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优盘去穿越 第 2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械耐ǖ栏揪筒槐厣枇ⅲ蛭抢吹囊膊欢啵簧枇⒌目隙ň褪翘焯炱渌鋈肟谠谂哦樱透郯奶ㄍ獾娜肟诳兆牛蛑本褪抢朔眩±朔岩脖惆樟耍闵枵飧鐾ǖ溃褪窃谌帽竟伺哦樱酶郯奶ㄍ獠槐嘏哦幼咧毕咄ǖ溃臼裁锤郯奶ㄍ饩筒挥门哦樱慷鄞舐饺司褪堑腿艘坏龋俊?br />

    他说的这一点,相信只要是个中国人的,都会觉得政府“唯外国人至上”的狗屁不成文政策是赤裸裸的崇洋媚外,是标准的汉奸体现!搞得那些外国人本来在他们国家是下等的流氓层,一进中国马上成人上人了!而一发生中外纠纷,除了韩国和日本人向来比较吃亏外,碰上其他国家的都是马上有一批所谓的“友好分子”跳出来对着本国人指手画脚:“他是国际友人你知道吗!他是来我们这里发展的你知道吗!一旦你们闹大,那是国际纠纷你知道吗!你是在为国家丢脸,你知道吗!”是的,我不知道,老百姓只知道我在为国家争脸。所谓的国际纠纷,98年印尼排华屠华时,死的中国人何止万千,怎么没引起过所谓的“国际纠纷”?!

    就算到了网络时代,粉饰太平也是领导人最常干的一件事儿,否则河蟹大神又怎么会出世来横行网络呢?我说河蟹一词用得好啊!党本意推行的“和谐社会”政策是好事儿,但是经常以此为理由把负面消息或报道移除,就几乎是在把全国人民当笨蛋了!也不想想都网络时代了,负面消息封锁或者掩盖得住么?如此作为,只会让大家敢怒不敢言,最后忍无可忍而爆发。

    唉!我也叹气啊!重生回来之前的那段时候,扫黄打非倒也非常彻底,有人也就给了这么一个解释:“我国和谐之风盛行,然则满目星号有碍视听,故以河蟹之名代之。”

    神马都是浮云!

    (上文有参考,参考部分网友对深圳入关的批判。)

    ——超常篇幅7000字,此乃首次。

    顺道强烈推荐同名者新书:

    救世主养成攻略

    觉得自己票多的话,就去砸吧!

    致谢!

    第22笔:特区-1

    “你们上午的那个汇报不错嘛,在你们广东也划出一块地方来。就叫特区,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呢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调整国民经济等问题,会后,鄧小平与广东省省长習仲勋关于“特区”的想法。

    就资料上的记载,79年,广东省的主要领导习仲勋、楊尚昆向中央汇报了工作,提出了一个设想和要求:要利用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快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鄧小平认真听取了汇报,思考着一个问题:改革需要一个突破口,一块试验场,在这里放手搞,万一失败了也不要紧,就那么一小块地方。

    于是,从此有了深圳特区。

    啥?不知道習仲勋是谁?兄弟,你out了!俺穿越之前,被誉为继胡哥之后储君热门候选人的習近平(用繁体字代替吧!一般繁体字不河蟹,仿照胡哥一般叫他习兄的话,又太内个),就是这位开国元老的次子,同时也是唱那《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红色军旅歌唱家彭丽媛的丈夫。当然,在潮汕话中,我们宿舍聊国内形式时,未免河蟹,一般都称呼之为“习中兴”。其实大家如果有去关注的话,就会发现很多中央领导人的姓氏都非常地有联系,那么这种联系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难发现一条“主席定律”:都先当过政治局常委,然后是书记处书记,跟着是中央党校校长……其他的,自己想象吧!俺说太多,就河蟹了。

    所谓特区,并不是深圳的代称,79年老人画圈当然不是像潇洒哥那样想去诅咒某些人,老人画的圈,不仅圈进去了深圳,还有珠海、汕头、厦门以及海南。不过到了21世纪,除了深圳外,其他的三市一省,都没啥特区该有的样子。这原因多多:珠海是没赚到钱就先乱花钱,汕头是诚信问题严重,厦门是国家政策,海南确是被湛江欺负。

    说到特区,就不得不说一下远华案,也就是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这个案件,堪称共和国第一经济大案!按照新闻报道的说法,应该说:“本案中,一赖姓胖子备受关注。”

