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29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难道真的是那些白人科学家嘴里说宣扬的什么人种差异,什么白种人的肌肉细胞,就是比咱们黄种人的肌肉纤维粗,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错!你如果信了,那你就是傻缺!

    其实说到根子上,就在于人家从小的训练,培养体系,以及饮食系统的配合,才造就了他们这帮运动员变态的身体素质。

    而这些最简单,最浅显的东西,我们却一直都没有看到,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关注。

    就比如人家欧美,甚至韩国日本的球员,都知道,平时出了足球的有球训练之外,还要话大把的时间泡在健身房,锻炼上肢力量。

    这是为啥,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强度,和平衡能力,这样才能保障你在高速度,搞对抗的情况下,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做出有效动作。

    可是就是这样最基本的理念,即便是到了十几年之后,咱们那些所谓的专业球员,还有人做不到。

    华国人喜欢吃猪肉,因为膻味不喜欢吃牛羊肉,喜欢吃炒菜,而且什么青菜,都喜欢炒了,或者煮了吃,然后看人家欧美人吃生菜沙拉,就说人家吃的是草,是野蛮未开化。

    殊不知你在追求美味的同时,却也丢掉了食物的最基本特质,也就是营养元素。

    要知道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绿色青菜的维生素,都是在表面,而且最怕过油加热的,一旦要是过油加热,不但会损失营养元素,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而且咱们那炒菜的模式,其实有何尝不是油炸的一种?

    而洋鬼子的运动员,更讲究营养吸收,对于口味虽然也挑剔,但是为了工作,他们还能忍受。

    所以他们吃牛羊肉,还吃半成熟的,其实这样的肉,营养价值往往最高。

    经常吃牛羊肉,对于身体耐力的提高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而且牛羊肉热量高,含脂肪低,吃了不容易发胖,比猪肉的营养价值,高上绝对不止一个百分点。

    而我们的足球运动员,甚至有很多在十几年之后,还没有营养膳食的理念。

    这也是为什么,咱们的球员巅峰时期都特别短,一过了三十岁,身体素质下降迅速,而老外却经常能出踢到四十岁的球员的主要原因。

    就在去年的世界杯的队伍里,有个后世的球霸球员,在米卢没有带自己的专业团队来队里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极度缺钙,甚至都不知道原来喝牛奶就是最佳的补钙方式

    就这样的球员,你还能指望他有多专业?

    球踢的不咋地,可是脾气可是不小。

    说道专业,还有就是体现在最细节的方面,就是对身体的锻炼。

    很多看球的人,尤其是在看国内球队和外国球队比赛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咱们的身体对抗,和人家那帮老外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明明是同样的身高,体重,那家伙看着也没比咱们壮多少,可是当一有身体接触的时候,咱们的球员往往就是直接被撞飞的下场。

    于是那些什么白种人身体肌肉纤维比咱们粗之类的言论,就开始甚嚣尘上,说咱们这是先天缺陷之类的屁话。

    如果你信了,那你就真的是傻缺了。

    其实人家之所以比咱们有力量,一方面是因为人家吃肉,而你还在以植物为主食,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你锻炼的方式不对。

    你看看同样体重的老外,人家那小臂的臂围,还有胸围,胸肌等等,都比咱们的运动员粗壮。

    咱们的队员,肉全都长到肚子上去了,你说怎么和人家对抗?

    就算有不胖的,可是那肌肉块状,你一看,也绝对是逗比的那种。

    为什么你就没有练出人家那样的效果?那就是因为你锻炼的方式不对。

    好像你以为每天多做几百个俯卧撑,就能练出人家那样的胸肌一样,其实人家采用更加合理的锻炼方式,每天只用练半个小时,就能够达到你练几个小时的后果。

    这就是人家通过对人体工程学的研究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而所谓人体工程学,即便是子啊十几年之后,在国内也就是一个概念,根本没多少人重视。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上的落后,最后就造成了你在总体上的落后,如果李逸帆想要真正的改变国内足球,落后的现状,想要从最根子上的年轻球员培养开始,那么这些细节他就必须要注意。

    所以他才会大手笔的把那些年轻的教练,或者退休球员,全都派出去,让他们去学。

    就算你学不来教练的本事,你学来营养师,或者理疗师,或者技术教练的本事也行。

    就算这些你也学不来,那你最起码在那边能认识几个有这样本事的人吧?而且你能够知道,如果派人过来,找谁来学最合适吧?

