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在廖师长发布各项命令的时候,宁军长和郭拙诚也很快拟定了相关请求调动中低级军官的报告,第一时间将它用传真的方式递交给了更上级的领导。
看到传真电报上有宁军长和郭拙诚、钱老的联合签名,上级领导立即把这件事作为一个政治任务来抓。随即,总谋部和总治部立即高速运转,以最快的速度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785章见缝插针
完成了这些,郭拙诚暂时就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接下来最大的工作量反而都落在钱雪森教授的身上。他要吩咐空间研究所对天上的卫星发出指令:微调卫星姿态、拍摄夜间照片、将胶卷投放到指定地点……中国这个时候的卫星还不能将图片变成数码信息然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发she下来,而是用航空照相机拍摄后,在指定的地点扔下胶卷,而且中国的侦察卫星目前还是处于试验xing质,其象征意义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因为拍摄的图像不清晰,以至于廖师长刚才说那些图片对军方的作用很小,几乎为零。
只不过因为中国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一代侦察卫星正在研制中,如果发she成功,新一代卫星的xing能将比现在的xing能高至少一个数量级,将能直接用于军事领域。
当然,新一代的卫星不可能用到这次巡航导弹试验中,就是立即发she也来不及,就算马上发she上去了,飞在天上还要调试好长一段时间才能交付使用呢。
卫星的事郭拙诚无法插手,他也不想插手,现在的他正在他住的房间里接待一个来自滇南省某计算机控制研究所的几名技术专家。
郭拙诚来滇南后,因为时间太紧张就没有顺路去省会城市看望自己的父母,本来他在钱雪森教授去忙卫星拍摄的时候,在等待那些军官前来报到的时候,可以抽出十几个小时的空余时间办私事。他计划在这段时间里,利用自己的权力、乘接那些受命而来的低级军官的直升机去省城和父母小聚一下,不想这些专家瞧着这个空子钻了过来,要向他请教技术上的问题。
郭拙诚的行程对外是保密的,但在三机部内部高层还是做了传达。郭拙诚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不能肯定自己在这里耽误多少时间,如果相关部门或企业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可以过来找自己。
这些技术专家就是逮着这个机会来的。他们是一家专门研究战斗机航电系统的科研所,属于该领域三大竞争对手之一,也是唯一一家位于滇南省的战斗机系统研究机构,其优势就是利用的他们全国第一家高科技开发区雄厚的计算机实力。
得知郭拙诚近在咫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几个领导带着专家立即驱车过来了。他们也没有奢望郭拙诚一定会接见他们,但只要有可能,他们还是要努力。
能得到郭拙诚的当面指点,绝对比他们自己摸索好得多,现在谁都知道郭拙诚是计算机控制方面的专家,而且对战斗机也jing通。如果真的达到了目的,从他这里得到了启发、评点,将来在与其他研究所的竞争中,不就多了一份底气吗?
他们到了这里后,通过层层关系终于得以住进戒备森严的招待所。请人向郭拙诚通报后,他们就呆在房间里静静地等待。
听了手下人汇报,郭拙诚真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既为自己无法跟父母会面而沮丧,也为手下这些人兢兢业业而振奋。这一世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速度都超出了他的预料,跟前世相比,中国进步所花费的时间少了很多。有了他们这些兢兢业业的科研工作者,何愁科技不腾飞呢。
他立即将这些领导和专家请进自己的房间,几个人就在房间里讨论起来。
所谓飞机的航电系统,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以前的飞机都有,虽然都是叫这个名称,对应的设备和设备的xing能却有千差万别的不同。目前国际先进战斗机都采用b数据总线,将飞机上大多数电子分系统交联起来,通过任务计算机进行优化分析,不但给飞行员最准确的数据显示,让飞行员对飞机的状态有最佳的把握,而且还能帮助飞行员完成相关动作,实现最安全驾驶和对敌最jing确的打击。
在具体物理连接上,计算机将飞机上雷达系统、火控系统、飞行状态传感器、导航系统、飞行员身体状态系统、设备监控检测系统、通信单元、摄像单元等等,全部实现交联,达到信息的统一调度,为飞行员和地面指挥人员提供最科学最直接的参数做参考,以实现战斗机的最优xing能。
