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27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不早上吃完了饭,就直接让司机开车,带他去罗牛镇那边去了。

    李逸帆又问了老妈一嘴,杨玉河呢?

    老妈说道:“也是一早就走了,大早上的,就把你哥给叫起来了。两人在餐厅里简单的吃了一口,就出去了。”

    一听这话,李逸帆也不再多寻思了,草草的吃完了早饭,然后和老妈打了一声招呼,就开着车,直奔银州开发区那边的特殊金属冶炼公司去了。

    这家公司,在他的心里,可是非常重要的,再加上也一直担心胡斌和姚崇山的情况,所以吃完了早饭,他就直接赶过去了。

    到了工厂的大门口一看,李逸帆也不由得吃了一惊,现在这个工厂的形象,和之前他收购这家工厂的时候,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样。

    当初他来这里考察的时候,这个工厂的大门口是垃圾成堆,野草重生,院子里也是一个德行,到处都是野草。

    出了前面那几幢低矮的办公楼,还有后面那破败不堪的生产车间之外,整个工厂就像是一块大荒地,人迹冷清的摸样。

    但是现在,再过来一看,可完全是变了样。

    工厂的门口干净整洁,门口是一个外开的喇叭摸样,门前的水泥地都是新修的,在那块水泥地的中间是一个喷水池,还有三个旗杆,以及大理石上面用鎏金大字写着。

    滨城特殊金属冶炼公司!

    门口两排外墙也包上了大理石,原来那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也换成了电动推拉门,看起来很是气派。

    而里面则完全又是一派新天地的景象

    1126工厂的新面貌

    在李逸帆原来的记忆里,这家工厂厂区内部的景象,完全可以用破败不堪来形容。

    他当初接手这家工厂的时候,工厂的里面除了在大门口,有那么几座还能够住人的办公室之外,其他根本就没有一座像样的建筑物。

    当时门口一共就三座四五层高的老楼,而且那大楼的摸样,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苏联式建筑,是原来工厂的行政办公楼。

    那几座楼,说保存情况良好,也就是因为还都有屋顶而已,连玻璃多没几块完整的,里面的办公室里,连像样的座椅,都没有几套,楼里面更是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再往里面也就是有那么几个生产车间,可是那些生产车间,有的连楼顶都塌掉了,里面的生产设备,更是有很多都直接被工人们给拆掉,拿去卖废铁了。

    只有其中的一个车间,保存的还不错,里面还有几套能够使用的生产设备,不过那些生产设备,也大多是老旧不堪的摸样,虽然保养的好不错,可是就是现在拿出来搞生产,也会严重的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

    可是现在在来到这家工厂一看,才不过一年左右的功夫,可是整个工厂,都已经是大变样了。

    在工厂的大门附近,矗立着三座崭新的大楼,每幢大楼都有大概十层高,其中最高的一座,更是有十六层。

    这些可是通过大姐夫的建筑公司建设的几座办公楼,虽然现在还用不上这么多,但是还是全都建了起来。为今后工厂规模扩张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这也是当初李逸帆和他老爸还有大姐夫商量了一番之后。坚持下来的想法。

    反正在他看来。建筑公司也是自己家的,而且这年头,人工车材料成本也都非常便宜,现在建设起来,总比以后在建设起来的话,要成本更低一些。

    而且他对于这个工厂可是非常有信心的,在他的想法里,这家特殊金属冶炼公司。今后绝对能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特殊金属冶炼公司。

    所以还不如早早的就为今后的扩张,留出足够的空间,免得以后在建设,要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生产。

    而在这三座大楼的后面,是几套漂亮的新型生产车间,车间的外面是烟囱林立,生产车间的外面,更是环绕着很多粗壮的管道,光是从外面一看。就知道这些肯定是最新的重刑工厂。

    为了打造这个工厂,李家人可以说是不遗余力。正好最近老爸从正阳酒店,还有凤凰酒业两边,都赚了不少钱,而且红灯笼乳业,也给家里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正是因为这样,家里的资金链一直很充裕,所以老爸在购买生产设备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要么就不买,要买就买最好的。

