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我们理会的。”李光补充道:“富林他们干这个,比我和大鹏还专业呢,误不了公司业务的。”
陈为民也是上部戏的合作伙伴,刚加入公司,与大家倒也不生疏。
秦天柱有些歉然道:“陈大哥,我这几天一直在构思新剧本,你加盟我们梅花,我还没来得及欢迎你呢!”
陈为民摆摆手,无所谓道:“大家也是熟人了,无须这么客套。说起来,《恰》剧拍摄结束的时候,我就有加盟梅花的想法了。只是当时你们梅花公司卖剧不顺利,我也不好进来给你们增加负担。”
秦天柱笑道:“呵呵,那时真是穷的厉害,你要是当时选择加盟,我还真担心怎么养活你呢?”
大家聚在秦天柱的办公室里,各自拿了张椅子落座。
金光华建议道:“既然是讨论剧本,我们把蒋伟也叫过来吧,他是北影导演系副教授,算得上是专家了。”
秦天柱也觉得有道理,专家的意见,可能更有针对性,“好的,周大哥要是有空的话,让他一起过来吧。”
蒋伟与周嘉朋过来后,秦天柱把自己写的剧情大纲给在座的每人发了一份。
因为只是剧情大纲,并不是详细的剧本内容。几页纸的内容,大家一会儿工夫就看完了。
“大家觉得这个剧本这么样?”
秦天柱觉得,这有点像美国政府就某个议案接受参议院质询。他把这么多人招过来,就是希望在座各人能够对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提出异议,帮助自己查漏补缺。
这毕竟是他的半原创作品,秦天柱的信心不像上一部那样足。
“好!”
赫兰鹏大喝一声,在原本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突兀。见其他人都转过头来看他,赫兰鹏有点尴尬。
怕大家误会自己是想急着拍秦天柱马屁,他解释道:“是很好嘛,我看到这个标题就很好。一般来说,都是情人或者外遇的诱惑比较正常。妻子的诱惑,大家一听就很好奇,都是自己的枕边人了,妻子还有什么好诱惑的,观众有了好奇,就有了看的欲望。”
李光点点头,表示认同:“看了秦少的情节设定,妻子被自己丈夫抛弃后,没有自暴自弃,重新振作并努力提高自己,换个身份去诱惑自己的丈夫,很棒的创意。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有一种报了仇的畅快感。”
金光华的意见也是看好此剧,“从本质上说,这还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只要剧情丰满,这种类型的剧集从来不用担心收视的。”
蒋伟看完资料后,拿下眼镜,按摩了一下自己发涩的眼睛,说道:“好的方面,大家都说了,我就不多言。我来说说我的几个疑问。
第一个问题,小柱,你的剧情设定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一个完整的剧本,光靠出色的情节还不行,还需要有丰满的细节。我们电视剧就是与观众手中的遥控器做斗争,没有扎实的细节描写,哪怕情节再好,也是留不住观众的。
我看了你写的几个剧本要点,在你的剧本中,要有都市情感的描写,要有职场奋斗的描写,还要穿插有幽默的桥段。要求很多,这就是一篇做了严格限定的命题作文了,对答题者的要求甚高,需要有相当的生活阅历!”
他说完看了看秦天柱,显然,他对秦天柱是否有能力按要求丰满细节表示怀疑。他当然知道,秦天柱编导过《恰同学少年》,才华过人。但那毕竟是学校的故事,他有相应的生活阅历。而这个需要都市情感和职场方面的描写,他一个初中生行吗?蒋伟表示怀疑。
秦天柱也暗叫厉害,一下就直指问题核心,细节!的确,要不是自己有足够的桥段素材,他自己自然是没能力去完善这些细节的。
“蒋教授说得有理,这方面我也不好打包票。具体的细节我会参考些资料,以自己编写为主,最后能出来什么效果,只能到时再看!”
《妻子的诱惑》有一百多集,《丑女无敌》也有四季长的篇幅,他觉得从中选择些素材填充到30多集的剧中,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既然你有信心,我也不好多说什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剧中的第三段落,女主人公成功诱惑男主人公后,又与男主人公牵扯不清,这是否会与观众的情绪相抵触?要知道,你的整个情节设定,就是让观众有一种报了仇般的畅快感。”
秦天柱解释道:“在女主人公诱惑男主角成功的前期,自然是不会给男主角好脸色的,这方面会让观众把憋屈的情绪释放充分。直到被男主角一番真诚的追求过后,女主角才会陷入感情的漩涡。”
秦天柱这样解释,蒋伟也点点头,表示同意。
周嘉朋道:“小柱,你的人物设定中,四个主人公都不是坏人,各有特点,我知道你是出于公司能更多的造星方面的考虑。可是我有一个疑虑,你的女一女二以及男二都没什么问题,都是讨喜的角色。唯独这个男一,一个不好,就是一个现代陈世美的形象,这恐怕与你的愿望相背离啊?”
