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 第 1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

    这下于飞也有些啼笑皆非了。自诩收藏家的叶建军竟然连《青囊经》都不知道。

    其实于飞也觉得叶建军说的很有道理,因为四毛的介绍根本就似是而非,甚至混淆了概念,

    此时,四毛已经换了一个日本人中年男人继续兜售他的“半部《青囊经》。”

    “你知道华佗吗?他是中国古代非常非常有名的名医,名医您懂吗?”四毛手舞足蹈的给日本人讲解关于他这本书的背景和由来。但是看日本人双目茫然的样子。恐怕他是要白费力气了。

    正当四毛想要放弃的时候,日本人突然说话了,“你是说三国时期给人治病的华佗?”

    虽然发音有些生硬。但是可以看出这个日本人是个中国通。连华佗生活的年代都知道,一般外国人只知道汉,很少知道还有个三国纷争时期的。

    “对对对!”四毛惊喜的说道:“就是那个华佗,原来你会说中国话呀,那太好了。我可告诉你呀,这本书就是华佗他老人家遗留下来的毕生医术精华,虽然只有半部。但是绝对精华中的精华!世上恐怕也只有我这一本了。想当年华佗要给曹操开颅治病,曹操你知道吗?对,就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的奸臣。行呀哥们,对咱中国的历史知道的不少呀……”

    接下来四毛便添油加醋的将“半部《青囊经》”的由来说了一遍,大抵是说曹操因为怀疑华佗为了给关羽报仇而想谋害于他,便将华佗下狱。而华佗在狱中得到一名狱卒的悉心照料。为报恩。自度必死的华佗而将毕竟所学录入了一本书中并传给了狱卒。但是可惜的是,狱卒的老婆担心惹上祸端,便趁狱卒不注意将书拿出来烧了。

    幸好狱卒发现的早,但是等他组阻止的时候,书就只剩下了半部。

    赶巧叶建军对一个摊位上的瓷器感兴趣便停下来观看,于飞也就趁这个机会把四毛的故事听完了。

    然后又有些好笑。看来这四毛果然像叶建设所说的那样,是个二半吊子,这种野史传说怎么能得到了真呢?!

    说到《青囊经》其实有两本。

    较早的一本《青囊经》的作者是秦朝的黄石公。是一本风水堪舆之书。全经共分三卷:上卷叙述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学理,故谓之化始。中卷说出天地间形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故谓之化机。下卷说明天地间形气方位与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力,故谓之化成。

    而另外一本则是记载华佗毕生医术的《青囊经》,虽然名字相同,但是相差却不可以道里计。

    也许有人觉得给为什么不换个名字呢?同样的名字多容易混淆呀?

    这其中是有原因的。要弄明白其中的原因,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青囊”。

    所谓青囊顾名思义就是黑色的袋子。古代风水师用青囊来装卜具和书,而医生也用青囊来装医术。所以民间就将青囊代称风水术或医术。其实古代风水师和医生在很多方面都是很相似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黄石公的风水堪舆之术叫《青囊经》,而华佗的医术也要叫《青囊经》的原因了。这样的名字就好像现代的《医术》、《风水书》类似的名字一样,非常笼统。

    估计其中的区别四毛也是分不清楚,也幸好这个日本人也并不明白其中的差别,竟然听得津津有味。

    “于飞,你别听他在这里瞎掰。”叶建设看到于飞似乎很留心的在听四毛的讲述,不由提醒说道:“这小子编故事的能力一流,你要是听他故事呀,他家里的尿壶都能是乾隆皇帝用过的。”

    于飞微微一笑说道:“他倒也不全是瞎掰,这个半部《青囊经》的故事以前倒也有流传的。”

    “什么《青囊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像他手里拿着的那样破烂的书,想要做旧的话,不到半个月就够了。只是一般做旧会选择一些字画,选择古籍做旧的比较少,一来用料比较多,二来价值也相对较低,一个弄不好就可能全毁了。”

    于飞赞同的点了点头。看来四毛的忽悠的本事不错,那个日本中年人很明显已经有些意动了。又问了几个关于华佗和《青囊经》的问题。四毛哪里知道?只能是胡乱搪塞过去。说什么邻居得了一个怪病,到几个大医院去看都没有结果,但是按照书上的药方照方抓药,竟然好起来了云云。