    而且因为有海蒂在欧洲那边帮忙,所以他们从欧洲进口的很多冶炼设备,都是世界级水准的,就算不能说是世界顶尖,那也是绝对目前世界主流的特殊金属冶炼的水准。

    而且因为有海蒂的帮忙,价格也都不贵。

    不过虽然不贵,也投资了不少钱,前段时间还听老爸打电话和自己抱怨过,这些设备的价格也忒贵了,虽然有人在欧洲帮忙侃价,联络,可是即便是这样,里里外外也花了不下十个亿。

    不过李逸帆也给老爸好一番安慰,让老爸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这重工业,尤其是涉及到高精尖的高端重工业,就是这样的行情,这个行业,就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

    这样的产业,可是和南方的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完全是两个概念。

    像南方那些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靠的完全就是血汗工厂的意思,就是在不断的压榨工人的劳动力,然后降低成本,让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然后攫取利润。

    可是他们的这种高端制造业可就不同了,别看你前期的投入大,可是因为你能够生产的产品,在国内不是什么人都能生产的,有着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还能够打破欧美日本的技术垄断,所以在市场上,你的竞争对手就不会特别多。

    但是用量却同样不小,所以这样的产业的前景很是可观,将来哪怕是有金融危机爆发,但是有华国这样一个大国,大市场来支撑的话,他们家的产业,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冲击。

    别看十几年之后,国内的诸多中小企业,因为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欲仙欲死,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能生产出市场所需要的独门产品,所以他们才会一冲就垮。

    但是你在反观那些有着自己独门绝活的企业,有几个是能够被这样的金融危机一冲就垮的?他们不依旧是,过着该怎么样,还怎么样的日子?

    尤其是那之后国内为了拯救经济,而大搞基础建设,铁公基等项目,都是大量的需求者特殊金属。

    即便是在几年之后,当国内的制造业都是举步维艰的时候,那些大型国企,还不是风采依旧?

    靠着国家特殊政策,他们的日子依旧过的潇洒,而他们依旧是有需求,只要他们有需求,那么咱们家的工厂,就永远不怕倒闭。

    正是因为这样的道理,老李也不再肉疼,开始舍得大手笔的往这家工厂的建设上砸钱。

    其实,之前和那些欧洲专家的交流,也是让他拓展了不少的眼界,想要把家业做大做强,就不能永远局限在自己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上面,这也是他最深刻的体会。

    李逸帆开着车进了工厂,刚刚来到办公楼前面,就看到几个洋鬼子,从楼里走了出来,今天有老板过来视察,他们也得到了通知。

    而这几个人,就正好是老爸通过去年的那个比利时专家团,从欧洲无色的专业管理人员。

    带头的是个又高又壮的金发大汉,这家伙五十岁出头的摸样,以前是瑞士一家金属冶炼企业的总经理,不过是因为这边的薪水给的够高,所以才被挖角到了这边来。

    这人名叫西奥。托宁,是个很实诚的北欧大汉,主要负责工厂的运营和管理,其他的几个人,都是他的助手,其中一个是项目工程师,还有几个专门的技师,也都是来至于欧洲的,大多是处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位置上。

    不过只有一个位置除外,这个位置就是公司的市场营销总监,这个人是个华国人,毕竟想要在华国搞钢贸生意,你就必须要找一个明白这个圈子里道道的圈内人。

    找一帮老外过来,那你只能是找死。

    而这个营销总监,还是老爸从浦海那边找过来的,也是从李逸帆和王腾成立的那家招聘网上发布的信息,然后这才把人给找来的。

    这家伙姓冯,名叫冯元良,以前在浦海就是做这行当的,早期是给宝钢打工,后来拉出来自己单干,也曾经辉煌过几年,但是后来因为和别人起的争执,结果被人逼的在浦海混不下去,这才来到了他们家应聘。

    老爹当初也是看着人还算有几分本事,这才把他留下的。

    李逸帆在众人面前亮了相,和众人也算认识了,然后就在几个人的陪同下,考察了一下工厂。

    现在工厂里的工人们,大多数都是新招进来的,而且按照西奥的想法,招进来的很多人,大多都是有经验的工人,要么就是大学毕业生。

    看来西奥是想把西欧的那一套,专门的高素质工人培养体系,给引入到国内来,虽然这样的话,人才培养的成本会比较高,但是李逸帆却并不反对他这样做。

    要知道西欧的科技之所以发达,尤其是制造行业,靠的就是他们特殊的产业工人培养体系,而这一点,德国人做的尤其好。

    其他几个西欧和北欧国家,也深受德国人的影响,在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上,很是有自己的一套,而李逸帆对他们这一套也是非常的赞赏。

    毕竟你有了这样的一套体系,就相当于给工人们打开了上升通道,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工人的岗位具备的吸引力。

    咱们国内最近几年,最缺乏的就是这样的专业的产业工人,十几年之后这个缺口就更大,而且就算有很多工厂开出了高薪,却也依旧是招不到人。

    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工人这个行业,为啥?

