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欲海 第 1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K源松揭步惺鹕健!毙旎鄣愕阃贰?br />

    徐慧拿出相机让一游客帮他们照了合影。买票后进入门内。

    拾级而上,进观音寺,欧阳一鸣给徐慧介绍说,这观音寺为康熙年间蟠城知州陈华所建,那年陈华偶有一梦,梦见观音大士来到此山,手指一块巨石。梦醒后随带手下上山找寻,果然见在这里有一异石,光滑透亮,,遂命工匠雕成观音大士,后又盖了庙宇。

    徐慧站在院中细观,但见院内四株参天古柏,粗可合围,苍劲挺拔,虬枝翠叶,犹如两队卫士,屹立于大殿门前。大殿三间,青瓦红柱,彩绘挂落,鲜艳夺目。院内看了阵,照了两张照片后,遂入大殿。徐慧就见,大殿内凿石为龛,龛内观音大士慈眉善目,身披红裘,安祥端坐,左臂抱婴,右手捏枝,俨然仙风。

    徐慧顿生虔诚之情,与观音脚下跪礼叩拜。欧阳冬冬和欧阳玫抿嘴窃笑。欧阳一鸣眼神制止,欧阳玫和欧阳冬冬忍笑出门。待徐慧站起,欧阳一鸣竟也跪礼叩拜,起来出门时竟不知刚才为何心思。

    出观音寺拾级而上,欧阳一鸣抬手指一亭榭说:“那座亭榭叫‘乞榜亭’。”随带徐慧走去,欧阳枚和欧阳咚咚随之。欧阳一鸣边走边说:“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张宇的秀才,满腹经纶,一心只想功名,期望可以中个举人。每日辛苦读书,每次必考,可每次落榜,五十六岁时,有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一仙人指点,说你在此处建一亭榭,必中举人。于是倾其所有建了这座乞榜亭,又在山坡下建了几间茅舍。每日清早在此亭榭跪拜后再回茅舍苦读。两年后果然中了举人。自那以后想金榜题名的读书人常在高考前来这里求拜。后来这个举人说他梦到的这位仙人正是‘文昌宫’张亚子。”

    欧阳玫问:“这个张子亚是什么神仙?”欧阳一鸣笑笑说:“其实这个张子亚原来只是个武夫。后传说张子亚是上帝所命的掌管文人的命运之神。”徐慧来了兴趣,问:“一介武夫怎么会成为掌管文人之神?”

    欧阳一鸣笑笑说:“这些当然都是后人逐渐演化的。原来在四川梓潼,有相距不远的两座届,一座是张育祠,另一座是张亚子祠。这二张原先都是东晋时代的一介武夫,作战又勇猛无比,因为都是极其敬重父母的孝子,所以在他们作战死后,当地百姓为他们立庙祀奉。后合称为‘梓潼祠’。”

    “明代《一统志》记载:‘梓潼神姓张,名亚,字恶子。其先越蒿人,徙居梓潼县之七曲山。’;《集说诠真》则说:‘文昌君,一名梓潼君,系张氏子。道家谓文昌星明,文运将兴,上帝命张氏子裳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到唐朝时,此祠又分别得到了因避战乱而入川的唐玄宗和唐僖宗的册封,因而日渐变成了声名显赫的神灵。但他变成‘文昌星君”则是在宋朝之后的事了。元仁宗正式册封其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为‘文昌帝君’,从此受到了历代文人的敬奉,各地也纷纷建起了‘文庙’与‘文昌宫’。因为人们以为,他是文人的命运之神,天下每一个书生的功名利禄,全部悉数掌握在他的手中,于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七月七及九月九,很多的读书人都会到那儿去拜祭,祈求他多多关照自己,而已得功名的,则更是对他感恩戴德。”

    这座亭榭已重建多次,老秀才最早建有的“乞榜亭”早已倒塌,现存立的亭榭为清乾隆五十六年重建,也经后人重修多次。“乞榜亭”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古朴幽雅。外设花岗岩石围廊坐栏。檐下悬清乾隆年间蟠州巡抚袁洪恩题书的“乞榜亭”。亭南连东西向长廊,西段廊上,辟古典式小门。亭周松柏参天,郁郁葱葱,影天蔽日。枝条上依然存留些许拴着的红布条。此亭位于一节山最高处。

    说话时走入亭榭。欧阳一鸣手指一处光溜溜的青石板说:“这就是那位举人每日跪拜祈求的地方。”几人看了,也不见有任何佛像。倒是这青石板上留有几处凹痕,想来是历代读书人跪拜所致。

    徐慧说:“既然是掌管文人命运之神,我们这几个也算是读书人吧。我说应该一拜。”欧阳玫笑了说:“这里是‘乞榜亭’,又不是‘文昌宫’。你和哥哥都金榜题名了还要拜啊。”徐慧怪道:“在这里不可以这样说话。你和冬冬是最应该拜的。我和你哥也要拜。感恩之心应该有。”说完便拉欧阳玫拜。欧阳玫脸红不愿意。徐慧一脸正色说:“对神灵一定要虔诚的,听话。”又看着欧阳冬冬说:“你也要听姐的话。”欧阳玫和欧阳冬冬就转头看欧阳一鸣。徐慧说:“你们别看他,他也要拜。”欧阳一鸣脸红了,但看徐慧一脸的神圣,也就对弟妹说:“就听你慧姐的。”于是徐慧首先跪地,兄妹几个依次跪下拜了几拜。

