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第 10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不一样,我那只是一块鸡血原石,在潘家园也就值一百多块,但是于老师您这块翡翠值几十万呢。这太不对等了。”林小西说道。

    “朋友相交说什么对等呢?”于飞大方的说道。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林小西的那块鸡血原石的真实价格恐怕比他的翡翠也不差什么。

    也许是喝了一些酒的缘故,林小西微微有些脸红。

    王秋成和欧阳霞相视而笑。在他们看来于飞肯定是喜欢上了林小西才会有这样的举动的。

    “那我就谢谢于老师了。”林小西的声音微低,似乎有些羞涩:“如果于老师去昌化一定记得联系我。”

    “那是一定的。估计忙完了这边的事,我就会去昌化的。”于飞说道。他丝毫没有感觉到林小西的异样。还以为她只是有些累了呢。

    于飞所说的事当然是指探查《永乐大典》正本。本来他早就想去的,但是因为天下宝藏这个节目给耽误了。

    五人吃完了饭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齐志开车先后将王秋成等人送到了住处这才作罢。

    回到在京都的别墅,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于飞洗了个澡,美美的睡了一觉,准备第二天就去找叶建军。

    第491章寻找《永乐大典》正本

    ps:新的一月红绿灯拜求支持~~~~

    于飞找叶建军为的当然是寻找《永乐大典》正本的事情。虽然于飞拥有混沌之气,而混沌之气的探测范围也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像个探照灯一样,满世界的探查,那样做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要寻找的第一站就是嘉靖皇帝的陵寝——永陵(之前的章节中曾经出现定陵的说法,应当是红绿灯记错了,在此改过)

    毕竟从现在的种种情况来看,定陵是《永乐大典》正本最有可能的藏身之处。

    但是因为保护的原因,永陵是不对外开放的,因此要进入定陵探查还需要叶建军出面。

    第二天睡到九点多钟,于飞被马尚都的电话吵醒的,讲得还是《永乐大典》寻找的事情,昨天于飞录制了一天的节目,他们也没有闲着,研讨了一天,今天还要继续。马尚都问于飞要不要过来,对此于飞当然是敬谢不敏了。

    而齐志照例已经在院子中晨练了。虽然京都的冬天非常冷,但是齐志却只穿了一件运动服,身上还冒着热气。

    “小志,当心着凉。”于飞不放心的交代了一句。

    “放心吧飞哥!在部队上习惯了,一天不动身上痒的慌。”齐志停下来,擦了擦汗水说。

    自从得到秦延的传授之后,齐志的外功比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可能超越了他的教官。虽然于飞也很想将逍遥诀传授给他。但是一来齐志的年龄偏长了,二来呢,逍遥诀于飞是在糊里糊涂中练成的。而且他这条路也没有办法复制——他不能让齐志也爬一次扬城大学的十六楼往下跳!即便齐志相信他的话真的这么做了,也不可能有他当初的运气。

    洗漱了一下,吃了早餐,于飞拨通了叶建军的电话。

    过了好一会,电话才被接通。

    “小飞呀。”叶建军说道:“你小子不是也犯什么事了吧?”

    “什么叫也呀?”于飞一愣问道:“难道是有人犯事了?”

    “这事不说也罢。”叶建军摆了摆手,显然不想再说,“说吧。找你叶哥有什么事?好事还是坏事?好事就赶紧说,坏事就免开尊口了。”

    “嘿!瞧你这意思是光想拿好处,不想出力呀?”于飞见叶建军不想说。也就没有多问。毕竟叶建军的资产虽然可能比他少一些,但是背景却要比他深厚的多,叶建军解决不了的事情,估计自己也是白搭。还是说正事吧。

    “这件事呢。说好事也行。说坏事也可。”于飞嘿嘿一笑说道。

    “你小子,别在这绕了,有什么事赶紧说,我这还一头包呢。”叶建军说道。

    “怎么?老爷子又发火了?”于飞笑道。

    “可不是嘛!”叶建军郁闷的说道:“你小子别笑,等下次见面我再好好收拾你。”

    听到于飞在那里幸灾乐祸一般的笑声,叶建军的气不打一处来。自己是叶兴国的亲孙子,怎么叶兴国对待自己的态度连对于飞的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呢。

    “好了好了,我不笑。我再给你一个收拾我的机会。”于飞忍住笑说道:“我现在就在京都呢。有件事还真需要叶哥出面。”

    在听了于飞想要参观永陵的时候,叶建军嘿嘿一笑说道:“说吧。你小子是不是也在打《永乐大典》正本的主意?”

