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取静的地方,就实在是太爽了。
出门的时候就是便利、繁华的大都市生活,回到家的时候就是宁静的团田园生活,此时毕剑就正是如此,所以方明才会有这样的感触,但是,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人做得到的,或者是说就算是有钱有权也做不到。
“嘿!我当年做的最成功的一笔投资就是拿下这个地方,现在这个地方那真的是拿钱也买不到了。”
毕剑对此可是相当的得意,这辈子他赚了很多的钱,当年买下这里的扇子的时候也不过是花了几十万,但是这些年过去之后已经升值了无数倍,关键是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好了,所有来过的人都是羡慕不已的。
在棚子下坐定,毕剑就让人上菜,菜式很平常,就是一些青菜鸡和鱼,但却是让方明吃得非常的高兴,差一点就要把自己的舌头都给吞下去了。
“不错吧?看似平常,但是却让人吃得停不下手来。毕老那可是专门请了一个厨子来给他做饭!这可是大手笔。”
司空哲感叹了一下。大手笔不是说钱的问题,事实上虽然说一个好厨子很难找、工资也高,但是他也请得起,但问题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如此讲究的人,也只有讲究的人才做得出来这样的事情。
这就是司空哲感叹的真正原因。
都是同行,一起吃饭的时候自然是离不开古董,一边吃着一边聊,乐也融融。
这一顿饭吃的时间可不短,足足三个小时之后才结束,回到古轩斋的时候,蒋雯和赵柱子马上就去洗澡睡觉了,方明和周雅芳却泡了茶之后坐下来聊天。
“方明,这一次回来我现你的信心比以前强多了。”
周雅芳把泡好的茶放到了方明的面前,如果是两个人喝茶的时候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的,随便大杯子冲也能喝。
喝了一口热茶,身上的一点疲惫顿时消失不见,方明笑了笑,说:“哦?真有这种感觉?”
点了点头,周雅芳想了一下说:“是的,以前我还真的是没有这种感觉。以前吧,你鉴定古董的本事当然也是很强大的,但是怎么样说呢,就是说你的的气场和现在完全不一样。虽然说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现在的气势却是很足。”
抓了抓自己的头,方明有一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个……真的会这样?我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感觉。”
“你是局中人,可能没有这样的感觉。”
周雅芳突然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说:“最简单一个例子,你比如说之前在毕剑那里鉴定古董的时候,如果是以前的你或许就算是知道是假的,你的也不会直接就拿起刀子就刮了起来吧?”
方明想了想,现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如果是以前,自己就算是知道是假的,也只是会把自己的鉴定结论说出来,绝对是不会直接就拿起刀子刮起来的。就算是要刮那也得先问毕剑的意思,要知道这可是会损坏古董的。
但事实上自己就直接动手了,根本没有问毕剑的意见、也没有得到他的许可。
仔细地回想了一下,方明现自己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事情,其实还真的是因为信心比较足的原因,因为自己相信绝对不会看走眼,既然是假的那刮一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所以也不管毕剑自己就拿起刀子刮了起来。
“好吧。”
方明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一点也没有错,我的信心似乎是比以前要足了很多。”
周雅芳笑了起来,说:“这是好事。这是一个鉴定大师应该有的气度。这对于你、对于我们古轩斋来说都是好事。”
周雅芳在古董这一行的时间比方明长得多,更加清楚地知道形成这样的气质对于鉴定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嘿,我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之中的王八之气?”
周雅芳听到方明这样说,双眼就是一瞪,说:“你难道你的想做王八?”
“这个……算了,当我没有说吧。”
方明摇了摇头,心想怎么把自己给骂了呢。
“明天我们就去找一通大师吧,让他给我们挑个日子。”
看看时间,周雅芳现确实是不早了,于是就点了点头,说:“好。”
东成街的古轩斋二楼以上也是方明的,在装修的时候周雅芳和蒋雯在二楼以上的地方布置有房间,所以这下倒是方便得很。
第二天一早,留下蒋雯还有赵柱子看店,方明和周雅芳开车往紫式山通华寺而去。
车是没有办法直接开到寺门口的,虽然说有一条特别的通道能够开上去,但是方明和周雅芳没有打算搞特殊,而且也难得出来一趟,所以在山下把车停好之后干脆地就步行上去了。
方明很快就现虽然不是周末,也不是初一十五的时候,但是往寺院而去的游人或者是香客还是很多的,从这就可以看得出来通华寺的香火确实是相当的旺了。
虽然在宁东市好几年了,但平时周雅芳也忙着和古董打交道,真正出来玩的时间比较少,走着走着的时候她才现原来自己竟然好像也是第一次来这里。
“不是吧?雅芳姐,看你这样子似乎是第一次来这里的啊?”
