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权重 第 25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欣喜而惊讶的同时,内地的政府却是只能哀叹

    谁叫琼海岛这里的人钱多,政策灵活。政府明确保护私人企业呢?

    而且随着这些赚了钱的人把消息传出去,随着外地人口的进一步涌入,各方相互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进一步刺激和带动了琼海岛财政收入的增加。到现在为止,不但没有人怀疑郭拙诚曾经提出的五年内公务员收入增加二十倍。琼海岛的经济增加二十倍以上。反而有更多的人认为郭拙诚提出的目标太保守了,五年时间琼海岛的经济至少能提高五十倍!至于干部职工的收入能增加多少,就看领导的魄力和胆量,就看上级领导会不会容许增加这么多了。按账面数字来说,将大家的工资提高三十倍对公署的财政应该不会造成多大问题。

    看到琼海岛的经济增加五十倍,想必很多人会大吃一惊的同时完全不相信。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

    实际上琼海岛之所以增加这么快并不是因为郭拙诚真有点石成金的本事,而且琼海岛过去的底子太差。首先琼海岛一直是中国的“国防岛”,一度是国防前线。这就意味着琼海岛主要服务于国防、服务于军事。它存在的意义就是战斗的前线,就是为后面的粤东省等周围省份提供保护和战略纵深的,宁愿这里成为战火连绵的地区,也不能让外部的敌人入侵到粤东、香港等地。

    经济建设自然退居第二位。也因为这里是防备敌人——特别是当时入侵越南的美军——的前线,国家自然不会再想这里投资建设大型工厂、企业,也不会建设高水平的大学、院校。

    这个“国防岛”只能生产最原始的生产生活资料,比如初级农产品、渔产品、林业、盐业、制糖业、采矿业和橡胶种植业,缺乏中型或以上的工业和加工业。

    岛上的经济一直是农业为主,农业结构占到60%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000元以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到五百元。前世的1986年琼海岛的财政收入亿元。这还是经过了1984年到1985年的“汽车事件”后获得的。

    前世的琼海岛在1984年至1985年间,进口了大批的汽车再倒卖到内地,从中赚取差价。有资料显示,当时整个琼海岛行政区直属的94个单位。有88个卷入了汽车生意,全岛几乎一夜之间出现了872家大小公司,各行各业都学着买卖汽车。只要能拿到指标,倒卖汽车就能赚大把的钞票。

    没有这个汽车事件。琼海岛1986年的财政收入连亿元都达不到。

    即使按1986年的亿元,折合美元也不过一亿而已。按目前的势头发展。琼海岛几年之内就能突破五十亿美元的财政大关,让财政收入增加五十倍。整个海岛的gdp增加更会超过五十倍,因为这里的大中型企业几乎是从零开始的。

    坐在后座看着热闹城市的郭拙诚突然说道:“停车!”等车的车速降低后,郭拙诚吩咐道,“你们先回去,明天准备上班。我到街上随便走一走。”

    卞凉连忙问道:“主任,这样不安全吧?是不是通知一下孙局长……”

    郭拙诚笑道:“我一个人在街上走谁知道我是谁?有人跟着才不安全。你说,凭我自己的本事,几个人能对付我?呵呵。”

    听到郭拙诚自信的笑声,卞凉和王师傅都没有再说话。作为郭拙诚身边人,他知道郭拙诚的本事,虽然他是高级干部,但每天凌晨都打一套拳,而且他所显示出来的灵活和力气都曾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来,他们都以为孙兴国这个公安局局长够厉害的了,但听孙兴国说过郭拙诚的本事比他强得多,他的本事还有不少是从郭拙诚这里学的。

    郭拙诚也当着他们的面承认他比孙兴国强。只要不是有人拿着冲锋枪对着他扫射,一般混混和流氓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汽车在一个稍微偏僻的地方停下,放下郭拙诚之后就悄无声息地走了。郭拙诚则如普通年轻人一样悠哉悠哉地融入了人流中。

    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郭拙诚很是欣慰,饶有兴趣地听着他们兴奋、激动、欣喜或者悲伤的谈话。有的人是在诉说自己找工作的艰辛,有的在夸耀着自己在单位的得意,

    忙里难得偷闲的郭拙诚饶有兴趣地串着店铺,看着街景,听着行人的谈笑。虽然里面也有骂人的,骂当官的,但郭拙诚却依然没有一点火气,反而以旁观者的心态看热闹,觉得他们骂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道理。

