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意味着韩易今后每个月最少将从这里得到五十万左右的分红收益,这一点,韩易作为电子游艺厅曾经的管理者,心里是最清楚了。
曾庆华此时给韩易增加股份,完全是出于他个人的行为,但这举动却无异于是白送钱给了韩易。
“曾哥,这可不行,你给我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已经是很照顾我了,我怎么能再多要你的这个股份呢?”韩易坚决推辞。
“呵呵……又不是白送你的,两百万的股份,投资额重新调整,这个月你那三十万的分红没有了,全部算入股份之内。”曾庆华笑了一下,“其实要说到送钱,你送给我的更多。”
“我送给你?”
“是啊!”曾庆华笑着说道:“乐云碧辉每处分部的投资计划,直接负责人可以允许最高百分之十的投资,而且还可以享受整个投资收益的百分之五分红。盐林工业区土地项目上乐云碧辉投入三千万,后续建设投入一亿,现在土地可见的增长是百分之三十,也就是九百万,而这还只是现在的投资增效,我可以乐观地确定,盐林工业区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那么预计可见的项目投资收益将会超过百分之五十,呵呵,如果没有你的那个坳山头计划,哪能有如此的收益!你说,这是不是你给我送钱啊?”
第二百十三章中发财团
面对曾庆华的美意,韩易无法拒绝,和曾庆华交往这一年多来,他已经把曾庆华看成了可以信赖的大哥,就如邱兴文一般。
“曾哥,要不这样……股权交换。”韩易吭哧了半天,挤出了一句话。
曾庆华的眼睛就瞪了起来:“还什么股权交换?你拿什么东西来给我交换?批发中心还是立信公司?”曾庆华站了起来,拍了拍韩易的肩膀,说道:“你不要以为你是欠了曾哥,其实说实在的,能认识你也是曾哥的福气,我没有兄弟,就是把你当亲兄弟了!”
韩易的眼眶有些潮湿,还有什么话可说……
回到公司,韩易和金大牙通了个电话,天籁锦苑根据韩易的想法,在不改动原主体承重设计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对于某些小部位进行重新设计,这需要重新提交申请,在申请没得到批准之前,工期暂时停止。
不过金大牙也没有闲着,根据韩易提出的想法,和古田林密切接触,对于成立联合公司合作开发天籁锦苑,银行虽然还没有最终表态,但是言语里的说法开始明朗起来。
据金大牙的说法,古田林对此的态度非常积极,如果能够圆满解决天籁锦苑这一千多万的不良贷款,对于他的升职来说,将是一笔浓厚的业绩。
古田林在支行有后台,而且有关于不良贷款一直是银行头疼的问题,韩易提出的想法对于银行来说,值得一试,因此古田林提出联合开发的想法之后,在银行内部支持率很高,相信不会有太多的障碍。
………………
临近傍晚,林晓打来电话,他做东,在乐云碧辉请客,有几个乐云市的企业界人士参加,让韩易也过来碰个面。照了林晓的话说,就是混个脸熟。
挂完电话,韩易笑了一下。这些企业界人士都是以后工业区需要争取的客户,看来林晓也对这个项目开始上心了,毕竟他在里面也投了几千万。
随着坳山头的顺利开通,有关于整个盐林工业区的构想开始缓慢地透露出去。
坊间现在已经开始流传,盐林工业区除了规划整齐的标准化厂房之外,整洁宽敞的道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保安巡逻、还有那环绕工业区河道的清理,另外还有高投入的绿化成本,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些新奇,并吊足了许多人的胃口。
打造环保绿色的工业园区,是现在盐林工业区提出的一个新口号。
韩易到了乐云碧辉酒店,让他出乎意外的是,林晓却没有在包厢里,而是等在了门口。韩易有些纳闷,便开玩笑地说道:“我们都算是老相识了,你不必搞得那么隆重吧!还在门口等我。”
“切!”果然是不出所料,林晓没好气地翻了翻白眼,丢给韩易一个不屑的神情,嘴里说道:“哪是等你,你以为你是暖州市长啊!我在这等的是顾春来。”
“顾春来?你说的是中发财团的那个顾春来?”林晓的话让韩易一下瞪大了眼睛。
“是啊!”林晓又翻了一下眼皮,一副还算你有点见识的表情。
难怪!韩易恍然,要说在乐云或者是暖州,还有什么什么人物能够值得乐林集团的大公子亲自在门口迎接,顾春来就算一个。
顾春来,暖州市区人,做皮鞋出身,后来做大之后开皮鞋连锁店,分布到全国各地。十年前开始进军商场,在京城一口气包下了三个大商场,经过装饰定位之后重新进行招商分包,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资本开始如滚雪球般增大。
现在的顾春来,除了拥有一家资产资产过十亿的鞋厂,还在京城内二环拥有两个黄金地段的商场,其中一个拥有全资股份,另一个占了百分之七十的股份。另外,顾春来还在东北建造了三个综合性购物商场和批发中心,而在鲁城,他旗下的春来集团另外还承包了三个商场十年的经营权。
