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挥了挥手,方明说:“这个不用担心,之前的舍利等我们可是帮了他不少,所以没有什么问题的,再说了,我们这一次的新店开张也是要请他的,所以说不如就干脆去他那里拜访一下,顺便把这事情给办了。”
周雅芳一想现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于是也不反对了。当下,方明等人干脆讨论起新店开张的事情,很快地就把要请的人还有当天的布置等等都确定了下来。
这件事情刚刚告一个段落,方明的手机就响了起来,一看竟然是郑柏!
“郑老,你好……”
方明的话刚一开口就被打断了,电话里郑柏马上就大声地叫了起来,说:“方明,你回来了?”
“是啊,刚回来的,不是吧,郑老,我这前脚刚回到后脚你就知道了?”
这一次回来宁东市,虽然之前也打电话和司空哲、郑柏等人提起过,但是具体的时间却是没有说的——就算是周雅芳和蒋雯也不知道呢。所以此时方明有一点想不明白郑柏为什么这么快就知道自己回事了。
“你在哪里?好,你等着,我马上就到。”
十来分钟之后,郑柏急匆匆的身影出现了,方明一看马上就走过去把郑柏给接到自己的桌子处。
“郑老,你这也太神了吧,我这才刚回来呢。”
方明让人添了一幅碗筷,然后又拿起茶壶倒了茶。
“我到古轩斋那里了,却是没有想到看到你的车了,所以知道你回事来了。”
郑柏刚走过来的时候很急,但此时却又平静了下来,似乎没有什么事情生一般,这一下子反而又把方明弄糊涂了。不过他倒是明白为什么郑柏这样快知道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凑巧了。
“郑老,你去古轩斋找我干什么?”
周雅芳听到郑柏去古轩斋,那肯定是有事情了。
“是这样的,我最近淘到了一件东西,只是说没有太大的把握,想听听你的意见,却是没有想到现方明竟然回来了。”
周雅芳笑了起来,郑柏这意思就是说既然方明回来了那自己就用不上了,不过她却没有生气,其实现在在古轩斋之间她也明白自己的角色其实更多的是往管理和经营者的方向展,因为有方明在鉴定的事情就根本不会出现问题的,自己只要把店给管理好就行了。
“嘻,你找方明吧,不过郑老,我提前和你说了,最近我们古轩斋新开张,到时你一定要来啊。”
郑柏猛地点头,说:“没问题!你们新店开张我能不来嘛,这必须得来的嘛。”
方明此时却是好奇起来,郑柏可是玩古董的老手了,怎么会有他也没有把握的东西?而且听他这样说应该也已经是找了不少人看了,也没有结果,所以才找到周雅芳的头上。周雅芳的鉴定本事虽然也很强大,但总的来说还是没有办法和郑柏这样的老江湖比较的,都到了来找她的程度上,那就意味着郑柏这是有一点急病乱投医,到处找人试试看的意思了。
“哈!你回来了我就放心了,先吃东西,最近为这件东西我可是茶饭不思,现在正好好好地吃上一顿。”
郑柏真的如他所说的那样,根本就不急,还让人加了两个菜,大口地吃了起来,方明看到这样子,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第452章唐伯虎
吃完宵夜已经是两个小时之后,而郑柏的心情显然很好,到了最后甚至还叫了一瓶啤酒喝了起来,这让方明实在是有一点无语,他知道玩古董的人的性情那都是不弄明白一件事情肯定是没有心情去干别的事情的,现在能有这样的表现肯定是因为他觉得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方明摇头不已,世界上古董千千万万,他哪里敢说自己都能够鉴定得出来?但郑柏肯定却是一副有方明在就不成问题的样子,这让他实在是压力山大啊。
好不容易吃完了,众人回到古轩斋。
搬到东成街之后,因为地方足够大,周雅芳和蒋雯就把一楼装修成店面,用来摆放各种出卖的古董,同时设有的则是专门的鉴定室。进去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张大桌,长足有六米,宽则有两米,桌子的上空则悬挂着特高的高亮度灯光。
看到这张桌子,郑柏的双眼顿时就亮了起来,说:“你们这是玩得越来越大了,这样的一张桌子对于我们这些玩古董的人来说实在是大杀器啊。”
虽然说现在随着科技的达,出现了很多鉴定古董的新办法,比如说同位素等等的鉴定等等,但是真正使用的、使用得最多的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灯光,很多古董在光线不好的情况之下看起来是真的,但是一到强光之下就露出了原形。
古轩斋这里特设的大桌子是方便摆放古董的,要知道有些古董比如说青铜器等可是比较大的,总不能是蹲在地方来鉴定吧,桌子比较大就可以摆放在上面,慢慢地进行研究。
位于桌子上的特殊灯光郑柏一看就知道是可以调节不同的亮度还有可以移动的,甚至他还现了可以弯曲随意调整角度的灯,这实在是太方便了。
至于高倍的放大镜,那就更加不可或缺:桌子的一角摆放着一整套的放大镜,有大有小。
郑柏虽然是玩了多年古董的人,但是在自己的家里也没有如此豪华的配置,所以禁不住眼馋了起来。
“哈哈哈!”