秦天柱也承认有这方面的危险,不过他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从剧情上来说,我是做了些防范的。首先,男主角抛弃女主,有客观原因,主要是出于母亲的逼婚,心里有了逆反情绪,另一方面,女主也不符合他心中原来的择偶标准,所以才有两人婚姻的矛盾。另外,男主性格,虽然有些风流不羁,但本质上是个善良的人,属于那种……”
一时间,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他干脆说道:“就是那种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类型。当然,这对男一号扮演者的个人魅力以及演技方面有不小的要求。”
所幸,在演员的选择方面,他倒是不用发愁,虽然找的会是新人,但秦天柱自信自己找的男一号会符合要求。
自己记忆中的内地演艺圈,男星的机会说不上有多好,国内艺术类的高校又是多如牛毛,人才过剩。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依然能够脱颖而出的男演员,秦天柱觉得,他们无论在演技,个人魅力,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面都是佼佼者。应付这类角色应该可以胜任。
大家对秦天柱的解释都表示满意。
看大家没什么疑义了,秦天柱又补充了自己的一点创作动机:“这部剧,既是一部都市情感剧,也是一部都市时装剧,要能够呈现给观众一种都市化的生活。
大家知道,一部好剧,需要与当前社会现实互相呼应,要能反应社会上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我们国家改开后,现代化建设步伐很快。现代化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工业化一直在进行,城市化热潮现在是初见端倪。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有意启动房地产市场的内需,这就是城市化浪潮开始的一个标志。
经过近二十年的经济建设,我们国家的百姓解决了温饱后,都有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什么。我觉得是以房子,车子,时尚为代表的一种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向往。
恢复高考后,我们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会有一个井喷。这些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但都不会愿意回到农村,他们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憧憬。这种生活是什么呢?也是城市化的生活,是车子、房子,是光鲜时尚的穿着,是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当前的社会阶段,虽然城市化水平依然还不高,但对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大家都会有一种普遍的向往和憧憬。
我们《妻子的诱惑》这部剧,就要对社会上大量群众的这种情感诉求有所呼应,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展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女主人公从一个农村女孩成为一个都市独立女性的奋斗史,实际上也是我们国家的广大农民进城史的一个缩影。”
听了秦天柱的分析,大家觉得这部剧的立意一下子高了不少,不再是一部简单的都市情感剧。
张洪量说出了他的担心:“小柱,听你对这部剧的期望,似乎对这部剧在画面上要求很高啊?”
“这是自然,要满足人们对城市化生活的憧憬,就要求在画面上精致、美轮美奂。尤其是在时尚方面,要能做到引当今中国的潮流之先。”
张洪量迟疑道:“这个恐怕,我能力上有所不足……”
秦天柱安慰道:“张老师你也无需太过担心,时尚方面,我会想办法去请专业的时尚顾问的,你多注意学习就是了。”
时尚顾问?金光华不知道秦天柱想请什么级别的,这对剧组预算是个不小的考验。
“请国内的吗?”
秦天柱摇摇头:“要在时尚方面做到让人眼前一亮,自然是要请最专业的!”
金光华一阵晕乎,果然,预算会是个大麻烦。
第七十八章公司第一个艺人
《妻子的诱惑》剧本的讨论告一段落,大家对秦天柱作品的创作动机和故事梗概等方面都没什么其他意见,剧集最后的效果如何,还要看秦天柱能拿出什么样的剧本出来。
众人散会后,周嘉朋和蒋伟留了下来。
周嘉朋告诉他,邀请宁镜的事情非常顺利。
“她答应的挺痛快的,我以为还要花费一番口舌呢,想不到我们这里一个邀请函过去,她第二天就来电说要看剧本,我们给她发过去一个你写的故事初稿,她看完后,就同意加盟了。”
能顺利邀请到宁镜这样的实力派电影女明星加盟,对《潜伏》的宣传,助益良多,周嘉朋身上的压力也减轻不少。
“《潜伏》的预算计划做出来了吗?”
