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空三国志 第 32 部分阅读

文 / hzxcsd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巴登语气沉重地说道:“从成都回来的商队传来消息:大王在成都的行馆遭到靖南王的突然袭击,庄中弟兄全部战死,大王生死未卜。”杜兰听罢巴登此言,如闻青天霹雳一般,呆住许久方才缓过神来,向巴登问道:“靖南王是什么人?”“靖南王李嘉文是蜀主的义弟。此人污蔑大王派遣刺客暗杀蜀主,并亲率禁军攻打大王下榻的行馆。此后,蜀人杨仪又下令驱逐我们羌人的商队,还捉了一些弟兄严刑拷打……”

    杜兰听罢,悲愤不已:“父王对那蜀主忠心耿耿,蜀人为何残害我父王?”巴登劝道:“小姐息怒!听说蜀人即将北伐,蜀主命靖南王向大王索取马匹。靖南王言语傲慢,大王不允。靖南王便怀恨在心,便找了个借口陷害大王。此人诡计多端,前番几乎害死你姐夫姜维大人。小姐切勿冲动,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从长计议?父王落入此人手中恐怕凶多吉少。杜兰誓杀此人为父王报仇!”杜兰说罢,气势汹汹地跑出去。

    巴登追出去,见杜兰已经走远,一脸悲愤的表情顿时烟消云散,如同刀割一般布满皱纹的脸上隐约露出一丝冷笑。巴登走进内室,早有一人在窃听着他与杜兰的对话。巴登拱手道:“巴登已替司马公子将这把火点起来了……”司马师转身笑道:“巴登大人,此事若成功,父亲那边必会禀明皇上给大人封赏。”巴登拜道:“愿替大人效力!……只是不知那夏桑老家伙现在如何?”“那老东西被我严刑拷打,就是不开窍,临走之时只剩下半口气了。就凭这老家伙的身子骨,伤成那样子估计命不久矣。即便不死,那傻丫头一旦动武,蜀人也会要他老命。”

    巴登命人摆下一桌酒席,款待司马师。酒席布置妥当,巴登正欲举杯庆贺,忽听外面来人报道:“启禀大人!大事不好了!小姐调集本部两万五千人马出城而去!”“可知小姐的去向?”“好象是直奔蜀国的汶山一带!”巴登命来人退下,转身回到内室向司马师贺道:“公子妙计!那丫头果然起兵攻蜀。”司马师举杯道:“倘若一举攻下成都,倒替我们魏国办下一件好事;倘若不成,刚好借蜀人之手杀掉这个祸害。届时,大人可名正言顺投奔大魏……来!我们先干此杯!”两只酒杯重重地碰在一起,酒桌两旁传来一阵令人恐怖的笑声。

    再说成都这边,嘉文这日闲来无事,与刘倩到后院探望那名生命垂危的老人。老人依旧躺在榻上不能动弹,偶尔发出几声呻吟。嘉文检查了一下老人身上纵横交错的伤口,又摸了摸老人滚烫的额头,叹道:“这帮家伙真是太狠毒了,居然对一位老人下这么重的手。”嘉文回头对侍女吩咐道:“记得每天及时给老人家用药、喂饭。如果情况有变,无论什么时间都要立刻通知我。”离开老人的房间,刘倩问道:“大王为何对一陌生人如此关照?”“好歹也是一条人命,岂能见死不救。世上最珍贵的就是人的生命。”

    嘉文正欲回书房,走到半路迎面撞见侍女引领宫中使者正在寻他。使者看上去神情格外紧张,见到嘉文慌忙拜道:“启禀大王!圣上请大王火速进宫,有要事相商。”嘉文吩咐刘倩道:“让阿牛备车,我换了朝服就来……”使者连忙拜道:“此事格外紧急,不容耽搁。小人已备下快马,请大王速速起程。”

    自从嘉文为官以来,还从未遇到过如此紧张的召见。嘉文一路小跑赶到别苑门口,骑上快马随使者飞奔成都而去。

    嘉文随使者赶到成都西门,却见大门禁闭、吊桥已被收起,城上布满了守军。使者亮出令牌,守将才肯开门放行。二人刚过城门,却见身后卫兵即刻关闭城门,几名卫兵扛来门闩将大门死死抵住。街巷之间空无一人,街道上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嘉文在宫门外下马,快步赶往殿外求见,刘禅急诏嘉文晋见。嘉文步入殿内,却见满朝文武都已到齐。不少大臣都穿着便装,连一向注重仪表的诸葛亮也仅仅穿了一件素袍前来。看来,这些大臣们也都与他一样被紧急召见而来的。