    众人站起沿亭榭走廊慢行,兄妹三人依旧脸红红的。欧阳玫和欧阳冬冬显然还不好意思。欧阳一鸣悄声对徐慧说:“你对神灵当真是很虔诚。”徐慧说:“我们信佛的人当然要虔诚。”欧阳一鸣笑笑轻摇摇了头。说:“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求拜的。”徐慧问:“那你来了没有?”欧阳一鸣附耳对她说:“高考那年我倒没来,奶奶来这里系过红布条的。”徐慧说:“信佛的人当然更信。”欧阳一鸣说:“我想明年枚子高考前奶奶肯定还会来。”徐慧说:“这也是老人对子孙的一片痴情。”欧阳一鸣点头。

    出了走廊再往南走,见一钢条罩口的古井,欧阳一鸣说:“这口井叫‘蟠龙圣水井’,相传能冶百病。水质甘美。井中之水为洞内岩缝渗漏而来,也是全国罕见的因山顶岩洞而人工凿就的近三十米深石井。只是如此好水被这钢条封住实在是可惜。”徐慧笑说:“可不就是,利用起来不是更好。”探头看,也看不到井中之水。于是说:“现在还有水没有?”欧阳一鸣摇头答不知。

    返回平台沿石梯东下到了‘蟠龙寺’。这便是欧阳一鸣小时候习称的大佛爷所在地。因祈求必应,故历代香火不绝。下了极陡的台阶便是一四合院建筑风格的庙宇,大雄宝殿前有一巨大的紫铜香炉,香炉内香灰将满,信男信女的香火烟雾缭绕,骤添肃穆。徐慧见有人手拿熏香,抬眼望去就见不远处有售,于是走了过去买来四束。与欧阳一鸣、欧阳枚和欧阳冬冬各一束,在香炉内点燃双手撑起拜上,插入香炉。欧阳一鸣学之。

    徐慧转回头见欧阳玫和欧阳冬冬没动,就对红着脸不知所措他们俩说:“和我和你哥一样拜上,听话。”姐弟二人见徐慧说得认真,但也是极不情愿的近前点燃,也没拜,匆匆地放入香炉。脸上更是绯红。徐慧笑笑,拉过欧阳玫悄声说:“在这里求佛一定要虔诚,进了殿里一定要跪拜,把你心里的愿望在心里说出来。”欧阳玫为难地说:“可说什么愿望啊。”徐慧说:“比如你希望考上的大学,还比如你以后想嫁个好对象,反正是你希望实现的,都行。”欧阳玫脸又刷得红了,低头想了想也就点了下头。心里就暗想,徐慧怎么就这么迷信的。

    大殿内是依山势雕琢的十余米高释迦牟尼佛坐像。殿内供奉横三世佛,左药师、右弥陀、佛祖释迦牟尼佛居中,庄严肃穆,兹悯安祥。背塑海岛观音,环列十八罗汉,造型各异,形象生动。大佛两侧有很多洞穴,洞穴内有形态各异的佛像,与大石佛相映衬,更显大佛壮观。殿内落显昏暗。

    欧阳一鸣每次来这里都感觉有些阴森。稍站片刻后眼睛才会适应。徐慧在在大门里侧求了香,每人交给一束,在佛像下仰头观望一阵,待排队的人依次拜完起身,拉了下欧阳一鸣示意跪下,于是两人跪在蒲团上叩拜。滑稽的是,徐慧在拜时心里想的是求佛爷保佑自己和欧阳一鸣百年好合。而欧阳一鸣却是在心理乞求自己与刘燕的结合。不知佛爷会不会嘲笑着一对男女。

    跪拜完毕起身,徐慧转头看时,却不见了欧阳冬冬的身影,往殿外观看,就见他正在院内的大鼎旁看人烧香。徐慧心里窃笑,知他不愿来拜,想想他还是个孩子也不好勉强。于是拉欧阳玫跪拜,欧阳玫面露难色看哥哥眼,欧阳一鸣冲她点头。欧阳玫跪下,心里念叨保佑自己明年考上名牌大学,红着脸站起,左右扫描众人,恐被笑话,也就发现每人的神情都很虔诚,但也还是感觉难为情的。躲在欧阳一鸣的身后出了殿。

    四人又到南北配殿内浏览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十八罗汉。看了钟亭内铸于明宣德年间,钟上有“风调雨顺”的重约万斤铁钟。出佛寺,穿禅院,出南门,迤俪而上。又游玩了一些附属景点。照了些照片。三至节出,至‘听松亭’,凭栏远眺,山上巨石磷峋,层峦叠嶂,苍松翠柏,林壑幽美,岩秀谷幽,四周美景尽收。徐慧不禁感叹如此美景,在此拍下与欧阳一鸣及兄妹多张照片。

