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娱乐开发商 第 3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0%多近30%的平均收视率,这要换在哪年,都是足够轰动的成绩了。

    只能说今年有些邪门,遇上了《还珠》,60%的收视,谁又能想到呢?老话怎么说来着,不是《妻子》无能,实在是《还珠》太狡猾!”

    他说完,把手中的牌合在桌上,一脸可惜道:“嘿,我这把手中可都是好牌啊,高园园你是不是故意的,瞧你桌上的这一手烂牌,肯定是在故意耍赖!小姑娘,赌品有问题!”

    “波叔说得对!”秦天柱有意开解他们的郁闷心情:“凡事还是要看开点。我们是郁闷,人家《将爱情进行到底》不是更加郁闷。

    人家刚一出来那也是惊艳四座,赢得了一片掌声的。一个月过后,媒体上讨论的全是我们的《妻子》和《还珠》了,关注《将爱》的,一个水泡都没有,他们的郁闷又向谁说去!”

    随便开导了几句后,秦天柱发现海青不在,有些奇怪道:“青姐呢,我记得她以前在剧组的时候,也经常喜欢玩手牌的?”

    高园园用手指指隔壁,在秦天柱耳畔轻声道:“在隔壁房间呢,一个人在看一大堆批评她的报纸,好像很难受的样子。导演,我看你挺像个心里辅导老师的,你还是去开导开导青姐吧!”

    秦天柱来到隔壁房间时,果然看到海青一个人埋首在一堆的报纸中,两眼无神,神情有些恍惚,平时梳的清清爽爽的一头短发,此时也显得有些凌乱。

    说起来,四个主演中,应该就属海青最难受了。

    报纸上分析《妻子》失败的原因,演员表演不足的毛病,着墨不少。尤其是海青,是《妻子》剧中的一号主角,媒体将她与《还珠》的小燕子做一番对比后,都认为她塑造的林品如不如小燕子那么成功。

    秦天柱有些为她抱不平,说到底是林品如这个角色难度要高的多的缘故。

    《妻子》的四大主角中,冯少峰与李安茜的角色都比较讨喜,人物形象比较刻板化,演起来难度不大,自然,媒体对他们两人的批评就少。

    更何况,最后的结局两人都是情场的失意者,赚尽了观众的眼泪。甚至有不少观众来信,想让高文彦与李安茜这两个失意者凑成一对的。

    相比较而言,费德南和林品如这两个角色就比较有难度。

    费德南亦正亦邪,林品如要有人物的成长变化,对演员的演技要求都不小。

    吴修波凭着自己的演技天赋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功驾驭了费德南这个角色,媒体对吴修波的评价也相当高,认为秦天柱为国内影视圈贡献了一个出色的男演员,无论是形象气质还是演艺功底,俱皆一流。

    海青就没这么幸运了,在演绎林品如初期那个淳朴善良的小女生时,问题不大;但在演绎林品如后期成为一个独立自信的成熟都市女性时,限于人生阅历的不足,就有所欠缺。

    秦天柱在拍摄时,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点,他虽然在调教演员上还是办法不多,但他通过人物服饰化妆等外在形象的变化,有效的掩盖了海青在演技上的欠缺,他自信观众对此应该是没有什么不适的。

    只是,《妻子》与《还珠》的这场焦点之战一败,《妻子》的一些不足与缺点,就被媒体放在了放大镜下研究。稍有一点不足,就会被无限放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观众对海青塑造的林品如并没有什么意见,相反,喜欢她的观众倒是相当的多。

    对她演技的批评,更多的是来自一些文艺界专家教授、媒体评论员等业内人士。

    秦天柱看着海青红肿着双眼,泫然欲泣的样子,实在是不落忍。

    “青姐,你老是看这些批评你的评论也于事无补,反而把自己的心情搞得一团糟。《妻子》是你的第一部作品,你还是一个新人,新人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鼓励。

    我给你一个建议吧,你多看看赞扬你的话,这段时间不是有很多喜欢你的观众给你来信吗?你多看看这些来信,对调节你的心情有好处!”

    海青扁着嘴,闷闷的说道:“我才不听你的呢,那不成了一只鸵鸟了!”

    看她还是眼眶红肿,郁郁不乐的样子,秦天柱说道:“你要实在想哭,就哭出来发泄一下吧,我可以借个肩膀给你用用!”

    “你少来,谁想哭了!”