    就因为社会对工人这个行业,充满了歧视,而我们工厂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又不能给工人们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和通道,你就算拿到钳工八级,可是你依旧是个工人,依旧是个蓝领,依旧得不到充分的尊重,这就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样工作的主要原因。

    而如果咱们能够从欧洲人手里,把他们的那一套工人培养体系学习过来的话,这对于咱们今后的工业发展的帮助,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路走来,西奥他们不听的给李逸帆做着介绍,李逸帆也是听得非常高兴,没想到老爸还挺有眼光的,找来这几个人还真就不错

    1127工厂的新面貌(2)

    要是十几年之后,你的工厂,或者公司里找几个老外来工作,那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这年头,你一个华国公司,却找来几个老外来当领导,这绝对是够新鲜的,而李逸帆他们之所以找来这几个老外。

    也是因为他们不想走国内钢铁企业的那老一套,要知道国内钢铁企业,大多是属于国企,就算有一些不是国企,也和国企关系密切,都是从国企脱身出来的。

    那里面的那一套行事作风,都充满了国内的官僚气息,即便是已经私有化的也是一个德行。

    那一套体系非常的影响生产效率,这可不是李逸帆他们希望在自己工厂里看到的,更何况他们搞的工厂是i专门针对高端市场的特殊金属冶炼企业。

    不是那种年常量动辄过亿吨的重型钢铁企业,他们所要做的是那种年产量能够到一两千万吨就足够的特殊钢铁企业。

    别看他们的产量不大,可是利润,可绝对不比那些钢铁巨头来的要小。

    要知道十几年之后,国内每年对于特殊金属的需求,就要高大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吨,可是这里面,却又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份额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

    而光是这些特殊金属的进口所需要花掉的外汇,折算下来,每年都相当于国内的一家中型钢铁企业全年的利润,而一家中兴钢铁企业,年景好的时候,每年的产值都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而他们的纯利润。也不过就是十几个亿,或者几个亿而已。

    而李逸帆他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千万吨级别的特殊金属冶炼企业,可是利润率方面,却要做的比那些企业要高。

    这个西奥和他带来的团队,还有其他几个西欧过来的技术或者管理方面的专家,年薪可绝对不少,这年头折算成人民币。这些人的年薪加起来就要将近一千万,可是这些人带来了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效率,以及很多的先进理念,还有李逸帆最看重的产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

    光是这些,就不知道要值多少个一千万,李逸帆觉得这笔钱花的非常值得。

    对于西奥他们这样的人,李逸帆是非常舍得花钱的,给这样有本事,有料的人付出高薪水。他非常愿意。

    这样的人,总比那些只是披着一张白皮。但是骨子里却狗屁不通的,只会坑人的白皮骗子要强得多。

    在今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国内的很多公司,都在国家的倡导下,执行了走出去的理念,在国际上收购了很多公司。

    而因为要保证公司稳定等等缘故,以及要保证对当地社会的熟悉等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公司,都选择聘任了不少的白皮经理。

    可是当他们真正的接触到这些白皮家伙之后,这才知道,这帮家伙,可远远没有他们在电影里自我宣传的那样专业,敬业,还有有本事。

    其中有很多,更是狗屁不通,只会混日子的混蛋。

    就比如后世的那个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脑组装企业,号称华国第一,还专门收购了蓝色巨人手里的一个笔记本业务。

    花了大价钱,当了冤大头不算,为了走什么被洋鬼子忽悠的头晕转向的国际路线,还专门请来了一个被蓝色巨人辞退的经理,来给自己的笔记本部门当老大。

    结果倒是好,这个洋鬼子,拿着每年几千万的高额薪水,结果却把这一部分给做的是一塌糊涂,不但没能扭转蓝色巨人本身在笔记本电脑部分的不不亏损的业绩,反而还让那个大品牌赔进去不少钱。