    “叶哥您也知道《永乐大典》寻找的事情?”于飞惊讶的说道。

    “嘿!多新鲜呀?我好歹也是一位资深的古玩收藏专家。寻找《永乐大典》正本这样声势浩大的事情,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呀?”叶建军自夸道。

    “叶哥,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既然知道这件事,怎么也不来帮帮忙呀?”于飞说道。

    叶建军老脸一红,他哪里是不想来,他根本就没有收到邀请呀!!虽然这次寻找《永乐大典》正本的“摊子”铺得很大,很多领域的专家都被请了来,但是叶建军同学虽然也自诩为专家,他的资历和名气在那些专家的眼中实在是不值一提的,因此,根本就没有请他!

    “我可不想呆在那里听一帮话都说不清楚的老人唠叨。”叶建军掩饰说道,然后他很快的转移话题:“说说你的想法吧?”

    “是这样的叶哥。”于飞说道:“我从马哥那里听说,现在研讨会已经有了几条方案……”

    经过研讨,大部分的专家同意了栾明贵的说法,即:《永乐大典》正本很有可能藏在嘉靖皇帝的陵寝之中,而且应该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毕竟古代用的纸张保存千年都没有问题,只要永陵的环境适宜,是应当不会损毁的。为更好地保护文物,国家对永陵采取了封闭式管理,昼夜有人值班,还专门安装了避雷器,这些都给正本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那下面的问题就来了,假设《永乐大典》正本就在永陵之中,该如何验证这一说法呢?

    如果用地球物理勘探这种无损探测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打探井、探沟的话就有损永陵了,要经过京都市和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才行。这还是建立在这些方法都是有效的基础上的。

    《永乐大典》正本有一万多册,每册有五十多页,放在一起就是一个体积超过四十立方米的庞然大物。运用物理勘探方式勘查出其空间位置,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但要确定是否图书典籍,目前还难以做到,因为纸制品目前还未发现其形成了一种专门信号。

    也有人想过用朱砂的放射性进行探测,但是《永乐大典》书写用的朱砂量是比较少的,也不足以探测。

    还有人想到运用遥感技术结合磁力探测,之前曾有人用遥感技术寻找过沙漠下的古长城遗址,也利用雷达的穿透力寻找过地层下面的东西。在寻找矿产方面也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对深藏在永陵中的《永乐大典》,要考虑到较厚的土层及砖石结构,比起探测古长城遗址在地表上有一定特徵来说,探测永陵有一定难度,当然,这还要结合具体部位的物探分析来做。

    栾明贵则主张秘闭式“开掘”。他反对开掘永陵打开坟道,尽管现在十三陵的所有地宫入口通道都很清楚,包括永陵的地宫进口也了解得很准确,开掘永陵就显得非常简单。但栾明贵依然主张使用个人供氧方法,在不透风的情况下进入地宫,采用计算机扫描方式,将《大典》数字化后,仍将《大典》放在永陵地宫内保存,保持原状不变。按10人每天每人扫描10册计,1万多册大典的数字化用三个多月时间可以作完。当然,前提是《永乐大典》正本确实存在于永陵的玄宫之中。

    秘闭式开掘在秦俑墓和埃及金字塔的探秘中都有过成功的经验,对保存墓葬完整有很大的好处。

    当然,这些都不在于飞的考虑之列,以混沌之气目前的探查距离,他只要进入永陵参观,就完全能够探查到玄宫中是否存在《永乐大典》!

    现在的问题是,永陵已经不对外开放了,要进入永陵必须要找关系才行。说到关系,于飞第一个就想到了叶建军。

    听了于飞的话,叶建军有些啼笑皆非了。

    “你小子,我该感谢你看得起我呢,还是该说你杀鸡用牛刀呢?”叶建军说道。

    别人求到叶建军的头上哪一件不是了不得的大事?于飞倒好,连进入永陵参观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自己出面,这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

    “我在京都就认识叶哥你这样一个有头有脸的朋友,你不帮我谁帮我呀?”于飞嘻嘻哈哈的说道。

    “嘿!你小子还赖我身上了怎么的?”叶建军都气笑了:“你在哪呢?等着我,我现在就过来。”

    第492章节外生枝

    “就知道你小子一来就没有什么好事!”一见面,叶建军就在于飞的胸口捶了一拳,“说吧,怎么想到去永陵了?是不是要进行什么探测呀?”