    对此于飞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了。

    不过四毛骗的是外国人,而且是外国人中于飞最讨厌的日本人,于飞当然不会拆穿他,就更不会阻止了。

    “小飞,你来看看这件光绪窑变怎么样?”叶建军的话打断了于飞想继续听下去的想法。

    叶建军手里拿的是一件窑变釉罐耳瓶。

    瓶唇口,长直颈,圆鼓腹,圈足。通身自左向右分饰不同色釉,瓶身间有红、黑、蓝、白,如兔毛丝絮。平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两行刻印楷书款。

    刚刚叶建军可是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了,自以为有十足的把握,这才叫于飞的。不是请他鉴定,而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鉴定水平的。

    “你看这个瓶形体端重浑圆,饱满挺秀,制器严谨,流畅的瓶体线条愈见起伏变化,产生一种节奏美感,并赋予了造型视觉上的层次感。应该是一件看门的物件。”叶建军颇为自得的说道。当然这些话不少都是摊主刚刚说的。

    窑变釉是雍正时仿钧窑釉色所繁衍出来的新品种,其斑斓的色彩本为仿钧釉失败而出现的非预期窑变现象,但匠师善于取势,采用两次或多次上釉的方法烧成,巧用化丑为美之艺术手法,对其釉料配方、窑火加以控制,最终创造出此一品种,成为雍正朝制瓷高峰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窑变釉所施釉料中除铜以外,还含有铁、锰、钴、钛等微量金属元素,在烧造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自然结合,因而使釉面呈现出不同的色调、花纹或斑点。其中釉色偏红的称为“火焰红”,偏蓝的称为“火焰青”。清代仿钧窑瓷以雍正朝的成就最为突出,当时协理窑务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实地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经过多次试制终于成功烧制了从器型到釉色等各方面都足以乱真的仿宋钧窑制品。

    但是看了看叶建军经过辛苦的鉴定,认定为大开门的光绪窑变釉,于飞不由的摇了摇头。叶建军收藏古玩也这么多年了,怎么眼光还是没有长进呢?

    “怎么?有什么不对吗?”看到于飞的表情,叶建军心中咯噔一下。

    第546章出价

    ps:红绿灯拜求支持~~最后两天,票票要过期了,赏给红绿灯吧~~~~~

    “叶哥,老实说这件东西我不看好。”因为关系亲近,于飞也没有藏着掖着,甚至连委婉一下也没有。

    “不会吧?这个瓶子看起来确实像对的呀。”叶建军说道。

    “当然很像。”于飞笑道:“仿古的东西要是做的不像那怎么成?这件窑变釉线条生硬,款式软弱无力;同时,缺乏老化迹象,开片也不合光绪时期的特点,露胎部位湿硬,人为涂污做旧迹象明显;再就是款式了,书写拘谨,所以这就是一件现代仿品。”“nnd,幸好今天你在,不然又要打眼丢人了。”叶建军说道。

    “叶哥,不是我说你。您要是真的喜欢收藏那平时就多留点心。您现在都是资深收藏家了,要是哪天有人请您去掌掌眼,要是看不准的话那可就闹笑话了。”于飞说道。

    这件窑变釉造假手法并不高明,于飞没有使用真气都能判断出它的真伪,但是叶建军愣是没看出来!要说收藏资历,宋喜才入行比叶建军还要晚,但是单说眼力的话,宋喜才现在恐怕比叶建军还要强一些的。所以于飞觉得叶建军是根本没有上心。

    “知道了,知道了。”叶建军说道:“这假东西越来越多,想搞几件老物件现在是越来越难了。”

    于飞赞同的店了点头,随着古玩收藏的越来越热。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市面上能见到的老物件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走了,走了。”叶建军说道:“还是到建设常去的那家。人面熟,哪怕多花一些钱,但起码能保证东西是对的。”

    于飞回头看了一眼四毛和那个日本人,想知道四毛有没有忽悠得手。

    出于习惯,他用真气扫了一下四毛手中那本旧书。

    只一下,他便愣住了。因为那本旧书并不如他之前想的那样是做旧的,而确确实实是一个老物件。看年代竟然真是东汉末期的,和华佗生活的年代也是相符的。难道它真是半部《青囊经》?是华佗毕生医术的结晶?

    这也太扯了吧?