    郭拙诚是官员中的一员,而且是他们的头,老百姓骂当官的时候,被骂的对象肯定也包括他在内,郭拙诚采取阿q的精神胜利法:“只要不点名骂我的娘,我就装着听不懂,快点离开就是。”

    正看着几个明显来自内地的人与小贩讨价还价购买西瓜吃时,郭拙诚突然听到身后有个年轻的人说道:“老大,你真的不去找老四?我觉得他人不错的。如果他知道你现在的困难,肯定会帮你一把。”

    郭拙诚不由一愣,连忙稳住脚步。

    接着,一个年纪明显大得多的人说道:“老三,老四也不容易,他年纪轻轻就管理这么大的地方,如果这个照顾那个照顾,那他还不累死?再说,我这也只是暂时的困难,我就不信真的没有人买。我的这个产品是大势所趋,肯定比那些白炽灯要好得多,能节省很多电源,寿命又长,人家干嘛不买?现在之所以推销不出去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对用户,我们产品的好处还没有打动他们。说真的,我还担心一旦他们认识了我们产品的好处,我还应付不了呢。真要下了很多订单,我可怎么办?还不比现在还急?”

    “哈哈,老大,你还真自信。产品还没卖出去,还没有人要,你就担心订单太多。”年轻的声音笑道,接着他又劝道,“老大,你的观念还是得改一改,不能因为好面子而单打独斗,应该联合一切有利的条件,组合更多的资源来做你的事。

    你看,你现在明知道自己的产品,可就是因为资金问题打不开销路,因为没有资金做广告,无法让其他企业了解你。甚至因为注册资金不够,人家大型厂家干脆都不接受你的拜访。你想想,如果你去找老四的话,如果老四知道了你的产品性能,凭他的目光,他一定会支持你。即使他不愿意帮你找银行给你贷款,只要他能帮你拉到一家、两家投资商,你的生意不就一下起来了?你的企业不就一下发展了?这对他也有好处啊?干嘛就这么怨恨找关系,干嘛就断定这是歪门邪道?”

    年纪大的人叹了一口气,说道:“他这么忙,哪里会有时间考虑我的事情?我总觉得一个做生意的人去找当官的肯定没有好事,我总拉不下这张脸。”

    年轻的人说道:“行。你就保护你的脸吧?到时候侄儿、侄女没好东西吃,没好衣服穿,我看你怎么回答。既然这样,那你出来做什么企业?还不如继续在那个电子厂当技术员,说不定到时候你还能当厂领导,比现在更有出息。”

    (感谢~~落↘熙~~、漠孤烟的打赏,感谢漠孤烟、~~落↘熙~~的月票,感谢各位订阅)

    第1104章拍案而起

    说到这里;年轻人立即说道:“不行;不行;你根本不能当企业领导。你看你现在都是企业领导了;还这么怕这怕那;还这么好面子。你不知道他们当官的就应该为你们企业服务吗?你们企业好了;他们政府收的税才多;他们的日子才好过。你放心吧;老四不会如你所想的这样。如果他真的如你这么呆板;那琼海岛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好。”

    “对啊。老三说得对!企业好;政府才好!”郭拙诚突然开口对慢慢走过来的两个人说道。

    正在说话的两人一愣;借助商店里射出来的灯光;那个年轻的人一下就认出了郭拙诚;惊喜地说道:“老四!你真的是老四?哈哈哈……”

    年纪大的人目瞪口呆地看着郭拙诚;良久嘴里才说道:“老四……郭……郭主任……”

    郭拙诚上前一把抱住他们两人;飞快地转了一圈;不知不觉地将他们带到一棵大树下;那里处于灯光照不到的地方;行人也少。

    年轻人听到年纪大的人喊出郭主任;也有点不好意思地喊道:“郭主任。”然后问道;“你怎么在这里?”

    郭拙诚一人给了他们一拳;说道:“你们两个家伙真不厚道;都来琼海岛了;竟然不去看我。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在这里干什么?”

