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 第 3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粟广笙拿出的东西是郭拙诚熟悉无比的芯片80。虽然多年不曾见过它,但拿在手里有一种异踌悉的感觉,心里不免有点激动:这可是前世各理工科大学的当家菜啊,呵呵。

    粟广笙没有注意到郭拙诚的神态,他亲自给郭拙诚倒了一杯茶,又给自己的茶杯蓄满水,笑问道:“小郭,你应该没有见过这东西吧?这可是我最近才搞到手的,是一个华侨从美国带到香港,然后转进来。我争取了好久才从他们手里弄到了五块。”

    郭拙诚装作第一次见得它的口气,说道:“粟教授,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

    粟广笙开心地说道:“这是另一款微处理器n前年美国ilog公司推出的,它的性能极好,有强大的输入输出接口能力,有快速的运算速度,是1974年intel公司推出的8080改进型。”

    郭拙诚对它自然清楚无比,可以说除了它的设计人员,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就是他对它的功能最熟悉了。他还可以自信的说,他对它的应用了解还超过这款芯片的设计人员。

    要知道80后来被广泛应用于p机接口及扩展和各种工业、控制领域。尤其是美国、日本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潜心于它的市场开发。

    郭拙诚前世为了做好毕业设计,自然对它的历史和应有领域都有涉猎。特别是担任机床厂设计所所长后,对单板机的研究就更多了。他所在的机床厂所生产的数控机床控制单元就有不少是借鉴80在国外的成熟应用经验而开发出来的。

    ilog公司对80微处理器的设计定位是要求该微处理器既能象asi那样尽可能利用硬件设计满足应用对象的各种特殊要求,又能通过软件代码手段来适应各种应用场面♀个特点是它成为了80年代最成功的8位pu之一。

    郭拙诚将手里的芯片小心翼翼地放到办公桌上,问道:“粟教授,你准备用它制造计算机吗?”。

    粟广笙连连摇头道:“不,不,我的想法是仿制它以我们滇南大学为主,向国家申请项目,争取用二年时间仿制出来♀款微型处理器肯定比他们沪盒仿制的8080更加出色。没有看到你,我还心里有点没底,有了你,我的信心更足了。呵呵,真是幸运啊c出了成果,你就可以凭借项目领导者的身份直接升为副教授。二十岁不到的副教授可是全世界都难以寻到几个。”

    郭拙诚对仿制没什么兴趣,不想辛苦几年就是在报纸上刊登一个豆腐块,说中国pu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况且他知道80芯片采用了ns的大规模i工艺,中国没有这方面的加工能力。没有精密的光刻机,没有先进的制版技术,仿制80完全不可能。

    即使在实验室里制备出来,那也是天价,根本无法推广使用。

    如果要引进这些设备和技术,即使美国不搞政治歧视,不对中国禁运,花费的资金也绝对是嚎,不是滇南大学所能承受。

    他记得以国家为主仿制8080,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最后也不过是变成了几本科技档案和报纸上的一则鼓舞人心的新闻而已。至于在这次仿制中培养出来的年轻科技人才,很多被后来的国外企业聘请打工了。

    与国家巨大的投入而言,这些年轻人个人赚取的所谓高收入,根本不值一提。

    郭拙诚不忍打击粟教授的积极性,而是委婉地说道:“粟教授,我虽然知道一点点电子技术,可在您面前完全是门外汉,对这个项目可没有一点帮助。”

    粟广笙听到郭拙诚冷淡的话语不由一愣,在他想来郭拙诚这种年轻人最多是谦虚,可怎么就这么死气沉沉呢,副教授难道还不能让他动心?

    他依然热情地说道:“小郭,我相信你。凭我几十年的识人经验,你对电子电路的敏感性是超前的。我可以说,我所见得的电子专家,除了庆华大学的杨教授,就你的直觉能力最好。我可不相信你刚才一下子就把那张图纸吃透了,可你一眼就看出了两个问题,这意味着什么?你是聪明人,你肯定能想到意味着什么。”

    郭拙诚心里哭笑不得,心道:我可爱的粟教授,那是因为我前世对它了如指掌,所以一下就看出来了啊。

    粟教授见郭拙诚没有说话,以为自己说动了他,又继续说道:“你可不要太谦虚。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但太谦虚的话就会失去勇气和活力。你更不要小看你的这种直觉,在研究高精尖科技的时候,这种直觉有时候比丰富的经验更有用。你不用的,今后你就不要去上那些基础课了,你就跟着我学,我每天抽时间教你四个小时的课。怎么样?”