但是顾春来之所以有名,不在于他的资产多寡,要按照净资产来比较的话,乐林集团并不比他少,甚至还有多,顾春来的有名就在于他牵头组织成立了暖州市的第一个分散性的联合财团——中发财团。
中发财团的崛起就在前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那时候暖州的几个大型企业受金融风暴的冲击,开始寻求了一种更为稳妥的经营方式,中发财团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出现的产物,带有了明显的暖州特色,也即是“抱团”。
所谓财团的经营方式,就是由几个大集团把自己的投资资金集合起来,共同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相对于大集团的股份制,这种财团的组织结构更为松散一些,没有固定的股份投资比例,视乎各人的实力和兴趣而定,经营方式以短中线投资为主,包括了房产、能源、证券等各个领域,每次的投资行为,都是集合了几个大集团的高级智囊团共同参与谋划,可以说,集合了几个集团优质资源的财团在经营上鲜有失手的时候。
整个暖州市现在有两家财团,除了中发财团之外,还有一家是聚发财团。
而中发财团是成立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家,虽然只是短短的两年多时间,却已经在商场上频频出击,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中发财团接手中海市一个著名的烂尾楼——华天大厦,总投资金额达到了七个亿。
烂尾楼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问题楼盘,更不要说华天大厦了。
作为中海最大的烂尾楼,华天大厦自一九九五年因开发商资金问题搁浅之后,就一直成了中海市政府挥之不去的心头病,也成了中海市城市建设中的一块大疮疤。
中海市曾经就华天大厦组织过好几次相关的会议和拍卖会,希望能把这块城市的大疮疤彻底揭除,但是因为华天大厦的盘太大,而且这近年又恰逢金融危机,更是无人问津。
中发财团当时的这种行为,为所有人所不解,金融危机,楼市一片惨淡,此时投入大资金到楼市上,不是自己找死?当时很多人,包括顾春来的一些商场对手甚至说他是脑子瘫掉了。
但是事实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中发财团接手华天大厦之后,正对这个区域高档写字楼的稀缺,把高等甲级写字楼作为重点的开发中心,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是在前五个月的时间,改造后的华天大厦就完成了完成了约30000平方米的销售,前期推出的20楼以下楼层已经全部售完,平均价格在3000美元左右,每套写字楼的面积大约在100平方米,受到了国内一些大公司以及境外客户的大力追捧,改造工程还没完成,就已经收回了五亿左右的资金,可以说,华天大厦的盈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见分晓。
这样的烂尾楼工程,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狠狠地打了那些当初质疑和讥笑顾春来作出收购华天大厦举动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顾春来的商场运作手法因此而名声大震,而他在接受中海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过的话更是让韩易印象深刻。
顾春来当时说,对于自己的财富,可以说已经是别无所求,自己所积累下来的财富,几代人也用不完了,而自己之所以还在商场上打拼,是把商场作为了一个施展自己身手、斗智斗勇的大舞台,而自己很幸运,没有把自己的演出搞砸。
很多人对顾春来的说法不屑一顾,认为他是得了便宜又卖乖,韩易却对他的话深以为然。
财富积累到了顾春来这个地步,要说是缺钱,真的是不可能,那么顾春来为何不激流勇退,躲起来享清福呢?要是说一句话,那是顾春来真的把商场拼搏当成了人生的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不断去感悟生活的真谛。
第二百十四章顾老大驾到
没想到烂尾楼当中竟然还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商机?华天大厦的成功一下子让顾春来名声大振,中发财团也由此出名。
而在顾春来出击华天大厦获得成功之后,马上,烂尾楼从无人问津变成了香饽饽,一时之间,暖州民营资本纷纷开始瞄准了全国各地的烂尾楼,形成了一股烂尾楼的收购高潮。但是到目前为止,据韩易了解,还从没有人能够获得跟顾春来同样的成功,相反,还有人因为预算不足,大肆举债购买楼盘,而陷入了财务危机,反而是影响了自己的主业。
同样是收购烂尾楼,为何最后的遭遇截然不同?