    年轻人说道:“还不是老大;说什么一定要做出成绩来才来看你。好像不做出成绩就不能来看老朋友似的;我们可是同一寝室住过的人。”

    郭拙诚对着年纪大的人说道:“老大;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们可是室友;是兄弟。兄弟之间有这么多讲究吗?难道你成了资本家;成了千万富翁就能够在我面前牛气?没有钱就不能摆你老大的资格了?……;走!我们找一个地方喝酒。边喝边聊;好久都没见你们了;没有你们的音信。”

    这两个人就是郭拙诚的大学室友;但不是同学。当年郭拙诚到滇南大学上学;因为郭拙诚的年纪小。而能力超群;学习为了让他早一点适应大学生活;为了让他安心在大学学习;就从老师的住宿楼里腾出一间房间来给郭拙诚他们住。安排了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工人大学生匡国胜照顾他们;安排一个比郭拙诚大不了多少的新生廖新文做郭拙诚平时的玩伴。还有一个就是柳援朝。

    年纪不大不小的柳援朝之所以成为四个人中的一个。显然是因为他家里的背景;他父亲是军队的高官;学校虽然是象牙塔;但还是对这种官家子弟有照顾。让他和郭拙诚等三人住一起;没有让他去住大寝室。

    实际上郭拙诚、柳援朝都没有在寝室里住多久;因为中越战争发生前;郭拙诚就在军队里露了一手;然后直接被军方安排去带一群兵油子训练了。等到中越边境战争爆发。郭拙诚和柳援朝干脆带着训练出来的部队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自此;郭拙诚、柳援朝就离开了学校;开始在军队里打拼;在政坛上攀爬。

    郭拙诚还因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原因回过几次母校;与匡国胜、廖新文他们多少还见过几面;学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那个寝室一直保留着;一直没有安排其他人进去。而柳援朝回去的就更少了。在郭拙诚的记忆里;他好像只回去过一次;还是因为母校和滇南省领导出面邀请他和几个战友去做报告;他才不得不去的。

    三人一边说着大学期间的事;一边朝不远处的酒店走去。说了一会。三人之间的拘谨少了;匡国胜都开始用老四来称呼郭拙诚;廖新文就更不必说。

    他们也是聪明人;知道郭拙诚现在是隐瞒身份。虽然他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但他们知道不能将他的身份揭破。就算有点不好意思;也只能喊他老四。

    酒店里的人显然没有认出郭拙诚;看他们不像一副有钱人的样子;也不像归国华侨;就随意地将他们安排在大厅里。只不过郭拙诚很是“自觉”地选了一个靠近窗户通风的位置。风从远处的山里刮来;吹到身上感到凉爽得很;感觉很是不错。

    郭拙诚喊来服务员;一边看着菜单一边对匡国胜、廖新文道:“这里可比什么包厢舒服多了;等下我们点几个好菜;点几瓶啤酒;边喝边聊;保证收汗又惬意。对了;老三;你能喝啤酒不?我看你这身胚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恐怕还没喝过啤酒吧?啥时候带上眼镜了?在哪里读研究生?”

    廖新文马上说道:“我还担心你不能喝酒呢。我可告诉你;我家里过去就是酿酒的;我从小就喝过酒;现在白酒半斤没问题;但啤酒我就不知道了;总觉得啤酒的味道太怪;马尿似的;我都不知道你们怎么喜欢喝。不过;今天高兴;喝啤酒就喝啤酒;不把你们喝趴下;我决不收兵。”

    匡国胜说道:“喝啤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许拼酒。你们两个的身体还没长大呢;酗酒不好。”

    郭拙诚马上说道:“行。我听老大的。但我们每人必须先喝一瓶;喝完了这一瓶;想继续喝的就继续喝;不想喝的就多吃菜。”

    几盘菜和几瓶啤酒下肚后;三人就更加融洽多了。匡国胜和廖新文都相互说着他们在学校的事;说着大学毕业以后的事情。

    廖新文的经历很简单;在滇南大学读完本科之后考上了华南工学院的研究生;他目前还在这个学院读研究生。

    匡国胜的经历则复杂一些。他读完本科之后;因为老婆孩子还在原来的工厂;学校将他分配回原来的工厂。可是这个身处内地的工厂在这段时间里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困难了;产品不是生产不出来就是卖不出去。而厂领导依然还是坐等上级的订单、资金、材料。

    如果匡国胜不是从滇南大学这个充满活力的学校毕业;如果他不是多次到滇南技术开发区去实习;如果他不是知道滇南开发区里那些企业的情况;如果他不了解开发区里工人、技术人员的收入情况;他也许对工厂的现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老实实地在工厂呆下去;当一个技术员领着那可怜的工资慢慢熬日子。