航电系统以美国的起步最早,也最为先进,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欧洲特别是法国、瑞典开始迎头赶上,英国也不甘落后,这些国家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
中国在郭拙诚的帮助下,从开始确定研制新型战斗机开始就瞄准了最先进的航电技术,直接借用美国的相关理念。因为郭拙诚是航空领域的门外汉,虽然他这么要求,但当时科研人员并没有取得实质xing的进展,毕竟中国在这个领域开始是一片空白,只是将计算机专家、航空专家聚集在一起进行技术跟踪和撒网似寻找相关技术成果,尽可能地与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从而进行技术积累。
等到从伊拉克运回来美国f14、f15飞机残骸,以及从伊朗请到相关专家后,中国的航电技术开始飞跃,借助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很快就超过了英国和瑞典,几乎和法国平起平坐,与美国只有咫尺之遥。
前世有人称中国为山寨的高手,其实这种本事在开国之初国家就开始了有意识地培养,因为当时中国的技术实在太让人寒心,啥也没有啥也不能制造,除了仿制外国的,还真没有办法快速提高自己的水平,只能组织力量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科技进行仿制、进行测绘,进而发展到攻关和突破,经过艰苦的努力,中国人终于在短时间内拥有了自己的科研队伍,拥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中国还有一个外国不能比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大会战机制,可以举全国之力来实现某一个目标某一个项目,虽然这个机制浪费了不是人力物力,但效果则是明显的。虽然我国的基础差,但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很多其他国家都断言无法完成的大项目。
现在有了实物残骸,有了与美国、法国、英国、瑞典的科技交流,有了伊朗使用者的帮助,有了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雄厚底蕴,中国不赶上去都不可能。
让郭拙诚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前来请教的研究所汇报的竟然是有关雷达的技术问题,他们说他们在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和相控阵火控雷达上面取得了突破。
虽然机载雷达也属于航电系统内部的一个分支,但也可以说他们的研究方向发生了改变。
郭拙诚不解地问道:“你们不是主要研究飞机上航电的数据链系统吗?怎么研究起雷达来了?”
对方的领导尴尬地笑了一下,说道:“郭主任,我们是被逼的啊。数据链这个系统容纳xing小,而沪海市那家数据链系统研究的单位又走在我们前面,如果我们还是继续朝这个方向研究,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果,可在与他们的竞争中一定会落败。与其将来落败,我们干脆从现在就对此放弃。不瞒领导,我们已经通过某种途径从英国得到了有关机载雷达的技术,对我们设计和制造机载雷达很有帮助。”
郭拙诚对机载雷达可是真正的外行,他只是询问了他们获得英国雷达技术的途径,然后很爽快地答应愿意召集三机部的领导开会讨论他们的转型请求,也答应由他出面召集相关专家对他们的雷达技术进行评议。
现在中国的雷达技术积累可不少,有从欧美国家技术交流来的,有从美国飞机的残骸上破译的,也有中国广大科研工作者自己研究的。虽然中国的雷达技术与欧美发达国家有一点的差距,但有足够的能力评判一个技术的好坏。
交谈时,尽管郭拙诚声称自己不懂雷达技术,但对方还是很认真将有关技术向他简单地讲解了一遍,然后请郭拙诚提建议。他们还请郭拙诚将雷达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起来,从这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点拨、进行提高。
无奈的郭拙诚只好认真地和他们一起讨论,就自己知道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前世的网络技术等进行了讲解。虽然郭拙诚也是泛泛而谈,但他的谈话里不可避免地夹带了一些前沿科技,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先进理念,让这些专家受益匪浅。
他们一致认为郭拙诚的观点和建议对机载雷达的设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大大提高雷达控制技术的科技含量。
对于这些,郭拙诚也不会说什么,他也知道对雷达的设计肯定有好处,但好处到底有没有他们所说的这么大,则无法肯定,也许他们说的是真的,也许他们故意在拍马屁。