方明大笑了起来,说:“郑老,要不这样,你日后可以常来这里的嘛,这个地方随你用,什么时候都可以,招呼一些老朋友也可以。”
“哼!你这小子肯定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这分明是想我给你免费打工,还顺带着把你这店的人气给带旺。”
方明确实是有这个打算。一个店的生意好不好,特别是在古董这个行业之中的,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在权威性上的认可,郑柏是宁东市古董界的高手前辈,他如果能够经常出现在这里、还有他的一些朋友也会出现在这里,绝对就是一个活字招牌,对于古轩斋来说是极好的一件事情。这种好处就算是在自己现在已经很有名气的情况之下还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说心思被郑柏给拆穿了,但是方明却是脸不红心不跳,点了点头,说:“可是我这里的环境比较舒服嘛,你来或者是朋友来,那也有一个地方好聚对不对?”
周雅芳这个时候也笑着说:“方明说得对,郑老,我这个地方可是相当的不错的,我还会准备好茶。”
“哈哈哈!郑老,我捡漏的本事可是非常高的,你想一下,古轩斋可是不断地会出现一些好东西的。”
“得得得!你们两个不要唱双簧了,我来,我来,这个地方我能够不来嘛。”
这个地方舒服就不说了,光是方明所说的古轩斋不时会出现好的古董就足够把郑柏给吸引过来了。其实对于此时的郑柏来说,钱这玩意的吸引力实在是不太大了,最吸引他的当然就是古董,和别的古董店不一样的是因为方明捡漏的本事极高,所以店里不时会出现让人惊叹的古董,他想不来也不可能。
方明和周雅芳笑了起来,他们之前当然是故意作弄郑柏的。
“好了,玩笑不开了,郑老,你这一次找我到底是什么事情?什么样的古董要我看一下?”
郑柏点了点头,说:“前一个月吧,我得到了一幅书法,经过仔细地鉴定之后我觉得应该是真的,但问题是别的地方已经出现一幅,这让我实在是很头疼。”
方明皱了一下眉头,说:“郑老,你的意思是说你手上的这一幅字和另外一幅是一模一样的?而且另外一幅已经是经过确认是真的?”
“没有错,就是这个意思。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你曾经给万华鉴定过一次画,所以就想来找你看看,但你又不在,所以才想着找周雅芳看看,不过既然现在你回来了,那自然是要让你来看看了。”
郑柏说的是方明之前给郑柏鉴定的那一幅浮玉山居图的事情,其实方明并不知道的是这件事情虽然很隐秘,但最后还是传出来了。
“这个……我看看当然可以,但是对于书画我还真的是了解不多,帮不上忙可别怪我。”
方明可不敢大包大揽,书画的鉴定绝对也是件博大精深的事情,这是因为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之中书画一直是社会文化生活的重心,是万千文人整天折腾的事情,历朝历瓦有名的书画家就不说了,就算是那些不太出名的事实上也是有着很深的功底、到了今天也就有了很高的价值。
更加重要的是在书画之中存在着大量的“作伪”的情形,而且很多参与作伪的就人本身就是青史留名的大书画家,这就更加增加了鉴定的难度,对于这一点方明是极为清楚的,所以他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这个我明白,你这小子客气什么,赶紧给我掌一下眼。”
郑柏狠狠地瞪了方明一眼。
方明摊了一下手,说:“我说郑老,你让我掌眼,那也得把东西给我拿出来吧?”