    但见多识广的他哪里能容忍厂领导的碌碌无为?哪里能容忍自己过着这么艰苦的日子?要知道滇南技术开发区的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是几千甚至上万;技术员、专家、管理人员的工作更高;他听说有高达两万元的。也就是说在滇南技术开发区干一个月相当于他在这个厂干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工资只有五十多元;而正式工作也只有七十多元;这还是比以前提高了不少;而且还竟然引起了周围工人的眼红。

    听着其他年轻工人那酸溜溜的话语;匡国胜心里真的堵得慌。他不是气愤这些工人的言行;而是为工厂感到悲哀;为工厂和周围的企业不思改革、死气沉沉而感到郁闷;感觉这里与滇南技术开发区那里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还没有磨平棱角的他于是直接拿着一叠自己利用几个晚上的时间书写的建议书冲进了厂长办公室;很客气地鞠了一躬开始口若悬河地说着自己的想法;规劝厂长大刀阔斧地对企业进行改革;请求厂里搞承包;搞岗位责任制;鼓动厂里到市场买议价原材料;将产品自行销往外地……

    劝谏的时候;话语中自然不可避免地说了现在的厂领导目光太短浅、太没有作为;领导中的大老粗太多;文盲太多等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吹嘘滇南技术开发区领导是如何视野开阔;如何地走在时代前面;又如何地懂得最新科技;懂得财务管理;懂得如何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这些虽然都是事实;而且匡国胜还为了照顾厂长的面子;没有说厂长如何落伍、如何尸位素餐;但他的话还是激怒了年老的厂长。匡国胜眼里不屑一顾的大老粗;在老厂长心里可是一种很自豪的身份;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怎么能被一个读了几年大学的学生侮辱?再说你匡国胜这些打倒一大片啊;按你这个说法;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该都滚蛋;让你这些毛孩子来当领导。你这不是要夺权吗?这不翻天了?

    实际上;匡国胜还真想这些老家伙滚蛋;他还真想由自己和其他年轻的、有知识的人来领导这个工厂;把这个死气沉沉行将死亡的工厂给带出来。几个最重要的工厂领导都是六十多岁七十岁了;他们最高的文凭也只是高小毕业;而且这些人不以没知识为耻;反以大老粗自诩;这工厂在你们手里要能产生效益那才真有鬼了。

    匡国胜本就“心术不正”;结果被老厂长几句话一激;匡国胜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老厂长拍案而起:“小王八蛋;你狗日的还真是想夺权啊;真是想把老子赶走你来坐这个位置啊!老子告诉你;没门!这工厂要让你这种人来领导;还不知道是变成社会主义还是变成资本主义。你们想抢夺我们工人阶级的劳动果实?做梦!”

    第1105章我不怕麻烦

    于是,匡国胜悲剧了。

    他由一个被大家看好的大学生一下成了人人不敢亲近的大刺头。虽然那个老厂长还算“厚道”,出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没有多他进行太大的处理,没有给他戴上“篡夺工厂领导权”的帽子,但在干部大会上给他下了“不安心本职工作,思想动机不纯,需要多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评语。

    不说后面的那两句,就说“不安心本职工作”这个最简单的评语,就足以让匡国胜在工厂里抬不去头来,足以让工厂从厂领导到车间领导都不敢给他重要工作做。

    如果是在五年前,老厂长给他这个评语,足以让他坠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或许在第一时间里就进入反省室写检查、写反省书。现在因为改革开放了,大家没有这里无聊地整一个人,更主要的是匡国胜是新一代大学生,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和大环境下,他幸运地没有受到从灵魂到**的催残。

    但是,他被边缘化了,不说上班工作的时候没有人理他,一个个如避蛇蝎一般,就是下班了也没有人敢跟他打招呼,敢跟他喝酒吹牛,一天到晚不是在工厂里默默做着领导故意加给他的繁重体力活,就是窝在家里看书。

    连同他的老婆两个孩子都被边缘化,小孩还时不时在学校被小朋友欺负。特别是那些眼红他去读大学,回来后工资比自己高了两级(也不过是十几元的差别)的同事们对他更是冷嘲热讽,说他读了几年书就想当厂长,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己不知道自己。

    在这种氛围中,本就对工厂死气沉沉不满的他一气之下就跑了,给厂领导留下一封信,自己什么都不要就辞职了。

    这年头哪有辞职的?整个工厂一片哗然,有人惊讶有人惊叹,有人大怒也有人同情。都说匡国胜这家伙读大学读傻了,别人为了能进工厂得花多少力气,得求多少人帮忙才行。你倒好,竟然因为受了一点委屈就辞职。

    有人觉得工厂做的太过分,不管怎么说人家是大学生。又是向厂里提建议。再怎么说也不过是方式不对,怎么能这么对他,怎么能把他逼走了呢?

