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第 33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么说喽。

    “对了,老钱,公司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进行试生产?咱们的时间可是很紧的啊!”

    时间已经进入了2004年,现在在市面上等离子电视,被松下和夏普这样的厂商炒作的是如火如荼,三星和lg还紧紧的跟在日本人的后面吃屁。

    虽然他们也在搞等离子技术,不过他们已经开始对日本人吃肉,他们喝汤的局面表示非常的不爽了。

    三星最近也开始悄悄的搞led技术了,想要在液晶显示屏幕领域,走出自己的一条路,不再跟在日本人的等离子后面。

    毕竟如果能吃肉,谁有愿意啃骨头?

    所以他们是加大了对led技术的研究投入,而他们本来就有着雄厚的基础,两年之内就能出成果。

    而事实上也正是从明年年底开始,三星就会率先开始反击。甚至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日本人给赶下了神坛。

    在2006年。led液晶显示屏,就靠着它不错的品质,还有低廉的价格,迅速的成为了液晶显示器领域新的宠儿。

    毕竟消费者最敏感的无非是价格,当几款显示器,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在视觉效果上差别不大,但是在价格上却差了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时候,消费者很快就会做出最利基点选择。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有钱人!

    所以李逸帆现在很是有些心急,自己的工厂的研发和生产速度,如果不能抢在三星的前面,等到人家进入市场之后,自己在进去的话,那就只能跟在三星的后面吃屁了。

    毕竟三星现在在点子领域名气不小,而且还有着自己稳定的渠道。

    “嗯,我们的led技术。现在基本是没什么问题了,现在生产也没问题。不过有其他几样关键的技术。我们还是先等等才好,毕竟现在工厂里的这些工人,都是最近才招来的。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虽然是已经开始对他们展开了培训,可是最长的也不过五个月所有,短的都是一个月到三个月,这些都是生手,如果一下就让他们上线工作的话,我怕这废品率太高,这样会影响到咱们的成本。而且咱们的设备,现在还在进行生产前的调试准备。我估计最起码也要等到三个月之后,才能开始进入试生产运行,再等三个月,等到工人和设备都熟了之后,咱们才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钱德志的话,让李逸帆点了点头。

    他是有点心急的,这光学设备的生产,确实不像是制造汽车那么简单,而且这可是对工作环境,工人的熟练度,以及生产设备要求非常高的一门生意。

    就比如那小小的液晶显示器,看着不大,但是里面却有一千多的电子元器件。

    而这里面有很多,都是目前国内所不能生产的配件,至于生产这些东西的设备,那就更别提了,都是需要进口才能解决的。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十几年之后,也没有任何的改善。

    甚至有懂行的人都知道,国内所谓的能生产液晶显示器,但是其实里面有超过百分之就是的元器件几乎全部是进口的。

    如果有一天国内要是切断了进出口的贸易,那么国内可以说就连一张液晶屏幕都生产不出来。

    生产一款液晶屏幕,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成本是用在液晶面板上的,而在液晶面板里又有百分之七十的成本是用在磊晶,以及电控芯片的制作的。

    而在这两方面,咱们国内则是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技术和设备,甚至别说这些高精尖的东西了。

    就是制造液晶面板,最粗浅的玻璃基板,咱们都造不出来。

    一款合格的液晶玻璃基板,需要零点七毫米厚,而且还不能有瑕疵,透光性要绝对的好,以目前国内的玻璃制造工艺而言,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还好李逸帆从日本人的手里搞到了技术,这样一来,就这么一款最急促的玻璃板的问题才算是得到了解决,可是想要生产一套完成的液晶显示器,光是有这么一个玻璃基板还是不够的。

    你要需要有偏光片,滤光片,ipo膜等等东西,而这些每一个对于国内的生产技术来说,都是一个相当大的难度挑战。

    这些点点难点叠加到一起,就成了国内液晶屏技术难以逾越的难关,十几年之后,液晶屏的生产流程和技术已经都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这些东西咱们却依旧都不能制造的出来,这就不能不说是一个杯具了。

    可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李逸帆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1387面板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新书下月初上架,蚂蚁恳请各位书友,帮忙留下几张月票,老书是不需要了,但是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

    *******************

    之前花了那么大的力气,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搞来的资料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的吗?

