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玩意多少钱?”
方明挑了一会之后拿起一面铜镜,晃了一下。
“2000块,一口价。”
“行,一口价,就2000块吧。”
方明很干脆地就掏出钱来付了,然后就把铜镜收了起来。
“这玩意……是真的?”
司马香琴一把就从方明的手里把铜镜抢了过来,翻来覆去地看了起来。
“嗯。当然是真的,难道还会是假的?”
方明四处打量着,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卖古董的摊子,至于刚淘到的这一面铜镜是唐代的,摊主根本鉴定不出来,2000块实在是捡到了。
“值多少钱?”
司马香琴很快也就看出来方明买下的这面铜镜确实是不错的东西,但她是考古的、是研究文物的文化意义,对于古董的市场价格就没有方明那样清楚了。
“不多,也就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吧。”
方明这一句话终于让司马香琴禁不住翻起了白眼,二十万到三十万还不多?关键是这面铜镜方明只花了2000块钱买来的,一眨眼就赚了100倍以上,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好吧,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这么有钱了。”
方明看了看司马香琴,然后笑着说:“你也是这方面的专家,要不你不做研究了,出来玩古董怎么样?”
司马香琴一愣,说:“我改行?”
“嗯。是的,考虑一下怎么样?我和别人一起开了间古董店,你如果担心自己没有经验的话,也可以考虑到我店里先干一段时间,我给你开工资,一个月10万怎么样?”
“啊?不是吧?10万一个月?”
司马香琴完全没有想到方明会给自己开出这样的一个高薪。
“你值这个价。”
方明并不是信口开河。司马香琴这样的在考古方面的高手对于文物也就是古董的鉴定是有着极高的眼力的,如果真的能够来古轩斋那付出10万的高薪非但没有吃亏、反而是捡了一个大漏。
唯一欠缺的当然就是经验,但因为她的底子好,所以其实只需要一些实战的机会就足够了。
司马香琴看着方明,现他脸上的表情很认真,分明不是开玩笑。
“好吧……老实说我有一点心动,但还是算了,对于考古还有学术研究我的兴趣更大。”
方明轻轻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再游说司马香琴,他知道象她这样的人其实根本不缺钱,不管是做哪一行其实都是冲着兴趣去的,所以不答应自己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就在此时,方明已经看到不远处一个拐弯处看到了另外一个卖古董的摊子。
“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方明大步往那里走去,还没有看到的时候他顿时就被一件东西吸引住了目光。
三彩!
摆在摊子上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是一件,但是方明的目光还是第一时间就被摆在摊子边角上的一件瓷器吸引住了目光,因为那是一件唐三彩。
提到唐代的瓷器,那就不能不提唐三彩。
所谓的唐三彩是指以黄、褐、绿三种颜色作为釉色的的基本色,有这样釉色的瓷器因为在唐代的时候展到了极致,甚至成为了唐代瓷器的代表,所以人间就把这样的瓷器称之为唐三代。
事实上,唐三彩并不一定是以黄、褐、绿三色的,也是会出现黄、白和绿,还有别的颜色等等,所以从广义上来说,所谓的唐三彩其实指的是用三种颜色作为釉色的基本色交替使用,直到形成一种复杂多变而且是绚丽无比的艺术效果的瓷器,“三彩”的真正的意思是指多彩,而不仅仅是指三种颜色。
方明刚一蹲下来,摊主马上就是精神一振,因为早上来晚了,并没有占着好摊位,所以即使他已经枯坐了两个小时,但不要说做成生意,来看的人都不多,两个小时里就只有两个来看,而且还是包括此时的方明的那一种!于是马上就热情地招呼起来。
“老板,看上哪一件?”
方明指了一下唐三彩,那是一只马,唐三彩的马,说:“这只玩意我上一下手。”
“行,没有问题,您老尽管看。”
方明轻轻地点了点头,伸出手去拿起了唐三彩马仔细地看了起来。他今天来的目的地虽然是找到别的朝代的古董,但如果有机会捡漏一件唐代的好古董他也是一点也不介意的。
司马香琴拿着铜镜,就站在方明的身后,作为一名优秀的考古学家,她自然知道唐三彩这种唐代最著名的瓷器,甚至她曾经表过关于唐三彩的研究文章。
眼前的这一件唐三彩马看起来相当的逼真,三彩的颜色搭配得极好,造型也是相当的大气,一眼看过去的时候感觉相当的好,但是就算是如此司马香琴还是不敢肯定眼前的这一只马真的是唐三彩马,原因是现在唐三彩的高仿技术实在是太高了,市场上出现很多几乎与真的唐三彩一模一样的假货!