    如果不是拥有前世的记忆,郭拙诚可能会感动得痛哭流涕,立马跟着这个老头干了。可有了前世记忆,郭拙诚再感动也不想做这种花费巨资远远跟在美国佬后面跑的事。

    郭拙诚头痛了:“我又想学他的知识,又不想跟着他干这种伟大的事业,怎么办呢?”

    第一六九章教授你错了

    第一六九章教授你错了,到网址

    第一七0章干翻专家

    第一七0章干翻专家

    郭拙诚没有直接反驳雄心勃勃的老头,而是反过来问道:“粟教授,你认为我们仿制成功的几率有多大?仿制成功后批量生产的可能性有多大?其性能能达到原品的几成?什么时候能收回所有投资?”

    粟广笙愕然地看着郭拙诚,说道:“仿制成功的可能性至少有六成≡能应该能达到美国原品的七成→量生产的可能性?……,小郭,你说我们为什么要批量生产?我们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啊,我们又不是工厂企业,搞什么生产?”

    对于郭拙诚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粟广笙更是觉得莫名其妙,问道:“我们是搞科研的,仿制是为了追求科学进步,是为了赶超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我们又不是如西方资本家一样为了赚钱,为什么要考虑收回投资这些额外的事情?”

    看郭拙诚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粟广笙语重心长地告诫道:“小郭,我告诉你,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作为将来一个堂堂正正的科学家,你可不要太钻入钱眼里,不要变得太世俗,应该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而奋斗。”

    听了粟广笙大义凛然的话,看了他看向自己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郭拙诚再次对现在的知识分子无语:

    我说粟教授,你也太清高,太不关心人世间的事情了吧?不钻入钱眼,科技怎么发展?不说搞前沿性的研究,就是仿制,我们也要购买相应的设备、相应的资料,都需要大量的钱啊。你们把科技视为象牙塔里的神圣贡品,不让它与普通人接触,普通人又怎么会亲近它?

    郭拙诚直接说道:“粟教授,我对你的观点不认同。我的建议是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问题,先解决广大厂矿企业在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才是最重要,我们才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动力。一味地追求高精尖,不但没有什么意义,而且会造成巨大的浪费。”

    粟广笙怒了,说道:“小郭,不是看你年纪小,我非得好好批评你不可。你知道吗?我们这么一个大国,在科技上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必须立足于自己,不能什么都依靠国外n的,我们仿制这些芯片是浪费不少钱,浪费不少人力物力,但我们可以培养大量的人才,即使他们不能生产出8080,不能生产出80,但他们可以在类似的行业发挥作用♀叫技术储备,这种技术储备可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特别是我们如果仿制成功,将会给广大人民群众以鼓舞,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信心♀又岂能用金钱来衡量?”

    郭拙诚看着义愤填膺的粟广笙,平静地说道:“粟教授,我不是反对我们对西方国家进行技术跟踪,而是不消这种遍地开花、盲目而上的搞法。现在沪盒在仿制8080,那里集中了最顶尖的科学家,集中了最高级的仪器设备,集中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我们这里又搞80仿制,我们国家哪里有这么多人力物力?……,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厂矿企业需求的、或者无法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科技暂时还是尽量少搞,而企业迫切需要的技术,我们应该多搞,以此形成良性循环,科研和生产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虽然郭拙诚说的很平静,但粟广笙心里依然不舒服,他说道:“你的思想说到底还是有人宣称的那一套‘造不如买’的理论,想永远跟在外国人身后跑♀有什么出息?我们应该在追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赶超他们,这才是有志气的中国人。”

    郭拙诚说道:“粟教授,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的意思只是量力而行。我们国家现在经济困难,有国家组织科技公关就可以了,不需要每个单位、每个大学都搞同一类似的科技公关,就比如8080和80,我相信除了我滇南大学,肯定还有其他大学也有类似想法,这有必要吗?