    至此还有一些附属景点没游,徐慧就问欧阳一鸣:“还有哪些地方好玩?”欧阳冬冬就喊累,说也没什么地方好玩了。欧阳一鸣知道他也懒得动笑了。徐慧看他笑笑说:“还真有点累了。”几人在这里休息一阵,已近中午。欧阳一鸣就问是不是中午还回家?欧阳枚说:“中午就在外吃点算了,吃完再去纪念馆玩玩,下午早点回家。”几人同意。

    下了山寻饭店吃饭,徐慧就想起昨晚在奶奶家及路上,欧阳一鸣描绘的羊汤,于是说吃碗羊汤试试,欧阳一鸣就笑,说:“你可能吃不来的。”欧阳玫说:“那有什么吃不来,我们班就有一个杭州来的同学,刚开始看着那辣椒油不敢吃,吃了一次后倒上瘾了。”欧阳一鸣就冲徐慧笑说:“那你就试试。不然也枉来我们这一场。”徐慧也笑说:“其实我们苏州也有羊汤的。”欧阳一鸣惊讶道:“是吗,我还以为你们南方人不喜羊肉那味呢。”徐慧说:“我也只见过那样的饭店。爸爸妈妈都不喜欢喝,我也没喝过。我们那里的羊肉汤叫‘藏书羊汤’,出自苏州城西的藏书镇,,因纪念西汉名臣朱买臣发奋读书而得名。昨日听你介绍你们这里的羊肉汤,和我们那里的‘藏书羊汤’可是有天壤之别。”

    走了一阵,徐慧就闻到一股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的羊肉香味。举目前望,就见不远处一店面前飘绕着气雾,肉香便是由那里飘来。徐慧有些兴奋,走进前看,见一不起眼店面的门侧支一炉,炉上一口大锅,锅上有半只锅盖,锅内的羊汤翻滚。

    四五十个平方的店堂内,靠外墙放着一排排可做四人的条形桌,条形桌一头紧靠街面的玻璃幕墙,外面可以看到店内用餐的人们。里墙放着几张可容八到十人的圆形桌。圆形桌已经做满了二桌人,条形桌有三张空着。几人捡了一张坐下,欧阳一鸣径直走到尽头的的玻璃柜台前。徐慧跟去,就见玻璃柜内有一长排条案,案上摆放着各种羊身上的熟肉品,均已装盘,一侧的案前两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师傅正在低头切肉。这间盛放肉品的对面开一窗户,透过窗户看,里面有厨师忙碌,原来那边还有一处厨房,炒菜和燉菜全在这里烧成。

    欧阳一鸣转头问徐慧:“看看这案上的菜喜欢吃那种。”徐慧说:“吃这些东西我也不懂,你看着弄吧。”欧阳一鸣看了眼她,便对对窗口内手拿笔和纸夹女服务员说:“凉拌羊肚,凉拌杂碎,红烧羊肉,四碗羊汤。对了,烧羊肉别放太辣。”服务员记上,抬头问:“吃烧饼还是水饺,我们这有本店自己加工的羊肉水饺。”欧阳一鸣看下徐慧,徐慧说:“随便吧。”欧阳一鸣说:“我们这烧饼不知你能不能吃的来。”言毕,转头对服务员说:“来两份水饺,四个烧饼。”

    回到桌前坐下,欧阳一鸣说:“其实我们这里羊肉最好吃的时候是在农历入伏六月六,这里有个说法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农家养羊大多是在丘陵上茂盛青草饮青山绿水长成,从青草发芽至入伏之前,是山羊最肥壮的时候,这时的羊肉肥瘦相间,烧出来鲜嫩可口,其味香醇,汁厚不腻,膻味极小。最早吃伏羊叫尝新节,又叫‘姑姑节’。有首民谣说:六月六,接姑姑,新麦馍馍熬羊肉。”

    “关于这个‘姑姑节’有个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一代忠良赵衰。赵衰的儿子,也就狐偃的女婿想在六月六除掉狐偃,妻子不忍,毕竟是自己的父亲,就偷偷回娘家告知父亲狐偃。狐偃就想起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就让自己的孙儿将女儿女婿请回了家中,当面向女婿认了错。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要让自己的孙儿去请他的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互相加深感情。这一做法之后在民间广为仿效,意思是消仇解怨图吉利。故有:六月六,接姑姑,女婿外孙一大屋的民谣。至于为什么要选六月六,主要是那个时候新麦登场,羊羔肥壮,便于操办酒宴。”

    说话间两盘凉拌菜上桌,服务员问喝什么酒,欧阳一鸣说:“拿两瓶啤酒吧。”徐慧说:“啤酒老凉的。”欧阳一鸣说:“那就拿一瓶,喝点也是那意思。”欧阳玫和欧阳冬冬就笑。徐慧转头问欧阳玫:“笑啥?”欧阳枚附耳说:“看哥哥真是听你的话呢。”徐慧脸红,笑笑也没言语。欧阳一鸣对服务员说:“你就把羊肉汤也给我们上了吧。”服务员答应离去。