    而李逸帆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这样的人,他今后还会派出去,而且还要派的越多越好,让他们在国外广泛的接触那些足球圈里的人,接受那些人的理念,了解现代足球的发展脉络。

    今后或者是学成回国,或者是能够介绍一些有真本事的人来国内,这就算成了。

    当年日本人就是这么干的,而且说到底,他们也没花多少钱,在开始派大量的年轻球员出国留学之前,他们就是这样派了自己的教练出去的,而且主要去的地方就是在巴西。

    日本人走的路,在目前看来很成功,李逸帆不介意和他们学着走一遍。

    1222培训思路

    接下来,就是成立足球学校的事情。

    这年头,别看国内的足球水平越来越臭,可是足球学校却还有不少。

    因为去年国家队参加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杯,而且明年在家门口还有一届亚洲杯,所以虽然国内足球已经开始走向腐烂,可是国内球迷对于足球的热情,还没有消退的像几年之后那么厉害。

    尤其是去年的世界杯,就在家门口的韩国和日本举办,国家队也参加了,所以是大大的刺激了国内的足球市场。

    足球学校更是遍地开花,有的是足球俱乐部搞出来的,还有的就是一些投机商们搞出来的,总之在华国足球还没有彻底的烂掉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这将会是一个朝阳产业。

    可是这些人搞得足球学校,很多都不太正规,甚至有很多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烂货,几年之后注定要走向溃烂,甚至是倒闭的那种。

    而在这个时候李逸帆进入这个圈子,其实是很有些不明智的行为,最起码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这样的。

    但是李逸帆却不这样想,你想要把这样的足球学校办下去,那你就必须得给这些孩子们找个好出路,这才能让那些家长们愿意把他们的孩子送到你的学校来踢球。

    在很多人眼里看来,足球学校,其实就和体校差不多,实行的是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每天这里的孩子,出了学习踢足球。其他的就什么都不学。至于文化课。那更是烂的一比。

    这样学校出来的学生,将来如果不能去俱乐部里踢球,那就只剩下将来到大街上去骑三轮,卖苦力的命。

    可是了解过国外的足球学校的李逸帆,可并不这样认为。

    就在他派人去调查国内外足球的基本状况和资料的同时,他自己也到欧洲,去考察了很多足球青训学校。

    结果一圈考察下来,他得出的结论就是。人家的足球学校和咱们印象里的足球学校,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人家实行的是走读制,而且人家的学校,可并不像国内的足球学校那样,每天除了教孩子们踢球,学习各种基本动作之外,就什么都不交,对文化课不重视等等。

    通过他的考察,他发现,人家国外的这种足球学校。基本都是半天制。

    每天上半天专门学习文化课,然后下午才教授一些足球项目。而且并不是一上来,就像在咱们一样,让孩子跑圈,练体能。

    在十八岁之前,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对孩子的技术细节,和战术大局观的培养。

    而且他们传授足球,并不像国内那样,把什么细节动作都分开,一会儿连半个小时的停球,一会儿练半个小时的传球等等。

    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交,但是等到孩子们掌握了基本动作要领之后,就会用以赛代练的方式来交孩子们练球。

    在十三岁之前,都是散养的模式,等到十三岁过后,才会真正的挑选出一些有天赋的孩子来专门组成梯队进行培养。

    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赛代练的方式,一周放两天假,每周最少打一场比赛,然后其他时间会练小技术,还有讲解战术等等。

    总之人家的课程设计的非常合理,和咱们那种埋头苦练,别的啥都不用管的一窝蜂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一套教学模式,要等到十几年之后,羊城阳大俱乐部,真正的把欧洲的那套培养体系,引入到自己的青训培养体系里面之后,才会开始被国内所熟知。