    “叶哥,你想哪里去了?真的要探测也轮不到我呀?”于飞摊了摊手说道:“你看我就一个人,还空着两手,怎么探测?总不至于拿这一双肉眼去瞪吧?”于飞半真半假的说道。

    一听说于飞并不是去探查《永乐大典》正本下落的,叶建军一阵失落。他本来还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挤进《永乐大典》正本的探查人员之列了呢,现在看来还是白开心。

    不过既然来了,就带着于飞跑一趟吧,这段时间在家里被老爷子训得够呛,如果不是于飞的电话,自己恐怕还出不来呢。叶兴国听说电话那头的是于飞,这才放了叶建军出来。

    “对了于飞,你小子抽空去看看老爷子,有日子没见了,老爷子想你了,虽然他嘴硬不说,但是我看得出来。”叶建军说道。

    于飞点了点头,确实很久没见叶兴国了,虽然他们认识的时间并不长,而且年龄相差非常大,但是相处的却不错。于飞对开国老帅非常敬重,叶兴国对于飞也是另眼相看,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就像上次赤城山宝藏,如果不是叶兴国出面,恐怕于飞也没那个能力把黄金运回来。

    “这是我疏忽了,等忙过了这段时间我就去探望老爷子。希望他不会拿着拐杖把我赶出来。”于飞笑着说道。

    “不会的,老爷子赶谁也不会赶你的。”叶建军有些嫉妒的说道:“从小到大,我就没看过他对别人像对你这样好过。我真怀疑是不是你才是他的亲孙子。”

    “叶哥。这可不带胡说的。”于飞说道:“明明是我风流倜傥,貌若潘安,人见人爱,连老爷子都无法抵挡我的魅力罢了。”

    “去去去,少来恶心我。”叶建军挥手打断了于飞的自吹自擂。“最近烦着呢!小志,前面路口往左开,对。上小路。”

    “怎么了叶哥?有什么事让你这么烦了?”于飞奇怪的问道。一直以来,他都没见过能让叶建军为难的事情,今天这是怎么了?

    “算了。就跟你说了吧,你也不算外人,这个家丑倒也不怕告诉你。估计我不说,老爷子也会跟你说的。”叶建军的话让于飞愈发的好奇。什么事都到家丑这个程度了?

    听了叶建军的叙述。于飞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个事不赖叶建军,但是也和他脱不了关系。

    事儿出在叶建军的堂兄弟叶建设身上。叶建设是叶建军三叔的儿子,听名字就知道生在七十年代末。

    叶建设大学毕业以后没有从政,而是想下海经商。碰巧叶建军的公司也需要人,便把叶建设找来负责广东一带的业务,起步也不低了。

    而叶建设呢不愧是京大的高材生,虽然经验略有不足,但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上手。并且把广东一带的业务越做越大。这让叶建军也非常的放心,平日里也基本不过问他那一块的事情。

    但是。今年十月份的时候,财务总监突然打电话给叶建军说广东分公司的财务状况似乎有些问题,有人为造假账的嫌疑。

    开始叶建军还不信,也没有放在心上。直到财务总监再三反映,而且说涉及的金额达到三亿之巨的时候,叶建军才重视起来。

    略微一查,事情就全部清楚了。

    应该说叶建设的帐做的并不高明,这也不怪他,以广东分公司的财务状况要想将近三个亿的资金摆平根本就是太勉强了。

    面对突然到来的叶建军,叶建设措手不及,很快便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这三亿的亏空并不是公司经营的亏损,而是叶建设的欠下的赌债!

    听说叶建设赌输了三个亿,叶建军彻底的惊讶了。

    三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竟然让叶建设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部输掉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凭直觉,叶建军认为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果然,经过调查,叶建军掌握了大致的情况,准确的说叶建设是陷入了一个骗局之中。而做这个局的正是江湖上的千门中人,老大是一个叫仇荣的老人。

    仇荣在江湖上也算是有些辈分了,但以叶家的实力想收拾仇荣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仇荣也非常情况自己的处境,叶家的钱岂是这么好骗的?他在江湖上广为宣传,如果叶家真的动用力量灭掉了仇荣,恐怕也会落人口实,认为叶家是仗势欺人。

    没奈何,叶建军只能先把叶建设带回了京都,至于仇荣这笔账只能以后再算了。

    谁想到这个事情竟然惊动了叶兴国!叶兴国轮着拐杖把叶建设打了一顿,而叶建军也没跑的了,毕竟是他把叶建设派到广东的。所以叶建军遭受了池鱼之殃,也被叶兴国好好的修理了一顿,并且下了禁足令。如果不是于飞,他现在还出不来呢。