所以,司马香琴并没有表自己的意见,而是静静地看着方明,她在想这一次方明会不会买下眼前的这一只唐三彩。
第340章强硬的压价
“这三彩哪来的?”
唐三彩一拿到手上,貔貅马上就出现了,而且黄色的,方明知道这肯定是真的,他看了这么长时间与其说是在鉴定,不如说是在欣赏,毕竟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它的艺术价值不管怎么样评价都不过分的,方明也是第一次遇到唐三彩,自然是要好好的欣赏一番。
“嘿。”
摊主的声音马上就低了下来,甚至身体都往方明的方向倾了一点,说:“不远处的地方有个考古队在挖掘,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
“哦?知道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
方明不动声色,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摊主之后又低下头来看着手里的唐三彩。
“呵,不知道的话那我告诉你,知道的话那我就省下不少的口水了,简单来说就得几十里地外的那个地方正在挖掘的墓群是唐代的,而我的这只唐三彩正是从那里出土的。”
“哦?”
方明笑了一下,重新抬起头来看着摊主,说:“这玩意属于文物,那可是国家的,我也去那里看过一下,现虽然不能说人数很多,但是从现场来看,并没有出什么好东西啊。就算是有好东西,那也是看得严严实实的吧?你哪来的门路把这件东西弄出来?”
“嘿!”
摊主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声音更加低了,说:“那当然,我们有我们的路子,这就是所谓的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呵,不过这事情可不能多说。”
“哦?呵,这个可以理解。”
因为附近有考古队在、有文物出土,摆摊的人自然利用这样的“东风”,卖的东西自然就会集中在和考古现的年代相近上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摊子上出现一件唐三彩一点也不奇怪。
摊子这样说之后,方明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当然,摊主这样说其实可能只是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手段,至于眼前的这只唐三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那就不一定了。
“怎么样?这只唐三彩马怎么样?”
司马香琴之前并没有说话,她想忍住,但是此时看到方明有想买下眼前的这件唐三彩,她终于还是没有能够忍住。
方明心里暗暗摇了摇头,司马香琴这就是没有经验了,古董的买卖最讲究的就是买卖双方在心理上的较量,此时她这样一问自己倒是不好回答了。
看到方明不回答自己的问题,司马香琴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她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巴掌,自己这是好心办坏事了。
方明是玩古董的高手,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眼前的这只唐代三彩马是不是好东西?
自己虽然曾经研究过,算得上是专家,但毕竟只是玩理论的,说到实战那肯定是比不上方明的,自己在这里指手画脚那岂不是多余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司马香琴紧紧地闭住了自己的嘴,很干脆地一句话也不说了。
“开个价吧。”
方明指了指唐三彩马,眼前的这只是好东西,这已经是确定的了,既然如此那就把它买下来,当然前提是价格不要太离谱。
唐三彩确实是有价值比较高的,比如说曾经有拍出上千万的,但是这样三彩毕竟不常见,而眼前的这一件显然不是属于这一类的,而是根据貔貅的反应来看,价格也就只是在五十万上下,心中有数之后他并不怕对方开价。
“一口价,100万你拿走。”
一旁的司马香琴虽然不出声了,但是听到这话之后心里一乐,心想这卖古董的似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口价”,刚才就已经说了一遍。
摇了摇头,方明说,“这玩意是真的,我也不怕和你说,但是这玩意根本不值这个价,你知道的,我也知道的,所以100万这样的价格就算了吧。”
方明的话让摊主愣了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他不是第一次出来摆摊的,见过太多砍价的手段,最常用的当然就是说古董是价的,不值钱之类,象方明这样的直接说古董是真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呵,这样吧,既然大家是明眼人,那就50万吧。”