    粟教授,我们学校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如何开发应用上?如果我们能把应用做得比美国还好,人家也许就会反过来购买我们的产品。除了出口美国,我们的产品还可以出口到日本、德国,赚了外国人的钱之后,我们就有更多的钱来进行我们的开发,也才有可能真正地赶超外国。我不认为我们能仿制8080和80就说明我们的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

    粟广笙不由又是一阵愣神,原以为自己的野心够大了,想不到郭拙诚这小子的野心比自己还大,而且他的思路似乎比自己的思路更踏实更接近实际。

    良久,粟广笙才说道:“你的想法很好,可我们的应用怎么可能走在美国人的前面?人家可是发明人,对自己的产品熟悉不过了。”

    郭拙诚见粟广笙心动,心里一阵窃喜,心道:粟教授,你是没有重生过,所以不知道。日本人就是靠应用起家的,人家没有什么尖端高科技,可小日子过得多滋润啊,大量的美元如洪水一般留入他们的口袋。他们将芯片用到游戏机、家用电器等方面,大获成功,赚取了无数的外汇,反过来这些利润又促进了他们开发新产品,甚至也研制出了不错的微处理器。

    如果不是他们太疯狂,叫嚣要将美国全买下,让美国很不爽,最后逼着日本于1985年9月签了一个广场协议,否则的话,他们可是会成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

    他说道:“粟教授,发明人未必就很熟悉于应用,获得的利益未必最大。打一个比方,火药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但却是在欧洲发扬光大的。活字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可现代化的排版技术却是西方国家推出的。原子弹理论首先是由德国科学家提出的,但第一颗原子弹却是在美国人手里爆炸的。只要我们将这些芯片看成是工具,谁思考得多谁应用得多,谁就是最熟悉它的人,谁就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粟广笙不得不承认郭拙诚说的有道理,但他还是叹了一口气,说道:“问题是我们现在各行各业都毕竟落后,那里用得着这些芯片?就算在石油、航天、工业控制方面用得上,那也是国家在掌握,我们滇南大学想挤进去也挤不进去啊。”

    郭拙诚笑了,说道:“粟教授,我发现你有点走极端。刚才说要仿制的是你,现在说不能挤进应用市场的也是你。那我问你,请你说说到底是仿制的困难大还是开发应有产品的困难大?困难大的,你说要去实现。而面对困难小的,你却裹足不前。很奇怪啊。

    粟教授,你不是因为放不下科学家的架子,以为自己是象牙塔里的人,所以不屑与工人、农民和国防军工打交道,你感觉自己跟他们打交道有失面子……”

    粟广笙老脸一红,急忙打断郭拙诚的话道:“你乱说我怎么可能看不起工人农民,我只是因为想不到怎么帮助他们而已。”

    开玩笑,如果这话传出去他粟广笙还不被批死?小样,你竟敢鄙视工人农民?实际上,他的内心还真有点不屑于工人农民打交道的心理,他最愿意的就是主持国家或部委组织的大项目,那样才感到自豪、感到自己是在为国家做巨大贡献。

    郭拙诚没有再说老头的内心想法,而是就事论事地说道:“在微处理器等开发和生产上,我们跟美国暂时确实没法比,但应用方面却未必。因为在应用领域,大家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家都拥有相同的芯片,最后比拼的就是创意、就是想法而已,即使在计算机方面拼不过,我们可以换一个领域来拼,这么多领域总能找到一个领域比他们强的。

    产品的需求一方面是由使用者提出来的,一方面是由我们去挖掘去开拓的,第三方面就是需要中间人去引导。比如汽车吧,以前工人农民想不到有不用马和牛拉的车,是等发明人发明出来,人家就开始坐了,也就有了需求。只要我们去想,我们肯定能想出如汽车一样的产品,提供给用户使用。……,其实,我这里有一个现成的需求,不知粟教授有没有兴趣。”

    被郭拙诚当头棒喝,粟广笙心有戚戚,生怕有人知道他看不起工人农民,一下子变得虚怀若谷了。而且冷静下来仔细思考,粟广笙还是很认同郭拙诚这些独特的想法。

    听了郭拙诚的话后,他立即问道:“请说。哪里能用得上微处理器?”

    郭拙诚说道:“炮兵指挥仪用在远程火炮上的计算、指挥系统。”

    粟广笙眉头很快纠集在一起,接着他脸上的神色越来越尴尬,脸上甚至浮现一片羞愧之色,这么大年纪的老头竟然有点不敢抬头看郭拙诚。

    郭拙诚心里感到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他以前开发过这个产品,结果很失败,还遭到了别人的羞怒?