    刘禅见嘉文赶到,紧张的心情稍稍地放松了一些:“贤弟来得正好,寡人正有要事与贤弟商议……”“不知发生了什么大事?城中为何如此紧张?”“刚刚收到汶水急报。羌人突然起兵猛攻汶水,为首之人乃是羌王次女杜兰。汶水太守正在死守城池,敌军现在距成都只有二百余里,不足一天的路程。”

    嘉文这才恍然大悟,也难怪城中如此紧张。嘉文问道:“陛下可派出援军前往救援?”刘禅道:“大汉素与羌人交好,接壤之处不曾留大军驻守。正值全力以赴准备再次北伐之际,大军都集结于汉中一带。相父已命广汉太守调兵马支援,暂时可以维持数日。诏贤弟进宫,一来是商议对策;二来,杜兰此次兴兵,乃是针对贤弟前来。”

    “针对我?”嘉文这次是彻底糊涂了:“微臣与那杜兰小姐无冤无仇。这疯婆娘气势汹汹跑来拼命,倒象我杀了她老爹似的……”刘禅摇头道:“朕也一时想不明白。”嘉文拜道:“如果牺牲微臣可以避免战事,就请陛下将微臣献与羌人……”刘禅道:“此事万万不可!羌人无故污蔑贤弟,岂能当真?”

    刘禅向诸葛亮问道:“相父以为此事当如何应对?”诸葛亮奏道:“羌人一向与我大汉交好,亲如兄弟。突然来攻,必有缘故。羌人与我大汉接壤,且骁勇善战。微臣以为:此事若从长计议,宜和不宜战。然羌人此番来势汹汹,当遣精锐之师先挫其锐气。”“相父心中可有人选?”“臣以为:此战以和为准,杀戮越多,必与羌人结仇愈深。当派沉着冷静军纪严明之人前往。臣以为姜伯约可担此重任……”

    刘禅看看姜维,问嘉文道:“贤弟以为如何?”“臣以为相父所言很有道理。姜维大人也是羌人,与自己的同胞沟通起来更方便一些。如果派汉人前往,闹起民族矛盾来反倒更坏事……”刘禅连连点头赞许,又问姜维道:“姜爱卿以为如何?”

    姜维拜道:“微臣万死!非微臣不愿效忠陛下。此事微臣实难从命,请陛下恕罪!”刘禅奇道:“这是何顾?”姜维拜道:“臣妻乃羌王夏桑之女、敌酋杜兰之姊。陛下信任微臣且委以重任,微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然两军对垒生死存亡之际,身为主将必能服众方可号令三军。敌酋乃微臣之妻妹,遣微臣承此重任,军中将士何以信服?人心非号令可以更改,臣恐有负圣望。陛下圣断,微臣不敢不从。臣闻古有吴起杀妻求将,若陛下定要微臣担此大任,臣惟有效法古人……微臣死罪!请陛下三思!”

    58苍狼[三] 黄月英锦囊授计 李嘉文挂帅出征

    话说姜维婉言拒绝了出征的请求。刘禅听了姜维一席话,觉得不无道理。“古时吴起杀妻求将,虽忠心可嘉,然寡义之举遭世人唾骂。爱卿岂可效法此人?”他见姜维还叩拜在面前,抬手道:“既然爱卿为难,寡人另择人选便是。姜爱卿请起吧……”

    姜维谢过刘禅,起身奏道:“微臣虽不能亲往,心目中却已有一绝佳人选向陛下举荐……”“哦?不知爱卿举荐何人?”“微臣举荐之人乃靖南王李大人。”刘禅笑道:“这倒令寡人想起前次靖南国一战。那次爱卿也向寡人力荐贤弟……”姜维愧道:“微臣惭愧!前次靖南国一役,微臣心胸狭隘,举荐李大人乃是出自小人之心。不想李大人力挫强敌、以战促和,终能化敌为友、安抚蛮帮,实令微臣羞愧不已。微臣此次举荐李大人,实乃一番诚意。”

    刘禅问诸葛亮道:“相父以为如何?”诸葛亮答曰:“既然伯约不能亲往,李大人实乃最佳人选。”刘禅又问嘉文道:“贤弟以为如何?”“为陛下效力是微臣的职责。何况那个疯婆娘这次是冲着微臣而来,微臣也想亲自会会此人。不过,微臣有个小小的请求……”“贤弟请讲!”“此次微臣的军队远在南中,不及赶来。微臣虽然比较精通火器、弓矢,却不大擅长调度寻常步兵。所以……微臣想劳烦诸葛小姐与微臣同往,以便随时请教……”