郑柏在自己的脑袋上拍了一下,说:“这个……我……怎么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这都是你这小子闹我的。“
郑柏说着把自己一起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包解了下来,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个筒子来,轻轻地拧开盖子,从里面抽出一个卷起来的纸,然后更加小心翼翼地摊在了桌面上。
周雅芳打开了桌子上的灯,雪白得仿佛是雪一样的灯光打在了字上,方明一看就叫了出来。
“唐寅的?”
唐寅南直隶苏州吴县人,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等,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传说他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所以叫唐寅,他生平玩世不恭但却又才气横溢,书诗画都是一绝,更加是和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三个人一起被称之为“江南四大才子。
当然,如果有说唐寅很多人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胜的话,那说唐伯虎就没有人不认识了,至少周星驰的那一部“唐伯虎点秋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
唐伯虎是历史上的大才子,名气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留下来的东西特别是书画等等都是收藏界的珍品,这主要是因为他留下来的书画不多,相反,假的却是很多,而真的那些则大多在国家的博物馆之中收藏着,所以说他的书画一旦出现,往往就能够拍卖出天价。他的书画拍卖很多都是千万级的。
“是的,没有错,这一幅确实是他的字,
“花前人是去年人,去年身比今年老……”
念着念着,方明自己吓了一跳,说:“这个……这是唐寅的《自书诗》?这由字不是拍卖过的么?好像是4700多万?2011年的事情?”
方明的记忆力很强大,看过的资料绝对不会忘记,唐寅的名气很大,他的这一幅作品更加是因为拍出高价而让他印象深刻。
郑柏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一点也没有错。事实上,这一幅作品是有着明确的传承的。
民国年间,作品收藏者是汉军正蓝旗赵尔莘先生,文~革期间此卷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80年代的时候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谢稚柳、启功、刘久庵、徐邦达、杨仁恺等五位专家一致鉴定认可为真迹。后来,这一幅作品退回原来的主人。最后出现在拍卖场的时候确实是2011年,拍卖出近5000万的天价,事实上那个时候我就在现场,拍卖非常热闹,争相出价。当然,我是属于没有钱的那一个,所以只能是过过眼瘾,看看热闹的了。”
想起当年的事情,郑柏不胜唏嘘,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让他对自己得到的这一幅字感觉到震惊莫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拍卖掉的那一幅字画传承清晰,而且经过真正的专家鉴定,绝对不会出错,可是这样一来自己手上的这一幅又应该怎么样解释呢?
如果说是假的——事实上唐伯虎的传世书画特别是流落在外的多是的假的,那一切就反而正常了。但是,不管是郑柏自己的研究又或者是说找了别的专家,他们都觉得眼前的这一幅字是真的!
第453章真真假假
这件事情已经困扰郑柏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很长时间了,因为这完全不合理,他都已经快要把自己的脑袋都想破了,还是想不出来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
所以到了最后,郑柏也只能继续把自己手上的这一幅字拿给不同的人,看看别人到底是怎么样看的,但是,更加让他不敢相信的是那些鉴定了字的人都说这应该就是唐伯虎的真迹,但是这样一来,已经进行拍卖的那一幅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问题就象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让郑柏都差一点想把自己的脑袋都砍下来。
历史上一直都认为唐伯虎的书法比不上绘画。但是,这只是和他的绘画和诗文相比较罢了。事实上,他在书法上的天分极高。他的书法有大书法家赵孟畹挠白印M跏勒暝凇稄m州山人稿》中曾经这样说过:“伯虎书入吴兴堂庙,差薄弱耳。”