    第一七0章干翻专家

    第一七0章干翻专家,到网址

    第一七一章父亲的新动作

    第一七一章父亲的新动作

    好一会儿,粟广笙教授才回过神来,问道:“炮兵指挥仪?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

    郭拙诚忍住内心的好奇,很简单地将前几天到军队玩的事情说了。他说道:“看了他们那样子,我心里急啊。那么大的计算量,一个个数据纯粹凭手工计算,辛苦不说,还充满了随机因素。那么多数据,其中有很多取值都需凭专家的经验选取,万一某人的经验不足,或者这个专家一时失误,那情况就会很不妙。

    最不好的就是耽误时间,为了计算出射击诸元,部队计算兵非得满头大汗计算十分钟不可。如果我们能利用80芯片开发出一款针对炮兵的专用计算仪器,不就可以减少那些随机因素,不就可以大大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不就可以提高炮兵的反应速度吗?我想即使只将时间缩短一分钟,那也是一大进步。”

    等郭拙诚说完,粟广笙苦笑道:“小郭。不瞒你说,其实我们之前为炮兵开发过炮兵指挥仪。那可是花费了我们无数的人力物力,可结果呢?这个炮兵指挥仪交付部队后几乎没有被动用过,扔在仓库都都生锈了。一想起这事,我就惭愧啊。……,你来看看……”

    说着,他走到一个资料柜前,打开柜门从里面搬出一大堆图纸来。

    凭郭拙诚前世丰富的阅历和产品开发经验,他只看了几眼整体装配图就知道为什么部队不愿意用了:这套指挥仪使用起来太繁琐了

    就如这个时代的计算机一样,没有显示屏输出数据,也没有键盘输入数据,更谈不上炮位与指挥所与计算室的联网。当炮兵观测员从前方报来数据,这台仪器的操作员就必须将这些数据输入穿孔机,穿孔机在纸带上打孔,操作员在检验纸带上的孔位正确后再将纸带输入读带机,这套仪器这才开始工作,计算的结果又用打了孔的纸带输出。

    操作员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读着纸带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孔所代表的意义,读出来之后再向指挥所的首长汇报,由首长向炮位下命令。如果打孔的时候出现错误,操作员没有从无数的孔眼中发现问题,那结果则是灾难性。

    再加上当时的芯片和系统质量并不稳定,很容易让炮兵指挥员产生撞墙的冲动。

    郭拙诚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说道:“这种指挥仪只能说原理上有用,实际用起来相当于多了一个需要照顾的老祖宗,用它还不如人工计算呢。”

    这话说得很让人羞愧而死,但粟广笙没有生气,而是问道:“你有更好的想法?能克服这些缺点?”

    郭拙诚点头道:“我有。我首先设计一个输入系统,必须让数据直接输入微处理器,不再需要很容易出错的穿孔机。其次,我们必须设计一个简单的显示系统,就是在数据输入的同时,这个数据必须显示出来,让输入人员实时判断他输入的数据与应该输入的数据是否相同。第三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个显示系统同时还能显示出运算结果,而不是吐出一连串纸带№外,我还计划可以增加一个联网功能。”

    粟广笙认为郭拙诚前面说的太庞大、太复杂,而对他后面说的则非常不解,他脱口问道:“什么联网功能?”

    郭拙诚说道:“就是将最终结果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需要这些数据的人面前。运算数据出来之后,不但操作人员看见,指挥所的首长也能看见,还有就是炮位的官兵也能看见。发布命令的好似好,只需指挥所的首先按下一个键或者说一句话,炮位的官兵就可以按照显示的数据调整射击诸元。”

    粟广笙惊呆了,急切地问道:“对啊,实现这个联网功能并不难,电话线就可以。你的想法很好。”接着,他怀疑地说道,“可是,这个显示系统怎么做?”

