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在他们看来。中国拿钱、拿技术与苏联合作就是丧权辱国,而欧美国家拿钱、拿技术与中国合作,欧美国家就不是丧权辱国一样。
面对大家的质疑,最高首长只问了一句话:“欧美国家是傻子吗?他们能够这样与我们中国合作,难道我们就不能这样与苏联合作?欧美国家是希望吃小亏占大便宜,想我们中国帮他们抵挡苏联。而我们现在也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现在你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占大便宜,而不是思考如何不吃小亏。”
其他中央领导听了,都没有再反对,心思都真的放在思考“什么是大便宜,我们能占多少”的问题上,不过,依然有人迷惑:“难道中国也需要苏联来对抗欧美国家?”
当然,更多的人豁然开朗,这意味着中国要崛起,要名正言顺地当世界的第三极。
《三国演义》即使没有看过也听说过,这些大佬更知道三国平衡关系。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走上前台来,真正与苏美两国平起平坐,与苏联进行这种级别的合作就是向世界各国表明了这种态度。
无论是老成的还是活泼的,无论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屹立于民族之林,只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而已,现在听了最高首长的话,他们一个个都很兴奋、很激动,感觉扬眉吐气的日子就要来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与苏联合作大型项目除了这个原因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最高首长和郭拙诚联合起来给苏联设的一个局,给苏联人提供一个显示中国富有、中国比苏联更适合搞科研、中国更有生命力、中国远比苏联更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窗口,从而达到吸引甚至绑架苏联科学家的目的,为中国的腾飞做好必要的人才准备。
甚至这些大型项目的合作跟国家在龙江省、内蒙省执行特殊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苏联人羡慕中国、向往中国,增加更多的中国崇拜者、同情者,这样就更有利于外蒙的回归。
在外蒙回归上,中国并不完全只依靠边境地区的富足来吸引老百姓争相奔逃,还采取了其他积极措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深入外蒙、苏联,用各种手段来吸收或干脆收买那些喜欢中国、同情中国、向往中国的各级官员,开始在民间放出中国就是老百姓天堂的流言,说很多高官都将自己的子女、亲戚送到了中国学习或做生意……
基本上美国前世和平演变中国的那一套在郭拙诚的支持下,都用到了外蒙和苏联,无论是苏联人还是外蒙人,其内心都发生了悄悄的改变。
毕竟这可不是纯粹的宣传,并不是空对空,那些一直没有中断的民间来往很清楚中国这几年发生的变化,特别是中国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让外蒙人、苏联人乍舌不已、羡慕不已,自己种地自己吃,自己牧羊自己卖,多好啊,更别提牛羊那么高的收购价了,一只羊卖出去就可以买好几身衣裳,可以买好包精盐,可以买好多茶叶……
他们不但惊讶中国的制度变化,更羡慕中国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货架上的货物摆得满满的,顾客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你买得越多商店的人员越喜欢、越客气,而不是如他们那边那样,首先得排长长的队,好不容易轮得自己了,还不许买这个不许买那个,就算找到了自己能够购买的,数量也只能按限定的来。而且很多商品的质量根本没法跟中国的相比,外观也不漂亮,粗丑大是苏联产品的特点,外蒙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这个特点,全没有中国商品的精巧。
以前无论是苏联人还是外蒙人,在中国面前都是有巨大优越感的,年景好的时候还能拿出一些食物和旧的衣服救济在中国的亲戚、朋友,可是现在反过来了,中国的那些亲友可以救济他们了。中国送的很多东西,在他们看来很新奇,什么电子液晶手表、随身听、牛仔裤、掌上游戏机……
改革开放只有几年,但中国的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很多苏联人、外蒙人一边羡慕和嫉妒,一边期待自己国家也能这么变化,同时不少人内心不可避免地产生愿意去中国生活,愿意成为中国人的想法。特别是那些早些年受苏联克格勃鼓动从中国逃出去的中国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国,想重新成为中国人,他们使出全身解数到底打听,到处寻找门道,以实现恢复中国人身份。
让这些人惊喜而激动的是,他们中间的个别人还真的成了幸运儿,不但恢复了中国国籍,还获得了一笔在他们看来非常巨大的安家费,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他们的得意和自豪完全能从他们脸上看得到。
与前世中国不容许改变了国籍的人恢复中国国籍不同,这一世的中国有选择性地同意了某些人的请求,特别是某些不断来往于苏联、中国的人,这些人不断将中国消息带向苏联,通过他们将中国宣传得比天堂还好,引起他周边无数的亲戚、朋友、熟人心痒难抑,一个个都想去中国看看。
就是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就是在最高首长内心不为人知的想法下,正在奔波的郭拙诚接到了一纸调令。
这纸调令不但让郭拙诚有点懵了,琼海行政公署的同事们也懵了,甚至连粤东省的领导也懵了:这是什么意思?怎么在这关键时刻将他给调走了?他才是最适合担任琼海省第一任省委书记的啊,即使不担任省委书记,也应该让他担任省长啊。
其他人调过去或者将琼海行政公署另外的领导提拔上来,能稳住局势吗?