    别看他刚刚一通抱怨,但那是说给叶兴国听的。其实看到于飞的电话,叶建军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不然也不会几句话没说便屁颠屁颠的跑出来了。

    输了三个亿对于叶建军来说还远没有伤筋动骨,别的不说,单是上次从赤城山黄金宝藏中叶建军便获利数十亿!但是叶家丢不起这个人呀。

    如果对仇荣等人用强,肯定让人不齿。而如果就这么算了,那么对于叶家来说这个面子丢得也不小。

    按照江湖上的规矩,赌桌上输掉的钱,就要在赌桌上赢回来。

    叶家却根本就不涉赌,虽然叶建军有时候也会在洞天会所里小玩玩,但是真要上了赌场,他那点本事根本就不够看。

    想到了洞天会所,叶建军立刻就想到了之前发生过的一幕,对呀!怎么把他给忘了!

    叶建军转过身,双目炯炯的望着于飞,直看得于飞心里发毛。

    “叶哥,你别用这眼神看着我呀,我心里幕拧!庇诜伤档馈?br />

    “銎ǎ 币督ňβ畹溃骸拔彝蝗幌肫鹄戳耍阈∽涌墒歉龆淖郎系母呤郑氲背跄阍诙刺旎崴锇崖烧枚伎焱芽阕恿恕T趺囱刻婺阋陡缍囊换兀课乙膊簧萃涯侨鲆诙甲乩矗瞧鹇胗恍┟孀踊乩础!?br />

    “打住,打住。”于飞连连说道:“叶哥,你可别出这样的馊主意,我赢律正东靠的完全是运气,我可算不上是什么狗屁高手!要我去赌,输钱是小,输了面子,那可真就下不来台了。人家会说:看呀,叶大少找来的赌桌高手,原来是个菜鸟呀。我看到时候你这脸往哪里放。”

    虽然有混沌之气的帮忙,于飞可以看透底牌。但是他对赌一直以来都很排斥,而且也确实不会什么赌术,所以本能的想拒绝。三亿虽然不少,但是对叶建军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了。

    “少来!赌桌上赌的不就是个手气吗?只要你把把拿好牌,就是赌神来了也没办法呀。”叶建军说道:“你小子不会连这个忙都不帮你叶哥吧?”

    “叶哥,不是我不帮忙,我连赌是什么都不知道呢,怎么帮你赌呀?”于飞苦着脸说道。

    “这样最好,没听说赌桌有这样一句话吗?叫‘呆子起横牌’越是你这样不会打的就越能发到好牌,就这么说定了!你要敢不来看我不收拾你!”叶建军威胁说。

    于飞非常郁闷,要是别人让他去赌,他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但是这个人是叶建军,于飞就犯难了。叶建军对他是真不错,如果没有叶建军,也没有他的今天。所以叶建军的面子不能不给,但是他对赌也确实没兴趣,看来只有求助叶兴国了,只要叶兴国不同意,叶建军就是再不甘心也没有办法。在他看来叶兴国是肯定不会同意叶建军去赌的。

    路虎一路七扭八歪,终于来到了阳翠岭,也就是永陵的所在地,《永乐大典》正本会在这里吗?

    ps:这几章红绿灯写的很艰难,有时候枯坐良久都写不出一个字。应了赵本山那句话,憋了七个小时写了六个字。不过红绿灯在努力,您的支持是对红绿灯最大的鼓励!谢谢!

    第493章探查(两章合一章)

    ps:红绿灯拜求支持!!!

    永陵位于十三陵陵区东部,阳翠岭(十八道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孝洁肃皇后陈氏(元城人)、孝烈皇后方氏(江宁人)、孝恪皇后杜氏(大兴人)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靠近永陵的时候,路面都是大城砖铺砌,历经风雨的洗礼,路面显得有些斑驳了。朱红色的墙颜色已经陈旧,木头大门已见破损。

    在此之前,叶建军已经打过了电话,但是因为来的仓促匆忙,也不知道对方安排好了没有。

    下了车,于飞等人看到门洞里的避风处有四五个当地农民正围坐在一起打牌,曾经嘉靖皇帝的陵寝如今已经变成农民嬉闹的场所,不知道嘉靖皇帝地下有知会不会感到悲凉。

    三人刚要踏进大门,便听有个人喝道:“不能进!这里不允许参观。”

    说话的人倚坐在门槛上,袖着双手,大概五十多岁的年纪,一脸的威严,看样子应该是永陵的守陵人。

    正在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一路小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还喊道:“老齐,这几位是视察的领导!”