    是的,走私向来是国内发财致富的三大捷径之一!那么,其他俩捷径呢?是贪污和挪款!三兄弟相辅相成,为权钱阶级谋人民幸福。话说,赖昌星也堪称国内走私之王了,本来他走私点原油之类能缓解国内燃眉之急,中央也懒得说什么,若是要说的话,那也就四个字:“多多益善。”以前说,人一没钱,胆子就大;人一有钱,嚣张得瑟!不过对于赖胖子而言,他倒是很是低调,还懂得建“红楼”来捕捉官员隐私。这一招用得非常之好,凭着后世冠希哥的DV精神(冠希哥闻言连忙膜拜前辈),一下子让他的保护伞从地方遮到了中央!最后案件太大引起铁腕老朱的注意,然后就悲剧了。

    记得赖胖子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像我做这种生意,他要说我是走私,就是走私了;他说我是著名的企业家,那就是好的企业家喽。”

    同时也记得厦门原副市长蓝甫的话:“走私是公开的,而且在厦门家喻户晓。”

    然后政府以当初解决李同志的“轮子”方法,一句:“赖同志不是好同志。”直接导致赖胖子在去年8月不得不远逃加拿大,一天出门超不过三小时,然后媒体说:“至今尚未缉拿归案。”

    从一个企业家华丽丽转身为走私犯,还被计算出偷逃税款超过300亿人民币。接着媒体开始无聊了,他们用着小学二年级上学期学来的四则运算开始敲计算机,说:“300多亿元的概念是——如果以一个城镇的孩子读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费为4000元(只要四千?不知道是那个缺德鬼写的,好像是差了至少一个0)计算,这笔巨款足以让700多万的孩子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赖胖子逃得飞快,但是他的保护伞就惨了,从公安部副部长到厦门市一干官僚,全部在朱老一气之下遭了殃,死的死,缓的缓,监的监……甚至连唱《十五的月亮》的董文华都脱不了干系。不过有趣的是,明明案发在99年8月,却是在今年10月8日才上的新闻联播。

    远华案看似简单,后世很难理解这里面到底有多少的权力倾轧!长辈们说,赖胖子是人才!他祸害了那么多高官,那是他的本事!而我在日后网络时代里,看着当初赖胖子的“朋友”,虽然由于河蟹关系都只剩下个姓,但也看得触目惊心!江胡朱李贾罗……每一个姓氏的后面,那代表的是多大的势力!而赖胖子一普普通通的庶民能惹出如此大的风波,不亚于当年东北四爷!

    (有人可能会疑惑,厦门跟潮汕距离那么远,怎么潮汕人会如此关注这些?哥跟你说,厦门人中潮汕人比例特高,本地潮汕话可以一直朝海岸线一直说到厦门!当然过程中会有腔调的变化。过年时候,从天南地北回来的人谈天说地,而对于政府意识薄弱的潮汕人而言,那是最喜欢讨论国事的,而且特喜欢谈论那些关于领导人的偏门事儿。)

    有人联系了国内政府好几代的领导后,得出一个很叹气的结论:“这是一个内部矛盾多到难以想象的国家,无论是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都不可思议!”

    反过来说,厦门人多少是对赖胖子有点念念不忘,很多人说美国03年攻打伊拉克,所以即使老赖不倒,他已经无油而进。个别还认为,有赖哥在,油就便宜了,一直认为他可以去发改委。是的,有点良心的都可以去看一看历史资料,自从99年赖胖子走了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只涨不跌!要说这些之间没关系的话,你就是在把全体老百姓当成二百五看!我脑子不太好使,我一直琢磨,赖是往国内走私油而不是拿国内的走私去国外吧?国内油价这么低,老赖是活雷锋啊?

    好吧!我们现在无聊,就来假设一下若赖胖子不倒的话,那么厦门会怎样?首先,88层的远华大厦建成,其次是在厦找工作的人估计不会那么难;红楼天天人满为患,夜夜笙歌,接着除芙蓉姐姐等之外,很多女艺人来厦门发展;厦门足球不会解散,有冲出亚洲的可能;最关键是又多了百来个姓赖的孩子……最起码,他一个人给厦门带来无数就业机会,他拉活了厦门很多经济!奈何时运不济。

    别的不再废话,记得他老乡烧厝村有个西区中学,后来98年空降下四百万而改名为远华中学。远华案发后,这所学校起码比政府有性格,依然还叫远华中学,没有再改名,至少这个学校的人不会忘本。你管阿肥星钱哪里来的,人家不忘回来为家乡的教育做贡献,而当地的政府呢!他们又有做过什么!