摊主这话一说出来,顿时恨不得想打自己一巴掌,心想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直接把自己的底价给说出来了,而且还是自己砍的,一砍就砍掉50万,自己再怎么样说也是摆摊多年的人了,经验丰富而老到,怎么竟然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看了一眼方明,摊主警惕了起来,自己竟然在对方一句话的“攻击”之下就“失守”,一定是个高手,他的这个感觉是对的,因为他马上就领教了方明的本事。
“50万是这件唐三彩马的价格,但是,要想卖到这个价格,在这里、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只有在拍卖会上或者是正好碰上了喜欢的人才有可能卖出这个价格。”
“第二,你刚才说了,你的这唐三彩是从考古队那里弄出来的,那就是来路不明的黑货,我吃下来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所以,50万的价格绝对是高了,这样吧,我出15万。”
摊主目瞪口呆起来,第一个原因也就算了,毕竟方明说得很有道理,不管是什么古董,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在价格上总是有区别的,所以自己的这件唐三彩还真的是卖不到50万的价格。但是第二个原因就让他哭笑不得,这只唐三彩是他自己从别人手里花5万块收上来的,是自己多年前捡的一个漏,所以根本不是来自于几十里地外的那处考古挖掘,也就不是方明所说的来路不明的“黑货”,自己之所以说是从考古队那里想办法弄出来的不过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却哪里会想到方明竟然抓住写这一点来做文章、来和自己砍价?
但是,这个理由是很充分的,他根本反驳不了。
一旁的司马香琴也乐了。摊主所说的考古自然就是自己和孙明的这支队伍,因为方圆几百里内唯一在挖掘的就是自己了,从开始到现在还从来没有挖掘出过唐三彩,所以她百分之百能够肯定眼前这摊主的唐三彩根本不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
所以对方一定是在忽悠,只是想为了增加说服力,却没有想到现在竟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这个……这个……这唐三彩其实不是来自那个考古队,所以它也就不是黑货了。”
方明一听,脸色顿时变了,人也站了起来,大声说:“哦?现在又不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之前为了取信于我就说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现在为了把价格提上去,就又说不是了,我说这生意不是这样做的吧?”
“这个……”
摊主的脸红了起来,哪里还说得出话来?
司马香琴心里暗暗竖起的手指,方明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啊。
其实,这也是因为司马香琴之前一直过着书斋的生活,很少接触这些。在古董收藏这一行,充满的都是不见血的刀子,陷阱等等无处不在,是真正的弱肉强食,最终能够成功地成为一方高手哪一个不是成功击破各种陷阱之后才能够“活”下来的?
“15万,一口价,这个价钱你有得赚了。”
司马香琴心里冒出一阵古怪,心想今天自己听的“一口价”还真的不少,不过这一次是由方明开口说的罢了。
……
最终,方明加了3万块钱一共18万把唐三彩买了下来。
“这三彩是真的?”
离开了摊子,司马香琴这一下子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了。
“嗯,是的,如果不是真的我买来干什么?”
之前的铜镜扔给司马香琴拿,方明手里拿着的是唐三彩马,一边走一边瞧个不停。
手里的这个唐三彩虽然不是稀世珍品,但也是不错的东西。其实这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稀罕。以前读古董的资料的时候,方明没少读和三彩有关的内容,慢慢地就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建立了一个三彩是“丰富多彩”的观点,此时看到实物了,自然稀罕得很。
看到方明边走边看的样子,司马香琴也乐了,说:“方明,你干脆今天晚上抱着它睡觉好了。”
“这个提议不错。”
方明点了点头,这对于喜欢古董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奇怪。得到一件东西之后不研究出个所以然来那是不可能收手的。
“你还会是真的想这样干吧?”
司马香琴此时反而愣了一下。
“说说罢了,难道还真的抱着它睡觉啊,不过这对于古董这一行的人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就是了。”
两个说着就回到了梁博和孙明的帐篷,而是司马香琴一进去就大声地叫了起来说:“孙老、梁老,方明捡漏了!”
梁博和孙明正坐在椅子上喝着茶闲聊,听到司马香琴的话之后不约而同看了过来,梁博更加马上就接口说:“捡漏了?什么东西?拿来看看。”
“这三彩哪来的?”