    在这之前,咱们国内的那些足球学校,全都跟苦行僧式的,每天除了练,还是练,就是那种把孩子培养成傻子的模式。

    这一套教学理念给了李逸帆很大的感触,于是他一方面派人留下来在这些足球学校里学习,一方面还请对方的人过来帮自己搭建合格的架子。

    当然这次不过是初步考察,因为他名下没有什么俱乐部,也请不到什么有名气人,和那些世界名牌俱乐部,搭不上关系。

    所以他这次去考察的就是一家比利时的俱乐部,海蒂帮忙牵线搭桥的。

    请来了也是这家俱乐部的青训人员,虽然不是什么大俱乐部,可是人家的这套青训体系,和理念可是要比国内先进的多。

    而且也不能小看了这个欧洲小国,他们的足球可是相当强悍的,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够进入世界杯或者欧洲杯的决赛圈,可是以他们的实力,要是拿到亚洲来,平趟绝对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人家这套青训培养体系,十几年之后,你再看看人家那套参加世界杯的阵容,什么哈扎尔,什么小魔兽,孔帕尼,一个个随便拉出来,那个不是大名鼎鼎的球星?

    就算不是世界顶级,也能算是世界一流。

    所以虽然现在他们国家队的名头不是很响亮,但是十几年后的成果证明,他们现在的这套培养体系还是很成功的。

    当然李逸帆也有对他们的培养体系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对球员小技术细节的培养。

    毕竟他们属于欧洲白种人,身体强壮,但是在敏捷,柔韧性和灵活性方面,不如南美那些国家的球员。

    所以对他们的技术要求不能那么高,而咱们的球员,在身体方面,想要在短期内达到人家的水准,那是不可能的。

    那就要从技术上找补,这一点日本人做的就是很成功,所以李逸帆另外一方面,也已经派出了不少人手,打算从巴西找来一些技术教练,来教授国内的小球员一些技术技巧。

    有时候在球场上,身体素质不如对手,但是技术好,却可以弥补这样的短板,后世的日本队,和宇宙队,就是典型。

    他们身体是明显的短板,可是就是靠着自己可靠的传控技术,就可以和那些身体魔兽流的球队对抗。

    所以对脚下技术的追求,一直也是李逸帆所推崇的,最起码他认为这样踢出来的比赛会好看,而且也比较适合目前国内球员的身体状况。

    足球学校他打算就开办在北省省内,开两所,一所开办在省城,另外一所就开办在老家滨城。

    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方,一来是毕竟这里是自己的老窝,比较熟悉,而且也容易得到本地政府的支持。

    二来也是因为北省本身就是一个出足球苗子的地方,十几年过后,即便是北省的两只顶级联赛的球队已经没落了,可是你再看看当时国内顶级联赛里的球员,几乎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球员,都是来自于北省。

    这就足以说明了,这块土地的足球根基确实是够好。

    而且这年头北省省内的足球学校也很多,好苗子比较容易找。

    不过李逸帆不打算到别的学校去挖苗子,他成立的足球学校和那些学校走的不是一个路数。

    他定下的规矩是尽最大的可能,去招收那些家庭条件困难,还有就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家庭遗弃,但是身体健康的小孩子。

    毕竟这样环境出身的孩子,自身比较能吃苦,而且也没有太多的牵绊。

    这样的孩子,出身很不幸,而进入社会上之后,能够成功的也比较少,甚至能够过上正常人生活的都不算多,很容易就会在青少年时期就误入歧途。

    自己把他们招进自己的足球学校,也是对他们好。

    他搞这个足球学校,可不是像其他的那些搞足球学校的人那样是为了钱,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每年都往这两个学校里扔一两个亿。

    反正他不在乎这点钱,再说青训不就是用钱砸出来的吗?

    这些孩子如果成才,有天赋的,他根本就打算让他们在国内踢,毕竟国内的环境就是一个大染缸,让这些孩子在国内踢球,好的也给你带坏喽。

    还不如在他们表现出天赋之后,就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南美,欧洲都行,哪怕是在人家的低级别联赛里踢球,也比在国内踢要好得多。

    就算踢不出名堂,也可以留在那边,熟悉当地的环境,到时候愿意踢的就在足球圈子里混,不愿意继续的,就可以另谋出路,反正这些他都是打算当做后备人才储备的。

    养着点人,他还养得起。

    而且你不要以为这是在做无用功,当年日本人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可是放了十万人出去,结果才造就了他们足球的今天。

