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收藏家 第 2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司空哲此时已经想起刘含烟是谁了,与她所掌握的那个庞大的财团相比,自己的公司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所以此时听到她对方明的评价也如此的高,不由得吃了一惊。

    “我只知道这对于再过几天就开张的店来说实在至关重要。”

    周雅芳的脸上也全是笑意,方明是自己的合伙人,他越是厉害对于即将开业的新店来说就是件好事情。

    所有人都轻轻地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周雅芳说的是实情,古董店与别的店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厉害的人物“坐堂”,那肯定是开不下去的:同行相争的手段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业的当天可能会有同行的人上门去掂量掂量。

    现在方明表现出强大的能力,这对于新店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更加不用说因此而带来的那些潜在的客源等等了。

    所以,周雅芳没有理由不高兴。

    把手里的茶杯放下,方明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低声笑着说:“看来我今天晚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完美:漏捡了,名扬了,人也踩了。”

    “你就得意吧!”

    司空哲笑了一下之后继续说:“今天晚上赢了1000万,我看不如这样吧,就是你们新店开张的贺礼得了。”

    因为最后是方明赢得了和周军的赌约,所以司空哲从费恩的手里赢了1000万,但是,他挥一挥手就把1000万送了出去,对于他来说这些钱就是方明的。

    摇了摇头,方明说:“这可不行,太多了一点。”

    周雅芳也马上说:“是的,司空先生,这可不行。”

    吴泽一听也大摇其头,说:“司空哲,你这可不地道,我知道你不缺这个钱,但是也不能是说送就送出1000万吧?哪有人是这样送红包的?”

    “你们说得倒也是,可是这钱是方明帮我赢回来的,要不这样我分一半给方明?剩下的一半请大家吃饭?”

    方明一听哭笑不得是,说:“这钱与我半毛钱关系也没有,我可真的是不要!要知道万一赢的是周军,我可不会帮你付钱给费恩的。”

    众人笑了起来,司空哲也是个洒脱之人,当下也不再纠缠这件事情,说:“好吧,那这事情就算了,反正日后吃饭都算我的。”

    季刚乐了,说:“行啊,这个主意倒是不错,1000万可以吃上好一段时间了。”

    “季老师,你如果来宁东市,一定要给我打电话,我一定好好地招待你,绝对保证让你流连忘返。”

    司空哲也是收藏发烧友,季刚则是收藏界的高手之中的高手,他自然是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请教。

    “没有问题,如果我来了,一定给你打电话。”

    “方明,刚才你还没有回答我呢,这只碗愿不愿意转让?”

    刘含烟一直没有出声,此时终于是忍不住了,趁众人说话的空隙插了进话来。

    看向刘含烟,方明发现对方此时还戴着墨镜,整张脸大部分都被遮住,自然看不出来到底是怎么的表情。

    “这个……”

    一看到方明犹豫,季刚马上解释说:

    “呵,含烟这一次出来是因为爷爷大寿,她爷爷又是一个古董收藏的疯狂爱好者,所以就想着找一件拿得出手的古董作为礼物,因为她对古董一窍不通,所以我就跟着来帮忙掌一下眼。”

    眼前的这些虽然吴泽等人已经见过,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熟悉,但和方明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刘含烟的话又说得比较直接,季刚担心如果自己不解释春风一下的话会因此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划不来了。

    方明知道刚才的犹豫恐怕让季刚误会自己是不是不高兴,于是摇了摇头,说:“季老,人们常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我们这些玩古董的人来说好的古董就是窈窕淑女,所以刘小姐想得到这一只碗的心情我很理解,但是很抱歉的是我也很喜欢这一只碗,目前来说还没有转手的打算。”

    刘含烟其实对方明的这个答案早有心理准备,虽然对古董没有什么研究,但她也看得出来眼前的这只碗肯定相当的贵重,关键是它很好看,所以方明不想转手再正常不过了——换作自己是他,也一定不愿意。

    季刚听到方明这样说,心里暗叹了一口气,那只直到现在这个时候还被郑柏“霸占”着的小碗是件难得一见的好东西,只是现在方明不愿意出手,这是谁也没有办法勉强的事情。

    “嘿,雅芳姐,我要把这只碗摆到我们店里去当我们的镇店之宝,你说这样可以不?拉风不拉风?”

    “不错!相当的不错!”