    连续几年赔了好几个亿,最后还硬生生的把一个国际品牌给做成了国内品牌,直到那个时候,那个号称国内最大的电脑企业的领导者们才恍然大悟。

    感情这帮洋鬼子,也都不是一个个有真本事的哈,草包,笨蛋一样也是不少的哈,而那之后他们才炒掉了那个洋鬼子笨蛋。

    但是人家拿着在他们哪里几年之内拿到的天价薪水,早就已经可以安枕无忧的去安享晚年去了,只留给那个电脑巨头满地的鸡毛。

    那样的赔本买卖,李逸帆可是不屑去做的。

    这几个洋鬼子经理人,在被请过来之前,李逸帆可是专门通过海蒂的在欧洲的猎头公司,对他们进行了专业和职业道德,以及背景方面的考察。

    这几个人在西欧,也许算不上什么有名的专家和管理者,或者经营者,但是他们却都是那种物美价廉,而且有实力,有经验的真正的中级管理者。

    在他们本地,他们也许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条件不能更进一步,但是换个地方,到了华国,这里却成了他们焕发事业第二春的地方。

    这里就是一片空白,他们可以任意的按照他们想象中的工厂来进行建设,而且这里的薪水不错,工人们也不想欧洲那样的刺头,所以这几个人都还挺喜欢这里的,工作上也都挺卖命的,这一点通过这这几个人一路走走,听他们介绍,说起工厂的一些情况,李逸帆就能够体验的出来。

    把工厂交到这几个人手里,李逸帆也就放了心,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来打理,只要把握好了钱袋子,每年看产出,看盈利,剩下的不用太操心,这就是现代化的管理精髓,也是李逸帆所希望看到的。

    和几个工厂的管理者,在工厂里转了一大圈,李逸帆对这些人和工厂的现状也是基本满意,然后和几个人在工厂是食堂里吃了个简单的午餐,就互相告别了。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离开工厂,而是直接去了工厂一号办公楼后面的三号楼那边。

    这座办公楼有十层高,原本是作为工厂的实验室来使用的,不过因为现在工厂的规模还没有扩充到那个地步,一号楼后面的二号楼,就完全可以当做工厂的实验研究所来使用,所以这座楼原本是空着的。

    可是后来当姚崇山和胡斌,从华中飞过来之后,并且被李逸帆交代了家里人,一定要重视之后,他们两个就被安排到了这座楼里。

    李逸帆今天过来检查工厂,顺便也就过来拜访他们两个一下。

    今天在工厂里转悠了一上午,都没看见这两个,而且中午午餐的时候,都没看见这俩人,李逸帆还感觉有些奇怪。

    可是等到他到了这座实验楼里面之后,就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座实验楼的一楼,是一个空旷的大厅,可是现在这大厅里,已经是一副住满了人的景象,没错就是住满了人的景象。

    大厅门口的地方有好几个地铺,铺盖卷里,都是臭乎乎的被褥。

    再往里是几张再简单不过的四方桌,而四方桌上面堆满了吃过的盒饭的饭盒,屋子里充满了饭菜和男人们的汗臭味,饶是李逸帆自诩适应能力极强,陡然间面对这样的场景,也不由得是眉头紧皱

    再往里面走两步,就看到了一帮人,正围在几台机器的前面,争论个不休

    “我认为,这里应该这样安装,这颗螺丝,我们先要在螺丝拧入之前,涂抹上那层胶,然后拧的时候,要拧三扣,在回半扣,留出他的震动余量,这样当这台机器工作的时候,就不会像之前那样的抖动,而且这样一来,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加工精度”

    说话的是个大胡子的家伙,如果要不是李逸帆眼里够好,他正看不出来,这个人是几个月之前,他认识的那个刚刚从大学出来,文质彬彬的姚崇山教授。

    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带着金丝眼镜,留着寸头的精干青年,可是现在他满头长发,加上满脸的大胡子,头发和胡子都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洗了,身上的白大褂更是已经黑的看不出摸样了,反正是一副邋遢到不能在邋遢的摸样,整个就是一副科学怪咖的德行。

    而站在他旁边的那位也好不到哪里去,唯一能够区分两人的就是那人略微矮一点的身高,和偏瘦一点的体型。

    李逸帆定睛一看,正是当初他从华中请来的那位专家胡斌,而站在他们俩个身旁的几个助手摸样的人,也同样是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个都是很多天没洗澡,没换衣服的形象。