    而那些没有踢出名堂的,虽然留在国外继续混,可是再后来也给日本足球的发展,或者是企业的扩张,提供了非常好的关系网络。

    这就是一笔投资,在人才方面的投资。

    而至于那些早早就只能被淘汰,被认定为,额米有足球天赋的人,李逸帆也同样没打算放弃。

    后世他可是打算开办很多工厂的,汽车厂,计算机他也打算有所涉略,这些工厂可是有很多都需要用人的。

    与其到时候去到处招人,还不如早早的就组织起学院,来进行人才培养。

    1123新概念

    不用等到十几年过后,几年过后,国内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就会导致很多血汗工厂开办不下去。

    就比如那个专门给苹果做外包的台资企业,最后就不得不因为人力成本上涨的缘故,把工厂转移到了内地的人口大省。

    李逸帆可是非常反对这样的血汗工厂的,所以他肯定是不会把自己的工厂搞成那样的血汗工厂的模式。

    他的工厂,比如汽车工厂,还有他将来打算要搞的电脑液晶屏幕,以及3d打印机的工厂,可都是需要很多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

    绝对不能像那些血汗工厂那样,光靠着压低工人的工资吸血,来做事。

    那样的工厂,注定就是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工人,年年找人,年年走人,根本没有长远计划,也肯定做不长远。

    而在李逸帆的计划里,他的那些家企业,将来可都是要成为百年名企的,而且他也早早就制定了一套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年头很多家长都喜欢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读大学,不管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入流,只要挂着一个大学的名头,他们就喜欢把孩子送去读。

    而毕业出来之后,马上就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状态,更关键的一点是把心态也给学坏了。

    很多大学生毕业出来,甭管自己上的是什么级别的院校,甭管自己学的是什么专业,也甭管自己的能力如何。

    在找工作的时候,却一个个都把头颅昂的高高。基本都想找那种能够坐办公室。还稳定。薪水还高的工作。

    可是哪里有那么多这样好的岗位给他们?于是大家只能一窝蜂似的去靠公务员了。

    而另外一个方面,却又有很多企业,面临工人人手不够的局面,尤其是技术工人的短缺,更是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尤其是那种对技术含量要求比较高的工种,往往是非常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手。

    年轻人不愿意吃苦,不愿意做,就算这些公司把工资出的很高。可是却也依旧很难能找到人手。

    毕竟国内的思想受孔老二影响太过严重,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坐办公室的白领,才是好职业,穿蓝领的工人,哪怕你赚的再多,你在身份上也比人家地上一等。

    士农工商这一套,就是儒家留给国内最大的毒害。

    当年太祖批林批孔,虽然也有些私心,但是总体针对儒家的这种毒害思想还是对的。

    可笑的是。他肯定没想到,就在他之后的几十年。他的这些接班后辈,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居然又把那一套给捡了起来,甚至还开始到处宣扬那一套。

    难怪华国,总是走不出那种改朝换代的怪圈。

    如果咱们要是还相信这一套,那咱们就永远走不出这个怪圈。

    李逸帆当然不信那一套,甚至很讨厌那一套,所以他才会想在培养技术工人方面下功夫。

    他知道想靠自己一个人,改变国内的教育环境和状况不现实,但是他觉得自己有能力了最起码应该做点什么。

    哪怕是把自己的这套技术人才培养的体系给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原来并不是只有读书,上大学,才能谋求到一个好出路。

    原来学好了技术,当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而他的人才培养计划,就打算从这足球学校里开始。

    毕竟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足球天赋,并不是所有的小孩,最后都能成为球星,或者成为职业球员。

    那这些小孩将来如果不能继续踢球怎么办?难道把他们从学校里扫地出门,全部推给社会吗?