    话虽这么说,她人却是真的靠在了秦天柱的肩上:“导演,我是不是给剧组拖后腿了。好多报纸都说,《还珠》成功就成功在了小燕子身上,《妻子》失败就失败在了林品如身上,我真有那么差吗?”

    说完,靠在秦天柱肩上的她已经哭了出来:“我觉得自己特别对不起《妻子》剧组,大伙辛辛苦苦这么久,最后都被我给毁了,呜呜呜,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秦天柱连忙用手拍着她的肩膀安慰道:“青姐,媒体上的话,你怎么能当真呢。他们的德行,没有的事也能说成有,一分的瑕疵,他们能说成十分的过错,你跟他们较劲,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海青哽咽道:“可是,我真的觉得自己的表现不太好。前几天,我在北影的老师专门给我打电话了。说我的表演不到位,可惜了一部好剧。我这几天特别的恨自己!”

    海青边说边哭,有时候基本就是自言自语,也不管秦天柱听没听她说话。

    秦天柱也没去阻止她,或许让她发泄一下,把心里的郁闷排解出来就好了。

    海青靠在秦天柱肩头,哭了好长一会儿,才缓缓抬起头来。

    发现自己不知怎的,情绪失控,在小自己好多岁的秦天柱身上哭了半宿,脸上有点郝然,有点尴尬。

    看海青一副梨花带雨的样子,秦天柱戏谑道:“青姐,我发现你们女生的脸皮都薄了点。你看我,媒体上批评我的声音比你多多了吧,照样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丝毫不受影响。

    媒体上固然有批评你演技不精的,但更多的是批评我这个导演调教无方的吧!”

    海青发泄了一阵后,情绪有了好转。似乎是有心想化解刚才情绪失控的尴尬,她回道:“那导演你也这么认为的吗?”

    秦天柱点点头道:“当然,我的责任更大,作为导演,没把你调教好,是我的错!”

    这时候,为了安慰她,秦天柱自然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

    海青一脸理所当然道:“导演你自己知道就好,这次的失败也不能完全怪我的。还有啊,既然导演你自己都这么说了,那以后可不能因为《妻子》的失败迁怒与我!”

    嗯,什么意思,好像上当了。

    “青姐,你不会是为了怕我骂你,故意演了这么一出吧!”

    “那倒也不完全是!”刚刚还大哭了一场的小脸上,此时倒是有了点得意的小狡黠:“被媒体铺天盖地的批评,人家当然也郁闷啊,哭出来就好多了!”

    “青姐,你很奸诈诶!”

    “是吗?我妈也常夸我从小就足智多谋来着!”

    秦天柱有些不爽道:“我没在夸你!”

    看她哭哭笑笑的样子,秦天柱也分不清真假,也好,只要她心情能好起来,怎样都行。

    海青这时右手捶了两下秦天柱的肩膀,感慨道:“导演,我发现你的肩膀挺宽阔的,让我想起来小时候在父亲怀里的温暖感觉!”

    像父亲般的温暖?秦天柱听了差点晕倒。

    见高园园躲在门口看好戏,秦天柱问道:“园园姐,要不我把我的肩膀也借给你用用,我保证你一定能感受到像爷爷般慈祥的怀抱!”

    高园园不屑道:“流氓,你少来占便宜!”

    第一二八章承认失败,发出挑战

    秦天柱刚安抚好了情绪低落的海青,金光华跑过来说道:“秦少,南方报社的姚记者来了,想对你和《妻子》剧组做个总结性的专访!”

    “姚记者!嗯,这几天媒体朋友们为我们《妻子》总结了那么多的经验教训,也该是我们自己做出点回应了!”

    秦天柱在家里这几天,对自己拍摄《妻子》这部剧的整个过程做了一番反思。南方报社的姚记者来得正好,可以通过她把自己心中的一点想法向公众传达。

    高园园不满道:“导演,干嘛要理他们。《妻子》播出的这一个多月里,也没见他们南方报社为我们说什么好话。我们《妻子》还把他们《南方周末》当第一合作媒体呢,批评起我们来却毫不留情,一点情面也不讲!”

    秦天柱有点好笑,这个高园园还真是个小心眼的女生。

    “南方报社又不是我们梅花公司开的,人家媒体自然有自己的报导角度。对我们梅花公司来说,无论是弹是赞,都是宣传。我们《妻子》的收视能够高开,他们南方报社也是有功劳的!”

    高园园白了白双眼,不屑道:“你就是个滥好人!”

    冯少峰却大点齐头,赞同道:“我觉得导演说得很好啊,做人就得大气。我以后要像导演好好学习!”