    周雅芳哪里会不同意?这样一来新店开张就有两个拿和出手的古董了,一个是之前从朱白那里捡漏来的成化斗彩,还的就是现在这个宋钧瓷。

    说老实话,就算是没有别的古董,有这两件都已经足够了。

    茶杯捧在手里,司空哲没有喝,却是看着方明和周雅芳,不知道为什么,他此时的心里有一种感觉,日后宁东市的古董收藏界说不定会出现一个“寡头”,整个宁东市的古董收藏界的格局也会随之而改变,之所以出现这一点就与方明这个年轻人有关。

    别的不说,光是能够拿出这样的两件古董来作为镇店之宝的人就不多,关键是这两年都是捡漏得来的,今天晚上的捡漏的过程更加是有很多收藏界的人在场,可想而知的是方明的名气肯定会一下子就传出去,随之而来的实体店绝对是会打出重拳,这绝对不是一间古董店新开张而已,相反,他一定会改变整个行业现在已经有的格局。

    其实,与司空哲有同样的感觉的人还有吴泽,他也看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也没有点破,而是在心里默默地想道:

    “看来风云将起啊。”

    “好东西啊!确实是好东西啊。”

    郑柏一边说一边继续把玩着手里的瓷碗,看样子还是不想放手。看到这里,吴泽终于是忍不住了,大声说:“郑柏,你这样也太过分了,看了这么久,也应该轮到我们了吧。”

    郑柏瞪了吴泽一眼,说:“你们懂瓷器?看了也是白看。”

    “你!”

    吴泽被郑柏这话气得脸一阵发白,说不出话来。

    方明一看也是接连摇头,郑柏这样说也太过了一点,当然,他也明白郑柏这个人就是这样,本质上是没有恶意的,只是太喜欢手里的那只瓷碗了,所以舍不得放手罢了。

    不过这也不是办法,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要打起来,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方明说:“郑老,你也让他们上一下手,帮我也掌掌眼。”

    郑柏瞪了方明一眼,说:“还用得着常眼么?这绝对是钧瓷!而且是宋钧,奶奶的,你这小子运气为什么就这样好呢,这样的东西你也能够捡漏,真的是气死我了。”

    郑柏也知道如果自己再继续“霸占”着这只碗,下场一定很惨,因为会引起众怒:除了吴泽之外,司空哲,季刚等人都在虎视眈眈呢!

    依依不舍地把手里碗递给了吴泽,郑柏说:“小心一点,别砸了。”

    吴泽瞪大了双眼,说:“我又不是三岁的小孩子,而且我也是老手了,我会不知道小心?”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吴泽还是小心翼翼地从郑柏手里接过碗来,这绝对不仅仅是万一砸了很麻烦,更加是因为好的古董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所有人都有义务保护好它。

    “对了,方明,刚才你怎么就敢用小刀把外面保护用的瓷片刮下来,难道你不怕损坏了么?”

    吴泽一把碗拿到手里,整个人就像是入定了一般看个不停,根本不理周围的人,而郑柏此时问出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那碗他刚才已经仔细鉴定过了,上面一点痕也没有——要知道在万一刚才方明不小心留下什么划痕的话,那实在是太可惜了。

    “嘿,我以前跟一个师傅学过雕刻,所以才敢这样。”

    方明这纯粹是鬼扯,他哪里学过雕刻?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身冷汗,心想自己之前为什么突然发疯了,胆子如此之大?如果是现在那肯定是不敢干的。当然,这话现在是不敢说的,如果说出来那自己肯定会被周雅芳等人用口水淹死!

    第95章钧瓷传承

    包厢之中一片沉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茶桌中央的那一只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碗上,花了近两个小时房间里所有人终于都上手完,也都欣赏完这一只方明捡漏来的碗。

    “你们怎么看?”

    打破沉默的是郑柏,他此时脸上的表情严肃,一点也看不到笑容。

    “我觉得是宋钧瓷,而且是精品中的精品,多少年了,除了在博物馆之中看到过如此的好东西之外,真的是从来没有啊。”

    说话的是吴泽,这些来年为了回收流失在外的古董,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董,虽然说不是顶尖的高手,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眼光其实毒辣得很。

    “嗯,我也同意这种看法,这确实是难得的宋钧瓷中的精品。”

    季刚把眼镜拿下来,眉头紧紧地皱了一下然后舒展开来,作为国内最顶尖的鉴定专家他见识过的古董实在是多得连自己都记不住了,钧瓷当然也见过不少,此时摆在博物馆里的那些他也都上过手,而眼前的这一只碗与他见到过的那些相比较一点也不差,相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事实上却是很惊人的事情。