    这肯定不现实!而且李逸帆办这个学校,其实也是的爱着慈善性质的。

    如果这些孩子不适合踢球,那他也打算给这些孩子,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比如让他们学学技术,当然不是学那后世闻名的大蓝翔,而是要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自己工厂的合格的后背技术力量。

    根据德国和日本对成熟的技术工人体系的统计,成长为合格的技术工人,最后甚至拿到工程师资格的技术工人,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其实高中就够了,甚至初中也可以。

    但是你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那么你就要有长期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然后有师傅带,自己也要勤奋的琢磨,钻研等等。

    只有这样,最后才能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当然为了让这些学员们有动力,你还要划分出合理的技术工人的等级,然后让他们,钻研技术,苦练技术,来考证。

    而这些级别证书,最后要和他们的工资等级,或者岗位升迁挂钩。

    这样你给这些技术工人流出上升通道,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钻研技术,学习技术。

    这就是德国和日本,能够成为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主要原因。

    而目前国内的现行体制,就是根本就没有给技术工人留出上升的空间,这才导致了技术工人,人才的不断流失,和人才断档。

    其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内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一直都还是不错的。

    可是坏就坏在后来的改革和人心不古上面,想想看一家国营工厂,一个老技术标兵,辛辛苦苦的在岗位上干了十几年,技术,人品样样过硬。

    可是到最后要提拔车间主任或者一些小官的时候,结果上面却空降下来一个大学生,而给你的理由是,你的学历不过关,你想想这个工人能接受吗?

    其他的工人怎么想?

    然后等到公司经营不善,上面宣布改制,第一批丢了工作的,还是这样的工人,你想想看,今后这些工人,还会让他们的孩子,不去考大学,而是去学技术吗?

    正是以往内这样的事情太多,才让咱们的技术工人培养,越来越差,到后来甚至出现了绝对尴尬的人才断档的情况。

    而李逸帆一个人肯定是不能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他觉得自己最起码能够做点什么。

    这年头开技术学校的不少,在电视上打广告的也有很多,就比如那赫赫有名的新西方,还有大蓝翔。

    可是真正的情况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这地方来学技术?

    除非是一些农村孩子,实在是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出路的情况下,才会把孩子送到这地方。

    但凡是有点能力的家长,都更希望把孩子送去考大学。

    而李逸帆这次着手点,打算是去联系省里的福利院,挑选那些身体健康的,没有人愿意两样的孩子进入自己的足球学校。

    无论男女,有能力的就去踢球,他全都支持。

    没能力,没天赋的,最后他打算分流出来,培训他们学技术。

    然后他会拿出自己早就设定好的技术等级分级,来给他们考试,然后择优录取到自己的工厂。

    即便是不能进入到自己的工厂,这些孩子将来到社会上之后,凭借着从自己学校里学来的知识,也会饿不死,总比去偷蒙拐骗,最后沦为罪犯要强的多。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设想,最后能否执行下去,还要看地方政府是不是能够支持。

    而且如果今后这样的学校要是办得好,他也并不打算只给孩子们学习造车,焊工这样的工业技巧。

    他还打算开办烹饪班,和美容美发班等等技术专业。

    毕竟这些技术也是社会比较需要的,未来十几年国内对服务业的需求,也是会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

    只要你手艺好,将来就不怕没饭吃。

    当然这一点是借鉴了后世的西西方和大蓝翔技术学校的,这一点他们做的确实没什么不好。

    而且等到那时候,恐怕自己工厂的技术工人的技术等级划分考试,如果运作的好,应该已经可以名扬天下了吧,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到微软认证工程师那么牛掰,但是只要在国内有了名气。

    能够得到其他用工单位的认可,那么这就是他的学校最好的底气,到时候直接在足球学校之外,在开设一个技术学校的分支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到时候有了名气,也不光是可以只招收那些孤儿,也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这些就是李逸帆最近一段时间一直琢磨的,但是如何具体的一步步的做下去,就需要耐心和执行力了。

    他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城回见了很多人,都是搞教育的,和这些人也进行的充分的交流,终于给他无色出一个团队。

    这里面有的是退休的大学教授,有的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总之都是对他这套理念很赞同的人。

    他打算以这些人为骨架,搭建这样的一个游离于国内教育体系之外的教育体系,当然前期起步,还是要以足球学校为借口。

    毕竟这样的足校,教育部门的那些大爷们,卡的不会太严,毕竟这不是和他们抢饭碗的队伍,至于后面的技术学校,那帮人就更不会担心了。

    1224大力支持

    在国内,可不是在国外,开办一个学校,你想开就开。

    如果你想开班一个学校,你首先要想当地的教育部门报备,然后在逐层逐层的去打通关系,说白了就是逐层逐层的向上送钱。

    当然送钱的多少,还要与你开办学校的性质有关。

    如果你想要开的是那种贵族学校,那很简单,只要你和当地教育部门领导关系好就成,花不了多少钱?