(感谢人间有梦、新生活开始、kel、漠孤烟、y228、wangk123的打赏,感谢夏(⊙o⊙)殇的月票,感谢各位的支持)
第1283章总理的敲打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省份,新担任党政一把手的人得有多少工作要做啊,有多少麻烦事情等待他去解决啊!
没有一个对琼海岛情况非常熟悉的,没有一个非常有威信的领导,琼海省的工作怎么可能顺利呢?特别是现在琼海省正忙于基础设施建设,正忙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对郭拙诚而言是正常的工作,可对新提拔或调动到这个位置担任一把手的领导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就算他有三头六臂也未必能让工作顺利,能让工程项目不受一点影响。
中央领导到底是在演什么戏?
有人不由自己想起了郭拙诚自从军队转入地方后的履职经历,心里很为郭拙诚抱不平,发现他每次不是去情况复杂的单位就是去贫穷的地方或者局势混乱的环境,每次他都开创出了新的局面,每次做出成绩了,本该可以好好享受成功的时候,他就调走了,又到一个新的岗位打天下。
上级领导干脆将他作为一个救火队员在使用,使他永远没有享清福的时候。
这些人未必就真心是知心朋友,他们都是感姓而为,如果郭拙诚真的在新成立的琼海省担任省委书记或省长,他们也许就会从内心产生反对,会以很多理由来说郭拙诚不适合担任如此高的职位,比如说他年轻、说他没有资历、他的能力还需要再观察、还需要更多的基层锻炼等等。
如果通俗一点就是:人总是同情弱者。
收到调令,郭拙诚第一时间就放下手里的工作进京,他这么急急忙忙进京不是为了争夺省长、省委书记的职位,他知道只要中央已经决定了,连调令都发出来了,这个事实就不能改变,也不容改变,他只能哀叹一声之后接受这个现实。其实这个调令也不差,自己从副部级提升一级就是正部级了,只不过不是地方政斧一方诸侯而已,手里的实权确实是小了很多,但级别还是不错了,掌管的事务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央领导非常看重这一块,特别是最高首长对这个部门充满了厚望,自己还要求什么呢?
官场上当官,不就是希望有上面的领导看着你、看重你吗?上面的领导看到远比下面的群众拥护要重要得多。
他之所以急于进京,是因为他要向中央建议谁来接替他。虽然他知道中央肯定已经确定了人选,而且肯定确定的人选是他心目中满意的,或者基本满意的,至少中央领导心里是这么认为的,否则的话中央领导多少会征求他的意见,会和他讨论哪一个人去琼海省担任一把手最好。
当然也不排除中央领导快刀斩乱麻,为了防止各方伸手,就由最高首长拍板定案了。要知道现在都知道琼海岛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地区,郭拙诚已经在那里打好了坚实的基层,新的领导过去只要不瞎搞,不乱指挥,熬过前面一段适应期,琼海岛的经济就会继续朝前,在全国各省的排名将会一步步靠前,政绩就会不断地出现。谁都想来摘这个桃子,谁都想培养自己的亲信。
郭拙诚先去虞罡秋的办公室找虞罡秋了解情况,同时向他表态听从和支持组织的决定。郭拙诚将主管的单位——对外大型项目合作协调办公室——就属于国家计委下属的部门,受虞罡秋副总理的直接领导,他来京城自然要先拜访这个已经变为自己直接上司的老首长,要听取他的指示。
看到郭拙诚风尘仆仆地进来,迎出来的虞罡秋握着他的手道:“小郭,没想到吧?心里有什么想法没有?”