    李逸帆忍不住走到一帮,帮他们开了几扇窗户透透气,而屋子里的人这才注意到了李逸帆的到来。

    “哎呦,李总你来了,怎么也不提前打声招呼”

    老胡年纪大,也比较会为人处事,都让见到李逸帆,就笑呵呵的走过来问候道。

    “哈哈,我也正好是今天有空,就过来看看你们,话说咱们上次在华中告别之后,都已经几个月没见了,也不知道你们的科研成果,进展到如何了。不过不管你们科研搞得如何,你们把这里也搞得太那个了吧。。”

    李逸帆指了指周围的环境,然后带了满脸的虐笑看着老胡说道

    11283D打印研究所

    胡斌看了看屋子里的情况,也不由得是尴尬的笑了笑,然后摇了摇头,对李逸帆说道。

    “这里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是我从华中那边带过来的学生,还有我们原先团队里的人。还有几个是崇山的同学,大家都是志同道合,才走到一起来的。但是现在你这个3d实验室,还没正式挂牌搭建起来呢,现在按道理来说,就我和崇山两个是你手下的正式员工,其他的他们几个还不是你手下的员工呢。他们几个都没什么钱,而且工厂这边的宿舍也都还没搭建好,他们现在也没地方去。这边又是开发区,离市区比较远,这附近最近的住宅区离这里,都要乘车一个多小时,他们来回不是很方便。正好这个实验室这边,空间挺大,条件也还不错,而且还有空调,按他们的话来说,简直比出去租房还舒服,所以就在这里住下了,至于这环境嘿嘿,确实是有点过了,等会儿,我叫人过来打理一下。”

    胡斌这番话,这才让李逸帆想起来,感情之前自己和胡斌和姚崇山说过,如果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都可以叫过来,大家一起来他的手下工作。

    而这俩个也是实诚人,还真是叫过来几个朋友,可是李逸帆却忘了,逐渐实验室的后继工作,他甚至还没给这个实验室一个正式的名头呢。

    倒是把这一茬给忘掉了,没有实验室的名头,这些个年轻人的着落。当然是无从说起。没有单位接收。也没有工资,人家就在这里给你白干,都算对得起你了。

    一想到这些,李逸帆连忙是给胡斌道歉,然后又让胡斌把那些个年轻人都叫过来,一一的和他们握手道歉。

    想想确实也挺愧疚的,李逸帆感觉自己都快成了黑心资本家了,想想自己在京城住着豪宅。大美妞泡着,出手送人家一栋豪宅,都价值几百万。

    可是这边厢倒是好,连自己最看重的科技人才,都没给人家一个好着落呢,自己可真是长心了。

    李逸帆连忙和胡斌打了声招呼,所自己回头就让人把这边的架子给搭建起来,就挂名为3d打印技术研究所。

    到时候第一任所长,就是胡斌,姚崇山作为助手。其他的人都是研究员,而他将会给这个研究所第一期注资三千万。而且对于研究所的管理,和研究方向,他不会有太多的过问,反正胡斌和姚崇山是这个方面的行家。

    他给大家五年的时间,这五年时间里,他每年都会根据姚崇山制定的科研计划,往实验室里投资,他不会插手实验室的管理,但是会派个财会人员过来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还有就是五年之内,可以不出成绩,但是五年之后,他就必须要看到成果了,只要他们能出成果,那么科研资金,和个人待遇什么的都好说。

    这个消息可是李逸帆当着实验室所有人的面公布的,而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马就引来了所有人的一片欢呼之声。

    像胡斌和姚崇山这样的人,他们一般都是很醉心于科研的,作为后世这个领域的学霸,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

    只要给他们充分的资金,和支持,不乱插手干预他们的科研工作,他们早晚是能出成绩的。

    而能够有充足的经费来搞他们所醉心的科研项目,对他们这样的科学怪咖来说,就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

    而至于其他无论是姚崇山的同学也好,还是胡斌从华中带过来的助手们也罢,这时候能够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还能够从老板嘴里,亲耳听到老板的许诺,大家原本有些半吊着的心,也都放了下来。

    尤其是在听到老板亲口许诺的人员待遇之后,大家更是欢声雷动,搞科研的并不代表大家不需要吃饭。

    大家也要生活,而国内很多真正的科研人才大把的流逝到国外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个人待遇。

    研究出来的科研成果属于国家,根本没什么成果奖励,每年工资评级,还要论资排辈,根本就不看贡献度,这样的单位,谁愿意在哪里干下去啊?