    虽然于飞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些疯狂,但是事涉重大。他也不敢草率。

    此时,日本中年人似乎已经被四毛天花乱坠一般的说辞打动了,正要询问这本古籍的价格。

    “这本古籍我要了。”于飞不敢迟疑,连忙插话说道。虽然并不能确定这本书就是华佗的《青囊经》。但确实为古籍无疑。如果真被四毛这个小混混低价卖给了日本人。那才叫一个冤呢。

    “于飞你干什么?”叶建设连忙拉了一把于飞说道:“我刚刚不是跟你说过了吗?四毛是做外国人生意的,咱最好不要插手。”

    他是要提醒于飞,四毛手上的东西都是假的。但是当着这么多人,叶建设也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

    听到于飞说要买这本书,四毛一愣,心说我今天没安排托呀。

    以往,四毛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有时为了抬高价格会找一个托出来竞买。但是今天那个托临时有事没能来。

    “这位先生。非常抱歉,土原先生已经有意购买这本珍贵的古籍了。”四毛特别强调了古籍两个字。是想让于飞明白其中的猫腻。一般来说,四毛并不愿意把赝品卖给中国人,并非说四毛的思想觉悟真的就那么高,只不过卖给中国人的话,容易被找后账,但是卖给老外就不同了。这些老外多半是来旅游的,过几天就会回去了,即便回国之后发现所买的古董是赝品也不会花钱再回来找。

    再说了,就是这老外真的回来找,四毛也不会承认的。场面上的人更不会帮助老外来对付他。这就是四毛常年在大三巴行骗,却没有事的主要原因。

    再说这本书,倒也不是四毛做旧的。而是他花了五十块钱从一个“老乡”手里买来的。对于它的来历,老人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说是祖上传下来的的。对于上面的内容都是用篆写的,四毛除了“元华”两个字是认识的之外,其他全然看不懂。请了一些人辨识,也只是说应该是风水堪舆之书。

    因此四毛便认为这本书即便真的是古籍恐怕也很一般,价值当然也不会高。

    元华是华佗的字,四毛便因循着这个,再联系历史上的传说,将这本书上升到了华佗半部《青囊经》的高度。连于飞都不得不佩服四毛的想象力了。

    “我刚刚一直观看在侧,这位土原先生尚未询价,怎么可以说是有意购买呢?”于飞反驳说道。

    “嘿!这是啥人呀?!”四毛心中暗道,不想让他上当,他却偏偏凑上来。看这年龄,应该是那个富豪家的子孙,不知道深浅的。

    “土原先生,这可是孤本,错过了您可就再也没地方找去了。”四毛见于飞不听劝,便又将注意力转向了日本人土原,希望能够劝他早一些购买。

    “这位先生说的没错,我刚刚确实没有询价,他当然也可以出价购买。”出乎四毛意料的是,土原并没有被他的话所打动。他哪里会想到土原是个中国通,于飞横插进来,土原不以为他是想要买这本古籍,看到于飞和四毛的年龄差不了多少,还以为于飞是四毛请来的托呢。

    “好吧,好吧。”四毛无奈的问于飞道:“这本书你出价多少?”

    同时,四毛冲四周围观的人摊了摊手,似乎在说:你们看到了,是这小子硬是凑上来要买的,可怪不得我。

    周围有了解四毛的也在暗暗议论到底是谁这么不开眼。

    叶建设拉了于飞几下,想让于飞退回来。但是于飞根本就不为所动。

    最后还是叶建军把叶建设叫了回来:“算了,由他去吧。这小子钱多的很,花一些冤枉钱也不算什么。我倒要看看等会他拿回一本做旧的古籍怎么收场。”

    叶建军一副看于飞好戏的架势。刚刚于飞将他看好的光绪窑变贯耳瓶说成是新仿,让他老大的没面子,这次好不容易可以奚落于飞一回了,他又怎么能放过呢?他等着一会将于飞刚刚说他的话原原本本的还给他呢。

    土原并没有先开价,而是精明的看着于飞。他倒要看看这个托该怎么收这个场。

    于飞伸出了一个手指。

    “开什么玩笑,一千块就想买这本估计?”四毛嗤之以鼻的说道:“别开玩笑了。”

    其实四毛的心中已经动心了。这本书虽然是个老物件,但是上面的内容是最没有用的风水堪舆之术,虽然有华佗的字,但是想来是不是古人的寄托就是凑巧了重名,不能当真的。五十元收来之后,四毛本来想如果有人愿意出一千块,他就出手的。不过即便心里价位是一千元,四毛却不能这样说。

    于飞微微摇了摇头。

    “你不会想一百块吧,门都没有!”四毛立马火起来了,他以为于飞是在寻他开心。

    于飞依然摇头。

    “你是说——一万?”四毛有些不敢相信的试探着问道。说实话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一本破书能够卖到上万的价格!难道说今天真的遇到了一个大凯子?

    “如果你愿意的话。”于飞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他本来还想出更多的,却又担心吓到四毛。

    “愿意,愿意,我愿意。”四毛连连点头,也不再问土原的意见了:“这本《青囊经》归您了!”