    高园园向冯少峰向下比了比中指:“呸,马屁精!冯少峰,我鄙视你!”

    “怎么能叫马屁精呢,我对导演那是发至内心的景仰。无论在感情上,还是事业上,导演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还是那句话,导演就像是一本厚厚的教科书,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研读……”

    即使以秦天柱的厚脸皮,以抵挡不住他的屁话连天。

    秦天柱摆摆手,讨饶道:“行了行了,峰哥,我真是怕了你了,起码在脸皮厚度一项上你已经可以出师了。你们几个也去准备准备吧,一起到会客厅接受采访!”

    冯少峰委屈了:“我是个真诚的老实人哪,你们怎么就不信我呢?”

    在会客厅,秦天柱和四大主演一同接受了姚记者的访问。

    彼此间也算是熟人了,简单寒暄几句后,就进入了采访主题。

    姚记:“秦导,《妻子》这部剧到如今,也算是尘埃落定,可以盖棺定论了,你自己对《妻子》这样的结果满意吗?”

    秦天柱沉思了一会儿后,回道:“不管你信不信,《妻子》的收视成绩其实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不是出乎意料的差,而是出乎意料的好。《妻子》在申海市的最高收视飙高到了56%,换做开播前,你能预料到吗?”

    姚记者提醒道:“你应该知道,这个收视率有水分的。”

    秦天柱:“可能有所夸大吧,但现在的收视数据,大家都不太精确,拿来做个参考,也没什么不妥的。”

    姚记者:“听秦导的意思,似乎对《妻子》现在的成绩已经很满意了。可我在《妻子》的拍摄期间,一直看你信心满满的样子,以为你对这部剧期望值非常高的!”

    秦天柱道:“高和低,都是比较出来的。我现在也不否认,但拍摄期间的胸有成竹,不排除有强作镇定的成分,毕竟当时的媒体一片看衰声,我不可能不受一点影响。”

    姚记者:“我们南方社旗下的《南方*都市报》,曾对你们剧中大量的植入广告,提过过批评,对此,秦导有什么说法?”

    秦天柱:“对于植入性广告没必要大惊小怪!

    你们媒体不是说艺术要来源与生活吗?我们的《妻子》是部现代剧,难道现代的人们不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商品大潮中吗?我在剧中出现商家的产品,那也是向真实的现代都市生活致敬!

    更何况,这些植入性广告,还大大降低了剧集的制作费用。

    看过《妻子》的观众,大都为剧中精美的画面和时尚的服装所倾倒,但我可以明白的告诉你,如果没有这些赞助广告的支持,《妻子》的画面质量不可能有现在的效果。

    对观众有利,对制作方有利,对作品本身也没有不利的影响,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做。如果仅仅是出于对艺术创作的某种清高,而对植入广告不屑一顾。那么,我觉得这些人的老观念需要改改了。”

    姚记:“秦导倒是能言善辩,好吧,这个问题我们就算过去了。下一个问题,媒体对《妻子》剧中演员的表演都颇有微词,尤其是剧中的一号主角,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海青年纪太轻,秦导这样用她,有拔苗助长的弊端,秦导你怎么说?”

    秦天柱:“《妻子》剧中启用了大量的年轻演员,尤其是四大主角,都是新人。

    我承认,这有拔苗助长的弊端,海青的表演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批评,这方面的责任主要在我,作为导演,我没有把演员调教好利用好。

    但事实上,直到现在我本人也不后悔,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在一定程度上是放纵乃至推动这种拔苗助长。”

    姚记者有点兴趣:“你是说,你有意放纵这种行为?你确定,不是你自己在用人失败后的一种自我辩护?”

    秦天柱没有理会她语气中的奚落之意,继续道:“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演员,他们一般的职业生涯轨迹。

    首先,他们要在艺术院校学习个三四年的表演,然后在各个剧组跑龙套演配角或者在地方话剧团中打磨几年。等积累了足够的演技后,可以担纲些小制作电影或电视剧的主演。

    最后可能有几个机遇不错,演技不错,人际关系也不错的演员出来,成为国内文艺圈中的大腕。”

    姚记者点点头道:“不错,可这没什么问题啊,干哪行哪业不都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秦天柱:“别的行业我不知道,可我们这行,我觉得这样做有问题。

    国内是有不少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实力派演员,但他们哪个不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他们的职业黄金期还能有几年?

    难道观众对青年演员偶像不在乎不感冒吗?