看到周雅芳象自己一般东张西望,方明不由得惊讶起来。
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周雅芳说:“这个……我自己都有一点记不太清了,我只是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比较陌生,似乎没有来过一般。”
“嘿,雅芳姐,你可得多来一下这样的地方,你看这里好山好水的,我多一点来那可是有益于身心的。现在人们不是说这样的地方负离子比较多么?”
方明的话倒是一点也没有错,寺庙一般都是在风水比较好的地方,通华寺也同样如此。山路虽然只是走了一段,但他已经现周围的景色确实是相当的不错。到处都是有一定年头的大树,然后就得青草、鲜花遍地,这样的地方对于大城市来说实在就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了。
“哪来这么多的时间,光是一个古轩斋那就有得我忙了。”
方明虽然说是一点也没有错,但周雅芳却知道自己绝对是无福消受,肯定是不可能经常来的,别的不说,光是今天如果不是来打一通,自己都不可能是来这里的。
方明和周雅芳一边聊着天一边往上前,足足花了大半个小时之后才到了山顶处的通华寺。
通华寺除了各大殿之外,还有一座宝塔,在山下的时候就能够看到,此时站在塔下,听着慢慢悠悠传来的钟声、木鱼声还有诵经声,虽然说不是个信佛的人,但听着这些他也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慢慢地放松下来。
站在大殿前,往前看去,眼前一片开阔,远处就是连绵不绝的山,隐隐可见一汪水夹在群山之中,山风吹来,确实是无比的舒服。
“确实是个好地方啊,如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绝对是能多活几年。”
大殿前就是一处深谷,往下看去似乎还有一丝的云雾缭绕在其间,再加上那些苍翠的树木,倒是给人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
周雅芳伸手在栏杆上拍了几下,“问题的关键是你的不可能真的是在这里生活。”
“阿弥陀佛!方施主、周施主,你们来了。”
方明回头一看,现一通正一边说话一边快步向自己走来。
第470章一通的难题
“啊!一通大师,你怎么出来了?”
在来这里的之前,方明自然是给一通打了电话的,但是他到寺院前的时候并没有马上就去找一通,也没有给他打电话说自己到了,现在一通却是自己出现在面前了。原来他是想着和周雅芳再看看周围的景色之后再去找一通的,毕竟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难得出来一趟的。
“阿弥陀佛,方施主,我可是在这里等你的。”
一通的这一句话更加是让方明吓了一跳,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如果一通不是在这里等自己的那有可能自己才见到他就出现了。
但问题是一通为什么这样急着等自己呢?
一定是有什么事情。
“一通大师,生什么事情了?”
也许事情确实是比较急,所以一通也就不再客气了,点了点头,说:“是的,方施主,有一件事情看来真的是要麻烦你了。”
方明一听自己原来真的是没有犯错,一通在这里等自己确实是有事情的,好奇心顿时被吸引了上来,说:“这个……一通大师,到底是什么事情?如果我能够帮得上忙的,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一通这样的高僧,那绝对是能人一个,方明一时间想不出来到底有什么事情反而是需要自己去帮忙的。
“阿弥陀佛,我们到里面再说吧。”
一通本来是想就在这里说的,但是他现周围已经有人慢慢地走了过来,显然是认为出自己来了,如果再呆下去恐怕围过来的人会更加多,于是就对方明说:“走吧,我们到里面再说。”
方明和周雅芳也知道这里不是个说话的地方,于是就点了点头,跟着一通往里寺院里走去。
一通是寺院的主持,他自己住的地方是整个寺院的最后方,跟着一通往里走去的时候,他现那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一些竹子和小石榴树,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了,显得很清静。
“阿弥陀佛,方施主、周施主,请坐。”
一通的禅房里的布置也比较简单,就是一张四方矮桌,除此之外就是几只莆团,除此之外就已经是没有别的东西了。
看了一下,方明笑着说:“一通大师,看来你的这里的条件还是比较差的嘛。”
“阿弥陀佛,出家人,没有这么多的讲究,现在这个已经是非常好的了。”
一通是出家人,对于物质的要求不高,在他看来,物质要求太高了那反而是对修行没有什么用处,甚至是对自己的修行是非常的不利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自己的房间里的布置都是最简单的。
方明轻轻地点了点头,他知道以一通现在地位,虽然不能说他想得到什么就能够得到什么,但也并不了多少,要知道他的信众里很多都是有钱人和有权人,如果他真的是对物质上有追求的话,那有的是人排着队来满足他。
“一通大师,有什么事情?”