    要知道能够摆在博物馆里的都是好东西,所以方明捡漏的这只碗是很惊人的——已经可以说是国宝级的了。

    钧瓷也分不同的时期,不是所有时期的钧瓷都值钱。

    瓷器出现之后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慢慢地成熟,到了东汉及唐,慢慢地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瓷器体系,而这个时候的代表是“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但是,这个时候的瓷器有一个特点,就是非青即白,釉色是单一的,但是,到了宋代的钧瓷之后,这种特点得到了改变,在特殊的窖变技术之后形成的独特的釉色,这也是钧瓷在瓷器史上留下独特地位的最根本原因。

    钧瓷在宋达到了艺术顶峰之后,却迎来了巨大的灾难。

    北宋末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后,赵构渡江向南而逃,在杭州成立了南宋王朝,至此北宋灭亡,长江以北的地方被金人统治,宋钧因为是官窑,而随着朝代的更替和战火的蔓延也随之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原来制作钧瓷的那些工匠或是逃散或是被杀,艺术和配方等也随之失传,惊人的钧瓷自然也随之而失传。

    逃散的工匠在各地安顿下来之后慢慢地把技术传播开来,随着时间的过去逐渐形成一个以钧窑的窑变为主的瓷器体系,主要是禹州为中心,在河南、广东、江苏、甚至是河北、山西等地,其制作的钧瓷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水准,基本上只能是称之为“仿钧”了。

    到了元代,虽然也出现了钧瓷,但是工艺比较粗糙,胎体比较厚重,而在最重要的釉色方面则是显得不均匀,色彩也比较暗,而且有较多的棕眼——也就是釉面上出现的像桔子皮一样的小孔,所以从釉色和造型上都不能和宋代的钧瓷相比较。

    “所以如果要说钧瓷,那就必须得是指宋钧,别的朝代的钧瓷不足看。”

    吴泽看着那火红的小碗,继续说:“因为钧瓷的艺术水平很高,所以在宋之后一直有人在仿,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清光绪初年神垕的陶瓷工匠,这是因为当时的古玩商人高价求购钧瓷,促使他们想复制钧瓷器,但是难度实在是太大。但是有一个人我们这些玩古董收藏的是要记住的,那就是卢振太,这个人立志恢复钧瓷,为之不惜变卖家产,因为原来钧瓷的配方已经流失,他在多年的研究之下用氧化钴作为着色剂,最终烧出孔雀绿和碧蓝相间的仿钧瓷器,然后在天青器上烧出抹红、飞红加彩等瓷器,但是,这些都只能称之为仿的钧瓷,到了后来,他终于研究出小带有风箱的小窑炉,利用“捂火还原”的办法炼制出有窑变的钧瓷,终于恢复了钧瓷的技术,但是,可惜的是就算是技术已经得到了恢复,最终出来烧制出来的钧瓷与宋代的还是没有办法相比。”

    “这是为什么?技术不是已经得到恢复了么?”

    方明对此感觉到很不明白,这一段话其实以前在看相关的资料的时候他也看到过,但是却不太理解。

    “哈!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实在是难得啊。”

    听到方明发问,郑柏大笑了起来。

    方明无奈地摊了一下手,说:“这个有什么奇怪的,别忘记了我才入行几个月呢,我不懂得很正常的。”

    众人一听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最后司空哲摇了摇头,说:“有哪个刚入行的人能够像你这样捡漏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司空哲等人确实是很难把方明当成是新人。

    “哈!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我的问题还没有人回答呢。”

    “这个我来说一下吧。”

    季刚给众人加了茶之后双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脸上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然后慢慢地说:“烧制的技术虽然恢复了,但是釉彩的配方、工匠的水平等都没有办法与宋代的时候相比。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宋代的钧瓷是官窖,它是得到官府的支持的,所烧制出来的瓷器可以用不计成本,而且只选精品中的精品,其余的都是马上就打碎埋在地下,所以说每一件传世的宋钧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的产物,不完美才怪呢。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宋代钧瓷,除非是传世的过程之中出现意外,要不都是完美无缺的!”

    “原来是这样,那岂不是说我的这件钧瓷,很可能是进过宫、说不定还可以被哪一位皇帝把玩过?”