    不是的,青年演员的市场,你不去抢,别人会来抢。你也看到了,国内观众现在追捧港台明星,以前改开初期,又热捧日剧追捧日本明星。

    难道国内那么多的人,就选不出几个有实力有气质的青年明星出来吗?这怎么可能。

    关键还是他们太缺少机会,要光靠演员们自己的力量去打拼出头实在是太艰难了。

    既然以前的老路没走好,那就不妨试试我的新方法。

    我希望能用公司的力量,挖掘出有潜力的青年演员,用公司的资源来热捧他们。让他们能尽早的迎来自己艺术生涯的黄金期,延长他们的艺术生命,哪怕为此牺牲了几部好作品,也在所不惜。”

    坐在秦天柱周边的几个主演听了后,都非常感动,觉得跟了这样的老板真的不亏。他们能够一跑而红,就是托了梅花传媒“拔苗助长”计划的福。

    姚记者听了后也很动容:“秦导的思维想法,似乎总是与国内搞艺术的那些文人们不太相符?”

    秦天柱笑道:“你虽然称我为导演,但我一直当自己是个商人居多。商人与搞艺术的思维习惯确实是有不同的地方。

    他们考虑的可能是要对一部艺术作品负责,而我,作为一个商人,我考虑更多的是要填补市场空白。我既然发现了国内青年明星市场的空白,那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争夺这个市场。”

    姚记者又问四个主演当中的吴修波:“吴修波,媒体虽然对《妻子》剧中演员的演技颇有微词,唯独对你非常肯定。许多媒体评论员或是艺校的专家教授都给你打出了90分以上的高分。第一部作品,就能取得如此高分,你自己内心激动吗?”

    吴修波还是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是把演戏当做事业,当做生命。如果你想给我的生命打分,你觉得我会在乎吗?如果我只把它当做一种招摇撞骗的本事,我当然会在乎,越虚伪越浮华越好。但这个就是我的生命,我才不在乎你给他打多少分,这是我自已。”

    姚记者一愣,真是个了不得的回答,或许是觉得这个吴修波不太好对付的样子,它又把问题抛给了秦天柱。

    “秦导,还是说说《还珠》与《妻子》的这一场收视大战吧,对于这场历时一个多月的战斗,你有什么感想。”

    秦天柱:“也不只《还珠》和《妻子》,还有一开始的《将爱》。我觉得,这三部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剧,只是不幸地凑在了一起火拼。既然有竞争,就有成功也有失败。

    对与《还珠》笑到了最后,我表示祝贺,我承认《妻子》在与《还珠》的这场战斗中竞争失利。”

    姚记者有点感慨,秦天柱年少得志,心高气傲,想让他低头认输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珠格格》果然是实力不凡啊。

    不料,她刚刚这么想,就被秦天柱接下来的话语说打断了。

    “但是,我是个不会轻易低头的人,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非常高兴的事情是,琼遥奶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听说他们《还珠格格》要拍续集,很好,很好,非常好!”

    姚记者敏锐的扑捉到了秦天柱将要表达的信息:“秦导的意思,是想明年与《还珠》再战一场?”

    “不错,就有劳你们《南方*周末》,给我发一则消息,就说,秦天柱向《还珠》发出挑战,明年再战荧屏!”

    秦天柱暗暗给自己鼓劲,下次是有备而来,绝不会再输!

    第一二九章为秦天柱叫好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国内新闻媒体立即沸腾。

    秦天柱vs琼遥,明年还有第二季,还有比这更让这些媒体激动的事吗?

    有媒体当即就采访了作为《还珠》出品人之一的琼遥。

    琼遥回道:“我当然已经知道谁是秦天柱了,真是难以想象,才十五岁的年纪,就已经是两部热播剧的导演了,只能说内地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他的《妻子》我也看过,很精彩,我很喜欢,我也有介绍给我在台湾的朋友看。他的挑战书嘛,我接了。秦天柱是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我会认真准备《还珠》续集的,很期待与他明年再战荧屏!”

    她说完,又忍不住建议道:“秦天柱小朋友,以后还是叫我琼遥阿姨吧。我今年才六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叫奶奶就太见外了!”