    虽然这些技术和资料,有些因为后期投入断掉的关系,所以还有些缺陷,可是李逸帆回头可是把这些重点问题都给指了出来,然后砸下去不少钱给钱德志他们搞研究的。

    之前他问钱德志,到底搞得怎么样了,其实问的就是那些没有解决的技术难点,解决了没有。

    钱德志告诉他已经解决了,那就好办,只要解决了,李逸帆就打算拿去申请专利的,不光是在国内,在美国,欧洲,日本都要申请专利。

    反正现在美国和欧洲,自己干脆就不生产液晶屏幕,就算生产也是生产最高端的那种,而且走的路子也和日本人一样,就是等离子技术为基础的。

    这led技术,他们虽然都搞过,可是现在等离子技术横行世界,他们对这led方面的技术,反而是不太重视。

    趁着他们不重视的时候,自己打他们一个时间差,这样一来到时候等到led液晶屏占领了市场,他们想要用他们的专利来制约自己的时候,自己一样也有反制的手段。

    你们手里有枪。我们手里也一样有。

    “嗯。那就好。都搞定那就好办。”

    李逸帆说道。不过钱德志却又给他提出了一个难题。

    “老板,这技术方面的问题是解决了,不过还有生产设备,你看能不能给咱们在搞一批过来,毕竟咱们现在的生产线的产能,极限也就是每年四十万台,可是这液晶屏幕的市场,可是要过亿的啊。就是在搞来几百万台的生产线。我看都还不够呢。”

    钱德志对李逸帆说道,可是李逸帆一听这话,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大哥你当这些生产设备都是大白菜呢哈,那么容易搞的吗?还一张口,就要过千万,你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不过当初他也是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现在钱德志所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这led液晶屏,一旦要是生产出来,上市的话。那注定就是要大火特火的。

    而且你想要打败等离子液晶屏,那么你现在就必须要在产能和价格上下功夫。

    产能上去了。成本才能降下来,这样你才能放心的去和等离子打价格战,可是如果成本下不来,你那里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确实技术是攻克了,可是这产能的问题也很大啊!

    这一台液晶显示器,主要成本超过百分之八十都是在液晶面板上,而液晶面板的最大技术难点,主要都集中在磊晶和电子控制面板上。

    而这两方面,却恰恰是国内所最不擅长的。

    当初李逸帆是从日本夏普的工厂里偷来了一套的led生产设备,其实里面就有一套的面板生产设备。

    不过这套设备的产能只有四十万台每年,毕竟夏普对led技术不是很重视,他们把宝全都押在了等离子技术身上,而且这等离子技术给他们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赚了很多钱,所以这led技术,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后娘养的。

    因为led的液晶面板和等离子液晶面板所使用的技术完全不同,所以现在世界上能够生产液晶面板的企业并不多。

    等离子技术是在两块玻璃基板中间充入惰性气体,然后在通过电流的刺激,让惰性气体成像,达到显示的目的。

    而led液晶面板则是讲究在两块玻璃基板中间,夹上一层薄薄的液晶,然后通过电压改变,让液晶流动成像。

    而这里面最难的一点就是生产液晶片,也就是俗称的磊晶。

    这个是相当有难度的,一般是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分子磊晶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即便是放到十几年之后,也一样是高大上的技术,国内根本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做的来。

    而现在李逸帆之所以能够搞出来,那完全是因为运气,从夏普那边搞来的技术设备。

    但是现在这设备的产能不够,那就需要他动动脑筋了,看看能不能从日本人手里在搞来一些设备。

    但是这个对李逸帆来说,是有困难的,而且还是相当的有困难。

    毕竟现在夏普虽然是看不上这led技术,可是却并不见得,他们愿意出售这样的面板制造技术。

    上次他们是趁着夏普的人太松懈,所以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果这次在想用这样的偷的手段去解决,恐怕就不是很好搞了。

    一来是这些机械设备的体积大,而且因为高精密度的问题,你不能把他拆分之后运走,然后回来在组装。

    二来是因为日本人吃了一次亏之后,肯定会对这些设备更加的重视。

    第一次他们能偷窃成功,那完全是因为一来日本人不是很重视,二来是之后,马上又在东北部发生了地震,之后日本国内又闹起了sas病毒。

    他们被搞得是焦头烂额,实在是没时间去关注那被盗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顺利的得手。