    方明双眼发光,一想到眼前自己捡漏的这个小碗上面可能有传说中的九五至尊留下的“王八之气”,他也禁不住激动起来。

    “这是很可能的事情。因为宋代的钧瓷是属于观赏瓷,这是与日用瓷相对的另外一种,就是说不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使用的,而只是用来观赏的、把玩的,已经是艺术品而不是用具。再加上刚才已经说过了,钧瓷是官窖,所有最终留下来的钧瓷都会送入宫中。因此你的这只碗极有可能是被皇帝‘加持’过的。”

    季刚马上就肯定了方明的这个想法,事实上这也是钧瓷的一个重要特点。

    “被皇帝老儿加持过的东西,怎么着价格也高一点吧。”

    看着方明那搓着手的“猥亵”样,周雅芳都忍不住在他的后脑上狠狠地拍了一下,说:“你这在想什么呢?又想卖掉?我告诉你,这只碗不能卖!”

    家有万贯财也不如钧瓷一件,这样的好东西当然只能留下来传之后世,怎么能卖掉呢?

    摸着被拍得生疼的后脑,方明苦着脸说,“好吧,等我的娃生出来之后我就把这东西传给他。”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笑了,笑了一会之后,吴泽却是很严肃地说:“方明,雅芳说得对,这样的东西确实是不适合转让的,特别是不能流到国外去,每一件钧瓷都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我们要好好地保护,你一转手给别人,说不定别人为了钱就再次转手,几次之后说不定就转到国外去了,这一点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接受的。”

    方明自然明白吴泽的意思,看向吴泽,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吴老,你放心了吧,这东西在我手上那就是一辈子在我的手上,不会流到别的地方去的。”

    方明知道如果只是一般的古董吴泽是不会如此的,但是钧瓷不一样,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每一件都是艺术的精品,而且由于传世极少,所以更加要好好的保护,绝对不能让它流出国外。

    至于捐给国家?他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但答应吴泽好好地保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摇了摇头,郑柏说:“我说吴泽,你不要什么事情都扯到这上面好不好,太沉重了一点。”

    “哈哈哈!是的,这是我的错,我这是职业病来的,大家见谅。”

    吴泽大笑了一声,再也没有说这个事情。

    而就在方明等人讨论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刘含烟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那只碗。

    “这就是瓷器?怎么与我平时看到那些都不一样?就算是再高级的餐厅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瓷器。”

    “这就是收藏?古董收藏就是整天与这些美丽的瓷器相接触?”

    一个又一个的念头出现在刘含烟的脑海之中,没有参与方明等人的讨论,但是她在默默注视着离自己不远的钧瓷碗,墨镜之中的双眼之中慢慢地竟然闪过一道除了她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明白意思的光芒。

    因为有一个爱好古董收藏的爷爷,再加上经济条件很好,刘含烟从小就在古董堆里长大——从她刚开始懂事开始爷爷就会拿着古董给她看、给她玩,但是,她从来也不觉得古董好看、从来也不觉得古董有什么吸引力,可是为什么今天自己会觉得它如此好看有有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是魔力呢?

    第96章论钧瓷

    刘含烟安静地坐着,安静地看着,方明等人的话题又绕回到眼前的钧瓷上。

    “方明捡漏的这件钧瓷应该是宋代的瓷器,因为它的艺术风格与宋代的相吻合,我们都知道钧瓷最重要的就是烧制过程之中的窑变釉色,总的来说的特点是自然湿润,而如果是细的话则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种是窑变单色釉,我们现在看到的主要有月白、豆绿和天青等;第二大类则是窑变彩斑釉,比如说天蓝红斑就是其中的代表;至于最后的一个同时也是最著名的一个则是窑变花釉,现在能够看到的花釉主要有海棠红、晚霞红和丁香紫等品种,而因为窖变花釉最能够代表钧瓷在烧制过程之中天然形成的风格神韵,所以也是钧瓷之中价格最高的。”

    季刚指了一下摆在桌面上的那只碗,叹了一口气,主:“这只碗就是钧瓷中窑变花釉之中的海棠红,是难得的好东西,之前方明你开价1个亿,虽然是高了,但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啊?!”

    方明吓了一大跳,自己捡漏的这一件钧瓷当然知道,这个从右手手背出现的貔貅那黑如墨的颜色之中就知道了,但开价一个亿他是自己随便开的,反正自己不可能把它卖掉,那干脆开一个沈刚不可能接受的高价,一是为了踩人,二是为了吓退对方,瓷器已经到了自己的手,是不可能卖掉的,新店马上就要开张,正缺少大把的瓷器呢。

    周雅芳也傻了一下,双眼之中迸出一道光芒,方明捡漏近一只宋钧窑海棠红花碗当然值钱,但是她也不觉得会值得这么多钱。

    “季老师,我们都知道钧瓷值钱、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值钱,但是你说这只值近亿,那也太高了一点吧。”