看时间到了吃晚饭的时间,郭拙诚就请他们一起吃饭。
吃完饭,这些人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他们必须尽快赶回去准备资料,以备三机部的专家们审议。
第786章神奇的效果
等他到送走这些人,廖师长就走过来告诉他说:工兵部队已经建好了两个十字形探照灯阵。
说着,他把相关图纸和图片递给了郭拙诚。
郭拙诚没有任何意外地接过图纸,稍微看了一下之后,就请他安排人员将这些图纸和图片马上传真到国家空间研究所去,由那里的专家评判质量好坏,由他们评判能否确保让天上的卫星拍摄到。
中国的侦察卫星因为技术原因主要侦察区域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区。之所以不能进行全球侦察,主要是远程测量能力明显不足。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两艘远洋测量船——“远望一号”、“远望二号”,但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遥测能力,这两艘船都无法满足全球测量的需要,只能在近海或者太平洋中部、西部海域为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测量数据。
而这个时候中国又没有海外基地,无法在国土之外建设属于自己的遥测站,所以中国的卫星特别是侦察卫星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就如东方红一号卫星一样,基本就是围绕太平洋绕行,播放《东方红》乐曲,运行周期为110。6分钟,也就是不到两小时,卫星又经过同一地点。
作为试验xing质的中国侦察卫星,现在的运行轨道虽然与东方红一号有很大的区别,但活动区域也不大,基本就是在南亚、澳洲、北太平洋这个活动区域,几个小时循环一次。当然,越南全境都属于侦察卫星侦察的范围。
当廖师长他们将图片以及十字形探照灯阵的经纬度坐标传到空间研究所之后,那里的专家立马将这两个坐标输入计算机中,同时通过地面遥控站对天上的卫星发出命令,命令卫星进行相关状态微调和定时拍照。
当天se变暗后,卫星到达中越边境的上空时,上面安装的航空照相机就开始了工作,按照设定的时间频率对准黑沉沉的地面照下一张又一张黑白相片。
很幸运的是,这天的天气很好,空中没有乌云,地面有灯光的地方基本都能够被卫星拍下来。
第二天清晨,卫星依照遥控指令将拍摄的相片胶卷扔在鲁河省的指定区域里。地面早已经待命的士兵仅仅花了三个小时就找到了发she无线电定位信号的密封罐,并飞快送到某单位进行冲洗。
等到下午三点钟,用胶卷冲洗出来的几套相片被用直升机分别送到了空间研究所和前线巡航导弹发she指挥部。
让所有人惊喜的是,十字形探照灯阵出现在好几张航空相片上。
想想也正常,虽然现在的卫星分辨率不行,十米左右长度的物品几乎无法分辨出什么。但是,灯光在黑暗的夜幕上却显得很清晰,探照灯组成十字形自然能够看清楚。
有了这两个十字形灯阵做参照物,其他相片上的灯光直接用直尺就能量出相关经纬度坐标,甚至都不需要专家,普通的技术人员就能完成。
不但昨天晚上拍摄的相片全部送到了前指导弹发she指挥部,就是以前拍摄的相片也被送到。
郭拙诚、廖师长以及几个巡航导弹专家与应邀而来的军官们立即对这些相片进行研读。它们在专家和军官以及那些在这一带战斗过的军官手里流传。有参谋将有灯光的地点按照照片上测量出来的位置标注在地图上。
郭拙诚拿着几张jing选出来的相片仔细地看着,然后说道:“我也认为这些光柱就是卡车的光柱。对照以前白天拍摄的相片,可以看出它们是行走在这条e3公路上,是在向玉龙涧附近的村庄运送武器弹药和其他补给。”
晚上照出来的相片是看不到马路的、河流、房屋的,只能看见灯光。但因为参照物确定,加上玉龙涧附近的那个村庄以及越南临近中国的那个省份的省城一直有灯光,这就相当于也提供了晚上照片的参照物,很快就能将这里的地形与白天拍出来的航空图片以及军用地图联系起来,也就能轻易判断出越军晚上的动静:越军正在大规模运送武器弹药。
这一点不但郭拙诚看出来了,很多军官也一样看出来了。
作为主持人的郭拙诚说道:“我们判断出越军正在大量运送弹药到玉龙涧这个村庄,而且从这几天的相片看出其运送量非常大。另外,我们的侦察兵也曾经在村外几里远听到过重型卡车的声音,那就意味着这批军火数量非常庞大,需要很大的一片地方囤积。
请各位到过这个村子的同志们说一说这些武器到底放哪里?如果我们用巡航导弹进行打击的话,其打击的重点是村子的东边还是西边,是南边还是北边。
在打击发起之前,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否则我们浪费的巡航导弹的钱还大大超过越南人的损耗,那就有点好笑了,有点得不偿失了。当然,实在不行,那也只能这样,能消耗掉越军的一点元气也是好的,至少将来能给我们在法者山的守军减少一些压力。只要能避免一个士兵的牺牲,我们这次打击就不算失败。”
郭拙诚最后问道:“谁先说?”