    如果现在再去日本搞一次,那么失手被抓的可能性会相当大。

    看来要从别的方向来下功夫了,李逸帆在肚子里琢磨道。

    “嗯,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你先不用管。你们就赶紧先试生产。然后检验一下成品率和那些机械设备的状况。如果合格的话,就尽可能的大批量生产,多积攒一些库存,到时候等到我搞来相应的设备,咱们在上产能。”

    李逸帆对钱德志说道,现在他们要生产的正是第一代,也是技术含量最低并且价格最便宜的tnled液晶屏。

    这种屏幕的技术特点,有些缺陷。这也就注定了这款产品,就是一款低端产品。

    作为6bit的面板,他的可是角度不够,只能达到一百六十度,而最大实际显示色彩,更是只有262114种,离标准的1600万种色彩有着很大的差距。

    但是李逸帆通过后世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给钱德志他们提出了一个简易,那就是通过一层补偿膜,让这层补偿膜。通过震动的模式,对色彩进行最大尺度的还原。这样就能够达到可视的162m的真彩色。

    其实这技术在几年之后,都已经被用的烂大街了,而在现在这却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解决方案。

    钱德志和他的团队,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这个难题,从而使迅速的完成了对tn面板的技术完善。

    现在他们生产的tn面板已经非常成熟可靠了,虽然还是液晶面板种最低级的一款,响应时间更是要超过8毫秒,可是在这个年代,这无疑已经是相当牛掰的一款led液晶面板了。

    而最最关键的是,尽管这款液晶面板,看起来生产很繁琐,但是这却是后来大行其道的所有led液晶面板里成本最低廉的一款。

    而且三星当年也正是靠着这tn面板,彻底的击溃了等离子液晶面板。

    原因很简单,就是以往内这款面板,成本低,所以上市的价格够便宜。

    要知道尽管他的色彩还原能力不是最强的,而且可是角度也不是最大的,连响应时间都是最慢的。

    但是又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样的差别,其实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根本就分辨不出来。

    很容易就会被忽略过去,而对于大多数对技术外行的消费者来说,你的技术哪怕是说的添乱烂坠,人家也不见得愿意会为你的技术买单,毕竟大家光靠肉眼很难分辨出你所谓的技术的好坏的区别。

    但是价格方面,大家可就敏感的多了。

    你那款号称很牛掰的液晶面板要一万多,而这款看起来和你那款液晶面板差不多的面板,居然只要四千多,你说大家卖那个?

    更何况你那款液晶面板要那么厚,而这款液晶面板却这么薄,光是从外形上看,就要比你那什么等离子要高级。

    更加关键的是,这款显示器还省电。

    又便宜,又轻便,价格还不贵,你说大家最后会选哪个?

    所有注定是led液晶显示器,这也正是后世液晶显示器的发展历程。

    而tn液晶面板,也正是靠着价格低廉的优点,迅速就在市场上击败了价格高昂的等离子液晶显示器。

    不过熟知后世led液晶面板发展经历的李逸帆,可并不像以后只生产最低端的tn液晶面板,他还想要生产更高级的mva和pva面板。

    不过这就需要更多的液晶磊晶设备,而这正是他必须要像个办法给解决的。

    又和钱德志闲谈了几句,正好到了吃饭的时间,因为实在厂区,李逸帆也不想回城了,直接就和钱德志一起到了公司的食堂。

    公司的食堂搞得相当不错,食堂里的员工,是附近的村子里请来的村民,以前是专门给乡村人家做婚宴酒席的,技术虽然粗糙了点,但是做这样的大锅饭倒是正好。

    饭菜做得很香,李逸帆吃了不少,吃完之后,又回到办公室和钱德志闲聊,突然他想起了之前钱德志给他推荐的那个马云飞,这次来怎么好像没看到他?