看到一通满脸的焦急,方明也决定不再客气,直接就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阿弥陀佛,我淘了一件佛像,只是没有办法确实是不是不真的,所以就想找你来看看。”
方明一愣,说:“啊?”
一通找自己为了这样的事情那不奇怪,毕竟现在自己要喝下鉴定的高手,声名在外,但问题是一通为什么会这样焦急?
一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玩古董的人,他在这上面的人目光也是很猜到的,他看上的东西应该不是简单的东西,可是再怎么样急也不用如此的急吧?这可是有一点说不太过去?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原因?要知道平时一通那都是云淡风清的,现在却是一副火烧屁股的样子,肯定是这一座佛像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一通一看就明白了方明的意思,点了点头,说:“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么,我们寺准备举行一场庆典。”
这个事情方明倒是知道的,说起来这个事情还和他有关,起因还是因为他捡漏了金佛,里面有一通现在当主持的通华的开山祖师的舍利子,这个庆典就是为了这个而准备的。
但是这个又怎么和佛像给扯上关系了?
“庆典本来是早些时候就要举行的了,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就拖了下来。不过,这样也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准备,不过,这也就出了一些问题,之中要用到一些法器,三年前,机缘巧合之下我得到了一尊佛像,经过多方有鉴定之后现是真的,所以就供在了寺庙之中。这件事情就这样一直没有什么麻烦,但是最近却出了一点小问题,有人告诉我说那佛像可能是假的,如此一来,如果真的是假的,那问题就大了。”
一通的脸上露出了一股忧色,那一尊佛像摆在通华寺里已经好几年了,见过它的人很多,就算不是因为庆典的原因一旦证明它是假的就已经有很大的影响了。
纯金的佛象当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是那也无所谓,但不管怎么样也说也能是假的!
当然,如果这佛像是假的,一旦出现在庆典上,那问题就更加大了,说不定通华寺从此就是臭名远扬了。
方明是个聪明人,他马上就把这里面的弯弯道道想明白了,“一通大师,我明白你的意思和难处,但是,在我看来既然这佛像连你也没有办法鉴定得出来,一般人也鉴定不出来的吧?所以它是真是假的有什么问题呢?别人看不出来那就是真的,它出现在庆典上也就没有什么问题的了。”
周雅芳也点了点头,说:“一通大师,我觉得方明说得对,一尊摆了好几年的佛像突然之间消失,人们也会觉得很奇怪的,一定会猜测这里面到底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我觉得方明说的对,就算是一通大师你也鉴定不出来,那一般人根本也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换不换那是没有问题的。”
一通摇了摇头,脸色阴沉,说:“这个……一般人看不出来,但是有人看得出来。”
“什么意思?”
方明这下想不明白一通这是什么意思了。
“阿弥陀佛。”
一通双手合什,犹豫了一下后最后还是说:“佛门本应该是清净的地方,但事实上还不是这样的,有些人还是有想法的。”
“通华寺这些年来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且是越来越稳固,隐隐在佛教界已经是有执牛耳的地位了。”
一通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方明已经猜出来是怎么一回事了,于是说:“难道是别的寺庙的人有可能利用这一件事情?”