郭拙诚微笑道:“说完全没有想法,那是自欺欺人,可是要说有多大的想法,多么地不愿意,就有点矫情。你也知道,我已经习惯了,组织上能够安排我的工作,能够有位置让我坐,我就已经很高兴了,很知足了。”
“请坐吧。”虞罡秋没有接着郭拙诚话说,而是感叹道,“这时间过得真是快啊,一下子就是快夏天了。”
郭拙诚看着虞罡秋,说道:“虞副总理,你这开场白是啥意思,是针对自己的境遇还是针对工作?”
虞罡秋哈哈大笑道:“你小子,这话是该你问的吗?你说我老虞呆在这个位置了还会感叹自己的境遇?你以为都像你一样是官迷?你说我这么一个残疾老头,年纪又这么老了,还能升到哪里?你就是胆子再大,也不能把我往上摆吧?”
郭拙诚只好陪着笑了几声:现在最高首长对外的职务也仅仅是国务院总理,虞罡秋已经是副总理了,如果要上升的话就是当总理,那不就得让最高首长下来?无论是从威望还是功勋或者是能力,虞罡秋虽然是人之人杰,但与最高首长相比还是低了一个层次。完全可以说,虞罡秋是没有机会再上升了。
虞罡秋真诚地说道:“现在中央有关领导人退休制度已经出台,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样将按照这个制度退下去,把岗位留给更年轻的同志。如果说以前我还有点怀疑年轻的同志能否有资格、有能力领导我国这个大国迈步向前,那么看到你之后,我这个疑虑已经完全打消。我们这些人也该放手,也该回家享受自己的天伦之乐了。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很容易产生两种思想,一种是恋权,直到老了也没有看透权力的本质,临死也不想放弃手中的权力,一直希望能享受那种大权在握的感受。另一种人则是认清形势,知道贪权是一种毒药,害人又害己,能够主动放手。
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的老人都主动放权,不能奢望大家都高风亮节,但是,我们可以从制度上来逼迫这些不想放权的人,用制度来断绝他们的念想。让他们在中年的时候,或者说在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就明白,职位到了一定的程度,年龄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得下。
不管你过去的功劳有多大,职位有多高,也不管你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过多大的贡献,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功劳国家和人民给了你回报。我们只考虑今后,考虑到你一直工作下去的话,会不会因为年纪太大而思维迟钝、思想固化,会不会因为你呆在主要领导岗位而形成自己的集团、自己的帮派,这对国家的发展是不利的,对干部的团结是不利,发展到极端情况,我们有可能亡党亡国。与其冒这么大的风险,我们不如重新选择一个新人来当领导,选一个大家信任的即使能力差一点的也行。
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比其他人永远聪明、聪明无数倍的人,地球少了谁并不会不会运转,同样国家少了某一个人当领导就一定会衰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一个人身上,这么做几乎就是帮助他独裁,就是公器私用培养个人势力。
我们希望我们以身作则加上政策的约束能够开创一个干部制度的新局面,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惯例。”
说到这里,虞罡秋看着郭拙诚问道:“小郭,你说我们这个惯例能形成吗?”