    1388南迁电子元器件厂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新书下月初上架,蚂蚁恳请各位书友,帮忙留下几张月票,老书是不需要了,但是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

    *******************

    那马云飞就是之前钱德志,给李逸帆介绍过的一个他的学弟。

    这个人在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加工方面,很是有一套。

    当年到日本及时学这个的,后来进了日本的京瓷公司工作,当然也是靠着一定的裙带关系,因为他找的老婆是京瓷公司一个懂事的女儿。

    不过他进了京瓷公司之后,却并不是被所有人服气,于是他一咬牙就脱了西装,到下面从最基本的工人做起,而且还很快就做出了成绩,获得了经济公司那些人的认可。

    但是不管如何认可你,你毕竟不是日本人,所以他在京瓷过的很不开心。

    正好李逸帆当时从日本淘来了不少的制造电子元器件的设备,和技术,正好想在国内开一家这样的工厂,手头没人可以打理,于是就像让钱德志帮忙找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而钱德志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这个师弟,于是李逸帆就向那马云飞发出了邀请。

    而马云飞也很快就答应过来了,前段时间,李逸帆还专门抽出时间和他见了面,相当于进行了面试。

    一番交谈下来,李逸帆对这个人很是满意。于是就和他说了。邀请他过来帮忙开设公司的事情。而这马云飞更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只不过他到李逸帆的麾下都已经好几个月了,这次李逸帆来这边一看,好像连一个点子元器件工厂的影子都还没见到呢。

    “额老板,云飞他出去了。”

    钱德志有点申请尴尬的回答道。

    “哦?去哪里?干什么去了?”

    李逸帆连忙问道,那次和这马云飞接触过后,他可是觉得这家伙很是一个有能力的家伙,自己对他的态度也还可以啊,他总不会是因为有什么不满。然后走掉了吧。

    “是这样的老板,云飞他开始是打算在北省这边建一个电子元器件工厂的,可是正好这边是冬天,结果这一个冬天可是把他给吓到了。”

    钱德志满脸苦笑着对李逸帆说道,李逸帆更加的好奇。

    “到底怎么吓到他了啊?”

    “还不是因为这里的空气污染?这里冬天的空气污染可真是够厉害的,以前我都没想到,要不是因为咱么工厂的位置,建的正好是在一个小山坳里,空气污染影响不是太厉害,我都不想把工厂开设在这里。老板他是搞电子元器件的。尤其是那些电容,电阻还有续电器什么的。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稀土类的微量元素。因此对加工的环境要求很高,要求污染是越小越好,空气的洁净度越高越好,可是咱们这边的环境就相当不合适了。云飞也是没办法,所以最后只能决定,到别的地方去建工厂。现在正在外面考察环境呢,他原本是打算在找到合适的地方之后,在和你说的,没想到你却正好这时候来了。”

    听了钱德志的解释,李逸帆也就不再多说了,而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啊!原来是这样的啊,倒是我考虑不周了,没事,他回来你对他说,我支持他的决定,如果找到合适的地方,和我说一声,咱们马上要把项目上马了,他那边可要加快速度啊!”

    李逸帆表现出来的大度,也让钱德志很是满意,能够跟这样大度的老板干活,倒也会轻松很多。

    这样舍得放权的老板,总比那些什么事都不放心,什么事都想插手的老板要好得多。

    “嗯,我知道了,等他回来我就和他说。”

    “对了,他说出去找地方,那具体一点有没有什么意向合适的地方没有?”

    李逸帆突然想起了一个地方,于是问钱德志到。

    “嗯,他倒是和我提过一嘴,好像说他对深港那边的环境很满意,最近好像也一直是在深港。他有很多同学在那边,关系比较好,也有路子,最近好像也一直是在试探当地政府的态度,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钱德志回答道,李逸帆点了点头,这个马云飞还真是会挑地方,而且他挑的地方,还真就是和自己想的地方一样。

    现在国内的深港,可是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充斥着各种山寨,但是这里干预尝试,创新的人也一样有很多。

    而且单论电子设备生产和制造方面而言,这里就是国内最先进的地方,因为接近香江和宝岛,所以这里总是能够接受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

    这里充斥着很多电子设备制造的企业,所以对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应该很大。

    马云飞如果把厂址选择在这里的话,那将会非常有利于他们产品的销售。

    这在销售渠道的建设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里的各种电子厂众多,造电视的,造手机的,造冰箱的,造空调的等等。