郭拙诚的话刚问完,几个军官的目光都落在一个魁梧军官上。
这个军官一边拿着相片一边在思考,见大家都把目光看着自己,他放下照片,讪讪地笑了一下,稳了一下神,这才大声对郭拙诚说道:“报告首长!我曾经带领一个连到过那里。从这几张的航空图片看,越军至少在这里运送了三天三夜的武器装备。即使是普通卡车,是我们‘解放牌’卡车,这些武器装备和粮食补给什么的就能将村子的空地全部堆满,或许都堆放不下。
因为大家都知道,有的武器装备或粮食是用木箱盛装的,可以码放起来,堆到一人多高甚至两人高。但是,有的武器装备是无法码放的,比如坦克、运兵车、火炮等等。它们不可能到了前线再临时组装,而且这些如果都是进口货的话,无论是苏联人还是越南人自己,肯定都怀疑在前线能不能组装好,xing能能不能保证,因此,这些武器肯定是装好之后再运过来,需要的地方自然更大,……”
话没说完,旁边一个军官插言道:“王营长,你就说爽快点。说这么多玩意,我都听烦了。你说,他们到底是把武器装备放在村东还是放村西?”
王营长看了郭拙诚一眼,说道:“我认为他们没有把武器装备放村里。”
“啊——”所有人一惊,不约而同都看着这个王营长。
一个脸se黑红的军官更是脱口问道:“没有放村里?怎么可能?难道他们放自己的肚子里了?吃掉了?”
就是郭拙诚也不解地看着他,问道:“那你认为他们把武器放哪里?”
刚才嫌他啰嗦的军官出言道:“王营长,你瞎说什么?他们不把武器放村里,难道放地窖里去了,还是推到河里了?你看看这些在晚上照的图片,可没有看见灯光移动多少,除了那些汽车灯柱,村子里的灯光位置就没有动过。”
说着,他用手指在照片上点了点,然后朝周围的人扬了扬。
大家都点了点头,认可了他说的。
按照一般思维,武器在哪里卸货,灯光就会安置在那里,以方便司机行车,方便卸货的人搬运。从汽车开着大灯行驶,村子里灯火通明就可以看出越军并没有灯火管制的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中**队不会派飞机越境打击,而目前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其she程也才二十公里出头,其他炮弹更不可能打到离边境近五十公里远的地方。
对于越军而言,只需要他们守住存放武器弹药的地方不让中国的小股特工或侦察兵搞破坏就行,无需太谨慎。
既然没有灯火管制的概念,既然无需太谨慎,越军就不会在堆放武器的地方不安装电灯。因为黑灯瞎火的话,卸货和堆放的人员不但效率低而且很危险,黑暗中搬运、堆砌、摆放都容易碰撞,发生人员伤亡是小事,万一引发炮弹什么的爆炸,那局面就难看了,死的人就不是几个了,损失的物资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所以村子里有灯光的地方才是他们武器弹药堆放的地方,就是他们存储的对方。
灯光都在村子里,他们没有把武器放这里,难道真的存入地下或者扔进村边的河里?
王营长凝重地说道:“既然村子里堆不下,而他们又没有运到村子外的迹象,我怀疑他们将武器藏入了村子后面的山洞里。”
“山洞里?”大家都吃惊地看着他。
一个军官连连摇头道,“你这是臆测?你刚才都说村子里堆放不下,难道一个山洞能堆下,这得有多大的山洞才行啊。那里有这么大的山洞吗?”
郭拙诚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这得有多大的山洞啊,要装坦克、运兵车、火炮什么的。他不相信地问道:“你看见过那个山洞吗?”