除此之外,唐伯虎还吸收了别的书法家的精华,比如说李邕、颜真卿、米芾等人的,从而融合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总的来说就是潇洒而有力,仿佛是高流瀑布般大气磅礴,但是在书体之间又夹杂着老辣与天真相混的气质,所以往往就形成了有时沉重,有时又轻松地一笔带过,随意而生姿,这其实是与唐伯虎这个人的性情是紧密相关的。
“唐伯虎其人的书法有四个不同的分期,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唐伯虎居住在家乡苏州,和文征明关系,所以受到文征明的影响,这个时候的书法是学赵孟睿崽宥苏憷觯史ㄔ踩螅坏诙逼谑?0岁至36岁,唐伯虎科场被黜,妻子离异,以卖诗文、书画谋生,而在这个时候他的书法追求的是规范,研究的是颜真卿的楷书,因此用笔凝练而重,圆硕多肉,结体稍长,而且吸收了隶收的笔法,特别是横笔的时候用‘蚕头’收尾,而捺笔的时候则有‘燕尾’;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伯虎正值壮年,居住在传说之中的世外桃源的桃花庵,这个时候他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得已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鼎盛的时期。在书法上他再一次回到了赵孟畹木裉氐闵希一刮仗拼铉叩奶氐悖鼐托纬闪俗约旱摹⒍沂潜冉铣墒斓奶氐恪=崽蹇∶乐屑Φ溃帽柿髯屑坏谒氖逼谠蚴?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伯虎的晚年。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唐伯虎看透了世事,思想比较消沉,行为更加颓废,因为是借书而达意,所以这个时候的书法比较直率,用笔上极之有力,八面出锋而追求的是力量,这个时候真正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界。”
“眼前这的一幅书卷是唐伯虎晚年也就是第四时期所书,从风格上来说绝对是他所写。”
郑柏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说:“方明,你觉得这是唐伯虎的真迹?”
“嗯。是的,你看这上面的印章,‘逃禅仙吏’说的是他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回到家乡的事情,这和具体的这诗所写的时间是对得上的。”
“还有,这一方‘南京解元’也是如此,这两方印我记得在上海博物馆所编的《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中的‘唐寅’有收藏,我想一下,应该是在第58和63印。所以,我觉得这应该是真的。”
方明说着,慢慢地收回自己之前轻轻地按在书卷上的右手,然后看着出现在右手手背上的貔貅慢慢地消失,他就更加心中有数了,眼前的这副书卷当然是真的!当然,在别人的眼里,方明的这个动作只是在鉴定书卷,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之前拍卖的那一副呢?总不能那是假的吧?”
方明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我没有看到过那一幅书卷,所以不能够判断,但是我想应该不会是假的。”
价值几千万的东西,而且是拍卖过的,虽然不能保证百分之一百是真的,但必然是经过了无数的大师鉴定过的,这样一来是假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不会是假的那就是真的了,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两副一样的字传世?这件事情在历代都没有记载,所以这是不可能是事情!”
郑柏在自己的脑门上狠狠地拍了一下,他现自己再一次陷入了怪圈之中,那就是方明鉴定的结果也是真的,但都拍卖掉的东西怎么还出现一份在自己的手上?他其实也已经通过一些关系打听过了,拍卖的那一幅字还是在原来的人手上,并没有出现丢失之类的事情。
这样一来,他就更加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周雅芳放下手里的放大镜,眉头也拧得紧紧的,说:“我觉得方明说得没有错,这确实是唐伯虎的真迹。”
“唉!”
郑柏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你们的鉴定结果不出意料,都说是真的,但是眼前的这一幅字分明也不是象之前方明你鉴定过的那幅《浮玉山居图》一般是拼成的,所以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一回事?