    被守陵人挡了这么一下,叶建军有些不满,冷冷的哼了一声。

    “算了叶哥,本来就是我们通知的晚了,怪不得别人。”于飞劝说道。

    男人跑到近前,先是冲叶建军说道:“是叶总吧?我是十三陵管理委员会的卢少明,您叫我小卢就行。”

    叶建军的电话并没有打给十三陵管理委员会。而是打给了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层层的压下来确实要了一些时间,所以当三人赶到的时候。守陵人竟然还没有得到通知。

    接着卢少明又冲老齐本起脸来说道:“我说老齐,这么大冷个天,你不呆在传达室中,跑出来赶什么?连个电话都没有人接!这要是有什么紧急的事,谁来负责?”

    卢少明官腔十足。刚刚他一接到通知就给老齐打电话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老齐出来看人打牌了。竟然没有接到他的电话,为了不误事,卢少明只得自己赶来了。

    “小卢算了。老齐也是认真负责,怪不得他。”叶建军淡淡的说了一句。他比卢少明的年龄大,叫一声小卢倒也不觉得什么。但是看到卢少明这样训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叶建军心中不舒服。这才出声打断。

    “这次是你带我们参观永陵吗?”叶建军又问道。

    其实按照于飞的想法。是不想让人陪同的,但是叶建军的话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再收回来与他的面子上不好看。幸好于飞的混沌之气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倒也不用担心什么。

    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

    所以永陵比一般陵墓规模更显宏大,动用了数十万军士和民工。前后用了十多年才修筑成。尽管如此,世宗还是不满意,认为墓室太狭窄。修陵大臣为迎合他的心理,竟在宝城外面又修了一道墙外之墙,使永陵拥有内外两重罗城。

    关于外罗墙的来历,颇有点搞笑的性质。从选定永陵陵址到建成,世宗共计11次亲临现场视察,一再下令增修,扩大规模。永陵不但陵园范围远超过献陵以下各陵,而且地面建筑十分精致恢宏。永陵基本完工之际,明世宗再次前来察看。这次,他心血来潮登上了阳翠岭,极目眺望,宏大的陵墓在他眼里显得很渺小,明楼、宝城只有一座,于心不甘,回过头来问修建陵墓的大臣:“我的陵就这样算修完了?”大臣们头脑很灵活,一听话音就知道世宗对陵墓有不满意的地方,连忙回答说:“还没有修完,外边还有一道外罗墙没有建起来。”自此之后,日夜赶工加筑外罗城。就这样,在十三陵的全部陵宫建筑中,惟有永陵和后来的定陵建有外罗城,其他陵宫都没有。

    今天外罗城已经完全坍塌了,永陵的周围速出可以看到散落的石头。

    从地面建筑来看,永陵的形制大体与长陵相同,仅是祾恩门、祾恩殿的间数比长陵各少两间。陵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裬恩殿、裬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

    大部分的地面建筑今天大多已毁,但保留有完整的明楼,是十三陵中最雄伟精致的。明楼的额枋、飞檐、斗拱等,全部为石结构。明楼上涂彩绘,地铺文石,冰清玉洁。祓恩殿的残基上,尚留一陛石,上面雕有龙凤,剔透玲珑,是明朝陵墓石刻的佳作。

    永陵陵寝整体建筑朝向为南偏西53°,坐东朝西。外罗城门作单檐式宫门形制,共有红券门三道,现留有台基及门前礓碴遗迹,中间御路的砖墁路面一直延伸至陵门。

    陵门也有红券门三道,面阔显五间,单檐歇山顶建筑,门楼斗拱、额枋、飞椽为石雕构件与琉璃构件混杂。

    祾恩门原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五间,设门三道,周设雕饰龙凤图案的石栏杆。今尚存明代须弥座台基,四角石雕螭首保存较为完好,但四面小螭首多已残损,甚或被包入松柏之中。

    门前后各三道垂带式踏跺,栏板望柱全部无存。台基之上,保留有明代柱础石及清代缩建祾恩门小台基,小台基上柱础石及门砧石完好无损。

    永陵明楼城台。一反前代形制,城台之下无券道直通前后,而是一实心体。改在城台左右两侧紧贴宝城的外壁,设置可达城台之上的礓碴路,并于路前各设石门楼一座。

    明楼形制为重檐式方亭建筑,内部结构采用砖券顶,斗拱、檐椽、飞檐椽、额枋等构件均以石料雕成,敷以文彩。楼顶下两檐间悬挂石质榜额,上书“永陵”二字。

    四面通透的永陵明楼。堂宇开阔,依旧明时旧制,四面各辟券门。并设垂带式踏跺。墙面里外涂红,偶触其上,朱红满手。

    永陵圣号碑,碑首做方形。前后各浮雕二龙戏珠图案。两侧为云纹,正面篆额“大明”二字。碑身正面大字楷书“世宗肃皇帝之陵”,周栏饰以四合云纹。文字旧时填金,并以朱漆涂碑,现今仍依稀可见。