    群臣见嘉文求一女子为军师,不免觉得好笑。刘禅见他说出这样令人发笑的话来,无可奈何地笑了一笑,问诸葛亮道:“不知相父可否准许令千金随贤弟走上一遭?”诸葛亮笑答:“愿听陛下吩咐……”“既然如此,就命阿玉为军师,随贤弟出征……”

    刘禅又问诸葛亮道:“如今主将已经确定,却是有将无兵。不知相父打算从何处抽调军力?”诸葛亮奏道:“北伐在即,各郡兵力正向汉中移动。可拦下一切路过成都的军队,凑足三万供靖南王调遣。另外,靖南王麾下的第一机步师已经在路上,估计最快一日之内即将赶到。靖南王调遣自己的部下应当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臣已调拨人马增援汶山郡,死守七日不成问题。”

    退了朝,嘉文与刘禅、诸葛亮二人商讨军情,不觉已过正午。正欲回府之时,刚刚走出宫门前的影壁,一名侍女拜道:“这位可是靖南王李大人?”“正是!姑娘找我有什么事吗?”侍女拜道:“奴婢是丞相府的下人。我家老夫人请大人一叙……”嘉文奇道:“莫非是黄夫人?”“正是我家夫人……”嘉文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黄老夫人找我会有什么事呢?

    侍女将嘉文引到相府后门。由于是妇人招待的客人,所以只能从后门出入。侍女将嘉文请到客厅之外,禀道:“回禀夫人,李大人来了。”房间内传来一位中年妇人的声音:“还不快请公子进来。”嘉文走进客厅,隔着竹帘,隐约看见一位老妇人端坐在竹帘后面,诸葛玉也侍立于一旁。嘉文急忙行礼道:“晚辈李嘉文拜见前辈。”“公子不必如此客气……”

    黄夫人一抬手,诸葛玉急忙上前将她从座位上搀扶起来。黄夫人拨开竹帘,来到嘉文面前招呼道:“公子请坐……”嘉文谢过黄夫人,与黄夫人对坐于客厅一旁的座榻之上。嘉文悄悄抬眼看了黄夫人一眼,发现那黄夫人红发褐眼,竟然生得一副西方人的模样。嘉文这才想诸葛玉曾经告诉过他:黄夫人是大秦人。

    黄夫人察觉到嘉文惊讶的表情,笑道:“老身祖籍大秦国,自幼随父亲的商队来到中原。不想遭遇战乱无法回国,被义父黄承彦收为养女。相貌与中原人士多有不同,公子勿怪……”嘉文意识到自己的表情有些失礼,急忙解释道:“晚辈在家乡经常接触到大秦一带的外国人。离开家乡许久,再次见到前辈这样一位大秦人不免觉得有些惊讶。失礼之处还请前辈见谅。”

    黄夫人听了嘉文的解释,问道:“难道公子的家乡与大秦毗邻?”“我家乡在海的中央,所以经常与过往的大秦商人贸易。小时候经常听人提起大秦国的人物,像恺撒、奥古斯都、安东尼奥、屋大维……这些英雄们脍炙人口的故事在我家乡广为流传。”黄夫人笑道:“好多年没有听过家乡的消息,连家乡的话都不会说了。没想到还能从公子口中听到一些家乡的故事……”

    嘉文与黄夫人闲谈几句,问道:“不知前辈今日找晚辈前来,有何指教?”“听说公子即将出征,与羌人交战。羌人骑兵骁勇善战,还望公子多加小心。老身年少时曾与父亲学得一些抵御骑兵的阵法,希望对公子有用……”“愿听前辈教诲!”黄夫人拿出一个锦囊交给嘉文道:“说出来倒有些烦琐不堪。老身已将阵法之要诀书于绢帛之上,公子回去可依卷揣摩。”

    嘉文谢过黄夫人,无意间瞄了一眼黄夫人身旁的诸葛玉,不觉有些意外。诸葛玉一身淡红色的衣妆,头发挽成两道环形发髻。此刻正底着头羞答答地立在黄夫人身旁,也不正眼去看他,与平日的神情大有不同。嘉文见她打扮得漂亮,忍不住多看上几眼。黄夫人见嘉文目不转睛地盯着诸葛玉,笑道:“玉儿这孩子平日里不好打扮,又不大喜欢说话。难得今日老身劝她几句倒还听得进去,总算打扮得像个样子。”