“阿弥陀佛。”
一通又是一声佛号,点了点头,说:“是的,没有错。我最近收到一个消息,就是有人想在我们的庆典上折腾出一些事情来,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日夜思考,对方到底是想干什么或者是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找我们的麻烦。”
“想来想去,我最后现唯一的漏洞就是这一尊佛像。在我们佛教界,精通古董鉴定的人不少,一旦有别的寺的人看到这一尊佛像,而且在庆典的时候揭露出来的话,那我们通华寺肯定是下不了台的。”
一通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正常的情况之下只要把那一尊佛像搬走就行了。但又因为那佛像已经摆在佛寺很长时间,见到的人太多,所以除非是迫不得已,他是不会选择把那佛像撤下来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一通才把方明找来,看看他是不是能够鉴定出这一尊佛像来。
方明眉头拧了起来,想了一会之后说:“这个……一通大师,如果鉴定出来是假的,我的意思是说一旦我去鉴定了,现那一尊佛像是假的,你的打算怎么办?”
“阿弥陀佛,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只能是把那佛像撤下来,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一通看来是早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所以方明一说他马上就回答了。
其实这个答案方明也想到了,一旦是假的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把佛像撤下来了,虽然说这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毕竟还是被在庆典上被揭出来要好得多。
“这样吧,我们先去看看那一尊佛像吧,看看怎么样再说。”
一通点了点头,站起来带着方明和周雅芳往外走去。不久之后,方明仰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大佛像,双眼瞪大,甚至连嘴巴都张开来塞得进去一颗鸡蛋了。
不仅仅是他,就连周雅芳也瞪大自己的双眼,就象是突然之间被雷劈中了脑袋一般。
半晌,方明的灵魂才慢慢地回来一般,说:“这个……这个……一通大师,你这佛像也太大了一点吧!”
佛像高足有三米!
方明站在它的面前现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而且他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之前一通除非是迫不得已,要不是绝对不愿意把这佛像撤下来了。
因为这佛像是摆大雄宝殿里的!这样的佛像绝对不可能是想撤就撤的!
第471章隋唐之佛
“阿弥陀佛!”
一通哪里会不明白方明的意思,但是这事情他还真的不知道怎么样说。几年前无意之中看到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佛像,当时自己无意之中看到这一座佛像的时候,现它做工精致,厚重而大气,更加关键的是他现这佛像应该是一件古董。
佛像越大越难造,更加不用说这种高达三米的大佛,再加上是一件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那就更加难得了。
原来的通华寺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一直不能让一通满意,所以当他现这一座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马上就想办法买下来运回通华寺。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一通还是有一点怀疑的,毕竟这样的一座大佛来历有一点不明不白的,至少有一点是他无法鉴定到底这佛像到底是什么年代制成,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在犹豫是不是把这释迦牟尼佛像摆到通华寺的大雄宝殿里。
但是,在这个时候却生了一件事情,就是某一天突然大雨,然后一道雷劈了下来,劈中了大雄宝殿,说来也奇怪,把殿里原来的释迦牟尼佛给劈坏。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通也就没有了选择,只得把自己运回来的释迦牟尼佛摆上去。说来也奇怪,当换上新的释迦牟尼佛之后,通华寺的香火比之前旺了至少一成。
出家人最重的因缘,在一通看来,先是自己偶然得到这一尊释迦牟尼佛,然后就是原来的释迦牟尼佛被雷劈坏,再有的就是当换上新的释迦牟尼佛之后,香火比之前还旺,如果说这几件事情只出现一件的话,那还可以说得上是巧合,但一下子就出现了三件,而且是前后相接、一环扣一环,所以他觉得这一尊释迦牟尼佛的出现就是佛祖的指示。
随着时间慢慢地过去,一通就基本上把这件事情抛到了脑后。如果现在不是为了筹办庆典,而且是收到风有人准备对付通华寺,一通也想不起这件事了。
仔细地把自己做过的事情还有佛寺里的所有一切都盘算了一遍又一遍,一通最后才想起这座佛像。心里狂跳的同时,一通在时隔几年之后再一次鉴定自己淘回来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但是越鉴定就越不敢肯定。
宁东市能够鉴定古董的人不少,但是现在最有名的就是方明,正好这个时候方明打电话来说要找自己,左等右等后没有等到方明,所以说干脆就出去寺院前等着了。
一般来说,佛寺里的佛像并不一定要是古董,但如果是假的那就成了问题了。
仰起头来看着眼前的大释迦牟尼佛,方明说:“一通大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的大佛?隋唐的?”