    徐慧睨眼看看欧阳一鸣,转头问欧阳玫:“你知道你个刚才讲的这些典故吗?”欧阳玫不好意思的摇摇头。徐慧看了看欧阳冬冬,见他低着头,心里说他更不会知道,就对欧阳玫说:“你哥就这好,对这些历史典故总会用心记下。爱动脑子。”欧阳玫笑着说:“你不夸他谁还夸他!”欧阳一鸣闹了个脸红,拿眼去瞅妹妹,欧阳冬冬就笑。徐慧红了下脸说:“这不是夸他,像这样的由来和典故不用心是不会去记得的,多学才能博才。”欧阳玫点点头,也是拿羡慕的目光看哥哥。

    啤酒拿来,欧阳一鸣开瓶给徐慧和欧阳玫倒了各一杯,再将自己的杯子斟满。放下酒瓶,欧阳冬冬看着哥哥问:“咋不给我倒?”欧阳一鸣诧异地看他,问:“你也喝啊?”欧阳冬冬说:“爸爸喝酒都让我喝一点的,就你不让。”徐慧和欧阳玫就笑。欧阳一鸣笑着说:“好给你倒。你少喝点,喝醉了可每人背你走。”欧阳冬冬撇了下嘴说:“就这啤酒我喝一瓶也没关系,还能喝醉了。”欧阳一鸣瞪大眼睛看他,说:“真的啊,你喝过?”欧阳玫说:“听他吹牛,爸爸有时在家喝酒也就给他倒一点点的。”欧阳一鸣笑着拿瓶给欧阳冬冬倒了半杯,这才端起杯说:“都端起来吧,少喝酒多吃菜。”

    众人端起喝抿了点,拿筷吃菜。徐慧夹了凉拌羊肚送进嘴去,就感觉吃起来即脆又香,说:“这羊肚怎么也可以弄成这么脆的。”欧阳一鸣说:“这就是我们这凉拌羊肚的特色。”一瓶啤酒四人喝,很快喝光。服务员端来四碗羊肉汤,依次摆在众人面前,中间的一只碗里盛着半碗块状的火红的辣油。徐慧观之,但见碗内羊汤白似奶,色泽光亮,水脂交融,上面漂浮着蒜苗末和香菜末。随汤内升腾的气雾一股香气沁入心扉。徐慧对欧阳一鸣说:“真如你所说的和牛奶相似,是不是加了什么东西。”欧阳一鸣说:“有一些中药之类的东西吧,一般这样的配方是不外传的。”徐慧点头,端起抿了一口,就感到喝在嘴里不膻不腥,味道鲜味醇厚。赞叹道:“真的鲜美。”

    欧阳一鸣笑笑,自己伸筷在中间的碗里夹了块辣油放进自己的碗里,说:“不知你能不能吃这个,少放点试试。”徐慧看他放进碗里的辣油迅速融化,霎间在汤的上面泛起一层红红的油花,不禁有些胆怯。再看欧阳玫和欧阳冬冬也都夹了一些放在碗里,于是也捡起一小块放在碗内,待其溶化,小心地喝了一口,却也并未感觉太辣,咽下喉去果如欧阳一鸣所说不辣不呛,就说:“这辣油看起来挺吓人,吃起来倒真不怎么辣的。”欧阳一鸣说:“炸这辣椒油也有讲究,你要想学,等天请教奶奶,她炸得辣椒油才是一绝。”欧阳冬冬说:“我奶奶做的汤比这好喝。”欧阳玫对徐慧说:“我也喜喝奶奶烧的羊汤。改天我们去奶奶家,让奶奶给你做。”欧阳一鸣说:“昨日奶奶就烧了汤的,我还以为你慧姐不喜欢喝呢。”徐慧说:“我也不知道味道会这么鲜美,要是知道,你拉我走我也不走的。”

    饭后又去纪念塔游玩了阵,下午四时许,欧阳冬冬已有倦意,其余人也落显疲惫。于是四人乘车返回家中。

    第三十八章

    进家门见老爷子老太太都在,几人先后喊了爷爷奶奶问好。欧阳冬冬进了门就去了自己的房间上床睡去了。老太太在徐慧进门时就拉住了她的手,到堂屋沙发坐下,就问都去了那些地方,累不累冷不冷的。一会欧阳玫进门故意厥起小嘴对奶奶说:“奶奶现在就疼慧姐,也不疼俺了,把俺三个也忘了。”奶奶老太太笑着就又伸出一只手拉住欧阳玫的手说:“老拐子,奶奶还能不疼你啊,奶奶谁都疼,这会最疼的可是俺这慧丫头。”欧阳玫就笑说:“先前可说是最疼我的,慧姐这一来我倒靠边了。”徐慧就羞得脸红。