    摇了摇头,季刚说:“我的话一点也不夸张。”

    说着,季刚伸手轻轻地拿起碗,一边慢慢地旋转着一边说:“钧瓷的艺术特征有两个,一个是釉的乳光状态另外一个则是窑变现象。所谓的乳光状态是指钧瓷的釉出现的青玛瑙或蛋白石一般美丽的天青色半乳浊状态,这会导致钧瓷出现一种由浅入深的蓝色,而且这样的光并不外露,而是比较含蓄而优雅,这正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至于窑变则是指钧瓷的釉在高温炼制的过程之中的流动融合,乳浊与着色的色彩发生变化,而这一过程完全是自然的,仿佛是盘古初开之后、宇宙演化的过程之中出现的种种美景,最后定型的时候则往往会出现多彩绚丽的釉色,比如说红白蓝紫交互辉映。”

    季刚的双眼慢慢地眯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视线就要完全被眼前的这一只小碗所吸掉一般,想移开也不能。

    钧瓷的釉色青者如雨后蓝天、白如温润美玉;紫者如新削鸡头,红者则如牡丹或者石榴海棠,如果有蓝紫相间则仿佛是湛蓝海水之中翻起紫色海草,轻轻地随着波浪在摇晃……这只有在最精美的钧瓷上才看得到,眼前的这一只小碗虽然小,但却把钧瓷最美丽的釉色展现无遗。

    “你们看到了没有,这只碗的上半部分、绝大部分的都是火红的颜色,但是在足部的地方却是有呈现出紫色来,看起来就像是一朵盛开在最火热的夏日里的石榴花——火红的是花瓣,而紫色的则是花托,如果拿着的话我们的手就像是花茎,假如,我们的碗中摆上几粒枇杷,那就会成为花蕊……这是多么绝美的画面。”

    钧瓷从青瓷而来,但是却一改青瓷单一的玻璃质感,给人带来色彩的冲击,这绝对是一种极高的艺术水平。

    郑柏点了点头,说:“是的,没有错,正是如此。难得的是钧瓷的釉色是自然变化的结果,也就是说眼前的这一只碗呈现出来的火红花瓣还有紫色的花托,非人工所为、在送进窑里烧制之前没有人会知道这只碗出来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完全只能是归结于天意的鬼斧神工,世界上也就只有这么一只,再也没有办法找到。”

    “季老师,我听说你曾经主持过一次用现代仪器对钧瓷进行分析的研究?”

    周雅芳突然想起有一次和爷爷聊古董的时候,曾经听说过一样的一件事情,现在季刚就在眼前,正好求证一下。

    季刚点了点头,说:“是的,没有错。前几年,为了进一步研究钧瓷,我和一个部门进行合作,利用挖出来的一些钧瓷的瓷片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钧瓷的釉的构成很复杂,一般来说可以分成四层,第一、二层也就是最接近胎休的部分与天青的釉很象,釉面下有大量的气泡;第三层往往是紫红两色而且是形成一种不连续的状态,至于第四层也就是最外面的一层就是很整齐的铜氧化层。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一种结果轱辘对很多种波长进行选择性的吸收或者是反射,所以釉色就会变化多端。让我们感觉到很惊讶的是当时的工匠是怎么样做到这一点的,要知道就算是借助现在的技术现代的高温仪器,我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古人的智慧的工艺往往都会超出我们的想像,比如说钧瓷往往造型古朴而端庄,大小尺寸如一,胎壁则是厚薄匀称,并且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各种原料在烧制的过程之中出现的伸缩系数等,这一点在没有现代仪器的古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之中还发现钧奖另外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都是相当惊人的。

    “你们看,方明捡漏的这一只碗还有一个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上面出现的‘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这是什么东西?”

    方明刚入行的弊端在此时也显露了出来,前段时间虽然恶补过收藏知识,但是收藏涉及的知识何止万千?根本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掌握得了的。比如说此时季刚所说的“蚯蚓走泥纹”他就没有听说过。

    对于方明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周雅芳、吴泽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到,所以他们并不奇怪,但是方明这个问题却把中季刚吓了一跳,说:“啊?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却能够捡漏?这个也太……”

    “呵,季老师,你不用奇怪,他就是这样的了,捡漏是一把好手,但是如果说到在古董收藏方面的知识他真的是所知有限。”