    黄夫人对嘉文说道:“此番公子西征,深入化外险地。羌人言语、风俗皆与中原迥异,不知公子可懂得当地人的语言?”“晚辈正为此事发愁……”“老身有一义女,乃是伯约之妹,与玉儿一般年纪。伯约兄妹皆为羌人,可为公子向导。”“既然如此,晚辈当奏明圣上,请伯约大人同往……”

    黄夫人连连罢手道:“公子差矣!公子可知伯约为何推辞出征之任命?”“大概是姜大人顾忌自己夫人是杜兰的姐姐,怕被人猜忌吧?”黄夫人摇头道:“非也!此事仅为其一。伯约即使不为主将,也可为公子参军。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军仅可有一位主将,必须能独一无二地号令全军。倘若二将各有主见、意见不合,反误大事。伯约自知不便与公子同往,又恐公子不熟羌地民情,特求老身举荐其妹作公子的向导……”

    嘉文听罢黄夫人的话,心里对姜维感激不已,遂向黄夫人拜道:“前辈与姜维大人相助之恩,嘉文莫齿难忘。”“公子过谦了。行军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情,不想公子身边几位女将着实令世人对女流之辈另眼相看。玉儿得随公子出征,老身心里也为她欣慰。可惜老身年高老迈,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

    黄夫人冲后室招呼道:“芸儿,还不出来拜见公子。”屏风后面闻声走出一位女子。这女子虽无妩媚之色,却也生得相貌端正;目光之中炯炯有神,走起路来步伐稳健。一眼望去便能感到与寻常那些弱女子截然不同。黄夫人向嘉文介绍道:“这位便是伯约的妹妹姜芸……”姜芸向嘉文与黄夫人拜道:“拜见公子、老夫人……”黄夫人对嘉文说道:“就让玉儿和芸儿代老身助公子一臂之力。”

    嘉文谢过黄夫人,带二人离开相府。诸葛玉让姜芸暂且回去收拾行装,随后与嘉文同往西山别苑。

    二人途径一片小树林,忽然听到一阵呼救声,原来是一名女子正被五名歹徒追赶。

    诸葛玉拦住歹徒去路,喝道:“何方贼人!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强掠民女?”那五名歹徒见诸葛玉是个女子,丝毫不觉得害怕,笑道:“想不到这里还有个更漂亮的。弟兄们!别丢了这样好的一个货色!”诸葛玉拔剑与那几个歹徒战在一处,嘉文则护在那女子面前保护她的安全。一番拼杀,五名歹徒全部被诸葛玉砍杀。

    那女子见到遍地死尸,吓得大哭起来。嘉文安慰几句,总算止住那姑娘的哭声。那姑娘见嘉文生得俊朗,羞涩地冲嘉文一笑,向嘉文和诸葛玉道了声谢便匆忙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嘉文望着那姑娘的背影,想起自己与夏侯绾第一次见面正是在这片树林当中。望着空荡荡的树林,嘉文心里不禁有些悲凉的感觉,忍不住流下眼泪。诸葛玉见他难过的样子,猜到嘉文一定是又想起了夏侯绾。嘉文闭着眼睛哭了一阵,却觉得面前隐约飘来一股香气。原来是诸葛玉见他哭得伤心,递给他一张手帕。

    嘉文接过手帕,见诸葛玉正微笑着看他。嘉文擦了擦眼泪和鼻涕,有些难为情地笑道:“我这样子是不是很可笑?”“因为公子还没长大的缘故……还记得在墨凉的时候,这是公子自己说的。”嘉文笑道:“这么久的事情你还记得?”“虽然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很多,却没有使公子真正成为一个大人。看来,时间也并不算太久。”

    此时,王龙的“第一机步师”正赶往成都途中,距离成都不到一日的距离。五百辆战车前后一字排开,行进在曲折的山路之上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由于战车是四轮车,载重能力明显比两轮车更多一些。战车外侧搭载着士兵的行李、粮袋和水囊,挂得如同圣诞树一样。士兵们在车厢里闲来无事,爬到战车顶上,一边谈笑一边观望着周围的景色。

    队伍行进了一整天,马匹渐渐有些疲倦。行至一处狭窄的小路,前方一辆战车忽然停止了前进,整个队伍被阻塞住无法前进。王龙急忙派人查问原因,原来是一辆战车陷在坑里,疲惫不堪的马匹无法将车拉出。王龙摸了摸那军马的耳朵,吩咐队伍暂且停下休息一阵,给马匹喂食一些草料。随后又派出探马打探前方的路况和周围的情况。