    于飞也很干脆的拿了一刀钱给到他。因为知道要逛古玩市场,于飞特意取了几万现金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本古籍竟然如此顺利的就到手了,这让于飞几乎有些不敢相信。

    “小飞呀,这一次冲动的可是你呀。”叶建军嘿嘿一笑说道。

    “确实是有些冲动了。”于飞点了点头说道:“不过,像这样的好东西如果不快一点下手的话,恐怕会抱憾终身的。”

    “你意思说这本书是对的?”叶建军难以置信的问道。

    “当然。”于飞可以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绝对不会不相信百试不爽的真气。

    第547章一人一世界

    “我能确定的这确实是一本古籍,但是什么书,又是何人所著我还不敢确定。”于飞慎重的说道。

    “拿来我看看。”叶建军说道。

    “还是等回去之后再看吧。”于飞看了看周围的人群说道。

    “也好。”叶建军这才醒悟,这里人太多,要是有个骚乱损毁了一本古籍,那可就太可惜了。经历过《永乐大典》正本的发掘,这货对古籍终于有了一个相对正确的认识。

    “咦?这好像是于飞于老师吧?”人群中有人疑惑的说道。

    “还真像。”另外一个人点了点头说道。

    天下宝藏栏目播出之后,于飞的人气直线飙升,这也就是在澳门大三巴,要是在其他内地城市的古玩市场,估计于飞早就被认出来了。

    于飞可不想在古玩市场被人当成明星追堵,连忙跟着叶建设钻进了他相熟的店铺中。

    店铺中主要经营的是黄花梨的家具,倒不存在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行为,不过这价格么,也是超高的。

    好在这三人没有一个是缺钱的,不过于飞对于这个没兴趣,也就看了看,并没有出手。

    吃完了午饭,叶建设还想出去逛逛,不过于飞没有那个兴趣,他想趁这个时机研究一下那本古籍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籍有些破损,但好在大体的内容还可以看清楚。

    篆字有些难懂,不过这难不倒于飞。在进入古玩行之后,于飞已经补过这方面的课了,因此辨认起来也并不觉得难。

    书上有“元华”这两个字。内容却让于飞感到非常意外。

    上面出现了身体器官的诸多名称。却也充斥着乾坤、阴阳、八卦这样的字眼。乍看之下还以为是一本风水堪舆之书呢。

    要说乾坤、阴阳与男人、女人还能联系上。

    但是八卦之说就显得有些牵强了,起码不是于飞所能理解的。

    上面的话乍看起来非常的生僻难懂,但是仔细一读于飞却又觉得有些熟悉,似乎在哪里见过一般!

    终于,于飞想起来了,这本书中的内容和逍遥诀有诸多相通之处!

    难道说华佗的书和逍遥诀还有什么联系吗?

    于飞很想马上打电话给秦小衿询问华佗和逍遥门的关系。但是电话拿在手里,他又放弃了。

    自从上次分别之后。他和秦小衿再也没有联系过。因为这本书联系秦小衿,他总有些放不下面子,也担心秦小衿不会搭理他。自讨没趣。

    这本书让于飞感觉到了不寻常,他甚至感觉到体内真气的躁动!如果不是于飞现在对真气的绝对控制,他敢肯定这货肯定已经自作主张的对这本书进行“探查”了。

    经过多次进化,现在的真气无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远非之前可比。如果说于飞在探查鱼肠剑的时候。还没有信心的话。现在的于飞已经非常有信心了。

    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即便如此,于飞还是小心的一点点进行着试探。

    真气在于飞的引领之下,小心翼翼的进入到了古籍之中。

    然而,让他惊讶的一幕出现了,这本书仿佛像是被吸干了水的海绵一样,变得干枯,脆弱。最终化为靡粉!

    同时,书中的文字却仿佛流动了一半。全部随着真气进入于飞的体内,变为他认知的一部分。对于这本书,他终于也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于飞猜测的没有错,华佗确是逍遥门中人。

    他的医术和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还是有所不同的,并非草药、针石,而是归结为乾坤八卦,阴阳五行的微观论。

    “一人一世界!”这是华佗医术的理论基础!其实说医术已经不太合适了。这本书将于飞带进了一个完全没有想过的境界。

    虽然华佗是逍遥门中人,但是对逍遥诀却颇多微词。

    逍遥诀虽然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是其根本却是后天八卦!它不过是对后天八卦的一种应用而已。

    华佗认为人的个体与天地万物一样,都有乾坤阴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作为后天八卦的应用,逍遥诀并不真的能像先天八卦那样通鬼神,求飞升!虽然逍遥诀也有非常大的威力,但只是榨取人体之潜能,从而发挥难以估量的力量!这违反了乾坤八卦,顺其自然,生生不息的主旨。

    而道家所谓的坐地飞升逍遥诀中也只是精神的一种超脱,**却无法像先天八卦那样摆脱时间的转盘,最终化归尘土。

    所以,所谓长生一直是存在于精神层面上,就像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但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

    并非说飞升成仙并不存在,而是因为在先天八卦散佚之后,这扇门已经完全的被封闭了!