许多人都认为顾春来纯粹是因为运气好,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功,持这种看法的人在韩易看来,是抱着一种纯粹的酸葡萄心理。而另外一个极端,则是许多人认为烂尾楼的操作原来不过如此,只需盘下楼盘来个改头换面就可以了,持这种想法的人同样也是错得厉害。
中海有那么多的烂尾楼,全国有那么多的烂尾楼,顾春来为何偏偏就选中了华天大厦?当然是有他独特的眼光。
后来顾春来在一个访谈节目中道出了其中的真谛:第一,烂尾楼不需要打地桩,大大节省了建设时间,相比起其他楼盘最少两三年的建设工期,盘活一个烂尾楼只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率。
而第二,则是地理位置。华天大厦地处繁华商圈,边上毗邻了可容纳八万人的体育中心,中海体育馆,宜家家居,以及几个上档次的四星五星级宾馆酒店,最重要的是它还靠近了区政府中心,可以说是地理位置优越,一度曾经引起众多商家侧目,但是由于造价高、资方意见不统一等原因才使得其在争议中一再搁置。
第三,顾春来在接手华天大厦之前,还花了大价钱请了专业人士对中海的房产市场做过详细的调查,找准了这个区域缺少高档次甲级写字楼的市场空白,从而为华天大厦的改造工程定下了最终的基调,而事实也证明了顾春来这点钱花得并不冤,华天大厦的高档写字楼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国内大公司以及境外公司的热捧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商场之上,只要你能找准市场的空白,基本上就是预示着源源不断的钱财了。
综上所述,就不难看出顾春来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里了?谨慎稳健的心态,却又不乏大手笔的冒险精神!
韩易当初之所以接手松台天籁锦苑这个楼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受了顾春来的影响颇大,而现在竟然能够见到顾春来本人,不禁让韩易的心中有了几分热切的期待。
“要不你在这等顾老大,我先进去?”韩易拍了拍林晓的肩膀,笑着说道,然后向门里走去。
能够有资格在门口等顾春来,也是一种殊荣,韩易不想呆在边上,怕到时候会影响了林晓。
“韩易!”等韩易到了门口的时候,林晓开口叫住了韩易,韩易愕然回首。
“要不你在这里陪我一起等顾老大!”林晓笑容满面,指了指自己的脚,“让我一个人独自面对顾老大,说实在的,我还真有点紧张,你看这腿肚子……”说罢还夸张地抖了抖脚。
韩易便笑了起来,同时又有深深的感激。
林晓的父母和顾春来是至交,要说林晓见了顾春来会紧张,那是打死韩易也不会信,林晓让他陪着自己一起迎接顾春来,用意不言而喻。
一辆黑色宾利缓缓地停在了酒店门口,看到林晓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韩易马上就知道,正主儿终于来了。
前座的司机停了车,动作极快地走到后车门,然后打开车门,一手搭到了车门上沿,动作恭谨且娴熟,随之,一个气度雍容的中年人从车里缓步迈出。
在等待的过程中,韩易已经无数次在脑海里勾画了顾春来的容貌。等到看到真人,韩易才明白百闻不如一见是如何诠释的。
韩易注视着这个五十二岁的暖州传奇商人,顾春来的两鬓稍微有些斑白,中等身材,保养得不错,并没有通常成功商人的富贵肚,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挂着宽和的微笑,看起来亲切随和,和韩易想象中不拘言笑的神情截然不同。
“顾伯伯,你好!”林晓快走了几步迎了上去,态度少有的正经和恭谨,至少在韩易和林晓的交往过程中他就从没见过。
“呵呵,小林,你怎么还在门口等我了?撇下那些客人等着,可是不礼貌的行为哦。”顾春来笑着说道。
顾春来的语气和态度和蔼就如拉家常般,这也从侧面显示了顾春来和林家的关系密切。
“哪能呢!是他们让我出来等您的。”林晓笑着说道。
韩易站在林晓侧边,稍落后了半个身位。林晓和顾春来问过好之后,肘部极其隐蔽地碰触了一下韩易的胳膊,韩易顿时回过神来,上前了小半步,学了林晓的样子稍欠了腰问候道:“顾先生好!”