第787章屠杀
郭拙诚这世见过不少各种各样的大小山洞,前世见得的自然更多。他曾经到张家界旅游,见过的山洞确实有比一个村子还大得多的,如果用来堆放武器,不说一个师就是堆放一个军的都行。当然,这里说的村子是指村子本身,不能把村子所拥有的土地、水域、群山都包进去。
见郭拙诚问他,王营长摇了一下头,又点了一下头,在旁边那个急躁军官不耐烦的目光中,有点不确定地说道:“我们只进过洞口,没有进里面深处。当时我带着连队打到这里,发现村子后面有一个山谷,山谷的尽头有一个山洞。当我们过去的时候,里面有人朝外面打枪,因为洞口不是很大,我们就没有太过纠缠这个山洞的争夺,先用火箭弹朝里面打了几发,然后扔进去一包药,再用火焰喷she器喷了一会,等洞口塌陷后,我们大部队就走开了。我们相信如果里面有人的话,他们肯定被我们封堵在里面。”
说话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一丝惭愧和不安。
旁边那个急躁的军官马上说道:“你这不是扯蛋吗?按你说的,这个山洞也没有多大啊,里面藏不了多少兵,否则的话,你们还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们?如果里面真的很大,里面真的藏了很多士兵,你们完全可以守在洞口外面瓮中捉鳖,还不是大功一件?”
郭拙诚却能理解他的苦衷,问道:“里面是不是其实没有几个兵?而村子里也没有什么人?”
王营长更是惭愧地点了点头,但没有说话。
郭拙诚无奈地笑了一下,安慰道:“这就是战争。没有办法的。在那种情况下,谁知道里面的情况如何。……,你询问了当地人?”
王营长感激地看了郭拙诚一眼,说道:“是的。
这时,他又开口问道:“首长,这洞口可是朝南方的,背对我们这边,我们的巡航导弹能掉头吗?”
郭拙诚笑了笑,看着一边的技术专家。
专家笑着回答道:“急转弯肯定不行,但只要提前一段距离,能保证最小的曲率半径就可以打我们的背面。”
不知道是受郭拙诚所说的立功影响,还是因为真的有新发现,一个军官举手道:“报告首长,我认为越军的前线指挥所在这张图片的c号光斑处,我不认为这里还是学校。”
郭拙诚鼓励的目光看着他,说道:“说说你的理由。”
这个军官jing神抖擞地说道:“这个城市我们部队去过!照片中标记的a、b、c、d、e、f等处分别是市zhengfu、食糖厂、学校、粮食加工厂、医院、邮电所等等。这个c处以前确实是学校,相当于我们国家的高中,但自从中越战争爆发后,学生就离开了学校。我们打过去的时候,那里成了越军的阵地,里面挖了战壕,修了碉堡,还有不少防御工事。正因为如此,我们的重炮对这里进行了地毯式轰炸,当时是无差别轰炸,教学楼什么的都没了,可以说所有建筑都被摧毁,只剩下一片瓦砾,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将那里以学校对待。”
刚才那个急躁的军官又说道:“但这也不能说明那里就是越军的前线指挥部啊。我们当时可是不仅仅摧毁了这个学校的建筑物,市zhengfu、工厂什么的不也都摧毁了?结果他们现在又恢复了不少,这些灯光就是明证。……,哦,我知道了,你是说通过他们熄灯的时间来推测的对不对?如果是学校,学生肯定都有作息时间,在晚上十一点以后应该会熄灯,最迟不会推迟到十二点。而相片上这时间显示这里的灯光通夜未熄,这对越南这个极其缺电的国家,特别是边境地区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学校除了路灯,应该没有其他灯了,是不是?”
不得不说这个急躁的军官还是有本事的,随意间就发现了问题,并清楚地说出了推理。
郭拙诚对这个急躁的军官问道:“那也不能说明这里就是越军前线指挥部?或许这里是建设工地,工人为了尽快修复学校而ri夜加班加点呢?”
郭拙诚的话初一听是在反驳,但仔细分析就能得出郭拙诚已经怀疑,只是还没有充足的理由来证明,或者说缺少一个证据。
虽然越南是敌对国家,但郭拙诚等人对轰炸诸如民用目标还是心存忌讳,特别是学校和医院更是尽量避免。即使是战争时间在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也不会拿这些目标下手的,只有实在没有办法了,或者知道里面没有多少平民了才敢轰炸。
急躁的军官说道:“不会!如果这里是市zhengfu、工厂等地方,我会认为你说的对。但这里是学校,在市zhengfu和工厂都没有加班加点完成修复之前,我认为学校是不会这么快修复的,他们的zhengfu还没有这么好,不可能如此重视教育。再说,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时有车辆进来或离开这里,这是军队指挥部的特征,不适合一所学校。一个学校晚上还有什么车出入?”