    依循后天八卦,凡人根本无法通鬼神之道,只能退而求其次,追求精神的超脱。这也就是逍遥诀修炼的本质。

    当然,并非说逍遥诀对于**没有好处。

    虽然与文王八卦生生不息的主旨并不完全相符,但是作为八卦的应用之一,它还是萃取、提升了人体的精华,可以让人延年益寿,就像秦延,年过九十了还是健步如飞,而且功力之高,除于飞之外无人能及!

    但因为身体的精华被萃取,所以到一定程度之后,修炼之人会在突然之间因为精力枯竭而遽亡。从而造成飞升成仙的假象!

    再加上人们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这就误导了世人。

    华佗作为惊采绝艳之人,他在进入逍遥门修习逍遥诀之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便不顾其他人的反对,放弃了修炼逍遥诀,而是转为自己研究,最终形成了一套全新的修炼方法,归纳起来就是《青囊经》,简单的说就是长生之术。华佗让人体践行后天八卦生生不息的要旨从而求得永生。

    与逍遥诀相比,《青囊经》求的是人体的永生,这和逍遥诀的精神的超脱说不上谁优谁劣,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青囊经》缺乏逍遥诀对力量的追求,这就造成华佗在被曹操拘禁之时竟然没有反抗之力(这只是民间传说,事实是否如此,于飞并不肯定。)

    否则的话,以华佗的天赋修炼逍遥诀,即便赶不上葛洪、许逊,但总该比于飞要强得多的。冷兵器时代的曹操又怎么可能强迫得了华佗呢。

    华佗的《青囊经》对人体超强的治愈能力,为他赢得了神医之名,当然也最终招致祸端。

    不过遗憾的是,虽然《青囊经》可求永生,但是要求却非常严苛。

    并非是所有人都能修炼的。华佗在书中并没有说明要求、禁忌,而只是说他曾经把长生之术传给了几个徒弟,但是可惜的是,虽然华佗的徒弟都是精心挑选的天赋出众之人,但是除一人入门之外,竟再也没有人能够入门!

    这让华佗认识到长生之术很难推广。

    正当华佗想找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的时候,曹操找到了他。这也是世人所知的。

    为了不让自己毕生之术散佚,华佗将一生所学记录在了《青囊经》中,希望后世有人能得到并传承他的长生之术。

    于飞猜测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由来!

    他的脸上闪现一丝苦笑。这个华佗也真是的,既然想将所学传承后世,又为什么要添加那么多的限制?

    如果自己没有修习逍遥诀,那么光凭的书本上的这些字根本看不懂这本书,多半也会把他当成是一本风水堪舆之书。

    但于飞却不知道的是,这并不是华佗考虑不周,而恰恰相反,华佗知道,如果不是逍遥门中人,即便了解到这本书恐怕也无法修习,甚至有可能因为这本书而带来灾祸。毕竟自古以来,追求长生不老的君王不胜枚举。其中就有不少为了一己的长寿,而置人命于不顾的暴君!

    于飞长吐了一口气,在轻轻的喘息间,书页化成的靡粉黯然飘落,痕迹全无,仿佛世间本不存在这本书一样。

    ps:这两章红绿灯写的非常的谨慎,也非常的吃力。力争让这件足以左右于飞生命主线的事显得合理。虽然《青囊经》的现世是红绿灯的杜撰,但也查了大量的资料。从而让虚构变得有据可依,真实可信。希望得到您的支持~~今天两章送到,明天精彩继续~~月末求票~~~~~

    第548章上半部

    ps:8月最后一天~~红绿灯拜求支持~~~~~~~~~~~

    《青囊经》随风而逝是于飞始料未及的。

    现在世间知道长生之术的恐怕也只有自己一人了,但自己能不能练成长生之术还不得而知。反正于飞自己是没有什么信心的,连华佗的徒弟都没有练成,自己练成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呀。

    更关键的是于飞虽然记住了《青囊经》中的内容,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却无法将他转述出来,传留后世。如果自己练不成的话,恐怕华佗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创出的长生之术就要自此而绝了。

    更让于飞的郁闷的是,他现在根本就无法修炼!