隋唐的时候是佛像展最为鼎盛的时候,这是与整个的社会背景有关的,这个时候的国家经济、文化强大,再加上统治者认为佛教对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的重要性,所以基本上都是大力展佛教。
比如说隋朝,文帝杨坚灭陈之后统一了国家,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南北分治的,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南北的文化也因此融合起来,虽然说隋朝的时间比较短,但它的出现了存在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展佛教方面,文帝统一了国家之后,多次下令修建佛象、塑造各种佛像,同时还组织人翻译佛经等等,这些都促进了佛教的迅展。又比如说,隋文帝就曾经布诏令说世俗之人,不论贵贱,只要有意向佛都可以自由出家,并按人口比例规定出家人数和建造佛像,又下旨修复并雕造佛像。据统计,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曾经修复和建造的铜、牙骨、石等佛像数十万座。
到了唐代,因为国力强盛,政治社会安定,所以能够吸收各族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文化上出现了繁荣和百花齐放的局面。
本土的道教、佛教以及别的宗教同时传播,但是,在所有的宗教之中佛教是最得到统治者的重视的。
比如说,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唐代太宗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佛寺,亲自写了《圣教序》,亲自宣传佛教,后来的武则天也是如此,她鼓励僧人开讲佛经,宏扬佛法,支持在各地建造佛寺和佛塔。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隋唐两代出现的佛像是很多的,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精品。
可以说这个时候之所以出现或者是说留下大量的精品的佛像,是一种国家的行为。
根据《新唐书·百工志》的记载,唐代非常重视雕塑,朝廷专门为此设立了工部,专门用来管理各地的工匠,同时还设专门的官署,掌管琢石、陶、土等,借此对全国的雕塑、铸铜等的恭工匠艺人进行统一的管理,所以这个时期的国家管理的作坊之中,雕塑艺术得到了飞的展和进步。在雕塑水平飞展的情况之下,佛教造像得益最多,工艺水平也是最高的。
“阿弥陀佛,是我,我觉得这应该是隋唐时期的佛像。”
对于方明只是看几眼就判断出眼前的佛像的时期,一通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如果方明不是有这个本事,那也不可能在宁东市的古董收藏界闯出这样的名声了。
“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它的佛像却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一般来说就是头大身小,上身比较长下身比较短,整个佛像的造像显得比较饱满,头部的特征是面部丰满,如果是菩萨的话,璎珞的颗粒比较粗大而且下垂过膝部,整个佛像比较呆板,缺少灵动的感觉。”
“初唐的时候,佛和菩萨的脸容轮廓比较适中,体态比较丰满,佛的髻方面高耸而起而且多为螺,水纹式的髻纹路比较分明,曲直自然,佛的服饰方面则主要是袒肩和通肩的大衣交替使用,裙带上是有小的扣结,分开左右但不直接下垂,佛像下部的衣褶比较多而且比较密。衣服上的纹路通常为隆花的圆绳子状条纹。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佛像通常是用直平刀法来表现衣服的纹路的,到了后来就用向下凹的新圆刀法来表现,因为这样的是可以增加佛像等的立体感的。”
一通是得道高僧,也许在别的方面他了解得不多,但是对于佛教的造像的各个时期的特点那是了如指掌,张口就来。
方明轻轻地点了点头,接下去说:“盛唐的时候的佛像有三个特点,那就是鲜明的人格人、世俗化和个性化。这是与这个时候的经济生活高度达是有关的,原来的佛像或许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的佛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入世的,这是因为为了吸引更多的信徒,佛教佛像方面也向世俗生活‘取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盛唐的佛像的特点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我觉得眼前的这一尊佛像应该是盛唐的作品。”
仰起的头并没有低下来,方明一边继续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尊大佛,一边继续说:“这个时期的佛像严肃而慈祥,面比较丰满,特别是五官的轮廓相对于之前来说显得更加的柔和,就像是真的人一般。至于佛像的髻大量地出现了螺髻、高肉髻等等。你们看,眼前的这座佛像正是拥有这样的特点。”
“还有,这个时候佛像的底座很多都是束腰式的台座,底边则多六角、八角,也出圆形甚至是花口形等多种形式。
周雅芳走到大佛之下仔细看了一下,说:“是的,没有错,确实是束腰式的台座,底边是八角形的。”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佛像,还有一个鉴定的最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个时候的雕刻的手法。”
“刚才一通大师已经说过了,初唐的时候的佛像已经展出向下凹的新圆刀法,这种办法是可以让佛像雕刻出来之后变得更加的立体,到了盛唐的时候,这种刀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展,主要是在细小的部位上用凸起的圆形线条来表现衣服的纹,这种方式雕刻出来的线条的层次更加丰富,也有更加有立体感。”
“啪!”