顾春来的眼光就落到了韩易身上,笑了一下,问道:“小林,怎么不给我介绍一下你的朋友?”
“小子姓韩,韩易!”韩易不等林晓的回答,主动答道。
“哦!原来你就是小林和我提过的那个韩易。”顾春来颇有深意地看了韩易一眼,“我听小林提过韩先生,听说这盐林工业区独辟蹊径,打通坳山头,实现直接和新阳路接轨就是你的杰作。真是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年轻,真是后生可畏啊!”
顾春来果然是有商场上的大家风范,对韩易的称呼中竟然用出了敬语,看来对于韩易之前在盐林工业区上所做的举动是极为赞赏,而并不因韩易的年纪而看轻他。
面对商场大佬顾春来如此的夸奖,顿时让韩易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连忙笑着说道:“顾先生过奖了,只是一时的运气罢了,顾先生这么夸奖实在是让小子汗颜,顾先生不嫌弃,也叫我一声小韩吧!这韩先生的称呼,着实是让我……”
看着韩易摊着手一脸无奈的样子,顾春来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拍了拍林晓的肩膀,大声说道:“小林啊!你的这个朋友不错,真的很不错。”
第二百十五章宴会
在顾春来面前,韩易没说什么恭维的话。不是不尊重,而是心里觉得,如顾春来这样的人,什么样的恭维话没听过,对于自己奉承人的口才,韩易实在是没什么信心,还是不要献丑的好。
无心之举,却是给顾春来留下了好印象,觉得这年轻人实在、沉稳。
乘了电梯上了三楼,酒店VIP贵宾包厢的服务员恭恭敬敬地打开了包厢门,顾春来在前,林晓和韩易两人随后,进入了包厢里。三人的行走排列,让人看起来反倒是顾春来像是今天晚宴的主人,而两人就如同顾春来的跟班似的,但无论是林晓或是韩易对此却都毫无怨言。
包厢里济济一堂,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韩易扫了一眼,其中认识的人,上次在碧辉地下赌场,也就是和林晓初次见面时曾见过的螺丝大王钱大元和那个银行家王忠发,还有那个林总,现在韩易是知道了,那个林总是乐云市龙飞集团的林飞,这几个人看来关系是比较密切,上次韩易看到他们在一起,这次也在一起,颇有些小团体的味道。
看到顾春来进来,那些人纷纷起身热情招呼,并没有因为等候而显得有任何不快。顾春来进了门,就双手抱拳团团作了一个楫,说道:“不好意思,刚从暖州参加了一个会议,来的路上在柳镇塞了一会车,让大家久等了!”
“呵呵,顾会长说这话就见外了,我们也是刚到不久,平时见面机会不多,正好趁着这机会大伙儿聊会天,而且在座的各位都是知道柳镇的交通状况,塞车嘛!太正常了。”说话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胖子,圆脸,眼睛细长,看起来圆滑而精明。
顾春来现在是岭南省的商会会长,那胖子称呼他为顾会长,应该是以前在岭南就和他有所接触的人,也算是老相识了,所以说话间也随便了一些。
林晓这次倒也是下了大力气,参加晚宴的几个都是乐云市知名的企业家,刚才说话的那人就是柳镇一家变压器厂的董事长,姓吕,叫吕金鹏,柳镇吕庄人,就变压器生产规模来说吕金鹏的中川变压器厂在乐云市也是数得上,除了变压器厂之外,吕金鹏还在柳镇拥有一家三星级酒店,也算是身家丰厚的成功人士了。
顾春来就笑了起来,说道:“金鹏这话说得是,不过我听说这柳镇那里准备把104国道给改道了,从外围重新开一条新的国道来直通象南镇,不知道是真是假?”