周嘉朋点点头,答道:“预算是780万,做了超支到1000万元的准备。”
这个预算做得还是比较宽裕的,秦天柱知道《潜伏》2007年拍摄的时候,总投资在1400万左右。与原剧的投资相比,十年左右的时间,物价要相差不少。更何况,2007年的时候,当时的剧中演员都已是成名的明星了,现在的《潜伏》,除了女主角宁镜外,都是些生面孔,仅演员片酬一项,就可减少不小的开支。
导演蒋伟对投资额也很满意,“这个投资额,完成《潜伏》应该问题不大,剧中大量的都是室内戏,外景方面,灵泉本地就可以解决,各方面开销都不大。”
秦天柱问起了工期的问题:“公司给出了三个月的工期,蒋教授认为有困难吗?”
“这我不敢打包票,如果演员之间磨合顺利的话,提前完工都是可能的。”
《潜伏》原剧只用60天就完后了拍摄。秦天柱不敢把工期抠得这么紧,现在剧中的演员,尤其是男主角孙洪雷,刚刚走出中戏的校门不久,他得给演员适应的时间。
说到孙洪雷,秦天柱问周嘉朋:“几个演员什么时候能过来?”
现在已是三月中旬,剧组四月初开机,时间挺紧了,秦天柱希望演员能早点过来,相互熟悉一下。
周嘉朋回道:“也就这几天吧,其中男主角孙洪雷最积极,他已经到了。之前,蒋教授正在面试他呢!”
蒋伟似乎对孙洪雷很满意,笑着道:“小柱,这个演员你选的不错。虽然从学校出来不久,不过看得出来是一块璞玉,这个人在演戏时,有一股气场,能压得住场面。”
男主角人选靠谱,蒋伟对这部戏的信心提升不少,之前对秦天柱不问他意见就选好演员的怨气也没有了。
“这么说,蒋教授同意孙洪雷做男主角了?”
“同意!试镜都可以免了,男主角就是他了!”
既然蒋伟已经同意,秦天柱决定见见孙洪雷。说起来他是自己见到的第一个“明星”,秦天柱也有点追星心理。
梅花公司专门为以后公司的艺人准备了几间训练房,孙洪雷就呆在其中最靠边的一个房间里。他一个人坐在一张椅子上,钻研剧本,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念台词。
他看得很投入,秦天柱进来,他也没发觉。直到走到他眼前,孙洪雷才发觉眼前多了一个人。
“秦导!”
孙洪雷自然是认得眼前人。
眼前的孙洪雷,与秦天柱记忆中的那个明星,面貌相差不大,那双单眼皮小眼睛,令人印象深刻,一头利落的短发,显得整个人很精神。
很有气势的一个男人,秦天柱觉得他很有大哥风范,怪不得日后会赢得众多导演和投资人的青睐。
“孙哥,恭喜你啊,蒋教授对你称赞有加,男主角的位置已经定了是你了!”
“多谢蒋导了,也要多谢秦导,要不是你慧眼相中了我,我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秦天柱看他在研究自己写的《潜伏》剧本,“叫我小柱就可以了,怎么样,对这部剧有兴趣吗?”
“当然有兴趣,剧本写的很棒,剧中的余则成是任何男演员都无法拒绝的角色!”
孙洪雷把手中的剧本放在桌上,接着道:“当然,就算是剧本不怎么样,我也会说很有兴趣的。能够有做电视剧男主角的机会,哪个新人会放过!”