    干下去也没动力,而这个年轻老板就是够大方,一张口许给大家的薪资,就绝对不比京城,和浦海那样的大城市地,甚至还说要给大家该家属楼。

    虽然京城和浦海的科研人员的薪资水平是不能和国外比,但是关键是这里可是滨城,这地方虽然没有京城和浦海繁华,但是好歹也是国家重点城市,也是有名的旅游城市,环境也都不错,而且还给分房子,这不比背井离乡的到国外去当二等公民要强得多?

    李逸帆的豪爽,可以说是让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是人心大定。

    而胡斌和姚崇山也是非常的高兴,要知道之前他们按照李逸帆的要求,找帮手来的时候,可是都给人家许下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的。

    按他们所的话,他们的老板那可是一等一的豪爽人,绝对是舍得在科研经费上,还有大家的待遇上舍得投入的。

    这样的老板,在全国范围内可不多见,懂科学,而且还懂得尊重科研人才,这年头在国内绝对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虽然给出的工资只能算作是国内顶尖水平,但是这也远比大家背井离乡,到国外去挣高工资要好吧?

    毕竟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有几个优异的同学在国外的,大家有的人也去过国外,对于国外是什么个环境也都了解。

    欧美日本等国的科研所给的工资是很高,但是那也是相对于华国而言,但是在他们本国,那样的薪水刨除了税款和吃喝之后,其实也剩不下什么。

    而且你一个华国人,如果想要在洋鬼子的研究所里立足,除非你非常优秀,否则的话,你也就是干一些脏活,累活和打杂的命,想出头,可以说机会不大。

    就发展前景而言,还真就不如在国内找个好地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许诺,才打动了这些人,大家在根本没什么保障的情况下,就打包拎着行李,跟着来两人来了滨城。

    结果这一来就是几个月,李逸帆连人影都没见,如果要不是这实验楼这边环境还不错,而工厂这边也因为李立强打过招呼,对这些人非常客气,吃喝不要钱的话,估计他们中的某些人,早就卷铺盖走人了。

    当然大家之所以没走,也是因为这里的环境确实是不错,而且李立强还时不时的给他们批个几十万的科研经费,让他们能够保证研究,再加上这些人基本都是科学怪咖的习性,一旦有科研好搞,就好比上让宅男玩上了自己最钟爱的电脑游戏一般,蹲在电脑前就不愿意离开了

    现在李逸帆亲自出面,解决了他们一直所担心的问题,大家还怎么能不高兴?

    “对了,你们之前在研究什么?我看你们讨论的听热闹的”

    “嘿嘿,李总,之前你离开华中之前,不是让我们坑那些日本人一把吗?我们就。”

    一听李逸帆问起,姚崇山就忍不住在边上滔滔不绝的,把他和胡斌一起联手坑那些日本人的事迹给李逸帆讲诉了一遍,说实话这段经历,可以说是让他最引以为傲的一段经历了。

    “。这3d打印技术,其实对于精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都很高,甚至可以说一点都不必现代的高精密度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尤其是如果你想要真正的进军到高精尖的领域的话,那么你的精度和稳定性就必须要有保障,在打印的过程中,哪怕出现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会导致最后的成品,跟要求的有很大的差距。好一点的话,可能你需要后期的打磨加工,如果运气不好,就是结构性的差距,导致打印出的成品,在寿命和稳定性上面性能都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我和胡老师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哪想到后来,看了日本人这么一动手,才意识到,我们和人家的差距,其实不是在机械设备本身上面,而是差在我们在组装过程中,对待这机械的装配问题上。以前也只是听说过,人家日本人装配机械的精度高,稳定性好,但是具体是高在哪里,好在哪里,我们是都不知道啊?这次偷拍了他们的装配工艺和工序之后,我们算是了解到了和人家的差距”

    姚崇山是侃侃而谈,而李逸帆听得也是津津有味,确实就正是日本人的那些不起眼的小动作,而我们不重视的小动作,就造成了我们生产的产品和人家生产的产品之间的差距。

    就比如一个简单的拧螺丝的动作,我们的工人根本就不多想,拧螺丝,好,那我就给你柠死了。

    而人家这是考虑到了,机械工作时后期震动和噪音的影响,所以在拧紧之后还会放松半扣或者一扣。

    1129料事如神?