    在胡思乱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我又听到:

    “在深圳出入关的次数多了,有时候你不得不相信,关卡里那些小兵的心情,还真能左右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咧!要是他们心情好,你没证都能过去;要是他们心情不好,立马拽得二五八万快胡了似,你证件再多也没辙!小兵太嚣张了,可能过年了,今年捞的钱不够理想。”小姑父摇头说,“此外,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深圳的乞丐那是越来越多了,估计再过几年能形成一个巨大的无烟行业,而乞丐大多是住在关外,你们猜,乞丐‘上班’也是要入关的,他们是怎么入的?”

    “他们也得挤一点钱去办边防证吧!”我说,随即摇头,“只是乞丐都是不待见的,估计关卡那些大官小兵也懒得去理。”

    “你说对了。”小姑丈很是郁闷,“我们入关都要检查证件,偶尔还受到不少刁难;但那乞丐,个个的特权比中央领导还大,几乎是任何关卡随便进!难道我们就连个乞丐都不如吗?还有,你看到路上这些骑单车的没有?很多大关小关,单车出入都是要下来推的,生怕撞到那些弱不禁风的小兵!但是那些摩托却都是辆辆狂‘嘀’,然后呼啸着过去。”

    说到了这里,布吉镇的关口检查站远远能看到了,只是,入关的太多,导致很多车辆都在排队,小姑丈又说了:“如果一不小心在这附近买了房子的话,那天天都能看到关卡在上演人造的悲剧。这里人太多了,估计等到可以入关时,我那值班的朋友已经换班了,到时咱们可就过不了了。算了,咱们今天走小关,那里我还认识几个。”

    于是车子转了个弯,朝另一个方向开去。

    小姑丈口中的小关,用这里的话来说就是“耕作口”,名字叫清水河,说是从去年1月起,单有暂住证和深圳身份证已经过不了关,了加强“耕作口”的管理,要多办一张小关证,而且各个小关的证件不能通用,仿佛少了这张证就管理不了,就不明白之前十几二十年是怎么管过来的?

    入关的时候没出什么差错,小姑丈用他已经很地道的白话跟负责检查的战士说了几句后,连证也没查就放行了,速度快得让人咂舌,使你不得不相信:在中国,有钱不一定好办事,但有关系就能办好事!

    ——————

    顺道推荐同名者新书:

    救世主养成攻略

    觉得自己票多的话,就去砸吧!

    致谢!

    第22笔:特区-2

    我们这辆车过去了,后面是几辆单车和摩托,刚才小姑丈所说的情况上演了一部分,我以一个“乛_乛!”的神情望着那些在关卡里吆喝的武警,嘴里没说什么,只是在心中重复了无数次不利于安定团结和军民关系的言语:“这里都是些肥差啊!废柴就能驻守好这里了。”

    入关后,小姑丈指着在关口的那栋不大不小的新楼房,对我老政府说:“办这个小关证,管理这方面我看不出什么苗头,但是现在才一年过去,楼都建起来了!关口我的朋友跟我说这个楼没有花上边一分钱。当官的那些只知道捞钱,从来就不管;记者也看不出这里有新闻价值,偶尔说说也是隔靴搔痒。”

    他这句话我真表示赞同,想哥重生前后几乎天天在网络上溜达,人世间惨事也见得多了,只是几年下来,都很少见到有记者来为特区每天出入这道破铁丝网的劳动人民抱抱不平!特别是刚才入关时我所看到的情况,深刻地体会到深圳的劳动人民养活了一大群对劳动人民吆五喝六的武警!那我刚才看到什么呢?用网络上最常用的悲天悯人的口气来说,那就是:一老实巴交但没有合法证件却又急着要进关的民工模样低三下四地对小兵说:长官,您就放我进去吧……可悲的是:这不是表现解放前国民党腐败的电影,这是二十一世纪深圳二线的现状。武警的丑态天天呈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我经常想,除了几幢钢筋混凝土建筑外,这就是新中国50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民族在竞争,难道没有人发现中华民族已经被这些贪官搞得名誉尽失、臭名远扬?是没有人注意到还是已经麻木和无奈?