说着说着,方明突然举起手来在自己的脑门上拍了一下,说:“这个……刚才忘记了一件事情,眼前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也有可能是晚唐时期的,因为晚唐的佛像的特点其实和盛唐的特点差不多。”
“阿弥陀佛。”
一通听到方明所说的这些话,心里长出了一口气,慢慢地放松下来。在经过了鉴宝大会特别是与汪思的交锋,年轻的方明已经成为了鉴定的权威,他都看好眼前的这一座佛像,那就证明它是真的。
“看来我真的是杞人忧天了,分明是没有什么事情,却是一直在担心,实在是罪过罪过。”
“啊?一通大师,我可没有说过这佛像是真的。”
第472章铜器“三造”
“阿弥陀佛。”
一通这下让方明给搞糊涂了,这不刚说眼前的佛像是盛唐或者是晚唐的么?怎么又说它不是真的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站在一旁的周雅芳也不明白方明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虽然不说话,但是看着方明的那眼神也是一幅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的态度。
“哈!”
方明知道自己之前所说的话引起了误会,于是连忙说:“是这样的,这佛像看起来确实是属于盛唐或者是晚唐的风格,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假的。我们知道,大佛因为比较大,所以鉴定起来反而没有小佛那样简单,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反而会忽视了。”
如果只是一尊小佛,可以摆放在桌子上,自然就是可以从容地仔细把玩研究,但是眼前的这一尊佛像高达三米,一个人站在它的面前都觉得渺小,又怎么可能认真鉴定得了?
这其实也是古董鉴定之中的一个难题,小的东西一是可以拿在手里鉴定,日夜把玩,所以能够比较容易鉴定出来,同时,也因为越是小的东西从工艺上来说就越难做,一不小心就会露出马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也是比较容易鉴定的。
大的就不一样了,站在它面前都觉得自己小了一大号,所以要想仔细看清楚就不容易,同时,大的东西所有的部位都放大了无数倍,那样的话从制作的工艺来说也是容易了很多,这同样也为鉴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眼前的这一座大佛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眼前的这一座大佛是用铜铸成的,而铜器一直就是传统的重要器物,所以历代历代出现了不少作伪的高手,光是近代就出现过很多这方面的高手,而且都是有名的号的。
按照地域来分,就可以分为“潍县造”、“西~安造”和“帝都造”。
潍县的仿古铜器开始400、500年前,这个地方拥有不少清代的老匠人,比如说擅长刻花、刻铭的范寿轩;有擅长刻细笔道铭文、能够翻砂制镜范的王荩臣和他的儿子王海等等。
这个地方的仿古铜器有几个特点,第一,一般来说是按照《西清古鉴》的图录来制作,这样出现的一个结果文章学问嗟予晚一造型、花纹等不太符合商周铜器的特征;第二,从工艺上来说,用的是“分段组装法”,也就是说先把铜器的各个部分分段铸造出来,然后再“组装”成一个整体,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不是范痕的“缝”,而且这种缝往往是用锡来接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是用蜡模来铸的,最后出来的铜器往往比较重,同时会出现砂眼;第三,做锈的方式则是先用盐酸浸泡,然后埋入黄土之中,再盖上湿的麻袋,让铜器自然生出锈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一直以来都是天堂一般地方,说的是这里生活环境条件比别的地方更加好。也许是因为这里的社会生活、经济条件比别的地方要好,在仿制铜器的方面,苏州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甚至从历史上来说,这里的仿制铜器的时间比帝都还要早。