“哈哈哈!”没想到他这么实诚,秦天柱觉得这孙洪雷也是个有意思的人。
“秦少!”孙洪雷没喊他小柱,他觉得和秦天柱还是同辈论交更合适,他和李光等人一样,喊他秦少。
“你指定要我来做男主角,我非常感激,可也非常惶恐,生怕辜负了你的期望。你知道,我毕业后在青年艺术剧院演话剧,在电视圈一点经验也没有,人长得也不好看,我真不知道你看重了我哪点,把这么好的机会给了我。”
是啊,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一部《恰同学少年》让梅花公司在全国小有名声,梅花公司的第二部戏就找上了自己做男主角,整部戏投资800万左右,在当时的国内也是上档次的戏了。现在看到剧本后,又是那样的精彩,听说与自己配戏的女主角是国内著名电影明星宁镜。
怎么这种好事会让自己碰上呢?孙洪雷觉得自己这几天的经历有种不真实感。
秦天柱大致理解他心中的想法,说到底,在这么大的机遇面前,孙洪雷有些不自信了。秦天柱希望他把这种不自信丢掉,他需要给孙洪雷一些鼓励。
“我是听我在京城的朋友说起你的一段往事,才决定选你的。”
1995年5月22日,孙洪雷放弃了在哈尔*滨的一切,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考试。由于没有提前做准备,他被告知只有表演系音乐剧班还有招生名额。音乐剧班对考生的形体要求非常高,看着体重近180斤的孙洪雷,老师说他不可能考上,因为太胖了,孙洪雷说:“我可以减肥。”老师说离考试只有一个月了,你肯定来不及减掉20斤。
孙洪雷就开始跟自己较劲。从那以后,每天早中晚,操场上都可以看见孙红雷穿着减肥裤跑步,一跑就是25圈。一个月过去了,孙洪雷没有吃过一粒粮食,他的体重一下子减了36斤。每天半夜,他还在楼道里练台词,中戏许多学生都叫他“疯子”。当年,有700多人参加音乐剧班补招报名,只有孙洪雷一人被录取。
复述完孙洪雷的这段经历,秦天柱指着他说道:“从这件事中,我看出你做事身上有股子疯狂劲,我很欣赏你身上的这股劲。演戏,就是需要演员投入需要演员疯狂的。”
这算得上孙洪雷一生当中干得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听秦天柱娓娓道来这段经历,他觉得自己身上的自信又回来了。
“没说的,秦少,我一定好好表现!”
“这就对了!”秦天柱拍拍他的手臂:“什么没有电视剧经验,什么长得不好看之类的,都扔到一边去。我拍《恰》剧的时候,从不去想这些困难,干了再说嘛!”
孙洪雷想想也觉得甚是,秦天柱一个初中生都能导出《恰》剧,没道理自己一个科班生演个主角就害怕!
看孙洪雷的自信又回来了,秦天柱和他谈起了签约的事。
“我们梅花公司今年有开展艺人经纪业务的想法,因此,想将你签下作为公司旗下的艺人。”
秦天柱说完把准备好的条款给他看。
整个合同,条条框框很多,都是秦天柱与周嘉朋、金光华三人商量出来的。他们也都没什么经验,国内也没什么成熟的经纪公司供他们参考,一切都靠自己摸索,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
作为公司旗下的艺人。公司会为艺人争取广告代理合约,外面有合适的戏,公司也会帮艺人争取。当然,会抽取适当的佣金。
公司不允许艺人私下接触广告商或到外面接戏。
公司有义务保证旗下艺人每年有适当的演出机会。
如果是公司自己的戏,旗下艺人的片酬要减半处理,并有艺人的优先选择权。
合同期限为五年。
如果提前解约,无论是公司还是艺人都要赔付一定的违约金。
孙洪雷接过秦天柱递过来的合同,仔细浏览起来。
待他看完后,秦天柱比较直白的解释道:“说实话呢,这合同对艺人约束挺多,尤其是合约期限也不短。不过做生意嘛,大家相互利用。在你没成名前,是你利用公司的资源,在你成名后,是公司利用你的名气,也算有来有往吧。”
孙洪雷点点头道:“秦少说的是实在话,我没什么不满意的。梅花公司能在我身上看到利用的价值,荣幸之至,我签!”
事情进展顺利,秦天柱很高兴。
待孙洪雷签完之后,秦天柱扬扬手中的合约,“这是我们梅花公司的第一份艺人合约,孙哥也是我们梅花公司签下的第一个艺人,很有纪念意义,我要把这份合约裱起来!”
听说自己是梅花传媒旗下的第一个艺人,孙洪雷也感觉不错,如果梅花传媒能够发展顺利,自己就是公司元老级艺人了。
第七十九章媒体欠调教
谢书友鬼娃子xx的打赏,今天有点卡文,只有一更了。
————————————————————————————————————
秦天柱办公桌前堆了一叠当天的全国各地报纸,他快速的浏览一遍这些报纸的头版内容,随后又翻到文化艺术版块细细查阅。最后,一声哀叹,颓然倒在办公椅上。
他今天来翻阅这些报纸,主要是因为《潜伏》的宣传问题。
四月初剧组就要开机了,也没见国内哪家媒体对梅花公司的第二部戏有采访的兴趣,这让秦天柱很不得劲。
年前《恰》剧火热的时候,记者赶都赶不走,到处追着他采访。随着官方对媒体采访的约束,以及《恰》剧热潮的渐渐衰退,记者媒体在灵泉几乎绝迹了。
秦天柱心里有点嘀咕,这些媒体记者好没意思,不需要他们的时候拼命追着你采访,需要他们的时候,他又不理你了。
同时他也有点奇怪,自己的梅花公司也算小有名声了,难道媒体对梅花传媒的第二部戏一点兴趣都没有吗?