    这些厂子,无论哪一个都是电子元器件的用量大户,到时候只要能够把握住几家大型企业的长期订单,这家工厂就可以迅速的走上轨道。

    这是从销售方面分析,而从生产和制造方面来讲,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初李逸帆之所以想要把这个电子元器件工厂建立在北省,那是因为这里是他的根,现在有杨玉河,后面还有夏青禾这样的大佬罩着他。

    这样一来,会让他的企业在开办和运营过程中,减少很多麻烦。

    因为国内毕竟是个人情社会,如果你把企业开在你不熟悉的地方的话,一旦要是做大做强,那么很多地方领导就会过来吃大户。

    不是要往你的公司里安插人手,就是要吃拿卡要,这样的情况,在国内很普遍。

    所以如果你想要开办一家公司,而且还注定是那种会成名赚钱的公司的话,那么你就必须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地方。

    原本在李逸帆看来,北省就最合适,这里的官场原生态他再熟悉不过,只要抱准了杨玉河的粗腿,将来就不会有人来找自己的麻烦。

    可是他却忽略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好像不太适合开设那样一家高精尖的电子元器件工厂,因为这玩意对空气的洁净度要求很高。

    北省的冬天很漫长也很冷,为了取暖,一般都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在未来几年,京畿地区,因为要召开世界运动会,会淘汰一些落后产能的高污染工厂。

    而这些工厂,会以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的口号,被嵌入到北省。

    这样一来,这些企业的排放污染,就更加不能忽视。

    本来因为冬季采暖,需要大批量的烧煤来加热锅炉,就已经会产生大量的雾霾了,再有那么多的高污染企业被迁入到省内,那么将来几年,北省的自然环境,都可想而知。

    所谓的空气洁净度就更别提了,经常一整个冬季都是天色阴沉沉的,这样的情况,没经历过的人肯定是无法想象,可是对于李逸帆这个在后世的重度雾霾天里生活过很多年的李逸帆可是在清楚不过了。

    当时想要把电子元器件工厂放在北省,这个想想法,这时候看来,还真的是想的太过简单了。

    不过如果把工厂建在深港的话,那就不用担心雾霾的问题了。

    首先深港那边因为国家政策的缘故,在很多方面对新来的企业,都有优惠,尤其是他们打算建设的这种技术含量相当高的电子元器件工厂来说。

    尤其是以马云飞的能力,再加上李逸帆帮他搞来的那么多的技术资料,还有设备,只要马云飞努努力,他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在性能方面,不敢说超越日本的产品,但是超越宝岛和韩国的产品完全不是问题。

    再加上大陆现在的加工成本还低,所以他们的产品肯定会一上市就靠物美价廉来赢得市场,到时候如果能赚到口碑,那就更是妥妥的了。

    所以深港的政府,应该不会轻视了马云飞。

    如果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那么后面就不会遇到李逸帆所担心的问题。

    而把工厂设立在深港的话,在生产环境上,那绝对是要比吧工厂设立在北省要好得多。

    毕竟深港那边地处华国南边的海边,因为季风的缘故,这里很少会收到雾霾的袭扰。

    即便是在十几年之后,国内大部分地区,都饱受雾霾侵袭的时候,这里也很少会受到雾霾的困扰,毕竟这里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这里有这样的优势。

    这个马云飞,还真是会找地方啊,李逸帆心里暗笑了一声琢磨道。

    又在这液晶显示器的工厂里大概转了一圈之后,李逸帆这才离开了这家工厂。

    这次来这里和钱德志交流了一番,让他得知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一方面是关于那电子元器件工厂的,另外一方面是这里还需要很多的机械设备。

    而这些设备现在是国内根本就不能生产的,一想到这些,李逸帆就感到一阵头疼,看来有要从外国想想办法了。

    欧美那边肯定是不好动,看来只能从日本人这里做文章了。

    1389足校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新书下月初上架,蚂蚁恳请各位书友,帮忙留下几张月票,老书是不需要了,但是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

    *******************

    不过日本人,岂是那么好算计的,这件事还真的好好琢磨琢磨,才能运作。

    现在这些还急不来,而他面前还有很多事情,要等着他去处理。

    就比如他在老家和省城搞得这两个足球学校,原本是想要专门搞足球学校的,可是后来因为和杨玉河还有夏青禾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他又改变了一些想法。