    可别小看了这样的一个小动作,当一台机器,其他成百上千的零件,通过螺丝,或者拼装的方式,组装在一起之后。

    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因为机械运转而产生的共振,往往会造成噪音,震动,而这些轻微的噪音和震动,正是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最主要原因。

    而当你使用人家的那种装配工艺的时候,将每个拼接工件,找装配的时候,对处理到最佳状态,就能够将机械的震动和噪音降低到最小化,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

    这就是日本人装配工艺的精髓,也是日本人造汽车的精髓所在,后世的日本人制造的汽车,为什么在世界范围通用,为什么被冠上了可靠的标签。

    无非就是因为人家在装配的时候很用心,导致噪音小,振动小,开起来让人感觉舒服,而这样的装配,不但能够提高驾乘舒适性,降低振动和噪音,更能够是汽车的健康状态,保证更长的时间。

    这也是日本车经久耐用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且为了减缓机械加工时候的震动,影响加工精度的问题,往螺丝上面抹胶,或者给某些震动比较大的工件下面垫上橡胶垫,这些都是有丰田公司的装配部门工程师研发出来的手段。

    再到后来就逐步推广到了全日本所有的机械制造行业,而这些手段,日本人一般都是秘密的保护起来,从不对外公布的。

    这样的小秘密,小手段。一直到两千年之后。随着新一代大嘴巴日本人成长起来之后。才逐步的被泄露了出来。

    而那个时候,欧美,尤其是德国人,才算知道了日本人保证加工精度的秘密,从而对自己的一些加工工艺,和工序进行了改良,这才保住了自己在机加工领域的地位。

    要不然,再像上世纪那样发展下去。估计他们早就被物美价廉的日本货给冲垮了,就算高端市场,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而令李逸帆没想到的是,这胡斌和姚崇山两个还有这样的心眼,故意给日本人下了个套,然后在看他们是如何来摆弄机器的,最关键是还把人家的手段给悄悄的录了下来。

    回来之后,看着人家的装配手艺,两个人是好好的品鉴咂摸了一番,然后就亲自动手。按照人家日本人的手法,把胡斌原来一直视作是宝贝珍藏的那套机器。拿出来有自己重新装配了一番。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鼓捣,最后的结果,竟然令两人是大吃一惊,原本一直让胡斌感觉到苦恼的加工精度的问题,没想到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鼓捣,竟然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

    而且机器的稳定性也比以前好了许多,而从那之后,两个人就为这些手法而着了迷。

    当初来滨城的时候,胡斌对自己的机器可是宝贝万分的,亲自找人拉关系,搞了一台大卡车,然后把机器装车,自己一路跟着过来的。

    来了之后,因为李立强被李逸帆叮嘱过,所以就时不时的给他们一些科研经费,这些人就利用这些经费,又组装了两台类似的机器。

    只不过这次在组装的时候,他们根据这两年3d打印行业的发展,和他们了解到的一些国外的资料,又对他们的机器进行的一定的改装。

    整台机器比以前小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不少,而经过他们这么重新的一组装,精度和稳定性,也比以前好了几层。

    而之后,他们就一直沉迷于,到底该如何来研究出一套最佳的装配方案,将震动和噪音见到最低。

    可不要小看了这样的装配工序,这看起来简单的装配工序,一般可都是经过前人千锤百炼,现场实干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会对他们的装配工序一直敝帚自珍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这玩意你看起来很简单,甚至是一看就懂,一看就会。

    可是其实当初人家琢磨明白的时候可是费了老劲了,比如某个部位的螺丝,要拧紧,然后在松一扣,而另外一个地方的螺丝,则是要松一扣半。

    而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松,为什么要这样装配,没有千百次的亲自试验,检验成果,你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后世咱们国家生产的3d打印机,可以说从喷嘴,到里面的操控线路板,几乎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然后就在国内加工了一个外壳,组装起来的。