    军人出身的厂长听说匡国胜跑了,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拍着桌子大吼:“逃兵!可耻的逃兵!如果是在战场上,老子掏枪就把你这个龟儿子给毙了!”

    虽然嘴里骂得凶,但他倒也没有派人去追,也没有为难匡国胜的老婆孩子,更没有为难他同在工厂的父母。毕竟匡国胜在他心里还是有不错的印象。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去读大学,而且这次提建议虽然有点偏激,但只要打压打压批评批评就行。

    不知道是老厂长良心发现还是因为国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影响,他不但没有再为难匡国胜一家,还破天荒地对人事干部说将匡国胜的岗位留下来,将主动辞职的他当作长期修病假处理,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停薪留职的说法,老厂长这是动用自己的权力来给匡国胜留了一条后路。

    只不过这个示好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不说匡国胜根本不知道老厂长这么做了。就是知道了他也不会回去拼死拼活赚那一百多元的死工资,更不想困死在那里做那些无聊的工作,更不想看着工厂一天天走向没落和衰败。

    他先在滇南技术开发区呆了几个月,找滇南大学的校友或同学、朋友帮忙,在他们开办的企业里打了一段时间的工。等口袋里有了一万元之后马上辞职,给家里寄了两千元,然后拿着剩下的八千元只身来到了琼海岛。

    他觉得正在腾飞的琼海岛才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他不是对琼海岛有多了解,也不是喜欢琼海岛这个地方。而是因为他深信琼海岛有了郭拙诚的领导一定会腾飞,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活跃、最有生命力、最有前途的地方。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资金太少,想在滇南技术开发区这个比较成熟的地方开办企业是相当困难的,远不如在琼海岛这个刚刚苏醒的地方。

    他有发光二极管的新技术,他知道自己的技术在全国属于领先的,这是他和他的导师,以及他的室友廖新文一起开发出来的,而且以他为主。

    虽然他和廖新文只是本科生,在其他学校根本不可能有导师,也不可能单独进实验室,但因为郭拙诚的缘故,滇南大学对他和廖新文有很多额外的关照,不但他们的寝室只有两个人,还给予了他们自由选择专业,可以可研究生一样跟导师做试验、学知识的特权。

    虽然匡国胜没有廖新文的出息大,没有如他一样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过论文,但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不少技术,他的水平远超同班同学,甚至比一般的研究生水平还高。如果不是他年龄大,而读大学之前就有了老婆孩子,他也会和廖新文一样去读研究生。

    廖新文读研究生选学校的时候,可是有好几个学校想要他去。滇南大学更是出动了校长挽留他,可是他的女朋友——也就是高中同学——在华南工学院读书,恋爱的两人想在一起工作,加上华南工学院的校长是滇南大学原来的副校长,他出面请滇南大学帮忙,廖新文这才到了华南工学院。

    匡国胜怀揣着梦想,怀揣着赚来的八千元来到了琼海岛。

    八千元在这个时候对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特别是对身处内地地区,但对办一个企业而言却只能说杯水车薪。他的钱只够到一家小的电子厂承包一个小的车间,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连自己居住的地方也没有,就睡在车间外面的走廊里。

    也这是他找了琼海岛的同学帮忙,也幸亏是在琼海岛,人们已经习惯了出租厂房、工厂、设备,否则的话他就是再有八千元也不可能租到厂房替他生产新产品。

    租了这个车间后,匡国胜就吃住在这里,每天除了睡上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就全部用来采购原材料,用来试制产品,用来调整配方,用来寻找最佳参数。

    他的不少仪器仪表都是找电子厂临时借的。

    可是,事情并不想匡国胜所想的那样简单,虽然他生产出来一批发光二极管,但因为资金少,这批二极管并不漂亮,质量也差强人意,拿到其他企业推销的时候,很多人并不认识这种新产品,知道这些新产品的,对他拿出的东西也看不上眼。因此推销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销出多少。

    廖新文在技术上给予了他不少帮助,但在经济上、市场推销上却一点忙也帮不上。在想不出什么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劝匡国胜找郭拙诚帮忙。