郑柏当然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是他却想不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找不到答案差一点让他疯了。
方明犹豫了一下,他倒是想起了一些可能性。
“郑老,其实历史上书画重出的现象并不少见。”
郑柏是玩老了古董的人了,一听就知道方明的意思:“是的,确实是如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照书画依靠或者是描钞。在我国的历史上,如果是很有名的书画,一般来说都是有记述的,所以喜欢书画的人虽然说不一定能够看到真迹,但是根据记载是可以大约推知书画本来的面目或者是特点。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做假的人不会凭空捏造、‘制作’出一幅假的书画来。比如说,魏晋的书贴在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都是用双钩的办法临摹而来,与真迹几近相同,画的方面虽然不能用双钩之法,但是也是可以描的。其中的高手照着原作描绘,然后再用一些办法来作旧。这个时候有真迹的人去卖画的时候第一次用的是真迹,但是因为价格极高,所以看一次之后就会拿回来,然后就是谈价格。接下来再想看画的时候就不会拿真迹了,而把描出来的那一幅拿去,如此一来另外准备的一幅假的就同时在作旧等等,等到价格谈好的时候,假的那一幅也完成了:因为之前看一直重复多次看的那一幅也是描的,看得多了,脑中自然而然地就认为真的就是如此,再拿出一幅假的作旧过的,自然不会起太多的疑心了。真正交易的时候再说干什么这画来历不明之类,让买的人不要时常拿出来给别人看,自己收藏就好,如此一来也就尽可能地减少了出问题的机会。”
“这些我也知道,之前我也仔细地研究过了,眼前的这一幅书卷,不存在着作旧的痕迹,而且也不是用双钩之法描成的。”
“其实,对于唐伯虎来说,他的书画上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刚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他还没有出名的时候是师从一个叫周东村的人的,所以就有了周东村的风格。等到唐伯虎出名之后,就出现了由周东村捉笔的书画,这样一来,因为唐伯虎的书画本来就有周东村的风格,而且时期上也对得上,因此他们两个人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也就是唐伯虎早年的时候其实是很相似,一旦面临着这样的书画,就算是真正的鉴定高手也是很难鉴定出来的。但问题是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唐伯虎晚年所作,风格等等都已经是比较成熟了,与周东村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也可能是周东村的捉笔之作。”
方明一听就知道郑柏确实是把这些东西都研究到了一个很深的程度,周东村的事情其实是一般的人是不太清楚的。
名人找人“代笔”的事情不是现在才出现的,以前也是有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唐伯虎出名之后,有人请周东村甚至是周东村自己以唐伯虎的名义写过一些书贴或者是绘画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在历史上有过记载,但是真实情形这么多年过去之后现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很难说了,但是一个结果就是一旦面对着这个时期的唐伯虎的书画,那就要小心一点。
当然,也仅限于唐伯虎初学书画的时期,别的时期的要想学得七八分的神韵,还是不太容易的。
总之一句话,在历史上有很多种原因会导致名人的书画出现“重出”的情况,这其实也是书画鉴定的一个难点。
“郑老,你说的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我想到的却是另外一种可能,说不定是可以解释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个问题的。”
第454章宣纸的奥妙
“啊?还有一种可能?”
郑柏让方明吓了一跳,自从眼前的这一幅唐伯虎的书卷到了自己的手里之后,他就日夜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他相信自己已经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和求证过了,怎么可能还会出现方明所说的、而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性?
“方明哥,还有什么可能性?”
之前方明和郑柏、还有周雅芳研究的时候,蒋雯并没有出声,她知道自己在鉴定这方面的本事和三个差得实在是有一点远,所以就一直在旁边听着,但此时也忍不住问出口来。
至于赵柱子,他对这个基本上不怎么感兴趣,听着听着都差一点要睡着了。
“方明,还有一种可能?你说的是作伪的手法?”
周雅芳也惊讶地看着方明,眼前的这一幅书卷和拍卖掉的那一幅属于“重出”的情况,在她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有高手作伪,但是,作伪到这种程度的也太真了一点吧。
但方明既然这样说,想来是已经知道作伪的地方在哪,但这也说不通啊,之前方明就说过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真的。难道说拍卖的那一幅是假的?但是方明又没有看到过拍卖的那一幅,他又凭什么如此肯定?
郑柏、周雅芳、蒋雯的目光都集中在方明的身上,他们想知道方明到底是怎么样解释这件事情的。
“我先要说的一个东西是宣纸。”
方明的这一句话让周雅芳等人都愣住了,他们不明白这为什么扯到了宣纸上。
宣纸原产于安徽泾县,起源于唐代,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慢慢地集中到泾县,宣城也就成为了宣纸的集散地,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特点是保存比较容易,而且多年不脆,也不容易褪色,所以被人称之为“纸寿千年”,有纸中之王的称誉。
但是,这和眼前的这一幅到底是不是唐伯虎的书卷有什么关系?
周雅芳和郑柏对看了一眼,然后说:“这个……方明,这宣纸和这书卷的人鉴定在什么关系?”
“有关系,而且是大有关系。”
方明指了一下铺在桌面的唐伯虎的书卷,继续说:“这书卷是用宣纸写成的,很可能会和宣纸没有关系?”
郑柏摇了摇头,说:“方明,你是不是想从书卷所用的纸的年代来鉴定这书卷是不是唐伯虎的?”