精明的郭拙诚听虞罡秋长篇大论时心里就明白他的意思:这即使组织上找自己谈话,也是长辈对一个晚辈的希望和期许,更是以最高首长、虞罡秋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年轻一代的希望。他们希望年轻的一代不但要担负起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还要年轻的一代形成一套优秀的、可以流传下去的先进制度,特别是人事干部制度。
看到虞罡秋看着自己,郭拙诚也认真地说道:“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干部能上能下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阻挡这个历史潮流。你们老一辈革命家已经在这里做出了表率,我相信年轻一代领导人更会努力遵守。任何人将没有权力也没有机会长久地霸占领导岗位。我会因此而做出自己的努力,不但自己保证做到,还要督促其他人一起做到。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必须在规定的年限里离开,这一条不容妥协也不能更改。正如你刚才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
对于郭拙诚的表态,虞罡秋很是欣慰,虽然一个人的表态未必就表示今后就是这样,“周公恐惧流言曰,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但有了一个完美的开头总比开始就遇到阻力好。更何况他们这些老人还会观看一段时间,会将一些破坏制度的人慢慢清除,会利用政策、法律和舆论来为培养进步的、正确的力量。
他高兴地说道:“有你这个表态我们就放心了。刚才你说完全没有想法,那是自欺欺人,可是要说有多大的想法,多么地不愿意,就有点矫情。这话很诚实,你确实有不满意的理由,但你确实也有满意的理由。”
(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未完待续。
第1284章接任者的难题
虞罡秋副总理继续说道:“虽然你不能在琼海岛那里当省长、当省委书记,不能由你自己亲自带着全岛人民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中央会考虑到琼海岛的重要性,更会考虑到相关政策的连续性。文學馆在人事安排上,我们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琼海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因此,你不用担心太多,你之前制订的工作计划、近远期目标、经济政策等不会有人去改变。可以说,你的意图已经被人深刻理会,琼海岛将会比以前更加快速、轻松地往前走。”
郭拙诚点了点头,内心却不以为然。
他心里也知道中央绝对不会希望琼海岛的经济停滞不前,但这种事愿望是愿望,实际情况往往相反,人走茶凉的事情并不是个案。无论如何前任的政策在后任手里都会进行或多或少的改变,否则的话就体现不出现任存在的价值,人家辛辛苦苦地工作,结果一直生活在前任的阴影下,他们当然不干。
树要争张皮,人要争一张脸,如果在一个岗位上没有自己任何特色,如何能获得老百姓的口碑,如何能得到上级的重视,如何能有出头之日。这就是前世很多城市之所以出现很多老百姓都迷惑不解的怪事的原因。
比如最明显的就是城市道路建设,这个市长来把路挖开建一次,下一个市长来了又把路挖开再建一次,过不了多久新的市长来了,又重新挖路。有人戏称还不如给马路装一个拉链,谁当市长谁拉开一下。
人人都知道这是瞎折腾,作为城市主干道再差也不会差到坚持重新修建,有的才修建两年三年,一切设施都是新的。连人行道两边的树木都还才成活,可这些当领导的就是要挖开、要重修、要重新栽种新的树苗。
因为他们要尽可能地剔除上任的影响力,尽量将自己的个性、特点、政绩展露出来,让市民不再言必称前任,让市民嘴里念叨的是他这位在职者,即使他们嘴里时常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讥讽也行,总比一句不提好。
郭拙诚知道自己在琼海岛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自己的名声或影响力已经辐射到琼海岛的方方面面,完全可以说达到了人们谈起琼海岛的领导。谈起琼海岛的发展,都言必说到郭拙诚的地步,更为主要的是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官场,都是说郭拙诚的好,都是念叨这几年他在琼海岛做出的成绩。念叨琼海岛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情况不但在民间,就是在官场也是这样,说他好的远远多余说他不好的,这就很难得了,因为一个人主政的话很多时候在获得民心的同时会丧失“官心”,一般是以惩处贪官恶吏树立包青天的形象来获得民心,或者以勤政清廉、俯下身子与民同乐、以身作则同甘共苦来获得民心。这些行为在获得民心的同时,显然会得罪一些官员,可以说是踩着某些官员的身体往上爬的。
可是,郭拙诚却不是这样的。他获得民心的手段是大力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快速地发家致富,放开政策的条条框框,帮助老百姓赚钱。帮助老百姓出口水果、农产品、手工艺品。而他对官员也不苛刻,不但没有举起屠刀大砍官员的脑袋。也没有大面积摘去某些人的乌纱帽,即使是与他作对的熊慧忠、关应杰,他都网开一面,开始的时候给了他们一些警告,但等他们改正了错误后,就马上赋予重任。