于是乎,他找来当天的各大报纸,看看这些媒体每天都在关心什么。
这一看之下,秦天柱明白了。这些报刊杂志还真对国内某家公司某部新戏开拍了之类的新闻,没什么兴趣。
他自己归纳了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各省机关报之类的严肃报纸,其文化艺术版块的内容,大多是某某图书推荐选读,某某文艺团体送艺术下乡服务群众,忆某某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一生,某钢琴家在国外勇夺某某奖项为国争光,第x代导演的某某情怀之类的新闻。
总之,都是够文化,够艺术,够主旋律,就是不够娱乐!
还有一类是城市晚报或早报类型的,这类报纸的新闻比较市民化,在文化板块能看到不少娱乐消息,不过都是转载的一些港台明星的消息。
秦天柱有点为《潜伏》的宣传犯愁,他想让观众在开播前就对剧集保持关注,却找不到适当的新闻媒介发布这类的消息。报刊杂志对此类消息没兴趣,现在的电视台,秦天柱也不知道有什么综艺节目会关注国内的娱乐类新闻。
为什么会这样呢?秦天柱自己的分析,是国内目前其实还没有娱乐圈,只有文艺圈,没有明星,只有演员。
因为没有明星,没有娱乐圈,国内媒体的报道就显得有些阳春白雪。只有文化作品问世了,媒体才有兴趣提两句。当然,如果该作品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了,如《恰同学少年》般,媒体也是热衷于跟风报导的。至于某某公司的某部作品开拍之类鸡毛蒜皮的八卦,那是不屑去关心的。
说到底,现在的国内媒体,缺少八卦精神。
秦天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娱乐公司的老板的,既然搞娱乐,自然需要很多八卦媒体来捧'奇‘书‘网‘整。理'提。供'场,可国内现在就没有这种八卦媒体。如果是网络时代就好了,他也不用为电视剧的宣传这么发愁。
或许,自己该想法子,调教调教媒体。
秦天柱一个人想着该怎么调教媒体,没理出什么头绪。他把周嘉朋和金光华两个制片人叫到自己办公室一起商量商量,他们两人负责剧集的宣传工作,或许有更好的思路。
周嘉朋是个老烟鬼,一坐下就点上了一根烟,静静地听秦天柱说起剧集宣传的担忧。
听完后,他提出自己的疑问:“小柱,你的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向社会公众宣传我们的《潜伏》?没这个必要吧?”
“这几天剧组演员都来得差不多了,开机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秦天柱站起身给两人倒了杯开水后,继续说道:“我希望我们的剧集在开播前,在社会上能有足够的关注度,宣传工作就要早点做起来。你们也知道,我们的《恰》剧就是因为开播前没什么关注度,所以起始的收视率很低,等我们的剧集在观众中有了口碑,收视起来的时候,整部剧都播放的差不多了。损失是很大的。”
金光华和周嘉朋两人作为电视剧的制片人,对剧集的宣传工作也是重视的。不过他们俩的宣传工作大多是对电视剧的买主,即电视台的宣传。比如周嘉朋,目前已经联系了朝廷台的韩主任,向他说明了《潜伏》的故事剧情以及制作班底等信息,以方便电视台下单购买。
金光华道:“秦少,我觉得我们只要做好电视台的宣传工作就好了,只要能引起电视台的购买兴趣,对电视观众的宣传,他们自己会安排的,不用我们代劳了吧?”
周嘉朋也是这个观点,觉得向社会公众宣传剧集是电视台的事,不用制作方来越俎代庖。
秦天柱觉得两人的宣传观念有些落伍。在他们的眼里,只要拍好剧,能引起买主的购买兴趣,公司的任务就完成了,这与目前国内同行没什么两样。他觉得自己的梅花传媒应该领先一步,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他对两人严肃地说道:“周大哥,光华,我觉得你们应该树立起一个大宣传观!”
“大宣传观?”
周嘉朋和金光华看他说得认真,也知道他对两人的看法不认同。听他说到大宣传观,两人来了兴趣。
“你们一开始的工作方式,我认为过于小气。在电视剧产业上,你们把集圈定在了一个车间主任的角色,只要完成了电视剧的制作,把剧卖出去了,整个流程就到此结束。而我认为,在电视剧这个产业上,我们担任的应该是项目负责人的角色。从电视剧产品的制作,直到与观众的见面,我们都要负总责,而电视台只是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而已!”