    周雅芳的解释让季刚也无奈摇了摇头,这个世界上竟然还真的有这样的人,自己这些研究了一辈子的人真的是想去找块豆腐来撞死得了。

    周雅芳说完这一句话之后扭头对方明说:“这是钧瓷在烧制的过程之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窑变的纹饰,钧瓷在窑变的过程之中会产生纹饰,最有名的除了蚯蚓走泥纹之外还有兔丝纹和冰片纹。至于蚯蚓走泥纹就是在钧瓷的釉层上出现的一条条不规则的条纹,就像是蚯蚓在泥土之中行走后留下的痕迹一般,所以就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至于兔丝纹是在烧制过程中形成的造型起伏以及釉液的变化,最后仿佛是兔子身上的毛一般,而且是立体的一根根竖起来。冰片纹又叫‘开甲’,也就是瓷器的釉面上出现的一种不规则的裂纹。”

    “原来是这样。”

    方明这才明白所谓的“蚯蚓走泥纹”是什么东西。摊了一下手,继续说:“好吧,日后我要更加努力地钻研业务知识,争取不再丢脸。”

    周雅芳狠狠地瞪了方明一眼,说:“知道就好。”

    大家都笑了起来。

    “方明,说起来你已经是我们宁东市收藏界的一朵奇葩了。”

    郑柏端起一杯茶送到嘴边喝了一口,茶水滚烫,眉头都舒展了开来。

    “哦?怎么说?”

    方明让郑柏的话弄得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事情才刚刚发生你就忘记了?你说你吧,刚入行没有多久,收藏方面的知识缺乏一点也不奇怪,不知道蚯蚓走泥纹也不奇怪,当年我们谁不是这样?随时时间过去,慢慢地学,只要你勤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得越来越多的。”

    “这是一个过程,我们谁也不可能一步就跨过去。”

    “但问题的关键是你会捡漏啊!我们都是玩古董的,谁没有捡过漏?但问题又来了,你几乎是天天捡漏、而且是一捡一个准漏,而且都不是小漏,都是大漏,这样的事情我们这些老江湖还真的是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你说这不是奇葩是什么?”

    摸了摸鼻子,方明摇了摇头,郑柏所说的这个事情他还真的是没有办法反驳,因为这都是事实,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反驳的地方,“这个……哪有天天捡漏?如果是天天捡漏那我现在早就发了!”

    郑柏双眼一瞪,火爆的脾气又出现了:“怎么,你现在捡漏捡得还不够多啊?你是不是想把天下所有的宝贝都捡回你家去?我们这些人就去吃西北风?”

    “好吧,你这样说似乎也很有道理,我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

    方明只能“无奈”地点头承认自己的“错误”。

    第97章宵夜

    夜已深,但黑夜对于宁东市这种“不夜城”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似乎不管什么时候总有地方很热闹,比如说金华街。

    金华街是市中心老城区的一条很有名的食街,这里之所以有名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这里的营业时间从晚上的七点一直到早上的七点,这对于喜欢“夜浦”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在酒吧或者是别的地方泡完之后来这里吃点东西,“安慰”一下早就让酒精等虐待过的肠胃无疑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当然,当然能够在酒吧之中泡到一个mm或者是gg之类,在这里吃完了生蠔之类的所说有大补作用的食物后再找个适合的地方做一点人类最原始的事情,那就更加美妙了;第二个当然就是这里的东西相当的好吃。如果仅仅是前一个原因,那金华街也不可能如此有名气,毕竟宁江市这样的一个大城市通宵营业的地方可不仅仅只有这一个。这里最有名的有几样东西,比如海鲜、比如说烧烤,如果是海鲜则主要有各种鱼虾蟹和生蠔贝壳类,而且都是天然的东西,绝对不是人工养殖的;烧烤的话则主要是西北在草原来的各种羊牛肉,更加重要的不仅仅是原料好,就算是在这里经营的人也都是各地土生土长的,他们的存在让这里的东西真正保证了原汁原味

    所以,金华街的名气就慢慢地响了起来,每天晚上一条长达2000米的老街两则的大大小小的店都挤满了人,特别是摆在露天的那些桌子更加火爆,一眼看过根本就找不到空地。

    “砰!”

    方明下了车,踮起脚尖看了一下,然后咂舌说:“雅芳姐,这里也太热闹了一点吧?”