    郭拙诚现阶段还不能说用监视器、用电视机,毕竟太超前了一点,而且这个工作量还比较大,只能等以后再说。

    他说道:“我们暂时用数码管,反正只显示一些阿拉伯数字就行。至于输入系统,我们可以设置几个固定的参数性能键。例如,我们按下标有‘x坐标’的按钮,接下来输入的数据就是有关x坐标的数字,指挥仪就会将其存放在x坐标所对应的存储器里‖样的,如果按下标有‘风力’的按钮,接下来的数据就表示风力等级和方向,前面两位数字表示风力后面两位数字表示方向。”

    现在国内还没有键盘、没有鼠标的概念,郭拙诚暂时只能采取如此笨拙的办法来,等这个指挥仪成功之后再进一步改进。

    郭拙诚虽然说的很简单,办法也不高明,但因为采取了后世的一些先进做法,在粟广笙教授听来简直就是先进得不得了,而且聪明的他稍微一想,觉得实现起来也并不很困难。

    所有人都知道,有时候科技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只要有人点破,一些高深的技术就会变得很简单。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高深的开发,而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意。

    粟广笙说干就干,他逼着郭拙诚和自己一起画起了原理图,功能框图。

    他是功底扎实的计算机专家,也是微电子专家,往往郭拙诚只是说一个开头,他就立即明白了意思并寻找到了解决办法。

    有时候郭拙诚甚至认为粟广笙早就知道这样东西,故意让他郭拙诚过来显一手。

    只是涉及到80的电路设计,特别是外设电路设计的时候,粟广笙才没有那么精明了,才认真地看着郭拙诚设计,一副小学生求教的样子:“这样行吗?……,这样啊,好……”

    让郭拙诚啼笑皆非的是,粟广笙教授拖着他呆在办公室呆了整整一天,连中间吃饭都是让他的手下打饭来的,直到深夜了才放郭拙诚回宿舍,而且临走的时候还一再嘱咐明天一定要早点到,尽快把原理拿出来。

    回到寝室,同寝室的三个人都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了。看到他进来,柳援朝笑道:“郭拙诚,你丫的年纪到底有多大?我看你小子是不是谈恋爱了,还脚踏好几条船。”

    连不苟言笑的匡国胜也笑道:“我们小郭肯定招女孩子喜欢,可不能脚踏好几条船哦。”

    郭拙诚知道他们笑什么,肯定又是收到信了,里面肯定有不少女孩子的信。

    不说他们寝室,就是他们班他们系他们学校,郭拙诚收到的信件都是最多的。特别是刚开学的那几天,每天都有大量信件过来,最多的一天竟然有五十多封,他们专业七十多号人的信加起来还没有他一个人的多,当负责收发信件的同学目瞪口呆。

    为此,郭拙诚不得不将书桌的一个抽屉专门用来存放这些书信。

    写信来的人极大多数是郭拙诚在补习班当老师时的学生,特别是考上了大学的学生。他们写信表示感谢,也高兴地汇报自己的大学生活,让郭拙诚分享他们的喜悦。

    也有一些人是慕名写信来的,写信请教一些数理化方面的题目,这里不断有去年高考落选的,也有今年准备参加高考的。

    除了这些人,写信来的还有舒校长等人、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以及京城的外公外婆、袁莉。

    当然,写得最多最勤的是梁凉、舒巧,这两个女子每周两封信,雷打不动。开始的时候两人信里都有一丝怨念,埋怨郭拙诚将她们扔在京城,自己一个人却跑到了滇南省上滇南大学。后来她们才慢慢地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学习,写自己周围的朋友。

    这么高的写信频率,又明显是女孩子的笔迹,自然让同学们认为郭拙诚是在谈恋爱,虽然他这个年纪实在不是谈恋爱的年纪,但他们就是喜欢朝这方面想。

    后来那个袁莉也加入其中,也开始每周两封信。而且这女孩显然不相信郭拙诚外公外婆所说的郭拙诚只有十来岁,在她的心目中,郭拙诚也就比她小一二岁而已,特别是他让印刷厂给她们高考资料的那一幕,以及他一个人打李国威那伙流氓的那一幕,已经深深印在她脑海里,她觉得他比自己还成熟,完全可以将他作为同龄人对待。

    所以她的信中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倾吐少女情愫的意思。

    只不过郭拙诚现在没有跟她们暧昧的想法,每周一次回信都是很公式化,有时因为打球或其他事情耽误了干脆就不回信。

    但三个女孩的信件依然按时飞来,没有哪一周中断过,这让郭拙诚有点无语。

    果然,在他办公桌那个专门放新收信件的抽屉地堆了一堆信,今天至少十封。他先朝廖新文这个义务邮差笑了一下:“谢谢你。”

    廖新文有点难为情地笑了笑:“没事。”

    接着,郭拙诚将这些信件全部翻了一遍,看见了梁凉、舒巧、袁莉三人的信:“这次还真有点巧啊,三个人一起来。”

    在这叠信件最后有一封厚厚的牛皮信封,他一看就认出是父亲的笔记。他心里一动:“难道是父亲写的文章发表了?”