    可能有些人要问,为啥?开贵族学校,不应该给的钱更多吗?

    问这话,就说明你天真了。

    你也不想想,那些教育部门的领导们在这样的学校里会不会占有干股?而且这样的学校里都收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所以如果你想开贵族学校,初中高中的那种,花不了多少钱。

    还有就是开班技术学校的,也不用花太多,毕竟你这也是替国家解决就业压力,替上不了大学的孩子们找出路,所以这是好事,一般也不用太多的钱,当然前提还是要你的关系够硬才行。

    只有你开办的是那种民办的大学的时候,这个就非常难了,除非你的关系非常非常的过硬,那才好办,要不然,就算你有再多的钱也不好使。

    为啥,因为你这是在和国内的正统教育界抢饭碗你知道吗?

    这就是李逸帆请来的那位老杨,告诉他的。

    老杨是京城师范大学的退休教授,老先生六十多了,身体倍棒。而且还非常想继续自己的教育事业。

    可是学校返聘他回去。他却不去。因为在那样的教育院校里待了几十年了,他觉得国内的教育都是千篇一律,没意思,他就像做点不同的教育。

    所以当李逸帆通过关系找到他的门上的时候,把理念和他这么一说,老杨当即就点头同意了。

    首先他是个球迷,这小李老板的想法非常好,而且人家可是真的在做实事。

    你没看人家还专门从欧洲请来了体能教练。和营养师吗?而且还专门从巴西请来了好几个技术教练,这可不是瞎扯淡的那种,不是那种训练时喝咖啡,然你自己练习的那种。

    这就说明,人家是玩真的,而且人家的足球学校不收学费,在学习足球的同时,还要教授文化课,一直交到高中为止。

    最关键的是,人家的学校是免费的不收钱。专门收那些穷困家庭的孩子,或者是孤儿。这样的慈心善举,他如何能不支持?

    所以老杨在听了李逸帆的想法和概念之后,当即就同意了他的邀请,甚至后来的教师团队,都没让李逸帆操心,全都是他自己靠着自己多年的人脉关系,帮李逸帆搞定的。

    有了这个团队,对于如何组建一个足球学校,李逸帆也是有了主心骨。

    没过几天,他就带着这个团队,一行几十人回到了省城,还特意约见了杨玉河,毕竟杨玉河作为地方领导,这件事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支持,他们办事的效率将会事半功倍。

    赶巧的是,正好夏青禾也正好在省城,杨玉河和夏青禾都是李家的老关系,而夏青禾更是现在杨玉河的铁杆嫡系。

    他要开办足球学校的地方,一个是在省城,一个是在滨城,正好离不开两个当地领导的支持。

    原本还想等回去之后,再去找夏青禾来谈谈,没想到赶巧正好在这里碰到了,那就正好一锅烩了。

    李逸帆专门请杨玉河和夏青禾一起出席了一个晚宴,与会的,就还有他这个从京城带来的团队的几个重要人物,还有几个从比利时,西欧等地带来的几个老外。

    几个老外主要是负责撑场面,但是在国内主要办事还得靠这些中国人。

    杨玉河和夏青禾跟李逸帆的关系那就不必多说了,熟得很,两人也都没客套,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就是一场联络感情的家宴。

    后来看到这么些人的时候杨玉河开始还有点不高兴,以为李逸帆这是有点恃宠生娇,想要帮别人来趟路子。

    可是谁知道听了李逸帆的解释之后,才知道原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些人都是他请来的专业人士,而这小子居然想玩足球学校。

    “哈哈,这是好事啊?杨生长,这样的事情,咱们应该大力支持才是啊!”