郭拙诚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有道理。”
见郭拙诚认同,一个专家连忙说道:“郭顾问,我认为就这么认定实在不妥。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万一里面真的是学校,住的都是老师和学生呢?我认为在无法确认的情况,放弃这个地点。即使轰炸市zhengfu、邮电局等地方也比轰炸这里好,至少我们不内疚、不担心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
急躁的军官马上大声说道:“万一那里是他们的师级指挥部呢?刚才不是有人分析了,晚上有车从玉龙涧到这里的吗?”
专家也大声反问道:“万一不是呢?我们可不能犯什么宁可错杀一万不可放过一个的错误。”
急躁的军官怒道:“你什么意思?你把我们比着蒋石那个家伙了?我们现在可是打越南,是为死去的战友报仇,为受迫害的华侨报仇,你别搞错了。”
很快会议室里的人形成了三派,有如急躁军官一样要坚决打击的,也有如专家一样反对贸然行事的,更有打亦可不打亦可的骑墙派。
相对而言专家们反而齐心一些,他们同仇敌忾,一致反对对学校下手。军官则每个派别都有。有的军官很激进,有的军官很谨慎。
激进的军官认为在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概率时就应该炸,只有干掉了对方的首脑,越军军队才会真正乱起来,才会让越军大大推迟发起进攻的时间,才能展示巡航导弹的威力,也许越军就此罢手,不敢发动进攻了。这样一来,中国士兵就能少牺牲,边境也能早安定。虽然现在的人还不知道斩首行动这个词,但他们都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因为他们曾经参加过战斗,现在又不是边境轮战的部队,即使打仗也没有他们立功的机会,他们心里的想法自然和廖师长等的想法不一样,他们和平民一样不希望发生战争。渴望立功、渴望战斗的廖师长却也不敢当众说出希望越南人打过来。
第788章歪打正着
各方都认为自己的方法正确,一时间争的脸红耳赤,那架势似乎要继续吵下去直到出现结果了才罢手。
见各方谁也不能说服谁,郭拙诚就说道:“好了,不要再争了。对于越军前线师级指挥部的问题,我们可以暂时搁置一下,先不定死,先确定三个打击目标。第一个打击就是玉龙涧旁边村子里的这个弹药库,请专家会同王营长一起把地形坐标确定,并由专家制订详细而稳妥的打击方案,要充分考虑山洞的特殊xing。第二个打击目标就是越军的通信站,这个目标明确,又是在山顶上,其打击方案应该容易制订,我就不多说了。第三个打击目标207高地的炮兵基地,这个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炮团指挥所,一部分是阵地上的火炮,请各位专家和军官分析一下打击顺序,考虑一下如何取得更好的效果。大家各自忙去,抓紧点时间。”
急躁的军官连忙问道:“郭顾问,那个师级指挥部还等什么?刚才我们可没有争出结果,并不代表我们军方就输了?一定要打。”
一个专家马上反驳道:“本来就不应该打。你们能拿出什么证据证明那就是师指挥部?我认为那就是学校。”
郭拙诚却说道:“打!打肯定是要打,但是,这是有条件的打。在我们确认那是越军前线指挥部的情况下,我们就打。”
争辩双方的人几乎都翻了白眼。那个急躁的军官不满地嘀咕道:“这不废话吗?如果真的这么好确定的话,我们还在这里争什么?”