    宝城墙墙身用城砖垒砌,外设城垛,以花斑石为之,内环砖砌宇墙(矮墙)。城垛和宇墙之间是砖砌的马道。宝城之内填满黄土,形成高出宝城顶部的封土堆。黄土一般取自陵区外稍近处。如陵区西南小红门附近,就有明时取土的土堂,而黄土的运价亦不菲,万历年间《工部厂库须知》辑录的奏文中,就有“黄土每方价值至十余金”的记载。

    宝城,指的是坟冢封土周围砌的一圈城墙,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对坟冢起到保护作用。宝顶,指的是在坟冢封土正中间再堆起一层封土,使之明显高出坟冢表面,也就是通常说的坟头。宝城,和陵寝前方的方院有机统一,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

    经过卢少明的介绍,众人才知道,在永陵里安装了很多个红外监控探头。20来步就有一个,从宝顶一直到大门外。里面还有特殊的监制器,如果有盗墓贼想在永陵打主意,只要动铁锹,监制器就会有波动。夜里睡觉也不用担心,他床头边上就是报警器。老齐很自豪地说,20多年过去了,报警器都还没有响过。

    因为永陵不对外开放,来这里的人大多是有些背景的专家或者游客,显得非常的清静。而齐师傅的工作其实也非常的轻松。

    永陵因为长久以来没有人参观,也就没有人打扫,其中长了很多的野草,被霜雪一打枯萎了,再加上嗖嗖的寒风,越发显得萧索、破败。仿佛能看到王朝兴衰的背影。

    “我说于飞你小子怎么非要来这个地方?你看看这里破破烂烂的有什么好看头呀?”叶建军抱怨说道。心中暗怪自己怎么就脑子一发烧陪他一起来了呢,早知道就应该打个电话安排一下就行了,自己就去洞天会所暖气吹着,小妞陪着,洋酒喝着,这得多惬意呀?不比在这吹阴森森的冷风要强多了?

    “我说叶哥,就你这态度怎么能成为大收藏家呢?”于飞笑着说道:“这里面的每一件东西可都是前人的遗迹,在考古学家的眼中都是了不起的宝贝。”

    “少来。”叶建军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这样的天,我也没见到几个考古专家跑这里吹西北风,倒是见到几个倒霉蛋!你说我刚才抽什么风呀?怎么就想起陪你来了呢?”

    于飞和叶建军在这里相互调侃,十三陵管理处的卢少明和齐志则在一旁暗乐。

    其实,于飞的心里是非常激动的。他知道《永乐大典》是不是长眠于永陵之中很快就有结果了。如果能让这一套民族的瑰宝重见天日的话,那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于飞从始至终都觉得栾明贵说的非常有道理,从种种迹象看来,《永乐大典》很有可能就存在永陵之中。

    他不知道那些专家学者们为什么要研讨来研讨去,直接开掘不就成了?

    以他的眼光当然不会明白,《永乐大典》是国宝没错,但是永陵本身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国宝。开掘永陵肯定会造成破坏,如果《永乐大典》在永陵之中那还好说,如果《永乐大典》并不在永陵之中的话,那么开掘非但不会有所收获,还会破坏永陵,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你小子发什么呆呢?赶紧的。”叶建军见于飞放慢了脚步,不由催促说道。因为一直呆在暖气房子中。叶建军穿的有些单薄,此时被风一吹不由感到有些冷,所以想早点参观完毕好回去。

    “好。就来。”于飞答应了一声,同时混沌之气催发到了极限。顿时整座永陵都尽在于飞的眼中……

    “小卢,这鬼地方真有人来?”叶建军问卢少明说道。在他看来,这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

    “叶总,这您就不知道了。想来永陵参观的人还不少呢!”卢少明说道:“十三陵是京都景点的经典,来京都的游客必来十三陵,现在每天的接待量都有两万左右。因为永陵不对外开放。便有很多人找各种关系要来看一看。其实从布局来说大体上也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是有的陵墓大一些,有的小一些而已。”