    无奈匡国胜心底里还是有着一份清高,同时也不想给郭拙诚添麻烦,所以一直拒绝。

    想不到今天在街上争论的时候,却鬼使神差般地遇到了郭拙诚。

    郭拙诚举起啤酒杯,与匡国胜、廖新文碰了一下杯子后,说道:“老大,你啊,虽然你干了企业,当了老板,但你的思维还没有老三活跃。先不说我们是不是室友,也不管你曾经是不是帮助过我,关照过我。就算我是你从来不认识的人,你也应该来找我,找当地政府帮忙。你难道没有了解我们琼海岛的新政策?对于新产品,对于有前途,有市场的产品,我们政府是全力支持的,无论是资金、土地还是人才,我们都会倾斜。像你这种产品,就是我们公署政府扶植的对象,你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有资格获得照顾。”

    廖新文说道:“就是啊。只要你的工厂发展了,赚了大钱,政府就能收到税,这可是双赢的。”

    郭拙诚接着说道:“可不只是收到税这么简单。还可以吸收大量的工人,解决就业问题,还能通过产品出口赚钱外汇。能宣传我们琼海岛的优越,能鼓舞其他愿意办企业的人的信心,同时能填补我们产品上的空白,对我个人而言也是有好处的。”

    匡国胜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也不知道我的产品性能在国际同行业中的水平。再说……再说,我是从单位辞职的,我担心我会给你带来负面影响。还有,我也不想让你为难,如果都像我一样找你,你还怎么工作?”

    郭拙诚笑道:“你就放心吧,我还真不怕这种负面影响。我们又不是奴隶,单位不好,你从单位辞职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该指责的是他们,是那些尸位素餐的领导,把这么多工人困在那里,让工人过苦日子,他们才应该受到谴责。我还巴不得有人能从这种工厂跑出来,跑出来一个就是对国家多一份贡献。另外,我也巴不得有你这种有才能、有产品的人麻烦我,麻烦我越多,我越高兴。”

    说到这里,郭拙诚又说道:“干脆我们快点吃完,然后一起到你工厂去,看看你需要什么,我又能帮你什么。你这个产品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感谢y228、最佳能源、漠孤烟、水牛8568的打赏,感谢书友080812143508632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

    第1106章绝密电话

    对于匡国胜这种人,郭拙诚知道不能跟他打官腔,也不能跟他玩心眼。这种老实人心里根本少了一根筋,如果你跟他打官腔,他还真以为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再说,郭拙诚也是真心实意想帮助匡国胜,帮助陈盈科、任政斐等以前素不相识的人都可以,为什么不帮自己的这种兄弟?虽然匡国胜与他相处的时间不长,但在那段短暂的时间里,他还是受到了匡国胜的照顾。

    所谓的发光二极管,就是一种能发光的半导体电子元件。其实这种电子元件早在1962年就出现了,只是早期的发光二极管只能发出低光度的红光,后来才慢慢出现其他单色光的二极管,光度也提高到相当的光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光二极管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广告版、照明、显示器、提示器、电视机以及各类装饰、装饰物。

    目前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还不普遍,市场还没有开拓出来,但它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开关速度高、高可靠性、驱动电压低、耗电少等传统光源不及的优点,重生而来的郭拙诚是完全知道其市场的。它的市场简直可以用无穷无尽来形容,前世的时候,无论是在哪里,抬头就能看见它们的身影:车的转向灯、马路上的红绿灯、室外广告牌……

    衡量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指标是光通量、发光效率、发光强度、光强分布、波长。

    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指标是很低的,根本无法与国际上优秀企业的产品相比,加上价格昂贵,导致中国的发光二极管应用领域很窄,只在一些低价格的电器如收音机、路灯开关等方面使用,而高档的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等电器则都采取进口发光二极管。

    等三人来到匡国胜的工厂,郭拙诚被匡国胜的居住条件吓了一跳,真看不出他住的地方如此糟糕。而他做出的产品也让郭拙诚看不上眼,包裹核心部分的透明塑料太次了,不说符合其透光散热的性能要求。就是外观看起来也让人产生不了好感。

    郭拙诚拿着几枚二极管看了又看,问道:“与我国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相比,有什么优势?我是说如果我提供资金,提供好的原材料,提供进口生产设备。”

    匡国胜还没有说话。廖新文就拍着胸口说道:“如果能给我们好的原材料、提供进口生产设备。再采购一些精密仪器仪表的话,我们的性能绝对是世界上最好的。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