    欧阳一鸣在外面听着,担心奶奶又说出什么话来,就到门口说:“徐慧,你来洗把脸吧。”徐慧应着。老太太就说:“快去洗吧。”徐慧站起出门,进了洗漱间,见欧阳一鸣已将热水给自己放好,香皂也已摆在哪。洗了脸,抹了化妆品出来。

    回到堂屋坐下。徐慧想起中午喝羊汤的事儿,就对老太太说:“中午喝了羊肉汤呢。以前没喝过,原来还是这么的鲜美。”老太太看了欧阳一鸣眼怪道:“看看,昨晚我说让你们喝我做的羊汤,小鸣还说你喝不惯,今个倒去街上喝了。”徐慧说:“从小也没喝过,一鸣也想我是怕我吃不得辣的。今天吃了,倒也没感到怎么辣。一鸣就说还是奶奶做的好,说你做的辣油才香才好吃。”老太太就开心地笑,得意地说:“这几个孩子都喜欢我做的汤,要不等会回去,家里还有半锅呢。”欧阳枚笑道:“中午刚喝了晚上还喝啊。”老太太说:“咋不能,这羊汤是大补的,只要喜欢喝,一天三顿都管。”说话时竟起身说:“现在就走,喝奶奶做的羊汤去。”手拉着徐慧就往门外走。于是众人也起身,随老太太出了堂屋的门。

    毛玉琴从厨房出来说:“我这都准备做饭了。”老爷子接过话来说:“就去我们那吃吧,我也和小鸣说说话。”徐慧就去看欧阳一鸣。欧阳一鸣说:“那就去吧,我也正想和爷爷喝两盅。”欧阳玫这边说:“我也去。”欧阳一鸣看着妹妹说:“你不是刚说中午才喝过了吗。”欧阳玫歪头看他笑说:“怎么着,我现在又想喝了,你管得着吗。”毛玉琴笑说:“那好,去就去吧,玫子,你去是帮奶奶做饭,不是只去吃的。”欧阳枚伸了下舌头做了个苦脸。老太太说:“没啥帮的,都是现成的。”欧阳一鸣说:“我们仨骑车先走,爷爷奶奶你们就坐车吧。”老爷子点头说:“那也好。”就让老太太把钥匙给了欧阳一鸣。老太太看着儿媳说:“要不你们都去。”毛玉琴说:“你儿子到现在还没回呢,谁知下棋下到哪去了。中午我以为几个孩子回来,饭做得多还剩着呢,你们走吧。”老爷子看了看没见就喊冬冬。欧阳冬冬在自己屋里说:“我不去,累死了。”众人笑。毛玉琴拉过欧阳玫说:“到家先把羊汤炖在炉上,别让你奶奶太忙,别累着。”欧阳玫点头答应。

    欧阳一鸣和欧阳玫推过两辆自行车,欧阳一鸣带着徐慧,欧阳枚自己骑着,一阵后到了奶奶家。欧阳玫先去厨房将炉门打开,将羊汤坐在炉上。

    徐慧进了正房就先去八仙桌前掂香拜了菩萨。然后在房间四处看,见东侧墙的上面挂着两块相框,就近前看。天色已有点发暗,欧阳一鸣将日光灯打开。徐慧就挨张看,看到一张有些发黄的黑白合影照,看到有些照片像欧阳一鸣的爸爸妈妈,就问。欧阳一鸣说就是,是爸爸妈妈结婚前照的。徐慧说:“你妈妈年轻时真漂亮。”欧阳一鸣笑笑。徐慧又说:“你爸年轻时也很帅的。”忽又看到一张孩童的满月照,就问欧阳一鸣是谁,欧阳一鸣笑着让她猜,徐慧说:“该不会是你吧。”欧阳一鸣嘿嘿地笑说:“正是陛下。”徐慧就咯咯地笑,说:“小时候倒比现在还可爱的,看吃得多胖啊。”再看裆下露出那只小鸡鸡,募得脸红起来。

    一阵后老爷子老太太回来,买回了一些卤菜。老太太就直接去厨房装盘去了。老爷子进屋说:“刚才在王老五那买了点狗肉、狗肚,小鸣最喜欢吃的。”欧阳一鸣兴奋起来说:“好长时间没吃过了。”转头对徐慧说:“我们这王老五的狗肉是祖传的,很有名,说是从他爷爷那辈就开始做了。”老爷子更正说:“是从他太老爷就做了。这狗肉满城也就王老五一家最正宗。”欧阳一鸣笑说:“你看,我还少说了一辈。”

    老爷子起身进里屋,出来时手拿一瓶酒说:“这酒就可是陈酒喽,你们知道放了多少年?”欧阳一鸣说:“快有四十年了。”徐慧惊讶:“四十年?”老爷子就笑,说:“可不是咋的,我那时二三十来岁从兰陵贩酒到这卖,就在咱这院了埋了几坛子,这是我从坛子里灌进来的。”欧阳一鸣说:“我爷爷平时可舍不得喝,也就是给我才舍得。爷爷咱家还有多少,这院里还埋了不少吧。”老爷子笑道:“这可不能给你说。”