周金两人都没有出声,都在仔细咀嚼秦天柱提出的新概念。
秦天柱继续说他的想法:“明确了我们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那么也就理解了我们的宣传工作要从面向电视台的小宣传,转为面向电视观众的大宣传。只要在开播前,观众对我们的剧集有了相当的关注度,那么在与电视台的价格博弈中,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
从另一个方面说,我们今年有造星的任务。明星怎么造?过硬的作品是关键,但也不能否认需要媒体的炒作,让我们的明星始终保持曝光度。
就如我们的《恰》剧,年前那段时间多火热,现在也慢慢退烧了,所以,光靠作品只能保持几个月的关注度,时间一久,就会被观众遗忘。”
金光华觉得秦天柱说得在理,想造星,的确不能单靠作品本身。
不过,他提出了更现实的问题:“秦少说的是不错,可怎么让媒体炒作呢?就拿《潜伏》这部剧来说,你想一个电视剧的开机就要让媒体报导,恐怕是有点难。国内一年下来怎么也有一百来个剧组开机,媒体是不会有兴趣的。”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商量的原因了,怎么找出让媒体感兴趣的话题,怎么找出新闻的兴奋点。”
周嘉朋弹了弹手中的烟灰,给秦天柱分析道:“《潜伏》这部谍战剧,故事性是不错的,不过观众没看到剧集,任你怎么炒作都是白搭。制作班底嘛,除了宁镜,都是生面孔,媒体兴趣也不大。至于制作单位,我们梅花虽然小有薄名,但要说一个开机,就能让全国媒体跑一趟,怕是没那个号召力。”
金光华提出了一个思路:“我觉得真正能够让媒体感兴趣,劳动他们跑一趟的,只有小柱!”
周嘉朋点点头,觉得有理。因为秦天柱的经历比较传奇,人又年轻,媒体对他的兴趣始终是存在的。要不是上面官方的约束,周嘉朋觉得这股“秦天柱热”会持续到现在。
周嘉朋提出了一个方案:向媒体发个通告,就说《潜伏》是秦天柱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成功引起社会公众的兴趣后,再找个理由说秦天柱退出《潜伏》剧组,由新导演蒋伟接棒,当一番炒作,《潜伏》成为新闻热门话题后,就通过女主角宁镜,新人男主角等话题,继续保持关注度……
三个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半天,商量出了这么一个方案。这个宣传计划看起来就是一幕肥皂剧,不过秦天柱倒是不在乎,虽然手法有点粗糙,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选择哪家媒体作为消息发布平台呢?这也是要好好琢磨的。
周嘉朋的意见,“我们是希望《潜伏》在朝廷台播出的,那我们的合作媒体最好也是全国性媒体。”
金光华有些疑虑:“全国性媒体,而且只能是报刊杂志类的。国内的电视台目前并没有有影响力的,专门报导国内娱乐新闻的节目,人家也不可能临时给我们开一个。
可全国性的报刊杂志,大多比较严肃刻板,目标读者都是些中老年人。我们这类新闻,说实在的有些八卦,人家未必看得上。就是我们自己,也未必希望在这类媒体上刊登消息,目标受众不太一样,很多青年人都不太看这类报纸的。”
“也未必!”
秦天柱从自己办公桌前的一堆报纸中,抽出一份给他们俩,“你们看这份报纸怎么样?”