“顾会长你说这事啊,我清楚,是要改道了,批文都已经下来了,现在正做预算呢!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工。”吕金鹏答道。
“呵呵,原来是这样,但愿这路能早点开工,给柳镇多一条出路,不然的话,天天堵车,不但影响市容市貌,而且还让外来的客人印象不好,和柳镇那全国电器基地的名头也不符。”顾春来笑着道。
暖州商人喜欢一边吃饭一边谈事,这大概也算是暖州特色,许多需要传达的信息或者合作意向就是在饭桌上相互交流并达成初步的意向,这和其他有些地方吃饭不谈事的规矩不同。
今天的饭局,林晓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盐林工业区,毕竟他在那里投了几千万,说不上心那是假的。撇开顾春来不说,在座的几位,哪个不是乐云市身家几千万的大佬,由此也可以看出林家在乐云市的人脉深厚。
几番推让,顾春来坐了上位,一桌人围着大圆桌坐了下来,边吃边谈,在林晓有意无意的引导之下,慢慢的话题就到了当下的热门话题盐林工业区上了。
“要我说这立信公司啊,脑子确实灵光,让人不得不佩服,这坳山头一开通,工业区的土地立马涨价,现在已经有传言,有人开价到十五万一亩了,呵呵,财源滚滚啊!我就后悔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在那地方多买上几亩呢!现在好了,没机会了,一期除了已经卖出的地,其他的全部让立信公司给包圆了。”桌上有一个瘦长脸的就轻拍着桌子道。
“呵呵,人家那叫眼光,你就瞪眼干着急吧!”吕金鹏笑着说道,“如果你能想到那个点子,现在赚大钱的就该是你了,就是到银行贷款去买都划算得很。我看最厉害的还属小林,当初一口气就买了两百亩,现在可是多赚了一千万,今天大家敞开吃了,就当是替小林花钱,免得他那钞票放那里发霉,拿出来晒太阳又要担心被风吹走了。”
一桌子的人都笑了起来,韩易看着那个吕金鹏,心想这人说话倒是挺幽默,看来酒桌上也是搞气氛的一把好手。
“听说这盐林工业区现在喊出的口号,是什么打造绿色工业区,呵呵,这口气着实不小啊!不过这想法却值得称道,我们都是常年在外面跑的,看看人家的那些工业区,再回过头看看我们这暖州的工业区,让人抬不起头啊!”顾春来一边说道,眼角却瞟向了韩易,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那林飞就开口说道:“我看那坳山头立起来的广告牌,上面画得倒是挺像那么回事,如果真的是这个效果,我也想到那里买栋厂房来了,在那种地方上班,看着也舒坦。”
林晓闻言,胳膊肘轻轻碰了碰韩易,向他挤了挤眼。韩易晒然而笑,倒是没想到这林飞对工业区的评价这么高。
“要说是买那盐林工业区的厂房,我看林总你们就不用多寻了,问他就可以。”林晓指着韩易笑着说道。
“问他?”边上的人听得林晓这么说,那诧异的视线马上就集中到了韩易的身上。
刚开始韩易进来的时候,林晓也没多加介绍,这酒席间除了顾春来之外,竟是没有一个是晓得韩易的真正身份,看他坐那里沉默寡言,面相看起来又是那么年轻,都以为韩易或者是林晓的什么好友,要嘛就是顾春来的贴身跟班。
没想到林晓一下就把自己给捅出去了,韩易有些愕然,停下了筷子。
他刚才坐了那酒席上也不多话,除了吃菜之外就是脸带微笑侧耳倾听。今天这宴席上,到场的客人哪个不是在商海里大浪淘沙后留下的佼佼者,那无意中的几句话说出来,可能就发人深思,让人受益匪浅。能够和他们在一起听他们聊天,对于韩易这个初哥来说可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呵呵,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就是立信公司的董事长韩易韩先生,我那在盐林买的二百亩地,现在就是托管了韩先生的立信公司来进行综合开发。”林晓笑呵呵地说道。
“哇!小林,你这做得可不地道了!”吕金鹏怪叫了一声,“韩总来了也不介绍,幸好我刚才没说立信公司的什么坏话,不然可是惨了!”
吕金鹏说完还做出了一幅心有余悸的样子拍了拍胸口,惹得大家都发笑起来,桌上的气氛顿时又轻松了起来。
“呵呵,是啊!小林是有些不地道,就我刚才还和韩总是一起上来的,小林都没有介绍,这话没得说,先罚酒三杯!”顾春来笑着说道。
“这顾春来怎么也……”韩易疑惑地抬头一望,顾春来的视线正好投了过来,眼里全是捉狭的笑意。
韩易突然间恍然大悟。
林晓倒也光棍,听得顾春来这么一说,马上站了起来,说道:“顾伯伯都这么说了,我还有什么话说,没有给大家介绍韩总,确实是我的失误,这酒当罚。”说罢拿起了酒瓶,自斟自饮,转眼间就已是三杯下肚。
等到林晓喝完酒坐下,顾春来就对着韩易问道:“在座的都是搞企业的人,对盐林工业区的建设都非常关注,韩总的立信公司对于盐林工业区有什么后续的操作,能否在这里先透露透露?”