在晚清之后,这里著名的铜匠就有周梅谷、金润生、刘俊卿等人,其中,周梅谷最常仿作的就是熟坑铜器,刘俊聊则擅长仿作生坑铜器,这两个人仿作的铜器很大一部分都流出国外。
铜器包括钱币是分生坑和熟坑的,所以的生坑指的是铜器表面由于各种环境条件的相互影响,慢慢地出现了化学变化,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慢慢地出现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锈色。至于熟坑则是指一些玩收藏的人为了能够让铜器的表面更加美观或者是出于防止腐蚀而把铜器“清洗”干净,在去除了表面的铜锈之后打蜡,如此一来铜器的表面就会出现明亮而且丰富的色泽,现在在博物馆里能够看到的很多铜器都是经过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的,这样处理过的铜器的特点是很难再一次腐蚀,能够长期地保持下去。
苏州的仿铜器的特点是,一,多仿安阳殷墟的商代铜器;第二,所伪制的铜器用的铜的配方有其独到之处,一般来说会在铜里加入银,所以最后形成的铜器的偏白,至于铜器的皮色则是用漆和颜色混合制作出来;第三,也是用分段的方式铸造之后组装,出现的铸痕不打磨,常常出现砂眼;第四,仿造出来的铜器与真的在大小尺寸上基本上都是不一样的;第五,花纹比较流畅,这是由于铜质比较好、工艺比较好的原因;第五,如果是有铭文的,一般来说刻得比较深;第六,要注意的一个特点是这个地方出产的仿铜器的口、棱的边缘会比较“硬”,缺少的是柔和圆润、常常有“割手”的感觉。
因为是政治经济中心的原因,帝都一直以来都是仿制种种古董的中心,铜器方面也是如此。
帝都的仿铜器其实有一定的程度上为了迎合外国古玩商人的喜好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最明显的就是这个地方仿造出来的铜器往往比较华丽,同时造型的方面也比较奇特,这是为了满足猎奇的喜好的,出现最多的是商周的重器和鎏金的比较多。
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万龙合”和“歪嘴于”,都曾经与清宫的太监们一起修理过铜器,可见技术是相当的过硬的。
歪嘴于的衣钵由张泰恩继续,后来改字号为“万隆合”,他也被人叫做“古铜张”,擅长的是刻字和作锈、翻砂,门下的弟子也很多,成名的就有张文普、王德山、刘俊卿等人,其中作为古铜张的侄子的张文菁研究出用酒精浸泡漆皮再调和颜色的方式作锈,能够以假乱真,被称之为“小古铜张”。
在这样多的高手参与仿制铜器的情况之下,出现在古董市场上的铜器则比较多,就算是真正的鉴定高手也有看不出来的时候。
“阿弥陀佛。方施主,你说来听听。”
一通虽然不是专业玩古董的,但他其实在古董的鉴定方面也丰富的知识的,这道理就像是僧道一门之中有很多人都懂风水之类是一样的。
眼前的这一尊大佛,得到之后他其实是进行过认真的鉴定的,同时也找了一些高手来鉴定,基本上的结论都说是真的,是唐的佛像。但是现在方明却说这不是真的。一通实在是有一点想不太明白。
铜器的鉴定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般来说包括铜质、锈色、花纹、款识,字体,气味,声音等等,这些都是用来鉴定铜器的重要标准。
比如说铜质,如果看到一件铜器是黄铜甚至是白铜,那就肯定不是宋以前的铜器。这是因为铜的颜色是红的,如果加了铅、锌和镍,则可以得到黄铜,如果加的比较多,过一半,那就是白铜。这一点可以用来鉴定铜器,主要是看铜器足底。
“方明,你详细说说,眼前的这佛像我也觉得是真的,其实,从锈色上来说这佛像也是很符合的,你看这底座的地方,这锈色就像是一汪绿水一般,相当的不错,我看起码也有一千几百年了,如果说是唐的,从时间上来说也是对得上的。”
虽然大殿之中的信众很多,但是周雅芳还是仔细地看了好一会,旁边也有人觉得奇怪,但看到旁边有几个小和尚,也都不再上来,方明等人说话的时候又特意压低了声音,所以也不怕周围的人听到。
方明摇了摇头,说,在铜器的鉴定之中锈色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但是很多时候也是很难证明的,判断之法参差不齐。”