    说话时欧阳一鸣玫端来一盘狗肉和一盘狗肚,老太太随后端来一盘油炸花生米和一盘凉拌猪耳丝。老太太蓦然看见菩萨像前燃着的香便说:“小鸣也知道给菩萨上香了。”欧阳一鸣说:“哪里是我。是徐慧上的香,她也信佛呢。”说着话将八仙桌向外拉了些。老太太颇感惊讶,看着徐慧说:“我的乖乖,你也信佛啊。信佛好啊,信佛的人都心眼好着呢。”欧阳玫说:“我看慧姐比你信得还深。”老太太满脸喜悦,说:“这下可好了,俺欧阳家门又进了一个善人。”徐慧就脸红红的笑着不言语。

    欧阳一鸣摆了椅子,让爷爷坐在正中,欧阳一鸣就也坐在爷爷的下首。徐慧招呼老太太坐,老太太说:“你们先吃,我去弄汤。”徐慧站起拉住老太太的手说:“奶奶,等会再弄吧,先吃了点。”老爷子就对徐慧说:“你别管她。”老太太就让徐慧坐,随后颠着小脚出去。

    徐慧和欧阳玫坐下。老爷子开了酒瓶,欧阳一鸣接过,先给爷爷斟上。酒一出瓶,立刻就在屋了飘起了一阵扑鼻的沉香。欧阳一鸣再给徐慧斟,徐慧摆手。欧阳一鸣说:“你尝尝,这么好的酒在别处可是喝不到的。”欧阳玫说:“就喝一点点,我也喝。”杯是牛眼杯,每杯可盛二到三钱,徐慧就不坚持。欧阳一鸣又给妹妹斟上。

    徐慧端起杯站起说:“我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爷爷笑着点头。欧阳一鸣也站起,说:“我也祝爷爷奶奶长生不老。”欧阳玫笑着站起说:“那我就祝爷爷奶奶越活越年轻。”老爷子哈哈大笑说:“爷爷心领了,那还能越活越年轻。来吧。”于是举杯。徐慧抿了一点,就觉一股甘醇的香气直冲咽喉,又感到酒液沾口粘粘的。暗想这可真是难得的陈酒。欧阳一鸣和爷爷一干而尽。

    欧阳一鸣续酒,欧阳玫就拿起筷子将一只小碗内的东西拨在狗肉上。徐慧问:“这是啥?”欧阳玫说:“这是用油炸过的花椒,你试一下,和狗肉一起吃一点都不会口麻的。”老爷子就拿起筷招呼徐慧吃菜。徐慧夹了块狗肉送进嘴去,果然就感到和狗肉一起的花椒没有一点麻嘴的感觉,倒是感觉狗肉更香。欧阳玫看她问:“是不是没感觉到麻?”徐慧点点头。欧阳一鸣说:“这是一物降一物,狗肉就配花椒的。据说这油炸花椒也有讲究,只是密不外传。是不是爷爷。”老爷子微笑着点头。

    喝酒吃菜,徐慧不觉又说起了蟠龙寺的事。徐慧说:“这蟠龙寺的佛像原来是在北魏时就有了,是不是这里最古老的寺庙?”老爷子摇头说:“不是,还有一座庙在城西,叫什么来着忘记了,据老人说是建得更早。我小的时候去过,那时都不象样子了,庙里有两个和尚,老和尚怕早已不在了,小和尚那时和我差不多年纪,好像比我小一些。这么多年也没去过。不知道现在这座庙还在不在。”欧阳一鸣问:“爷爷,那座庙是不是叫茂山寺?”老爷子点头说:“对对,就是叫茂山寺。”欧阳一鸣说:“我在资料上看过,原来也是很著名的寺院,说蟠龙寺还只是它的一个分院呢。这么多年也没听说过茂山寺的事,怕早就没有了。”老爷子点头说:“是啊。”

    老太太这时端着两盘炒菜进屋,正听到这句话。就接过话来说:“那个庙还在。”在桌上放下菜说:“前几天和东院的你刘奶奶还说这事呢,她娘家就住在那,前阵子她回娘家兄弟那还见呢。说庙里就一个六十多的和尚了,孤孤单单的。庙也不成样子了,就一个门楼和几间破房。可那和尚还天天守在那敲木鱼。”老爷子说:“哎呦,说不准就是当年的那个小和尚。”老太太说:“可不就是咋的,就是那小和尚。自己在屋角开了片地,种点菜什么的,香火也不多。要说这和尚一个人在那也挺可怜的。”