    想要把这个足球学校进一步的扩张,这个学校他可不光是想要搞成简单的足球学校,既然要搞专业的技能学校,那就不妨搞大一点。

    在后世,这样的私人培训学校,是如火如荼,其中最火爆的有两个,一个是某个靠交英语起家的新西方培训学校,而另外一个就是我国东山省最有名的大鸿翔技术学校。

    这两个,可是一个比一个不一般。

    新西方最开始是靠英语培训而闻名,正好又赶上了国内的第一波出国热,还有国家大学里颁布的四六级考试的制度。

    没有通过四级考试,就拿不到大学毕业证,这让很多学生们是挠破了脑瓜皮,最后只能是硬着头皮来补习英语。

    而新西方就正是靠着这样的背景,应运而生。最后火爆的一塌糊涂。

    而大鸿翔技术学校。火爆的也是个机缘巧合。无非就是原来大学没有扩招之前就成立了学校,后来很多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家长们又不放心孩子们将来的出路,就送来学一门手艺。

    而这所学校其实还是很注意对学生技术的培养的,因为抓的严,而且这里出来的学生就业率很高,所以这所学校还真就开始渐渐的打响了名气。

    再加上后来的几次炒作,比如大鸿翔技校的电子专业的学生。作为网络黑客攻击了美国fbi的总部,并且还攻陷了美国人的总部,一下子让他们名扬天下。

    而第二次,则是这所学校的一百多学电焊的工人,居然靠着这门手艺,集体移民去了澳大利亚,这件事被东山省的省报给报道出来之后,大鸿翔技校一下就火了。

    学电焊工,还可以移民到发达国家?这在以前,只能靠偷渡出国去卖苦力的农民们看来。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然后就是这家技校,开始办厨艺学习班之后。居然招来了不少老外学生的事情,这件事一经曝光,更是让这所学校火爆更上几层楼。

    这么三番两次炒作下来,可是让这所学校火爆的一笔。

    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最后都能考上大学,而且那个时候,大学生的毕业之后的就业率那么低,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给孩子上大学的投资会打水漂,所以觉得还不如花点钱,让孩子到大鸿翔来学一门手艺来的实际。

    尤其是那些赚钱不多的农村家长,在村里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之后,一个二个就业状况都不理想,甚至最后还有人沦落到去搬砖的地步之后,大学无用论甚上尘嚣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太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大学,反而是去技校里学一门手艺,的想法更加的流行了起来。

    这也就成了让大鸿翔技术学校火爆的一笔的主要原因,每年这所学校的招生人数,都不见得会比那些名牌大学要少,而且在技术工人越来越吃香的那个年代,这所学校的是越来越火爆。

    原本李逸帆是没有往这方面想的,可是后来和杨玉河还有夏青禾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之后,他的想法突然就有了一些改变。

    再加上后来那个老杨,就是他从京城师范大学请来的那个杨长生,三天两头的在他的耳边,叨咕这自主办学的好处,还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说法,也是把他给磨得够呛,最后他只能是无奈的点头同意了老杨的决定。

    不过他也花了红线,他当初办学校可就是为了足球学校而准备的,至于那什么自主招生的技术学校,他考虑的并不多。

    如果老杨想要办,那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老师什么的他要自己去找,而且自己在这几所学校的投入方面也不会很大,他最好自己掂量着办。

    老杨倒是乐呵呵的答应了,李逸帆也就没多想,不过在临走之前,他还是给老杨留下了第一笔一年的三千万的开销,老杨给他做了保证,这笔钱,其中最起码有两千万是要花在足球学校的孩子们身上的,至于剩下的一千万,才是他办学的经费。