    在这样的谈论中,小姑的家到了。

    舟车劳顿,当天我们只是收拾了房间,别的没多想就直接睡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明天再去也不晚。

    在被划为特区之后,深圳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经济发展得起来,人们口袋里闲钱多了,虽然不至于说温饱思**,但是没事时找个地方消遣消遣,也是在情理之中。于是乎,娱乐产业通常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这样简单的道理,放诸四海而皆准也!

    可以玩的地方也不少,就算从没来过的人,也能念出诸如“世界之窗”啊、“锦绣中华”啊之类,来深圳,别的可以不去看,但是那个画圈的老人不能不去看,这就是建于1992年6月28日的鄧小平画像。

    画像高10米,宽30米,画像前鲜花常艳,绿草常青。后世能见到的画像是2004年8月16日发布第四版,现在所能看到的画像是第三个版本,不论画像里的大海、港口、红树林、云彩的形状以及天空的颜色怎么改变,上面的那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第二版开始却根本没有动过!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往小平画像前瞻仰的游人络绎不绝。近年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最佳去处。

    今天,我站在这个深南大道旁的画像下面,终于看到了画像上那个个头不大的伟人。

    小姑父临时兼职为免费智能导游,介绍说:“世人知道深圳有个小平画像,却不知道小平画像已经换了三版!我是88年来深圳的,当时小平画像还没有出现,92年第一版的小平画像上,小平同志身着夹克衫,右手指向前方,头像旁边是他南巡时的讲话:‘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当时那一版画像和现在大不相同,鲜少人有印象。为人熟知的是第二版以后的画像,小平同志身着浅灰色的中山装,慈祥、端庄地凝视前方,底下是深圳的景色和逶迤起伏的青山长城,字也改成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的基本方针和路线。只是,第二版经过两年的风吹雨打以后,出现了褪色等问题,也就改用了现在的第三版,第三版是电脑喷绘,一般不易褪色,你们数一数,大理石铺成的底座上有18盏泛光射灯,保证在夜里也能看得清楚,此外,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小广场,大概有2000多平方米,也是伴随第三版的改动而出现的,因为从第二版开始,来深圳的人大多都会来看小平画像,政府觉得小平画像会成为深圳一个标志性的路标,为免拥挤,就开辟了这个小广场。”

    小姑也说了:“我89年来的深圳,在没来之前,对深圳最初的记忆,来自董文华那首《春天的故事》,那首歌的内容,是只有见证过深圳发展的人才能懂得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那一年,我也才20岁,没体会过,不知道‘神话般’到底是什么意思,更体会不了这位老人之于深圳之于中国的意义。”

    “你们看那边。”小姑父指着深南路与红岭路交叉口西北角处,说,“那栋大概8层的楼看到了吧!”

    我顺着看过去,确实有一栋8层高的主体建筑,旁边还连着两栋附属建筑,那主体建筑形状不规则,两栋附属建筑为长方形,全部是框架结构。只是怎么看,都觉得那楼不像是有人住的楼。

    “那楼的总建筑面积有一万多平方米,叫和邦酒店,十几二十年前,香港一家公司投资兴建的,只是建成之后,没有铺设电线和水管,也没有通过验收,一直搁置。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就被人叫做深圳搁置最久的第一烂尾楼!”小姑父的表情,给我一种六合彩的错觉,倒不是说跟曾道人一样高深莫测,只是觉得像是那种农村大妈,一副好似问道于某个疯子之后那种“我有内部消息”的表情,他说,“听朋友传的消息,似乎来深圳的人都要过来看一看小平画像,这个广场就太小了有点不够用,所以政府想改造和拓宽小平画像周围环境,要把那烂尾楼收购回来建成园林绿地合并进荔枝公园,再把小平画像移过去,还要在原来的基础,将画像后退一点,让来此照相留念的人能把深圳的高楼大厦照进镜头,把深圳的新风貌带回去。”

    小姑父所说的,正是发生在十年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诞辰100周年时的第四次改版,而我之所以记得这些,还是因为潮阳人的关系。在2010年,我模拟《假如世界是个大班级》写过一篇叫《假如潮汕是一个大班级》的文章,里面对潮汕地区的所有市县区做了介绍,在说到潮阳时,除了感叹潮阳人跟普宁人一样无视计划生育的同时,也了解到潮阳人都有包工头的天赋!四年后这和邦酒店,就是汕头市潮阳第二建筑公司深圳分公司承包拆迁的,招标书上开价150万元。