    跟着下车的是周雅芳和蒋雯,听到方明这句话之后周雅芳说:“是的,人们都说宁东市是不夜城,但是如果说到真正的不夜城,也许这里才是最好的体现。”

    “这个与我们可是一点关系也没有,我想知道的是到底还能不能找到位子,我现在可是饿坏了。”

    摸了一下肚子,方明摆出一幅苦脸,顿时把周雅芳和蒋雯都逗得乐了起来。

    方明确实是饿了,之前去参加那个古董黑市的拍卖,捡漏了件钧瓷后被郑柏等人拉着去喝了一肚子的茶。这也就算了,等大家尽兴之后方明提议说找点东西吃却被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季刚、郑柏等人都说自己的年纪大了,要回去睡觉,所以最后方明也只能和周雅芳、然后又找蒋雯拉出来三个人找吃的。

    金华街方明是早就听说过它的大名了,今天晚上既然要吃宵夜当然得来试一下,却没有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

    “等一下吧,这里的生意实在是太火爆,所以来这里吃东西都得要拿号排队。”

    周雅芳是这里的熟客,马上就带着方明和蒋雯往前走,在大街的中间的地方停了下来。

    “大兴宵夜档”。

    抬头看去,方明看到了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招牌。摸了一下鼻子,方明说:“这名字起得不怎么样,怎么会和家乡的那些大排档水平差不多?”

    拿了号,周雅芳低头一看,发现运气相当不错,前面只有一桌人,马上就轮到了。

    “名字好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东西好吃,这都是硬道理啊。”

    回到方明的身边,正好听到方明“抱怨”的话,顿时笑了起来:“这个大兴宵夜档据说是一个打小就在海边长大的人开的,祖上三代都是出海打鱼的,机缘巧合之下在这里开了个大排档,这一开就是二十年,因为所有的海鲜都是从家乡直接送上来,真正的原汁原味,所以名气就越来越大。”

    “嘿,看来不管是哪一行最重要的都是东西要地道啊,只要东西地道了就一定会赚钱。”

    “方明哥,你想说的是我们古董店也要这样吧?”

    蒋雯白天和晚上都一直盯着装修那边,一天下来也很累,但是听说要吃宵夜马上就爬了起来,她也是第一次来金华街呢。

    “哈!没有错!就是这个意思。”

    方明笑着点了点头,他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雅芳斋之前就是这样做的,几年下来虽然说赚的钱不多,但是名气和口碑反而树立起来了,如果要经营一间百年的老店这一点是必须要坚持的。”

    既然是做生意,那自然是要赚钱的,但是赚钱有很多种赚法,周雅芳以前用的正是方明说的这种,虽然利润不大,但胜在长远。

    方明等人并不需要等多久,很快就有了空的桌子,三个人坐下来之后点了一个虾粥,又烤了三打的生蠔和两条小手臂粗的龙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比如说秋刀鱼等等。

    “方明哥,你吃得了这么多?”

    蒋雯瞪大了双眼,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刚才方明点菜的架势仿佛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点遍一般。

    “哈!男人怎么可以吃不得?吃得才能做得啊。”

    这一只方明一直很自豪,自己吃起东西来就像是“推土机”一般,吃得又多又快,这不仅仅是因为年轻,更加是因为自己强壮的身体需要更多营养。

    “这一点倒是真的,吃得这才有力量啊。”

    周雅芳相当同意方明的观点,其实不管是男人又或者女人都吃得,只是现在的女人怕胖故意减肥,这样往往带来很多别的健康问题,不过这已经成为一种通病了。

    很快,东西就送上来,同时送上来的还有十瓶啤酒。

    “这个……酒你也要喝这么多?”

    这一下周雅芳也惊讶起来,方明刚才点的东西已经很多,要不蒋雯也不会那样惊讶了,如果再加上这十瓶的啤酒那就真的是过于惊人了一点。

    “嘿,雅芳姐,一会你开车吧,我饿死了,可得好好地吃喝才行。”

    说完之后,方明就不管周雅芳和蒋雯,先是刚烤好的生蠔还冒着热气,但他根本不管,直接往嘴里一送然后是一吸,整个就消失在口中。

    “丝!”

    滚烫的生蠔落入口中之后方明先是倒抽一口气,然后就嚼起来,剁得精细的蒜蓉夹着蠔肉在大嚼之下散发着特殊的香气,那特有的海水味道更加是让人精神都一振。

    用力大嚼几口之后,脖子一伸用力吞下去,然后把啤酒瓶子放到嘴边一口气喝下大半瓶。

    “爽!”

    放下酒瓶,方明发现周雅芳和蒋雯都用发呆的眼神在看着自己,奇怪地问:“怎么了?你们也吃啊,东西我觉得挺好吃的。”

    摇了摇头,周雅芳说:“方明,刚才看到你点了这么多东西我就知道你的食量很大,但是看到你刚才的吃相,我想我还是低估你了。”

    “嗯!”