韩易就微笑着对了大家拱了拱手,说道:“今天是我央求了林哥带我来见见各位前辈,没有自我介绍,是我的不对,这事怨不得林哥,还请大家海涵。盐林工业区现在还在建造当中,效果图大家是看到了,当然了,俗话说眼见为实,图画毕竟是图画,立信公司能不能做到,还请各位拭目以待。另外,小子有个不情之请,在座的各位前辈都是见多识广的人,还请能够给小子提点建议,让小子心里有数,以便能够更好地改进。”
韩易这话说得委婉,可谓是把姿态放到了很低,让在座的几个都听得心里舒坦,就算是前面心里有什么小疙瘩也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那龙飞集团的林总就笑着说道:“韩总真是过谦了,这坳山头的手笔就是神来之笔,我们可是想不到哦。这建议嘛,也提不出什么来,我托大说句话,主要是生活配套设施一定要好,厂房嘛!水、电、通讯都是最重要的。”
韩易点了点头,说道:“多谢林总!这水、电和通讯,我已经同经济开发区的马局长达成了共识,并且和赵书记也当面谈过,赵书记答应我们,由市政府牵头组成一个专门的联合小组,就水、电、通讯、排污等等都统一规划,力争一次性完成。”
“原来是这样,既然赵书记都出面了,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韩总考虑得非常周到。”林飞拍了一下手,说道:“那我现在就关心的是价格问题了,不知道韩总这厂房准备卖多少的价格?”
第二百十六章内部认购?
林飞这句话的其实也是大家心里最想问的问题,不过碍于大家第一次认识,不便贸然开口,现在听到林飞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大家的眼光顿时都投注到了韩易的脸上,连顾春来也露出了关注的神色来。
“这个林总的话也忒直接了吧!”韩易心里想到,脸上却不显露,笑了一下说道:“林总大概也知道,盐林工业区是我们立信公司和市里的经济开发区管理中心合资开发,现在这建设才刚刚开始,你让我说一个具体的价格来,说实在的,其实我心里也没底,不过我可以透露的是,第一期开发方案我们准备建造五十幢标准化厂房,全部是框架式结构,除开了必要的交通道路和绿化以及相关设施之外,这五十幢厂房统一规划,平均每幢厂房的占地面积将近九亩,而厂房的建筑面积则在六千到七千平方左右,主楼设计为七层,包括了左右两部电梯,分别为载人和运货。
而在厂房基建项目上,在不包括道路和各种生活设施的建设,目前我们计划的投入额每平方不少于八百元,另外,空地绿化投入,每平方不少于六十元。有关于交通,除了运输主干道之外,各幢厂房相互之间有不少于十米宽的车道,可以保证四十吨的大型卡车双向通过。”
“每平方米八百……”林飞点了点头,“照韩总的说法,这样的投入已经是按照商品用房的标准来建造了,房子的质量当然有保证,再加上土地投入,另外绿化投入六十,还有公共设施等埋设和铺建,我看韩总这厂房的分摊成本每平方米都要到一千了,看来立信公司对工业区的开发项目很有信心啊!”
“谈不上什么信心。”韩易微笑着道:“我们只是尽努力给乐云市的企业打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至于值不值,应该值多少,我想应该是企业说了算。说实在的,我今天过来,其实是想各位能给我信心的。”
众人都笑了起来,顾春来就说道:“听韩总这么一说,我心里也有些期待,想见识一下这平均成本达到一千一平方的标准化厂房会是怎么个样子了,相信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和我同样的心情。呵呵,看来韩总你要加快速度了。”
林飞思忖了一下,问道:“那么请问韩总,不知道你这厂房现在接受预订吗?”
“预订?”韩易闻言一愣。
“是的。”林飞点点头,“如果韩总现在能够有内部预订的话,我准备先订一幢,韩总开个价格?”