唐三彩一拿到手上,貔貅马上就出现了,而且黄色的,方明知道这肯定是真的,他看了这么长时间与其说是在鉴定,不如说是在欣赏,毕竟作为唐代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它的艺术价值不管怎么样评价都不过分的,方明也是第一次遇到唐三彩,自然是要好好的欣赏一番。
“嘿。”
摊主的声音马上就低了下来,甚至身体都往方明的方向倾了一点,说:“不远处的地方有个考古队在挖掘,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
“哦?知道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
方明不动声色,只是抬头看了一眼摊主之后又低下头来看着手里的唐三彩。
“呵,不知道的话那我告诉你,知道的话那我就省下不少的口水了,简单来说就得几十里地外的那个地方正在挖掘的墓群是唐代的,而我的这只唐三彩正是从那里出土的。”
“哦?”
方明笑了一下,重新抬起头来看着摊主,说:“这玩意属于文物,那可是国家的,我也去那里看过一下,现虽然不能说人数很多,但是从现场来看,并没有出什么好东西啊。就算是有好东西,那也是看得严严实实的吧?你哪来的门路把这件东西弄出来?”
“嘿!”
摊主脸上露出了神秘的微笑,声音更加低了,说:“那当然,我们有我们的路子,这就是所谓的蛇有蛇路、鼠有鼠路,呵,不过这事情可不能多说。”
“哦?呵,这个可以理解。”
因为附近有考古队在、有文物出土,摆摊的人自然利用这样的“东风”,卖的东西自然就会集中在和考古现的年代相近上面,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摊子上出现一件唐三彩一点也不奇怪。
摊子这样说之后,方明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当然,摊主这样说其实可能只是一种增强说服力的手段,至于眼前的这只唐三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那就不一定了。
“怎么样?这只唐三彩马怎么样?”
司马香琴之前并没有说话,她想忍住,但是此时看到方明有想买下眼前的这件唐三彩,她终于还是没有能够忍住。
方明心里暗暗摇了摇头,司马香琴这就是没有经验了,古董的买卖最讲究的就是买卖双方在心理上的较量,此时她这样一问自己倒是不好回答了。
看到方明不回答自己的问题,司马香琴马上就明白过来了,她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巴掌,自己这是好心办坏事了。
方明是玩古董的高手,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眼前的这只唐代三彩马是不是好东西?
自己虽然曾经研究过,算得上是专家,但毕竟只是玩理论的,说到实战那肯定是比不上方明的,自己在这里指手画脚那岂不是多余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司马香琴紧紧地闭住了自己的嘴,很干脆地一句话也不说了。
“开个价吧。”
方明指了指唐三彩马,眼前的这只是好东西,这已经是确定的了,既然如此那就把它买下来,当然前提是价格不要太离谱。
唐三彩确实是有价值比较高的,比如说曾经有拍出上千万的,但是这样三彩毕竟不常见,而眼前的这一件显然不是属于这一类的,而是根据貔貅的反应来看,价格也就只是在五十万上下,心中有数之后他并不怕对方开价。
“一口价,100万你拿走。”
一旁的司马香琴虽然不出声了,但是听到这话之后心里一乐,心想这卖古董的似乎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口价”,刚才就已经说了一遍。
摇了摇头,方明说,“这玩意是真的,我也不怕和你说,但是这玩意根本不值这个价,你知道的,我也知道的,所以100万这样的价格就算了吧。”
方明的话让摊主愣了好一会都说不出话来。他不是第一次出来摆摊的,见过太多砍价的手段,最常用的当然就是说古董是价的,不值钱之类,象方明这样的直接说古董是真的还是第一次遇到。
“呵,这样吧,既然大家是明眼人,那就50万吧。”
摊主这话一说出来,顿时恨不得想打自己一巴掌,心想自己这是怎么了?怎么直接把自己的底价给说出来了,而且还是自己砍的,一砍就砍掉50万,自己再怎么样说也是摆摊多年的人了,经验丰富而老到,怎么竟然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看了一眼方明,摊主警惕了起来,自己竟然在对方一句话的“攻击”之下就“失守”,一定是个高手,他的这个感觉是对的,因为他马上就领教了方明的本事。
“50万是这件唐三彩马的价格,但是,要想卖到这个价格,在这里、在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是根本不可能的,它只有在拍卖会上或者是正好碰上了喜欢的人才有可能卖出这个价格。”
“第二,你刚才说了,你的这唐三彩是从考古队那里弄出来的,那就是来路不明的黑货,我吃下来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所以,50万的价格绝对是高了,这样吧,我出15万。”
摊主目瞪口呆起来,第一个原因也就算了,毕竟方明说得很有道理,不管是什么古董,在大城市和小城市在价格上总是有区别的,所以自己的这件唐三彩还真的是卖不到50万的价格。但是第二个原因就让他哭笑不得,这只唐三彩是他自己从别人手里花5万块收上来的,是自己多年前捡的一个漏,所以根本不是来自于几十里地外的那处考古挖掘,也就不是方明所说的来路不明的“黑货”,自己之所以说是从考古队那里想办法弄出来的不过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却哪里会想到方明竟然抓住写这一点来做文章、来和自己砍价?