造假都是后人对前人的书画的作伪,但是,很多人作伪的时候用的纸却不是当时的纸,所以在书画的鉴定之中确实是有一种方式是通过鉴定纸的年代来达到鉴定的目的的,但是,这种办法对于鉴定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没有什么用处。
其实这个办法之前郑柏就已经是尝试过,而且据他所分析眼前的这书卷所用的纸与唐伯虎所处的年代是相一致的,这样一来那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鉴定就不可能了。
摇了摇头,方明说:“不是,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这下周雅芳更加奇怪了,说:“啊?不是这个?那是哪一个?你想说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宣纸其实是分层的,也就是说一张宣纸其实上是可以剥下一层层来的,有的宣布有三五层,有的则可能更多,七八层或者是十来层,这都是有可能的事情。”
“嗯,这确实是宣纸的一个特色,可是,这和眼前这书卷的鉴定又有什么关系呢?”
郑柏是收藏的高手,对于宣纸的这个特性还是很清楚的,但知道归知道,他却还是不明白方明这到底想说什么。
“我听说有一种作伪的办法叫做‘揭裱旧书画’,大约的做法是当一个人找到了一幅旧书画,就会利用宣纸可以分层的特点,想尽办法把一幅书画揭开来成为好几幅,书画作者在书画的时候所用的墨色早就把各层宣纸都浸透,这样一撕开来那就等于得到了几幅同样的书画。当然,这样的做法自然是会导致原作减色,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又可以用别的宣纸作底,再托上几层,然后看到哪里的墨色比较淡的,就尽可能加一点,如果是有露出新的地方则可用特殊的办法来作旧。这样‘制作’出来的书画是极难分出真假来的,甚至有有时候如果揭出来的几张画,墨色等如果没有减少得很厉害,还干脆就保持原状,不加增色,这样一来就是完全的真迹了。”
周雅芳瞪大双眼,说:“啊?还有这样的办法?”
方明点了点头,说:“是的,这确实也是一种办法,而且是极为高明的一种办法。宣纸的特点是一次成型的时候基本上不平的,所以就要有好几张叠加而成,所以就给作伪者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漏洞。当然,这也跟明代之后大多数书画都是画在宣纸上也有关。”
“唉!”
郑柏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说:“方明,你说得没有错,确实是存在这样的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我以前也是听说过的,但是这种办法操作起来却不太容易。要知道宣纸本身就已经是很薄的了,书画在上面之后再想一层层地揭下来谈何容易?所以一时之间就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郑柏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因为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手上的这一幅书卷和拍卖的那一幅是一模一样的而且都是真的:因为是从同一张宣纸上揭下来的,也就是同一个人画的,怎么可能会不一样、怎么可能会不是真的?
“不是吧?真的有这样的事情?”
周雅芳瞪大了双眼,她觉得这事情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不仅仅是我们还包括我找到的一些书画鉴定的高手都一致认为定这是真迹,所以说这应该是唯一的可能了,要不根本解释不通为什么会有两幅一模一样的书卷,而且都是真的。”
郑柏也有一点不太相信,但这应该是唯一的可能了,“当然,除非是高手之中的高手,要不还真的不敢做这样的事情。要知道这可是唐伯虎的真迹,一般人拿到那恨不得把它给供起来,哪里还想得到或者是敢于做这样的事情?”
“那……是不是意味着除了拍卖的那一幅还有眼前的这一幅,还有其它的一样的真迹?”
蒋雯觉得如果宣纸真的能够揭下一层来,那自然就有可能揭下两层来,那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同样的真迹。
“是的,确实是有这种可能。”
方明点了点头,宣纸可以揭下来的层数可不仅仅只有一层,所以蒋雯所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看来在古董收藏界,什么样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生的啊。”
蒋雯的这一句感叹让方明、周雅芳和郑柏对看了一眼,事实就是如此,古董中的鉴定、各种局,涉及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种种离奇的事情都是有可能生的:都是真迹的书卷都出现了几件,还有什么事情不会生?
“方明,那你说我这书卷值多少钱?”