    其实,《妻子》与《还珠》的这一番长达一个多月的大战,也成就了国内各个新闻媒体。

    在此期间,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报纸文艺版块没内容可写。国内纸媒在这一波电视剧热潮的炒作中,销量大涨。只是大战一结束,这些报纸的销量都大幅回落,这让他们都失望不少

    还是秦天柱好啊,真是媒体的贴心人,知道他们缺什么,就给什么。

    投挑报李之下,秦天柱的挑战宣言赢得了媒体记者的一致称赞。称赞他不屈不挠,像个斗士一样,勇敢顽强。新闻媒体对秦天柱以及梅花公司的褒扬文章也是一篇接着一篇。

    就连《妻子》开播以来,一向对此关注不多的《人民*日报》,也专门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力挺秦天柱。

    《人民*日报》是份严肃类报纸,对于《恰同学少年》这样既是红色主旋律,又能触及现实的文艺作品有极大兴趣。对《妻子》和《还珠》这类纯粹的娱乐作品,倒是关注不多。就连《妻子》和《还珠》战斗最火热的10月末11月初那段时间,也没见《人民*日报》发表什么评论文章。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人民*日报》却是立即来了兴趣。

    《为秦天柱大声叫好!》,这是《人民*日报》署名艺文的评论员文章,

    【首先,要为秦天柱的《妻子》大声叫好。

    无论国内的媒体罗列了多少《妻子》的缺点与不足,说它故事情节机巧不真实也罢,说它题材早熟也罢,说它商业过度也罢,都不能否认《妻子》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妻子》在画面质量以及音乐制作上,已经明显高过国内电视剧一个档次,也超过收视率更胜一筹的《还珠》。

    撇除各部电视剧情节内容的差异,可以说,一部《妻子》几乎代表了国内电视剧硬件制作的最高水平。

    其次,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创新精神叫好。

    在《妻子》之前,国内电视制作者们有谁会去想着拍一部都市时尚剧?没有。他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旧有的电视剧套路,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交代下的拍摄任务。他们不屑于创新,懒于创新,不敢创新。

    而恰恰是秦天柱,一个未成年人,扛起了国内电视剧制作开拓创新的大旗。拍摄了一部国内从未有过的时尚大剧,让还是对都市时尚懵懵懂懂的国内观众大开眼界。市场也给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梅花传媒丰厚的回报。据笔者的了解,《妻子》光是在东方台,之江台和粤东台三个地方的首播,就收入了每集近100万元的收益。

    国内同行看了这些耀眼的收益数据,肯定会羡慕乃至嫉妒。但我想说的是,这是梅花传媒应得的。许多电视剧从业人员总是抱怨国内市场小,赚不了钱,没有施展的舞台。但是秦天柱的《妻子》告诉我们,只要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欢乐,让他们开拓了眼界,他们会给他们丰厚的回报。所以,于其在家抱怨,不如想想如何取悦观众才是正事。

    最后,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坚强不屈大声鼓掌。

    《妻子》已足够优秀,但老天似乎不想让秦天柱这个天才少年太过一帆风顺,又安排了《还珠格格》来半途截杀,生生夺走了本该属于《妻子》的风光与荣誉。

    短短几个星期,从大起到大落的挫折,换做一般的成年人都未必能承受的了。有些人担心他会一蹶不振,有些人认为他只是一颗流星,一闪而过,更有人认为他可能只是又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伤仲永。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这原本是许多爱护秦天柱的前辈们想向他说的话。现在看来是完全多余了了,他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坚强,他不仅没有被打倒,而且战意昂然,向对手发出了挑战。

    好样的,秦天柱,男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

    最后说一句,大家对你明年与《还珠》的第二战都相当期待。】

    秦天柱正好在办公室里,翻看到了这篇评论性文章,说实话,让秦天柱感觉挺温暖的。

    周嘉朋走进来时,看到秦天柱正在一脸满足的看着报纸,笑道:“小柱,你这几天在媒体面前的待遇,与以前相比可是大大提高了。这些天,报纸上都把你夸成了一朵花了!”

    “那是当然,我这挑战书一发,那些都市纸媒明年又有大新闻好写了,当然得好好感激我!”

    说起挑战书的事,周嘉朋有点担心:“小柱,你能迅速振作,挑战强敌,这自然是件好事。不过,是不是太不给自己留余地了?说真的,《还珠》今年的收视率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头皮发麻。它的续集,哪怕是质量不理想,靠着前作的收视惯性,成绩也不会太差,你明年有足够的把握战胜它吗?”

    秦天柱耸耸肩,没心没肺道:“哪里谈得上什么把握,我现在明年拍什么剧都没想好呢!”

    “啊!”周嘉朋听了后,更觉不安:“那你还敢夸下海口,你别看媒体现在对咱们一片赞誉,要是明年还是竞争失败,这些媒体指不定怎么奚落我们呢!”