郭拙诚没有急于回答他的话,而是让那些分了工的人出去后才说道:“我们不是在越南境内还有侦察兵吗?不是还有潜伏的特工吗?就让他们前去侦察。如果那里戒备森严,那么就可以肯定那里呆的不是学生和老师,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场所。
至于是不是敌师长或前线指挥部,并不重要,只要是重要目标,只要值得我们打击就行。如果那里如普通工地一样,我们的人能随便进去,戒备松懈或没有戒备,那我们就放弃。这就需要情报部门合作了。我想只是查看那里是不是戒备森严,困难应该不是很大。”
一个负责情报收集的军官说道:“那里有我们的人。但是,这是我们潜伏很深的情报人员,是否动用他需要上级有关部门下命令。”
郭拙诚说道:“那就动用。如果担心暴露,等评估了轰炸效果之后就回国。”
自中越关系紧张之后,中越双方都向对方派遣情报人员,特别是边境地区数量更不少,他们以各种身份生活在当地人中间,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而且他们也不是时时收集情报,有的人甚至终身都无需冒险执行任务。
如果真能消灭掉敌师长,不说撤回一个潜伏人员,就是牺牲几个特工都可以,是以大家都对郭拙诚的建议没有意见。
这倒不是郭拙诚的方法很好、很严密,只是一个折衷方案而已。郭拙诚的目的也并非非要消灭越军师长,只要打的是对方的重要人物或重要场所就行。
他们不知道的是,郭拙诚这个决定还真是蒙对了,这次轰炸不但几乎将越军这个师指挥部一锅端了,还将一个前来视察指导工作的更高级军官以及一个苏联高级顾问给轰成了碎肉,让越军高层气急败坏的同时惊骇不已。
不过,郭拙诚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战果这么大,那个启动了的情报人员也不清楚,他只知道炸毁的是越军的指挥部而已。
直到越南为此发动了大规模的抓jian运动,揪出了一大批“越jian”,不少被怀疑的军官和官员惊慌失措地叛逃到中国大陆或香港后,中国方面才知道这件事。
原来那名冤死的高级官员和苏联高级顾问是越南首脑秘密派出的特使,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评估苏联武器在对中**队的使用情况,用来评估中**队的战斗力的。他们来这里不但当地zhengfu和其他军队不知道,就是越南zhongyang领导集团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如此极密的行动竟然被中国方面洞悉并被对方干掉,如果不是有内jian泄密,怎么可能?更别说那个指挥部也是秘密的,才建立不久,利用的是一个还没有修复好的学校,就是当地人都不可能清楚那里面有什么,所有的人都认为在他们高层有内jian向中国提供情报,所以中国人才动用还没装备部队的巡航导弹发起这次打击。
郭拙诚也不知道中国的巡航导弹竟然以如此辉煌的斩首行动亮丽登台。
可惜,这次定点轰炸行动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郭拙诚等人的真正目的,也就是并没有阻止越军对中国阵地的进攻。相反,因为中国的巡航导弹炸死了苏联的高级顾问,为了表示越南对苏联的忠诚,为了替这位高级顾问报仇,越南方面反而发动了比原计划更大规模的进攻,将这一世的“松毛岭之战”比前世的“松毛岭之战”的规模扩大了很多。
只不过因为越军的行动仓促,因为武器弹药损失严重,他们的报仇行动显得有点虎头蛇尾,在中**队的严厉防守下,他们劳而无功死伤惨重,没有多久就偃旗息鼓了,松毛岭之战又一次以中**队完胜而结束。从此中越边境彻底安宁下来,没有了前世那么长久的战斗了,这一世的战士们也不用呆在狭小、chao湿的猫耳洞里苦熬,也不再有牺牲了。
在越南内部的高官看来,这次进攻纯粹是装给苏联人看的,表示自己尽力了,实在是打不过中国。等多年苏联解体后,没有了靠山的越南就迫不及待地向中国松出橄榄枝,寻求越中关系正常化,非常赞同中国zhengfu提出的以谈判解决边境争端的建议。
当然这是后话,边境的安宁还要好几年才会真正出现。
在这一世的松毛岭之战中,廖师长他们的部队打的也不轻松,与前世的松毛岭之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之所以战况激烈,原因有三:一,这一世参与战斗的是从柬埔寨撤回来专门对付中**队的jing锐师,而且兵力得到了加强。为了给他们“敬爱”的首长们和苏联友好人士报仇,他们几乎是不顾牺牲地狂打狂冲,特别是那个师长起家的团里,所有军官都是这个师长的嫡系,对于师长的突然惨死,这些军官心里全是怒火,战斗中自然尽情发泄出来,督促本就强悍的士兵冒死冲锋。
二,这一世越军的武器比前世好得多。虽然存放在玉龙涧那里武器被巡航导弹给炸了,但在炸毁前,已经有一部分武器分发到了下面,战斗力比前世还是加强了不少。