弄清楚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之后,郑柏整个人终于是全部放松了下来,这书卷折腾自己可是好长一段时间了,现在终于揭开了谜底,他也才终于可以来关心一下自己的这一次捡漏到底是值多少钱了。
“拍卖多少钱你这就值多少钱,因为这都是真迹啊。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说这是没有增色的,这一点就要慢慢地再鉴定了。
其实说是这样说,但方明知道眼前的这一幅书卷是没有进行过这样的处理的,因为貔貅早就已经“鉴定”出它的价值了,这样说可以留下一个“尾巴”,也可以减少郑柏对自己无所不能的怀疑。
价值和拍卖的那一卷是一样的说法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这都是真迹,凭什么眼前的这一幅比不上原来的那一幅?而且,没有比较还真的是不知道到底哪一幅是最上面的那一层——如果说郑柏手里的这一张是揭下来的那一张,那就不得了的事情了,还要比拍卖的那一卷还要值钱呢。
“哈哈哈!郑老,已经买下那一卷的那个人肯定是个有钱人,他如果听到你手上有这样的一卷的话,说不定是要想尽办法出高价把你的给买下来的。”
这绝对是有可能的事情,因为这样一来所有的真迹都在那个人手上,价值也就更加高了。
这其实和古董行里的另外一种做法是异曲同工的,那就是如果有三只一模一样的瓷器,为了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就是要把另外的两个都砸了。
郑柏马上就大摇其头,说:“这书卷我可不会卖,做传家宝得了。”
“哈哈哈哈!”
方明大笑了起来,郑柏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出奇,其实玩古董的人很多都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一定要找一件或者是几件作为传家宝传下去。必须得要说的是唐伯虎的书画还真的是很适合作为传家宝的。
第455章故意的!?
郑柏小心翼翼地把书卷收起来,喝了一口茶之后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方明,你这小子就是了得,这样也让你找出原因来了,不得不服啊。”
来这里之前郑柏虽然说希望方明能够鉴定出个所以然来,但也没有想到方明竟然真的做到了,而且找到这个原因很有说服力。
“我也只是凑巧想到这种可能罢了……”
郑柏挥了挥手,打断了方明的话,说:“得了,你就别说这种谦虚的话了,我听得实在是太多了。对了,方明,我记得你这一次出去是为了找古董的,捡漏了什么好东西,拿出来我看看。”
“这个……”
方明犹豫了一下,之前自己离开宁东市到别的主要的目的地确实是为了看看能不能捡漏点古董,但总的说来却是不太如人意。
看到方明这样子的表情,郑柏大笑了起来,说:“哈哈哈!方明,想不到你也有今天啊,出去这样长的时间也没有捡漏到件好东西。”
方明摊了一下手,说:“这也得看运气不是?”
“嘿!!!看到你这样子,我真的是心里平衡了一点,要不你这不管什么时候、去到哪里都捡漏一回的行径实在是太让人愤怒了。”
郑柏站了起来,走到角落里的一张小桌子处,拿起摆在上面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水,边喝边走了回来坐下,脸上的神情很是得意,自己已经确定捡了个大漏,方明出去这样长的时间是一无所获,相比之下自己那可是狠狠地赢了一局的啊。
看到郑柏得意成这个样子,蒋雯看不过去了,走了出去把那一块和田玉给抱了进来放到桌子上,说:“郑老,你别得意,这是方明哥出去捡漏回来的。”
“我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啊……不是吧……和田玉?”
郑柏猛地站了起来,却是忘记自己手上还端着茶水,这一站起来马上不洒出来,一时间弄得手忙脚乱起来。
郑柏把茶杯往旁边一放,然后整个人仿佛是看到了肉骨头的野狼一般“扑”了过去,一把就抱了起来,猛看个不停,这一看就足足看了近一个小时。
“真的是和田玉……”
“奶奶的,还有这样大的东西……”
“这油脂……”
“一点瑕疵都没有啊……”
“籽料来的……”
一边看,郑柏一边仿佛是走火入魔喃喃自语着,如果是有鉴定玉石经验或者是知识的人在旁边的话,一定听得出来他所说的一切其实都是说手上玉石。
沉迷在鉴定手里的和田玉之中,郑柏根本不知道到底过了多长时间,当他终于抬起头来的时候却现方明竟然坐在一边悠闲地喝着茶。
“方明!”