    秦天柱拍拍周嘉朋肩膀安慰道:“周大哥,也没你想的那么悲观。今年主要是没有什么准备,被《还珠》突然袭击给打成了重伤。明年,我们是有备而来,《还珠》在明,我们在暗,机会还是不小的!”

    至于要拍部什么剧才能战胜《还珠》,秦天柱一时之间也是真的没有想好。毕竟,《还珠》实力不凡,他拿出十年后任何一部华剧来,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是选择些经典的美剧或是韩剧,也不一定行,何况外来剧还有个本土化的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没有现成的作品可以拿来就用,但秦天柱并不后悔自己发出的挑战宣言。

    人,总得给自己点压力给自己一点挑战,才能有所成长,有所提高。要是随便拿出个后世的作品出来剽窃一番,就能轻轻松松的把《还珠》给毙了,那也是没意思的很。

    他也不信,手握那么多经典好剧资源,会干不过《还珠》!

    他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先选择一部出色的剧集作为基础,然后或是弥补作品中的某些不足,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微创新,以达到战胜《还珠》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

    他自己知自家事。他不是什么天才少年,不学习不锻炼,等肚里的存货用光,他迟早会被这行所淘汰!

    “对了,周大哥,我看你进来时,脸上笑眯眯的,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与我说?”

    “没错,确实有几件喜事!”

    秦天柱一听就高兴了:“呵呵,还是几件啊!周大哥快说来听听,也好扫扫公司这几天来的晦气!”

    第一三零章销量奇迹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国内新闻媒体立即沸腾。

    秦天柱vs琼遥,明年还有第二季,还有比这更让这些媒体激动的事吗?

    有媒体当即就采访了作为《还珠》出品人之一的琼遥。

    琼遥回道:“我当然已经知道谁是秦天柱了,真是难以想象,才十五岁的年纪,就已经是两部热播剧的导演了,只能说内地真是人才济济,英才辈出。

    他的《妻子》我也看过,很精彩,我很喜欢,我也有介绍给我在台湾的朋友看。他的挑战书嘛,我接了。秦天柱是个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我会认真准备《还珠》续集的,很期待与他明年再战荧屏!”

    她说完,又忍不住建议道:“秦天柱小朋友,以后还是叫我琼遥阿姨吧。我今年才六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叫奶奶就太见外了!”

    其实,《妻子》与《还珠》的这一番长达一个多月的大战,也成就了国内各个新闻媒体。

    在此期间,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报纸文艺版块没内容可写。国内纸媒在这一波电视剧热潮的炒作中,销量大涨。只是大战一结束,这些报纸的销量都大幅回落,这让他们都失望不少

    还是秦天柱好啊,真是媒体的贴心人,知道他们缺什么,就给什么。

    投挑报李之下,秦天柱的挑战宣言赢得了媒体记者的一致称赞。称赞他不屈不挠,像个斗士一样,勇敢顽强。新闻媒体对秦天柱以及梅花公司的褒扬文章也是一篇接着一篇。

    就连《妻子》开播以来,一向对此关注不多的《人民*日报》,也专门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力挺秦天柱。

    《人民*日报》是份严肃类报纸,对于《恰同学少年》这样既是红色主旋律,又能触及现实的文艺作品有极大兴趣。对《妻子》和《还珠》这类纯粹的娱乐作品,倒是关注不多。就连《妻子》和《还珠》战斗最火热的10月末11月初那段时间,也没见《人民*日报》发表什么评论文章。

    秦天柱的挑战宣言一发,《人民*日报》却是立即来了兴趣。

    《为秦天柱大声叫好!》,这是《人民*日报》署名艺文的评论员文章,

    【首先,要为秦天柱的《妻子》大声叫好。

    无论国内的媒体罗列了多少《妻子》的缺点与不足,说它故事情节机巧不真实也罢,说它题材早熟也罢,说它商业过度也罢,都不能否认《妻子》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

    《妻子》在画面质量以及音乐制作上,已经明显高过国内电视剧一个档次,也超过收视率更胜一筹的《还珠》。

    撇除各部电视剧情节内容的差异,可以说,一部《妻子》几乎代表了国内电视剧硬件制作的最高水平。

    其次,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创新精神叫好。

    在《妻子》之前,国内电视制作者们有谁会去想着拍一部都市时尚剧?没有。他们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旧有的电视剧套路,按部就班的完成上级交代下的拍摄任务。他们不屑于创新,懒于创新,不敢创新。