    因为这本书和传说中说的一样,是半部《青囊经》,而且是讨厌的下半部。

    于飞的脸上闪过一丝苦笑,这个华佗也真是的,分要把一本书分成两份,真是让自己不省心!

    接着他又猛然从床上坐起身来,他要去找四毛,即便他那里没有上册,也该能打探到一些消息。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去找,而是让叶建设带着去。他在奥门的时间长,人头也熟一些。

    现在叶家兄弟不知道有没有回来,也不知道有没有喝的酩酊大醉。

    但是当于飞打开房门的时候才惊讶的发现,现在已经是凌晨一点多钟了。

    也就是说,虽然他只是感觉过了很短的时间,但是实际上。时间飞逝,已经过去很久了。

    这个时候再去找人确实有些不太方便。于飞只得耐住性子等明天早上再说了。

    回到床上,于飞却根本难以入眠。

    华佗的《青囊经》已经完全颠覆了于飞对生命的认知。原来人真的可以长生不死。

    当然,他现在还不确定华佗说的是真是假。也有可能只是这老小子写出来糊弄人的。

    不管如何,只有拿到了上册之后,于飞自己试验过才能知道真伪。

    虽然华佗也说过,长生之术并非是什么人都能练成的,事实上,练成的人是非常少的。就连承他衣钵的徒弟们都没有人练成。于飞能练成吗?于飞没有这样的信心,但是好歹能分辨出这个真伪,也总要试上一试。如果是真的话,那自己就可以长生不死自由自在了。

    当然只有一个人长生不死也太没意思了,到时候把父母家人、秦小衿、徐娇娇、楚辰薰等人全部拉上,只是叁井纱织那个小妞带不带呢。她在床上的奉迎功夫可是不错的。甚至连交往三年的楚辰薰都不能比拟,把她丢下似乎有些可惜了,以后自己也会少了很多乐趣。

    但是如果把她带上,她又要带上叁井住友那个老混蛋怎么办?不过叁井住友应该练不成长生之术吧?但是如果他练成了呢?让自己和这老家伙长久为伴,他可不愿意!

    还有,董叔、叶哥他们也都是要带上的。要不要把长生之术传授传给更多的人呢,比如说科学家,比如说军队。这样长此以往,中国就无敌了!

    可万一长生术是假的呢?那自己就只是空想了。

    空想了还好。要是长生术自己没练成,但是秦小衿、楚辰薰等人都练成了,那自己老死之后,这么多千娇百媚的小美人可就全便宜别人了。。。

    整个晚上,于飞都在翻来覆去的空想。连个眼都没合,还是没有想好该传给谁,不该传给谁。

    不过最后于飞又自嘲的笑了笑,目前还不知道华佗这所谓的长生术是真是假,即便是真的,自己现在也只有下半部,没有上半部,如果找不到上半部的话还是白搭。先不要纠结了,去找了四毛再说。

    于飞先是砸开了叶建设的门,这小子看来是晚上疯到很晚,哈欠连天的。

    “于飞呀,这么早有什么事呀?”叶建设打着哈欠说道:“先说好,我可不陪你再去古玩市场挑古董了。”

    这小子对古董本来就没什么兴趣,去古玩市场也纯属是给朋友挑选礼物。昨天被逼无奈在大三巴接上逛了大半天,用他的话说都要吐出来了,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去了。昨天晚上疯到半夜,刚合了一会眼就被于飞砸门叫起来了。

    这幸好砸门的是于飞,要是换做是酒店服务员的话,叶建设早就暴怒了。

    于飞苦笑,虽然不是想再去挑古董,但是还真的要去大三巴街。

    听说要找四毛,叶建设一脸的无奈。

    虽然四毛经常在古玩市场上混,但他可没有个固定的地方,经常是几个地方流窜,难不成要逐个古玩市场的找过去?

    再说了,四毛刚“高价”出手了一本破书。今天说不准就找个地方逍遥挥霍去了,那样的话就更难找了。

    最终,叶建设找了当地的一个小老大,才打听到了四毛的下落,将他从一个姘头的床上拖了起来!