“这个……”韩易想不到林飞问价格,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不禁有些踌躇。
有关于房子的内部预订,这在商品房建造销售上是一个常用的手段,原因有多种,不过大部分是开发商因为提高资金利用率而搞的一个销售手段,用极少的钱来撬动大楼盘。通常内部认购的销售价格一般的是高于成本价但又比市场价格要低,先期所交付的定金多少也是视乎项目而定。
当初滨海广场就是搞得内部认购预订,但是却因为林锋的卷款潜逃,而留下了一大堆的烂帐。
所以说,下单预订,客户是要冒一定风险的,但这也是标准着客户对公司一个信用度的认可,林飞问出了这句话,就是表明了对立信公司的认可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立信公司的帐号上并不缺钱,碧辉公司、邱兴文和罗海江共同投入的那三亿,现在已经到帐的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亿五,这是那一千五百亩地的资本保证金。工业区前期开发,就是平整土地,用的是坳山头的土石方,几乎是没有花掉什么钱,连用土地贷款的那三千万都没有花掉,可以说开发资金根本是不缺乏。
但是当着众人的面就这么说出硬生生拒绝的话来,却又是韩易所不愿意的,不说让林飞下不了台,而且也背离了韩易的初衷。
自己之所以过来,不就是要给厂房价格探个底吗!
“林总大概是不知道吧,我们是和政府联合开发的,虽然我们立信公司占了大股,但是就具体的操作来说,还是需要召开董事会征求乐云市经济开发区中心的意见,所以林总提出的内部预订,我们暂时还没有提上公司议程,让我现在就说个明白,还真是让我为难了。”韩易笑着说道,轻轻地使了个推手,把皮球踢到了开发区的身上。
“哦,原来是这样。”林飞点点头,笑着道:“那韩总自己的心理价位是多少呢?”
这林飞步步紧逼,竟然有点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势头了。
“我的心理价位嘛……”韩易思忖了一下,一摊手说道:“说句不怕大家笑话,我是第一次接手这么大的项目,不到最后的核算数据拿出来,真的很难确定,做生意嘛,总是想赚得多一些。倒是林总见多识广,能不能给我这个后辈指点一下,觉得我们这个厂房如果接受内部预订的话,该要开多少的价格?”韩易把姿态放得很低,口口声声向前辈学习,反将了林飞一军。
这么一来,林飞反倒是不能再说什么了。人家都已经声明了,自己是菜鸟,要让你给出个主意,再逼问的话,就是失礼了。
林飞当然不是省油的灯,韩易既然把皮球踢给他,他也就却之不恭了,沉吟了一下笑道:“韩总这话问得可是让我为难了,我是买家,当然是希望价格越低越好了,但总不能让韩总亏本卖给我吧?让我想一下,这成本一千,考虑到优良的生活设施和环境,那么卖出来一千六的价格,我看也是可以的,毕竟是厂房嘛,呵呵,总不能和商品房比,毕竟乐云市现在一般的商品房价格也才到两千出头。”
确实,一千六的价格对于厂房来说,已经算是不低的价格了,林飞嘴里能够说出这个价格来,也是表明对盐林工业区项目比较看好了。
但是,韩易所想的又岂止是这些。
盐林工业区几经周折,如果说是在半年前,这个价格韩易还可以接受的话,那么现在花了这么大力气下去,形势也逐渐明朗,对于韩易来说,盐林工业区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
看到大家都点头认同林飞的话,韩易便笑了起来,说道:“非常感谢林总,林总分析的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这一千六的价格对于工业厂房来说,确实是一个不低的价格了,林总的话我会记下作为参考。另外,下次会议我觉得有必要把内部认购作为一个提案提交董事会,如果获得通过的话,我可以保证,林总将是第一个得到通知的人。当然,在座的各位如果有意向,也将是首批得到通知的人。”
“韩总客气了!”韩易最后几句话说得林飞喜笑颜开,极有面子。
揭过了盐林工业区价格这块,气氛就显得轻松了起来,一桌人的话题就聊得多了起来,韩易的身份既然已经显露,现在也放开了,趁着这个难得机会,不时向在座的几位请教一些平时工作中遇到的疑惑,谦逊的态度博得了众多人的好感。
酒酣耳热,宴席散去,林晓拉着韩易上了顾春来的宾利。
“小韩真的准备对工业区搞内部认购?”顾春来的宾利内部空间极大,上车时,林晓坐到了前排副座上,而却有意无意地让韩易和顾春来一起坐到了后排。
顾春来发问,可是不能插科打诨糊弄过去了,不过顾春来态度和蔼,语气如同拉家常般,应该不是存心想探韩易的底。
“内部认购……呵呵,林总刚才可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韩易无声地笑了起来,然后摆正了脸色,想了一下答道:“顾先生对于我们乐云市的工业区现状如何看待?”