    现在已经有几个月过去了,也不知道这老杨把这学校折腾的咋样了,所以李逸帆想要过去看看。

    他最先去的就是位于省城的这家足球学校,这家足球学校的根底很不错,杨玉河专门给他批得地方。

    其实就是在城北区的一个工人文化宫,这里因为经营不善,早就已经倒闭了,作为区里的产物,一直荒废在哪里。

    和南方的诸多经济发达的省会不一样,这些年来,因为省城重工业产业破产倒闭了很多,造成工作就业机会大幅度降低,导致了大批的人口外流,而成为人口流出大市。

    所以省城的房价一直不高,也不缺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全国都在为房地产而疯狂之后的最初几年,都是这样的情况,一直要等到2008年,国家砸下来四万亿之后,省城的房价才攀升了起来,在那之前,省城的房价一直是处于趴窝的状态的。

    像这样废弃的工人文化宫,在省城有很多,占地面的都不小,属于市里的文化单位,可是这几年来,省里的文化单位,都没心思来经营这些地方。

    本来工人就越来越少,上面的拨款也不多,再加上这里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很好,没有什么太好的商业价值,就算他们想要经营,也根本没有经营点。

    几年下来,这个工人文化宫是连年亏损的状态,分管的文化单位,甚至连翻新维护的钱都不愿意拿。

    现在在杨玉河的示意下,把这里贱价处理给了李逸帆,那个文化单位可是乐不得的甩掉这样一个大包袱。

    而李逸帆对这地方,也还很满意,这工人文化宫,以前是属于省城第一机车厂的,那是个造火车头的单位。

    后来几经改制,那个单位因为经营不善,被滨城的北车和吉省春城的机车厂给分了,单位老摊子就甩给了省城政府,省政府又把这些地盘分了分,最后这个文化宫,才分到了那个文化单位的手里。

    这里面积很大,前面有一个大院子,后面是前苏联式的一个老式的礼堂式建筑,灰色的水泥外墙,年龄有几十年了,但是因为那时候的人用料很实在,所以这幢老楼尽管年龄不小,可是却还很结实。

    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以前是机车厂的放材料的地方,现在成了他们的私人地方,倒是很适合改成足球训练场。

    虽然面积没有滨城的那个足校的大,但是在省城来说,这里的规模可绝对不小。

    李逸帆到这里的时候,这里正在进行紧张的改装过程,后面有人在平整土地,然后打算在上面铺设草皮。

    而前面的那个大礼堂,则是会分成很多个小房间,给孩子们上课使用。

    在前面的另外一个空地上,还在建设学校的宿舍和食堂。

    按照老杨的设想,这所足校里,将来最多要容纳三百人,后面最起码要改出十块训练场才够。

    原本他很担心哪里的土地面积不够用,但是后来巴西的足球训练教练一来,就直接把老杨的计划给改了,因为他认为那地方用不着弄成大场地。

    大场地有一块就够,大家轮着用,而其他的全都建成小场地,因为对于这帮小球员来说,用小场训练,效果会更好。

    因为小场地,可以更好的训练球员们的教法和技术,还有配合意识,这就是场地小的好处,你必须在小空间内,做出合理的动作来,要不然一个错误就会贻误战机。

    而这些却都不是国内的技术教练们所能想得到的,事实上即便是到了现在,国内也还没有专业的技术教练。

    更多的教练,都是战术,技术一把抓,上来就先让学生们去跑圈,跑完圈之后,再把一个个动作,拿出来分开来练,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技术能好才有鬼呢。

    而这帮巴西请来的技术教练的风格,则完全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以赛代练,之前会告诉你这个技术动作的要领,至于学不学得会,则是完全要靠你在实战中去自己体会去的。

    李逸帆对他们这种培养理念很是满意,而这学校的改装进度,也很快,按照现在这样的速度,大概几个月之后就能改好。

    到时候,他们和市里的收养单位谈好的一批孩子就会被送过来,大多都是五岁以上,身体健康,没人愿意收养的孩子,甚至有很多还是流浪儿。

    这些孩子,将会在这里成长到十八岁以后,至于后面他们到底能不能成才,那就要看他们自己努不努力了!