    而恰恰是秦天柱,一个未成年人,扛起了国内电视剧制作开拓创新的大旗。拍摄了一部国内从未有过的时尚大剧,让还是对都市时尚懵懵懂懂的国内观众大开眼界。市场也给了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梅花传媒丰厚的回报。据笔者的了解,《妻子》光是在东方台,之江台和粤东台三个地方的首播,就收入了每集近100万元的收益。

    国内同行看了这些耀眼的收益数据,肯定会羡慕乃至嫉妒。但我想说的是,这是梅花传媒应得的。许多电视剧从业人员总是抱怨国内市场小,赚不了钱,没有施展的舞台。但是秦天柱的《妻子》告诉我们,只要你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了欢乐,让他们开拓了眼界,他们会给他们丰厚的回报。所以,于其在家抱怨,不如想想如何取悦观众才是正事。

    最后,我们要为秦天柱的坚强不屈大声鼓掌。

    《妻子》已足够优秀,但老天似乎不想让秦天柱这个天才少年太过一帆风顺,又安排了《还珠格格》来半途截杀,生生夺走了本该属于《妻子》的风光与荣誉。

    短短几个星期,从大起到大落的挫折,换做一般的成年人都未必能承受的了。有些人担心他会一蹶不振,有些人认为他只是一颗流星,一闪而过,更有人认为他可能只是又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伤仲永。事实证明,他们都错了。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这原本是许多爱护秦天柱的前辈们想向他说的话。现在看来是完全多余了了,他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坚强,他不仅没有被打倒,而且战意昂然,向对手发出了挑战。

    好样的,秦天柱,男孩子就应该是这样的。

    最后说一句,大家对你明年与《还珠》的第二战都相当期待。】

    秦天柱正好在办公室里,翻看到了这篇评论性文章,说实话,让秦天柱感觉挺温暖的。

    周嘉朋走进来时,看到秦天柱正在一脸满足的看着报纸,笑道:“小柱,你这几天在媒体面前的待遇,与以前相比可是大大提高了。这些天,报纸上都把你夸成了一朵花了!”

    “那是当然,我这挑战书一发,那些都市纸媒明年又有大新闻好写了,当然得好好感激我!”

    说起挑战书的事,周嘉朋有点担心:“小柱,你能迅速振作,挑战强敌,这自然是件好事。不过,是不是太不给自己留余地了?说真的,《还珠》今年的收视率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头皮发麻。它的续集,哪怕是质量不理想,靠着前作的收视惯性,成绩也不会太差,你明年有足够的把握战胜它吗?”

    秦天柱耸耸肩,没心没肺道:“哪里谈得上什么把握,我现在明年拍什么剧都没想好呢!”

    “啊!”周嘉朋听了后,更觉不安:“那你还敢夸下海口,你别看媒体现在对咱们一片赞誉,要是明年还是竞争失败,这些媒体指不定怎么奚落我们呢!”

    秦天柱拍拍周嘉朋肩膀安慰道:“周大哥,也没你想的那么悲观。今年主要是没有什么准备,被《还珠》突然袭击给打成了重伤。明年,我们是有备而来,《还珠》在明,我们在暗,机会还是不小的!”

    至于要拍部什么剧才能战胜《还珠》,秦天柱一时之间也是真的没有想好。毕竟,《还珠》实力不凡,他拿出十年后任何一部华剧来,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是选择些经典的美剧或是韩剧,也不一定行,何况外来剧还有个本土化的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没有现成的作品可以拿来就用,但秦天柱并不后悔自己发出的挑战宣言。

    人,总得给自己点压力给自己一点挑战,才能有所成长,有所提高。要是随便拿出个后世的作品出来剽窃一番,就能轻轻松松的把《还珠》给毙了,那也是没意思的很。

    他也不信,手握那么多经典好剧资源,会干不过《还珠》!

    他现在已经有了初步想法。

    先选择一部出色的剧集作为基础,然后或是弥补作品中的某些不足,或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微创新,以达到战胜《还珠》的最终目的。与此同时,也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

    他自己知自家事。他不是什么天才少年,不学习不锻炼,等肚里的存货用光,他迟早会被这行所淘汰!

    “对了,周大哥,我看你进来时,脸上笑眯眯的,是不是有什么好事要与我说?”

    “没错,确实有几件喜事!”

    秦天柱一听就高兴了:“呵呵,还是几件啊!周大哥快说来听听,也好扫扫公司这几天来的晦气!”