    说着话,徐慧就拉老太太在她的身边坐下。老太太就对徐慧说也没弄什么菜的,你多吃菜。说锅里还有一盆烧羊肉,羊汤也烧好了,你们先喝着酒等会就给你们盛来。徐慧点头应着。却又问:“那和尚是哪里人?”老太太说:“也不知是哪里人。”老爷子接过话说:“听说老和尚和这都是从陕西那边过来的。老和尚是解放后就死了,那会听说这小和尚弄了口缸把他师傅埋在庙后边,过一段时候就不知去向了,有人说他是回陕西了。具体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老太太接话说:“有几年是不知这和尚去哪了。听他刘奶奶说,过了五六年这和尚就回来了,回来后就没走。六三年的时候,在那庙里住进一个人,留着老长的头发,老长的胡子,谁也不认识他。那几年俺这闹饥荒,谁也就没怎么注意这么个人。这人整天也不说话,白天就出去找吃的,晚上就在那庙里睡。那庙平时也没人敢去,也就他这么个人自己住在那,谁也不知他是哪里的,从哪里来。前几年,刘奶奶说也就五六年。这个人有一天在庙门口遇到那边挑担子剃头的,就非要剃头的把他头发胡子给剃了。开始这剃头的不愿给剃,后来这人就拿了块银元给他,剃头的才愿意了。那个人就把他带到庙里。你说这人别看穿的破,可从来都是干干净的,衣服头发都挺干净。”

    老爷子插话说:“那庙里有口井的。”奶奶说:“是啊。这人这么多年就喝那井里的水。剃头的跟他到庙里,看还有一个瓦罐,是他烧水用的,还有一张铁锅,是他做饭用的。剃头的都带着炉子有热水,那天就给他剃了头,你猜怎么着,把头发给剃了刮干净,才看到他头上有六个印子,才知道他是和尚。剃头的就问他是不是原来这庙的小和尚,那和尚说就是。到了那会那附近的人才知道,这么多年整天在那转悠的要饭的长毛老头就是当年庙里的小和尚。那剃头的也没要他的那一块银元,倒是十来天就路过那里就给和尚刮刮头。”

    “这和尚自从光了头就穿上了和尚的衣服,剃头的说,那么多年和尚身上背着的包袱里就是和尚的衣服、鞋、木鱼什么的。打那后这和尚就在那庙里敲上了木鱼。也有人去上香,也就那一片的,外面的人也不知道。要不是刘奶奶说,谁知道哪个庙又有和尚了。”

    老爷子嘴里啧啧两声说:“他这是守着他师傅的。”老太太说:“可不就是咋的,也难得有这么个孝顺的徒弟。”老爷子说:“那会老和尚还活着的时候,就听说这个徒弟是他从小捡来的,和尚又没孩子,还不是拿他当儿子养,这小和尚也是拿老和尚当爹了。”老太太说:“可不是咋的。”

    众人用心听着,倒都忘了吃菜,这会老太太说:“看我,老是说,都忘了吃了,赶紧吃菜。”就又问徐慧:“还喝酒不,不想喝我给把羊肉上来,给你们盛羊肉汤去。”徐慧说:“我也不会喝酒的。吃饭吧,让他们爷俩喝去。”说话时起身,就要去帮老太太。老太太拉住她说:“你坐你的,玫子来帮我端。”欧阳玫起身随奶奶去。欧阳一鸣和爷爷喝了杯酒,就又问爷爷那庙具体在什么位置,老爷子说:“也不算远,离城也就十四五里地。”又详细给他说了具体的位置。

    饭后回去,几人跑了一天感觉疲乏,洗了脸洗了脚就早早的睡下。欧阳玫和徐慧两个被筒睡在一头。欧阳玫想起徐慧白天对佛的虔诚,就侧过身去问她:“慧姐,你们那里的人都信佛吗?”徐慧说:“也不是,也是有信有不信的。我信佛是因为我的外婆。我的爸妈工作忙,妈妈经常演出,我很小爷爷奶奶就去世了,也不像你们有爷爷奶奶带。这也是妈妈执意只要我一个孩子的原因。”

    “自小我基本都是外婆带着的,外婆信佛。我记得小的时候外婆信佛也不敢让人知道,就把佛像藏在卧室里供着,还叮咛我到外面不可以说,不然佛爷会发怒的,现在想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外婆怕惹麻烦才那样给我说。”

    “在我十岁那年生过一场病,老是拉稀,妈妈当时在乡下演出也回不来,爸爸就带我到大小医院看,还去了上海,吃了很多药,打了很多针也不见好,人拉得就剩下皮包骨头了。妈妈不得已赶回来,见我这个样子就哭得死去活来,爸爸就说孩子怕是不行了。那天下着大雨,外婆一个人偷偷的去了峡山禅寺给我求药,你说灵不灵,晚上外婆回来弄给我喝了,第二天我就想吃东西,也没几天就全好了。打那我就开始信佛,也每天和外婆一起拜拜佛。那以后就再没生过什么病,只是偶尔感冒,感冒的次数也不多。”

    “后来慢慢大了,上学学习紧,也就不能天天拜佛,外婆说,只要心里有佛就成。所以我现在见了庙见了佛是从心底虔诚的。这些我没和别人说过,你哥也不知道的,你也别告诉他。我和你说,反正信佛是好事,最起码的可以洗刷一下自己的灵魂不去做坏事。我不求别人和我一样都信,但是我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拜一拜的,不管哪路神仙我都拜。”