    “我老政府是走进深圳的第一批人。”小姑父说,“他说以前的这一块都是小山包和洼地,是小平同志成就了一个新的深圳。你们现在看一看,哪有什么小山包和洼地?有的只有建设中的楼层和已经建好的高楼!深圳没有那位老人的领导,想神奇般的崛起,那是不可能的,这个画像,正见证了深圳从沿海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巨大变化!后来我在深圳站住脚跟时,每当有亲戚朋友过来,我都不忘带他们来瞻仰邓老画像。我告诉他们,这里是新深圳的起点,是深圳无法磨灭的地标。”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画像下合影留念时,我也想起小平同志的这句话。话说这句话一出炉以来被给各级官员学得有模有样,只是大家都知道学以致用,都清楚马克思死了一百多年,不可能叫他来为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于是个个与时俱进,以贪官污吏为首的大部分人最里喊着“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过心目中个个将自己定位为“人民的老子”!要不是怎样的话,在兲朝顺宗孝和皇帝和谐四年(即公元2010年),又怎么会出现类似李刚这样的国家最高机密非常规武器!搞得歌手大唱:“地球人都知道我爸是李刚,那是公开的秘密……”也就算了,看到美国的金刚明显顶不住压力,眼看又爆发中美战争的可能,外交部发言人也不会着急地喊出:“美国佬放心啦,我们承诺对外战争不率先使用李刚!”

    是的,在中美第一次联合海防演习时,一名美国海军士兵回忆:“我们的航母还在太平洋集结时,不知道是谁他爸李刚已经游过了太平洋占领了我们的首都。”

    第22笔:特区-3

    唉!官本位思想左右下,先有衙内团总教官胡斌酒后发功,使出成名绝技《欺实马》,以70码内力闪毙谭卓,世人为之侧目;而今又有保定府六扇门捕头之子吆喝他看到两个女孩踩着轮滑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他的车撞来……史官闻之大恼,不畏强权如实载之,并于《共和国史·和谐四年》中评:“乎李刚者,位不过从八品,碌不过百石,而威势一至于斯;一帆者,既非国朝勋戚,又非官家贵胄,区区捕头之子,而敢驱车行凶,未有之也!”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敝国除了人命比外国便宜以外,啥都比外国贵……

    讽刺啊!记得四大名著在有网友结合近十年大陆社会现实后作了新的诠释:官员们背后都有一个《红楼》,有钱有势人的子女全部《西游》,地方政府正在上演《三国》,老百姓们也只能酝酿一下《水浒》了。

    我只记得一个故事,诸位看官请了:

    领导来时坐着名车,后面还跟着一群跟班的,其中有电视台的记者,他们去“慰问”住在一家之珠在几十平方米的瓦房。房子不是用砖头建起来的,而是用泥土加干草混合建起来的,领导“和蔼可亲”的带着微笑走进这家人中,聊聊他们的生活,最后问你们现在缺少的是什么,政府会满足你们的要求。站在领导后的记者和摄像机正在拍照,社会比较下层的这位农民说:“我们现在什么别的都不缺,缺少的只是陈胜吴广。”

    “你若要问我们还缺什么?也许还缺陈胜吴广!”

    这是警钟啊!本来应该是震耳发聩(kuì),却偏偏一大堆人还在醉生梦死。是什么腐朽了我们那些领导者的灵魂?是什么剥夺了我们这些老百姓的权利?我嘴角划过苦笑,答案本人清楚,是文化!准确点说,是文化中的糟粕的大行其道让神州大地怨声四起。早在200多年前,列强的第一声炮响,就撕碎了我们所谓“上邦”的自信心。消极一点,我说:“人类文明都5000年了,我们足足领先了4800年,也领先够了。现在特应该轮到别人领先了。”

    顿悟到这一些,我理解了为什么每一个重生到过去的人想的念的就是如何去光复民族,也理解了他们为何心中没有国家而只有民族。很简单的道理,国家会轮换,只有民族才永恒。别人看重生小说,只求一个爽字,而很少有人体会到作者的中心思想。每一本强国的重生小说,都渴望着以一己之力来唤醒民族的自信心,唤醒身为汉族人那已经冷却掉的热血,如果不能理解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所谓的“复兴”,就只能在小说里意淫而已,永远别想上得看台面。

    而如今,得蒙大自然恩典,我从现实世界中走进那个本来是在书中才有的空间,穿越到了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望着这个只会粉饰太平而实际上千疮百孔的世界,就算给我十万个假如,我也不愿做那“陈胜吴广”!“陈胜吴广”虽好,却终究只是历史上的名字,而且是作为牺牲者载入史册。人的生命只有那么一次,就算重生了,多了一次,那只会更加地爱惜生命。因此,我不可能全盘接受重生小说中“复兴”的路线,首先我要对我自己好,争取曲线救国,而不是把自己几乎绝无仅有的第二次生命丢在注定是牺牲者的“陈胜吴广”身上。哥就算要革命,非得做“陈胜吴广”么?做“刘邦项羽”不行啊!