《环球*时报》
“可以!”周嘉朋一看名字,就表示同意,这份报纸他也熟悉,只是一时没想起来,“这份报纸发行量大,读者范围也很广,刊登的内容也比较大众化,对我们这类新闻不会过于排斥。”
秦天柱补充了一点:“爱看《环球时报》的,大多是关心时事政治,军事外交的读者,与我们《潜伏》这类谍战剧的目标观众,基本是吻合的。”
三人最终商定,《环球*时报》作为《潜伏》剧组的第一合作媒体。
第八十章《潜伏》开机
第八十章《潜伏》开机
鞠躬谢书友嘻嘻哈哈唉苍生的打赏
————————————————————————————————————
在三月底的时候,《潜伏》剧组已经全部到齐。整个剧组的幕后职员与一干演员,总共有六十多人,比秦天柱拍《恰》剧时候的草台班子,规模大了不少。尤其是幕后职员,都是找业内的专业人士担任。如《恰》剧那般,幕后人员一人身兼多职,部分职员甚至用临时工代替的情况,是不会再有了。
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梅花传媒的电视剧业务日趋正规化。
秦天柱也算是《潜伏》剧组一员,身兼监制之职。他给自己安排的任务,也就是剧组刚开拍的时候,看看效果,以免与原剧效果相差太大。毕竟,众多演员还年轻,演技未必能有10年后的娴熟。
就是导演蒋伟自己,虽说是北影副教授,可论实践经验,也是相当贫乏。秦天柱看过他的履历,在这之前,他只担任过一部毕业电影的导演和一部叫《阿里山的女儿》的编剧。
在这个剧组中,有很多有潜力的新人,比如饰演左蓝的沈敖珺,饰演李崖的祖风,还有饰演陆桥山的吴纲,虽不是新人,但属于戏精类演员,极为难得,梅花传媒之前都已将他们一一签下。
秦天柱得感谢这个国内娱乐届的蛮荒时代,虽然这时的媒体不够八卦,让他有点挠头。但在演员签约一事上,对梅花公司极为有利,这时的演员们几乎都没什么签约的经纪公司,都是通过各自的人际关系,接活拍戏,因此签约过程极为顺利。
只有女主角宁镜是个例外,她已是国内成名的电影明星。能来《潜伏》剧组拍摄电视剧已经很给面子了,秦天柱不认为她会屈尊降贵到自己的小庙来蹲着,更何况梅花的合约一签就是五年,有些“霸王条款”的味道。秦天柱因此也就没去自讨没趣,以免双方面子上不好过。
四月五号,清明节,剧组选择了在这天开机。
所幸,天空作美,天气晴朗,威风拂面,让人心情愉悦。
开机地点仍旧放在了灵泉县水泽乡,都是民国剧,《潜伏》剧组的戏将大多会在这里完成。
剧组在乡政府的前门大街尽头处,摆了一排香案,上面放着个大猪头。秦天柱这是要和剧组所有人一起,拜拜菩萨,敬敬天地鬼神。
蒋伟摇头叹气,他觉得有点荒唐,“小柱,用不着这样吧,搞些封建迷信,整的我们剧组都像茅山道士似的。”
秦天柱也不理他的埋怨,和工作人员一起忙着拜放各种贡品。
宁镜倒是无所谓,她还帮着秦天柱一起张罗,“秦少,你这是跟那些香港电影圈的人学的吧?”
宁镜来到剧组已有几日,秦天柱也算和她混熟了。
“和什么人学的不是重点。重点是求个心安理得,风调雨顺!”
看着整个剧组一圈的生面孔,秦天柱有点感慨的说。这算是秦天柱拍《恰》剧的后遗症,能够拍摄顺利,比什么都重要。
“镜姐,这次真要好好感谢你,你看我们剧组,就属你最大牌了。你不知道在你答应来之前,周大哥,就是剧组制片人,很是为卖剧发愁,生怕一圈的新人演员,电视台不买账!总之,这次我们梅花公司欠了你个大人情!”
“这有什么好谢的,你们片酬给的不低,剧本也好,我有什么拒绝的理由。更何况……”她看着秦天柱清秀的面容,笑道:“你这全国闻名的天才少年,我也是好奇的很,过来灵泉看看,也算是满足了自己的追星心里。”
她说罢还动手捏了捏秦天柱脸颊,啧啧有声道:“好嫩,好嫩。哈哈哈!”
秦天柱猛的被人捏脸,有种被调戏的感觉。不过相处过几日,他也知道是宁镜性格使然,她爽朗大方,平时比较爱开玩笑。
相比之下,同是女演员的沈敖珺就拘谨很多。想来是大家还不是很熟的缘故,又或者是自己的第一部戏就是分量不轻的女二号角色,有些担心自己的能力,看起来很有些患得患失,总是一副神经紧绷的样子。
秦天柱走上前,给她鼓鼓劲:“珺姐,放轻松点,我们公司既然选择了你来演,就是认可了你的能力了,去年你拍的那个百事可乐的广告,我觉得就很好,左蓝的角色你完全可以胜任!”
听到秦天柱的鼓励,沈敖珺有些欢喜:“真的吗?你真觉得我行?可拍电视剧毕竟和拍广告不同,我还是紧张。”
刚松开的眉头,转眼间又紧蹙起来。
秦天柱导过一部戏,对演员的这些心理状态有些了解。
“我觉得你要像镜姐学习,让自己开心些,把自己全身心的放松,就能把自己的能力释放出来。”
沈敖珺有些机械的点点头,也不知道有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秦少,要是你是导演就好了!”