    可是同样的外国货,咱们国内组装的产品,和人家的比起来,在稳定性和精度上面就是比人家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是什么原因?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你装配工艺,和工序,达不到人家是水平,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

    而现在胡斌和姚崇山,他们不急着去开发新技术,而是沉迷于装配工艺,工序这一块,绝对不能说是不务正业,反而是夯实基础的步骤,这一点李逸帆很是欣赏。

    又和胡斌和姚崇山他们聊了半天,李逸帆是越聊了解的越多,了解的越多,他就越高兴,最后竟然直接在他们的实验室待了一个下午。

    一看天色不早了,李逸帆就打算让人来帮他们收拾一番,结果胡斌说什么也不让,只是让自己人来动手收拾,说让外人来收拾他不放心。

    于是李逸帆也只能和他们一起,挽袖子干起了清理工作,把这边清洁一番之后,李逸帆才带着他们一行人出了工厂,直奔市区去哈皮。

    这些人年纪都不大,出了胡斌已经成家,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年轻光棍汉,虽然大家都是科学怪咖,可是并不意味这,大家都是科学宅男。

    这适当的出来接触社会,改善一些生活,还是必须的吗。

    李逸帆带着这帮科学怪咖,直奔家里的正阳酒店,点好了几座酒菜,是好好的让大家伙吃喝了一番,然后又带着一帮人去唱k,洗澡,反正是把这帮人招呼的服服帖帖。

    当天晚上,还让这帮人直接就住在了他们家的正阳酒店,也算是让这帮家伙,享受了一把vip的待遇。

    之后第二天,让酒店的大巴车,把他们给送了回去,当天下去,就从集团里调来了一个老爸非常信任的会计师,去了那个实验室,去找胡斌商量,到底该如何搭建起研究所。

    是否还需要招聘人才,而且还需要添置多少的实验设备,和工作设备,以及个人待遇等等问题。

    那个会计师,已经在他们家工作很久了,对这方面很有经验,相信上手工作,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

    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李逸帆也是一直在家里和那个实验室两头跑,一边帮着策划和沟通,一边是了解胡斌他们的需要。

    原本他想当个甩手掌柜,可是在一琢磨,又有点不太好,反正最近自己也没什么事,索性就跟着参与了进去。

    毕竟像这样的研究所,自己多了解一些也没坏处,免得将来,自己因为不了解情况,而被这边的人给瞎忽悠了。

    短短几天的功夫,李逸帆和胡斌就算是把这个实验室的大致框架给搭建了起来。

    因为是初级起步阶段,而且目前国内对3d打印这个行业,真正了解的人也并不多,所以胡斌绝对,不大范围的招兵买马了,只是在小范围内招收人手,而且绝对是宁缺毋滥,能够被他招进来的,必须都得是精英级别。

    而且最好是那种能够集中精力搞科研的科学怪咖,对于喜欢参与其他事物的,他统统一概都不要,在他看来,因为世俗而经常分心的人,是搞不好科研的。

    而目前实验室的规模,也就控制在三十人左右,出了现在的十几个人,他和姚崇山还需要在去找来是几个人来填充实验室。

    至于剩下的十个人,则是留给后勤,行政,财会等部门。

    反正现在研究所规模不大,也不需要太多的人手,他还是挺会帮李逸帆省钱的。

    研究所的架构搭建的差不多了,李逸帆也从那边抽身回来,这天晚上刚一回到酒店,饭还没等吃上一口,就直接被大哥给叫到了楼上。

    而来到楼上,杨玉河的专属包间里的时候,正好看到杨玉河笑容满面的在通电话,看他现在的摸样,前段时间的满面愁容已经是一扫而光,看样子这两天的思考,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想来已经是有了对策。

    过了没一会儿,杨玉河放下了电话,然后笑眯眯的对李逸帆说道。

    “逸帆,没想到你小子,可真是料事如神啊?明天省里会宣布,靳祥云因为身患癌症,而将提前退休的消息。而上面和省里也已经确认了,将会让我在三天之后,到省城赴任,和你估计的一样,我这次将会是以代理副省长的身份出现。如果这次我干得好,几个月之后,我头衔前面的代理,和副字就都会去掉。如果处理的不好,呵呵,那这次别说是前面的代理了,就是副字,都和我没关系啊”

    1130划而击之

    看着杨玉河的表情,李逸帆心里也是大定, (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