    说了说明自己不是信口开河,他又说道:“我现在就是研究这个的,我上个月跟我的导师在香港参加了二极管的学术研讨会。对国际上发光二极管的产品性能很了解,我们国家在理论上已经与外国并驾齐驱,而且我们还掌握了不少独特技术。”

    郭拙诚点了点头,说道:“我给你们安排一个宾馆,你们就在宾馆里写出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出来。到时候我请企业家和电子领域的专家来和你们商讨、修改。之后再予以实施。我相信你们不会让我失望,我在资金、人力、设备上也不会让你们失望。你们的心要放宽一点,眼界要远一点,只要有必要,就不要拘于资金、土地、厂房、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只要有必要,我保证给你们解决。”

    匡国胜吃惊地看着郭拙诚,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还是假。

    廖新文脱口问道:“如果我们的资金需要一个亿呢?”

    郭拙诚断然说道:“不说一个亿,就是十亿。十亿美元我也能帮你们解决。但是,你们现在有必要建这么大的规模吗?虽然我喜欢跳跃式发展,但作为企业还是多少稳定一点好。如果管理方面跟不上来,市场一时间打不开,还不如将规模定小一点。当然。我这只是建议,具体怎么做还是你们来考虑,只要真的有办法解决管理的问题,解决市场的问题。投资十亿美元也不是什么难事。”

    廖新文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也只是问问。投资一个亿我们也管理不上来。与其贪大求全,还不如一步步来,等培养出来了管理人员,招聘到了足够的技术专家,培养了充足的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到时候我们再扩大生产规模也不晚。”

    匡国胜也说道:“好高骛远确实会适得其反,我们先根据国内的需求为基础,然后进行生产规划。同时,我们也结合自身的能力来确定工厂的规模。”

    郭拙诚说道:“既然这样,我就放心了。你们抓紧时间考虑,然后与我请来的专家讨论,只要你们双方都认为可行,那就按你们的商业计划进行。老三,我看你干脆辞职算了,和老大一起干,你还可以把你老婆请过来,一起创业。”

    匡国胜高兴地说道:“就是,老三,在技术上你比我行得多,我就可以安心地把精力用在具体生产上。你不知道,我一个人干还真的力不从心,连管理那些工人都让我精疲力尽,哪里还有时间搞研究?”

    这一晚郭拙诚就和他们睡在同一间宾馆里,只不过郭拙诚睡的是另一个房间,当他去睡觉的时候,匡国胜和廖新文还在讨论着什么。

    第二天,郭拙诚起床的时候,两个不知道熬到多晚的家伙都没有起床,站在门边不开门就能听见他们两人的鼾声。

    郭拙诚没有叫醒他们,只是给他们留了一张纸条,告诉他们联系方式,要他们写完了商业计划书后马上送到他这里。同时他建议匡国胜暂时不要恢复生产,把这里的东西清理一下,该归还的归还,该了结的事情了结,将来在其他地方再开办正式的工厂。

    离开前,他还为他们定了早餐,并放在三百元在宾馆那里,让他们转交给匡国胜。因为他身上只带了三百多元钱。

    走出宾馆,郭拙诚大大而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回头看了一眼楼上匡国胜他们住的房间,笑了笑:“这两个家伙能不能成为商业巨头?前一辈子他们是怎么过的?”

    回到公署,郭拙诚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特别是考虑到自己将离开这里两个月,很多事情还得要安排好,不能因为他的离开而耽误。

    刚静下来心思考着相关的工作安排,不想桌子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响了。

    电话是虞罡秋副总理从京城打过来的,随着光缆通信技术在长途电路中的使用,现在电话的通话距离不但越来越长,而且其通话质量也越来越高,郭拙诚拿起话筒就能听出对方是副总理办公室的秘书,等确认了是郭拙诚亲自接的电话后,对面很快就换成了虞罡秋。

    郭拙诚连忙说道:“虞副总理好!”

    虞罡秋说道:“我好个鬼!”似乎发现自己的话说得太随意,他咳嗽了一声,问道,“有关夜明珠岛购买我国最先进护卫舰的事,到底是你的意见还是哈勒普司个人的想法?”

    郭拙诚一愣,反问道:“他提出要购买护卫舰了?”

    虞罡秋心里松了一口气,又问道:“现在你的意见呢?”

    郭拙诚反问道:“上级组织的意见呢?”