    叶建军点了点头。这也许就是所谓的饥饿疗法吧。

    “叶总您下次要想再来永陵呀,直接来就行。”卢少明说道。给他打电话的人可是特别交代了,叶总的身份特殊,一定要招待好了。

    “你这破地方。下次请我来也不来。”叶建军挥了挥手说道。

    混沌之气在于飞的催发下进入了永陵地宫之中。很快,一些带着浓浓混沌之气的陪葬品映入于飞的眼帘,里面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国宝。此时,它们都沉睡在暗无天日的地宫之中。

    十三陵的保护非常的严密,特别是永陵之中。

    当然,这些古董投暗虽然让于飞觉得非常的惋惜,当时他在意的依然是《永乐大典》的下落。

    为了不漏掉什么地方,于飞探查的非常缓慢。以免留下遗憾。

    永陵虽大,但是在混沌之气超高效率的探测下很快便探查完了。

    “没有?!”于飞有些傻了。

    探查了一遍。却哪里有《永乐大典》的影子?

    难道说栾明贵的推断有问题,《永乐大典》根本就不在永陵之中?

    于飞不甘心,再次用混沌之气探查了一遍,然后是第三遍!

    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甚至他探查的距离已经延伸到了极限,远远超出了永陵的范围,都没有发现任何《永乐大典》正本的踪迹!

    于飞有些傻了。本以为十拿九稳的探查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永乐大典》正本不在永陵之中,那又在哪里呢?难道说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已经全部损毁了吗?

    于飞很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

    “小飞?小飞?”叶建军叫了两声,于飞才回过神来。

    “啊?!叶哥您叫我?”于飞说道。

    “你小子发什么呆呢?我还以为你被鬼附身了呢,面色惨白惨白的。”叶建军没有好气的说道。

    “怎么会?”于飞勉强的笑道、

    “不会最好。”叶建军说道:“你小子准备什么时候回去?”

    “现在就走吧。”于飞说道。因为没有找到《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于飞的情绪有些低落。

    “好呀!”一听于飞说现在就回去,叶建军立马就高兴起来了。

    “那谁,小卢呀,我们现在就回去了。”叶建军转身便往外面走。

    卢少明立马跟在后面。

    这时,一阵钟鼓声传了过来,冬日的下午,给人一种心神宁静的安定感。

    “这附近时有庙吗?”于飞奇怪的问道。

    “哦,是有这么一个小庙,以前听说还和明代的皇室有些关系。”卢少明说道,“不过现在不行了,香火不旺,办不下去了,只能关掉倒闭。”

    “倒闭?”于飞感到不可思议,第一次听说寺庙也有倒闭的呢。

    “这座庙距离这里远吗?”于飞有问道。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他对这座庙突然有一种想一探究竟的**。

    “远倒是不远,从这里开车过去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距离。”卢少明说道:“不过听说,那座庙很快就要拆了,说是要建十三陵的配套旅游设施。”

    现在旅游成热,特别是十三陵这样的热门景点,周边都会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说宾馆,比如说饭店、农家乐等等。

    拆了一座没有香火的寺庙也属于正常。

    “叶哥,要是顺路的话我们去看看呗。”于飞轻松的说道。本来他对佛教还是很尊敬的,但是国内的寺庙动不动就要收钱,什么请香呀,什么许愿呀,什么捐功德呀,一套一套的,唬得人一愣一愣的,所以于飞对于国内的大部分寺庙并没有多少感觉。这一次也不知道是怎么了,竟然想主动要去看看。

    “一座都快拆了的寺庙又有什么好看的?”叶建军实在想不通于飞是怎么想的,怎么像个老年人一样,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哎呀叶哥,好不容易来这么一趟,以后还会不会来都难说,去看一看又怎么样啊?”于飞笑着说道。

    “好了,好了,随便你吧,反正我今天是上了你的贼船了。你可快着点,我还要早点回去呢,不然老爷子又要发飙了。”叶建军微嫌郁闷的说道。

    于飞当然明白,叶建军说什么老爷子发飙根本就是托词,他是在家里禁足的时间长了,想要出去乐呵乐呵。不过他微微一笑,也没有揭穿。

    三人离开了永陵,开着车循着卢少明的指引找到了那座小庙。

    看到这座庙,于飞等人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来的时候没有发现了。

    这座庙的规模确实小的可以。看庙周围的乱石,可以猜到这座庙以前也许是一个很大的寺庙,当时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建筑都倒塌了,现在剩下的一个大雄宝殿,还有数间僧舍,不复当初的模样了。