    四毛看到于飞等人,还以为自己造假的事发,对方来找自己后账了呢。

    连忙跪在地上连连认错。

    “大哥,大哥,我真的不是有意骗您!我本来是想骗那个小日本的。可是您——”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是自己找骗,是活该了?”叶建设阴森森的说道。别说是四毛了,就是叶建设也以为于飞是发现自己买的根本不是古籍,而是做旧的赝品,所以来找后账的呢。不过,他心中也有些不以为然,当时他特别提醒过了,但是于飞执意不听,偏要买。现在好了吧,知道是假了的吧?这些个专家,一个个自以为眼光过人,哪里想过现在的造假技术越来越先进,很多专家都打过眼呢,这也没什么稀奇。

    不过是被骗了一万元而已,又何必大费周章的来找呢?不过叶建设也能“理解”,像于飞这样年轻的专家最好面子了,虽然被骗的钱不多,但是丢面子事大!再加上叶建设刚承了于飞这么大的一个人情。所以对于他的事非常上心!

    这小子和叶建军差不多也不是什么好货,小时候没少调皮捣蛋,打架斗殴也是常事,毕业之后在叶建军的扶持下,坐上了总经理,威风日隆,他这一威胁,四毛当然更紧张了。

    “大哥,我错了,我错了。那本书根本就不是什么华佗的《青囊经》,全都是我自己胡编乱造的,实际上是我从一个老农民的手中五十块钱买回来的。我现在就把钱退给你——”但是四毛的脸色很快又苦下来,“大哥,昨天的钱我花掉了不少,现在就只剩下三千块了。不过您放心,少的钱我一定想办法尽快补上。”

    四毛心里非常清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找到他,这两个人非常不简单,根本就不是自己能够得罪的。

    四毛说着还要打自己的嘴巴,但是被于飞阻止了。

    “四毛是吧,我今天找你并不是来要这一万块钱的。”于飞说道。

    不过于飞这么说丝毫没有让四毛放心,反而让他更加害怕了。

    “大哥饶命,饶命呀。”他还以为于飞不要钱是要对他动手呢。

    于飞摇头笑了笑,自己还不适合做黑道大哥呢,不然还不把人全部吓死了。

    在知道于飞找自己确实是要找那个老农民,而不是算账之后,四毛终于放下心来,并带着于飞到了当初那个遇到老农民的地方。

    但是距离四毛买书已经过去了多日,老农民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无从寻找了。

    于飞估计老农民应该是附近村镇上的,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再慢慢寻找了。

    还是叶建设的主意多。虽然并不知道于飞为什么会对当初卖书的老农民感兴趣,但是叶建设还是让四毛多留意探访,如果找到老农民的下落,叶建设会再给他五万的奖金!

    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呀?四毛忙不迭的答应,表示一定会认真的寻找。

    于飞有些怅惘,看来这上半部的《青囊经》是很难在寻到了,自己与长生之术看来是有缘无分了。

    不过即便找到了老农民也并不意味着能找到上半部的《青囊经》。说不定老人也只有下半部而已。

    奥门的事已了,于飞打算去一趟昌化。

    本来他是想去巴黎找巴法亚先生借展品的。但是伦敦之行非常的顺利,特别是和大英博物馆建立了合作关系,永乐博物馆的展品短期内是不需担心了。于飞也终于有时间处理一下自己喜欢的事了。

    但是一个电话打乱了他的想法。

    第549章巴法亚的邀请

    ps:红绿灯拜谢支持~~~今天两章送到,下个月继续~~

    虽然于飞沮丧的认为半部《青囊经》对自己任何帮助都没有。

    但是他并不知道的是,他的身体骨骼、肌肉、经脉都在发生着非常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微小到连于飞自己都难以察觉。如果他能够察觉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变化完全是按照《青囊经》中的记述而来的。也就是说在不知不觉之中,于飞已经在修习《青囊经》了,这本比逍遥诀毫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犹有过之的《青囊经》究竟又能给于飞带来了什么呢?于飞并不知道,因为他的心已经飞到了法国巴黎。

    没错,打来电话的正是和于飞有过一面之缘的大收藏家巴法亚先生!

    巴法亚的来电在于飞的意料之外,本来于飞是想去向巴法亚求助的,但是因为永乐博物馆展品进行的非常顺利,于飞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和巴法亚的相交不深,贸然求助实在有些唐突。

    “于,好久不见了,您最近还好吗?”巴法亚用生硬的中文问候道。

    “巴法亚先生,听到您的声音简直太开心了。”于飞笑着说道:“不过,不得不说,您的中文要比英文或法语要动听多了。”

    “是吗?感谢您的夸奖,我以后一定会考虑多说几句中文的,不过中文实在太难了。”巴法亚笑着说道:“对了,我还没有祝贺您发现了《永乐大典》的正本呢!”