    王龙在路边找了块石头坐下,拿出陶制水壶喝了几口水。这时,有探马回报道:“启禀将军!前方一座年旧失修的木桥昨晚突然坍塌,民夫现正在抢修。”“带我去看看……”

    王龙骑上马随那探马来到河边,只见损毁的桥梁已经修好一半,十几名年老的农夫正有气无力地搬运木料和石块。正在监督施工的官吏见到王龙急忙过来见礼道:“卑职拜见将军!此处名叫渡口镇,小镇唯一一座木桥于昨夜坍塌,卑职正督促民夫修缮。此桥今日夜间必定完工,请大军到镇上稍事歇息。”

    王龙道:“多谢大人一番美意。兵贵神速,我们还要赶行程,镇子就不去了。”王龙回头向副将吩咐道:“行程不可就此耽搁。找些人来帮着老乡一起修桥,再多找些人手就地搭建两座便桥。速度要快!明日午时之前必须赶到成都!”

    副将得了王龙的命令,找来数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修建桥梁。一部分人去寻找石料、木材运送到工地,另一部分则按照军官的指示修建桥梁。成群结队的士兵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喊着号子运送石料堆砌成坚固的桥墩。岸边的士兵则将运送来的木料纵横交错扎成一段段桥板,安装到桥墩之上。短短一下午的功夫,三座石墩木板桥便修缮完毕。老桥不但更加坚固,旁边两座新桥更是宽阔无比。

    小镇上的乡民欣喜若狂,互相奔走相告。乡民们纷纷涌到岸边观看新桥,同时也对王龙的善举感激不已。官吏请王龙大军在渡口镇过夜休息,王龙婉言谢绝道:“大军修桥是为了尽快赶路,感谢大人与乡亲们的一番好意,我等就不打搅了。”王龙吩咐战车排成三列从三座桥梁分别渡过河去。小镇的百姓们纷纷拜在路旁向将士们表达谢意,目送王龙的大军离去。

    第二日中午,第一机步师进入成都境内。王龙坐在战车炮塔中向外观望,前方已经隐约可见成都的城墙。这时,一名成都派来的军士骑马迎面赶来,招呼王龙的军队停下。那军士向王龙一抱拳道:“传靖南王李大人和诸葛丞相的命令,请王龙将军所部人马停止前进,在成都就地驻扎听候调遣。靖南王请王将军到西山别苑,有要事相谈!”

    王龙吩咐军队就地驻扎,随后与那军士一同上马赶往西山别苑。

    嘉文此时正在书房学习黄夫人赠与的阵法,诸葛玉坐在一旁不时地向他讲解其中的要点。辛雅进来禀报:“启禀大王:王龙将军在外面求见。”嘉文放下书卷,急忙吩咐辛雅将王龙请进来。

    王龙向嘉文拜道:“末将参见大王,不知大王召见有何要事?”嘉文将王龙请到一旁坐下,向王龙讲起羌人来犯的事情:“……汶山情势危急,相父已从赶往汉中前线的军队临时调集两万兵马。然而兵员混杂,调遣起来恐怕多有不便。幸亏王兄的人马及时赶到,小弟心里总算有了底。”王龙拱手拜道:“愿为大王分忧!”

    既然兵马已经到齐,嘉文一刻也不敢耽搁,即刻准备出征。嘉文将别苑里的事务托给刘倩,又找来李穆,嘱咐他留在家里与伙伴们好好读书。

    刘禅接到嘉文出征的请求,与诸葛亮、姜维等人前来送行。成都西门外,两万五千大军排成五组方阵,接受刘禅的检阅。侍从将一块绣有龙纹的黄绢铺在垫有棉布的案上,刘禅亲笔书下“汉征西将军”五个朱红色的大字,交与嘉文作为军旗。

    嘉文与将领举起酒杯,躬身向刘禅拜别。刘禅与诸将饮过送行酒,大军开始浩浩荡荡地踏上征途。由于其余两万人马多为步兵,战车不便先行,只好随步兵走走停停。

    第三天上午,嘉文的军队抵达汶山郡境内。大军正在前进之中,忽听前面有人大喊道:“有敌人!”不等嘉文看清来人,弓弩手已开始射击,原来是几名羌人探马无意撞见嘉文的军队。两名羌兵被当场射死,其余几人慌忙逃窜。