但是,这个理由是很充分的,他根本反驳不了。
一旁的司马香琴也乐了。摊主所说的考古自然就是自己和孙明的这支队伍,因为方圆几百里内唯一在挖掘的就是自己了,从开始到现在还从来没有挖掘出过唐三彩,所以她百分之百能够肯定眼前这摊主的唐三彩根本不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
所以对方一定是在忽悠,只是想为了增加说服力,却没有想到现在竟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这个……这个……这唐三彩其实不是来自那个考古队,所以它也就不是黑货了。”
方明一听,脸色顿时变了,人也站了起来,大声说:“哦?现在又不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之前为了取信于我就说是从考古队那里流出来的,现在为了把价格提上去,就又说不是了,我说这生意不是这样做的吧?”
“这个……”
摊主的脸红了起来,哪里还说得出话来?
司马香琴心里暗暗竖起的手指,方明实在是太厉害了,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啊。
其实,这也是因为司马香琴之前一直过着书斋的生活,很少接触这些。在古董收藏这一行,充满的都是不见血的刀子,陷阱等等无处不在,是真正的弱肉强食,最终能够成功地成为一方高手哪一个不是成功击破各种陷阱之后才能够“活”下来的?
“15万,一口价,这个价钱你有得赚了。”
司马香琴心里冒出一阵古怪,心想今天自己听的“一口价”还真的不少,不过这一次是由方明开口说的罢了。
……
最终,方明加了3万块钱一共18万把唐三彩买了下来。
“这三彩是真的?”
离开了摊子,司马香琴这一下子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了。
“嗯,是的,如果不是真的我买来干什么?”
之前的铜镜扔给司马香琴拿,方明手里拿着的是唐三彩马,一边走一边瞧个不停。
手里的这个唐三彩虽然不是稀世珍品,但也是不错的东西。其实这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稀罕。以前读古董的资料的时候,方明没少读和三彩有关的内容,慢慢地就在自己的脑海之中建立了一个三彩是“丰富多彩”的观点,此时看到实物了,自然稀罕得很。
看到方明边走边看的样子,司马香琴也乐了,说:“方明,你干脆今天晚上抱着它睡觉好了。”
“这个提议不错。”
方明点了点头,这对于喜欢古董的人来说一点也不奇怪。得到一件东西之后不研究出个所以然来那是不可能收手的。
“你还会是真的想这样干吧?”
司马香琴此时反而愣了一下。
“说说罢了,难道还真的抱着它睡觉啊,不过这对于古董这一行的人来说也是很正常的就是了。”
两个说着就回到了梁博和孙明的帐篷,而是司马香琴一进去就大声地叫了起来说:“孙老、梁老,方明捡漏了!”
梁博和孙明正坐在椅子上喝着茶闲聊,听到司马香琴的话之后不约而同看了过来,梁博更加马上就接口说:“捡漏了?什么东西?拿来看看。”
第341章敢不敢赌?
方明直到梁博和孙明的面前,把唐三彩放到他们面前说:“三彩,还有一面铜镜。”
司马香琴也把镜子放了下来,说:“就是这一面,你们看看值多少钱?”
梁博看了一会,把镜子递给了孙明,然后说:“我看十来二十万是跑不掉的。”
孙明看的时间长一点,不过很快他也点了点头,同意了梁博的意见,说:“是面不错的东西,老梁说得对,10…20万,这肯定是跑不了的。”
司马香琴伸出两只手指,说:“这面铜镜,方明只花了2000块钱!”