“乐云市的工业区?”顾春来的嘴角勾了起来,“小韩认为我们乐云市有工业区吗?”
韩易一愣,对于顾春来这样戏谑的语气一时有些不适应,转念一想,马上就明白了顾春来指的是什么。
就乐云市现在的工业区现状来说,可以说是极其混乱,基本上就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管理之中,无论是村、乡、镇,隔离出个几十亩地,盖几片厂房起来,就敢称自己是某某工业园区,不说柳镇和虹镇,就连乐云市市政所在地城关镇,当初的老工业区现在也是和民居夹杂在一起,这样的工业区,其实已经根本不能称之为工业园区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老工业区的搬迁和改造才迫在眉睫。
韩易认真地思考了一下,说道:“顾先生既然问起,那我也就坦白相告。盐林工业区的规划都摆在那里了,空口白话也说不出再多的名堂来。但是乐云市的现况包括整个暖州的境况大家也都清楚,本身我们暖州就是山多地少,除了商品用地之外,大型的工业地块更是稀缺,现在盐林工业区的地块一直在涨价,而且还是买不到的那种,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事实上,盐林工业区一期开发的地块除了已经被私人买走的那一千亩地之外,其余的两千多亩地现在都置于立信公司的管理之内,何时开发?怎么开发?可以说立信公司握有了极大的自主权,我们和政府签订的合约是五年的长约,照现在这个房产增长趋势来看,顾先生觉得五年以后,这工业区的地能够值多少钱吗?而现在又该值多少钱?”
第二百十七章一千八不算贵
“五年的长约!呵……看来乐云市政府好象是做了一个大亏本的买卖。”顾春来的话听起来很像是在幸灾乐祸,可是韩易却从那中间品味出了一种叹息的味道。
韩易的语气虽然稍嫌有些锋芒,顾春来却并不以怪,以顾春来的见识,自然知道韩易的信心来自哪里。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化的进一步放开,暖州市的私营经济开始进入了繁荣发展期。但是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这种发展还一直是处于一种无监管的无序之中,因此才有了全国闻名的柳镇电器打假事件,也就是这个事件惊醒了乐云人,让他们开始关注产品质量来,再加上政府适当的引导,这才逐渐形成了规模,形成了以几个大集团为主的高低压电器产业链。
但柳镇空有全国低压电器基地、中国电器之都的名号,空有十几个全国知名品牌和省知名品牌,但是十年的那种“前店后厂”的生产经营模式好象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改善,又或者是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果有厂家到柳镇来实地考察,就会惊奇地发现,在柳镇,除了几个全国知名的大集团有着自行新建的气派的厂房办公楼之外,更多的厂家选择的也就是随便找一块空地,搭起钢架,然后盖上石棉瓦,里面隔开几个空间,就算是厂房了;又或者是找一些大一些的民居,弄个几间来把前后中间打通,改造一下,也就成了生产厂房了。
如这般的厂房,通常可见的现象是,生产办公都挤到了一起,原料成品也挤到了一起,可想而知,不但工作环境恶劣,而且还极易发生各类工伤事故和消防事故。
而就是那些大集团的公司厂房,也是东一块西一块的乱建一通,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外地人如果来乐云,从柳镇一路行来,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柳镇的厂房都是沿着国道线而建,高低不同,样式也各不相同,有仿古式,有中式,也有欧式的厂房。
顾春来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到处跑,当然知道外面的境况,无论柳镇的电器产业未来发展到底是如何,但是一个厂家想要做大,随着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大,集约化的生产就是必经之路,手工坊式的经营方式只能是前期出现的情景,而发展到最后也只能是给那些大集团大厂家提供零配件。
集约化的生产,需要的是一个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和空间,形成规模化的集中产业链,以减少因产品周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盐林工业区正是朝着这样的一个目标前行。
如此对照,立信公司当然有底气了。
三千多亩地啊!光是想想就让人感到心动,也不知立信公司当初怎么就有那么大的信心敢拿下?
“小 (精彩小说推荐:
)
( 商道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3/3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