还有一点就是越军高层经受了巡航导弹的轰炸后已经寒心了,心里已经认定打不过中国,更不能与中国进行长期战争,连躲在后方都能被中**队随意轰炸,那哪里是安全的?哪里能打赢对方?所以这一世的松毛岭之战是越南高层毕其功于一役的战斗,是否能打赢就这么一下了。如果胜了,就死守夺回的阵地,不再出击也不让中国人肆意打过来。如果失败,那从今以后就不再惹中国这个巨无霸。
正因为他们下定了与中国打最后一次战斗的决心,也为了在苏联主子面前装样子扮可怜,他们不但加强了进攻部队的力量,还给了前线官兵下了死命令,前冲者立功受奖后退者立即枪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越军比前世更加凶悍、更加顽强。
感受到战斗的惨烈,感觉到阵地差一点被越军撼动,作为直接指挥官的廖师长心里对郭拙诚等人非常感激。在他想来,如果不是事先对越军进行了巡航导弹的轰炸,他们师能不能守住阵地很难说,万一真的被越军突破丢了阵地,那他廖师长不但不能立功,还可能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他和其他中**官全不知道如果没有这次巡航导弹的打击,如果没有激怒越方高层,如果没有苏联顾问的丧生,他们根本不会受到如此猛烈的进攻,阵地也不会有如此大的风险。
对于廖师长等军官的感激,郭拙诚心里认为受之有愧,但也只是心里这么想而已,并没有说出来。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当郭拙诚确定了三个半打击目标后,专家们快速行动导弹制订运行路线,然后根据相关地形地貌交给计算机进行运算。
其中重点是玉龙涧的那个弹药库,因为那个山洞的洞口前面有一个峡谷,这对巡航导弹的打击增加了不少的困难,专家们必须认真设计飞行路径,不让它们撞山而亡。
这次参与试验的蓝光巡航导弹一共十六枚,分装在十六辆专用卡车上。与前世的导弹发she车相比,现在的导弹发she车要简陋得多,前世的导弹发she车一般是四联装的,或者是两联的,很少如现在这般一台车只装一枚导弹。
第789章为你们请功
中国这个时代的导弹发she车还不能严格地称为导弹发she车,只能称之为导弹运输车。导弹运到发she地点后,还要人将导弹从车上取下来,放在地上固定好,然后布放电缆,输入数据,与此同时还要jing确测定导弹所处的经纬度,以此坐标为导弹内部计算机的计算原点。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一系列传感器将各种数据传递到内部的计算机里面,计算机不间断地连续运算,将导弹的实时位置与内部程序位置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误差则进行微调。
如果计算机内部的程序里要求导弹某个时刻拐弯或仰爬或俯冲,计算机则驱动导弹做出相应的动作。目前的导弹还不能自行处理前面的障碍物,需要在出发前工程师在设置发she程序的时候给予程序上的规避动作。前世的巡航导弹之所以智能的,能规避障碍物,是因为计算机里面事先装了数字地图,计算机不断将目前位置与数字地图比较,遇到障碍物时计算机能自动指令导弹上升或拐弯以躲避。
实际上,这并不是多难实现的事,现在的蓝光巡航导弹之所以没有这么做,一是因为受计算机运算速度的限制,数字地图的计算数据量太大,目前成熟的国产芯片还满足不了要求,还需要高运算速度的微处理器提高xing能。二是因为中国的地球勘测卫星还不能提供jing准的数字地图,特别是国外的地形地貌无法jing确,不但是因为中国的地球勘测卫星技术还不成熟,更主要的是无法派人到国外进行相关地形验证与数据修改。为了保证打击成功,只好暂时采取笨拙一点的办法。
三是因为国际上还没有有效的对付巡航导弹的手段,巡航导弹在目前还不至于需要那么灵活,不必要真的贴地飞行,可以在一定高度上机动,完全可以避开树木、岩石等高度在一百米以下的障碍物,这就大大减少了地形对导弹的限制,不需要过于频繁地改变飞行姿势,在出发前可以由人工来编制规避障碍物的程序来实现。
因为不是真的贴地飞行,现在的导弹障碍物都是高山,而不是遇到树木就爬升,看见洼地就下降。只有在导弹飞行的末端才有可能对大型建筑物进行规避以使导弹jing准地打击目标,因此人工编制这些程序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和工作量。
将来反巡航导弹的手段提高了,巡航导弹的能力也将提高,特别是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可以大大提高巡航导弹的智能化,也就能更真实地进行贴地飞行。但再先进的巡航导弹也不能真的实现离地只有几米的jing度,这样太危险、太耗费燃料也完全没有必要。
这支发she部队除了?(精彩小说推荐:
)
( 功高权重 http://www.xshubao22.com/3/3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