    “看吧,看吧,你都看到了。这里有什么好看的?”叶建军不耐烦的说道。全国的寺庙都是大致的布局,供奉的也是那么几尊佛,实在不知道于飞为什么想要来这里绕这么一圈。

    “来都来了,就进去拜拜吧。”于飞说道:“路过寺庙不拜,佛祖会怪罪的。”

    于飞当先走了进去,叶建军和齐志没有办法也只能跟了进去。

    寺庙里没有什么人,别说游客了,连僧人都不见几个。

    见到于飞等人走进来,僧人们视如不见,并没有人前来接待。

    不过这种情况却让于飞感觉到很舒服,他很讨厌把寺庙弄成了盈利场所,里面的僧人都好像促销人员一样,说起话术来一套一套的。

    第494章山上有座庙

    ps:新的一周,红绿灯拜求支持~~~

    叶建军大大的打了个哈欠,以此来向于飞说明自己的不耐烦。

    于飞岂能不明白叶建军的意思,事实上叶建军没有出声催促已经是很不错了。

    这个小庙虽然给人一种古朴沧桑的感觉,但是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正当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僧人正在搬一些东西过来。

    “师傅您好,请问您这是做什么呀?”于飞奇怪的问道。

    僧人见到于飞,回了个礼说道:“寺庙马上就要拆掉了,所以将一些还能用得着的东西打个包带走。”

    于飞点了点头,这个事在永陵的时候卢少明已经说了,所以他并不觉得奇怪。

    “对了师傅,似乎这个寺庙之前的规模挺大的,我看到那便散落了一些砖石,应该是以前寺庙的遗址吧?”于飞又多问了一句。

    “正是。”说到寺庙,僧人有些骄傲而又惋惜的说道:“师傅曾经跟我们说过,我们寺庙曾经是皇家的道观,规模非常大,清代的时候才改为寺庙的。前几年这里的砖石更多,只不过是近几年被附近的村民搬回去盖房子用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断转了。其实,以前东边也有一座佛堂,对,西面也是……”

    僧人用手向于飞指示,仿佛想让于飞明白这座寺庙之前有多么宏大一样。

    于飞连连点头,如果按照僧人的指引。那这座寺庙的规模之前确实够大的呢。

    突然,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于飞觉得这座寺庙如果真的像僧人说的那样的话。那他竟然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布局一样。

    但是有些时候,很多记忆仿佛自己只要多想一点就能想出来,但是往往就是想不出来。

    于飞想了一会也就放弃了,也许这是因为寺庙的布局都是比较相似的原因吧。

    “叶哥,咱们走吧?”于飞向僧人告了别,转而向叶建军说道。

    叶建军巴不得于飞说这句话呢。他现在心中懊悔呢,早知道就该开辆车过来。不该坐于飞的路虎。如果他开车来了,才不管于飞呢,他爱看到什么时候看到什么时候。大不了自己先回去了。

    正当三人想要离开的时候,寺庙门外又传出几声汽车刹车的声音。

    这样偏远、破败的寺庙,又是黄昏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来?

    于飞有些好奇。但是也没有当回事。既然自己都莫名其妙的跑来了,为什么别人就不能来呢?

    “中村先生请。”一个谦逊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

    “多袏、多袏(日语,请的意思)”另外一个声音说道。

    日本人?于飞前后两次前往日本,对于日本话还是非常熟悉的。

    怎么这个时候还有小日本呢?

    “中村先生真是慧眼如炬呀,这个地方距离十三陵非常的近,而且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植被又好。可以说是天然的氧吧,如果开发成一个度假山庄。肯定会游人如织,大受欢迎的。”那个声音继续说道。旁边的翻译不断将他的话翻译给中村先生听。

    “呦西(好!),事实上我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选在投资的。以后还希望刘桑多多关照,尽管将这块地的批文拿下来,这样我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投资,这样对于刘先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中村先生说道。

    “那是,那是。”刘先生说道。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刘先生是平昌区招商局的副局长刘长硕,这一次引进中村这个外资肯定会给他的政绩加分不少,看来今年又能再进一步了。这让他非常的兴奋。只是让他感到麻烦的是,国土局的批文还没有拿到!

    刘长硕腹诽不已,这群国土局的孙子,吃拿卡要也不捡个时候?!如果因为批文的问题而丢掉了中村这么重要的外资的话,我看你们怎么交代!到时候我一定要好好?(精彩小说推荐:

    ) ( 捡漏 http://www.xshubao22.com/3/38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