    第一七一章父亲的新动作

    第一七一章父亲的新动作,到网址

    第一七二章省委书记的热情

    第一七二章省委书记的热情

    这时柳援朝又冷嘲热讽地说道:“我说你小子真是人小色胆大。我看字就知道这三个经常来信的姑娘肯定是漂亮姑娘。”

    郭拙诚笑了,说道:“你不是嫉妒吧?难道我们的柳大哥追女朋友没追到?”

    出乎郭拙诚的预料,柳援朝竟然没有反驳一句,而是低下头装着揉小腿。郭拙诚心道:“不会这小子真的在谈恋爱吧?”

    他没有去猜想柳援朝的心思,而是撕开父亲的那封来信信封。

    果然里面是一张报纸《川昌日报》,在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的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目光落在作者处,里面赫然有两个人命,排前面的是阳铭同志,排第二位的是父亲的名字。

    郭拙诚没有急于看文章,心里先感叹了一句:“看来还真是父亲和阳铭同志的距离是越来越近啊。”

    摇了摇头,他开始浏览起文章来。文章大部分是按照自己当时跟父亲谈的,从父亲的实际工作出发,朴实无华地论证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文章又超出了自己定的范围,不但有水甸县的例子,也有其他县甚至其他地区的例子。

    在文章例举了一个村庄扩大农民自留地的时候,里面还写了组织这场真理问题大讨论的幕后大佬在去年年底说过的一句话“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和批的,都要改正过来。”

    这句话和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表明了态度,强烈地冲击了目前一号首长的指示,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在动摇一号首长的政治根基。

    如果不是阳铭同志参与了这篇文章,就是打死郭知言也不会这么写,作为重生的郭拙诚也不会写。利益要争取,但想如此出风头的事,还是少做为好。

    不过,这些已经做了,又有阳铭同志在前面,郭拙诚也不能说什么,再说这是符合时代的潮流,真让父亲反过来小心翼翼,不听阳铭同志的安排,反而会引出麻烦。

    郭拙诚将报纸重新塞进信封,心道:“顺其自然吧,我做儿子的总不能太干涉父亲的行动。”

    在此之前,郭拙诚还真想鼓动父亲在下半年就开始试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父亲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二十名农民一起分享农村改革先锋者的荣光,但想到父亲在阳铭同志的带领下,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他决定不再大开金手指。

    信封里还有一张写了两百多个字的信纸,父亲在里面先稍微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接着解释了这篇文章的事。

    他说他当时写的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很中性化。文章的标题是《在实践中完善、成长》,内容写的主要是郭知言在农村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可是这篇文章寄送到《川昌日报》编辑部后,被编辑部的人送到了阳铭同志的案头。

    让郭知言料想不到的是,阳铭同志对这篇文章很感兴趣,还亲自打电话到县委找他。在征得郭知言的“同意”后,就出现了这篇几乎刺破苍穹的共同署名文章。郭知言在信里明显表示了一丝无奈,只是没有明说面对热情的省委书记郭知言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

    信里说的第三件事他在夏天将到京城开会,他和田小燕商定利用这个机会一起去京城拜见长辈。郭知言夫妻的意思是:郭拙诚可以自己决定放暑假后是留校还是直接乘火车去京城与他们会面。

    郭拙诚趁熄灯之前连忙写了一封回信,先说文章既然已经发表就不要再考虑了♀种事未必就一定是坏事,只要今后注意就行v的最后说暑假因为学校有事情,很可能不回家,即使回家也可能晚一段时间。

    刚刚写完家信,寝室灯就灭了。虽然他们是住的老师宿舍,老师住的房间都不熄灯,但学徐导考虑到郭拙诚、廖新文的年纪太小,不顾他们的强烈抗议还是专门安装了一个开关,让宿舍管理员单独控制他们的电源n期一到星期五与其他学生宿舍一样,只有星期六、星期日晚上比其他学生延迟两个小时。

    让郭拙诚始料不及的是,父亲和阳铭同志共同撰写的《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引起了世人瞩目,在有心人士的推动下,这篇文章在很多报刊上转载,大有取代历史上那篇发表于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篇鸿篇巨著。

    直到5月11日下午郭拙诚看到了《光明日报》署名为本报特约评论员的七千多字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他才放下心来:“幸亏没有抢了这位大佬的功劳。否则的话这历史还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子?”