什么意思,难道说我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演员们会不由自主的被自己吸引。秦天柱心里有点得意,他还是小心提醒道:“这话你悄悄跟我说可以,别让蒋教授听见,要不然他可就要给你小鞋穿了。”
可能也觉得刚才的话有点孟浪,沈敖珺低下头,对秦天柱轻声解释道:“我的意思是蒋导演是个教授,他好有威严的,我在他手下演戏很紧张。秦少你就不同了,你这么小,就像我弟弟一样,要你是导演,我一定能放松下来,就是被你骂一顿,我也不会害怕!”
原来是这么回事,是自己会错意了。不过这个解释可真让秦秦天柱点不爽。
他脸上一整,故作严肃道:“秦大监制也是很有威严的,以后在片场中你就知道了!”
今天的开机仪式,郎丰代表县政府也过来捧场。
“郎叔叔,想不到你能过来捧场,荣幸之极!”
郎丰正在和一旁的水泽乡党委书记和乡长等人交代一些事情,见到秦天柱过来,他招招手,把秦天柱叫来一边:“周书记,彭乡长,上次小柱在水泽乡拍《恰同学少年》,你们水泽乡做的工作不能让我满意,闹出了点风波,我希望不会有下次。县里对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你们乡一定要保证剧组的顺利拍摄,决不能给剧组惹麻烦!”
周书记和彭乡长连连点头称是,对郎丰敬畏的很。
说起来,几人之间级别相差不大,但郎丰没来多久,就在他分管的领域干出了漂亮的成绩,尤其是横店*集团上亿元的投资项目落户灵泉。在加上他来自京城中央党校的履历,让地方上的官员浮想联翩,不知不觉间,郎丰在灵泉县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在他的周围有了一批向他靠拢的部属。郎丰说的话也越来越有分量。
秦天柱知道郎丰是为他的《潜伏》剧组,在官面上打招呼,心里也是感激。
他也为周书记和彭乡长说起好话来,给他们个台阶下:“说起来,拍《恰》剧时虽然有点小风波,但总体还是顺利的,还要谢谢乡里的支持呢!”
敲完了大棒,郎丰也不忘给两人画馅饼:“横*店集团虽然把他们的影视城项目放在了石塔乡,但将来未必不能在你们水泽乡再建一个项目。我看你们乡,发展民国风情的影视城项目,条件就很好!”
秦天柱也觉得郎丰说得话不错,要是自己公司资金充足,未必不能在水泽乡建民国镇,也就不用等横*店集团投资了。
待两人走后,郎丰对秦天柱今天开机仪式的排场也有些皱眉:“小柱,怎么想起搞这一套了,封建迷信,不值得提倡啊!”
“郎叔叔,我也就求个心安,也没打算让媒体把这个宣扬出去!”
说起媒体,秦天柱朝四周望了望,电视媒体,只来了本县的灵泉电视台和巨江电视台,可能这两家电视台会在本地新闻中播放一下吧。
有点凄凉。
还好,应周嘉朋的要求,《环球*时报》派出了一个文化娱乐版块的记者过来采访。记者叫邢宽,是个三十多的青年记者。
按照秦天柱等人的计划,梅花公司给《环球*时报》发过去一份新闻通稿。报社也觉得这条消息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于是在前天的娱乐版块中,《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文字新闻。
《天才少年,再战谍战剧!》。
秦天柱过来,与邢记者套套交情。
“邢记者,不知前天刊登的那条消息效果怎么样,读者感兴趣吗?”
“效果不错,要不然今天报社也不会派我来灵泉了。我们前天的销量涨了5%左右,我们报纸那天的内容其他地方与平时没太大差别,销量增加的因素应该就是你们的这则消息了。”
“有效果就好,这说明大家对国内娱乐界的新闻还是有兴趣的!”
那邢记者却摇了摇头:“这个结论下得过早。读者现在之所以有兴趣,是因为《潜伏》是你秦天柱导演的结果,可不是为这部戏感兴趣。说到底,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明星,难以引起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兴趣”。
秦天柱此时却在犹豫一件事,是不是该把自己和周嘉朋等人筹划的这一肥皂剧的实情相告。想了想,这些记者都是人精,读者可能会被蒙蔽,这些记者怕是不好糊弄,还是对他们说实情吧,免得日后合作关系受到影响。
听了秦天柱的计划,邢宽虽觉意外,倒也没有太过惊讶:“你们 (精彩小说推荐:
)
( 内地娱乐开发商 http://www.xshubao22.com/3/3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