    嘉文立刻意识到大批敌人很快就会赶来,火速派出探马侦察敌情,随后向诸葛玉询问应对的办法。诸葛玉笑道:“公子当有自己的主见。”嘉文为难道:“可我从来没有指挥过步兵应战,一旦指挥有误岂不坏事?”“身为主将,每一句话无论正确与否,部下都要服从。公子连自己都无法相信,如何令将士信服?公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如有不妥,我会率后军接应。”

    嘉文明白诸葛玉的心意,拨马回到军中指挥前军组成防御阵列,迎战敌人的骑兵。

    前军是临时抽调来的轻装步兵,只有简陋的长矛和立牌,装备远远不如王龙的第一机步师。嘉文吩咐士兵两人一组,前面的人将立牌插于地上、将长矛倾斜探出;后面的人则将立牌倾斜向上搭在前方立牌之上、护住头顶。前后交错排列,如同瓦片一般紧密。

    士兵们听了嘉文的命令,想到要面对羌人的骑兵,心里多少觉得有些没底,可又不敢乱讲。嘉文见他们面带惧色,问道:“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吗?”几名士兵壮着胆子问道:“将军,这样真能挡得住羌人的骑兵吗?”嘉文见他们还有些疑虑,高声喊道:“弟兄们!我们这次要面对的是羌人的骑兵。你们的两条腿不可能跑过敌人的四条腿,在敌人面前胆怯退缩只有死路一条。你们必须团结一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把你们手中的武器拿稳、保护好你们的同伴。只要你们顶住敌人的冲锋,中军的弟兄就有机会用弓弩招待他们。你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敌人绝不可能冲破你们的阵势,这是保住性命的唯一选择。”

    嘉文拿过一副立牌和长矛,亲自挤进阵中与士兵们并肩作战。士兵们尽管还有些担忧,但见到嘉文亲临,也多少增加了一些信心。

    王龙的五千步兵解下滑轮弓在阵后准备应战。士兵们将箭袋中的箭在身前的地面上插成一排,以便提高发射的速度。军需官在弓弩手面前每隔两人插一根松明,以备点燃箭头处煤油与沥青的混合物。

    不久,前方地平线上隐约出现一片黑影,闷雷一般的马蹄声渐渐逼近。杜兰亲自指挥八千骑兵如同潮水一般向嘉文的前军杀来。王龙见敌军进入射程,大喊一声“射角四五、放箭!”,阵后的五千弓箭手根据弓臂上的标志抬高四十五度,接连不断地射出一片火雨般的乱箭。尽管并没有很多人被命中,然而羌人的马匹遭遇火箭的惊吓,阵势一时有些动摇。

    “射角三十、放箭!……射角二五、放箭!……”随着羌人骑兵的逐渐迫近,王龙命令弓箭手逐渐放低了角度。尽管越来越多的羌人被射中落马,然而弓箭始终不能阻止来势汹汹的骑兵。

    眼看羌人距离前军阵列越来越近,前军士兵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但一想到主将也在他们身边,兵士们即使心有恐惧也只好硬着头皮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羌人冲到近前,借着马匹的冲击掷出手中的长矛。长矛敲在立牌上,“噼里啪啦”地响起一片恐怖的撞击声。

    嘉文紧握盾牌,大叫道:“握紧盾牌!保持队形!……”话音未落,一支长矛打在嘉文的立牌上,震得他双手一阵发麻。那长矛被嘉文的盾牌抵挡,滑落在一旁,正好打在前面一位士兵的后背上。那士兵背后一疼,翻身倒地。嘉文向那士兵大叫道:“拿好立牌!回到原位!快!”那士兵慌忙遵照嘉文的吩咐抓起立牌回到原位,刚刚站稳,一只长矛便打在他的盾牌上。

    阵后的弓箭手趁此机会猛烈射击,羌人纷纷落马。几匹战马失去控制冲向阵中,撞倒前排的几名士兵。嘉文大叫道:“坚守自己的岗位!拦住它!”。后排士兵遵照嘉文的命令,紧握长矛坚守。那几匹战马冲到第三排,终于被长矛抵住倒在地上。

    尽管羌人骑兵攻势猛烈,前军阵势却始终没有动摇。在阵后弓箭手的猛烈射击下,羌人伤亡者越来越多。杜兰见没有取胜的希望,只得吩咐退兵。

    59苍狼[四] 战杜兰顺风点火 鞭孟蓉杀一儆百

    杜兰的骑兵终于撤退了,战场上只留下了数百具尸体。

    惊魂未定的士兵只觉得如同刚刚经历一场噩梦一般。望着立牌上被长矛砸出的痕迹,有的人居然后怕得哭了起来。嘉文放下立牌,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回头看看那名与自己合作的士兵,脸色已经是一片苍白,居然还在浑身发抖。嘉文拍拍那士兵的肩膀,向士兵们喊道:“大家辛苦了!……说句实话,我刚才和诸位一样害怕。但无论如何,我们这一仗胜利了!”