    另一方面,我来过深圳多次,每一次都不是匆匆过,而是逗留了最少一个月,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些景点,我压根一个也没去看过。毕竟哥来特区,向来是来做暑假工当苦力被榨取剩余价值。做了几年暑假工下来,计算着本来是按劳分配的制度,可惜自己的劳动跟收获总是无法对等时,俺就彻底对政治书中的共产主义失望,开始认为那不过是当权者所画出来的乌托邦大饼罢了。见多了社会上的人吃人之后,也渐渐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没信心。几年的工夫而已,书上所写的再也无法给我带来生活的曙光,社会靠不住却逐步成为了人生的座右铭。用时髦一点的话语来说,那就是:“政治书里写的,当权者所的,神马都是浮云!”

    不过,我也有事没事的老是在思考。思考为什么同样叫特区,深圳就进步得一日千里,而汕头就退步是一日千里呢?难不成潮汕地区跟发展之间犯冲了不成!我想不怎么透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想不透。明明潮汕地区就多富豪,明明是大家都喜欢回家乡建设,明明是用钱也能把潮汕砸成第二个上海……只是很抱歉,用钱砸了十来年,潮汕还是潮汕,进步没见着,退步却明显!想那普宁,也就流沙还过得去,其他地方穷得夸张,居然也能列入“全国三十八强县”!咱是普宁人,咱知根知底,这个数字,分明就是本地政府糊弄出来的,偏偏上面的人脑袋被铁板夹过还都信了,让人匪夷所思!那么,这三十八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反正你要来普宁投资,政府说了,你来投资,好,但是我们是三十八强,竞争力很大,税得多交掉。外商一看,就这穷乡僻地,屁个三十八强!优惠政策一项没有,还要多交税……骂完之后,外商不干了,直接走人;政府有得忙了,连忙写报告,云之多少多少外商来考察过,然后拉高了多少GDP,带来了多少多少收益……反正是数字嘛,浮夸风时代里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如此一般之下,没几年工夫,普宁再次升级,变成了“全国三十六强县”,简直是天不长眼!2010年里,你一大名鼎鼎“全国三十六强县”,居然只给了教师961。52元的工资,牛也不是这么吹的吧!

    想到这里,我再次体会到了另一点,潮汕地区发展不起来,干部作风问题是一回事,归根结底在于观念上!那GDP,本来是个好指标,偏偏成了硬指标!GDP,运用得好,成就了深圳;运用得差,变成了汕头。

    几天下来,算是弥补了以前来深圳的遗憾,将一些没去过的景点溜达了一遍。玩到没兴趣再去完时,也就是正月十三的上午,我早早地起床,吃饭后拉着弟弟对已经在客厅看新闻的老政府说:“爸爸,我出去走走,锻炼身体。”

    老政府“嗯”的一声,别的没多废话:“别跑太远,记得在中午吃饭前回来。”

    得令后,我和弟弟就跑了出去,关门前还能听到从厨房探出头的小姑很疑惑地问她大兄:“你不担心他会走散走丢?怎么不跟出去?”