    第一三零章销量奇迹

    周嘉朋首先宣布道:“首先,就是我们去年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获得了国家宣传部组织评选的五个一工程特等奖!”

    秦天柱点点头,表示满意:“嗯,算是个好消息!”

    却也没表现的多么激动热情。

    事实上,他对于这些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当初,省宣传部给他们来电,要给他们的《恰同学少年》报奖的时候,他根本就是无所谓的态度。对于秦天柱来说,公司拍出的作品赚大钱了,那才是最大的褒奖。

    更何况,他知道内地这类评奖活动多如牛毛,但似乎都没有办出什么影响力出来。就是在华人电影圈中,大家也是以获得金像奖金马奖为荣。奖项影响力不足,他自然也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不过现在不同,公司这段时间士气有点低落,也需要有点好消息提振士气。

    周嘉朋提议道:“我看公司需要专门清出一间荣誉室出来,存放我们公司的影视作品所获得的奖励证书,奖杯什么的。以后,新员工加入我们公司,就先带他参观参观我们的荣誉室,以增强新员工的荣誉感!”

    “周大哥,你就那么肯定,以后我们公司的作品就一定能获得一大堆的奖项?”

    周嘉朋肯定的点点头,满脸的兴奋:“我当然有这个信心了,再过几天,第十八届飞天奖就要举行了,我们的《恰同学少年》和《潜伏》都顺利入围。可靠消息,两部应该都会获大奖,你说我能没有信心,能不兴奋吗?”

    见周嘉朋对公司的作品得奖的兴趣那么浓厚,秦天柱忍不住说道:“周大哥,我自己觉得公司作品只要能取得市场成功就可以了,至于得奖什么的,能有固然好,别人不给也没必要太在乎。”

    秦天柱作为一个影视剧导演,对作品如此淡然的态度,周嘉朋不太理解:“小柱,你怎么说也是《恰》剧的编剧兼导演,自己的作品得奖,你就不能表现的兴奋一点,怎么看你的样子,比我还淡定呢?”

    “我们拍的电视剧是给观众看的,又不是给几个专家评委看的。只要我们的剧集观众爱看,在观众中赢得了口碑,我就心满意足了。”

    周嘉朋虽然也觉得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但还是没法像秦天柱一样,看得那么开。无论如何,能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可,那也是一种巨大的荣耀啊。

    “那后天的飞天奖,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反正我是要去的,我很享受那种上台领奖的感觉!”

    秦天柱无所谓道:“看情况吧,没什么事的话,就跟你一起去看看。”

    周嘉朋摇摇头:“你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要是最后还是获奖,我真有点为评委会感到不值了。算了,得奖的事你兴趣不大,下面一条好消息,你听了一定高兴!”

    “除了得奖,还有其他好消息?”

    “是的!”周嘉朋得意的宣布道:“根据全国音像市场反馈的消息,我们的《妻子的诱惑》电视原声带,上市一个多月来,销量已经突破150万张,成绩十分惊人哪!”

    “嚯嚯,那可真是个不得了的成绩!”

    果然,一听到这种赚大钱的好消息,秦天柱一下子就精神振奋。

    周嘉朋戏谑道:“小柱,我以后可真是不能把你当做什么文化人了。自己作品获奖的事你不来劲,听到这种赚钱的消息,马上就精神了,真是有辱斯文哪。你啊,就是个带着导演面具的奸商,什么事也没你赚钱重要!”

    秦天柱也不以为意,反而得意道:“作为一个能赚大钱的奸商,我感到光荣!”

    “对了,杨昆他们应该回到公司了吧?”

    这一个多月,随着《妻子》在全国的热播,杨昆与雨泉等人也是在全国各地开小型的歌迷会,一来为推广专辑,二来也为《妻子》宣传造势。

    “昨天就回来了,他们几个在全国各地转了一圈,也够辛苦的!”

    秦天柱把杨昆与陈雨凡和胡亥泉三人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亥泉,你们音乐部今年成绩真是不错。《妻子》原声带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50万张,你们的《最美》销量也累计到了130万张。呵呵,今年国内的音乐市场,我看就是我们公司的这两张专辑和那姐的《征服》的天下了!”

    胡亥泉有些谦虚:“我们的《最美》能够一炮而红,还是要感谢公司资源上的鼎力支持。

    至于杨昆的《妻子》原声大碟,说真的,我一点不为它的成绩感到奇怪?(精彩小说推荐:

    ) ( 内地娱乐开发商 http://www.xshubao22.com/3/393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