其他干部的利益也没有剥夺,没有做什么阻碍人家升官的路,该升的都升了。除了仕途,郭拙诚更是没有要求他们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没有要他们熬苦日子,甚至都没有参考其他地方的干部薪酬水平,而是随着琼海岛的经济发展,随着老百姓的收入提高,干部的工资也是同步增加,他们的收入多到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他们的工资收入是内地同级官员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几倍,他们一个个过得扬眉吐气,在同行面前倍感自豪,一个个对郭拙诚佩服得五体投地感激莫名。
客观地讲,郭拙诚之所以能够在琼海岛大收民心和官心,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占了琼海岛以前太穷的便宜。老百姓从几乎赤贫的状态一下变为被内地的老百姓还有钱,只要稍微进行前后对比,与周围进行对比,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让他们有幸福感、自豪感。以前越穷,反差就越大,成绩就更加彰显。
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琼海岛要升格为省,琼海岛与内地完全不同,内地的官员是人满为患,在位没有犯错误的官员不想退,而那些以前被错误批判的,被打倒的,以及那些被落实政策的臭老九、牛鬼蛇神又必须安排,以至于一把手们为了安排这些人而焦头烂额,得罪了不少人,无法收获官心。可郭拙诚却没有这些麻烦,他手里的官员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试想想一个地市级公署升格为省,需要增加多少衙门多少官吏,而一个县处级部门要升格为地市又该增加多少官员,而一个镇要升格为县,增加的官员又是多少。
虽然上级明令禁止地方借升格的时候突击升官、禁止突击提拔官员,但是要把各个衙门的架子搭起来,还是需要很多官员的,足够郭拙诚在里面腾挪。只要有能力,道德水准还行,这些干部都会被重用,被安排到比较重要的位置,因为琼海岛的事情实在太多,需要太多的人做事。
郭拙诚有这么好的条件,而别人则未必有。特别是他的接任者在了解了面前的一切后,肯定会欲哭无泪,如果他有雄心有想法的话。
因为他想做出一番让老百姓让上级领导刮目相看的政绩实在太难太难了,可以说根本不可能。仅仅是完成郭拙诚现有计划、现有建设、现有项目都非常困难,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哪里还有精力和能力创造出新的项目新的政绩来?
不说中央不容许他另起灶炉搞与郭拙诚完全不同的一套,就是容许他搞,他也不敢啊,现在各个大型项目都如日中天,各个大型项目都举足轻重,根本不能停,更不能关闭这批另搞一批,如果这么做,自己就是自寻死路。
可以说,郭拙诚的接任者无论是在经济建设上还是在官员的待遇上根本不能与郭拙诚相提并论,他能保住现有的成绩就算很不错了,甭想让大家再有过去的惊喜,多年以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依然是郭拙诚而不是他或者他后面的接任者。
对于郭拙诚,这些接任者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他们唯一要做的,或者说他们应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惹老百姓和干部们骂娘就可以了。
当然,这是别人的心态,这是没有坐到琼海省省长、省委书记这个位置上的人的想法,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他就不可能这么想了,他一定不会以不惹别人骂为目标,而是会想方设法突出自己,会力争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盖下自己的印迹,会为此制订很多的政策、方针和办法,会绞尽脑汁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这样一来,郭拙诚就不得不担心自己的那些计划会不会因此而改变、中断,琼海岛会不会因此而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会不会回到前世那种除了办了“汽车走私”和“房地产泡沫”两件所谓的大事后就是一直默默无闻?
似乎一眼就看出郭拙诚心里在想什么,虞罡秋笑道:“怎么,还是不放心?”
郭拙诚笑了笑,说道:“也不是完全不放心,只是我真的很想将琼海岛打造成一个不同的区域,能够让人一想起那里就想起山清水秀、科技之都、购物天堂、休闲圣地。”
虞罡秋看着郭拙诚,说道:“你这十六个字可不简单啊,要真实现了不仅是琼海人民的福音也是全国人民的福音。你说,我们组织上找你的接任者进行谈话时,是不是首先跟他强调必须萧规曹随?不能更改一点点也不能越雷池一步?”
郭拙诚开始准备点头,但听了最后一句话,连忙把脑袋止住了,有点惊讶地看着虞罡秋。
虞罡秋果然冷笑道:“小郭,你这是把你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你这是不相信其他同志。你真以为琼海岛离开了你就不能发展不能生存?你这段时间不也是到处奔波,到处跑,从岛内跑到岛外,从国内跑到国外,忙了本职工作忙自己的事业,精力分散不是一点半点吧,可琼海岛还不是一样在前进,一样在发展?”