    夏青禾一听李逸帆的介绍,也是哈哈大笑说道。

    确实就冲着人家李逸帆说道,每年要往这俩足球学校投资两个亿,而且里面的孩子,全部不收取学费,学校负责食宿。

    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儿童,而且还专门招收那些福利院的孩子,就冲这一点,不管这个学校能坚持多久,这都是一件好事。

    这虽然没有打着做慈善的名号,可是这样的行为,却绝对可以归类到做慈善的一种。

    人家小李这种不图虚名,专门做善事的举动,当然值得他们这些领导来褒奖。

    杨玉河听了之后,最开始也是一愣,后来一琢磨,确实这是好事,逸帆这孩子,还真是

    这两年他们家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赚了不少,甚至都能够到让很多人眼红的地步,可是这孩子赚了钱之后,却一直很低调,没有像他在京城经常能听说和见到的那些子弟那样,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每天就知道声色犬马,互相比拼,炫耀。

    他还能保留着这样的一颗赤子之心,这就是一件好事。

    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还能想到去做慈善,这年头,有这样想法的人可真不多。

    所以这件事绝对应该支持他,而且还应该给与大力的支持。

    “嗯,逸帆你能想到做这些,来回馈社会,这很好。你尽管放手去做好了,有什么不好办的地方,你就来找我,我帮你解决。”

    杨生长难得这样高调,李逸帆心里也很是高兴。

    现在的杨玉河地位可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现在的他是一任封疆大吏,将来入住中枢都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必须要爱惜自己的羽毛,近可能的少牵扯,参与一些社会上的商业行动。

    就算以前和李家关系很近,但是现在也是要近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免得惹来别人的闲话。

    而且人家能把你们李家一手扶到今天的地位,已经是相当的够意思了。

    你们李家现在在社会上,也是有头有脸,有名气,如果遇到什么事都来找人家帮你解决,那不是显得你们家太无能了?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李逸帆他们家人都是近可能的不来找杨玉河帮忙,但是这次他来找杨玉河是必须的。

    而且他也预测到,杨玉河肯定会大力支持,可没想到杨玉河居然能够拿出这样的态度,这可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同时感到高兴的可不光是他,还有那个从京城请来的老杨,这老杨可是他心里这足球学校的校长的不二人选。

    人家有资历,有能力,而且还有眼光,有资源,管理也一样很到位,这样的人必须要用好。

    老杨虽然是老师出身,可是却也不是那种又臭又硬不通人情世故的臭老九,杨玉河和夏青禾是什么人物,他再清楚不过了。

    说实话,原来李逸帆说每年投资一两个亿来搞足校,做慈善的味道比较浓,但是他还不是特别相信,在他看来,这小子能拿出两三千万,他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哪想到,这小子带他回到省城第一件事,居然是见了生长,这下子可是让老杨把心放回到了肚子里。

    看来这小李老板还真是有足够的实力,当初别人把他介绍来找自己的时候,自己还怀疑过他哩,现在看来,人不可貌相,果然古人诚不欺我啊!

    老杨最高兴的还不止是对李逸帆的信心,最让他高兴的是北省这两位领导的表态,他作为一个教育界认识,可是知道教育口的官司有多难对付。

    你想开一家足校,虽然不是和那些人抢生意,可是人家一样能卡你的脖子。

    可是李逸帆有了这两大强援,那还怕啥?

    有了这样的强力人物,站在背后,到时候只要学校落成的时候,随便请来一个剪个彩,就能够震慑住一大帮心怀不轨之心的家伙。

    “对了,逸帆,这足球学校的想法确实是好,可是如果你真的想玩足球的话,光靠这些,还是不够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给我们详细的说说?”

    夏青禾又出声问道,其实他是看出来了,这些话是杨玉河想问的,但是毕竟人家是一生只长,这里又有这么多人,他如果表现的太关心,有点不对他的身份,所以这话就得他来问。

    李逸帆当然早就准备好了腹稿,就等着他们来问了,夏青禾既然开了口,他马上就把准备好的说辞,全都拿了出来。

    “其实吧,我是这么想的,我的想法呢,可不光是这么一个足球学校,其实我准备的还有后面的技术学校,等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训培养机构”

    李逸帆的话让杨玉河笑了,早就知道这小子脑子里想的不可能这么简单

    1225一步到位

    “哦?这么说来,你这足球学校,并不是你想要着手的全部喽?”

