股市相比风投在华夏具有可控性,最大的好处美国人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我们只要看准成功的模式抛弃失败的案例。华夏创造已经有了几个目标,只要资金到位,立刻会找上门去主动注资。”

    吴湖海眨眨眼:“那个邓先生,是不是会投资中华网、新浪、网易和搜狐?”

    “既然是风投而不是其他,锦上添花显然不是我们的首选。”邓华微微一笑,“我更喜欢雪中送炭,今天襁褓中的企业,今天只有一个公司雏形的企业,也许就是明天的微软和ibm!如今华夏的风投企业近乎空白,之所以成立华夏创造,就是要把握华夏高速发展的大势,抓准机遇投资几家潜力股,省得原始股都被外国佬赚取!”

    感情小邓同志还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田建辉感觉不虚此行,最起码更多的了解邓某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干部。换做是高技术产业司内部的聚会,恐怕邓某人很难如此放开,而今天的场面,一个真实的邓华展现在面前。

    几位老人家都苦笑,就知道邓某人不走寻常路,却没想到会选择最荆棘的那一条走。原始股固然是成本最低的投资,却也是风险最大的投资,谁也不知道你投下去的钱会不会收回成本,更不要说收益。

    陈炳芳首先表态:“陈家此次遭逢劫难,人员没有伤亡已是万幸,资金么有点紧张,多了没有,出一亿美金参股。陈家接下来怎么走还是一个未知数,也希望这笔资金成为后备金,万一投资失败陈家还有最后的本钱!”

    眼下美元和华夏币的比率是八点五比一,陈老出手就是大手笔,邓华深吸一口气:“谢谢陈老对小子的信任,请您放心,华夏创造最多三五年,就能成为各位的摇钱树。至于说陈老我有一点小建议,还是做陈家的老本行,特别是高端木业,如今华夏高档家具生产刚刚起步。”

    “还搞家具么?”陈炳芳颇为心动,“此次逃离印…尼损失重大!特别是上下游的供应商,几乎损失殆尽,重新在国内建立起全新的供货销售网络,不是一般的难!特别是经销商,陈家考察过国内的家具市场,很多地方处于原生态阶段,出售高端家具很难有市场!”

    邓华郑重道:“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家具行业会迎来最大的机遇,以陈家在木材加工领域的实力,重新建厂不是问题。而且陈家可以遥控指挥,利用原有的人脉资源和原材料供应商以及销售商,赚钱不是问题。至于说经销商,陈老想没想过投资连锁家居市场?”

    “连锁家居市场?”廖宇峰眼前一亮,“陈老有福了,邓华最初就是做市场起家的,古城县那个不起眼的民俗大市场已经成为连锁民俗市场的一部份。陈老不是拥有一台洪武皇朝吗?洪氏集团正是得益于邓华的民俗大市场策划案,才从地方土财主变成华夏境内的巨富,这个连锁家居市场很有创意,前途无量!”

    吴湖海喜笑颜开:“如果陈先生不嫌弃,吴家愿意在家具市场上入股,吴家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有着丰厚的人脉资源,建市场可以提供最大的帮助。呃邓先生,吴氏集团愿意注资华夏创造,资金没有陈老多,一个亿华夏币。”

    第1376章有钱也上火

    说实话邓华很不待见吴湖海,遇上这家伙向来没好事,不过伸手不打笑脸人,何况人家还送上一份大礼。明知道吴湖海的钱是敲门砖,邓华也只有收下,不是差这一个亿,而是不能给外人一种恶劣的印象。

    短短二十天时间,《华夏创造》筹措资金高达三十七点九亿元,此时还不是华夏钱多到没地方花的时候,如此迅速聚集如此众多资金邓华绝对值得骄傲。

    尽管对参加就会充满了期待,田建辉也绝对没想到,邓华的《华夏创造》如此迅速筹措资金。如此吸金的能力绝对十个奇迹:“如此巨额资金管理是个问题!”

    “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邓华最近也头疼这个,“由新兴产业二处牵头组成了董事会,由团中央相关部门牵头组成监事会的事情还需要司长您出面联系,组建管理公司的事情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资金管理是一个大问题,马上进入1999年,在大洋彼岸有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当初在酒宴上田司长就有不同意见,只不过当着投资商的面不好搞内讧。田建辉皱紧眉头敲打杯子:“怎么可以把资金投到国外呢?现在国内资金紧张,还是要扶持国内的产业,《华夏创造》出发点就是为了扶持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嘛!资金外流是明令禁止的,何况还是近四十亿元巨资,绝对不能投向境外!”

    “我就说不能逆向投资!”仇广冷声道,邓某人酒会居然没有请自己,简直是赤果果的藐视!身为小邓同志的顶头上司,仇副司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而且资金来源复杂,很难掌控在我们的手中,那些董事会成员一定要进行清洗!”

    清洗?田司长一愣,华夏如今的招商引资工作颇有些抗战年代搞统战的意思,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钱捡到筐里都是菜,根本不会计较投资商有什么问题:“董事会都有什么人?”

    “江滨市汽车产业园、高科技产业园、清远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邓华如数家珍,“国风实业、谭氏集团、廖氏集团、南国电工阮氏集团、泰国郑和航运集团。陈炳芳陈老、吴氏集团,游方冰和丁思雨两位自然人,四九国际有限公司。”

    四九国际?田建辉一个头两个大,别的也倒罢了,难怪仇广说不好掌控,仅仅是四九国际有限公司存在,发改委想要掌控不啻于痴人说梦:“怎么会如此复杂?”

    “当时害怕没有资金,所以没有设置门槛,原本不想接收私有资金。”邓华苦着脸,“可是四九国际有限公司的人说,说部里大佬已经点头!”

    田司长翻个白眼,四九国际有限公司想要让人点头,不要说发改委的几位,恐怕国务院的副总理也不会拒绝:“仇处长你有多大把握清洗?”

    “呃!”仇广哑口无言,他无非是要在基金上插一脚,让他直接对上四九国际有限公司,还不如一棒子打死来得痛快,“咳咳,工作还是要讲究责任制,既然是邓华同志把四九国际有限公司引进来,能请神就能送神么!”

    啧!想要让自己出面排斥四九国际有限公司?小邓同志勇猛不假却不虎,得罪一群顶级官二代对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既然仇处长坚持,我马上给秦汉江打电话,坚决排斥四九国际有限公司!”

    说着邓华掏出电话,仇广脸一下子白了:“邓华同志,这么说是不是不负责任?”

    别说他仇广,就是田建辉也不敢和四九国际有限公司过招,据说秦汉江的姑父几年后会上位,谁敢和他叫板岂不是讨不自在?仇广之所以厌烦四九国际有限公司的存在,最主要一点就是无法成为董事会的掌控者,一个全新的有着远大前途的事业,却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说之前看不出《华夏创造》有什么前途,那是没有资金作支撑,现在居然获得高达数十亿的资金注?(精彩小说推荐:

    ) ( 官网争锋 http://www.xshubao22.com/2/298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