郭拙诚有点不服气地说道:“就算我忙于其他工作,但琼海岛的工作我还是没有忘记啊,大方向还是我在把握啊,而且褚绪基同志对我的意图很了解,他是认真地按照我的思路在操作,他并没有也不需要显示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不会强求做出自己的政绩。”
(感谢漠孤烟、kel的打赏,感谢lc311、十万里长城、新生活开始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
第1285章最高首长的直言
郭拙诚解释道:“因为他知道我们是一个集体,我们是一个整体,我有成绩就等于他有成绩。他知道如果别人不会忘记我,那也不会忘记他。”
虞罡秋不怒反笑,说道:“你啊你,功利心也太重了,还明目张胆地在我这里说出来。”
郭拙诚笑了笑,没有辩解。
虞罡秋摇了摇头,说道:“我跟你的谈话谈完了,工作上的事情等你在琼海岛交接完了来这里上班时再说。”
郭拙诚见虞罡秋没有谈自己接任者的事,心里有点点奇怪,但也没有追问,他告别虞罡秋就前往最高首长的办公室。
因为是事先就申请了的,所以他乘坐汽车来到最高首长办公室所在的小院时,最高首长的秘书就很快就郭拙诚带到了会客室。
等了大约半个小时,最高首长就让秘书通知他进去。
最高首长一如既往地和蔼,等郭拙诚坐下后,微笑着问道:“我想你不是来感激组织安排的吧?想必你也不敢跟组织讨价还价,赖在琼海岛不想走。这么匆匆过来肯定是想推荐你的接任者,是不是?”
郭拙诚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我主要是担心我这么中途离开的话,一些工作……”
最高首长摇手道:“我知道,也理解。不过,这次你没有什么推荐的权力,我这次就全权做主了,你想反对也没有用。”
郭拙诚失望地哦了一声,低下了头。
最高首长微笑道:“你知道虞副总理为什么不跟你谈人事问题吗?因为他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做主,连参与讨论的机会我都没有给他。他压根是什么都不知道,想谈一点什么都谈不了,所以他只好沉默是金了。”
郭拙诚有点异样地抬头看着最高首长,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官场上无论是谁都很少说自己大权独揽的,就是真的是自己一个人决定的,也会说经过组织的郑重考虑,经过同志们的充分酝酿,都要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开通、非常民主、非常听取下面人的意见,很少有这种说自己一手拍板的。
最高首长笑了笑,说道:“特殊的情况只能特殊处理的。你和别人比是特殊的,特殊到有些事情不能跟别人说。你的工作也是特殊的,同样特殊到不能按常态在众多人之间讨论。对于你的工作安排。我只要统一大家的思想,那就是你该不该肩负更多的工作,组织上能不能给你加上更重的担子。如果大家都反对给你加担子,反对让你晋升,那我是无能为力。只能让你继续在基层工作。如果大家同意你晋升,同意给你加担子,那我就做主提拔你。至于安排什么具体的工作,安排哪些人接任你的工作,就得由我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决定了,我也只能背着别人说我大权独揽的名声来处理你的事情。”
郭拙诚明白了前因后果,正要说一声谢谢。
最高首长说道:“你也不要谢我。你有这个能力就应该上到这个职位。只要你自己没有翘尾巴,没有自认为自己是神仙佛祖就行。这么做对你个人有好处,对我们组织对我们国家也有好处,你用着感谢。
对于琼海岛的人事安排。我计划由现在粤东省的省委书记洪洋同志去琼海省担任省委书记,由鲁河省的冯振豪常务副省长到琼海省担任省长。而你的那个得力帮手褚绪基同志担任第一副省长。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我不管,由中组部的同志去处理。你认为如何?不过,你的意见可以说。但我不保证会听你的。”
郭拙诚惊讶地问道:“让粤东省的省委书记去琼海省担任省委书记?……,他……他会愿意吗?”
最高首长微笑道:“平级调动有什么不愿意的?你不是吹嘘你的琼海岛很好吗?经济发展很不错吗?他怎么不能去?难道你在那里玩了一个大陷阱在等着他?”
郭拙诚连忙摇头道:“我怎么可能挖了大陷阱呢?我就是想挖。时间也来不及啊,你们的调令下得这么突然,这么快。”
最高首长乐了,笑问道:“敢情你小娃娃还真想挖陷阱?”