    如历史上所出现的反应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广大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很多人内心呐喊——我们国家终于有消了

    但同样的,这篇文章狠狠地刺激了某些人的神经,有大人物明确指出:“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错误,理论上是错误的,政治上的问题更大,很坏很坏。”

    当时的一号首长指示道:“对于真理标准的问题,不要介入,不要表态。”

    知道历史走向的郭拙诚没有过多的的,他的心思全部集中到了炮兵指挥仪的设计上。

    虽然郭拙诚和粟广笙两人一起设计可以称得上强强结合,但他们为了火炮指挥辅助系统的原理框图、理论计算、数学建模等等还是奋斗了整整一个月。期间粟广笙还调动了同事帮忙,调动了不少学校的资源,这才拿出了设计图纸,之后又经过了近十天的理论论证、逻辑推理,改正不少缺陷后总算定稿了。

    也幸亏粟广笙曾经设计过炮兵指挥仪,他可以说是这么方面的专家,因此用不着到炮兵部队实地调研,有关函数运算公式和相关参数的选取都是了如指掌。

    也幸亏粟广笙对这个时代的硬件资源很熟悉,不但知道存储器、晶振、数莫换器、数字通道等等元器件的型号和性能,甚至还知道这些元器件能在哪里购买,价格如何。

    郭拙诚强项则是如何合理地配置它们,如果有利于与软件开发,至于如何编制软件,更是胸有成竹。

    在这里,郭拙诚主动抢过了设备外壳的设计任务。拥有前世记忆的他不但知道包装对提高产品品味的重要性,更是因为他记得前世类似产品哪些外观最漂亮,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高级货,就自认为它值钱。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让人四处采购元器件、到沪盒印制高级电路板、找精密机械厂制造外壳等等。因为粟广笙手里一共只有五颗80芯片,他们也就只试制了两台炮兵指挥仪,以保证损坏了芯片之后有备件可以更换。

    除了最后的软件编制,现在的工作都不需要郭拙诚的插手。旷课近二个月的他重新回到了课堂听课,课余时间就认真学习80的资料、编制程序。

    虽然他能够将80的158条汇编指令倒背如流,但他还是装镊样地学习着、复习着。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虽然爱迪生的这句话被我们国人阉割了后半句,但郭拙诚决心在别人认为他是天才之前付出足够多的汗水,即使装镊样也要装,让别人更能了解他。

    通过粟广笙的运作,郭拙诚现在无须每一节课都到教室跟着同学一起上课,他可以在教室、实验室任意选择。

    两个月后的一天上午,两台被命名为“y—001火炮指挥辅助系统”的设备终于组装完成。看到桌面上这两台设备流畅的线条、淡雅的银灰色外壳、黝黑发亮的键盘,不说没有见过类似产品的粟广笙等人惊喜不已,就是郭拙诚也不由一种激动。

    看到它,郭拙诚都忍不住用手抚摸几下,笑着对粟广笙道:“粟教授,想不到做出来比在图纸上画的漂亮多了。”

    粟教授满意点着头:“还是你设计的好。……,看到它,我对我们的试验结果充满了信心。你现在负责把程序灌进去调试好,争取明天就开始试验。有信心没有?”

    郭拙诚爽快地答应道:“有信心,你就放心吧”

    几个实验室的同事更是跃跃欲试。

    所谓的试验并不是在炮兵训练场试验,而是就在大学实验室试验,也就是将以前试制炮兵指挥仪遗留下来的那些数据输入,看这套系统计算出来的数据与人工计算出来的数据有多大的误差,用以判断系统的准确度,视情况进行调整。可以说,只是一种试验模拟。

    第二天的“试验”如期举行。

    粟广笙显然也很激动,输数据的时候,他亲自操刀上阵≡边的几个年轻人都嘀咕着表示不满,说他年纪大、手脚笨、眼睛看不太清,会大大影响输入速度,很可能会影响大家对系统性能的评估。

    一个个都愿意自己成为操作手。

    第一七二章省委书记的热情

    第一七二章省委书记的热情,到网址

    第一七三章不爽的炮兵团长

    第一七三章不爽的炮兵团长

    不想粟广笙教授却振振有辞地说道:“正因为我的手脚慢,输入速度慢,这才能够清楚地看出这套系统到底好不好。你怎么能指望军队的士兵一个个运指如飞?你怎么指望在战斗的时候士兵还能快速地输入数据?只有在我这种速度输入数据的情况下,这套系统还能超过人工运算速度,这才真正说明我们开发的这套仪器经得起考验。”

    不得不说这个老头的话很有道理,几个跃跃欲试的科技人员只好心痒痒地看着他如捉蚂蚁式地在键盘上笨拙地敲击。有的人看他半天找不到小数点符号而将手指悬在空中颤抖,恨不得捉住他的手指摁下去,他们心里早已经“恨意”滔天:“你这存心在急我们吧?”