    士兵们沉寂了片刻,爆发出雷鸣一般的欢呼声。嘉文与士兵们一齐挥舞着长矛庆贺这场对他来说最不寻常的一次胜利。因为在此之前,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依靠“先进”武器取得的。因此,对于嘉文来说,这才是一场“真正”的胜利。嘉文吩咐清点伤亡情况,前军只伤亡了三十几人,敌人却付出了两百多人的代价。嘉文如释重负一般骑上自己的坐骑返回中军。

    诸葛玉见嘉文独立号令前军取得胜利,心里不禁为他感到欣慰。尽管诸葛玉不大喜欢表露自己的心情,却终究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之情。诸葛玉拱手贺道:“恭喜将军旗开得胜!”嘉文惭愧地低头一笑道:“其实,这应该是诸葛小姐的功劳……”

    诸葛玉本想对他再说上几句,可又觉得这些话不大适合在这种人多的场合对他讲,所以话到嘴边却又止住了。她微微一笑,平淡地对嘉文说道:“大军还要继续赶路,请将军传令吧……”嘉文调转马头,吩咐道:“收拾好装备!即刻启程!”

    赶到汶江城,已经接近黄昏。城下到处是都是尸体,有的已经开始**,看样子这里曾经打过几场恶战。太守引全城将士迎接大军的到来。嘉文向太守询问了这几天的战况,得知汶江城中已经断粮一天了。嘉文立刻吩咐将运来的粮草发下一些去犒劳那些忍饥挨饿的守城将士。由于担心腐烂的尸体污染水源,嘉文吩咐下人手将城外的尸体集中起来焚烧。

    城外几团黑烟冉冉升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焦糊气味。战车将校场挤得满满腾腾,城中的军营一时容纳不下这么多的士兵,没有去处的士兵只好暂时坐在街道两旁。嘉文见这些士兵冻得瑟瑟发抖,吩咐将饲喂马匹的干草运来一些铺在街道两旁。士兵们用盾牌挡住寒风,铺上稻草稍稍获得一些暖意。

    深夜,汶江城内一片寂静。嘉文往火盆里添了一些木炭,竹缇、刘平、关铃和张薇四个挤在一起睡得正香。听着外面的鬼哭狼嚎一般的风声,嘉文不禁担心起外面那些士兵的情况。

    城墙脚下,一排倚靠墙壁临时搭建起来的帐篷成了士兵们栖身的场所。士兵们紧紧靠在一起,依靠体温互相取暖。每人身边那一点干草此时居然也成了抵御严寒的依靠。嘉文沿着城墙巡视一圈,遇到没有掩好的帐篷不时帮着压上几块石头。城上几名值守的卫兵正围在火堆旁吃粥,见城下有人走动不禁悄声议论道:“那人是谁呀?”“好象是李将军……”

    正说话间,嘉文走上城墙,几名卫兵急忙起来行礼。“这么晚才吃饭?”“小的们这是前半夜刚刚睡足了觉,等着换班呢。”“辛苦你们了……”嘉文见西门楼里传出一丝灯光,问道:“谁还在里面?”。“是诸葛小姐在里面……”

    诸葛玉立在城楼上,眺望着城内一片沉寂的景象。寒风迎面吹来,诸葛玉头上的丝带向后剧烈地飘动。嘉文走到她身边,搓了搓手道:“好冷的北风呀……”诸葛玉笑道:“想不到公子也有不辨方向的时候。”诸葛玉指了指南门笑道:“公子是来找淑平的吧?她在那里……”

    嘉文听得糊涂,过了许久才发现刮的是东风。想想诸葛玉的话,嘉文恍然大悟,笑道:“不愧是诸葛小姐,开个玩笑都这样难以理解。”“公子找我不知有何事相商?”“特地来谢谢你……”“谢我?”诸葛玉微微一笑:“公子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与别人有何关系?”“对我来说,你不是‘别人’……”嘉文这一句话,说得诸葛玉抨然心动。她害羞地低下头,问道:“不是‘别人’又是什么人?”嘉文正要回答,却被她止住:“这种时候,还是不要说这种事情……”