    1390吸引人的校园环境

    新书《警路仙途》已上传,请大家多多帮忙收藏,点击,推荐!传送门在书页下面!新书下月初上架,蚂蚁恳请各位书友,帮忙留下几张月票,老书是不需要了,但是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

    *******************

    省城看了个大概,然后李逸帆就直接回了滨城。

    省城的学校的进度,还比较慢,相比较而言,滨城这边,就要快得多了。

    之前接手了滨城的铁路工人俱乐部之后,他们就算是有了场地,虽然在银州边上的教学场地,还在施工,但是这并不影响,铁路工人俱乐部这边已经开始正常的授课教学了。

    当然现在开始的教学,也是以足球未足,至于另外的职业教育学校,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的,怎么说也要等到银州边上的教学场地建设完工之后,才能开始办学。

    不过杨长生对学校的建设已经有了初步规划,这老头别看六十多岁,可是说到搞应用教育,实用教育,可是热情高涨。

    李逸帆这才一回到滨城,这个老头就找了过来。

    “小李,这资金好像有点不够用啊。”

    老头的笑容有些诡异,李逸帆看了之后,感觉自己的头皮有点发麻。

    “不是刚给了三千多万吗,这么快就用完了?再说那些小球员现在也用不了那么多钱吧?”

    李逸帆想起自己之前走的时候,好像是刚刚给了这老头三千万。让他花的,不过其中两千万是用在那些小球员身上的,还有一千万才是可以给他自由支配的。这么快就用完了,他感觉有点吃惊。

    “额不是这样的,其实主要是咱们的后继计划,如果只有这一千万的话,可能有点支撑不住,毕竟咱们的园区开的很大,不光涉及到足球。还有专业的技术学校,这段时间,我大概跑了全国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所谓的技术学校,对他们哪里的环境,有了了解,我觉得他们哪里的情况。确实不是很好。所以我觉得,咱们不能走他们那样的路。”

    老杨是搞教育出身的,对教育很是有自己的见解,他这么一说,李逸帆还真是不好反驳他,只能点点头,问他说道。

    “那杨老你考察了这么多地方,到底有什么想法。或者你具体建立了一些什么计划没有?”

    “嗯,是这样的。我这次考察的地方主要去了京城,东山,还有辉南等等全国的很多地方省市,主要考察的就是技术学校,和招生市场。我观察了一下,现在京城的新西方在英语教育方面做的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市场还有潜力可挖。最近一些年,国内的经济增长迅速,而很多富起来的家长们,并不满足于让自己的小孩在国内接受教育,很多都想把孩子送到国外,这就造就了这英语培训市场的火爆,还有就是各个大学,对英语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尤其还设立了四六级的考试制度,这让很多英语不好的学生们,也会为了政绩的毕业证而去这样的机构进行培训。虽然我是很不赞同,国内这样的英语考试机制,但是没办法,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而咱们后面要办的技术学校也很费钱,所以只能从这方向上找补找补。”

    老头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一个初步见解,李逸帆倒是对这老头的想法感到很惊诧,原本以为这老头就是一个专门一心要搞教育的老学究,没想到倒也懂得市场,倒也知道要先赚钱,赚名声,然后用赚来的钱来补贴技术学校。

    老杨一看李逸帆,看到这家伙的眼里带着笑纹,就知道小李听懂了自己的意思,再一想到自己这么大的年纪,还一门心思去琢磨赚钱,也感觉有些赧然,不过再一想到自己后面的计划,就不能不咬着牙。

    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这点面子算什么?

    这社会,没钱就是寸步难行,小李老板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搞教育,现在摊子铺的这么大,总不能全让他来掏钱,自己这边怎么也得有点造血功能不是。

    “这段时间,我也一样到国内很多技术学校去考察了一下,不过这些技术学校给我的印象,都不太好,唯一的印象就是脏乱差,这三个字就可以总结完毕了。说实话国外的技术学校,我以前也去过,尤其是德国和日本的让我印象深刻,虽然也是学习汽修,或者是机械维修,挖掘机操作什么的,可是人家的理论课的课堂,可就和正规的大学是一样的。一进去就窗明几净,非常的干净,让人看了就会心里舒服,不会让人产生低劣感。可是反观,我们的那些技校的教室,那德行,真的是没话说了。一个高素质的工人,是绝对不可能在那样的环境里诞生的,我们如果把教育理想和目的,至立在培养全华国最优秀的技术工人的领域上,我们就绝对不能学他们那样的套路。而且那样脏乱差的环境,就算有的家长打算让孩子来学技术,可是一看到这样的环境,恐怕?(精彩小说推荐:

    ) ( 反转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21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