郭拙诚说道:“可琼海岛的情况可比挖了陷阱还坑人啊。洪洋同志是老领导了,对粤东省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粤东省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几分省份之一,具有深远的目光、具有前瞻性的思维,领导一个粤东省已经绰绰有余,国家也非常需要这种有魄力有想法有能力的领导,却组织现在将他调动到他曾经领导的一个小地区去,虽然是平级调动,但怎么看怎么都是贬谪,他自己也许没有意见,但别人会怎么看他,琼海省的干部会怎么看他,这对他在琼海省开展工作不利啊。这是其一。”
郭拙诚听顿了一下,看着笑呵呵却不说话的最高首长,又说道:“其二,现在琼海岛发展形势很好,发展的势头也很好,但所有的人都知道琼海岛的政策、方针、计划最好能保持现在的状态,这条大船不但好轻易掉头而是也不能掉头,否则的话琼海岛的经济肯定会受影响,那些正在进行的大项目肯定会出现波折,一旦出现波折,就会减少老百姓的收入,就会减少干部职工的收入。
老百姓也好干部也好,都会把问题归到他的身上,说他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可他作为一个老省委书记,一个老领导,总不能不展示自己,总不能让人说他比昔日的手下表现还不如,一个省委书记的本事比我一个公署主任的本事还不如,这让洪洋同志情以何堪?
可以说,洪洋同志过去工作的话会很憋屈,做好了人们会说是因为他机会好,因为我给他大好了基础,是理所当然的,就是一尊不说话不做事的菩萨过去也能做好。可一旦没有做好,或者仅仅保持琼海岛正常发展,人家就会说他太没有用了,太没本事了,这种比一个地区一把手还不如的人怎么就担任省委书记那么高的职位呢?
虽然洪洋同志是老同志,老革命,能够忍辱负重,不在乎名分,也不计较个人得失,但这么做对他本人是不公平,对我们组织的威信也是有损害的。虽然您刚才已经给我打了预防针,不接受我的建议,但我还是希望组织能郑重考虑,建议不要调这么德高望重的同志过去,不说琼海岛的同事,就连我也有太大的压力。”
最高首长哈哈大笑起来,问道:“小娃娃,你有什么压力?担心他改变你的规矩,你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郭拙诚苦笑道:“您这话虽然说的糙,但理是这个理。让一个完全可以领导一个大省、强省快步前进的领导去小小的琼海省,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嘛。”
“哦,你还很文雅嘛,说我的话糙。”最高首长开了一句话玩笑,然后问道,“你对洪洋同志担任琼海省的省委书记有意见,对冯振豪同志担任琼海省的省长有意见没有?”
郭拙诚摇了摇头,说道:“我对冯振豪同志不了解,但既然组织上考虑让他去,我想组织上肯定有理由。我对此不发表任何意见。”
最高首长反问道:“你真的跟他不熟?可我怎么听说你郭拙诚曾经帮过冯家大忙。听说他那个在农村生的儿子还是你帮他找到的?”
郭拙诚从最高首长的话里听出了什么,而且他还用“冯家”来代替冯振豪,作为一个久在高位的人肯定不会随便乱说,对“家”和“个人”都特别敏感,这里面肯定暗示了一些东西。虽然他很快就想明白了,这是最高首长在帮助他,在为他拢络一班人,但这种话可不是能说出口的,这种事根本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稳住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认真回答道:“他儿子不是我帮他找到的。只是当时他儿子在乡下过的很不好,还受一些乡村野老的讥讽指责,受一些家伙的欺负,我看不过眼就稍微帮了他母子一下,让他们的情况得到了一些改善。其实我也根本没有做什么,是冯家客气,对我感谢了几次,让我都不好意思了。”
郭拙诚话里也说到了“冯家”,以表示自己明白了最高首长的苦心,同时还将实际情况说了,让最高首长自己去权衡。
最高首长听了郭拙诚的话,知道这个小年轻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就问道:“你为什么就不反对冯振豪过去?”
郭拙诚说道:“冯振豪同志现在是常委副省长,调到琼海省当省长,不管怎么说也是升了半级。而且他还年轻,今后有的是机会,这次升迁对他而言可是好事不是坏事,就算在名声上委屈一点也没有关系。”
最高首长用手指指着郭拙诚说道:“小娃娃,你真是嘴上说一套心里想的又是一套。你不断说什么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要建立完善的干部提拔晋升机制,要做到能上也能下,现在洪洋同志只是平级调动,你就露出了本性。你这不也是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搞法吗?”