    蒋雯重重地点着头,显然也是被方明的吃相吓到了。

    “哈!你们日后慢慢地习惯的,看得多了那你们就不会惊讶了。我继续吃了,你们招呼自己就是啊,我可不管你们了。”

    方明说完之后真的是不管周雅芳和蒋雯,自顾自地吃了起来,那气壮山河的模样真的是让人侧目。

    “真是的,两个大美女坐在对面你都不正眼看一下。”

    周雅芳“幽怨”地看了方明一眼,然后笑了,把滚烫的海鲜粥装到自己和蒋雯的碗里,当然她们是不会像方明这样吃法,而是慢条斯理地吃着,给人一种和风细雨的感觉。

    东西上得快,方明吃得也快,很快三个人就已经吃饱。

    “不错,这里的东西确实是不错,下次还得要来。”

    方明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一堆好吃的下肚之后他现在是相当的满足。

    蒋雯也摸着自己的小肚子,眉头皱了起来,说:“我也吃得太饱了,这下惨了,明天一定会胖两斤的。”

    “蒋雯同志,你不过是吃一碗的海鲜粥,还有一只生蠔和一条拇指大小的虾,这也叫吃太多了?你这样也叫吃得太多的话,那么我算什么?”

    方明怪叫了起来,在他看来蒋雯吃得实在是太少了一点。

    “你是天生的饭桶,我怎么能够跟你比?”

    蒋雯看了方明一眼,视线甚至往下滑到他的肚子上,她想不明白贝亓儿那么多的菜到底是怎么样“倒进”肚子里了。

    “嘻,难得啊,难得蒋雯也鄙视你了。”

    周雅芳听到蒋雯的攻击,也乐了,一直以来蒋雯都把方明当成自己的哥甚至可能是有好感的对象,所以从来也没有听她说过方明的一句坏话。此时这样说肯定是很震惊。

    “好吧,你们这是在妒忌我!不过,我决定原谅你们!”

    方明挥了一下手,仿佛自己是一个决战沙场的将军一般。

    撇了一下嘴,周雅芳说:“原谅我们?谁稀罕?!”

    “雅芳姐说得对,谁稀罕啊。”

    看向蒋雯,方明说:“蒋雯同志,这才几天你就和雅芳姐穿一条裙子了?”

    蒋雯的脸一红,说:“是你不对在先的嘛。”

    “啊!现在都变成我不对了。”

    方明、周雅芳和蒋雯三个人的心情很好,坐在露天的大排档中,他们聊着各种趣事。

    第98章用它来喝粥怎么样?

    “方明,其实我想不到你今天晚上又捡漏了一回,特别是像这样的东西。”

    周雅芳说着,指了一下桌面,今天晚上方明捡漏的那只宋钧窑海棠红花碗被他随便用报纸包了一下就搁在桌面上,甚至旁边就堆着几只生蠔壳,这一副场景如果让吴泽等人看到了肯定又是一通数落。

    “嘿,其实我也想不到。今天晚上是去替司空哲掌眼的,就算是捡漏那也是他的,却没有想到打了个赌,闹到最后竟然还捡了这样的一件东西。只能说我的运气实在是好到逆天了。”

    方明确实没有想到自己今天晚上还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此时也是相当得意。

    “啊,方明哥,你又捡漏了?这一回值多少钱的?”

    蒋雯一又大眼睛马上就亮了起来,哪里有之前没有接触过古董收藏,但是这两天下来她也知道了一些事情,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捡漏了。

    “嘿嘿,不多不多,够给你发工资的了。”

    不管是在周雅芳又或者是司空哲等人的面前,方明的资历都浅得不能再浅,但是在蒋雯的面前他可是“老油条”,所以此时干脆故意逗起蒋雯来。

    “哼!不和你说了,我自己看一下。”

    蒋雯说着小心翼翼地拿起碗,然后轻轻地拆开外面包着的报纸。

    “啊!好漂亮啊!”

    才刚一打开,蒋雯马上就低声叫了出来,手里的这只碗拿在手里就像是拿着一团火一般,甚至都感觉到有一点刺眼。

    “女人和龙可能都是一样的,看到亮晶晶之类的东西就再也挪不开眼睛。”

    看着蒋雯的反应,方明心里暗暗想着,却不敢说出来,在他看来不管周雅芳又或者是蒋雯都?(精彩小说推荐:

    ) ( 天才收藏家 http://www.xshubao22.com/4/409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