铜器的锈色是判断铜器存在的时间的长短的一种方面,它的形成与铜器的流传方式有关,铜器的流传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入土,一种是坠水,还有一种是传世。
所谓的入土就是指铜器被埋到土里,后世再挖出来;坠水是指铜器曾经在水里或者是比较潮湿的环境之中存放;传世则是一直在各个玩家的手中流传。
很多人认为因为流传的方式的不一样,所以会造成铜器的锈色不太一样,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但是,就算是如此,锈色却是分很多种的,目前来说看得到的锈色有绿、红、黑、蓝、紫等等,而在绿锈之中往往又分为普通绿、玻璃绿、孔雀石绿;红锈之中也分为朱砂包括朱砂斑,除此之外还有流金之类。
当然,随着时间的长短,锈色在细微的地方又有区别。比如说,入土千年的铜器出现的锈色泽纯净温润,如果是绿锈则仿佛是翠一般,如果是红锈,则仿佛是翡一般。如果是坠水的铜器,绿锈则如瓜皮,红锈就像是成熟的柿子。如果是传世的,同样的时间在锈色方面是比较差一点的,这主要是因为在空气之中形成的锈色自然是没有办法和埋在土里或者是淹在水里的相比。
“因此,我的观点是在鉴定铜器的时候,锈色当然是作出鉴定判断的重要依据,但却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这样的话很可能会出错的。”
第473章宝石的漏洞
以前方明对于铜器的鉴定的观点是认为锈色是最重要的一环,但是随着接触的古董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深入,他现这样的观点是要不得的,因为锈色形成的条件千差万别,受到影响的因素也很多。
所以,现在方明已经不象之前那样,觉得锈是鉴定铜器的主要依据了。
比如说,陕~西商~州一带所出土的铜器,锈色方面仿佛是如黑漆一般又有水银沁,也有孔雀石、玻璃绿。到了岐山法门寺一带,则比较偏于黑暗,就算是有绿锈也会中间有黑,有红锈也是如此,总之,这些地方出的铜器上的锈都仿佛是长了铁锈一般,就像是曾经被火烧烤过一般。
又比如说河~南出的铜器,都是绿锈,基本上整件铜器都长了绿锈,只是颜色比较浅,质地也不好,山~东出的铜器硬绿则比较少,甚至用手指就能够刮下。
上面的两种情况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往往认为是仿造的铜器,这也可以说明其实光从锈色的方面是没有办法完全鉴定得出铜器的真伪的。
周雅芳和一通在这方面都是有经验的人,听到方明的话之后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方明所说的这个确实也是有道理的,传统分辨铜器上锈的办法是可以用碱水来擦,但是现在这样的方式已经从一定的程度上无效了,这也可以证明光从这个方明去鉴定铜器是不太现实的了。
“阿弥陀佛,方施主,那你是从哪个方面来判断眼前的这一尊大佛的真伪的?”
一通现自己越来越不明白方明的意思了,刚开始的时候说应该是盛唐或者是晚唐的,后来又说不是真的,现在又说不能从铜锈上来判断一件铜器的年代,绕来绕去,他现自己都已经被方明绕糊涂了。
“我的意思是说,眼前的这一尊大佛虽然说表面上看来是真的,但是事实上却不是如此,就算是从铜锈的方面来判断也是有相当的看着的也不是真的。”
周雅芳和一通这个时候没有说话,他们只是看着方明,他们知道方明这个时候是要揭穿底牌了。
“一通大师,在这之前,我想问个问题,就是这佛像上我看到了有一点装饰,就是在这底座的地方,是有装饰的,这些装饰是原配的吗?”
眼前的这一座释迦牟尼佛象是盘坐着在佛台上的,佛台的周围是有圈的装饰,上面镶着装饰用的物品。
“是的,没有错,上面的是孔雀石和青金石。”
一通还是不明白方明问这个问题是目的,只是以为方明并不太懂这些所以才问自己的,不过这个问题一通之前是找过珍宝鉴定方面的专家来鉴定,所以马上就回答了,“孔雀石和青金石都是真的,而且后来也没有动过手脚。”
铜佛像上的这些孔雀石和青金石,如果是装配上去挖出来再装上去,就算是再高明的手法也不可能不留下痕迹,这是因为铜是比较软的一种金属,挖之后再装是一定会留下痕迹的。
一通找专门的高?(精彩小说推荐:
)
( 天才收藏家 http://www.xshubao22.com/4/4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