(感谢各位的支持)
第1286章省委书记的感激
虽然内心被最高领导说中了,但郭拙诚还是说道:“这对洪洋同志确实不太公平嘛。”
对于郭拙诚的话,最高首长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他心里对郭拙诚没有一点生气,不管怎么说郭拙诚的话都是从工作考虑的,并没有什么私心,也没有推荐自己的人上来,至少没有坚持让褚绪基争取更高的位置。
郭拙诚其实也想为褚绪基争取更高的位置,这个前世担任过总理的人有足够的能力来当琼海省的一把手、二把手,但他没有为这个搭档、朋友争取,不是因为嫉妒,也不是想故意磨难他,而是因为他还没有资历。
说干部能上能下,或者说什么能者上庸者下,都是有前提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朝代都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得让你信服,而要让人信服就必须有让人无话可说的资历,否则的话谁会信服你?
褚绪基与郭拙诚相比,虽然褚绪基在琼海岛做的工作远比郭拙诚多,远比郭拙诚做的细致做的更具体,其工作能力特别是做具体事务的能力要超过郭拙诚,但因为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郭拙诚的手下,都是秉承郭拙诚的旨意做的,拿主意的都是郭拙诚,褚绪基只是一个执行者,所以人们还是把主要功劳放在郭拙诚身上,并不认为他有能力独自一人领导琼海岛的发展。
郭拙诚可以破格提拔可以越级晋升,也许别人没意见,但褚绪基要越级就有点困难了。很多人认为他不够格。因为他还没有表现他自己独特的能力。
而且褚绪基目前的职务是公署副主任。也就是副厅级。这次琼海行政公署升格,他随之晋升一级是可以的,升级为厅级,但再往上升就有点困难了。现在最高首长说将其升为第一副省长,虽然没有明说是常务副省长,但按照中国官场惯例,第一副省长显然就是常委副省长。其级别至少是副部级,虽然只比正厅级高一级。但这一级是很多人一辈子都难以跨越的。
组织上已经给他连提了两级,郭拙诚再说出让褚绪基当省长什么的就太过分了。
所以他不但没有提褚绪基接管琼海省的事,连心里都没有这个想法。
接下来两人又让记录人员离开秘密地交谈有关与苏联合作大项目的事情,最高首长询问了郭拙诚一些方法和大体方向,最高首长自己也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要求。
两人一共交谈了约两个小时,郭拙诚就告辞离开。他现在还没有与粤东省省委组织部交接工作,也没有与琼海行政公署交接工作,他依然是琼海行政公署的人,还要为琼海行政公署工作,也就是继续为琼海行政公署升格奔波。
等他从京城离开。乘飞机回到粤东省五羊市,前往省政府进行工作汇报。
汇报完正准备离开。省委办公厅一位副秘书长找到郭拙诚,说是省委书记洪洋找郭拙诚谈话。
郭拙诚没有任何惊讶,跟着这位副秘书长前往洪洋的办公室。刚刚到达洪洋办公室那一层,洪洋的秘书就已经等在电梯门口迎接他们两人。
而秘书提前去敲门后,洪洋也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办公桌后站起来,动作稳健地走向门口迎接郭拙诚。
“郭拙诚同志,欢迎你。”洪洋紧紧握着郭拙诚的手说道,脸上流露出感激的神色。
郭拙诚想不到对方如此热情,不说自己现在还是他的手下,就算几天之后自己到京城当了那个协调主任,级别也是平级,根本没有必要一副这样的神情啊。
不说是郭拙诚,就是那个副秘书长和洪洋的秘书,都觉得今天洪洋是不是有点激动了,是不是太舍不得郭拙诚离开了。他们倒是没有想洪洋这是巴结郭拙诚,即使郭拙诚真的是部长,与洪洋是同一个级别,但省委书记的权力却大得多。天子脚下的部长远不是一个省的一把手对手,省里一把手大权在握,呼风唤雨挥斥方遒,一个部长哪里有这么威风?
握完手,洪洋一边领着郭拙诚往会客区走,一 (精彩小说推荐:
)
( 功高权重 http://www.xshubao22.com/3/38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