“不是吧?”
“啊!这么好赚?哪买的?”
梁博和孙明两个人都大声地叫了起来,他们虽然都不是专业玩古董的,但是作为出色的历史学家或者是考古学家,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不懂得鉴定?又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是捡漏?事实上他们小玩一把的时候也捡过漏,但是,象方明这样的只出去一会只花2000块钱就捡漏了一件价值在10到20万的古董,还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
司马香琴摊了一下手,说:“就是在离我们三十里外的那个镇子,孙老,我们之前也去过的啊。”
孙明一听更加是傻住了,那个镇子他去过好几回了,也看到那里有卖古董的摊子,出于“专业”的爱好,他也去逛过,但在记忆之中那些摊子上都是假货啊!
抓了抓自己脑袋上剩下不多的白头,孙明说:“不是吧?这狗屎运也太好了一点吧。”
一旁的梁博听了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是的,这绝对是狗屎运啊。!要不怎么可能出去半天就能够弄到这样的好东西。”
司马香琴虽然不说话,但是脸上那表情分明也是这个观点。
方明相当的无奈,摇了摇头,说:“你们这是分明……分明是眼红我捡漏的啊。”
“看来你又得请客了。”
马天刚好这个时候走进帐篷,他并没有看到方明捡漏到什么东西,但听到了“捡漏”、“眼红”之类的话,他反应相当的快,马上就知道此时肯定得要宰方明一刀了。
“啪啪啪!”
孙明拍起了手掌,说:“好徒弟!真的是好徒弟!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
方明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对于他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司马香琴心里想的却是方明买下的那个唐三彩,方明在这个上面花了18万,唐三彩这玩意,一旦看走眼了那铜镜那捡漏赚回来的钱一下子就全赔出去了——没有办法,三彩这样的东西假货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梁老、孙老,这三彩你们也给看看?方明买东西实在是太爽快了一点,几乎只是看一眼就决定了。”
梁博和孙明都是行家里手,对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彩怎么可能会没有研究?自然也明白司马香琴担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这玩意,不用看,就是真的。”
方明却是大手一挥,先下了定论。
唐三彩瓷器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长安的叫做西窑,在洛阳的叫做东窑,烧制成三彩种类繁多,人、动物、碗、盘、酒具等等,但是如果说到最受人喜欢的自然就是马,双蹄高扬而起的、安静地站立的、引颈高叫……因为对马的喜欢,所以在唐三彩之中的马有很多的形态,方明买下来的这一只正是唐三彩之中的马。
“呵,方明,看来你很有信心的啊。不过,三彩和别的瓷器不一样,它的假货实在是太多了。”
孙明摇了摇头,方明虽然很有信心,但是他觉得这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1905到1909年间,因为修建陇海铁路,在这个过程之中的时候,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施工的原因破坏了一批唐代墓葬,露出了里面的陪葬品,其中就有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震惊了世界,因此自从它被现之后,就受到了整个世界的艺术研究者的注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唐三彩的研究更加是达到了顶峰,而是研究者往往也习惯把研究成果公布出来,表了大量的文章,文章之中有大量的关于唐三彩的工艺技术、结构特点等等的详细的叙述。
这些研究成果是很宝贵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被专业的作伪者利用起来进行仿制唐三彩,最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真假难辨的唐三彩,在胎、釉、色还有造型甚至是高仿之中最难达到的风格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几乎就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包括了面世的所有文章曾经叙述过的唐三彩的所有特征。
总的来说,唐三彩烧成的温度大约在1100度工艺不复杂,原料到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就公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些高仿的高手怎么可能还还能制作出仿真度极高的唐三彩?