    “那么精明的人,就算走散了也会找地方打电话让我们去接。都11岁了,何况几天下来,附近的路他都认得差不多了吧!”老政府也不以为然。

    今天这样私自溜出门,是有原因的,准确点说,是经济原因。

    昨晚趁着客房里没人,我在里头照着出发来深圳时从OICQ上掳来的号码拨了过去,心中也忽然有点莫名其妙的紧张。

    深圳的口音很复杂!是个广东人都知道,深圳和广州一向互相看不顺眼,广州多次叫深圳说白话,可是深圳愣是不听。那么现在深圳主要说什么话呢?是普通话。这里太过于开放,以潮汕人和温州人为主都看到了商机,于是一个看住房地产,一个瞄准零售等行业,从此引进了全中国最难学的两门语言!温州话曾经当做抗日战争时的暗号,潮州话是学到老也学不会。但是,这两门语言都太极端,仅限于老乡交流,不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啊!很多早期来过深圳的人可能会看到很多所谓的大老板旁边都得跟个会说普通话的秘书之类,如果没有的话,个个被打成哑巴,只能靠手势了。后来,全国各地的人都浩浩荡荡来到南方下海或者务工,南方人口音太多,基本一个县市一个音,不仅给生意带来阻力,还为爱情带来烦恼。我们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或死,而是我在你面前,而你的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相对而言,北方的口音就比较接近,这跟几百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跑来跑去没定居有关,南方都在农耕,土地观念太重,口音的差异才那么大。一大票人都集中在一堆,叽叽喳喳就没俩人说的相同,这一听头都大了,该怎么办?党是伤透了脑筋,最后还是上面来了硬指标,两个字:“推普!”大伙合计着也觉得有理,语言不统一不利于赚钱啊!于是南方人纷纷学起普通话来。深圳的通行语言,也就定位在了普通话身上。到了后来,深圳人愈来愈多,人一多,圈子就集中,别的地方我不清楚,只知道潮汕的圈子里,基本上是老家哪条村有谁在哪里当陶家的话,那么他雇的工,几乎都是他那条村的,平时该说什么话,还是说什么话,一定也感觉不到原来人在异乡。

    我打电话给小马哥,也在琢磨着他到底会说什么话,真担心他把潮汕话给忘光了,若是他忘光了的话,那么我可就有点悲剧,毕竟哥的普通话,那叫一个普通,甚至还不如白话说得流畅。

    ——

    篇末插花:有友说:“高估了老赖对石油的能力。”由于我本人跟这些专业不熟悉,因此我主要从别的方面来谈:

    其一:大家都知道发改委最近从“精准导弹定位打飞机”变成“兼职地震局”。逢是抬油价,全球某地立即地震!我讽刺一下发改委罢了啦,然后怀念当初还承受得起的油价,而且当初这个价钱,有区域性的。

    其二:至于老赖有没这个能力,咱们可以分析当初汽车的数量以及国内的性质就清楚了,咱们的国家,不能用世界惯用常理来解释。

    钦此,重生小说不是标准历史,重生小说的作者也不是史学家,书以作者第一人称写,带有主观色彩,出现披露难免。大家等候明天更新。

    第22笔:特区-4

    现在还没有彩铃的概念,电话里面的声音是非常单调的“嘟……嘟”。大概五六声后,有人接了,听声音感觉是个青年男子:“喂,你好,请问找谁?”

    这个普通话,也太普通了点吧!我怎么听也没感觉出有前鼻后鼻音、卷舌不卷舌的区别,管他的,我以一句在2010年度绝对会被评为最嚣张的语言,捏着嗓子做低沉状说:“敝姓吕,我找马化腾。”

    “我就是,你是吕佳?你到深圳了?”

    “对。”我继续我的蹩脚普通话,世界上最悲凉的事情莫过于两个潮汕人之间用普通话来交流,那种郁闷,不提也罢,“我到深圳了,现在在布吉,你在哪里啊?”

    “我在家里。”

    我顿时无语:“我怎么知道你家在哪里?这样吧,明天找个时间见面怎样?”现在这段时间还非常流行见网友,何况还都是在OICQ上说好的。

    “明天我正好有空,你找个地点吧!”

    咱来深圳才几天啊,你又不说你在哪里,我怎么去找个合适的地点出来?想来想去,想去想来,这几天的游荡中,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小平画像了,于是提议:“那就到小平画像哪里吧!你记得手里那本杂志诸如《人之初》什么的都行,我来找你。”

    “《人之初》?亏你想得出!我上哪找本《人之初》啊?”

    “那随便挑本杂志也成,时间就定在9点左右,如何?”

    “可以。”

    就这样,次日早晨,我本想“单骑走敌营”,只是回过头一想,还是把弟弟也一并带出来,虽然现在还算不上什么世面,但是多见见一些人也好。

    小平画像在福田区,我人在龙岗区,如果单单靠两条腿来走,估计就算不错过了会面的时间,见面之后也得先给个一两小时来休息,然后有什么话再说。好在本人早有预谋,闲聊中问清楚了一些公交线路,量量自己的身高,叹息着发育太快,应不上那“一米以下免票”,只得悻悻地掏出四块零钱,投了进去。

    在车上,弟弟很是好奇,问得好像拐带儿童一般:“兄,要去哪里啊?”