    巴法亚还是习惯用英语与于飞交谈。毕竟于飞不懂法语。

    原来巴法亚打来电话是因为这件事呀。也是。《永乐大典》地位崇高,它的发掘肯定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一位大收藏家。巴法亚的眼界比爱丽丝公主要广博的多,他肯定会注意到这个信息的。

    “凑巧而已。”于飞谦虚的说道。

    “不,我从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无缘无故的运气!”巴法亚认真的说道。

    其实于飞也赞同这句话,如果没有真气的帮助,于飞根本就不可能发现《永乐大典》正本。

    “《永乐大典》太了不起了,有机会我很想亲眼观摩一下。”巴法亚说道。

    “欢迎之至。”于飞笑着说:“在我的永乐博物馆修建好之后,《永乐大典》的正本也将正式向世人开放。”

    “什么?我没有听错吧?您的博物馆?于。您真是太了不起了。”巴法亚由衷的赞叹说。要知道即便是以巴法亚收藏之广博,藏品之多,资历之深都没有自己的博物馆。而于飞不但有了。而且还有《永乐大典》正本这么了不起的藏品,这让巴法亚非常的惊讶!虽然论底蕴,于飞比巴法亚相差太多。但是在巴法亚的心中,于飞绝对是世界上能和他在古玩收藏成就上比肩的极个别的那几个人。

    “于。等您的博物馆建成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巴法亚几乎带着几分恳求意味的说道。

    “当然!我还会邀请巴法亚先生作为剪彩嘉宾呢,不过这出场费么就没有了。”于飞爽快的答应了。虽然巴法亚先生的身份不如爱丽丝公主显赫。但是巴法亚在收藏界的地位可是爱丽丝公主难以望其项背的。如果他能参加永乐博物馆的开馆仪式,那么也将会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哈哈。您太慷慨了。我还以为作为您的剪彩嘉宾还要自掏腰包的贿赂您这个所有者呢。”巴法亚开玩笑说道:“不过,在践约之前我还想请您到巴黎一趟?”

    “去巴黎?为什么?”于飞奇怪的问道。

    “在伦敦的时候您将圣杯转让给了我,我非常的感激。现在我准备将圣杯回归的信息公之于众。而同时也是庆祝我七十岁的生日,所以我想请你作为嘉宾。”巴法亚先生说道。

    这两条理由却是比较充分。其一,是于飞将圣杯转让给了巴法亚。第二,巴法亚将于飞视作自己忘年交。希望他出席生日宴会,对普通人来说那可是天大的面子!

    “巴法亚先生。您的年轻差一点让我忽略了您的年龄。提前跟您说一声生日快乐。”于飞说道。同时心里在想着该找个什么理由拒绝他呢。

    很明显巴法亚先生察觉到了于飞的勉强,又说道:“于,我的收藏室中可是有很多中国的文物古董哟,上次伦敦一别太匆匆了,这次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聚一聚,您意下如何?”

    巴法亚如此恳切相求,于飞当然无法再拒绝。

    他本来就想去巴黎一次,后来因故取消了,现在既然巴法亚主动邀请了,又何妨再去一次呢,说不定还会在巴法亚那里有所收获呢。

    虽然和大英博物馆的交流可以让永乐博物馆短期内不必为展品发愁。巴法亚的藏品也许从数量上没有大英博物馆多,但是却有一些非常著名的藏品值得一观。甚至于飞还可以再和巴法亚商量借展一事。

    和大英博物馆不同的是,巴法亚的藏品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展览,如果在永乐博物馆展出,引起的轰动恐怕要比大英博物馆的藏品展览引来的轰动更大。

    “荣幸之至!”于飞接受了巴法亚的邀请,又开玩笑说道:“不过,尊贵的巴法亚先生,我可没有钱给您带珍贵的礼物哟。”

    “哈哈哈哈。”巴法亚显得非常开心的说道:“亲爱的于,您能来我已经非常开心了。”

    虽然嘴上说不需要给巴法亚准备什么礼物,但是于飞也不能这么这么干。只是给巴法亚准备什么样的生日礼物,于飞心中一时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

    巴法亚的资产比于飞要雄厚的多,包个红包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送艺术品吧,好的艺术品于飞舍不得送,但是次一些的艺术品又拿不出手,毕竟巴法亚的藏品广博,眼光也是非常高的。

    想了一会于飞还是决定算了,不为这个事烦恼了,到时候意思意思也就得了,相信巴法亚先生应该也不会在意的。

    (精彩小说推荐:

    ) ( 捡漏 http://www.xshubao22.com/3/38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