    欧阳玫听着,心里就想,难道真的信佛就能会被保佑?都说是迷信,可徐慧的病医院治不好,偏偏吃了吃了庙了求来的药就会好?心里不由得有些感叹。说:“我家就奶奶信。今天我看哥哥倒也挺虔诚的,就有些奇怪。”徐慧说:“有时候在佛的面前你会是不由自主地拜他,事后你也弄不清当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心境。高中的时候我和我的一个女同学去寒山寺游玩,她全家就没有信佛的,那天她就和我一起上香一起拜,回来的时候她就和我说很奇怪,好像当时就有什么力量促使她去拜,完全是虔诚的。对这些我也不好解释,我想,可能就是神的力量。”

    欧阳玫兀自想了一阵,心里也是开始有些相信真的有佛的存在。一阵后两人都没说话,思想着进入了梦乡。

    第三十九章

    翌日早饭后,欧阳一鸣给徐慧说今天去蟠龙湖玩。徐慧说:“随你。”欧阳玫就对徐慧说:“姐,我今天不想去了,在家看书。”又附耳对徐慧说:“我去掺乎,哥哥心里烦着呢。”说完低头笑。徐慧就脸红红的睨望欧阳一鸣,也没说啥。欧阳冬冬也说不去。徐慧对欧阳一鸣说:“要不咱们骑自行车去吧,也好看下沿途的景色。”欧阳一鸣同意。于是各推一辆自行车出了门。

    氤氲的天气,天空灰蒙蒙的,见不到太阳。气温倒不是太低,空气湿漉漉的。欧阳一鸣感觉有些心闷。抬头看下天说:“这天这么闷的,该不会要下雪了。”徐慧忙问:“你听预报了?”欧阳一鸣摇头说:“没有,我就是看这天灰蒙蒙的。”徐慧说:“可不能下了,我才刚来两天呢。”顿了下又说:“你家人对我都这么好,我都不想回去了。”欧阳一鸣说:“那就不回是了。”徐慧说:“我是想啊,可我妈妈不会愿意,他们可就我一个女儿,再说外婆那也通不过。”欧阳一鸣笑说:“你现在可是香饽饽了,到处留你。”徐慧问:“谁留我?爷爷奶奶说了?你妈说了?”

    欧阳一鸣愣了下,说:“谁留你也是留不住的。”徐慧咯咯笑了两声说:“说得也是,不过就看某些人是不是真心留了。”欧阳一鸣知道她在说自己,就说:“谁留你都是真心的。”徐慧说:“那倒也是。你们家人都挺好。”欧阳一鸣道:“承蒙夸奖。”徐慧笑说:“我是在说你的家人,不包括你的,你倒酸起来了。”顿了下小声嘀咕:“你也没留我啊!”欧阳一鸣听得仔细,也当没听到。脸红了下。骑了阵徐慧忽然转头看着欧阳一鸣,问:“过几天和我一起回苏州咋样?我妈可是一心想让你去住几日。”

    欧阳一鸣心说,怎么可以去你家啊,真这样互相到对方家,不是真的也成了真的。想时,就又想起刘燕,心又沉了下来。嘴里却说:“我们这里的规矩是过年必须在自己家过的,不然老人们也不同意。”徐慧点头说:“基本都一样,过年都要回自己的家。不过我可还是清楚你,怕到我家见我的家人呢。就和我一样,刚来也真是很拘谨,过了两天就好了。我现在就没什么感觉了。”欧阳一鸣说:“还是你的适应能力比我好。”徐慧说:“啥适应能力,都一样。”

    说着话,骑车到了蟠龙湖。两人将自行车在门口存车处将自行车存下,进入公园。

    徐慧抬头远望,但见三面青山,叠翠连绵,湖面烟笼雾罩。湖光山色,山水争辉。好一处三面蟠山一面湖的如画美景。置于此,不尽令人胸襟豁然,心旷神怡。徐慧不由感叹:“好美。”欧阳一鸣说:“我们这里有人说可以赛杭州西湖的,我没去过西湖不知啥样。”徐慧说:“我也没去过,我们那瘦西湖也不错。好像倒比瘦西湖要大些的。”

    两人沿湖边小路前行,徐慧显得兴奋,边看边问:“这蟠龙湖有没有什么讲究?”欧阳一鸣说:“蟠龙湖依蟠龙山而得名。”抬手指向东面的山说:“你看,那就是我们昨日游玩的蟠龙山。”徐慧大悟道:“我昨天就在山上隐隐约约看到这片水的,不想就是这儿。”

    抬眼看,忽然发现远处湖面星星点点,密密麻麻一片,好像鸟舞,就手指那里问:“那边是鸟吗?”欧阳一鸣说:“是凫雁,每年冬季都在这里栖息,也是这里的一大景观。”徐慧说:“这真是太美了,连鸟儿都愿意栖息的地方真也是人间天堂了。”再细看,就见成群凫雁或闻声惊起,如旋风升空,或成群降落,散落水面,激起水花片片。忙将相?(精彩小说推荐:

    ) ( 情缘欲海 http://www.xshubao22.com/3/334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