可以这样说,现在出现的高质量的唐三彩,相似度已经在99%以上,剩下的1%是根本没有办法仿制的,但是,又有多少个人能够有如此的火眼金睛鉴定出这1%的区别来?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香琴才会觉得方明之前如此之快就决定买下眼前这只唐三彩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嗯,是的,方明,虽然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是在唐三彩方面你也不一定能够看得准吧。”
梁博也是不太相信方明竟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普通的瓷器,又或者是唐三彩,鉴定的重点都会集中在胎釉器型又或者是色彩风格等等,但是这一点在唐三彩的的高仿来看,与真的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区别,甚至,如果对两者的胎釉的化学元素进行对比,也会现两者之间的百分比几乎是一样的,至于“釉的老化程度”等,在高仿之中也是做到了极致——和真的几乎是一样的。
梁博就曾经见识过一件高仿的唐三彩,当时自己还有几个专门研究唐三彩的专家研究了三天三夜最后还是没有能够研究出个所以然来。
因此,他觉得方明如此肯定是太过于武断了。
“哈哈哈!”
马天是小字辈,和方明也是一幅自来熟的样子,他也不相信方明能够轻易就鉴定准唐三彩,“方明,虽然我很佩服你,比如说你来这里的时间虽然还短,但是在一些事情上眼光还是很独到的,而且我也知道你确实是个捡漏的高手,眼前的这一面铜镜也是个证明,但是如果说到唐三彩,我也是不看好你的。”
方明捏了捏自己的鼻子,帐篷里连带着自己也只有五个人,现在好了,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鉴定得了唐三彩!
“不是吧?我这么失败?你们都不相信我能够鉴定得了唐三彩?”
司马香琴笑了起来,说:“不是不相信你,而是觉得你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做到这一点。”
“没错,正是如此!方明,你的是个高手,而且是真正的高手的那一种,我可是知道你在宁东市的故事的,但是今天我还是不看好你的。”
在场的人之中最了解方明的是梁博,方明在宁东市的故事都可以说是成为了传说了。
方明脸上突然出现了一丝诡笑,对马天说:“要不……我们来赌一下?刚才我不是答应请客嘛?谁输了就换成是谁请客,怎么样?”
“这个……”
马天一听,顿时犹豫了起来,请客的钱不是问题,以他现在的收入也是轻易拿得出来的,他犹豫的是方式:一旦因为自己输了请客,那实在是太丢脸了!
正是因为这样,马天才犹豫了起来。
“你们不是不相信我嘛,那我们来赌一把,我觉得这个很公平啊,怎么,马天,你不敢?”
因为有貔貅异能,方明怎么可能会鉴定错?所以他此时看着马天分明就像是看着一只小白兔一般,而且用上了激将法,就看马天会不会“上当”了。
正所谓看别人的笑话是最好看的笑话,特别是看热闹的本性作之后,孙明也添油加醋起来,说:“马天!和这小子赌一把!一定要赌一把!你还能丢我们的脸!”
马天一听哭笑不得,心想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孙老师你可以自己来赌的嘛,为什么要自己来赌呢?再说了,如果是输了,那丢的绝对只是自己的脸,而不是“我们”的脸。
“赌了!马天,这小子不会是不带把的吧?赌了!唐三彩的鉴定很难,这一点你也是心中有数,所以说,赌了!”
梁博也煽动了起来,看那样子马天必须得要赌,不赌的话那连男人都不是了。
“对啊,马天,我也觉得你的应该赌上一把!不赌完全是不行的嘛!”
司马香琴也在一旁起哄,反正她觉得在这件事情自己不管怎么样都没有任何的“损失”,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好!赌了!”
马天也不知道到底是被煽动了,又或者是自己的头脑一热,又或者是真的以为自己有机会赌赢,竟然点头答应了下来!
方明直到梁博和孙明的面前,把唐三彩放到他们面前说:“三彩,还有一面铜镜。”
司马香琴也把镜子放了下来,说:“就是这一面,你们看看值多少钱?”
梁博看了一会,把镜子递给了孙明,然后说:“我看十来二十万是跑不掉的。”
孙明看的时间长一点,不过很快他也点了点头,同意了梁博的意见,说:“是面不错的东西,老梁说得对,10…20万,这肯定是跑不了的。”
司马香琴伸出两只手指,说:“这面铜镜,方明只花了2000块钱!”
“不是吧?”
“啊!这么好赚?哪买的?”