    杨玉河接了一句说道。

    “那是,其实杨叔叔,足球这东西,都是需要群众基础的运动,我现在培养的就是这么个基础,但是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才,有的是没天赋的,有的可能因为受伤而不得不退出这个运动。那这些人将来去干吗?如果是我的学校的学生,让他们进入社会还太早,所以我打算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技术工人,产业工人,你们也知道,我不是拿下了晨华汽车公司吗?现在公司里的技术工人,基本都是从北方一汽那边挖来的,年龄都不小了,可是下面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却不太多,而且人也不太好找,很多人不是吃不了苦,就是觉得做这样的工作没前途,所以我想成立一个完整的专业技术工人培养体系。”

    李逸帆就把他之前早就琢磨好的那一套技术工人培养体系的说法给抛了出来,他是侃侃而谈,而边上的杨玉河和夏青禾,还有他请来的那个校长老杨是越听,眼睛月亮。

    说道最后,老杨更是禁不住一拍大腿:“好啊!李总,你这个想法真是太好了,我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了,可是看到了很多国内教育现状的不良现象。就比如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很多都是一窝蜂的上马,很多学校都被整合成大学,包括以前的专业院校,全都整合到一起成了综合性大学。很多以前有用的专业都被删减了。反而是增加了一些非常没用的专业。这些学校都已经变了味道。他们这不是奔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去的,而就是为了赚钱去的,这样的做法,非常要不得啊。而且他们开设的很多专业,教育的课程与社会实践,完全脱钩,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一帮只有文凭。全无动手能力的人,你说这样的学生,毕业了以后,要怎么去面对社会?所以啊,我一直琢磨着做点不一样的事情,他们返聘我回去,我都没去,现在看来,北省这一趟,我是来对了。李总你说的这些太对我的胃口啦。”

    老杨很激动,虽然李逸帆请他出山。并没有用什么三顾茅庐那样的手段,但是后期的他这些的计划,也没有和这老头说。

    今天还是这老头第一次听李逸帆说起他建设学校的想法,这和他的一些思路,简直就是不谋而合,这下子这六十多的老头,好像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十岁一般,浑身都充满了干劲,恨不得马上就回去,开始学校的组建和筹备工作了。

    而杨玉河和夏青禾在听了李逸帆的描述之后,也是频频的互相对眼,同时也是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的想法,更加的欣赏。

    现在很多国内的企业家,赚了钱,根本就不琢磨怎么回馈社会,反而是琢磨着赚了钱之后,怎么往国外跑。

    什么人才培养,什么新技术研发之类的,他们才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的既得利益。

    这也是国内企业家富豪们的悲哀,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做,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第一桶金,很多都是来路不正,他们怕被人家清算。

    国内这样的传统已经流行很多年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政府换届之后,就总会有很多当官的和富豪倒霉,所以这样的人,只要不傻的,都会尽早的混个外国身份,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去。

    还有一部分,则是对国家没有信心,对社会没有安全感,所以赚了钱之后,也会第一时间想到往外跑。

    至于他们用来发家的企业,他们才不会管什么人才培养和技术革新呢,反正在他们看来,gcd的天长不了,所以没必要老老实实的做企业。

    这也是在十几年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仇富,仇官的主要原因。

    而其实当官的又有那个愿意看到自己治下富豪,全都做这样的选择?

    杨玉河和夏青禾也一样,他们眼前的李逸帆,家庭背景本就有些神秘,有海外关系背景,可是他们在发家之后,不但没想过换身份,转移资产到国外,反而还琢磨着如何在国内高慈善,琢磨怎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样的富豪,他们如何能不喜欢,这样的公司他们怎么能不支持?

    更何况李逸帆的这套人才培养的理论,可是相当的对杨玉河的胃口的啊!

    以前没有当上北省主管的时候,他也不太了解,可是等自己做到这个位置上之后,他才知道现在北省面对的人才流失的问题有多么严重。

    以前北省是个工业大省,尤其是在上世纪的时候,直到改制之前,这里是国内的重工业中心,有着无数的工业企业和各种技术工人。

    什么八级钳工,焊工,那都是小菜一碟,随随便便到那个工厂,都能给你揪出十几个来。

    可是后来企业改制,可把这些人也给改没了,很多有能力的工人,都到南方的私企打工去了。

    而改制?(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