    可惜,兴奋的粟教授对这些一律无视,一边敲键盘一边说道:“明天你们来玩,今天先满足我老头子。”

    即使如此,这套系统还是比人工运算的快得多,数据也准确。经过了一百多组数据的输入对比,这套系统的两台设备性能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都达到了设计性能指标。

    在实验室的模拟试验中,“y—001火炮指挥辅助系统”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当粟广笙教授亲自宣布第一期目标完全实现后,所有参与研制的人员高兴地拥抱在一起,又是唱又是跳,反倒是郭拙诚这个孩子没有那么激动。因为他前世看见过比这个高级得多的军事高科技设备,不像身边的这些同事第一次见识如此高科技。

    与前世那些高科技军事设备比,这个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单板机,连显示屏都没有。在郭拙诚的眼里,它只能算是小孩的玩具,很难激起他兴奋的心情。

    亲自上阵的粟广笙高兴地如孩子似的,连连对郭拙诚说道:“小郭,这项科研成果你居功至伟。特别是那个后退键,真是设计巧妙,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立即更正,只要按几下就行,你真是太聪明了”

    郭拙诚心里不由一阵汗颜:前世哪部电脑的键盘上没有“bak”键?我只是将它移植过来而已。

    闻讯而来的校长赵启东也被这套系统完美的外形和内在的“卓越功能”所惊呆了,连连说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做出如此大的成果出来。好学校将代你们向上级部门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为你们请功”

    郭拙诚可不在乎是不是请求上级部门鉴定,他最消的就是将这套系统运用到部队实际中去。在他的建议下,学校安排柳援朝与驻军联系,请求部队提供试验场所,进行对比试验。

    柳援朝出马很管用,没有多久部队就答应可以提供试验条件,命令驻扎在省城郊区的、夏海涛师长所管辖的炮兵团尽力配合。

    得到部队答复,学校不断地催促对方尽早安排,但部队却如慢郎中一般不急,学校的联系人每次询问,他们都要过一段时间才回复,而且答复总是不尽人意。

    这让一心盼望试验的科研人员很不爽。感觉部队的人真是不通情理。

    说实在的,夏海涛等军官对这种被学校吹得神乎其神的炮兵指挥仪兴趣不大,他们以前进行过好几次类似试验,都是周围几个大学开发的,但几乎都没有成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还是耽误了大量的训练时间。

    特别是有一次一所大学还搬来了一台外国进口的计算机,大家都以为这次肯定能成功,结果辅助系统试验没有成功不说,还让那台娇贵的计算机出了问题¨校向上级反映说是士兵在搬运时不够小心,弄坏了里面的电子元件。部队说他们的士兵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在学楔家的监视下搬运的,不存在不小心的原因。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上级给他们各打五十板,满腔热情的炮兵团长也被批评了一顿,这是窝火。

    就是在试验滇南大学以前开发出来的炮兵指挥仪,结果也很不理想:最终运算速度大大落后于人工运算,纸带打孔不断出现问题。现场专家心头发毛,配合操作的士兵全身出汗。

    现在炮兵团甚至夏海涛师长都对什么指挥仪过敏了,对“高科技”望而生畏。

    可是,这次有柳军长亲自发话,夏海涛不答应也得答应,但心里却不怎么积极,采取能拖则拖的战略。

    至于学校答应的什么一旦试验成功就送他们一套,夏海涛完全没看在眼里:哼,送我们一套?我们仓库了还有两套呢,我们把它们白送给你们吧,要不要?

    不过,等柳援朝又跑到他家里请求,并告诉他这套“y—1火炮辅助指挥系统”主要由郭拙诚为主开发出来的之后,夏海涛心里终于有 (精彩小说推荐:

    ) ( 功高权重 http://www.xshubao22.com/3/385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