    嘉文无所谓地一笑:“那好吧,说说别的……你说这风也和我过不去,大冬天的刮哪门子东风?害得我一不小心丢了回面子……”诸葛玉道:“冬天这个时候往往都会刮上几天东风。”“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来一件事。我在家乡曾经听说过相父在赤壁之战时候‘借东风’的故事。”“公子这又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么精彩的故事你居然不知道?那好,我讲给你听:话说那个曹老头……”

    嘉文绘声绘色地从“草船借箭”、“借东风”一直讲到“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他自己倒不觉得怎样,诸葛玉听了却被逗得几乎笑出了眼泪。嘉文从来没有见过诸葛玉笑得这样开心过,忽然觉得她笑起来竟比平时漂亮许多。

    诸葛玉好不容易止住笑声,嘉文问道:“我哪里讲得不对,居然把你笑成这样?”“公子讲的事情大体上倒是确有其事,只是里面诸多细节未免有些夸大。”“那么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恐怕只有五分是真的。不知道公子从哪里听到这些好笑的传闻?”“我家乡有个叫做罗贯中的老前辈写了本书,专门讲你们这里的故事。我那些故事都是从这个罗老头的书里看到的。”“能将这些故事写得这样传神,此人倒也不简单。”

    二人正在聊天,却不想城楼上忽然发生一片小小的骚乱。原来是城下一名羌人趁着夜色悄悄接近,将一封书信射上城楼,随后拨马便逃。兵士急忙那书信交给嘉文。

    嘉文拆开信,上面写着一行清秀的汉字“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明日城外,一决胜负。”落款是“杜兰”。嘉文看过信,差点气得岔气:“有没有搞错?真是被这娘们咬上了,我连她爹地是谁都不清楚……”“杜兰的父亲便是南羌王貊魉·夏桑……”“貊魉·夏桑?我都没听过这个名字!我还以为她爹地叫做阿道夫·貊魉呢……”诸葛玉道:“不管怎样,既然杜兰给公子下了战书,公子应当准备明日一战。”嘉文为难道:“难得明天是个星期天,不打行不行呀?……”“倘若公子避战,势必影响士气。”

    第二日一早,嘉文立在西门城楼上,无精打采地望着远处枯黄的草地。一想到又要与杜兰交战,嘉文不禁有些发愁。他真是不想再挨一顿“长矛式按摩”,那种双手发麻的感觉实在是很不好受。一阵劲风刮过,将城墙上几根草枝高高卷起吹向城外。嘉文望着远处那片齐腰深的野草,看了看风向,忽然心声一计。嘉文急忙传下将令备战,急促的战鼓声立刻使全城将士紧张起来。士兵们放下手中的事情,从四面八方集结到西门前待命。

    嘉文带着队伍开出西门外,找了一处野草最茂盛的荒地拉开阵势。嘉文吩咐士兵迅速将自己身边附近的野草割光,集中到后队运回城中。不一会儿,每一位士兵的身旁都清出一块空地。

    嘉文见一切布置妥当,叫来几名士兵仔细吩咐一番。随后亲笔写下一封图文并茂的挑战书,吩咐一名勇敢的士兵骑上快马,用弓箭射到杜兰的营寨当中。

    杜兰接到战书,展开一看气得几乎昏了过去。原来,嘉文在信上画了四幅漫画:一只戴着胸罩的大尾巴狼冲到汉军阵前,被汉军一路追杀将尾巴剁成三段,大尾巴狼身上写着“母狼杜兰”……旁边几行大字写道“恭候小姐,前来送死。西门城外,欢迎光临。——你大爷李嘉文敬启”杜兰气得暴跳如雷,将那信狠狠地摔在地上。左右将官拾起一看,气得摩拳擦掌大叫着要和汉军拼命。

    嘉文立在阵前来回度步,焦急地等待着杜兰的到来。军旗在劲风吹拂下剧烈地摆动,发出一阵“哗啦!哗啦!”的声音。远处隐约传来一片马蹄声,士兵们立刻紧张地架好立牌,准备抵御羌兵的进攻。王龙吩咐弓箭手摆好姿势,准备射击。

    嘉文见到杜兰的大军,反到轻松起来。他从马背上拿下一个折叠马扎,悠 ( 越空三国志 http://www.xshubao22.com/4/416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