    “见见一个朋友,你记得待会话别说太多,静静地看就好。”

    在8点45分时,我再次来到了小平画像前,今天是星期四,画像前的人不像前些日子那么多,可能是很多人都开始上班了。说起来,后天就是元宵了,总觉得新年的假期没有直接延续到元宵后是一种罪过,毕竟元宵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一个团聚的节日,只是在外国人看来,似乎中国团聚的节日太多了一点。

    我带着弟弟在画像前的小广场上逛来逛去,还好今天的人少,要是跟前些日子那样,只怕要在人山人海中找个手里拿着杂志的鸟人,是根本不可能的。

    像没头苍蝇一般绕小广场公转了两三圈,大概把3000多平方米的土地覆盖掉一大半后,终于有一个梳着三七分时髦发型(当年时髦)的瘦高男孩手里还真有本杂志,由于太远,看不清杂志是什么。

    之所以说见到的是男孩,那是因为小马哥今年虽然29岁,但是他跟比尔盖茨一样有娃娃脸的倾向,怎么看怎么觉得同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啥大区别,怎么也看不出他居然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开发商。当然,从2010年开始,此人胖起来的速度也非常让人咂舌,总算有点接近中年人了。

    我估计就自己现在这个样子过去跟他打招呼的话,那搞不准还真的会吓到人家,但是没办法。我摇摇头,带着弟弟走上前去,在他还在四处张望还察觉到本人的海拔时,拉了拉他的衣角,用非常让人不习惯的普通话说:“别四处张望了!,又不是见女网友,把眼光放低一点,老马。”

    接着,仿照网络小说小白部分日后最常规的写法,也应该是:“公元2000年农历正月十三早上9点12分,在深圳福田区小平画像前,吕某人与马某人相遇了,命运的齿轮就此转动……”

    “咔咔……”这是齿轮转动时,由于润滑油不够所发出的异响,因为我明显看到,小马哥似乎完全接受不了,那表情,仿佛世界离他而去。

    时间是很宝贵的,鲁迅说过的话也不用俺再来重复,我好心地提醒:“网络就是这样的空间,你永远不知道网线连接的另一边是人还是狗。今天你是应该庆幸的,毕竟过来找你见面的,到底还像是个人,虽然我承认自己年轻得很不像话。”

    “你……你是吕佳?”小马哥的眼神在巨惊之余,渐渐缓回了焦距,只是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相信。

    “难道还哟假?难道你不是马化腾?难道去年不是你帮我买的摄像机?难道OICQ上那么多的建议不是我提出来的?难道你的OICQ号码不是10001?”

    “……”小马哥不说话了。就算此时我们两个的身份交换一下,鄙人不认为自己会镇定得下来,实在是太……太诡异了,实在是太……太让人接受不了!

    我继续说:“我的年龄真的那么值得惊讶吗?那这是本人荣幸?如果没记错的话,头号骇客凯文·米特尼克在15岁闯入了北美空中防护指挥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吧!电脑这方面,不能用年龄来判定,你不也只有29岁么?”

    小马哥缓过神来,苦笑着说:“今年30了,请问,中国的凯文·米特尼克,那你又几岁?”

    “不不不!”我连忙摆手,“凯文·米特尼克是个永恒的传奇,跟人家一比较,准确点说,本人应该连个屁都算不上。至于我,嗯,89年出生的,比你小18岁而已。嗯,咱俩在OICQ上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吧!别因为我的年纪而产生不必要的惊讶。”

    “不惊讶行吗?”小马哥的表情是颇为无奈的,“我们是网友见面,也应该是年龄差距最大的网友吧!”

    “年龄不是问题,身高不是距离,网络上就是这么离奇。你无法判定网线的另一段接着的到底是谁,有摄像头的例外。”我佯样惊叹,“本来我也以为你应该是个跟我差不多大的人,今天一见面,原来不是青少年,而是个中老年!还好咱俩不存在性别差异,否则我就要哭了。”

    小马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基本上用现代汉字的三个书写方式将我扫描了一通,不过看神情,似乎还是解决不了他的疑惑:“你真的只有11岁?我怎么感觉不像啊!”

    不止你感觉不像,连我都无数次怀疑自己的年龄,若不是因为穿越缘故,怎么可能在今天轮得到我来耍你这个日后中国的IT巨子?

    看着四周,人声鼎沸,我喊到现在也没啥声音了,?(精彩小说推荐:

    ) ( 带着优盘去穿越 http://www.xshubao22.com/3/313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