    他很快明白了这事所带来的麻烦,也知道了为什么上级组织为什么突然要他随潜艇出海,心里不由对哈勒普司又恨又爱。恨的是这个家伙自作主张,为了让他当首相当得拉风,不顾政治现实而大肆“扩张军备”,因而导致上级领导产生了疑心,产生了提防。而爱哈勒普司的是,因为这个没落的王室人员这么胡闹一下,上级让他到最新式的潜艇里呆上两个月。

    虽然他两世为人,但心底里一直有一种军事情结,特别是高科技军事装备情节。能够在最新式的潜艇里跟官兵一起生活,确实是他的一个梦想。他感觉驾驶着一艘潜艇躲在海底深处窥视敌方的军舰绝对是一件很刺激、很惬意的事情。

    虞罡秋说道:“如果你觉得能控制它的影响力,特别是对周围岛国的政治影响力,如果你保证我们潜艇基地的安全,我们可以卖给你们……卖给夜明珠岛这种军舰,如果不能保证这两点,我们不能卖。”

    郭拙诚说道:“我国有建造大型军舰的计划吗?比如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什么的?”

    虞罡秋没有回答,而是问道:“这有关系骂?”

    郭拙诚笑道:“当然有。如果我们有建造大型军舰的计划,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卖一艘护卫舰给他们,这样反而给我们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试探一下周边国家或世界其他国家的反应,也是给其他国家提醒一下,我们中国的海军也将崛起了,护卫舰不再是我们中国的当家军舰。这对我们建造大型军舰减少了更多的阻力,也大家心里有一个慢慢接受的过程。”

    虞罡秋点了点头,先嗯了一声,然后说道:“你这么一说,卖护卫舰出去还是一件好事?”

    (感谢翩跹回来、stevenkel、第三根烟的打赏,感谢各位订阅)

    第1107章中央的安排

    郭拙诚说道:“好事不好事就看你们领导的魄力了。如果我们一直不扩大海军的舰队规模和等级,一直或长期依赖护卫舰来保护我们的海疆,那我们就不应该卖出护卫舰,反之完全可以卖。不管怎么说还能赚钱不是?”

    前世的时候,中国的当家军舰、最好的军舰就是护卫舰,直到后来那艘用废航母改装的航空母舰出来才改变。如果是那样的话,中国当然不能出售最先进的护卫舰出去,这等于是向外国泄密,泄漏中国的最新军舰技术,是把中国的底裤露出来给别人看。

    虞罡秋哭笑不得地说道:“那你的意思是你们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你们帮我们试探别人的底线?”

    话里虽然有调侃,但也透露出中国海军野心勃勃:准备建造大型军舰。

    到了郭拙诚这个级别,他能接触到很多秘密文件,加上上级又有意听取他在军事方面的建议,所以他接触的有关军事秘密就更多了。之前他就知道现在很多军方人员提出或呼吁中国建造大型军舰,制造大型战斗机,生产能够登月的飞行器,但建议是建议,中央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理由就是中国的经济落后、财政紧张、技术储备不够,而且与集中全力发展经济的方阵不符。

    现在虞罡秋的话里却透露出中央的政策开始松动,很多重要军事装备的研制或许就要提前启动。

    郭拙诚笑着说道:“虞副总理,你这话说的可不厚道。一会说‘你们’,把我和哈勒普司放在一起,一会又说你,把我与哈勒普司割裂开来。让我一会儿冷汗,一会儿热汗。就算真的是哈勒普司听从我的意见提出采购护卫舰,那也只是一个建议,一个想法,你们完全可以拒绝也可以认同。根本谈不上有功还是有过。你们领导可不要把太多的责任放在我肩膀上,我肩膀还很稚嫩,扛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说着,他又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不就是担心如果夜明珠岛采购了我们先进的护卫舰,凭借护卫舰上先进的声呐,又可能发现我们潜伏在海底的潜艇。进而有可能发现我们的秘密潜艇基地。这种担心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中国不出口护卫舰,夜明珠岛难道就不会从美国进口拥有先进声呐的军舰?就算哈勒普司不提出来,那些受聘于夜明珠岛且在军舰上工作美国海军退役官兵就不会提出来?

    而且一旦夜明珠岛的经济发展好,政治影响大。为了拉拢夜明珠岛,美国未必就不会赠送一艘或两艘稍微先进一点的旧军舰给夜明珠岛 (精彩小说推荐:

    ) ( 功高权重 http://www.xshubao22.com/3/385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