郑柏大声地叫了起来,这一下把方明吓了一跳,手里的茶杯也抖了一下,把杯子放到一边无可奈何地说:“这个……郑老,这又怎么了?我又得罪你了?”
“哼!”
郑柏指了指还抱在自己手上和田玉,声音更加大了,说:“你这是成心要看我出丑是不是?”
“啊?”
方明不明白地看着郑柏,说:“郑老,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我成心要看你出丑?我哪有这样的意思。”
“还说没有?我刚才问你说这一次出去有没有捡漏到好东西,你一幅没有的样子,害得我得意了起来,结果呢,就抱出这样的一块东西来,你知不知道这样的和田玉现在已经是几乎绝迹了?三四千万肯定是跑不掉的。你这不是成心要看我出丑的么?”
方明抓了抓自己的头,说:“这个……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一回出去虽然捡漏了这一块和田玉,但是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没有什么收获,离我的计划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这一次出去之后因为皇陵的事情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但是最后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能够进去皇陵里,如果不是最后的一次意外让自己捡漏了一块和田玉,那就要空手而回了。
说起这个事情方明心里是非常的郁闷的,所以之前郑柏问说有没有捡漏到什么好东西的时候才犹豫了起来。
“总之,这事情就是你不对。”
郑柏显然是不想和方明讲道理。
“好吧,是我的不对。”
方明只得承认这事情是自己的不对。
“哈哈哈哈!”
看到方明这样子,郑柏乐了起来,拍着方明的肩膀大声说:“不错,态度很端正嘛,这事情本来就是你的错。对了,这块和田玉你是怎么样弄到手的?花了多少钱?给我说说,这应该是个好故事,以后和一些朋友聚一起的时候我也可以替你广告广告。”
“一分钱也没有花。”
郑柏一愣,说:“一分钱也不花?这不可能吧?就算是再怎么样捡漏也得要花一点钱吧。”
摇了摇头,方明说:“真的是不用花钱,一分钱也不用花。”
“这怎么可能?”
一直在旁边无聊的赵柱子这个时候凑了过来,说:“这怎么不可能?这块和田玉那可是捡来的,哪用得了花钱?”
当下,赵柱子把方明怎么样得到这一块和田玉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说完之后郑柏的嘴巴都张大到可以塞下一只鸡蛋了。
“这个……这个……方明,你这小子身上还能生更加离奇的事情不?在河里踩上一脚就能够踩到这样的和田玉?”
“嘻,郑老,按照柱子他爷爷的说法,我和这玉有缘,不是我去找它而是它来找我的。”
“啪!”
郑柏狠狠地在方明的肩膀上拍了一下,双眼瞪得仿佛是疯牛一般,说:“说得这么玄乎干什么?分明就是走了狗屎一般的动啊。”
周雅芳这个时候也拼命地点头,郑柏说得一点也没有错,除了运气实在是好到逆天之外,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得了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如果说这是运气,那方明哥的运气好像一直很好啊。”
蒋雯只是小声地嘀咕着,但郑柏听到之后却是愣住了,一会之后仿佛是了无生趣一般把和田玉放回到桌面上,然后就站了起来,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走了,回去睡觉了,和方明你这小子在一起实在是太打击人了,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对了,明天约一下司空哲等人,一起喝个早茶吧。太长时间没有见了,聊聊天吧。”
“好,柱子,你送一下郑老吧,现在已经晚了,路上不太安全。”
现在已经是深夜了,郑柏身上又带着价值几千万的唐伯虎的真迹,还是让赵柱子送一下好了。
“行!”
赵柱子应了一声后和郑柏一起往外走去,很快就听到一阵悍马独有的低沉而强劲的引擎声。
周雅芳给方明换了一杯新茶,说:“看来你把赵柱子带回来是正确的,有他在我们比较放心,而且也比较方便,毕竟多一个人手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方明点了点头,说:“是的,我们经营的古董比较贵,所以如果不是能够放心的人,宁可不要请。”
多一个人那可是方便得多,比如说刚刚的把郑柏送回去的事情,如果没有赵柱子在,那方明就要自己亲自去了。
“嗯。”
周雅芳真正 (精彩小说推荐:
)
( 天才收藏家 http://www.xshubao22.com/4/4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