梁博和孙明两个人都大声地叫了起来,他们虽然都不是专业玩古董的,但是作为出色的历史学家或者是考古学家,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不懂得鉴定?又怎么可能会不明白这是捡漏?事实上他们小玩一把的时候也捡过漏,但是,象方明这样的只出去一会只花2000块钱就捡漏了一件价值在10到20万的古董,还是从来也没有经历过的。
司马香琴摊了一下手,说:“就是在离我们三十里外的那个镇子,孙老,我们之前也去过的啊。”
孙明一听更加是傻住了,那个镇子他去过好几回了,也看到那里有卖古董的摊子,出于“专业”的爱好,他也去逛过,但在记忆之中那些摊子上都是假货啊!
抓了抓自己脑袋上剩下不多的白头,孙明说:“不是吧?这狗屎运也太好了一点吧。”
一旁的梁博听了也重重地点了点头,说:“是的,这绝对是狗屎运啊。!要不怎么可能出去半天就能够弄到这样的好东西。”
司马香琴虽然不说话,但是脸上那表情分明也是这个观点。
方明相当的无奈,摇了摇头,说:“你们这是分明……分明是眼红我捡漏的啊。”
“看来你又得请客了。”
马天刚好这个时候走进帐篷,他并没有看到方明捡漏到什么东西,但听到了“捡漏”、“眼红”之类的话,他反应相当的快,马上就知道此时肯定得要宰方明一刀了。
“啪啪啪!”
孙明拍起了手掌,说:“好徒弟!真的是好徒弟!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呢。”
方明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对于他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司马香琴心里想的却是方明买下的那个唐三彩,方明在这个上面花了18万,唐三彩这玩意,一旦看走眼了那铜镜那捡漏赚回来的钱一下子就全赔出去了——没有办法,三彩这样的东西假货实在是太多了一点。
“梁老、孙老,这三彩你们也给看看?方明买东西实在是太爽快了一点,几乎只是看一眼就决定了。”
梁博和孙明都是行家里手,对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彩怎么可能会没有研究?自然也明白司马香琴担心的到底是什么问题。
“这玩意,不用看,就是真的。”
方明却是大手一挥,先下了定论。
唐三彩瓷器主要分布在长安和洛阳,长安的叫做西窑,在洛阳的叫做东窑,烧制成三彩种类繁多,人、动物、碗、盘、酒具等等,但是如果说到最受人喜欢的自然就是马,双蹄高扬而起的、安静地站立的、引颈高叫……因为对马的喜欢,所以在唐三彩之中的马有很多的形态,方明买下来的这一只正是唐三彩之中的马。
“呵,方明,看来你很有信心的啊。不过,三彩和别的瓷器不一样,它的假货实在是太多了。”
孙明摇了摇头,方明虽然很有信心,但是他觉得这事情还真的不好说。
1905到1909年间,因为修建陇海铁路,在这个过程之中的时候,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施工的原因破坏了一批唐代墓葬,露出了里面的陪葬品,其中就有后来为大家所熟知的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震惊了世界,因此自从它被现之后,就受到了整个世界的艺术研究者的注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唐三彩的研究更加是达到了顶峰,而是研究者往往也习惯把研究成果公布出来,表了大量的文章,文章之中有大量的关于唐三彩的工艺技术、结构特点等等的详细的叙述。
这些研究成果是很宝贵的,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被专业的作伪者利用起来进行仿制唐三彩,最后市场上出现了一批真假难辨的唐三彩,在胎、釉、色还有造型甚至是高仿之中最难达到的风格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几乎就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包括了面世的所有文章曾经叙述过的唐三彩的所有特征。
总的来说,唐三彩烧成的温度大约在1100度工艺不复杂,原料到处可见,胎釉配方也早就公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那些高仿的高手怎么可能还还能制作出仿真度极高的唐三彩?
可以这样说,现在出现的高质量的唐三彩,相似度已经在99%以上,剩下的1%是根本没有办法仿制的,但是,又有多少个人能够有如此的火眼金睛鉴定出这1%的区别来?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香琴才会觉得方明之前如此之快就决定买下眼前这只唐三彩实在是太过于冒险了。
“嗯,是的,方明,虽然你是这方面的高手,但是在唐三彩方面你也不一定能够看得准吧。”
梁博也是不太相信方明竟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做到这一点。
不管是普通?(精彩小说推荐:
)
( 天才收藏家 http://www.xshubao22.com/4/4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